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科学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管理科学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管理科学方法

管理科学方法范文1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 科学目标 管人 管心 管魂

精神涣散、意志薄弱、合作缺失等问题在企业内普遍存在。一个健康运营的企业,不仅要拥有员工的人,更要拥有员工的心乃至魂。台湾学者曾仕强先生认为管好中国企业的员工,应从“管”、“理”转变为“安”,最终实现“无为而治”。①与其理念相佐证的西方战略人力资源管理(HRM,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理论认为,控制员工行为不如获取员工的组织承诺与组织公民行为;而“管人”不如“管环境”,即形成强势的“组织氛围”、“企业文化”规范员工行为。②企业实现对其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可通过以下科学方法逐步实现,即“管人”、“管心”、“管魂”。“管人”指控制好员工的生产行为,达到企业规定的绩效标准;“管心”指尊重员工的个性与自主行为,以人尽其才的方式提升员工的组织承诺、组织公民行为,减少反生产行为和离职行为;“管魂”指通过形成良好的组织氛围与先进、科学的企业文化规范员工的价值观与行为,争取“无为而治”。

转型经济下,员工与企业的关系变得极其微妙。风靡欧美的战略HRM与统治日本的“以人为本”制度,都不会轻易适用于中国企业的员工管理。在中国,企业管好自己的员工应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因此,员工管理工程需要基于三步走逐级推进,从管好企业员工的“人”与“心”,直至掌控员工的“魂”。

一、人力资源管理第一步:“管人”

组织行为学家罗宾斯指出,“并非每个人都喜欢富有挑战性的工作”。③员工的需求层次不同,对组织给予其自、认可和挑战工作的渴望也不同。持有此种工作态度的员工,通常希望自己的工作手册清晰明了,以完成最低绩效标准为己任。对这些员工来说,满意度不是生产率的决定因素;相反,高生产率是他们感到满意的因素。

对在企业内追求最低绩效标准、企业外追求自我挑战的员工来说,组织采用“控制”式“管人”较为合适。④因为,“控制”型的员工管理系统通常对绩效的要求为最低标准,且希望维持而非超越该标准;组织结构为金字塔等级式,自上而下,采用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下达工作任务;组织系统的协调与控制通过明确的规则与流程实现,不鼓励员工自主行为。在员工职业发展方面,“控制”式管理对员工技术要求低、强调其独立性、体力工作与脑力工作分离;培训机会有限、工作方式单一;绩效评价基于个体;薪酬和福利政策依据市场标准制定。“控制”式的组织结构与员工管理措施,在组织与员工间建立起简洁的雇佣关系,员工以8小时工作制为己任;企业也只要求员工达到额定绩效标准即可,无须花费太多时间和精力处理同员工的关系以及员工的“情变”问题。

二、人力资源管理第二步:“管心”

罗宾斯呼吁重视员工的“情绪”管理,改变传统理性人假设以及组织都是无情绪的认知。只要是人,就有情绪,在组织中亦是如此。组织中的员工带着好情绪会促进工作效率;反之,则会降低工作效率。因而要想既得到员工的“人”又得到员工的“心”,就要从外到内“读懂他”。

员工与组织的关系除了受正式劳动合同约定外,还受隐形、非正式的心理契约影响。心理契约崩溃不仅使员工工作效率锐减,更会失去员工对组织的信任、忠诚度、组织承诺、组织公民行为。管理员工的“心”就是在员工与组织或员工与领导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心理契约,让员工感知到来自组织或领导的公平、支持与信任,保持员工的组织承诺与组织公民行为,消除反生产行为与离职行为。

对于看重同组织的心理关系、追求自与自我实现的员工来说,组织采用“承诺”式“管心”较为合适。因为,在“承诺”型的员工管理系统中:组织绩效标准基于市场制定更高、更广与动态的标准;组织结构扁平,部门间处于共存状态;不强调职位差别、等级;组织系统的协调与控制通过共有目标、价值观实现;在组织中具有规范的信息共享流程。在处理同员工的关系时,采用“承诺”系统的组织通常不严格界定工作范围;依据任务变化为人才制定权变的工作要求;组织不解雇高参与者、高承诺者;在经济不景气时,所有人均等分担风险。这些组织结构与员工管理措施都旨在提高员工的参与度、自、协作性以及工作热情和干劲,消除员工与组织间的心理距离。

通过管理员工的“心”或情绪,可为企业留住核心人才,并让愿意继续为企业工作的员工更多发挥组织公民行为,让不愿再继续为企业工作、进行反生产行为的员工“另谋高就”,最终通过形成团结、奋进、执着的创新型员工团队继续为企业创造价值。

三、人力资源管理第三步:“管魂”

“魂”指离开人体而存在的精神。管理大师德鲁克曾指出,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创新的源泉。⑤其实,在企业中不仅存在企业家精神,也存在员工精神。企业中“人”的精神不是人格特质,而是一种行为,一种能够影响组织价值观、不断革新组织结构的创新行为。如果说“管人”是管理员工的人力资本、“管心”是管理员工的关系资本,那么“管魂”则是指管理组织中被人表现的组织资本。

同人力与社会资本不同,组织资本超越了员工的个体与群体边界。组织资本无法由某个员工或某些员工的人格特质表现,只能由嵌入在组织日常工作流程与数据库中的核心知识、技术和能力表现,是组织的核心竞争力。管理员工的“魂”或“精神”,是指通过对那些具备良好人格特质的员工或群体进行管理,将他们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升华为组织资本。将他们的工作经验、岗位建议、团队合作模式等隐形知识显性化,录入企业的数据库做永久保存。“管魂”的目的是让员工真正参与进企业决策中,融入企业组织,并促进企业组织的创新与变革行为。

管好员工的“魂”,需要好的组织环境来规范、约束员工的行为。这其中包括,形成参与式的HRM系统;形成公平、互信、互助、协作的工作氛围;形成科学、向上的企业文化。参与式管理注重员工对企业决策制定与实施的参与性,一方面可以让最有发言权的员工对岗位如何创新、优化提出最有价值的建议;另一方面可以将这些宝贵建议输入企业的数据库永久保存。良好的工作氛围可以促进员工的相互学习、交流与合作;单干无法把企业做成现代化企业,只有形成团结、协作的小工作团体、大工作团体,才能使企业具备抵御风险、勇于创新的能力。企业文化是企业全体人员价值观、信念、工作精神的体现,体现了企业所有人员的行为规范。“管魂”一方面要令员工认同企业的价值观倾向、融入企业文化;另一方面也是将优秀员工团体的工作精神、工作信念转变为企业的组织资本,从而促进企业文化发展的一种有效措施。

在企业发展的成熟期,在组织内部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同时构筑表现组织“灵魂”的企业文化,将有助于员工行为的“管”与“理”转变为“安”。“管魂”就是让良好的制度环境来约束、规范员工的行为,使员工在感知到“安”的工作环境中充分、自由地发挥其才能。

四、结语

上世纪旨在提升制造业体力劳动者生产率的泰勒式管理方法,在21世纪可能失去效力。因为,知识工作者正在成为一只推动企业发展且规模庞大的劳动力大军。企业组织如何管好自己最有价值的资产――知识工作者,以及通过什么样的管理方法才能不断提升知识工作者的生产率,这些问题都在拷问着学者与实践者。HRM的科学流程与方法是什么?企业从初创到走向成熟、从小规模到做大做强,在管理员工时应从员工的“人”、“心”、“魂”逐级推进。“魂”的管理是最高境界,目的是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两者均得到“安”。但这是一个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渐进才能实现。■

参考文献:

①曾仕强.从管人到安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②詹姆斯・N・巴伦,戴维・M・克雷普斯.战略人力资源管理[J].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③斯蒂芬・P・罗宾斯.管人的真理[J].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8

④Arthur J. B. The link between business strategy and industrial relations systems in American steel minimills[J].Industrial and Labor Relations Review,1992,45(3): 488-506

⑤彼得・德鲁克.21世纪的管理挑战[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管理科学方法范文2

【关键词】科学研究;方法论;管理

1、引 言

在近现代科学发展进程中,各个学科都或多或少的受到自然科学的影响,管理研究也不例外。但是事实却是科学研究方法也不是万能的,因课题不同,在很多问题上,主观思辨研究方法论有其一定的优势。应该根据不同的课题,不同的项目,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但是由国内的众多研究论文可以看出,“问题导向”与“方法导向”两者运用混乱。导致很多研究方法不适合研究课题,这不利于解决实际的管理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推广科学研究方法论,科学的研究方法论对解决管理问题极其重要。

2、管理研究简介

为解决众多管理问题,管理研究越来越受重视。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以前没有提出的管理新知识,并且这些知识是可靠的,可用于时间的。与其他的研究一样,管理研究肯定也遵循研究特有的方法步骤。管理研究是在以前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展开自己的研究,得出自己的结论成果,解决现在产生的,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解决的问题。为了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真理性,其过程计划有序是必不可少的。

管理研究的具体过程如下:

2.1管理过程中出现新的管理问题。整个社会是不断发展的,某一个组织要适应这个不断变化的大环境,自身就要不断处于变化之中,这就有可能使得整个组织系统出现问题,或者是系统中的某一子系统在实现对整个系统的适应过程中出现问题。这是进行相应的管理研究就成为必要。或者当支撑组织的其他学科发展时,同样需要发展管理研究来与其相适应。

2.2为管理研究预设目标或目的。为了给我们所研究的管理问题限定一个合适的范围,从而为我们下一步所要做的工作打好铺垫,做好引导,预设目标是很有必要的。管理研究目标依赖于管理过程产生的问题,因此,也就会受到其他支撑学科知识的干扰。

2.3初步了解问题,形成自己预期的成果。为了实现上述的目标,我们就应该对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解。初步的形成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并对预期的答案进行主观构思,思路清楚明白。

2.4为管理研究制作计划和进行设计。经过上述步骤的主观问题分析,我们初步得出了自己的主观回答。虽然结果有其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是能否用其来指导我们的实际管理过程,还是一个未知,所以要从实际出发,进行设计,探索研究结果的可行性,这一步直接影响管理研究的最终结果。研究设计的效力决定着我们的结果是否是可靠的,是否能解决最初的管理问题。

2.5形成管理研究结果。执行上一步设计计划,在此基础上,完成对管理研究的总结,形成可靠的证据,证明我们曾提出的论点。此步需要进行调查调研,获得准确的数据,并进行数据的后期加工处理分析,来论证之前的预设答案。注意细节,认真分析,反复分析,因为这一步的错误有可能使之前做的工作变为零,前功尽弃。

2.6阐明结果,引出结论。根据之前的结果,可得出合理结论,此结论服务于特定目标,解决特定问题,也即第一步当中所提出的管理问题。以上管理研究中各步骤执行到位,所得结论应能解决所提管理问题,应能实现我们的研究目的或目标。再与现有理论成果进行比较,看如何进一步地服务于科学或某一团体的管理[1]。从而引起下一个讨论或管理问题。

第六步连接第一步,使得管理过程不断进行,不断提出新的问题,回答问题,又提出下一个问题,促进管理问题的解决,扩充管理科学知识。

3、科学研究方法论指导下管理研究方法

在上述管理研究过程中,运用科学研究方法论,指导研究途径,完善管理研究过程。其具体步骤如下:

3.1管理问题的辨识。在一个比较广的管理领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不会是那么容易。可以在管理过程中,改变思维方法,换位思考,换一个思维角度去理解问题,通过认真观察,发现新的问题。我们的思维方式分为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二者分别对科学研究方法论和主观思辨研究方法论起作用。我们需要形象思维形成的创新想象力来发现新问题。因此,主观思辨方法在发现问题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3.2确立管理研究目标。在我们辨识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后,下一步就要确定对应的目标。弄清楚要获得什么,找到其中创新点,预期可能的管理新知识,新信息。课题与特定的问题目标相对应。因此,确定管理研究目标有助于缩小研究范围,指明研究具体方向。也可为以后研究设立参考物。从科学方法论出发,限定目标也靠,也靠形象思维,主观思辨,及研究者的学术水平与能力。

3.3大胆作出假设。这一步应该是在上一步的基础上对提出的管理问题,确定的目标做出合适的大胆假设。对问题进行辩解分析,研究者根据自己的知识能力,根据自己对问题的分析理解,给出自己的主观假设。以第二步参考物为依据,形成初期成果。二三步体现研究者的创新思维。决定研究成败。从科学研究方法论出发,做出假设需要科学研究与思辨研究,需要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二者结合。

3.4科学规划管理研究设计。虽然以上提出了合理假设,但是为了论证假设是否成立,还需进行科学严谨的研究设计,论证假设提出的概念关系。将假设概念用现实可行的方法,简单易懂,便于观察分析的数据,论证出来需要切实可行的方案。此步骤需要对数据的设计,抽样,采集提出具体直观的方法,关系到管理研究的成败。因此,要从科学方法论出发,大量运用逻辑思维。

3.5资料收集、分析与评价。遵从第四步管理研究设计,搜集资料,采集数据,运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分析归纳数据,科学研究,逻辑思维在此步中占据主导地位。

3.6分析数据成果,得出合理结论。科学管理研究进行收官阶段。此阶段应得出既有理论价值又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科学成果,以便来很好的解决开始阶段提出的管理问题,同时又为管理学注入新的知识。这需要研究者自身的分析归纳能力,因此主要是思辨研究,运用形象思维的方式来为课题下结论[2]。

4、结语

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管理研究的根本。具体来说,管理研究也就是包括上述的六个步骤。科学研究方法论的提出主要是指在以上的六个步骤中运用合理的思维方式,客观科学研究与主观思辨研究科学搭配,互相补充。前者是解决管理问题的客观一般方法途径,后者是发挥研究者的主观能动性,解决具体问题。二者缺一不可。在不同的问题上合理分析,不同步骤运用不同方法,或者由不同的研究者完成。也即运用科学研究方法论,多运用“问题导向”进行管理研究。

【参考文献】

管理科学方法范文3

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都应当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促进学习乐趣当作教育、教学的重要方面,所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乐趣是教师的重要任务。乐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并在其中产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心理动力,也是人才成长的起点,人类所有的自发活动都是从满足自己的乐趣出发。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在实践中,乐趣产生兴趣,兴趣促进乐趣,从而对人的活动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一旦体会到学习物理的乐趣就很容易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浓厚的乐趣将是人们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但如何使学生感到学习物理的乐趣,却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1. 应该使学生明确学习物理的目的,对物理的认识要理性化,把学习物理与自身的需要和责任感融合起来,自觉学习可以利用主题班会,出黑板报,收集资料等形式来传播处于科技前沿的物理知识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再通过举办物理小报、举办物理小展览、物理沙龙等各种各样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介绍国内外科学技术新成果、科学研究信息,使学生开阔视野,从而认识到物理学在社会发展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广阔的发展远景,会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强烈愿望并同时向学生明确学习物理的目的不是应付考试而是为了能有一天投身于推动科学事业的发展。学习物理的乐趣并不在于试卷而是学习知识本身。这也是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改变学生为考试而学物理的现状的一个有效的方法。

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结合课堂教学,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开展社会实践,从而使学生对物理的认识扩展到课堂之外,感到物理的无处不在。

当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科学研究信息如雨后春笋,物理教师可以把科研成果不失时机的传播给学生。这些信息都将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这也就要求我们物理教师不能只局限于自己在大学所学过的知识,要关注科学研究的最新进展,不断充电。

2. 要加强和改革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乐趣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概念的建立与物理规律的发现,都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只有重视实验,才能使物理教学获得成功,学生只有通过实验观察物理事实,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通过趣味新奇的物理实验演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从而激发他们思索的欲望。例如,在讲自由落体运动时可以用一个装水的可乐瓶,旁边开个洞。当瓶不动时水在重力作用下流出,但当可乐瓶自由下落时水却不流出来。通过实验演示,能激发学生的热烈讨论,体验乐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

用实验导入新课,产生悬念,然后通过授课解决悬念。每节课的前十几分钟,学生情绪高昂,精神健旺,注意力集中,如果教师能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根据所讲内容,做一些随手可做的实验,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乐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如在讲动量和冲量时,让两支相同的粉笔分别从同一高度直接落到桌面上和落到有厚毛巾铺垫的桌面上,可以发现直接落到桌面上的粉笔断了,落到厚毛巾垫上的另一支却完好无损,由此引人动量和冲量知识的讲授,使学生在好奇心理的驱使下进入听课角色。

用具有惊险性出乎学生意料之外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人类的乐趣与好奇心紧密相联。培养好奇心的关键在于使新信息的刺激出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之外,即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例如,在讲授机械能守恒定律时,可用一个单摆来做实验。先将摆球拉个较大的角度使之贴近眼睛,人站着不动,然后放手,使单摆摆动起来。很多学生都替老师担心,生怕摆球会碰到眼睛。实验结果却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通过实验,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为下一步解决“为什么”作好准备。

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跟物理实验联系起来,使学生感悟实际生活的奇妙和规律性。精心组织和设计课堂讲授内容和实验内容,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例如,在讲到平抛运动的速度方向时,利用扔沙包的游戏解释为何接住沙包时水平位置较低,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很快就理解和掌握了,而且也记得牢。

管理科学方法范文4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学校的电脑和课件制作也越来越普及,各个学科都开始广泛地使用课件上课,许多老师告别了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历史,这时我也开始有了一些困惑和不安:大量的流媒体,学生看得眼花缭乱,一节课下来,笔记本上却一个字也没记;为准备一节课,花上十天一个星期的,花了这么多精力,到底有没有用?喧喧闹闹的课堂,学生动也动了,做也做了,到底能留下多少东西?…因此,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管理的实效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工作。下面就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管理的办法,谈谈我的看法。

一、 强化课堂管理要在抓纪律上下功夫。

课堂气氛要和谐,并不等于放弃课堂管理,学生爱干什么就干什么,若是那样的话,就变成了放任自流。因此,任何一个班级要想有一个良好的课堂纪律,都要制定纪律规则,当然,规则也不能太多,要简明扼要,易于操作。有了规则就必须严格执行,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要是自己违反规则,就必须承担责任,就必须得接受批评和惩罚。

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小、天性活泼、爱动贪玩,自我约束遵守课堂纪律的能力差。各班都有严明的班风制度,,但仍有同学自控能力差,时不时的会乱发言,摆弄钢笔或铅笔转着玩的,交头接耳左顾右盼的,故意起哄喧哗的……。学生不良习惯,打断教师的上课思路,教师教学方案的实施,从而也就影响了课堂教学和教学质量。教师上课时要强调课堂纪律,规范学生听课的坐姿、语言等,培养学生的课堂教学的学习习惯。对学生课堂上的种种不良习惯,教师视而不见、听之任之,那么课堂教学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这些不良行为,也许每个教师都有各自的办法,但无论是什么办法,最起码的是要遵循两个原则,即消退原则和相反替换原则。根据H.B克鲁姆博尔茨的说法,消退原则就是教师要采取行动,使学生不能从不良行为中得到奖赏,从而自己停止不良行为;相反,替换原则就是奖励与不良行为相反的行为。这样做,既可以避免教师与问题学生发生不必要的冲突,又能赢得全班绝大多数学生的支持,教师的形象也因此变得高大起来,

二、强化课堂管理要在培养习惯上下功夫

习惯是人们后天获得的趋于稳定的动力定型。习惯一经形成,不容易改变。学习习惯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形成的稳定的态度和行为。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具有促进作用,也是学生取得良好成绩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良好的学习习惯只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预习和复习的习惯;良好的休息习惯;勤于思考的习惯。

现在的学生大多家庭条件较优越,生活安逸、懒惰滋生。年龄小,惰性强,缺少学习的自觉性。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学生将自己形成的需要调动起来,以提高学习积极性的过程。它是一个潜存在学生心里的东西,我们做为教师只是将它调动,使其发挥有效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时培养勤思考、好思辩等的学习习惯,教育学生继承传统“不动笔墨不看书”的好习惯,设计问题注意层次,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激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的创意回答。科学告诉我们,每个人的潜能开发是巨大的,有95%的潜能尚需等待开发。当学生在学习上有成就感时,学习的欲望就会迸发,不良的学习习惯就会得以矫正。

三、强化课堂管理要在教法上下功夫

众所周知,教有法无定法,贵在得法。为课堂教学改革需要,为培养和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就灵活运用多种方法,来钻研教材和教法,是教师学生的情况,学生的需要,让学生喜爱的教学法,教师还需要在自身的语言修养上下功夫,多一点幽默,多一点婉转,多一点呵护。学生的注意力是很短暂的,这就要求教师的变换方法,来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便于,信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教学的目的。

四、强化课堂管理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必要的学习方式和方法。班主任首先要指导学生掌握具体的学习方法。我们所说的具体学习方法主要指阅读的方法、记忆的方法、听课方法、预习和复习的

方法等。其次,班主任要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新课程理念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成为主要的学习方式。每一种学习方式都包含不同的理念以及相应的操作策略。因此,班主任要使学生明确这些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D变。

五、积极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

首先,教师要有威信。教师的威信是获得学生尊敬而产生信任感的对象,能产生“磁性引力”,使学生乐于受教。当一位有威信的、受学生尊敬与喜爱的教师走进教室时,学生就会兴趣盎然,精神饱满;而当学生畏惧或厌烦的教师走进教室时,学生的心理就会蒙上一层阴影,情绪就会相当低落。

其次,教师要用自己的积极情感,感染学生。教师的情绪,情感具有感染性。教师本身的情感状态,可以产生共呜,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使课堂出现一种心理气氛。作为一个教师,教学时不能板着面孔进课堂。板着面孔进课堂,学生一看到就望而生畏,跟学生拉了一个很大的距离,感情上老师和学生就有了距离。

六、重视教师的人格力量,规范教师的课堂行为。

教师应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教师的人格力量对学生有着巨大的影响。教师要衣着整洁,仪表端庄,精神饱满,责任感强,知识面广,生动风趣,有组织能力;尊重学生,以民主、平等的思想看待学生,任何情况下都不得羞辱学生,不得损害学生的自尊心,不布置惩罚性作业,更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教学管理语言要准确精练、条理清晰、深入浅出、形象生动;板书要工整规范、科学合理;教态要亲切自然。

七、创设动手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探究合作的机会

管理科学方法范文5

管理学是一门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及其方法的科学。管理学最初的兴起是在19 世纪末,当时主要以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为管理学的标志,所以直到现在,外国的很多国家对管理学理论以及实践的相关研究都要比国内的更加完善。我国管理理论的发展从一开始就借鉴国外的管理理论体系,我国绝大部分管理类教材其实都是外国管理理论的翻译中整理出来的,但是由于语言的原因,很多翻译的地方出现了一些偏差,这种错误往往会造成学生对管理学的学习产生误解。从这一角度来看,对管理类课程的双语教学方法进行探讨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

一进行双语教学研究的重要性

我国的教育部门早在2001 年就曾强调要加强我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并提出了提高我国高校教学质量的相关意见。当时就已经明确指出要积极地开展高校的双语教学,而且还要求我国的本科院校要适时地创造条件,使用外语进行相关专业课和公共课的教学工作,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使我国高等院校的双语教学课程要达到整体教学课程的百分之十左右,使之达到教学平衡。双语教学并不是表面上的语言教学和专业知识的相加,它主要体现为语言教学和专业知识相互融合的一种教学过程,是将两种不同的语言作为一种教学的媒介而进行教与学的一种全新的方式,这样的一种教学形式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外语能力。由于我国高校的双语教学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双语师资队伍的建设,双语教学教材的选用,教学的手段、双语课程结构等,如果上述的某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的话,那么双语教学最终的教学效果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这种情况的出现不仅不能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带来帮助,反而会影响到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所以对双语教学进行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探讨和研究是极其重要的,要确保其稳定开展。

二管理类课程的特点

1 课程的趣味性

在整个管理类课程的教学过程当中,任课教师一般都会在教学的过程中安排很多与之相关的案例进行讲解,学生也可以直接参与到教学的讨论中,学生对于这些案例都是非常熟悉的,所以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会很高,这也会极大地提高学生对管理类课程的兴趣,平时一些学生对英语有抵触情绪的,都会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地接受英语,这对学生学习双语也有很大的好处。

2 课程的前瞻性

管理类课程是一门发展速度相对较快的学科,因此其方法和理论有很多亟待挖掘的地方。英语是目前全世界通用范围较广的语言之一,很多的国际交流基本上都是通过英文的形式进行交流的。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对于管理类课程的新方法以及新理论的研究非常关注。大学教育作为我国培养未来管理人才的基地,我们要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所以对管理类学生开展双语教学会是学生发展的坚实基石。

3 课程的出通俗性

管理类课程和其他学科相比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主要是因为管理类课程有非常明确的目标。管理的对象只是人,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也是有很多这方面的体验,所以在对管理类课程进行学习的时候就会很容易理解这方面的理论。我们如果想要引入英文教材或者是相关的阅读资料,只需要具备一定的英文水平就可以,虽然说英文中的一些特定的名词我们还不是特别地熟悉,但是对整个材料的理解上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并不会影响到理解整篇文章的整体性。管理类课程要在传统的教学思维上体现出一种通俗的个性,这样学生会更加容易接受。

三高校管理类课程的优点

高校的管理类课程是从企业经营管理的角度出发,是以研究企业生存为目标的一组实践性极强的课程,这一课程的培训重点是为了训练将来企业管理者的战略思维,使其形成自己独特的企业管理哲学。我们知道任何一个课程如果只是依靠教材的理论知识去诠释的话是达不到想要的教学效果,所以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学生的参与度非常重要。学生能不能根据管理类课程的实际需求,形成自己完整的问题结构,是这一课程教学中最关键的一个问题。我们知道高校的管理类课程知识点非常多,其实践性也是非常强的,所以如果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只是去注重理论教学而忽视了实践教学的话,就会使管理类课程的整体内容相对比较空,没有什么实际的内容,学生此时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受到打击。管理类课程注重的是实践性,所以我们的教师要将实践内容融入到管理类课程的教学当中,在融入实践内容的时候还需要注意一点,就是实践内容要加以选择,因为之前很多的高校管理课程在融入实践内容的时候往往选择的都是一些国外的案例,学生对这些案例的认知程度很低,并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所以我们的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多融入一些学生了解的案例进行实践教学,这样学生才容易将其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管理类课程双语教学的方法

1 对管理类教学材料的甄选

管理类教学材料主要包括多媒体课件、案例等上课时教师进行知识传授的媒介,这些课件虽然只是起到一个辅助的作用,但也是不容小觑的。我们在甄选管理类课程教材的时候,不仅要兼顾专业的教学内容,还要考虑到外语的内容是不是容易让学生接受的,所以对教材的选择一定要兼顾多个方面的因素。此外还要求教材中的内容文字简单,对英语中比较关键的部分要进行翻译,这样有助于学生对其进行理解。教材中的每一个章节,都要有与教材内容相对应的案例,这样方便学生更好地去把握教材中的专业知识,将教材中的概念真正地运用到管理实践当中。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也是极其关键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部分的教学都成功地运用了多媒体教学课件,但也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要用多媒体来表达,单纯地使用多媒体很难让教学效果达到相应的标准,主要是因为多媒体当中所包含的都是教材的基本知识点,但是学生将来需要面对的社会环境是非常复杂的,这些教材的基本知识点根本就满足不了学生今后的需求。双语教学中学生对英语的理解本身就存在很大的难度,对第二语言的学习也是需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如果在适应的过程当中只是按照多媒体课件中的知识点进行学习的话,很容易造成学生对第二语言的理解出现偏差。基于此种情况,我们要求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学生的真实想法,多查阅一下英语教学的资料,让多媒体教学课件中的内容更加的充实,这样才不至于失去多媒体课件教学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很好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管理类课程并不是固定存在的,应该说每一天都会有新的管理事件发生,管理事件的不断发生也就意味着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所用的管理案例也要不断地进行更新,只有这样才能够准确的掌握实时的社会动态,学生才能够对管理类课程始终保持着兴趣。而作为双语教师,更应该多多地去查找相关的管理事件,不断地更新案例数据,通过引导的方式来让学生对管理类课程进行理论层面上的分析。

2 管理类课程双语教学阶段的设置

在双语教学中,教学的主要阶段分为课程选择与课程教学,双语教学对学生的英文水平是有较高要求的。一般对学生开设双语教学课程都是在大学的二年级或者大学三年级,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好好地奠定一下英文基础。当学生具备了专业的知识储备之后,再进行双语教学,对学生英文的进一步提高是有很大好处的。学生免去了前期的英文学习准备过程,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英文的效率。

在管理类课程双语教学中,课程的阶段设置也是有其科学解释的。由于我们所要讲授的双语课程并不是我们的母语,如果让学生突然就接受双语教学,一般都是很难适应的。比如说,很多时候学生在刚接触双语教学的时候,往往是教师用英文进行讲解的时候,学生其实并不能很好的理解教师所说的含义,只有到学期结束的时候才觉得适应过来了,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双语的时候需要一定的过程,这一过程是绝对不可以忽视的。我们的双语教师可以把管理类课程教学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双语教师要先对文章中的重点词汇进行解释,并且将文章的内容和结构先向学生讲一下,让学生的心中有一个大体的概况,这样学生在接受教师的知识点时就会有一个缓冲的时间。第二阶段,双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形式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管理类课程知识点的能力,在提问的时候要求学生尽量用英语作答,这样不仅学习到了该学科的知识点,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第三阶段,双语教师要逐渐地放弃解释外语知识,学生这时就要通过自己的学习以及对英文的理解来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英文水平。我们在进行双语教学的时候,由于学生对于英文的认知程度不同,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真实情况来选择缩短或者延长各个阶段的时间,让学生在充分地了解一个阶段之后再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教学是由两部分组成的,教和学缺一不可。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的双语教师可以将传授知识的时间减少一些,多留出时间来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只有参与到了教学中,才能够真正地了解教师所讲解知识的真正含义。除了增加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之外,还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形式,通过不同的教学形式,可以提高学生对管理类课程的兴趣,从而提高双语水平。

总之,管理类课程是一门新出现的学科,而双语教学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是有着极其重要作用的,面对社会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会有越来越多的多媒体课件融入到课程教学当中。学生想要真正地掌握管理类课程知识,除了要学习教材上的知识点以外,还要与实际的案例相结合,参与到真实案例的探讨当中,这样才能够真正地了解双语教学的重要性,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则更能够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王晓琴,刘军.论管理学与经济学的分野与融合[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5(4).

[2]黄乐辉.对高等院校推行双语教学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7(9).

[3]石玲玲.关于管理学基础双语教学方法的探索[J].高教探索,2007(6).

管理科学方法范文6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为总体目标,坚持改革创新,突出实践特色,着眼服务全县工作大局,推进旅游强县和江南生态旅游休闲城市建设,推动旅游科学发展,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

二、工作原则

整改落实工作要紧紧围绕旅游科学发展主题,坚持实践第一,以“四个相结合”为原则,切实把整改落实工作抓具体、抓落实。

(一)把整改工作与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学习实践活动的整改,全面推进《意见》各项决策的落实,以学习实践活动的整改,推动旅游强县建设。

(二)把整改工作与落实吴运波同志在今年3月党代会上的战略部署相结合,充分发挥旅游产业经济链条长、拉动作用大的优势,全面落实旅游系统应对金融风暴的各项举措,促旅游市场发展、促旅游规模增长,促旅游质量提升,坚持以景区规划为先导,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核心,以宣传营销为重点,以特色节庆活动为媒介,抢抓发展机遇,全力推进景区旅游综合开发。

(三)把整改工作与贯彻落实《县旅游工作发展纲要》相结合,创新体制机制,推进《规划纲要》在全县旅游系统的贯彻落实。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依法行政行为,改变不适合科学发展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创新推动旅游科学发展的体制和机制,构建旅游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

(四)把整改工作与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机关相结合。对照分析检查阶段查找出来的机关作风建设问题,以及基层评议机关反映的问题,制定创建“三型”机关措施,切实增强服务意识,切实转变机关作风,建设“团结、和谐、奋进、创新”的旅游局机关。

三、以“五个明确”落实整改内容

局整改方案以《县旅游局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分析检查报告》为依据,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全面落实易军书记提出的“五个明确”:

(一)明确整改项目。对分析检查阶段查找的影响和制约旅游科学发展以及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和归类梳理,把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纳入整改落实项目。

(二)明确整改目标。按照问题的轻重缓急和解决问题的难易程度,明确解决问题的要求,确定推进旅游科学发展短期(半年)、中期(一年)、长期要达到的目标。

(三)明确整改措施。根据整改目标逐项细化分解,依据“四个相结合”原则,提出解决制约旅游科学发展突出问题的措施和具体办法。

(四)明确整改标准。以推进旅游科学发展、解决突出问题和体现思想成果、实践成果、惠民成果作为衡量整改工作成效的标准。

(五)明确整改责任。按照局领导分工以及各股室的工作职能,明确各项整改措施的主管领导、责任股室,把责任落实到股室。

按照“五个明确”的要求,围绕局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提出的实践旅游科学发展观举措,认真细化和分解任务,提出县旅游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整改措施。

四、加强领导,确保各项整改工作落实

整改落实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局领导按照分管工作职责,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各股室、各相关单位按照工作职责,统筹安排,做到整改工作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整改工作与解决突出问题、推进工作开展紧密结合,做到两兼顾、两不误、两促进。

(一)明确责任。各股室、各相关单位要统筹本股室、本相关单位的整改工作安排,结合业务工作开展,把整改任务分解落实到人,明确完成整改任务时间和要求,汇总报局学习实践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