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支教的想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支教的想法范文1
关键词:韩非子 法治思想 思想政治教育 价值
一、 韩非子法治思想的表现
(一)积极因素
1、在法治的地位和作用上,肯定“以法治国”。
韩非子思想的一个重要核心就是“法治”。他对法的理解在于“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布之于百姓也。”众所周知,韩非子是荀子的学生,因而也继承了他老师关于人性的观点,即认为人与生俱来就想满足欲望,若欲望得不到满足便会发生争执,因此主张人性有恶,须要由圣王及礼法的教化,来“化性起伪”使人格提高。而在这里韩非子认为礼法不可取,主张应该实行“法治”。“故明主审公私之分,审利害之地,奸乃无所乘。”“夫令必行,禁必止,人主之公义也;必行其私,信于朋友,不可为赏劝,不可为罚沮,人臣之私义也。私义行则乱, 公义行则治,故公私有分。”从这里可以看出,韩非子主张运用“法”来禁止追求私利的行为,从而维护公利。虽然他所说的公利实际上指的是君主的利益,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以法治国”的理念。
2、在法治原则上,奉行“因时而变”。
韩非子立足于中国古代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强调“法治”应“因时而变”。在实践中,他主张改革图治,变法图强。他继承了商鞅“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思想传统,提出了“不期修古,不法常可”的观点,主张“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韩非用进化的历史观点分析了人类历史。他把人类历史分为上古、中古、近古,当今几个阶段,进而说明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他认为如果当今之世还赞美尧、舜、汤、武之道必会惹来新圣耻笑,那种想用老一套办法去治理当世之民的人都是“守株”之徒。
3、在法治方法上,强调“严格治吏”。
韩非子作为战国末期的法家集大成者。他着重总结了商鞅、申不害和慎到的思想,把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融为一本。他推崇商鞅和申不害,同时指出,申商学说的最大缺点是没有把“法”与“术”结合起来,其次,申、商学说的第二大缺点在于“未尽”,“申子未尽于术,商君未尽于法”。韩非按照自己的观点,论述了“术”、“法”的内容以及二者的关系,他认为,国家图治,就要求君主要善用权术,同时臣下必须遵法。从而明确提出了“明君治吏不治民”的观点。一方面他强调了吏治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性,即圣明的君主应该通过直接管理官吏的办法间接的管理民众,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由于君主与臣民的利益是公利与私利的关系,也只有通过“严格治吏”的方法才能解决。因为在韩非子看来“父母之子女也,产男则相贺,产女则杀之……虑其后便,计之长利也”。5父母对于自己的子女尚且如此残忍,更何况没有血缘关系的君臣呢!官吏一定会在自己私利的驱使下,想尽一切办法蒙蔽君主来满足自己的欲望,甚至是弑君而上。
(二)消极因素
1、韩非法治思想的理论基础是“性恶论”。
人性论,是关于人的共同本质的理论。通常指撇开人的社会性和阶级性去解释人的共同本质的观点或学说。我国古代最先主张“性恶论”的是战国中期人荀子,他认为,人生来性就是恶的,后天教育可以由恶变善。他认为由于人人都有欲望追求,这是性中自有,这种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就决定了人的性恶。所以他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纵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矣。”而荀子的著名的门徒韩非子,是性恶说的坚定支持者。他就认为:“人无毛羽,不衣则不犯寒;上不属而下不著地,以肠胃为根本,不食则不能活。是以不免利欲之心。”正是因为人生来就是有这种“好利恶害”的本性,所以应该是也只能是用赏罚的手段来进行统治。但是他认为人生来就是没有道德心、羞耻心的,这从根本上否认了道德的价值。而且还夸大“法”的作用,认为法律足以扬善惩恶,不求人心良善。这是不可取的。
2、韩非法治思想强调君主专制,反对民主。
法家思想都强调君主专制,韩非子作为法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其表现更是极端。他认为君主的权利至高无上,认为君即国家。国家的利益即是君主的利益,他曾说道:“君臣异心。君以计畜臣,臣以计事君。君臣之交,计也。害身而利国,臣弗为也;害国而利臣,君不为也。”其实质就是强调君主专制,反对民主。
二、 韩非法治思想给予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一) 法治地位的思考
韩非子的“以法治国”的思想对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现在我们提倡“依法治国”,“以法治国”与“依法治国”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其内涵却有本质的区别。“以法治国”是说用法律去治国,法律是一种用来治国的工具,这是传统的管理主义的法律观念,这种“法治”,主体是国家机关,是手中掌握权力的人,治理的对象是人民群众。“依法治国”是说治国必须依法,即治理国家的方式方法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这是现代的控权主义的法律观念,这种“法治”,主体是人民,治理的对象是有可能滥用国家权力的当权者。可见,“以法治国”的实质是“以法治民”,而“依法治国”的实质是“依法治吏”。面对当代西方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我们要加强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功能,单单是从教育的角度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从制度上构建立体的防护网。制度带有根本性,制度不好,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制度好,坏人不能放肆做坏事。
(二) 法治原则的审视
先秦法家的杰出代表人物韩非子在法治原则上提出“因时而变”的辩证法思想对我们仍有很重要的启示。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就很难得到有效的发挥。因此,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最大化,首要的一点就是坚持理论的科学性和正确性。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作为指导思想的理论要科学;二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理论要科学。而要做到这一点就是要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保持的旺盛生命力。要树立全局意识,着眼世界,面向未来。不仅是一种意识形态,而且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不只是适用于哪一种社会形态,也不是局限于一个或者几个国家和地区。它为我们考虑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各个方面提供理论指导。着眼全局、面向未来,不是我们赋予的主观要求,而是这一理论固有的品质。同志在党的十报告曾指出,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全党一定要牢记人民信任和重托,更加奋发有为、兢兢业业地工作,继续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继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完成时代赋予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因而我们在搞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时不能忽视这个国际和国内背景,一定要有全局眼光和未来眼光,既要与的基本原理相符合,又要具有广泛和长远的意义。
(三) 法治方法的选择
韩非子在讲法治方法时采取的是“严格治吏”,这对思想政治教育讲管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现在的思想政治教育讲“三贴近”原则,更加重视人的因素,忽视管理的因素。须知管理对于任何社会都具有普遍的意义,生产劳动离不开管理,教育同样也离不开管理。社会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其实质上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以人为中心,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和文化生活水平,实现社会的不断进步。可以这么说,这两者植根于人的本质中,产生于人的实践活动中。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善于依靠管理来提高实效性,管理本事就是一种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科学规范的管理可以起到理顺关系、化解矛盾、促进社会活动有序进行的作用,管理所依据的行政命令和规章制度,是一面公开的旗帜,提倡什么、限制什么、反对什么,一目了然。在一定的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一时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时,运用管理手段进行必要的调节和控制,可以弥补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促使人们先行动后觉悟,认识并服从规范,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由虚变实。
参考文献:
[1]王先慎著、钟哲校点:《韩非子集解》[M],中华书局,2003年版。
[2]新:《法家简史》[M],重庆出版社,2008年版。
[3]苏南:《法家文化面面观》[M],齐鲁出版社,2005年版。
[4]等:《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年11月8日
对支教的想法范文2
关键词:“知止”思想;教师发展;教育启示
中华文化的经典典籍是人类社会历史的宝贵精神财富,这些思想精神对现代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抱着这样的想法,本人试对《礼记・大学》中“知止”思想及其对教师的发展作一探讨。
“知止”是古代儒家著作《礼记・大学》中的一个重要思想。通过搜查文献发现,研究者对“知止”这一思想的论述虽有所涉及,但研究甚少,还没有引起普遍的关注。本文对《大学》中“知止”思想及其对教师发展的启示作一阐释。
一、“知止”之意
“止”字最早出现在甲骨文中。《尔雅》中将“止”解释为:“止,待也。”由此可见,最初“止”表示“等待”之意。《说文解字》中将“止”解释为:“止,下基也。象草木出,有址,故以止为足。凡止之属皆从止。”许慎将“止”解释为:万事万物的基脚,就好像草木生长一样,必有其根。这里,我们可以将“止”理解成“足、脚”之意。“知止”思想来源于《礼记・大学》中关于“止”字的论述。《礼记・大学》开篇即指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而“明明德”“亲民”的最终目的在于“止于至善”处。“止于至善”不仅指要达到事物的完美境界,而且还要求固守那份完美,即达到至善并固守坚持与此。这里的“止”可以理解为“停止、驻留”之意。关于“知止”的重要意义,《礼记・大学》中已充分论述:“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意思是说:“知道了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燥;镇静不燥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由此可见,“知止”思想在《礼记・大学》中彰显的作用,“定、静、安、虑、得”都得益于“知止”。若没有“知止”就不会有后续的“定、静、安、虑”乃至最终的“得”。可见,“知止”这一思想是《礼记・大学》的根本精神,也是人们精神的立足点,对现代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认为,“知止”在现代可以引申为“定位”之意,即人们在社会系统中立志找到最佳的、适合自己的“定位点”,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当“止”之处并有所作为。现代社会中的我们正处在社会发生剧烈变革的非稳定期,种种不和谐的、非道德的泡沫充斥在我们周围,导致一部分人看不到自己的社会职责,好高骛远,迷失方向,看不清社会赋予各自的角色,从而走上了“唯功利主义”道路。“知止”是一种责任,它要求每个人都要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职责和担当;“知止”是一种德行,它建立在每个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上,是每个人内在生命的自由与超越。
二、“知止”对教师发展的启示
“知止”是一种理性认识,是画竹于前,胸中已有的“成竹”,是实践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的教育实践活动要求教师必须具有“知止”精神,它是教师教育精神的根本立脚点。
1.教师要做好自身定位,不断审视自我
自身定位不仅要求教师具有明确的内在自我要求,而且还要明确外在社会对教师这一职业的要求。“知止”更加强调教师要明确知晓社会对教师的要求,明确自己在社会中的自我定位。教师在社会中主要扮演着“传道者”“授业者”和“解惑者”的角色,这一角色不仅决定了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包括学科专业知识素养、自身素质素养等,而且还要求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本着对每个学生负责的使命感在教师这个岗位上“发光发热”。然而,现如今,教师对自己的角色定位越来越模糊,不少教师打着“为学生开小灶”的幌子,通过收取学生的补课费来增加自己的收入。这些教师在其教育生涯中已完全迷失自己的职业定位,把自己仅仅理解为“教书匠”。同时,“知止”思想还要求教师要保持清晰的角色意识,时刻提醒自己找准自己在社会、家庭、学校、班级中的定位,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价值。
2.教师要找准“当止之处”,时刻反思教育实践
不同地位、不同角色之人在社会中的“所止之处”各不相同。《礼记・大学》对不同社会地位之人的位置已充分论述,认为“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处于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都有其各自领域内的独一无二的位置,每个人根据其扮演的社会角色不同都有其异于他人的“当止之处”。而教师这一角色更处于一个交叉重叠的动态网络之中,“教师自我”就是这个网络的中心。相对于父母,教师是子;相对于领导,教师是臣;相对于学生,教师是师,等等。这种交叉复杂的关系网要求教师一定要知道自己在各自场域所扮演的角色,并明确知晓自己在学校、在班级中的“自我定位”。在学校系统内,教师要止于“和”,要和领导、同事和睦相处,营造一个宽松、人文的人际关系氛围;在班级中,在日常的生活活动和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止于“爱”,教师要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用心对待那些给教师带来不同“滋味”的每个学生。然而“知止”并不是意味着故步自封、止步不前,而是要在“进”与“止”之间寻求一种内在的张力和协调关系。当“止于之止处”时,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非教学行为和教学行为,反思自己行为中的偏颇与不足,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师找准自我在学校、在班级中的自我定位。
3.教师要“安其所止”,并“乐司其职”
所谓“在其位,谋其政”正是这个道理。当教师“止于一处”时,就要“安其所止”。从宏观方面讲,当你已经选择了教师职业,不管是因为何种原因、何种理由而选择这个职业,你必须热爱它、尊重它。从微观方面讲,假设当教师止于教育活动中“尊重学生”这一理念时,教师就要时时刻刻把这条理念视为自己教育活动的准则,时刻规范着自身的教育行为,尤其是在与学生发生冲突时。“知止”还意味着“知行”,意味着教师在心中有合适的尺度,在心灵平静、无所挂虑的状态下不断前行,以求高远。处于市场经济并不完善的学校,一股浮躁、功利氛围笼罩着整个校园。一些教师视教学为副业,一心忙于“收入的增加”“职称的评选”,这些教师急功近利,不能“安于”教师之职,更谈不上“乐司”教师之职了。
在今天,我们所提倡的“知止”,它是一种精神,是一种能力,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努力追求的一种品质,它不是与生俱来的,它要靠后天不断的学习和在实践中不断的摸索而形成。但究其发展的现状,实在令人担忧!《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诗》云:“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於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胡?”这是一个值得人们深思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孔颖达.十三经注疏:下册[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2574.
[2]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38.
[3]何莉琨.大学“知止”思想新解[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3).
[4]李景林.“知止”三义与文化认同[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01).
对支教的想法范文3
虽然高职教育机构一直在呼喊着要不要发展教育创新路线,培养创新人才,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所谓的教育创新确时没有体现,教育观念与教学模式仍然是一尘不变,我教我的,你学你的,课本上的东西永远都是真理,致使学生的视野与思维得到束缚,学生内在的潜能被抹杀掉,我相信这样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未来生产力的发展了,早晚会被淘汰掉,所以要真正意义上培养创新型人才,那么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是刻不容缓的!
1.高职教学方法创新的深远影响
普遍来看,目前高职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缺少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而高职教学课时又少,难度又高,导致学生的基础越来越差,所以创新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抛开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实践与创新走进课堂,让学生自主的讨论和分析,这样一来不但启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激发学生无限的潜能,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创新人才,这就是创新教学的真正价值。
2.如何创新高职教学的教学方法
其实一直以来创新教学无时无刻都困扰着教学质量的提升,虽然在形式上针对性的实施了创新,也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只是形式,没有真正意义上落实到高职教学过程中,那么如何让创新教学在提高教学质量上得到实际的实施呢?如何让创新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良好的效果呢?
2.1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要站在学生角度分析学生的真正思想,其实在接受高职教育的学习节阶段,学生们都喜欢能有一个自主的学习环境,所以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教育工作者就必须为学生打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空间,从精神上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老师积极乐观的态度让学生精神上得意放松,从而构建起学生积极的学习氛围,无形之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让学生的真正地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空间。当然,这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彻底的转变以往的传统教学观念,通过彼此的沟通和尊重建立起浓厚的感情,把责任、爱心、耐心复制到教学当中。常言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优秀的教师也要有学生听他的讲解,并且得到学生的认可,所说就是很多问题是要通过两者的配合共同来解决的,老师并不是唯一的决策者。通过彼此的尊重学生更加的自信,渐渐地不再有恐惧感,敢于说出自己的思路和结论,老师要针对此予以解析和激励,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越来越浓厚。同时老师也要为培养学生的构思能力与创兴能力提供足都的空间,让学生自己思考,建立主动探索与合作的思维能力,让学生更多的是自己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教育工作者的价值不在于帮助学生解决多少问题,而在于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或是讨论能够解决更多的问题,教师要站在一个出题者的角度上设下各种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自由发挥,或是团队合作取长补短,最后不论得到的是对的还是错误的结论,老师只做旁观者和聆听者,由此一来,学生在推理的过程中就会发现自己的错误,慢慢的就找到了解决问题问题的方法和答案,这对学生来说完全是一个自我成就的过程,记忆会更深刻,从此学生自主创新和自我实现的能力就会慢慢的养成。
2.2 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实践能力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必备的技能,仅仅单凭教师的理论抽象讲解是远远不够的,学生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理解,这样无法帮助学生的记忆。让学生自己主导,手脑并用,把教学中抽象的东西以举例或是还原真实的方式体现出来,使问题在空间上和视觉上一目了然,这样一来所有的问题都变得透明,学生在处理起来就没有那么多的障碍了,也就是说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简单化,让学生的思维在相应的教学环境中穿针引线,薄雾见日,通过理论与实践去积累更多的知识并解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最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帮助学生理顺思路,在更大程度上帮助学生的记忆以及学习思维的养成!
对支教的想法范文4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设计试验选择健康、平均体重约46kg的杜长大三元杂种生长猪50头为研究对象,按体重和性别分成5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试验猪分生长(46~65kg)和肥育(65~90kg)两个阶段饲养。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1组生长阶段饲喂20%小麦+5%发酵芝麻粕饲粮,肥育阶段饲喂30%小麦+5%发酵芝麻粕饲粮;试验2组生长阶段饲喂30%小麦+5%发酵芝麻粕饲粮,肥育阶段饲喂40%小麦+5%发酵芝麻粕饲粮;试验3组生长阶段饲喂20%小麦+10%发酵芝麻粕饲粮,肥育阶段饲喂30%小麦+10%发酵芝麻粕饲粮;试验4组生长阶段饲喂30%小麦+10%发酵芝麻粕饲粮,肥育阶段饲喂40%小麦+10%发酵芝麻粕饲粮。4个试验组每吨饲粮中添加150g小麦型饲粮专用复合酶。试验饲粮参照中国(2004)猪饲养标准并结合猪场实际情况配制,饲粮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1。
1.2饲养管理用美国奥斯本FIRE系统进行猪生长性能测定,每个试验组在一个测定站(圈)饲养。该系统自动记录每头猪每日体重及采食量,每日向FIRE系统测定站料斗中添加粉状料,保证料斗不断料;鸭嘴式饮水器自由饮水。日常管理和卫生防疫按常规进行。
1.3测定指标与方法(1)生长性能:在FIRE系统中分别调取生长阶段、肥育阶段各组猪体重、饲料采食量,记录并计算各阶段猪日增重、日采食量、料重比。(2)血清生化指标:试验结束时,每组随机抽取4头猪采血10mL制成血清,用D系列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南京神州英诺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测定血糖(GLU)、尿素氮(BUN)、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的含量。
1.4统计分析利用Excel对数据进行初步分析,用SPSS13.0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并用Duncan''''s法进行多重比较。
2结果
2.1小麦发酵芝麻粕饲粮对生长肥育猪生长性能的影响由表2可知,生长阶段,与对照组相比,日采食量试验1组、2组、3组和4组分别提高6.28%(P>0.05)、17.29%(P>0.05)、16.52%(P>0.05)和26.40%(P<0.05);料重比试验1组、2组和4组分别提高15.65%(P<0.05)、15.22%(P<0.05)和2.17%(P>0.05),试验3组降低0.87%(P>0.05);日增重4个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肥育阶段,与对照组相比,日增重试验1组和3组分别降低6.41%(P>0.05)和2.86%(P>0.05),试验2组和4组分别提高4.76%(P>0.05)和10.26%(P>0.05);料重比试验1组、2组和3组分别提高13.08%(P>0.05)、5.00%(P>0.05)和0.77%(P>0.05),试验4组降低5.38%(P>0.05);日采食量各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全期,与对照组相比,日增重试验1组降低6.58%(P<0.01),试验2组、3组和4组分别提高4.14%(P>0.05)、5.33%(P>0.05)和15.52%(P<0.05);日采食量试验1组、2组、3组和4组分别提高6.46%、13.36%、4.87%和13.51%,差异均不显著(P>0.05);料重比试验1组和2组分别提高13.36%(P<0.05)和8.91%(P>0.05),试验3组和4组分别降低0.40%(P>0.05)和2.83%(P>0.05)。
2.2小麦发酵芝麻粕饲粮对生长肥育猪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由表3可知,与对照组相比,血糖试验2组、3组和4组分别提高2.85%(P>0.05)、30.57%(P<0.01)和1.04%(P>0.05),试验1组降低19.17%(P<0.05);血清尿素氮试验1组和4组分别提高41.71%(P<0.01)和17.80%(P<0.05),试验2组和3组分别降低38.92%(P<0.01)和38.39%(P<0.01);谷草转氨酶试验1组、2组、3组和4组分别降低7.72%(P>0.05)、8.69%(P>0.05)、18.72%(P<0.05)和5.12%(P>0.05);谷丙转氨酶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
3讨论
3.1小麦发酵芝麻粕饲粮对生长肥育猪生长性能的影响王修启等[6]、李占荣等[7]用小麦全部或部分代替饲粮中的玉米再加入适量复合酶饲喂生长猪,其生长性能接近或优于饲喂玉米型饲粮的对照组。但用小麦+发酵芝麻粕部分替代猪玉米豆粕型饲粮的试验未见报道。本次试验中除试验1组日增重极显著低于对照组,其它3个试验组日增重均不同程度高于对照组,其中试验4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日采食量4个试验组都高于对照组;料重比试验1组和试验2组均高于对照组,而试验3组和试验4组均低于对照组。
3.2小麦发酵芝麻粕饲粮对生长肥育猪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血糖是动物机体内能量平衡的重要指标,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肠道吸收;二是肝糖原分解。本次试验中试验2组、3组和4组血糖都比对照组高,说明对血糖的消化吸收作用有所增强[8],这与王利等报道基本一致[9]。血清尿素氮作为蛋白质、氨基酸代谢的终产物,可以准确反映动物体内蛋白质代谢和氨基酸平衡的关系,而当饲粮氨基酸平衡时,尿素氮含量会下降[10-11];本试验血清尿素氮试验2组和3组低于对照组,试验1组和4组高于对照组,这与本试验猪的生长性能趋势不太一致。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是动物体内最主要的2个转氨酶,参与氨基酸的转氨基作用,也是体内非必需氨基酸的重要合成途径。谷丙转氨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浆内,当肝细胞膜损伤时谷丙转氨酶释放到血液中;谷草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心脏的肌肉中以及肝细胞的线粒体内,只有当肝细胞受到严重损伤引起线粒体膜明显损伤后,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才会明显升高[12]。本次试验谷丙转氨酶各组差异不显著;谷草转氨酶试验1组、2组、3组和4组均低于对照组,说明试验各组猪的肝脏合成蛋白的能力及肝脏的功能正常。
4结论
对支教的想法范文5
关键词: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科研素质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当中,通过专门的理论和技能训练和终身学习,逐渐获得经验专业知识技能,在教学实践中熟练运用职业知识和技能来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质,并逐步成为专业型教师。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过程是教师不断学习新知识、增强专业能力的过程,其实质也就是教师科研素质的专业化过程。所以提高高校教师的科研素质,促进高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就成为提高高校教学质量,落实高校教育目标的一条必由之路。
一、挖掘内因――激发教师的科研意识
一个人的内在意识会支配一个人的活动,所以教师首先只有树立教育科研意识,才能自觉地去追求和探索教育科学理论,并把这样理论运用到教学实践当中。它一方面表现为教师个体对教育环境的主动适应,另一方面表现为教师主体对教育环境产生的积极影响。
1.教师自身要对教育事业具有坚定的信念与热情,在这样的思想支配下,教师才有可能自觉地追求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教育本身就是一项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启迪人生的积极而复杂的实践活动,同时教育事业本事也是一项艰难而漫长的平凡工作,所以对于教育事业的执著热爱才是开启教育科研之门的金钥匙,才能激发就是主动去丰富自身的教育底蕴,积极地进行创造性教育。
2.教师的教育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也是教师教育科研意识形成的必要基础
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要有丰厚的教育理论知识,并且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积极而灵活地运用教育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来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并且在此过程积累、总结个性化的教学经验,才能够实现教育科研的有效性。
3.教师要具备教育科研的眼光和智慧
一个人若老是沉湎自己过去的成绩上面,就会耽于现状停滞不前,只有思维灵活、富于想象力的教师,才能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发现问题、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同时,敏锐的教育眼光、开阔的教育思路也能促使教师敢于大胆假设、勇于实践,用更加清醒的教育科研意识来面对教育实践活动。
二、培养能力――训练教师的问题能力
教师的问题能力指的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当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备素质。
1.教师应当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在教学实践活动当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潜伏在教学活动中的潜在危机,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才能深化教育教学的实际效果,这是开展教育科研的前提。教师要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养成发文的意识与习惯,不断地提出具有研究价值的教育教学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从教学实际当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中寻找,可以从具体的教学情境当中捕捉问题,同时教师还要善于从学习和交流中发现问题。
2.教师还要善于筛选问题
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很多,教师要善于学会筛选出具有科研价值的、客观性较强的问题。也就说,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具有真实性,是教师自己在教学活动中发现的,不能假借别人的问题去进行教育科研;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助于解决教学实践水平的提高,深化教育认识,具有科研价值。
三、形成素养――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
教师的科研素养是指教师具有的教育教学和科研的理论知识,它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础,读书、思考、学习、交流都是形成教师教育科研素养的有效途径。
1.自主学习
教师的学习内容应当围绕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的范围来选择,学习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读书――教育理论书籍、教学经验总结、教学实例介绍、专业书籍或者文化类书籍都可以,还可以观看一些教育专家的讲座或者视频、观摩名师讲课现场或者实录等。
2.科研实践
首先,教师要经常与身边的教师进行教学经验交流,向身边的人学习,其次,教师还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育科研活动,向教育专家学习。形成选题、论证、研究以及总结等教育科研方面的能力,提高自身教育科研水平。
(1)科研选题要符合科学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实用性原则、效益性原则和可行性原则。
(2)科学制订课题的研究目标、内容、方法和过程。
(3)正确选择研究方法。
(4)学会撰写研究报告。
综上所述,为了实现高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就要切实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这个过程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教师要带着对个人发展的美好前景的憧憬与向往,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自身的科研素养,不断地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在借鉴中感悟,在思考中前行,在研究者升华,在实践中检验,在不断追求和不断探索中成为一名专业化教师。
参考文献:
[1]张耘.终身教育理念下教师专业发展的检视[J].继续教育,2011(1).
对支教的想法范文6
在整个项目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项目分为六个部分:明确任务/获取信息、制定计划、做出决策、实施计划、检查控制、评定反馈。学生自己负责项目的实施,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不仅要理解和掌握项目要求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要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这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基础课堂的实践与应用
职业学校实践课中分组教学的实施,使得学生分组协作的能力得到了培养,而项目教学法的推广,又使得学生创造力得到极大发展。下面以《制作技能节成绩单》课例来说明。项目教学实施过程。
2.1明确任务/获取信息学校技能节结束了,会计王老师让小林帮忙制作一份表格统计技能成绩。要求将含有50名学生的姓名、班级、成绩(有盲打、点钞、电算会计、手工会计4科成绩)、总分、平均分及排名计算出来。
2.2制定计划小林根据表格信息情况。制订了以下三个方案:方案一:用刚学过的文字编辑软件word2010,利用插入表格功能来设计、编辑表格,利用word2010里的公式来计算总分和平均分,不过由于word2010缺少排名功能,导致对于排名则需要人工进行。方案二:用即将要学到的表格处理软件excel2010来制作表格,然后用公式来计算总分和平均分,对于排名则采取先排序,然后再填写名次,在根据序号重新排名.方案三:用即将要学到的表格处理软件excel2010来制作表格,然后运用相关函数来计算总分、平均分及排名。不过,对于相关的函数使用方法还不熟悉,需要进一步学习。
2.3作出决策针对以上三个方案进行利弊分析:在word里面进行排版不方便,并且word中计算公式不好用,而在excel里面用公式可以进行总分及平均分的计算,但是不能进行排名计算,如果采用函数来做,就比较方便,但需要进一步掌握函数的使用方法。最后决定,采用excel函数来做更高效。
2.4实施计划(1)由于对excel函数还不熟悉,所以应该先查阅相关资料,学习excel中相关函数如何使用,特别是求总分、平均分、排名函数;(2)根据给出的任务信息,制定满足要求的表格,输入各科竞赛成绩,利用函数计算总分、平均分及排名:(3)对制定的表格进行美化编辑,设置合适的行高、列宽及字体格式。
2.5检查控制学生完成表格的制定后,根据任务要求,以小组的形式对计算结果进行检查,主要包含表格制定的合理性,总分、平均分、排名的正确性,及所使用相关方法的便捷性。
2.6评定反馈项目完成后,学生仍以小组为单位,组内成员先对自己的任务处理过程进行自我评价,并填写评价表。评价表可以从表格制定的合理性,总分、平均分、排名的正确性,及所使用方法的便捷性及创新性进行设计,有自评、组评和总评组成。然后由小组进行评价,最后再由教师进行检查评分。师生共同讨论、评判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学习行动的特征。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展示评价活动,并学习借鉴他人创新,从而加强巩固知识。
3对项目教学法进行教改的几点思考
3.1项目教学法对教学的促进。(1)师生的角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项目教学法改变了以往教师只重教,学生只顾学的局面,在项目教学过程中,教师成为教学中的引导者,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课堂上进行自主探究的学习。(2)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发生了变化。根据蒙特梭利的研究,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依靠自主观察、协作实践,来获得对知识的探究体验,这种体验将直接构成学生对知识的认知。(3)教学的课堂发生了延伸。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学以课时为单位来进行教学,课前导入、课堂新授、学生练习、课后总结、课后练习构成了课堂的完整部分。而项目教学将课堂进行了大的拓展,课前教师会给学生相关问题去查阅,这样课堂就延伸到了课外,扩大了教学内容的量。学生为课堂搜集了有用的资料,在课堂活动中始终处于主动地位,同时也增强了课堂活动的自信心。(4)学生的探究力、创造力得到了发展。由于项目教学没有将教学的时间段固定在课内,学生在课前和课内都可以进行自主探究的学习。一般在课前一天,教师会准备学生感兴趣而又与下堂课有关的问题让学生在家探究,在吸引了学生兴趣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由于是自发性的,学生具有完全的自主性,学习环境较轻松,当然学习效果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