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范文1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传统教学经验
一、引言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以其独有的优势占据了我国高职院校各个课堂,虽然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课堂中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活跃度,提高教学质量,但经过多年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极端现象,如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方法,上课必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等,事实上很多传统的教学经验更加简便易行,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起着积极的作用,传统教学经验在近期乃至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过时[1],同时现代教育技术在实际的应用中,也出现了很多的不足,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传统教学经验与现代教育技术相融合的课堂教学模式,才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就此做一些探讨,与大家共享。[1]
二、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经验在高职教学过程中实现优化整合
传统教学经验一般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语言、文字、黑板、粉笔、模型、实物等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方法,在我国漫长历史发展中,曾经起过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教学模式属于以教师为中心,其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而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经历:幻灯片和投影胶片阶段,教学录像片阶段,多媒体阶段,基于校园网的交互式网络平台阶段等四个阶段[2],只不过多媒体教学在现代教学己经成为了一种主流的教学方式了,这两种教育技术在教师与学生角色、教学内容、教学互动上及对教师的要求上都有差异,各有优缺点,同时通过分析可以知道无论现代教育技术怎样先进,都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经验,因此,需要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1.建构新型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教师的“讲”,忽视了学生主动的“学”。一切都是由教师主宰,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甚至学生做的练习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忽视对学生心理结构的优化,因而学生难以形成学习兴趣。而新型教学模式是在现代教育观念和理论指导下,在某种环境中开展教学活动的稳定进程结构形式.构建新型教学模式首先要突破传统教育观念,摒弃传统教育中教师、书本和课堂为中心的三中心论,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完成教学全过程。
2.教学过程中教学手段可以多样化
单一的教学手段容易让学生疲劳,因此,要想使课堂上的授课效果达到最佳,必须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常听常新,永远都达到最佳听课的境界[3],教师可根据课程的实际需要,在每节课中交叉使用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如一些文字性内容可以采用多媒体放出来,这样即节省时间,又直观,还可以配合一些图片、视频帮助大家理解,而对一些逻辑性较强的内容,教室可采用用传统的教学手段,一步步在黑板上推导出来,这样即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也可以避免因采用多媒体教学学生跟不上上课节奏,当然为了加深印象,可以在黑板上推导一遍后,再用多媒体放映一遍,这样对我们这些基础较差的高职学生来说,理解一些理论知识会更有帮助,教学效果会更好,总之,教师可以根据实际上课的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培养学生新的学习习惯
随着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课堂的应用会越来越普遍,所以的整个学习环境也会位于这个背景之下,那如果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就必需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4],那么,在新的阶段环境下学习习惯有哪些特点呢?我觉得,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让学生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学习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也就是在日常的学习过程,要注重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和网络环境,培养学习者的创新型思维,关键的一点是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另外一个习惯就是合作的学习习惯,简单地说,合作学习就是学习多交流、信息共享,在现代教育技术的环境可以通知在网络上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习惯。
4.教学过程中注重互动教学,适时调节课堂气氛
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教师采用何种教学方法,教师都应及时地通过语言、表情、动作等与学生进行沟通。教师的一举一动对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也可以通过观察,对自己的讲课做相应的调整,而不是说我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就一直在前台操作,不观察学生的反应,这样的课堂会气氛死板,学生也会昏昏欲睡的,所以教师应从各方面充实完善自我,尊重学生,与学生融为一体,并用自己的人格魅力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3]。教师在课堂上应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虽然现代教育技术从视觉到听觉等全方位刺激学生的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获取速度和效率,但若使用不当也会带来负面影响,而传统教学经验虽然有不足,但它仍有优势,我们在教学过程应当正确处理好现代教育技术和传统教学经验之间的关系,取长补短,同时我们也必须在现代教育思想作指导下,使教学内容的组织形式和表达方式不断改变,根据不同的授课对象,常变常新,使教学内容和形式完美结合,才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戴 波 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育技术融合的课堂教学模式探讨[J],黑龙江教育,2013(9)
[2]、赵言诚 传统与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化整合[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2)
[3]、 林科学 论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J],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12(6)
[4]、李恒响 网络环境下学习习惯的养成[J],现代教育技术研究与应用[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1(20)
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范文2
关键词:现代德育;传统美德;价值
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学校的德育建设,不仅要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更应该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在现代道德建设中,传统美德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具有不可小觑的价值,研究传统美德对德育的影响,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将为今后德育的发展指明方向。
一、传统美德教育在现代德育中的价值体现
1.传统美德对德育目标和内容的影响
以思想品德的形成和素质教育基本要求为立足点,应该从人格修养、人际交往及人伦关系等个性品质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弘扬中找到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契合点,从人和社会、人与群体、人与人、人和自身之间进行把握,从以下几个方面将传统美德融合于现代德育过程中:(1)传统修身律己的美德和现代德育教法中所强调的内化、自律相契合;(2)传统的诚信好礼及仁爱思想与现代德育所强调的健康和谐相统一;(3)传统伦理中民族忧患意识与现代德育所强调的奉献精神和爱国情操相统一;(4)传统的以义制利的价值观和现代德育所强调的奉献精神相统一;(5)传统的崇尚节俭和现代德育所倡导的热爱劳动相统一;(6)传统的自强不息和现代德育所提倡的勇于拼搏相统一。
2.传统美德对德育模式、途径、方法的影响
德育的时效性是由方法所决定,德育是一种外在的道德规范和观念对人的影响、熏陶和教育,其最终目标是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在今天的德育和实践中,古人所倡导的自然无为、积善成德、格物致知、修身养性仍旧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作用。传统德育强调道德实践和修养实践,主张一个人只有真正做到身体力行才算是真正的有修养。讲究的是操作方法,重视的是修养程序。中华民族传统的教育方法,主要包括活动实践、校园环境熏陶、学科渗透、课堂教学等若干方面。实现传统美德教育途径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为了增加传统美德教育的时效性,还可运行以下八种模式,即综合运行、学科渗透、环境熏陶、系统讲授、环节合取、内容结合、工程系列、主题活动。
二、在现代德育中,进一步加强传统美德教育的策略
1.重视对德育科目的研究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传统美德内容博大精深。在现代德育教育中,我们既要遵循道德发展的规律,根据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和学科要求,合理选择德育科目。同时还要赋予传统美德教育以崭新的时代内涵,作为一项重要的价值资源,为现代德育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另外,对于世界各国先进的精神文明成果,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探索适合人类共同道德规范和发展进步的思想观念,同时针对我国国情进行改造和吸收,与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传统融为一体,构建新时期道德教育的内容。
2.重视对儒家文化的研究
在学校德育中渗透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普及思想教育的发展趋势。日、韩、美等国都非常重视传承和发扬优秀的文化传统,同时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和创新。作为有着古老文明的泱泱大国,我们更应该扎根于传统文化的土壤,在学校德育工作中,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有素养、有道德的人才,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目前,学校道德教育的热点问题,就是对儒家文化的研究和关注。这再一次证实了世人已经认同了传统文化的价值。但不得不提出的一点是,在传统文化的大旗下,也存在良莠不齐的状况。所以学校在德育过程中,应该理性地去分析、辨别、对待传统文化,如何更好地超越和继承儒家文化,已经成为德育研究的创新点和热点问题。
3.加强审美教育
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在学校道德教育中的审美教育。在古代的“六艺”教育中,更加重视美德教育,它提倡的是“天人合一”的境界,这也是人类追求的终极理想。重视美德教育,并非是忽视道德教育的其他领域,而是以美德教育为立足点,进一步发扬光大传统的美德。
参考文献:
[1]钟建华,雷庆铁.浅论当代荣辱观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渊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
[2]林楠.中国道德建设的历史承接性研究:传统美德的读解与转换[J].思想理论教育,2007.
[3]谢定国.论中国传统美德与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培养[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
[4]曹方林,郑家治.孝道:中国传统美德的根本[J].文史杂志,2008.
[5]严从根.协商对话:价值多元共生社会的德育方式[J].江苏教育研究,2010.
[6]严从根.论教师良性不服从[K].教育学报,2010.
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范文3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传统教学方式;有效融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9-0051-02
一、传统教学方式
传统教学一切都由教师决定。教师依据书本、用自身的言语和板书进行课堂讲解,即所谓的“一支粉笔、一张嘴”,无论从教学内容、策略,还是教学方法、步骤,甚至习题都是老师事先安排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处于被灌输的状态。“传统”是因为这些都是教师从事教学最基本、不可或缺的手段,并且都是经历了时间和实践检验的手段。但要透彻地讲清楚某个设备或工艺流程的工作原理和过程,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讲解费力,学生理解困难,于是就采用教具模型和挂图,然而效果也不是很理想。其原因如下。
1.教具模型具有滞后性。教具一旦制成,再次修改,都需要一定的制作周期。
2.挂图或教学模型只能反映静态的状况,不能反映其运动过程,给学生展示的效果仍然是孤立的、缺乏联系的。
3.教学过程中如果要同时使用多个教学用具,或从多张幻灯片、投影片中挑选一张用于显示,就会显得很忙乱。因此,在保留“挂图+模型+实物”等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还应融入现代的教学技术,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提供了理想的教学环境,对教育过程产生了深刻影响。这种影响将会改变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致整个教育思想、教学理论甚至教育体制的根本变革。现代教学,仍是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它是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实现教师、学生、媒体、知识的有机结合。现代教育技术下的教育理念是“双主”(即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模式,注重人、机、知识的相融与和谐,倡导传统教学技术与现代教学技术相融合、共发挥的作用。这种模式既重视教学设计与过程,又重视教学效果与质量、知识与能力双重功效的获得。现代教学模式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某些不足,它不仅继续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而且也重视学生认知主体的地位,强调教师、学生、知识、媒体技术四种元素之间的互动。
1.教师、学生与媒体技术的关系。无论是现代教育技术,还是传统教学,教师始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即使媒体技术再先进,课件再精美生动,教师始终是组织者,媒体技术永远不能掩盖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要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富有激情的讲解,像传统教法一样言传身教、黑板板书,适当利用媒体技术实现师生之间更为亲密、和谐的交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教师如果过分关注媒体效果,忘记了教师主导地位,就会出现师生双向交流渠道不畅,教学亲和力低下的现象。老师切忌机械、单纯地操纵机器,应随身携带麦克风、电子教鞭,适当走动,尽量关注学生感知情感等方面的变化,用体态语言、面部表情及口头提示等方式与学生交流教学信息,活跃课堂气氛。教育行为是为了使学生在各方面得到培养和塑造,学生是教育行为的最终目的,无论媒体技术多完美,其从属地位也不能居于学生的认知主体地位之上。所以,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合理设计教学环节,着眼于优化教学过程、学生和谐发展的宏观目标,决不能被现代教育技术左右。
2.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法的关系。现代教育技术不能完全排斥传统教学。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教育技术,融合传统教学中的黑板板书、挂图等,即使现代教育技术具有声音效果,但也是冷冰冰的机器声音,不能替代教师独特的言传身教。
3.教学课件、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的关系。教学课件是对教学内容的详细、生动的阐述与解释。教学内容要以教材为中心,尽可能少在教学课件中插入过多的漂亮图片、动听的音乐,否则就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打断学生思维的连续性,冲淡课堂教学的主题,不仅不能辅助教学,反倒会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教学课件还要与人才的培养目标相一致,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人才,新的培养目标包容了原有目标的教育功能,并且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创新。
三、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的有效融合
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各有千秋,能有效地服务于教学就是好的手段。如何真正发挥先进教育技术的作用,使先进的教育技术切实成为高水平的教学工具,更是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传统的教学手段,如教师准确的言语、丰富的表情、恰当的手势和漂亮的板书,在教学中所取得的效果是现代技术手段难以达到的,而现代教育技术所具有的功能,如直观化、模拟化、交互性和强大迅速的计算功能也是传统教学手段望尘莫及的,因此这两种方式具有很好的互补性,厚此薄彼都是片面的。只有树立正确的观念,合理把握不同教学手段与方法之间的关系,把现代教育技术融入教学体系的整体建构中,才能有效发挥作用,切实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能。运用先进的教育技术,许多过去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办到的事情都变成了现实,而且鲜活生动、耳目一新。通过使用现代教学手段,人的感官被“延长”了,能够更广泛、更深入地去认识宏观世界、微观世界、动静快慢的各种事物和现象。
1.现代教育技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体的认知作用。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文字、图表、声音、动或静态图像被集成一起,构成教学软件,产生极好的逼真效果,使教学内容更充实、更形象、更具有吸引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效率。幻灯机、投影仪、录音机、录像机、电视机、VCD机、有线电视和网络远程教育等,它们在教学过程中展现了良好的图像和声音效果,但也只能展示教学信息,不能进行交互式的个别化教学。在现代教育技术这种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兴趣,在计算机上反复操作、训练、直至熟练。学生在这种交流式的学习环境中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而不是一切由教师安排。这种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真正体现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
2.现代教育技术使教学形式多样化。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不断提供更多的优秀教育技术,给教学领域带来了生动多样的新局面,使教学进入一个新的境界。然而,要实现教育现代化,人的观念必须转变,否则,永远没有教学理念上的更新,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显示与重放。其中模拟、仿真与动画技术的应用,使一些普通条件下无法实现或无法观察到的过程与现象,许多肉眼不能直接看到的宏观和微观上的结构和变化过程,都形象生动地展示出来。教学过程中不但能给出结论,还有演示变化的过程,将复杂的事物简单化,缩短了空间与时间的距离。
3.现代教育技术扩大了知识面,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知识更新时间。现代教育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的有效结合,让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变得更加容易方便,同时拥有了更多的信息来源,扩大了知识面,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使教师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接触学生、考虑课程设计、教学过程等问题,也使自己有了时间去更新知识,掌握最新科技动态,搜集教学素材,等等。教师的素质提高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就更加实际。
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教学过程中。现代教育技术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它使师生相互作用的条件更趋于多元化,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兴趣、特长、个性品质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成为可能。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方式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恰当地运用使之与传统教学模式形成优势互补、相得益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还有待于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地完善和提高。
参考文献:
[1]李红斌,李飞宇.传统教学模式的根本变革[J].机械职业教育,1999,(03).
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范文4
一、运用 “现代信息技术”,更新教学理念
2000年修订的《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制定过程中,有这样一个重要理念:“数学课程要重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特别是要充分考虑计算机(计算器)对数学学习的影响,把现代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使学生从大量繁杂、重复的运算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1.利用网上学习交互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从教学内容、策略、方法、步骤,都是教师事前安排好的,学生大多处于被动地参与。而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优化整合,可以更好的创设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交互式学习环境。留给学生自、选择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行实践活动。
2. 刺激多种感官,激发学习兴趣
有这样一个案例,在进行“毫米的认识”教学时,教师将儿童熟知的“龟兔赛跑”动画片稍作修改后作为导入,让孩子们想一想“小蜗牛、小乌龟和小白兔都跑了500(注:分别为500毫米、500厘米、500米),为什么大家都说小白兔跑的最多,而小蜗牛跑的最少?”可爱的动物卡通、动听的音乐强烈的刺激学生的视听器官,引出的问题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触发了孩子在整堂课中都积极动手、动脑,以探究原委的好奇心。最后巩固练习环节教师大胆创新,将其设置成动画“粗心的猪八戒”。通过师生互动,帮“猪八戒”找出他的错误。整堂可看、可听、可说、可操作,脑、眼、耳、口、手并用,学生注意力集中,兴趣浓厚,让一节抽象的概念“活”起来。
3. 利用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
互联网特有的开放性,极大地拓展和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环境。比如,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时,课前安排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包括上网),搜集有关数据:有的是某两个星球之间的距离,有的是中国土地面积大小,有的是申办奥运现场直播的收视率……通过覆盖面广泛、富有教育意义和说服力的数据材料,学生不仅轻松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而且成功地接受了一次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思想教育。
二、固守传统之忧与现代信息技术滥用之患
1.传统思维定势的形成,限制教育的进步与发展
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学形式多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学目的多为应试教育。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只追求学习内容和答案的统一,只重视教学生如何去应付考试,而忽视了人文素质的教育,忽视了对他们进行能力培养,更不用说创新精神的培养了。课堂上,学生只记结果而不研究结果如何得来;只听不思、唯书至上、为师独尊等。这些传统的习惯极大地影响者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成为批判、探究精神发展的瓶颈。
传统课程的弊病主要表现在不能完全适应时展的需要和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创新能力,具体表征为:
(1)课程内容陈旧,过于强调学科体系,脱离社会实际。
(2)课程实施基本以课堂、教师、书本为中心,难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课程管理统得过死,难以适应不同地区和不同学生的多样化要求。
2. 现代信息技术过度滥用,束缚教师课堂设计能力
计算机作为辅助手段引入课堂教学,计算机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需要一个较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教师和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还欠熟练,同时,缺乏专家和相关理论指导,缺乏合适的网络课件或工具平台,会使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本身难以系统化,显得零敲碎打。若教师自制课件,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反而耽误自身的教学任务,影响学生学习效果。
为了“赶上”教学改革步伐,有的教师上课,不论什么类型什么内容的课,也不管合适不合适,一堂课从头到尾,不写一个粉笔字,全用电化设备打出来,似乎这才有新意,才符合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精神。而教师一节课的主要任务只有不断点击鼠标,挖空心思的让学生围绕事先设计好的课件运行流程转。更有甚者,一些公开课、观摩课,几乎演变成了各种电教实力、电教手段的大比拼,而教育教学的灵魂——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品格的塑造等人文素养却荡然无存。
三、学科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素质教育和时展的必然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层层推进,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方向由注重知识传授逐步转向注重能力培养特别是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整个改革框架以素质教育为主线,以建构主义和信息技术为支撑点。
1.教学设计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优化
同样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中的《轴对称图形》,有这样两份设计迥异的案例。第一位教师先用计算机展示一幅色彩鲜艳的秋天风景,声情并茂地说:“你们看,秋天多美啊,火红的枫叶,美丽的蝴蝶,……来到秋天的大自然中,你会发现很多美景”。电脑一一抽出枫叶、蝴蝶、松树的图案,接着通过不断的启发,让学生找出它们“轴对称”的共同特点。这精美的画面与学生生活经验中的自然美融合在一起,引申了学生们的审美感。
第二位教师将自己的教学活动安排在网络教室进行。电脑屏幕上首先出现了一小段中国传统喜庆场面,其背景用一个巨大的红双喜衬托。教师让学生回忆手工课上剪“红双喜”的方法过程,揭示“轴对称图形”;然后请学生进入电脑资源库,找一找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说一说“轴对称图形”的作用;即时训练时,教师请学生根据轴对称图形的轴对称性,完成电脑中没有画完的画;在巩固练习环节中,教师让学生自主选择,或运用手工剪纸、或展示自己的绘画特长、或选用电脑绘画技术等,利用轴对称图形绘一幅你自己认为最美的画;最后课堂总结时,由师生共同进入“聊天室”“聊一聊、议一议”,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所感。
乍看第一节课运用了多媒体展示,激发了学习兴趣。然而,仔细揣摩两节课,不难发现第一节课的教师仅把电脑作为一个展示图形的工具,学生还是没有摆脱“跟随着老师学习”的传统模式。第二位教师则真正懂得充分利用网络的广阔性和互动性,“找图形”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同时大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让学生动手实践,动脑发表自己的主见。两节课放在一起一比较,便凸现出第二位教师教学设计,真正充分运用了信息技术手段和网络优势,以有效辅助活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范文5
关键词: 数学教学 现代教学 传统教学 教学模式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并广泛应用于教学过程中。数学知识的学习既要让学生习得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又要培养学生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样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能够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数学知识本身具有很强的逻辑性、系统性,学习内容比较枯燥但有一定的灵活性,这样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会感觉有很大的难度。所以在数学学习时,最好能够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多媒体教学模式结合起来使用,以便更好地增强数学教学效果。
1.传统教学模式与多媒体教学模式
在数学教学中,一直以来采用的都是传统教学模式,一般是教师在黑板上一边板书、一边讲解,学生只是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节教学进度,在教学中如果遇到学生理解不了的问题,就会通过增加例题的方式让学生学习相应的知识点,通过这种方式加深学生对相应知识点的理解。传统教学模式相比于多媒体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有更多的交流机会,有更直接的接触。多媒体教学模式一般是教师在课前将相应的课件制作好,在上课的时候直接将做好的课件放给学生看。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在板书上节省一定的时间,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形式,给学生展示更多的教学内容。例如在数学学习中用到的一些图片、动画等内容,可更好地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更多的注意力。多媒体教学由于其图文并茂的特点可以让数学教学更加形象,能够在短时间内达到和传统教学模式一样的效果。
2.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的策略
数学教学的现代化不仅仅是指在教学手段上应用比较新的教学手段,也不仅仅是指教学条件的现代化,更多的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思想及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方法的现代化。在数学教学中,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有比较先进的教育思想,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由现代化的教学思想作为指导,并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实现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手段的结合,从而更好地优化数学教学效果。
2.1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在数学学习中,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为了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就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保持注意力集中。当前,在数学课堂上主要采用的教学方式是“黑板+粉笔”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选择使用何种教学手段。在学习那些逻辑性比较强的知识内容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效果比较好,利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给学生讲解相应的内容,学生能够跟上老师的思路,并能够将老师所讲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而在讲解数学中的几何知识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动态的几何立体的变化,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2加强教学互动性,提高学生积极性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要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活跃数学学习气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并通过提问的方式及小组讨论等活动调节学生学习的气氛。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要以鼓励的方式给予学生回应,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学到相应的数学知识,而且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2.3慎重选用教学方式
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根据所教授内容的特点选择相应的教学方式,不可对教学过程中的每一节课、每一个知识点都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一些知识点不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反而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只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种工具,教师要意识到学生才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是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为此,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以自己的专业素养再加上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结语
教学本身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过程,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学习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的是引导作用,这种教学理念在普遍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今天更是如此。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在多种感官上给予学生一定的刺激,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一味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一定要根据所教授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朱维宗,彭毅力.浅议中学数学教学改革与传统教学模式的辩证关系[J].玉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03:84-87.
[2]刘琼玉,王斐.教学中现代与传统媒体相结合的问题及策略[J].现代妇女(下旬),2013,11:139-140.
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范文6
【关键词】儒家思想 现代女性 成人教育 发展契合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02-0032-02
一 研究价值
1.中国新时代女性表现出高学历、高追求的特点
经济的快速发展,三口之家的增多,女性家庭地位越来越突出,社会责任越来越大,家庭角色、社会角色、自我角色出现冲突。儒家“民本”“宽政”“忧国”“忠君”等思想唤起现代女性参政、议政的意识。
2.传统文化的女性被压抑,现代女性的新观念与之冲突
传统的儒家文化对女性强调“三从四德”“女子无才便是德”。显然这些传统的儒家思想早已落伍,现代女性更多的是强调以独立姿态立足于社会。
3.成人教育可以化解这一冲突
成人教育即“担负对社会角色的人所进行系统、持续的学习活动,其目的在促进知识、态度、价值和技巧上的改变。”我们可以通过女性成人教育有效地结合中国儒家传统文化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对女性进行教育,开设各种有意义的课程,开拓她们的视野,让她们认清自身的社会地位及其社会价值,准确给自己定位,处理好社会角色、家庭角色间的关系,从而达到促进其自身的发展,使其集中华传统女性的优良美德和新时代女性的特点于一身,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做出卓越的贡献!
二 传统儒家思想对中国女性的有利影响
传统是人类心灵在岁月的沟壑中慢慢积累而成的“特殊的社会文化信息系统”。儒家思想对女性最重要的影响体现在妇德、妇言、妇工、妇容等方面,即儒家强调所谓的“妇道”上。作为女性,妇女操守“妇道”的重要表现在尊老爱幼、和睦邻里、从一而终等方面。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家庭观念也随之加强。在新的形势下,家庭的发展和稳定,无疑会促进社会发展和稳定。于是保证家庭新秩序,成为中国当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课题。在传统儒家思想影响下形成的家庭模式,正好适应这一需要。在儒家伦理要求中,子对父母,可以集中到一点就是孝。“人之行,莫大于孝”,父母对孩子需要慈,孝与慈能协调父子、母子关系。妻子对丈夫以柔,夫对妻要以和。“尚中贵和”是儒家思想的基本特征,反映了中国人对待人与人、人与社会及人与自然的态度。中庸是儒家的一种主张,不善不恶之人之本性,待人接物采取不偏不倚、调和折中的态度。从人性上来讲,就是人的本源,人的根本智慧本性。在儒家思想中,“中”被视为一条处理客观事物矛盾的普遍法则和践行标准。人们按照“中”的法则行事就不会犯错误,即“中行,无咎”。在这种伦理道德的影响下,女性应不断地修身正己,按照儒家思想进行品德修养、完善人格。
三 如何有效地利用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教育现代女性
1.开设相应课程,开拓女性视野
通过开设丰富多彩并具有现代意义的课程让女性认识新时代中传统观念对女性要求的新内涵。贤妻良母是传统文化中对女性的最高要求和评判尺度。贤妻是妻子要为满足家庭的需要而存在,良母是女性作为母亲应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教养孩子成才。贤妻良母在现代社会仍被认为是评判女性的一个重要标准。女性不仅对家庭而且对社会都应尽到责任,同时兼顾生活和事业的双重任务。现代女性更多的是看重家庭和事业兼顾,她们不仅拥有自己的工作,有独立的经济来源,而且在家里也是勤劳苦干、教育孩子。她们既是有理想、有追求、有目标和工作能力的强者,又是现代家庭的好妻子、好母亲和好媳妇。
2.营造弘扬传统儒家思想的社会大环境和重视传统儒家思想的教育
虽然儒家思想对女性要求限制较多,但不乏为现代女性借鉴之处:如强调女性要温柔贤良、夫妻间要举案齐眉、做母亲要有奉献精神等。我们可以通过融会贯通现代女性的独立精神和创造智慧,教现代女性学会处理人际关系、解决家庭困惑、战胜性别歧视,从而获得更高的幸福指数。也可以开设女德班――将儒家思想的精华和现代女性的独立、智慧相互融合,教女性学会处理人际关系、解决家庭困惑、战胜职场性别差异,促进其明确自身定位,即明确自身的社会定位,对女性的品格特征和能力的明确定位。要培养和增强她们的女性主体意识,要引导她们克服自身的依赖性和盲从性,给她们独立思考和独立行动的能力。
3.提升女性自身道德素质的自觉性,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爱好
现代女性在生活和事业打拼中,往往出现两个极端:一种是依附男人生存,精神和经济都不独立,生活不见得幸福;另一种则是精神和经济完全独立的女性,但由于其在工作上和家庭生活中都比较强势,生活幸福的也不多。真正幸福的女人往往是会处理工作和家庭之间的关系,既拥有自己的事业,又能做好贤妻良母。所以在现实生活中应注意培养和提
升女性自身的修养,培养自身的素质与兴趣爱好,从而促进自身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维主编.成人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
[2]易银珍.中国传统女性伦理观的基本内涵[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6(3):43~46
[3]林丹娅.中国女性文化:从传统到现代化[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