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家庭与社区教育收获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家庭与社区教育收获范文1
我们注重将礼仪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中,使幼儿时时刻刻受到良好行为习惯的熏陶,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平衡地发展,在美术活动中,我们同样可以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如,手工课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不免要向其他幼儿借东西用,像剪刀、胶水等,我们要求幼儿在借东西时要讲礼貌,要向对方说“谢谢”;不小心把别人的作品弄坏了要说“对不起”;需要别人帮忙时,“请帮帮我,谢谢”。幼儿不但在操作活动中得到了锻炼,还懂得了一些礼仪方面知识的运用。
二、针对幼儿的个性差异,礼仪教育人性化
目前幼儿园的小朋友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在不同程度上具有不良个性品质。如,自私、爱发脾气、任性固执、听不得批评、打人、不懂得向人道歉,不爱惜公物,遇到困难爱哭等。因此,对独生子女幼儿进行礼仪德育教育一定要因材施教。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礼仪教育的目的是让幼儿懂得理解他人,尊重他人。这是一个渐进而漫长的过程。由于家庭教育环境和方式不同,家长们对教师的教育方式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反应,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了解幼儿的不同心理特征,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
三、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与社区教育收获范文2
1.1对象
选择2007年—2013年我校已完成3周社区护理实习本科护生327名,均自愿接受调查。
1.2调查方法
调查前向护生说明调查目的和方式,以消除护生的顾虑,并让护生自愿填写问卷。采用社区护理实践教学评价表进行调查,问卷根据基地建设和教学需要自行设计,由社区护理实习情况和实习评价两部分组成。实习情况的调查内容包括带教老师、社区实习前在医院临床护理实习时间、社区承担教学任务的时间、实习内容。实习评价的调查内容包括社区实习收获(4个条目)、带教老师素质(13个条目)、社区教学氛围(7个条目)和护理学院教学督导(3个条目)4个维度。各条目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从“很好”到“很差”分别计5分、4分、3分、2分、1分。评价表和各维度得分为各条目的均分,分值越高表明护生评价越好。该问卷内部一致性Cronbach’sα为0.944。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生社区护理实习情况
指导护生进行社区护理实习的带教老师主要有6人,每个人带教学生:A88人(26.9%),B59人(18.0%),C61人(18.7%),D26人(8.0%),E24人(7.3%),F39人(11.9%),其他30人(9.2%)。3周实习期间护生参与的社区护理内容共13项(9.7项±2.0项),具体为儿童保健325人(99.4%),计划免疫307人(93.9%),计划生育284人(86.9%),伤口护理282人(86.2%),社区巡诊和咨询271人(82.9%),居家护理269人(82.3%),家庭访视267人(81.7%),社区康复167人(51.1%),健康体检172人(52.6%),健康教育讲座281人(85.9%),板报289人(88.4%),个体咨询与指导179人(54.7%),社区科研84人(25.7%)。到社区前临床实习时间≤12周95人(29.1%),13周~24周102人(31.2%),25周~36周88人(26.9%),37周~48周42人(12.8%);社区承担教学任务的时间<5年89人(27.2%),≥5年238人(72.8%)。
2.2护生对社区护理实习的评价
护生对社区实体评价得分为(3.88±0.48)分,其中社区实习收获维度为(3.70±0.50)分,带教老师素质维度(3.90±0.54)分,社区带教氛围维度(3.90±0.58)分,护理学院教学督导维度(4.05±0.63)分。
2.3护生实习情况对其实习评价的影响分析
3讨论
3.1基地实习教学安排能满足社区护理实习教学的要求
本调查结果显示,实习基地较集中地把护生安排给了6位经验较丰富的老师带教;护生的实习内容除了常规的打针、输液等护理基础技能外,护生参与的能反映社区护理特征的服务项目13项,平均超过9项。说明基地对带教老师的安排有选择性,且遵循教学大纲安排教学内容,提示教学在基地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基地的社区护理实践教学形式已建立,实习基地建设已见成效。然而仍有部分社区护理内容护生参与面不够广,这可能与社区卫生服务的职能不够完善有关,也反映教学安排存在问题。
3.2基地的实践教学得到护生的认可,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本调查结果显示,护生对于社区护理实习教学总的评价得分为3.88分±0.48分,介于“一般(3分)”与“好(4分)”之间。在各维度中,护生对自己实习收获的评价最低,对学院教学督导的评分超过4分,表明护生对社区护理教学有一定的认可,提示实习教学的内涵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在带教老师素质方面,护生认为老师的教学技巧和方法不够好,最突出的是带教老师没有较好地对护生分析社区护理的经验和问题,未能较好地帮助护生解决其实习中遇到的困难或问题,这可能与社区的师资水平本来不够高有关,也说明基地建设中师资培养还不够理想。如何提升护生实习收获促进其能力成长是未来基地建设重中之重,而实现此目标的关键又在于师资队伍的建设,尤其是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方法。
3.3不同护生的教学评价对未来基地建设的启示
家庭与社区教育收获范文3
妇女教育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个好女人就是一所好学校,一个好母亲就是一个好老师,一个女人影响家庭三代人。将妇女教育工作放在社区中开展,有利于妇女获得实实在在的收获,增强妇女适应社会的能力,提高家庭生活质量,又能很好的推进社区的服务工作,为构建和谐社区、和谐社会起到积极作用。
一、社区发展妇女教育工作空间广阔
妇女教育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社区教育已经日益成为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得到更广泛的关注和重视。社区内蕴藏着丰富的可供整合的资源,为社区开展妇女教育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在工作实践中我们感到,当前社区妇女教育的基础相对薄弱,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又造成了社区教育资源的浪费。作为妇女教育的主要渠道,社区必须要发挥自身工作的优势,整合社会上潜在的资源,以社区为主阵地,探索合适的社区妇女教育方式方法,切实抓好妇女教育。
(一)妇女在社区的集中为社区开展妇女教育提供了前提
社区是妇女的主要聚集区。社区是城市妇女最集中的场所,妇女在节假日和工作之余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社区度过。社区的妇女教育工作抓与不抓、抓得好与不好关系着一个地区妇女教育水平的高低。数量上的集中保证了社区妇女教育的广泛性和普遍性。现在妇女的社会地位越来越高,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社会作用,但可以肯定的是,相当一部分妇女还有较多的时间没有安排,她们有着对社区活动的渴望,这给社区妇女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
(二)良好的社区建设为社区开展妇女教育提供了保障
近年来,各地纷纷认识到社区建设的重要性,社区改革与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大,社区的软硬件得到不断改善,社区干部素质不断提高,这为在社区开展妇女教育工作提供了保障。在20*年8月份,县政府为适应城市建设和改革不断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整合社区资源,改变居委会规模小、数量多,居委会干部人员少、待遇低,居委会办公条件差的状况,加大了社区改革力度,进行了社区规模调整,社区居委会由原来的20个合并为现在的12个,社区的活动室、绿地、公园、广场、办公自动化设备等硬件设施不断得到改善。社区干部通过考试上岗,实现了队伍的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同时,社区干部通过长期努力的工作得到了居民群众的信任和配合,掌握着社区各种资源的分布情况,并且积累了丰富的社区工作经验,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和外界联系不断增强,这些都为妇女教育工作在社区的开展提供了切实的保障。
(三)社区居民是社区妇女教育的人才库
社区是人才的聚集地,生活在社区的居民从事着各种各样的职业,所掌握的知识、才艺、信息就是社区妇女教育不竭的资源库。通过有效的宣传和动员,可以发动部分社区居民参与到社区妇女教育中来。例如:法律工作者可以为辖区妇女普及法律知识,医生可以为她们普及生理卫生知识,科技人员可以引导她们开展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企业人员可以为她们提供就业机会……充分挖掘和利用社区人才,也正是我们社区工作者需要努力追求的工作方向。
(四)妇女教育工作能够推动社区其它工作的开展
社区工作纷繁复杂,但任何一项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居民的理解和配合。妇女教育工作使得女性朋友们的综合素质提高了,同时也使社区干部和居民群众、和每个家庭的距离拉近了,这就保证了社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女性朋友们还把在社区教育中所获得的好的知识、习惯、观念带入家庭和社会,促进了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一位社区干部说:“把妇女工作抓好了,社区工作也就抓住了。”社区干部有把妇女教育工作抓好的积极愿望,这也为此项工作增强了内在动力。
二、社区妇女教育工作可以采取的几种形式
现在社区妇女的素质参差不齐,有一半以上的妇女学历较低,急需提高素质。她们中有很多人不主动学习,家庭教育观念陈旧,对下一代的家庭教育力不从心。针对这些情况,社区妇女教育要注重培养居民形成良好的素养,倡导建立学习型家庭,把妇女再教育作为社区教育的重点,以此带动社区全体居民群众参与社区建设的发展与完善。我认为社区妇女教育可以按以下几种主要形式开展。
(一)开展社区妇女学历教育
学历教育是为了让低学历的主妇利用空闲时间补充知识,提高学历。可分为中等教育(相当于高中水平)和高等教育(相当于中专、大专水平)。
可引入全国成人高考、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学历教育机制。社区妇女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参加相关的考试,正式通过后,即可获得国家承认的大中专、本科等学历。
(二)开办社区妇女就业技能、生活素质培训讲座
就业技能培训是让走上工作岗位的女性通过培训,参加等级考试增强工作技能,如开展会计上岗证、全国计算机等级培训等。生活素质培训将会是社区教育的特色。例如可以设置让母子一起学习的书法班,为爱美的女性请来知名的美容师,传授护肤知识和化妆技巧等。
以开办社区课堂为教育形式,邀请对能够在妇女教育的某方面有一定引导作用的各界人士到社区内的活动室、会议室或小广场等讲课。社区的课堂式教育没有分数的限制和约束,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气氛自由。如果可能,可以在每周或每月定期开课,形成规律,便于组织,提高教育效果,保证社区教育经常化。培养妇女自主学习、自我提升能力,帮助妇女建立个人与社区和谐的价值观;注重互动,启发妇女参与意识,营造良好学习环境。
(三)设立传统美德与现代妇女素质培训课程
传统美德与现代妇女素质培训是建设学习型社区的重要内容,其主要有人文素养培训,包括知识性旅游地理、儿童文学、和孩子分享的故事、和孩子从头学书法、生活与法律、沟通和谐的技巧、婴幼儿早期教育、家长参与教育的理念与实务等方面的内容。
如开展妇女法律讲座,每月上课一次,邀请法院、检察院、司法局、律师事务所、法律专业大学生等给女性朋友们讲解法律知识和案例,有时还可以通过观看教育片的形式对她们进行教育。
三、社区在开展妇女教育中的主要收获
松竹社区结合共建单位县妇联的优势,开展以妇女为主体创建活力社区的特色工程。以妇女带动群众为重点,努力提高家庭成员素质与家庭生活质量,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区家庭美满幸福,促进社会安定和谐。
社区主要抓好三个落实到位,首先社区妇女工作网络到位,其次社区妇女工作机制到位,最后社区妇女工作阵地到位;抓好三支队伍,即妇女骨干队伍、妇女代表队伍、和妇女志愿者队伍;创新三项品牌,办好社区妇女学校、维权工作站和巾帼服务。
自20*年以来,社区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为社区妇女群众开辟教育、培训、学习和活动的场所,为了社区妇女教育工作提供了基本保障。
社区家长学校是松竹社区多年来组织社区居民群众活动的主要场所。这项活动是由社区具体组织,社会各界配合的以家长为主要教育对象的宣传教育活动。参加这些社区活动大多是妇女,他们在社区的组织下参加培训学习。回到家中把所学到知识和科学的理念运用到下一代的教育中,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在社区课堂开展社区妇女“学知识、学礼仪、学上网、学技能、学法律”活动,开设各类讲座。通过参加社区教育,社区妇女提高了参与社会的适应力,竞争力,掌握了经营家庭的艺术和策略,为创造幸福美满的家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参加社区教育,社区妇女在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所带来的快乐。
家庭与社区教育收获范文4
关键词:礼仪教育;幼儿教育;素质教育
一、利用日常生活,熏陶幼儿美好的心灵
礼仪教育的内容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幼儿大多数时间待在幼儿园中,根据幼儿思维具体形象、感情丰富等特点,日常生活中从情感教育入手,贯彻“学一点,懂一点,做一点”。力求礼仪教育日常化、实用化。如,入园、离园能主动向老师打招呼;能友好地和同伴相处;能文明用餐;能安静入睡,不影响他人睡眠等。再如,幼儿和老师一起动手用湿毛巾擦拭自己的小椅子、抹桌子、窗台;给自然角的种植物浇水,给小兔喂食;记录气象日志;培养幼儿爱劳动的习惯,关心集体的行为。每天做早操,每逢周一奏国歌、升国旗,全园幼儿立正、行注目礼、唱国歌等,加强思想道德认识。平时要求幼儿做到三轻:说话轻、走路轻、放下东西也要轻。对幼儿进行遵守公共秩序、不妨碍他人、爱护公物的教育,让幼儿在心中种下爱和尊重的种子,在思想上得到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礼仪教育活动
重视为幼儿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在实践中体会礼仪行为的意义。我们可以结合礼仪教学内容,把礼仪教育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利用幼儿喜欢的教育教学形式进行幼儿游戏化教学。儿歌是幼儿非常喜欢的,通过幼儿与家长和老师讨论,收编内容,知道礼仪都有哪些行为,也了解礼仪给生活带来的快乐。例如,为了加强幼儿的礼貌教育,引导幼儿说不同的礼貌用语,在“逛超市”游戏中,要求“营业员”面带笑容,热情接待,会说“你好,请问想要什么?”顾客会说“谢谢,麻烦你了”,在“娃娃家”开展“会客”游戏,让幼儿学会说“你好,请进,请坐,请喝茶”。通过礼仪游戏活动,使幼儿得到良好的礼仪习惯练习,使幼儿良好的礼仪习惯得到进一步的锻炼。
另外,我们注重将礼仪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中,使幼儿时时刻刻受到良好行为习惯的熏陶,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平衡地发展,在美术活动中,我们同样可以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如,手工课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不免要向其他幼儿借东西用,像剪刀、胶水等,我们要求幼儿在借东西时要讲礼貌,要向对方说“谢谢”;不小心把别人的作品弄坏了要说“对不起”;需要别人帮忙时,“请帮帮我,谢谢”。幼儿不但在操作活动中得到了锻炼,还懂得了一些礼仪方面知识的运用。
三、针对幼儿的个性差异,礼仪教育人性化
目前幼儿园的小朋友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在不同程度上具有不良个性品质。如,自私、爱发脾气、任性固执、听不得批评、打人、不懂得向人道歉,不爱惜公物,遇到困难爱哭等。因此,对独生子女幼儿进行礼仪德育教育一定要因材施教。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
礼仪教育的目的是让幼儿懂得理解他人,尊重他人。这是一个渐进而漫长的过程。由于家庭教育环境和方式不同,家长们对教师的教育方式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反应,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了解幼儿的不同心理特征,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
四、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从小在家庭里学习与人交往,学习对人、对物的态度,在家长和家庭社会关系的熏陶、感染下,逐步培养起礼仪品德和行为举止的习惯。幼儿生活在社会中,社会的风尚、习俗也熏陶和影响幼儿。
礼仪教育要全面充分、正确地实施,必须要加强家园联系,定期召开家长会、及时传递信息、相互沟通,向家长宣传幼儿礼仪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从思想上重视礼仪教育,积极参加到幼儿园礼仪教育中来,共同实现家园共育的目的,同时要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如,幼儿和社区中的爷爷、奶奶共同做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可进行尊老、敬老的教育,只有家长、教师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做好调节作用,才能使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礼仪品格和道德行为习惯。
另外,幼儿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对幼儿的教育影响要相互一致,如果幼儿园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而家庭则相反,孩子就会迷失方向,失去正确的是非标准,所以幼儿园的礼仪教育及其他教育活动必须要有家庭教育的积极配合。
家庭与社区教育收获范文5
以课题研究为引领,开展教师、学生、家长、学校管理者之间协同运行的实践研究。我们从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入手,开展《交互式电子白板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在品德、科学、信息技术、音乐、美术等课程中则注重开发教学资源,创设特色信息化环境,帮助教师运用探究学习模式开展日常教学,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运用信息技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我们开展了《基于智能终端的数字化学习方式》的课题研究,通过常态化的“一对一”数字化教学实验,探索“一对一”环境下探究式、合作式学习模式,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奠基,并通过“小手拉大手”,让学生带动家长提升信息技术水平。通过不断增值的课题研究,目前良乡小学已逐步实现数字化教学应用的常态化,并总结出数字化教学常态化的理论、方法和经验。
整合学校、家庭、社会及学生四要素,形成协同教育合力。良乡小学将学校、家庭、社会及学生四个要素科学整合,形成教育合力,从多个维度培养学生“协作应变、学习创新、诚信仁爱、负责感恩”的能力与意识,真正实现协同教育。
开发学生成长社区,帮助家长及时了解学校信息、教师信息、孩子所在的班级信息以及孩子在校的日常表现,包括家庭作业、学习成绩、教师评语等,及时发现问题并配合教师管理,实现个性化的家校互动教育。
开辟家长社区,为家长与教师、家长与家长间交流教子经验和育人方法搭建一座积极有效的沟通桥梁,利用家长社区,学校定期为家长提供家校共育的指导性资源,促进家长教子方法的改进,提升家长素质,协助学校与家庭形成教育合力,保障学生健康成长。
家庭与社区教育收获范文6
关键词:离异家庭;品德现状;原因分析;教育策略
尽管离婚在传统意义上不被提倡,但在过去20多年中,我国的离婚率大幅上升。“中国式离婚”成为一个令世人关注的现象。从1985年至1995年,我国的离婚率翻了一番,到2006年上升了三倍。民政部公布的《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告》中说,2008年办理离婚手续的有226.9万对,比上年增加17.1万对,增长8.1%。2009年办理离婚手续的有246.8万对,比上年增加19.9万对,增长8.8%。2010年共依法办理离婚手续的有267.8万对,比上年增加21.0万对,增长8.5%。2011年共依法办理离婚手续的有287.4万对,增长7.3%。2012年共依法办理离婚手续的有310.4万对,增长8.0%。从近五年情况看,离婚人数逐年上升,年平均增幅超过8.0%。越来越高的离婚率导致越来越多的离异家庭子女,家庭的变故、父母的离异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和人格的健全,甚至还是青少年犯罪率上升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离异家庭子女的德育问题不仅是每位教师应当关心的问题,也是家庭、学校、社会应当关注的问题。
一、离异家庭子女的思想品德现状及原因
1.性格内向孤僻,带有怨恨心理
有儿童心理学家曾说过,“离婚问题是现代儿童面临最严重、最复杂的精神危机问题。”离异家庭子女一般都比较内向,他们认为父母离异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因而不愿与人交往,沉默寡言,逃避现实,更不愿把自己的内心世界透露给任何人。此外,在父母离婚的前后,其中的一方与子女相处的时间少了,对子女的生活、学习与品行等关心的也少了。一些离异家庭子女认为父亲或母亲不喜欢自己、不要自己了,认为父母的离异害了自己,从而产生了怨恨心理。据北京市的调查,在对待双亲的态度上,他们与完整家庭子女有着明显的区别,完整家庭子女90.27%都喜欢(不恨)自己的父母,而离异家庭子女中,喜欢父母的仅占59.84%,有40.16%的孩子都怨恨父母或其中的一方。
2.对生活和学习缺乏信心,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
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中唱道:“有妈的孩子像个宝,没妈的孩子像根草。”真的是这样吗?确实有一些离异家庭子女以为:别的同学的家庭比自己的家庭幸福,别的同学的父母比自己的父母好,别的同学的学习也比自己出色。他们既不能正确评价自己,也不能正确对待别人,从而产生了自卑的心理。看来,家庭的破裂已经给子女心灵蒙上一层阴影。另外,在调查中发现,父母离婚后,许多孩子在生活上没有规律,有的吃东西很随便,有的穿着不讲卫生。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学习成绩明显
下降。
3.思想和言语、行为偏激,发生问题行为的概率较高
有些父母在离婚前发生了争吵、冷战、分居、打斗等,直至最后离婚,有时还会把子女当作挡箭牌或出气筒。整个过程对子女的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使得有些离异家庭子女往往会采取不文明的言语、暴力的方式来处理问题。在父母离婚后,由于缺少家庭的关心,缺乏双亲的言传身教,一些离异家庭子女往往放任自流,组织纪律性差,自由散漫,出现了一些不良行为,如偷东西、说谎、逃课、骂人、打架等。
所以,离异家庭子女的德育问题相当艰巨而又紧迫,亟待重视和加强。
二、加强离异家庭子女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在我国离异家庭子女的数量庞大,对离异家庭子女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将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为什么呢?
1.离异家庭子女的德育问题会影响到个人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人生。”由于受到家庭、社会等因素的影响,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思想和行为都出现了偏差,这不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不利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最终必然会影响到他们的健康成长和今后的人生发展。
2.离异家庭子女的德育问题会影响到家庭的和谐幸福
离婚以后,有些父母想要弥补子女因父母离异所失去的东西,在经济上进行补偿,并放松了对子女的要求,也忽视了对子女的思想品德教育。一旦子女在生活和学习上出现一些状况,父母之间会互相指责对方,也可能会严厉责怪孩子。此外,离异家庭子女与父母中的一方生活在一起,生活的困难将会增加。这就需要子女在情感上理解、体贴父母,在生活上主动承担家务劳动,在学习上刻苦勤奋。但他们并不一定会这么做,而是痛恨父母中的一方把另一方赶走了,不愿与父母配合。这些情况都会影响到家庭的和睦。
3.离异家庭子女的德育问题会影响到学校的教育和社会的
稳定
有些离异家庭子女身上所存在的不良行为,已严重违反了校纪校规,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破坏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影响了周围同学的学习。有些离异家庭子女对父母有一种抵触情绪,因遭到父母的批评就会赌气出走,到社会上去闯荡,结交不良人员,并且越陷越深。事实告诉我们,许多离异家庭子女的行为已经出现了问题,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据资料显示,因长期得不到良好、全面的家庭教育,缺少父母的管教,我国的违法犯罪青少年中有10%~30%的人来自离异家庭。在美国,违法犯罪青少年有30%~60%来自离异家庭。
三、加强离异家庭子女思想品德教育应采取的相关措施
父母的离异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不幸的,而将这不幸带来的伤害降到最低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应负的责任。
1.家庭要对子女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离婚后,父母都要从离异的事件中走出来,认真安排新的生活,要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把夫妻之间的怨恨和愤怒转移到孩子身上,要让子女知道父母还是爱自己的。父母应当挤出时间和孩子在一起交流思想、沟通感情、参加活动等,随时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和行为表现,关心孩子的生活与学习情况。不能限制另外一方来看望孩子,不能在孩子面前争吵,尽最大努力减少离婚对孩子的伤害。但不能因为孩子心灵上受到创伤就百般袒护、溺爱,这样将会使孩子骄横任性,使其个性得不到正常的发展。要多给孩子当家做主的机会,让孩子多为家长分忧解难,让他们尽快地成熟起来。总之,为了孩子健康的成长,尽可能去营造一个温馨、祥和、文明的家庭气氛。
2.学校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开展相关的活动
学校老师先要了解清楚学生中有哪些是离异家庭子女,教育其他学生对离异家庭的同学给予理解和宽容,不要歧视、取笑他们,要主动与他们交朋友。对于在行为上出现问题的离异家庭子女,学校要加强思想教育、督促。对于在学习上出现问题的离异家庭子女,学校要安排老师进行课后辅导。对于在生活上出现问题的离异家庭子女,学校可以减免相关费用或进行物质上的帮助。老师要鼓励学生说出心里话,让他们参加各种活动,培养积极向上的情绪和活泼开朗的性格,让离异家庭的孩子感受到真挚的师生之情和同学之情。此外,学校老师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提醒家长多跟孩子进行情感上的沟通。学校要应尽可能争取父母双方配合好学校的教育,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提高学习成绩和思想道德品质,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积极采取措施,发挥社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