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传统体育的特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传统体育的特征范文1
一、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特征
通过对文献的研究与概括,发现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具备以下特征:
1.历史悠久,多彩多姿。据统计,广西区内共有140多种传统体育项目,这些体育项目凝结了一代又一代各族人民的智慧与辛劳,是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的宝贵财富。每一个项目都能充分体现其民族的风土人情及生活习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源自远古时代的生产实践,如壮族人民的剪禾把、背篓球,瑶族人民的催工舞、摧竹杠、拉排带,侗族人民的踩石轮,仫佬族人民的众龙抢珠,京族人民的抓活鸭,等等。
(2)源自军事技能,如侗族、壮族的抢花炮、射弩、苗族的赛马、苗拳,等等。
(3)具有纪念意义的传统体育竞赛,最声名远播的莫过于沿袭数千年的赛龙舟,其他传统赛事如苗族人民的“爬坡竽”,瑶族人民的“播公”,等等,都是为了纪念本族的英雄或祖先而设立的体育赛事。有些项目甚至流传上千年,经久不衰。
(4)源于人民对健身娱乐的需要,典型莫过于壮族人民的舞龙舞狮,隆林彝族人民的“打磨秋”,等等。综上所述,每一项民族传统体育活动,都浸透了各民族智慧的汗水,充分体现了各民族风格迥异的民族特色,是各族劳动人民创造的宝贵财富。
2.民族特色浓厚。每个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都是一张“名片”,具有极强的民族代表性。民族特色鲜明浓厚,都源于各民族地域、文化、风俗、生产生活的不同。如彝族的打磨秋,壮族的抛绣球,瑶族的催工舞,苗族的苗拳,无一不具有极强的民族代表性。即使是同样的项目,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特色。
3.具有极其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普及性。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赛事一直以来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无论是哪项体育赛事,一到举办之时必定万人空巷,全民参与,将体育比赛变成一场民族的体育盛会。男女老少都兴高采烈地参与其中,例如壮族、侗族的抢花炮,在抢花炮的日子里,远近侗寨的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的盛装,天刚亮就争先恐后地涌向岩坪,有的是为了给本村寨的花炮选手呼喊助威,有的姑娘却是为了寻找如意郎君,但大多数侗胞还是去看热闹的。凡是主持抢花炮的村寨,事先请编织手艺高的人用藤条编织三至五个茶杯口大小的圆圈,外面缠以红布,在以红绿丝线扎牢。主持人宣布抢花炮开始时,将红炮圈放在铁炮的筒口上,然后点上火药放炮,红炮圈被射上高空中,各村寨的选手争先抢夺,顿时全场欢声雷动。红炮圈有时落地,有时也可能落到水塘里或悬崖上、屋顶上……不论落在哪里,大家总是争先恐后地跳到塘里、爬到悬崖、层顶等处寻找,个个“奋不顾身”,人人勇往直前。
4.具有极强的健身功能和娱乐性。强身健体、有益身心一直是体育活动的主要特点。无论是哪一项体育竞赛,都具备了极强的娱乐性和健身功能。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个民族特有的体育活动,则有着更为广泛的普及性。如苗族人民的“爬坡竽”,京族人民的抓活鸭,壮族人民的舞龙舞狮,等等,这些体育活动一般都在本族的传统节日进行,参与的不仅仅是青壮年,十来岁的孩子和六十多岁的老人也都积极参与其中,享受其中。又如京族人民的跳竹杠、壮族人民的抛绣球等活动,都是在歌圩或是有鼓笙伴奏下载歌载舞地进行的,既娱乐了身心,又强健了体魄。
5.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之间的关联性。政治、文化交流、信息化、人口迁徙等诸多因素造成一些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具有一定的关联性。有多种体育项目被两个甚至多个民族推崇,如赛龙舟、踩高跷、抢花炮、打陀螺、荡秋千等,这些传统体育项目在不同民族的背景下不断演化,呈现出了多种多样的民族特色。例如壮族、侗族、仫佬族的抢花炮,始于闽粤沿海一带信奉妈祖的习俗,如今却成为广西少数民族的一大特色传统体育项目。
二、发展与对策
1.将民族传统体育纳入学校体育教学,在学校中广泛开展。将现代体育项目与传统体育项目相结合,一些娱乐性较强且具有代表性的传统体育项目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学校体育教学目标。学生通过参加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了解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从而成为民族传统文化的宣传和继承人。
2.对广西境内现有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分类,根据类别的不同建立具有针对性的评价标准,一方面强调保留其民族特色,另一方面对一些项目进行针对性的改造,使民族传统体育登上大雅之堂。对认知度较高的、具有象征性的传统体育项目进行完善工作,如制定统一的比赛制度和道具器材,规范场地,等等。例如现今风靡全球的赛龙舟等项目,正是得益于其技术的规范化和规则的统一化,已成为全国甚至是世界性的传统体育比赛项目之一。
3.以理论做武器,针对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现有特征开展研究,追根溯源,对民族传统体育的比赛制度、组织筹备、社会价值、文化底蕴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使民族传统体育逐渐系统化、规范化,从而真正走向大众化。
4.利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带动广西经济快速发展。依托广西雄厚的旅游资源,积极开发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旅游价值,不仅有利于民族传统体育走向全球,更能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实现经济与文化双赢的目标,有助于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保护、利用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章莺,等.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现状与发展方向[J].体育科学,2002(4):31.
传统体育的特征范文2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 起源 特征 项目分类
一、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1994-2006年《中国学术期刊网》,图书馆和百度搜索关于民族传统体育的文章,和搜集与民族传统体育相关的资料进行研究。
二、研究结果
1.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
(1)现代运动方式大多来源于各民族的传统体育活动,因此多数的研究者认为其起源与体育的起源相类似,劳动生产、古代军事活动的演变、民族风俗习惯的演变、满足文体娱乐的需要、纪念祖先或民族英雄等几个方面取得比较一致的认识。
(2)也有学者认为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与宗教是密不可分的。巫术与游戏,在人类原始欲求的诸因素中对民族传统体育起源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在中国的“体育学”二级学科“民族传统体育学”的下面“武术理论与方法”特别注明“含气功”。研究气功不涉及巫术,无异于隔靴搔痒。巫术文化对体育的萌芽有重要影响,原始巫舞是体育起源的直接催化剂。这种不同的声音,在目前已得到多数学者的认同,但认为民族传统体育起源于劳动的说法仍占据整个学术界的核心。由于目前学术界对体育的起源,仍在研究和探讨之中,所以,对体育的一个下位概念―民族传统体育,探讨其起源必然也会带来某些争论。
2.民族传统体育的特征
(1)关于民族传统体育特征的研究,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总结出了不尽相同的结论,但对民族传统体育具有民族性、传承性、健身性和娱乐性等方面的认识大体上是一致的。
(2)众所周知,民族传统体育为某一民族或某些民族所有,而非各个民族的。因为无论汉族还是少数民族,它们所创造的体育都受所属宗教文化和风俗习惯的影响,从体育的思想内涵和表现形式上都呈现显著的民族风格。表现出强烈的民族特性。因此,对“民族性”这一观点的总结学者们无反对意见。民族传统体育的另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传统性”,我们今天能看到如此丰富多彩、文化内涵各不相同的体育项目,就是很好的证明。而就“传统性”的成因问题,有人认为“地域性”这一特征恰恰是造成了民族传统体育具有传统性的一个因素。因为一定地域的地理环境是一个民族长期生息、繁衍的条件,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所形成的固定的生产方式厂世代相传、沿袭,表现出明显的传统性。但多数的学者是将两者分开讨论的,认为“传统性”与“地域性”是两个独立的特征。
(3)对民族传统体育“竞技性”这一特征的讨论却存在着相反的声音。有的学者经过对HS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统计分析,得出竞技类占68.6%,因此认为具有竞技性。但这118项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可与目前我国调查整理的676项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由此而得出的竞技性观点,不得不怀疑它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当然也有学者从另一个角度出发,认为人类自有了群体意识和自我意识,把我群与他群、自我与他人分开来,竞争意识也就随同诞生了。竞争意识在体育活动中则表现为竞技性的特点。因为我国早在原始社会就出现了体育竞技的萌芽,竞赛活动是自黄帝以来报答神灵赐福的宗教庆典的重要内容。这里明显忽略了文化影响的因素,单纯地从生物性的角度总结出来的。不同的声音认为,翻开民族传统体育的历史,在上千项的传统体育活动中,更多的则是依附于生产、生活、练兵、娱乐和礼教活动之中,没有形成具有独立形式和独立价值的体育形式,与奥林匹克竞技项目更是格格不入,缺乏建立在个人竞技基础的竞技性特征。
3.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分类
(1)1990年,国家体委组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全国范围内挖掘整理民族传统体育,出版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志》,搜集到55个少数民族的676项传统项目和301项汉族的民间体育项目。如何科学地分类也是摆在研究者面前一项艰巨的任务。
(2)有的学者从传统体育的特殊性质入手,把中国传统体育分为五大类,竞技类(球类、射击类、技击类含摔跤、水上类含竞渡)、游戏类(智力游戏、活动性游戏如秋千)、养生类(节令气功、各类保健活动)、游乐类(节令类如踏青、登高等、少数民族歌舞及娱乐活动)、表演类(百戏、杂技、武术表演)。这种分法突出了中国传统体育的游乐性、表演性和保健特色,符合中国传统体育的特征,具有宏观认识的意义。但不足之处也不可避免,如在少数民族体育、武术等归类上的争议。尽管作者突出强调了传统体育的特色,但“游戏”和“游乐”之间的不同是什么,此种术语来分类的本身就存在着争议。也有学者从内容和形式上将民族传统体育分为竞技类(武术、龙舟、射击、球类、棋类)、养生类(导引气功、保健、其他)、表演类(舞狮或龙、百戏与杂技、其他)和游乐类(节令类、歌舞类、游戏类)。此种分类较前一种更为简单,同理也存在着相同的问题。
(3)还有极少数的学者将民族传统体育分为民族体育和传统体育分别进行研究。笔者在前面的一部分中己经将民族体育、传统体育和民族传统体育的界限进行了说明,三者之间,都有包括与被包括的关系,因此,这种拆分的本身明显地存在着不合理之处。现阶段,还有一种比较流行的分法,是将民族传统体育分为:武术、养生导引气功、民间传统体育游戏和少数民族体育。此种分类基本是按照民族传统体育在现代社会中发展、成熟的过程为标准的,但存在着下列几个问题:第一,武术、养生导引气功与民间传统体育游戏、少数民族体育不在同一个层次上,前两者应是一个下位的概念,一个具体的体育项目,而后两者是一个比较上位的概念,如何相提并论;第二,民间传统体育游戏也应包括少数民族体育中的一部分内容,那么就是说民间传统体育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内容有重复;第三,既然民族传统体育分为少数民族体育,与其相对应的分法应是汉民族的传统体育,而在此分类中恰恰没有汉民族传统体育的表述。
三、小结
民族传统体育是国家体育中的一个符号和象征,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弘扬与发展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民族的必然之举,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不可分割的部分之一。它不是对古代传统体育的简单回归,也不是对世界体育的单纯饭依,而是在螺旋上升中创新,成为现代体育发展的有机部分,为繁荣世界体育文化做贡献。各民族通过长期和广泛的经济文化交流,各自的传统体育活动中难以适应的部分将进行文物性的保存,有继承和发展价值的内容将使更多的人受益,在现代社会中充分实现其价值。通过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促进东、西方体育文化的良性互动,增进其交流的融合因素的积累,最终将使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中的有益成份为全人类所接受,走向现代化的坦途。
参考文献:
[1]叶国志,胡小明.体育人类学与民族体育的发展.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1,(1).
[2]徐本力.世界体育在东西方体育的形成、发展与相互迁移中发展.体育文史,1992,(6).
传统体育的特征范文3
从人类学的视角来考察人类体育文化的各种现象和发展规律具有特殊意义。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种具有民族性、地域性浓郁特征的亚文化形态,由于它与现代体育在形态特征、规则制度、功能结构、组织方式、传播范围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异,具有与现代体育迥异的地域性文化符号与标记。要将民族传统体育的个别现象与人类体育的普遍规律结合起来,从人类体育的一般规律来考察,揭示民族传统体育形成、演变、发展过程中的内在结构,以探寻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特殊规律。因此,在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过程中,必须借助人类学的有关理论与方法进行分析。
人类学研究具有超越时空的特性,由于不同人种、不同民族生活在不同的人文与自然环境中,各个民族的传统体育活动也呈现出千姿百态、风格迥异的特色。因此,借助人类学理论与方法来分析和阐释各民族的体育现象与发展规律就具有十分重要而独特的意义。民族传统体育的人类文化特征与人种概念不同的是民族并不仅以体质特征来区分,而是根据人们的语言、生活的地域、经济生活的方式和心理素质等共同特征来划分。
从体育人类学来研究民族传统体育,除了对人种特殊运动能力天赋形成的生物学、遗传学研究外,还要探索作为人类文化现象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形成的自然、历史、文化和社会原因。并从体育人类学的综合视角去探寻民族体育的历史渊源、本质特征、文化内涵、价值功能、形态结构与社会组织形式。作为体育人类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还可以通过对恩格斯称之为“活的社会化石”的现存民族和部落的实地考察,对其民间传承和流传的传统体育文化进行实际研究。
2.人类学发展背景下的民族体育发展
体育人类学是从体育的角度来研究人类全面可持续发展的一门学科。作为体质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的结合点,它揭示和分析人类与体育相关的因素,综合研究人类的体育问题。它从人类发展的漫长过程中研究体育的一般规律及其在理论上表现的具体形式,揭示体育过程的内在结构,在不同形式的体育过程和与之相似的社会现象中寻找共同的规律。体育人类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包括:体育原理,以建立全面认识体育的新视角;民族体育,以深挖和弘扬人类传统文化遗产;竞技,以摆脱单纯追求人体极限的误区;定位和标示,以把握未来人类体育的发展轨迹。
多年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得到了国家的重视,保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成为当今重要课题。体育人类学应用研究不仅包括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也包括汉族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体育。在保护过程中,我们发现最大的缺憾是现代所谓民族传统体育竞赛是重构出来的,有些还能找到零星源泉,有些是勉强重构,许多当地人、本民族并不了解自己这个民族还有这样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一些民族传统体育研究者提出民族传统体育竞技化、现代化,一些学者提出继续保持原创价值的内容文化。是保持传统还是体现现代?目前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处于两难的尴尬处境。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虽然十分丰富,也十分优秀,但中华民族并不故步自封,同任何事物一样,她也有不足、不完善之处;聪明的中华民族总是善于汲取世界优秀文化成分来丰富发展自己的文化,并已形成一种传统。一种文化只有与时代相适应,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即不断地更新和发展,才是一种有生命力的根深叶茂的文化。
3.体育人类学对保护民族体育的要求
第一,保留民族传统体育的基本文化内涵,面对民族传统体育这样一种存在和继承的危机,我们决不能让自己的文化损失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延续与发展依赖于特定的文化和社会历史背景,并在一定区域内发挥着特定的社会功能。如今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正面对西方强势体育文化的冲击,我们首先应该做的是保护,然后才能谈到发展,而且是站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度去加以保护。
第二,加强民族传统体育基础理论的研究,不仅仅单纯地从体育视角进行论证,而应跳出体育视角,从世界性的角度以及文化的角度,以发展的眼光来研究民族传统体育理论。
第三,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融入到学校体育中,使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更具时代性。我们应该认识到,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要发展,学校是重要的载体。在大、中、小学校中开展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不仅可以传承和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同时可以树立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
4.结论
总而言之,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一个多功能的复合文化系统,它经历了长期的、缓慢的、不断变化的积淀过程,其间受到政治、经济、民俗等各种文化因素的影响。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要取得发展,应采取立足于本民族体育文化,向世界体育文化开放的战略,积极融合一切先进的世界体育文化。本民族体育文化既是历史文化之根,也是未来文化之源,这是我们与世界体育文化对话交流的基础。当然,如果我们不把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视为世界体育文化的组成部分,并自觉地从事世界体育文化的创造,那么,中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就要失去其创造的活力与对话的权力。其间,当我们的民族传统体育随着文化的大交融而发生文化变迁时,我们亦无需感到悲观,因为一个更高级的体育文化一定会从其内部所提供的条件中产生。
人类能动地有效利用符号构建出各种文化系统的活动,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进程。在此过程中,新的系统会产生,旧的系统会消亡,但也有一些系统保存下来。能够保存下来的系统,足以说明它们是人类在生态适应中最为核心的内容。语言、服饰、建筑乃至传统体育运动等,都是这种文化系统的具体表现。
传统体育的特征范文4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涵;发展;认识
民族传统体育是从民族共同体文化中剥离与凸显出来的一种民族体育文化形式,是人类社会文化的补充与完善,除了具备一般文化的特征之外,还具有自己独特的内涵和民族文化特征。为此,全面、系统、科学地认识民族传统体育,是振奋民族精神、加强民族团结、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内涵
在人类民族文化的原始积淀期,由于生存区域与生存环境、生产劳动与生活方式、文化积累与传播的不同,民族文化共同体中许多具有教育、娱乐、健身功能的社会活动凸显出来,共同构成民族传统体育的内容和方法体系[1]。它寓竞争、娱乐、广适、地域及艺术观赏性、趣味性为一体的综合运动形式,涵盖了“性命双修、心身并育”的生命整体优化理论,把人与环境视为不断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流的统一体,并把人体功能的强化和优化看作是一个精神同物质紧密联系的统一体活动[2]。它既是自贯一身、稳定的精神物质文化,又在历史环境的变迁中不断改变其具体的结构式样,呈现出多姿疯狂学习的差别。这种在相承相续中渐进发展的趋向,使得我们民族文化的形成在历史演进中开放出灿烂的花朵,孕育出丰硕的果实,突出地再现民族特色、民族心理和民族意识。
第一,劳动过程中的各种思想物化品为民族传统体育的产生、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这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涵中最高层次的部分。生产劳动是人类区别于猿类的特征,又是文化创造的开始。当人类作为自然生态环境生命类开始文化创造活动的时候,即使是最粗糙的简单文化,也无不是从自然存在物直接加工开始的。而文化成果又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物质劳动过程中,其技术、社会和价值方式都作为相当复杂的文化体系而存在[3]。就是在这样一种社会发展的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是一个民族在特定区域、特定的社会人群,伴随着一定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生产中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物质体育文化现象。
第二,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人类社会一项特殊的文化活动方式,孤立的个体活动是不存在的。尽管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常常通过个人的行为方式来体现和进行,但永远脱离不开社会的联系而受制于社会,永远是物质文化的产物。同时,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又离不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制约和影响,并为一定社会关系所包围,这种社会关系不论是以物为对象,还是以人为对象,其参与活动的行为包含着社会以人为中心所形成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组织;所形成的血
缘、地缘、行业的组织关系;所形成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表现出规定性、固定性、制约性的链接方式。从而使社会的人按照一定社会所提供的规定条件和可能,依据一定社会所特有的体育方式进行活动。
第三,反映在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当中的民族意识、文化心理、哲学思想、价值观念、宗教信仰、伦理道德规范、审美心理,是人类精神生活领域的文化,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核心部分。它是围绕民族体育活动方式,通过抽象事物的艺术表现,来改造人的精神世界的物质内涵、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最终依托体育活动来改造人的主观世界。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作为验证人的物化世界能力的象征,最根本的是促进了民族心理素质的升华。我国著名社会学家和民族学家认为(民族)共同心理素质是“同一民族的人感觉到大家是属于一个人们共同体的自己人的这种心理”,一个民族“总是要强调一些有别于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的特点,赋予强烈的感情,把它升华为代表这个民族的标志”[3]。因此,民族心理素质是社会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条件综合作用于民族传统体育精神文化面貌的表现与结果,是民族传统体育生存、发展之灵魂。
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特性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呈示民族的精神面貌和价值取向。民族和文化是两个密切联系的概念,民族本身就代表着一种文化,而文化则是构成民族的要素。[4]
(一)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
这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基本属性。任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必存在于特定的地域空间和具体的历史时间之中,蕴涵这一文化的民族特性,也反映出这一文化发展的时代性质。各民族的体育文化,因其民族性而呈现有别于其他民族的体育文化特质,又依其时代性而融汇成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共性特征。
民族性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文化自身发展的特殊性,代表一定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积淀与特定地域文明的特点,表现为该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文化类型。时代性则体现体育文化在一定历史时期的共同特征,反映文化发展由低向高的发展方向和文化之间传播、交融与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关系,表现为体育文化发展阶段的标识和特定的文化类型所展示的时代风貌与精神。
民族性与时代性统一,民族性存在于时代性之中,时代性反映民族性的共同特征,不存在绝然独立的文化属性。正由于二者的统一,衍生出体育文化的整体性与独立性、连续性与阶段性、自主性与互赖性、兼容性与选择性等等的有机共生。这些特性又表现为民族意识与全球意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民族意识是民族体育文化的本质特征所在,全球意识则从世界和人类体育文化发展的高度拓展了各民族的文化视野。民族精神展示出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生命力,时代精神则代表体育文化发展的方向和历史演进的阶段特征与风貌。
(二)涵延性与主导性的并存
文化的涵延性系指一种文化所具有的兼融涵括、多元共生与传承延续、传播吸收等特性;主导性则是指文化的多元复合结构中,必然呈现该文化的主导倾向,包含明显的价值取向和民族特性。文化的涵延性与主导性并存,反映着文化存在的结构特性。文化是一个涵延广博的概念,有其丰富的内涵,诸文化因素多元交汇,文化传统的历史延续同文化发展的时代新质共集于一定的社会空间。文化创新是以一定的优秀文化传统之弘扬为前提的,新文化不可以完全独创出来;并且,文化演进还是文化发展多元因素相互吸收、兼容并蓄的过程。正是在继往开来与传播互感的文化整合中,民族文化得以实现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发展。
从文化的涵延性来看,独具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非常典型地证明了文化特性的客观存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无论从悠久的历史传承还是从广博的丰富内涵以及辽阔的地域分布上都具有鲜明的典型性。从文化的主导性而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历经数千年不衰,其交融会通的强大生命力之中,展现出立于主导地位的、与时展相适应的文化特质,居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地位,成为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反映出民族文化的主导性特性。
(三)兼容性与选择性的一致
兼容性不仅包括了涵延性所规范的文化多元复合与传承演化的因素,而且含指文化发展中精华与糟粕、进步与落后等等因素的并存。有可能区分出文化的精华与糟粕,又有许多无法绝然判定的交汇复合内容,而且在不同的历史时代或具体的状况情形下,精华与糟粕的判定受到时代的局限,也受到评判主体的制约。
选择性指文化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选择、吸收所需养分以补充、壮大本体文化、排斥不适应自身需要的民族文化的内在机制。其包括民族文化自身特有的选择、排斥功能,具有客观规律性的特点;又由于文化选择是作为文化主体的人进行的,从而也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意义。选择性同样不能独立存在,也受到兼容性的影响。文化的选择、排斥功能是在兼容性的规范下实现的,选择的结果不是使文化成为单一因素,而是丰富和发展了兼容性。兼容性一样受到选择性的制约,选择的结果是使兼容并包的各种文化因素根据民族的需要和时代的要求而“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被排斥、淘汰的因素则失去生命力,这就是民族文化发展演进的过程,也代表民族体育文化发展的过程。
三、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动力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动力表现出三个主要特征,即对自身文化传统的继承发展、借鉴吸收外来文化并进行适应本体文化需要的选择和汲取、以及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而进行的会通创新,这三者又是密不可分的同步过程。
(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凝聚力
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体现为其民族精神。“文化传统是不死的民族魂。它产生于民族的历代生活,成长于民族的重复实践,形成为民族的集体意识和集体无意识。简单说来,文化传统就是民族精神。”[5]
历史证明,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其强盛发达国泰民安的时期,往往就是政策开放、民族平等、文化交融、百花齐放的时期。固步自封意味着保守落后,开放创新才是民族兴盛文化繁荣的契机。中国有句名言叫“有容乃大”,民族繁荣是各民族平等相处相互尊重的结果,尊重各民族文化的独立个性和存在价值,促进各民族间体育文化的相互沟通和交流,才能取长补短不断完善。
(二)交流互感是民族体育文化发展的推动力
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史就是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史,也是对外开放的文化交流史。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的文化,除了时代差异外,还有地域和民族特征的差异,在数千年中汉民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各地域文化和各民族文化长期地、不断地交流、渗透、竞争和融合。因此,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是具体的、历史的,又是多地域、多民族、多层次的立体结构。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各区域、各民族体育文化的荟萃,交流互感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推动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交流,有民族间及民族外两种类型。各民族的认同、亲和与交融,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从远古时代就开始了不同的民族文化之间的接触,无论表现为交易、和亲、联盟的友好方式,还是掠夺、复仇、征服的冲突形式,客观上都使民族体育文化得到相互的撞击触发与交流影响,有利于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融合。正是在各民族生息繁衍和相互交流中,积育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养分与动力。各民族的文化聚集和交融,共同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
(三)兼融会通是民族体育文化绵延的内驱力
任何民族的体育文化都有其空气和土壤,有自己的载体和灵性;任何民族体育文化都有其生存和发展的权利以及尊重和学习其他文化的义务;都有继承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与汲取融合其他民族文化进行发展创新的责任;也有共同繁荣人类文化进步的历史使命。各民族的文化发展虽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既有不同的民族特色,却同处并存相互联系,都是其内在调制与外在互感功能交互作用的结果。任何一种民族文化都不可能在静止和封闭的状态中发展,都是其内在的新旧更替、进步发展的矛盾运动和外部的文化触击冲突、汲取融合之合力的作用。因此,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兼融会通特质成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绵延的内在驱动力。
(四)整合创新是民族体育文化长存的生命力
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基本特性集中体现为文化的内在调制与外在互感功能,通过涵延传播、汲取更新来实现新文化建设。开放与交融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不衰的动因,整合创新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长存的 (下转第82页)
(上接第74页)生命力。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兼容并收、各民族间的交融会通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强大动力,而与外来文化的撞击吸收、整合创新是其强劲生命力的重要因素。
(五)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繁荣是民族复兴的最终表征
民族传统体育是由中国56个民族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是由各个民族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宗教、风俗习惯等文化创造汇集而成。历来年举行的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规模一届比一届盛大,项目一届比一届丰富疯狂学习,独具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与文化艺术融为一体,将民族体育按照固定的节奏一浪接一浪推向,展示了民族体育文化是全人类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是由民族文化创造汇集而成,具有共同的基本属性,融会于民族文化的特性之中,这种基本的属性,既可以反映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又表现出兼容性和选择性的一致。从而使全民族对民族文化发展特性认识的同时,充分参与、占有和分享属于全民财富的社会主义民族体育文化。
“只有民族才是世界的”。现今世界上任何一项流行的体育项目,都源自于各国的民族体育项目,它们同样是在一定的地域受一定文化影响而逐渐形成的,后来随着经济发展、文化渗透、使团表演、广泛普及而逐渐成为世界性的体育运动[7]。实践证明,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其优点和长处。所以才能在世界上和人类文明的历史发展中占据应有的位置,每一个有生命力的民族,都能够在同外来文化的交流中取长补短,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的文化,这就是文化的创造性。同时,我们的创新还必须树立全球意识,从人类文化发展的方向上把握中国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脉络,只有立足于全球性的意识,才能深入理解和吸收外来文化进步的文明,并与本民族文化发展的实际需要进行有效的结合和创新。
四、结语
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文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我们的先哲们在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氛围中创造、选择、发明和发展起来的民族传统体育,历尽沧桑,经久不衰,推动了我国数千年体育文化的发展。尽管时生了变化,但蕴藏在其深层的民族文化精神,仍然影响着人们今天的思想和观念,其体育方式仍为各民族人民采用,运用人类学来加以研究,在强有力的理论指导下开发这个蕴藏量极大的资源,可以为中华民族体育全面走向世界,促进国际体育文化的大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白晋湘.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丰富世界现代体育宝库[J].体育(人大复印资料),2002,(4).
[2]曾于久,刘星亮.民族传统体育概论[J].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3]张文勋,施惟达,张胜冰,等.民族文化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4]赵光远主编.民族与文化─中国传统文化诸形态[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
[5]庞朴.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载朱家桢、厉以平、叶坦主编.东亚经济社会思想与现代化[M].山西经济出版社,1994.
传统体育的特征范文5
关键词: 土家族体育礼仪 历史渊源 特征
1.土家族体育礼仪形成的历史渊源分析
1.1土家族体育礼仪与宗教祭祀的历史渊源
“体育产生于劳动中,是人们对自然神力的虔诚崇拜,因此早期体育活动本身就往往是祭祀活动的构成。因此体育礼仪以祭祀礼仪的形式存在”。[3]土家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原因,在祈求大自然风调雨顺的同时,也特别崇拜各类神仙,如猫神梅娥(土家族的猎神)、廪君(土家族的祖先)、盐水女神等。此外,以土家的图腾崇拜、鬼魂崇拜、祖先崇拜、自然崇拜为主要内容的原始民间宗教盛行。在这个过程中,体育作为一个重要的人神交流形式登上了历史舞台,产生了祭祀性体育。
在这一系列的崇拜之中,产生了“舞刀”、“舞狮”、“三棒鼓”、“舞草地龙”、“板凳龙”等活动。土家族巫师“梯玛”走乡串寨,为土家人主持各种求神敬神的宗教祭祀活动,期间传播了大量系统的土家族古代体育文化,如《梯玛经》、《摆手歌》等。“梯玛”不但传播祭词古歌,而且表演传统的舞蹈,如八宝铜铃舞,即手摇铜铃,边跳边唱,歌舞结合,为其祭祀服务。又如与祭祀祖先、祈求丰收相联系的“摆手舞”,是土家最流行的古老的集体舞,包括狩猎、军事、农事、宴会等方面的70多个动作。特别是在农历正月初九或三月初三,参加者有上万人。在这一系列活动中,土家人很注重各方面的礼仪,比如他们不仅在祭祖先和土王仪式中有歌舞活动,而且在其他祭仪中都有歌舞相随。如在祭傩神时,必须演傩戏,唱傩歌;在祭亡人的丧事活动中,必须跳丧,唱“丧堂歌”、“孝歌”,等等。这一方面体现了土家人对神的崇拜,另一方面体现了土家族独特的宗教习俗文化礼仪。这一系列活动,沿传至今,成为土家族的特色体育项目。因此,土家族宗教祭祀与体育礼仪在古代不可分割,宗教祭祀利用体育礼仪为其服务,体育礼仪依赖于宗教祭祀而存在,二者相互渗透、相互拥有,形成了一种血肉关系。
1.2土家族体育礼仪与生产劳动的历史渊源
土家族先民勤恳耕山,善于渔猎。长期以来,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以刀耕火种的原始生产方式来改造自然、征服自然。在一系列的生产活动中,产生了一系列身体活动。当时这些基本的身体运动,虽然不能算是体育,但却孕育着体育的最基本因素,是原始体育中的早期体育行为,这种原始体育中的早期体育行为既来自生产和生活实践的需要,又直接地为生产和生活实践服务。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见表1)。山间草地,田间地头,土家先民大多都是就地取材、边唱边演、自娱自乐,创造出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从而也形成了众多体育礼仪规范,形式不拘,风格各异,极大地丰富了土家人的物质文化生活。
如土家族的“毛古斯”是一种极其古老的表演艺术,它身披草衣,头戴草帽,通过粗略的情节、简朴的人物对话、简单的劳动动作,并用简单的场次把特定的生活劳动过程较为连贯地再现出来。舞蹈动作简约、朴实、自然,“毛古斯”记述了土家族先民的生产劳动与远古时代的生活方式。其中再现了古代渔猎过程,反映了艰苦的农业活动,有人民获得生活资料后的欢乐;也有人民对剥削压迫者的愤慨与反抗。但这些内容都是通过比较轻松活泼的气氛表现出来的,显示了土家先民乐观向上、活泼开朗的性格和良好的艺术才能。
“肉莲响”是土家先民劳动歇憩时健身娱乐的一种活动。他们以双手进行周身的自我按摩、拍打,同时配合各种身法、腿法,不停地运动,时而扭腰转体,时而蹲腿跳,时而滚翻身体,目的是舒筋活络,消除疲劳,强身壮体。
从生产劳动中衍生出来的土家族体育礼仪,真实地反映了土家族先民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对待生产劳动的勤劳乐观态度和民族内相处融洽的氛围。
1.3土家族体育礼仪与婚恋习俗的历史渊源
土家族经历了原始的婚姻和家族家庭制度,在漫长的封建领主和地主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历史时期,其婚姻习俗虽然与汉族有着共同的部分,但更多的则是保留着本民族的一些特点和较多的原始婚姻家庭制度的遗迹。土家婚姻多以歌为媒,或在“玩摆手”、“女儿会”时相识定情,自由交往,自由婚配。“临嫁不哭闲话来”,哭嫁,是土家族的特有习俗。新娘在结婚前半个多月就要哭起来,有的要哭一月有余。其时间之长、歌词之精、曲调之美,在各民族中都是罕见的,它与《陪十姊妹》、《陪十兄弟》交相辉映,形成了婚嫁的喜庆与忧怨并存的状态。在一系列土家婚恋习俗中,产生了“踩斗”、“摸米”、“拦门礼”、“夺床”等活动。传说土家族有一对自由恋爱的情人被土司王活活拆散,为了纪念他们坚贞的爱情,土家先民便把“倒挂金钩”作为传统节日中的一项重要体育活动,并沿袭至今成为土家族的特色体育项目。另在鄂西土家族聚居区一带,“扭花鼓”是嫁娶和其他喜庆节日盛行的娱乐活动,一般在堂屋里或广场上举行,男女老少都可参加,具有很好的娱乐和健身作用。从婚恋习俗中衍生出来的体育礼仪,真实展现了土家族独具特色的文化礼仪。
1.4土家族体育礼仪与丧葬礼仪的历史渊源
“热热闹闹陪亡人,欢欢喜喜办丧事”是土家人延续千年的丧葬习俗。在土家人眼里,老人死去是走“顺头路”,称之为“白喜事”。土家族办丧事的形式,主要有坐丧、转丧和跳丧。“人死众家丧,一打丧鼓二帮忙”。土家坐丧,除亲属哭丧之外,还要专门请歌先生(或称“歌师傅”)来击丧鼓,唱孝歌。转丧又叫“绕丧”,民间通常叫“绕棺”,又名“穿花”、“打绕棺”,它是土家人在丧祭时围绕棺材打转并穿插歌舞的一种祭悼活动形式。跳丧,又称跳“撒尔嗬”、“打丧鼓”,是土家山民的一种歌舞性很强的民俗祭祀性舞蹈,其舞姿刚健、古朴、豪放、粗犷,体现出“击鼓踏歌而兴衰”的土家丧葬习俗。跳丧的舞姿以“曲”、“颤”、“悠”、“靠”、“转”而独具一格,除了“跑场子”和“四大步”等基本套路外,多为模仿山中飞禽走兽和一些农事活动。土家人以乐观旷达的态度唱丧歌、跳丧舞来悼念亡人,显示了一种极为超脱的生死观念。载歌载舞的丧祭形式成为土家族体育文化礼仪中的一朵奇葩。
2.土家族体育礼仪的特征分析
土家族体育活动形式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常与音乐、舞蹈融为一体,具有健身、娱乐、欣赏的价值,其特征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社会生产方式、历史条件、文化水平,以及宗教、民俗等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
2.1土家族体育礼仪具有民族性特征
在山地居住的土家族,生活方式独特,民族体育有着浓郁的民族和宗教色彩,蕴含着本民族、本地域长期沉淀形成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审美情趣和民俗民风。由于特定的生活方式和特殊的地域环境,土家族民族体育礼仪趋向于体力储蓄与自然较量的文化内涵,不仅有丰富多样的民族体育内容和民族体育形式,而且民族性格、心态、精神也集中凝聚在土家族体育礼仪的深层结构中,形成颇具特点的民族性。
2.2土家族体育礼仪具有传统性特征
任何体育活动都植根于一定的社会生活和生存环境。特别是民族体育礼仪与民族的历史、风俗、生活方式、心理特征、生态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土家族体育礼仪也不例外,它植根于土家族人民独特的生存环境中,然后又作用于这个生存环境。民族因生存发展和维系本民族共同的精神和意识的需要,其思想文化和生活技能世世沿袭,代代相传。由于受传统的思想文化、特定的地域环境和生产方式的约束,居住在山区的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礼仪形式是相对固定的,具有明显的传统性。
2.3土家族体育礼仪具有群众性特征
土家族民族传统体育礼仪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具备了与土家人的心理、生理、生存环境、文化传统相适应的,又能满足不同层次人群需要的属性。其体育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方法简易,它不受环境、场地的制约,老少皆宜,利用自然条件对人们的身体和意志品质进行锻炼,充分体现了土家族民族传统体育的强大生命力,具有明显的群众性特征。
3.结语
土家族传统体育礼仪基因的形成过程是伴随着土家族礼仪文化的发生、发展经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而形成的。土家族传统体育礼仪与宗教祭祀、生产劳动、婚恋习俗、丧葬礼仪,以及土家先民的生活习惯等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而正是由于土家族居住地区生活习俗的明显差异和人文背景的不同,才造就了独具特色的土家族体育礼仪,从而使其具有民族性、传统性、群众性、审美性等特征。面对体育全球化的浪潮,我们应提高土家族传统体育礼仪的文化价值和内在的优秀品质,充分展现土家族独特的体育礼仪风采,从而促进人类体育文化礼仪的共同繁荣。
参考文献:
[1]魏咏梅.对传统礼仪的再认识[J].教育评论,2002,(4):72-73.
[2]黄寿军.体育礼仪教育及其实施的途径与方法[J].安徽体育科技,2003,(12):38-43.
[3]马良.从体育礼仪看中国体育文化的演变[J].体育文化导刊,2008,(2):41-42.
[4]徐玉良,韦晓康.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144-156.
[5]段超.土家族文化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87-123.
传统体育的特征范文6
摘 要 文章通过分析民族传统体育旅游概念,阐述现阶段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营销面临的问题,对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营销有效策略展开探讨研究,旨在为相关人员基于民族传统体育旅游概念、现阶段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营销面临问题的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营销模式研究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旅游 营销模式 策略
引言
民族传统体育旅游是以民族学、旅游学及体育学等学科有机结合于一体所形成的,它兼具民族旅游和体育旅游的共同特征,属于一种新型的旅游产品,属于旅游产业的重要内容。民族传统体育旅游是基于不同种类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所展开的,作用于促进旅游者于旅游活动中进行包括身体锻炼、体育康复、体育竞技以及体育文化等交流,通过旅游来满足人们的各种心理需求,最终达到强身健体、娱乐观赏、缓解压力、以及文化传承等各式各样的目的[1]。
一、民族传统体育旅游概念
民族传统体育指的是某一个或者特定的几个民族于一定的区域内进行,时代沿袭,直到现如今对社会发展、人类生产活动发挥着积极促进作用,并且还未被现代社会体育以及竞技体育所同化的娱乐项目,其中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则指的是与民族传统体育重要关联的一系列旅游活动[2]。
二、现阶段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营销面临的问题
(一)市场竞争问题
现阶段,我国各个区域之间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市场存在十分激烈的竞争,一些具备悠久历史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的旅游景点、景区已经逐步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营销实践,行业竞争激烈,而市场还未有规范的指导标准。
(二)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营销技术门槛高
受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发展起步晚影响,一些旅游景点、景区设施设备缺乏完善性,营销技术也相对落后,经济落后使旅游投入受到限制,旅游设施、硬件支持难以满足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发展需求,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多元性不足。
(三)旅游专业人才不足
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产品,是旅游产业中的重要内容。民族传统体育旅游的发展对同时具备旅游专业知识及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知识的综合型人才提出了极大的需求,而现阶段面临着缺乏相关旅游管理人才的问题,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营销难以得到良好的推广,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营销与旅游者活动总是格格不入,为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三、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营销有效策略
(一)强化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产品的开发
旅游企业应当结合了解的旅游行业需求及旅游产业转变趋势,基于对旅游市场进行的进一步调查、研究,明确认识到强化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产品的开发在提升旅游企业经济效益、促进旅游企业适应行业发展需求中的重要作用。深入、拓展具备良好成长效益的旅游产品,提升旅游产品研发力度,拓宽旅游产品的深度、广度,并开发出各式各样与旅游产品存在紧密关联的配套需求,积极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营销的有效开展[3]。
(二)规范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产品价格的制定
价格受需求所左右,在供应和需求关系出现转变的情况下,旅游企业可结合旅游市场需求对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产品进行及时的调整。旅游企业结合旅游消费者对产品的反应状况制定出有助于产品销售同时可以提升旅游消费者认可度的价格标准[4]。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产品有着较强的季节性特征,在旅游淡季价格制定过程中维持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产品常规价格平衡,经对产品实际价格相应调整,将一些份额盈利让给旅游消费者,激发旅游消费者消费欲望,提升销售量,提升旅游企业利润。
(三)完善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营销渠道的设计
鉴于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产业存在特殊情况,因此需要完善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营销渠道的设计,通过将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营销渠道进行上下密切联系,构建出各个层次内容协同进步的有机整体。规模大的旅游企业为规模相对小的旅游企业供给成本较低、较为便捷的直线型服务,规模相对小的旅游企业则作为大规模旅游企业的旅游商,通过与大规模旅游企业的有效合作,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完善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营销渠道的设计,要求旅游企业缩减旅游产品的渠道距离,促使旅游消费者可快速便捷地参与到旅游活动中,设计集中型渠道宽度,关注新型旅游市场的挖掘,构建不同渠道的混合型营销机制。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为了实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营销模式研究的有效性,旅游企业务必要全面分析民族传统体育旅游概念特征,明确认识到现阶段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营销面临的问题,不断专研、研究,强化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产品的开发,规范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产品价格的制定,完善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营销渠道的设计,积极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云鹏,白冰.海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现状及发展对策的研究[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3(2):231-233.
[2] 王桂忠.广东少数民族地区体育旅游资源优势及发展对策的研究[J].体育学院学报.2004.23(1):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