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网站特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交网站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交网站特点

社交网站特点范文1

〔关键词〕社交网站;SNS;用户;访问量;功能架构;传播特征

〔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3)01-0078-04

社交网站(SNS)已经快速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以惊人的速度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交平台和通信中介。社交网站提供了一种新的通信手段,采用虚拟网络社区作为一种新的协同工具来加速群体重组并不断提高群体的范围和影响力。社交网站的创新运作模式不仅成功地吸引商业界和学术界的关注,同时也提高了网络用户的增长。

社交网站是一个允许个人构建其个人档案,共享文本、图像、照片以及其他网站应用程序和组群网络提供的网络链接的网络环境。因此,社交网站鼓励用户通过这种链接到一个社会性网络中展示自己从而开拓和维护与他人的社交关系。用户使用的正反馈感受可以传播给他们的朋友和亲戚从而产生更大的网络外部性扩张,增加平台成员[1]。

认知社交网站用户的基本状况与关系网络对于进一步挖掘社交网站潜在价值极其重要。据了解,目前,国内的社交网站规模已达千余家,而且还在不断增长。同时,社交网站的用户数量也保持着较快的上升趋势。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了《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2012年上半年,中国社交网站用户数增长至2.51亿,网民使用率为46.6%,如此庞大的用户资源也带来了成数量级不断攀升的网络信息。那么围绕着用户、功能、信息进行思考,需要提供什么样的社交服务才能更好满足用户需求,如何判断并准确分析信息的传播特征,这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1我国社交网站的基本概貌

1.1我国社交网站主要用户分析

社交网站起源于美国,如FaceBook、MySpace等都是此类网站,它们在美国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以此形成了独特的社交网络文化。国内第一个校园交友网站人人网(校内网)在大学生群体中的覆盖率已超过90%,大学生注册并使用人人网的人数惊人,其他著名的社交网站还有豆瓣、开心网、QQ空间等。根据中国站长之家(http:∥/)提供的综合排名,我国社交网站的排行前6位包括:人人网、豆瓣、开心网、QQ空间、、世纪佳缘。社交网站基本情况包括网站链接地址,注册用户数量、主要使用群体,如表1所示:我国社交网站信息传播特征分析

社交网站特点范文2

当前,从事图书推介活动的网站有三种,即购书网站、图书搜索网站和图书社交网站。前两种主要以促成购买为目的,而图书社交网站的经营目的是促成读者间的人际交流,所以它的推介重点从“书”转移到了读书的“人”,具体而言,其推介方式有以下几种:

1 分析用户的读书情况,推荐他感兴趣的书。

2 推荐用户的个性图书标签。

3 提供书评。

4 分析他人对所读图书的阅读态度。

5 告知与他读书兴趣相近者关注的其他图书、参与的社区小组。

目前,以上图书推介方式综合运用得最好的是豆瓣社区读书频道(以下称豆瓣读书)。

豆瓣读书的模块

如果对豆瓣读书的各模块加以分类的话,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图书信息检索显示模块、图书信息互动和个性分析模块、图书商品引导购买模块。为了具体反映各模块的特点,本文以《杜拉拉升职记》一书为实验对象,参与各模块解析。

首先是图书信息捡索显示模块。以下是《杜拉拉升职记》在豆瓣读书、番薯网和谷歌图书(后两者都是图书搜索引擎)中的反馈情况:

从结果对比来看,豆瓣读书偏重反馈读者与图书信息互动后的个体信息,即读者对书的看法,如“图书标注”、“书评”和“与我相似者的态度”等,如“喜欢读《杜拉拉升职记》的人也喜欢”、“喜欢这本书的人常去的小组”等。显然,这两个信息反馈的侧重点对应着社交网站强调个性需求和社区互动的理念。在豆瓣读书上,当用户阅读了图书基本信息后,他会被其他人提供的个性信息包围,并从他人的评论和感想中体悟到自己对该书的需求所在,这样用户就不会把网站的图书推介与商业推介画上等号。

番薯网与谷歌图书的反馈信息主要侧重图书内容,虽然番薯网也配有用户对该书的态度,但往往偏离主题或商业味浓重。如番薯网的“收藏了这本书的人”就反馈了用户的日志,可惜有关图书的日志较少。又如番薯网的“读了这本书的人也读”,当用户进入后,最先充满屏幕的是各网站的购买价格和购买按钮,浓重的商业味使用户感到不悦。当然,作为一个图书搜索网站,番薯网加入各种社交性质的反馈信息,体现出社交互动的图书推介价值。

其=是图书信息互动和个性分析模块。所谓图书信息互动模块主要指社区互动,包括“我的豆瓣”、“我的小组”、“同城”和“浏览发现”四部分,这一模块根据如书名、兴趣点等不同属性组成互动小组,组员可在小组中写日志、书评。除了互动模块,最能体现其推介特点的是个性分析模块“豆瓣猜”。“豆瓣猜”是豆瓣给用户的一种个陛推荐,通过每天分析用户读过、在读、想读的信息,豆瓣会从海量数据中挑选出用户感兴趣的图书推荐给用户。显然,这是一种精准推介。以笔者为例,笔者喜欢读文史类图书,如《红楼梦》、《万历十五年》,豆瓣就在“豆瓣猜你可能感兴趣的新书”中推介了《奢色年华》(反映古人装饰艺术的书)、《一个中国人在中国的遭遇》(反映19世纪一年轻人的坎坷人生)等以中国人文历史为主的书。就互动和个性化推介两点而言,豆瓣读书做到了既大量提供图书信息,又精确细分个体多样需求;既如商家一般追求用户凝聚为其提升商业价值,又如朋友一般在不经意间激发用户对读书、评书、买书的兴趣。

其三是图书商品引导购买模块。在这一模块中,豆瓣读书的主要优点在于比价信息详细和提供二手书转让信息。仍以《杜拉拉升职记》为例,其不但显示“卓越网”、“当当网”、“新华书店.com”、“北发图书网”四处的新书购买价,还显示出“有296本二手书欲转让”,并标明转让价格。

社交网站的图书推介模式

通过解析豆瓣读书各模块可看出,社交网站的图书推介突出了个性化和交互性的特点,其模式可以称为“个性互动模式”,这就与罗杰斯和金凯德提出的“辐合传播模式”十分相似。“辐合传播模式”将互动看做一个没有终点的循环过程,参与过程的各方一起创造、分享信息。“‘辐合’指两人或多人向同一点移动,并在共同兴趣点下结合的一种倾向”。若将社交网站的图书推介模式用图示体现,应该是:

图中的矩形是一个社交平台,其中A、B是不同的个体或群体,BIx是双方通过书评等互动产生的图书信息。随着交流的深人,两者产生了相互理解的阴影面,当然,这个阴影面也可被视为双方建立社交小组的契机点。从这一模式可以看出三点:

首先是图书推介者的平民化。以前图书信息推介主要由图书生产、销售部门进行,而社交网站给予用户一个相互推介图书的平台,这为图书推介平民化提供了场所,并培养了平民推介队伍。

其次是图书推介内容的多样化。传统推介多以作者简介、内容简介等为主,缺少趣味性,而社交网站的图书推介能让用户既看到图书的基本信息,又看到读者对图书优缺点的评价、图书对自己情感方面的影响。如《杜拉拉升职记》一书,从读者的图书标注可以看出,它不仅是一本小说,同时也是不少人的职场规划手册,而从书评中就可以看到读者对自己职场不顺、压力过大的感慨。这些主观多样的图书评价往往会引起关注者的共鸣,并使其成为该书的潜在阅读者甚至购买者。

第三是图书信息推介过程的无限化。如果说传统图书推介以被推介者购买此书为终点的话,那么社交网站的图书推介模式就没有终点。因为人们的互动总能碰撞出新信息,在《杜拉拉升职记》的书评中,有用户将此书与《沉浮》做比较,这使《沉浮》进人用户的视野。可以说,社交网站的图书推介是信息范围不断扩大的动态过程。当然,该模式在强调互动的同时,满足个性需求也是重点。图示中A、B的个性需求是整个互动过程的方向舵,不同个体是趋近还是疏远完全取决于双方个性需求是否相近。

若以一句话总结社交网站的图书推介模式,即是以满足个性需求为推介目标,以互动交流为推介手段的图书信息直达式传递模式。

社交网站的图书推介价值

根据对图书推介模式的分析,社交网站的图书推介价值可以总结为两点:

其一,社交网站的互动推介少7商业味,多7亲和力。社交网站打破了传统图书生产、销售单位的话语权,通过平等互动拉近了包括读者、出版社、作者、书商之间的距离,图书优劣往往会在彼此的交流中显露出来。如今国外一些大型出版集团已开始利用社交网站推介图书新品了,如企鹅集团建立社交网站spinespeaker.co.省略/uploadfiIes/pdf/2010/1/18/141029.省略/uploadfiles./doc./2009/11/11/142713.doe,2009年10月

③邵培仁:《传播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④王亮:《SNS社交网络发展现状及趋势》,《现代电信科技》,2009年第6期

⑤邵菊芳

沈惠云:《数字传播――以传统出版与网络出版的融合为例》,《中国出版》,2009年第12期

⑥傅伟:《Web2.0时代的网络传播特性分析――以豆瓣网发展为例》,《东南传播》,2008年第12期

⑦汤雪梅:《网络图书馆与读者俱乐部――门户网读书频道与豆瓣网之比较》,《青年记者》,2007年第3期

社交网站特点范文3

[关键词]SNS网站现状制约展望

一、什么是SNS?

SNS(SocialNetworkingServices),即社会性网络服务,专指为帮助人们建立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

1967年,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斯坦利•米尔格兰姆创立了六度空间理论,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按照六度分隔理论,每个个体的社交圈都不断放大,最后成为一个大型网络。这是社会性网络的早期理解。后来有人根据这种理论,创立了面向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服务,通过“熟人的熟人”来进行网络社交拓展。但“熟人的熟人”只是社交拓展的一种方式,而并非社交拓展的全部。现在的SNS,其含义已经远不止限于“熟人的熟人”这个层面。根据相同话题、学习经历、出游的相同地点等共同特性的凝聚,此类社区的特性也被纳入到“SNS”的范畴。

二、国内SNS网站的兴起与历史阶段

SNS网站的崛起无疑是互联网发展促进的结果,我国的互联网在首先经历了门户网站阶段之后,度过了搜索引擎大加载时期,终于迎来了SNS社区、网站的兴起阶段。2001年SNS网站从美国悄然兴起,而51和校内网是我国最早的SNS网站。这一点证实了SNS风暴的到来是互联网发展的必经之路。

SNS网站的发展自2003年起历经了四个阶段:2003年至2004年,交友类网站萌芽,如酷友网,玫瑰情人等;2005年至2006年,商务类网站出现,如139社区,餐饮采购网等;2006年至2007年,校园类网站开始风靡,如校内网,同学网等;2008年至2009年,娱乐类网站层出不穷,如开心网,豆瓣等。而如今像搜狐这样的巨头门户网站也正式注册开放其自有的SNS网站——白社会。

业内人士多数认为国内的SNS网站是外国Facebook等网站的克隆甚至抄袭。然而,正是因为国内市场空缺和互联网发展的现状,才使得克隆版的众多国内SNS网站应运而生。但真正的国外SNS网站在中国的市场的竞争力却差强人意,其原因就是无法与中国特色很好的结合。淘宝与Ebay之间的故事就是很好的例子,国外网站的盈利模式始终无法被中国人所接纳。这也就是中国克隆版SNS网站能够在本土市场中站稳脚跟的主要原因。

三、SNS网站的现状

广泛性。由于SNS网站自身依据的“六度空间理论”,其应用的广泛性应属该类型网站的本质特性。每一个用户都成为网站的传播者,每一个传播者都是一个中心,呈放射状向其周围的朋友传播信息,如同一个同心圆。以这样的方式构建起来的网络社区实际上就是消除中心,同时“人人为中心”的传播方式又可以突显每个传播者的个性。

与此同时,以开心网为例,通过与QQ、MSN,以及163、Yahoo和Gmail等品牌合作,每当你有信息更新时便向邮箱联系人名单中的人发送注册邀请,直到联系人注册用户,成为下一个传播中心。这种类似病毒传播途径的推广方式亦被称为“病毒式营销”。

功能性。国内的SNS网站多以外国类似网站为基本,在日志、照片、状态等功能的基础上,开发各类功能性模块和组件,以吸引更多类型网民的加入。仍以开心网为例,自创始之日为数不多“争车位”、“朋友买卖”、“礼物”组件,发展至今日有娱乐型的“买房子”、“钓鱼”组件;有互动型的“转贴”、“投票”组件;也有功能型的“股票”、“电影”、“记账”等组件。其中的“转贴”可以将开放的播客网站的视频超链接到该网站,“一传十,十传百”地大规模转贴,在增加互动和娱乐的同时,为像优酷、土豆网、激动网等播客网站进行品牌推广。为了迎合更大范围的网民使其加入,SNS网站正在以日新月异的速度“持陈出新”囊括、集中更多种类的传播方式与网络功能于一身。而这样的功能性更新,也成为SNS网站不容忽视的一大特点。

互动性。以SNS网站广泛吸纳用户和功能集成这两大特点,其互动性则是围揽用户的法宝,是该类型网站生命的源泉。无论是“转贴”“投票”还是“争车位”、“种菜”都是以“与身边的好友共同参与”为亮点,缺乏了参与,这样的游戏也就会失去活力。而这样的特性也为与本不是很亲近的“熟人的熟人”沟通开辟出一条捷径,通过SNS网站上互动性游戏的方式可以轻易打破现实人际交往中第一句“Hi”的尴尬和鸿沟,使人际交往不再“难以启齿”。另一方面,SNS网站也为信息的交互提供了综合性平台。

“黏”性。“黏度”是广告商投放广告的重要指标。作为以web2.0为基础搭建起来的网络社区,失去了“人”就等于失去发展。所以,从SNS网站功能的开发上不难看出,它们不断推出新颖的游戏组件吸引用户的注意力,待对旧的组件稍感疲惫的时候推出新组件,以此方式长期使用就会从原来的兴趣演变为习惯。另外,由于SNS网站属于实名制,大多会打出与朋友、同学、同事、家人保持更紧密联系的口号,依靠“圈子”来圈住用户,使其在抱怨无聊、浪费时间的同时,仍愿意在SNS中长期悬挂、沟通感情和传递信息。

主观性。SNS网站的注册用户一般出于获取消息、宣泄压力和获得社会认同的目的出现在社交网站上。对于自己的“圈子”都会普遍存在好奇、从众、表现和宣泄这四种心理。它们分别表现在对自己认识的人的生活的好奇;好友的状态和发表的某些态度对自己的情绪影响;由于“渴望被关注”的心理驱使,喜欢将自己生活中好的一面“晒”(Share的音译)出来;以及把日常生活中的情绪宣泄在自己的空间中,从而获得好友的“关注”、“关心”这四种网络行为。据此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在SNS网站上传播的内容具有较大的主观性,甚至绝大多数都是情绪化内容。关于情绪的传播在现实人际交往中是必不可少的,而SNS网站作为虚拟社交的平台也将情绪传播纳入,若应用得当可以模拟现实人际交往,弥补现实人际交往在空间、时间上的缺憾;若过分“情绪化”很容易造成用户理性判断标准的迷失和思维方式幼稚化。

商业性。在SNS初期名声不大的时候,与其他媒体联合就成了最好的“借势”方法。例如开心网与QQ、MSN在初期的推广合作,该阶段应属于风险投资。通过正确的定位,做到了在“圈人”之后,则开始了造势宣传、上市“圈钱”的阶段。而如何能从庞大的社区群体获取现金收益,成为了众多SNS网站共同面对的问题。作为新兴的媒介形态的出现,SNS网站所承载的广告形式基本划分为:嵌入式广告、与其他行业合作和增值服务这三类。嵌入式广告指被嵌入在某游戏或功能组件中的广告,像开心网在“种菜”组件中植入的悦活果汁广告;在“争车位”组件中免费领取的各类广告型“车位背景卡”等等;之后开心网开通了手机上开心的业务,手机运营商则可以通过WAP上网收取流量费用;“转贴”组件中的内容大多是来自“优酷”、“土豆网”、“六房间”等知名播客网站的视频;所谓的增值服务,就是向用户收取费用,使之享受或获得普通用户(未付费用户)无法获得的“特殊礼遇”。SNS网站以此达到盈利的目的。

四、制约国内SNS网站发展的因素

实名制带来的隐患。在众多的SNS网站兴起的同时,带来了“网络社交实名化”潮流。由于好友中大多都是现实社交圈内的朋友和家人,所以在网站提醒用户确保个人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的时候,多数用户会自觉填写自己真实的个人信息。然而“社交圈”不断壮大,安全性便成为了用户堪忧的一大隐患,主要分为两方面:第一,虚拟社交无法依据好友熟悉度对隐私进行调节。多数SNS网站用户表示存在希望扩大朋友圈,又担心隐私过度扩散的矛盾心理。会不会因为透露过多的个人信息,致使海量的朋友圈成为了“泄密圈”?有互联网观察人士表示,现代人喜欢通过网络社交结交朋友,但这与现实生活中朋友交往有所不同,现实当中,你会根据朋友之间的熟悉程度来判定应该告诉对方自己隐私的多与少,但在互联网上则不同,SNS网站不会作出如此的判断,只要是用户同意添加的,无论是怎样的朋友便可看到你在上面填写的所有资料;第二,网络安全弊端可能导致用户隐私被泄露。全球网络安全信息公司赛门铁克在一项调查结果表示,目前在全球红火的Facebook等SNS社交网站已成为用户个人信息泄露的新渠道。

无法逾越传统网络格局。虽然国内各类SNS网站陆续推出,但其就其现状来讲,仍无法突破传统的网络格局,即具有明显互联网特征的信息交互式社交。然而这类以文字为媒介的交流方式比较面对面的现实社交就显得手段和方式单一。纵然可以多方面互动,却仍无法全面了解对方。目前,由于技术限制,在国内乃至国外的SNS网站仍无法达到在线视频聊天等可视化信息交互功能。这一技术空缺的实现将成为该类型网站发展历程上的重大突破。

同质化现象严重。由于我国SNS网站正处于发展初期,多数是在国外类似网站的基础上开发搭建起来的。虽然市场上种类众多、层出不穷,但功能性和娱乐性方面几乎重复着相同的内容,再加上经营模式上的雷同,使得原本具有较大发展空间的市场顿时略显紧凑。由此我们推断若该同质化现象不能得到解决,SNS网站市场将陷入为争抢用户而“肉搏”的恶性竞争怪圈。

五、SNS网站的未来展望

SNS网站的“正位”发展。Facebook已经成长为全球SNS网站的榜样。据市场研究公司eMarketer研究报告所述,Facebook在2010年的植入广告收入能增长20%达到3亿美元,其市值也将达到40亿美元。而获得如此成功的秘诀并不是单纯依靠苍白的游戏来吸引用户眼球,而是因为强大、真实的社交影响力。所以国内SNS网站则需要“忍痛割爱”将发展的重点从过度追逐社交游戏深入到锤炼网站本身核心人际网路。做好社会化应用和用户细分,使用户的线下世界与线上世界有机融合。也只有这样才能使SNS网站行业不至于“错位”发展、缺乏核心,最终导致惨败的结局。

资源整合促进良性竞争。在SNS网站发展的初期阶段必然会井喷式地出现蜂拥争抢蛋糕的现象出现。然而随着市场发展的趋势以及市场优胜劣汰的机制,一些内容空洞、缺乏自身特点以及不利于整个行业良性发展和循环的SNS网站将会被市场自然淘汰。在这个过程中VC(风险投资)会起到相当的促进作用。那些获得融资并能够坚持到最后的,将利用VC实现SNS网站行业的资本整合和其自身的业务模式整合,从而再实现用户群体整合,使整个SNS网站市场变得井然有序。

3.发掘更加持续稳定的盈利模式。国内SNS网站的盈利模式一直是困扰众商家的谜团。作为国内SNS网站较成功的开心网,其公关负责人表示其主要收入来源是靠广告,但目前仍没有开始盈利。从开心网的组件中看到,“收费礼物”是其推出的新增值服务之一,“这或许是开心网为盈利模式的创新吧”。然而依靠游戏组件中增值服务来创收,似乎是杯水车薪。相对于国外的SNS网站,国内应在行业内组建起具有本地化特色的商业模式,而并非全数拿来。未来的SNS网站在维持原有广告收入的同时,可能会借助传统商业模式实现盈利。百合网,作为婚恋类SNS网站的先驱,已经多次在线下举办推广活动,并首开实体店。

4.API开放平台与互联网巨头加入。所谓的API开放平台,即是开发者通过在这一开放式平台上自己制作的游戏产品,允许其在开发的游戏中内置广告,盈利之后网站与开发商进行收入分成。开放API是大平台的发展、共享途径,能够实现产业链共赢。继Facebook开放平台API、Google推出OpenSocial之后,日前日本三大SNS上市公司之一DeNA正式宣布了开放战略——正式开放电脑端“Mobage-town”平台,第三方游戏开发者将可以在此平台开发游戏,移动版“Mobage-town”接口已于9月开放。中国目前3大SNS中仅开心网没有开放应用程序接口,而人人网和51均开放了平台应用程序接口。

5.行内相关管理办法的与时俱进。在SNS网站发展现状中,由于该类型网站特质所引发的对于社会、教育、道德层次的诉讼愈演愈烈。企业将员工经常登陆的SNS网站端口封锁,“偷”文化盛行致使未成年人无法正确把握“偷”的真正含义,此类种种社会现象说明在SNS网站发展的道路上,需要有针对该行业的法规与管理办法,比如禁止宣传与公众道德中概念相悖的内容。并且应与时俱进地实施符合现状的条例,从而有效监督恶性竞争,或扰乱市场行为。为我国SNS网站市场规范化发展提供法律依据。

在国内SNS网站发展初级阶段,各类SNS社区网络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各自的问题,但相信通过正确的市场定位和因势利导,在未来SNS网站作为互联网发展的第三阶段,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其传播内容也会更加多元,并向着社会综合性应用服务的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社交媒介安全隐患.中国科技网-/index.php?doc-view-139538.

[2]柳华芳.开放API是SNS平台整合的开始.置顶网,2008.6.27.

社交网站特点范文4

【关键词】社交网络;安全问题;解决对策

社交网络是人类交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人们通过网络与亲朋好友保持联系,并且社交网站也提供和陌生人游戏和娱乐的平台,是拓展人脉,与朋友交流的重要途径。

1社交网络的定义

社交网络早期是网络社交,构建的基础为E-mail,由于电子邮件的传输解决远方人们的通讯问题,可以通过即时通讯进行文字交流,因而应用较为广泛。之后BBS的出现,让网络社交更上一层楼,可以高度的整合信息的群发和转发,让更多的参与者共同的讨论某一个话题,网络社交此时从点对点,走向点对面。通过网络社交的发展,形成完整的社交网络体系。其实交友只能是社交的开端,当Facebook、微博等新兴的即时通讯进入网络平台后,虚拟社交和现实世界叠加的部分越来越多,社交网络与社交变革相一致。现在社交网络已经进入成熟发展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特点:(1)让用户信息在一定范围内公开或者半公开,提供资源共享平台;(2)交往平台的构建主要基础是用户列表;(3)构建过程中需要较好的拓展性以及开放性,为用户提供针对性较强的插件,所以社交平台在这里的作用除了能够承载正常的网络聊天、交友的功能,另外还能分享视频或者音乐,进行评论。正是这些特征,逐步吸引用户,相反这类自由化平台,让用户的各类信息分享无限制,信息量的巨大,让整个后台管理更为困难,所以容易引发网络安全问题,如果不能进行及时或者妥善的处理,信息的泄露和假冒问题将会威胁用户安全。

2分析网络安全问题

2.1社交网站产生的安全威胁

社交网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社交网站,但是当前很多社交网站都存在安全隐患,其中比较常见的安全风险为CSRF攻击也就是蠕虫攻击。这些攻击能够破坏社交网站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完整建设中都运用Ajax技术,该技术能够快速的创建网页,在后台进行数据交流,作用是让网页异步更新,就是在不加载整个网页的过程中,部分更新网页,所以让整个网页更新更便捷。但是和后台的部分数据交换,可以给网络蠕虫机会攻击某个用户,并且通过该用户发送一些木马或者病毒,盗用信息。蠕虫攻击主要是截取用户的cookie,然后利用用户的cookie登入,进行非法操作。上述的漏洞,影响社交网络的安全性能,这也说明网络安全及时还有可上升空间。

2.2无线通信安全威胁

当前智能手机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很多人都通过手机或者无限设备上网,尤其是青年人,并且手机也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是由于手机中覆盖面加大,部分手机的无限网络安全不能得到满足,甚至也不能适应行业发展要求。因而就会引发用户信息不安全的现状,不能妥善的保管用户信息。根据调查了解,很多用户的通讯被监听,由于中病毒所以通讯录被拦截,并且现在手机的过功能应用,很多便捷的软件也应用在手机上面,因而手机的下载量也在大幅度提升,这让手机成为仅次于电脑的病毒传播媒介,不法分子抓住这一漏洞,通过手机信息,盗用用户的姓名和头像,从事诈骗活动。

3社交网络隐患以及风险防护措施

3.1自身安全性建设

社交网站或者社交平台与很多网站比较相似,Ajsx技术的广泛应用,让该网站成为被攻击的焦点,所以在检测的时候需要关注有关跨站的脚本攻击(CRossSiteScriping,XSS),那么网站需要运用一下的方法解决漏洞问题。(1)检测用户输入内容的可靠性,详细的测试页面输入代码,检查漏洞是否存在;(2)运用漏洞检测工具全面的检测网站,尽量让所有的网站问题都暴漏出来;(3)进行参数替换测试;(4)网站不同的开发阶段,引入黑盒和百盒测试,运用自动化测试工具,进行自动化测试,并在过滤文本的过程中,确保网站没有大的漏洞出现。(5)监测不良信息以技术手段为切入点保障用户自由讨论的同时,要确保国家的信息安全。

3.2提高用户自身的隐私信息意识

很多社交网站存在风险和隐患其根本原因在于用户没有保护自己隐私的意识,只有当用户了解隐私保护的重要性才能真正的降低信息泄露比率,降低安全风险,保护社交网站的措施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用户需要安装杀毒软件以及相关的安全卫士拦截产生的各类病毒和蠕虫,这样可以有效的弥补系统中的各类漏洞,确保社交网站不被蠕虫攻击;(2)很多调查或者注册账号上不要填写过于详细的个人资料和个人介绍,另外没有特别要求,尽量不要用本人真实姓名;(3)添加好友要慎重,另外对于异常的好友要提高警惕,比如经常不联系的好友借钱,要求你帮忙交电话费、支付账单等,需要提高警惕,最好和好友电话确认,不要给任何不法分子可乘之机。(4)社交网站的使用过程中,要运用其内部的保护和信息安全应用,比如设置的密码要不要过于简单,不要纯数字,根据要求设置密码保护,这样能够规避部分风险。

3.3管理部门提高监管

高速信息网络的飞速发展,信息传播速度也逐步加快,传播形式也更具多样化,如果不能高效的监管网络,就会在网络中形成不良影响,由于网络的安全与个人、企业和国家之间联系密切。所以社交网络的强化十分必要。国家与之相关部门要根据情况,提出相应的法律和法规,运用法律的手段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保护企业的内部信息,要严惩盗用个人信息谋求暴利的违法情况。另外网站自身也要有一定的规范,并且严格要求网站的各项规章制度,需要建立一些保护用户隐私的相关设置,开发新技术保障用户隐私安全,可以在此基础上借鉴有关BBS的经验,尤其在信息安全以及市场引入等方面。

4结语

社交网络安全问题已经阻碍社交网络的进一步发展,另外这些安全问题威胁用户的安全隐患,所以采用针对性的方法完善社交网站的建设,为广大用户提供一个放心的使用环境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吴振强.社交网络安全问题及其对策[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09):3-5.

社交网站特点范文5

近年来,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其迅猛发展的同时,也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网站的发展在将来会进入一个全面分众化的时代,并将由此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

新媒体 分众化 社交媒体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一个动态概念,“它指在新技术条件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等”。[1]而网络作为新媒体代表,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即全面分众化的时代。

一、网络媒体全面分众化时代来临的动因

分众化传播的概念是相对于过去传统的大众传播概念而言的,指“传播者根据受众需求的差异性,面向特定的受众群体或大众的某种特定需求,提供特定的信息与服务”。[2]在笔者看来,网络迎来一个全面分众化的时代,存在着几个内外动因。

首先,社会经济水平在不断发展,社会阶层的分化随之日益显著,社会利益主体的多元化趋势也会越来越快,人们对信息需求的差异性也会随之越来越明显,虽然在信息社会中,人们对信息的总体需求在面与量上会不断增长。同时,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致使信息的海量与受众的有限时间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受众个体对信息的需求范围会越来越专,对信息的质量要求也会越来越高,以期更有效率地获得更有价值的信息。因此,网络媒体同样应顺应时势,加强分众传播意识,提升传播内容的专业性。

其次,网络媒体具有显著的技术优势。其宽广的平台能提供几乎无限量的多样态信息空间。这一技术优势,既是网络媒体走向分众化时代的前提,也是成熟的分众化传播理念对媒介平台提出的要求。信息传播走向分众化时代,重要的前提条件即为信息的足量乃至过量。若没有能够容纳及传播足量信息的平台,那么进行分众传播也就无从谈起了。网络在信息容纳与传播上的优势,无疑能为分众传播理念的实施奠定良好基础。而成熟的分众化传播理念,势必也对传播平台的信息容量和传播速度有更高的要求。同时,分众化传播会缩小传者的传播内容范围。为吸引更多受众,提高信息质量势在必行。提高信息质量,需做到扩大相关信息量、提升信息专业性与提高信息时效性。信息专业性的提高,更多地需要依靠传者业务水平的提高。而在扩大相关信息量与提高信息时效性方面,网络也具有显著的技术优势。因此,新媒体与分众传播的特点,决定了二者在共同发展时,能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

最后,如搜索引擎、信息定制与推送等功能的出现,也预示着网络媒体走向分众化是符合受众普遍需求的。分众化传播理念的逻辑,与“使用与满足”理论有着共通性,即以满足受众的需求为传播目的,是二者共同的理念。搜索引擎诞生的理念即为基于使用者兴趣与需要的搜索。而这一理念,正与分众传播根据受众的兴趣与需要而传播的理念相合。此外,从使用与满足的理论视野进行考察,还可将搜索引擎视为受众主动从信息仓库中提取所需信息的一种获取行为。这种信息提取方式,是网络受众主体意识更强的一种体现,也是其对信息进行自主分类的一种手段。

从搜索引擎获得成功的理念中可以发现,对传者而言,将受众的需要与信息获取的便利性放在中心,对信息更有效的分类汇总,是符合网络受众需求的。与此类似的还有信息定制与推送功能。RSS(即简易信息聚合,也叫聚合内容)与邮件订阅功能的日渐成熟,标志着信息定制与推送的可实现程度得到了全面提高。这些功能的运用,不仅使大面积点对点式传播成为现实,也意味着个性化传播成为可能。这些传播手段的运用,正是网络传播者在实践中顺应受众需求,逐步践行分众传播理念的表现。

那么,在全面分众化时代,网络媒体将呈现怎样的发展态势,各类网站又如何适应新时代,呈现出怎样的变化趋势呢?

二、全面分众化时代,网站格局与概况展望

各类网站如今扮演着重要的信息搜集、整合与提供者的角色,并成为网民的交流平台。目前的主流网站大致分为三大类:一为综合型门户网站,二为专业化、小众化网站,三为社交网站。三者之间难免有重合之处,为分析需要,笔者不再对此做进一步的区分。

1. 全面分众化时代的门户网站。中国语境下的门户网站,一般指以四大门户(新浪、网易、搜狐、腾讯)为代表的综合资讯大型网站。最早所谓门户是指网民在登录互联网时的第一入口,以提供搜索服务和目录服务为主。后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各大门户网站先后拓宽业务,逐渐成为现在意义上的门户网站。以传播学的视野而论,门户网站无疑是大众传播理念下的产物――以尽可能大的信息量和信息范围,辐射尽可能多的受众。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种门户网站,可以说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产物。这类集新闻仓库、信息集纳、社区交友乃至游戏娱乐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网站,在国外并不多见。如今,各类小众网站的诞生与兴起,无疑已对大型门户网站造成了一定冲击。以“大综合”为特点的门户网站如何进行再定位,以在分众化时代吸引乃至留住受众,是迟早要面对的挑战。

综合型门户网站的人力、财力毕竟有限,很难做到无盲点的全面发展。同时,这些网站也不可能经常通过切割某些板块的方式来提高自己在其余领域的专业化程度。因为每一次切割处理,都可能首先导致用户量的直接减少。而一味践行全面发展的战略,更有可能造成综合型门户网站在分众化时代陷入“顾此失彼”的困境。因此,综合型门户网站首要的应对措施往往是在理念与操作上进行革新,以期能以差异性优势取胜。如网易提出做“有态度的门户网站”等举措,已然是在对自身进行再定位,以求寻得差异化优势的表现。然而一旦进入高度分众化的传播环境,这样的应对措施则将可能浮于浅表,门户网站的突围之道,亟待探索。

2. 分众化时代的专业化、小众化网站。此处所指的专业化、小众化网站,不仅指信息内容上的专业化、小众化,同样也指信息涉及范围的地域化及信息形态的专门化等。门户网站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难免会遗留大量的“长尾内容”。这些门户网站忽略或较为弱势的每一个领域,都会成为专业化、小众化网站抢夺的热点。网络媒体全面分众化时代的来临,对这些网站来说,更将是一个新的发展机遇。

与大型门户网站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分众化时代,受众的个性化需求与专业化要求将会进一步提高。而越是与受众个性化需求相符的小众化网站,越是能保持较高的用户忠诚度;越是能满足受众专业化要求的专业化网站,越是能保证其用户黏度。此外,网络营销理念也在逐渐“由传统的狂轰滥炸走向精确制导”,[3]营销宣传目标将由此而进一步得到细化。这种以分众传播理念为基础的营销理念,无疑会促使更多的资金投向专业化、小众化的网站,为这些网站带来更多的发展动力与资本。

3. 分众化时代的社交网站。社交网站是指一种“社会性网络服务,旨在帮助人们建立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4]前面所说的两种类型的网站在分众化时代是以传者为主体建构分众化传播环境的,而社交网站将更可能出现以网站架构者提供平台,以用户为主体进行自我分众化的建构过程。

社交网站的分众化将会出现在两方面:一为在大型社交网站内部出现大规模分众化集群圈,二为不同类型的受众进一步分割于不同的社交平台。

大型社交网站内部出现大规模分众化集群圈的可能性如今已初见端倪。比较典型的是新浪微博推出的“新浪微群”。“新浪微群”于2010年11月25日进行公测,投入大范围使用。在这个平台上,用户因相同的关注点聚在一起,形成一个自生的交流圈。用户与微群主题相符的微博也都聚拢在这样一个平台内。在微群里,用户不光可以发微博,更可以发文件、发起活动,俨然新浪微博这样一个开放环境内的一个个独立交流平台。笔者认为,微群的出现,正是大型社交网站内部开始出现大规模分众趋势的表现。

此外,随着社交网站发展的日益成熟,不同群体分别在不同的社交网站活动,也可能形成社交网站之间的分众化。就此而言,豆瓣网可作为进行如此展望的现实依据。豆瓣网于2005年3月6日正式开放,早期的主要功能有藏书评书以及寻找“和你口味最像的人”等,而后又开通了电影与音乐等板块。这些极具特色的板块与网站的定位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让不少爱书、爱电影、爱音乐的网民逐渐聚拢到了这个网站。而也因为这些特质,豆瓣网一度被定位为“文艺青年”的社交网站。以书评、影评为特色而逐步架构起来的社交网站豆瓣网,让我们可以看到社交网站之间出现的差异性,以及出现进一步分众化的可能性。

三、网络媒体全面分众化的进程与影响展望

1. “竞底”的风险。在经济学领域,有着“竞底”一说,意指竞争参与方采取恶性竞争手段,以把自己或他人打到忍受底线来获取竞争优势。已有人就网络发展可能出现“竞底效应”表示过担忧,并认为“面对市场,真正敢于开拓的勇气还是少一些”[5]是造成网络媒体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竞底效应”的主要原因。

在中国传媒界,存在不少因跟风抢热点而形成的“竞底效应”。一有某种形式的节目、某些领域的信息受到关注与追捧,就有人跟风而行,形式雷同的“山寨版本”也就随之出现。模仿者往往既无法使自身得到长远发展,又会对原创者造成受众分割的影响。

而在网络媒体走向全面分众化时,将要求参与者敢于创新,敢于专注于小众与专业市场。而模仿为主参与竞争,则依旧是把以抢夺“可见潜在受众”为目的的大众传播理念作为导向的。以跟风模仿为基础的“竞底”思路参与分众化转型时期的竞争,将产生严重的资源浪费,也难以实现自身及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 隐患:社会离心力的增大。有学者认为,在媒介融合时代,“媒体造成的社会离心趋势和向心趋势的变化将更为复杂”。[6]而网络媒体若转向全面分众化,也可能增大不同社会阶层、不同群体之间的隔阂,造成传播障碍,进而增大社会离心力。

诚如前面分析所指出的,大型社交网站内部以及社交网站之间都可能在将来继续出现分众化趋势。此外,以兴趣、价值观或地域性等作为分众理念基础而建立的小众化网站,也有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机遇。这样的发展趋势将可能造成各个网络交流圈之间的传播隔阂,扩大社会离心趋势。受众主动选择进入一个分众信息交流圈,其动机往往源于自身意志。因此,其对于分众信息交流圈的忠诚度往往较高。然而问题在于,这样的分众信息交流圈往往具有一定的封闭性。类似新浪微群、QQ群一类的信息交流圈,一般都能进行排他性设置。而这样的半封闭或封闭式交流圈将会在分众化时代越来越多。不仅如此,分众化时代的网站也可能呈现出信息传播领域更狭窄、价值观更单一的特点。

民族主义学者本尼迪克特・安德森认为,印刷术的广泛应用,是促进人们形成“民族主义”这个“想象的共同体”概念的主要动因之一――印刷文字打破了传播的时空障碍,增强了社会的凝聚力。而传播学者麦克卢汉认为,随着新媒体的出现,传播的时空距离进一步被拉近,世界被紧缩成了一个“地球村”。然而,网络媒体的发展若走向全面分众化,却可能在其系统内形成新的传播隔阂,使人们的交流圈回转为网络系统内独立的“部落”形态,以至于增大社会离心力。

总而言之,网络媒体在将来逐步走向全面分众化,存在着一定的必然性。在逐步走向全面分众化之时,网络媒体自身的行业状况必将经历一些转变。同时,网络用户的交流环境,则可能随着分众化理念的深入,产生一些更加鲜明的特点。而这一切会产生怎样的社会影响,则值得我们进行持续关注与研究。

参考文献:

[1] 原阳.新媒体与传播分众化[J].编辑之友,2008(1).

[2] 朱波.传媒分众化与行业报发展新机遇[J].传媒观察,2011(1).

[3] 王彦祥.小众传播下的精确制导[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0(4).

[4] 方倩.现代社交网站初探[J].新闻世界,2010(5).

[5] 高金国.谁是第一个被挤死的螃蟹[J].青年记者,2010(15).

[6] 靖鸣,臧诚.媒介融合时代信息流动模式、分众化传播及媒体对社会凝聚力的影响[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1(5).

社交网站特点范文6

【关键词】报纸网站 新媒体 门户网站 搜索引擎

作为传统媒体的报纸,相比起网络媒体,拥有专业、庞大的新闻采写队伍,其网站新闻内容的权威性、真实性、专业性等相比其他网络媒介来说,具有相对优势。但实际上,报纸网站的新闻点击量和竞争力并不容乐观。

一、我国报纸网站新闻的传播现状

1、报纸网站的访问量

下表是新闻类网站的排名,前五名是百度和门户网站,后五名中,报纸网站占据两名,分别是人民网和青岛新闻网,其他三个网站是政府新闻网站,新华网、中国网和中新网。

表1:新闻类的网站排名TOP10

从上述的排名和CIIS流量来看,报纸网站相对于搜索引擎、门户网站、论坛和政府新闻网站,其流量远远落后,尤其是与门户网站相比,报纸网站的访问量较小。

2、报纸网站的新闻内容

目前我国大多数的报纸网站实质上就是报纸的网络版,只是将报纸的内容单纯地搬到网络上,没有进行新闻的再制作。随着互联网的出现,报纸的读者逐渐流失,很少人会专门到网上阅读报纸的PDF版,因此,单纯提供报纸PDF的报纸网站,很难借此提高报纸的人气。

3、报纸网站新闻的优势与劣势

优势:其一,报纸网站依托于报纸,具有专业的新闻来源,报纸网站以传统媒体为依靠,保证其新闻的质量;其二,报纸网站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因为报纸本身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影响力,这种信誉会惠及网站;其三,报纸网站有政策的支持,比如报纸网站具有新闻采编权等。

劣势:其一,报纸网站的新闻时效性较差,许多网站被动地等待报纸更新;报纸网站编辑未对新闻进行重新编辑,照搬报纸的标题,新闻的导读功能较弱;在经营方面,报纸网站尚未找到有效的盈利模式,技术设备相对商业网站来说比较落后;在体制上,报纸网站具有双重身份,事业体制使其不能完全市场化,发展动力较小。

二、从业务层面看报纸网站的局限

1、新闻转载

新闻转载不仅给报纸版权带来损失,也会影响报纸网站的点击量。由于我国商业网站没有采访权,因此门户网站的新闻大部分是转载而来的,其中也有很多对报纸和报纸网站新闻的转载,我们以新浪网对“奥巴马访华”的事件报道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新浪网站关于“奥巴马访华”有一个专题网页:奥巴马访华暨亚洲之行。笔者对其首页的4则图片新闻、最新消息栏目的6条新闻的新闻来源进行了统计。在新浪网专题首页的11条新闻中,有5条新闻来自新华网、中新网、中国政府网;6条新闻来自报纸网站,包括中国日报网站、国际在线、人民网、大众网、四川新闻网等。

2、信息量、新闻专题、新闻图片与视频

与报纸网站相比,门户网站在报道某一新闻事件时,提供的信息量比较大,并且门户网站会制作相关的新闻专题,为读者阅读提供便利。

以新浪网和人民网的“建国60周年”新闻报道为例进行分析。

首先,在信息量上,新浪网的信息量比较丰富,这是因为新浪网整合多个媒体的报道内容,进行大量的内容转载。而人民网有自己的新闻采编队伍,其新闻来源主要是报纸、自身采编或来自通讯社的稿件。

其次,虽然两个网站都制作了新闻专题,但新浪网制作的专题较多,并且专题相对来说比较具有趣味性和娱乐性。例如,新浪网“建国60周年爱国主义电视剧”,是有关电视剧的专题;而人民网专题比较严肃,如“人民网・建国60周年全国爱国主义”,具有说教的意味。

最后,新浪网比较注重新闻图片和视频。新浪网设置了图片和视频专题,如“建国60周年河南图片展”“庆祝建国60周年视频征集”“建国60周年献礼片巡礼”等。

3、新闻时效性

与报纸网站相比,门户网站和社交网站的新闻时效性更强,门户网站24个小时不断更新信息,社交网站中的用户也无时无刻不在信息。如搜狐网在对许多新闻事件的报道中,都力争第一时间信息。此外,搜狐在新闻主页还通过滚动屏的形式设置了快讯版块,并且在新闻标题后紧跟时间,时间精确到秒,足见其对时效性的追求。而报纸网站的信息更新速度较慢,除了人民网等具有代表性的网站之外,其他报纸网站更新信息的频率基本上是与报纸同步的,有的网站甚至就是等待报纸的新闻,而不是自发的去采集、更新新闻信息。

4、新闻标题的吸引力

网络新闻的一个特点就是,很少有导语,用户在网站首页上浏览新闻标题,然后点击自己想要阅读的新闻,因此一条新闻是否做好了,首先看它的新闻标题是否具有吸引力。

相对于门户网站新闻,报纸网站新闻则显得比较拘谨、严肃,这与报纸网站的建立背景有关。

5、搜索引擎:轻易获取报纸网站的新闻信息

对于报纸网站而言,搜索引擎对它的影响是喜忧参半的,一方面,报纸网站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提高其流量和网站知名度;另一方面,这种流量的增加给报纸网站也带来实际的经济效益,因为许多用户访问的是某个新闻的网页而不是报纸网站的主页。搜索引擎和报纸网站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报纸网站对搜索引擎的依赖性更大一些,尤其是在我国,除了人民网、青年在线这样知名的报纸网站之外,其他报纸网站的访问量很小,它们被访问的机会就是出现在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的搜索条目中。如果没有了搜索引擎,报纸网站的点击量会更小。

6、门户类网站的信息来源广泛,具有互动性

一般来说,报纸网站的新闻来源比较少,多为报纸以及官方新闻网站,但像门户类网站,每个人都可以在论坛、微博、博客上发表信息,这些用户都成为了信息来源,庞大的信源数量是报纸网站所无法比拟的。比如迈克尔・杰克逊的去世的消息就是由Twitter首发的,后被CNN等权威媒体转载。

三、从新媒体传播特点看报纸网站的传播困境

报纸网站的传播困境不仅仅体现在新闻业务层面,也与新媒体传播特点有关。可以说,报纸网站与整个新媒体传播的趋势是存在矛盾的,并且这种矛盾在短时期内难以调和。

1、网络的个人主义和“去中心化”,消解权威性

在新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有发言机会,人们需要的是一个公平的信息平台。而以报纸为依托的报纸新闻网站,权威性是其主要特点,这与网络个人主义和“去中心化”是矛盾的。相比之下,社交网站更适应网络个人主义的体现,人们可以在网络上自己的信息和评论,在社交网站中并没有一个固定的信息中心。

2、现实社会关系的疏离:网络时代的个人倾诉需求,需要互动的平台

随着网络的发展,传统的社会关系逐渐疏离,由于人们在现实中找不到很好的疏解方式,于是通过网络虚拟社交来获得存在感。人们在使用社交网站进行虚拟社交时,自然也会使用社交网站来获取新闻信息。

3、新闻平民化,消息来源更加广泛

网络给每个人提供了一个信息平台,传统的报纸网站是由记者来采写新闻,但在其他网络媒体上,新闻的者则是“所有的人”,相比之下,新闻量更多更迅速。

4、新闻娱乐化,报纸网站的新闻相对来说,比较严肃

报纸网站由于是报纸媒体在网络的延伸,承担着一定的宣传功能和社会责任,其新闻有一定的严肃性。而门户网站,对娱乐新闻的报道比较多,并且信息娱乐化的表现很明显。

5、新闻小众化,人们关注的是自己感兴趣的新闻,而非一般意义上的“大众新闻”

研究显示,在追求个性化和自我的时代,那些提供集中化、专业化、个性化服务的网络社区更能留住一批固定用户。新闻小众化已经成为未来新闻发展的趋势,但在报纸网站中,其提供的新闻仍然是具有大众传播价值的新闻,所以与报纸网站相比,人们更倾向于去社交论坛等地方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板块。

6、网络信息的共享性和免费性

报纸网站的新闻主要提供的是内容服务,报纸网站的新闻可以轻易地被获取而出现在其他的网络媒体中。

四、报纸网站的出路

虽然报纸网站新闻在网络化时代的生存面临着种种困难,但报纸网站新闻还是有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报纸网站的出路。

1、做独家、有价值的信息,尤其是财经信息,发挥其权威性的优势

报纸网站的新闻要在互联网上取得一席之地,在社会、政治、娱乐等新闻上是无法与其他网络媒介相竞争的,所以报纸网站新闻发展的可行之路是做“有价值的财经内容”。

2、增加报纸网站的附属服务和功能

如报纸网站论坛、博客、微博、新闻订阅等,增加报纸网站本身的流量,从而带动其新闻的阅读量。如人民网自2006年年初开通强国博客,2006年底在新改版的强国社区提供网摘服务,设有辩论大厅,部分频道提供RSS聚合新闻服务。

3、进行新闻资源的整合,推出精选、优质的新闻

报纸网站可以进行新闻资源的整合,推出每日、每月、每年最具新闻价值的新闻,比如新闻TOP10,依靠报纸本身所具有的权威性,给处于纷繁复杂信息中的受众提供一个值得信任的选择。

4、保护新闻版权

传统报纸媒体是报刊网站新闻的主要来源,但是目前网络转载的情况比较严重,很多报纸文章被网络免费转载,给报纸和报纸网站的阅读量带来损失。报纸花费物力、财力采写的新闻被无偿阅读,对传统媒体和报纸网站是不公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