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教学理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职业教育教学理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职业教育教学理念

职业教育教学理念范文1

一、树立新型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职业中学的语文课程改革应紧跟时代步伐,以培养高素质的职业技术人才为方向。教学理念决定教学行为,因此,课程改革应该以理念改革为先。

目前,大多数职校由于受传统观念、学生文化基础等因素的影响,语文课堂教学不能尽如人意,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主要采用讲授法,着重讲授知识,忽视能力培养,着重研习课文,忽视与学生所学专业的结合。这种教学方法效果不佳,严重制约了学生发展。究其原因,是教师的教育理念不够先进。职业中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急需转变,新课程标准对中学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明确了教学理念。

比如,在讲授《邓稼先》一课时,不必过多讲解课文的知识性,最好通过讨论、分析,让学生发现邓稼先身上的爱国主义精神,并让学生自觉学习这种精神。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这种精神和所学专业结合起来,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更具职业精神。

二、把握课程目标、改进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行)》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中职语文教学应根据职业教育的自身特点,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为目标,突出体现语文课程的职业性。

在语文课程设计时,可以采取语文模块式教学,根据职业中学语文着重培养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特点,将语文课程分成“经典诵读”、“应用写作”、“口语交际”等三大教学模块。“经典诵读”模块侧重于人文精神的培养,“口语交际”和“应用写作”则针对不同专业特点开设各自课程。如财会、商务等文科专业在设置“口语交际”和“应用写作”课程的内容时应把重点放在会议记录、公文写作、辩论等方面上。而数控、机电等理科专业则把重点放在日常交际对话、求职信、请假条等常用内容方面。这样,我们通过语文课程就能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开拓创新能力。

三、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当前,在职业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虽然也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但在课堂教学中仍然主要是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创新教学方式、改变学生原有的学习方式是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同时也是实现职业中学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创新语文教学方式,必须变单一、被动的语文学习方式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变化。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要多采用阅读、思考、分析的方法,放开手脚让学生独立思考。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下面记的教学方式。我们在讲授课文时可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课文《》、《阿Q正传》等经典篇目,可以采用先让学生欣赏影视作品,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辩论的形式分析人物形象,教师提问、点拨,最后得出个性化认识的模式。

四、更新评价方式,建立新型评价机制

评价是教学过程的组成部分,它能从整体上调节、控制教学活动。长期以来,职业中学的语文教育,重视结果评价,重视知识评价,忽视学习过程评价。因此,评价的激励和促进功能发挥不了应有作用。

中职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的职业技术人才。因此,中职语文课要以语文综合应用能力考核为主,采用多层、全面、立体、公正的评价方式。比如,在设计试卷时,多设计自主性和开放性题目,试题以分析应用型为主,着重考核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核定学生成绩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态度,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认真程度。只有改革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肯定学生的努力,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更加喜欢语文课。

五、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师自身素质

职业教育教学理念范文2

关键词:职业教育 思想政治课 教学方式 情境导入

辽宁省的新课程改革是从2006年开始的,课改前的高中政治课的主要弊端在于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式单一、理论性太强,严重滞后于时代的发展,滞后于学生的实际,导致学生对学习政治失去兴趣,把政治课简单地归结为死记硬背。新课程改革就像一支强生剂,让传统的政治课焕发了生机和活力。下面就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对新课改理念下高中政治课教学方式转变的一些认识。

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围绕课程目标,遵循新课程理念,我在教学方式上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学会处理教材

1、依据教材,挖掘内涵

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编写的,选用经典的情景材料,呈现了课程标准规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是师生教学关系的“纽带”,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媒介。教师必须依据教材,研究和吃透教材,挖掘内涵,明确“讲什么”、“讲到什么程度”,设计“怎么讲”。否则,就会因为“挖得过深”而嫌课时不足,教学就会失去方向。

2、整合教材,科学取舍

教材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学本。教材是相对固定的,而教育对象的知识储备、认知水平和能力存在客观差异。教师要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根据学情和教学需要调整、整合教材内容,合理选取,使之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再到实践的飞跃。

3、充实教材,回归生活

新教材内容通俗易懂,许多例子虽然经典,但难免陈旧。如果照本宣科,根本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回归生活,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活气息,是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特征。新课程下,教材不再是呈现知识的唯一源泉,课堂所涉及的知识由教材提供的知识、教师自己拥有的知识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所形成的新知识三方面构成。教师应教给学生终身学习、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内容,并将这些基础内容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已有经验紧密联系起来。教学中应根据学情,适当补充教材,创设新的教学情境,提出新的探究问题,实现对教材的超越和创新。

二、重视情境导入

1、通过复习提问导入

这是最常用的导入方式,就是从复习旧课导入新课,由已知到未知,从旧知识引出新知识。这样做,无论从知识的衔接角度来看,从检查学生掌握情况看,还是从提高学生注意力看都是一种可取的方法。复习旧课一般都用提问的方式进行。例如,新课程必修3《文化生活》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可提问:“如何理解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再问“文化对人的发展又有何影响呢?”导入新课,并使学生对文化的影响有了系统、全面的认识。

2、通过引用事例导入

为实现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教材的内容,运用一定事例,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实际上就是“举例”,这应该是启发教学的重要手段。在学生周围处处是活生生的思想教育好素材,由此为切入口进行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例如:新课程必修1《经济生活》第二课“影响价格的因素”,就可以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列举身边事例来说明、论证。

3、通过设置问题导入。

提问情境的创设是调动学生学习自主动性的有效方法之一。它是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状态,精心设计一些富有启发价值的问题,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索,然后发现“为什么”,最终找出问题的结果。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提出问题,既丰富了知识,又长了智慧,利于学生思维活动铺开,让学生展开想象,开发学生智力。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创造性地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例如:新课程必修3《文化生活》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可列举以下资料:有人说:“当中华民族遭受侵略和欺凌的时候,那些不甘屈服、奋起反抗的人们,是民族的脊梁。”

有人说:“为了振兴祖国的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呕心沥血、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是民族的脊梁”有人说:“坚守自己的岗位,奋力拼搏的千百万工人,千千万万日出而作、日没而息的父老乡亲们,是民族的脊梁”对此,你是如何认识的?

4、通过情景对比导入。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对比教学法,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去接受知识,既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又能锻炼同学的交谈能力和口才训练。从而有利于学生扩大视野,增强学习思维的敏锐性。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新课程必修3《文化生活》第一课“文化是什么”中有一组发生在公共汽车的镜头。有两幅图:一幅图是一位西装革履的男青年在公交车上抽烟;另一是幅是一位稚气未脱的学生给老人让座。对照这两种情境,让学生思考、讨论“谁更有文化?”“文化与文明有何区别和联系?”从而加深学生对“文化”内涵的深刻理解。

三、实行双案教学

1、学习重点。让学生明了本框题的学习重点和知识框架。

2、知识填空。教师从教学内容中,筛选出主干知识,根据学情,按知识体系设计填空题。要求学生课前预习教材,并完成主干知识填空。

3、热点链接。提供最新的社会热点或重大时政材料,课前让学生阅读,并提出思考题,引导学生在读通教材的基础上,寻求热点问题与教材的结合点,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刻理解教材。

4、课堂探究。结合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探究,将问题细化,层层深入,以便学生积极思考,做好课堂讨论准备,避免课堂探究流于形式。

5、课堂检测。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把教材知识结构转化为自己认识结构的过程,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培养兴趣的过程。教师要精心选择题目,做到巧练、精练,及时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

职业教育教学理念范文3

一、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特点

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学历教育最主要的特点是,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从业能力为重点。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

1、办学方向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为企业服务,满足企业对技术工人的需求;为学生服务,满足家长学生的就业需要。以就业为导向,按学生职业特点和就业适应能力设计课程,安排教学活动,关注学生就业,解决学生就业问题。

2、办学模式

在办学模式上,实行产教结合,校企结合和订单教育。学校要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依此确定专业,设计培养目标;按照企业要求,确定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并根据经济和社会形势的发展,增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内容。学校将有关企业作为实习基地,到企业实习,了解生产情况,提高实践能力。

3、教学安排

体现以能力为本位的原则。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观,是针对职业学校课程以知识为本位、脱离生产实际的弊端提出的以重视获得岗位操作能力为目标的办学理念。我们所说的“以能力为本位”的“能力”,当然不仅仅是指“技能”,还包括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继续学习的能力、职业发展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内的综合职业能力。

综上所述,可以说职业学校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学校。与普通学校相比,职业教育是人人成功的教育,不是淘汰选拔的教育;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会,而不是排出名次;倡导的是“全民健身”,而不是“竞技体育”;实施的是成功教育,收获的是教育成功。

二、树立和强化正确的职业教育的理念

根据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和教师的实际情况,目前教师应树立和强化以下教育理念。

1、服务学生的理念

学校产品应当是教育服务,教育服务的本质,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质量为支柱,以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关注重点,学生本身是对的,需求永远是对的,我们的服务永远有不足,需积极主动征询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并根据学生合理的要求、意见、建议及时改进自己的教学、管理和服务条件。改变学校和教师对学生只是进行教育、管理和训斥甚至惩罚,但缺乏平等、民主和服务的现象。

2、实施有差异的教育

要相信人人能成功,人人会进步。职业教育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而是探索适合学生的教育,树立“转变一个后进生(后来进步者)和培养一个尖子生一样光荣”的思想。不仅仅是班主任老师,其他任课教师也应如此。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想到的是 “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面对有差异的学生,根据学生的基础,实行分层次教学,提出不同的要求,实施有差异的教育,实现有差异的发展。结果应该是:是玉米面蒸成窝头;是白面粉蒸成馒头;是泥土烧成砖瓦;是矿石百炼成钢;是金子让其闪闪发光。改变教学效果不佳,只是一味从学生身上找原因,而教师自身缺乏反思的现象。

3、肯定和赞赏学生

赏识是人生最好的雕刻,对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尤其如此。他们过去比成绩好的学生经受了过多的训斥、批评、嘲讽、贬斥,进入职业学校后,再对他们采取这些做法,只能引起他们的抵触和逆反,或者已感到麻木。他们渴望得到老师的承认和表扬。这需要老师有一双慧眼,善于挖掘和发现学生的优点,多给学生一些鼓励、肯定和赞扬,让学生抬起头来走路,挺起胸来做人,带着自信学习。

4、教学讲求实效性

教学应该是使学生知识有所增长,能力有所提高,品德有所发展,并不只是传授书本上的知识,更不只是把教材教完而不管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学习、认知、心理、知识、经验等方面的情况,切实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模式,采取适合于学生的教学方法,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善于运用生产和生活中的实例,用通俗、浅显、形象的描述和讲解,把教材理论化的抽象的深奥的知识,变成学生能够理解和明白的东西,要真正使学生感到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因此,既要重视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有效性,又要重视整体结果的有效性,防止出现教师“教”和学生“学”分离,教师辛辛苦苦,学生一无所获。

5、构建和谐课堂

和谐课堂是指师生之间关系融洽、协调,课堂气氛轻松愉快,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听、想、学达成默契;和谐的课堂气氛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教师要通过有效的课堂组织,亲切温和的言语、态度,熟练的讲解、灵活多样的方法,多种形式的交流,积极肯定的评价,营造和谐课堂。

三、了解学生心理需求,做学生欢迎的教师

1、调查问卷

如何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一直是大多数教师积极思考的问题。前几年,有关教育研究机构曾做过一些调查:

(1)学生在回答“你最喜欢什么样的教师时”,以下理由是最主要的:①工作认真,严谨求实;②敬业爱岗,责任心强;③为人师表,率先垂范;④和蔼宽容,平易近人;⑤知识渊博,技能熟练;⑥授课胸有成竹,内容熟练,举重若轻,条理清晰;⑦授课形象通俗,浅显易懂,理论联系实际;⑧语言幽默,生动有趣。

(2)学生最不喜欢的老师是:①照本宣科,读念教材或教案,毫无自己的语言和分析加工;②备课不认真、不充分,吃不透教材,内容不熟练,讲解不清楚,分析不透彻,表达不到位,让人感到如雾里看花,模模糊糊,似懂非懂;③重点不突出,难点突不破,让人听后不得要领;④语言条理性、逻辑性差,让人感到难以把握;⑤上课有气无力,课堂气氛沉闷,毫无激情,令人昏昏欲睡;⑥对同一问题和意思,多次重复,讲话罗嗦,拖泥带水;⑦过于严历,动不动就训人,并伤害学生自尊心。

(3)在回答“你希望老师怎样讲课”时,列前几位的是:①多举例,结合实际讲理论,通俗易懂;②多运用模型、挂图、录像等多媒体及计算机辅助教学;③多做实验实习;④多采用启发、讨论、社会调查等方式;⑤语言精练,条理清楚;学生最厌烦的教学方法是照本宣科,满堂灌;对学习结果的期望:大部分学生希望多上一些实验课,多一些实践课,多一些自己动手的机会,真正掌握一门实用技术;希望考试形式多样,少考一些死记硬背的东西。

2、调查分析

根据以上的调查,教师授课要做到受欢迎,应具备以下“五度”:

(1)亲和度。即指师生之间关系和谐。教师有责任感、事业心和人格魅力,关注学生、亲近学生、爱学生,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喜欢哪个教师就愿学哪门课,不喜欢哪个教师就不愿学哪门课。

(2)自由度。在教学过程中要创造一个良好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环境,让学生在充满欢乐轻松的环境中听课、对话、交流、学习。

(3)参与度。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组织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不要单向传输、满堂灌、填鸭式,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

职业教育教学理念范文4

【关键词】职业 教育理念 高职 公共英语

一、职业教育理念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政策中的体现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蓬勃发展。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高职公共英语的指导思想和教育理念在我国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发展变化。1993年,原国家教委颁布了《普通高等专科英语课程基本要求》并于1995年进行了修订。《基本要求》明确了“普通高等专科教育培养的是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英语课程教学既要传授必需的语言知识,更应注重培养语言技能。为了满足学生日后实际工作中的需要,本课程应特别强调培养学生应用英语语言的能力。”这是对原来高等专科英语教学学习本科英语教育模式误区的一种大胆转变。

2000年,教育部高教司颁布了《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基本要求》。该《基本要求》强调了打好英语基础是重要目标,但是要本着“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提出了两个并重――“打好语言基础和培养语言应用能力”以及“语言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实际从事涉外交际活动的语言应用能力”。强调了高职英语要培养学生在工作岗位上的涉外交际能力的培养,注重应用能力。

二、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现状

1.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由于前些年针对高职校的理论研究较少,又加之一线公共英语教师多没有企业经验,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目标定位不准。高职公共英语课堂目标突出了学生的应试能力和阅读能力,并未对学生的听说能力和实际的涉外交往能力引起足够的重视。目标的偏离必然导致教学方式的本科压缩模式和教学效果的大打折扣。目标的偏离导致了与企业实际需求的不对接,因此培养的人才的英语能力不能满足岗位需求。

2.高职公共英语重基础教育有余,职业教育不足。由于大部分高职校的公共英语教师大部分属于“出校门,进校门”的情况,教师行业与行业联系较少,又被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压得无暇认真深入的思考如何“培养实际从事涉外交际活动的语言应用能力”。作为具体执行公共英语教学课程标准和课程大纲的一线教师,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能否真正做到以培养“基础和能力”并重又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毕竟许多老师受传统的本科教育模式的影响深远,习惯于讲课本、习惯于应试、习惯于侧重阅读和语法(其中的阅读多是精读,指导学生泛读的比例不多),习惯于最后的终结性考试。所有的这些已经被习惯了的教学方式因为也被学生习惯了,总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差,大部分兴趣不高,等着老师“喂”,甚至“喂”也不吃的情况,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成才。

3.学生兴趣和动力不足,教师力不从心。近两年来,一般高职院校的招生情况不尽如人意。去年,《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提出,要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高职院校招生与普通高校相对分开,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评价方式;大幅地放开单独招生计划,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解招生困难的问题。但是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们却发现学生越来越难教了。首先部分新生的英语基础越来越差,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使老师们感到头疼。上课玩手机,睡觉,不听讲等现象让老师们叫苦不迭。

三、高职公共英语问题之解决对策

1.高职公共英语应突出职业教育理念。根据《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高职院校各级英语教师应牢记高职公共英语突出职业的教育理念,认真学习和研究如何在课标和大纲制定过程中和实际教学过程中,注重基础,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

2.高职公共英语重视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要实现高职公共英语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有赖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工作的进一步深化,工学结合是指将学习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结合公共英语教学,课程设置上应注重体现相关职业中的“英语典型工作任务”,所以各个专业不可“一刀切”,统一采用一样的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要针对不同大类专业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和开展教学。例如,商贸和旅游类专业属于英语利用率较高的专业,文秘、计算机等英语利用率中等,而机械和建工等专业则利用率较低。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将公共英语和与专业教学相结合;鼓励公共英语教师参与专业课教师的教研活动和去企业的实习实践。当然,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对高职英语教师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公共英语教师必须安排时间、放下架子和面子,踏踏实实的去了解一个相关的行业。

3.高职公共英语应突出职业性和综合能力的评价。在我国,评价一直是教学的指挥棒,所以要真正改变教学模式,必须切实改进对学生英语学习的评价方式,即将工作实践和企业反馈评价引入教学评价体系,以评促学;否则仍然采用传统的考试模式,很难在职业能力的培养中取得较大的突破和进步。

四、结语

任何的创新和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职业教育理念指导下的高职公共英语也不例外。若要真正提高高职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在涉外交往中的语言应用能力,需要高职院校全体英语教师的共同努力和创新。

职业教育教学理念范文5

一、与学生建立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良好师生关系。

(1)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信服于你、尊从于你,所以在讲授知识的同时,我会同他们分享身边的、网络上的一些现象、让他们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样也有助于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像朋友那样与他们平等讨论问题,慢慢地,学生的心和我们拉近了,贴心了。当学生累了,我会让他们一同唱唱歌,舒缓舒缓紧张的心理,同时展现一下个人的魅力,让他们有一份自豪感与成就感。

(2)讲授知识的同时给学生灌输一些励志故事。比如给学生穿插播放幻灯片――“不放弃的林肯。”他有这样一句话“此路艰辛而泥泞,我一只脚滑了一下,另一只脚也因而站不稳:但我要缓口气,告诉自己,这不过是滑一跤,并不是死去而爬不起来。”同学们不仅增长了知识,而且还很受感动和鼓舞,学生们心中涌动的是热情和奋进,而不是消沉和阴郁。我告诫学生:这个社会是存在不公平的,不要怨恨,因为怨恨只会让你心中满是阴霾!人应该是在反省和努力中看到阳光明媚。这样,彼此在交流中获得理解与提升。

(3)始终灌输给他们“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理念。我们面对的是一个高速发展的年代,知识在不断更新,需要我们自己不断地探索。马云的电子商业帝国、马化腾的游戏世界、刘强东的京东商城等等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这些我们在十几年前都没有过。未来是充满梦幻的科技现代世界,它将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所以我们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学习、学习、不断地学习。

二、在课改的指引下,初步构建让学生走上讲台的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新形式

(1)引导发现

实践证明,人的情绪好坏,对学习能否正常进行有着重要影响。如果学生的思维无法融八当天的学习活动时,就会产生天然的抗拒心理而 “心不在焉”,这样就无法有效组织教学。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形成情绪高昂、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其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所以必须要设置一个

问题情境来促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使学生对 “今天所要进行的学习 ”产生明确的认识。比如我在讲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时,我从国际象棋的国王和大臣的故事入手,把学生代入一个好奇的世界,使他们充满了对问题的渴望,从而达到了一个良好的效果。

(2)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核心。知识的发生、发展和过程与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活动是分不开的。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教学过程体现知识发生发展的来龙去脉,展示、暴露学科思维活动及方式方法,这种思维方式方法的获得恰恰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提出问题并不等于分析解决问题,还必须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通过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等自由、开放地去探究发现、加工信息、分析问题,为解决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氛围。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时空间,让学生自主、自由地活动,焕发其主体意识,变传统被动的接受式学习为积极、主动的探究式学习,创设一个思维发展的环境。在分析对象和问题的过程中,探究解决的思路和规律;在一题多解、一法多用中,对探究的问题推广、发展和迁移.在实验――归纳――推广或类比――联想预见中,探究结论形成的过程等等,创设一个形成智慧的过程。学生参与某类知识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会印象深刻得多,对某类知识就会理解得透彻,对其本质就清楚了许多,解决问题时大脑中就有了模块,有了程序,有了方法。其实,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掌握策略的过程也是积累经验、形成智慧的过程,这样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就成为集体引领下的自主探究过程。

(3) 走上讲台

学生走下座位,走上讲台,与老师进行角色互换,当一名小老师,向同学们交流探究成果、学习体会、发表个人见解,并接受师生的质疑。我们要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情境,让学生在心理零负担下自由地想、自由地说,让讲台真正成为学生充分、快乐展示自我的舞台。通过角色转换,学生得到了锻炼,课堂上也充满了轻松、快乐、自由、新鲜的空气。一下子,学生的精神迸发了,学习气氛浓厚了,师生的关系和谐了。

(4) 质疑问题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创新素质中基本的态度之一就是质疑,不会提问就意味着不会创造,因为任何创造总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在“质疑问题 ”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允许学生当堂辩论,把“满堂灌”“满堂问”的课堂变成“满堂辩”的课堂,让学生生活在问题辩论中,让学生感受到解决问题的成功和快乐,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来自教学一线的实践表明,善于快速准确表述自己头脑中的疑问而执著追寻答案的同学,相比那些提不出自己的问题而认同别人提出的问题就是自己想问的问题的同学,正是优等生与一般生的差别。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学生总会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们姑且不论学生提出的问题正确与否、有没有探讨的价值,它至少说明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是积极思考的,他们已经养成了“不唯书,不唯上,只唯真 ”的科学态度,而这些恰恰是我们所要追求的。

(5) 拓展训练

职业教育教学理念范文6

(一)大学英语青年教师的职业压力

高校教师是个高压职业,近年的一系列调查为此频频拉响警报,教师的职业压力已成为教师生命中难以承受之重[3]。由于资源分配、专业环境,以及教师自身的价值观和目标不清晰、定位不够准确等原因,导致大学英语青年教师的职业压力偏大。由于压力沉重,青年教师对教学逐渐失去热情,进而对教书育人产生负面体验。很多青年教师每天疲于完成任务,几乎没有时间思考科研和教改,甘当教书匠。由此产生的职业倦怠和对前途焦虑必然会导致教师内心的冲突,引起情绪波动,影响身体健康,使职业与日常生活出现矛盾,形成恶性循环。例如,一些教师消极回避专业发展,对学校不满,甚至怠工、旷工或不得不选择改行退出教师行业,更谈不上专业发展了。大学英语教学的职业压力的根源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首先,由于教学任务繁重以及高校对大学英语等级考试的过度关注,导致青年教师面临巨大的评价压力,不得不将主要精力投入到考试辅导中,因而对外语教学产生消极的体验。其次,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多媒体网络技术渗透到外语教育的各个层面,传统的教师权威受到较大的冲击和挑战,多元化的学习途径使学生对课堂教学和对教师的依赖性与重视度也有所下降。此外,“90后”学生对课堂、教师的要求更高,这也使青年教师普遍感到压力。最后,学科之间和学科内部的竞争都是青年教师的压力走向极端的源头。大学英语教师由于大部分时间用于备课、上课,科研能力缺乏,而学校的职称评定和考核制度往往又体现出以科研为主的倾向。由于资源的缺乏,大学英语教师生态系统内部的竞争也变得更为激烈。与英语专业教师以及本生态位的教师相比,大学英语青年教师都不具有优势,由此可能使他们失去职业成就感,带来精神上的压力。并且,教师本身也是社会中的个体,必然也要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由于青年教师从业不久,他们的生活、住房压力沉重,因为职称、学历的不足,收入不高,日常生活和工作情感受到抑制。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一些青年教师不得不在校外兼职,无法对反思教学和科研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也就更谈不上专业发展的意识和行为。

(二)大学英语青年教师的职业动力

一个生态系统中,动力是维系种群中个体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事实上,动力和压力本来就是人类行为的两个极点。在大学英语教育生态系统中,职业的动力主要源于教师对自身行为和对环境的积极反馈。因此,压力和动力的体验往往也归结于教师对外语教育的不同理解角度。大学英语青年教师的职业动力主要体现在职业理想的追求、外部压力的转化以及文化生态的影响三个方面。第一,职业理想助生发展动力。对职业理想的追求以及由此而生成的激情和兴趣是实现专业发展的原动力,也是最为稳定的动力。入职初期,青年教师对职业有一定的认识和期待,由于入职时间短,其职业理想可能并不十分明确,甚至受到抑制。随后,在对大学英语教学的过程有了正面、积极的体验后,由于感受到教育的成功,得到肯定后,能够形成积极的职业动力,进一步明确教育理想,从而乐于钻研教学,改进教学。出自于内心深处对职业的热爱形成的动力具有持久性,是重要的职业动力。基于职业理想追求的动力对于教师认识到提高学历、进修和自主学习的必要性,对于推动教师走向成熟和实现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二,外部压力转化为发展动力。大学英语教师面临着各种不同的压力归结起来就是专业定位、专业工作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对比形成的压力,并由此导致职业体验和社会生活的压力。不可否认,过强的职业压力对大学英语青年教师产生了消极影响,但正确处理职业压力也能使之转化为积极、肯定的工作态度,形成发展的动力。教学与研究是高校教师一体化工作,追求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研究能力的精细化,以及对学科的前沿拓展和研究是教师自身价值的体现。如果英语青年教师能就此形成恰当的认识,正确认识教师职责,理解科研工作与教学工作的关联性,那么就能正确处理教学、专业学习和职称晋升的关系,形成良好的发展动力。第三,教师文化生态形成发展动力。文化生态主要受与教师行为密切相关的非物质的文化环境、工作氛围,以及自身的价值观念的影响,其价值观念是教师动力决定因素的核心,直接受到文化生态的影响。教师并不是生活和工作在真空里,他们的教学信念和行为受到各种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与制约[4]。教师群体对个体对专业工作所持的态度以及专业信念有着重要影响。例如,人际关系、研究氛围、制度规范等都会影响教师的专业动机。传统的与现实的文化观念直接对青年教师产生塑形的作用。教师对教学的责任感、对学生的情感以及对职业的追求,都会潜移默化地彼此影响并依附于群体的文化之中。积极的教师文化氛围会促使教师之间相互感染,互为学习对象,从而生成追求进步的专业动力。同时,由于教师文化生态的正面影响,教师之间的合作、互助和理解的关系都能得到有效的改善,从而确保教师专业的和谐发展。

二、职业压力与动力平衡推动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一)构建青年教师发展必要的文化生态

构建和谐的文化生态环境,形成压力与动力的平衡机制,对于教师的专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在一个和谐的文化生态环境中,教师的压力更易得到调控,更易转化为发展动力。只有教师个体、群体和学校共同努力,在期待、努力、激励和回报中体现大学英语教师的生命价值,才能形成压力与动力平衡的动态机制,使教师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和行为方式,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压力能够转化为动力,必须防止压力走向极端,学校必须着眼于教师的发展长效性,将压力维持在一定的水平,确保压力能促进动力的生成,而动力能缓解心理压力。管理者应注意了解当前大学英语学科发展的趋势、大学英语青年教师的发展规律及其实际的期待和需求,降低教师的工作负荷,恢复教师生态载力,这是生态教育管理的重要体现。教师职业生态环境包括学校的主流文化氛围,映射到教育教学的规范以及教师、管理者、学生之间的动态交互角色。一个好的文化生态应构建以人为本的文化氛围,并保持资源的合理流动性。学校应积极构建和谐的教师文化环境,如营造学习、研究和教学氛围,建立教师心理倾诉的平台,降低教师的焦虑感,打破教师间的壁垒,形成团结、谦让和互助的氛围,从而使教师产生职业归宿感。管理者要关心、支持教师,让教师成为真正的主人,进而形成积极的发展意识,克服职业压力。这样,通过构建和谐的生态环境,让教师在文化生态中感受发展蕴含的生命意义,从而从容地面对压力,迎接挑战,生成追求发展的动力。

(二)凸显青年教师发展的生态位特性

生态位揭示了生命体之间以及生命体与无机世界之间存在的一种极其复杂的相互关联。学校场域中,教师生态位指教师在一定的条件下或活动环境中发展、成长的情况或状态[5]。同一生态位上的个体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和共同的特性。在青年教师的生态位上,由于处于入职初期,教师的教学经验、科研能力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同时也有着迫切的得到发展和被认同的期望。针对这一特点,管理者应当从发展平台、发展机制和发展氛围等方面给予青年教师必要的支持,使他们在和谐的教育工作生态环境中成长起来。首先,在教学和科研的督导上,学校应注意对青年教师的人本关怀,比如形成青年教师发展的导师制,由成熟教师负责青年教师的成长,通过制度化的结对形式,降低他们的职业焦虑感,使青年教师的成长得到制度上的保证。其次,外语学院或大学英语教学部应充分发挥校本教研的作用,形成有效的教研机制,打破教与学的间离,努力实现教学和研究相互促进的双赢。针对大学英语青年教师科研意识薄弱、投入时间困难的问题,学校可通过学术沙龙、学术讲座等形式,培养教师的研究意识,通过共同申报课题、参与课题等形式,开展学术研究,并通过完成科研项目、发表科研成果和政策支持等方式帮助青年教师体验职业的价值,感受成功,满足他们渴求认同的需求,从而进一步强化发展动力,实现专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三)推动青年教师生成积极的职业观

教师职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教师自身对职业的认知和态度,教师的职业发展最根本的决定因素还是基于教师内部意识的导向和自我驱动力。教师专业发展不仅应包括知识、技能等技术性维度,还应广泛考虑道德和情感维度。一般而言,英语教师应具备三个特质,即职业信念、教学思维和英语能力[6],基于对英语学科的情感的价值观是处理职业压力和形成动力的重要决定因素。教师对待外语教育工作的事业观、幸福观、发展观等直接影响教师的专业态度、精力和时间的投入程度。对青年教师而言,职业价值观和基于价值观的专业精神都是在教学体验中逐步形成的。教师的成长既受内部因素的影响,也受成长环境的影响,其中学校环境,特别是同事群体对他们的价值观尤其是职业观影响深远。后现代教育语境下,必须改变传统的“外化”发展取向,关注教师的内部动力问题,引导教师认识到大学英语教育职业的价值,有效处理工作、家庭、生活的关系。学校应通过不同的活动,让教师理解大学外语教育的实践意义,并通过政策的支持和教师文化的塑造,让青年教师认识到大学英语的学科价值、教师价值,从而生成稳定、长效的发展动力。

(四)组织青年教师参与适度的竞争与合作

同一生态位中的教师由于专业条件、专业环境与个体需求相似,竞争是无法回避的问题。有限的资源分配必然导致教师对名誉、物质、地位的竞争。竞争的结果有两种可能:一是教师个体的隔阂更为凸显,这是竞争的负面效应;另一种可能是在竞争的同时教师会发现通过竞争能促进自己的发展,走向合作与共同进步、走向互利共生。处理得当,适当的竞争不仅促使个人进步,也能通过交流、学习和帮助等形式对其他教师产生积极影响。基于心理和行为的趋同效应,在适度的竞争压力下,英语青年教师能主动调适自己的观念与行为,最大限度地发挥自我潜能,从而实现其专业生长。合作是教师职业生态中必不可少的因素。后现代教育语境下,教师发展不单纯是个人的行为。教师只有通过合作融入共同的专业活动,分享成功经验,才能提高专业效率,减轻自身的负担。管理者应注意努力帮助教师认识合作的功用,克服传统的貌合神离的“马赛克文化”障碍,探索符合青年教师生态特征的有效模式,实现青年教师之间、青年教师与成熟教师之间的教学、科研合作。例如,通过举办学术沙龙,建立教学科研共同体,开展教学心得交流和网络研修,组织教师共同申报科研课题等形式,从而发挥生态系统中的教师合作所产生的凝聚力,促使他们形成更强的专业进步动力。合作与竞争是人的生态系统中个体生存的主要方式,大学英语教学的管理者既要将竞争纳入可控范畴,发挥竞争的推动作用,降低对教师生态的破坏作用,同时也必须推动与竞争互补的合作的实现,通过教师文化的渗透影响,引导教师认识并形成积极的合作意识,主动学习,融入专业发展。文化生态学视角下,管理者尤其应注意帮助教师形成集体意识,形成具有感染力的合作文化生态,引导青年教师进行深层次的沟通与合作,从而推动他们的专业化成长。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