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专业基础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统计学专业基础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统计学专业基础知识

统计学专业基础知识范文1

根据杭州市统计局、杭州市人事局《关于20*年统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杭统[20*]26号)精神,现将我市20*年统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报考条件、办法和时间

1、报考统计专业初、中级资格人员必须持有新换领的《统计从业资格证》。其他条件仍按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统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暂行规定>及其实施办法的通知》(国统字[1995]46号)规定执行。

2、考试报名以属地原则进行。先由本人提出申请,在“杭州统计信息网”“统计表式下载”模块处或在“临安统计信息网”“公告通知”栏下载“20*年统计专业资格考试报名登记表”,按规定填写报名表,经所在单位和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并加盖公章(报名条件见附件1),并交本人近期免冠正面照片一寸二张。报名时,还需提交本人学历(学位)证书、身份证、已取得专业资格证书和《统计从业资格证》原件及复印件一份(原件审核后归还)。报名地点设在临安市统计局法规科(锦城街道城中街,中国人民银行旁)。

3、全市统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报名时间为:5月5日—13日(双休日除外),逾期不再受理。

4、各单位对报考人员的资格要进行认真审查,并在报名表有关栏目内签署意见、加盖印章。

二、考试时间及考场设置

1、考试时间为20*年10月19日(星期日)。

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时间及及科目为:

上午:9:00—11:30统计学和统计法基础知识

下午:14:00—16:30统计专业知识和实务

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时间及科目为:

上午:9:00—11:30统计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

下午:14:00—16:30统计工作实务

2、全市初、中级资格考试考场设在杭州市区。

三、统计专业资格考试培训

为切实提高考生成绩,今年杭州市将继续协同杭州联信财经专修学校(皇诰巷2号杭十中分部〈原瑞金中学〉内,联系电话:87212362、87019873)组织统计专业初、中级资格考试培训工作。各考生以自愿原则参加统计专业初、中级资格考试的培训,培训报名时间截止于5月28日。

培训内容:中级班培训为六门课:统计学原理、经济学基础理论、国民经济统计、会计基础知识、统计分析、计算机基础知识;初级班培训为三门课程:统计学原理、统计法基础知识、统计专业知识和实务。

统计学专业基础知识范文2

【关键词】案例式立体教学法;泌尿外科;教学

案例式立体教学法指将案例教学与立体教学相结合,形成一种科学性的教学模式[1]。其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设计出丰富多彩的教案和课件,为学生展现立体化的临床资料和病例[2]。为进一步探究案例式立体教学法的效果,在本研究中对安徽省蚌埠医学院临床医学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行教学,并对比传统教学方法,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安徽省蚌埠医学院临床医学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98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名。对照组男26名,女23名;年龄21~26岁,平均年龄为(24.5±1.1)岁;观察组男28名,女21名;年龄22~27岁,平均年龄为(24.9±1.8)岁。两组学生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开展传统教学方法,观察组实施案例式立体教学方法,具体如下:(1)进行教案和课件的设计,挑选典型泌尿系疾病的案例,设计制作为多媒体课件,并且插入适当的教学视频、图片以及专家意见等,在课堂上采用问答式讨论的模式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有效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利用网络相关知识,让学生结合病历简介进行网络学习。(3)搜集病历的相关资料、视频、图片等,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向学生展示泌尿系疾病“仿真患者”的特点、特征情况。结合课堂传授的理论知识,结合实际病历情况,对虚拟患者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讨论,最后拟定出个性化治疗方案。

1.3评价指标

(1)统计两组教学后理论考试成绩,主要包括基础知识和病历分析两部分。(2)采用我院自制调查问卷对两组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对教学方案满意度情况进行调查,并进行综合分析[3]。

1.4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使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理论考试成绩

观察组基础知识、病历分析和总成绩分别为(57.3±3.35)分、(39.2±2.14)分、(95.1±2.34)分,对照组基础知识、病历分析和总成绩分别为(43.1±3.22)分、(27.9±2.62)分、(72.4±3.0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及对教学方法满意度

观察组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对教学方法满意度分别为95.92%(47/49)、100.00%(49/49),对照组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对教学方法满意度分别为77.55%(38/49)、71.43%(35/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统计学专业基础知识范文3

一、应用型统计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

应用型统计学专业主要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际需要,具有良好的数学与经济学素养,掌握统计学基础理论和方法,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在企业、事业单位和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统计调查、信息管理、数量分析等工作,或在学校、科研部门从事教学、研究工作的统计人才。

1.具备扎实的统计理论和知识水平具有应用统计思维分析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构建学生理论知识体系的过程中,注重对知识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但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发现教师更多地侧重公式的推导、方法的介绍,却忽略了实践的应用,造成学生只是盲目地掌握了一些基本公式,却不知道怎样去解决实际的问题。

2.具备一定的宏观经济理论和知识水平能够站在更高、更宏观的层次上分析理解数据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深刻挖掘数据背后的含义,全面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多统计专业的学生,包括一些教师只强调统计知识的学习,缺乏经济理论的指导,就统计方法来分析经济问题,得出的结论缺乏较强的说服力。

3.熟练操作各种常用的统计分析软件能够把现代信息技术熟练地运用于统计工作实践中,使复杂繁琐的统计计算和分析过程变得简单、高效、快捷。由于很多高校并没有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平台欠缺,导致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不能较好衔接,使实践教学的效果难以发挥。

二、应用型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思想

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培养具有较强统计理论知识和实践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统计人才为目的,突出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特色。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不同于课程实验,也不同于课外实践,它是一个多阶分层递进的实践体系,如图1所示。

1.在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分为三个维度,层层递进许多高校把实践教学就当做实验教学,仅在一些统计专业课程中开设简单的实验,没有体现出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特色。在构建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过程中,首先要强调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然后再推进专业技能的训练及第二课堂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全方位掌握统计理论的应用。

2.实践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在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的过程中主要采取校内实验与校外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统计的专业课程主要是讲授统计的整个工作过程,从方案的设计到数据的收集、整理、显示、分析和解释等理论。采取校内实验与校外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统计方法和统计分析工具的能力,而且能培养、训练学生观察社会、认识社会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适应社会的能力,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运用结合起来。

三、应用型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系统的设计

根据统计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要求,结合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思想,本文认为该专业的实践教学系统应由两条主线和四个子系统及实践教学平台构成。两条主线是:贯穿于专业理论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与贯穿于四学年的引导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四个子系统分别是准备型实践教学子系统、课程实践教学子系统、实践教学子系统、创新性实践教学子系统。具体内容如图2所示。

1.准备型实践教学子系统通常,统计学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主要包括公共课和学科基础课两大部分。公共课的设置是从一个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道德素质、政治素质、基础知识体系角度考虑,学科基础课主要从专业学习应具备的基础角度设置课程,为今后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该环节的实践教学子系统主要表现为政治素质及基础知识体系的培养,为学科基础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2.课程实践教学子系统该系统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使学生在掌握专业课程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运用这些方法进行实践操作。例如,运用SPSS进行数据文件的建立和管理、描述统计分析、参数检验、方差分析、非参数检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因子分析;使用Eviews和SAS软件建立随机时间序列模型;使用Excel、Eviews和SPSS软件进行经济预测与决策等。

3.综合性实践教学子系统要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统计人才,除了专业的基础理论介绍外,还要设置一些综合模拟实训,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有效锻炼。通过综合模拟、综合设计、综合分析等环节,让学生参与到统计工作的过程中去,理解统计工作的性质、特点和要求,真正了解统计学专业的内涵,提高学生处理统计问题、分析统计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

4.创新性实践教学子系统学习的目的不仅在于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而且还要能够创新。该实践教学子系统通过课外调研、承接项目、创业策划、系统开发等多种途径,提升统计学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下有效地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

5.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能够保证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系统的有效开展,并能够实时地监控和反馈,实现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双向沟通。很多材料,包括案例集、习题集、实习手册、实习报告都可以通过实践教学平台传递和归档,提高工作的效率。

四、应用型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系统的实施路径

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系统是一个多构面多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必须精心设计、精心组织才能达到优化的目的。具体实施路径如下:

1.加强专业实施教学的组织领导设立专业实践领导小组,负责专业实践教学的规划、组织、协调、监控和评价。

2.积极发挥专业教师和实验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任何实践教学方案的实施都必须由专业教师和实验员来具体组织和实施。因此,要充分调动专业教师和实验员研究实践教学问题,开发和设计实践教学项目,提高实践教学效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制订统计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实施方案既要制订总体实施方案又要制订各种专题实施方案,并力求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4.编制与实验相关的书籍组织专业教师、实验员编写和设计实验指导书、教学案例集、教学项目集、模拟训练课题集、习题集、课题设计集、实践教学CAI课件和多媒体课件,切实加强专业实践教学的基础建设。

统计学专业基础知识范文4

摘要:文章选取蚌埠医学院A届和B届本科生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对其进行常规教学和引入EBM的教学。结果显示,观察组学生授课后的信息素养总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学生授课后的科研能力总分高于对照组。因此,在医学文献检索中引入EBM知识,有助于促进医学生对EBM进行全面的理解和应用,激发其学习科研技能的兴趣,从而达到提升医学生信息素养和科研能力的目的。

中图分类号:G25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6)07-0095-03

循证医学(EBM)是一种新型医学决策模式,其主要理念是基于最佳研究证据,综合考虑个人经验,制订科学、全面的临床决策,这种医学决策模式避免了传统的经验医学模式中依靠医师个人经验、动物试验或基础研究理论推导等制定医学决策的方式,摒除了经验医学模式可能带来的无效或错误诊治决策,使医学决策过程更多地依据临床实证研究结果,能够更加科学地应用于临床。EBM模式的核心活动是对医学科研信息进行合理评价和科学利用,学习和实践EBM对医学生信息素养和科研能力的提升有着积极的意义。然而,与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发达国家将EBM作为医学生的必修课程范围相比,中国医学生的EBM教学相对不够规范,多是以讲座培训及选修课的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对其重视程度较低,只有少数医学院校将EBM纳入临床医学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必修课程[1]。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医学生的传统必修课程和循证医学核心方法之一,医学文献检索就担负起了传播循证医学知识、渗透循证医学理念的任务。但在目前国内的医学文献检索教学中,教师多是以简介EBM数据库检索方法来作为该部分课程的主要内容,而未能在检索医学中系统性地引入EBM知识,这也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笔者选取蚌埠医学院A届和B届临床医学专业在校本科生(五年制)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为60名和64名。其中,A届本科生于2013年接受医学文献检索课程教育,B届本科生于2014年接受医学文献检索课程教育,笔者将A届学生作为对照组,将B届学生作为观察组,两组学生在年龄、性别构成、医学专业分布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教学方法

对照组学生采用常规医学文献检索教学课程内容进行教学,涉及EBM教学内容时,以讲解Cochrane图书馆检索方法作为主线,必要时针对系统评价(SR)、荟萃分析(Meta分析)、随机对照试验(RCT)等研究类型及EBM相关知识时进行补充简介;观察组学生采用新编的医学文献检索教学课程内容进行教学,主要是在引言部分详细讲解EBM观念,在涉及EBM教学内容时,由流行病学教师讲解临床流行病学及EBM相关基础知识,主要从试验设计、偏倚的产生和消除、Meta分析或SR统计学等方法学层面进行讲解,而后根据学生的专业以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形式对Cochrane图书馆及其他常用生物医学数据库中RCT、SR、Meta分析文献的检索方法进行教学和讲解。两组学生在接受医学文献检索课程教育的同时,均未接受其他有关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及EBM相关知识的教学或相关培训。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依据

对两组学生接受医学文献检索课程教育前及教育后的信息素养和科研能力进行评价和比较。信息素养的评价运用李玉玲等[2]制定的评价标准,主要分为信息意识与需求、信息知识与技能、信息评价与利用、信息行为规范四个维度,每个维度共有25个调查问题,满分25分,总分为100分;科研能力的评价运用彭波等[3]采用的评价标准,主要分为科研基础知识(总分39分)、统计软件操作技能(总分33分)、论文写作知识(总分27分)、统计学知识(总分21分)等四个维度,总分为120分。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同组授课前后的比较应用配对t检验进行处理,两组之间的比较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处理,均以P

2 结果

2.1 检索医学中系统性引入循证医学知识对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影响

评价结果显示,两组学生授课前的信息素养总分和各子项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02~0.657,P>0.05),两组学生授课后的信息素养总分和各子项评分均较授课前显著提升,授课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518~7.116,P

2.2 检索医学中系统性引入循证医学知识对医学生科研能力的影响

评价结果显示,两组学生授课前的科研能力总分和各子项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095~0.723,P>0.05),对照组学生授课后的科研能力总分和科研基础知识子项的评分均较授课前显著提升,授课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362、3.845,P0.05),观察组学生授课后的科研能力总分及科研基础知识、论文写作知识和统计学知识三个子项的评分均较授课前显著提升,授课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758~5.238,P

3 讨论

3.1 循证医学是连接文献检索技能与医学实践的桥梁

EBM模式要求医生根据临床实践和可靠的临床研究结果作为主要依据,最终达到发现和解决临床问题的目的。在医学研究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医学科研文献所承载的医学信息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EBM迫使医学工作者摆脱零散临床经验或指导意见的束缚,根据不断更新的研究信息制定医疗决策。所以,EBM不仅可以优化临床医生的医学决策,同时还能促进医生专业知识和操作能力的提升。在校医学生接受的大多是教材上的知识,这些知识虽然具有权威性,但与实际的医学发展前沿之间存在着严重的脱节现象,滞后性较为突出。EBM可以促进在校医学生查阅最新的研究文献,提高其专业知识的更新速度[4]。在EBM模式下,文献检索技能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知识技能,EBM让医学生将以往认为枯燥无趣的文献检索课与本专业知识密切联系起来,提升了其学习兴趣,也使其在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过程中养成了对最新文献信息进行检索、评价和利用的好习惯。

3.2 循证医学的本质是对文献信息的方法学评价体系

针对文献信息的评价和利用是EBM的主旨观念,EBM从本质上是一个“求证、评证、用证”的综合过程,其中“评证”是核心环节。EBM要求医学研究者以临床流行病学方法为基础,在提高研究质量的同时利用高质量的研究结果作为证据,这才引申出了以SR、Meta分析、RCT为核心的高质量证据定义,文献信息的获取只是循证医学的次要过程,而对文献信息的方法学评价过程则是EBM的灵魂所在。因此,要想使医学生通过接受医学文献检索课程教育接受并理解EBM,不能让医学生将其简单地理解为扩充对Cochrane图书馆等新型文献数据库的检索,而是要让学生注重对证据评价体系方法学基础的理解,做到“知其所以然”,这样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3 在检索教学中系统性引入循证医学知识有利于提高医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一般被定义为“能够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资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或“一种了解提供信息的系统并能鉴别信息的价值、选择获取信息的最佳渠道、掌握获取和存储信息的基本技能”[5]。在信息化社会信息已被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而受到广泛重视,医学生必须具备足够优良的信息素养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生存和发展,而文献检索教学在形成和提升医学生信息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学生授课后的信息素养总分及信息意识与需求、信息评价与利用两个子项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5.417、4.775、4.308,P

3.4 在检索教学中系统性引入循证医学知识有利于提高医学生的科研能力

经验医学模式向EBM模式的转变过程,使临床科研成果成为医学决策的重要依据,因而重视和加强对医学生临床科研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新形势下医学教育的重要目标,尽早使医学生具备较好的辩证思维和科研能力、树立其通过科学研究来解决医学问题的观念对于提高当代医学生的整体创新能力和医学科学整体发展水平都是有利的[6]。文献检索教学本身就是形成医学科研能力的重要课程,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学生授课后的科研能力总分及科研基础知识、论文写作知识和统计学知识三个子项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3.615~4.875,P

3.5 及时更新循证医学知识是提高检索教学效果的必然选择

目前,高校医学检索教学普遍存在着一些亟待改革的问题,现行的医药文献检索课程主要包括文献检索基础知识、手工检索工具、医学数据库和网络医学信息查询等,教学内容安排通常不灵活、教学形式缺乏生动、教学内容与专业知识结合不够[8]。此外,入学起点不同、学制学历不同及专业学科不同的医学生对文献检索教学的需求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文献检索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方案,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文献检索课的教学[9]。同样,不同医学生对于检索课程中的EBM知识需求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因此,就要求文献检索教师在借助其他学科师资力量的同时加深对EBM的理解,以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及时更新知识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近年来的国内研究已证实,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教学方式在EBM的教学中能够发挥较好的作用[10],这种方案能够使检索中的EBM教学与医学生的专业更加贴近,因此,在本研究的尝试中,也采取了这种方式。

4 结语

在医学文献检索中系统性地引入EBM知识,可以消除单纯讲解检索知识给医学生带来的陌生感,有助于促进医学生对EBM进行全面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其对文献信息的利用能力,激发其学习科研技能的兴趣,从而达到提升医学生信息素养和科研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邱红燕.医学本科生循证医学教学的几点体会及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5(9):194-195.

[2] 李玉玲,李亚峰,刘妍,等.吉林省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分析和对策[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2(11):23-27.

[3] 彭波,赵婷,彭怡然,等.新时期医学生科研素质的现状调研及培养途径探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10):24-26.

[4] 刘红芝.医学文献检索教学中引入循证医学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6):64-65.

[5] 沈涌,陈焱,公维录,等.吉林大学医学生信息素养现状调查及其对信息检索教学的启示[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3(11):37-40.

[6] 陈心足,陈小龙,陆政昊,等.临床前医学生课外临床科研能力的启蒙与拓展:科研志愿者模式的探索[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4(1):120-124.

[7] 曲巍,闫佳,姜腾轩,等.循证医学对临床医学研究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J].国际眼科杂志,2014(3):523-525.

[8] 刘娜,高春阳,蔡肖兵,等.高职医学院校文献检索教学改革[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3(10):78-80.

[9] 赖李江.高职院校药学文献检索教学改革[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3(4):72-74.

统计学专业基础知识范文5

大数据时代给统计学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对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等方面都带来很大的影响。为了适应大数据的需要,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文章给出了相应的教改思路。

关键词:

大数据时代;统计学教学;课程教学改革

教育部规定,统计学是高等院校管理类和经济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及其处理技术的日益更新,影响着当前各行各业、相关领域及学科的发展,尤其对统计学的影响更为深刻。统计学原有的结构架构、理论体系等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如何提高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的统计学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应用统计学的理论方法解决大数据时代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是目前统计学教学有待解决的问题。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我国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学生开设的《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已势在必行。

一、大数据对统计学的影响

统计学是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方法论科学。大数据时代,统计学的研究对象依旧是数据。大数据对统计学的理论与方法具有多方面的影响和冲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数据对数据收集的影响。以往统计数据主要是由统计调查和实验获得的。在大数据时代,统计数据的产生方式呈现多样化,如由网站浏览痕迹、GPS系统、监控视频等方式产生,由此数据量呈现几何级数增长,使海量数据很容易获得。在大数据时代,很多数据在收集的时候不像以往的统计调查那样首先要确定收集数据的目的和用途,而是漫无目的地收集数据,事先并没有确定性的用途,因此数据的价值密度很小。例如大街小巷布满了监控录像设备,几乎公共场所所有发生过的事情都被摄录下来形成了视频数据,但如果想从中获取某事件的线索,却是大海捞针。不过大数据由于其数据量很大,通过各种统计分析后最终可能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价值和效果。这对大数据的整理、分析、解释和应用等都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2.大数据对数据整理的影响。以往通过统计实验和调查得到的数据都是结构化数据,如时间数列等,可以很方便地用二维表格表示。而大数据时代的数据除少部分数据具有结构化特征外,更多的是非结构化数据,很难直接转换成二维表格,例如文本、图片、所有格式的办公文档、各类图像和音频/视频数据、HTML等等。这些复杂结构的数据使得数据的整理过程要有所调整。传统的统计数据整理包括数据的审核、筛选、排序等预处理,数据的分组、汇总与显示等。大数据的获取,使数据整理步骤更加复杂,需要应用更多的技术,例如数据的甄别技术、数据仓库技术等等。

3.大数据对数据分析的影响。大数据时代由于数据是海量的,使数据具有样本即为总体的特征。因此,数据分析不再总是对样本分析,有些是直接进行总体分析。传统统计学的样本分析方法,例如假设检验、参数估计等方法,有的已不再适用。还应加入一些新的分析技术,例如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

二、适应大数据时代需要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改思路

经济管理类专业统计学教学主要包括统计学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案例教学等内容。为了适应大数据时代的要求,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可以重点从以下方面进行:

1.统计学理论教学改革大数据相对于统计学的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夯实统计学基础知识的教学,讲清楚统计学的基本原理方法。结合大数据的特点,对统计学的基本内容进行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把已学过的统计学基本方法和原理应用于大数据处理过程中,例如在大数据下怎样完成进行数据的获取、选择与辨别、保存与处理加工等,怎样确定可能的数据范围与来源,怎样建立指标体系并分类数据,怎样调整或制定相应的统计参考标准,以及怎样把非结构化数据进行结构化再统计分析等。另外,统计学教学,应该结合各专业的特点。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各行业对统计人才的需求量都会增加。《统计学》作为专业基础课,要探究与经管专业学科的交叉性,使统计学基础知识与学生的专业课程能有效地结合,培养出复合型人才。工商管理、会计、市场营销、金融、国际贸易等专业,结合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总结出能为本专业服务的可行的统计学课程教学模式和内容。例如对于会计专业的同学,通过解读财务数据背后隐藏的内容引起学生对数据统计的兴趣,在指标分析内容上着重讲解财务分析指标以及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问题;再如进入网购时代后,电子商务日益壮大,对于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则鼓励学生自己设计调查问卷,从身边的同学入手收集自己所关注的数据,从中获取专业信息。因此,一定要结合各专业的特征,以及“大数据”的特征,着力加强统计学的拓展教学和基础知识教学。

2.统计学案例教学改革大数据产生和发展于规模经济,每个大数据问题都与实际经济或社会问题有紧密联系,因此,在实际教学时,要突出案例教学,通过案例教学慢慢引入大数据的定义和相关的大数据处理技术,增强学生的实际分析能力。案例教学把学生引入具体事件,使学生直接认知和分析问题的原因和趋势,从现实问题出发,寻找问题的各种解决方案,并进行最优选择。老师可以设计一些题目,给出要求,让学生自行设计方案,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撰写研究报告,完成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等。案例教学比课堂习题更接近“实战”,能激发同学们的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也利于锻炼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3.统计学实践教学改革在案例教学中,同学们掌握了数据收集、整理、分析方法,需要进一步到相关领域中去实践,如电商、企业、金融、营销等需要决策的领域。实践教学能考核应用型人才的综合能力,把学过的基础知识与相关行业联系起来,面对大量数据辨别出有用的数据,深入处理,进行行业分析做出最优决策,最终完成行业分析报告。此外,还要加强统计软件的实验教学,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使用Excel,SPSS,SAS等统计软件,让学生运用软件来加工处理数据和分析数据。在讲授理论内容时,与统计软件操作同步讲解,使学生能够上机实现所有操作。给学生增加实践机会和拓展的机会,满足统计学实践教学目的,让学生不仅掌握理论知识,而且不断地进行实践操作,并在实际工作生活中充分的运用统计学方法解决现实问题。

三、结语

在大数据时代,我们要抓住机遇,在数据收集、数据整理和数据分析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促进统计学的发展。同时对统计学课程教学上,进行统计学理论教学改革、案例教学改革和实践教学改革,以适应大数据时代的需要,为社会培养出复合应用型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少杰.统计学教程[M],科学出版社,2015年.

统计学专业基础知识范文6

关键词:精算教育;地方院校;课程设置;就业导向

中国高校精算教育是从1987年11月在南开大学起步,当时,南开与北美精算学会(Society of Actuaries,SOA)签订精算教育合作协议,在1988年秋招收了国内首届精算研究生,设立了中国第一个北美精算学会的考试中心,并于1992年秋季首次举行SOA考试。

中国精算教育已有二十三年的历史,全国部属院校中有二十余所都以各种形式开展了精算教育,有研究生、有本科生,培养的学生已成为目前中国精算实务队伍中的主力和骨干。“精算师”是一个令人羡慕的“金领”职业,现在许多地方院校纷纷开设精算专业,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遇到一些问题,期望以下几个问题的讨论会对地方院校开设精算教育有所帮助。

一、学科归属

中国的精算教育如火如荼,但教育部专业目录中并没有明确设立精算学这个本科专业,导致对应的专业方向不明确,因此,这就为地方院校开设精算教育带来极大的困惑:

该专业归属哪个院系更合适?对目前开设有精算本科的部属院校做一分析,主要分布在统计学专业(如人大、华东师大、中国科大等)和应用数学专业(如复旦、北大等),其他基本都设在金融保险系(如南开、中财等)。由于所属的专业不同,授课的内容也有差异,统计、数学专业的侧重于概率论、统计、数学方面的知识,金融、保险专业的则侧重于金融、经济、管理方面的知识。

精算科学是应用统计的一个重要方向,各国精算师初级考试课程中,统计学占有重要地位。据美国寿险精算学会对其精算师过去学习背景的调查显示,约有44%的人过去是学数学和统计学的,20%是学精算学的,16%是学习经济学、工商管理,20%是学其他专业的。由此可见,地方院校开展精算教育,结合教学内容及中国精算师考试新体系的考试科目,设在统计学系,具有明显的优势:(1)学生具有深厚的数理背景。在统计学系开办精算本科教育有自身的优势,通过扎实的数学理论学习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从而培养其缜密思维能力和应用数学的能力。(2)得到系统的统计学及应用统计的训练。统计学是一切与风险有关的领域的基础,专业必须与所应用的方向紧密结合,这才能保证专业设置不会流于形式。(3)能充分利用已经建立的统计教学实践基地。根据统计专业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特点,通常都与统计局、调查队、调查公司、金融投资公司、保险公司等业务部门,建立合作关系,设立学生教学实践基地,而这些都可以为精算专业学生的教学实践提供便利。

二、培养目标

中国保险业的发展需要精算人才,但需要的数量决定于保险业的发展程度。中国加入WTO以来,国外保险公司大举进入中国保险市场。截至2005年底,中国共有保险公司82家,其中中资保险公司42家,外资保险公司40家。保险公司需要更多地学习国外先进的经验和经营理念,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精算理念,就是风险控制能力。中国保险市场是否建立起精算制度,是否拥有足够的精算力量,也是中国保险市场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如何确定培养目标?精算既是一种职业也是一门学科,自然面临着职业教育与学历教育的关系问题。一般说来,大学教育的核心应该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塑造品格,它是一种渐进的、长期起作用的教育过程。(1)精算师资格考试。精算教育(精算师考试)是成为精算师的重要环节,但是它不应当成为精算教育的目标,地方高校精算教学可以结合精算师资格考试的要求开设课程,主要目的是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人才。(2)培养全面的精算素养。精算教育的目标是全面提升学生的基本精算素养和综合素质。在精算教育的过程中,除了对学生的精算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培训,还需对其研究能力进行一定的培养;更重要的是,精算教育不应当忽视对精算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如:健康的人格、决策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培养等,还应当注重综合协调能力的培养。(3)培养学生的精算技能。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精算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还要侧重培养学生思考精算问题的思维方式。地方高校的精算教育在传授精算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求学生有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对财务会计、金融、投资、管理等方面知识的掌握,了解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中国的实际国情。

三、课程设置

精算是跨学科的交叉学科,不同学科之间的融通与交流是非常必要的。精算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如何设置课程?在设置精算教育的课程时,应结合精算本身的特点,结合本院校的专业培养目标,合理设置教学内容。作为完整的精算专业课程应该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1)经济金融知识。精算运用的环境离不开经济和金融活动,与此相关的都应成为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主要有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会计学、管理学、保险学、证券投资学和经济法等。(2)数理基础知识。数理知识主要有概率论、数理统计、微积分、线性代数、随机过程、多元统计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3)精算专业知识。主要有金融数学、寿险精算、非寿险精算、风险理论和精算统计模型等。(4)实务课程。主要有保险案例分析、公司风险分析、精算建模实验等,指导精算学生更好地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从而加深对精算问题的理解,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

四、师资力量

精算专业是一门以数学、统计学,经济学和金融理论与金融实践等为学科基础而建立的高度交叉、高专业技术特性学科,它以培养未来经济金融领域中高级经营管理人才为终极社会目标定位,创造性地发展数学、统计学和管理工程技术于经济金融实践。

如何解决师资?从课程设置上能够发现,精算教学需要协调并组合一些相关科目的教学力量,才能完成教学任务,许多课程对从事精算教学的教师而言,也是具有一定的挑战性。(1)加大引进人才力度。大力吸引高层次优秀人才,创新人才引进机制,保证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和培养合格人才所必须的师资数量。(2)加强教师进修培训和学术交流。精算专业课程教师一般应有扎实的数理统计功底,选派一些教师外出进修培训,创造教师进修的机会和条件;加强与其他高校及国外各组织机构进行交流合作的机会。(3)建立高水平的兼职教师队伍。从保险公司、企业聘请兼职教师,建立相对稳定的高水平的兼职教师队伍,能补充专业教师数量、优化师资结构。

五、实践基地

精算不需要理论联系实际,将技术用于开发新产品、费率厘订、计提准备金、编制财务报表等一系列控制风险的实务工作中,两者缺一不可。精算技能和精算经验对精算师来说是同等重要的。一个精算学生在高校里接受精算教育的时间是有限的,精算师所面对的实际精算问题是千差万别的,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精算技能,还需要运用精算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精算问题的经验。

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精算是一门既有丰富理论方法又非常务实的学科,离开了任何一方都不行。(1)重视专业软件的教学。在精算专业三年级或四年级的课程中开设最新的专业软件课程,如精算软件、统计软件等,让学生毕业后会应用这些最新的计算机软件于他们的工作中,这也是现在大部分金融、保险等相关金融实体所期望的。(2)加强与实务部门的合作。精算是一门实务性非常强的学科,精算人才不但需要扎实的理论功底,更需要实务经验。因此,在精算教育过程中,要加强与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企业的联系与合作,优势互补,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和实践能力。(3)发展非学历教育。尽快确立中国的精算师职业组织,大力加强教育部门和实务部门之间的合作,通过定期举办讲座、培训班,提高在职人员的素质,同时了解他们的需求,发现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丰富教学实践内容。

六、就业导向

中国精算教育的发展决定于市场对精算人才的需求。在美国,60%的精算师在各类保险公司工作,35%在各类咨询公司工作,5%在政府机构和高等院校工作;英国有约47%的精算师在各类保险公司工作,37%在与保险相关的咨询机构工作,16%在金融相关机构、教育、工业部门、政府部门和其他行业工作;在加拿大,精算师中有 53%在各类保险公司工作,40%在各类保险和社会福利等咨询公司工作,7%在科研单位、学校、政府和工业部门工作。

精算教育是否仅为培养精算师?从就业导向上应该:(1)支持学生参加精算师考试。精算教育在坚持系统和完整的原则下,应该尽可能多地融入考试要求的内容,学历教育是基本和必须保证的,一方面为学生的基本素质打好基础;另一方面也为学生进一步的职业选择留有余地。(2)培养具有精算技能的金融人才。高校的精算教育应更多的为中国精算事业服务,地方高校的精算教育应当具有自己的特色,让精算学生了解中国的国情、了解中国的市场、了解中国的制度和政策,培养地方精算业急需的精算人才。(3)利用所学知识参与企业管理。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精算及精算从业人员在中国将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如正在进行的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特别是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为中国精算专业人才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七、结论与讨论

精算教育的专业建设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为统计科学的深层次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它关系到我们培养的人才是不是真正能够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关系到专业的生存及发展,需要我们不断提高自身对本专业的认识及自身的专业素养,熟悉本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关注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