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食堂劳动实践感悟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校园食堂劳动实践感悟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校园食堂劳动实践感悟

校园食堂劳动实践感悟范文1

一、活动名称:第三届“推拿手法大赛”

二、主办单位:XX大学推拿手法协会

三、活动时间:20XX年4月

四、活动对象:成都中医药大学温江校区全体学生 五、活动地点:成都中医药大学温江校区

六、活动背景:

从有人类开始,人们在劳动中造成损伤,以手抚摸,疼痛即减轻或消失,因此认识了按摩的治疗作用。按摩又称推拿,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部分。在现代社会,西医大行其道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个明显的弱点,西药副作用大,西医手术更是让人痛苦。而中医推拿通过人体特定穴位的组合,不同手法的按摩,疏通人体的经络,保证气血津液的流畅运行,激发人体的自动调节系统,从整体启到一个调节的作用。中医推拿不仅可以有效地在疾病治疗方面起作用,而且对于疾病的防治,日常生活休闲享受,养生方面都有其独到的效果。作为中医古老的奇葩如今正慢慢重新走入人们的视野,随处可见中医推拿养生馆也说明了这一点。

七、活动目的:

1、发扬传统中医文化,弘扬医者精神,激发同学们对中医的兴趣;

2、培养同学们的学习意识,促进同学们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

3、感悟中医,让中医推拿这一简单有效的医疗方法真实的展现在同学面前,领略中医的博大精深;

4、培养同学们的自我保健意识,能自己运用推拿手法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小毛病;

5营造浓厚的中医文化气息和学术氛围,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构建和谐校园;

6、加强学同学们的文化与技能交流,增强同学们在学习中相互促进作用;

7、展现我中医学校学生的中医推拿技能,希望更多的同学认识推拿手法,爱上推拿手法。

八、活动形式:

1、中医知识笔试竞赛

2、推拿手法展示大赛

九、活动流程:

(一)大赛报名:

1、大赛前,连续在食堂门口进行为期3天(9、10、11日)的报名活动,详细填写报名表

2、经过贴吧报名,在可报名期间委派专人留心报名动态,及时解决同学问题。 3、活动现场报名

(二)初赛(12、13日):

1、根据报名人数决定初赛持续时间(1到2天),利用中午无课时间进行初赛

2、在食堂门口放置按摩床(三张),每张床安排一名模特、一名专业老师、一名计分员。

3、租借音响及话筒类设施,活动前播放轻音乐调节现场气氛,组织

3参赛秩序,委派主持人主持比赛

4、由参赛选手向老师进行一些基本手法(基本手法由选手个人选择决定,不必拘泥)的展示。评委老师按评分表打分 5、从初赛选手中筛选出前30%的同学进入下一轮比赛。

(三)复赛:

<一>笔试部分(15日晚6:30—8:00)

1、参赛选手在教室内进行笔试(主要涉及:推拿学、中医学基础、推拿治疗学、推拿手法学等)

2、笔试部分结束,学术部对照笔试答案批改试卷,统计得分。

<二>推拿手法展示部分(16日傍晚)

1、准备工作:在食堂门口放置按摩床(三张),每张床安排一名模特、一名专业老师、一名计分员。摆放好桌子、音响类设施,活动前播放轻音乐调节现场气氛,组织参赛秩序 2、由主持人主持活动开始。

3、选手抽签:抽取3种常见病,所抽得相同病症选手为一组。 4、选手在自带的模特上进行对该病症的展示,并对自己的手法作出相应的讲解,由评委老师进行点评打分。 5、手法展示比赛结束

<三>办公室将比赛成绩按“笔试成绩50%+手法展示成绩50%=最终成绩”的形式将选手得分进行统计,并评出各个奖项。

<四>颁奖典礼

十、奖项设置

一等奖1名:获奖证书+100元人民币

二等奖2名:获奖证书+80元人民币

校园食堂劳动实践感悟范文2

主持人提示:德育自始至终都贯穿于整个教育体系,充分发挥劳动课的德育功能,可以克服目前普遍存在的德育空洞说教、被动灌输的问题,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体验、感悟道德境界,提高分析判断能力,主动遵从道德规范。

四川省成都市二十中校长胡铃冬:劳动教育课的开设,使学校课程更加丰富,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生动活泼,对学生意识和行为有着深远的影响。学校德育处规定:各年级劳动教育课程,高一40课时,高二30课时,高三15课时。从劳动教育课开设初始,学校组织教师编写了简明教材,经过不断完善,成为校本教材《劳动技能》。该教材曾在2014年省级高中课改校本教材评比中获得一等奖。内容涉及劳动教育的意义、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清扫的主要技能、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校园责任区的划分、劳动效果的评价等。学校还专门为劳动班级制作了工作服装,先为灰色大褂,不久就改为了沿用至今的绿背心。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深入,劳动教育课又逐渐整合了礼仪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除了清扫校园维护校园整洁外,劳动轮值班级还承担了每日的升降旗仪式、课间礼仪执勤、考场执勤等教育活动。随着劳动课的开展,学校对学生打扫清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比如,推垃圾车不能用倾倒方式,要把垃圾袋在垃圾房一袋一袋地放好,以便清洁工人进来收拾;给垃圾桶换垃圾袋,袋口覆盖要达到8厘米,追求整齐美观。学校希望通过这样要求,指导学生做好身边事、细小事,教给学生智慧的做事方式,务实的工作态度。

江苏省海门市证大小学校长仇丽君:由学校德育部门协同少先队大队委,对各项劳动进行评估,配以相应数额的星光币。完成该项劳动就获得相应数值的星光币,如果不能完成或者不能完全完成,要扣除一定数额的币值。各个班级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在学期初进行一次性的劳动项目公布,也可中途每隔一两月进行一次更替,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机会。要求每一位学生至少参加一项以上班级劳动,一项校级劳动,这是期末评选“星光学生”和“十佳星光学生”的必备条件。每月最后一天,学生可以把一个月积攒的星光币存到星光银行,星光银行进行登记并赋予一定比例的利率。学生获得的星光币,可以购买学校图书馆的折旧图书,可以参加校园贸易节的拍卖活动。每学期学校都要举行淘宝拍拍乐贸易节,也可以使用星光币购买贸易节的各种物品。《星光币劳动创业》德育课程体系,是以学校公共福利为主要特征的劳动教育,通过对班级、校园内涉及的各项劳动进行梳理和整合,采用自由开放的认领形式,让全体学生都积极投入到各项劳动中。而通过发行校园星光币,把劳动教育与创业教育结合起来,从小培养学生“有劳动就有收获,有付出就有回报”的积极创业思想。通过星光银行的开设,让学生初步感受货币流通,渗透理财理念。

体现校本课程特色

主持人提示:学校劳动教育要建立多元课程体系,形成“课程超市”,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个性化课程和选修课程等,以供学生自主选择。

北大附属实验学校德爱学校校长陈二泉:我校的劳动教育,是从和学生生活最紧密的“吃”开始的。从一年级就开设厨艺课,请厨艺大师给他们上课,从包饺子到做寿司、从炒菜到煲汤,学生按程序环环相扣、一丝不苟,然后享受自己的劳动果实。周末回家偶尔还能在父母面前展示一下,不但极大地增强了自信心,同时培养了学生爱惜粮食,也懂得了相互配合和尊重学校厨师等。学校还开设了手工课、泥塑课,每个学生每学期还要认领一盆花或一盆草,自己精心照顾和养护,每学期定期开展“美丽的班级我的家”活动,整个教室的布置和美化全部由学生完成,低年级则是在教师指导下完成,通过微信展示,并展开拉票活动。班级打破了以班长及各种委员为干部的组织结构,学校打破了以学生会等常规的学生组织,全部以小志愿者组成的各种组织机构,校园卫生、食堂管理、宿舍看管,完全是自发、自动、自觉、自愿。通过每个人亲身参与,提升了他们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享受到校园因我而改变,感受到自己的水平和力量,真正唤醒了自己、发现了自己,从而带动自己各方面不断提升。

重庆市南岸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小学副校长朱燕红:在重庆市南岸区区域幸福教育理念的推动下,我校始终将“让动手成为一种习惯”作为学校办学理念的行动指南。学校组织了“播种在春天”的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自己种植蔬菜和花草,见证蔬菜等农作物的成长过程。在种植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耐心与责任意识,而且在劳动的过程中创造了美,感受了植物生长过程的魅力,进而塑造了学生的劳动意识与劳动精神。同时,我校借助开展“左手游戏,右手生活――培养鼓娃生活能力和动手能力”德育系列活动,让孩子们在动手动脑的游戏和实践活动中,学会了必要的生活小技能,让学生通过自己制作手工零钱袋、水果拼盘等生活用品,发现自己的创造力,在劳动中体验幸福。

江苏省淮安市复兴镇中心小学校长王志洋:学校融合国家和省级课程,开辟校本劳动养成课程,编写了《学会生活》教育读本,按照“自理习惯、家证服务、生产劳动、社区服务、实践活动、生存技能”六个板块来设计。每个年级各板块有不同的内容和要求,形成六年一贯制的校本课程体系。学校德育处和教务处通力合作,制定出全校学年度技能竞赛计划,并以此来规范各年级学生劳动技能培养活动。学期初在家长会上将竞赛项目布置给家长,各班级在学期中进行班级海选,学校择优在家长会上进行技能展示竞赛。上学期各年级预设的习惯类竞赛项目为:一年级“我会系红领巾”,二年级“我会系鞋带”,三年级“我会装书皮”,四年级“我会整理书包”,五年级“我会擦桌椅”,六年级“我会清扫地面”。这样做,让每一个孩子在小学六年中都能学到生活技能的教育。此外,争取地方政府投入巨资,改善劳动教育硬件,添置“四维一体机”“标本室”“探究室”“劳技室”等教学设备,为学校劳动教育奠定了良好基础。学校设有专门的劳动试验田,加之集镇周边工厂商铺较多,这些都是劳动教育的宝贵资源。

挖掘其他学科蕴含的劳技内容

主持人提示:在其他学科教学中,也或多或少蕴含着一些劳动教育内容,因此,“在其他学科教学和相关教育活动中也应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成为新的着力点。

江苏省宿迁市实验小学办公室副主任张艳红:学校提出办“有灵魂的教育”,教会学生以劳动获取幸福体验,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幸福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我校在一周一课时的基础上,发动各科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充分发掘所在学科蕴含的劳技教育内容,不失时机地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劳技教育,进而形成教育合力。比如:通过挖掘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课文,告诉学生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之中。有的老师甚至将数学课开在了食堂,孩子们在食堂师傅的指导下开始学包饺子。利用这一主题先学厨艺,在“劳动”之后,老师才开始教学生进行数学的“统计”单元内容的学习。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真可谓是一举两得。此外,为了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学校还专门开辟了种植园,园里有大片的竹林和丁香、桂花、海棠等观赏植物60余棵,还有石榴、樱桃、枇杷等果树100多棵。学生亲身体验选种、播种、浇水、施肥、收获等环节,教师让孩子们观察树木、花草、麦苗以及蔬菜的生长过程。在阳光的照耀下,孩子们同大自然的植物一起长大。

安徽省芜湖市棠梅小学校长沈鸿:学校十分重视对孩子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的培养,充分认识到劳动教育是德育乃至整个学校教育的重要环节,把学生劳动实践纳入德育系统中。学校利用班队课和手工社团的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日常劳动教育。此外,在学校每学年的“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系列活动中,会专门举行两次主题劳动教育活动:5月“我劳动我快乐”主题活动;11月,结合素质教育开放周开展的“劳动大比拼”专场比赛。今年5月开展的“我劳动我快乐”主题活动,体现了学科整合、全员育人的特点:美术教师组织学生在班级展示了劳动作品――“各行各业的劳动人民”的绘画作品,有描绘交警指挥交通的,有描绘清洁工扫马路的,有描绘园丁修剪树枝的……每个同学的作品都栩栩如生,以学生向往的方式拉开了劳动的序幕;班主任组织一次室内大扫除和校外劳动实践教育,大扫除活动,包干到人,分工劳动,清扫绿化带、洗擦宣传栏等;音乐教师教唱《劳动最光荣》等劳动歌曲。通过“画、做、唱”等形式,引导学生体会劳动的乐趣,学会劳动、珍惜劳动成果。

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实验学校副校长孙怡:学生生活在一个科学技术瞬息万变的时代。揭开技术的神秘面纱,我们可以看到,劳动与技术教育综合了数学、物理、化学、地理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同时也融合了经济、法律、环保等方面的教育内容。综合实践课是国家课程,是劳动技术课实施的主渠道。学校从学情入手,设计了“衣食起居的劳动习惯、社会生存与生活技能、信息技术与应用”三个综合实践课主题,分三个年段,板块推进,实施国家课程,很好地体现了国家课程校本化的一面;学校开发校本课程生物与种植、化学与生活、物理与维修等,把劳动技能有机地植入学科中,体现了校本课程生活化的一面;另外,学校还倡导特色教师开发个性课程,例如军模设计课、光与电的探究课、保险与营销课……鼓励教师以生为本,各尽其才。

离不开家长的配合

主持人提示:言教不如身教。学校劳动教育离不开社会、家庭的配合。中小学生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的养成更离不开父母及家庭成员的模范作用。

江西省安远县三百山中心小学校长卢红胜: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有效补充,学校劳动教育离不开家庭的配合。我校通过组织开展“今日我当家”主题活动,激发小学生做家务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家庭生活,促进与家人之间的感情联系。活动内容有洗杯子、倒垃圾、扫地等,并让孩子们互相分享自己的家务劳动成果,让孩子们产生浓厚的劳动兴趣,形成一种带动、交流的效果。通过一系列劳动实践活动,促进了教育与生活的联系,学校与社会的沟通,将学生的学习与教育置于真实的自然、社会、生活中,促进人的发展,在锻炼多种劳动技能的基础上,获得一技之长。

校园食堂劳动实践感悟范文3

1、思想认识不够统一。目前,学院绝大多数教职工对专科院校发展已形成“突出特色,大有作为”的共识。但是,也有部分同志对国家教育的宏观政策缺乏必要的把握,认为专科学院层次低,规模小,发展空间不大,缺乏发展意识和长远观念;有的同志对两院合并后的未来持怀疑态度,不愿闯、不愿试,安于现状,坐等观望。

2、复杂多样的人事管理体制存在诸多弊端。学院现有教职工40余人,其身份类型有参照公务员管理人员、事业行政编制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工人以及编外用工,多种用工制度并存严重制约着干部选拔、任用和交流,存在着绩效考核标准难把握、奖优罚劣难实行,以及同工不同酬等问题,不仅影响了部分同志自身发展和工作积极性发挥,而且容易造成“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被动局面。

3、学院没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制约着学院生存发展空间。作为一个办学实体,既没有属于学院的教师队伍,又没有人事管理调配的权利,很难激发和调动教职工工作积极性。不少同志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缺乏干事创业、锐意进取的信心和工作动力。

4、办事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就职能部门而言,大局意识、协调意识、服务意识需进一步增强,“以人为本”的工作要求需进一步落实,办事拖拉、推诿扯皮、效能不高的现象亟待改变。就广大教职工而言,积极主动工作意识和劳动纪律观念不强的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究其原因,既有思想观念上的偏差,也有体制机制上的障碍;既有日常管理的疏漏,也有事业心、责任心不强及能力、水平不适应的问题,既有个人创新意识不强,也有团体开拓创新动力不足等诸多因素。

解决上述问题,只有找准“病根”,对“症”下“药”,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克服和解决当前影响学院发展的问题和障碍,才能促进学院在新的起点上实现科学和谐发展。

一、科学把握政策导向,进一步理清办学思路

随着国家教育制度与教育体制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全国多数高等院校都开办二级学院,尤其是中外合作办学、民办三本学院如雨后春笋,对国内专科学院冲击很大,专科学院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抓住机遇,科学发展。一要准确把握教育政策调整与变化。江苏省教育制度和教育体制改革工作经常走全国前列,这就要求院领导和教学职能部门认真领会、准确把握每一次教育政策改革精神,统一思想认识,科学把握办学的主动权。建校*年来,青干院从单一培养团干部的专科学校,发展到如今纳入省委党校“一主多元”专司国民教育的专科学院,学院有今天这样一个规模,既得益于党校校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历任院领导解放思想、抢抓机遇,主动适应国家教育制度改革与发展,也得益于学院全体教职工的不懈努力。二要适时调整办学理念和工作思路。针对学院规模小,开设专业课程少,发展空间受限,加之专科院校学生生源不足等不利条件,学院确立了“以人为本、严谨治学、创新发展、稳中求进”的办学理念,坚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壮大的工作思路。特别是近两年学院大力发展成高教育取得了很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了从*05年招收600人、*06年招收800人到*07年招收1300人跨越式发展的目标。三要准确把握专科院校建设目标。专科学院的生源决定着学院定位,也决定着学院必须把培养应用型、专业型、创新型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作为办学目标,充分发挥专科学院特色教学优势,鼓励学生在校期间,积极参加多渠道培训,实现“一本多证”,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前瞻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的复合型人才。

二、优化学科设置,彰显专科院校特色

专科学院面临的最大竞争是生源的竞争,要想保证稳定优质的生源,就必须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和品牌。一要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要深入社会、深入企业、深入各学院搞好调查研究,瞄准紧缺人才行业,瞄准有发展潜力行业,优化专业学科设置,为毕业生就业指明方向,解除学生后顾之忧。二要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适应人的自身发展需要为导向。着力培养专业型、实用型、创新型的专科人才,保证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成,学有所用。三要发挥自己的品牌优势。一所学院的品牌,就是特色,特色决定发展空间,特色来自于办学理念的创新发展。譬如说:青干院特色就是不断强化英语、计算机、中文写作三大优势学科理论与应用教学,并使之成为学院生存发展和品牌优势。四要鼓励学生踊跃参与市场竞争。充分发挥团委、学生会、班干部作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省、市乃至全国性的英语、计算机、演讲、文艺会演等科目竞赛,在培养学生竞争意识,提高能力素质的同时,达到宣传学院特色、创造学院品牌、拓宽学院发展空间之目的。

三、加强教职工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团队合力意识

良好的教职工队伍和成功的办学经验,是学院教学质量的保证,是学院创新发展的不竭动力。一要注重抓好师资队伍建设。根据学院现有的师资队伍情况,结合学科、专业设置和学生数量等因素,在充分利用现有师资队伍力量,抓好优势学科教学的同时,及时面向社会、面向大学招聘部分年轻教师充实到师资队伍,形成梯次搭配合理、学科优势互补、具有发展后劲的师资实体,为学院发展进行必要的师资力量贮备。二要注重抓好领导班子建设。团结协作的班子是干好工作的基础,是保持学校工作大局稳定和和谐发展的前提和关键。班子成员之间、同事之间要珍惜来之不易共事的机缘,保持良好的融洽关系,做到坚持党性原则,互相信任,互相支持,团结协作。积极发挥集体智慧和力量,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共同营造公道正派,廉洁自律的团队形象。三要努力提升团队合作意识。一个团队靠一两个能人难成大器。全院上下要团结一致,形成合力,抓大事,干实事,谋成事。各处室之间要加强协调,各管其事,各负其责,做到分工不分家;全体教职工要立足本职岗位,勤奋敬业,努力工作,真正形成一个团结合作、干事创业的战斗团体。

四、建立科学用人机制,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学院复杂多样的人事管理体制和存在的诸多问题在一定时间内还难以得到根本解决。包括学院独立法人资格、人事调配、改善福利等问题。因此,一方面,我们期盼着校委加快人事管理体制和工资制度改革步伐,进一步完善人事考核、选拔、任用、交流机制,帮助学院解决一些能够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作为学院教职工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自觉牢记职责,服从大局,讲奉献、讲团结、守纪律、保稳定。一要进一步增强工作责任心和责任感。教职工既是学院教书育人领导者,也是学生成长成材的引路人,教职工精神状态、工作热情、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责任心和责任感,事关教学质量好坏、事关学生成长进步,对学生人格的塑造,素质的培养必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为此,全体教职工要举全院之力,以培养、教育、帮助学生成长成才为已任,尽好教育管理之责,尽到引导培养之心。二要优化干部队伍选拔任用机制。在党校多种人事管理体制并存的前提下,用科学发展的观念,进一步深化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改革。譬如:设立职级任用最高年限和加强干部良流。处以上领导干部岗位设一届三年,在同一职级最长不能超过六年,保证干部队伍的年轻化;加强部门之间岗位交流,盘活干部资源,调动后备干部的积极性。三要加强绩效考核,严肃劳动纪律。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工作绩效考核制度,定期组织考评,逐步形成人事选拔任用与工作绩效挂钩良性循环机制。努力营造领导带头并教育教职工要自觉讲诚信、守纪律、求实效,最大限度的改变“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被动局面。

校园食堂劳动实践感悟范文4

关 键 词品德课堂;体验学习;情感体验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7)03-00-02

作为品德课程主要的学习方式,体验学习的价值已为广大教师所认可。然而,课堂体验活动热闹而肤浅,缺乏学生的情感参与等主体“不在场”的现象却屡见不鲜。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情感是道德信念、原则性以及精神力量的核心和血肉,没有情感,道德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伪君子。”[1]学生只有在亲历和参与中才能获得真切体验,其道德认识才能得以提升,道德情感才能得以激发,从而实现道德的自主建构。

一、联通儿童的生活世界,触发道德情感

品德课程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基础,但它不是学生生活的简单翻版。[2]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学生往往对身边的生活熟视无睹,简单铺陈的生活叙述自然无法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我们要善于将学生熟悉的生活引入品德课堂,引导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感悟,提升对生活的认识,从而激发其情感体验。

例如,在教学“有多少人为了我”(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一课时,教师事先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中选取片断并制作成视频。视频中,学校保安、早餐铺的老板、学校周边路面的清洁工等,一个个学生熟悉却“陌生”的身影展现在眼前。他们辛勤工作的生活片断唤醒了学生的生活记忆,学生们发现,原来这些经常接触的人是这样工作的,而自己对他们的劳动却总是视而不见。由此,孩子们走进了劳动者的生活,体验着他们的酸甜苦辣和喜怒哀乐,情感得以触发。

在此基A上,教师将学校食堂的师傅请进课堂,与孩子们展开互动。孩子们现场采访师傅,了解到师傅每天的工作时间、劳动强度后,孩子们走上来摸摸师傅粗糙的手,真诚地向他道谢。此时,孩子们对劳动者的感受更加具体而生动,对劳动者产生了发自内心的感激和尊敬。孩子们认识到正是身边的劳动者带给自己生活便利,要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不给劳动者添麻烦;同时,更要尊重身边各行各业的劳动者。

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品德课程必须根植于儿童生活才会对儿童有意义,教学必须与儿童的生活世界相联系,才能唤醒儿童主动参与体验的愿望。这样的情感体验才能真正引领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使其不断获得成长。

二、尊重儿童的探究天性,丰富情感体验

好奇探究是儿童的天性。儿童是天生的研究者,其生活和学习就是一种不断发现和探索的过程。[3]儿童的发展是其怀着对生活的热爱,通过参与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与外部环境积极互动而逐步实现的。“主体在场”的情感体验必然要遵循儿童的天性,保存和激活儿童对世界的探究欲望,引导他们不断体验世界,在兴趣盎然的学习中丰富情感,获得智慧成长。

在教学“春天在哪里”(苏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一课时,恰逢下雨。于是,教师灵机一动,带着孩子们开始了“雨中校园游”。孩子们开心不已,手撑雨伞,或两人一组,或三人一堆,漫步在淅淅沥沥的小雨中。他们兴趣盎然地观察着、体验着雨中的世界,或轻轻地摸一摸绿叶、数一数花瓣,或凑近闻一闻花香,甚至尝一尝雨水的滋味,一些孩子索性丢掉雨伞,在雨中踩水嬉戏……

在与春雨的亲密接触中,孩子们对春天的认识不断积累、延伸。孩子们发现,春天就在大自然的一草一叶中,一丝花香、一滴春雨中都饱含着春的气息,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的情感油然而生。

体验学习的价值在于每个人在活动中获得的真实感受,这种内心体验是形成认识、转化行为能力的原动力。当儿童的亲历体验由其自身的探究欲望所驱动时,这种体验才是真实的、“主体在场”的。儿童由此获得的情感体验才会更加丰富而深刻,习得富有真情实感的、有活力的道德认知,从而不断实现道德的自主建构。

三、激活儿童的独特体验,深化情感体验

今天的学生视野广阔,他们会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想法和体验,并尝试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品德课堂上的诸多“意外”正是学生独特体验的表达,展现着他们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蕴涵着丰富的德育契机。“主体在场”的情感体验需要教师的精心预设,更需要教师的恰当引导和巧妙激活,从而不断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其品德的生成与发展。

“小马虎旅行记”(苏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一课教学前,师生互相问好后,一位小朋友将刚刚捡到的一支铅笔交上了讲台。看到讲台收纳盒中满满的“无主”文具,教师灵机一动:“小朋友们,刚刚又有一位小马虎把他的小伙伴――铅笔弄丢了。你们看,讲台上的收纳盒里已经躺着好多无家可归的铅笔、橡皮,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它们无家可归吗?”孩子们纷纷举手说:“我知道,是它们的主人把它们弄掉在地上,又不捡。”“是我们太粗心了,自己丢了笔都没发现。”“是我们太马虎,没有保管好自己的文具。”“那么,你们愿意赶走小马虎,帮这些铅笔橡皮重新回到它们的家吗?”“愿意!”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于是,教师开始带着孩子们仔细辨认,一部分文具成功找到了主人。接着,教师继续引导:“孩子们,在你们的细心辨认下,一部分文具已经回家了。但还有很多铅笔、橡皮被它们的小马虎主人彻底抛弃了,它们一定非常失望、伤心,你们想想,你当过小马虎,弄丢过铅笔、橡皮吗?以后我们怎样做,它们才不会无家可归呢?”“用完文具要及时收在文具盒里。”“我们可以在铅笔上贴上标签,写上自己的名字。”“是啊,咱们不当小马虎,用完的学习用品及时整理好,让这些忠诚为你们服务的小伙伴们永远都不会找不到家!”……

面对如此切合学习主题的突发小事件,教师及时恰当地调整了教学设计。通过帮助“无主”文具回家的行动和反思,充分激活了孩子们“马虎”的日常生活经验。这一过程切合儿童的生活实际,充满童真童趣,带给学生深刻的体验和思考。由此带给孩子心灵的触动,必将引领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为其一生身心健康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M].赵玮,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194.

[2]鲁洁.在学习中找到通向生活的道路[N].中国教育报,2002-9-10(3).

校园食堂劳动实践感悟范文5

情境管理是情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地说,情境管理是指管理者从师生的需求出发,通过引入、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使师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工作学习,促进师生共同全面和谐发展的管理方式。如何挖掘“情境教育”这座富矿,更好地实施“情境管理”,我们进行了孜孜不倦的实践与思考。

一、情境管理:教育是一种共同的生活

学校中的每个人,都有着独立的人格,自由的思想。所以,学校管理中,校长应该深入师生生活的“情境”,以敏感的聆听、智慧的支持关照师生的生活和发展需要。这样,才能和师生分享生活的意义与价值,在分享中相遇、理解、同行。

1.亲近情境,会出“好点子”

我们要求所有管理者尽可能去了解校园里发生了些什么:上下课有没有准时?课堂上有没有足够的作业时间?大课间有没有活动的器材?哪儿有不安全因素……我们还在校园网开设了“校长信箱”,把校长的手机号与办公室电话向家长公布,以真诚的姿态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亲近情境让管理更为细致:“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研究”“让钟准时走”“快乐大课间”“食堂监督”等行动,都是在深入校园情境时,受到启发而产生的“好点子”。虽然微不足道,却实实在在让师生受益。

2.体验情境,能有“真感受”

我们学校不但让学生“做一天校长”“当一天老师”,还有教师“做一天学生”的活动。从校长开始,每个教师选择合适的时间和班级,跟孩子们一起上课、做操、休息、锻炼、打扫卫生、完成作业等。而校长,除了常常体验学生的角色,还去做一天班主任、一天体育老师、一天后勤职工……在体验中,管理者得到了真感受,工作中就多了份理解,能换位思考,作出更为合理的决策。学校管理在情境体验中成为一个不断联系、彼此互动的过程。

3.融入情境,才是“共生活”

其实在我们学校,你不太分得清哪些是管理者,哪些是教师。从校长开始,每个管理者都有实实在在的教学任务。“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让管理者和师生真正融为一体。我们知道教师的工作有多忙,压力有多大;也明白哪些行动是师生欢迎的,哪些措施是确实有效的……因为我们就身处其中。“情境管理”,让教育真正成为校园内所有人的共同生活,在感受彼此呼吸之间,用一颗关爱的心去对待教育中的每个人、每件事。

二、情境管理:教育是一项创造性劳动

我们在李吉林老师指导下做实验,她说:人各有个性,班级各有特点,“管理情境”不可以生搬硬套,要因人而异,因地制宜。教育是一项创造性劳动,要激励师生的创造性,管理者自己要先学会创造。

1.引入社会生活情境,促进习惯养成

课堂中,为了引入生活情境,我们可以用图片、视频、实物。可是在管理中,面对几千名师生,这些情境未免张力不够。李老师鼓励我们要大胆地去想,没有创设不好的情境,只有想不到的点子。于是,我们大胆尝试,把大型的社会生活情境引入校园,让师生有真切的感受,进行有效的教育。

我们首先尝试与公安局联手,在校园内建起了“交通安全主题公园”。主题公园由“交通标志园”“校园十字路”和“交通模拟馆”三部分组成。孩子们入校时,在老师的带领下,认一认各种交通标志,走一走“校园十字路”,参观“交通模拟馆”。孩子们觉得特别新奇,学得兴趣盎然。学完后,在校园里行走时,孩子们常常会在标志前停下来,读一读、认一认。他们还把校园十字路作为课间活动的好场所,编出了“绿灯行、红灯停”“我是小警察”等游戏来。除此之外,我们与政法委联手,建立了“青少年警示教育馆”;与文明办、妇联等单位合作,创办了“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这些社会生活情境的引入,如春雨润物,滋养孩子们的文明行为、健康心理。

2.创设师生活动情境,搭建发展平台

李老师时常提醒我们:学习上,简单的灌输容易让学生厌倦;管理中,反复说教、简单要求,师生也会疲劳和反感。如果能把管理要求融入到各种各样的活动中,让师生在“活动情境”体验中领悟活动主题的目的与要求,那么“被动发展”自然会变成了“主动需求”。

于是,我们提倡“重结果,更重过程”,以丰富的活动情境来推动管理的到位。比如为了促进教师爱读书、会读书,我们成立了“能仁教师”读书会。第一次活动,我们邀请许新海局长讲自己的读书心路,他讲得很实在,也很动情,给教师以极大的感悟与启发。读书会成立后,我们进行“名著赏读”“好书共读”活动,还邀请多位专家到校讲学。读书会中最受大家欢迎的是“教育沙龙”,大家坐在一起,围绕一本书、一堂课、一个教学热点畅谈起来,说自己的理解、实践与困惑。在这样一个思想交集的温馨空间,老师们找回了读书的感觉,在静静的阅读、精彩的争辩、会心的微笑中,回归自我,打开成长之门。

有了成功,我们的行动更为自信。我们鼓励学生当“校园CEO”,拍摄“实小风铃”电视节目,进行“十个学会”技能训练。教师方面,我们创设了“每周一课”“青研展台”“小请客轮流转”“家长开放日”“能仁赛课”等教研平台,还进行了“艺林漫步”“影视鉴赏”“亲历高雅艺术”等“文化之旅”系列活动。在这样的情境中,师生们常常感到惊喜并对工作和学习产生强烈的愿望。来我校参观的老师都感叹我们管理的“招式”层出不穷,我们觉得是“情境管理”理念让我们有了不断创新的力量。现在,我们也常常感到欣喜,发现自己不但是教育者、指导者、组织者,也是学习者、探讨者、创造者。正是活动情境的共同构建,让我们共同成长。

3.走向野外情境,探究多彩世界

海门滨江临海,具有丰富的乡土教育资源,我们编写了《亲近乡韵》教材,从学校层面大力推进“野外情境课程”的构建。老师带领学生们采桑叶,养春蚕;开展“海门山羊”主题活动,接触山羊,了解山羊,推销山羊;走进田野,采草莓,访问“草莓状元”;来到宏伟河,采取水样,分析水质变化的原因……在教师精心选择的“野外情境”中,孩子们尽情地蹦跳、欢笑、留恋,实现了李老师所说的“观察、思维、实践综合进行,认知、情感、意志协同发展”。

三、情境管理:教育是对真善美的不断追求

“形真、情切、意远、理寓其中”是“情境教育”的主要特征,也是“情境管理”的追求方向。

1.情真,才能意远

我们要求管理者“爱师生、有真情”。“老教师座谈会”“我与实小的故事”“感动实小”“我爱我家”等活动,不断感召着师生们传递彼此间的真情。在这充满安全感和舒适感的情境中,很多工作也就不存在“管”和“理”,而成了共同目标、共同情感天空下的自觉行为。教育,让每一个人走得高、走得好、走得远便有了一抹温暖的情感底色。

2.求善,方可寓理

情境管理,我们要心怀善意,尊重每一个师生,任何简单与粗暴都是与真正的教育相违背的。这么多年来,我们力求能用道德的管理方式,驱动师生的情感,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对学生,我们提倡“无痕德育”,建设“能仁课堂”,要求教师课堂上“平等待人、善于倾听、循循善诱”;对教师,我们把“统一竞技”变为“分层亮艺”,把“抽签检查”变成“挂牌开放”……因为有了善意,所以每一项管理措施中蕴含的“理”就能得到师生的理解和认可,在实施的过程中,就能更好地把“理”落实到位。

3.爱美,朝向幸福

校园食堂劳动实践感悟范文6

9月21日我非常荣幸地来到了南通特殊教育中心挂职锻炼学习。在南通特教中心学习的日子里,我住在学生宿舍楼里,吃在学校食堂里,办公室设在教导处,和学校领导班子的办公地点在同一层楼,学生晚自习就在我宿舍前面的大厅里,所以,我有很多时间和学生接触、和生活老师接触,向学校领导了解学校情况也很方便。这些日子里,我感受着南通特教中心优美洁净的校园环境、悠久的办学历史、骄人的办学业绩、浓厚的校园文化底蕴、质优齐全的硬件装备,感受着学校领导们的热情周到、平易随和、睿智干练,感受着学校老师们的爱岗敬业、奋发向上、关爱学生,感受着学校视障、听障、智障孩子们积极乐观、勤奋努力、残而有为。可以说,在南通特教中心的日子里,无时无处不令我敬佩且感动。

在南通特教中心我按时参加学校每周一次的行政例会,聆听他们在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后勤管理等各方面的做法和思考,翻阅学校在管理方面积累的资料,并深入教导处、教研组、教科室、学科组、团委、少先队,了解他们如何开展教学科研活动,如何开展“感恩教育”、“素质教育”等特色教育,如何发展残疾学生的职业技术教育,如何联合社会力量对残疾学生进行爱心帮扶助残。我还走进学校盲部、聋部、培智部课堂,听取了语文、数学、律动、历史、思品、音乐、美术、体育、双手画、美工编织、信息技术等各类国家规定开齐开足课程和校本课程的课堂教学。在这些日子里,我由表及里地了解了九旬老校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管理艺术,带给我很多收获、启迪和思考。正如李局长在慰问信中所说:学习的过程是艰苦的,但也是愉悦的。我深深地感觉到自己在学习中收获的幸福,撷取挂职学习中感受最深的几点与大家分享。

一、 先进完善的装备设施人学生成长

在当地各级政府和领导的关心、重视下,2011年8月,南通特教中心易地迁校。新校总投资6800万元,占地面积50多亩,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8个建筑单体间用长廊相连。教学区建有标准的康复训练和学习专业用房——如律动室、盲生专用计算机室、聋生专用计算机室、音乐教室、器乐教室等;运动区建有400米塑胶跑道的标准田径场、健身房、排球场、足球场、网球场、乒乓球场、室内篮球场、羽毛球场等;生活区每间学生宿舍配备有独立卫生洗浴间、饮水系统、唤醒及紧急疏散装置等;每间教室里都配有投影仪、宽屏液晶电视机;每个老师都配备一台教学用笔记本电脑。

教学楼间,张謇话廊的教育思想、贝多芬、海伦·凯勒的精神激励着学生残而有为;感恩话廊的思想引导学生用心感悟,懂得感恩,懂得权利和义务的对等性,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每间教室里张贴名人名言挂图让学生感悟自强不息。整个校园洋溢着浓厚的文化氛围,处处都在告诉残障学生:“我要自强不息,感恩回报,通过努力,创造奇迹”。

二、敬业爱岗、大爱无疆的教师尽心服务学生成长

作为一所寄宿制特殊教育学校,为了全面关怀学生学业和身心健康,教师们全身心投入工作,即使夜间和双休日也仍有不少教师以校为家。他们陪伴学生集体用餐,辅导学生晚自修,耐心细致地解决学生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对于特殊家庭的孩子,老师更是倍加呵护。例如有位盲学生母亲早逝、父亲腿有残疾,生活不便,家庭除了继母打零工的微薄收入,没有其他经济来源,这名学生就想辍学回家,干活补贴家用,当老师了解了情况后,发动全校教工为她募捐,并积极联系当地电视台等媒体单位向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呼吁爱心救助,在学校的多方努力和社会各界的爱心帮扶下,这名学生重返校园,回到课堂。在南通特教中心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南通特教中心的老师们关心残障孩子、热爱特殊教育,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真正做到了胸怀大爱、奉献特教;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将扶残助残这一美德发扬光大。

三、领导团结协作,争取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特殊教育,全心服务学生成长和发展

南通市特殊教育中心的领导始终抓住发展的机遇,不断提高特殊教育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致力于培养造就盲聋学生,最大程度地满足全市残疾儿童少年成才的需要,造福残疾人。同时他们也非常注重多方联系社会力量,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帮助特殊教育的良好氛围,积极鼓励个人、企业和民间组织支持特殊教育,广泛动员和鼓励社会各界捐资助学,争取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特殊教育。

我在南通特教中心挂职学习期间,就看到学校领导积极联系南通麦蒂酥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来到南通特殊教育中心,与学校举行了校企合作签约仪式;公司决定与特教中心联合办学,不但为学校提供专业设备,还委派技师给残障学生传授糕点制作技能,最终还将选择部分学生留企工作。10月11日,当校长听说中德视障教育合作项目的项目经理从北京来到了苏州时,又积极主动联系,亲自将项目经理、项目主任和德国专家请到学校,请他们为学校盲部的教学环境、教学设施等细节处理进行点评、帮助提出整改完善措施及方案,积极为今后争取合作项目打好基础。

多年来南通特殊教育中心注重加大特殊教育宣传力度,已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共同关心支持特殊教育、尊重特殊教育教师和残疾人教育工作者的舆论氛围,社会各界捐助特殊教育已成为风尚。据统计,从1991年至今,南通特教中心共接受各种捐助173项,金额累计97万多元人民币。

南通特殊教育中心领导秉承张謇先生“养成盲哑生之技能,使为生利之国民”的思想,深刻认识到特殊教育学校的职业教育是残障学生的就业之基,就业是残障学生的立身之本和发展之源,坚持以残障学生的生存和发展为本,积极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学校专业方向与社会岗位需求相适应的办学思路。在市场需求调研基础上,聘请知名专家、资深教授、企业老总、专业教师等组成学校“专业指导委员会”和“企业雇主委员会”,对人才需求、产业发展前景、学校专业建设等充分论证,针对不同类别残疾学生特点细化专业方向,明确培养目标。学校开设的服装裁剪、盲人按摩专业在南通就业形势喜人,毕业学生基本都有事可做。每年6月份,学校还请劳动局工考办为盲、聋职业中专部的学习成绩合格的毕业生组织中等职业技术等级考试,考试通过后劳动局发给学生推拿按摩、服装工艺制作职业技术等级证书,学校发给学生毕业证,毕业学生凭借两证到企业上岗。

四、精细科学的人性化有效管理深入人心,携手前进共谋特教发展大计

南通市特殊教育中心的领导坚持认为张謇教育思想是特教学校的立校之本、强校之策、兴校之魂,他们在工作中始终秉承张謇的特殊教育思想,凸显感恩主题文化教育、推行有效层级管理,强化学校常规管理,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我在学校看到了详尽的细致入微的各项规章制度,比如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财务管理制度、后勤服务管理制度、网站管理制度、微机房使用规则、广播站制度、临时用工管理考核办法、门卫管理制度、学生宿舍管理办法、学生白天生病应急处理预案、学生晚间生病应急处理预案等等,真的是层层管理、各司其职。

在南通特教中心学习期间,我觉得南通特教人的一些具体做法,充满了温暖的人情味。比如每学年第二学期末南通特教中心都会隆重举行散学典礼,为毕业生颁发毕业证书,为考取大学的中专部学生颁发奖学金,并请考取大学的成绩优异的学生发言,结合自己的情况为同学们介绍学习方法,激励、鼓励在校生不断进取、充实自我、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每年的教师节学校校长室、工会都要组织全体在职员工及退休教师欢聚一堂,并为过整十生日的教师献上鲜花和蛋糕,用这种人性关怀的方式感谢老教师为特教发展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岁月,激励青年教师倾注满腔情,勤恳做特教。每当学校有新教师上岗,学校都会隆重举行“青蓝合同”师徒结对仪式,师徒签定合同,新教师宣读誓词,举行庄严的拜师仪式,新老结合,共谋特教事业的发展大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