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支教的想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支教的想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支教的想法范文1

关键词:韩非子 法治思想 思想政治教育 价值

一、 韩非子法治思想的表现

(一)积极因素

1、在法治的地位和作用上,肯定“以法治国”。

韩非子思想的一个重要核心就是“法治”。他对法的理解在于“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布之于百姓也。”众所周知,韩非子是荀子的学生,因而也继承了他老师关于人性的观点,即认为人与生俱来就想满足欲望,若欲望得不到满足便会发生争执,因此主张人性有恶,须要由圣王及礼法的教化,来“化性起伪”使人格提高。而在这里韩非子认为礼法不可取,主张应该实行“法治”。“故明主审公私之分,审利害之地,奸乃无所乘。”“夫令必行,禁必止,人主之公义也;必行其私,信于朋友,不可为赏劝,不可为罚沮,人臣之私义也。私义行则乱, 公义行则治,故公私有分。”从这里可以看出,韩非子主张运用“法”来禁止追求私利的行为,从而维护公利。虽然他所说的公利实际上指的是君主的利益,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以法治国”的理念。

2、在法治原则上,奉行“因时而变”。

韩非子立足于中国古代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强调“法治”应“因时而变”。在实践中,他主张改革图治,变法图强。他继承了商鞅“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思想传统,提出了“不期修古,不法常可”的观点,主张“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韩非用进化的历史观点分析了人类历史。他把人类历史分为上古、中古、近古,当今几个阶段,进而说明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他认为如果当今之世还赞美尧、舜、汤、武之道必会惹来新圣耻笑,那种想用老一套办法去治理当世之民的人都是“守株”之徒。

3、在法治方法上,强调“严格治吏”。

韩非子作为战国末期的法家集大成者。他着重总结了商鞅、申不害和慎到的思想,把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融为一本。他推崇商鞅和申不害,同时指出,申商学说的最大缺点是没有把“法”与“术”结合起来,其次,申、商学说的第二大缺点在于“未尽”,“申子未尽于术,商君未尽于法”。韩非按照自己的观点,论述了“术”、“法”的内容以及二者的关系,他认为,国家图治,就要求君主要善用权术,同时臣下必须遵法。从而明确提出了“明君治吏不治民”的观点。一方面他强调了吏治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性,即圣明的君主应该通过直接管理官吏的办法间接的管理民众,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由于君主与臣民的利益是公利与私利的关系,也只有通过“严格治吏”的方法才能解决。因为在韩非子看来“父母之子女也,产男则相贺,产女则杀之……虑其后便,计之长利也”。5父母对于自己的子女尚且如此残忍,更何况没有血缘关系的君臣呢!官吏一定会在自己私利的驱使下,想尽一切办法蒙蔽君主来满足自己的欲望,甚至是弑君而上。

(二)消极因素

1、韩非法治思想的理论基础是“性恶论”。

人性论,是关于人的共同本质的理论。通常指撇开人的社会性和阶级性去解释人的共同本质的观点或学说。我国古代最先主张“性恶论”的是战国中期人荀子,他认为,人生来性就是恶的,后天教育可以由恶变善。他认为由于人人都有欲望追求,这是性中自有,这种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就决定了人的性恶。所以他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纵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矣。”而荀子的著名的门徒韩非子,是性恶说的坚定支持者。他就认为:“人无毛羽,不衣则不犯寒;上不属而下不著地,以肠胃为根本,不食则不能活。是以不免利欲之心。”正是因为人生来就是有这种“好利恶害”的本性,所以应该是也只能是用赏罚的手段来进行统治。但是他认为人生来就是没有道德心、羞耻心的,这从根本上否认了道德的价值。而且还夸大“法”的作用,认为法律足以扬善惩恶,不求人心良善。这是不可取的。

2、韩非法治思想强调君主专制,反对民主。

法家思想都强调君主专制,韩非子作为法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其表现更是极端。他认为君主的权利至高无上,认为君即国家。国家的利益即是君主的利益,他曾说道:“君臣异心。君以计畜臣,臣以计事君。君臣之交,计也。害身而利国,臣弗为也;害国而利臣,君不为也。”其实质就是强调君主专制,反对民主。

二、 韩非法治思想给予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一) 法治地位的思考

韩非子的“以法治国”的思想对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现在我们提倡“依法治国”,“以法治国”与“依法治国”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其内涵却有本质的区别。“以法治国”是说用法律去治国,法律是一种用来治国的工具,这是传统的管理主义的法律观念,这种“法治”,主体是国家机关,是手中掌握权力的人,治理的对象是人民群众。“依法治国”是说治国必须依法,即治理国家的方式方法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这是现代的控权主义的法律观念,这种“法治”,主体是人民,治理的对象是有可能滥用国家权力的当权者。可见,“以法治国”的实质是“以法治民”,而“依法治国”的实质是“依法治吏”。面对当代西方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我们要加强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功能,单单是从教育的角度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从制度上构建立体的防护网。制度带有根本性,制度不好,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制度好,坏人不能放肆做坏事。

(二) 法治原则的审视

先秦法家的杰出代表人物韩非子在法治原则上提出“因时而变”的辩证法思想对我们仍有很重要的启示。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就很难得到有效的发挥。因此,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最大化,首要的一点就是坚持理论的科学性和正确性。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作为指导思想的理论要科学;二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理论要科学。而要做到这一点就是要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保持的旺盛生命力。要树立全局意识,着眼世界,面向未来。不仅是一种意识形态,而且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不只是适用于哪一种社会形态,也不是局限于一个或者几个国家和地区。它为我们考虑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各个方面提供理论指导。着眼全局、面向未来,不是我们赋予的主观要求,而是这一理论固有的品质。同志在党的十报告曾指出,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全党一定要牢记人民信任和重托,更加奋发有为、兢兢业业地工作,继续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继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完成时代赋予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因而我们在搞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时不能忽视这个国际和国内背景,一定要有全局眼光和未来眼光,既要与的基本原理相符合,又要具有广泛和长远的意义。

(三) 法治方法的选择

韩非子在讲法治方法时采取的是“严格治吏”,这对思想政治教育讲管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现在的思想政治教育讲“三贴近”原则,更加重视人的因素,忽视管理的因素。须知管理对于任何社会都具有普遍的意义,生产劳动离不开管理,教育同样也离不开管理。社会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其实质上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以人为中心,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和文化生活水平,实现社会的不断进步。可以这么说,这两者植根于人的本质中,产生于人的实践活动中。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善于依靠管理来提高实效性,管理本事就是一种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科学规范的管理可以起到理顺关系、化解矛盾、促进社会活动有序进行的作用,管理所依据的行政命令和规章制度,是一面公开的旗帜,提倡什么、限制什么、反对什么,一目了然。在一定的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一时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时,运用管理手段进行必要的调节和控制,可以弥补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促使人们先行动后觉悟,认识并服从规范,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由虚变实。

参考文献:

[1]王先慎著、钟哲校点:《韩非子集解》[M],中华书局,2003年版。

[2]新:《法家简史》[M],重庆出版社,2008年版。

[3]苏南:《法家文化面面观》[M],齐鲁出版社,2005年版。

[4]等:《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年11月8日

对支教的想法范文2

关键词:“知止”思想;教师发展;教育启示

中华文化的经典典籍是人类社会历史的宝贵精神财富,这些思想精神对现代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抱着这样的想法,本人试对《礼记・大学》中“知止”思想及其对教师的发展作一探讨。

“知止”是古代儒家著作《礼记・大学》中的一个重要思想。通过搜查文献发现,研究者对“知止”这一思想的论述虽有所涉及,但研究甚少,还没有引起普遍的关注。本文对《大学》中“知止”思想及其对教师发展的启示作一阐释。

一、“知止”之意

“止”字最早出现在甲骨文中。《尔雅》中将“止”解释为:“止,待也。”由此可见,最初“止”表示“等待”之意。《说文解字》中将“止”解释为:“止,下基也。象草木出,有址,故以止为足。凡止之属皆从止。”许慎将“止”解释为:万事万物的基脚,就好像草木生长一样,必有其根。这里,我们可以将“止”理解成“足、脚”之意。“知止”思想来源于《礼记・大学》中关于“止”字的论述。《礼记・大学》开篇即指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而“明明德”“亲民”的最终目的在于“止于至善”处。“止于至善”不仅指要达到事物的完美境界,而且还要求固守那份完美,即达到至善并固守坚持与此。这里的“止”可以理解为“停止、驻留”之意。关于“知止”的重要意义,《礼记・大学》中已充分论述:“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意思是说:“知道了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燥;镇静不燥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由此可见,“知止”思想在《礼记・大学》中彰显的作用,“定、静、安、虑、得”都得益于“知止”。若没有“知止”就不会有后续的“定、静、安、虑”乃至最终的“得”。可见,“知止”这一思想是《礼记・大学》的根本精神,也是人们精神的立足点,对现代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认为,“知止”在现代可以引申为“定位”之意,即人们在社会系统中立志找到最佳的、适合自己的“定位点”,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当“止”之处并有所作为。现代社会中的我们正处在社会发生剧烈变革的非稳定期,种种不和谐的、非道德的泡沫充斥在我们周围,导致一部分人看不到自己的社会职责,好高骛远,迷失方向,看不清社会赋予各自的角色,从而走上了“唯功利主义”道路。“知止”是一种责任,它要求每个人都要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职责和担当;“知止”是一种德行,它建立在每个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上,是每个人内在生命的自由与超越。

二、“知止”对教师发展的启示

“知止”是一种理性认识,是画竹于前,胸中已有的“成竹”,是实践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的教育实践活动要求教师必须具有“知止”精神,它是教师教育精神的根本立脚点。

1.教师要做好自身定位,不断审视自我

自身定位不仅要求教师具有明确的内在自我要求,而且还要明确外在社会对教师这一职业的要求。“知止”更加强调教师要明确知晓社会对教师的要求,明确自己在社会中的自我定位。教师在社会中主要扮演着“传道者”“授业者”和“解惑者”的角色,这一角色不仅决定了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包括学科专业知识素养、自身素质素养等,而且还要求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本着对每个学生负责的使命感在教师这个岗位上“发光发热”。然而,现如今,教师对自己的角色定位越来越模糊,不少教师打着“为学生开小灶”的幌子,通过收取学生的补课费来增加自己的收入。这些教师在其教育生涯中已完全迷失自己的职业定位,把自己仅仅理解为“教书匠”。同时,“知止”思想还要求教师要保持清晰的角色意识,时刻提醒自己找准自己在社会、家庭、学校、班级中的定位,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价值。

2.教师要找准“当止之处”,时刻反思教育实践

不同地位、不同角色之人在社会中的“所止之处”各不相同。《礼记・大学》对不同社会地位之人的位置已充分论述,认为“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处于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都有其各自领域内的独一无二的位置,每个人根据其扮演的社会角色不同都有其异于他人的“当止之处”。而教师这一角色更处于一个交叉重叠的动态网络之中,“教师自我”就是这个网络的中心。相对于父母,教师是子;相对于领导,教师是臣;相对于学生,教师是师,等等。这种交叉复杂的关系网要求教师一定要知道自己在各自场域所扮演的角色,并明确知晓自己在学校、在班级中的“自我定位”。在学校系统内,教师要止于“和”,要和领导、同事和睦相处,营造一个宽松、人文的人际关系氛围;在班级中,在日常的生活活动和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止于“爱”,教师要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用心对待那些给教师带来不同“滋味”的每个学生。然而“知止”并不是意味着故步自封、止步不前,而是要在“进”与“止”之间寻求一种内在的张力和协调关系。当“止于之止处”时,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非教学行为和教学行为,反思自己行为中的偏颇与不足,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师找准自我在学校、在班级中的自我定位。

3.教师要“安其所止”,并“乐司其职”

所谓“在其位,谋其政”正是这个道理。当教师“止于一处”时,就要“安其所止”。从宏观方面讲,当你已经选择了教师职业,不管是因为何种原因、何种理由而选择这个职业,你必须热爱它、尊重它。从微观方面讲,假设当教师止于教育活动中“尊重学生”这一理念时,教师就要时时刻刻把这条理念视为自己教育活动的准则,时刻规范着自身的教育行为,尤其是在与学生发生冲突时。“知止”还意味着“知行”,意味着教师在心中有合适的尺度,在心灵平静、无所挂虑的状态下不断前行,以求高远。处于市场经济并不完善的学校,一股浮躁、功利氛围笼罩着整个校园。一些教师视教学为副业,一心忙于“收入的增加”“职称的评选”,这些教师急功近利,不能“安于”教师之职,更谈不上“乐司”教师之职了。

在今天,我们所提倡的“知止”,它是一种精神,是一种能力,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努力追求的一种品质,它不是与生俱来的,它要靠后天不断的学习和在实践中不断的摸索而形成。但究其发展的现状,实在令人担忧!《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诗》云:“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於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胡?”这是一个值得人们深思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孔颖达.十三经注疏:下册[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2574.

[2]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38.

[3]何莉琨.大学“知止”思想新解[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3).

[4]李景林.“知止”三义与文化认同[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01).

对支教的想法范文3

P键词:书法;素质教育;习惯;作用

书法是我国最经典的文化之一,在我国历史上,书法有着长远而又重要的地位,它也代表了上下五千年的深厚群众基础,以及任何形式都无法比拟的艺术魅力,是我们中华民族永远值得自豪的艺术瑰宝。“学习和研究书法艺术,可以提高我们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可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及其传统文化艺术的爱国主义感情。”

一、何为素质教育

自20世纪90年代党和国家就对青少年的素质教育有着极高的重视。素质教育是指人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贡献。青少年素质教育是指教育中,全面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学生文化知识、科学素养、道德情操等,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青少年素质教育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二、书法学习的作用

(一)对书法的教育 从而体会品德

书法是我国的国粹,我国在历史发展中出现了多种不同书法作品,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书法作品也歌唱了我国大好河山。青少年素质教学中,学习书法可以更加的富有爱国精神还能领略中华名族的璀璨文化。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抱着向书法家学习的精神,不忘奋斗,谨记书法家所代表的精神和准则,以他们为学习的榜样。如在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中,“陆池学书,池水尽墨”体现了学习的重要性,唐怀素在练习书法中,用芭蕉叶代替纸张来书写,创作“书叶盈屋”,向学生反映坚持的重要性;学习唐颜真卿的作品,能够让学生体会唐颜真卿的品德,这对提高学生的品德和毅力都有重要作用。这些在开展素质教育中,书法教育素材都非常具有代表性,能够促使学生在艺术熏陶中体会到如何做人。

(二)对书法教学 从而促进健康身心

在书法教学中,要求学生向前人学习,保持正确的练习法姿势,保持头正、身直、臂曲。在书法练习时,要求跟着笔画的书写,身体发生节奏运动,这样的联系能够不断锻炼学生的器官。除了强身健体外,尤为重要的是使人的心理得到更健康的发展。俗话说字如其人,一副精美的书法作品对书法家的内涵便也可以说明是极为丰富的,书法家的作品是个人精神面貌的全面体现,也充分展现了书法家个人的品质、创作意境等。如唐代颜真卿的《祭侄稿》,为祭奠侄子而书,祭文令人凄怆,书法感情让人感受到悲痛致敬。

(三)对书法教学从而磨练意志

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并非一朝一夕便能有成果的事。要想习练书法便从笔面到结构再到章法,在习练书法时并无任何捷径可言。多临摹多创作,广取博收,创作忘我方为最佳境界,能够磨练学生的意志。

(四)对书法教学从而提高人的审美

书法带给我们的感受,是美和享受。在习练书法的过程中,利用现代古典音乐与书法艺术相融合,互相辅导也是我们现代化教学的手段其中之一。能够让学生在练习中感受到艺术的熏陶,同时减少练习枯燥性。书法教育是一种艺术的交通,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情绪、兴趣、性情以及认知等,与此同时,学生开展书法学习能够读到很多古代名家作品,这对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有重要价值。在书法教学中,能够启发学生的思想,正确掌握毛笔写作方式,充分体现书法家的个体差异性和作品个性等。总之书法学习训练对于提高学生的各个方面都是有效的途径。

(五)培养学生情感体验

在长期社会时间活动中,情感是逐渐培养起来的内心体验,包括责任感、荣誉感、情感等。中职院校学生开展书法教育能够通过损伤经典碑帖,体会不同文字的美。伴随着书法教育的开展,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在课堂上通过爱国书法家的故事,也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六)有助于培养人成功人格

素质教育中成功人格是重要培养目标之一,书法教育的最终目标也是培养人健全人格。清末书法家认为学习书法有助于培养品德高尚的人格。古往今来很多书法家都是因为品德高尚流传于世,书法教育在开展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通过学习书法,不断加强研究古代碑帖,能够不断增强薛恒民族精神。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了解了书法艺术在高职院校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说明书法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陶冶学生的情操,也能够促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书法教育符合我国素质教育的需求,也能够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精神。

对支教的想法范文4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设计试验选择健康、平均体重约46kg的杜长大三元杂种生长猪50头为研究对象,按体重和性别分成5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试验猪分生长(46~65kg)和肥育(65~90kg)两个阶段饲养。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1组生长阶段饲喂20%小麦+5%发酵芝麻粕饲粮,肥育阶段饲喂30%小麦+5%发酵芝麻粕饲粮;试验2组生长阶段饲喂30%小麦+5%发酵芝麻粕饲粮,肥育阶段饲喂40%小麦+5%发酵芝麻粕饲粮;试验3组生长阶段饲喂20%小麦+10%发酵芝麻粕饲粮,肥育阶段饲喂30%小麦+10%发酵芝麻粕饲粮;试验4组生长阶段饲喂30%小麦+10%发酵芝麻粕饲粮,肥育阶段饲喂40%小麦+10%发酵芝麻粕饲粮。4个试验组每吨饲粮中添加150g小麦型饲粮专用复合酶。试验饲粮参照中国(2004)猪饲养标准并结合猪场实际情况配制,饲粮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1。

1.2饲养管理用美国奥斯本FIRE系统进行猪生长性能测定,每个试验组在一个测定站(圈)饲养。该系统自动记录每头猪每日体重及采食量,每日向FIRE系统测定站料斗中添加粉状料,保证料斗不断料;鸭嘴式饮水器自由饮水。日常管理和卫生防疫按常规进行。

1.3测定指标与方法(1)生长性能:在FIRE系统中分别调取生长阶段、肥育阶段各组猪体重、饲料采食量,记录并计算各阶段猪日增重、日采食量、料重比。(2)血清生化指标:试验结束时,每组随机抽取4头猪采血10mL制成血清,用D系列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南京神州英诺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测定血糖(GLU)、尿素氮(BUN)、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的含量。

1.4统计分析利用Excel对数据进行初步分析,用SPSS13.0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并用Duncan''''s法进行多重比较。

2结果

2.1小麦发酵芝麻粕饲粮对生长肥育猪生长性能的影响由表2可知,生长阶段,与对照组相比,日采食量试验1组、2组、3组和4组分别提高6.28%(P>0.05)、17.29%(P>0.05)、16.52%(P>0.05)和26.40%(P<0.05);料重比试验1组、2组和4组分别提高15.65%(P<0.05)、15.22%(P<0.05)和2.17%(P>0.05),试验3组降低0.87%(P>0.05);日增重4个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肥育阶段,与对照组相比,日增重试验1组和3组分别降低6.41%(P>0.05)和2.86%(P>0.05),试验2组和4组分别提高4.76%(P>0.05)和10.26%(P>0.05);料重比试验1组、2组和3组分别提高13.08%(P>0.05)、5.00%(P>0.05)和0.77%(P>0.05),试验4组降低5.38%(P>0.05);日采食量各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全期,与对照组相比,日增重试验1组降低6.58%(P<0.01),试验2组、3组和4组分别提高4.14%(P>0.05)、5.33%(P>0.05)和15.52%(P<0.05);日采食量试验1组、2组、3组和4组分别提高6.46%、13.36%、4.87%和13.51%,差异均不显著(P>0.05);料重比试验1组和2组分别提高13.36%(P<0.05)和8.91%(P>0.05),试验3组和4组分别降低0.40%(P>0.05)和2.83%(P>0.05)。

2.2小麦发酵芝麻粕饲粮对生长肥育猪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由表3可知,与对照组相比,血糖试验2组、3组和4组分别提高2.85%(P>0.05)、30.57%(P<0.01)和1.04%(P>0.05),试验1组降低19.17%(P<0.05);血清尿素氮试验1组和4组分别提高41.71%(P<0.01)和17.80%(P<0.05),试验2组和3组分别降低38.92%(P<0.01)和38.39%(P<0.01);谷草转氨酶试验1组、2组、3组和4组分别降低7.72%(P>0.05)、8.69%(P>0.05)、18.72%(P<0.05)和5.12%(P>0.05);谷丙转氨酶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

3讨论

3.1小麦发酵芝麻粕饲粮对生长肥育猪生长性能的影响王修启等[6]、李占荣等[7]用小麦全部或部分代替饲粮中的玉米再加入适量复合酶饲喂生长猪,其生长性能接近或优于饲喂玉米型饲粮的对照组。但用小麦+发酵芝麻粕部分替代猪玉米豆粕型饲粮的试验未见报道。本次试验中除试验1组日增重极显著低于对照组,其它3个试验组日增重均不同程度高于对照组,其中试验4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日采食量4个试验组都高于对照组;料重比试验1组和试验2组均高于对照组,而试验3组和试验4组均低于对照组。

3.2小麦发酵芝麻粕饲粮对生长肥育猪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血糖是动物机体内能量平衡的重要指标,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肠道吸收;二是肝糖原分解。本次试验中试验2组、3组和4组血糖都比对照组高,说明对血糖的消化吸收作用有所增强[8],这与王利等报道基本一致[9]。血清尿素氮作为蛋白质、氨基酸代谢的终产物,可以准确反映动物体内蛋白质代谢和氨基酸平衡的关系,而当饲粮氨基酸平衡时,尿素氮含量会下降[10-11];本试验血清尿素氮试验2组和3组低于对照组,试验1组和4组高于对照组,这与本试验猪的生长性能趋势不太一致。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是动物体内最主要的2个转氨酶,参与氨基酸的转氨基作用,也是体内非必需氨基酸的重要合成途径。谷丙转氨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浆内,当肝细胞膜损伤时谷丙转氨酶释放到血液中;谷草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心脏的肌肉中以及肝细胞的线粒体内,只有当肝细胞受到严重损伤引起线粒体膜明显损伤后,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才会明显升高[12]。本次试验谷丙转氨酶各组差异不显著;谷草转氨酶试验1组、2组、3组和4组均低于对照组,说明试验各组猪的肝脏合成蛋白的能力及肝脏的功能正常。

4结论

对支教的想法范文5

关键词:发酵;淀粉;理化特性;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8-00-02

发酵是谷物食品加工的一种方式,用来提高和改善产品的风味和口感、改变质构、提高产品的微生物营养价值和安全性。人类食物的主要组成成分是淀粉,是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在食品加工中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淀粉的性质和结构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最终产品的品质。影响淀粉用途的关键因素是淀粉性质及结构,淀粉性质和结构的研究对改善淀粉类食品的品质及结构有很重要的意义。虽然国内外有很多研究报道是关于自然发酵谷物食品,但这些报道大部分都集中在对发酵微生物的发酵特性和分离鉴定上,而对于发酵改善食品品质的机理方面的研究很少,因此在这方面还需要加大力度研究。

指淀粉颗粒的大小、形态、轮纹、晶体结构和偏光十字等。发酵对大米淀粉颗粒特性有一定的影响,使淀粉颗粒变小,大小更加均匀。发酵时间过长会使淀粉颗粒表面出现褶皱,展现出被侵蚀的痕迹。王锋用电镜观测到,淀粉颗粒基本完整,出现了少许孔洞,淀粉颗粒直径范围缩小,趋于均匀。

发酵也能改变淀粉的结晶度,但不改变其晶型。Lu Zhanhui等通过研究对淀粉的结晶结构几乎没有影响,自然发酵对大米淀粉结构的影响后发现,发酵主要改变淀粉颗粒的无定形区。其研究发现,自然发酵过程中微生物所产酶和酸主要使大米淀粉无定形区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或破坏,使发酵后产品结晶度有所增加,这与袁美兰关于自然发酵玉米淀粉的研究结果一致。但闵伟红研究发现,乳酸菌发酵使大米淀粉非结晶区增加。Yang Yuan等也发现乳酸菌发酵后大米淀粉的非结晶区比例增加。笔者认为其中的区别是由发酵条件的不同引起的,总体来说,发酵不能改变淀粉的结晶类型,没有使淀粉的化学结构发生明显改变。

一、发酵对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

制品品质及其淀粉糊化特性对淀粉的应用起着非常主要的作用。发酵对大米淀粉的糊化特性有显著的影响,发酵前后回生值、糊黏度和衰减值等都发生显著改变。袁美兰在研究自然发酵对玉米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中发现,通过自然发酵,玉米淀粉的糊化温度、峰值时间以及热糊黏度、峰值黏度、回生值、衰减值和冷糊黏度都显著下降。Suphatta P等认为糊黏度明显下降是由于发酵后淀粉在热水中有更大的可溶性或发酵过程中更短淀粉链产生引起的。Han Xianzhong等报道,支链淀粉的长链部分与其糊化时的衰减值呈负相关,而短链部分与其糊化时的衰减值呈正相关,所以,发酵后衰减值的变化可能与支链淀粉的精细结构变化有关。

发酵过程产酸(主要是乳酸和醋酸)作用明显,Chang Yunghu等发现利用乳酸发酵液分离绿豆淀粉,可使其峰值黏度、衰减值和回生值下降,这与Haros M等利用乳酸处理玉米淀粉的研究结果是相似的。Kyoko O等也报道醋酸的存在使大米淀粉的黏度下降,衰减值增大,回生值减小。峰值黏度反映的是淀粉颗粒的膨胀性能,因此影响淀粉膨胀性能的因素如支链淀粉的分子结构等都将对淀粉的峰值黏度产生影响。分子间作用力较弱的淀粉颗粒,在水中加热时,其膨胀的能力就强,表现为峰值黏度较高。

二、发酵对淀粉老化特性的影响

因分子间氢键的不断缔合而产生的硬化现象称为淀粉老化。淀粉老化分为两个阶段,长期老化和短期老化。长期老化则比较缓慢,主要是由支链淀粉外侧短链的重结晶所引起的。而短期老化主要是由直链淀粉分子的胶凝有序和结晶所引起,一般在较短的时间(数小时或十几小时)内完成。

淀粉老化与直链淀粉含量,淀粉的分子结构,淀粉溶液的水分、浓度、温度,pH等因素和脂质有关。发酵使淀粉的中间分子及直链淀粉分子比例增加,直链淀粉易于聚合,故发酵样品老化速度变快,老化后的再糊化变慢。目前,淀粉的分子结构及物化性质,尤其是作为高聚物的一些物理性质(如结晶和玻璃转化等性质)已在食品加工与贮藏以及保持产品质量和稳定性方面充当了重要角色,已经很好解释了许多淀粉质食品的老化问题,如果运用合成高聚物的一些理论来解析发酵对淀粉特性的影响,将能帮助发现问题的本质。

三、发酵对淀粉热特性的影响

淀粉热力学特性是指淀粉糊化过程中的热力学变化状况,常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来测定。闵伟红对发酵大米淀粉的热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发酵后样品的结束温度、峰值温度和起始温度均减小,糊化范围和糊化焓均增大。其认为发酵所产酸和酶使淀粉的无定形区结构破坏,水分更易渗入淀粉颗粒内部,使淀粉分子的水合能力增强,使大米淀粉糊化较容易。Numfor F A等研究发现,发酵后木薯淀粉的糊化起始温度基本不变,而糊化焓增大。

但是糊化焓变化的具体原因在研究中未有明确的解释,因为影响糊化焓的因素很多,如颗粒大小、淀粉颗粒比例及形态、结构和直链淀粉含量及支链淀粉含量等,发酵后淀粉糊化焓的变化是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四、发酵对淀粉溶解度、膨润力和凝胶特性的影响

淀粉的溶解度、膨润力以及凝胶特性反映水淀与粉之间相互作用的大小,这对淀粉的加工特性有较大影响。闵伟红等研究表明,乳酸菌发酵使大米淀粉的溶解度和膨润力均增强,膨润力增强可能与发酵后支链淀粉结构改变有关。乳酸菌发酵可使淀粉的保水力、凝胶体积膨胀率及溶解度增加,且TPA结果表明乳酸菌发酵使米粉硬度下降,回复性和弹性增强。

但袁美兰在研究中发现,发酵能提高凝胶的拉伸性能,使凝胶的凝聚性增强,发酵处理样品的膨润力显著低于对照样品,其认为这与两种淀粉的支链淀粉结构改变有关,发酵处理使淀粉的短链水解,长链的相对比例上升,从而抑制膨胀。

五、发酵对淀粉分子结构的影响

淀粉是由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组成。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比例对淀粉的特性有很大的影响。Lu Zhanhui等研究了自然发酵对整粒大米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然发酵对大米的直链淀粉含量没有显著的影响,认为微生物对淀粉的降解作用并不明显。但Numfor F A等对发酵木薯粉和淀粉进行了研究,认为发酵过程的酸或酶水解支链淀粉使其形成类似直链淀粉的物质,使直链淀粉含量明显升高。而袁美兰对自然发酵玉米淀粉的研究表明,发酵过程中直链淀粉的变化并不呈现明显的规律性,并认为直链淀粉含量的上升可能是由于灰分、蛋白质和脂肪等非淀粉成分的含量下降所致。以上研究表明,发酵对直链淀粉含量的影响可能与淀粉来源和发酵条件有关。此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淀粉分子结构研究包括淀粉的比例和级分、分子量分布、支链淀粉的精细结构等,淀粉分子结构的改变对淀粉特性影响较大。Lu Zhanhui等利用高效阴离子交换色谱研究支链淀粉的链长分布发现,发酵后聚合度(DP)小于15的短链比例明显降低,然而DP为15-35的中链比例明显增加。用凝胶过滤色谱测定淀粉分子量分布发现,发酵后淀粉大分子降解,中等及小分子量淀粉比例增加,分子量大小趋于均匀。发酵产酸作用于淀粉颗粒的无定形区,引起支链淀粉长链断裂,降低了单个支链淀粉分子的分支化程度,减弱了再结晶性,延缓了支链淀粉的老化倾向。

对支教的想法范文6

在整个项目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项目分为六个部分:明确任务/获取信息、制定计划、做出决策、实施计划、检查控制、评定反馈。学生自己负责项目的实施,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不仅要理解和掌握项目要求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要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这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基础课堂的实践与应用

职业学校实践课中分组教学的实施,使得学生分组协作的能力得到了培养,而项目教学法的推广,又使得学生创造力得到极大发展。下面以《制作技能节成绩单》课例来说明。项目教学实施过程。

2.1明确任务/获取信息学校技能节结束了,会计王老师让小林帮忙制作一份表格统计技能成绩。要求将含有50名学生的姓名、班级、成绩(有盲打、点钞、电算会计、手工会计4科成绩)、总分、平均分及排名计算出来。

2.2制定计划小林根据表格信息情况。制订了以下三个方案:方案一:用刚学过的文字编辑软件word2010,利用插入表格功能来设计、编辑表格,利用word2010里的公式来计算总分和平均分,不过由于word2010缺少排名功能,导致对于排名则需要人工进行。方案二:用即将要学到的表格处理软件excel2010来制作表格,然后用公式来计算总分和平均分,对于排名则采取先排序,然后再填写名次,在根据序号重新排名.方案三:用即将要学到的表格处理软件excel2010来制作表格,然后运用相关函数来计算总分、平均分及排名。不过,对于相关的函数使用方法还不熟悉,需要进一步学习。

2.3作出决策针对以上三个方案进行利弊分析:在word里面进行排版不方便,并且word中计算公式不好用,而在excel里面用公式可以进行总分及平均分的计算,但是不能进行排名计算,如果采用函数来做,就比较方便,但需要进一步掌握函数的使用方法。最后决定,采用excel函数来做更高效。

2.4实施计划(1)由于对excel函数还不熟悉,所以应该先查阅相关资料,学习excel中相关函数如何使用,特别是求总分、平均分、排名函数;(2)根据给出的任务信息,制定满足要求的表格,输入各科竞赛成绩,利用函数计算总分、平均分及排名:(3)对制定的表格进行美化编辑,设置合适的行高、列宽及字体格式。

2.5检查控制学生完成表格的制定后,根据任务要求,以小组的形式对计算结果进行检查,主要包含表格制定的合理性,总分、平均分、排名的正确性,及所使用相关方法的便捷性。

2.6评定反馈项目完成后,学生仍以小组为单位,组内成员先对自己的任务处理过程进行自我评价,并填写评价表。评价表可以从表格制定的合理性,总分、平均分、排名的正确性,及所使用方法的便捷性及创新性进行设计,有自评、组评和总评组成。然后由小组进行评价,最后再由教师进行检查评分。师生共同讨论、评判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学习行动的特征。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展示评价活动,并学习借鉴他人创新,从而加强巩固知识。

3对项目教学法进行教改的几点思考

3.1项目教学法对教学的促进。(1)师生的角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项目教学法改变了以往教师只重教,学生只顾学的局面,在项目教学过程中,教师成为教学中的引导者,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课堂上进行自主探究的学习。(2)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发生了变化。根据蒙特梭利的研究,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依靠自主观察、协作实践,来获得对知识的探究体验,这种体验将直接构成学生对知识的认知。(3)教学的课堂发生了延伸。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学以课时为单位来进行教学,课前导入、课堂新授、学生练习、课后总结、课后练习构成了课堂的完整部分。而项目教学将课堂进行了大的拓展,课前教师会给学生相关问题去查阅,这样课堂就延伸到了课外,扩大了教学内容的量。学生为课堂搜集了有用的资料,在课堂活动中始终处于主动地位,同时也增强了课堂活动的自信心。(4)学生的探究力、创造力得到了发展。由于项目教学没有将教学的时间段固定在课内,学生在课前和课内都可以进行自主探究的学习。一般在课前一天,教师会准备学生感兴趣而又与下堂课有关的问题让学生在家探究,在吸引了学生兴趣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由于是自发性的,学生具有完全的自主性,学习环境较轻松,当然学习效果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