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卫生保健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口腔卫生保健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口腔卫生保健知识

口腔卫生保健知识范文1

认为健康教育后保健医生对口腔保健基本知识问题回答的正确率均明显高于健康教育前。3保健医生希望获得口腔保健基本知识的途径前4位的是网络、视频教育、文字教育(报刊、书籍、杂志等)、讲座,约占85%以上。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健康教育前托幼机构保健医生对许多口腔卫生保健基本知识都有一定的了解,特别是药物防龋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是什么、竖式刷牙法的正确操作方法、牙刷不宜使用过久,多长时间即应更新等题目,答对率都比较高。

由此可见,妇幼保健工作者通过多种途经,进行的口腔卫生保健方面的教育,已产生出一定的效果,但对口腔卫生保健的某些基本知识还了解得不够深入,甚至还掺杂着一些错误的认识,答对率还不高。如防龋工作的重点人群是幼儿园儿童、保持乳牙健康对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儿童从几岁开始就应该自己早晚刷牙等。通过健康教育,保健医生口腔卫生保健知识明显提高。

对于龋齿的预防,有些保健医生掉以轻心,满不在乎。我们对他们进行口腔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使更多托幼机构工作人员认识到龋齿对健康的严重危害,从而帮助幼儿及家长树立良好的口腔保健意识。并认识到自我口腔保健的重要性。自我口腔保健是当前口腔卫生发展的大趋势,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它对增强口腔自我保健能力,进而促进口腔卫生状况的改善及龋齿、牙周病的预防有着重要的意义。

健康教育前保健医生对口腔保健健康教育很重要、乳牙迟早要换,乳牙龋病关系不大、为预防龋齿愿改变自己的行为等问题的正向态度率相对较高,说明部分保健医生对口腔保健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一些不健康的行为都有一定正确认识。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正确的态度和认识,如认为预防龋齿有些措施很麻烦,难以坚持、不认为乳牙健康对儿童的心理健康也十分重要等。健康教育后这些问题的正向态度率得到提高,教育前后差异性明显[4]。

口腔卫生保健知识范文2

【关键词】 牙齿缺失;口腔修复;口腔保健

The investigation of tooth-missing dental restorations of students in Henan University

LIU Yan-lin,ZHANG Wen-ling,TIAN Yao-ying.Huai He Hospital Affiliated to Henan University,Kaifeng 47500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tooth and dentition defent and restoration condi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Methods 953 cardes aged from 18to 24 yearrs old involved in this study were tested by clinical invrstigation and questionnaire.Results The incidence rate of tooth-missing was 9.23%.The main reason of tooth-missing was caries.The rate of dental restortion was 32.95%.Conclusion There’s different attitude toward tooth-missing and restorattion in university students.so it`s urgent to improve the knowledge of oral hygiene health in university students.

【Key words】

Tooth-missing;Prosthodontics;Oral health

牙齿缺失是口腔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它不仅影响面容而且影响咀嚼和语言功能。因此在缺失牙后及时修复很重要。尽管牙齿缺损多发于老年人,但在青年中也有不少患者,由于口腔保健知识的缺乏,使他们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为了探讨青年人缺牙及修复情况,笔者于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调查了河南大学临床医学院及其他学院的学生953名。现将调查资料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文根据本校附院口腔修复门诊中的在校学生病例以及从河南大学学生中抽取医学生及其他专业学生共953例进行调查。其中男生415人,占43.55%,女生538人,占56.45%,年龄18~24岁。

1.2 方法 统一指标,统一调查标准[1],基本同第二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标准,采取一人一卡制,全部受检者由第一作者调查缺牙及修复情况,进行常规门诊检查。使用SPASS 1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将牙齿缺失、修复情况与性别、地域、不同专业、病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1~4。

2.1 牙齿缺失、修复与性别的关系:从表1中可知,在953例受检者中,男生415人,缺牙人数47人,失牙率11.33%。女生538人,缺牙人数41人,失牙率7.62%。男生失牙率高于女生,有统计学意义(χ2=3.83,P

表1

河南大学学生牙齿缺失和修复与性别的关系

性别受检人数缺牙人数失牙数失牙率(%)修复人数修复率(%)

男415475011.33*1123.40

女53841427.62*1843.90

合计95388929.232932.95

注:*χ2=3.83,P

2.2 以牙齿缺失、修复与地域的关系 本组调查中来自城市和城镇的学生366人,缺牙人数36人,失牙率9.84%。乡村学生587人,缺牙人数52人,失牙率8.86%,二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0.26,P>0.05),城市、城镇修复率41.67%,乡村21.15%,二者有统计学意义(χ2=4.14,P

表2

河南大学学生牙齿缺失、修复与地域的关系

地域受检人数缺牙人数失牙数失牙率(%)修复人数修复率(%)

城镇36636409.84*1747.22

乡村58752528.86*1223.08

合计95388929.232932.95

注:*χ2=0.26,P>0.05;χ2=5.61,P

作者单位:475001河南大学淮河医院口腔科

2.3 牙齿缺失、修复与不同专业学生的关系 由表3中可知,医学生285人,缺牙人数23人,失牙率8.07%,其他专业人数668人,缺牙人数65人,失牙率9.73%,二者无统计学差异(χ2=0.68,P>0.05)。医学生修复率52.17%,其他专业学生修复率26.15%,两者有显著差异(χ2=5.21,P

表3

河南大学学生牙齿缺失、修复与不同专业学生的关系

专业受检人数缺牙人数失牙数失牙率(%)修复人数修复率(%)

医学专业28523258.07*1252.17

其他专业55865679.73*1726.15

合计95388929.232932.95

注:*χ2=0.68,P>0.05,χ2=5.21,P

2.4 牙齿缺失原因 在表4中可知,牙齿缺失原因最多的为龋病,占58.65%,外伤次之,占22.15%,牙周病占8.64%,先天缺失占5.77%,其他原因占4.81%。

表4

大学生牙齿缺失原因

病因龋病外伤牙周病先天缺失其他

缺牙数6123965

百分比(%)58.6522.158.645.774.81

2.5 失牙未修复原因很多 感觉失牙影响不大,无所谓,怕麻烦,经济问题,担心修复有不适感。

3 讨论

本文调查河南大学医学系及其他专业学生953人,失牙人数88人,失牙率9.23%,修复率27.27%。所得结果基本反映出河南大学学生的口腔健康状况,大学生为接受高等教育人群,有如此之高的失牙率,以及如此之低的修复率,口腔卫生状况值得关注。

从本次调查中可以看出,失牙率显示性别差异,男生高于女生,与某些文献报道不同[2,3]这个可能与有关文献多为中老年人牙齿缺失的统计有关。而对青年人来说,存在性格差异以及对口腔卫生保健的重视程度不同导致失牙率的显著差异。由于疏于口腔卫生预防保健导致牙病,没有及时治疗,逐渐发展导致失牙。在对城市与乡村学生牙齿缺失与修复的调查中,笔者发现在失牙率方面,两个地域的失牙率没有明显差异,但修复率却存在显著差异。由于城乡经济情况差异的逐步减小饮食生活习惯的差异也在减小,从而导致失牙率的统计无差异,而乡村在口腔卫生预防工作未随着经济水平的改善而发展,就牙齿修复而言,经济水平以及对口腔卫生保健知识的认知则是影响其结果的不可忽略的社会因素。本次调查修复率低,由于缺失牙者缺失牙数较少,多为1~2颗又多为后牙,很少影响面容及咀嚼功能,多数学生认为不修复没有任何影响或者经济情况不允许而忽略了及时修复,延迟修复常造成患者偏侧咀嚼,进食速度减慢,长期会影响面容及周围余留牙,进而影响整个口颌系统,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对其进行有关义齿修复知识的宣教很有必要。城乡修复率的差异提示要在乡村加强口腔健康教育,做好龋病预防和修复工作的及时进行。

在本次调查中笔者专门抽取医学生285名,其他专业学生668名,结果显示医学生与其他专业学生在失牙率是无显著差异,在修复率上存在显著差异,医学生修复率为52.17%,其他专业学生修复率为26.15%。可能由于早年对口腔卫生保健了解和生活习惯上没有较大差异,所以在失牙率上没有显著差异,从大三时河南大学口腔系即对本院的医学生开展了口腔科学的课程,向他们讲解了口腔科学、口腔卫生预防及保健知识,从而使医学生口腔保健意识增强,口腔卫生习惯好具有牙病治疗和失牙后修复的消费意识。在这些医学生的修复体中符合临床要求,固位好,能恢复正常功能的义齿合格率也较高。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取得初步成效。

在本次调查中笔者还将大学生牙齿缺牙的原因进行统计,龋病依然为牙齿缺失的主要原因,其次为外伤,然后为牙周病,这与有关文献基本一致 [4]。

在大学生口腔保健工作的开展应以口腔预防为主,在医学专业或其他专业的健康教育课中加大口腔卫生教育比重,强化学生口腔预防意识,应以口腔专业技术人员为主体,通过多种形式普及口腔卫生教育保健基本常识,改变不良口腔卫生行为,养成良好的日常卫生习惯,让他们认识到定期口腔检查对龋病、牙周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重要性,提高防止牙齿缺失,以及缺失后及时修复的理念,通过对大学生的宣教来减少口腔疾病的发生率。

参 考 文 献

[1] 全国牙病防治指导组.第二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人民出版社,1999:5-11,20.

[2] 胡香权,朱文军.广州市636名青年干部牙齿缺失与修复情况分析.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02,3(4):247-249.

口腔卫生保健知识范文3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 龋齿 分析 预防

中图分类号:R788.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3-356-02

龋齿是严重影响儿童身体健康的口腔疾病,为了解学龄前儿童龋齿患病变化情况,探讨儿童口腔卫生保健的对策,为今后更好地开展龋齿们防治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我们对2006―2010年儿童龋齿患病情况进行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为本辖区日托一级幼儿园2006――2010年3―7岁在托儿童。

1.2 方法

为每年度在托儿童体格检查由儿保医生检查口腔情况,检查方法以视诊为主,受检者采取坐位或立位,在充足的光源下接受检查。诊断标准:按国家龋齿病统一标准规定,凡乳牙龋齿、失、龋补均做龋齿统计。

2 结果

2.1 患龋齿率与患龋者龋均 见表 1

由表1可见2006―2010年5年平均患龋齿率男童为45.73%,女童为45.06%,男童比女童高0.67%。患龋齿者龋均男童4.81,女童4.65,男童患龋齿者龋均比女童高0.16。患龋齿者龋均2010年比2006年男童下降了0.51,女童下降了0.77,男、女童患龋齿者龋均呈逐年下降趋势。

2.2 2006年与2010年各年龄组患龋情况

由表2可见,2006、2010年分年龄组来分析,各年龄组龋齿分布情况,患龋齿率随年龄的增加而递增,6岁组为患龋齿高峰,7岁组随着乳牙的替换,新生恒牙逐渐萌出,患龋率有所下降。

2.3 学龄前儿童口腔行为调查

2010年调查结果了解到,30.2%的儿童3岁开始学刷牙,36.0%的儿童4岁开始学刷牙,23.2%的儿童5岁开始学刷牙,26.5%的儿童能坚持每天早晚刷牙,54.0%的儿童能坚持每天刷牙1次,13.0%的儿童不刷或偶刷牙,40.6%的儿童在家有饭后漱口的习惯。

3 讨论

3.1 学龄前儿童患龋齿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乳牙的防龋不容忽视。乳牙的健康影响恒牙的萌出,也是大多数人们忽视的误区,认为乳牙还要换恒牙不需要防治。因此,老师与家长应共同指导督促学龄前儿童从小注意做好口腔卫生清洁,保护好乳牙。

3.2 预防龋牙应采取综合措施。首先要培养儿童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少吃甜食,饭后漱口,定期检查,减少龋齿的发生。

3.3 有效的刷牙是预防乳牙龋齿简单有效的方法,仅仅有刷牙的行为不能有效的防龋,只有做到天天有效的刷牙,才能有效的防龋。在训练儿童养成早晚刷牙习惯的同时,要教会刷牙的正确方法。

3.4 加强口腔卫生知识的健康教育。幼儿园应开设幼儿及家长口腔卫生课堂,每年至少举办两次口腔卫生讲座,使家长掌握口腔卫生保健知识,提高家长口腔卫生保健意识,使家长了解保护乳牙的重要性是非常重要的,主动配合幼儿园开展幼儿口腔卫生保健工作。对幼儿,幼儿园应把口腔卫生健康教育纳入教学工作计划,采用讲故事、做游戏等形式,培养幼儿爱牙意识,掌握正确有效的刷牙方法,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使用含氟牙膏,实施氟保护。

3.5 建立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档案,定期检查及时治疗,幼儿自入园起,即建立牙齿健康档案,每半年检查1次,并记录,发现龋齿及时通知家长带幼儿去治疗,并把治疗情况记录在口腔健康档案中。

3.6 开展爱牙的主题活动,从1990年开始每年9月20日为“全国爱牙日”,表明我国政府保护儿童健康的决心,重视口腔卫生保健的态度。因此,普及防龋知识,强化家长及幼儿的口腔卫生意识,提高口腔自我保健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徐艳梅.中学生口腔卫生知识、态度和习惯的调查.辽宁医学杂志,2001,15(1):23―25

[2]阮梅生.儿童口腔保健.中国儿童保健,2000;(8)6:386

[3]王芳芳.幼儿园儿童健康知识与行为干预.中国妇幼保健,1999;(14)10:623

口腔卫生保健知识范文4

幼儿期是龋齿的高发期,做好口腔保健是幼儿生长发育的需要。

从我园近十年对全园幼儿的体检情况分析看,龋齿的患病率分别是:2岁为4.5%;3岁为11.1%;4岁为24.8%;5岁为32.8%。由此可见,幼儿患龋齿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这是由儿童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首先,3~6岁是乳牙萌出停止阶段,也是乳、恒牙交替的时期,如果乳牙保护不好,往往会造成恒牙排列不齐或恒牙萌出困难;其次,幼儿喜食甜食,如糖果、糕点、饼干、巧克力等,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尤以蔗糖的致龋作用最显著,能加速口腔内变形链球菌的繁殖,导致龋齿的生成;第三,现在的家长讲究幼儿营养,早晚都喜欢给幼儿喝牛奶,特别是晚上临睡前给幼儿喝牛奶,有些家长让孩子喝完牛奶后不漱口就立即入睡,也加速了龋齿的形成。

要降低幼儿乳牙龋患率,关键在于改变旧观念,做到家庭、幼儿园、医院的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一、把好幼儿园的健康防护关

口腔保健是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幼儿一天基本上都是在幼儿园渡过的,一日三餐都在幼儿园吃,这使幼儿园自然成为幼儿龋齿防护的重要场所,我们就从以下方面进行健康防护。

1 培训教师:幼儿教师是幼儿健康教育的最好老师,理应承担起幼儿口腔保健的重任。首先,由保健医生定期给老师上口腔保健课,讲授口腔保健的重要性、从龋齿的形成、危害及如何防治等方面进行,提高老师们的卫生防病素质,同时组织教师进行幼儿防龋齿经验交流,鼓励教师自编与口腔保健密切相关的幼儿儿歌、课件、情景剧等对幼儿进行口腔保健知识宣传教育,从小培养幼儿自我保健能力。并向幼儿反复传授口腔卫生知识,进行口腔健康行为(如坚持饭后漱口,早晚刷牙)的反复训练,使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同时,教育幼儿科学吃糖,如吃糖果糕点后要漱口,以消除致龋因素。

2 落实一日口腔保健常规:建立明确的一日口腔保健常规制度。幼儿每天早晨入园用淡盐水漱口,起到清洗口腔作用。每日三餐后用清水漱口,清除口腔内食物残渣。幼儿每日上午活动间隙喝一次含氟茶水,通过微量含氟物质吸收于体内,达到防龋的目的。

3 保健室每年定期为幼儿园体检:发现龋齿幼儿及时与家长联系,要求家长尽快带幼儿到医院进行治疗,同时指导家长开展口腔卫生保健工作,做到早防、早治,降低患龋率。

二、抓好家庭健康防护关

家庭也是幼儿培养自我保健能力、预防龋齿发生的重要场所,只有家长提高了自己的口腔卫生知识,才能承担起家庭龋齿防护的重要职责。对此,我们主要尝试了以下方法:

1 加强宣传,改变家长观念:许多家长普遍存在着错误认识,认为幼儿乳牙仅是暂时存在,迟早要被恒牙所替换,因而忽视了对乳牙龋齿的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其实,乳牙过早脱落,可导致乳牙换恒牙时产生牙列错乱,牙颌畸形,不仅影响美观,而且引起剧烈牙痛以及引起齿根齿槽的疾患,影响幼儿的食欲,咽嚼、消化吸收和生长发育,还可形成病灶引发全身疾患。因此,我们通过网站、温馨提示、致家长信等形式,改变家长错误的观念,提高口腔卫生保健知识,使家长充分认识到保护乳牙的重要性。

2 引导家长注意培养幼儿良好卫生习惯:3~6岁幼儿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可塑性,正是培养各种良好卫生习惯的好时机,家长一定要承担起第一位健康教师的职责,通过讲故事、看图画、电视、VCD向孩子传授口腔卫生知识,如龋齿是什么样的、龋齿的危害、刷牙的正确方法、什么时候刷牙最好,等等,让孩子从小养成早晚各刷一次牙、饭后漱口的好习惯,每天检查,提醒孩子坚持刷牙漱口,经常查看孩子的牙齿,发现龋齿,立即带孩子去医院进行治疗。

口腔卫生保健知识范文5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兰州市幼儿园的在园儿童和前来妇幼保健机构体检的入托前儿童,年龄3~6岁。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280份,收回有效问卷1214份。

问卷调查: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内容分为两个部分,儿童的基本情况、日常表现及口腔不良习惯的表现部分,由儿童家长填写;口腔疾病的检查部分由口腔科主治医师先对被调查儿童进行口腔检查和询问,再根据检查结果按照临床症状分类分别填写相关记录。

统计分析:对所收集的资料采用SPSS13.0软件统计,运用X2检验和分析。

结果

口腔不良习惯状况:在被调查的儿童中,存在各种口腔不良习惯739例(60.9%),具有3项或3项以上口腔不良习惯的儿童为260例(21.4%)。在各个分项中,具有“托腮、脸贴桌面读写、偏侧睡眠等不良姿势”的儿童最多,有343例(28.3%);其次为“夜间或睡眠时磨牙”的儿童251例(20.6%);喜欢“咬文具、衣物或啃指甲”的儿童有230例(18.9%),排在第3位;其他口腔不良习惯从高到低依次为吮指221例(18.2%);口呼吸195例(16.1%);偏侧咀嚼173例(14.3%);咬唇160例(13.2%);吐舌120例(9.9%),下颌前伸102例(8.4%)。从口腔不良习惯的总体情况来看,4~5岁的儿童比3~4岁儿童严重(P

口腔疾病状况:本次被调查的学龄前儿童中,存在各类口腔疾病872例(71.8%)。各类口腔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是龋病共438例(36.1%),具有3颗以上龋齿的儿童207例(17.1%),因龋缺失牙齿的儿童38例(3.1%);其次是乳尖牙磨耗不足402例(33.1%);排在第3位的是乳牙反颌,有254例(20.9%);其他口腔疾病的患病率依次为深覆颌127例(10.5%);上颌前突69例(5.7%);上牙弓发育不足42例(3.5%);颌面异常34例(2.8%);下颌前突16例(1.3%);开颌12例(1.0%);双颌前突3例(0.2%)。从口腔疾病的发病率看,女孩比男孩高(P

学龄前儿童口腔卫生状况:能够每天坚持刷牙的儿童977例(73.4%),从总体来看,男孩663例,每天刷牙527例(79.8%),女孩551例,每天刷牙449例(81.6%),女孩口腔卫生略好于男孩,但无统计学意义(P=0.652);城乡比较,城市儿童口腔卫生好于农村(P

家长对口腔保健的重视状况:共调查学龄前儿童家长1196例,认为“儿童口腔健康非常重要”的家长918例例(76.7%);认为儿童口腔不良习惯对儿童口腔健康非常重要的家长828例(69.2%);认为自己知道儿童口腔健康知识的家长94例(7.8%),认为知道一些但不全面的家长914例(76.4%);有37.5%的家长希望社区及医疗保健机构经常进行儿童口腔卫生及保健知识的宣传和培训,有58.1%的家长认为应当加强宣传,还有4.2%的家长认为无所谓。调查中城市家长及独生子女的家长比农村家长及非独生子女的家长更加注重儿童口腔保健,两者之间差异非常明显(P

社区宣传与服务情况:对社区或医疗机构是否在你所在的社区进行过幼儿口腔保健知识方面的宣传或培训的问题,有1%的家长认为经常,有17.8%家长认为有过,其余81%的家长认为从无。在社区宣传与服务方面,城乡社区并无明显差异(P=0.986)。

讨论

加强口腔保健知识的社区宣传,提高儿童口腔疾病的家庭防病意识:调查中大部分的家长都不了解儿童口腔疾病的预防知识,也不清楚儿童口腔不良习惯对口腔疾病的影响,所以并不懂怎样有效的预防口腔疾病并破除不良习惯。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应当积极联合社区及辖区幼儿园开展儿童口腔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活动,向广大居民普及儿童龋齿、错颌畸形等口腔疾病的预防知识,使广大居民认识到口腔不良习惯的危害,帮助家长们在宝宝发育的早期就预防和纠正吮指、吐舌、咬唇等口腔不良习惯的出现,从而降低口腔疾病的发生。

建立社区普查制度,降低儿童口腔疾病发病率: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保障制度的不断建立和实施,社区基本医疗保障日趋完善。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应当结合社区服务,定期开展社区、幼儿园及学校等口腔疾病高危人群的普查与保健,引导儿童形成健康的口腔卫生习惯,出现问题早发现、早阻断、早治疗,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

重视社区培训,提高家长口腔保健的综合素质:儿童口腔疾病与口腔不良习惯密切相关,具有饮食不良习惯的儿童,还常常伴随着紧张、焦虑、抑郁、偏执、强迫、固执、自卑等心理问题。儿童心理发展不成熟,家长过于严厉的处罚或不当斥责,往往会加重其不良心理反应,出现对立情绪和抵触行为,造成饮食不良习惯反复出现,难以矫治[1]。所以,对待儿童的口腔疾病及饮食不良习惯问题,不但要积极矫治其不良习惯和行为,还要注意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和心理治疗[2],从而通过改善儿童的不良认知和情绪状态,提高儿童饮食不良行为的矫治效果。因此,社区医疗卫生机构还应当针对性地组织和开展口腔保健与心理卫生方面的讲座与培训,提高家长的综合素质,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促进儿童的心身健康和发展[3]。

参考文献

1马迪,张丽梅.儿童功能性厌食256例治疗及心理干预对比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08,35(32):5014.

口腔卫生保健知识范文6

【中图分类号】 G 479 R 166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08-0750-02

【关键词】 口腔卫生;健康知识,态度,实践;龋齿;学生保健服务

家长的口腔卫生知识是改变中小学生对口腔健康知识、信念、行为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对家长进行卫生宣教来有效预防儿童龋齿,可以节约大量医疗资源。笔者设计了专用调查问卷,从流行病学的角度了解学生家长对龋病防治的知识、信念和行为以及学生口腔卫生习惯的现状,为浦东新区中小学生牙防保健工作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抽取上海市浦东新区6个功能区12所中小学校,其中中学6所,小学6所,学校小学抽取三年级1个班,每所中学抽取初二年级1个班,所抽取班级的学生家长共1 134名。

1.2 方法 采用封闭式问卷,内容包括口腔卫生知识、卫生习惯、就医行为和对社区开展学校牙防工作的认识4个方面。为保证资料的可靠性,由学校卫生教师进行相关培训,并要求学生将问卷带回,由家长独立完成。

1.3 资料处理 所有问卷录入EpiData 3.0数据库,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学生家长口腔卫生知识 学生家长口腔卫生知识正确回答率见表1。

2.2 学生家长的口腔疾病态度和就医行为 学生家长的口腔疾病态度和就医行为见表2。

2.3 学生口腔卫生行为 学生口腔卫生行为见表3。

2.4 学生家长对社区牙防工作的了解程度 孩子接受过学校组织的口腔普查的占76.81%,知道辖区内每2 a 1次的学生牙齿普查的占36.76%。

2.5 学生家长未带孩子去社区医院充填龋齿的原因 见表4。

3 讨论

龋病是儿童最常见的慢性疾病,是哮喘患病率的5~8倍[1],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科学家的高度重视。在病因学方面,龋病的四联因素早已明确,尤其是口腔卫生习惯,与龋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次调查发现,学生不正确的刷牙方式占56.11%,每次刷牙不到3 min的占79.12%,没有达到有效刷牙的目的。学生不正确刷牙方式会直接影响龋齿的发生,但是正确的刷牙方式对于学生来说相对较难掌握,也较难坚持,如果没有家长的密切关注与指导,不容易取得口腔卫生保健作用。由此可见,家长应配合学校加强监督学生口腔卫生行为,通过观看刷牙操VCD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有效刷牙的方法。

因为家长直接与儿童接触,所以在儿童口腔卫生习惯形成和保持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家长和监护人对儿童的影响很重要,不同的言传身教会对儿童健康产生不同的影响[2]。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只有不到50%的学生家长知道发生龋齿的主要原因,只有18.73%的家长知道六龄齿,只有39.37%家长会去医院进行牙齿保健,只有39.93%的家长每隔0.5 a或1 a带孩子到医院进行口腔健康检查。89.00%的家长要等到孩子牙痛才去医院检查治疗,对孩子查出龋齿后愿意进行充填的有68.35%。可见相当一部分家长对口腔健康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口腔健康的意识尚未转化为实际行动。应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口腔健康教育,改变家长不健康的口腔卫生知识和行为,这不仅能使他们自身受益,同时还能引起他们对孩子口腔健康的关注。

本次调查显示,孩子查出龋齿后,有近40%的家长觉得不严重、没必要或工作忙而未带孩子去社区医院进行充填,13.43%的家长对社区医院的消毒隔离不放心,只有33.90%的家长坚持去二、三级医院口腔科进行充填。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龋齿检查后进行治疗的不确定性,同时也提醒社区医院应加强学校牙防工作的宣传,提高自身龋病治疗水平。

目前,我国的学校口腔保健工作基础还十分薄弱,浦东新区牙防工作在许多方面有待完善和提高。今后在规划中小学生口腔健康工作时,应充分动员有限的人力、物力资源,组建中小学口腔卫生保健网络,每年做好中小学生定期的防龋普查普治工作,特别应加强针对学生家长的口腔保健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其口腔保健意识,培养学生养成有效的刷牙习惯,从而改善中小学生口腔卫生状况。

4 参考文献

[1] MOURADIAN WE, WEHR R, CRALL JJ. Disparities in children's oral health and access to dental care. JAMA, 2000,284(20):2 625-2 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