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运营模式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媒体运营模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媒体运营模式

新媒体运营模式范文1

面对煤炭市场状况急剧下滑,企业效益大幅下降,如何审时度势,拓展思路,采取措施,阻止和扭转被动局面,围绕追求企业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开展各项工作,将是摆在我们煤矿各级管理者面前的重大课题。以目标利润为切入点,资金管控为纽带,引入市场机制,充分放权,创新管理模式 从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下面谈谈我对煤矿运营管理模式的一些思路和想法

一、创新煤矿运营管理模式的背景和必然

煤炭企业由于生产组织的复杂性和外部市场的不可预见性,长期以来,二级核算单位的成本和利润都是内部考核数据,既不是资金中心,也不是完整的成本中心,更谈不上利润中心,管理形式上看似乎很合理,但实际上管理松散,漏洞较多,长期下去,管理水平逐步滑坡,市场决定一切,销售畅通时,内部管理工作的漏洞全部掩盖,销售梗阻时,内部管理工作一片混乱,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较差,忧患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效益意识、风险意识仅仅困扰着高层的几位或者几十位决策者,压力传递不下去,动力发挥不出来,企业的生产经营缺乏活力,很多管理工作作用不大,收效甚微。

二、创新煤矿运营管理模式的步骤

思想观念的转变是创新煤矿运营管理模式的最根本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内部市场化运作无论实施那一个步骤都是一次管理创新和革命,由于矿与内部单位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部门与单位之间由服务关系变为结算关系;生产单位由单纯承担数量指标变为承担数量、质量、效益指标,由以数量结算工资变为以效益结算工资,由只管产出不计投入变为投入产出全计算;矿对各单位由考核数量指标变为考核效益指标,由按产量排贡献变为按效益论英雄;职能部门由行政式命令管理变为经济式的监督、协调、服务,由分项切块式管理变为完全成本、综合效益式管理;所有这些变化,思想不变,观念不变,行动就不会变,况且在这一运作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因此,全员、全过程、各层次的思维和意识转变是全面创新煤矿管理模式的根本的、首要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建立和健全并不断修订内部价格体系是创新煤矿运营管理模式的基础。内部市场化运作,矿与单位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部门与单位之间的经济活动全部通过价格结算的方式来运行,没有价格,一切无从谈起,价格的制定涉及方方面面的基础数据,不同工种、不同条件有不同的价格,波及的范围很大,工作非常具体,而且煤矿地质又有不可预见的特殊性,因此,制定一套完整的、贴进实际的、可操作的内部结算价格,是一项非常巨大的工程,需要付出很大的人力、物力,必须组建强有力的工作班子,长期的、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抓到底。

完整、规范的岗位损益核算是队组一级实现自我管理、自主控制的必要过程。算管结合,算为管用是我们一贯坚持的成本管理原则,创新煤矿运营管理模式,就是要解决被动管理的问题,自主管理就不能底子不清,情况不明,就必须严密计划、严细核算、严格管理、严加考核,而这一切,核算是最基础的,因此,队组一级必须从现在起,尽可能实现完整、规范的岗位损益核算,要有长期的规划,只有一步一个脚印的通过完整、规范的岗位损益核算才能真正达到自我管理、自主控制的目的。

三、创新煤矿运营管理模式的具体思路

创新煤矿运营管理模式,就是要在企业内部实行市场化运作,推行以成本定价核算为基础,以内部买卖、服务和契约三种市场关系为纽带,建立一种矿与生产单位、生产单位与辅助单位、职能部门与各单位之间的一种纵横交错的市场关系的管理模式。

构建内部市场运作的主体框架。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总第547期2014年第15期-----转载须注名来源划小核算,就是把矿属井区(车间)、直属队当做“内部企业来看待,把管理层做为“经营层”来对待,变以往的集权式管理为将来的分权式管理。通过减少行政命令,加强服务指导,充分下放权力,有效地激活基层单位、队组、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起可以持续推动生产力快速发展的内在动力机制。

单价结算,就是按照投入总额等于收入总额,利润为零的“零基”理论,将生产合格产品、提供相关劳务或组织某项工程所需投入的全部成本费用,据此测算出一个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单位产品、劳务或工程结算价格,称为“完全成本单价”。

内部市场运作,就是逐步在矿与单位、部门之间形成一种内部的市场买卖关系。在运作初期,先把矿当作一个收购市场,把各单位当作若干生产、劳务、加工市场。各单位向矿提供事前约定的产品、劳务和工程,矿按照既定的单价进行收购。单位与单位之间的经济往来实行有偿结算。通过不断扩大推行范围,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内部闭合市场,实现企业内部市场与市场的真正对接。

科学测定反映煤矿运营实际的三部结算价格并实施资金管控。创新煤矿运营管理模式,必须以内部价格体系和资金管控为纽带,首先要建立价格体系,在测算完全成本的过程中,有意识的把全部成本划分为固定和变动两部分,对无炭柱、倾斜、断层等地质构造和煤质指标测算一个修正价,最终形成一个固定价、一个变动价、一个修正价,收入结算时,固定收入按计划工作量结算,变动收入按实际工作量结算,修正收入按实际构造范围和煤质指标结算。这样,采掘队组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不会由于工作量的大幅波动影响到效益的大幅增减,而且比较科学合理,可操作性较强

运用涵盖煤矿运营管理以完全成本为主线的五种基本核算形式。第一种是完全成本法。对有量可计的采掘开队组和与生产有密切联系的机运通队组,根据“零基”理论,实行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完全成本核算法。以完全成本单价,作为检验经营成果的依据和标准。

第二种是自计盈亏法。对产品、服务相对独立或能够自成体系的洗煤厂、制修中心、综合服务部等单位设立内部财务机构,建立标准的帐簿、凭证、报表体系,实行“自计盈亏、单独核算”的办法,并与矿形成内部财务往来关系。

第三种是项目管理法。对经常完成相对独立的工程、有量可计而且必须按期完成的准备队和工程队,实行定人员、定工作量、定工作质量、定工期、定费用的办法,实行超支自负、节支自留的项目管理法。

三种运作方式的共同点是,每月都要对实施单位进行盈亏测算,经营绩效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工资收入的高低,建立起绩效联酬的分配机制,体现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较好地解决“水涨船高”和平均主义“大锅饭”的问题。不同之处在于,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并用,内部价格与外部价格并存。

新媒体运营模式范文2

一、手机媒体处于低级发展阶段

笔者认为,我国手机媒体无论在商业模式、运营模式和业务模式上,尚处于探索阶段。

首先,手机媒体尤其是传统媒体所办的多采取合作的运营模式。目前,手机媒体主要采取如下方式运作。一是传统媒体+SP(服务提供商)+电信运营商的运营模式所兴办的手机媒体,目前,绝大多数传统媒体都是采取这种方式。在这种运营模式中,传统媒体提供内容、SP提供应用服务、电信运营商提供渠道,相应的收入一般按照内容、SP、电信运营商25%、25%、50%的比例分成,当然,相对强势的内容提供商获得的分成比例会高一点。目前,很多报业集团旗下报纸的手机报总订户在几十万的数量级上,一年的收入在几百万元级别上。二是传统媒体直接和电信运营商合作的手机媒体,如新华社、CMMB(中广移动)等。这种运营模式直接跳过SP运营商,或者传统媒体收购SP运营商,或者电信运营商直接跳过自己的平台进行运作,如中国移动旗下有卓望科技、中国联通旗下有新时刻公司。在这种运作模式下,传统媒体的分成比例略高,但是一般不超过40%。三是3G门户网如空中网等专门化的手机媒体网站,他们致力于打造专门的手机媒体平台,并通过提供增值服务来获得收入,这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四是门户网站的手机媒体业务。目前,门户网站的手机媒体分为两个部分,一方面门户网站自身提供SP业务,通过和电信运营商进行分成,这些业务主要包括铃声、图片、文字传情、新闻、游戏、短信等;另一方面是门户网站设立专门的频道专门提供相关的手机媒体业务。

其次,目前绝大多数传统媒体中手机媒体的定位都是附属业务,而没有把其定位为独立的业务。当然,由于作为从属业务,尤其是传统媒体重点扶持的业务,手机媒体可以充分利用传统媒体既有的内容资源,不需要投入大量的采编费用就可以获取一定的收益,因此,目前传统媒体的手机媒体业务多为盈利项目。但是一方面收入规模小,远远不足以成为新的业务增值点,另一方面如果和现有的业务采取交易的方式来获取内容资源,甚至可能出现亏损状态。尤其值得指出的是,理论和实践都已经证明,新的业务尤其是发展前景巨大的新业务必须作为独立的业务来发展,采取相对分权的组织模式,否则就会受限太多,很难在短时期内实现跨越式发展,导致业务得不到发展,或者出现被竞争对手抢占先机的局面。

第三,目前,手机媒体在表现形态上,主要采取的是手机报、WAP网站、手机电视和手机视频等表现形态。如CMMB采取的是手机电视形态,传统媒体多采用手机报形态,3G门户网站多采取WAP网站产品,门户网站多采取WAP网站产品和手机视频网站形态。

最后,在商业模式的探索上,尚未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

二、手机媒体的未来发展趋势

由于我国有着巨大的手机用户群且手机具有的自身特性,手机媒体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笔者认为,未来将呈现如下发展趋势:

首先,手机媒体将迎来快速发展期。手机媒体已经有巨大的用户,而且潜在的用户市场更大。截至2009年底,全国移动电话用户达到74738.4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56.3部/百人。全国网民数达到3.84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8.9%。其中手机网民数净增1.2亿人,达到2.33亿人,占网民总数的60.8%。因此,有着庞大用户群的手机媒体必将要迎来黄金发展期。

其次,手机媒体的自身特性更符合读者阅读趋势的变迁。当前,从读者阅读趋势上看,一方面随着人们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读者将更善于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获取信息和娱乐,这些碎片化的时间主要由等待和无聊时间构成,等待的时间包括等车、等人、候机等时间,无聊时间包括乘车、如厕等空隙时间。在这些时间获得信息,需要相应的媒介具有及时、易携带、展示性好等特性。另一方面人的需求可以分为娱乐需求和信息需求。在娱乐需求方面,年轻人有着更强的需求,也更为电信运营商和广告主所看重,广告主看重的是年轻人所具备的庞大的潜在消费能力,电信运营商看重的是年轻人所钟爱的手机视频能够带来大规模流量的消费形态;在信息需求方面,这部分人群多为消费能力强的中产阶层,这部分读者需要个性化、量身定做的信息,这部分读者也更为广告主所看重。由于手机媒体具有易携带、及时、迅速、展示性好的特点,这些都完全符合读者阅读趋势变化的要求。

第三,从手机媒体的发展趋势来看,手机报、WAP网站都是过渡形态,未来手机媒体必将以网络媒体的现有架构为基础来发展。无论是手机报、WAP网站还是CMMB提供的信息依然具有标准化、信息量少等缺陷,不能满足读者个性化、定制化的需求,这也注定这些形态只是手机媒体的过渡形态。未来手机媒体必然以巨型的娱乐信息平台为基础,并利用互联网的技术为驱动,以读者需求为导向,为读者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分层娱乐信息收费。

第四,手机媒体将采取“免费+收费”的商业模式。由于手机媒体和网络媒体一样,具有前期投入巨大,而后期成本投入较小的特点,可以在基础业务平台方面利用免费的优势来尽可能地吸引用户,并在此基础上搭建巨型平台。由于其平台的空间是海量的甚至是无限量的,成本低廉,手机媒体就有能力和意愿最大限度地吸引用户,而且由于其存储空间海量,它就能更好地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具体说来,就可以充分利用其巨型平台发挥长尾效应,把各种个性化和小众化的用户吸引到巨型平台上来。手机媒体“免费+收费”的商业模式可以具体为:充分发挥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用,利用免费优势吸引巨量的用户,进而搭建大型平台进行资源协同和共享,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增值业务。在具体的盈利模式上,手机媒体将多采取交叉补贴的模式,具体来说就是付费的给不付费的提供补贴,一方面,同质化的信息变得免费,而客户定制化的信息则要变得昂贵;另一方面,第三方给获得免费信息和服务的用户付费。

第五,电信运营商和新技术公司将大力进入手机媒体.给传统媒体带来更大、更严峻的挑战。一方面电信运营商拥有渠道优势和巨大的用户群,又急需寻找新的业务增值点来实现转型。从电信业发展的趋势来看,将从通话消费为主转变为以流量消费为主。据国外媒体报道,思科首席技术官帕德马锡·沃里奥(Padmasreewamor)日前表示,到2013年,全球互联网流量将达到560亿GB。而这就需要通过大力发展移动互联网这一信息服务业新兴形式,以带动自身流量的大幅度提升,才能保证通信业的快速发展。因此,电信运营商必将大力发展手机媒体业务,三大运营商已经开始在移动互联网方面投入了极大的关注,下一步将是人力、物力的大规模投放。另一方面,google、苹果、微软、腾讯、新浪等以技术起家的新媒体公司正在虎视眈眈手机媒体业务,由于手机媒体业务对技术的依赖性很强,这些新技术公司将在未来的手机媒体业务领域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

三、传统媒体发展手机媒体的关键

当前,传统媒体意识到手机媒体的良好前景和潜在的市场规模,纷纷采取手机报、手机电视等多种方式进入手机媒体领域,但是囿于观念、技术、人才、资金等各方面的因素制约,成效不大。传统媒体要想真正发展新媒体,关键在于转变观念,包括手机媒体的发展思路观念、利益观念以及合作观念。

首先.要加深对新媒体本质的认识。一些新闻人还只是把网络当成一个既有内容分发的工具和渠道,这种思维的缺点在于:首先,没有认识到传媒业巨型信息终端的趋势,未来任何媒体的内容只能是巨型信息终端的一个很小的部分,而最为重要的是这个信息终端必须符合互联网理念并以互联网为平台。其次,没有认识到读者个性化、定制化的阅读趋势的变化,原创的内容无论其渠道怎么变化都依然是统一、标准化的信息提供,和读者的要求相差悬殊。第三,没有认识到互联网技术对媒体业的改变:一是网络媒体可以通过提供平台使自媒体成为可能,这就大大拓展了信息源,也使得媒体从业人员的专利转变为人人都可以参与的权利;二是可以利用技术提供及时、深度的信息分析,例如,和讯、东方财富网等可以通过相关分析软件为你及时提供各只股票的各种技术分析;三是更为重要的是能通过技术手段来分析读者的信息阅读偏好,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四是网络技术也可以解决信息的筛选,解决互联网现实存在的泥沙俱下的情况,一方面可以利用众包理论让更多的用户参与对信息的求证中;另一方面可以设计评价机制,一旦信息者假新闻就把他的等级大大降低,这就能保证信息者为了自身的声誉而自身保证信息的真实性。思路决定出路,传统媒体要想真正发展手机媒体,就必须按照互联网的要求来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信息。这就要求首先意识到网络媒体平台化的趋势,并结合自身的内容优势充分利用巨型信息平台对内容进行优化和分类,并利用互联网技术找到需要自身内容的个性化读者,并为他们提供量身定做的个性化信息。因此,在未来,信息服务和内容服务不仅不会消亡而且还会更快发展,传统媒体转型的关键在于改变自身对内容的认识,从“传统媒体的内容认知”快速转变为“互联网基础上的内容认知”。

其次,突破既有利益格局.对手机媒体进行倾斜和扶持。任何一次改革都是利益的变革和调整,尤其对于手机媒体战略这样的重大变革,改革中利益格局的重新划分以及资源的重新配置将决定着手机媒体战略的成败。在传统媒体中,向来占据利益最为重要部分的是传统业务的采编部门,但是要想成功实施手机媒体战略,就必须把资源向手机媒体业务倾斜,而当手机媒体业务尚未成为企业的主要增值点或者规模很小时,这必将会影响传统业务人员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传统媒体的高层要充分体现实施手机媒体战略的决心和信心,一方面下定决心矢志不渝地把利益和资源向手机媒体业务倾斜;另一方面要做好传统业务员工的思想工作,使他们认识到传媒业的发展趋势,以达到能够平稳过渡的目的。

新媒体运营模式范文3

关键词 新媒体;传统媒体;受众群落;代表;运营模式;瓦解与重构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102-0040-02

1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

新媒体,也即“第五媒体”,主要是由新时代的科学技术作为支撑的各种数字化媒体,如网络、手机、数字电视、数字广播等。而“第四媒体”,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传统媒体,主要是指包括报刊、电视、广播、户外的传统四大媒体。通过对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比较和分析,可以明确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不同之处和优点,帮助受众通过对比进行选择。新媒体的诞生和发展,给传统媒体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就功能而言,新媒体具备了许多传统媒体所不可能拥有的优势和特点,如新媒体具有及时性、海量性、交互性、共享性以及个性化和社群化等特点,新媒体的这些优势特点,让更多的人选择放弃传播方式陈旧的、新闻资讯更新缓慢的传统媒体,这便使得传统媒体失去了大量的受众,对传统媒体的发展带来了限制性因素,严重影响了传统媒体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 新媒体的代表及运营模式分析

2.1新媒体的代表

在众多的新媒体中,网络媒体可以算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它包揽了一半以上的受众群体,几乎除了不会网络操作的一部分受众以外的所有受众都选择了使用网络媒体。网络媒体之所以能够在众多的数字化媒体中脱颖而出,是因为网络媒体的自身优势,例如,网络媒体可以在突发事件发生的几秒钟以内就将信息传播到世界各地,并且能够及时的进行追踪,让受众群体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事情的发展变化情况;此外,网络媒体还可以为受众群体发表自我观点和言论提供平台,让受众可以及时的针对事件给出自己的一些见解,通过网络进行相互间的交流;不仅如此,网络媒体还可以上传视频资料,将传统媒体中静态的新闻资讯动态的展现在受众眼前,个受众群体可以更加清晰的了解整个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果。

2.2新媒体的运营模式

在当今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下产生了新媒体,促使传统的媒体运营模式发生了新的变化。新媒体是新兴科技的产物,所以传统媒体的运营模式并不适合新媒体的发展,新媒体要结合市场、盈利等要素展开新的运营模式,这样新媒体才能在社会中立足并发展。简单来说,新媒体运营模式就是指新媒体企业所采取的以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方法和策略。根据新媒体的战略四要素,即产品、盈利、市场和推广,新媒体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进行运营,包括受众选择、盈利控制、产品质量、业务推广。受众选择,新媒体的受众范围收到了一定程度上的限制,随着先进科技的发展,新媒体对受众群落的素质和要求也越来越高,不再像传统媒体一样趋于大众化,不能同时满足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知识水平、不同经济水平的受众的需要,日渐分向化;盈利控制,盈利是新媒体发展的根本目的,个新媒体企业的盈利模式必须不断的完善和创新,才能得到相应的客观效益;产品质量,新媒体的产品内容、服务模式等都必须长期保持自身的特色,这样才能不那么快被其他媒体所替代;业务推广,新媒体业务通其他业务一样,需要不断的推广,想尽一切办法提高知名度,尽可能的让更多的受众所知晓,才能在媒体行业中长足稳步的发展。

3 新媒体对受众群落产生的影响

新媒体对受众群落所造成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新媒体直接从数量上、形式上、优势上改变了原有的受众群落。在数量上,越来越多的受众选择使用新媒体;在形式上,传统媒体的大众化已经发生了改变,基于受众的自身情况的不同,新媒体的受众形式日渐的分向化;在优势上,受众群落对于新媒体的选择和使用,越来越趋于主动化、个性化、社群化,新媒体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内容丰富多样,资源多而详尽,而且受众还能从信息的阅读者变为信息的传播者,及时的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任何事通过新媒体进行,达成资源共享。新媒体时代下的受众群落,将会经历由逐步完结再到逐步重构的发展过程。

新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在未来一定能够得到较好的发展。罗振宇,我国著名的媒体人,在2012年与申音一起,打造了一档知识型的视频脱口秀节目《罗辑思维》,经过短短半年的时间,就逐渐发展成为了崭新的互联网群社品牌。罗振宇对于当今的新媒体有其自身的独到见解,罗振宇认为,人类社会正在从工业化过渡到网络化,在新时代中,组织协作奖逐渐瓦解,个人价值将得到充分释放。罗振宇认为,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传播媒介必然会被话联网所取代,这将会对传统媒体造成巨大的冲击,传统媒体将难以奏效。在新媒体时代,人格魅力会成为关键的传播点。受众在被新媒体细分后,会根据各自媒体人的喜好而重组,并最终形成高凝聚力、高黏度的社群组织。并且,未来的新媒体受众群落将遵循范围经济的逻辑而发展,彻底改变了传统媒体受众的大众化。罗振宇的网络视频脱口秀,是罗振宇对新媒体的未来发展趋势的一次先锋测试。

4结论

总而言之,新媒体的产生和发展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给受众群落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一步步的瓦解了原来的受众形式,又一步步的对新的受众形式进行了重构。网络信息时的网络媒体,成为了新媒体的典型,为了让网络媒体一类的新媒体能够得到有效的发展和进步,各新媒体企业必须不断的更新和改进自身的运营模式,并根据时代的发展进行不断的补充和完善,新媒体才能在媒体界独具一格的持续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郜书锴.国际传播的重新布局——以新媒体为研究对象的案例、实践与理论[D].数字未来与媒介社会,2010-12-4.

新媒体运营模式范文4

关键词:3G 报业集团 转型

被誉为“数字时代的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家保罗・莱文森曾指出:“人类有两种基本的交流方式:说话和走路。可惜自人类诞生之日起,这两个功能就开始分割,直到手机横空出世。手机把人从机器跟前和禁闭的室内解放出来,送到大自然里去。手机是家园之外的家园,是移动的家园。”手机作为技术融合的产物,重塑了受众对于世界的整体图像,对报业集团的产业格局、经营管理、政策监管等提出了新的挑战。2009年1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宣布向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发放3张3G牌照。“千呼万唤始出来”的3G手机正式投入市场,凭借比2G手机要快40倍的传输速度,支持超大空量下载、视频通话、调整上网等多项功能,成为名副其实的“移动家园”。

回顾以往的研究成果,围绕“手机媒体”、“媒介融合”、“新媒介”等问题,学界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国外学者虽从传媒产业的角度探讨“手机媒体经营”、“跨媒体经营”的专著不多,但从宏观角度对企业多元化发展有进一步的分析,如Ansoff(1957年)在《企业战略》中将多元化经营类型划分为水平多元化、垂直一体化、同心一体化、混合型多元化。鉴于社会经济制度、市场环境、经济政策、报业集团治理结构和管理水平等因素都会对报业集团从事手机媒体经营产生重大的影响,这种理论模式对国内报业集团开展手机媒体经营尚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方法指导。

近年来,报业集团打破了传统媒体基于地理空间和市场渠道的行业分类,充分依托其固有的内容资源、运营经验、人力资源、品牌形象等竞争优势进军移动家园,开发了手机制造者、软件技术提供者、内容提供者和移动运营商的新型产业链,但在信息传播、资本运营、盈利收入以及受众接受度等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迫切需要报业集团面向3C时代,根据实际的新闻业务发展情况、报业市场的竞争环境、手机媒体发展带来的契机,对集团的战略愿景、发展路径、战略执行进行必要的转型和调整,才能从实质上突破数字报业发展的困境,形成新的发展平台,提升品牌媒体的核心竞争力。

报业集团经营手机媒体面临的困局

传统的报业集团管理体制与手机媒体迅速发展产生诸多不适应,严重阻碍了移动家园的优势崛起和报业的持续发展。

战略思想不明确。部分报业集团决策层在战略思想上重“节流”、轻“开源”。把重点放在节约开支、控制人员编制、完善财会制度等方面,对市场的开拓仅限于报纸的发行与广告的销售。对于新媒体处于观望态度,无法把握数字报业的方向,发展数字报业战略思想不明确,介入手机媒体广度有限、力度薄弱,导致资金缺乏、人才流失,单靠整体搬迁新闻内容的做法难以将报业的资源优势植入手机媒体,发展停滞不前。

管理体制不灵活。报业集团组建的手机报,多为集团的附属单位或衍生机构,其自主性、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不能按手机媒体的特点和运作规律独立经营。报业集团一直归属为事业单位,但由于手机媒体具有产业运营的特殊性,如果仍采取传统媒体的操作模式管理,就缺乏必要的灵活性,难以调动积极性,无法根据市场需求及竞争的需要灵活处置问题,在广告、发行和管理上不能适应手机媒体的要求,陷入被动局面。

统筹规划不健全。“数字世界全球化的特质将会逐渐腐蚀过去的边界。”手机媒体的发展将突破原有的传媒市场格局与管理模式,报业集团普遍缺乏强有力的新媒体研发规划部门,难以适时地提出适合集团发展、资源规划、产品开发的指导性意见和建议。集团内部各子报之间发展新媒体,还处于条块分割的状态。由于缺乏强力协调机构,各大报业集团之间以及集团内部各自为战,手机媒体研发的技术标准混乱,数据库不能兼容,造成大量的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用户分散的低效发展。

内客定位不清晰。新的媒介技术决定新的媒介形态,而新的媒介形态又寻求新的传播内容与之相匹配。盲目跟风的报业集团往往沿用传统媒体的思路仓促上阵,“希望能用新的媒体传播工具保持旧的大众传媒的价值观。不幸的是,为新媒体创造的内容也许并不能完全利用新媒体的全部功能。”依靠传统媒体的内容供应开发手机媒体的经营理念,表面上虽节省了运营成本,实际上却因缺乏自主健全的采编体系、运作管理体系、专业的媒体从业人员队伍,导致内容、形式、文章长度、语言风格等都与手机传播方式不相契合,增值空间十分有限。部分报业集团甚至担心这种同质化的竞争会以侵蚀传统报业的利益为代价,得不偿失。

资金投入不到位。报业集团的手机报大多为集团全资筹办,缺少对媒介产品效益状况的可行性分析,缺乏足够的资本运营经验,存在巨大的资金缺口。伴随着全球金融海啸的爆发,整个社会经济的不景气、广告收入的大幅削减以及相关政策的变更将会引起报业集团利润的大幅波动,尚未找到合适盈利模式的手机报将被卷入资金来源不断流失的螺旋,从而使生产,销售、投资、设备升级以及参与市场营销吸引受众和广告商的能力也随之下降。如果不寻找新的出路,这个螺旋将使报业集团在移动家园中无法继续正常运作。

盈利模式不合理。由于手机容量的限制,没有足够的广告空间,以及用户在付费订阅的过程中也会本能地排斥广告的侵袭以防隐私空间受侵扰,因此,基本在实际运营过程中,以前两种方式为主导,依靠报业集团和通信运营商合作,收取订阅费或流量费分成的单一模式盈利。如南方都市报和广东移动进行合作,对用户每人每月收费8元,南方都市报要给运营商一半,剩下的50%还要和SP分成,每发展一个手机报用户报社实际每月只有2元的收入。在这种经营模式下,报业集团作为内容提供方,处于弱势地位,针对手机媒体的特性和受众特征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迫切寻求新的利润空间。

体制改革不彻底。从产业性质来看,手机媒体是融合新闻出版业、信息产业、广播电视业、文化娱乐业等多种关联行业的综合性产业,易陷入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的困局。根据《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通过改革不断破除制约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瓶颈和体制机制,营造有利于发展的体制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可以预见,报业集团借助文化体制改革的契机发展手机媒体,在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开辟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开展资本运营、建立公司化治理结构等方面,将会拥有更

宽松的发展空间。

报业集团抢滩手机媒体的转型策略

“传播媒介的形态变化,通常是由于可感知的需要、竞争和政治压力,以及社会和技术革新的复杂相互作用引起的。” 3G时代,手机媒体在传媒竞争中逐步成为新兴的领域和分支,为报业集团的转型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

纳入战略目标。随着3G时代的到来,手机媒体将由原来基础业务的普及,转变为以多媒体、数据业务为代表的增值业务和全新的运营模式为主导,带动新一轮消费型增长。报业集团应在借鉴日本、韩国等3G增值业务发展良好的运营经验基础上,深入研究3G增值业务发展的一般规律,探索符合手机报自身发展规律的经营管理方式,统筹平衡,改造报业传统的生产和经营模式,有效整合集团现有资源,对媒介产品的品种进行搭配组合,打造集团产品集群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延伸品牌媒体的品牌价值。

注重协同营销。所谓协同营销,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独立的企业为了增强市场开拓、渗透和竞争能力,在营销理念、营销目标、营销手段及营销资源等方面展开全方位的合作,以达到扩大销售、增加利润及扩展品牌知名度的共赢目的,从而实现协同效应。呼机媒体是依托手机为通信终端整合各方资源、谋求市场收益的利益共同体,形成由媒体提供内容、电信运营商提供渠道、电信服务商提供技术支撑的三位一体的运作模式。如日本的NTFDoCoMo公司十分重视与内容提供商的紧密合作促进手机报的发展。通过供给内容提供商更多的分成刺激内容提供商的自身建设,采写更适合手机报的内容信息。高额的利润也催生了更多传统报纸企业与运营商共同协作开发手机报,从而促使手机报的总体收益增长。

提供个。“一切媒介都是补救性媒介,补救过去媒介之不足,使媒介人性化…一整个媒介演化过程都可以看成是补救措施。”手机媒体的出现,更好地满足受众“碎片化”和个性化的需求。正如尼葛洛庞帝想象中的贴身媒介――“我的报纸”一样,能对每个读者有足够的了解,因而能向他们提供完全个性化的版本。“能从有用的新闻源中,自动地选择需要的材料――不需要借助人工编辑的帮助――其根据是每个读者的兴趣的动态概况。”个性化需求是需要张扬和表现的,受众在接受信息资讯的同时也在提供信息资讯参与传播。在移动家园的争夺战中,报业集团应着力解决传统媒体深度、权威品牌形象与手机媒体商业化发展思路之间的矛盾,实施市场补缺策略,通过健全采编体系、确定适合手机报特性的内容定位、建立大型手机报新闻信息数据库,改进产品稳定性、内容丰富性和可读性、产品友好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才能找到突围的方向。

新媒体运营模式范文5

(一)广告营利模式依赖严重目前,我国广播电视产业营利模式主要包括内容产品商业模式(消费者为传媒产品直接付费)、广告产品商业模式(广告商付费投入广告)、渠道产品商业模式(网络经营、信息及技术经营、市场服务、品牌营销、渠道管理、延伸产业经营等)。众所周知,一直以来我国传统的广播电视营利模式主要依赖广告收入。2013年全国广播电视广告收入达1387.01亿元,占广电总体收入的37.14%,虽然对比前几年广告收入所占比例逐年递减,但广电媒体对广告的依赖现象依然没有改变。且我国媒体数量众多,媒体内容生产同质化现象严重,媒体融合进一步加剧了媒体之间的竞争,广告经营额的进一步增长已变得越发困难。如今广播电视广告收入数额上虽然每年有所增加,但是年度同比增长率却在下降(2010年增幅为20.23%,2011年增幅为19.46%,2012年增幅为13.12%,2013年增幅为9.19%)。从整体来看,我国广播电视营利模式中潜藏危机,单纯依赖广告的营利模式已经不能应对当下竞争激烈的传媒市场,单一化的模式依赖导致传统媒体抵御外界风险能力减弱,如果不能及时认清形势并进行营利模式的创新拓展,很有可能阻碍媒介融合的推进,甚至威胁传媒生存安全。因此,传统媒体亟需寻找新型营利模式,改变对广告收益过度依赖的现状。

(二)经营理念滞后单一在广播电视节目的经营中,节目创作主体已经日渐多元,相应运营方式也应进一步创新,但当下广电产业却面临节目经营理念开发不足的窘境。从传统广电内容产品营销的整体状况来看,我国广电产品经营理念相对滞后,占据市场主要份额的视听产品的营销手段创新乏力。目前我国广电产业广告经营大多存在经营策略简单的问题。与市场经济中其他产品运营不同,从经济学角度审视,“媒介产业运作中生产商、发行商的利润并不直接来自消费者,而是来自媒介本身,而媒介的利润则通过广告收入来实现。至于消费者,也就是受众,主要是通过购买广告完成对传播内容的消费支出”。③正是由于广电广告运营的特殊性,与其他商品运营相比,其消费群构成情况更为复杂多元,流动性及变动性较大。在网络与移动媒体蓬勃发展的当下,我国多数广电媒体的广告运营尚停留在简单的广告时段售卖层面,缺乏营销服务的理念与能力,对相关产品的开发与营销做得尚不到位,因此也降低了自身的产业竞争力。

(三)延伸产业开发不足“广播电视媒介的延伸产业运营,是指与其主业相关的连带产业。就一般情况而言,现在通常被经营的延伸产业包括集餐饮、娱乐及为影视剧制作提供外景拍摄地为一体的‘影视城’的经营;利用媒体的技术设施与人员力量的社会节目(以娱乐节目为主体)制作经营;电视导购与电视直销经营、文化演出公司及音像出版经营;各种体育娱乐部经营;声讯服务经营等。”④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成熟进一步拓宽了广电延伸产业的运营范围,凭借对广电延伸产业的开发,对广告产业的过度依赖状况已经得到缓解。从某种角度上说,这符合市场经济中产业运营多元化开发原则,并且进一步探索了媒介融合进程中广电媒介经营所能涉及的经济领域,为丰富广电产业营利模式提供了可能性。伴随传媒产业化发展进程的进一步加快,我国广播电视产业格局日渐多元,越来越多的传统广电媒体尝试进行产业价值开发,进行自主化经营拓展,计划进一步拓展传统封闭的传媒产业链。但是在现实的试水过程中,诸多传统媒体都遭遇了实践操作的困境。传媒资源的同质化、内容生产的模式化极大地阻碍了广播电视内容产品价值的进一步开发。部分媒体盲目追赶新媒体背景下媒体产业化发展浪潮,将多元的产业开发作为跑马圈地的工具,盲目拓展业务,不仅没能有效地推动媒体产业化转型,反而因为经营管理不善而加大了媒体自身负担,成为媒体创新发展的累赘。

(四)媒体融合成效较弱在媒介融合发展的进程中,部分广电媒体未对自身产业发展进行全面规划,盲目搭建新媒体平台,跟风尝试新型业务,导致诸多产品开发品质低下,收效甚微。甚至有部分自身收益已经捉襟见肘的市县级广播电视媒体没有明确自身定位,纷纷开办网站、网络论坛,大力开发移动终端业务,但由于资金与技术供给不足,难以进行高品质、创新性的产品开发。结果是,不仅在新媒体平台没有获得相应的竞争力,还有可能拖累本体产业的发展。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我国传统广电媒体的媒介融合大多停留在技术层面,在大力开发新媒体业务后,传统媒体并未深度推进符合新媒体思维以及市场经济理念的产业融合,对内容产品的开发也大多停留在简单的复制挪用,并未形成成熟的以新媒体理念为核心的配套产品形态的研发机制。营利模式单一的现状亟需得到扭转,这不仅关系到传统媒体实际利益的回报,更重要的是能缓解传统媒体在媒介融合进程中产业运营的压力,推动广电产业优化升级。在发展中也有部分媒体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如云南人民广播电台近年来着力打造类型化电台,在实践中建立了一套行业、整频、自营相结合的产业经营模式,单从广告收益上看,其2013年的广告经营比2012年增长20%。⑤在媒介融合发展进程中,技术支撑薄弱、资金供给不足是当下广电媒体进行产业发展转型的主要阻碍。加速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离不开技术创新,要保证技术创新的活力就必须持续投入充足的资金与人力。在产业运营的过程中,如何进一步打通对外融资渠道、扩宽资本运作空间,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是传统广电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

二、中国广播电视产业发展路径

(一)依托视听新媒体技术,拓宽产业渠道在新媒体所构筑的媒介生态中,传统广播电视媒体一直依托的技术背景、内容生产环境、受众环境、产业运营环境等均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与此相关的内容产品的播出方式、流通渠道、广告经营模式、产品价值开发模式等都发生了相应变化。推进融合的关键在于转变长久以来所形成的传统媒体生产运营思维,使其进一步融入与新媒体相关的媒介生态环境中,积极运用互联网思维,从根本上改变产业生存发展理念。“视听新媒体和新型业态是广电产业升级和优化的重要引擎,广电主流媒体要以高新技术应用为核心,抓住国家战略培育新兴产业的难得契机,以移动多媒体广播、直播卫星、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等为龙头,加大产业开发力度,积极探索新的产业运营模式,推进交互式网络电视(IPTV)、网络广播电视、手机电视等视听新媒体的发展。”⑥在全媒体时代,传统广电媒体必须借势新媒体平台拓展生存空间,必须进一步转变营销理念,采用全媒体的内容生产、传播方式,充分发挥媒体之间的多元合作优势。“传统广电媒体核心竞争力与信息网络传播技术的深度融合,将全面加快视听新媒体产业升级,掌握核心技术和产业发展主导权。”⑦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拓展营利模式,改善营销结构,缓解广电媒体对广告产业的过度依赖,降低市场营运风险,更重要的是可以拓展品牌知名度及关注度,同时增强媒体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近年来,社会化媒体被广泛运用,加强传统广播媒体与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的业务联系,不仅可以有效实现和听众之间的交互式传播,还可以通过其传播互动性调动听众积极性,挖掘潜在听众,构建广播社区,实现广播节目产品的分众化传播。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广播电视主流媒体均已认识到依托新媒体平台进行产业开发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传统媒体进入与新媒体全面融合的新阶段。

(二)立足本体产业优势,发展延伸产业在本体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传统广播电视媒体要立足自身传播优势,着力提升节目制作水准,集合力量打造具有标识意义和超强影响力的优质产品,以高品质的视听内容满足受众的视听需求。近年来,我国电视文艺节目生产日渐精良,由强势电视频道着力打造的品牌电视节目的交易价值显著提升。如2014年腾讯公司花费2.5亿元买下《中国好声音》第三季的独家网络版权,此价格是第二季的两倍。2013年乐视网花费过亿购买《我是歌手》第二季独家网络版权。要提升节目运营价值,就要对节目模式进行深度关注与研究,如今大投入、大制作、大明星、大营销的广电节目工业化生产模式已初见端倪。在此背景下,广电产业的发展一方面要重视节目模式创意,另一方面要形成版权意识,以先进的国际化理念、专业化的精良制作来凸显其产业价值,增强广电产品的市场运营能力。精品化是广电产业逐渐实现市场化转型、向国际化靠拢的必然选择,品质提升增强了广电媒体的节目传播力,有益于增强广电产业在激烈市场中的话语权与竞争力。在立足好本体产业的同时,广电媒体应积极以创新思维不断拓展视听产品的相关价值与衍生价值。从广电产业资本运营的整体来看,目前我国广电媒体已初步具有重构产业价值链的意识。在具体实践中,广电媒体与企业合作要进一步深化,不仅要利用企业资金与新媒体技术平台实现自身产业的数字化转型,还要积极进行业务拓展,提升产品价值。如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CMC)、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SMG)与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TVB)合资成立上海翡翠东方传播有限公司,百视通与央视网(CNTV)组建合资公司,力求在视频网站、互联网电视、电子商务领域占据竞争优势,拓展新媒体业务以获得更多的盈利空间。通过上市、授信、融资、合资等方式,以资本运作进行产业整合,提升电视产业整体价值,建构其在电视延伸产业的领先和霸主地位。⑧从节目表现与其市场效果来说,中国广电节目自制自播、自娱自乐、一家独大的时代已然过去,当下应着力对节目的二次甚至多次消费价值进行开发。如浙江卫视与灿星公司围绕《中国好声音》,向视听类文化产品产业链的上下游进军,从节目开发制作、发行播出、市场营销、下游产业与周边产品的拓展四领域挖掘多次消费价值。另外,彩铃下载、演唱会、商演、代言,以学员为中心打造的自制剧、电视节目、微电影等多种形式也被广泛开发。⑨电视剧与电视节目的绑定、品牌电视节目新型制作方式的开发以及各种节目的延伸产业链打造,都可以为节目市场增强活力,进而成为提高广电产业价值的重要手段。

(三)把握媒体融合机遇,优化广电经营模式媒体融合发展促进传媒产业链的全方位融合升级,加速推动传统媒体打造符合媒体发展战略的产业经营模式。广电媒体亟需把握媒体融合机遇,顺应全媒体时代需求,进一步优化广电经营模式,从内容产品的生产传播到其新媒体平台建设都需要根据当下新型的媒介生态及媒介融合的战略目标进行结构性调整。事实证明,传统单一的营销模式已经难以应对传媒市场的需求,广电媒体亟需借助新媒体平台,协同优质的传播资源,并利用新媒体的交互式传播与受众形成双向互动,以此建立良好的受众市场反馈机制,完善产业经营模式。定制理念升级,实现“窗口化”定价。“媒介的‘窗口化’定价行为是指为了使内容产品的各项所有权实现回报最大化,媒介机构把不同平台、不同时间段的受众需求看成是不同的‘窗口’,根据其需求弹性制定不同价格,从而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内容产品。”⑩简单地说,就是将相同的视听产品和广告时段根据其播出平台、受众接受情况以及广告商需求的差异制定不同的售出价格,以实现产品利润最大化。传统的广电媒体为了吸引更多受众的关注,将生产出的视听产品以较为低廉的价格出售,同时把相应的广告时段以较高的价格出售给广告主,以此作为媒体收益的主要来源,这也是致使传统广电产业过度依赖广告收益的原因之一。如今在媒体融合发展的形势下,广电媒体可以借助新媒体平台实现“窗口化”定价策略,扭转长期以来形成的对广告收益过度依赖的局面。在实现“窗口化”定价策略的过程中,可借助大数据的技术研究成果,实现产业开发的精准定位。2014年,上海广播开始着手建设大型的广播听众数据库,其目的就是要依靠其独有的听众数据库,为合作商的下一步精准投放提供大数据背景支持。11深化台网合作,探索内容产品化。对传统广电媒体而言,最大的优势在于其独特的内容资源,既要加大力度开发新媒体平台,也要注重提升自身在内容产品生产营销中的战略地位。借助新媒体的渠道资源,运用新媒体思维将原本在传统视听平台上呈现的内容转换为适合在新媒体平台呈现的新型视听产品,同时将内容产品进行商业化营销,实现产品价值最大化。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为了实现音频内容价值最大化,在2011年就成立了控股公司——央广之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简称央广之声公司),将音频节目进行产品化包装,以手机终端为切入点,整合其他接收终端,通过与电信运营商、终端厂商的密切合作,拓展其产品的产业运营空间。目前央广之声公司在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阅读基地的商用内容分别占到了各运营商内容总量的34%、26.1%和70%。此外,央广之声公司还与京东商城、凤凰FM、网易等电商和新媒体企业合作,进一步丰富了内容的分发渠道。12组织战略联盟,重组产业价值链。在传统的广电产业链中,广电媒体对产品价值的最大发挥集中于集成播出环节。制播分离、台网分离等政策推动了广电产业链的优化重组,媒体融合进一步要求传统广电媒体扩张其产业组织边界,延伸产业价值链。从某种角度上看,媒体融合为广电媒体提供了更加多样便捷的传输渠道,有利于广电媒体将最为优质的节目内容传输出去。因此,在广电媒体重塑产业链的环节中,传播渠道的拓展成为必然。传统广电媒体要深化与新媒体公司的业务合作,通过建立战略同盟进一步拓展内容产品的营销方式和渠道。通过发挥各自的传播优势,强强联合,共同打造或推广某一特定的内容产品,以此获取较高关注度,收取丰厚的经济回报。如搜狐视频出资亿元购买了《中国好声音》第二季独家网络播出版权。据统计,前八期《中国好声音》给搜狐视频累计带来用户2.23亿,其中超过75%为新增用户,搜狐视频也从中获取2亿元的广告营收。而搜狐视频为《中国好声音》特别打造的衍生节目《K歌之王》《好声音英雄谱》等也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好声音》的话题热度,成为台网相互借力、共同获益的成功案例。13另外,广电媒体与新媒体企业实现战略联盟,可以在帮助视频网站实现规模经济的同时,加强自身影响力,以此实现双赢。尤其是省市一级非上星频道、本地广播节目的视听产品,通过与新媒体的合作可以打破区域性限制,使自身优质节目资源得到更宽广的展示平台,吸引更多受众的关注,以此获得最大化的价值回报。

新媒体运营模式范文6

百视通上市成功是新媒体企业在世界信息融合的背景下,不断借鉴吸收全球新媒体成功模式,探索创新我国新媒体产业发展的路径的成功。其中,多个要诀值得借鉴。

率先布局,成就三网融合“上海模式”

全球来看,前向收费已成为最成熟和最成功的收费电视模式,百视通作为国内最早进入IPTV领域的新媒体企业,自2005年起便将前向收费模式灵活运用于IPTV,并与合作伙伴共同投资、优势互补,创立了IPTV业务的“上海模式”。业界认为,广电主导运营的IPTV业务在业务模式、平台技术、专网传输等方面确保了IPTV作为三网融合的业务模式而具备的可管、可控、可发展的综合能力,在确保了广电整体发展同时,实现了我国相关行业整体利益最大化,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三网融合典型业务。

截至目前,百视通在全国IPTV用户已超过1000万,成为全球最大的IPTV运营商,随着国家三网融合的加快推进,百视通必然成为三网融合产业最大受益者。据东方证券报告分析:“借助电信运营商庞大的宽带用户基数和强大营销能力,IPTV市场迎来高速增长期。我们预计2015年全国IPTV用户规模将达5080万户,预计2015年百视通IPTV 年均结算用户将达到2295 万”。

“多屏融合”,实现三网融合无缝衔接

网络新媒体不只是跨手机、电脑和互动电视,所有智能终端如平板电脑、Pad、phone、智能TV等都可以做到内容的跨屏共看、多屏互动,而支持这些业务的背后,是一个庞大的海量视频储存库和“云计算”智能技术。

百视通借助各方资源,并利用东方传媒集团新媒体业务之间的协同效应建立了以IPTV为核心,互动电视、手机和PC终端“三屏融合”的新媒体业务模式。并与联想集团成立了“视云网络科技”合资公司,利用自身多年的IPTV成功运营经验、依托SMG海量的内容储备,百视通“一云多屏”将推动广电新媒体演进到全新的发展阶段。

多方共赢,开拓互联网新媒体“蓝海”

2012年开年,百视通就与联想在上海推出互联网电视机顶盒A30,这是互联网电视新规出台后业界推出的首款互联网电视机顶盒。A30采用U3300 1.2GHz 处理器及VX900平台,支持各类图片、音频、视频播出。内嵌百视通客户端,并有电视剧同步热播的家庭影院。A30还集成了云游戏、卡拉OK等互动应用,通过画中画功能实现传统电视与海量视频点播服务跳转,并可通过手机遥控实现智能甩屏、断点续播、即拍即传。

业内人士分析,A30通过植入搭载百视通“可管性”和“开放性”的智能电视操作系统的互联网电视客户端,实现了海量正版内容可管可控、流畅播出。

上海广播电视台副台长、百视通新媒体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张大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为了在运营上与有线数字电视形成差异化,寻找到‘蓝海’,百视通力图为用户提供交互能力和个性化服务,除基础服务外,紧紧抓住PPV的价值为用户提供增值服务是推动公司业务发展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