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艺术概论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民族艺术概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民族艺术概论

民族艺术概论范文1

关键词:民族性 世界性 视觉传达设计

中图分类号:R339.1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问题是艺术界经常谈论的一个话题,因为它对于我国发展本土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理论具有重大意义,更加与设计界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21世纪,我们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随着互联网的运用,艺术的民族性和世界性有了更大的研究价值,无论是民族性还是世界性都有着重要价值。在艺术发展的前期,艺术的民族性占据主导地位,随着社会的进步,世界性压倒民族性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在当今社会,到底如何将二者运用好,如何能将其成功的运用到设计领域,成为每一个设计师应当思考的问题。

首先,艺术的民族性和世界性到底是什么?艺术的民族性是指“运用本民族的独特的艺术形式、艺术手法来反映现实生活, 使文艺作品有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艺术的民族性应当运用本民族的独特的艺术形式、艺术手法来反映现实生活,使文艺作品有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最终的艺术作品,应当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艺术传统及审美意识,采用传统艺术形式创作,表现本民族人民群众的生活、思想感情、愿望和艺术审美情趣。所谓世界性就是不同的民族精神和审美情趣所交融的多元性的统一,其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吸收,随着世界的发展而发展。艺术的世界性主张摆脱桎梏、解放思想、抛弃民族文化传统,是一种超阶级的势扩充。就艺术而言,是一种能为多民族所接受、容纳的形式、内容。黑格尔说:“真正不朽的艺术作品当然是一切时代和一切民族所共赏的。”

其次,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民族性受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制约,各自形成与其他民族不同的语言、习惯、道德、思维、价值和审美观念,因而也就必然形成与众不同的民族文化。在民族形成的过程中,不同的发展阶段所表现出来的时代特征也有差异,视觉设计离不开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视觉设计伴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是民族各个时代的设计文化的聚合与承接,只要我们承认世界性和民族性的存在,才能促进设计文化的发展,因此视觉传达设计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是相辅相成的。

在讨论艺术的民族化和世界性问题时,视觉传达艺术成了最好的艺术样式,这是由视觉传达设计的特性所决定的。视觉传达艺术是一种视觉艺术,艺术语言是最具有民族性与世界性。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也蕴含着各自的民族文化,直接或间接地表现在设计活动和作品中。德国受其严谨的哲学思维方式的影响,其设计体现出科学性、逻辑性和富于理性的造型风格;英国以自然、优雅、含蓄、高贵为特点,其设计等同于古典风格和高贵气质;法国是古典主义和新古典主义贯穿于现代设计中,传统设计观念融入时代新思潮,呈现一种融设计与艺术精神于一体的特色。任何一部艺术作品的创作者个体都离不开身处的内在的民族艺术特性的限制,挣脱不了个体话语表达所身处的民族语境,在作品中自觉或不自觉、或多或少地流露出本民族的某些特征。中国著名平面设计大师靳埭强可以说是民族性的一个重要代表,靳埭强主张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西方现代设计的理念中去。靳强调这种相融并不是简单相加,而是在对中国文化深刻理解上的融合。正如中国银行的标志,采用了中国铜板的样式,同时采用了中国文化中的书法语言来进行标志字体的设计,是民族性的极大体现。

那么人类社会又是在不断地向前发展,置身于世界全球化中的个体,其艺术创作又不得不受到艺术世界化语境的影响。视觉传达艺术作为一门世界上最广泛的设计门类,它具有最普遍的世界性的特点。一些标志的设计,无论哪个民族,哪个国家,哪种语言,都能够通过艺术形式的表现,理解其中的寓意,而不需要对该民族、该国家有详尽的了解。日本的平面设计大师,福田繁雄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设计师之一。他做的一些作品,我们不需要读上面的文字,就可以清楚的理解整个作品的涵义。正如这幅反战作,整幅画面只有一个英文单词victory,即使我们不懂这个英文单词是什么意思,我们单从画面中就可以看得出福田繁雄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希望。他通过自己的作品,告诉世界上每一个角落的欣赏者,要爱护和平,为世界创造一个和谐安乐的环境,不再有一粒子弹出来,不再有一人伤亡。

凡是世界的就是民族的。离开民族的,就没有世界的。世界各国的艺术品都有本民族鲜明的民族特色。但是并非一切民族的都是世界的。民族艺术成为世界艺术是有条件的,并不是任意一种艺术都是世界的,其条件表现为人类的一般本性和人类的共同美,并真实的反映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时代精神,只有这样的民族艺术才可能成为世界各民族共赏的艺术。我们要创造艺术品,必须吸收其他民族的艺术遗产,吸收其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及创作方法和创作技巧,只有兼收并蓄,吸收其他民族的艺术成就,才能丰富和完善本民族的艺术,从而达到艺术繁荣的局面。单一化的艺术并不能促进本民族艺术的发展以及与世界所共赏,只有民族艺术相交融吸收才能促进民族艺术的发展。但是在吸取其他民族艺术文化的同时,要注意方式、方法以及内容的精华性,只有吸取其他民族的精髓,才能有利于本民族艺术的发展,反之亦然。

整个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当中,人们的观念也在不断的发展当中。视觉传达设计的也是随着人们的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设计传达设计师应当把握整个国家的艺术的民族性,在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创作。但是固步自封也是不行的,只要达到整个文化的承接与发展,让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相融合才能做到与时俱进。这种民族性与世界性的把握就需要设计师不断的努力,各种文化修养不断的提升,根据具体的问题进行灵活的设计,才能创造出优秀的民族性和世界性兼容的作品。

参考文献:

[1]唐济川,《艺术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民族艺术概论范文2

五十年的风雨历程,几代人的辛勤努力,形成了“艰苦创业、敬业自强;严谨治学、争创一流;发挥特色、形成优势;面向地方、服务社会”的优良传统以及充分反映民族与地域优势的“宽口径,厚基础,复合型,创新性”的培养模式和“综合性、应用型、开放式”办学特色。

概括起来主要特色体现在三个方面:

1.人才培养方面的特色

目前中国朝鲜族专业音乐教育在硕士层次上有音乐学科和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学科,主要研究民族音乐理论、民族乐器、民族声乐表演、作曲、中国朝鲜族音乐文化等方向;本科层次上有音乐学、音乐表演、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三个专业,包括键盘、美声、朝鲜民族声乐、西洋管弦乐与打击乐器、朝鲜民族器乐、音乐教育、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等7个专业方向。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用“创新”、“特色”的理念和“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总体思路,重视并突出多元文化融合,形成多层次、多类型,又具有独特的中国朝鲜族特色。

课程特色:

为把“民族性”特色转化为培养人才,以朝鲜民族音乐为核心,包容中国音乐、西方音乐种类;教学环节上,构成中专、本科、研究生各层次;各层次又以课程内容的程序化、循序渐进、层层递进和深入来强化其科学性,多类型主要涉及表演、创作、教育、研究等能力的提高来达到全面发展。

以 “20世纪中国朝鲜族音乐文化”等成果为基础理论,从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到增设朝鲜音乐史、韩国音乐史、中国朝鲜族音乐史、民族音乐学概论,以整体的朝鲜民族音乐观为教学与研究的基本方法,构成朝鲜民族音乐的基本理论框架;从原有的主干课程只有朝鲜民族声乐到增设朝鲜族民歌、朝鲜民族器乐演奏(如伽琴、横笛、短笛、杖鼓、奚琴等)、朝鲜民族民俗音乐;从辅助课程只有民间音乐到增设了现代音乐制作、现代作曲技法、乐队组织与排练、民族管弦乐与打击乐、重奏与合奏、四物乐与打击乐,形成了融朝鲜、韩国、中国朝鲜族音乐于一体,融东方音乐和西方音乐文化特色于一身,文化多元、层次交叉、相互渗透、相互支撑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朝鲜民族音乐课程体系。

为实现“厚基础、强专业、宽方向、重应用、倡研究、求创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增设了朝鲜族戏剧表演、朝鲜族舞蹈表演、计算机基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计算机程序设计等课程,充分结合相关学科的应用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具体的课程内容形成上,音乐理论与技能有机结合,音乐理论课程内容以丰富应用基础理论、民族传统基础资料为目标,力求贴近实践;技能课程力求融进民族音乐理论和方法成分,以便使实践课程和大脑思维相融合。

教材特色:

在充分反映中国、朝鲜、韩国的研究成果和学科前沿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开发了朝鲜民谣调式、朝鲜族杖鼓演奏法、朝鲜民族音乐教学法、朝鲜族横笛演奏法、朝鲜族声乐等教材,这些教材相继在国内出版,被朝鲜、韩国等高校朝鲜音乐专业采用,提高了本专业在此领域的国际知名度。新的教材在其内容上表现出了对朝鲜、韩国研究成就的包容性和对朝鲜民族音乐整体研究的创新性、系统性、实用性和科学性。

实践特色:

根据“强专业、重应用,求创新”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在实践教学模式的形成上,注重教学与实践相衔接。主要以实践教学形态为主,科学合理地安排了各类实践教学环节,课堂教学、社会实践、艺术实践、毕业创作(演出)、等课程形式共同组合成了较为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把课堂实践环节的乐队组织与排练、四物乐与打击乐、重唱与合唱、重奏与合奏和创作实践、毕业(创作)演出、毕业论文纳入到计划内实践环节;课外实践环节的演出/作品发表、公演活动、个人演奏会、社会实践纳入到计划外实践环节,构成完整的实践教学模式。这一模式能够灵活地把计划内与计划外、校内与校外相衔接,成为联结课堂和舞台、学校和社会的桥梁,有助于提高学生各方面的实践能力,以便走向社会后尽快适应新的实践环境。

在实践课教学模式的形成上,除了沿用期末进行乐队组织与排练、四物乐与打击乐、重唱与合唱、重奏与合奏汇报会或面向社会进行公演的形式之外,还在本专业教师的具体分工和指导下,发动学生积极开展艺术实践活动,让学生们自己创作音乐作品和课堂排练,鼓励学生参加各种专业比赛和评奖活动,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激活潜在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们的创新精神。灵活机动的“特别讲座”及时补充教学计划的不足和未能反映学科前沿问题的不足,为学生的学习起到导向作用,为课程体系的完善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通过学期、学年、毕业论文的写作实践,学生的选题、开题、研究、答辩能力不断提高,论文写作不断得到规范,论文水平不断提高;每学期还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外的公演活动或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在不断的尝试和改进下,毕业生的表演、创作、实践能力均比过去有明显提高。学生每年参加大、中型演出平均40场以上,仅近4年,组织各种大中型演出达160场,有些学生还获得“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奖赛”银奖、“韩国全国西道民谣比赛”金奖、“中国文化艺术政府文华艺术院校第二届民族乐器演奏比赛”金奖、“韩国国乐大赛”最优秀奖、“韩国第五届世界文化艺术大会”民谣大奖、“第四届韩国首尔亚细亚国际音乐比赛”大提琴一等奖、“第二届中国南北民歌擂台赛”最佳歌手奖、“韩国2005年世界韩民族文化展在外同胞传统艺术比赛”银奖、2004年“清逸佳雪杯CCTV西部民歌电视大赛”原生民歌独唱组金奖等。

2.民族音乐研究方面的特色

在中国,朝鲜民族音乐属于中国少数民族音乐体系,是中国五大少数民族音乐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中国民间音乐系统内,由于其体系和理论框架的局限,朝鲜民族音乐不能形成相对独立完整的体系。在世界音乐体系内,中国朝鲜族音乐、朝鲜音乐、韩国音乐属于同一个民族音乐,但朝鲜音乐薄古重今,缺乏对传统的继承;韩国音乐存在重古薄今和薄古重今两派,也难以形成完整的朝鲜音乐体系。朝鲜、韩国两国由于长期封闭分隔,不能够开展直接的交流,且又不能互相包容对方的研究成果。

中国朝鲜民族音乐研究人员利用地缘和亲缘优势,有直接参加朝鲜、韩国双边艺术交流和学术交流的便利,从客观的角度涉足中国以及周边国家的相关研究、教学与实践。中国朝鲜族音乐在中国多元文化背景下,把自身独立的朝鲜民族音乐系统与作为同民族的朝鲜―韩国相比较,较完整、系统地保存和发展了近现代朝鲜民族音乐最新成果,具有朝鲜民族音乐整体研究与比较研究的优势。

学科不仅拥有中国朝鲜族音乐领域专家学者队伍、丰富的资料中心和辐射国内外的广泛的信息交流网络,还设有“中国朝鲜族民族艺术研究所”“民族乐器研制中心”等研究机构。

近几年以引进专业人才为突破口,以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为重点,以培养有影响的学科带头人为核心,引进国外留学生14名、外校毕业生12名,选派11人次到平壤音乐舞蹈大学、韩国首尔大学等韩国、朝鲜著名音乐学院进修学习,每年选派3名教师到国内音乐院校学习,以及时掌握朝鲜、韩国以及国内音乐学科专业改革的动向。

多年来,民族音乐研究事业取得了国内外学术界刮目相看的学术成果。其中,“20世纪中国朝鲜族音乐文化”、“中国朝鲜民族艺术论”、“中国朝鲜民族艺术教育史”、“中国朝鲜民族儿童艺术”、“中国朝鲜民族音乐史”、“中国延边朝鲜族管乐发展研究”、“朝鲜族民谣调式等研究”等成果填补了领域空白。“金斗男的生平与东北地区的音乐活动考”、“中国朝鲜族民族音乐现状及对策研究”、“21世纪朝鲜族音乐研究”、“近现代中朝两国学校音乐教育史的比较研究”等国内外科研课题与横向课题,以及“传统音乐在中国(延边)和韩国的灵山会相之比较”、“《乐学轨范》的音乐思考”、“民谣中作曲技法研究――朝鲜民族的民谣为中心”、“中国朝鲜族音乐和传统的问题”、“朝鲜族民谣旋律特点”等科研成果为学科民族音乐研究在二十一世纪长足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50年的民族音乐人才培养和音乐研究方面我们始终把握“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一主线,把我们的民族特色贯穿到人才培养和理论研究中。

3.音乐交流方面的特色

为了充分发挥“地域性”优势,不断扩大对外影响,拓宽办学渠道,广泛引进各种办学资源,加快民族艺术教育与国际艺术教育接轨,逐步形成“开放式”办学特色与优势。几年来,先后与朝鲜、韩国、日本、美国、澳大利亚、荷兰等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机构、文化艺术团体及知名专家、学者建立多种合作与交流关系,共同举办了50多次音乐作品及表演、教学、学术交流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合作与交流活动,不仅引进了资金、设备、图书资料等,而且获得大量的音乐教育信息,学到了宝贵的办学经验,为把音乐学科建设成国内一流、国际上具有较大影响的民族音乐学科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总之,我们把“民族的”、“地域的”、“传统的”贯穿到民族音乐发展思路当中,实施了一些举措,取得了一些成效:①“民族性”特色转化为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的真正优势,加快民族音乐教育与国际音乐教育接轨,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事业的发展,逐步形成“开放式”办学特色与优势;②充分发挥“地域性”优势,不断扩大对外影响、拓宽办学渠道、广泛引进各种办学资源,获得大量的艺术教育信息,学到了宝贵的办学经验。

但这些远远不够,一所高校是否具有优势、特色直接影响其在高等教育系统内部的重要程度和在激烈竞争中的生存空间。所以,为提高生存发展能力,必须考虑发展特色。要高瞻远瞩、有战略眼光,要根据自身特色,找准定位,找准发展方向。

因此,我们把今后学科专业特色定位为:建立既具有中国朝鲜族特色,又借鉴朝、韩两国特点,且融合中西多元文化特点的学科。音乐学科建设总体目标:在整个中国音乐和世界朝鲜民族音乐两大坐标中,认清自己的地位和作用及相关前沿课题,充分吸收中国以及朝鲜、韩国教学研究成果,拿出具有前瞻性,并有利于培养21世纪民族音乐人才需要的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为中国民间音乐的多元发展和世界朝鲜民族音乐的系统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①欧以克《民族高等教育学概论》,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

②北京大学朝鲜文化研究所编《中国朝鲜民族艺术类专业史》,北京:民族出版社,1994年

③刘邦奇、齐平《现代教学管理系统》,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

④查有梁《教育建模》,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

⑤田建国《大学教育科技经济一体化》,南宁: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

民族艺术概论范文3

关键词:艺术管理;艺术创作;专业人才;素质要求;培养

中图分类号:J03 文献标识码:A

Qualifications of Professionals Majoring in Art Management

LIU Cheng-cheng, YANG Yong

文化艺术历史悠久,种类众多,并且各具特色,对其合理、高效地进行传承与发展需要一批优秀的艺术管理专业人才。要实现艺术管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须努力建立一支爱岗敬业、充满活力,在相关领域具有专业知识和特殊贡献的艺术管理专业人才队伍。

一、艺术管理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

总体来讲,艺术管理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主要有:优良的思想素质,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相关必备的操作技能,这些素质是艺术管理专业人才所应具备的必备能力和顺利开展各项工作的前提与基础。

(一)思想素质艺术专业人才的思想素质要求很高,要有优秀的品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热爱本职工作,对艺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有清醒的认识,从内心里想要发展和繁荣艺术文化事业;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勇于担当,敢于奉献;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工作认真、细致;要会学习,爱思考,具有创新的思想,并积极主动的开展各项工作。例如,巍山县文化馆忽亚平馆长多年来一直深入基层、深入民间,为当地艺术文化的管理与发展工作孜孜不倦地奉献着,思索着,前进着,以蹋实肯干的敬业精神、良好积极的思想素质以及较强的组织、规划与领导能力,加之其对艺术文化的强烈热爱,使得他在艺术管理工作中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与成绩,为巍山县艺术文化事业不断努力着,追求着,孜孜以求而又默默无闻地作着贡献。

(二)专业素质一名合格、全面而优秀的艺术管理专业人才应具有艺术管理专业知识,系统掌握艺术学理论体系及国内外前沿艺术动态,在专业领域有一定的见解;掌握艺术文化管理与发展的观点、方法、前景,具备调查研究和搜集整理资料的基本技能,把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融会贯通相关交叉学科知识,集多门学科知识为一体;专业知识扎实,具有较高专业素养、政策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例如,西双版纳州的州文化馆段其儒馆长始终以高度的敬业精神关注本地区艺术文化事业的开展,以其较高的思想素质、专业素质和敬业精神成为西双版纳少数民族艺术工作的典型模范与楷模,并为其他地、州的艺术管理专业人才树立了先进的榜样!

(三)其他素质全面而高效的艺术管理专业人才应具有丰富的人文知识,了解历史、人文、地理等知识;懂得国内外有关艺术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具备一定的外语水平和交际沟通能力;熟练运用计算机、摄影、剪辑等技能等,如此方能高效合理地开展艺术管理方面的各项工作。例如,大理州文化馆馆长喻良其馆长,多年来一直奋战在大理州文化艺术繁荣与发展工作的第一线,具有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抢救和保护了一大批艺术文化遗产,并将其合理地发展与推广,为大理州民族艺术文化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再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文化馆馆长黄邦勇,多年来处于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珍爱与重视,从各个方面收集整理的许多珍贵的资料,并将其系统化、理论化,结合自己的艺术实践和工作经验对其进行抢救式保护。并充分运用影音设备、计算机文件处理等技术,及时而高效地开展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艺术文化管理方面的各项工作,成效显著。

二、艺术管理专业人才现状分析总体来讲,艺术管理专业人才数量不足,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整体素质不高,这已成为制约艺术管理事业的瓶颈。具体分述如下:

(一)专业人才数量不足艺术管理专业人才数量不足,严重影响了艺术管理的速度与成效。一方面,很多艺术院团及艺人需要专业人士的管理,急需采取措施进行有效运营;另一方面,艺术管理专业人才数量不足,面对众多的艺术项目,运营工作显得力不从心。

(二)专业人才质量不高许多地方的艺术管理专业人才知识及素养相对贫乏,学历较低,没有相关专业背景,大多是半路出家。虽然经过系统的培训和几年的工作,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缺乏系统的艺术管理政策、知识和相应的操作技能,极大地限制了艺术管理与开发工作正常有效地开展。在笔者调研的西双版纳州景洪市文化馆,共有在职职工11人,其中本科学历2人,副研究馆员1人,高级技工1人,专业人才仅占馆员数的15%,其余均为一般工作人员,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再如,西双版纳州勐海县文化馆现有在编人员6人,另外从县文工队调来4人;其中本科学历1人,大专6人,中专2人;有副研究馆员1人,馆员1人,其余均为初级职称;业务较强的有3至4人。其文化馆工作人员数量明显不足,并且出现人员配备不足、专业不对口等专业人才质量不高的现象。此种现象在其他地州也较为普遍和典型。

(三)专业人才出现断层艺术管理专业人才年龄偏大,很多地方的从业人员平均年龄都在40以上,缺乏青年管理人才,这不仅影响艺术管理工作的进度,而且会带来严重的专业人才断层的问题。以迪庆藏族自治州为例,其文化馆2008年7月挂牌成立了迪庆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增加编制四名。文化馆核定编制23人,在岗22人,退休职工10人。专业人员17人,其它身份人员6人。专业人员副高职称3人,中级职称5人。其工作队伍严重出现老龄化和专业保护人才青黄不接、出现断层等现象和问题亟待解决,刻不容缓。

三、艺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途径

艺术管理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与作用的事业,没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就无法很好地完成其管理工作。要做好艺术管理工作,使之能够快速、持续地进行,必须注重培养专门的人才,打造一支高素质的艺术管理专业人才队伍。经调研考察和系统分析后,笔者对艺术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途径进行了前瞻式探索,总结归纳如下:(一)高度重视,提高全社会对艺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认识重视社会公众艺术运营与管理知识教育。通过对社会公众进行艺术管理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唤起全社会对艺术管理的认识和了解,让全社会认识到合理有效的艺术管理能促进艺术的健康发展、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和全面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有利于凝聚精神力量,提高公众对艺术管理的重要性认识,激发全社会对艺术管理工作信任和支持,使艺术管理工作具有坚实的社会思想基础。营造、优化艺术管理专业人才成长的环境和氛围。在现有的艺术文化单位内渲染艺术管理工作重要性的氛围,优化专业人才成长环境,让工作人员有归属感,认识到自身的价值,从内心感到自己作为艺术管理工作人员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感到自豪,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二)实施科技创新人才战略,推进艺术管理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实施科技创新人才战略,培养能够适应文化遗产事业发展需要、结构合理、内外互补的专业人才队伍,推进人才培养制度和管理方法的不断深化,改变当前人才相对匮乏的状况。一是要适当提高艺术管理队伍的准入门槛,积极引进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年轻创新型人才,改善队伍结构,提高科学技术创新能力;二是要创造有利于艺术管理专业人才发展的环境,建立良好的人才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大力推行并完善持证上岗制度、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推行以提高业务素质和能力为目标的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制度;三是要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降低人员分流门槛,妥善安置富余人员,建立适应市场配置人力资源的机制,用制度消除人才流动的体制;四是改革文化馆、博物馆等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将职工的收人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相挂钩,形成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的分配激励机制,营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的和谐氛围。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三)建立艺术管理专门人才教育培训体系

1、在艺术院校或综合性院校开设艺术管理专业。

提高艺术管理工作水平,必须开设相关艺术管理专业课程,加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学科建设,充分利用当地高等院校资源培养专业技术人员。应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在高校尤其是艺术院校中开设艺术管理专业,创造条件扩大相关艺术管理专业定向招生比例,相关部门在办学条件、学科建设等方面提供必要支持。

2、开展在职工作人员教育培训,注重高层次人才培养。

一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对现有艺术管理人员再培训,成为骨干力量。根据工作需要,聘请相关专业人才到单位授课、讲座、指导,不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教育培训,为艺术管理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和知识更新,使之适应工作的需要;二是外出考察,与相关单位进行业务学习和交流,学习其他先进地方艺术管理工作的成功经验。通过学习交流,不断提高艺术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三是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对艺术管理专业人员进行专业知识技能网络培训,拓宽视野,及时了解国内外动态。

3、民族地区重视本民族青少年的艺术文化管理教育,激发民族内部管理意识。

少数民族艺术文化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让它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不断流动,使其在流动中不断发展,从而得以传承下来,这才符合艺术口授和行为的传承方式、民众积极参与的传承途径和原生态的民族生活背景等特征。本民族青少年是重要的传承人才资源,具有很大的优势,要从本民族内部激发青少年以本民族艺术文化为自豪,积极管理和发展自己民族的文化艺术。(四)建立艺术管理专业人才激励机制公平合理的待遇是体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建立专业人才激励机制,并从劳动保护、工作环境等方面进行保障,营造出留人、引人、用人的好环境,从而避免人才的流失。一是进一步优化人才成长环境,以优惠的政策、优厚的待遇、优良的环境吸引、留住艺术管理人才。二是根据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成果为主要标准,去发现人才,重用人才,留住人才。三是积极为艺术管理工作人员提供继续参加教育培训的机会,提供其发展机会和空间。(五)落实艺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措施及保障各级政府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是艺术管理的主管部门,要落实艺术管理优惠政策和保障专项资金到位。要加大对艺术管理工作和专业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安排专项保护资金以及结合实际发展环境适时做出政策调整,以有力的保护措施来促进艺术管理工作和艺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王宏建.艺术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

[2]吕艺生.艺术管理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3]曹意强.艺术管理概论[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7.

[4]余丁.艺术管理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5]韩永进.新的文化发展观[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6]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7]威廉•伯恩斯.艺术管理这一行[M].台北:台湾五观艺术管理有限公司,2004.

[8]周欣、李霞等.世界古典管理学家管理法则全书[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

[9][美]里奇•格里芬.管理学[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6.

[10][英]托尼•莫登.管理学原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民族艺术概论范文4

关键词:风格 艺术风格 民族风格 维吾尔族音乐

“风格”一词作为一个常用词语,频频出现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它源于希腊,其最初的含义是柱子、棍子,后来把写字的棍子叫做风格。从此演变出另一种含义,即笔调或阐述思想的方式。后来它的词义愈来愈扩大,超越了文学语言的范畴,进入到音乐、绘画、建筑等艺术领域里。

艺术风格有时代风格,有民族风格,还有艺术家、艺术品的风格。它既有多样性,也有统一性,它的这种统一性就体现在一定时代、一定民族艺术所呈现出来的主导风格中。民族风格作为艺术风格的一种是其发展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民族风格是一定民族艺术的重要标志。每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发展中孕育了本民族的艺术特征。这是本民族的社会结构、经济生活、自然环境、风俗习惯、艺术传统,尤其是共同的心理状态、审美观点和艺术特点等等因素决定的。而所有这某个特定民族的历史文化特征、社会心理特征及审美趣味特征等又很好地反映于这特定民族的艺术作品中,通过这些艺术作品使他们的民族风格充分地体现了出来,展现于我们眼前,让我们更好地去了解它、认识它。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众多的民族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维吾尔族是新疆三十六个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一个少数民族,其人口几乎占全区总人口的一半,他们是对西域文明贡献最多,影响最大的本地区主体民族。由于他们的音乐非常有特点,且强烈地体现了本民族音乐的风格,一直以来受到了众多人的喜爱与关注,并且在此基础上又不断地向前发展,出现了一批既具有一定民族风格又与时代特征相结合的维吾尔族的音乐、舞蹈,成为推动(其)民族风格发展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

维吾尔族最伟大的民族音乐,是“木卡姆”,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十二木卡姆”,它是维吾尔族的古典歌舞音乐,它的曲调丰富、结构庞大,其中有叙诵性的古典歌词,也有热烈的民间舞蹈音乐和流畅优美的叙事歌曲,它由十二木卡姆、穹拉克曼、达斯坦,麦西热普四个部分组成,其伴奏乐器有沙塔尔、弹拨尔、独它尔、热瓦甫、艾捷克、扬琴、手鼓、沙巴依等,是一种具有即兴特征的大型套曲,在这四个部分中,“十二木卡姆”原意是一首情感深沉的散板序唱。“穹拉克曼”原意即大曲,由七、八首歌组成,歌曲之间有大段器乐间奏曲,音乐具有古老的叙事而略带朗诵的风格,其中也吸收了民间的《朱拉》《赛乃姆》等歌曲;“达斯坦”原意为抒情歌,由三至五首节拍与速度不同的叙事抒情歌组成,插有间奏曲,音乐抒情优美,结构规整,开始稍慢,逐步加快直到结束。“麦西热普”原意为欢乐的晚会,由三至六首节拍不同的舞蹈歌曲组成,没有间奏曲,甚至没有长于一乐节的过门。开始是刚健有利的舞蹈歌曲,以后逐渐加快,最后以欢快热烈的音调结束。这四个部分既在统一中求得了变化,又在变化中求得了统一。

从以上四个部分可以看出木卡姆的音乐,包含有异常丰富的民间音乐音调,体裁也十分多样,既有史诗性的吟唱,如“穹拉克曼”的散序,也有叙述性的歌咏,如达斯坦;既有热烈的舞曲,如“麦西热普”,又有欢快的间奏曲,它的风格多姿多彩。曾经流行在上层社会的“穹拉克曼”风格典雅深沉,民间的“达斯坦”由“达斯坦奇”(艺人)传唱,咏诵弹唱中,透出一片纯朴委婉的情调,而“麦西热普”不仅有流浪者的歌词,原始宗教的狂烈,载歌载舞中还洋溢着这个民族骁勇、执著的性格和浓酽、奔放的感情,这些都充分体现出维吾尔族音乐中舒展、辽阔、节奏自由明朗跳跃,旋律优美起伏,有益于歌词及舞者表现等民族风格特征。

另外,“刀郎木卡姆”也是一种独具民族风格的音乐形式,它由五部分组成,其伴奏乐器主要有卡龙、刀郎热甫、刀郎艾捷克和小手鼓。这五部分分别是:①木卡姆散板序唱。唱词一般诉说人生痛苦,这部分是纯音乐部分,舞蹈者不进入。②且克特曼。这一部分音乐节奏沉稳古朴,舞蹈动作刚健有力。③赛乃姆。这一部分音乐节奏平稳潇洒,旋律优美起伏,有益于歌词及舞者的表现。④塞勒凯。这一部分的音乐节奏欢快跳跃,舞者的情绪渐趋热烈。⑤色利尔玛。这一部分音乐的速度愈来愈快,舞蹈更趋激烈,情绪和气氛被推向。从“刀郎木卡姆”中我们似乎看到了维吾尔族人的刚毅、豪放的性格特征,且从他们的音乐史中使我们感受到了清晰纯朴的生活气息,令人欢欣鼓舞,这也不正是民族风格一种很好的体现吗?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民歌也较充分地体现了维吾尔族音乐的民族风格,受到了人们的喜爱,例如《送我一支玫瑰花》,这是一首活泼风趣的歌曲,歌词朴素而又有幽默感,曲调抒情活泼,节奏明朗跳跃,表现出了维吾尔族人民充满青春活力的豪爽和性格。还有《阿拉木汗》这首歌曲也很活泼而风趣,“阿拉木汗”是姑娘的名字,此曲仍以具有歌唱性的旋律,富于舞蹈性的节奏,赞美了像鲜花般的阿拉木汗。

由此可见,民族风格是艺术的生命力,只有运用民族的艺术形式反映本民族的生活,才能为广大人民所理解和接受,才能充分发挥文艺的社会作用,这样的艺术作品才能在万紫千红的世界艺坛中争奇斗艳,独树一帜。

参考文献

1.张前,王次炤.音乐美学基础.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

民族艺术概论范文5

(2008-04-0167-04)重探百年话剧之源――中国话剧不始于春柳社补证/王凤霞

(2008-04-0009一13)《宋代帝后像》中的皇室家具研究/邵晓峰陶小军

(2008-06-0030-06)全球化、历史化、民族化――“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戏曲研究/唐雪莹

(2008-04-0102一12)明永乐迁都后至万历时期金陵书法发展的阶段性分析/蔡清德

二等奖

(2008-01-0001-05)从艺术、科学到公共政策、意识形态――西方现代城市规划设计思想“现代性转向”的哲学背景/张文辉

(2008-02-0029-08)珠江三角洲地区祠堂建筑审美属性分析/赖瑛郭焕字

(2008-02-0054-04)“转化”与“延伸”――风水术语“龙脉”在中国古代绘画领域的应用/郭建平

(2008-02-0135-05)论“江湖本”的传承模式――以经典戏文为例/白海英

(2008-03-0016-07)《淳化阁帖》排斥颜真卿了吗?/李强

(2008-04-0188-05)论宦官与中晚唐音乐/柏红秀

(2008-05-0001-05)创作意图、公众舆论与作为“改造社会”的美术――以徐悲鸿艺术为例/,Y-菡薇

(2008-06-0190-04)民族身份与性别表述――新时期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的女性形象/邹华芬

三等奖

(2008-01-0010-04)网络与传统电影艺术本体、价值革命/陈吉

(2008-01-0026-08)广东客家传统民居资源调查研究――以梅州村镇传统民居现状调查为例/李婷婷

(2008-01-0140-05)明清戏曲创作中的“拟剧本”现象/徐大军

(2008-0l-0162-04)民族寓言的前世今生――《鬼子来了》与抗战电影的历史演变/韩琛

(2008-02-0013-06)梅兰芳的媒体形象――从北平期刊的视角(1928―1937)/贾佳

(2008-02-0019-05)当代艺术品展览展示活动管理现状与问题分析/黄梦阮詹正茂张泉涛

(2008-02-0094-05)明代绘画史学在编撰体例上的发展/耿明松

(2008-03-0062-05)批评家的姿态――阿瑟・丹托的艺术史叙事方式评析/刘鹏

(2008-03―0108-07)设计就是“一切”――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设计思想的内核与外延/王丽丹

(2008-04-0055-05)言、像之辩――基督宗教关于图像艺术的论争/扬道圣

(2008-04-0205-07)唐宋两代书学课程设置与教材使用状况/向彬

(2008-05-0082-04)大众文化的世俗化崛起与审美化生存/傅守祥

优秀奖

(2008-01-0014-06)世纪之交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研究现状――基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主题抽样定量分析/魏国彬万晓萍

(2008-01-0057-06)一本教科书与一个学科的奠基――《美学概论》编写活动的学术意义/李世涛

(2008-02-0037-05)中国古代歌诗之艺术再生产发展现状分析/仇海平

(2008-02-0076-07)图画故事书与插图、漫画、连环画之关系/沙海燕张伟英

(2008-02-0102-07)近代景德镇瓷画装饰的基本特征/熊微

(2008-03-0044-08)艺术产业在互联网上的集群化发展研究――以美术类艺术网站及江苏省发展思路为例/郭峰

(2008-03-0069―16)南朝陵墓石刻研究的艺术史观和方法/章孔畅

(2008-03-0085-04)“艺术学科消亡论”质疑――兼及艺术学研究范式的转型/徐习文

(2008-04-0175-04)消费文化视野中的后政治、待与文化杂交――以李安的《卧虎藏龙》与《色戒》为核心/陈林侠

(2008-05-0006-08)历史的图像与图像的历史――改革开放30年中国油画创作中的农民形象/杨祥民

(2008-05-0023-05)对《“艺术学科消亡论”质疑》的质疑――与徐习文博士商榷/郭勇健

(2008-05-0104-07)谢时臣绘画考述/金建荣

(2008-05-0192-07)从古乐谱探析汉语声调的理论与方法/李超

(2008-06-0057-04)文化研究的兴起与文艺学边界的消解――反思当代中国日常生活审美化研究诸问题/肖建华

民族艺术概论范文6

学校音乐舞蹈学院成立于2010年4月,学院现有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博士点、中国少数民族艺术(音乐、舞蹈方向)硕士点及音乐学、舞蹈学、舞蹈表演3个本科专业,设有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学院致力于成为“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舞蹈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舞蹈艺术研究的重要基地、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舞蹈传承创新的重要基地、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舞蹈宣传交流的重要窗口。”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结构合理,集教学、科研、编创、表演于一体的师资队伍,大部分教师具有国外艺术院校的学习、研修经历。学院现有专职教师38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8人。学院同时还长期聘任国内外音乐舞蹈教育家、表演家为特聘、兼职、客座教授,其中有文化部非遗司副司长马盛德、舞蹈教育家潘志涛、声乐教育家孟新洋、国家一级演员及歌唱家曲比阿乌等知名专家。

学院教学设施齐全,现有舞蹈专业教室、理论教室、计算机音乐实验室、教授工作室、艺术观摩室、服装道具室、成果展览室、器乐合奏室、数码钢琴教室、多媒体教室、音乐厅、琴房、艺术实践大礼堂等设施,完全能满足教学和科研需要。学校2.5万平方米的音乐舞蹈教学排练楼正在建设中,落成后将成为华中地区位于前列的音乐舞蹈教学实践基地。

学院明确了“以德立院、以艺育人、德艺双修”的院训,把教学质量视为立院之本。学院实行声乐、钢琴、器乐等专业主课师生双选的“一对一”教学模式,制定了专业技能课期末考试考教分离制度,坚持舞蹈专业早功训练,打造了一批班级学期音乐会、新生专业汇报演出、学生专业技能大赛、元旦文艺晚会、青年教师教学成果展演音乐会、少数民族地区田野调查等艺术实践品牌活动,致力于培养具备深厚音乐舞蹈造诣和学术理论素养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学院于2013年4月受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委派赴美国四大州的7所孔子学院进行文艺巡演。2014年9月,赴法国、英国、西班牙等3个国家的7所孔子学院进行了12场巡回演出;12月,赴宝岛台湾进行文艺交流演出。学院与中央民族歌舞团、湖北省民族歌舞团等多家知名演艺团体签订了人才培养战略合作协议;与台湾艺术大学等多所艺术院校建立了长期的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关系,每年互派学生交流学习。学院还经常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和音乐、舞蹈艺术家来我院进行学术交流及专业教学。

近年来,学院教师在国内外出版专著、教材多部,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学院师生在“桃李杯”、中国舞蹈“荷花奖”、湖北省音乐“金钟奖”、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等多项省级以上大型专业赛事中荣获各类荣誉及奖项。

一、招生人数

2015年音乐舞蹈学院共计划招生85人,其中音乐学45人,舞蹈表演40人(男女生各20人)。

二、招生专业介绍

1.音乐学专业

该专业只招收主项为声乐、钢琴、器乐(古筝、二胡、琵琶、竹笛)的考生。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从事音乐演唱、演奏的专门人才,能在全国尤其民族地区的专业艺术团体、高(中)等艺术院校、以及群众文化艺术团体等单位从事音乐表演、教学、音乐评论及相关工作的专业应用型人才。通过全面、系统的专业教学,掌握演唱、演奏技能,音乐知识和音乐基本理论,了解相关的知识,有较强的审美感觉和创造性思维,有从事本专业教学和初步的科研能力;掌握分析和研究音乐作品的方法,具有较强的理论写作能力。

主要课程:乐理、视唱练耳、艺术概论、中外音乐史、音乐欣赏、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和声学、作曲基础、合唱、合奏、声乐、钢琴、古筝、二胡、琵琶、竹笛的演奏、演唱等。

2.舞蹈表演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在艺术表演院团、企事业单位、高等艺术院校、普通类中小学、文化机关从事舞蹈表演、文艺指导、舞蹈编创、舞蹈教学的专门人才。通过全面、系统的专业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各民族舞蹈风格与专业技能并深入了解中国各民族舞蹈文化内涵,具备良好的舞台表演、实践应用和艺术创新能力。

主要课程: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史、中外舞蹈史、民俗学、舞蹈艺术概论、中国民间舞蹈文化、舞蹈教学法(基本功、民族民间舞、中国古典舞、现代舞等)、舞蹈名作赏析、舞蹈编导基础、音乐基础理论、舞蹈基础训练、中国民族民间舞、舞蹈剧目排练、中国古典舞身韵课及现代舞课等。

三、招生对象和条件

学院2015年面向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四川、甘肃和青海等8个省(自治区)招生。凡符合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年度招生工作规定中报名条件者,具有一定音乐舞蹈素质,均可到指定考点报名参加考试,民族不限,文理不限。音乐学专业只招收主项为声乐、钢琴、器乐(古筝、二胡、琵琶、竹笛)的考生。

四、报名办法

1、我校在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和广西5个省(自治区)设有校考考点。在四川和青海2个省使用省级统考成绩录取,不单独组织校考。我校在外省所设考点只接受所在省考生参加报名考试,甘肃省考生只能参加湖北省考点的考试。若考生所在省级招办对艺术专业统考成绩有统一要求,则考生须达到相应要求。

2、参加湖北考点考试的考生一律采用网上报名、网上缴纳考试费用的方式进行,原则上不接受现场报名及其它缴费方式。考生均须2月2日—2月13日登录中南民族大学招生信息网进入“艺术类考试报名”进行网上报名缴费,2月26日-28日网上打印初试准考证。

网上报名时,考生务必按要求认真填报,并仔细校对所填报名信息,经确认无误后再进行网上缴费;缴费完成后,考生所填报名信息即不能再行修改,考生无论是否参加考试,其所缴纳费用一律不退;如考生未在公布的时间内进行报名并缴纳费用,或考生所填内容不符合学校公布的相关要求,将视为报名无效。

3、考生初试合格后,凭初试准考证(湖北省考点须打印复试准考证)按照考点规定的时间和要求在初试考点参加复试。

4、音乐学专业初试报考费用120元/人,复试240元/人。舞蹈表演专业初试报考费用180元/人,复试180元/人。

五、报名及考试时间地点

考点省份

报名及考试地点

报名时间

初复试时间

广西

广西师范大学(桂林)

1月21-22日

1月23-24日

河南

郑州106中学

1月28—29日

1月30-31日

湖南

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2月8—9日

2月10-11日

山东

淄博市招生办

山东省招办网上报名2月2-27日

3月2-3日

湖北

网上报名缴费:中南民族大学招生信息网;考试地点:中南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

网上报名缴费:初试2月2-13日,复试3月9日上午;网上打印准考证:初试2月26-28日,复试3月9日上午

初试:3月7-8日;复试:3月10日,音乐学笔试3月9日下午

注:外省考点的考试第一天为初试,当天晚上在学校本科招生信息网公布复试名单,第二天在初试考点缴费参加复试。详细考试地点和时间以各省招办公布为准。

六、考试科目与要求

1、初试科目及内容

专业名称

科目及分值

考试内容及要求

音乐学

满分100分

主项90%

声乐主项:演唱一首声乐作品(自带钢琴伴奏CD光碟,单曲单碟)。

钢琴主项:演奏一首钢琴作品。

器乐(古筝、二胡、琵琶、竹笛)主项:演奏一首作品,自备乐器。

形象10%

舞蹈表演

满分100分

舞蹈形体20%

五官、形体比例及印象,时间限定在1分钟之内。

舞蹈综合素质测试40%

舞蹈基本功、个人技术技巧。具体分为把上部分、把下部分和个人技术技巧三部分,时间限定在3分钟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