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

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范文1

【关键词】公路经营企业财务管理会计制度创新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公路经营企业是我国深化公路投融资管理体制改革的产物,以公路收费经营为主营业务,具有明显的行业特点。论文百事通作为公路经营企业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规范性文件,公路经营企业会计制度和财务管理办法都应当客观、真实的反映公路经营业务的特定要求。1998年7月1日实施的《公路经营企业会计制度》,对规范我国公路经营企业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我国企业财务与会计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我国公路收费经营事业的快速发展,对公路经营企业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提出了新的要求,加之公路收费经营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也使得加强公路经营企业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成为必要。

近年来,我国在公路收费经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随着我国新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收费政策的不断出台,以及在实践中显示出的目前相关法规制度所存在的体系不完整、不全面、理论依据不充分等各种各样的问题,无不要求公路经营企业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上进行创新,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公路收费行业的要求。另一方面,公路经营企业作为特许经营的企业,与一般的工商企业在业务核算和经营方式上都存在着较大差别,特殊的经营要求都需要有专门的财务管理办法和会计核算办法进行规范。因此,对公路经营企业财务管理、会计制度创新问题的研究势在必行。

二、公路收费经营业务对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提出的特殊要求

(一)公路经营企业的经营管理特点

与一般的工商企业相比,公路经营企业在经营管理上有以下一些特点:

1、公路经营企业的收费经营属于特许经营。

2、公路经营企业以盈利为目的,这就决定了其经营目标应当是经营收益最大化。

3、公路经营企业投资效益具有滞后性。

4、公路经营企业的主要资产是公路资产。

5、公路经营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是公路车辆通行费收入,且一般都为现金收入。

6、公路经营企业的通行费收入是通过分布在广阔区域内的基层收费站(点)收取形成的。收费站的票证管理、收入的上缴管理成为收入管理的重要内容。

7、公路经营企业的持续经营受到收费公路有期限经营的制约和影响。

8、公路社会公益性的特点决定了公路经营企业具有明确的社会职责。

(二)公路收费经营业务对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提出的特殊要求

由于公路经营企业在经营管理上存在着上述特点,这也意味着其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上有着不同于一般工商企业和运输企业的特殊要求:

1、公路经营企业是实行特许经营制度的公司制企业,由于受到特许经营期的限制,当公路经营企业只经营一条收费公路时,按照《收费公路管理条例》的规定,其特许经营期限最长不得超过25~30年,因此会计核算四大假设前提之一的持续经营假设在公路经营企业上的实用性受到挑战。

2、与一般工商企业不同,公路经营企业实行折衷资本金制度。我国企业的资本金制度一般采取实收资本金制度,由于公路经营企业以公路投资为主营业务,公路投资又具有投资额巨大的特点,加之公路经营企业实行基本建设与经营财务并轨,因此企业的注册资金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规定,同时国家还规定公路经营企业的注册资金“不得少于受让收费权或投资建设收费公路资金总额的35%”。这既是国务院于1996年8月22日以国发【1996】35号文的《国务院关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试行资本金制度的通知》中的明确规定;也是交通部近年来对公路经营企业法定资本金的基本要求。

3、与一般工商企业相比,公路经营企业流动资产构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公路经营企业的车辆通行费收入基本上是现金收入,这一特点决定了公路经营企业流动资产中一般没有应收账款;(2)公路车辆通行费收入属于劳务收入范畴,公路经营企业持有存货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生产实务产品或者直接用于销售,而是为了满足公路养护的需要,使公路经营企业能够为公路用户提供符合要求、令人满意的道路运行条件;(3)公路经营企业除了没有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所占比重也较少。由于上述特点的存在,在公路经营企业的流动资产管理中,存货管理和应收账款及其他应收款管理不再是流动资产管理的重点,加强对现金的管理,合理有效的使用现金,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使其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才是公路经营企业流动资产管理的重点。

4、公路经营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将公路基础设施作为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在《高速公路公司财务管理办法》中,公路经营企业的固定资产分为公路及构筑物、安全设施、通讯设施、监控设施、收费设施、机械设施、车辆、房屋及建筑物以及其他固定资产。其中,公路及构筑物占到了公路经营企业固定资产的绝大比重。

上市公司可以通过投资建路取得收费公路的经营权;投资者也可以将已经建好的收费还贷高速公路以出资方式投入公路经营企业。从会计核算的连续性考虑,此时将公路及构筑物作为固定资产管理是可行的,但从会计核算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来考虑,无论是投资建路还是投资者以已经建好的高速公路进行投资,公路经营企业取得的都是附着于该条公路的公路收费权而不是公路这一实体,因为无论是哪种形式,公路的所有权始终是属于国家。因此,给固定资产一个合理的定义,有利于合理规范公路经营企业的固定资产范围,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

固定资产管理的另一个问题是固定资产折旧年限问题,这里主要是涉及到公路及构筑物的折旧年限问题。在《高速公路公司财务管理办法》第六十九条规定,公路及附属设施不属于清算资产,因此,该项资产需在经营期届满时无偿交还给国家。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第六十六条的规定,交还国家的公路“应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高速公路公司财务管理办法》附件中还规定了公路及构筑物折旧的不同年限,这与“公路收费经营年限最长不超过25~30年”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矛盾。假设某公路经营企业所经营的收费公路的经营期限为25年,而公路及构筑物采用的折旧年限为30年,那么该企业应如何通过计提折旧来收回投资?或者说,公路经营企业的经营期限不变,还是25年,而公路及构筑物采用的折旧年限为20年,那么,到了经营期的第20年末,公路经营企业是否应当对资产进行更新?如果更新,投资如何回收?因此,需要合理确定公路及构筑物的折旧年限,确保公路经营企业能够在经营期内按期收回投资。

5、对于一般工商企业而言,企业的无形资产一般为商标权、专有技术等。而公路经营企业的在无形资产上的管理特色主要体现在对公路收费经营权的管理上。公路经营企业有偿取得的已建成的收费公路收费权,应当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以及其他有关规范,公路经营企业所拥有的,只是有期限的公路收费权。所以,无论是企业投资建造的、国家投入的,还是企业投资购买的,都应当作为公司的无形资产(公路收费权)而不是固定资产入账。但事实情况是包括17家公路上市公司在内的绝大多数的公路经营企业,对以投资建设取得和国家入股投入的已建成收费公路,都作为企业的固定资产;而只将投资购买取得的已建成收费公路的收费经营权作为无形资产管理。

无形资产管理的另一个问题是公路收费权的摊销。按照现行《高速公路财务管理办法》第三十六条的规定,无形资产从开始使用之日起,在有效使用期限内平均摊入管理费用。但公路收费权与一般的无形资产不同,它属于经营性资产,换句话说,若公路经营企业没有公路收费权,它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因此,它的摊销对公路经营企业有如工业企业中机器设备的折旧的计提,如何规范公路收费权的摊销也是公路经营企业资产管理中的重点。

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公路经营企业收费经营期届满时,应将公路及附属设施无偿交还给国家。因此,应当重视对公路经营企业清算资产的有效管理,不应当将需要无偿交还给国家的公路资产包括公路及构筑物、安全设施、监控设施等,以及需要拆除的收费站设施和其他费用性资产作为公路经营企业的清算资产。

7、应当重视公路经营企业财务评价指标的建立和完善,良好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分析和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目前,公路经营企业的财务评价指标包括:(1)财政部和交通部于1997年3月21日颁发了《高速公路公司财务管理办法》(下简称办法)。该办法在第十一章财务报告与财务评价第79条中规定的公司总结、评价本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财务指标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资本收益率、营业收入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2)2002年9月24日,交通部颁发了《交通部行业财务指标管理办法》,该办法中制定了公路经营企业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包括1、财务效益状况指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营业收入利润率、资本保值增值率、成本费用利润率2、资产运营状况指标:总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3、偿债能力状况指标:现金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资产负债率4、发展能力状况指标:营业收入增长率、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技术投入比率。但这些指标中,并非所有的指标都能适合公路经营企业的特殊业务要求,因此,需要对相关指标进行修订,使其更能反映公路经营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8、相关会计科目的设立要符合公路经营企业收费业务管理的需要。为了满足公路收费经营的需要,公路经营企业至少要实行二级管理,即由企业负责制定管理制度和费用定额标准,并对执行实行情况进行考核与监督;其下属的各个收费站则负责收取过往车辆的通行费收入,并按时定期将收入上缴给企业。若公路经营企业有两条或以上的收费公路,还可以对各路段设立管理单位,此时企业对其财务收支和经济核算可以实行三级核算,为此,就会存在企业内部的资金的上缴、下拨,因此,需要设立相关的会计科目进行核算。但目前我国的无论是《企业会计制度》还是分行业的会计制度都没有在这方面进行规定,而在实务中却有着这样的要求,因此需要相关核算的会计科目,使公路经营企业的会计核算完整、规范。

三、我国企业财务会计的改革与发展对公路收费经营业务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提出新的要求

1997年以来,我国陆续了《关联方及关联方交易》、《投资》、《非货币易》等16项具体准则,2001年1月1日,《企业会计制度》开始在上市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实施,这一切都标志着我国在企业财务会计改革又向前迈进了可喜的一步。通过进一步的深化改革,我国目前企业财务会计标准体系形成了三个层次的基本格局:

第一层次:企业会计准则,包括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从1993年的会计大改革开始,两则两制的颁布与实施,到2004年6月底为止,我国共了一个基本准则和十六项具体准则。我国在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建设上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第二层次: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和小规模企业会计制度。到2004年6月底为止,《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已先后出台。

第三层次:专业会计核算办法。据了解,2001年11月财政部的《证券投资基金会计核算办法》是我国的第一个专业会计核算办法。2003年11月,财政部又以财会[2003]27号了《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

随着1998年1月1日《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和2001年1月1日《会计企业制度》的实施,我国企业财务会计制度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是:取消企业财务制度,用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双重的规范企业的财务行为和会计行为。

(一)公路经营企业财务与会计制度的定位思考

在我国财务与会计改革发展的新趋势下,公路经营企业应当如何定位,以适应国家财务会计改革方向与步伐?可以这样认为,公路经营企业财务会计制度建设存在以下三种选择:

第一种选择:分别制定公路经营企业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但这种选择不符合近年来财政部所倡导的企业财务会计改革发展的方向,因此实施起来比较困难。

第二种选择:分别制定公路经营企业财务管理办法和会计核算办法。由于这种选择具有一定的科学合理性以及较强的可操作性,所以大多数公路经营企业也许赞同这一种选择。但这种选择的困难在于,目前财政部门并不倾向于出立于会计制度的财务制度、或者是独立与专业会计核算办法的专业财务管理办法。所以除非根据公路经营业务特点制定财务管理办法的需要得到财政部门的理解和认可,否则出台财务管理办法的行政障碍很难逾越。

第三种选择:制定较为完善的公路经营会计核算办法,双重的规范公路经营企业的财务行为和会计行为。在此种选择之下,又有两种具体思路:一种思路是制定较为全面、完善的会计核算办法,分别对会计假设、会计核算一般原则、会计要素、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等方面进行规范。这种选择的优势是较全面的反映了公路经营企业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规范要求,具有较强的业务可操作性,方便会计人员使用。但缺陷在于既要遵循企业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又要兼顾公路经营业务特点对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特定要求,制度建设难度较大,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另一种思路是只针对公路经营企业收费经营业务所涉及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进行制度规范:其他业务直接执行企业会计制度。这种选择的优点是针对性强,会计人员在使用时可以有的放矢,对号入座;但缺点是优势一笔业务可能会涉及几个规章制度,给会计人员操作带来不便。

应当看到,为了有利于加强财务管理,有效规范财务行为,企业需要有财务制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制度本应由企业根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并结合企业自身的经营特点来制定,而不是由国家制定并统一的企业财务制度。目前,国外的企业大多数是在公认会计原则、或是国际会计准则的框架下自行制定本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但在我国的企业还无法做到这一点。我国企业财务行为的法律、法规和规章还不够健全和完善;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缺乏强有力的所有权约束机制,或者说是所有者缺位的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长期计划经济体系的惯性影响使得大多数企业还不习惯自行制定财务制度,而且企业财务人员素质普遍较低这一现象也使得企业自行制定财务会计制度存在着困难;另外,企业自行制定的财务制度目前还得不到包括财政部门、审计部门等社会各界的认可。因此,在考虑中国的上述国情和公路经营企业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特定要求各方面原因,公路经营企业在制定财务管理办法和会计核算办法时应充分考虑到收费经营业务的特殊要求。

(二)我国企业财务会计的改革与发展对公路收费经营业务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提出新的要求

1、从最初的《证券投资基金会计核算办法》到目前出台的《民航企业会计核算办法》、《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这些专业核算办法的先后出台预示这公路经营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改革和创新时也应该与我国的改革方向相符,即通过制定《公路经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对公路经营企业的会计核算进行规范管理。从已经出台的这些专业核算办法的框架来看,他们所采用的思路是:以已颁发的《企业会计制度》为蓝本,在此基础上,考虑到行业的经营特点,对特殊的经营业务和事项采用增设会计科目的方法进行核算,而不再对通用的会计核算进行重复制定,因此,已经颁布的专业会计核算办法就减少了许多篇幅,这样的结果是,会计工作人员可以有的放矢,对不同业务可以有针对性的在《企业会计制度》和专业核算办法中寻找核算的依据。对于公路经营企业来说,制定《公路经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完全可以参照这种思路,这样既有利于会计核算的进行,同时在制定办法的过程中也会减少工作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公路经营企业实行的是经营与基建财务并轨的经营管理模式,因此它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与一般的工商企业存在着较大的差别,而《企业会计制度》主要的适用范围就是工商企业,因此,在制定公路经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基建核算这部分内容所需设置的会计核算科目。此外,对通用的会计科目中,由于在公路经营企业使用的范围有所变化,也需要将其中的核算内容进行修改,以符合公路经营企业会计核算的需要。

3、在我国,采用以会计制度双重规范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形式,在实务中存在这种种困难,作为深化公路投融资管理体制改革中出现的新兴产业,公路经营企业实行特许经营,其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特殊要求使得以工商企业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模式为蓝本制定出的《企业会计制度》很难适应。因此,尽管我国的财务与会计的改革方向是合而为一,但也必须考虑到实务中的操作性和可行性。财政部最近所做出的在2004年内修改出台《企业财务通则》的举措,就是一个很好的契机。

4、公路经营企业实行特许经营,在从事收费经营业务活动中,不仅有一些特殊业务需要通过出台相应的财务会计规范来界定(如公路资产属于企业的固定资产还是无形资产),而且还有一些业务对现行的财务会计理论提出的挑战。如公路经营企业有期限的经营活动,对传统财务会计的持续经营假设提出了挑战;又如公路经营企业所采用的车流量法、偿债基金法等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属于“减速折旧”的概念,对现代经营企业所推崇的加速折旧理论提出了挑战;再如公路经营企业再在经营期内以所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额或无形资产摊销额向股东分配对资本保全原则提出了挑战;还有,一些公路经营企业总资产中无形资产占主体的格局(如现资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末总资产中由公路收费经营权形成的无形资产占75.28%)对经营资产提出了挑战;等等。诸如这些问题如果没有专门的财务管理办法或会计核算办法来解释和规范,公路经营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就很难规范化。

5、应该看到的是,会计是为经济发展和经济管理所服务,而不是经济发展和经济管理服务于会计。在改革的过程中,财务与会计应充当解决经济发展中出现问题的救火队,而不是经济发展的导航员。因此,在改革的路上,如果过分强调与国际接轨,而不考虑中国的现实情况,其结果是会计人员面对需要更多的职业判断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时无从下手,导致了相同会计核算的多种理解性的做法,从而无法判定会计信息的真实与否。对公路经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与将来财务管理办法的制定中,需要注意办法的可操作性,避免出现依靠财政部门官员解释和企业会计人员对相关制度的理解进行核算和管理的局面。

四、公路经营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创新的基本思路

(一)资本保全原则

既然我国《公司法》明确规定了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这就意味着为了维护企业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在公司的经营期内,投资者除依法转让外,不得以任何方式抽回投入的股权资金。这就是实施资本保全原则的主要初衷。但就公路经营企业的经营现实而言,其总资产的70%以上属于“在经营期限届满后需无偿交还给国家”的公路及附属设施,而其他可用于偿还债务的资产寥寥无几,这意味着公路经营企业用来对债权人承担责任的不是资产,而是经营收费公路预期的经营现金净流量。因此,当公司投资者通过分配折旧或者价值摊销提前收回投资,不会影响公司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如果公路经营企业只希望在有限的收费经营期限内经营特定的收费公路,而不打算通过投资建造新的收费公路或者投资收购公路收费权来扩大经营规模,则有可能导致通过收取车辆通行费收入而产生的经营现金净流入量闲置。在这种情况下,维护投资者权益的理想做法也许就是按期对现金净流入量(包括公路资产折旧或公路收费权价值摊销以及经营净利润)进行合理分配。而如果假设这一种做法是合理的,那么就意味着对公路经营企业而言,可以不实行资本保全原则。这与《公司法》的规定显然又是相矛盾的,但考虑到公路经营企业是我国深化公路投融资管理体制改革的产物,而且实行的是特许经营,因此,可以对不打算通过投资建造新的收费公路或投资收购公路收费权来扩大经营规模的公路经营企业不实行资本保全,这样既保护了公司债权人的合法利益(以公司的未来经营现金流量作为偿还债务的保证),又保护了公司投资者的合法权益(通过分配现金净流入量来保证投资者的资金不会闲置)。

(二)固定资产界定

在公路经营企业的固定资产的构成中,最有争议的就是公路及构筑物是否应该在固定资产中列示,其次就是公路及构筑物与公路及附属设施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

1、如果仅从满足固定资产定义的三个条件来看,将公路及构筑物列入固定资产并没有错,但这只是看到了公路及构筑物的表面,事实上,无论公路经营企业是投资建路还是投资者将已建成的收费公路作为投资投入企业,其所取得的只是附着于公路及构筑物的公路特许收费权,公路及构筑物的真正所有权是属于国家的。在这种情况下将公路及构筑物列为固定资产,会让不了解公路经营行业特点的投资者误认为该公路为公路经营企业所有。公路经营企业经营的收费公路不是长期拥有或占有的实物资产,公路的终极所有权是国家不是企业。从上述表述的观点来看,公路收费权的实质是无形资产而不是固定资产,将公路收费权依附的公路及构筑物作为固定资产从理论上来说不合适,但在实务操作中,为了保证会计实务的一致性,大多数的公路经营企业将投资建路和投资者投入的已建成的收费公路作为公路及构筑物列入了固定资产。为了有效的界定固定资产,对公路及构筑物的归属有两种思路:第一种思路是公路经营企业将以任何方式取得的公路收费权(包括投资建路、投资者投入、企业购买)全部作为无形资产管理,这样符合公路收费权的经济实质,同时投资建路、投资者投入的公路资产在备查簿中予以列示,实行实物、价值双重管理,当经营期届满,企业将公路无偿交还给国家时,再在备查簿中将该公路冲销。根据《高速公路财务管理办法》第八条的规定,以公路收费权进行投资的,首先应向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申请评估立项,经合格的国有资产评估机构评估,保国有资产管理机关确认后投入。这就意味着将公路收费权直接作为无形资产处理必须满足一个前提条件:投资建路、或投资者投入的公路收费权必须经过相关部门评估,并以评估价值作为公路收费权的入账价值处理。这样做才符合无形资产的确定条件。但事实上,我国目前的实务操作中,除了以购买收费权方式取得公路收费权是通过评估机构评估之外,其他两种方式都直接以投资成本作为公路资产的价值入账。

第二种思路是考虑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公路经营企业资产管理的实务以及现行法律、法规上的制约,可以考虑公路经营企业将投资建设取得的公路资产,以及国家入股投入的已建成收费公路,可暂时作为公路经营企业的固定资产,而对公路经营企业投资购买的已建成的公路收费权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管理。这也是目前比较成熟、可行的做法。

2、公路及构筑物出现在《高速公路财务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作为公路经营企业的固定资产,公路及构筑物包括路基(土方和石方)、路面、桥梁(跨线桥和跨河桥)、涵洞、隧道、防护工程等。公路及附属设施则出现在《高速公路财务管理办法》第九十九条:清算公司的财产为除公路及附属设施外,公司宣布清算时的全部财产以及清算期间取得的资产。在该条款中,只提到了公路及附属设施这个名词,但对其具体内容并没有进行说明,这容易对实际工作产生误导,到底公路及构筑物和公路及附属设施两者是不是一回事。应该肯定的一点是,公路及构筑物包含在公路及附属设施范围内,那除此之外,是否还存在其他公路及附属设施?

公路经营企业的另一项固定资产——安全设施,包括标志、标线、护栏、护网、灯杆、灯具配电控制柜等。在《高速公路财务管理办法》中,安全设施是独立于公路及构筑物的,而事实上,将安全设施单独设立在理论上没有什么很好的依据,在实务中,也很难将这些设施从公路及构筑物中分离,鉴于此,可考虑将安全设施并到公路及构筑物中,合称公路及附属设施,这样既解决了实务中两者难于区分的难题,也解决了《高速公路财务管理办法》中存在两个相似名词的情况。

(三)固定资产折旧

《高速公路公司财务管理办法》中对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规定为:公司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一般采用平均年限法,对公路及构筑物可以采用工作量法,对通讯、收费、监控设施,可以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或是年数总和法。

在《高速公路公司财务管理办法》中规范工作量法计提折旧的基本做法是:根据预计总车流量计算单位车流量折旧额;根据实际车流量和单位车流量折旧额的乘积计算实际折旧额。与平均年限法和偿债基金法相比,公路资产采用工作量法计提折旧有显著的优势:①更加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对公路资产采用工作量法提取的折旧费与其所承担的负荷是同向增加,进而与企业营业收入同向增加,这也符合随着通行量的增加维修养护支出随之增加的客观事实;②减少公路经营企业的盈利风险。采用工作量法由于遵循了配比原则和相关性原则,通行费收入和养护成本支出之间存在着较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因此公路经营企业每年的经营收益方差、标准差都较小,风险也较小;③减少股权投资者的投资风险。采用工作量法可以使经营企业提前进入盈利期,股东们因此可较早获得回报,提前收回投资。

目前我国大多数公路上市公司都采用了工作量法对公路资产计提折旧,这说明了这些企业都认可工作量法计提折旧的优点。但根据规范的工作量法计提折旧存在着一个缺陷:由于收费经营期限由国家规定,当实际车流量不等于预计车流量时,实际计提折旧额不等于应计提折旧额。根据我国高速公路运营实践来看,除了广东省等极少数地区的收费公路以外,绝大多数收费公路投入营运后的实际车流量要低于预计车流量,这意味着公路经营企业无法通过计提折旧额来收回投资额。解决该问题的思路有两种:

第一种思路:依旧按照实际车流量和公路经营年限来计提每期的折旧,然后是每间隔一定时期,如每一年年末,根据实际交通量与预计交通量的差额调整折旧。目前,深圳高速、福建高速等一些公路上市公司便采用这种方法来弥补工作量法的缺陷,但这种方法也加大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

第二种思路:如果公路经营企业根据收费经营期限内的预计总车流量来计算单位车流量的折旧额,则就可以根据预计的分年度车流量与单位车流量折旧额的乘积来确定该年度应计提的折旧额,以保证公路经营企业可以通过固定资产折旧收回全部投资。在此思路下,每年应计提的折旧额或无形资产的摊销额=预计分年度车流量×(公路收费权价值/收费期内预计总车流量)。

《高速公路公司财务管理办法》第二十八条还规定,“对通讯、收费、监控设施,可以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或者年数总和法”。这三项设施的折旧年限分别为:通讯设施(通信线路为10~20年,电源设备为6~8年,通信设备5~10年,其他通讯设施为5~8年)、监控设施为5~10年、收费设施5~8年。从折旧年限来看,除了通信线路的折旧年限最长为20年外,其他设施的折旧年限都较短,假设公路经营企业的经营期限为20年,那么这些设施折旧年限最长为经营期限的二分之一,若公路经营企业的经营期限为30年,那么这些设施折旧年限最长仅为经营期限的三分之一。因此,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折旧的意义并不大。再者,采用加速折旧法的主要作用不是为了按照稳健原则人为的减少当期利润,而是为了通过减少应纳税所得额而进一步推迟缴纳所得税的时间。影响应纳税所得额的折旧属于计税折旧;计税折旧由税法决定,企业无权变动,从这一个角度来看,企业采用加速折旧方法意义不大,并且计算方法复杂,因此,对通讯、收费和监控设施完全可以采用平均年限法即可。

(四)无形资产摊销

《高速公路财务管理办法》中对无形资产及其摊销的规定是:公司长期使用但是没有实务形态的资产,包括公路经营权、专利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商誉等。无形资产从开始使用之日起,在有效使用期限内平均摊入管理费用。

无论是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公路及构筑物,还是作为无形资产入账的公路经营权,从本质上来说,两者是一样的,都是公路经营企业所取得的特许公路收费权,是企业的经营性资产。因此,在进行资产的价值弥补时,两者的口径应当一致,即都应该作为公路经营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若硬要将记入无形资产的公路收费权的价值分摊到管理费用,既会夸大管理费用的实际金额,又会导致公路经营成本数据失真,对公路经营企业的成本管理也产生不利的影响。

解决该问题的思路是:将无形资产中的公路收费权资产和公路用地的土地使用权资产的摊销价值记入公路经营成本,而将除此之外的其他无形资产如专利权、非专利技术等的摊销价值记入管理费用。

五、公路经营企业会计制度创新的基本思路

(一)、持续经营假设

持续经营假设是进行会计核算的四大假设之一。作为会计核算的一个前提条件,持续经营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将会长期的按照它现时的形式和现时的目的和方向,持续不断的经营下去。进一步解释就是企业现在不会面临破产的威胁,不会被迫清算,各种资产不需要削价求现。

公路经营企业是实行特许经营的企业,其收费公路的最长特许经营期也不过30年,如果根据特许经营期来说,持续经营假设也许不适合公路经营企业,而且特许经营年限决定着公路资产折旧年限和无形资产中的公路收费权的摊销年限。那么,应该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

如果某个公路经营企业所经营的收费公路不止一条,而且该企业准备通过不断的投资建路或是通过投资购买公路收费权以期企业的滚动发展,那么,持续经营假设完全适合于这类公路经营企业。问题在于,当公路经营企业只经营一条收费公路,而且不打算再经营其他收费公路,此时,持续经营假设将受到挑战,对于这类公路经营企业,是不是持续经营假设不再适合了,如果不适合,企业对资产又应该采用计价方式?

根据对持续经营假设的描述,将其换一个角度理解,可以这样认为,当企业面临着破产的威胁,并被迫清算,而且各种资产需要削价求现时,该企业不能再适用持续经营假设,各种资产不得再用正常的实际成本计价。对于只经营一条收费公路且不打算再经营其他收费公路的公路经营企业来说,它的经营期是可以预见的(一般最长也不过25~30年),但在经营期内,企业的经营目标就是通过吸引更多的车辆,提高收费标准等实现收入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由于企业主要是实行特许经营收费,其公路经营成本只占公路经营收入的15~25%,而且车辆通行费收入基本上都是现金收入,若企业不扩大规模,以其的经营效益,并不需要通过借款来维持其正常的经营活动,换句话说,公路经营企业完全可以正常的生产经营,并不会面临破产的威胁,而且当经营期满,企业是一种正常的清算,公路经营企业充足的现金存量也会使企业不需要削价求现来偿还债权人的债务。综上所述,公路经营企业除了可预见的经营期限不符合持续经营假设的条件外,其他条件是基本上吻合的,在此基础上,可以说,即使是只打算经营一条收费公路的公路经营企业也是可以适用持续经营假设的。

(二)、相关会计科目的设立及其核算

如果按照前面所述,公路经营企业会计制度(或会计核算办法)的制定思路按照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进行,那么在使用《企业会计制度》的通用会计科目之外,需要对公路经营企业的特殊业务所涉及的相关会计科目的核算内容进行修订,并增加相关的会计科目。

1、增设部分会计科目。(1)增设“应收下级上缴款”、“内部拨付往来”、“拨付所属资金”、“拨付所属专款”、“应缴上级款”、“上级拨入资金”、“上级拨入专款”等会计科目,以反映企业内部会计核算的需要。(2)增设“周转材料”科目,以反映公路经营企业库存和在用的各种周转材料核算的需要;(3)增设“应付资本”科目,用于核算公路经营企业按照合同约定分配给投资者的已计提公路固定资产累计折旧额或公路收费权摊销额。

2、修改部分会计科目的核算内容,包括:(1)修改“固定资产”科目的核算内容,以反映公路经营企业核算公路及附属设施等特定固定资产内容的需要;(2)修改“累计折旧”科目的核算内容,以规范公路经营企业计提公路及附属设施等特定固定资产折旧的特定业务;(3)修改“在建工程”科目的核算内容,以适应公路经营企业核算公路基本建设工程(包括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公路更新改造工程(包括技术改造等工程)、公路大修理工程等的特定需要;(4)修改“无形资产”科目的核算内容,以适应公路经营企业核算有偿取得的公路收费权的特定需要;(5)修改“以归还投资”科目的核算内容,以适应公路经营企业核算按合同规定在经营期内分配给投资者的已计提的公路资产累计折旧额或公路收费权摊销额的特定需要;(6)修改“主营业务收入”科目的核算内容,以适应公路经营企业核算车辆通行费收入的特定需要;(7)修改“其他业务收入”科目的核算内容,以适应公路经营企业核算除了车辆通行费收入以外的其他收入的特定需要;(8)修改“主营业务成本”科目的核算内容,以适应公路经营企业核算公路经营成本的特定需要;(9)修改“其他业务支出”科目的核算内容,以适应公路经营企业核算除了公路经营成本以外的企业业务成本费用的特定需要;

3、补充报表项目的列示和编制说明

(1)“周转材料”科目余额应列入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项目,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说明周转材料的摊销方法。

(2)对“在建工程”项目在会计报表附注中的说明中应包括公路工程开工日期,工程概算数,已完工并交付使用的工程的实际成本,未完工工程的实际成本情况。

(3)在资产负债表的“应付股利”项目之后,增设“应付资本”项目,反映公路经营企业尚未支付的资本分配额。

(4)在资产负债表中的“未分配利润”项目之后,增加“减:已归还投资”项目,反映公路经营企业按照合同规定分配给投资者的已计提的公路资产累计折旧额或公路收费权的摊销额。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下列信息:当期分配的累计折旧额或摊销额、累计已分配的累计折旧额或摊销额。

六、研究结论与建议

本报告在对公路经营企业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有关创新问题进行较深入理论研究和对公路上市公司投融资和收费经营活动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形成了以下研究结论:

1、公路经营企业是经国家特别行政许可,以路桥建设与收费经营为主营业务、以获利为目的、追求利润最大化和价值最大化的公司制企业。

2、公路经营企业具有明显的、不同于其他工商和运输企业的业务特点;其业务特点影响着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公路经营企业财务管理的特点和会计核算的特点。

3、公路经营企业是深化公路建设投融资管理体制改革的产物。相对于公路收费经营实现的蓬勃发展,相关理论研究和制度建设还相对滞后,这就难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公路收费经营业务的健康开展以及公路经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4、公路经营企业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实践中所出现的一些主观随意性和一定程度的盲目性对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制度建设提出了更迫切的要求。

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范文2

关键词:财务—成本一体化会计核算 科室成本核算

中图分类号:F2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2-086-02

医院会计核算和成本核算一体化是当前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发展趋势,是合理充分地利用各种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在工作中降低成本消耗的关键。通过加强成本管理,促进医院的增收和节支,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为此医院管理人员应当重视、了解和探索医院成本核算与会计核算的发展趋势,制定适合本医院实际情况的管理计划和措施,不断完善、优化核算管理体系。

通过对医院的财务数据进行整合、分析,由原来财务核算和成本核算分别核算,经过研究后,利用医院信息化HIS系统数据,通过内部信息系统将各职能部门和业务科室的数据进行自动采集,生成相关的各业务会计凭证,这种会计凭证每个科目后面都对应有相应的成本对象,需要核算项目的就对应项目对象。就是说,当某会计凭证涉及成本属性时,系统将成本转化为成本数据,即在记账、审核和结账的同时自动产生成本数据,实现会计凭证与成本数据的一致性,从而使财务核算和成本核算保持一致,融为一体,实现财务核算与成本核算一体化。

一、以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为例,运用财务—成本一体化核算体系的科室成本核算的内涵及内容

医院财务—成本一体化核算的内容主要包括会计核算、成本核算,而成本核算按核算层次分为三个层次:院级成本:包括医疗成本和药品成本。科室成本:包括临床科室、医技科室、医辅科室、行政后勤科室等科室的成本。服务单元成本:项目成本、诊次成本、床日成本、病种成本等。

医院财务—成本一体化核算体系包括体系架构、账户设置、管理目标、成本项目、核算对象、核算方法、计价方式、收入分配、控制分析、报表管理等十要素。根据财务—成本一体化体系十要素,构建具有不同医院特色的财务成本及分析考核体系:

1.医院设立财务成本管理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对全院财务成本管理工作和核算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和落实。下设财务成本管理工作小组,由总会计师亲自担任工作小组组长,财务处处长任副组长,具体负责牵头组织协调各部门工作,信息中心及主要业务科室负责人任成员,配合项目进行实施。

2.医院成立成本管理组织,设立专职成本管理岗位,实行业务归口负责制,建立完善成本管理制度。采用以一级成本核算体系为主、二级核算为辅的方式,进行全院及科室全成本核算。根据医院财务成本情况,科学进行成本科目设置、成本科室划分,确定成本核算单元级次,服务关系、划分成本责任中心。按照医院需求,设置收入支出项目,确定与财务科目的关系,同时进行多维度的成本分类管理。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的核算单元划分:将全院200多个核算单元分类编码,体现层级性;收入归集方式:将科室医疗收入分为直接收入和间接收入两大类,间接收入按照一定比例在参与科室之间分配;成本归集方式:将科室医疗成本归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大类;权责发生制:医疗收入和费用的计算采用权责发生制进行核算。

3.建立内部价格体系,制定共同收入科室之间收入分配方案,设置共同成本分摊方法,按照价值规律实现收入成本在科室之间的科学转移。建立四类三级顺序分摊等合理的成本分摊模型,对间接成本进行科学、系统、有效的一元或多元分项分配方式,满足医院财务成本管理的需要。内部成本的转移:对于后勤维修等内部服务成本,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先将直接材料分配给受益科室,逐步实现服务成本的分摊。费用按照不同的属性采用不同的分摊标准。

按照“价值转移规律”及收入与成本支出“配比原则”,以科室为成本对象进行成本核算。即要求严格遵守“权责发生制”、“谁受益谁承担成本”、“支出跟着收入走”的原则确认成本费用对象并进行成本归集。

4.对科室收入支出进行分科分项核算、形成与财务报表体系对应的全成本报表体系,定期检查财务成本控制情况,形成分析资料,对科室进行成本考核。

5.建立适合医院财务成本核算的内部报表体系,形成外部、内部数据采集规范,快速、准确地实现HIS收入、工资、材料物资、固定资产、内部业务等多子系统之间数据共享,形成内部管理基础数据仓库。

二、医院财务—成本一体化核算体系下科室成本核算系统的使用效果

1.成本理念全员化:财务—成本一体化项目的实施,增强了全员的成本意识,形成了全员注重增收节支的良好氛围,为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财务—成本一体化:在业务处理中,同时进行会计核算、科室成本核算,保障了原始数据的客观性,使财务数据和成本核算数据得到有效的统一,实现数据完全共享,为管理者提供真实可靠的决策数据。

3.成本核算精细化:增加了分科收入、成本项目的细度,各科室收入支出分级分层,一目了然,有效杜绝成本重复计算、分配不均的弊端。核算床日成本、门诊诊次成本,成本收益分析等科主任查询系统,为医院科室经营、成本控制提供详细的管理数据。

4.效率应用最大化:快速导入门诊收费、住院收费、固定资产、药品、材料、工资、水电费、保洁费等数据,系统实现凭证的自动生成,直接提供会计和成本核算所需数据,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减轻繁杂劳动,保证了会计信息质量。

5.信息系统集成化:采用了与系统无关的数据利用模式。通过整合利用医院信息系统中HIS等业务系统数据,及其他业务系统数据,解决不同系统数据间的“信息孤岛”、“信息烟囱”问题。同时,解决了信息系统数据之间的利用和整合。通过报表与分析,将以前单纯、分散式的经济核算提升为系统、有序的经济管理数据,实现了财务—成本一体化管理,逐步建立以经济管理为核心的系统平台。利用医院已有的基础信息化数据,如门诊收入、住院收入、工资、固定资产、药品、材料入库、领用发出、内部服务转账数据等经济业务数据,直接导入财务成本系统,为财务系统所用。以上数据所涉及的科室对象、项目对象为成本系统所用,形成了完整的成本效益经济管理平台。实现了新型的”同步处理,一举多得,自然平衡,科学可靠”的“财务—成本一体化”管理的新模式。

三、完善医院财务—成本一体化核算体系下科室成本核算的体会与建议

1.将医院的会计目标管理与科室成本核算相结合。按照医院会计目标管理的具体要求,在一些具备条件的大型医院,实行目标成本会计的管理。就是要求成本会计制定健全的各种消耗定额、计划价格,编制费用预算和各种服务项目的目标成本作为控制成本的依据。医院在运营过程中产生费用时,及时对差异成本进行核算,并对成本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尽可能采取相应措施控制医院财务成本,对成本进行预防性的管理。采用这种成本会计制度,就是由目标成本和差异成本组成医院以及各科室的实际成本。

2.建立会计核算与成本核算机制时充分体现医院“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医院“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不仅仅是体现“以病人为中心”,医院全体员工的权益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部分,只有通过全体医护员工的共同努力,医院整体的发展目标才能得以实现。同样对医院的会计核算与成本核算机制的建立,也是“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的充分体现,人的主观能动性非常重要。医院通过建立一整套科学的管理制度、绩效分配制度、激励机制来调动医护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营造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工作氛围,给人以工作、学习和发展的平台和机会,培育出一支优秀的团队,使员工自觉满意地为医院建设服务。医院只有有了优秀的团队,会计核算与成本核算的机制才能有效地实施。对医院内部会计人员的的管理,也要按照《会计法》、《医院财务制度》的规定加强诚信观念和职业道德教育和培训,同时要加强业务技能的训练,来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提高提供会计信息真实性的能力。

3.建立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全院、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成本核算需要建立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对于成本核算过程中的组织机构控制、目标或计划控制、预算控制、资源消耗控制、分级管理责任制等环节严格实行内部控制制度,在各成本核算的层次和机构间,建立相互配合、彼此制约的关系。对于固定资产、药品、医用高值耗材等成本支出较大的项目,尤其要细化内部控制制度。对流程中的关键环节要严格把握。如果业务流程控制在实施过程中出现偏差,应及时纠正,使业务流程的控制更完整、更有效。

4.建立健全医院内部财务规章制度和内部控制体系。按照新《医院财务制度》的规定,三级医院须设立总会计师,实施总会计师负责制,有利于强化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完善医院财务监督机制。为防止会计信息失真,按照《会计法》的要求,保证会计人员依法行使会计监督的权利,建立健全医院内部的各项财务规章制度和内部控制体系。同时,提高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增强法律意识,形成自我约束,是医院在经营和各项投资中取得最大效益的保证。

5.建立医院内部网络化平台。随着会计核算工作的日趋完善,特别是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日益成熟,基础数据采集更完整,科室成本核算工作也逐渐成熟。医院成本核算主要流程如下:收集收入、支出原始数据——直接成本数据直接计入,间接成本按照制定的原则按级分摊形成科室支出——将系统中收入、支出数据形成的科室收支明细核算台账和发放到各科室以备对账之用的核算表。在科室收支明细核算表中,收入由门诊、住院收入组成。按照直接收入直接计入,间接收入分别全额归入各创收科室的原则,计入各科室收支明细核算表。每月从系统中输出各科室收入和支出数据。

6.建立医院的成本分析评价体系。建立全面的成本核算分析指标评价体系,通过成本核算的有关数据资料,采用对比分析法、比率分析法等多种成本分析方法,分析影响成本的动因。解决医院运行管理中出现的经济问题,提高经营运营业绩。通过成本分析,考核医院成本计划执行情况,揭示医院成本问题和差距,促使医院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为整个医院的成本管理和经济管理提供有力的保障。根据成本核算的数据,建立“资源配置”、“资金运营”、“收入、成本、收益及结构”、“社会评价”等指标。对医院经营能力、人力与物力资源、收益和发展能力等指标进行分析,促进优化财务管理。全面分析成本规律和特点,通过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考核的全过程,使医院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成本核算实现有机结合。

总之,医院实行财务—成本一体化核算和实行科学的科室成本控制,不但是新《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的要求,也是医院得到健康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只有做好医院的成本控制工作,才能提高医院的经营效益,利用有限的资源为患者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服务,让患者真正享受到“安全、高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解决患者“看病贵”难题。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卫生部.医院财务制度[S].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

[2] 霍艳.浅谈医院会计核算与成本核算的一体化[J].北京:经济视野,2012(8)

[3] 张洁.成本控制对医院财务管理的作用刍议[J].北京:中国外资,2011(9)

[4] 符静.医院财务管理中的成本核算问题分析[J].北京:中国经贸,2011(20)

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范文3

一、会计监督是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必然要求

1.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监督是整顿会计工作秩序,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健全会计基础工作、建立规范的会计工作秩序,也起到重要作用.文章分析了会计监督弱化的原因。为了使经济活动能够正常、有序地进行,这些不同的利益集团只能依靠法律、法规和制度约束下的会计信息来协调关系,依靠规范的会计基础工作来表述经济活动,根据会计提供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来评价企业的经营管理。我们之所以说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 ,因为它是通过价值形态对企业资金运动的一项综合性的管理,渗透和贯穿于企业一切经济活动之中。因此,加强财务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关键。

2.有效发挥会计监督职能可以维护企业财经纪律和生产经济秩序。会计监督是通过立法赋予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可以正当行使的职权,也是我国经济监督体系中最直接、最主要的监督手段。通过会计监督可以监管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问题,能够使企业员工自觉按照规定维护企业财务纪律,能够达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目的。如果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生产管理、经营管理和财务监管的漏洞,就非常容易出现管理漏洞,也会出现管理真空,从而使财务会计监督职能丧失。因此,会计监督在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保障财政经济法律、法规、规章贯彻执行中具有重要作用。充分维护企业财经纪律和生产经济秩序,必须在强化单位内部会计监督

3.有效发挥会计监督职能能够确保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协调、有序进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当前,在一些企业中,乱挤成本、乱收乱支、截留利润、偷税漏税、弄虚做假、营私舞弊、乱摊费用、损公肥私等违反财经纪律的现象比较普遍随着市场经济深入、市场竞争激烈、企业规模的扩大以及国际金融局势的发展,对会计监管的内容、方法,质量都提出较高的要求。因此,我们要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进行具体控制。不仅要控制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上,还要控制产品的设计试制阶段、销售阶段和售后服务阶段的成本。由此可见,企业要真正提高经济效益就必须扎扎实实做好会计工作,发挥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职能作用,从而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二、加强和完善财务会计监督新思路

1.完善财务管理体制机制。讲求经济效益,是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要求。任何社会制度下的人们组织生产,管理生产都要讲经济效益。而会计正是为了满足这种客观需要而产生、发展并不断完善起来的。首先,从观念上改变,必须建立正确的价值导向才能够指导行为,实现财务会计监督体制的长远发展。通过加强财务会计人员对监督体系的认识,使得形成会计监督意识,加快财务会计监督体制的落实。其次,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建立完善有效的内控机制,是防范财务风险,杜绝违法违纪现象的重要手段。内部控制制度的主要目的则在于帮助经营者实现对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控制。内部控制在企业制度中担任着内部管理监控的重要角色,它为会计准则在企业的运行提供了良好的内部平台,有助于提高会计准则的实施效率和效果。

2.强化内部控制和监督。大部分多元化发展的企业虽然在内部建立了相应的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监督和管理部门,但是由于企业本身发展制度的限制,企业内部有关财务会计工作的各个部门在平时的工作中缺乏有效的沟通,导致企业整体的财务会计工作效率较慢。企业要对审计部门的日常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审计部门工作的有效性,审计部门必须要在财务会计工作进行之前就对其进行严格地监督,不能在财务会计工做出现问题之后才对其进行管控。同时,要合理分析、评价经济效果,最重要的是要考察指标体系。以会计提供的真实有效的数据位基础进行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还要结合企业的经营活动,从而能够真正做到合理分析。

3.提升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执行力和落实力。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企业要真正成为市场经济中的竞争主体和责权明确的法人实体,必须要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激励机制。作为企业会计人员应该严格遵守职业道德,严格按照标准来要求自己。坚决做到财务核算有理有据,账真表实。通过真实的财务信息,达到促进财务核算的正常程序,从而使财务信息真正的服务于企业经营。严格抓好重要制度的落实,要把库款管理、业务授权、内外对账、操作卡管理、各类交接以及账户管理、大额现金支付等相关重要制度真正落实到实处。会计人员要履行好会计监督职责,就要认真掌握财经法律、法规、制度,以便准确地判断出各种经济活动是否合法、合理的界限,不断提高会计监督水平。

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范文4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市场环境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从而给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我国针对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的改革出台了多项政策,致力于促进我国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核制度的完善。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主要是通过展现绩效,而实现对经营成果的体现。然而我国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的新制度仍然存在的一定问题,本文主要就改善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核算制度的措施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以期促进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的完善。

关键词:

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核算制度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提升,我国也逐渐加强了与国际的交流,越来越多的国外投资者注重中国的市场,从而致使中国市场竞争压力逐渐增大。市场环境压力的增大,对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我国针对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出台了多项政策,帮助事业单位适应如今的市场环境。在我国修订后的事业财务会计制度中存在很多优势,但为了使我国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更加完善,本文针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核算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事业单位会计基础不规范根据我国财政部出台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以及《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的规定,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主要采用收付实现制,另外对于部分经济业务或事项,需要采用权责发生制。但对于具体哪些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或权责发生制,财政部出台的相关政策中,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而根据我国事业单位改革总体方向分析,可以看出财政资金收付,需要采用收付实现制,而非财政资金收支的业务,则需要采用权责发生制。如医院根据相关规定,其会计主要采用权责发生制基础,但其财政资金收支业务需要采用收付实现制。因此由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不规范,致使难以选择事业单位会计基础,而需要在财务报表中进行明示。

(二)事业单位会计科目设置不合理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设置有“应收账款”、“预付账款”等科目,但其主要是权责发生制的需求,如果其采用收付实现制,则上述科目没有用处,从而导致财务处理出现混乱。对于财政资金收付应当采用收付实现制,但对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存货”科目的相关描述比较模糊,致使财政资金收支业务核算或“存货”科目核算会计基础不明确的问题。如果财政资金收支业务核算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或“存货”体现收付实现制,则均不满足相关规定,或规定中对这些问题的描述不够明确。如“预付账款”科目核算,其应当属于权责发生制,如果采用收付实现制,则需要根据收付实现对账款支出的判断,而并非用权责判定是否为“预付”。对于非财政性资金支出,需要采用权责发生制,对预付款项进行“预付账款”科目核算,而收付实现制财政资金收支,也需要进行“预付账款”科目核算,从而可以明确看出事业单位会计科目设置不合理的问题。另外《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银行存款”、“财政补助收入”等科目也存在设置不合理的问题。

(三)事业单位业务会计核算问题针对我国财政部于2012年出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其明确了“虚提”折旧的处理方法,实现了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进步。《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规定了固定资产折旧制度和无形资产摊销制度,其要求事业单位在进行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时,其资产不计入支出,主要体现了收付实现制基础。如果事业单位采用权责发生制,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计入支出等科目。对于在建工程核算,事业单位确认的账单,可能会及时支付,也可能有延迟支付,另外事业单位还需要保留5%的质量保证金,采用收付实现制,则表示其核算为实际支付的款项,并非工程成本。如果款项尚未支付,则该款项需要采用“应付账款”核算,不符合相关制度的规定。

(四)事业单位长期债务核算问题在过去,由于事业单位负债较少,且基本都属于短期负债,因此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没有对债务核算问题有足够的重视。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建设,事业单位借款资金逐渐增加,因此需要注重债务核算问题。根据相关规定,事业单位不能够将借款界定为收入,如果将其界定为计入支出,则会出现负结余问题。但如果借款资金支付不计入支出,则需要采用专设的科目进行借款支付的归集,然而目前并没有对此方面的详细规定。

(五)事业单位基建业务并账问题《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规定了将基建业务并入会计“大帐”。由于收支业务核算和基建业务核算属于不同的核算体系,因此对其的要求也各不一样,目前对于“并账”的全新思路仍然不够明确。对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的“并账”则需要明确编制哪些报表,以及编制合并报表的方法,另外还需要明确并账后解决编制基建专用报表的方法。

二、完善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核算合度的思考

(一)合理规范会计基础由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没有明确规定哪些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或权责发生制,致使跨级基础选择不规范。虽然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没有办法进行权责发生制相关业务核算的规定,但可以采用在附注中披露的方式,进行明确。

(二)改善事业单位会计科目设置不合理问题根据对《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分析,其主要将会计科目分为权责发生制核算科目和与会计基础选择无关的科目。为了使事业单位能够明确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进行经济业务的核算,需要进行对权责发生制会计科目的明确。首先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可以明确财政资金收支业务,需要采用收付实现制。随后将不能够进行收付实现制的业务和事项,设置为权责发生制核算科目。另外还可以明确财政资金收支业务,需要采用收付实现制。对于部分经济业务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权责发生制进行核算。对于科目中的日常核算中,其余额在支付科目中,不能够进行余额的保留。

(三)改善事业单位业务会计核算问题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分析,需要对“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科目进行选择不同会计基础进行账务处理。通过选择权责发生制进行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等科目的核算,采用此种方法进行核算,会致使“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失去效果。

(四)借款安排支付核算问题在采用收付实现制进行借款安排支付核算时,需要设置“待核销借款支出”科目,将借款安排归集到该科目中。对于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如果采用借款资金进行购买,则需要借记“固定资产”科目和借记“无形资产”科目,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对于工程价款或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如果采用借款资金进行购买,则需要借记“在建工程”科目,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对于日常业务开支,如果采用借款资金进行购买,则需要借记“待核销借款支出”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在进行借款偿还时,则需要借记“事业支出”等科目,贷记“财政补助收入”等科目。在采用权责发生制进行借款安排支付核算时,对于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及工程价款,采用借款资金进行购买,则需要借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或“在建工程”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在进行借款偿还时,则需要借记“事业支出”等科目,贷记“财政补助收入”等科目。

(五)解决基建业务并账问题要想解决基建业务和事业业务并账问题,可以通过将目前的基本建设财务会计制度体系废止的方式,从而将基建业务融入到事业财务跨级核算体系中。然而目前不能够废止基本建设财务会计制度体系,可以采用只“并表”,但不“入账”的方式,进行并账问题的解决。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财政部于2012年出台了《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政策,促进者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的改革,使其适应如今市场环境的变化。通过上述分析可知,目前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核算制度存在一定的问题,可以通过明确会计基础选择、明确跨会计科目设置的影响、解决借款安排支付核算问题等,从而促进我国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核算制度的完善。

参考文献:

[1]周国光.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核算制度的思考[J].财会学习,2013,04:57-60.

[2]汪艺君.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核算制度的思考[J].全国商情,2015,22:83-84.

[3]黄桂芳.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会计核算中心工作的思考[J].时代金融,2015,33:178-180.

[4]张敏.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思考[J].人大建设,2014,07:36-37.

[5]黄勋,成丽君.关于完善水利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思考——以岳阳市水务局为例[J].湖南水利水电,2014,05:50-52.

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范文5

一、新会计制度给企业财务核算带来的变化

(一)会计体系

新会计制度纠正了原来存在的一些问题,对会计科目体系重新进行了整理和归类,对部分科目进行了修改。其中,重点在于对会计科目进行了统一编号,在进行登记时,必须同时登记会计科目名称和相应的科目编号,这样就减少了出错的概率。随着会计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会计工作将更加规范化、体系化。

(二)核算方式

为了确保企业资金安全,完善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新会计制度明确了资产计量原则,简化了会计报表,极大的增加了财务信息的对比度。这一系列举措增加了财务核算的透明性,方便了核算工作的开展,确保了资金的及时入账,企业资金安全有了明显的进步。

(三)会计要素

引入了虚堤折旧和摊销的创新处理方法,在具体操作中不再使用计入支出的登记方式,而是采用冲减非流动资金的方式进行登记,从而可以在不影响单位财政预算审核的前提下,更好的体现资金流向和消耗数额,为财政核算提供了有力的信息支撑。

二、新会计制度下企业财务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资产管理不到位

资金管理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企业对此必须有一个切实可行的长远战略规划。但是,部分企业过于关注短期经济效应,体现到财务方面,就是对资金管理的严重短视,从而限制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由于缺乏对会计报表的评估标准,导致资金流量难以管控,进一步增加了资金管理的难度。

(二)预算管理不到位

许多企业缺乏一个合理的远期发展计划,管理层又缺乏经验,随意插手企业日常经营,这就导致了企业的预算管理工作难以开展。在部分企业内,预算报表形同虚设,每年实际使用的资金都远远超过了预算规定;也有一些企业的预算成了一个单纯的数字,仅仅只对一段时间内企业的总开销进行限制……预算管理不到位是许多企业发展后继乏力的关键因素,也是下一步进行改进的重点。

(三)财务核算体系及人员素质问题

虽然经过了改良,但是现有的财务核算体系仍不完善,调控范围过窄,对投资资金缺乏相应的调控渠道,容易引发非法集资的现象;财务核算机制时效性差,在具体执行中往往落后于企业的发展。但是,相比较之下,缺乏专业财务核算人员的问题更加突出。财务核算人员必须经过专业的培训才能胜任工作,但是相当多的企业认识不到这个问题,单纯的将财务人员当成出纳员看待,从而使得财务核算过程中漏洞百出。

三、新会计制度下企业财务核算的改进对策

(一)制定完善的资产运行管理机制

首先,应当从领导机构入手,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资产管理规定。其次,要加快相应机构建设,提高监督和调控能力,定期对各单位相关意见进行汇总和反馈,并根据调查处的情况对财务状况进行规划。最后,定期评价机制运行情况,对其中暴露出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

(二)强化企业预算管理能力

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确定每一阶段工作开始的时间,提前进行预算的研究审核工作,并以报表的形式分发反馈给各业务部门和监管部门。在具体的工作执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预算报表进行管理,同时,监管部门应当加强监管,对资金使用不当而造成经济损失的及时追究其责任,从而确保企业资金的合理利用。

(三)建立健全财务核算体系

财务核算体系改革事关各方面利益关系,可谓任重而道远。首先,管理层应当认清,其自身是会计行为的主要责任人,应对此担负领导责任,不能做“甩手掌柜”。其次,加强单位内部制度建设,以明文规定的形式将财务核算工作的方式方法确定下来,在制定规章制度时应当注意内部管理制度的建设,使之符合各业务流程的实际情况。最后,要狠抓具体落实情况,使财务核算制度真正能执行下去、坚持下去,从而确保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四)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

财务人员包括会计中心财务人员和财务报账员,应当分门别类,根据其担负工作的不同,分别进行财务管理知识培训、财务规则知识培训和会计规则培训。同时,要提高企业财务信息化和自动化水平,并组织财务人员进行办公自动化软件操作培训和综合财务管理系统操作培训。总之,对财务人员进行全方位培训和辅导,有利于其专业能力的提升,为其快捷高效地完成企业赋予的任务奠定了基础。

结语

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范文6

关键词:财务会计 医院 会计核算 会计制度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国家越来越重视医疗制度的改革。现阶段无论是医院的内部管理策略还是外部经营方案都发生了相应的改变。2012年新的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的颁布实施就对医院的会计核算工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怎样将新的财务会计制度有效应用到医院的会计核算工作中来,成了医院内部管理必须面对的一个挑战。新的财务会计制度充分考虑到了医院核算工作的方方面面,大大弥补了以往会计制度的不足。 

一、现阶段医院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医院在成本核算的过程中,成本核算的方式及制度还有待完善,它忽视了成本核算的重要性,对成本核算整个过程控制不足,成本核算工作效率不高。同时,由于旧的财务制度的影响,医院的成本核算数据缺乏完整性。目前的成本核算工作主要是对医院的各项支出收入进行汇总、归档,单一地进行统计核算,致使医院的管理者不能事先地对各项成本开支的可行性以及科学性作出预先的判断和控制,只能通过会计核算统计的数据了解医院经费支出的最终状况和结果。 

医院的财务管理方式及管理观念都相对落后。成本的核算都不是单独进行的,也没有按照费用和固定成本将会计科目加以分类,导致费用界限混淆不清。且财务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参差不齐,成本核算意识不强,内部管理的考核机制和监督机制也不够完善。在旧财务会计制度的影响下,医院费用的分摊主要采用间接分摊或者直接分摊的方式来进行,这就造成医院成本管理的明细不明,使得收支以及成本结余情况不能够准确地呈现。有些财务管理决定和方式还是以获取利益为目的,造成医院资产管理情况较为混乱。 

二、新财务会计制度对医院会计核算的影响 

(一)新财务会计制度促进医院会计核算工作不断完善 

新财务会计制度充分考虑到了医院会计核算工作中的各个项目。针对会计核算的相关要求,树立公立医院的卫生公益性质,增加了公益核算的内容,考虑到了医院的公益支出;加入了债权和股权两个方面的投资核算;引入权责发生制,利用该项原则对医院的收入和支出进行调控,真实的反映医院的客观经营状况,在“财政应返还额度”资产类科目中,核算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医院应收财政下年度返还的资金额度;在固定资产的管理方面,规定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要依据其寿命的长短等等。新财务会计制度对医院在实际经营中的相关问题也做出了预计,使医院的会计核算制度不断朝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新的财务会计制度要求医院在医药销售方面实行零差价销售策略,取消对药品售价与进价之间差价的核算,即取消“药品进销的差价”和“药品支出”等科目,不再对医院的购进药品进销加成。这将有效降低人民群众的负担,使广大人民能够看得起病、买得起药,在有效维护公立医院性质的同时,还要体现医院的综合能力,全方位的规划医院的收入与支出。同时,取消对总的药品账目的核算,将药品纳入库存物资科目进行核算。 

新的财务会计制度要求医院科学的制定收支管理和相关分类。对医院收入、支出类会计项目作了相关的规定,医疗成本包含医疗与药品支出两个方面,医疗收入包含医疗与药品收入两个方面,将药品收支统一的纳入医疗费用之中。此外,新财务会计制度还增添了科研和教育两个核算科目,从而使医院的财务管理变得更加完善,也使医院的各个核算科目之间达到了一种相对平衡,使会计核算的数据信息变得更加真实可靠。 

新的财务会计制度对医院净资产的核算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新的核算制度增加了待冲基金科目,这是一个全新的核算科目,它包括待冲教育基金以及待冲财政基金两个具体方面,它不仅能够反映出相关的会计信息,而且还能够反映出科研教育、财政补助等方面的预算核算信息。 

新的会计制度还加入了医疗风险基金核算的内容,要求将一部分的医疗收入预提用于医院的医疗事故赔偿工作。 

(二)新财务会计制度使医院成本核算体系更加规范 

新的财务会计制度对医院成本核算的对象做出了明确的界定,规定成本核算对象主要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病种、科室、诊次、床日以及项目,对三级医院的成本核算对象做了特别的要求,要求三级医院必须将医疗服务等纳入核算范围内。 

新财务会计制度对医院各个科室成本费用的归集也做出了相关的规定,把科室的成本归集分为临床服务、医疗辅助、行政后勤以及医疗手段四个方面。这一做法不仅为医院的各项成本之间做了一个对比,而且也为医院的成本核算提供了一个更加规范的标准。 

新的财务会计制度也对医院科室成本管理做出了更加明确的规定。医院的成本分摊制度一直以来是医院会计核算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新的核算制度规定了三种科室成本分摊方法。第一种要充分反映出医疗辅助的成本费用;第二种要能够有效反映医疗技术的成本费用;第三种要能够反映出医疗服务中的各个项目。 

(三)新财务会计制度提升了医院会计核算的有效性 

新财务会计制度对医院的资产负债情况做出了相应的规定。取消了修购基金的做法,选用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方法,这种方式能够充分反映出医院在资产管理方面的负债情况,并且针对不同的资金来源,对这些固定资产的处理情况也有所不同,因此,对其进行核算能够清晰地展示出账目信息,从而减少医院在资产清算方面的误差。同时,为了能够使医院在经营过程中对其收支情况、固定资产情况以及资产债务能做到有理有据,这要求将医院账目加入基建账数据。 

新财务会计制度加强了医院在收支方面核算的规范性。旧的财务会计制度在对医院的管理费用进行核算时,采用的是分摊的方式,而在新的财务会计制度中对这方面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它用期间费用取代了分摊制度。为了能够有效促进医院收支的平衡性和完整性,新财务制度在医院收支管理这个科目中加入了科研教育内容,使医院能够将教育和科研的资金成本使用消费情况明确地展示出来,从而有效推动医院科教资产核算的规范化发展。 

新财务制度对医院财务报表也做出了相关规定。在会计核算的过程中,其一切统计结果与数据都需要在报表中呈现出来,新财务制度中明确规定医院会计核算部门在核算工作中必须加入工作人员绩效考核数据、现金流动情况数据、财政补助以及科教资金数据等信息,从而推动医院会计核算报表内容的逐渐变得完整。此外,新的财务会计制度规定核算工作还应该涉及到医院的各个科室,使医院的会计核算工作变得更加详细、更加条理分明。 

新的财务会计制度能够将医院的补资金清晰地展示出来。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医疗制度的改革,而且对各个医院的补助政策也越来越完善,因此,新的财务会计制度就对政府财政性的资金补助做出了严格的核算规定:医院不能把政府补助资产作为年终奖励,应该累积到下一年的财政资产中。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的财务会计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医院摆脱在会计核算工作中的困境,比如说对成本核算整个过程的控制不足以及医院的核算数据往往缺乏完整性等问题。通过积极贯彻落实新财务会计制度,使医院在新的财务会计制度的规范下进行工作,从而推动医院的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化、系统化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