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自媒体运营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自媒体运营现状范文1
15日下午3时许,正处于内测期的QQ公众平台主页出现限量公测字样,并且公测时间是16日14:00-18:00,确切地说这并不属于公测,暂且称为第二批测试(首次是内测)(详见钛媒体此前报道《QQ“抄袭”微信,也推公众号平台》),因为仅仅只开放短暂的4个小时。这在所有注册类的网络平台中尚属首次,引发了不少自媒体人以及欲借QQ公众平台掘一把金子的屌丝宅男蠢蠢欲动。
QQ公众平台缘何限量公测而非一次性敞开大门,原因何在?
前车之鉴:避免微信公众平台生态的杂乱现状
纵观微信公众平台现状,各类账号良莠不齐,媒体生态的发展已经从最初的蜂拥而上变为先进的平稳渐进,渐趋稳定和成熟。目前的状况是新进的赶上第一波红利的媒体账号已经实现用户的沉淀和流量变现,而后进入的账户和无规律运营的账户明显遭遇遗弃,越来越被边缘化,成为微信商业生态的残留糟粕,必将会对微信公众平台的整体生态形成干扰,且造成微信公众平台的臃肿。
另一方面,自微信公众平台允许出现重名后,部分企业出于利益目的,大量抢先注册许多企业和品牌的名称,给这类的企业造成困扰。微信方面为了鼓励认证使出了这一招,但是这毕竟还是微信以及明天将上线的QQ公众号为人诟病的地方。
QQ公众平台汲取微信公众平台的教训,经过两个多月的内测期,开放一批限量测试,无非就是为了打消某些打酱油的和把公众平台当成营销工具的运营者的试试看的念头,限量公测必然有一定的门槛和审核机制,以避QQ公众平台重蹈微信公众平台之覆辙。那么QQ公众平台依然允许重名,在我看来,这是不公正的,尤其对无法实现认证的个人账号来说更是阻碍。
迅速建立商业生态,赶超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公众平台虽然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做大了,但是腾讯依然感觉不够快,学起了小米,玩起了期货营销,这样发展势头会更快,微信相对来说是个新生事物,人们的好奇心会激发他们迅速进入到这个全新的商业生态系统中来,但是QQ确是一个旧事物,发展十年有余,在微信公众平台迅速变现的现实中方窥见公众平台这样一种变现的商业生态模式,借鉴了微信公众平台的思维模式,对于想要借助公众平台寻找商机的创富者来说,进入QQ公众平台是自然而然,但是对于不加关注商业的普通互联网用户来说,觉得QQ公众平台并没有多大的价值,进入就更加困难。
QQ公众平台玩起了饥饿营销,必然会引起更多的用户来关注微信公众平台,腾讯借机营销和审时度势对QQ公众平台的整体运营才能有一个明晰的判断和遇见,和微信公众平台不一样的玩法也肯定会玩出不一样的商业生态。QQ公众平台若是重走微信公众平台的路,必然在运营和后期的商业变现等方面都会遥遥不及微信公众平台,没有微信公众平台的商业模式来得迅速,生态也定会因为失误而丧失价值,QQ公众平台要边走边看,需要运筹帷幄方能赶上或是超越微信公众平台所产生的巨大商业价值。
提高门槛,保持QQ生态系统的长远发展
小米的期货营销是针对那些脑残死忠粉而私人定制,而QQ公众平台是为想要暴富的媒体或者自媒体人而私人定制。限量开放QQ公众平台为真正想要从事媒体或者自媒体的人提供了一定的筛选条件,并对运营账号实行一定的审核制度,审核时间长达7-10个工作日,比微信公众平台审核时间要长,并且测试分批进行,无形中加强了对自媒体人的管理和整个QQ公众平台系统的监控和管理,使得整个平台比微信公众平台更加有秩序,微信公众平台是亡羊补牢而QQ公众平台却是谨慎打造坚实的羊圈。
自媒体运营现状范文2
关键词手机报困境对策
一、手机报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现实困境
自2004年7月,《中国妇女报》推出全国第一家手机报开始,全国各地陆续推出了手机报,用户订阅手机报的费用无需专门到有关机构去支付,只需通过手机发送短信即可。因此,手机报有着明显的渠道优势,2004年以后迅速发展起来。目前,影响力比较大的全国性手机报有《人民日报手机报》、《新华手机报》,地方手机报有《浙江手机报》、《华西手机报》、《齐鲁手机报》、《湖南手机报》、《广西手机报》等。此外,各地方版报纸的手机报升级到7000号平台,开始面向全国手机用户发行,外省的读者们也可以通过手机来阅读当地的报纸。比如从2007年3月底开始,扬子晚报手机报升级到7000号平台面向全国手机用户发行,据称在试推广期间,已有近1万名来自上海、安徽、山东、北京等省市用户订阅了扬子晚报手机报。
2007年,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都把手机报业务作为重点业务来发展,表面看来手机报业务发展很快,但此项业务尚处在市场导入阶段,还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由于技术上存在瓶颈,特别是盈利模式的限制,加上受众需求的多样化,使手机报,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了许多困境。
1.政策问题
手机报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上游环节完全掌握在无线运营商手里,无线运营商的政策决定了手机报的价格及发行是否通畅。“运营商究竟有多大的诚意和兴趣来跟我们这些传统媒体一块分享手机传媒的蛋糕,从我个人的判断而言,目前形势不是特别乐观。”中国妇女报手机报主编姚鹏说:“在手机报方面,中国妇女报虽然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但是坦率地说,几年下来,这只螃蟹还没有吃出味道。”目前,手机报的上游环节完全掌握在运营商手中,手机媒体存在的关键问题不是技术,而是政策问题。
手机报发展过程中,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手机媒体与无线运营商之间的关系问题,因为手机报的发行渠道掌握在运营商的手里,无线运营商的政策决定了手机报的价格、发行是否通畅,也就是说你的生死大权完全被人家所操控。而目前的手机报,无论是彩信还是WAP,只不过是运营商的增值服务项目而已。运营商决定了手机报成本居高不下,不能被更多的用户接受。
只有在能够对手机媒体的内容、发行,以及盈利模式,都有一个比较充分的操控前提下,才是报业满意的手机媒体形式。一个新媒体的命运如果控制在移动运营商手里,控制在一个具有垄断地位的企业里面,这个前景很不好,手机报的盈利模式也就无从谈起。需要政府行业管理部门做更多的协调关联产业、关联行业的工作。
2.盈利模式的问题
众所周知,广告收入是我国传统媒体的主要利润来源。而手机短信、彩信和手机上网等无线增值业务从一开始就是收费项目,付费使用无线增值业务也已形成习惯。但正因为订户付了费,他对未经其许可强行推销给他的任何东西都表现出极大的抗拒。从现状看,手机报的广告营销和广告收入还只是一个理论构想。从电信营运商方面讲,在手机中做广告是明令禁止的,这在合同中有明确约定,如发现可马上中断业务并给予处罚,用户也可以投诉。从手机报订户方面讲,一般不愿意接受广告,如果收到了广告,或是退订,或是投诉,电信营运商对投诉都很重视,对投诉业务的处罚也是很重的。而从广告商或是广告业主方面讲,一是对手机报有个认识和接受的过程,对手机报的广告传播效果缺乏认识和评估;二是目前手机报缺乏一个稳定的、合法的、有吸引力的广告营销的平台。这三方面的因素,导致了目前手机报的广告经营活动只能是停留在理论阶段,很难付诸实践。
3.内容同质化的问题
目前手机报最大的弱点是没有自己的原创内容,其媒体业务、市场开发、新闻来源主要依附于传统媒体和互联网。“内容同质化”也将成为手机报未来发展的死穴。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各家报社在内容制作上已经开始寻求突破,向分众化的需求方向发展,如设置了“综合”、“新闻”、“财经”、“体育”等多个栏目。但这样做还远远不够,手机报的信息模式应该是基于多媒体的,除包含传统报纸的文字、图片等基本形式的信息外,还应该向集音频、视频、游戏、娱乐、互动等多媒体形式的内容方向发展。另外,由于用户和渠道资源都掌控在移动运营商手中,各报社与用户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沟通障碍,不能够充分的挖掘用户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手机报的分众化发展。
4.缺乏有效的营销手段
从手机报的营运实践看,影响手机报的几大关键因素分别是有吸引力的内容、稳定的技术和通道、符合无线增值业务的营销方式。
从目前国内的实际情况来看,电信运营商对于手机报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这不仅是因为手机报订阅费中的一部分要交给电信运营商,更为重要的是,电信运营商可以通过举办一系列的资费优惠,吸引更多潜在的用户订阅手机报。
在手机报三方(或两方)的利益共同体中,拥有垄断性渠道资源优势的电信运营商是居于主导地位的。因为作为内容提供商的媒体和作为服务提供商的技术支撑公司,都不是不可替代的,只有拥有垄断性渠道资源优势的电信运营商,才是不可替代的。然而,手机报的无线增值服务收入,对于无线运营商来说显得微不足道,因此手机报的营销也处于不被重视的地位。
二、对策
1.媒体要加强与电信运营商的合作
从目前成熟经验来看,与运营商的强强联手无疑是手机报在发展初期最为重要的手段之一。
在海外市场上,许多手机报都是通过借助运营商来增强自己的实力。在日本报业走下坡路之时,《朝日新闻》、《日本经济新闻》等纷纷向日本顶级移动运营商NTTDoCoMo伸来了“橄榄枝”,NTT的手机用户只要交纳一定的信息费用,就可以每天通过手机上的菜单选择阅读《日本经济新闻》、《朝日新闻》等报纸的内容。
手机报的营运模式,是由媒体提供内容、电信运营商提供渠道、电信服务商提供技术支撑的三位一体的模式,是一个依托手机这个通讯终端整合各方资源、谋求市场收益的利益共同体。在这种“统一战线”中,如何既坚持各自的原则立场,又尊重合作各方观点、意见和运作习惯,就成为维持手机报这个合成系统良性运转的重中之重。“做手机报其实首先是做公共关系”。华西手机报与自己的战略合作伙伴四川移动经过碰撞、磨合,建立了相对高效的运作机制,得到了合作伙伴的理解、尊重,最大限度获得了通信政策和营销手段方面的支持,有效地促进了华西手机报的经营。
2.结合实际,选择盈利模式
从手机报的范围来划分,可分为全国手机报和地方手机报。全国手机报参与者由报社、移动运营商和SP共同组成,地方手机报主要参与者是报社和移动运营商,双方直接合作。无论哪种方式,收入来源主要为每月5到15元不等的包月费和WAP网站浏览费。在盈利手段上与传统的报纸相比,缺乏广告的盈利方式。有研究文章指出,手机报可以通过企业冠名栏目、大型企业点播、分类信息服务等方式开展广告经营。即通过企业冠名或者点播的方式,让手机报用户免费获得新闻内容,这部分订阅费用由广告业主支付,就是“免费+广告”的模式。另外一种模式,即目前手机报的运营模式,即“订阅费+无广告”的模式。
反观手机报的发行,由于是顺价发行,决定了随着发行量的增加手机报的收入也增加,而且由于手机报的成本支出相对固定,发行量越大对利润的贡献越大。
3.在内容方面,要细分受众,注重信息的有效性
手机报首先应该对于自己有一个明确的定位,特别是对于自己用户的定位。常州手机报对五千多位读者进行调查,86%读者年龄在35岁以下;男性读者明显高于女性,占76%;浙江手机报受众总共已近10万,大多为城市白领、公务员、中小创业者、企事业管理人员和其他知识分子等,其中80%以上为男性。总体来看,目前手机报读者大多为男性,年龄在25~45岁的比例最高,这就使得手机报在自己的内容定位上有所偏重。
信息内容要量身定制。中国移动广西公司在对手机报客户的回访中发现,客户渴望更贴身、更细致的信息服务。对此,《广西手机报》正计划细分受众,开发地市版和有关影视娱乐、房产、汽车、饮食等专版。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由合作媒体派出记者自主采访,以掌握和即时发送第一手的信息。
从海外市场的情况来看,以人为本也成为衡量手机报好坏的主要标准。挪威电信和数字电视运营商Telenor的有关人士表示,现在的问题不在于能否赚钱,而在于能否为读者提供足够好的新闻,我们必须保证手机报用户认为值得为收到的信息支付费用。他们提出的一个方案是“主动与被动的结合”:主动——报纸将每天的标题新闻打包,然后以极低廉的价格(甚至完全免费)提供给手机报的用户;被动———读者对某一条新闻感兴趣,为之支付费用,获得详细报道。
4.注重手机报与报纸、网络的互动共赢
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常务副总经理、潇湘晨报社社长、红网董事长龚曙光认为,“现在的互联网和传统媒体还是可以多赢的,”他指出:红网是2005年的10月份正式并购过来,到2007年元月份,独立IP从9万到40万,收入从1200万到2000万;与此同时,潇湘晨报的增长率也在两位数以上。“晨报增长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来自于和红网的互动”比如,2007年五、六月份,红网举办了一个网络“漂亮宝贝”的评选活动,潇湘晨报是协办媒体,“美容美发对我们平面媒体是没有广告的,但是通过网络来做这一个活动,把美容行业的客商带到了我们的平面媒体。”
除了网站,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数字产品是手机报,它在第一时间提醒读者最及时的短消息,报纸再深度报道,网络持续进行深度的跟踪。网络在一定意义上推进静态新闻向动态新闻的发展。同时又向手机报和报纸提供更新的新闻资料,“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是资源性还是收益,这种多赢的格局都是可以形成的。”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手机报的内容多是来源于传统媒体,特别是对于已经刊登过消息的再次使用。随着手机报的发展,用户肯定不满足这样的现状,希望寻求更大的信息容量,这不仅需要手机报在信息的采集上,能够增加自采以及突发新闻的报道,更要能够突破不同媒体之间的隔阂,寻求新的发展空间。有专家预言,传媒业发展的最终结果,就是传统媒体平台与新媒体平台的完全融合、互动,产生更为可观的价值和更长的产业链。
注释
刘骞:《手机报:传统报业的数字化介入辨析与猜想——以〈华西手机报〉为例》[J],《新闻界》,2007年第2期。
自媒体运营现状范文3
在移动互联时代的跑道上,微信作为移动终端入口的竞争者之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甩掉众多APP,成为独领的领跑者。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截止2013年10月24日,腾讯内部人士透露微信用户数已经突破6亿,有业内人士预估用户数在2014年有望突破10亿大关。
自媒体的“微时代”
短短三年半不到的时间,微信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中国移动一族的生活习惯,正应了那句话,“地球人似乎已经不能阻止微信生长了”。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崛起,在推崇个性与自我的时代,传统纸媒与网媒等媒体局限矛盾愈加突出,这为博客、微博及微信等新媒体势力渐渐走高创造了客观环境,在后知后觉中,中国已经开启了个性张扬的“微时代”。
2005-2006年,中国进入博客发展的高峰,但那时由于进入的门槛过高,博客还是一些专家、学者、教育工作者等的专属应用。直到2009年微博客改变了这一现状,140个字符、充满碎碎念的微博因其操作界面简单便捷,一经推出即迎合了全民口味,无论是精英还是草根,只要个性鲜明就有机会“一击成名”,成为全民推崇的典范,一时间微博带动了全民写作和全民传播的风潮,让人人都可以成为“媒体”的天方夜谭变成事实,也正因此微博得到了迅速的普及和发展,但即使是在微博风头最劲的时候,业界仍然鲜有对“自媒体”的讨论。
真正让“自媒体”一词在中国火爆起来的功臣是微信的公众平台。
2012年8月23日微信推出公众平台,无论是企业、机构、明星或者普通个人都可以通过这一平台,成为内容的生产者和传播者。
由于进入门槛低,投入成本小,公众平台不到两年的发展和成长,已经吸引了大量的媒体、企业和机构纷纷涌入,成为了企业与客户,明星与粉丝互动交流的有效平台,也成为小企业品牌树立企业形象,扩大影响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现代人口味愈加挑剔的今天,一些颇具规模的大企业开始专门组建自己的微信公众平台的服务开发和运营团队,立志打造属于自己的个性化服务,以求在同行业脱颖而出。无论是像联想这样全球PC市场份额占第一的跨国企业还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微信的公众平台都成为了企业必须占领的高地,尤其对于一些推广资金不雄厚的小微企业带来了弯道超车的希望。
微信的公众平台称得上是将“自媒体”发挥得淋漓尽致,它的诞生引导了中国企业从传统市场营销走向探索企业社会化媒体营销之路。
国内被称为社会化媒体的新人类、数字公关的弄潮儿的专业网络品牌机构西美互动认为,社会化媒体营销是指利用社会化媒体(微博、BBS、博客、视频等)特性,把握不同人群在不同社群的行为特点,进行作品的创意化设计,从而传播产品的品牌、提高用户的忠诚度、提升品牌和促进销量的营销方式。
在国外,社会化营销拥有了众多成功案例。《社会化营销:人人参与的营销力量》一书例举了众多凭借社会化媒体进行创意营销的成功案例,诸如:亏损连连的《花花公子》通过互联网东山再起;星巴克在自己的社区网站收集到11万个拥护者;Twitter互动给戴尔带来1500万美元的销售额;一个视频让一个普通的17岁少年在一夜之间成为网络红人等等。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社会化媒体营销的价值不容小觑。
拥有海量受众基础的微信公众平台作为企业社会化媒体营销新途径之一,能够将企业有目的性制作的具有营销价值和品牌价值的图片、视频、文字、语音等,及时有效地推送到粉丝面前,在送达速度、频率上较传统媒体具有显著优势,且通过线上活动的创意策划和适当操作能够快速为企业聚集人气,从而提高企业影响力和用户的忠诚度,在传播价值上绝不小于电视媒体及传统纸媒。
通过适当的开发和维护,微信公众平台能够实现为企业带来包括收益、影响力、关注度、潜在目标市场等诸多效应,无论是传统企业还是互联网企业都在时刻关注着腾讯对这个小小移动终端应用的一举一动,力求开启与它同探索、共成长的社会化媒体营销力之路。
O2O的3.0时代
不久前,位于杭州下沙的上品折扣微信体验店正式开业,标志着零售业正式进入了O2O的3.0时代。这家店购物体验完全颠覆了传统且繁杂的填单、排队付款再回来取物的消费方式,商店中的所有商品均带有二维码标识,消费者进入到商店,挑选到自己中意的商品,只要扫一扫加入微信的虚拟购物车中,再通过微信绑定的银行卡进行线上支付即可,这家店对于商家而言省去了设置收银台所需的人力、物力成本,对于消费者而言节省了时间成本,是实现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双赢的成功案例。上品折扣颠覆了传统零售百货业的商业模式,让顾客享受到完全不同以往的购物体验。其计划把这种模式推广全国。这种模式的诞生正是得益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兴起。
在某微信公开课的培训上,来自不同行业的企业高管分享了各自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现状,其普遍谈到了微信的支付功能。
以美丽说为例,作为一家专注女性购物的垂直电商,美丽说拥有女性客户基数达6000万,公司高层的数据显示:2013年移动支付中,微信支付占比高达70%,美丽说的高层表示,已经意识到微信支付带来的潜在商机,2013年已拿出1000万元的推广费用,通过一系列在线降价折扣等线上促销积极推广微信支付功能,以培养客户黏性和微信支付习惯。
快乐购作为一家知名度不高的地方性电视购物平台,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正式运营微信公众平台,截止目前微信移动收入突破4000万元。
顺丰速运作为物流业的鼻祖,拥有庞大的群众基础,据顺丰高层透露,顺丰的微信公众平台目前的粉丝数达300万以上,他们正在有目的地培养客户进行微信在线下单和支付的习惯。
自媒体运营现状范文4
关键词:三网融合 互联网 IPTV 转型
1 三网融合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在全球范围内来看,自1996年美国颁布新电信法开始取消对多种电信业务市场准入限制起,“三网融合”真正开始实施。目前,在美国、欧洲地区三网融合已经进入相对较成熟的高速发展期。对于国内,三网融合起步较晚,仍处在试点阶段。
目前,三网融合在国家层面已经进入推广阶段,广电和电信运营商双向进入已经实施。广电和电信运营商都会成为巨大增量利益的受益者,但同时两方面临着竞争和利益分配最大化的压力。
一方面是机遇,三网融合带来的收入市场增量远大于广电和电信运营商现有市场的总和,就是蛋糕变大了;同时,原有老企业通过资源优势置换,减少了重复投资建设,增加了利润,也就是蛋糕变厚了;再者,通过产品融合和用户群共享,双方用户份额都得到了提升,也就是蛋糕的奶油更多了。
另一方面是挑战,作为两个行业原有的单一业务垄断的经营模式被打破了,原有的用户份额存在流失风险;综合业务对新技术、新网络的要求也使老企业面临高额固定资产投资的压力;“服务+销售”的新运营模式对综合型专业人才需求压力已经显现;同时,新兴领域内后崛起的OTT业务提供商也会极力的分一杯羹。应该说三网融合产业带给大家机遇的同时,也向大家的生存能力、创新能力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2 三网融合引领运营商转型
2.1 网络技术的转型
2.1.1 网络核心层演进趋势。IMS(IP多媒体系统)是网络核心技术的最新演进方向。IMS顺应了网络全IP化趋势,其不仅可将单一类型的移动网络融合到全IP,还可实现固定网、移动网的融合,是解决语音、数据、视频等差异化业务融合的重要方式。同时由于IMS具有SIP标准化接口的特性,因此可以实现业务与控制灵活调整和有效分离,为更好地支持各种业务奠定了基础,从而被当前业界公认为未来融合的控制平台,是面向未来多媒体通信的核心技术。
网络演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要综合考虑保护现网的投资,保证新旧网络之间的平滑过渡。鉴于已有的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网络均承载了大量的用户,因此在向IMS演进过程中,还需充分利用已有的固网PSTN和软交换网元,在其上建设IMS叠加网更具备可操作性。移动网由于IMS技术植根于移动领域,因此可以实现灵活接入。综上所述,在用网络向IMS演进的总体思路:应基于现网实际,以满足多业务环境下的融合业务需求为目标,结合网络IP化、融合组网及IMS成熟性等统筹考虑,在确保网络安全的前提下逐步向IMS过渡。
2.1.2 网络接入层演进趋势。接入网根据技术不同可分为有线接入和无线接入两种形式。有线接入包括铜线、铜轴缆、光纤等形式;无线接入包括移动无线(蜂窝通信)和固定无线形式。
对于有线接入,传统的XDSL铜线技术和cable铜轴技术已经无法满足高带宽传输需要。随着PON(无源光网络)技术日趋成熟和光纤的普及,基于光纤的FTTH宽带接入模式将成为主流。当前运营商可以根据带宽增长速度并结合资源现状分布实施“光进铜退”,通过一定时期内的PON和DSL技术结合,通过FTTC或VDSL2方式逐步过渡到FTTH模式。
对于无线接入,当前较成熟和普及的技术还是基于移动通信的2G和3G标准以及固定无线接入城域网和局域网。虽然4G实现了大幅度提高了接入带宽(下行100M,上行20M)并即将商用,但是从技术上来看,无线接入的未来将是融合现有无线接入技术(4G,3G,2G,WLAN等),实现真正意义移动通信技术与WLAN技术互补的,全频谱通信的融合网络。
无论有线接入还是无线接入,随着技术进步和业务承载的需求,尤其是三网融合带来的大流量、全业务融合化趋势,其未来演进方向必须具备宽带化、多样化特点。
2.1.3 IPTV/OTT演进趋势。IPTV业务是基于宽带互联网接入,以机顶盒或其他具有视频编解码能力的数字化设备作为终端,聚合各种流媒体业务。IPTV业务属于家庭宽带多媒体应用业务以TV屏为呈现终端的应用,是三网融合应用演进道路上的第一步。IPTV的主要卖点是交互特性,及因特网内业务的扩充。此外,还可以将电视服务和互联网浏览、电子邮件以及娱乐、教育等功能结合在一起,因此,三网融合试点得到了广泛应用。
OTT(Over-The-Top)互联网电视,是通过公共互联网面向电视传输的IP视频和互联网应用融合的服务,其接收终端为互联网电视一体机或机顶盒+电视机,用户的体验、界面、操作方式保持以电视为主。OTT产品是在包含了IPTV业务全部功能的基础上,增加了互联网高清等多项功能的产品。使用OTT产品的用户可以随意的在IPTV与互联网高清之间来回切换。OTT业务支持多媒体共享功能,用户可以将存储在书房电脑中的电影,通过手机/遥控器控制,在电视上浏览、播放,也可以直接把手机、电脑上的媒体文件推送到电视屏上,同时用户在手机、Pad上观看的云端视频资源更可以通过甩屏功能同步到电视屏上观看。OTT通过HTTP协议,可以让任何一个用户直接联网。
OTT产品通过支持全路由功能的家庭网关,实现三网融合,在普通三网融合的基础上为用户提供更强大的附加增值功能。OTT是IPTV的下一代业务方向,它代表着三网融合产品的发展趋势。
OTT与IPTV的比较:
2.2 运营模式的转型 面对信息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尤其是三网融合后的业态多元化,运营商必须快速改变其经营模式,向“服务+销售”的运营模式转型,以适应行业的变革。
2.2.1 基于内容应用的营销转型。三网融合无论对于运营商还是广电,从业务经营角度都打破了原有各自的基础业务、单一业务垄断。这种改变不同于通信业内模拟向数字、语音向数据的发展变革;这种改变将彻底颠覆传统的资源驱动型通信业态。在这个过程中,运营商必须做好两个层面的转变:①业务融合:三大网络的业务相互渗透和融合是三网融合的核心本质。要做好单一产品向融合产品转变,作为运营商必须摈弃传统业务与增值业务和传媒业务的简单叠加,而应该深度开发基于互联网的多媒体融合产品。三网融合后的业务模式为“语音+数据+视频”,运营商最大的变化是可以运营基于互联网的传媒和内容应用,同时也放开传统业务经营权。在此过程中运营商必须将资源供给型产品开发模式向汲取用户需求为导向的业务驱动型开发转变,才能避免自身被管道化的尴尬局面。②体验营销:互联网技术进步和智能终端的普及是三网融合的基础和推动力。用户对手机电视、音乐、游戏、聊天等基于互联网的多媒体业务接受度和交互式业务普及度迅速提升。上网终端方面2012年智能手机网民数首次超过PC和平板电脑网民数总和,这种便捷性带来的是随时随地的业务体验。作为运营商必须适应这种变化,一方面应推行体验式营销模式,以“终端+业务”促进用户发展;另一方应推动异业合作,通过行业信息化应用拓展市场。
2.2.2 基于用户感受的服务转型。①提升系统保障能力:随着三网融合深入,依靠简单服务模式难以适应发展。一方面,业务复杂程度和用户个性化要求不断增长,使得运营商必须依靠规范的技术标准和支撑平台来保证服务质量的管控;另一方面,大量客户在使用中反馈的需求也为运营商提供了绝佳的市场信息。因此,只有加强系统的保障和分析统计能力才能确保主动服务成为可能。②提供差异服务体验:用户使用习惯的差异化和业务多元化,使得单一服务手段无法满足用户服务预期。这就要求运营商调整服务策略。一方面,细分服务目标用户群,可按照业务、贡献、重要性等维度进行分群、分级、分类管理,实施差异化服务标准;另一方面,变被动接待为主动出击,将服务深入到售前环节,从达成销售开始即纳入服务体系。③建立便捷服务渠道:在信息化无处不在的今天,用户服务的便捷性已经成为用户感受的首选标准。而传统运营商店面型的服务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用户需要。依托互联网建立起用户自助化服务的电子渠道(网上营业厅、手机营业厅、自助终端机)成为有益的补充,并大有成为主渠道的趋势。其优势在于,一方面,实现了用户随时随地享受服务的可能;其次,满足了用户在营业厅实现不了的个性化和差异化服务体验;第三,降低了运营商服务成本和认为产生的经营风险。电子渠道的应用缩短了企业与用户距离,加强了用户感受满意度。
2.3 管理体制的转型 三网融合自1998年提出,至2010年开始试点,应该讲技术、业务和用户需求均不存在大的障碍。时至今日,试点中反映出的诸多问题归结其原因是管理和体制不到位。具体体现在外部体制、内部环境和企业管理三方面:首先,通信、广电和新兴互联网企业分属不同政府职能部门管理,三网融合后给现有的监管体制出了一个大难题:业务双向进入后的利益问题、基础网络的投资规划问题、政企不分的体制问题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资源垄断和区域保护,没有真正反映市场的预期。因此,监管体制改革将成为三网融合高速发展的助推器。其次,作为试点行业,业务双向进入势必带来竞争。竞争中存在先天业务优势的一方势必要考虑自身用户和利润流失,而后一方则往往通过低价策略进行拓展。这两者形成了即合作又竞争的矛盾体。如何化解矛盾,作为试点企业必须要端正心态,积极竞合。要通过提供高品质业务拉动用户消费,通过减少重复建设降低成本,通过整合平台提高资源利用率。只有将用户消费的蛋糕做大,才能保证每个人分到的更多。最后,作为运营商如何应对三网融合带来的冲击?最根本还是要自身练好内功。其中最关键是人。因此,具备技术知识、实操能力、管理经验的复合型人才其需求旺盛。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人才储备将成为企业的生命线。另一方面,有了人之后还需要保持团队的活力和效率。要做到各司其职,尽职尽责,就需要打破传统大锅饭体制,建立完善的现代化管理体制。尤其要不断优化考核奖励机制和选人用人机制。除此以外,做好企业管理和经营的战略规划对企业良性可持续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认为,在当前三网融合如火如荼试点的大环境下,通信运营商应以全业务融合为目标、通过运营管理创新,发挥智能管道优势,提升客户服务感知,重塑自身核心竞争力。三网融合是机遇也是挑战,运营商只有以改变谋生存、以转型促发展,才能在未来的市场新格局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韩丽君.国内三网融合现状[J].价值工程,2012(19).
[2]许宗敏.浅析三网融合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J].价值工程, 2011(17).
自媒体运营现状范文5
从1995年1月,《神州学人》杂志推出电子版,中国的新闻网站正式登上历史舞台,至今已近15年。在竞争压力、政策助力、技术推力和市场拉力的共同作用下,以新闻为内容架构主体的新闻网站15年来不断主动或被动地调整着自身,以谋求发展和壮大。尤其是2006年以来,新闻网站基本完成了中央、省、市三级布局,占据中国互联网85%的时政类信息;新闻网站也被要求向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综合型网络媒体集团发展,纳入技术先进、覆盖广泛的现代传播体系。同时,随着文化单位体制机制改革,部分改革试点的新闻网站被授权在确保主办单位控股的前提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组建股份公司,条件成熟时在国内上市。
近15年的发展之路,从早期具有先发优势的传统媒体电子版,到现在逐渐市场化生存的综合性新闻网站,再到未来的符合现代传播要求、具备媒介融合特征的网络媒体集团,新闻网站的整体定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早期的传统媒体网络延伸,到现在国有多元资本构成,再到未来转企改制实现社会化资本结构与运作,新闻网站的体制格局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然而,新闻网站的内容架构依旧秉持着传统媒体(专业采编)模式在互联网上投射和延伸的基本形态。新闻网站目前的内容架构,直接决定其影响力和经济效益两条生命线的现状。影响力方面,新闻网站访问量的增速远不及互联网的发展速度。以31家省级地方重点新闻网站为例,选取2009年11月15日的ALEXA数据显示,排名在全球前1000位的一家也没有,排名最高的千龙网、浙江在线和东方网,分别为1277、1334、1501位,而排名最低的宁夏新闻网居200000位之后。对比2007年1月ALEXA数据,当时排名在全球前1000位的有千龙网、南方网、东方网和浙江在线4家,而排名最低的内蒙古新闻网也居45000位左右。
经济效益方面,相对低的访问量使得以新闻为主业的新闻网站普遍存在“主营业务不主盈”的现象。在行政拨款渐行渐远的趋势下,尽管新闻网站纷纷另辟蹊径,通过整合母体媒体和政府资源形成包括信源增值、电子政务、手机报、电子商务、网络直播、技术运营、投票评选、线下产业等在内的业务,但这些处于内容架构边缘的业务盈利模式不清、收入不稳定,难以扭转新闻网站运营入不敷出、投入捉襟见肘的窘境。因此,紧扣转企改制给新闻网站带来的战略机遇,重新审视并调整内容架构,是提升主业传播力、竞争力和影响力,增强新闻网站综合实力的关键所在。
内容架构调整对于新闻网站是蝶变还是衰变,取决于调整的依据。这一依据来自与媒介融合趋势的匹配,来自对内容生产方式转变的适应,来自与现代传播体系标准的吻合,来自与市场化生存环境的融合,来自与转企改制要求的契合。
新闻网站内容架构调整目标为:大媒体、大平台、大品牌、大机制。
大媒体=专业化媒体+社会化媒体新闻网站是具有平台属性的媒体,也是具有媒体优势的平台。一方面,媒体属性的专业化内容生产(包括转载和原创)构成网站内容的特色和核心;另一方面,平台属性的社会化内容生产(用户生产内容)符合网络传播结构和共享精神的载体呈现,其本质是通过运营规则吸引社会力量为网站生产内容,构成网站内容的重点和主体。
互联网上内容的专业化媒体生产,在实践中体现为独特的三嵌套、“二八比例”。第一层,内容布局中八成转载,二成原创。转载是网站专业化内容的主体和支撑,原创则是网站体现话语权、内容差异性,弥补信源不足的重要手段。第二层,原创布局中八成整合,二成自采。整合是网站专业化原创的基本手段和主体构成,包括稿件的整合编辑、页面的设计配置、专题的策划维护。自采是传统媒体内容采集方式在互联网上的迁移,根据网络传播优势,宜主攻重大和突发事件,抓先发话语权,抓时效差异性。此外,互联网为舆论监督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宽广平台,不论整合或自采,以媒体属性介入、以政府资源借势,是新闻网站舆论监督报道的核心竞争力。第三层,自采布局中八成直播、访谈,二成稿件。自采的表现形式除传统意义上的单篇稿件、单幅图片、单部影音片外,更多的是集互联网跨媒体、交互、时效和海量优势的视频、图文直播及访谈等。
大平台=职能化平台分工+多元化平台推送基于对媒介融合平台分置和融合理念的认识,网站对内构建职能化平台运营体系,是平台分置的基础;对外构建多元化平台推送体系,是平台融合的关键。
职能化平台是网站内容架构支撑和内容业务拓展的基础,包括专题、直播、访谈、征集、票选等网站资源平台。参照sMG制播分离的思路,新闻网站内部内容平台实现运维与运营分离,打破平台资源部门占据、部门运营的小平台概念,明晰平台运维服务和平台运营业务的分工,是降低运作成本、减少运营矛盾、提升运行效能的保障。
多元化平台强化内容规模化分工生产和个性化差异需求的契合,强化内容产品的跨平台推送,对于提升网站传播影响力至关重要。内容滚动更新在网站上,与网民接触的时间非常短,被网民有效接触的几率非常小,因此,变“守株待兔”为“送货上门”是多元化平台推送的原则。利用新闻网站与门户网站在时政新闻资质上的互补,利用新闻网站与移动电视、手机电视、互动电视在载体传播优势上的互补,合作共赢平台,提升覆盖广度和深度,也有助于新闻网站向互联网上内容供应商、内容发行商、内容运营商的转型。
大品牌=品牌层级体系+品牌改造工程受众对媒介的认知和认同,以品牌为基本要素,以品牌忠诚、品牌联想为媒介消费的选择界面。围绕做大品牌整合资源,构建媒介品牌层级体系;针对新闻网站普遍赢弱的品牌形象,开启品牌联想改造工程,是打造大品牌内容格局的主体。
品牌层级体系是为品牌构建一个综合性的“可感知的质量”联想集,对于分层梳理品牌联想轨道、系统性调整品牌定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品牌架构中包括企业品牌层、品牌大类层、单品牌个体利益层等各层级,分别指向新闻网站形象、主营业务形象以及频道栏目甚至单次报道形象。
以东方网为例,品牌改造工程分三个步骤。首先,针对东方网品牌联想单一,丰富联想数量,营造“客观、亲民、时尚、实用”等联想项;其次,针对东方网的负面品牌联想(如“土气、杂乱、官腔、保守”),强化与之相克的正面联想(如“时尚、整齐、亲切、创新”),以实现品牌联想正负性转化,最后,针对东方网品牌形象单薄,强化产品大类层级或产品实体层级的品牌直观体验,以降低品牌混淆率。
大机制=项目化机制+部与组并行改企转制要求新闻网站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探索市场化运作规律中的机制创新,以增强网站运营活力。结合互联网市场投资规律和项目运作规律,在新闻网站中推行的项目化机制是通过实现责权利统一,激发员工积极性,发现、孵化、培育、激励有竞争力和可持续增长项目的业务运作机制。
项目化机制包括项目考核制、项目经理制、项目孵化制。其中项目考核制和经理制,分别通过任免和竞标两种方武,以项目化评估和监控对内容项目实行协议基础的管理。而项目孵化制是探索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实施网站与项目人对孵化项目共享股份、共担风险的创业型模式。项目化机制激发团队活力,鼓励员工毛遂自荐,调动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自媒体运营现状范文6
背景:
我校最大的微信自媒体平台,名称就不说了,避打广告之疑。现在关注量是1W2,由于之前管理团队纷纷成为北漂一族,因此,为了可以更好的将它发展下去,现在由我的5个学弟学妹负责运营。而他们之前都没有相关经验,因此,如何使他们迅速成长,是我一直在努力做的事情。
现状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接触,他们每个人都迅速掌握了某米,i某版等在线排版工具,也可以编辑出文笔很不错的图文,但问题来了,看似很不错的图文,为什么阅读量却始终提高不上去呢?阅读量大多数在400-700之间,这离1W2的用户量差距很大。
针对现存的问题,作为一个产品小白,自然的以产品的思路分析了一下:
问题:文笔很不错的图文,却鲜有人看
推测:图文内容并未抓到用户核心需求点,导致用户对其内容无阅读兴趣。
解决:分析用户需求,对图文内容进行相关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