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职教学内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职教学内容范文1
论文摘要:本文是以“能力本位”观课程论为主导,力图贯彻以就业为导向,以全面素质为基础,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课程改革指导思想。研究了五年制高职教育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基本要求、路径和改革指向,并对主干专业课程的改革方向进行分析,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重组、整合与精选、凝练,对构建先进性、职业性、科学性,特色化的课程内容体系提出了研究结论。
五年制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在构建新型专业课程结构体系的基础上,打破学科性课程的约束,从“能以就业为导向,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的职业教育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目标出发,以“学生愿意学、教师教得轻松、教学效果好”为原则,以制定课程标准为载体,优化、整合、建立能适应职业教育特色要求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本文是以“能力本位”观课程论为主导,对五年制高职教育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和优化整合,以及部分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重组、整合与精选、凝练,提出自己的看法。
1.五年制高职教育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改革和优化的基本要求
1.1 把握五年制高职的本质特征
五年制高职是属于初中后学制五年的高等职业教育,是实行五年一贯制培养的高等职业教育,姓“高”、名“职”、字“五年一贯”是五年制高职的本质内涵。因此,在改革和优化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时,应把握“职”字、认知“高”字,用好“五年一贯”。
把握“职”字。就是在构建课程教学内容体系中,应牢牢把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突出培养生活能力和职业能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顺利就业和职业发展服务。
认知“高”字。就是构建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应体现为“三高”特征:培养目标的定位是“一线的应用性高级专门人才”;专业教育主要是高新知识技术性教育,前沿性技术、知识掌握程度高,专业复合性强;教学模式上产学研结合程度高,教科研能力强。
用好“五年一贯”。与高中后高职教育相比较,五年制高职具有三个优势:一是“五年一贯”具有统筹安排中等和高等职业技术教学的系统优势,使中职和高职相贯通,既能保证高等教育的规格要求,又能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二是具有“年龄优势”,入学年龄小,可塑性强,是接受技能训练的最佳年龄段,只要正确引导,很容易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使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具有“现场、综合、反复训练”三大特点,毕业生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三是“门槛低”,是初中后的高等职业教育,具有大众性、普及性、社会性的特点,需要降低起点、重构基础,反映前沿、系统构架。
1.2 把握会计专业的基本特征
会计专业与其他专业相比,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一是知识体系的系统性。会计专业知识本质上是国家财经政策、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体系的掌握、解读和应用,需要学生掌握较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才能具备较高的解读能力、理解能力、要运用能力。是典型的“知识---技能”型的专业教育路径,学生的技能培养必须建立在基本知识熟练把握的基础之上。
二是综合素质要求高。会计岗位是单位的财经管理层面岗位,要求学生应具备较强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责任素质、协作精神、会计职业道德。
三是就业岗位群宽泛。在会计岗位群的基础上,也可以面向财政、税收、金融、统计等专业岗位群就业,与财经类其他专业交叉性比较强,要求课程教学内容设置既要有精度,又要有宽泛广度。
四是专业复合能力强。学生应具有流畅的口头表达能力、撰写常见财经应用文和一般信函能力、会计电算处理能力、财经情报资料检索能力、财经制度文件阅读理解能力、会计岗位执行运用能力、对国际通行财经惯例的了解和初步运用能力等。
2.五年制高职教育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和优化路径
教学内容改革和优化最关键的是,对每门课程要明确三个要点:一是课程功能(课程性质 、培养目标);二是课程改革指向(改什么?怎样改?);三是课程教学任务(知识、技能、素质)。为此,我认为在对五年制高职教育会计类专业教学内容改革和优化整合过程中应依据下列路径进行。
第一步是课程性质选择:是项目课程?还是学科课程?是以项目为主课程?还是以学科为主课程?技能训练为主?还是知识掌握为主?通过选择明确课程性质和特征。选择的依据是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的地位和功能、知识与技能的融合顺序、与工作岗位的密切度。
一般来讲,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专业基础的地位和功能,主要是为专业主干课程服务,“知识---技能”型融合顺序的,则一般是以学科为主的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专业主干的地位和功能,与工作岗位的密切度高,“技能---知识”型融合顺序的,则一般是以项目为主的课程,可以作为项目课程开发。
第二步是明确课程改革的指向问题。即回答课程存在什么问题?明确改什么;课改的主要指向是什么?明确怎样改。
第三步是明确定课程新目标。即该课程教学态度目标、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的标准规定。我们认为确定某个课程的目标确定原则是“三以两体现”:以课程定位为基础,以专业从业岗位职业能力为指向,职业教育培养规格为标志(“高等”?“中等”?),体现课程改革指向,体现课程教学的总体任务。
第四步确定课程教学新内容体系。我们认为某门课程教学内容体系主要确定下列几个方面内容:
(1)明确知识教学体系和技能教学训练体系。(2)以认知为原则,建立分层的知识体系(基本知识、扩展知识、理论链接),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3)以职业从业基本技能构建技能教学训练体系。(4)实施方法与手段。(5)考核要求与质量控制。
3.五年制高职教育会计类专业教学内容改革指向
明确了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路径后,如何优化整合,最关键的是明确专业教学内容改革指向。我们认为五年制高职教育会计类专业教学内容改革指向主要以下几个方面:
3.1 及时适应会计改革
面对我国会计改革,如何在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中适应之,是教学内容改革的首要指向,主要包括课程教学容量的选择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两个方面。
3.2 知识系统与专业能力的融合
以认知和能力训练为核心,构建知识体系和能力训练体系,达到以学生为主体、有所创新、有所特色、适应高职教学的教学目标。
3.3 特色性问题
力求符合财经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要求,重构基础、反映前沿、突出重点。
3.4 会计从业资格考核结合问题
将会计从业资格融入课程教学内容中,建立不同课程学习评价体系。
3.5 项目课程的开发领域问题
会计专业项目课程在哪一个课程系统或哪一门课程中开发,或某门课程的特定部分等,需要细致研究。我们认为,会计专业项目课程开发主要集中在专业实践项目课程系统中。
4.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部分主干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和优化整合
4.1 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和优化
4.1.1 课程定位
基础会计课程既是财经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又是初级会计岗位职业能力的“成型”课程,既是会计“基本技能、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载体,还是会计专业认同、初级会计岗位职业技能训练的载体。因此,本课程的定位为:“一个认同、两个基础、三个基本、四个目标”。
一个认同:通过本课程的教学,首先要解决的是学生对会计专业的认同问题,并通过认同,培育学生对学习会计专业的兴趣,了解会计实践中的现状和社会生活中的功能。
两个基础:即本课程一方面是会计专业主干课程的专业基础课程,另一方面是初级会计岗位职业综合能力的养成课程。
三个基本:即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内容主体是会计的基本技能、基本知识、基本理论。
四个目标:基础会计课程应实现认同职业角色、夯实专业基础、履行岗位能力、把握专业技术等四个教学目标。
4.1.2 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指向
由于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知识性、专业性理论太强,目前存在的问题是:(1)教学目标的单一性。重视会计基本知识和理论的认知和把握,缺乏专业知识的系统性教学与专业能力的训练的有机结合。(2)教学内容的选择层次性弱。本科、大专、中专等不同的教育层次的教学内容选择性不明显,高等职业教育特色不突出。(3)学生学习难度太大,不易理解,学习无兴趣,被动学习的局面相当普遍。(4)教学方法单一,创新性弱,考核评价方式不易创新。
基础会计课程改革指向:(1)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按照知识、素质、态度、职业准备的培养定位,调整教学培养目标。体现知识把握、理论认知和专业实践能力训练相益结合的教学要求。(2)符合职业技能教育的特点和要求,明确知识教学体系和能力教学训练体系。使教学内容具有可读性、趣味性、实践性。尽量形成综合化或模块化教学内容结构,具有层次性。(4)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便于增强学生自学的趣味。
4.1.3 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
(1)以“实现认同职业角色、夯实专业基础、履行岗位能力、把握初级会计岗位专业技术”等四个基本目标,彻底打破按学科和理论体系设计课程的模式,按照初学者的认知规律,以“会计职业认知——会计出纳岗位——会计记账岗位——会计理论和知识基础”等模块群设计教学单元,依据初级会计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和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基础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2)具体教学内容项目的选择和编排顺序一是按照“认知会计职业、训练会计出纳基本技能、理解会计专门方法、运用会计专门方法、记账员能力培养、初级会计岗位工作任务、会计基础理论和知识”的逻辑顺序;二是从基础知识体系构建角度,保持会计的基本技能、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之间的内在必然关系。(3)根据会计人员岗位的工作需要,在学习该课程后,可以根据教学计划的整体安排,参加“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证书”考试。
4.2 财务会计实务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和优化整合
4.2.1 财务会计实务课程定位
本课程为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是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基本掌握财务会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并初步掌握会计实际操作的技能,为以后从事财务会计岗位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的知识教学目标是:在正确应用《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基础上,能熟练处理小中企业日常经济业务;能认知大企业特殊经济事项的会计处理;能会查找上市公司的特别业务的会计处理政策、制度、办法。
本课程的技能教学目标是:学生具备从事中小企业会计工作的基本能力,能够进行中小企业各会计岗位的会计事项处理。
4.2.2 财务会计实务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指向
目前财务会计实务课程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的选择;二是课堂教学的效果普遍较低。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建设日新月异,会计处理事项和处理原则含量膨胀,在有限的时间内,全部作为教学内容已经无可能,也没有必要。所以财务会计实务课程急需解决的就是教学内容的选择问题,优化一套适应五年制高职学生的教学内容。
财务会计实务课程课改的主要指向是,降低起点、重构基础、反映前沿。按照下列级次建立分层的知识体系:
必须熟练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小中企业为基础的日常经济业务会计处理。这是财务会计实务课程的主体内容。也是课程考核的主要内容。
认知的扩展知识和技能,以中型、大型企业特殊的、非日常经济事项会计处理;这是财务会计实务课程的补充内容,可作选择的考核内容。
链接的知识和技能,以上市公司为基础的特别经济业务会计处理政策、制度、办法。这是财务会计实务课程的提示内容,不做考核。
4.3 成本会计实务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和优化整合
4.3.1 课程定位
《成本会计实务》是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会计类专业设置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从事会计核算和会计事务管理工作所必需的成本计算和成本分析的能力。
本课程的知识目标是掌握中小企业日常成本计算和核算,技能目标是学生能运用基本的成本计算方法进行中小企业成本核算,具备在成本会计岗位工作的能力。
4.3.2 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指向
目前成本会计实务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科性强,教学难度大,教学效果较差;职业教育的特征不明显,能力训练体系不足,与成本核算实务岗位工作任务有差距,项目特征不明显。
成本会计实务课程内容改革的主要指向是依托中小企业成本核算实务岗位工作任务进行项目课程改造。具体讲,按照成本计算的难易程度和认知规律,根据不同企业的成本核算特点,设计七个成本核算教学活动案例引入成本核算项目,实现理实一体化案例教学内容。教学活动项目主要有:(1)生产单一产品企业成本的核算。案例引出是简单的生产单一产品企业成本核算流程;知识点:是成本核算、成本要素、成本核算基本流程、企业类别及特点等。(2)生产单一产品企业跨月完工成本的核算。案例引出生产成本在完工成本与在产品分配的核算流程;知识点: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生产成本在完工在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的划分方法。 (3)生产两种以上产品企业产品成本的核算。案例引出生产费用在不同产品之间分配的核算流程;知识点:制造费用在不同产品之间的分配、辅助生产成本的分配等。(4)品种法的运用。案例引出品种法成本核算流程。知识点:品种法的特点、适应性等。(5)分批法的运用。案例引出分批法成本核算流程。知识点:分批的特点、适应性等。(6)分步法的运用。案例引出分批法成本核算流程。知识点:分批法的特点、适应性等。(7)成本报表信息与分析。案例引出成本报表的编制与信息分析基本流程;知识点:成本报表的种类、成本报表的编制方法、成本报表信息解读等。
4.4 财务管理实务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和优化整合
4.4.1 课程定位
财务管理实务课程是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是形成学生核心专业能力的重要模块。其功能是介绍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实务,培养学生从事财务管理工作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操作能力。帮助学生树立财务管理中的基本理念,并加以运用,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一般记账人员提升为财务管理人员,充分发挥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及预测、决策的能力。
作为会计类专业核心课程,侧重体现资金角度的综合管理,但从目前五年制高职就业岗位要求看,短期内还不能进入较高层次的财务管理队伍,因此本课程设计上针对一般会计岗位要求,而非直接培养财务经理,目的是让学生能领会财务管理要求,更好的做好会计工作,为企业财务管理提供必要信息,同时考虑学生可持续发展要求,为学生进一步深入做好财务管理工作提供知识平台。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1)培养学生严谨的作风和对数字的敏感度,同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合作配合、综合协调能力,为做好会计工作和财务工作打下基础。(2)应当使学生掌握财务管理基础知识、基本程序、基本方法和管理的基本技能,并能灵活运用其基本理论和方法,解决企业筹资、投资和利润分配等管理活动的实际问题,具备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
4.4.2 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指向
长期以来,财务管理实务课程在职业教育范畴内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内容的选择问题、教学难度与效果问题、能力训练的内容体系问题等。为此,我们针对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对财务管理实务的教学内容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调整和优化:
一是以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岗位工作任务要求,重点以资金管理为主线进行教学内容选择,建立基本知识、扩展知识、链接知识组成的层次性教学内容知识结构。
二是以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日常业务为依据,运用案例引导模式构建财务管理基本技能训练内容体系。
参考文献:
[1]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eb/ol].江苏职教网.
[2]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n].中国教育报.
高职教学内容范文2
关键词:高职院校;《高等数学》;微积分;教学方法
《高等数学》是高职院校所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程,而微积分是该课程的核心内容。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微积分是研究函数相关概念与应用的数学分支,具体构成部分有微分学、积分学、极限及其应用,微积分充当着工具的角色,能够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对其他知识的学习与掌握。
1 加强数学历史的讲解,调动高职学生对微积分知识的学习兴趣
高职微积分的教学一直是困扰广大教师的一个难题,高职学生对微积分的学习兴趣不高,进而导致微积分的教学效果不佳。为了改变这样的现状,高职教师可以根据微积分学自身的特征来改变教学方法,加强对微积分知识的相关历史讲解,通过介绍微积分的诞生历史,以及创立微积分的科学家故事等来调节课堂教学的气氛,从而以轻松、有趣的延伸性教学内容来调动高职学生对微积分知识的学习兴趣。高职教师在微积分教学中加入这些数学历史的讲解,以数学家与科学家们的崇高精神来传染每一位高职学生,进而激励高职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微积分的学习当中。除此之外,高职教师还可以向学生介绍更多有关微积分与实际应用紧密联系的实例,如微积分与天文学、生物学、工程学等息息相关,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而让高职学生充分认识到微积分的重要性。如此,高职学生就更加具有动力学习微积分知识,并且有不断深入了解与探索微积分奥秘的动力,进而为后面的课程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2 在微积分教学中以实例引入概念,通过直观教学便于学生理解与掌握
对于微积分知识的概念学习一般都较为枯燥,为此高职教师可以通过直观教学来调节枯燥的教学氛围,在微积分教学中高职教师可以运用具体的实例来传授相关概念,从而自然引出概念,以调动高职学生的数学思想。如在进行极限概念教学时,高职教师可以先向高职学生介绍有关极限概念的实例(如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的“割圆术”、古希腊数学家的“穷竭法”等),这些数学家为了解决某些数学问题而引用了极限概念,并且最终解决了问题。如此,以实例引入极限概念,不仅加深了高职学生对极限概念的印象,而且还便于高职学生理解与掌握极限概念与极限思想。又如在进行定积分概念的学习时,高职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如何计算出不规则花瓣面积的问题来引入概念,高职学生运用数学思维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而在这期间高职学生就已经接触到了定积分概念,此时高职教师再与学生共同全面的学习定积分概念及应用。
3 采用多媒体与传统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促进高职微积分的教学质量
微积分学科隶属高等数学的范畴,因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自然少不了公式的推导、例题的计算步骤演示,对此在微积分课堂教学中传统板书的教学模式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高职教师不可以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现今,多媒体教学早已普遍引入到在课堂教学中,这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诸多便利,结合了图像、文字、声音的多媒体教学更能够形象且直观的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高职教师在进行微积分教学时同样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模式,但是微积分是一门严谨性、逻辑性较强的学科,高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仍然要坚持以传统板书教学为主、多媒体教学为辅的教学模式,将两种教学模式相结合来进行微积分的教学。同时,高职教师采用传统板书的教学模式进行公式推导、习题讲解,这种教学模式更利于高职学生掌握微积分知识的应用,进而促进高职微积分的教学质量。
4 改革高职微积分的教学内容,突显专业应用性与人才培养目标
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高职微积分的教学内容也需要与实际需求相接轨,突显出微积分学科的专业应用性,让学生认识到微积分与现实生活的关联,以及微积分在各种领域的具体应用,这样的微积分教学内容才具有实际性。但是,许多高职院校的微积分教学内容缺乏实际应用性,因而难以满足高职学生的求知欲,为此高职院校需要改革微积分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多设计与生活、专业课密切相关的习题,充分发挥微积分的工具作用,进而强化高职学生对微积分知识的学习动机,培养高职学生运用微积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也是高职院校主要的人才培养目标。如在进行微分计算近似值知识时,高职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核弹头运用微积分学原理及其近似计算方法。核弹头是核武器的核心,核弹头的规格设计直接影响着核武器的威力,因此在计算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到公式: (D表示有效距离,单位为cm,x表示能量,单位为kg); (求核武器威力的作用范围)。
通过上述探讨,高职院校要想提高本校的微积分教学质量与水平,则需要注重调动高职学生对微积分学的学习兴趣,培养高职学生应用微积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高职教学内容范文3
关键词: 五年制高职数学教学内容改革经验
目前,初中起点五年制高职教育发展迅速,很多学校从中职校升格为高职校,因此需要对原来的教育教学模式作出相应的调整,特别是基础文化课的课程改革迫在眉睫。我校数学教研组从2007年开始,针对五年制高职教学的新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进行了五年制高职数学课程改革的初步尝试,两年下来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下面我就从数学课程教学内容方面来介绍一下我们的收获。
一、五年制高职数学教学内容的现状与问题
从最近几年的五年制高职数学教学情况来看,当前五年制高职数学教学内容存在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目前五年制高职数学教学所使用的教材为以前的老高职教材,多年来内容几乎没有什么变化,课程内容陈旧,没有将现代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数学观念融入其中,这样的课程内容很难实现五年制高职的培养目标。
2.当前教材仍以阐述介绍理论为主,实际应用较少较旧,缺乏与生活和专业的联系,导致学生不能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逐步丧失对数学学习和应用的兴趣。
3.当前教材内容编排顺序不当,内容弹性较小,不能满足不同专业学生学习需求。
4.当前教材与信息技术结合不密切,尽管配套了MATLAB软件,但缺乏具体的使用介绍和实验案例,实用性不大。
上述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但影响了学生对数学课程学习,而且导致学生数学能力不足,并成为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过程中的障碍,进而影响了他们成为优秀的当代技能型人才。
二、五年制高职数学教学内容设置的原则与标准
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这也是高等职业教育强调的第一属性。因此,五年制高职数学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必须充分体现“以应用为目的,以够用为度”的原则,体现“联系实际、深化概念、注重应用、重视创新、提高素质”的特色。所以,我们希望通过对以往教学实践的总结和分析,能够重新整合原有的五年制高职数学课程教学内容,使之适合我们当前的五年制高职数学教学要求。为我们进行这种整合提供具体标准和依据的是《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试行)》。
《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试行)》在开篇部分指出:正确处理基础和发展的关系,整合教学内容。其将课程分为必修、限选和任选三大模块。教师应根据社会发展、学生发展的需要,精选最基本的体现近现代数学思想方法的知识,并增加一些问题探究等内容,构建简明合理的知识结构。根据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学生的认知水平,提出与学生认知基础相适应的逻辑推理、空间想象等能力要求,适度加强贴近生活实际与所学专业相关的数学应用意识,避免繁杂的运算与人为的技巧。
三、五年制高职数学教学内容的调整与改变
针对五年制高职数学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我校根据教学内容设置的原则和标准,结合各专业特点和要求,作出以下几个方面的调整与改变。
1.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模块顺序的调整
以往在制订教学计划和学习要求时,要求全部统一,包括教学的进度、难度,以及考试内容,所有五年制高职各班都是一致的。这种做法导致了以下问题。
(1)难易程度方面
以“三角函数”为例,讲得太深,财会、商贸、动漫等文科类专业的学生无法接受,而且跟他们专业紧密度不深;但对于数控、自动化的学生而言,如果讲得太浅显,则无法满足他们专业课对数学的要求。
(2)模块顺序方面
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计划,复数要到一年级第二学期才可能进行介绍,但是,数控、自动化专业在一年级第一学期开设的专业课中就已经要用到复数,从而导致专业课教师花费额外的时间去教复数,而等到第二学期数学教师来教复数时,学生都已掌握,没有再学的必要,如果跳过不学,又将会违背原有的教学计划,十分矛盾。
不难看出,导致困境的主要原因是没有考虑各专业的特点和需求。解决办法是:不再由全校制订统一的教学计划学习要求,改为由系部根据各专业实际需要来制订,并且邀请专业课教师一起参与,由专业课教师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实施计划及专业课对数学知识的要求,来提出数学教学内容的顺序和难度要求,然后由数学教师根据专业课教师的要求来制订本专业的学习计划、学习要求和考试内容。
这种方法不但解决了“统一制订”的产生的矛盾困境,而且真正体现了文化课为专业课服务的理念,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效果。
2.教学内容的添加补充
(1)专业相关内容的补充与拓展
五年制高职专业较多,因此不可能在编写教材时,将所有与专业课相关的应用体现出来。因此,根据所在专业特点及需要,教师可以适当地进行教学内容的补充。例如,对于数控和自动化专业的学生而言,在介绍正弦型函数及函数图像时,除了按照正常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外,可以适当补充与专业紧密相关的电流、电压的波形图;当高等数学介绍完毕之后,可适当引入复变函数知识,为他们以后专业学习和应用提供更大的帮助。而如财会专业,在介绍数列相关内容时,可趁热打铁,把会计专业中的贴现、折现内容适当引入,从数学角度进行分析,并指导学生进行应用。
当然,不是只有这些内容与专业有联系,这需要数学教师平时能够与专业教师多交流,多发掘,通过精心的准备和设计,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对专业的重要作用,促进学生重视数学、学好数学。
(2)数学实验与软件的引入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数学很少与计算机联系起来,即使有,也只是教师把计算机作为一种教学工具向学生进行简单的演示,很少有教师指导学生用计算机来解决一些数学问题。而实际上,教师通过数学实验的引入,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动手和思维能力,以及数学应用能力。在数学软件方面,除了传统的几何画板之外,教师还可以向学生介绍功能更为强大的MATLAB和常被人忽略却应用非常广泛的Excel。Excel除了可以用于办公之外,也是一套很好的数学实验软件,对于排列组合、概率统计和线性代数中的矩阵运算等常用数学计算都能胜任,而且入门要求低,操作方便,安装普及,很适合作为学生进行数学实验的理想工具。
(3)专题讲座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是描述大自然与社会规律的语言,是科学与技术的基础,也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力量。遗憾的是,人们往往只看到技术发展的种种现象,并享受由此带来的各种成果,而忽略了其背后支撑这些发展与成果的基础学科。教师通过专题讲座的形式向学生广泛传播与正确解释数学的价值,可使学生对数学有更多的了解,提高数学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目前的五年制高职数学教学内容受制于教材及其编排,如果不能及时地作出调整和处理,将严重阻碍五年制高职数学教学的发展。因此,教师有必要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结合专业特点和需求,对五年制高职数学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一场改革,以推动五年制高职数学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试行).
[2]汤成军,陆广地.对五年制高职数学课改革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9,(2).
[3]谢拴平.构建五年制高职数学模块化课程体系[J].高教论坛,2009,(2).
高职教学内容范文4
关键词:高职院校语文;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12-0017-03
国家教委在1998年版的《面向二十一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原则意见》中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培养同二十一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由此可知,高职教育是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作为基础课的高职语文课程就要紧密配合高职教育的教育理念,以职业技能的养成为主线,以职业素质的培养为核心,以满足岗位能力的要求为依托构建授课内容。因此,高职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应与学生未来从事的职业有必然的联系,探索对专业课起协助作用的某些语文知识点,更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重视满足学生未来潜能发展的某些语文基础课。
一、高职语文教学内容的结构
高职语文课程教学内容是指在高职教育办学与培养目标的指导下,结合学生在校期间的专业知识,面向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中所包含的一切文化知识及其能力培养。高职语文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两大板块:一是因专业不同而灵活选择的公共必修课,如大学语文(相对于基础知识扎实,理解接受能力较强,未来从事教学与设计表演等职业的学生)、应用文写作(主要针对财经,工科类学生开设)、演讲与口才(幼儿教育、汽车营销、旅游等专业)等。二是针对学生个体差异,依各自兴趣爱好可自由选择的公共选修课,如: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外国文学、中国民俗文化学、影视文学作品赏析、网络文学、唐诗宋词鉴赏、社交礼仪、四大名著赏析等。除此之外,在某方面有研究专长的语文课教师可开展专题讲座,开阔学生的眼界,指导学生对作品作家的深度解读,引导学生感知人类文化的精髓,实现美育教育。
二、建构高职语文教学内容的意义
(一)开设语文课程是实现高职院校办学目标的重要途径
高职院校要培养的是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具体来说,高职院校就要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创新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个体受教育的程度与层次会影响个人在工作中的贡献率。198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一份研究报告中出现的一组统计数字表明,因个体的文化程度不同,所以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能力也是有高低之分的。平均统计结果为:小学文化程度的劳动者可以使生产率提高43%,中学为108%,大学为300%[1]。这充分说明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与劳动者的素质和文化程度有明显的关系。而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越来越高。而作为直接和用人单位联系,面向企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高职院校,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就是其办学与培养目标的重要方面。为了让学生转换角色,胜任自己未来的岗位,培养具备职业关键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就显得尤为重要。职业关键能力中的自我学习能力、与人交流沟通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创新革新能力等的培养也是高职语文课程教学的目标。语文课程承载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具有其他基础课无可比拟的优势。
(二)开设语文课程是由高职院校学生的现实情况决定的
高职院校的学生来源较复杂。有来自职业高中对口的学生,有从普通高中毕业参加全国高考统一录取的学生,有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吸纳的学生。高职院校的学生就生源地而言,相对来说还比较单一,多数高职院校的招生渠道多为本省,或者六七个外省录取,这就造成了封闭的生源圈,使学生在一个有限的空间里很难有较为开阔的视域。个体的差异也比较的突出。但就总体情况而言,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语文基础知识储备量不足、不够扎实。因此,在日常的写作中,错别字多,语句不通顺,思路狭窄,就事论事。第二,知识面窄,自学能力差强人意,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较差。第三,理解能力较弱,眼界不够开阔,只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把握不了本质。第四,学习热情不高,独立思考能力差,更谈不上发明创造了。这种种不利因素影响着学生对专业课的认识与学习,牵制着学生的发展。为了让学生在三年之后顺利实现角色转变,走上工作岗位,除了学习本专业的知识与技能训练外,还要有相应的辅助课弥补并完善学生先天营养不良的缺陷。为此,作为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审美鉴赏素质、写作能力,交际沟通能力的高职语文课程就责无旁贷地担负起此职责。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三)开设语文课程是高职院校学生未来职业所需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直接面向市场,为适应经济建设需要以及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开设了不同的专业,例如汽车专业、机电专业、计算机专业、商务英语、物流管理、酒店管理、市场营销、水利水电、财会、美术、音乐、旅游、机械、农林等不同专业,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的课程体系和自己的课程定位。高职语文课程在每个不同的专业都应有自己的教学内容,对每个专业学生的素质培养起到应有的作用。总之,在高职语文课程教学内容中应涉及对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等的培养。叶圣陶先生也曾指出:“语文是工具,自然科学方面的天文、地理、生物、数、理、化,社会科学方面的文、史、哲、经,学习、表达和交流都要使用这个工具。要做到个个学生善于使用这个工具(说多数学生善于使用这个工具还不够),语文教学才算对极大地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尽了分内的责任。”[2]
三、建构“一主多体,立体化网状结构”的高职语文教学内容
当今教育的学科发展已趋于跨学科、多种学科互融互动交叉发展的态势。作为以培养技术人员为办学目标的高职院校,更应该看到学科发展的交叉特点。关于学科的疆界问题,历来是人们争论的焦点,也没有哪一种观点理清各个学科的边界。其实各门学科的疆界确难像做数学题那样,通过准确的运算得出确切的答案,各学科间的相互联系才会推动各自的发展。比如,汽车专业就融合了制造、营销、审美、提升品位等方面的知识。如果一门课程长期画地为牢,其本身在激烈的竞争中很难脱颖而出,甚而还有被出局的危险。知识的跨学科性已成为未来教育发展不争的事实,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才会捷足先登,获得强大的职业能力。面对这种发展态势,高职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应遵循“一主多体,立体化的网状结构”。在语文基础课与学生专业课紧密结合的前提下,开设公共必修课,再充分照顾学生的兴趣爱好,开设辅的选修课。另外,充分发挥语文教师的专长,为学生定期安排汉语言文学类的专题讲座。高职院校根据专业课的设置特点,选择与专业课衔接密切的某一公共必修课,把高职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融入专业课,实现二者的共赢。在此基础之上,尊重学生的个好,有选择地开设一些公共选修课。
(一)与专业课衔接,紧扣专业主干课
高职语文能否融入高职院校所开设的各类专业课,这的确是个问题,关乎语文作为人文素质课的地位,更直接影响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语文修养和语文水平。为了使高职语文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得到充分的显示,就需寻找高职语文课程新的发展出路。路在何方?是我们语文基础课教师多年来探讨的中心话题,又是一个十分棘手的老大难问题。这个问题难以解决的最大障碍便是语文课程同高职教育的既定目标之间似乎风马牛不相及。因此,很多高职院校就顺理成章地削弱或取消高职语文课程。为了给高职语文课程争取话语权,发挥它在育人中不可替代的作用。针对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在专业课处于绝对优越地位的前提下,将专业课和语文课进行衔接,既保持专业课的优先地位,也不放弃高职语文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贡献力度,紧扣专业课,开设与专业课紧密相关的某一语文主干课,作为学生的公共必修课。建议开设“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演讲与口才”等语文类公共必修课,突出高职语文课程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人文素质性。
“大学语文”包含了文言文阅读、古代文化知识、历史典故、神话故事、诗词文鉴赏、现当代文学赏析等内容。而内容博大驳杂、难度系数较高的大学语文课,对学习者的要求也就比较高。那些汉语基础知识扎实、知识面宽泛、对文章有一定鉴赏能力的高职院校学生可选择“大学语文”为自己的公共必修课。在开设有学前教育、平面设计、动漫设计、艺术表演等专业的高职院校也可进行“大学语文”的授课任务,因为这些专业对学生的文化修养要求较高,学前教育是培养幼儿教师的,能真正成为一名教师,非德才兼备不可。平面设计、动漫设计和艺术表演等专业的学生必须对事物有自己的想法,还需要美的东西感染熏陶才会有独特的创造力。中国传统文化、哲学、名家名作、诗文鉴赏等是讲授的重点。同时可把古代文学中的意象群作为解读的突破口,让学生从文章中的意象入手,发掘文意,理解或深度赏析作品。
“应用文写作”是学生对实用文体的写作,即行政公文、事务文书、专业文书、日用文书的书写。“应用文写作”课的学习内容可以解决我们学习、生活、工作中遇到的一些现实问题,如寻找丢失的物品可写启事;入团入党要写申请书,自己家庭有困难,希望校方能够减免学费需写申请书;校园内有不良现象时,可写倡议书。可以说有困难的地方,就会有应用文。在所有的高职语文课程中,“应用文写作”是最具实用性、最有功利色彩的教学内容,因此,也受到多个专业的欢迎,比如,财经类的、机械类的、新能源类的相关专业都将“应用文写作”作为首选基础课程。在兼顾学生专业课与学生实际情况之下,某些专业课任务重的学生可选择“应用文写作”课作为自己的语文主干课。学生在学习中,掌握了应用文语辞的特点,写作的惯用或规范格式,篇章结构的要求,段落衔接的技巧。不仅锻炼了自己的思维水平,遣词造句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提升了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在功利目的之下又加深了对母语文化的理解与认可。
“演讲与口才”是高职院校学生训练口才的一门重要课程,是由基本理论和口才训练两部分内容组成。“演讲与口才”在理论授课时,讲清楚演讲与口才的基本原则、口语交际的技巧及其手段。在实用训练时,应加强日常交际口才、求职口才、公关礼仪口才、协商谈判口才、论辩说理口才等的训练。为了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流畅无碍,需要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解能力、机敏的应变能力、熟练的语言表达能力。口语交际发生在特定的场景之中,因交际对象、交际场合、交际话题不同,所以谈话内容,表达方式通常也不同。在授课中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理论知识上各个专业讲授的内容可以相同,但在具体的专业中又要有区别地进行授课。如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市场营销、商务英语、汽车营销、护理专业等都直接同各种类型的人打交道,因此,一口流利、清晰的普通话,成了顺利开展工作的敲门砖、剂。在校期间训练这些专业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为他们毕业后站稳岗位,实现角色的转变至关重要。
语言文字是人类思维的工具,而个体的行动又是思维的具体表现,还可以外化为人的道德素质。因此,人的语言文字修养自然会影响到思维的准确度、宽度、深度和灵活度,进而影响到思维的质量。由此可见,语文修养与人的素质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培养学生一定的语言文字听说读写能力是我们每个高职语文教学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以学生长远发展为着眼点,设置辅选修课
在上述与专业知识相融共存的公共必修课基础之上,我们更要看到学生的个性特点在未来职业发展中的隐性作用。为了满足学生的个人趣味,弥补高职语文基础课在课时数、教授内容不足的现实问题,高职语文课程教学内容还要用公共选修课来填补这些漏洞。语文课程作为我国母语文化的承载者,其肩负的文史哲知识极其丰厚,仅仅依靠一学期36课时,难以让学生对母语文化有较深较宽的认识,对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道德修养、审美情操的提升也收效甚微。面对高职院校培养技术人才的现实,建议开设“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影视文学作品赏析”“民俗文化学”“外国文学”“唐诗宋词鉴赏”“网络文学”等公共选修课。
“中国古代文学”可以古代哲学、文学流派、文学体裁、代表性的作家作品作为讲授的重点。“中国现当代文学”将文学分期、文学思潮、文学流派、名家名作作为讲授重点。“影视文学作品赏析”这门选修课向学生梳理电影的历程、电视的历程、文学与影视既疏离又联姻的双重关系、著名文学作品的改编、影视剧中呈现的人文精神。“民俗文化学”向学生讲解民俗文化的缘起、发展规律,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语言民俗这四类民俗中所体现的民俗文化。“外国文学”可将希腊罗马历史文化先作总体的讲解,再进行名家名作的赏析。“唐诗宋词鉴赏”把唐诗与宋词作为两大模块,捋顺唐诗流派及代表作家作品、宋词流派及代表作家作品,唐诗与宋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以及这两种文学样式存在的社会历史原因。“网络文学”作为新型媒介之下的文学存在样态,可为学生梳理出网络文学的特殊生存空间,重要的网络文学(小说、诗歌、散文等),并启发学生联系现实探讨网络文学存在的主客观原因。
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育人,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技能型人才,而不是无人文素养的“工具人”。 正如杨叔子所言:“大学的主旋律应是‘育人’,而非‘制器’,是培养高级人才,而非制造高档器材。”[3]为了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的整体素质,就需要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高职院校应既注重专业课学习,又不放弃语文课程的教学,不再使语文课成为与专业课争抢课时的外来者。让语文课程融于专业课,通过语文教师的不懈努力,将语文课程的有用性呈现出来,用事实证明它存在的必要性,进而体现高职语文对专业建设和岗位需求的服务性特点。
参考文献:
[1]周振华.论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者群体[J].上海社会科
学院学术季刊,2001,(4).
[2]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
版社,1994:150.
高职教学内容范文5
关键字:高等教育;体育改革;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G710
1、高职院校体育发展现状以及问题分析
1.1重复教学,考核局限
目前的教学计划中体育课以竞技类教材为主,教学内容的改革也应该从这方便着手,来开发和选择职业性体育教育。长久以来的我国高职体育教育在教材和内容的选择和教学组织形式方面以及学生评审体系方面存在很多不足。学生表现出来的不愿意上课,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课程内容涉及比较枯燥,缺少新颖,不能引起学生兴趣。大部分的高职高专院校基本的课程类似,都有50米跑、铅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等项目。这些课程学生从小学到中学,课堂上、生活中都在学习和参与,到了大学再去学习,兴趣不会很高,会出现反感、消极、逃课的现象,选取的教材形式单调,考核标准又高、又难,忽略了学生间个体差异,对学生个性的发展产生抑制作用,这也是影响学生体育兴趣的重要因素。
1.2教学目的教模糊
我国目前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目标应该与总体培养目标保持一致,高职院校也具有与普通院校同样的共性,职业教育的定向性和实用性、专业性特点。要注重培养学生在某一岗位或者技术领域的专门职业人才,在学生适应职业岗位的方向着力。办学过程中,大部分的高职学校体育教学盲目跟从普通高校体育教育看齐,导致了我国高等职业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偏离应有的职业特性,教育目标的不确定性,使得高职体育教育缺乏本身读的特性。因而,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不能脱离职业对学生体制的需求,来开设体育课程。职业的性质、形式以及环境的不同决定了对人体素质要求不同,现行的体育可成功结构不突出,不能体现高职院校的学习和技能特点,调动不了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主动性。
1.3师资力量和学生团体不相匹配
另外很多的高职院校教师缺口较大,师资力量严重不足。而且,体育教学对教师的性别要求差异比较敏感。高职学校体育教育的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要求、知识储备等与其他专业教师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不能重充分满足高职院校对体育教学的需求。良好的体育文化环境,也能够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体育文化包括了运动场、体育馆的建设、墙报以及黑板报的宣传栏目的设置,目前高职院校的硬件设备缺乏的非常严重,拥有数量和规模低于国家标准,
2、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应该致力于研究方向
2.1树立更新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理念
要树立更新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理念,其特点是要以教师为中心,由于教师是致力于向学生传输和灌输知识、技能的第一线,学生本身应该处于教学内容的主体面,但是课堂课堂教学程式化、训练化,方法呆板,使学生成了教学的被动体,严重地阻碍了体育教学的发展。应该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面作用和教师引导的相结合,教师主要起到激发的作用,诱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要采用合适的方法使学生们充分理解教学内容,将教学过程由被动转为主动。教训计划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前提,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能力,保持教学内容的思维价值,为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打好基础,积极推动学生思维的运作。例如,可以启发学生将体育活动加入益智类游戏中去,在组织上也可以让学生轮准备活动内容,有意识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2选择多样化教学和考核
长时间、单调的刺激比较容易引起超限抑制,单一的体育锻炼容易使学生感到厌倦和反感,改革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频繁变换教法手段和教习形式来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是目前较多采用的方法之一。教材内容设计丰富多样,以便尽可能满足学生不同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分组教学,是目前我国体育课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尝试性做法。在每次课中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项并分组练习。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体育专长,开设专项课,已成为我国体育课教学改革的一大趋势,分组教学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充分挖掘学生的体育潜力。
2.3从学生根本需求出发,完善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还必须改变以往的以运动技术为核心而又枯燥的教学模式,采用灵活多变的,贴近实际的教育方法。采用能够充分展示学生能力,又能让学生学得活、用得活的方法,使学生对每次课的练习都有一种新鲜感和快乐感。也可以降低某项练习的标准和要求,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然而,也要重视体育理论教学效果理论是实践的归纳和总结,反过来对实践起指导作用,开设一些如体育理论、运动生理、运动医学、保健知识、竞赛规则、裁判法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用科学的理论知识丰富学生的头脑,使学生能独立地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设计创造出科学的锻炼身体的方法,为学生终身体育事业奠定基础。同时,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定期举办一些关于奥运史、亚运史、中外体育发展史;各单项的演变过程;各项比赛的规则和裁判法;运动训练中的医务监督;体育锻炼的自我保护等的体育知识讲座,可以强化学生的体育意识。还可以收集一些融知识性、趣味性的体育素材,举办专题讲座,讲授丰富多彩的,有教育性、趣味性的体育知识,则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便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3、结论
高职教学的体育教育起步较晚,改革方面仍旧有较大的空间,现今提倡的素质教育为体育教学高歌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从对我国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现状出现的问题进行出发,发现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出现了教学内容重复、教学目的模糊以及师资力量有待提高等问题,最后本文提出了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内容研究方向应该致力于更新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理念、采取多样化教学和完善体育教学的内容等方向,要不断神话学校体育改革,以增强学生体育为根本目的,使学生个性和学习能力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力为.运动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高职教学内容范文6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职业实用性 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5-000-02
高职院校的体育应为学生的职业生涯服务,要关注到学生未来的发展,但是目前高校的体育课程与职业要求还有差距,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素质,高校应发展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
一、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的概述
(一)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的含义
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即根据学生所学习的专业,未来从事的职业的一些特点与需要而为未来的职业工作所做的准备,比如说,所需要的职业实用体育知识、素质、一般的身体心理素质、终身体育锻炼能力、岗位适应能力等。以完善学生未来职业岗位的知识储备而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
(二)教学模式
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应该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提出,教育与生产劳动应该相结合。现代职业教育在科学技术进步的前提下,在工业革命的基础上产生,其本质是为各行业培养将来的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又很鲜明的职业性。高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目标应该与职业教育总目标协调一致,以未来职业的发展需要为依据,以促进就业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另外还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发展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培养学生能的未来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以使得学生未来走上社会岗位适应快节奏高效率的竞争,在工作中发挥出自己的良好的体制基础与心理状态。
(三)与学生未来职业劳动的关系
教育的本质即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人,培养劳动人才。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注重发展学生未来的职业适应能力与心理素质,使学生能够走上社会岗位以后快速的适应社会,适应自己的角色,提高劳动的效率延长工作寿命,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有所作为,贡献社会。一名毕业生要成为一个合格的有些的劳动者需要一到两年的时间,甚至更长,而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就是弥补了这个缺点,通过岁在校学生的培养能够缩短这个时间,能使学生在走上岗位以后迅速适应,承担起职业劳动的重担。院校的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应该把发展学生的职业素质,提高就业能力作为重要的任务来抓,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的同时提高,为学生终身健康和生存发展来服务。
二、高校开展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的意义
首先,高职院校是以就业为导向,根据岗位设置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在课程建设和办学定位上又较强的实用性。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就是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和未来可能会从事的职业而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以适应学生未来的职业所需能力与素质。其次,学生一般都会有较为固定的就业方向,在进行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之后对学生之后所从事的职业又重要的影响,在对于以后的工作中会增进健康,增强体质,防止各种职业疾病,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开展的可行性
(一)高职院校体育管理者对该教学的认识
管理者对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的认识有两点:第一:该教学是深化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理论需要;第二:该教学也是顺应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的现实需要。
(二)师生的认识水平
实施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院校的体育教师应具备一定的能力与水平,应能正确灵活的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院校教师能具备这种能力。另外,多数的教师与学生对该教学持支持意见。
四、实行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策略
(一)针对不同的专业进行教学
现代社会职业种类繁多,在教学中就要根据学生不同的专业围绕职业劳动的需要,根据学生未来职业所需要的能力及素质,针对的选择教学内容与方法,进行身体的训练,发展相关的身体素质,在走上工作岗位以后能够尽快的适应。比如,学习机械专业的学生今后的发展方向应为钳工、车工等等,劳动中就需要全身参与运动,需要较强的劳动力,力、蹲、弓等姿势都需要,这就要求劳动者要有较强的耐疲劳能力,在教学中,就应该在这些方面进行练习,比如:健身跑、走、杠铃、哑铃、题材练习等等。通过这些来锻炼学生的协调能力。再比如,学习工民建专业的学生,在以后的职业中经常会有一些脚手架工作,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平衡能力,支撑、攀爬等。在平常学习中就要着重锻炼这些技能。
(二)模拟教学
任何一种劳动,都会有不同的形态,有不同的要求。教学中,教师要经常性的研究各种劳动的方式,以体育为手段进行近似的教学,这样不仅发展了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培养了学生的劳动方面的技能。例如,还是学工民建专业的学生,在工作时就要拋接砖块等运动,这样,在教学中就可以利用排球垫球进行模拟训练,训练其基本姿势,用力的方向与顺序,要与抛砖顺序保持一致。联系的时候,要在保持垫球基本的姿势的同时,把臂击球换为手抛球,为更加接近抛砖的动作,可以把排球改成突心球,以培养泥瓦工的劳动能力。教学中,除进行模拟劳动技能之外还可以模拟劳动现场。要注意间距、高度、位置进行练习。可以设置搬运重物比赛等活动。这样,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增加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加了乐趣还得到了锻炼,增强了意识,提高了能力。
(三)适应环境性教学
无论哪一种职业,环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每时每刻都有可能会有变化,可能会经历严寒酷暑,经历风雨等。尤其是学习工民建、交通警察、旅游业、冶炼等职业的学生,更要经受严酷的考验。因此,这就需要在教学中要结合体育手段来进行适应环境训练,培养学生耐寒、耐热能力。比如:冬季野外长跑、溜冰、滑雪、等户外体育运动,还有篮球、足球、野营拉练、登山、游泳、赛车等竞赛,来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和耐力。
(四)职业道德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专业性分工的形成,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所以社会对整个社会人员的职业态度、职业道德、职业观念等要求越来越高。例如市场营销专业,就要求从业人员要诚实守信、积极热忱、平易近人等;文秘专业要求认真踏实、一丝不苟、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等。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利用体育教育的优势,结合学生未来发展的方向与可能从事的职业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着有助于学生能够加强职业道德修养,能够使他们树立远大职业理想,使他们更加适应未来的发展,为社会为他人做出自己的贡献。体育教师可以利用教学环节,细心设计,加大练习,另外还有引导学生克服困难战胜困难,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坚忍不拔的意志。教师也可以在教学中组织一些竞赛、活动、游戏等,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促进他们进行之间的交往,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团队意识等。
(五)职业保健教育
无论哪一种职业,对人体都有可能有影响,如果防护不当,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损伤与伤害。所以,每一个从业人员,都要了解自己的职业劳动所具有的危害性,以及预防措施。为预防肌肉可能萎缩,要有目的的加强肌肉的训练活动,用职业病防治进行自我防护、自我锻炼、自我调节,维护自己的健康。所以,在教学中,要加强健康有关知识,传授健康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职业病以及预防的措施,还要传授锻炼的方法,让学生进行锻炼,来有效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五、总结
高职院校应加强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依据教育培养目标以及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积极开展该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体能,培养其积极的态度与职业道德,增进健康、增强体质,为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新宏,邵道广.高职院校体育“新课标”下的田径模块教学探析[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2).
[2] 陈捷,陈碧华.高职院校开展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的探讨[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