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劳动教学计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学劳动教学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学劳动教学计划

中学劳动教学计划范文1

问题一、教学计划、课时没保证

一些数学教师和学生认为,数学在职业中学可有可无,只要把专业课学好,毕业后顶岗干活就可以了,数学学不学无关要紧。因此,在教学管理上,出现了一些学校没有教学计划,或者有了教学计划,也不能正确执行。

问题二、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

教师的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导致教学效率低下,职业中学的教师大多课务繁重,学习进修的机会少,普遍缺乏科学的课程研究的方法和意识,教学基本沿用普高模式,忽视学生的实际,大部分教师的数学教学方法,没有根据职业中学的教学目的与教学任务,进行有特色的教学。

问题三、教学内容不灵活,缺乏基础作用

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是中招落榜生,或没有经过中考直接分流进校的,文化基础较差,尤其是数学更甚,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与新的数学内容差距太大,学生听课如听天书,数学学习自然无法进行。数学是学习各种基础知识的工具,是学习专业课的基础,也是学好专业课的条件。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述对策:

1、要重视数学教学,使计划课时有保证

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较强的一门自然科学,它使受教育者在增强创造性、培养观察事物的能力思维,形成精确的计算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职业中学必须重视数学教学。通过加强舆论宣传、开现场会、学习班提高教师和学生的认识。要根据职业中学的教材,从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地制定好教学计划,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不受干扰。

2、数学教师要学习,研究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

数学课要为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服务,数学教师还必须学习、研究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熟悉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知识范畴,增加感性认识,探讨数学课和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教材中的相关知识。教机械班的数学老师不懂得机械运动,教电子班的数学老师看不懂电路图,教建筑班的数学老师不懂得建筑结构等等,何谈为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服务。

职业中学的数学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一切定义、定理、法则,都应该结合学生的专业实际,通过科学的抽象和必要的逻辑推理,得到基本概念、定理、法则,然后再把这些知识应用到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生产实践中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认识到数学课对学习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奠基作用。

如正弦函数图像的教学,在机械专业,是从机械运动出发,得到机械振动的图像是一条正弦曲线,导出正弦函数的振幅、周期、频率,数学教师就必须深入研究机械振动的有关知识。而在电工专业中,则要从正弦交流电路出发,得出正弦交流电的波形图,即正弦曲线,数学教师就要研究正弦交流电路及其性质,结合专业讲好正弦曲线。这样学生带着自己专业中的实际问题学习数学,提高了学习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教学内容的选择时,要了解专业课、专业基础课的需要

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中学设置的专业越来越多,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特点要求’,有着各自不同的培养目标,不同的人才规格,数学教学不考虑专业的特殊性是不行的。因此,数学教师必须和专业课、专业基础课教师相互沟通,了解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需要。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广泛听取专业老师的意见,了解他们在教学中对数学基础知识的需要,以便确定哪些内容可以详讲,哪些内容可以略讲,哪些内容可以删去,哪些内容可以补充。

在不影响整个教材系统性的前提下给予妥善安排,以求学以致用。如车工专业,它属于机械类,数学教师首先要了解车工所开的课程,课程的前后顺序,了解车工专业所需要的数学基础知识。车工专业首先接触的专业基础课是机械制图,机械制图,教学重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必须有数学中的点、线、面、最基本的知识作为基础。

因此,数学教师应该首先讲。平面与直线”这一章,要联系制图中的实际讲清楚,使学生建立空间概念,在学习机械制图时学生就容易理解了。实际上,数学教师是学生学习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间接老师。如果数学课解决了一大部分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方面的计算基础问题,那么就大大减轻了学生学习专业理论的压力,从而提高理论课程的质量。

4、改革教学方法,体现职教特点

教师的观念、态度、教学水平至关重要,因此,有必要加强教师培训,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的教妍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教学中的改革首先要树立新的教学观,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注入式教学体系,使教学方法从封闭式结构向开放式结构转化。

数学教学必须改注入式为启发式,在教师讲授书本知识时,必须适当地组织学生做自己的实践活动,适当地参加一定的生产劳动、社会劳动、使学生获得直接知识和实际锻炼,来验证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用于实践的能力,引导学生不但从书本上获得知识,而且,还要从社会生活中获得知识。

中学劳动教学计划范文2

五年级英语上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1、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初步建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2、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书写基础,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3、使他们初步具备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

4、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

5、适当介绍中西方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志,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重点:

1、能听、说、读、写92个单词或短语以及13组句子和9个单句。(包括教师、课程、食物、家务劳动、居室家具和自然景物等几个话题)要求能在真实语境中正确运用并呢感读懂简短语篇。

2、能听、说、认读16个单词。

三、教学难点:

1、能按四会、三会的要求掌握所学单词。

2、能按四会要求掌握所学句型。

3、能使用日常交际用语,活用四会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做到大胆开口,发音正确。

4、能在图片、手势、情境等非语言提示的帮助下,听懂清晰的话语和录音。

5、初步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能做到书写整洁、规范。

四、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6个单元,2个复习,本教材体现交际教学思想,注重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在起始阶段采用“全身动作反应法”,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唱中学,在玩中学。

五、学生知识现状分析:

五年级的大部分学生对英语有着较浓厚的学习兴趣,但也有少数学生由于遇到困难,学习兴趣会随之减弱。尤其从这学期开始,对学生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听、说、读、写的技能。所以教师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始终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六、主要措施:

1、融会话教学与情景表演之中

2、巧用实物、头饰、卡片、chant 等来帮助进行单词教学。

3、利用读写课等时间对学生进行单词书写的指导。

4、注意词汇的呈现方式

七、课时安排

Unit 1 6课时

Unit 2 6课时

Unit 3 6课时

Recycle 1 3课时

Unit 4 6课时

Unit 5 6课时

Unit 6 6课时

Recycle 2 3课时

单元练习 6课时

总复习 6课时

共计: 54课时

2010-8-30

四年级英语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初步建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2、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书写基础,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3、使他们初步具备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

4、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

5、适当介绍中西方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志,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重点:

1、能听懂、会说12组会话,并能进行简单的交流。

2、能听、说、认读66个单词(包括教室、书包、同学、家具、住宅结构、家庭成员、职业、数字、爱好食品和饮料、餐具等几个话题)和进行简单地运用。

三、教学难点:

1、能按四会、三会的要求掌握所学单词。

2、能按四会要求掌握所学句型。

中学劳动教学计划范文3

【关键词】职业教育 数学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4-0172-01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学科,它被利用在世界上的各个领域,包括科学、工程、医学和经济学等方面。所以,教师应将学生的实际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并采用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一 职教数学发展现状

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取决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这就加快了职业教育的步伐。目前职业院校的主要生源大部分来自没有考上高中,学习基础较差、学习习惯不正确的初中生,这类学生往往缺乏学习自主性、轻视文化课,具有一定的逆反心理,这就加大了管理与教学的难度。

对于职业教育中的文化课——数学来说,教学难度相对较大。数学本就是内容严谨、复杂抽象的学科,学习中往往会觉得枯燥无味,再加上职教学生的数学基础参差不齐,部分学生会出现厌学心理,学习成绩也不理想。这类学生应掌握和使用正确的学习方法,让自己成为知识的研究者和开发者,将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作为学校和教师,更要不断地探索新方法和新思路,完善教学机制,从教材的编制、授课的质量等方面入手加强数学教育。

二 职教数学的教学方法

1.结合专业,选择合理教材,体现数学在各专业中的应用价值

职业学校开设的专业很多,各专业间对数学知识掌握要求也各不相同,形成了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学要求高低不等的现象。这就要求教师应根据本专业教学计划,合理布置教学内容,选择适合本专业学习的数学教材,并收集、整理有关本专业的应用知识,将教材上的数学和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有效结合。

2.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目标

有效的教学计划布置,大大节省了教学过程中的时间,对教学目标起到明确作用。教师在授课前要围绕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开展一系列的准备活动,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教材,结合学生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内容。

3.根据学生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进行教学前,应对学生的数学程度及学习习惯做初步了解,再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采用师生互动、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同时,提高学生独立思考、举一反三的能力。

第一,探索性教学。这种教学是采用先发现问题后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多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然后通过发现规律来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过程。虽然教学时间耗费较多,但对于数学教学收效较好,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挥。

第二,差异性教学。针对学生不同个性、不同学习程度所开展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各自的特点做针对性的教学,是对学生个性的解放,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方法和兴趣,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开发。

第三,开放性教学。由教师引导开放课题,学生共同参与解决的教学模式。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以课题形式引导入题,学生共同参与解决,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数学的开放性,品尝到创造性数学活动的乐趣。

第四,活动性教学。主要是让学生进行适合自己的数学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可以感受数学、认识数学、理解数学、热爱数学。

第五,多媒体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授课的教学模式。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多媒体课件在教育教学中已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在数学教学中具有一定的优势,除了具有信息效率高,形象直观等特点外,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景意识和情感体验,使学生对数学教学产生浓厚兴趣。

4.亲近关爱学生,及时鼓励表扬

不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会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造成厌学现象。教师要针对这一问题及时总结,与学生建立互信、理解、合作的关系,营造出一个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做及时调整,适当给予鼓励,对表现好、提升快的学生应给予表扬和奖励,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三 结束语

对于职教数学教师而言,要紧跟时代脉搏,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采用合理的方式方法,不断创新、总结经验,每节课都要上得有特色、有新意、有收获,让每位学生都成为最大的收获者。还应对自身知识结构做不断地更新,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学,以新的教育理论支撑自己的教学工作。无论采用哪种教育教学方法,其目的都是让学生从根本上理解和增强应用数学的能力,使“让我学数学”的思想转变为“我要学数学”的思想,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发挥学有所长、学以致用的良好品质。

中学劳动教学计划范文4

[关键词]高职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双证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7-0008-02

“双证”课程,是指将职业资格证书内容与相关专业课相融通的课程,是“双证”融通的载体。对于“双证”课程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从宏观上看,它是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形成和职业资格证书获得为目标而组织起来的专业课程的统称;从微观上看,则是某专业课程体系中与国家职业标准所规定的一个或几个职业岗位的能力直接对应、紧密联系的一门或一组课程。[1] “双证融通”即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之间相互融合与衔接,它是指以学历证书为标志的学历教育与以职业资格证书为标志的职业技能培训之间的一种互认和沟通。“双证融通”的实质是职业院校专业的教学内容与国家职业标准要求相符合。[2]

一、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双证融通”实施现状

针对广东省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职业资格教育问题,笔者选择了广东省内18所高职院校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了电话访谈、走访、调查问卷等方式对专业考证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平均办学历史较短

针对广东省18所高职院校进行的调查显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办学历史较短。在调查的18所院校中开办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校有11所,比例达到61%。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平均办学历史比较短,平均办学历史约4年左右。

(二)证书的选择比较集中

在11所开办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院校中有9所要求学生在毕业的时候取得毕业证书和四级人力资源管理师(人力资源管理员)证书,2所则选择了其他证书。81%的院校集中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的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证书上。

(三)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证书通过率低、差异大

经过调查,高职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证书毕业时平均通过率约35%,在各种职业资格证书的通过率中是比较低的。以通过率为标准来看,“双证融通”实施效果并不好。有些院校学生毕业时不到15%能通过,而有些学院却能达到85%以上的通过率,说明该专业在职业资格证书推行上不同院校存在很大的差异。

(四)高职院校普遍接受“双证融通”观念

约80%的高职院校明确提出要求“双证毕业”,只是在执行时候宽严标准不同。有些学院要求但不强制,有些学院明确强制要求,如果没有在毕业时获得有效职业资格证书将给予推迟毕业的处理。为了提高通过率,约40%的院校在教学计划中安排有针对考证的课程,但同时50%院校的专业老师感到对提高资格证书通过率缺少有效办法。

总体来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双证融通”上存在证书通过率低、不同院校通过率差别大、不同院校宽严标准不同的现象。虽然高职院校普遍接受“双证融通”观念,但同时约半数院校的老师感到对提高资格证书通过率缺少有效办法。

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双证”教育的实践和建议

从2006年起,南海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将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职业资格教育纳入专业培养目标,在教学计划中开设职业资格证书课程,证书通过率逐年提高。从2005年起,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在教学计划中把考证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通过率多年超过85%。两校都把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学生毕业的必备条件之一,注重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教育的结合,注重将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职业标准融入学历教育的具体内容中,同时在教学计划设计、教学内容安排、政策引导方面为“双证融通”教育打好基础。

(一)根据“双证”要求重组课程体系

高职课程体系的重组必须遵循和贯彻能力本位的课程观,依托企业、教师,深入调查,做好职业能力分析,精心制订涵盖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标准的专业教学计划。因此,必须紧扣职业标准中职业能力特征、基本要求和工作要求制订教学计划和构建课程体系。我们对国家职业资格要求进行分析,要求相应的课程覆盖相应的模块,如《工作分析》课程覆盖人力资源规划模块,《劳动法》课程覆盖劳动关系模块,其他各模块都有相应课程覆盖。将专业核心课程安排为“大小课”形式,大课所有学生一起学理论,小课则采用分班形式进行实践学习。要求所有课程的理论和实践部分必须覆盖四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全部内容和三级人力资源管理师的部分内容。

(二)改革教学模式,培养职业能力

1.实行以职业能力为目标的项目教学

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标准中包含若干职业知识和能力模块,我们通过能体现和涵盖职业能力模块的项目教学,将实际的技能训练带入教学环境中,如南海东软学院在《工作分析》这门课程中设置了组织信息采集与处理、组织结构图绘制、工作岗位调查、劳动定额管理、岗位分析与设计、工作评价等知识和能力教学内容,其内容包含了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资格鉴定的要求,通过学生在大课上了解知识点后,在小课上分小组完成若干项目达到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的目的,这些项目包括学院组织结构图绘制、新生导师制执行效果调研、教师岗位说明书编写等。实行项目教学,可以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的知识和形成的能力可以直接迁移到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中,如新生导师制执行效果调研项目可促使学生掌握工作分析的问卷法、访谈法的知识,并具备学会使用这些方法的能力。

2.实行综合实践训练,强化综合职业能力。

人力资源管理岗位不仅需要特定的专门技能,而且需要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南海东软学院在学年安排有人力资源管理调查统计、企业薪酬调查、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顶岗实习等综合实践项目,其中的人力资源管理调查统计、企业薪酬调查、大学生创业项目是利用暑假的4周实践学期(又称为“小学期”),由专业老师指导完成,教师采用到企业参观、调研等形式进行实践学期教学。顶岗实习是在大三,学生到社会上的合作单位、实训基地或学生联系的单位,以顶岗实习的方式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综合实践训练让学生找到了在企业实际工作的感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学习能力、沟通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客户服务能力。

(三)编制教学计划时要重视考证工作

1.合理安排考证时间

大部分学院安排在大二下学期开始考证,如果安排得当也可安排在大二上学期开始考证。理由是学生在大一完成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企业管理》、《劳动经济学》、《心理学》、《市场营销》等基础课的教学,在第三学期考证时将完成《工作分析》、《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劳动政策与法规》的大部分内容,此时已经具备了参加考证所需要的大部分知识。再者在第三学期安排考证可以让学生尽快接触到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要求,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热情。最后学生还将有第四、第五学期的2-3次机会用来补考。

2.考前安排考证培训课程

安排专门的考证课程非常必要,可以集中复习各知识点并组织模拟考试,使学生得以巩固知识,攻克难点,熟悉题型,进入临战状态。为此,在教学计划的第十周,即考试前一周,将其他课程全部停掉,集中一周的时间全力备考,使得一次通过率不断提高。

3.课程考核标准满足资格证书的要求

课程体系的考核标准应该满足职业岗位群对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要求。专业考核要满足本岗位群的需要,这样才能达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3]为了有效地将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嵌入教学课程体系中,南海东软学院直接将证书考试成绩与相应课程成绩挂钩,且通过者可免修后续相关课程,另外其他课程的考试要覆盖资格证书的知识点和技能点。

实行职业资格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职业资格教育适应了社会经济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职业资格教育促进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职业资格教育促进了学生就业。

笔者就所在院校和兄弟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职业资格教育在实践层面上的现状,尝试在理性层面上进行了梳理,旨在抛砖引玉,期盼更多一线的同行来进一步关注和参与高职课程改革与建设,因为“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紧迫心情,以及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现实需要,促使许多院校、教师开始探索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新思路”。[4]

[ 参 考 文 献 ]

[1] 刘晓欢,向丽.高职教育的“双证”课程及其开发策略[J].职教论坛,2008(3):13-16.

[2] 张苗荧.高等职业教育“双证融通”体系下课程设计研究[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2):74-77.

[3] 刘燕.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英语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嵌入式课程体系探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4):116.

中学劳动教学计划范文5

【1】大班新学期教学计划书20xx一、班况分析:

本学期幼儿总数为11人。经过一年来的朝夕相处,不但与幼儿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并且对每个幼儿的个性、能力发展情况都有了较深刻的了解。一年来,孩子们从刚入园时的哭闹、不适应到现在的乐意上幼儿园、积极参加各项集体活动,我们看到了每个孩子身上的点滴进步。胆小、内向是孩子不能适应新环境、不能主动参与活动的致命伤。由于胆小,这部分幼儿往往在活动中缩在最后,自己的才能也不能展示出来。对于班上的这一小部分孩子,本学期我们将给予他们更多的肯定与鼓励,使他们饱尝成功的喜悦,从而大胆、大方地展示自我。大班是幼儿在园的最后一年,幼小衔接问题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使幼儿顺利地适应小学生活,我们将从本学期就对幼儿和家长进行幼小衔接的指导工作,如:生活能力的培养、学习习惯的培养等,让我们的每一个孩子在不久的将来都能很快地适应新的环境。另外,做事认真、独立、有责任感也是大班孩子应该具备的良好品质。我们将在工作中注重培养,使每个孩子都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教育总目标:

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技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能力,增进起其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动手能力,发展智力。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的情感,培养诚实、勇敢、好问、友爱、爱惜公物、不怕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质、行为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萌发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感。

三、领域目标:

(一)健康领域:

1、能精神饱满、愉快地参加各类活动。

2、能侧身钻过圈、单足跳,学会投掷、玩小足球,能使用剪刀、学会系鞋带,逐步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

3、懂得饭前饭后不做剧烈运动。

4、在成人的提醒下保持穿戴整齐、分清左右脚。

5、知道早晚要刷牙,看书、绘画有正确的坐姿。

6、会保持桌面、地面整洁,愿意尝试各种食品。

7、有早睡早起的好习惯,早上来园不迟到。

8、能有顺序地穿脱、整理衣服,整理床铺。

9、有自我保护意识及掌握初步的技能,会根据气温变化随时增减衣服,活动时不做危险动作。

(二)语言发展领域:

1、能在集体活动中专心地听老师、同伴发言,能理解简单的指令并予以行动及复述,理解和使用生活中的常用问句。

2、在成人的帮助下,能讲述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事,愿意念儿歌给别人听。

3、乐意用普通话与周围人交往,态度大方。

(三)科学观察领域:

1、学习有顺序的观察、比较物体的异同,能参与收集、小实验、操作等活动。

2、能观察周围环境的变化,了解首都有名的建筑和名胜古迹,发现周围环境中日新月异的变化。

3、了解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现象。

4、掌握5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加减符号,进行100以内的加减运算,书写1-100,并在日常活动、游戏中运用数知识、掌握单双数,知道一星期是7天,能区别三种物体的长短、宽窄、粗细、轻重,会按一定顺序排列。

(四)艺术:

1、能随音乐中力度、速度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动作,能用歌声、动作表达亲切、抒情、活泼、欢快的情绪。

2、能安静的欣赏一些艺术作品,领会作品的主要内容和学习评价自 己和别人的作品。

3、在作品中表现某些情节,会用上下左右表现物体间的前后关系,注意颜色与内容的联系。

(五)社会性与情感领域:

1、了解本市的名胜、著名建筑、民间艺术、土特产,参加国庆节的节日活动,萌发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能认真做好值日生工作,有始有终的做完一件事。

3、在成人的帮助下,逐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4、能恰当的评价自己和同伴的表现。

5、会使用礼貌用语,能大方的回答客人、成人的问话。

6、能在老师的提醒下遵守常规,遵守游戏规则。

四、七种教育手段和措施:

(一)作业:

根据幼儿园教育目标和本班的实际水平,通过设置语言、科学、健康、社会、艺术等作业活动,在集体活动或分组活动中培养幼儿全面发展的能力,发现幼儿的兴趣爱好,配合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使幼儿获得广泛、粗浅的知识。

(二)游戏:

游戏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主要手段之一,幼儿在游戏中不断运动,使身体得到锻炼,用语言交流,使同伴间关系融洽,在游戏中懂得要遵守游戏规则,通过游戏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本学期对于胆小内向的幼儿,应鼓励他们积极的参与到各类游戏活动中;对于一些比较自由的幼儿应该让他们在游戏中懂得遵守规则。

(三)观察:

在日常活动中引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关注和兴趣,平时经常组织幼儿散步、参观,在活动中学习观察的方法,互相交流观察结果,培养幼儿观察的习惯。另外,通过在班内设置自然角,科发室实验活动也能使幼儿产生观察的愿望,并且主动的参与观察。

(四)体育活动:

利用晨间锻炼、体育游戏等环节,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特别是肥胖儿和体弱儿,更应鼓励他们参与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培养活泼开朗的品质和勇敢、不怕困难的精神。在活动中养成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在活动中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五)劳动方面:

通过参与简单的劳动,学习劳动的基本技能,体会获得劳动成果的乐趣,培养幼儿的自立能力,学会怎样洗手、叠被子、系鞋带、穿毛衣等,坚持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尽量不依赖成人,与成人一起参加公益劳动,如擦桌椅、清洗玩具、剥豆等,体会劳动的光荣与辛苦,懂得今后要爱护物品,珍惜劳动成果。

(六)日常生活:

在班内建立良好的一日常规,帮助、指导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学习习惯,日常采用鼓励、个别教育、谈话、讨论等方法使幼儿知道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并逐步形成习惯。为了使孩子上小学后可以安全,我们惠新增加安全教育课程。

(七)娱乐活动

结合园内组织的娱乐活动,每周至少一次开展娱乐活动,在活动中注重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培养,鼓励和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娱乐身心,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和良好的交往能力。

五、家长工作:

1、每月有计划的开展家长工作,与所有家长进行联系,了解幼儿的各方面情况,互换意见。

2、召开亲子活动,内容为向家长介绍如何帮助幼儿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半日活动观摩等。

3、办好快乐家园聚会,重点向家长宣传幼小衔接中学习适应和社会适应方面的知识和要求。

4、每周发放一次家长信,与家长互换意见,了解幼儿在家表现,家园一致共同教育孩子。

六、环境创设:

1、增设各活动区域的材料,结合幼儿发展情况和教学要求添置有关数学、语言、音乐等学习材料。

2、根据主题要求,师生共同设计和制作墙饰,丰富学习环境。

3、增添自然角内容,根据季节收集、饲养不同品种的动植物,帮助幼儿了解大自然的奥妙。

4、在活动市布置语言学习的环境,结合各类物品张贴文字标记,激发幼儿对文字的兴趣。

5、建立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培养幼儿团结、勇敢、不怕困难等好品质,提高社会适应性,加速其向社会人的转变

【2】大班新学期教学计划书20xx本学期大(1)班共有幼儿41人,其中男孩21人,孩子的基础状况一般,身体发育状况良好,口语表达能力良好。在语言、艺术领域的教学计划安排如下:

(一) 、语言方面:

通过故事《我,喜欢我自己》、《好担心》等的教学,培养孩子乐意与人交谈、讲话及讲话有礼貌的习惯,集中孩子的注意力,倾听他人的讲话,理解别人讲话的内容,锻炼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学说普通话,并注重培养孩子喜欢欣赏故事、诗歌、散文诗等多种体裁的文学作品,并能有感情的朗诵、讲述、创编、阅读、培养孩子的书写兴趣的同时,课外学习《梅花》、《出塞》等15首古诗,新识字150个。

(二)、艺术方面:

通过学习儿歌《把我的名字唱出来》、《不认输的小火车》、《小雨点沙沙》等教学,培养孩子积极主动地参加艺术活动,大胆地表现自己的和体验,喜欢音乐活动,主动参加音乐活动,并能在音乐活动中积极地表现自己:通过舞蹈《小机灵的歌》等的教学,培养孩子动作的协调性,锻炼孩子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与感受,培养孩子大胆地、创造性的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中学劳动教学计划范文6

关键词:培养主体;双元制;本土化

德国的“双元制”(以下简称双元制)职业教育早已成为世界职业教育的典范,促进了德国经济的腾飞。如何培养服务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需要我们有国际的视野、开放的情怀,积极借鉴。

一、双元制的内涵与特点

(一)双元制的内涵

双元制又称双轨制,是一种源于学徒制的职业教育模式,是一种工读交替的学习培训制度,是按照“在工作中学习”的理念,以培养应用技术人才为目标,将学生在教育企业(经过法律资质认定具有开展职业教育资格的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学习实际操作和在职业学校学习理论知识交叉结合进行。双元制中的一元是国办的职业学校、一元是私人的企业。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双元制大学)的学制一般为三年,学生每周在企业学习3到4天,在职业学校学习1到2天,以学徒和学生的身份分别学习“怎么做”和“为什么这么做”的问题。其特性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1.两个教育主体――企业和职业学校

职业学校和企业是双元制职业教育中的两个基本场所和实施主体。

2.受训者双重身份――学生与学徒

在双元制培训体系中受训的青少年首先需同企业签订职业教育合同,成为企业的学徒,之后自然成为职业学校的学生。

3.两种法律依据――职业教育法与学校法

企业的培训遵守联邦制定的职业教育法,属联邦管辖。职业学校的教学遵守各州制定的学校法规,各州负责。

4.两大主管单位――联邦政府与州文教部

企业的职业培训由联邦政府主管。它按照联邦政府颁布的《职业培训条例》(实纲)进行,该条例是由联邦教育与科学部制定。职业学校的教学由各州文教部分管,它以各州文教部部长联席会议制定的《理论教学大纲》为指导性文件。

5.两类课程――理论课与实训课

实训课主要在企业内进行,理论课主要在职业学校进行。但这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有一定程度的交叉。

(二)双元制的特点

1.注重实践,突出技能培训

双元制模式,在培训的过程别注重学生实践、技能、技巧的培训。理论与实践学时之比约为3∶7或2∶8。同时理论教育注重实用性,并紧密与实践联系,服从实践需要。

2.培训的实施方案合理、有效,并有法律作保障

无论理论教学、实训、实验,还是企业培训,均有严密而完整的教学目标、计划、教材、师资配置等。并且无论是企业还是学校,其办学都有法律保障。

3.考试制度严格

接受双元制的学生必须经过企业协会或手工业协会主持下的由考试委员会组织的统一考试。考试由长达十几小时的实践技能考试与5至6小时的专业理论知识考试组成,考试合格才能获得技术工人或技术员的资格。

4.在双元制职业教育中,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组织和管理职业培训和教学

企业承担从招生到毕业以及具体培训各环节的主要任务,学校配合企业、服务企业与企业教学合作。

二、双元制中“双元”行为分析

双元制模式中,受训者的学习时间安排有两种:大多数工业技术类的培训以一周为单元。在职业学校学习1至2天,在工业企业内培训3至4天;商业、银行管理及部分冶金专业,知识性很强,为保持学习连续性,多以学期为单元,在职业学校集中学习数周,再到企业培训数周。培训分为基础培训和专业培训两个阶段。第一年为基础培训阶段,重点掌握某行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第二阶段是学习本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整个培训中,不仅训练操作技能,也注重发展徒工的设计、制作和检验等独立工作能力。

(一)企业的行为

1.招收学徒

企业通过刊登广告招收学徒。然后举行能力测试,了解申请者的技术理解及动手能力,以遴选合适的学徒,或根据其职业能力将其推荐到别的职业工种中去。

2.签订职业教育合同

企业招收学徒后必须与之签订职业教育合同,方可建立培训关系,该合同规定了学习的目的、性质、内容、时间、期限、欲达标准、企业内部培训以外的补充培训措施、试行培训期的津贴、假期、合同解除的条件以及培训双方的义务和权利。培训合同签订之后,企业需及时向主管部门申请登记,否则合同无效。

3.培训场所

企业的培训场所是多样的,具体可分为实训工厂、工作岗位、企业内部教学课堂、跨企业的训练工场。

(1)工作岗位。在大多数企业,尤其是小企业中,学徒训练最通常采用的方式是在工作岗位上跟班劳动与模拟操作。在工作岗位上,学徒在训练有素的企业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际生产操作,听理论讲解,同时定期轮换工种。(2)实训工厂。由于大企业分工较细,专业化程度高,生产机械化、自动化、程序控制程度比较高,因而在工作岗位上很难学到全面、扎实、熟练的操作技能。因此,有些大企业建立自己专门的学徒实训工厂作为岗位的培训补充。实训工厂的任务就是把那些劳动岗位上无法传授或训练的技能及相应的知识传授给学徒。在这里传授的主要是对职业实践来说十分重要的、打基础的、全面而扎实的操作技能。(3)企业内部教学课堂。有些规模较大、拥有大量学徒的企业,除了采用上述两种训练场所以外,还采用企业内部课堂作为培训场所。这里的教学是从实际训练中分离出来的,它超越具体的培训内容,传授更综合、更复杂的知识和技能。(4)跨企业的培训工场。由于生产的专门化,职业工种之间差别较大。另外,小型企业,特别是手工业企业,因其规模小、招收学徒少等原因,无能力按培训条例的要求提供全面和多样化的职业培训项目。他们可以建立跨企业的培训工场,或通过学校工场里的补充训练班及在其他企业里的培训,传授基本技能和专业理论知识,以补充企业里劳动岗位上的培训,跨企业的培训工场一般由小企业同业工会、企业界非盈利机构或职业学校在国家的资助下联合举办和维持。

4.企业培训的依据

企业培训必须依据全国统一的培训条例进行,它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培训的职业工种、期限、训练的技巧和知识、训练内容和时间的安排及说明、考试要求及对象。训练条例由联邦政府颁布,由于职业和劳动条件发生变化,职业培训的内容和要求可以按照规定的程序不断地进行修改。

(二)职业学校的行为

在双元制中,各州学校法规定在企业接受培训的学徒必须同时上指定的学校。职业学校的主要任务是教授从事相应职业所需的基本和实用的专业理论知识及普通知识,从专业理论方面来促进和补充企业的培训,并且加深和补足普通教育。其培训重点大约66%是专业课程。

职业学校的教学场地主要是课堂,此外在许多职业学校还有教学车间。其功能主要是:培训职业理论,进行职业实践;补充企业里无法完成的培训;为理论教学提供直观和演示手段。实验室也是职业学校的一个教学场所。在这里,学生可以学会使用各类测量仪器、仪表设备和测量手段。培训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德国职业学校实验室中的设备、仪器、仪表及辅助材料等规格齐全,款式先进,现代化程度接近甚至超过企业现有水平。同时,为使学生适应企业生产的需要,各学期均有2至3周的实验时间,有些职业学校还有模仿商场经营的培训办公室,其目的是综合学习商业管理知识和本领。

职业学校内的教学根据文化教育部长会议的总纲教学计划。在该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各州文化教育部长根据本州实际情况颁布本州的总纲教学计划。这样既照顾到联邦范围内职业学校教育一定的统一性,同时又照顾到各州的差异。

文化教育部长会议的总纲教学计划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该训练职业的一般目的说明;与企业训练章程包含的训练总纲计划在时间上的协调办法;职业学校的专业教育内容。此外,该总纲教学计划都会有一个关于教育的基本目的和该计划结构的原则性说明。文化教育部长会议的总纲教学计划、州总纲教学计划,加上这个说明,三者构成了职业学校训练的全部内容,对于教师来说,州的总纲教学计划是最详细、最重要的。

三、双元制本土化的几点建议

“双元制”作为一个由联邦与州两级立法与管理的正规的职业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将企业的功利性与学校的公益性加以跨界整合,用学校教育的公益性调整企业培训的功利性的一种极富哲学思辨色彩的“教育调节的企业中心模式”。所以“双元制”在德国能取得巨大成功,使之成为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成功模式被许多国家竞相仿效。但是,我们要认识德国职业教育的成果与经验是在其自身的历史、文化和经济等诸多背景下取得的,我们不可简单照搬模仿。在对照学习德国“双元制”先进经验的过程中,会发现我国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面临着企业积极性不高、参与度不够;政府相应领域立法相对空白;行业协会发展不成熟、机制不完善等主体难题。为此,就双元制本土化提出如下建议。

(一)逐步完善法律,明确企业责任,保障校企合作有法可依

德国双元制的实施是有完善的法律保障的,这个法律就是《联邦职业教育法》及各州的学校法,而且相关的法律随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地在完善。如,德国2005年4月1日颁布并实施新的《联邦职业教育法》。该法是将1969年颁布的职业教育的基本法《联邦职业教育法》与1981年颁布的职业教育的配套法《联邦职业教育促进法》合并并加以修订而成,并且2007年4月1日,德国对这部法律又做了部分修订。我国要将建立“政府主导、行业指导、学校主体、企业参与”的运行机制,就需要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作保障,明确各方的责、权、利,同时要细化《职业教育法》。

建议在以下方面进一步明确企业的职业教育责任:(1)接受顶岗实习的责任以及顶岗实习过程中企业、学生、家长、学校的三方责任;(2)职业院校的主管部门的责任,不仅要保证办学的公益性,而且要保证按国家规定足额拨入经费;(3)共建教学团队的责任,向职业院校选派兼职教师、接受职业院校教师的实践活动。在明确企业职业教育责任的同时,应明确企业在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

(二)充分发挥行业作用,促进校企合作健康发展

德国的行业协会起步较早,发展也较成熟,能够独立于政府开展工作,在校企合作中充分发挥第三方的作用。但在中国,虽然也成立了不少行业协会,但多数行业协会未能明确自身职能,不能充分发挥为企业服务的行会作用。现有行业协会的组织结构不够规范,在制度管理等方面与政府部门有着过多的关联,甚至于在某些方面完全依赖于政府,导致行业协会无法在市场的自由竞争作用下不断成熟完善。理清行业协会与政府的关系,将行业协会推向市场,实现行业协会民间化,是中国行业协会的必由之路,也是行业协会承担起校企合作第三方责任的前提。必须将理应由行业协会承担的工作从政府部门中脱离出来。如我国行业组织可作为校企合作的桥梁和纽带,发挥如下作用:(1)向职业院校推荐愿意承担职业教育的企业;(2)和预测本行业技能人才的用人信息;(3)经常性地开展调查和研究,提出本行业企业对技能人才的能力要求;(4)在参与职教教学标准制定的过程中,与院校合作,研究制定与学校教学相协调的实践教学(实习)标准和实习指导教师的能力标准。

(三)实施校企合作示范基地建设,探索双主体人才培养机制

在充分认识德国双元制模式的优点时,也应该认识到德国双元制中职业学校与企业之间协调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不够等问题。为此在探索双主体人才培养过程中,要以校企共建专业为载体,共建校企合作的示范基地,建立董事会或理事会,明确利益相关方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义务、权利和责任,保证校企协调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探索双主体人才培养的机制。

当前建议选择一批积极性高、基础条件好的企业,建立企业实践教学示范基地。在政府支持下,在企业里由企业与学校联合建立实践教学基地。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实践教学标准,加强学生在企业实践的计划性和目的性,使职业学校的教学和企业的实践教学相互协调,构成职业教育的教学系统。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研究[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06.

[2]石伟平.比较职业技术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03.

[3]吴全全.德国、瑞士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特色及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27).

[4]夏成满.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制度及其启示[J].江苏高教,2005(01).

[5]马宇.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发展特点新论[J].教育评论,2012(06).

作者简介:孔新舟(1964-),男,湖北孝昌人,副教授,湖北职业技术学院高职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职业教育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