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的发展和前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低碳经济的发展和前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低碳经济的发展和前景

低碳经济的发展和前景范文1

关键词:地方文献 资源 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8-0013-01

以区域为中心地方文献的记载物,反映一个特定地区在经济、政治、历史、文教以及科学技术的全面情况,是地区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文化的深层结构。在商品经济的社会中,地方文献能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如何开发地方文献资源,促进经济发展,已成为图书馆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地方文献资源的经济价值

地方文献内容广泛,既可纵观千年,又可横成百科,集古今科学成果于一体。它上及天文,下及地理,旁及社会,人文诸事物的历史与现状。从经济角度来说,地方文献可待开发的资源,主要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1.自然资源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自然资源是指大自然客观具备的特定区域内可供利用的原始资源,在地方文献中大量记载着先辈们对生活中的客观认识,有许多经济价值。

1.1记载了丰富的矿藏资源。在地方文献中,记载了大量蕴藏在各地的矿藏资源,有的还标明可待开采矿藏品位和含量以及历代开采经过,是提供国家或地区发展工业的珍贵资料。例如我国的煤矿,不仅储量大,品种齐全,而且分布面广,地方文献对煤炭资源都有不同程度的记载,可为现代地质普查和勘探提供参考。地方文献对石油的记载可追溯到很早时间,如《玉门县志》记载当地农民用“石脂水”(即石油)来点灯照明,四川《荣县志》、辽宁《抚顺县志》也都有关于石油的历史记载,为我们对石油的开发开采入境提供了依据。

1.2记载了众多的动物资源。我国野生动物资源丰富。据统计,已发现鸟类1166种,兽类414种,两栖类200种,爬行类300种,这些野生动物不公可供人观赏,更能提供大量毛、羽、皮、肉、脂和贵重的动物药材,对科学研究和发展畜牧业有很大的价值。鲁迅先生曾亲自整理过失传的《岭表录异》(唐刘询著),这本书专门记载了南国珍奇的鸟兽虫鱼和奇花异草,如岭南所产犀牛,已属稀有动物。书是还列有蚊母鸟、韩月鸟、嘉鱼、两头蛇等数十种稀奇动物,有些已经绝种,有些还有待开发研究。现在不少地方根据地方文献的提示,找到了鳗鱼、双脊鲤鱼、六腿蝎子等名贵土特产,成为发展地方经济的生财之道。

1.3记载了繁茂的植物资源。我国是世界上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仅高等植物就有32000多种,李时珍《本草纲目》就著录药物1892种,如长白山的人参,的红花,宁夏的枸杞,云贵的三七等,都是珍贵的药物。山东枣庄齐村区北庆公社过去生产一种能“咬人”的怪树,被视为“不详之物”而砍伐殆尽,1981年,当地从地方文献中查出这是当地古来就有的一种优质漆树,后来经精心培养,现已发展到20多万株,从而变成当地发展经济的重要财源。

2.人文资源

人是构成一个地区最活跃的因素,是建设开发地区的主要力量。人类自古就一直从事着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活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留下大量的劳动成果。这些人类的活动统称为人文资源。地方文献中可供开发的经济类人文资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记载了独特的地方工艺和生产技术。在长期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中,人类利用特定地区提供的特有资源,进行了许多发明创造。这些地方手工艺,有的已经失传,有的一直延续到了今天,并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如扶风的法门寺,一方面可为佛教的发展提供自然资源,另一方面也成为当地的旅游胜地,极大的提高了当地知名度,增加了地方经济发展与交流。

2.2记载了历史人物留下的遗迹、遗物、纪念性的设施,是以往社会的遗存。比如一说到曹操,我们就想到赤壁之战、官渡之战;讲到郑成功,我们就想到,他们都是和一定的历史事件联系起来的。比如说古战场的遗址,我们在某个古战场的遗址上可以挖到古代的建筑、古代的兵器,甚至当时死人的白骨,这些都是遗物。为了纪念这些事件,我们也会建立纪念性的保护设施,如纪念碑,遗址的现场都可以把它留着。

2.3记载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旅游在我们国家越来越普及,世界上很多人预测它将是未来最有前途的产业。因为人满足了衣食住行的基本生活以后,就要追求精神上、物质上的享受,旅游当然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特别是在环境污染、精神危机已成为困扰人们社会问题的今天来说,对人文资源的充分利用,不失为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并且,它将成为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资源。以文物、建筑群、遗址等物质形态出现的文化遗产,虽然挖掘整理时需要较多的投入,可是它们一经面世,毋需再行加工生产,就会有丰厚的回报。一些地方以此而兴起的旅游产业,其财政收入的大量增加,已充分显露出人文资源的社会经济效益。

二、地方文献的作用

一个地方的发展离不开特定地区的各种自然资源,人文、历史等具体条件的制约和影响,从而使得记录某一地区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地方文献,在地方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

1.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历史借鉴

地方文献是区域性经济建设的史料来源和决策依据。凡是地方文献中的地方史志,以全见长,以实独尊,既是一方经济社会活动规律的揭示,又注重一方人事、环境、民俗风情的勾勒,突出事物变化起伏规律及失败教训的记载,因此在地方性经济发展的总体决策和改革中,就可以借鉴历史的经验教训,避免决策的主观性和盲目性。

2.为地方政府发掘经济资源,拓宽致富途径提供信息服务

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有赖于对地方经济资源的深层次挖掘。由于历次社会的动荡和历史的变迁,有一些适合地方经济发展的传统作物,传统产业,今天已经鲜为人知。积极从丰富多彩的地方文献中挖掘经济信息,是地方经济拓宽致富门径的一个可行之道。

3.为地方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资料和设计依据

“地近刚易核,时近则迹真”。地方文献所记录的文字多为编纂者耳闻目睹,或实地调查采访的原始材料。因此,一般来说地方文献的可靠性比较高,凡是其中的矿藏、物产、地质变迁、自然灾害、气候、水利、人口等有关经济发展的资料大多为原始记录。借鉴于这些原始资料,有关部门从事地方基础建设时,可以少走弯路,避免不必要的开支。如安徽省马鞍山市1960年在缺乏水文、地质资料的情况下,兴建沿江码头,到1983年码头塌陷,使第二期建港作业沉入江底,后来为调查这一事故查阅了有关文献,终于在地方文献中查明这一地段是明清时的沙洲,假如事前能及时查阅一下地方文献,这一重大经济损失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三、做好地方文献服务工作的几点设想

1.全面系统地收集有关地方经济资源的文献,这是做好服务工作的基础

有关地方经济资源,包括本地的自然面貌和自然资源,特别是富有地区的矿物、植物、动物、耕作技术、农作物、果蔬、水利工程、

森林、园艺、畜牧、水产、陶瓷、酿酒、饮料、烹调、食品、制烟、制茶、传统手工艺、中药、土特产以及工业、贸易、物价、旅游等,要进行全面地系统地收集。特别是经济特区与沿海开放城市,更应有计划地建立起自己的地方文献专藏,我们做好经济文献的收集工作,才能更好地为本地区有关部门进行有效的服务。

2.编制地方文献书目资料

地方文献书目在研究开发地区自然资源、发挥地区经济优势,发扬地区特色产品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建国以来,各地图书馆都十分注意编制地方文献书目,如甘肃、辽宁、山东等省馆都曾编过农业书目、矿产书目、土特产书目等,无锡市图书馆还编了《无锡解放前后(1938-1950年)米价一览表》,为地方提供这一时期无锡市米价升降情况资料。有的馆还编了名胜古迹书目资料,目的是为发展旅游业和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都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3.建立地方文献数据库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将收集到的地方文献数据资料,输入计算机系统,建立地方文献数据库,由计算机进行存贮和检索,这是现代技术应用到地方文献研究与开发中的一项新工作,也是地方文献情报化的一种体现。目前,数据库的类型,大体可以分为题录型、参考型、综合型文献数据库以及数字、物质数据库等。广东省中山图书馆有鉴于提高地方文献的贮存率和利用率,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广东地方文献数据库子系统”,使用IBM5550高档微机作处理机,可进行人机对话方式的文献检索,机内标引词管理、文献标引管理、征集管理、打印、输出文献通报多种书目以及发行管理等一系列功能。该数据库具有总体设计合理、软件功能比较齐全、操作方便、检查迅速等特点,因此,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并在全国公共图书馆系统中推广使用。如深圳外商独资企业的数量、名称、资产、职工数、领导集团、创汇的数据,深圳证券市场的发展概况、金融市场数据、货币兑比值数据等等。只要有条件的图书馆,都应建立地方文献数据库,这是存贮、检索、利用地方文献的有效工具,也是我们服务工作准确、快捷、方便的一种手段。

综上所述,地方文献是一种可待开发的文献资源,它能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有效的信息,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在我们注意收集整理历史性的地方文献的同时,更应及时地运用现代化技术,整理新的地方文献,使地方文献更好地为人类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低碳经济的发展和前景范文2

【关键词】黑龙江垦区 农田水利 地位和作用

1 农田水利工程是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

黑龙江垦区作为国家重要的商品梁基地,在垦建的50年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的几十年中,垦区水利建设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城乡供水、灌溉抗旱、水土保持、水力发电、基层水利团队建设,等方面获得了显著性的成就。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促使垦区这些年存在的水患问题获得了有效性的掌控,使得内涝问题得到了有效的治理,且农林牧副渔业得到了全方位的稳定发展,创造了国民经济发展与生态效益的双赢局面。粮食问题自始至终是关乎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可对农业结构进行科学合理性的调整,促使农民增收,是“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

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是促使农业综合生产性能得以显著提升的根本措施,要想做好农田水利建设工作,促使农田水利条件得到有效地改善。从目前我国各大省份的粮食增长现状来看,黑龙江是最具强大潜能的,黑龙江垦区是将本地区农业作为支柱型产业的粮食产业基地,为此,垦区粮食产量是促使国家粮食安全得到有力保证的关键。所以,农田水利建设成效及发展的整体速度与粮食产量的增长速度是完全同时进行的。这些年以来,垦区大规模的建设水利工程使得农田在自然灾害的抵抗性能上得到了显著性的提升,对黑龙江垦区产业结构的科学调整、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及国民经济的发展而言都起到了极为重要的推动性作用。

到20世纪90年代,垦区洪涝灾害、水资源短缺、水污染等矛盾十分显著,现已给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造成了极大的阻碍,对国民经济的安全、粮食的生产、社会的和谐稳定都造成直接性的威胁。在国民经济中,水利作为基础性设施,关乎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命脉。从垦区的发展历史中可以了解到,农业生产的高产稳产,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是需要水利工程建设作为强大的基础力量保障的。

2 农田水利工程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基础设施和保障体系

从黑龙江省垦建的50多年发展历程当中,历经了好几代水利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创建一大批水利基础设施,截止2005年,垦区水利逐渐作为该省的基础性产业,在城市供水、灌溉等系统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目前,建设成功的江河堤防达到2 828 km,保护耕地74.8万hm2,保护人口63.72万人;水库共151座,总库容10.23亿m3;治理涝区99处,除涝面积135.8万hm2;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3.07万hm2,小流域治理6.8万hm2;建成灌区1 232处,设计灌溉面积 119.8万hm2;促使71.98万人和30.74万头牲畜的饮水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本省在水利工程建设方面投资共达到60.59亿元,工程量达到21.53亿m3,基础设施建设对于水旱灾害的有效防御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将损失降到最低的程度,为人们日常生活生产用水提供了强有力的有效性保障,促使本省农业生产健康的可持续发展下去,在提高农村人民基本生活水平、维护社会安定局面上发挥了强大的作用。

当前,黑龙江垦区农业与国民经济处在最初的发展时期,为此,促使粮食生产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促使农业产业结构得到科学的调整,使得农业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性的改善,增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速度,则需要进一步强化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坚持因地制宜的基本准则,这样才能够促使黑龙江当前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现状得到根本上的转变。 通过制定一系列的优惠政策、进行各项机制的不断创新、供应充分的资金支持下,对农民群众的筹资情况进行科学性的引导,按照“一事一议”流程,组织广大农民自愿参加到水利工程修建当中来, 从而促使基础的生产条件得到良好的改善,使得农业综合生产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明显提升。

3 农业经济发展中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地位

在农业生产当中,农田水利是一项基础性设施,是保障农业安全生产的关键所在。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对垦区农业及粮食生产及农村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可以了解到,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所起到的作用是其他因素无法替代的,农业经济若想得到稳定的可持续性发展,则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开展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最终是为了确保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得到稳定性的显著提高。

4 农田水利工程在水资源科学配置中的关键性作用

黑龙江垦区资源大体上包含:地表水与地下水。总体数量达到97.57亿m3,地表水资料数量达到56.93m3,其中有33.04亿m3要进行开采,可是受到时空分布因素的影响,平均每年水量的分配呈现出不均匀的一种形态,并且每年之间有着比较大的差异性。

地表水资源量东部、西部地区与中部相比要低一些,平原地区比山区地区较低,西部平原地区比东部平原地区略低。从整体上来看,东四局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西五局地下水资源较为匮乏,特别是九三、绥化、北安三大分局的地下水资源是非常缺少的。通过对水土资源数量的对比分析,东部4个分局耕地面积达到西部五个分局的2倍以上,其中含有的地表水资源却仅仅占到其1.6倍。垦区年降水量、年净流量的一半多主要分布在每年的6-9月份,到了4-5月的时候径流量整体上就下降至10%的比例。可以看出,径流量在不同的月份其变化是非常显著的,大水年与小水年相比,径流量能够查到几十倍的一个比例,并且有周期性的变化,这是造成垦区经常会有春早、秋涝、西旱、冬涝及频繁性水旱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

5 结语

在日后垦区的农田水利发展过程当中,应最大限度上运用地表水资源,对地下水的开发利用情况进行科学系统性的掌控,对回归水进行科学性的有效利用,实施开源与节流并举,水田与旱田并重,坚持新建与扩建的基本准则,为此,农田水利工程在水资源的科学合理性配置上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低碳经济的发展和前景范文3

【关键词】低碳经济;低碳服装;低碳经济模式

随着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低碳经济理念是顺应时代需求的产物。所以服装企业构建低碳经济模式必然是一场突破性的革命,低碳经济模式是一种新型的、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服装企业要抓住低碳经济带来的大好契机,转变传统经济模式,构建低碳经济模式,提高服装企业的管理、技术含量,在企业中广泛应用新设备,低碳面料,自主创新,低碳生产,使低碳理念深入服装企业内部,这样服装企业低碳经济模式才会得到更完美的演绎,而绿色环保、低碳、向往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则将成为服装企业经济发展追求的永恒主题。同时,低碳经济模式也将是服装企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低碳经济发展模式

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就是在实践中运用低碳经济组织经济活动,将传统经济模式改造成低碳型的新经济模式。具体来说,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基础,以低碳发展为发展方向,以节能减排为发展方式,以碳中和技术为发展方法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加强循环经济的发展,减少废气、废水、废渣的排放量。上一个工作环节的废弃物同时也是下一个工作环节的原材料,例如发电厂,冷却水、蒸汽可以供暖,煤渣可以做水泥原料。既可以保证电力的供应,节约能源,减少三废的排放,又可以降低生产成本,符合绿色生态环保标准,一举几得,是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向。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式和发展方法具有战略和战术的关系,只有将不同的低碳经济发展方法成功运用到发展实践中,才能逐渐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稳定的低碳经济发展方式,最终实现低碳发展的目标。

二、服装产品的低碳表现

1、低碳环保面料

如果制衣业的原料大量使用化纤织物,碳排放量就会很高,如果使用丝绸、棉布、麻布为主要面料,碳排放量就会降下来。服装在生产过程中难免使用各种化学制剂,如果其应该用天然、环保制剂,就会减少碳排放量。服装专家建议,这些工艺,企业应该遵循低碳原则进行认真处理,提高应对碳关税的能力和水平。

制约低碳服装普及的主要因素是价格,制约价格的瓶颈是低碳面料研发和生产成本。然而,推广低碳服装的难点所在是如何寻找适合大面积种植或开发,产量或储量丰富,种植或开发过程中环保节能的服装材料。为了保护生存环境,促进低碳服装的普及,建议政府应该有计划的投资、建立一批开发和生产严格遵循生态标准的低碳服装面料高新技术研发基地,加速开发新面料,尽早解决低碳服装目前高成本、高价位的问题,推动我国低碳服装面料的发展。倡导低碳着装主张选择原料和面辅料进行设计,增加服装的使用率,同时增强服装的功能设置延长服装的淘汰周期,最终实现节能减排。

2、制作使用碳标签引导消费者购买

“碳标签”是服装企业推行服装生产工序更透明化的一种手段,即在服装生产进行过程中运用低碳流程设计,并转化为成衣上的碳标签。它的作用是低碳服装的身份证,代表服装已经过严格环保论证和检测为消费者选购时提供依据,这样消费者就能更快的掌握衣服的环保性能,也更利于服装节环保事业的健康发展。

其实,低碳装材料外观与普通衣服没有区别,但材料却可以循环利用,而且成衣的标签上有“衣年轮”标记,标记越多,代表它再生的次数越多。而“低碳装”可让每个人在消耗全部服装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总量更低,提倡一衣多搭,增加每件衣服的使用率。

合理生产,控制库存。我们都知道,服装如果没有销售出去,不但占用资金和库存,还增加了碳排放量。因此,服装企业应该严格按照市场需求制定生产计划,减少直至没有库存,缩短衣服从生产出来到消费者手中的周转时间,让衣服得到合理的使用,避免浪费。

三、服装企业构建低碳经济模式策略

我国的服装企业大多数是中小型企业,在许多学者看来,发展低碳经济中小企业大有作为。服装企业走向低碳经济必然是一场突破性的革命。与此同时,低碳经济模式也将是服装企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首先,是在服装面料的生产环节,尽量用原始的天然纤维原料,比如棉、麻、真丝,少用石化产品,这样原料在加工过程中,从源头上保证了低碳排放,还支持了农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其次,在服装的设计过程中,提倡回归自然,尽量采用天然纤维面料,用棉、麻、毛、真丝面料,既舒适、美观、又符合绿色生态理念,减轻了碳排放量。再次,在服装的制作过程中,多采用传统工艺,既符合现代人们对天然纤维的爱好,追求精工细作的心理,又可以减少石化产品的使用,符合低碳经济的要求。第四,在服装的制作过程中,要提倡节约用电,节约能源,即是减低了碳排放。据服装企业目前的技术设备和管理水平,服装企业要走低碳之路,虽非易如反掌,绝非难于上天。

四、服装企业构建低碳经济的展望

展望未来,低碳经济必将渗透到服装企业的各个领域,促进服装企业生产方式的深刻改变。随着服装企业经济模式的转型,服装企业管理、技术含量的进一步提高,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服装企业低碳经济模式将会得到更完美的演绎,而绿色环保低碳、向往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则将成为服装企业经济发展追求的永恒主题,与此同时,转向低碳经济模式也将是服装企业未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以下为服装企业低碳经济模式的发展趋势:

1、服装企业将更深入研究运用低碳经济模式。

2、服装企业应对低碳经济时代到来的措施将多元化、科学化、创新化。

3、服装企业的经济模式将更趋向于低化、环保化、科学化。

4、服装企业将更注重创造品牌低碳化,低碳经济品牌绿化将成为服装企业的发展新趋势。

5、服装面料生产、服装生产、管理低碳化、销售低碳化,将使低碳化,环保化贯穿服装行业成产的全过程。

走低碳经济之路是对我国服装企业的远见和智慧的考验,只有超前谋划、掌握主动、赢得先机,才是正确的战略选择。服装企业向低碳战略转型是一项具有前瞻性的重大转型,低碳经济将成为我国服装企业经济结构调整的新主题,也将开启我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为我国经济注入强大的动力。

21世纪是低碳经济的时代,低碳经济理念是顺应时代的产物,低碳经济是社会发展的理性选择,更是现代文明的现实需要。所以低碳经济应从现在开始做起,服装企业应加快产业转移和结构调整,大力倡导企业使用天然、再生和绿色材料,利用新型能源节能减排,提高能源利用率,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增加产能和效率,生产出更加符合人类需要和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服装产品,因此,服装企业也将会有宽广和美好的发展前景。同时,我国的服装企业只要抓住低碳经济带来的良好机遇,释放自身发展动力,必将成为低碳经济时代先行者。

【参考文献】

[1] 陶红亮.碳经济知识读本[M].北京研究出版社,2010.

低碳经济的发展和前景范文4

[关键词]金融支持;低碳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7 — 0156 — 02

一、低碳经济的产生与发展

低碳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与世界各国应对全球性气候变化的认识和采取行动密切相关。

(一)低碳经济的起源

随着人类对气候问题的不断关注和人类活动对气候环境影响认识的不断提高,人类大量排放二氧碳(CO2)对气候的影响问题得到重视。近代瑞典科学家阿累尼乌斯早在1896年发表的“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升高将带来全球气候的变化”理论,已经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随着人类对气候环境变化的认识,低碳经济被提上重要的位置。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最早起源于英国。2003 年英国发表《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体》能源白皮书指出:“低碳经济”是以低排放、低消耗、低污染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从传统高能耗、高物耗、高排放的发展模式转向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桥梁,是能源技术创新与制度的创新与发展观的改变。

(二) 绿色金融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绿色金融是指金融部门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政策,在投融资决策中要考虑潜在的环境影响,把与环境条件相关的潜在的回报、风险和成本都要融合进银行的日常业务中,在金融经营活动中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环境污染的治理,通过对社会经济资源的引导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低碳经济成为世界经济的战略选择

由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牵头的《斯特恩报告》, 报告分析了气候变化所产生的财政、社会和环境上的影响。《斯特恩报告》指出:不断加剧的温室效应将会严重影响全球经济发展,其严重程度不亚于世界大战和经济大萧条。报告按照常规经济模式预测,全球以每年GDP1%的投入,可以避免将来每年GDP5%~20%的损失,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2007年7月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表明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有望成为美国未来的重要战略选择。德国则希望在2020年国内的低碳产业要超过其汽车产业。向低碳经济转型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从低碳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不难看出,走低碳经济的发展路线是资源型城市和能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模式。因此,低碳经济一开始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提出的。低碳经济的实质是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欧美发达国家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着力发展“低碳技术”并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进行重大调整以抢占先机和产业制高点。

(四)中国低碳经济前景广阔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机遇和挑战并存。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现阶段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的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增长方式依然粗放,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依然较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面临巨大压力。另一方面,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提高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也为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带来重要机遇。

我国要加快实施低碳经济模式,从国内角度看,可以降低国内资源过度消耗、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和减少环境污染排放。从国际角度看,在经济复苏进程中围绕碳排放交易标准和体系的博弈,是主要经济大国关注的焦点之一。为获得一定相对优势及避免未来出口贸易受阻,低碳经济必将越来越得到人们青睐,愈加受到政府重视。中国的低碳经济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二、国外金融体系支持低碳经济模式

英、美等发达国家为实现其低碳经济的战略目标,在政府制定一系列法案、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市场机制融资,尽可能的调动银行、基金等金融机构参与低碳经济的热情。同时,作为金融机构自身,其通过杠杆和利益传导机制参与低碳经济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而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则注重加强与发达国家的合作,通过引进国外的资金和低碳技术实现本国产业转型和低碳经济发展。

(一)英国模式

英国是低碳经济的倡导者。为此,英国先后引入了碳信托基金、气候变化税、排放贸易机制等多项创新性措施。其中,碳信托基金是一家独立的公司。其目标是帮助企业和公共部门有效减少CO2排放和寻找低碳技术的商业机遇,从而有效促进英国节能减排和走向低碳经济。碳信托基金的投资主要集中在低碳技术研发、低碳技术产业化和低碳项目孵化器等领域。另外,英国的伦敦是“气候变化资本”的发祥地,出现过第一家专门办理与碳有关业务的银行。“碳托拉斯”也起源于伦敦。在伦敦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的公司中,有60 多家企业致力于研发有助减少碳排放的新技术。英国为实现节能减排的各项金融支持措施已取得积极成效,为英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长足的动力。

(二)美国模式

美国政府积极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向低碳经济项目提供资金支持。2003 年成立的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CX)是全球第一个自愿性参与温室气体减排量交易并对减排量承担法律约束力的组织和金融市场交易平台。华尔街金融巨头高盛积极参与碳排放、氧化硫、可再生能源税收抵免及天气等衍生产品开发对气候相关的各类交易市场进行股权投资。随着碳交易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美国银行、花旗银行等银行机构纷纷投资开发与碳排放权相关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三)值得借鉴的模式

巴西近年来通过积极引进外资支持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发展。通过与美国的合作,巴西将在今后30 年内利用美国的资金支持积极开发新能源。另外巴西通过电力基金支持在节能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效。印度政府也十分重视发展低碳经济为此积极利用外资、鼓励金融机构投资低碳领域。

三、构建我国低碳经济创新型金融支持体系

低碳经济的发展即是机遇也是挑战,将低碳经济与金融支持有机地结合起来,以金融支持促进低碳经济发展,以低碳经济发展为机遇大力发展低碳金融,将有效实现了低碳经济和金融业的共赢发展。从外国低碳经济发展经验和我国的现实来看,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创新型金融支持体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完善银行“低碳间接融资”体系

早在2007 年国家环保总局、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通知,要求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和环境违法的企业和项目进行信贷控制。目前,绝大多数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都确立了信贷领域的环境准入条件,在切断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盲目发展资金来源的同时,加大节能减排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贷款,有效促进了低碳经济的发展。但由于低碳行业投资周期较长、经济效益缓慢等特点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商业银行对低碳企业、低碳项目的信贷投放积极性。因此,建立并完善银行“低碳间接融资”体系,一方面要求政府应当建立税收减免、财政贴息等相应的促进银行低碳信贷投放的配套政策和激励机制,调动商业银行推进低碳信贷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应当把握低碳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机遇,成为低碳经济的“践行者”,优先支持缓解资源瓶颈制约、改善环境污染状况、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低碳企业和低碳项目,,大力推广低碳抵押贷款,为低碳、节能、环保企业和项目提供信贷支持的同时,积极组织“银团贷款”,积极发展信用担保融资,对重点低碳经济项目建设给予贷款审核、贷款发放、还款期限、利率等方面的必要优惠,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与政府部门合作建立低碳经济间接融资的长效机制,在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银行自身发展。

(二) 推进“低碳资本市场”的建设

低碳经济是新型经济发展模式,需要充分发挥“看不见的手”,即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在低碳经济发展中要积极推进“低碳资本市场”对低碳经济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的支持功能。优先支持致力于发展低碳技术和低碳经济的企业在主板上市融资,积极发展“低碳创业板”,推进发展低碳经济的中小企业融资。在优先核准符合发展低碳经济发展要求的企业和建设项目,发行“低碳债券”的同时,积极支持金融机构发行“低碳金融债券”筹措资金,投资于一些周期长、规模大的低碳产业,加强低碳信托基金的培育和开发鼓励私募基金、社会捐赠资金和国际援助资金,加大对减排、低碳项目的资金投入,促进低碳资本市场投资主体的市场化与规模化发展。

(三)大力开发低碳衍生金融产品

随着国际碳交易市场的不断壮大和碳货币化程度的日益提高,碳排放权已经衍生为具有流动性和投资价值的金融资产,成为近年来国际金融领域出现的一项重要金融创新。由于全球碳减排需求和碳交易市场规模的迅速扩大,基于碳交易的金融衍生品包括远期产品、期货产品、期权产品及掉期产品不断出现。因此,在完善低碳间接融资体系和低碳资本市场建设的同时,应当借鉴国际经验着力加强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培育和发展,加快开发各类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碳掉期、期权、期货等金融衍生工具和产品,助推低碳融资和低碳经济迅速成长。

(四)充分发挥风险投资的作用

IT、生物工程、新能源等产业一直是风险投资青睐的领域。但国际上新的动向表明,众多风险投资越来越看重“低碳舞台”。节能环保、开发新能源已经成为国际机构投资者和风险投资基金的新热点。目前,我国节能环保科技企业多是利用国家的优惠政策获得小额贷款、财政补贴等方式将技术商业化,而真正利用国际上流行的风险投资却很少。原因之一在于风险投资是一个舶来品,传统观念对其持怀疑态度。但从长期看,风险投资是低碳技术研发和商业化的重要途径,也是真正利用市场规律的运作手段。对此,中国应当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扶持和规范风险投资机制的发展运行,建立健全风险投资的进入和退出机制,大力引导风投资本投资低碳经济,为低碳技术、低碳经济的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低碳经济的发展和前景范文5

关键词:低碳经济;结构调整;新兴企业;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11-0123-02

低碳经济,顾名思义,就是减少对碳的使用,采用新的,清洁的,高效的资源发展的一类经济模式,也顺应了如今社会对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率的追求。

1 低碳经济背景下新兴产业具有的特征

我国是人口大国,经济产业多以燃煤为主,因此,要想发展低碳经济,促进新型产业的兴起,就要对以燃煤为主的传统工业企业进行限制甚至合并,在此同时还要多发展以旅游、服务为主的新型第三产业,大大减少碳的排放。对于新型企业需要满足以下几个要求。

1.1 低能耗,低污染

低碳低碳,就是要减少对碳的排放,此必定要减少以煤炭、石油为主的传统能源的使用,开发新型的清洁能源,风能,太阳能等,摆脱以传统能源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使产业的发展,城市的进步,符合如今社会对低碳生活的要求。现如今大力发展的新兴企业与传统企业相比,更注重发展过程上的变动,在低碳环节上更具有优势。唯有如此才能保证新型产业能够适应低碳经济的要求,使我国的传统经济更好更快的像低碳经济发展转变。

1.2 节约能源资源,能够减少废弃物排放

要想发展低碳经济,就必须满足低碳经济的要求:低碳,低排放,低能源,低消耗,高清洁低污染。因此,新兴产业的发展不仅减少了碳的排放,还促进了新能源的发展与利用,减少了能源消耗及因此造成的环境污染,满足了人们高水平高质量的生活要求。

1.3 科技投入高,能够促进技术创新

我国经济的传统发展模式就是消耗以煤炭、石油为主的能源资源的发展,耗能高,污染高,能源利用率低,因此,要想在新的低碳经济的产业结构调整中争取主动权,就必须加大科技投入,促进技术的创新。新兴产业的发展目标是低能源低消耗的低碳经济,这就需要运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去开发新型的清洁型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减少燃煤燃油后碳气的排放量。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生的经济发展模式,其优化发展需要低碳技术创新的支撑和推动,低碳技术代表了未来技术与经济发展模式的方向,因此,我国必须加大科技投入,重视低碳技术的发展创新,使我国在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中获得先机,促进经济的发展,从而提高国际竞争力。

1.4 对我国经济体系发展具有引领作用

现在低碳经济愈演愈热,其发展趋势势不可挡,未来必定是新兴企业的天下,低碳经济将占据主导位置,一定要发挥好新兴产业的带头作用,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推进旅游业、服务业、新能源产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如今,国家为鼓励新兴企业的发展,还推出了许多优惠政策,加大对低碳经济的扶持与支持力度,这一措施极大地促进了新兴企业的出现与发展。与传统产业相比,低碳经济下的新兴企业将发展的重点放在经济、社会人类的和谐共处上,带动低碳经济的蓬勃发展,带领国家的经济朝着新型的经济体系发展,为以后的社会进步铺好路,为国家的美好未来与社会安全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低碳经济下的新兴企业是未来我国及其世界经济的领头者,是完成低污染、低排放,高效益的重要途径。

1.5 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我国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比较落后,以牺牲环境来换取经济效益。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开采和不完全利用,极大地破坏了自然,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新型的低碳经济就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经济对自然环境的无限掠夺,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新兴企业要重视绿色发展,提高自然能源的利用率,创建可循环、低碳、低污染的发展模式,采用新型创新技术,生产处低污染甚至无污染的产品,既能促进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又能满足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

2 低碳经济背景下新兴产业的发展途径

如今环境污染严重,气候变化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低碳经济自然就被提出并蓬勃发展。而低碳经济下的新兴产业就是为了减少环境污染与碳的排放,它们必定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头戏。基于对这以问题的认识,我国应积极做好应对准备,利用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借鉴其他国家在这一方面的应对措施,从实际出发,制定出符合我国经济情况的应对方案。而且国家还要在政策及制度上给予高度的支持,制定出适合新兴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使它们朝着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为低碳经济的发展开好头,创造出更高的效益。

2.1 为新兴企业的具体发展做好计划

基于我国人口众多,第三产业发展缓慢,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来看,低碳经济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转型的首选方案。我国工业的发展以传统能源为主,不仅耗能大,而且污染严重。再者,这些煤炭、石油等的传统能源,数量有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若是我国还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依然延续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必然要受到能源资源的约束,而且如今的环境状况也要求我们必须转变发展方式,因此制定合适的发展计划迫在眉睫。低碳经济下的新兴企业将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大潮中居于主导地位,现在我们首先要制定好它的发展目标与途径,加大科技投入,出台政策法规,为低碳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2 积极发展新型低碳产业,做好产业结构调整

我国做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第一、二产业还占据主导位置,要想充分利用经济危机带来的机遇,势必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首先关闭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的企业,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扫清障碍;然后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节能减排技术,从根本上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再者制定严格的奖罚措施,对那些排放超标,有污染现象,但效益较好的企业实行惩罚措施,促进他们进行结构调整或技术创新,同时还要对那些低污染、低能耗、高收益的企业予以奖励,鼓励他们的发展。但这些措施一定要落实到位,不能只是一席空话,不然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最后加大对低碳产业的扶持制度,使他们在良好的政策环境中顺利发展。

2.3 加强新型能源的开发利用

要发展低碳经济,新型的低碳能源肯定要被提起。那么什么叫做新型能源呢?百度百科解释说:“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我们不难发现,这些新型能源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清洁、高效、可再生。这些新能源的使用可以有效控制气候变化,温室效应,全球变暖等问题的发展,还可以带动新的产业的发展,引领新的经济增长点。

2.4 建立新兴产业发展的良好外界环境

新兴产业要取得较好的发展前景,不仅需要从根本出发,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积极的政策支持,先进的经验技术,则是外部环境的首推,要想在这次的产业调整中抓住机遇就必须要重视这些。

首先,国家一定要大力支持低碳经济的新兴产业发展,可以制定颁布实施一些积极的政策,如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投资力度;对发展较好的新兴产业实行奖励制度;提高办理新兴企业相关事宜的办事效率;还可以调整相应的税收政策,对碳排放量较高的企业进行税收惩罚,提高他们的税收,对碳排放量较低的企业进行金钱上的奖励,减少他们的税收等。这些政策措施可以有效的减少碳的排放量,不仅促进了新型低碳产业的发展,而且还促进了产业的结构调整。再者就是先进的技术支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则是关键,因此要加大科技投入,大力发展低碳技术。

根据我国现在的实际发展状况来看,首当其冲的是提高能源利用率,节约能源资源。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的使用能耗较高,污染较大,浪费也比较严重,所以技术研究的重点应放在能源如何更好的利用上。国家和企业不应只是口头提倡技术创新,还要有实际行动,首先就是资金上的大力支持,然后就是大力推广低碳技术,扩大其应用范围,使国企、私企等企业都明白到低碳技术的好处,在此基础上促进自己的企业研究出一套符合自己的发展模式,推动创新技术的应用,以此生产出新型产品,从而促进我国的低碳经济的发展进程。

2.4 扩大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引进应用国外先进技术

只有引领国际技术的潮流,适应国际发展的新趋势,集中攻克关键技术和重点工艺,积极研究开发组织科学技术,才能够保证低碳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下,我国发展低碳产业,当然也离不开国际的交流与合作。但实际情境中,却并非如此。比如,如今发达国家凭借着它独特的资金、政策、技术等优势,积极引导和支持企业的兼并、扩张、垄断,从而使其低碳企业高度集中,促进其向着专业化、高度化、丰富化的方向发展,占领了世界低碳经济市场。我国的低碳产业要想迅速发展,就必须立足如今的趋势,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加强企业的研发。

2.6 建立健全碳排放交易体系

要使企业将低成本的传统能源替换成清洁高效的新型能源,促进产业在清洁型能源上的开发与利用,减少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那么,必须建立健全的碳排放体系。目前,国内很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已经建立了合适的体系。公平的竞争,透明的交易环境,有效的法律法规等,为资源的合理利用、低碳下新兴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进一步推动了低碳技术的使用发展。

参考文献:

低碳经济的发展和前景范文6

关键词:低碳经济;融资机制;碳金融

中图分类号:F8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1-0-02

低碳经济的概念由英国政府于2003年在题为《我们能源的未来――创造低碳经济》的能源白皮书中首次提出,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短缺的严峻挑战,世界各国都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选择向低碳经济迈进。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推行低碳经济的必要性,除了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之外,还与我国本身能源稀缺和环境污染直接相关。另外,发展低碳经济也是我国履行国际社会责任、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和有利途径。

低碳技术和相关制度的创新是低碳经济的核心,资金和技术则是制约低碳经济发展的两个主要因素,技术问题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足够的资金支持。因此,研究低碳经济融资机制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低碳经济融资的主要特点

(一)低碳经济融资资金链长、需求量大

低碳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带动与其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从产业的角度看,低碳经济具有较长的产业链,产业内各行业之间的关联度较高,导致了低碳经济资金链条较长。同时,在促进经济向“低碳”转化的过程中,大量新技术的使用,还会催生出许多新的产业和产业集群。各个产业对资金的需求量大,融资关系彼此交织,产业资金链条长、资金关联度高。2007年8月,UNFCCC秘书会委员会刊发了一分技术报告,《应对气候变化的投资与现金流》认为,为了实现绿色经济,达到减排目标,全球每年需要2000至2100亿美元的额外投资。

(二)低碳经济融资期限长

低碳经济产业的融资需求量大,而且资金周转慢、使用期限较长。经济发展模式从“高碳”转向“低碳”,必然要经历一个过程。为了实现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目标,企业和政府在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投资必须具备持久性和稳定性。在长期稳定的投资中,通过乘数效应的作用,使得低碳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总而言之,低碳经济的持续发展,需要大量稳定的资金投入,通过在技术和制度上的创新改进原先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

(三)低碳经济融资风险高、政策性强

低碳经济发展要从减少化石能源消耗和增加零碳能源供给两个方面入手。然而,与历史上几次大的能源技术革命不同,零碳能源的开发缺乏技术突破的引领,是被动式的,这使得企业在投入大量资金研发新技术、购买新设备的同时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再加上前期高昂的投资成本,使企业对能否获取利润不免产生更多的担心,从而造成企业投资的动力不足。因此,在推进低碳经济的过程中,政府必须发挥主导作用,通过政府资金和政策的介入,适当减轻企业的成本压力,建立激励机制,提高企业参与低碳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引导私人资本进入低碳经济的投资领域。

二、我国低碳经济融资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低碳项目开发融资不足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碳交易市场上属于供应方,交易的主要类型是基于项目的交易,更多的是指依托清洁发展机制(CDM)产生的交易。虽然通过CDM机制在我国发展迅速,但仍存在一些局限限制了其对低碳经济融资发挥作用。CDM主要是一种事后支付机制,但为了实现大规模的减排量,需要前期在技术和设备上给予大量的投入,这导致许多具有创新特点的低碳项目无法在我国开展。由于CDM项目批准程序繁琐,开发时间长,风险因素多使得许多金融机构不愿意向其融资。除此之外,近年来联合国CDM理事会频拒中国CDM项目,未来我国CDM项目批准前景堪忧。

(二)金融机构参与程度不够

随着碳交易市场规模的扩大,一些发达国家围已经构建了以包括直接投资融资、银行贷款、碳期权期货等一系列金融工具为支撑的碳金融体系。我国碳金融的发展相对落后,国内金融机构对碳金融的价值、操作模式、交易规则等尚不熟悉。另一方面,由于低碳经济投资期限长,项目风险较高,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在短期内很难有所体现,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各金融机构支持低碳项目的积极性,参与该项目的内在动力不足。例如,虽然国内银行“绿色信贷”发展较快,但据人民银行研究局最新研究结果,绿色信贷在商业银行资产占比仅为1%左右,资金缺口高达20倍。

(三)融资机制不完善

目前我国低碳经济融资机制的发展还处在“供给引导型”阶段,公共财政发挥着主要作用,其他机制要么缺乏稳定性,要么由于激励不足而流于形式。虽然我国政府采取了补贴、减税、绿色信贷等多种融资方式,但政府财政投入带来的资金是非常有限的,其主要作用是引入更多的民间投资,充分激发市场机制的融资作用。然而,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在股票、债券、基金市场上的融资力度远远不够,难以从资本市场上募集资金。例如,A股市场低碳概念股票仍然较少,低碳经济企业上市融资还较为困难,缺乏相关政策的扶持。低碳经济融资机制的健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融资机制。我们必须建立更加多元化、高效和稳定的资金机制,不断完善现有的融资机制,将政府财政投入和民间投资有效结合在一起。

三、我国低碳经济融资机制的建议

低碳经济融资的特点决定了其机制的制定必须从多方面入手,需要金融体系、政策机制的共同支持,下面主要从这两个角度对我国低碳经济融资机制提出建议。

(一)优化低碳经济融资的政策机制

政府在低碳经济的发展中必须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出台相应政策,指引发展方向,当低碳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则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融资作用。

1.建立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

通过出台相应政策,政府自身首先积极地参与到促进低碳经济融资的过程中,起到示范和促进的作用。比如,增列低碳经济发展支出预算项目,把低碳经济发展资金作为财政的经常性支出,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方面的保证。开征碳税,一方面可以对化石燃料使用者进行约束,促进碳减排;另一方面,征收碳税产生的财政收入,继续投入到低碳经济的发展中,形成一种稳定的融资机制。

2.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

政府和监管部门在自身参与的基础上,还应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鼓励企业、金融机构参与节能减排领域的投融资活动。例如,对企业低碳经济投资项目在贷款额度、贷款利率、还贷条件等方面给予优惠,以降低企业生产的成本,维护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对商业银行切实执行绿色信贷成效显著给予一定的奖励,对践行绿色信贷政策不力或者根本没有贯彻执行绿色信贷政策的商业银行进行严厉的行政处罚,为商业银行实施绿色信贷提供动力和压力。

3.适度干预,适时退出

政府在推动低碳经济融资时,应根据实际情况以不同的干预力度采取不同的政策工具。例如,对于可再生能源的基础研发,需要大量的公共财政直接投入,推动技术进步,加强研发能力;对于技术尚不成熟有商业前景的可再生能源,主要依靠公共资金及相关政策支持;对于接近商业化的可再生能源,仍需相应政策支持,但更多的是金融政策,激励私人资本进入,公共资金应逐步退出;对于达到商业化程度的可再生能源,已经有稳定的市场和稳定的现金流,政策干预应当弱化。

(二)完善低碳经济融资的金融支持体系

碳金融已成为全球金融机构竞争的新领域。为了让碳减排获得持续不断的资金流,为了从碳减排权中获得能源效率和可持续发展效益,构建碳金融体系已是大势所趋。低碳经济减排项目和技术创新活动在初期具有高风险性,高投入性,收益不稳定等特征,需要金融体系予以支持。

1.加大银行业的支持力度

我国金融体系主要以银行为主导,商业银行应该作为低碳经济融资的主渠道,大力支持低碳经济的发展。银行可以为优质低碳企业设置上市的“绿色通道”,予以积极的信贷支持,还可以以多种形式为我国CDM项目提供融资服务,例如融资租赁形式,不少商业银行成立了融资租赁公司,通过下设金融租赁公司或者与专业的租赁机构合作,为CDM项目建设阶段的设备提供融资租赁服务。

2.推出促进低碳发展的金融产品

目前在我国的碳交易市场上还没有碳期权交易、碳期货、碳基金等各种碳金融衍生品的金融创新产品。这类金融创新产品能为交易双方提供新的风险管理和套利手段,使我国的碳交易市场更丰富多样化。因此,国家应出台相应措施支持金融机构推出促进低碳发展的金融产品,利用各种金融产品,最大限度地放大国家减排资金投入的效果,进一步激活节能减排市场,调整经济结构。

融资问题作为低碳经济发展中的关键性问题,不能仅仅停留在政府热,市场冷的局面,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建立以政府政策为引导、银行投资为主体、市场力量积极配合的多元化融资机制。唯有如此,才能使低碳经济发展融资机制更加完善、合理,才能更好地促进全社会的低碳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海鹰.关于低碳经济融资战略问题的研究.战略与风险管理,2010(2).

[2]赵玉娟.低碳经济的融资特点分析.经济视角,2010(2).

[3]祝洪章.浅析我国碳金融发展缓慢的原因与对策.经济研究导刊,2011(2).

[4]赵继臣.商业银行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战略.银行家,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