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体育的趋势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现代体育的趋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现代体育的趋势

现代体育的趋势范文1

一、现代体育经济的内涵

体育与经济的联姻作为一种越来越普遍的社会现象,是指体育作为一个特殊的文化现象与经济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的互动关系。体育的社会化、科学化、职业化与国际化既顺应了市场经济发展潮流,也主宰着现代体育的发展趋向。

二、现代体育经济发展的作用

1 、现代体育经济发展的市场效应

现代体育经济的繁荣为国民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举办大型的体育比赛特别是国际体育赛事,成为了发展本国、本地区经济的良好时机。如 2004 年雅典奥运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非常明显,根据希腊国家经济计划和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大规模的奥运建设,为希腊带来了较高的 GDP 年增长率( 4.0% ),远远高于欧洲地区过去三年平均 0.2% 的水平,并最后给希腊带来 20 余亿欧元的收入。从我国的情况看,体育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也是非常明显的。如全民健身运动促进了体育器具、器材等用品的销售和体育用品市场发展的成熟;体育竞技活动的广泛开展,促进了体育消费大幅度的增长;我国体育市场的职业化,促使体育运动遵循市场经济机制运作,体育市场呈现出繁荣景象。

2 、现代体育经济发展的就业效应

现代体育经济作为第三产业,可以容纳较多的劳动力。体育经济这个范围广泛的行业在人口就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筹备大型的体育赛事如奥运会等,一般需要 6 — 7 年的时间,要兴建各种体育、交通、通信、服务等设施,需要投人大量的劳动力。因此,大型体育赛事在一定程度上会缓解举办国特别是举办城市失业人口的压力。

3 、现代体育经济发展的联动产业效应

首先,体育在经济增长中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在国际上,尤其是在工业化国家中,体育产业被称为是“朝阳产业”,与国民经济其它产业相比,体育产业具有持久发展的潜力,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超过一般人的想象。其次,体育经济对其它产业起到联动作用,在一定的条件下带动其它产业发展。如体育能有效地促进旅游业的兴旺,以致体育旅游成为了一个新的行业;体育与商业的关系十分密切,大型的国际体育赛事能有效地启动消费品市场,促进当地销售额直线上升;体育和广告业相互联姻,往往成为广告业最有价值的顾客;体育与制造业也密切相关,体育记录被刷新、新型体育项目的出现,与相关工业技术的支持是分不开的,而厂商也凭借体育不断向市场推出新产品。如赛车这一风靡全球的体育项目就有力地促进了汽车工业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汽车市场的扩大。体育对服务业、通讯业、信息业、金融业等行业发展的联动效应也是十分明显的。

三、我国现代体育经济发展的开发策略

1 、构建体育经济开发体系。本着立足国内,面向海外,体育经济开发体系要网络化运营、规范化管理、商业化运作,设立发展规划部、教练部、旅游部、竞赛部、广告部、服饰器具部等,全国按照统一规范和标准进行运作,使体育经济逐步走向职业化、市场化。

2 、项目的选择。体育经济开发要取得成功,首先对体育项目要进行精心选择,项目的传统性、趣味性、民族性、保健性和可推广性等是体育经济成功的基础。建立项目评估专家组和评估指标体系,用科学方法选择体育项目。我国有丰富的可供开发的优秀体育项目,被称之为国粹的太极拳就是一项极具开发价值的体育项目。

3 、宣传推广。体育经济活动离不开有效的营销。如太极拳运动的营销工作相对而言比较有丰富的素材,可以通过电视、广播、网络、报刊等广为宣传走进学校、社区,也可以通过表演赛和在公开场合演练太极拳,以及到医院和康复中心进行言传和咨询等。

4 、体育竞赛。体育竞赛不仅能够提高体育消费者的学习和锻炼兴趣,还能扩大知名度,影响更多的人投身体育锻炼,促进体育经济健康发展。同时,体育竞赛还促进了体育服饰和器具的生产销售,并给其他产品和服务等提供了很好的广告机会。研究表明,在一般情况下,每投入 1 亿美元,品牌知名度提高 1% ;而赞助奥运,每投入 1 亿美元,知名度可提高 3% 。但是如果缺乏通盘考虑、设计和执行的赞助,无法得到理想的回报。想要最大化地利用这个机会,就需要把公共关系、广告和赞助等营销行为整合起来,围绕着自己的战略和定位,制定出系统的、持续的、创造性的策划。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体育精神融入企业品牌文化当中。

5 、体育旅游。旅游对经济的作用与日俱增,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越来越受到千家万户的欢迎。许多体育爱好者对具有体育资源优势的地区和比赛有强烈的参观游览兴趣。

现代体育的趋势范文2

我们所知是如此。按照这个标准,史事和‘现状’之‘发生学的关系’愈深愈重要,故今通史家每以详尽略远为旨。”因此,由现代回观历史,从历史审视现代,就成为现代史学一个不容回避的研究课题。“三农”问题即是如此。

首先,“三农”问题虽是一个现实问题,但从根本上说则是一个历史问题。根据现代化经典理论,现代化意味着工业化和城市化,意味着城市和乡村的中心—边缘、支配—被支配的关系。在现代化进程中,传统的乡村将面临严峻的挑战:是生存还是毁灭,是衰败还是复兴,是遗弃还是重建……任何走向现代化的国家都必然面临并必须解决这一“哈姆雷特”式的难题。中国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正是在现代化背景下提出来的一个问题。在古代,社会是乡土社会,农业是主要产业,民众主要是农民,以农耕文明为特质的均质性社会按照自身的逻辑演绎和发展。因此,农村、农业和农民并没有成为古代社会的重要问题。只是随着以工业文明为载体的工业、城市和工人等现代文明因素的出现,与传统农业文明密切相关的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才成为人类社会的重要问题。

虽然中国迟缓的现代化进程远不及西方那样对传统的乡村社会形成强劲的冲击,并彻底改变传统乡村结构,但在清末民初的社会剧变中,乡村社会所受到的冲击和沉积的矛盾已经是前所未有的了。故有人指出,民国以来的中国社会进程实际上是中国农村经济崩溃的过程,是中国广大农民贫穷化的过程。旧时代的矛盾依然存在,新的社会矛盾又闯了进来,再加上外国侵略和天灾人祸诸种因素,农村问题遂成为引人注目的大问题。到20世纪30年代,‘农村危机’、‘救济农村’成为非常强烈的呼声;‘复兴农村’、‘乡村建设’、‘农村改进’、‘改革土地制度’成为一股强劲的浪潮。那时在几乎所有政党政派的政治纲领中,都有关于农村土地问题的主张。

现代体育的趋势范文3

关键词:市场经济 体育与经济的一体化 发展方向

一、体育与经济一体化整合的趋势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时间不长,体育与经济的关系也处于磨合与整合阶段,与市场经济相符的体制与运行机制也正逐渐形成。在全球体育经济的不断发展下,我国也产生了体育与经济的构建,并逐渐形成一体化运作趋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体育与经济一体化的运行机制有开放性、系统性以及关联性的基特点,同时体育与经济各要素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并应遵循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其次,在全球中,体育与经济一体化也是各有特色的,因此,构建我国的体育经济一体化发展模式则应基于我国的具体国情,考虑我国的现实社会环境,选择与确定适宜的发展模式。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与经济一体化模式,应考虑如下几方面:第一、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不但植根于民族体育经济,还融入了时代精神与现代风格,将传统与现代、历史与现实相统一;第二、中国和世界之间的关系。不但将我国民族体育融入进世界体育经济中,同时吸收与借鉴人类优秀的先进体育经济成果;第三、内部变化关系。体育与经济一体化运作是通过人为主体的创造性活动,是不断吸纳、扬弃与创新过程,基于先进文明,在发展实践中构建更新更高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在这一过程中,人与各种因素的变化关系均影响着体育与经济一体化的构建与发展。如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等。

二、体育与经济一体化发展方向

构建与市场经济发展相符的管理制度与体制是保证体育与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要素。同时,还应提高现代管理者的素质水平,创造适合其发展的有效管理环境,达到管理创新的目的,开创体育与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新局面。

(一)加强体制创新,保证一体化发展的有效运行

创新体制能够保证体育与经济一体化的有效运行。现阶段,我国在体育与经济的宏观管理上仍然为体育、经济相分离与分割的体制,体育与经济分属各自的职能部门管理,这致使体育与经济相分离,合力不够。虽然在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中,传统的体制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在仍制约着人们的思维模式,致使其弊端仍影响着现行管理体制的开展。这种分离与分割的体制影响着合理的资源配置,制约了资源在市场中的流动与开发,限制了体育与经济一体化的协调发展,使资源综合管理功能未能充分发挥出来。因此,要保证市场经济管理与运行体制的生态性与有机性。在宏观管理体制中,应以体育与经济一体化的思维来开展;以市场经济需求为导向,借鉴那些成功、有效的管理经验去建立与实际相符的管理体制与模式;以有利于发挥体育与经济功能以及合理配置资源的原则,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与体系。

(二)强化环境创新,促进一体化发展的稳定发展

在体育与经济发展一体化的趋势下,管理环境尤其是宏观管理,越来越影响着体育与经济一体化管理实践。因此,应强化环境创新,促进一体化发展的稳定发展。第一、营造舆论性氛围,产生观念导向。借助现代化传媒工具与舆论手段向体育与经济发展一体化发展创造舆论支持,在舆论环境中推动管理观念与思想的创新。明确以人为本的重要管理思想,建立系统化的管理观念,构建一体化的理论管理体系,使人们接受体育与经济发展一体化发展趋势,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第二、政策性环境的营造,产生政策导向。当前,经济与产业政策应倾向与体育产业,进行因势利导,以政策支持与保障体育产业;积极调动社会各方的力量对体育产业加以扶持;应构建促进体育经济发展的投融资机制,为体育与经济发展一体化营造一个较为宽松的投资环境,提高自我发展与完善的能力。政府利用政策与行政策略对体育经济的结构布局与发展方向进行有效影响与调控;利用政策法规来监督、规范、协调体育产业发展,强化体育经济的宏观管理。其次,还应加大公益性体育的投入与扶持,促进体育使事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三)提高管理者创新与实现目标创新

人是体育体育与经济一体化运行与管理的主体所在。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管理制度与观念下,要求管理者具有较高的素质水平及创新意识,丰富而深厚的管理经验,较强的管理能力。因此,要增强管理者的全面培养,在自我塑造与社会塑造中,提升整体素质,以适应市场经济与管理的需求。如能力水平、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以及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强化与创新。

其次,实现目标创新。构建体育与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评估体系。在评估体系中,应表现全面发展观,体育与经济之间的协调发展以及现代与以后的可持续发展。其衡量指标,不能只包含人均GDP或GNP数量增长值,还应包含经济增长的综合指标,包括人民生活、社会结构以及健康状况等。通过评估体系,不但可以反映出人们物质生活需要的满足程度,还应反映出人们在体育上的需求满足程度;不但包含社会物质与生活质量的指标,还应有人们的健康质量指标;不但包含人们的物质消费统计,还应有相关的体育消费统计。

三、结论

在体育与经济一体化发展中,需要我们各方面的创新,如体制创新、管理创新以及环境创新等,不但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还需要社会各方力量的扶持与帮助,为体育与经济一体化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与政策环境,保证其健康、稳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牛亚莉.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体育与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思考[J].甘肃理论学刊.2005,(06)

现代体育的趋势范文4

论文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大学体育;教学模式;教学过程

1前言

随着大学体育教育观念的变更,以全面育人,素质教育,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教育理念的不断完善,体育教育目标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体育教学内容朝着统一性与灵活性方向发展,突出了多样性与可接受性。这就给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带来了冲击。从目前情况看,我们在构建大学体育教学模式时,往往忽视了体育教育技术的发展对教学模式的影响,导致了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力度不大,体育教学的改革只是停留在一个阶段性、区域性上。众所周知:对大学体育教育模式的研究,实质上是对体育教学过程的整体性合理程序的研究,使大学体育教学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这个“过程”就充分体现出体育教育技术的重要性。随着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新兴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使体育教育技求发生了重大变革,教育概念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它必将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产生重大影响。

2.教育技术与教学模式的关系

美国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theAssociationforEduca—tionalCommunica—tionsandTechnonlogy)把教育技术(edu—cationaltechnology)定义为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及实践。从狭义上讲,教育技术是指在教育中应用的科学技术。

教学模式(InstructionalModels)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中各要素之间的稳定关系和结构形成[4]。教学的基本要素包括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技术这四个要素,这四者在教学过程中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一个整体。其中教师、学生和学习内容是相对固定的,要想有一个科学的、合理的教学过程。教育技术是关键。

教育技术的发展可为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教学模式的构建要依据于教育技术特点,运用什么样的教育技术,可以反应出教学模式的合理程度,二者相互相存。如计锋机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模拟现实环境,利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感官刺激,解决了体育教学中复杂、多变的教学环境,把复杂、难以口头和肢体表达清楚的内容形象生动地表达出来,打破了课堂教学限制,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选择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个人潜能,从而实现因材施教,为终身体育教育,健康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体育与健康教育从传统的学校、课堂走向社会、为“终身受益”提供了新的教学模式。

3大学体育教育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目前,大学体育教学技术还普遍采用的是传统的、以行为主义思想指导的、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师为主体的经验主义教育技术,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能力的培训,导致了教学模式改革的局限性。而当今各学科普遍采用了以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将学科知识储存记忆、高速运算、逻辑判断,自动运行等功能与信号、语言文字、声音、图象、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集与一体,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进入到立体阶段,教学过程智能化,使受教育者能够随时进行自主学习,打破了课堂界线。体育教育技术也必将朝着这一趋势发展,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教育技术,为构建符合体育与健康教育特点的教学模式提供了可操作平台。

4.体育教育技术的发展与教学模式的改革

现代体育的趋势范文5

一、当代体育运动的主体工作内容及任务

体育事业的主要业务和工作内容包括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属于体育的两个不同层面。

两者之间的关系和其各自拥有的基本性质和特点都在发展和变化。从学者们对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研究出来的结果和其显现的事实来看,大众性、民族性的群众体育与职业性的国际性竞技体育并列存在,当代体育开始从内部开始分化。虽然两者之间还存在着共同点,但是不同的特点和走向已经出现,基本趋势、规律与特点开始出现两极分化。“普及与提高”、“塔基与塔尖”这种最基本的关系已在发展的长河中消失不见。

群众性体育失去了长期的系统化训练和科学选材,竞技体育人才就不可能从中选拔。“参与比取胜更重要”的口号已不能适应当代体育的思想,“更高、更快、更强”成为当代体育的目标。“普及与提高”既不能阐释现实发展成为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新关系,又不能贴合当代体育运动发展的实际情形。当代群众体育的特点为大众化、民族化以及广泛参与性;竞技体育的基本趋势为国际化、职业化、系统化和科学化。在奥运会高水准的竞技体育中,更能体现国际化、职业化,群众体育更多的显现民族化和大众化。竞技体育要求遵照国际竞技的规则和法制并按照国际的行事方式进行,群众体育更加注重锻炼形式,手法。想要精准的用科学化方法实行体育实践,就要认识到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之间已经向平行线发展。将各自的优势体现,融合当代体育运动的现状,才能归纳出一条新出路。

二、当代竞技体育的发展趋势、规律与特点

奥运会是最典型的当代体育发展产物,新时期的奥运会不只是体育运动的竞技场,还是超大型的社会活动。这样的新形态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和肯定,经历历史的晕染和润色,渐渐形成了自己独具风格的形态。

1.竞技体育的发展趋势

竞技体育是运用个人和集体力量,在竞赛规则严苛的约束下,将竞赛锦标作为目的的体育运动。主要包含以下两个部分:运动竞赛和运动训练。前者是后者的延伸,后者是前者的基础。当代竞技体育主要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1)系统化

要保证竞技运动员的系统化,专业化和职业化是所有的基本条件,而竞技运动员需要两种社会条件支撑。一种是国家会在各方面的保证中给予一定的补助;另一种就是在经济条件较低的国家,确保运动员依靠国家投资,有接受长年系统化训练的条件。竞技体育系统化保证了运动员的出色成绩,成为国际竞技体育的主要措施和必要规律的同时也加强对运动员的要求。科学研究表明:运动员需要将近十年的时间才能训练成一位杰出的运动员,需要更多技巧的运动则需更长时间的训练,而球类和需要耐力、力量的运动要晚一些。总地来说,运动员要把将近二十年的时间投入到运动事业中,科学系统化的训练则是他们获得、保持和提高运动成绩的利器。教练员和科研人员会根据训练阶段和应达程度的不同制定相应的“营养套餐”,使运动员在磨练中积累经验。

(2)科学化

随着科学化在当代训练过程中占有越来越高的比重,多种科学技术被普遍应用到运动训练当中。各种关于力学的物理知识被广泛应用到训练中,电脑以及摄像机成为训练进行的重要工具,整个过程都会随时有医学伴随来保证突发的运动伤害可以快速得到处理,最大程度将运动员的损害降到最低。新材料、新技术的研发,各种运动装备的更新,这些高科技开始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比赛结果。现代化信息由人造卫星和各种现代化通讯技术传入,这些通讯方式成就了高质量的国际竞技体育。

(3)商业化

竞技体育利用层出不穷的比赛方式来达到其商业效果,从而加大其对观众和赞助商的吸引力,使更多企业投资体育竞赛。如系列赛、分站赛。为了便于商业运作和保持系列赛、分站赛的高竞技水准,一些世界单项运动协会将比赛成绩作为“积分”,以此当作奥运会的敲门砖。这使得许多优秀的国家运动员与奥运会失之交臂,转而投进各种系列赛、大奖赛中,根据这些来判定你是否可以参加一些运动竞赛和调整运动计划。体育竞赛进行方法的改变是高水准体育商业化的产物,它改变了旧时的比赛规则和比赛节奏,使经济在竞技体育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各国的运动员想要在奥运会和其他重要的国际竞技体育中获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打破传统的训练手段,做出新的训练和竞赛计划。商业化的竞技体育解决了传统训练手段具有周期性这一特点,高强度、高密度和多样化的竞技体育成为体育训练的主导趋势。

2.竞技体育的规律与特点

要想在运动训练和竞赛的实践中取得好的成绩,就必须以一般规律和特点为前提,融合各个项目的特点和规律,实行本项目的训练和竞技。所以竞技体育的普遍性原则就是其一般规律与特点。

(1)竞技体育的一般规律与特点

客观社会条件已经成为竞技体育这门行业的必要保证,专业的竞技体育管理队伍,高科技的器材设备,体育竞赛的运作经费,能够确保平时的训练和比赛正常运行。而该房子就需要一个坚实的地基,也就是一个适应国家基本经济国情的竞技体育体制。将有天赋的运动人才选,加以长期系统科学的训练,这所有的元素成就出来的人才就有可能在国际竞技体育中取得世人瞩目的成绩。所以竞技体育的一般规律与特点首先就是要反映这所有方面要具备的一般社会条件。换句话说,我们必须要从人、财、物等基本条件来研究当代竞技体育的一般规律与特点。另外,充分体现我国传统思想政治的工作优势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特点。

当代体育竞技是社会多种因素作用,并且是青少年运动员在极其差的条件下“以人为本”的活动,必会接收到社会上的各种思想。要想高效进行系统化运动训练,使运动员始终保持饱满的激情,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

(2)竞技体育的特殊规律与特点

不同的竞技项目都有竞技体育特殊规律与特点的分布。乒乓球就凭靠快、准、狠、变、转的特别技术,成就了一条适用于中国乒乓球队的战术,中国乒乓球在乒坛上无人能出其右。而闻名世界的中国女排则把握“全、高、快、变”四项制胜因素将当代女子对排球的特殊理解发挥的淋漓尽致。女子体操“难、新、美、稳”的基本致胜因素将女子体操所要达到的目标诠释的通透有致。另外,花样滑冰的主体联系由跳跃、旋转、步伐、舞蹈、音乐和表演等部分组成,比赛的胜负则由动作难度、艺术表现能力以及运动员对音乐的理解来评定。球类项目中也都有其各自特殊的运动规律和特点。例如篮球和排球,一种是无屏障对抗,一种是隔网对抗,训练手法不同,不同的特点也逐渐显现。大道速滑与短道速滑也有其各自特点,一个比的是运动员之间的绝对速度,另一个比的是相对速度。不同的目的采取不同的训练手段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众多运动项目都说明了一个事实:每一个运动项目都对应一个运动规律和特点。

三、当代群众体育的发展趋势、规律与特点

1.大众化

现代社会发展迅速,物质生活得到保障的同时,人们更加注重精神和身体上的提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①人们根据自己的所求自愿参加各种不同的体育活动来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②为了使更多的人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政府主管体育的部门举办了各式各样定期或不定期的活动,在丰富市民日常生活的同时达到锻炼身体交流感情的目的。体育活动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使体育活动在现代社会中显现出其作用和意义的重要性。

2.科学化

在现代,人们都自觉运用科学的方式来辅导自身的体育活动,人们会评估自身的条件制定科学的方法将科学化进行到底。现在,我国开始向西方学习,运动处方这个新新名词进入人们的视线,医师会因不同的身体机制制定不同的体育康复形式。依据年龄和身体健康的不同来安排体育运动也表现了体育科学化。当代群众体育的发展趋势就是运用体育的科学化使群众在日常体育活动中得到最好的锻炼。

四、结束语

要想做好体育工作,就要做好探究掌握和钻研体育运动发展的基础走向,基本规律以及发展特点。从体育运动的历史发展过程看,其随社会进步而不断变化是必然趋势。我们要保留发展体育中固有的那些东西,保持体育本身的相对稳定的规律和特点。实际中正确采用,理论上尽力掌握,用它们的真正效用服务于体育事业,使中国的体育事业做大做强,在世界体育之林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郑杭生.社会转型论及其在中国的表现[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科版),2003,25(5):62—73

[2]王雅林.全球化与中国现代化的社会转型[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3,22(2):102—107

现代体育的趋势范文6

关键词:高校体育;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发展

后现代思潮在全球范围带来的巨大声势引起了后现代教育的研究热潮,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出现更是后现代思潮不断发展和回应社会质疑的结果。所谓“后现代”是历史与逻辑发展进程中,针对“现代”而言的一种时代社会变化趋势的理论策略,它从思维方式、感知方式、认知框架和社会结构的维度对现代性进行反思。回溯我国高校体育的变迁过程,对其发展的规律和趋势进行分析,以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眼光对我国高校体育的现状进行审视,为推动高校体育科学、和谐、可持续性的发展提供帮助。

1我国高校体育发展与变迁

我们从高等学校体育的功能,即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可以看到,它受大学教育、社会制度、国家需要等方面的影响颇大,但它仍然是一个大学教育过程中独立存在的一部分。在高校体育的发展历程中,有两大阶段较为突出:一种是倾向于“体”,认为体育应以运动(sports)为核心,建立身体练习的关注。判断课堂优劣的标准来自课的练习密度、练习强度、学生的平均心率、课堂心率曲线图等严格量化的检验评价体系。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这一代体育教师有着严谨的教学态度,相对固定的教学模式,他们坚定地认为,这种体育课才有“课”之说的资格。

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现了另外一种鲜明的观点,认为体育的核心是“育”,主要功能是教化(education),这种教育倾向在当前素质教育“健康第一”的影响下,认为体育课堂就是给学生提供体育氛围的机会,只要与“快乐”、“终身”相联系,课堂组织形式和教学内容的选择自由度相当大。但稍有不慎,局面失控,便有打着素质教育的旗帜,回归“放羊式”体育的嫌疑。

上述体育教育思想反映的是以时代背景、教育思路、政策方向为依托的不同体育教育主流形式,引领各个历史阶段体育教育的前进方向。体育教师通常会以国家政策为导向,本着完成国家、社会、学校赋予的体育教育任务为使命,在相对固定的教材、教具、教法中完成教学。

在当前知识经济的时代,受经济全球化、资源共享化的影响,我们不断开阔眼界,解放思想,调整认识;教师的教学行为不再完全受制于某些模式或内容,而是拥有了巨大的自由活动空间。在这个转型期间,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矛盾和困难,战胜它们,机遇便随之而来。

大学体育的存在价值随着主流教育思想的演变发生着变化,学生自主选课、选教师、选教材、选时间已是大势所趋。不论目前高校能否真正做到这一点,在人的全面发展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中,学生全面、自由发展的权利应得到尊重。今天的教育理念提出:摆在增强体质的前位目标,是让学生体验到体育的快乐与成功。打破一种固化的教学常规,建立一种新式教学习惯,从理念到形式的置换,不仅是设计、构想便可以完成的,更需要与具体情况相结合,拿到现实中尝试、检验、改进和完善。

2后现代意识下的高校体育

2.1后现代主义对高校体育的社会学影响

“后现代”概念及与之相关的一系列新术语的广泛流行,来源于法国人让·弗朗索瓦·利奥塔(Jean-FrancoisLyotard)的《后现代状态:一项关于知识的报告》(1979)一书,他对现代与后现代所作的区分并不是时间意义上的,因而并不意味着某种历史分期。按照利奥塔的解释,现代性总有一种超越其自身的冲动,在次意义上后现代是隐含于现代性之中的———后现代性并不只是一个新时期,而是对现代性所具有的一些特征的改写(rewriting);而这种改写长期以来一直是在现代性本身中进行的。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高校体育的发展是必然的。

“后现代”依赖于“现代”,是现代的继续和发展,甚至是重写。一方面,后现代在时间上后于现代,是历史时期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从价值观、文化态度、社会精神、思维方式等方面看,后现代是对现代的反省、批判和超越。现代精神强调的是人的主宰和核心地位,理性决定一切,理性选择成为现代性的典型特点。而后现代性恰恰与之相反,表现出很强的差异性。后现代以主体发现、价值张扬和理解阐释为理论诉求,通过对边缘群体、边缘声音的发掘,运用结构策略和建构尝试来表达自己的现实意义。

众所周知,高等学校体育受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影响和制约,其发展历程更是有赖于社会、受社会所制约。在“个人本位”或“社会本位”教育目的的现代教育体系中,高校体育主要表现出课程设置单一化、规范化、固定化的知识结构。后现代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背景和思想渊源,这种思潮能赋予高校体育研究复杂的社会影响和坚实的哲学基础。因此,在对现代性进行审视的同时,在反思与超越的后现代思潮的影响下,产生了以自我发展内容为灵魂和归宿的高校体育改革核心。

2.2后现代主义对高校体育的教育学影响

后现代视野中的高等教育是一个开放的发展领域,对其开放性时代特征的解读,必须坚持历史和逻辑的统一。当今世界高等教育研究领域活跃,表现在对新问题的兴趣和持续关注,以及对确定性追求的质疑与兼容、开放的学术主张,我国高等学校体育的发展同样有着这种过程。追溯我国高校体育中关于教育目的、功能、形式的变迁与发展,尤其是从2002年7月教育部颁发了新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实践证明目前高校体育所强调课程的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和动态性,都与后现代教育理念相吻合。

在现代传统高等学校体育的惯例中,预置性教育活动模式带来了教育进程的线性化,体现在教学活动中,就是目标既定、内容凝固、方法确定的按部就班的制约,就像一支“正步走”的队伍,成为高校体育改革中的突出问题。这种僵化了的思维、缩小了的生态,既违背体育自由、自然、生命、生存的本质精神,又桎梏了高等教育目的的开放性,在后现代的发展进程中矛盾表现日益尖锐。

因此,我们认为后现代教育思潮为高等学校体育提供了整体改革的依据,我们看到了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整体健康为课程目标,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使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运动爱好和专长及坚持锻炼身体的习惯,全面和谐发展的高校体育功能。这种改变过去以项目为教学目标的做法,在高校体育教学方法和途径上赋予了更多的自由和发展的空间。学生拥有的自主选教师、选上课时间、选教学内容的权利,赋予高校体育人性化、个性化的后现展趋势。

3高校体育的建设性后现展

在后现代主义内部,主要有两种不同的主张:一种是高举“否定”与“怀疑”旗帜的解构性后现代主义或消除性后现代主义,其根本性战略目的,是以批判、破坏、断裂、分解等概念对历史和现实既有肯定又有批判的审视。它是后现代主义发展历程的一个阶段,也曾对现代教育“不理性”的认识有所推进,终究缺乏现实性和可行性的品质。

另一种是以建设为目的,对现代世界的“理性主义”、“本质主义”教育教条进行否定,同时又承认现代世界空前进步的,较为谦和、宽容,并赋有建设性价值的后现代主义。

本文有关后现代高等学校体育的研究,已不再针对高校体育“惯习”形成批判和挑战,而是承认这种沿袭多年的高校体育模式客观存在的合理性。在后现代高校体育理论研究中,恰恰是继承现代性高校体育教育的合理内核。对高校体育不断进行反思、建设和超越,而不是全盘解构、摧毁和否定,这也是建设性后现代最为突出的特点之一。

3.1后现代高校体育的接受复合性

建设性后现代高校体育要具备接受复合性,即开放性特征。多层次、多阶段、多内容的高等学校体育构建是后现代主义发展趋势,同时又是较有代表意义的窗口,可从教学内容的娱乐性、健身性,教学空间的拓展性和自由性窥见一斑。新兴运动如拉丁、街舞、形体、跆拳道等项目的介入,成为高校体育价值寻求的新焦点。

高校体育的接受复合性,不是简单表现在教学内容丰富多样的狭义层面,而是从教师、学生对高校体育的认识的彻底重建。高校体育的参与者、教师和学生同时接受了后现展的关注,具有时代特征和办学特色的教学内容是其一,现代科学技术对教育手段的帮助是其二,德智体三位合一相互促进的思想观念是其三,以定性、定量相结合的体育教学评价是其四。

在复杂的高校体育系统中,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观念将为其健全与合理运行的体制提供支撑和引导。

3.2后现代高校体育的多元性

建设性后现代高校体育具备告别单一性,即多元性特征。在全新的以知识教育、人格教育、情感教育、创新教育为载体的高校体育发展中,将形成机动灵活的多元化格局。以后现代思想和观念处理社会需求、知识体系、全面发展的关系,能较好地解决传统高校体育存在的困惑和缺陷。

对于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需求的学生,后现代高校体育将提供不同的培养目标设置,即共性与个性的灵活多元化。

已经出现的形式,表现为选项课、训练课、野外生存、社会生存、保健课、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等类型的多种课程设置,能够满足大学体育教育需要,符合终身体育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时代的不断发展中,对多元性特征的表现形式、思想理念也在不断变化,只有时刻对以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中的反思和重建进行调整,抓住高校体育发展的核心这个长期性、延续性的发展才能满足开放、丰富、多元的追求。

3.3后现代高校体育的不确定内在性

建设性后现代高校体育具备不确定内在性,即流动性的特征。高等学校体育的与时俱进,使其未来的内容设置与结构重整更加具有不确定内在性,会随着社会、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变化和流动。传统高校体育中,内容与课程、方法与手段、过程与管理等完全相同的“工厂式”教育时代已然被颠覆。

高校体育要看到一切都是变化的趋势,总结过去、立足现在、发展未来,用不断的综合与分析来修正高校体育的秩序而非模式。高校体育现有的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选用、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体系,都将伴随社会、时代的发展逐步改善,如果总是把研究的眼光投向目的、方法、内容或模式上,很容易在理想世界框架中,为高校体育的发展设置另一种程序化的“预先计划”。既要清晰看到现实世界的暂时性缺陷,还要通过宽容、理解、实践等来丰富高校体育的未来,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改良心态和实体思维,提供了哲学支持和理论帮助。我们认为这是时展、社会进步、中国改革推进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谢立中,阮新邦,主编.现代性、后现代性社会理论:诠释与评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汪霞.课程研究:现代与后现代[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

[3]蔡克勇.21世纪中国教育的走向[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