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校园集体舞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学生校园集体舞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学生校园集体舞

中学生校园集体舞范文1

【关键词】多元教学 初中生物 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168-02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由于生物课程与初中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初中生物教学有必要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目的,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从多个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从传统的初中生物教学情况来看,生物课程并没有给学生的学习带来较大的影响。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是单纯的按照授课教师的安排进行机械的学习,以完成学习任务为主要目的。在整个学习的过程,既没有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热情,也没有表现出良好的学习能力。从生物课程的内容来看,生物课程应该是学生接触自然、了解自然科学的一门基础性学科。但是,传统的生物课程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学习主要以考试成绩为准,而生物课程在考试制度下并不被重视。因此,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热情不高。同时,传统的教学方法也不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学生知识内容的学习尚可,但是动手能力和实践意识较差,限制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初中生物课堂多元化教学模式

所谓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就是指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的思维方式更加丰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与传统的单一教学方式相比,教师不再只是单一的对课程内容进行讲解,而是以学生为主体,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这种方式,有效的解决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存在的气氛压抑,学生容易走神的问题,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和课程的具体情况采取多个方式进行教学拓展。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不但能够实现知识的传递,而且能够有效的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得生物课程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同时得到提升。

3.给予多元教学模式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方法

3.1开放式的教学模式

在新课程改革情况下,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在学校中开始得到开展。通过采取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明显提升,学生的学习场所不再局限于课堂,而可以在自然环境中学习知识。不但增加了学生的新鲜感,而且丰富了课程内容,增加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得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例如,在学习“生物圈的绿色植物有哪些”的课程内容时,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完草本植物以及木本植物等概念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附近的森林公园中进行观察,让学生自己到自然环境中搜寻草本植物、木本植物,并进行归类、拍照和做记录。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但学习了课本知识,而且通过具体的实践提高了其认识自然、发现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3.2多元化作业设计模式

为了有效的解决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统一安排作业、海量练习的作业模式,使得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情感价值观得到提高。有必要摒弃传统的作业设计方式,改变那种单一枯燥的文本作业形式,通过合理的设计方式,使得作业更加富有色彩、趣味性。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使得学生从“要我做”到“我要做”转变。

例如,在学习绿色植物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写一个设计方案,或者对校园的角落、教室等进行绿化设计,让学生在巩固生物知识的同时,尽量增加一些趣味性的动手作业,让学生能够在娱乐的过程中进行学习。这样,学生不但对知识的记忆加深了,而且对事物的观察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3.3 分组教学模式

分组教学模式的目的在于通过分组的方式使得学生之间的思想能够得到交换,激发学生的交流学习能力。从具体的实践情况来看,学生在分组课堂上的表现往往超出教师的意料。

例如,在讲授蝴蝶一课时,教师根据情况将学生按照4人一小组进行分组,然后将蝴蝶标本发放给各个小组,并在黑板上将需要探究的内容写出,要求各个小组根据自己组的情况进行观察、给出答案。这时,小组内部就会有记录、汇报、观察等分工,学生可以在小组内部就自己的意见和观察结果进行讨论。由于个体和思维的差异,不同学生的观察角度不同,通过这种有效的交流方式能够形成思维的碰撞,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交流热情,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整个过程中得到提升。

总之,在实施多元化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应该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通过采取开放式、多元化作业设计以及分组教学的方式,丰富初中生物的教学课堂。各种教学方法之间自然没有明显的界限,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合理的多元化整合,适当运用多元化教学理念,能够显著提高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宁立秋.初中生物多元化学习模式在教学中的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4(9).

中学生校园集体舞范文2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高校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的优势,提出了辅导员在心理危机预防工作中的主要任务,并讨论了高校对于辅导员更好地在危机预防中发挥作用应提供的支持。

【关键词】辅导员心理危机危机预防

心理危机是个体或群体运用惯常的应对方式无法处理目前所面临的困境时的一种心理失衡状态。大学阶段作为一个人一生中生理、心理变化最剧烈的年龄段,一方面要面临如恋爱、就业、人生发展设计等诸多重大问题,一方面又处于身心发展不够成熟、看问题容易形成偏差的阶段,因此,当他们面临复杂的人生课题时,这种不稳定的心理状态和应对问题能力的欠缺,使得他们极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和干扰,从而产生心理危机。正因为心理危机会给人带来威胁和痛苦,会引起人焦虑、悲伤、愤懑等不良情绪,甚至有时会出现自杀、精神崩溃等极端结果,所以高校对于心理危机事件一直都高度重视。而对于心理危机而言,应对的最好方式就是预防。辅导员作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他们是在大学阶段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人,也是最了解学生整体状况的人,他们参与心理危机预防工作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本文将重点讨论辅导员在高校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体系中不可替代的优势和主要任务。

一、高校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的优势

心理危机都具有突发性、无、危险性等特点,但大学生的心理危机还有两个显著特点为我们进行早期预防提供了机会,那就是潜在性和易觉察性。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多数是负性情绪蓄积已久,后因应激事件而导致的心理爆发,加之相对于社会中的其他群体,大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教室、宿舍等场所活动,接触的对象主要是同学、老师,因而心理危机具有易被觉察的特点。辅导员作为基层一线的学生工作者,他们对于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现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首先,辅导员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辅导员是大学生最亲密的朋友,陪伴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活,一般说来,学生愿意与辅导员接触,愿意接受辅导员的意见。辅导员若能发挥心理工作的主动性,就会更容易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在日常工作中对学生给以潜移默化的引导。

其次,辅导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辅导员通常是被选的优秀毕业生,特别是辅导员一般比学生的年龄稍长、刚经历过大学阶段或者一直从事一线学生工作,最能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动态,他们更容易体会学生在每个阶段或某个专业学习中容易遇到的困境,从而分享自己的经验和体会。

再次,辅导员领导着一批学生干部,他们与辅导员建立了更为密切的关系,也是辅导员了解学生状况的重要渠道。

通过他们,辅导员往往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从而通过日常谈心等方式对学生给以积极的引导和疏解。大部分高校都设有班级朋辈心理辅导员和寝室心理联络员,他们掌握的情况往往首先反应给辅导员,加之辅导员平时对学生各方面状况的熟悉,所以便于及时作出反馈,必要时及时上报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二、高校辅导员在心理危机预防体系中的主要任务

教育部、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别提到"要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特别是辅导员和班主任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我们认为辅导员在心理危机预防体系中承担着以下主要任务:

1.将危机预防理念渗透到日常教育中。

辅导员可发挥自身优势,结合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加强心理健康、危机预防知识的宣传,营造良好校园集体心理氛围;向学生宣讲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遇到困难如何求助,如何识别和帮助需要支持的同学等;提倡同学之间、集体成员内部互相关心、团结友爱,创建一个理解、宽松、信任的集体环境,形成强大的集体凝聚力。

2.增加与学生的沟通,建立访谈制度。

辅导员可以将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辅导相结合,建立访谈制度,为学生提供一对一沟通的机会。这样可以更有效地指导学生面对的成长问题,如人际关系、学业指导、感情问题等。辅导员可以通过接纳与倾听,帮助学生更多地探索自我。当面对有自杀倾向的学生时,要保持冷静,耐心倾听、接纳学生,相信学生所说的话,对任何自杀迹象都不能等闲视之,尽量取得他人及相关部门的帮助。

3.发挥学生骨干作用,加强朋辈互助的力量。

学生党员、班干部、宿舍长是学生中的骨干,他们既是各项活动的组织者和带头人,又是辅导员联系学生的纽带。他们生活在学生中,有一定的威信,对其他同学有较强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因此,辅导员要对学生骨干进行助人能力的培训,充分发挥学生骨干的作用。学校可在辅导员的组织下由专业老师对他们给以相应培训,使他们明确自身职责,并学习到心理危机识别和干预的基本知识,为同学们服务,也使辅导员及时掌握学生心理情况。

4.及时转介,争取学校和家长的支持。

若学生面临严重心理危机、或辅导员发现自己已尽全力做工作而学生状况没有改善时,应及时将学生转介给心理咨询专业人员,并配合专业人员给出的处理建议进行工作。辅导员还需在日常工作中建立学校和学生家长的常规联系制度,确定有效联系方式,保证在最短时间内能使学校和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共同做好学生心理危机的处理和防范工作,避免因家长不知情而出现危机防范的漏洞。

三、高校应采取措施强化辅导员队伍在心理危机预防中的作用

要想使辅导员切实完成上述任务、在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体系中发挥出应有作用,需要高校在以下方面给以大力的支持:

1.加强对辅导员队伍的培训。

具有专业的心理学基础知识才能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高校应重视对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方面的培训,使其真正掌握心理辅导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心理危机识别和干预的基本技能,这样才能加强工作的有效性,做到不漏判。

中学生校园集体舞范文3

【关键词】广播体操与校园集体舞;教学技巧;对比

【中图分类号】G8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1-0185-02

1 前言

广播体操一直是中小学普遍采用的基本体操形式,课间操就是最好的见证,这一形式被赋予了双重功能,既增强学生的体质,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又培养学生的集体注意精神。所以在平时的课间操以及广播操比赛中,都会追求整齐划一的动作和效果,却牺牲了学生对美的体验和艺术的熏陶。针对这一系列问题,教育部推出了具有更强美育功能的校园集体舞,并要求从2007年9月1日起,在全国中小学中实施推广。然而各级学校在实施推广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就教师本身来谈,中小学很多体育老师都是擅长田径、球类等项目,毫无舞蹈基础,让他们来学习舞蹈本身就很难的,更别谈教学了。然而作为基层老师,必须掌握各种项目的教学方法,本文将广播体操与校园集体舞的教学形式做出对比,从而探索出更可行的校园集体舞教学方法。

2 特点对比

广播体操与校园集体舞都是在音乐指挥下完成预先编排好的成套动作,但它们的音乐风格与动作编排在形式上有很大的差异。

2.1 音乐风格。

中小学广播体操一直采用的是四二拍音乐,除了有节奏分明的旋律外,还重叠着口令数节拍指挥,其节奏为: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二二三四五六七八,三二三四五六七八……以此类推,以4个八拍或者8个八拍为一个组合。这一音乐与口令相结合的特点,正是根据中小学生相对较弱的音乐理解能力而特定的。而音乐节奏又不乏表现出中小学生天真活泼的一面。

校园集体舞音乐相比于广播体操音乐,最大的不同在于音乐中没有口令指挥音,学生完全要考自己的感受去开始动作和结束动作。其音乐有欢快轻盈的,也有青春动感的,还有舒缓优美的。同时,校园集体舞除了采用四二拍音乐以外,还会根据具体的某套动作采用不同节奏的音乐,如:高中组《校园华尔兹》采用的就是四三拍音乐。

2.2 动作编排。

广播体操作为中小学体育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之一,它的动作编排是明确的针对头、颈、四肢、躯干等身体各部位的练习,且动作安排遵循从头到脚,再到全身放松练习,要求每个学生都做整齐划一的动作。

校园集体舞是由多种基本动作和操作类的动作组成,编排的是一中具有特定规则和方法的身体活动,动作变化多样,要求身体各部位协调配合。同时校园集体舞的编排至少要以两人为单位,要求男女互相配合,但男女动作偶尔有不同之处。

3 教学指导思想对比

一直以来,广播体操这一形式在校园中广泛被赋予了双重功能,既能强身健体又能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正式对这两种功能,伟了追求整齐划一的动作和效果,学生学习过程中难免产生枯燥感,因此课前老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厌烦情绪做思想指导,精简明了的将明,理论知识,动作化难为简,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指导学生相互间以及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从而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校园集体舞是由一对男、女合作完成动作,彼此之间有很多拉手,反肢体接触的动作,由于 中小学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男女生之间都很害羞,在学习校园集体舞的过程中不愿拉手,影响教学的正常进行。因此,在教授集体舞之前,老师应从思想上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男女生之间的关系,通过正常的渠道增进友谊,同时要引导学生养成优雅大方的体姿体态,培养学生表现美、展示美、鉴赏美的能力。

4 教学方法对比

4.1 组织形式。

广播体操的组织以班级、小组或者整各年级为基本形式,在实施这一形式的过程中,每位学生是独立的,彼此不受影响,如果某为同学东旭哦与其他同学动作有差异,这只会影响表演效果,不会其他同学的动作形态

校园集体舞的组织形式是以两人(男、女各一名)为小的单位,在变化队形的过程中还会发展到四人、八人为一个单位。当采用圆形队形时又以整个班级或整个组为单位。因此可知,校园集体舞的组织实施要求男女伴之间的协调配合,又要求一对舞伴与其他对的协调配合。

4.2 教学过程

4.3 队形变化。

广播体操队形可以编排成正方形、菱形、长方形、T字行、斜线等多种几何队形,可以根据某个特定动作去变换队形,如常见的踏步、跑跳步等都是适合变换队形的步法。一个班或一个组可以在成套动作中变换出若干不同的几何图形,产生出别具一格的表演效果。

校园集体舞的队形主要有两种,圆形队形和方形队形,由于动作舞蹈化,加之表演时始终以两人为基本单位,所以在变换队形时就有很大局限性。校园集体舞主要是以女伴换位循环为主,整个表演中女伴没有固定的男伴,整个队形是流动的,这就决定了校园集体队形变化的局限性。

中学生校园集体舞范文4

一、引言

“舞伴歌”是近年来频繁出现在影视娱乐节目和各类文艺演出中的一种新型艺术表演形式。在中小学课外活动中,“舞伴歌”是不可缺少的校园文艺活动内容之一。它既有强烈的时代感,符合青少年动静结合的特点,又有雅俗共赏的大众性,能发挥学生们想像力和创造力,给学生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因此,“舞伴歌”这种节目形式一直深受学生和老师们的喜爱。

二、中小学课外艺术活动中“舞伴歌”的选材

(一)歌曲和伴舞的选材

首先,歌曲的选材应把握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的原则。其次,歌曲的音域应把握音域跨度恰当、符合年龄的原则。

选择了恰当的歌曲,就等于确定了演出的主题和基调。因此,伴舞一定要围绕主题、因题编舞。舞蹈种类之繁多,究竟该如何确定伴舞的舞种呢?笔者在实践中总结了以下几点:

首先,反复聆听歌曲音乐,理解歌词内容,确定主题和题材。其次,根据主题和题材再选择伴舞舞种。

(二)演唱者和伴舞者的选才

一是演唱者的选才。演唱者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1.爱好声乐表演,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一定的演出经验;2.有较好的音乐素养,能够理解和诠释音乐作品;3.有较好的嗓音条件,能够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4.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二是伴舞者的选才。首先,确定舞蹈的形式,用于“舞伴歌”的主要有三种:独舞、双人舞、集体舞。独舞的伴舞者,最好能有好的舞蹈基本功和表演能力,能一人驾驭舞蹈;双人舞的伴舞者,两人的舞蹈素养和能力应相差不大,两人能否配合默契是演出效果的关键。集体舞也应考虑整体舞蹈基础,可安排特别优秀的同学作为领舞或主要演员。

作为一名音乐老师要在平时的教学活动、课外活动和比赛中发现人才、挖掘人才和培养人才,这样才能在有演出或比赛任务时灵活机动、调兵遣将。

三、中小学课外艺术活动中“舞伴歌”的创编和排练

首先,构思“脚本”。“舞伴歌”的脚本设计结构可分为:引子、开篇、发展、和结局。可采取文字和图片结合的方法,要将演唱者和伴舞者的位置、动作、队形和情绪都考虑进去,搭起初步的框架,成为排练时的重要依据。

其次,分层排练。(一)演唱者的排练。分为歌曲演唱训练和表演训练。(二)伴舞舞蹈的编创与排练。编创与排练应是一个整体,排练本身就是在进行二度创作,而排练也应该立足于脚本设计。

最后,合作排练。合作排练时应注意几点:1.突出演唱者的位置,伴舞不要喧宾夺主;2.歌者和舞者动作和队形要相互协调、相互呼应,不恰当的动作和队形,哪怕再优美、再有技巧也应舍弃;3.如果歌唱者采用的是有线话筒,还应注意伴舞者不能踩到话筒线,以免发生事故。

由于中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生理特点不一样,在为中学生和小学生编排“舞伴歌”时也应有所区别。小学生舞蹈编排的动作设计,应考虑到少儿的年龄特点,注意少儿舞蹈的生理性和生活性。小学生处在生理上发展时期,骨骼较软,易变形,肌肉纤细,弹力小,收缩力差,易疲劳,这些特点决定了少儿动作的平衡力、控制力都较差,所以应选择简单、生动、明快、富有少儿情趣和生活气息,具有形象性,能反映少儿天真、活泼的性格和内心世界的动作;中学生的心理、生理日渐成熟,理解能力、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更强,骨骼发育基本成型,肌肉控制能力、收缩力、平衡力和控制力大大增强。因此,在舞蹈编排上能予以较难的动作和技巧,在队形变化上也可以更丰富多样。

四、中小学课外艺术活动中“舞伴歌”的演出过程中注意的问题

彩排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问题:1.注意服装的颜色是否符合歌曲的主题,歌者和舞者的服装款式和色彩是否协调,舞者裙子是否太长,容易被踩到;2.化妆的人员、妆面的色彩、发型和发饰是否协调;3.演出时如果播放碟片,应在演出场地的影碟机内试播几遍,还应准备备份光碟,有备无患;4.演出时上场下场的组织,谢幕动作与队形的设计;5.演员熟悉演出场地,尤其是集体舞时,应指导演员事先踩好点,对好中线,以免发生偏台;6.灯光明暗的处理,应告知灯光师,甚至彩排预演时调试好;7.做为指导教师,要尽可能的细心考虑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预案工作。

中学生校园集体舞范文5

【关键词】年龄特点 寓教于乐 即兴 技巧

众所周知,中学阶段是一个人从童年、少年走向成熟的过渡阶段,此时的人既没有成人的成熟老练,又脱离了儿童的幼稚,这一区别决定了中学生的舞蹈与少儿舞蹈的不同,中学舞蹈更具有个性。

一、如何选择舞蹈题材

1.结合当代中学生的生活、学习来选材

(1)生活上 学生们课间喜欢做的游戏有踢毽子,拔河,跳皮筋等,我们就可以构思出一群学生在玩“扔水袋”的游戏,一个路过的女孩不幸被扔到了,水袋摔破使得女孩无辜地全身湿透,很委屈地哭了,然后大伙是怎么地安慰她,然后邀请她一起参加游戏。这个过程既可以表现出他们渴望友谊的这份情感,又不失活跃的气氛。或者可以描述一个家庭困难学生,因交不起学费而被迫辍学,而同学们跟老师们是怎样一块钱一块钱地为他募捐,然后又是怎样地交到他手上去的,家庭困难学生内心感到非常感动而做出的一段独白可以成为整个舞蹈的部分。

(2)学习上 我们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可以把舞蹈跟课本内容结合起来,比如课文《孔乙己》中的孔乙己是一个很悲惨的人物,舞蹈《孔乙己》却不是一成不变的照搬,整个作品用非常滑稽的动作贯穿在一起,有点讽刺的感觉,令人捧腹大笑之余,还通过剧情使观众对人物产生一种同情、怜悯之情。学生们通过这样一个舞蹈,就可以从另一个方面认识到课本中的人物,对“他”的生活有了更深的体会,也通过课本对人物生平的介绍,更好地演绎出了作品。

2.围绕青春期的教育进行选材。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生理上的迅速成长使得他们的心理活动显得激烈、动荡,对异往充满好奇。现在全国的中学都在普及课间跳集体舞,我们可以借鉴外国民间舞蹈中集体舞的形式,如小步舞的形式。这一类的舞蹈比较文雅,端庄,步法也比较简单,构图很优美,整个舞蹈讲究男女双方的配合与默契,正因为需要互相配合,男女同学间才能有机会在一个正常的气氛下,进行积极的交往,是非常有利于他们人格的健全发展的。而我们把这些从自娱性舞蹈中提炼出来的动作元素用在舞蹈创作上,学生们的舞蹈表演能力必定会有所增强,同时又能培养他们良好的礼仪风范和社交能力,让他们建立起正常的同伴关系。

三、舞蹈类型的创编

1.独舞

(1)即兴创编 构思独舞经常用到的创作方法是即兴舞蹈。即兴指的是舞蹈者完全自由地、无限制地舞蹈,把自己想要抒发的感情用肢体表现出来,产生新的动作用于舞蹈中,而且这些动作通常都是超乎自己想象的东西,这就是即兴舞蹈的特性。在真正创作一个舞蹈作品的时候,老师先跟学生们讲述作品想要得到什么样的效果或是已经构思好的情节,再与学生们交流一下,往往他们的意见才是最重要和最适合创作的,比如他们觉得某个地方需要站得高高的去表达情绪,或开怀大笑,或痛哭流泪,都让他们去做,效果往往比我们在音乐方面下功夫去渲染气氛要好得多。

(2)道具和背景 在中学舞蹈创编中,道具和布景的运用是很能帮助我们展开构思的,它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更能将我们的构思直观地体现出来,变成能够表达情感的动作,而一般的中学生功底有限,在这种情况下运用道具更可以有效地掩盖舞蹈者的短处;鲜艳的布景色彩或可爱的图案都是学生们所喜爱的一类。

中学生校园集体舞范文6

一、研究的现状分析

研究初期,我们学校分别抽取初一年级179名学生做了“学生对音乐课学习的现状”问卷调查并加以分析:有64%的同学喜欢上音乐课,他们认为这一学科没有过重的学习压力,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又能从音乐中感受美,身心比较放松;32%的学生觉得一般,说明这部分学生持观望态度,并不反感上音乐课,如果音乐课内容和方式适合,他们对音乐学习还是充满渴望;个别学生“不喜欢”音乐课,他们认为音乐课比较单调,内容陈旧,形式比较单一。通过调查,我们看到学生的对音乐学习的态度,以及迫切需要改革的趋势。我们的学生越来越不擅于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去感受美、展示美。比如日常的形体姿态、间操动作的舒展度,以及做校园集体舞时动作僵硬、“踩不上节奏点”等问题,都源自没有发自内心的由内而外的愉悦感。我研究缘由,感觉到:现在的音乐课教学缺乏舞美的渗透,教师们回避了舞蹈这一重要的感受美的领域,其实舞蹈是人们把对音乐的感受、体会、认知和发现用肢体动作表现出来,是学生感受与欣赏音乐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二、研究目标与实施

1.本课题目标是通过研究,构建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新模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欲望,探讨舞蹈律动与音乐课教学合理融合,引导学生在舞蹈律动中充分体验音乐的美感,帮助学生更好的感知和理解音乐,探讨舞蹈律动对音乐课教学的影响。

2.在课堂教学中我紧紧围绕课题的中心理念,以审美为核心,把舞蹈律动作为一个有利的辅助手段融入其中。例如教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青春的旋律》中,我设计了一节集体舞渗透课。先让学生欣赏《青年友谊圆舞曲》,这是一首洋溢青春活力的圆舞曲,全曲共有六个乐句,歌曲热情、优美,但旋律比较活跃,大跳较多,这样旋律线起落幅度较大,让人有身体随之舞动的感觉。所以我设计了简单的圆舞曲舞步教学,让学生在身体律动中感受三拍子强、弱、弱规律,随着身体与歌曲的完美舞动融合,学生更深刻地感受了三拍子圆舞曲特点,掌握歌曲演唱,同时也激发他们珍惜友谊、增进团结、热爱和平的感情,以及对现在美好青春的珍惜与把握,从而很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知识、能力和情感目标。再如,管弦乐《红旗颂》的欣赏中,当出现乐曲的乐段时让学生拿着红旗做人浪律动;欣赏民族管弦乐曲《春节序曲》时,为学生准备锣鼓、钹、扇子、绸子、手绢等道具,让他们即兴随乐曲创作几个动作,让学生在综合感受乐曲丰富的表现力的同时,在音乐中展开想象的翅膀,体会不同的节奏、节拍、速度在乐曲中的作用。这样安排不仅完成知识能力目标,还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形象,体会音乐情绪。

三、研究的反思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