传统体育养生功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传统体育养生功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传统体育养生功法

传统体育养生功法范文1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学;传统体育养生;困境;未来发展方向

引言

传统体育养生是传统养生学的一个分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指导下,通过人体自身的姿势调整,形体活动,呼吸锻炼,意念调整,使身心融为一体,达到形、气、神的统一,以增强生命健康水平、延长生命长度,激发生命智慧的养生理论和技法体系。据统计,中国亚健康人群的比例已达70%以上〔1〕,也就是说,不仅是老年人,绝大多数中青年人也面临着如何科学养生的问题。虽然国民体质健康状况令人担忧,也引起政府高度重视,但从社会推广效益而言,并不十分乐观。本文从传统体育养生与现代社会不相适应的矛盾视角切入,剖析传统体育养生发展面临的冲突,进而提出传统体育养生的未来发展策略。

1传统体育养生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及其困境

1.1快节奏与慢节奏的冲突

当代社会发展突飞猛进,科技革新更是日新月异,人们为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想方设法多掌握知识,多学习技能。如此必然导致生活节奏变快,生活紧凑感加剧,时间久了,也就形成了快节奏生活。快节奏生活是一种社会现象,信息产业的升级中,大量技术知识的涌现,在有限的资源下,在单位时间内,个人间、团队间、公司间,甚至国家间必然会加强竞争,必然会以提高效率为己任,必然会营造一种快节奏生活的氛围〔2〕。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人们经常处于高度紧张之中,如此紧张的状态若只依赖短期、急速的运动恐怕难以奏效,而传统体育养生慢节奏的松、柔、慢,匀正好填补了快节奏生活的空白。快节奏生活的个体在适应了高频率工作状态后,无法在短时间内适应轻松柔和的慢运动,因此倾向于选择诸如健美操、街舞、击剑等高强度的运动项目。正是这种难以适应性,导致某些传统体育养生项目少人问津,如太极拳、健身气功等慢节奏运动很难吸引青年朋友的注意力。

1.2流动性与沉积性的矛盾

当代社会经济一体化、投资全球化、沟通数码化、距离扁平化的趋势缩短了人与人交流的时间,快、新、变成为当今经济的主题〔3〕。21世纪在许多方面俨然成为“快速世纪”,灵活性、预见性成为主流,强调快速与不间断。传统养生经过几千年的积累,其内容与活动形式已经趋于稳定化、常态化,这种稳定和常态表现出的是一种中庸博爱精神,与现代商业的日新月异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运作模式。习惯了流动性的白领精英,求新、求全成为他们的嗜好,这种嗜好的形成非一日之功,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惯性思维,认为新事物总比旧事物拥有更强大的聚合力。因此,在选择运动项目时,也通常将传统体育养生项目排除在外。

1.3西洋运动观与中土运动观的较量

现代运动生理学指出:人体通过体育运动促进健康的作用,遵循了生物体在自然界生存的基本原则,也就是刺激―反应―适应的原理〔4〕。现代科学健身观促使健身获得更加科学安全有效的指导,从运动项目的选择到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都有了比较明晰的指导,于是群众在选择健身项目时,往往倾向于选择“明晰化”的西洋项目,如瑜伽、击剑、壁球等时尚项目。而对本土的传统体育养生却提不起兴趣。传统体育养生来源于本民族,讲究“取类比象”和“思内揣外”,这种模棱两可的状态使受众有时感到无所适从〔5〕。另外,传统体育养生深厚的沉积性使得大众对其熟知程度高,提起传统养生,下意识地认为是老套锻炼模式的代名词。而“求全求新”成为大众健身锻炼近年来的发展趋势,未接触的项目常常被认为是好项目,“试一试”的心理使人们趋之若鹜。如印度的瑜伽、韩国的跆拳道,短短几年时间就在国内市场占领“半壁江山”,相比之下,我们本国的传统文化却门庭冷落。如不找出差距迎头赶上,这种舶来品的文化侵略之风将会愈演愈烈。

1.4普及推广与深入研究的错位

当下,一方面强调传统养生要普及推广,到群众中去,努力使自身项目不断扩大化,尽可能扩充本土项目的军团数量,以求广、求全。实际上,盲目扩充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低水平的重复,新生带老生,好者保持原样,次者不断变异,这其中的某些项目,更是被逝去的时间弄得面目全非。以健身气功八段锦为例,八段锦中的“攒拳怒目增气力”一势,标准动作是慢出拳,缓收回。但笔者在自己居住的小区内看到的习练群体却是快出拳,速收回。如此则没有起到该动作的锻炼效果。另一方面,在强调普及推广的同时,又提出加大传统体育养生的深入研究水平,如研究传统养生的功能作用及其形式等,而深入的研究需要的是小范围,强势团队的精密性合作,这与普及推广的大批量、多产出是很难同步的。

1.5科学程度与发展速度的失宜

参看我国的历史,就是一个农业大国的发展史,我国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之前更为明显,基本是靠农民自身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精耕细作,靠天收的情况持续了数个世纪之久,所以使人们对“天”充满敬畏之心,形成诸多“天”的概念〔6〕;中国人注重追求的“天人合一”境界,不可能求助于科学的理性思维来实现,而只能求助于整体直观和心灵体悟〔7〕。中国人的思维习性自然讲求悟性、心领神会。梁启超曾说:“中国没有科学,是因为按照她自己的价值标准,她毫不需要。”〔8〕在研究方法上,大多采用的是经验描述法、理性分析法、定性分析法及比较容易进行的调查研究,很少采用科学实验的方法。近年来,人们对传统体育养生的研究内容主要偏重于历史、文化、项目、概念特性等方面,而对其健身成效的科学实验研究则较少涉及,对更符合人们需求、更有利于人们实际操作的技术方法、动作规格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这种科学化研究水平的欠佳,使得传统体育养生在科学界缺乏信服力,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在专业领域的发展。

2传统体育养生发展的策略选择

2.1传统体育养生研究科学化

在科学技术十分发达和激烈竞争的现代社会中,在商业化和信息全球化时代脚步的催促下,中国传统体育的发展水平远远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要提高中国传统体育的发展水平,必须运用现代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重新认识和研究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学,具体措施如下,第一,积极进行传统体育养生效果的科学研究。通过对优秀的传统体育养生项目进行科学研究,制定出可供锻炼者参考的具体量化指标,对锻炼者会有较大的指导作用。第二,做好科学研究成果向普通大众日常健身运用的转化。科研成果是实现其科学价值的第一步,传统的观念与评价体系造成不少研究者仅仅满足于将科研成果体现在论文上,然而,在实验室的科研成果只是实现其价值的第一步,科学研究只有通过服务社会来体现成果,一个科学研究的价值也要通过为社会服务来实现。

2.2传统体育养生挖掘深度化

传统体育养生学隶属于传统养生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瑰宝中的一颗钻石〔9〕。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过程当中,中国人民创立了既有系统理论,又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养生学,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传统体育养生对延年益寿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从内容上看,传统体育养生学涉及现代科学中的预防医学、心理医学、行为科学、医学保健、天文气象学、社会医学等多学科领域,实际上它是多学科领域的总括,是当代生命科学中的实用学科。充分挖掘传统体育养生的文化价值,使其不因时间的流逝而退出历史的舞台是传统体育养生研究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2.3传统体育养生传播模式别致化

在自给自足的农耕文化中成长起来的中国传统养生,其传播方式必然与之相适应。中国公益性传播或师徒之间的言传身教是古代体育养生传播的主要方式,这使得我国传统养生在现代社会传播中受到一定限制。因此,必须对传播方式进行现代化改造。现代文化传播的中心逐步向现代学校教育转移,传统养生纳入学校体育教学将成为传统养生推广的前提条件。近年来,我国设立了许多网站宣传传统养生,但由于网站的点击率较低,传统养生传播的关键是系统科学的教学体系,而这种系统性有赖于一定的教学时间和空间的组合,现代养生社会化发展壮大的基础是市场化传播。体质问题的社会化,决定了为社会成员提供养生服务应该成为终身体育的重要部分,面向全社会的免费体育健身不利于优质体育服务资源向社会转移。所以,为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相应的发展模式是当务之急。瑜伽、合气道和剑道的发展为中国传统体育养生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所以,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建立市场化的运行机制。

2.4传统体育养生对象年轻化

年轻人往往认为养生是老年人的专业活儿。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年轻人经常面对电脑工作一整天;由于近年来手机网络的普及,回到家后,手机又成了主要的放松娱乐工具,眼睛和脊柱长时间呈现同一个姿势,导致身体机能每况愈下。主要表现在精神萎靡不振,自觉“心累”,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思维力逐渐僵化。与他人沟通较少,生活热情不高,对小事敏感,对他人多疑,创造力和事业心随着时间的增长以及身心的伤害逐渐降低,对什么都难以提起兴趣。以自我为中心的趋势导致经常以一些小事与他人发生冲突,或因自己看不惯的人和事而耿耿于怀;固执己见,没有改变现状的愿望,没有兴奋感,情绪始终没有期等。愤世嫉俗,得过且过,丧失了年轻人应有的那份热情。这些“心理早衰”亮起的信号灯却被年轻群体所忽视,不仅不去保养,反而采取一些更激进的办法去试图解决,如深夜泡酒吧,看电影,玩网游,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只有当年轻人真正意识到自身对健身忽视的危害时,才想起养生。因此,在目前阶段,提倡传统体育养生年轻化的理念势在必行。

2.5传统养生研究学者大众化

著名历史学家阎崇年曾指出:“学术界本来就有不同的分工,有书斋里的学者,也需要面对大众、做普及的学者〔10〕。”在传统体育养生领域,既需要有对此领域进行专门研究的学者,同样也需要面对大众进行普及性教育的学者,从全民健身的角度上来看,向民众普及传统体育养生理念并不是可有可无的事情。传统体育养生的功能是多元的,第一是学术功能;第二是大众普及功能;第三,是民族文化的传承功能。让普通民众了解更多的传统体育养生知识,短期看,能提高文化涵养,增强自身体质健康。长远看,有利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这种文化的弘扬不是一朝一夕和小群体可以做到的,需要的是长远、持续、多团队的合作才能有所企及的。

2.6传统体育养生功法简单化

现代民众对待健身的态度讲求“简单”“实效”“娱乐性”,传统功法虽然成效显著,但需要长时间、多投入地去练习。传统体育养生功法在老年群体中的开展效果往往优于年轻群体,因为老年群体有更多的闲暇时间投入到繁杂的功法练习中,去试探,去寻找,直至寻找到自己最为满意的功法为止。但青年群体则不然,他们工作压力大,时间紧,对于一套功法练习一遍就需要20多分钟的状态,他们通常表示无法接受,“谈功色变”也就不足为奇了。传统体育养生功法内容繁杂,博大精深确属事实,但在群体推广的道路上,如若不能适应社会化大生产所带来的高效率模式,恐怕也很难在中青年群体中占有一席之地。笔者认为,推广一些单势动作,有效解决青年群体长期被困扰的亚健康状态不失为一种良药。如近几个月,北京卫视养生堂节目推荐的一套养生操“太极十二拍”(通过双手拍打全身经络穴位达到健身效果),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在社会上流传甚广。究其原因,一为可及性强,双手为械;二为趣味性佳,每节动作重复36次,领练与习练者保持互动模式;三为音乐节奏感强。在笔者居住的社区里,几个月习练者就达上百人,傍晚时分,人头攒动,“太极十二拍”蔚然成风,不失为一道亮丽的健身风景线。

3结语

当代,重拾传统体育养生理念已刻不容缓,作为华夏子孙,我们有责任去扛起这个担子。培育大众对传统体育养生的文化认同,有利于传统体育养生的现代化发展,有利于中国优秀传统体育养生文化的继承,有利于传统体育养生文化造福于世界人民。加快我们的实施行动,使之在文化发展中另辟蹊径,具备自主生存的能力和持久发展的动力。唯其如此,传统体育养生方能加速发展,取得更加辉煌的成果。

参考文献

〔1〕中新网.中国亚健康人群比例达70%,传统养生科学登堂亮相〔EB〕. http://,2012.11.

〔2〕邹广文.在时间中感受生活的意义〔N〕.光明日报,2014-03-21(2).

〔3〕田标,唐永干.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文化“新解”〔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03):10.

〔4〕虞定海.中国传统保健体育〔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92.

〔5〕陈青山.传统体育养生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47.

〔6〕陈来.梁启超的“私德”论及其儒学特质〔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28(1):52-71.

〔7〕翁士勋.试论我国传统养生学的基本理论―以和养生〔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3,19(2):11-15.

〔8〕李小灵.阎崇年:“百家讲坛”走红第一人〔N〕.北京纪事, 2006-04-15(61).

传统体育养生功法范文2

 

关键词:传统养生 体育 绿色养生

0.前言

进入2l世纪,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科技的巨大进步使得人们的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但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人们总体的体质状况和健康水平却日益下降,“现代文明病”在不知不觉中开始与每一个人“亲密接触”。为了“防患于未然”和提高生活质量,人们逐渐更加关注自身的健康。“专家们预言,2l世纪是以自我保健为主的世纪。”“自我保健可以说是传统养生的现代说法,是我国传统养生理论与时俱进的结果。我国历代传统养生学家们提出了许多独特而有东方特色的养生理论和方法,深受世人所推崇。然而,“在学术界,存在着重养生著述的医学专门研究,轻养生价值的多学科综合探讨的问题;在体育界,存在着重养生术势套路的传习演练,轻养生观念理论的深人分析的问题。”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我国传统养生与体育始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是提法众说不一。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了绿色养生,并认为绿色养生是新时代的呼唤,是人与自然的一种内在和谐。

1.绿色养生概念的提出

绿色是大自然的主色涮。象征着蓬勃的生机、旺盛的活力、绵延的生命,象征着理解、宽容、善意、友爱、和平和美好。它已经从像花、草、树木一样的自然绿色内涵,转向人类生活世界更深层次的生态语境。绿色是和F、纯洁、健康的代名词,含有无公害、纯洁、公正、科学、进步和发展之意,是生命旺盛而富有生机的体现。绿色代表人们的渴望和对更高水平的期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许多以绿色为标志的产品和服务先后被推向了大众,打开了广阔的销售市场。事实已经证明:这些绿色产品和服务迎合并满足了大众的需求。在学术界也掀起了一场绿色革命,绿色奥运、绿色体育、绿色理论等已经被人们所接受并逐渐推广。

养生,又称摄生,是各种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缓衰老、增加寿命等措施的总称。中国传统养生文化源远流长,早在西汉时期就出现了导引、五禽戏这类养生功法。“中国大百科全书对养生的定义是:以调阴阳、和气血、保精神为原则,运用调神、导引、吐纳、四时调摄、食养、药养、节欲等手段,以期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养生既要顺应自然,又应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做到内外齐养、形神兼修、动静结合、劳逸结合、把握中和之道等,强调“不治已病治未病”、“防患于未然”。常见的传统养生方法主要有静神、运动、食养、药补四种。

体育作为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一种有效手段,本质上与养生血脉相承。但目前国内体育界对养生一词的叫法却是五花八门,有直接叫“养生术的,有叫“传统养生”的,有叫“养生功法”的,也有叫“体育养生”的。暂且不说这些说法的是否符合基本的逻辑学规则,笔者认为这些说法更能说明目前人们对养生知识了解的不够全面、深入。当然,在我国古代养生术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其与当时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存在一个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不断成熟完善的历程;其与不同历史时期的意识形态相适应,存在一个或强或弱的迷信神灵、崇拜上天的过程。纵观我国传统养生的发展历程和整体轮廓,应该说体育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是人们从事养生的一种手段。

近年来,关于体育与养生的文献逐年增多,但说法不一,有“养生体育”、“体育养生”、“运动养生”、“传统养生体育”等。本文不是对这些说法发表看法,而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社会的发展及人们生活的需要提出一种新的说法—一绿色养生。绿色养生是指按照因人、因时、因地而异的原则,参与者通过体育活动达到养心、养神、养形的一种保健方法。绿色养生是体育和养生的结合,是我国传统养生的下位概念,是我国传统养生理论与时俱进的结果。养生与绿色养生是一般与个别、整体与个体的关系。

2.绿色养生的特点

2.1适用范围广。绿色养生主要是通过体育活动来达到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它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适合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年龄层次。按照运动量和运动强度的变化,不同人群可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方式:男性的运动量可适当大些气而女性的运动量应小一些,特别是女性在月经期一定要避免剧烈运动。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及少年时期正是机体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其运动对促进生长发育和增强体质有重要意义,所以运动方式主要是每目的‘两操“(即早操和课问操)和1小时的休育活动;青年时期正是机体生长发育的高峰时期,机体各系统迅速成熟,青春活力最旺盛的时期,可选择一些运动量较大运动;中老年人各系统器官的功能逐渐衰退,宜选择较轻柔的运动。

2.2可操作性强。绿色养生是我国传统养生的下位概念,所包含的体育运动项目在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上可以有一定的灵活性,主要是一些对器械要求不太高或者是徒手活动的项目。所以,它有很强的操作性,运动量可自如控制,特别符合当前国际流行的中、小强度运动健身原则;活动场所也不受限,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且能有效地达到健身养生,祛病延年的效果。

2.3经济性高。太极拳、太极剑、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等传统的武术项目及散步、慢跑等具有投入少、习练简易,不会因为场地、设施、天气等其它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受到影响。换言之,可以随时、随地、随意愿进行练习,能以较小的投入达到较大的收益,不仅能有效地达到健身养生,而且还可以收到祛除疾病、延年益寿的效果,是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推动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有效途径。

3.绿色养生的原则

3.1个体差异原则。有一种传统的观点认为:养生是老年人的事情。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认识越来越不合时宜,事实证明:养生应该从青少年做起。一些专家还呼吁:在童年期就应该培养孩子们的保健意识,促进他们良好健身行为和生活习惯的形成。绿色养生提倡个体差异原则,就是指要因人而异,区别对待,即要根据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身体状况来选择不同的运动形式和运动量。

传统体育养生功法范文3

关键词:健身气功;缓减;大学生;压力源

前言

健康,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如今,心理健康保健已成为21世纪的健康主题。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一批大学生在学业、情感、同学关系、就业等压力问题上感到很不适应,甚至内心十分痛苦,存在焦虑症、强迫症、恐怖症、抑郁症以及神经衰弱等准心理疾患。不同的压力源导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精神疾病和其他心理障碍。国内研究发现,大学校园压力源包括学习,就业,人际关系,生活,恋爱关系,经济,社会,考试,家庭,生活及学习环境,未来,能力,个人(成长、外表、自信),健康,竞争等15种。当代大学生面临的主要压力有四类:自身问题,就业问题,人际关系不畅、公共关系状态不良,竟争问题。这四类压力是多数大学生所面临的最大的压力源,如何减少这些压力,使大学生能够以轻松、健康的心情完成学业,以健康的身心走出大学校园,走向社会是现在心理学研究领域的一大热门问题,如何把体育项目和心理调节相结合减少大学生的压力源是现代体育养生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下面就健身气功对大学生压力源的影响提出一些思考。

1.健身气功的健身养生特点

健身气功是以自身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相结合为主要运动形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华悠久文化的组成部分。健身气功将“调身”、“调息”、“调心”作为练功三要素,“调身”指形体动作的调整,“调息”是呼吸、形体动作的配合和体内气息的运行,“调心”是意念的锻炼,以求达到身心合一。分别对应人体形、气、神,“三调”同时协调运动,能够达到身心合一的健康状态。它以柔和缓慢、舒展大方的肢体动作,深、细、匀、长的呼吸调控,似有似无、松静自然的的意念活动为一体注重整体锻炼的独特运动,从形、气、神出发来体现健身气功调身、调息、调心的健身养生作用。通过外导肢体、调节呼吸、内引意识,达到柔筋健骨,疏通经络,行气活血,强壮脏腑,开发潜能,增长智慧,调节心理,促进身心健康。

健身气功以其“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健身养生原理;“调身、调息、调心”的健身养生作用;“柔和绵缓”、“整体合一”的运动特点;多元文化融合的传统文化理论,深受群众喜爱,特别是“调心”,更具有促进心理健康的潜在作用机制。

2.健身气功对大学生心理因素的影响

2.1健身气功的基本特征“三调”是对“形、神、气”的综合锻炼

健身气功的基本特征是调整身体、调整呼吸和调整心理,简称为“三调”。练功中的“三调”实际上是同时进行的,只不过在练功的不同阶段,侧重点不同而已。最后的要求是做到形、神、意、气的和谐一致,达到“形神兼备,身心合一”的要求,起到调整心态平衡和健心的功效

2.2 健身气功的“调心入静”能收到身心健康的功效

“调心”,是健身气功“三调”的核心环节,也是调身和调息的目的。这是因为练功中,无论是姿势调整、动作练习的调身,呼吸吐纳的调息,以及意守某一穴位,进入某种意境,都是在意识的指挥、参与下进行和完成的,所以“调心”贯穿于功法练习的始终。健身气功锻炼实际上主要是通过意识的运用来调整自己的心理和生理过程,改善身体器官功能,达到人体生命运动的最优化。通过“调心”达到“入静”,能使习练者处于一种安宁、轻松、愉快、喜悦的良性心理活动,不仅有利于调节健康的心理、心态,同时也有利于促进身体机能的改善,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2.3 健身气功特定的动作和意念能有效的改善心理健康

健身气功・易筋经功法中有一些调整情态的特定动作,能有效地改善心理健康。如“青龙探爪式”中,通过转身、左右.探爪及身体前屈,可使两肋交替松紧开合,达到疏肝理气、调畅情志的功效。祖国医学认为,肝主疏泄,指肝有舒展、通畅、升发和调达的作用。人的情态活动由心所主外,又与肝有密切关系。“两肋属肝”,所有活动两肋的动作都能起到调整心态的作用。

习练“健身气功・易筋经”,虽以调身(即肢体运动)为主,主张通过动作变化导引气的运行,但对意念活动有三个要求,一是要求意念随形体动作的运动而变化;二是在某些动作中,需要配合特殊的意念活动。三是另有一些动作虽然不要求配合意念,但却要求配合形象的意识思维活动。由于意念要根据动作的要求不断进行转换,可能会逐渐排除各种不良杂念和紧张、抑郁的情绪,促使大脑得到充分休息,帮助人的精神情志得到转换调解,缓解精神紧张,提高情绪的稳定性,消除人们的烦恼和缓解内心的冲突,使人们从失衡的心理状态中走出来,克服现代人的心理障碍,达到整体改善心境状态的作用。

3.健身气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

近几年的研究证实:通过十二周的健身气功・八段锦练习,从健身气功的“三调”作用入手,利用实验验证习练健身气功・八段锦有增强大学生身体素质,调节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和心理健康的功能,有利于调节大学生健康的心理、心态,同时也有利于促进身体机能的调节,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健身气功对大学生心境及其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对强迫症状、焦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敌对、总均分方面有积极的影响,已达非常显著水平(P≤0.01)。

4.健身气功的锻炼对大学生压力源的影响

4.1 健身气功的运动特点对大学生情绪压力的影响

大学生情绪压力主要因为不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学习成绩不够理想、就业问题、交友问题等造成的。目前,新编健身气功中的“易筋经”、“五禽戏”、“六字诀”、“八段锦”四套功法以肢体运动为主要表现形式。通过缓慢柔和的肢体动作,似有似无的意念活动,自然平和的呼吸方式,使大学生进入一种肌肉放松、精神放松,思想集中、注意力集中的安静的境界,这样大学生就会心平气和、情绪安定、舒适惬意。健身气功中的“三调”,与现代心理学里的“情绪三因素理论”是相吻合的。通过健身气功的“三调”作用,可以使大学生达到心理放松、情绪宁静。运用专业的心理健康测量工具,对四种健身气功习练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发现,通过3个月或6个月的健身气功习练,大学生在恐怖、人际、抑郁、敌对等心理健康指标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4.2健身气功的锻炼形式对大学生人际关系压力的影响

大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主要表现为人际关系意识淡薄、人际交往技能低下以及个性中存在影响人际关系的消极因素,造成了不良的人际关系状态。健身气功的习练多数是以集体练习为主,大学生参加健身气功的练习,可以和不同的人群接触,大家在一起讨论功法技术,交流练功体会,畅谈练功效果,这样既促进大家的功法提高,同时也增进情感交流。大学生通过健身气功的练习,可以使自己生理状况得到改善,同时也改善了自己的心理状况,心理状况得到调节,与人交往就轻松自然,这样人际关系也得到提高。

4.3练习健身气功的氛围对大学生环境压力的影响

大学生所处的校园环境、社会环境同样会给他们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作为社会中思维活跃、文化层次较高的大学生,对校园环境里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社会环境的经济成分、社会利益等因素现象特别敏感,很容易产生不适应的压力。健身气功的习练处于一种安静、舒缓的环境中,在古典优美的伴奏音乐中,大学生随音乐进行缓慢柔和的肢体动作,在音乐的引导下可以进入放松、宁静的氛围,并陶醉于其中,进一步消除紧张、烦躁,使得心灵得以净化,陶冶情操。从而使自身的涵养道德得到提升,进而以一种平和的心态迎接各种环境压力。

综上所述,健身气功作为一种传统养生的方法,通过“三调合一”作用可以使大学生提高身体素质同时可以调节心理健康,使大学生的各种压力得到缓减,促进大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健身气功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教材[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

[2]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四种健身气功健身效果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

传统体育养生功法范文4

关键词:“四书”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武术专业人才

专业课程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3-0063-03

前言

“欲灭其国,先灭其文化”,诠释了文化对一个国家的价值意义。对于拥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文化与其说是其民族精神,不如说文化是其民族养份。她使整个华夏民族得到了几千年繁衍不断的蓬勃发展,她使华夏儿女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是善良、智慧、刚强兼并的民族气质。对于中国体育与文化的重要载体――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武术专业人才,肩负着一个不可低估的重要国家形象的时代角色。武术的国际化传播与推广,世人有目共睹,那么培养未来的国家形象代表――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就显得十分重要。文化是民族生息的养份,文化是国民精神气质的养份,文化是培植国际型民族人才不可或缺的养份。发挥文化优势,强化国学文化,打造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家园,才是一个伟大民族最终的事业目标。

1 “四书”列入当代民族传统体育武术专业选修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中华武术是民族智慧与历史文化的产物。当代武术作为一项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其多元化的时代功能、丰富多彩的运动形式、博大精深的拳种流派、赋予哲理的健身理念,使武术无愧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中国的历史是战争史、是军事史,更精确的应该是武术发展史,武术的内涵依赖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儒、道、释”的文化能量,使武术可以拥有一个重量级的说法:“武术本身就是中华民族历史与文化的浓缩”。武术具有如此强大的民族力量,使武术人才的培养成为国家人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术专业人才的培养不容忽视,他们不仅是中国武术技能的传播者,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承载与推广者,因此,传承国学文化,提高当代武术专业人才的文化素养意义深远。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代表之首,它是中国几千年来儒家圣贤的智慧结晶。儒家的传世宝典“四书”,无论在中国的封建社会还是在当代的中国,它们都是中华儿女修身齐家的精神食粮和规范社会道德的衡量依据,同样“四书”也是中国古今武术人才的武德衡量尺码,对于当代武术专业人才的培养环节会起到无比重要的时代价值。对于“四书”的民族能量,古代圣贤早有定论:子程子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学者必由是而学焉,则庶乎其不差矣。”程颐先生认为《大学》是知识人修身养德的首选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即大学的道理在于净化自己光明的德行。《中庸》道尽了宇宙哲理即《易经》思想的本质。程颐对《中庸》一书给予极高的评价。子程子曰:“…其书始言一理,中散为万事,…其味无穷,皆实学也,善读者玩索而有得焉,则终身用之,有不能尽者矣。”程颐认为《中庸》内涵无穷无尽,但都是由实在的学问组成,善于读书的人只要认真反复地研究是可以有很多收获的,那一生一世运用它,将受益无穷。《论语》是儒家涉及哲学、政治、伦理、道德、经济等多个领域的文化言论。言论中不仅涉及孔子教育学生的求学做人道理,又有谈论孝道的伦理规范;不仅谈到自省与观德的途径,还有明察社会变迁的方法;即有阐述仁爱的重要,又讲到不仁的后果,是一部人性育化工程价值极高的重要参考书籍。《孟子》将儒家“仁德”思想推陈出新,用“仁、义、礼、智”四德学说浓缩了先贤的意志,提出“君为轻,民为贵”的辩证哲理思想,无论是对个人或者国家的发展都会产生深远影响。由此来看,儒家的“四书”是中华民族育化工程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着个人与国家的发展命脉。然而对于“四书”的文言文教材模式,对于当代民族传统体育武术专业学生来说,达到熟读会有一定的难度,然而,不知“四书”一二,也不能成为完美的当代武术专业人才。所以,本人认为将“四书”列入武术专业选修课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2 当代武术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情况分析

国家武术管理中心主任高晓军先生在20lO年河南大学的一次武术学术报告会上讲:“国家在十二・五期间提出要重点发挥文化优势,发挥文化产业,打造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体育之优秀形态,2009年7月间,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集中国内武学专家赋予武术一个全新的时代定义:“武术是中华文化为理论基础,以技击方法为基本内容,以套路、格斗、功法为主要运动形式的传统体育。”翻由此来看,武术的传播重在文化,理论是技术不可或缺的养料,于是民族传统体育武术专业人才的培养,传统文化是构建武术专业人才的血脉。失去文化的力量“加持”,就失去了武术作为传统体育本身的光芒。因此,文化课程的设置就显得十分重要。早在1998年国家体育总局下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规范》提出了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训练、科研基本知识与技能的,能从事武术、传统体育养生以及民族民间体育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人从几大体育院校的武术专业招生简章上搜集后统计,几所重点体育院校的武术专业理论课程设置情况,如下图所示:

资料显示,专业课程的设置合理科学,达到上面《规范》中的武术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尤其表现在一些历史文化方面课程的设置,如《武术史》、《中国文化概论》、《传统体育养生学》,这些都是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武术专业人才必备的专业知识。比如《武术史》让学生了解武术与中国战争的关系,是研究中国战争史与中国武术(技术与理论)发展史的重要参考书籍。《传统体育养生学》是一部理论完整、功法系统,不可多得的武术专业教科书;《中国文化概论》能使武术学生对中国文化产生的根源与背景,中国文化的基本要素,文化的价值系统,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的关系等有关中国文化方面的知识有一个梗概了解。即便如此,本人仍然认为将“四书”纳入武术专业人才的选修课程可突显其与以上众多学科截然不同的文化熏陶效果。

3 “四书”对古代(军事型)武术人才的历史贡献

自古以来,儒学教育就是国家建设的治民之策。纵观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武术人才的培养一直都是国家不可或缺的人才工程项目。武举制是中国古代统治阶级选拔与培养军事型武术人才的历史成功典范(注解:武举制选拔的是军事型武术人才是本文作者在其硕士论文《武举制人才与当代武术专业人才选拔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中的结论,与当代传统体育型武术专业人才产生鲜明的时代对比)。据史料记载,选拔能武善战的武艺人领兵打仗是封建王朝最初的理想。然而,有勇无谋不能在战争中取胜。为了提高战争的实效性和成功率,军事实战中讲究韬略,战略和战术在宋代武举制的考试中开始得到重视。唐代的武举制考试并未设置理论部分,到了宋代,“宰相须用读书人”的尚文抑武主张和整个朝野漫步的“昌文偃武”社会意识,加上战乱频生,统治阶级选拔能征善战的儒将之迫切心理,武举制增加了时事理论和兵书知识的理论考核内容。在庆历年间,皇帝下诏武科应试举人“先试以孙、吴等大义,以策对为去留,以弓马为高下。”元丰三年(公元1080)宋神宗下诏校订出版了《武经七书》:《孙子》、《司马法》、《尉缭子》、《六韬》、《吴子》、《三略》、《唐李问对》。在宋代《武经七书》开始定为武举必读之书,南宋有规定武举考试以《七书》命题,后延袭下来。明代的武学与宋代武学存在一定的差异,受“偃武重文”的社会意识影响。学生教读之书有《小学》、《论语》、《孟子》、《大学》、《五经》、《七书》、《百将传》等,各书选择要点讲大义而已,主要为指挥官和士官子弟提高文学修养,用于收文武合一之效。由于《大学》、《论语》、《孟子》等内藏着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的学说与思想,不仅提升了古代军事型武术人才的文化素质,也提高了武将的作战技能。由此来看,封建统治阶级不仅为自己稳固了江山,也为古代中国培养了大批的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武术理论家、养生家等民族栋梁之才。

4 “四书”对当代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武术专业人才的时代价值

4,1《孟子》、《大学》、《论语》、《中庸》对当代武术专业人才的时代价值

出自(《孟子・离娄上》)的名句――“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对于当代武术专业学生来说,除了警示规范德行,也许不会有更深奥的理解,然而,它却是当代武术专业学生必备的儒家养生思想“仁者寿”的重要理论依据,可以说《孟子》是一部隐藏儒家养生思想极深的重要参考书。(《孟子・梁惠王上》)中的“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与(《孟子・尽心下》)中的“吾今而后知杀人亲之重也:杀人之父,人亦杀其父;杀人之兄,人亦杀其兄;然则非自杀之也?一间耳。”虽然从战争的角度孟子警示人类相互屠杀的因果报应,强调爱惜别人的生命犹如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重要,劝导人们要规范自己的社会道德行为,以免祸及自己和亲人的命运。这对于素以“侠以武犯禁”的古今武术人又未尝不是一种社会行为的警示语。(《孟子・公孙丑上》)中的“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这段话对于素以“武”平天下的武术人来说,具有特殊的时代意义,武术人利用自己的技术战胜弱势群体并非英雄,只有文武兼备,才是真正的强者。《孟子》一书从仁爱出发,涉及到国家的未来和个人的命运,对当代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武术专业学生来说,是一部具有多元文化熏陶价值的教科书。

自古以来,中国任何朝代的择贤与能都以“人德”为重,选用有才华的人,以人品为贵,否则,国家灾害将至。正如《大学》中“…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灾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大学》被中国理学先驱程颐认为是知识人修德的第一本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也就是说《大学》的道理在于先净化好自己光明的德行,再谈及未来命运。这对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武术专业的学生也是无比可贵的教条。纵观中国古今武术人才的变迁,历史让人们见证了古代军事型武术人才的两面价值,既有捍卫国家,惊天地泣鬼神的民族气节,也有谋权篡位的历史事件。在冷兵器时代,历史赋予了武术人极强的技击属性和战争色彩,他们是民族之间的较量工具,也是个人之间致命的杀伤武器。今天的武术人仍然脱离不开武术赋予武术人特有技击屙陛。对于武人的“勇”,在(《论语・阳贷》)中孔子对子路说“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对于通晓武术的人深刻领悟了《论语》中一些重要的人性言论,无疑会大大净化武术人的社会行为。中华民族上下几千年,“文以评心,武以观德”、“未曾习武先习德”、“为武师须教礼,德不贤不可传”等武德方法的谚语深深扎根在人们心中。《中庸》对于当代武术专业学生来说更加显得无比珍贵。朱熹解释中庸说,中就是不偏不倚,把握天下正道;庸,就是永远不变更,坚持信守的定理。他认为,中庸是儒家学者进行自我修养的基本课程。《中庸》应该是武术专业学生提升武术理论与技战术最有价值的文化宝典。如果说,中华武术的理论精髓来源于中国的儒、道、释三家文化,那么,《中庸》就是道家的血脉,儒道殊途同归。《中庸》有“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中庸》是武术拳理或养生原理以及技战术等诸方面有关武术专业知识的重要理论依据。

4.2“四书”是当代武术专业人才树立良好国家民族体育形象的重要元素

武术是中国文化与历史战争的产物,无形中影响着国民气质与作为体育人的民族形象。可以说中国武术是中国精神,是中国的世界形象。在中国的古代有江伯虎、戚继光、俞大猷、蔡必胜等民族英雄人物,他们是民族英雄,国家武将,是儒家“四书”熏陶之下的民族栋梁,是民族形象的历史典范人物。国家形象设计大师安德鲁・阿加西说过:“形象意味着一切”。“国家体育形象是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个民族未来的发展会产生深远影响。中国近代有曾经横扫国际武坛的叶问,有影响国际影视界的武打巨星李小龙,有当今家喻户晓的世界中国功夫之王成龙先生,虽然他们只是武打演员,却将中国精神带到世界人面前。他们的影视作品为世界了解中国,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与国粹体育项目做出了不可磨灭的时代贡献。因此,中国民族形象的树立离不开中国品牌传统体育项目的力量,离不开儒家经典思想的熏陶。更离不开对“四书”内容的深刻领悟。了解“四书”,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是当代武术专业人才必备的知识内容。对于当代的武术专业学生来说,未曾接触过“四书”不会理解中国儒家宝典对武术人的重要影响,那么,无论是对武术专业学生的个人未来发展或者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文化研究都是不利的地方。本人认为“四书”是提升当代武术专业人才武德修养不可或缺的教科书,也是武术文化与传统武德研究的重要参考文献,是武术专业人才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宝库。

传统体育养生功法范文5

关键词:河南高校 健身气功 制约因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3-0078-03

1 前言

健身气功是以增进身心健康为目的,以自身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相结合为主要运动形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华悠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世纪初,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在挖掘整理优秀传统气功功法的基础上,组织编创了健身气功易筋经、五禽戏、八段锦、六字诀四种简单易学、便于推广的健身气功。2004年开始向全社会推广。在当今的健身大潮中,健身气功活动以其独特的健身理念和运动形式及动作简单、柔和舒缓、功效显著、对场地要求不高等特点,成为广大中老年朋友健身习练的方法之一。目前,年轻人习练健身气功的较少,对健身气功了解的也不多,要把这一传统文化遗产发扬光大,任务较为艰巨。作为培养全面发展高级专门人才的高校,应担负起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任务。因此,高校开展健身气功教学既是健身气功推广工作的重点,也是推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创新。河南省体育局是全国较早成立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的。由于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积极倡导科学的健身方式,制定出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和行动计划,同时健身气功也是我省“十二五规划”全民健身计划中重点开展的群体健身项目之一,这为健身气功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几年来,河南在健身气功的推广和普及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效果,但还存在着发展不协调的问题,学校的推进较为缓慢,尤其是在高校推进力度上还需加强。笔者通过对河南省8所高校的体育教师和学生的调查,发现健身气功在河南高校的推广和普及工作中还面临着许多困难。通过调查、分折和研究,从发展的视角研究其制约因素,提出在高校开展健身气功教学的合理化建议,为河南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决策提供参考。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河南省8所高校(信阳师范学院、信阳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南阳师范学院、安阳师范学院、郑州大学、商丘师范学院、洛阳师范学院、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高校共800名学生和50名体育教师。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广泛查阅相关资料,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以及信阳师范学院图书馆查阅文献,并对文献和资料进行分析整理。

2.2.2问卷调查法

通过咨询健身气功方面的专家、学者和逻辑推理等方法设计调查问卷,向河南省8所高校的教师、学生进行调查,以获得本课题所需的第一手资料。共发放学生问卷800份,回收784份,有效问卷784份,回收率96.4%。发放教师问卷50份,回收50份,回收率是lOO%,有效率是100%。

2.2.3数理统计法

对回收的问卷运用Excel2003、spss11.0软件进行数理统计。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在前期调查、访谈分析的基础上,笔者将制约河南省高校开展健身气功教学的因素归纳见表l。

从表1可以看出,在制约河南省高校开展健身气功教学的因素中位居第1位的是健身气功课程还没有完全纳入课程设置体系,占62.5%。处于第2位的是学校领导重视不够,占61.76%。处于第3位的是师资力量不足还没有完全认识到开展健身气功教学的重要性,占33%。从表中也看到了健身气功在高校中的宣传力度不够,学生对健身气功的认识不清,政府、学校资金投入不足,还没有形成高校之间开展健身气功交流、展示和比赛的规章制度等方面也占有一定的比例。

3.1学校领导重视不够

领导的重视程度是影响健身气功开展与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调查显示,学校领导对健身气功的重视需要进一步加强,河南省高校健身气功之所以难以开展或发展缓慢与学校领导的个人主观意识有着密切的关系。究其原因有两点:一是学校领导不清楚健身气功,由于受到和封建迷信思想的误导,有一部分高校教学管理者谈气功色变,总以为是不好的东西,拒绝学习接受。二是学校领导本身也有所忌讳,由于过去一些组织的影响,使得一些学校领导心有余悸,怕再出问题,影响自己的仕途前程。采取一刀切的态度,使得健身气功项目迟迟不能开展。

3.2健身气功课程还没有完全纳入课程设置体系,开课率不高

调查显示,这8所河南省高校已开设健身气功课程的有3所,占调查学校的37.5%。其中1所学校是全国211工程学校;1所是省内发展较快的学校。未开展健身气功的有5所,占调查学校的62.5%,表明健身气功在河南省高校的开展情况不容乐观。河南作为一个人口大省、教育大省,尤其是拥有师范类院校较多,如果能够充分利用高校丰富的内外部教育资源、教学设施对广大学生进行健身气功知识和功法的传授,将对河南健身气功的推广和普及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学生的知识面较为广泛,受教育程度较高,具有一定的判断能力,他们完全有能力对其选择性地加以接收,进而内化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同时,对大学生进行健身气功的传授也可为未来的推广工作提供良好铺垫。(有许多非体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都将进入中小学面临班主任或是兼职体育教师的工作,提高学生从事未来职业适应性的能力。)

3.3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不高,师资力量薄弱

在对教师的健身气功知识与中医知识的了解状况调查中显示:非常了解的不到7%,比较了解的不到20%,有点了解超过50%,不了解占20%多。结果表明,多数教师对健身气功知识与中医知识处于有点了解和不了解状态。在对教授健身气功的教师应具备何种条件的调查中,有47.8%的教师认为是要经过健身气功培训的教师,有41.5%的教师认为是体育养生专业教师,有38.25%的教师认为懂中医和健身气功理论的教师,有24.4教师认为有健身气功指导员证书教师,仅有10%教师认为是会武术的教师。这说明,经过健身气功培训的教师是规范、提高师资水平的最佳途径,体育养生专业的教师更具备健身气功的师资条件,懂中医和健身气功理论是健身气功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具备上述条件的师资就基本可以从事健身气功的教学工作,会武术教师也并非是健身气功师资的最佳条件。师资力量薄弱是制约河南健身气功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3.4健身气功在高校中的宣传力度不够,学生认识不足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见表2),学生对健身气功认知情况非常不好。被调查学生中只有13.08%的学生知道国家正在大力推广四套健身气功功法。而对健身气功有一般了解的有17.69%,知道健身气功对中老年人健身养生有很好的效果。而69.23%的学生根本不了解健身气功。通过调查大多数学生没接触过,要在河南高校开展健身气功教学,则需要加大宣传力度。

3.5高校之间没有形成健身气功交流、比赛的竞赛机制

虽然我省参加了三次全国高等院校健身气功比赛、成绩斐然。但是,他是个别学校参加。我省高校之间,特别是师范类院校之间还没有举行过一次省级比赛,学校与学校之间缺乏沟通、交流与学习。作为一项体育运动项目,应抓住以竞赛为规范化发展的契机。竞赛是运动项目发展的杠杆,运用好这个杠杆,可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运动项目的发展翻。开展健身气功竞赛,将给各高校的领导、学生提供一个正确引导和交流展示的平台。通过竞赛形式也可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推动健身气功进一步发展。同时通过竞赛形式也有利于健身气功两条腿走路,使竞赛引领促进大众推广,竞赛和普及相互促进。因此,目前河南健身气功的发展形势迫切需要在高校之间组织健身气功比赛,以提供给广大健身气功习练者一个交流展示的平台,引领健身气功可持续健康发展,这对促进河南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全面建设和发展中原经济区建设,实现中原崛起、振兴河南均具有积极意义。

4 河南高校开展健身气功教学的对策

健身气功作为一项体育运动形式,不仅拥有其强身健体的一面,也拥有调理治病的效果。健身气功是中国古代导引术在当代社会的重现,早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医古籍《黄帝内经》中,就有对导引术的记载:“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为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踽,故导引按踽者,亦从中央出也。”由此可以看出,导引术是中原文化的优秀代表。如何把这门民族体育项目在河南高校中可持续发展下去,在全面培养学生终身锻炼意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在体育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思考中原文化,发掘中原文化,是我们开展健身气功的目标。

4.1提高领导和教学管理部门的重视度

政府应对河南省健身气功运动开展进行长期的、稳定的政策扶持,站在发展整个中原经济区人们身体健康的高度来争取国家对河南健身气功运动的财政投入、社会投入、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教育行政部门应高度重视健身气功对大学生身、心价值的影响,主管部门要落到实处。制定健身气功教师长远发展规划,加大高校健身气功课程的投资力度,设置系统学习健身气功课程体系,让学校健身气功课程内容科学化、系统化,专业化。明确开展健身气功课程,要服从和服务于学校教学,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终生体育锻炼意识。应将健身气功课程纳入到河南省高等院校体育教育课程设置体系,开设健身气功必修、选修等实践与理论课程,从而提高教学管理部门的重视度、教学手段多样化、保证必要的教学课时等方面着手改进。

4.2加强正确宣传

积极倡导政府机构及媒体加大对健身气功科学性的宣传推广力度,加强学校对健身气功的宣传如利用校园广播、学生社团、校园比赛以及公开表演等多种渠道,使高校师生对健身气功有正确、全面的认识,努力使健身气功的宣传经常化、正常化、多样化。学校健身气功爱好者也可在老师的指导下组建健身气功协会,不定期的进行健身气功的学习交流,促进健身气功的发展。

4.3引进和培训师资

建设一支数量充足、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是河南高校开展健身气功教学的关键。加强健身气功师资队伍建设,一是应根据学科的特殊性,实施必要的倾斜和扶持政策,组织教师培训、外出学习和开展教学观摩活动来提高健身气功专业教学水平,同时,教师还应不断更新自己现有的知识结构,改进自己的教法,不断创新,以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准和其他方面的文化涵养,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有条件的还可以通过招聘引进地方的健身气功名家、专门人才进入课堂,使健身气功更具地方特色、民族特色;二是增加体育院系健身气功教育的开课比例,从根本上扭转健身气功教学人才短缺的现状。

传统体育养生功法范文6

关键词 八段锦教学 医学生 身心健康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1身心健康的概念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健康是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臻于完满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摆脱虚弱的状态。且进一步指出健康的新概念:一是拥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工作和生活,而不感到疲劳和紧张;二是积极乐观,勇于承担责任,心胸开阔;三是精神饱满,情绪稳定,善于休息,睡眠良好;四是自我控制能力强,善于排除干扰;五是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六是体重得当,身材匀称;七是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无出血现象;八是头发有光泽,无头屑;九是反应敏锐,眼睛明亮,眼睑不发炎;十是肌肉和皮肤富有弹性,步伐轻松自如。

2大学生身心健康现状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超重及肥胖的比例均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机能与素质方面呈持续下降的趋势,形势令人堪忧。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日趋加剧,大学生作为思想最活跃、感受最灵敏、对自己期望很高,对挫折的承受力不强的一个特殊群体,心理健康也受着极大的威胁和考验。健康的各个方面不是相互独立而是互相联系的,生理活动与心理活动不仅对健康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而且这两者之间也相互影响。体质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对心理会产生间接或直接的影响。当人的生理产生疾病时,其心理也必然会受到影响,会产生情绪低落、烦躁不安、容易发怒,从而导致心理不适,同样,长期的心情抑郁、精神负担重、焦虑的人也易产生身体不适。大学生身心健康已经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一些大学生因心理问题休学、退学的不断增多,自杀、凶杀等一些反常或恶性事件不时见诸报端。

3医学生的身心健康现状

现代社会对人的健康要求愈来愈高,没有强健的体魄,在现代社会快速生活节奏、高信息负荷的压迫下将会感到难以应付和适应。尤其对于医学生,医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自然科学,值得他们永远地探索,因此他们身上肩负着历史的重任,如果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便难以承担。由于现在所有医学类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必须接受为期3年的规范化培训,培训结束后参加统一考试,考试合格才可以从事医生工作,这可能会使得医生培养成长周期拉长,要想毕业后直接成为医生的愿望显得不那么容易实现。这无疑是一个新的挑战,一方面是所学专业要求学生掌握足够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另一方面,面对家人的期望以及所付出的时间与资金、医患关系复杂化的社会环境等等。面对现今各种不确定因素,许多医学生倍感压力。医学院校虽然课程繁重,然而许多学校对学生的体质水平却并不十分重视,体育基础设施也相对匮乏,学生还往往由于情感得不得宣泄而导致一些心理疾病的产生。因此,关注医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显得尤为重要。

4八段锦教学的现状

4.1八段锦

“气功”,古代称之为导引,意为“导气令和,引体令柔”,即通过气功的锻炼使气息和顺,肢体柔和。气功作为中国独有的健身养生的运动,自上古流传至今已有五千年的历史.深受人们的喜爱。“健身气功・八段锦”是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多方面的专家学者在中国经典气功基础上,结合现代人需求,重新整理和改编,向社会推出的四套安全有效、筒单易学的功法之一。

八段锦符合中医基础理论,配合脏腑、经络学说、阴阳学说,遵循了三调合一的规律,能使人体大脑皮层得到相应调整,人体的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渐处于平衡稳定状态。长期参加健身气功・八段锦锻炼,可改善不良的心理状态,有行气活血、协调五脏六腑,疏通经络,调整阴阳气血,具有保精、养气和存神的作用。

4.2八段锦教学的现状

八段锦锻炼通过协调呼吸与肢体动作,采用言语暗示引导、控制意念人静,调动心理能动性的方式调整人体生理功能趋于正常,从而达到缓解和消除亚健康的效果。参与健身气功练习能使大学生有效调节紧张情绪,缓解心理上的紧张压力,形成稳定的心理状态。八段锦和五禽戏、太极拳等,都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健身方法,是我国独特的民族文化遗产。1982年6月28日,中国卫生部、教育部和当时的国家体育委员会发出通知,把八段锦等中国传统健身法作为医学类大学中推广的“保健体育课”的内容之一,2003年在中国国家体育总局把重新编排后的八段锦作为传统保健体育运动之一。健身气功八段锦作为一种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目前在全国各高校广泛开展。在部分高校健身气功八段锦已作为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其简单易学,也深受大学生喜欢。许多高校都组建了健身气功代表队,参加全国性健身气功比赛。因此,许多医学院校也将它纳入了体育课程。

5随机抽样调查研究医学生对八段锦教学的看法

(1)研究对象:某医学院临床学院随机抽取36名已学过八段锦的学生,男女比例不作要求。

(2)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人员访谈的形式进行,问卷题型为单选。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结果处理然后分析。

(3)结果统计

(4)结果分析

通过以上结果统计分析发现:大部分医学生还是喜欢八段锦,并有适当的练习,也觉得练完八段锦之后感觉身心舒畅,全身放松。然而,八段锦教学也存在着不足之处,需要进行适当的改进。通过人员访谈得知了一些看法,有的认为练八段锦时的音乐很容易让人静下心来,去除浮躁;有的人认为八段锦的动作缓慢,基本上要重复动作很多遍,偶尔会感觉到耗时长、枯燥乏味,这使得他们没有多大的耐心去学习八段锦;有的认为八段锦对于我们身心健康有极大的帮助,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我们应该传承与发扬八段锦。八段锦对医学生身心健康的作用到底有多大,大多数人都没有深刻地认识和意识到八段锦教学对于他们身心健康的具体内涵,甚至还有些人认为八段锦对他们身心健康毫无效果。那么,什么原因导致了一部分医学生这样的认知呢?

(5)医学生对八段锦的认知错误原因

首先,没有真正地了解八段锦,包括八段锦的历史渊源、优点、能够对人体产生的作用。由于医学生学习时间有限,只能在体育课堂上对八段锦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并不深刻,而且八段锦教学的课堂时间也是有限的,可能会导致学习的兴趣不够浓厚,学习的动力不够;然后是有的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没有认真听老师讲的动作要领,所以做的动作不到位,因此学习的效果不佳;又由于课后没有经常练习八段锦,不能达到长期锻炼的效果,身体就没有呈现出明显的反应。综上所述,这些就可能导致了医学生对八段锦产出了一些错误的认知。

6八段锦对医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八段锦是以肢体运动为主的传统导引术,健身效果明显,其基本要领主要有身体端正、呼吸深长匀细和心神宁静。

6.1八段锦对医学生身体健康的影响

(1)有利于改变医学生的身体形态

八段锦的运动强度比较小,提供能量的能源物质主要为脂肪。八段锦对改善大学生身体形态有一定的作用,但对身体各部位的影响却不尽相同。在研究中发现:臀围的变化是在长时间的马步动作基础上完成的,使臀部肌肉紧绷,改善赘肉的堆积,同时骨骼也会更坚硬有力,随之臀围会有显著变化。“两手攀足固肾腰”动作要求向前和向后弯腰,以腰部动作为主,长时间这样拉伸,可减少脂肪,腰围在实验前后有显著变化。八段锦对躯干、腰、髋关节活动锻炼比较多,通过全身性的伸张、扩胸、拔背、牵拉按摩和提肛收腹,可疏导医学生的三焦、调理脾胃、疏通经络等地方,达到养生保健和全面健身的目的。

(2)有助于增强医学生的呼吸系统功能

八段锦的练习是动作与呼吸的配合,包括顺腹式呼吸和逆腹式呼吸。经常练习八段锦,可以强化个体的心肺功能和增强肺活量。八段锦的第一、二、六式的三个动作,要求不断加大呼吸幅度与呼吸深度,从而使呼吸肌肉群得到充分的锻炼,从而增加胸腔体积,提高肺活量。八段锦锻炼有利于氧供应能力的提高,机体肺活量逐渐增大。

(3)八段锦可以调节血糖

八段锦运动可促使肌肉组织对糖的利用,使血中胰岛素水平下降,直接或间接地利于控制血糖,并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防治代谢综合征。

6.2八段锦对医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八段锦不仅注重身体的锻炼,更注重心理的调节,是一项自我身心锻炼的方法。调心,主要是通过意识的调节来练心,使心静,进而练精神、练思维,在良性意识的指导下,达到思维敏捷、反应灵活、气血通畅,从而达到健身的目的。八段锦要求形神合一、内外兼修、心神宁静、身心健康。从而有益于医学生在生活、学习等压力下得到放松,调整心理状态,愉悦身心,减轻医学生的心理压力和精神焦虑,保证了健康的心理状态。

八段锦的练习,在降低大学生的忧郁、紧张和焦虑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它使医学生的情绪状态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并且在强迫、敌对、偏执、精神病性等方面也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八段锦的演练要求静心用意,做到“心中无一物”,虚静闲恬,有一种虚怀若谷的平和心境,用意识协调自如地引导动作运行,因此,它锻炼了神经系统的协调性和灵活性,能缓解大脑的疲劳,调整情绪,保持人体身心平衡。它既可以使积极的情绪得以加强,又能够释放、转移、缓和情绪的负面作用。

7结语

八段锦教学不仅可以让医学生认识到八段锦教学对他们身体健康的好处,解除一部分学生对于八段锦的错误认知,让他们更深刻地了解八段锦对于身心健康的意义。八段锦教学可以丰富医学院校的体育课程内容,也能为医学生的校园生活带来别样的风采,它可以改善广大医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他们减压放松提供了一个简单易行的好途径。其次,它也能够促进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推广和普及,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民族文化,以及让社会更多地关注医学生这一群体的身心健康,让他们能更好地为祖国未来的医疗事业作出贡献。当然,八段锦教学实施是有差异的,难免会存在一些不足,这就需要人们不断地对八段锦教学进行改革,使之更易于学生接受并掌握。

参考文献

[1] 杨洪杰.高校八段锦教学中经络养生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1(1).

[2] 黄海圣,李其明. 浅谈健身气功・八段锦的教学教法[J].当代体育科技,2012,2(8).

[3] 翟向阳.健身气功锻炼与提高心理健康作用的研究分析[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3):47―48.

[4] 李才宝.健身气功一一八段锦对大学生健康影响研究.商情,2013(10).

[5] 邱丕相.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99―100.

[6] 薛志慧.八段锦对女大学生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的影响[J].安徽体育科技,2012,32(1):46-49.

[7] 武小路.八段锦的健身作用研究现状[J].民风(科学教育),2013(4).

[8] 杨洪杰.八段锦对大学生心肺功能指标影响的研究[J].体育研究与教育(研究生论文专刊),2011,(26):198-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