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热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热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热点

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热点范文1

[论文关键词]管理科学工程 选题方向 研究趋势

一、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选题方向分析

近年来,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研究生教育发展非常迅速,其中,硕士研究生已成为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的重要力量之一。硕士研究生在完成基础课和管理类必修课学习后,根据社会需求和个人志愿可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程管理、物流工程等领域选择研究方向,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学习。

本文依据《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检索,该数据库是目前国内相关资源最完备、高质量、连续动态更新的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至2010年11月1日,累积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文献87.5万多篇,文献的来源是全国530多家硕士生培养单位的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本文统计出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2000年——2010年论文选题的主要方向,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输入榆索控制条件。“发表时间”输人从2000年1月1日一2010年10月l8r:t,“学位单位”输人模糊,“优秀论文级别”输入不限,“作者”及“作者单位”输入模糊。第二步,输入内容榆索条件。“主题词”输入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研究方向,如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等,点击“检索文献”。第三步:按文献分组排序方式选择文献。文献分组点击“学科专业”在下拉菜单中选择“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即可。其统计结果如图1:

从图可以看出,物流、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是2000年~2010年管理科学与T程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说明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研究热点越来越受到信息技术、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的影响。出现这种格局的原因是由于信息技术的深远影响和国家的信息化战略已得到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界的重视,并日.在企业信息化、决策支持系统和政府信息化等方面已能与实践很好的结合,产生重大的经济效益。

目前,在物流管碑研究方向中,循环经济与绿色物流的发展、以信息技术构建传统物流业的核心竞争力体系、物流系统优化的工具化与工程化、物流金融的合作与创新是研究热点。在项目管理研究方向中,供应商和项目外包管理项目成为焦点,高级管理层更加接受项目管理和项目群管理的价值,在金融危机之后要追求项目的项目组合管理得到重视。在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方向中,心理契约与员丁绩效、组织公平感与组织绩效是研究热点。

二、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趋势分析

根据以上二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选题向的分析,可以看出:

1、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研究趋势越来越受到信息技术的影响

由于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和计算机科学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管理变革,管理科学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主要研究领域集中在电子商务、管理信息系统、物流管理等方向。信息技术是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手段获取、传递、存储、处理、显示信息和分配信息的技术。信息技术的研究包括科学、技术、工程以及管理等学科以及这些学科在信息的管理、传递和处理中的应用,相关的软件和设备及其相互作用等方向。当今世界,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对整个人类社会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所以信息技术和知识资奉的发展,不仅丰富了管理科学的研究内容,也给管理科学研究提出了许多新课题:

2、管理科学与一f程的研究趋势越来越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由于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生产与流通的变革而产生了如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服务管理等研究领域与-向。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我国学者在营销与运作的整体优化、多渠道供应链管理、综合物流等方向已做出了重要的研究和应用成果,并且未来一段时间还将是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的热点。

3、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研究趋势越来越向知识经济的影响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作为一种新的资源的观念已经逐渐为人们认识和接受,知识管理成为最为关注的话题。当前,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创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所以企业必须不断获得新知识,并利用知识为企业和社会创造价值。知识管理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新的途径。知识管理包括几个方面工作:建立知识库;促进员工的知识交流;建立尊重知识的内部环境;把知识作为资产来管理等。在未来几年知识管理的研究将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知识本身的特征;知识管理效益的定量分析;新知识产生知识在企业间的传播机制;个体知识与组织知识的相互作用关系。

4、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研究越来越侧重系统管理理论和方法的研究

用复杂性科学的方法探索管理问题成为研究的热点。复杂系统管理理论基础包括:从确定性到不确定性;从线性到非线性非线性理论,其中的非线性理论涉及到耗散结构论、突变论、协同论、混沌动力学以及分形理论;从他组织到自组织;从时间的可逆性到不可逆性;从简单性到复杂性;从复杂系统到复杂网络;从硬系统到软系统方法,这里主要指的是钱学森的综合集成方法;从单元系统到系统集成。例如,运用复杂性科学的方法从组织内部的各组元间以及组织与环境间的相互作用中寻找组织发展和进化的动因和规律,以使组织能适应社会、经济及技术的迅速发展。

5、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研究趋势越来越向低碳管理方面发展

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热点范文2

关键词: BI&A3.0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 研究生培养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商务智能与分析(Business intelligence and analytics,BI&A)与大数据相关的分析随着大数据的发展在工业界及学术界变得越来越重要。来自于Bloomberg商业周刊的报道(2011)显示,97%的超过1亿市值的公司使用了商务分析技术。据麦肯锡全球机构预测,到2018年,仅美国一年就会面临14到1万人的深度分析技术人才的需求,同时约有150万数据分析经理的缺口[1]。

“智能”一词自20世纪50年代被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人员提出并沿用至今。而商务智能(Business intelligence)则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20世纪90年代被企业界和学术界熟知。自2008年大数据的一系列论文在NATURE上发表,大数据分析技术已被应用到从文本、计算机日志、传感器、社交媒体等产生的大量非结构化、体量巨大、类型繁多、价值低密度、要求快速处理的大数据。BI&A经历了BI&A1.0,BI&A2.0和BI&A3.0的演进。他们分别对应面向基于关系数据库的结构化数据、基于web的非结构化数据、基于移动及传感器的非结构化大数据。因此,BI&A3.0是面向大数据分析的新兴领域。

BI&A3.0面向大数据可能产生的巨大影响,它涵盖了电子商务及营销智能、电子政务及政治2.0、科学与技术、智慧健康、安全及公共安保等方面。涉及的技术领域包括大数据分析,例如统计学习、序列及暂时挖局、空间挖掘、过程挖掘、网络挖掘、web挖掘、基于列的数据库挖掘、内存数据库、并行数据库、云计算、Hadoop、Mapreduce,文本分析,例如静态NLP信息抽取、主题模型、问答系统、选项挖掘、情绪及影响分析等。除此之外,还包括web分析、网络分析、移动分析等大的技术分析方面。因此,BI&A3.0是未来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的重要基础和研究热点。

BI&A3.0的发展和应用对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提出了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BI&A聚焦于理解、解释、战略并服务于组织。一些学科对BI&A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例如信息管理、计算机科学、统计学、管理学和市场营销学。

然而,目前的课程体系设置相对于商务分析技术及大数据的发展来说较滞后。虽然大部分学校针对学生的研究方法及研究能力的培养开设了一些BI&A课程,例如复杂系统分析与决策、随机过程、应用统计学、矩阵分析、Matlab、现代管理分析技术等。这些课程的设置对于面向大数据的BI&A3.0的研究及应用来说尚有差距,缺乏系统性和前沿性。因此,面向BI&A3.0的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及急迫性。

1.教学研究的内容及实践内容

围绕如何培养面向大数据及BI&A3.0数据分析及研究能力进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借鉴国际国内针对从BI&A1.0到BI&A3.0的知识体系及技能相关的教学改革,注重管理科学与工程的专业内涵。

(1)教学研究的内容

①对国内和国际当前的面向BI&A3.0大数据分析能力培养的知识体系及技能进行梳理。

②对本校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主要的研究方向进行梳理,调研面向BI&A3.0大数据分析的具体能力和层次要求。

③结合国际国内面向BI&A3.0的知识及技能体系与本校管理科学与工程主要的研究方向,提出面向BI&A3.0的管理类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的具体方案,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方式、考核方式、教学目的与要求。

(2)实践内容

通过设计与理论相配套的课程实验、研讨与课程内容密切相关的科学问题、及时追踪研究热点,使得实践环节成为提高研究生BI&A3.0创新和研究的推动器,同时也提高学生在实践方面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2.教学及实践改革的目标

(1)教学目标。通过建立面向BI&A3.0的管理类研究生课程教学体系,使得研究生掌握BI&A3.0的基本知识体系、知识网络、基本研究能力,并最终培养研究生掌握面向BI&A3.0的创新能力。

(2)实践目标。通过培养学生面向BI&A3.0的实践技能,培养研究生面向BI&A3.0的实践能力,包括文献检索能力、借助计算机的分析能力、数学建模能力、数据收集能力。

3.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围绕面向BI&A3.0的管理类研究生课程体系的建设,本课题将要解决如下问题:

(1)如何划定面向BI&A3.0的分析及计算机技能。面向BI&A3.0的分析及计算机技能涵盖的面十分广泛,本校管理类研究生所依附的学科方向及研究重点决定了这些技能需有选择地纳入。因此,需要解决具体纳入哪些分析及计算机技能的培养。

(2)如何结合研究方向与BI&A3.0的应用。培养面向BI&A3.0大数据分析能力的目的是将BI&A3.0大数据分析应用到具体的研究方向。物流、市场营销、工程管理、运营管理等方向的研究需要将这些领域的知识和BI&A3.0的应用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培养的目的。

4.拟采取的方法

(1)借鉴国内外先进的BI&A3.0教学教改经验。对国际和国内BI&A3.0相关的教学教改文献进行分析,并参加相关的国际国内会议,与国内外同行进行交流学习。

(2)对本校管理类研究生现状及改革反馈进行调研。通过以往教学实践的总结、专家学者的讨论、课题组集体研究的方式,调研适合本课程体系服务学科专业的研究生课程教学内容、目标、方法与手段。

(3)对企业界进行调研发掘BI&A3.0实际应用能力的需求。通过对企业界进行调研,发现潜在的BI&A3.0应用方向。通过这些方向的发掘弥补课程体系设置的不足。

自2008年NATURE发表的一系列大数据相关论文,到2012年,美国《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成立“大数据高级指导小组”,再到2015年,我国提出国家大数据战略,针对大数据分析的BI&A3.0是十分前沿的。本项目将本校管理类研究生数据分析能力培养和BI&A3.0发展的大趋势结合起来,具有前沿性、现实性和急迫性。

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热点范文3

关键词:逆向供应链 激励机制 政府激励 研究综述

引言

资源的过度消耗以及全球环境的严重恶化,逐渐影响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各国积极采取措施保护资源和环境,以实现可持续发展。逆向供应链为环境保护、有效利用资源、增值物料和节约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成为当今的一个研究热点。

逆向供应链是从消费者手中回收废旧产品并进行分类、检测、拆解,直到最终处置或由制造商再利用的过程。逆向供应链的实施改变了传统物料的单向运作模式,在减少传统供应链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同时,改善企业和整个逆向供应链的绩效,但由于逆向供应链的结构复杂性,其管理难度比正向供应链大,企业之间经常发生相互间的利益冲突,所以如何建立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使逆向供应链上的企业在进行广泛和深入的合作时,都能从实施逆向供应链中受益,实现逆向供应链链条各环节间的有效衔接和整体协调,成为逆向供应链实施成败与否的关键。

同时,随着社会对环境保护的日益关注,人们越来越重视废旧物品的回收和再利用,政府也加强对回收再利用的重视,所以对于逆向供应链激励机制研究越来越多地考虑政府的影响。考虑政府引导下的逆向供应链激励机制设计成为了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激励机制的概念

激励机制也称激励制度,是通过一套理性化的制度来反映激励主体与激励客体相互作用的方式。Barnard(1938)指出:组织的本质是团队中的个人具有将个人的努力贡献给一个合作团队的意愿。不恰当的激励意味着淡化或改变组织的目的,导致合作的失败。因而,在所有类型的组织中,为成员提供恰当的激励成为压倒一切的任务。对于逆向供应链来说,在逆向供应链企业中,有些成员参与逆向供应链的积极性不强,努力程度不够,丧失进取心,而一个企业就如同人一样,也是有需要、行为、动机和目的,也有心理活动、惰性,因此也需要进行激励。

逆向供应链激励机制的研究内容

对于逆向供应链激励机制方面的研究,目前国内外主要集中于对价格、订单、声誉、信息等方面的探讨,而大部分文献主要运用契约设计的方法来对逆向供应链激励机制进行协调。

(一)价格激励契约

在逆向供应链环境下,各个企业的利益分配主要体现在价格上。价格包含供应链利润在所有企业间的分配、供应链优化而产生的额外收益或损失在所有企业间的均衡。供应链利润的合理分配和适当的价格激励有利于供应链企业间合作的稳定和运行的顺畅。合理的定价契约可以激励企业选择较优的策略,促进逆向供应链的协调,因此对于逆向供应链激励的绝大部分研究都聚焦在定价契约上。

Rommter(2004)指出在回收渠道中价格可以指导回收策略选择;李枫(2009)认为定价合同(契约)可以有效避免逆向选择问题,通过签订合同(契约),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利润均有所增加;邱海永等(2009)分析了回收成本信息对称和信息不对称情况下,逆向供应链中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定价策略;陈菊红等(2010)在考虑回收品部分可利用的基础上,研究了制造商如何激励回收商更多地提供回收品的问题,设计了两阶段价格激励契约,该契约在不影响逆向供应链总体收益的前提下,激励了回收商分享逆向供应链上的收益。

(二)回馈与惩罚激励契约

张翠华等(2006)引进了基于惩罚和奖励的激励函数,提出了由订货量、惩罚成本和奖金三种激励方式相结合的协同机制,着重研究了订货量一定的情况下,生产商通过调整惩罚成本和奖金使非对称信息下供应链系统的绩效实现了最优;黄凌等(2009)针对回收处理时间的随机性,引入奖励和惩罚变量,对制造商理想交货时间和交货概率进行了分析;王文宾、达庆利(2008)设计了一个奖惩机制,建立了制造商回收再制造的三个决策模型,并分别比较了三种情形下制造商的决策结果。

(三)甄别激励契约

顾巧论等(2007)运用委托理论建立激励模型,该模型在制造商最大化自身利润的基础上,可使回收商真实地报出自己的运营成本;李芳等(2011)通过研究不对称信息下线性混同契约和线性分离契约的设计,指出线性分离契约能有效识别能力强者和能力弱者回收商,两种类型回收商对两种契约的偏好与各自期望利润有关;李枫等(2009)探讨单一制造商和两个零售商参与的逆向供应链系统的定价及协调问题,运用博弈理论及委托-理论在零售商成本为不完全信息下得到两个最优定价合同,并指出定价合同可以有效避免逆向选择问题,保证回收市场的稳定性。

(四)收入-费用共享激励契约

孙浩、达庆利(2008)针对回收商和制造商租用设施的两种情况,分析了Stackelberg博弈和集中决策下的逆向供应链中各成员的最优决策,运用收入-费用共享契约协调了逆向供应链;陈菊红等(2009)指出通过设计收入费用共享契约,能够增加产品的销售量和废旧产品的回收量,提高制造商、销售商、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利润和消费者的效用,实现Stackelberg再制造闭环供应链系统的协调;陈彦如等(2011)指出采用收入-费用共享契约,合理选择批发价格和成本分摊比例系数,即可实现闭环供应链的完美协调,并验证了收入-费用共享契约的有效性。

(五)数量折扣契约

李响等(2008)利用博弈论和优化理论,分别得到了分散式和集中系统下的逆向供应链成员的最优决策,证明了批发价合同下的双边际效应在逆向供应链中仍然存在,并运用数量折扣契约对逆向供应链收益进行了协调;王玉燕等(2010)给出了闭环供应链对突发件的最优应对策略,并调整了原来的数量折扣契约,证实了在数量折扣契约下,可以实现闭环供应链的协调。

还有其他学者也从其他不同方面通过契约设计研究了逆向供应链的激励机制问题,也得出了符合实际的结论。

政府参与下的逆向供应链契约激励机制设计的研究

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宏观调控作用日益强化,政府对市场运行进行引导是市场经济正常发展,解决“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有效途径。由于逆向供应链上各个企业之间的矛盾错综复杂,经常发生利益冲突,各个企业只有从参与逆向供应链中获利,才会自觉维护逆向供应链的交易秩序,并且只有对逆向供应链上的相关企业进行激励,整个逆向供应链才能充满活力,市场经济活动才能得到良性循环。

因此,在政府对经济活动进行引导时,考虑如何运用合理的引导手段,更好地指导企业开展自己的行动,减少不对称信息对市场造成的危害,协调企业之间的利益冲突,增加企业的利益,为企业谋取更大的福利,就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

所以,在不对称信息下,研究政府引导下的逆向供应链契约设计具有很强的现实性。但由于起步的时间较短,考虑政府引导的逆向供应链激励机制的研究并不多见,Mitra和Webster(2008)探讨政府的再制造补贴对于制造商和再制造商利润的影响,得出补贴由制造商和再制造商分享能达到最优的结果;王玉燕等(2008)规划建立政府补贴制造商的两个模型,提出相同的回收率和收益率目标下,支持性比立法性政策需要更多的补贴;Xia Ying(2010)研究了政府不同决策下,价格、回收努力等对企业的影响;王文宾、达庆利(2010)设计4种奖惩机制研究逆向供应链的协调,结果表明奖励机制更能激发企业的积极性。

结论与展望

通过对近几年逆向供应链激励机制文献的回顾,可以看出目前的研究主要是基于不对称信息的前提,关注定价和回收商的努力水平等方面,通过制定合同或设置激励机制来实现逆向供应链协调。总体来说对于逆向供应链激励机制的研究有了一定进展,仍有以下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

一是现有研究主要是单一制造商和单一回收商组成的二级逆向供应链系统,对于多制造商和多回收商参与的二级或三级回收模式的激励机制设计研究较少,尤其是具有竞争性的多回收商参与的逆向供应链激励问题更具有现实性,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二是目前对逆向供应链激励机制契约的设计多是在单方信息为不对称信息的前提下进行,对于双方信息均为不对称信息的情况的研究较为少见。

三是现有研究较少考虑政府对于不同企业废品回收进行引导时的逆向供应链契约设计问题,而随着社会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强化,政府不可避免地要参与到市场经济中,发挥自己职能作用,因此,研究政府引导下的逆向供应链契约设计问题将是今后一个阶段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Barnard C. The Function s of the Executive [M].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38

2.Rommter Dekker,Moritz Fleischman,Karl Inderfurth. Reverse logistics:quantitative models for closed-loop supply chains[M].Springer,Berlin,2004

3.李枫,孙浩,达庆利.不完全信息下再制造逆向供应链的定价与协调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9,17(3)

4.邱海永,周晶.不对称信息下逆向供应链定价分析与对策[J].运筹与管理,2009,18(6)

5.陈菊红,张俊.回收品部分可用的逆供应链价格激励机制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0,15(3)

6.张翠华,任金玉,于海斌.非对称信息下基于惩罚和奖励的供应链协同机制[J].中国管理科学,2006,14(3)

7.黄凌,达庆利,付亚.时间不确定下再利用逆向供应链激励机制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9,14(5)

8.王文宾,达庆利.奖惩机制下电子类产品制造商回收再制造决策模型[J].中国管理科学,2008,16(5)

9.顾巧论,陈秋双.不完全信息下逆向供应链中制造商的最优合同[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7,13(3)

10.李芳,张伟,刘晋.基于隐藏回收成本信息的逆向供应链激励机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1,16(1)

11.孙浩,达庆利.随机回收和有限能力下逆向供应链定价及协调[J].系统工程学报,2008,23(6)

12.陈菊红,史成东,郭福利.第三方负责回收再制造闭环供应链契约设计[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0,1(2)

13.陈彦如,唐小平,肖钦心.多市场闭环供应链的收入费用共享契约[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1,4(2)

14.李响,李勇建,蔡小强.随机回收下的逆向供应链协调[J].系统工程学报,2008,23(6)

15.王玉燕,申亮.闭环供应链应对突发事件的协调机制—基于数量折扣契约的研究[J].山东经济,2010,11(6)

16.Mitra,S,Webster,petition in remanufacturing and the effects of government subsidi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2008,111(2)

17.王玉燕,李帮义,申亮.两个生产商的逆向供应链演化博弈分析[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8(4)

18.XiaYing,CHANG Xiang-yun.Pricing Analysis for Remanufacture products with government`s incentive[J].2010 IEEE.

19.王文宾,达庆利.考虑政府引导的电子类产品逆向供应链奖惩机制设计[J].中国管理科学,2010,18(2)

作者简介:

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热点范文4

工程管理作为工程科学和管理科学相融合的结晶是面向工程的管理学科,是为了更加有效地利用资源,实现预期的目标,而对工程进行的决策、计划、组织、协调等工作。发展工程管理学科需要深刻的认识工程管理的发展规律,借助可视化信息分析技术,可以进一步明确工程管理理论的主流研究。

一、工程管理和可视化研究的概述

工程管理发轫于上世纪50年代,将网络技术应用在工程项目的控制中,取得了很大成功。工程管理的研究领域比较广泛,具体来说包括了建设施工、工程设计、工业工程、制造和技术生产等等方面。在最初,工程管理只是一个比较狭窄的领域,随后逐渐的扩展到公共政策、组织、技术、网络等领域[1]。50多年来,工程管理的研究历经了从工程管理、研发管理再到创新管理的嬗变历程。在我国,工程管理作为一门学科也具有比较久远的历史,最初只有单纯意义上的土木工程管理,现在已经扩展到更加宽泛的意义上的工程管理。

可视化技术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涌现出来的新技术,就是在计算机图形学以及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快速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而来的。这种技术将数据转换成为图形,并且能在计算机屏幕上表现出来,进行交互和处理。可视化技术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尤其是在图书情报领域应用非常广泛。引文可视化分析技术是可视化技术的重要分支,将大量的抽象数据用直观形象的方法展现出来进行引文分析,使人们直观的观察引文内容。将可视化技术和信息科学、应用数学、共现分析等理论和技术结合起来,就能够用可视化的图谱形象直观的展示学科的核心内容,发展历程、前沿理论以及学科整体的知识架构。

在工具方面,能够进行理论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的软件和程序比较多,但是citespace软件相对来说更容易获取,使用也更加便捷。这种软件不需要把下载下来的原始性文献转换相关矩阵,而是可以对数据库保存下来的数据格式进行直接分析,这样就使数据的处理加工变得更加简单快捷[2]。一般来说,进行工程管理理论研究主流可视化分析都会采用这款软件。

二、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在我国,目前工程管理科学已经形成了比较庞大的学科体系,知识架构也比较复杂,新的理论、新的技术和新的研究方法不断涌现出来,一方面这为我国工程管理理论研究带来重要机遇,另一方面也对工程管理学科进行清晰划分带来了一定难度的挑战。伴随着工程实践和工程管理理论的研究不断深入,工程管理的界限也变得越来越模糊[3]。正因为如此,本文用工程管理的相关期刊对工程管理本文由收集整理学科进行界定和相关研究。由于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时进行研究工作的前提,因此对数据来源的界定和遴选需要格外重视。本文分析所使用的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也就是cssci,这个引文索引是由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研制和开发的,另一个重要数据源是中国期刊网,是由清华大学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主办。这二者都是我国目前在该领域最为重要的引文信息源。对cssci来说,它遵循的是文献计量学的规律,它的信息源头是在全国2700多种中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中,综合运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精心挑选出那些学术性比较强、编辑规范的期刊。这些期刊中包括了25个大类的500多种学术期刊,涵盖管理学、经济学、历史学、政治学、法学、文学等领域。而中国期刊网是按学科进行划分的,收录了5300多种学术期刊的全文或者是引文,主要划分为理工类、文史哲类、农业类、政治经济和法律类等领域。

在进行工程管理理论研究的时候要综合采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并且更加重视定量的方法,注重用绘制图谱的方式来展现。科学图谱就是包括了共被引分析和词频分析等,对于读者了解学科演进非常方便。词频分析指的是对出现的关键词进行频率上的统计和分析,以查找该领域的研究热点,通过观察关键词的演变分析学科的发展趋势。所谓共被引分析是值得两种文献之间,同时被引用的频率和次数,次数越多,说明这两种文献的关系越密切,背景也越相似。

三、可视化分析的结果

首先是对《管理工程学报》的分析。首先从cssci数据库上下载2008至今的文献数据,在同一个文件夹中用纯文本的方式进行保存,再利用数据转换器将下载下来的文件数据转换成为citespace识别并可以分析的格式。数据来源是文献标题、文献摘要和关键词、主题词类型,在主题词类型项选择名词性短语,开展聚类分析,节点类型上选择主题词和被引用文献,通过运行软件得到了该期刊的共被引和主题词网络图谱。通过这个图谱,我们可以看到,关键节点包括了博弈、物流、协调激励、供应链等词汇,这说明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是这些关键词背后的课题。研究方法囊括了遗传算法、模型等。另外,委托、自主创新、知识转移等词汇出现的频率也比较高。通过对可视化图谱的分析可知,该期刊作为工程管理理论的重要期刊研究的主题主要涉及了供应链、物流、博弈理论、技术创新等。供应链研究显然是主流性研究;委托、物流等方面也在研究者的视角逐渐受到重视。

其次是对《建筑经济》等其他期刊的关键词分析。在中国知网下载《建筑经济》自2008年以来的文献数据,利用citespace软件在数据转换的基础上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全过程造价、bt模式、信息化、全寿命周期等词汇是研究工作的关键词,说明这期间的研究热点在这些领域。

不同的期刊往往刊文重点有不同,体现了一本期刊的研究视野各有侧重,因此,工程管理理论研究领域的不同期刊进行可视化分析,能够更加客观全面的掌握工程管理理论研究的主流。对不同期刊的关键词汇内容进行分析,体现了这种相互补充性。《工程管理学报》也是工程管理领域的重要学术期刊,在中国知网上下载2008年以来的文献题录,用纯文本的方式进行保存,再通过citespace软件进行格式转换,最后用citespace进行分析,得出来的结果就是《工程管理学报》在这个期间的研究主流。建筑企业、竞争力、实证研究等词汇出现在结果统计的前列,这与该期刊侧重建筑业工程项目和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研究侧重点相吻合。此外,在方法论的层面,层次分析法、模糊性综合评价、系统动力学等成为研究方法的热点,这也体现了《工程管理学报》在研究方法上的独特性。用同样的方法对《科技进步与对策》期刊进行分析,得到的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汇是自主创新、科技创新、知识产权、知识共享、低碳经济等。这体现了技术创新、知识管理等依旧是该刊关注的前沿。工程管理是一门与时俱进的学科,随着研究的深入新的研究内容会逐渐进入研究者的视野,新的研究方法也会得到更多运用。

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热点范文5

1.项目管理合同意识薄弱

由于建筑行业的特殊性,不少建筑工程企业合同管理意识淡薄,在意识和认知上对合同管理存在着问题,合同管理的流程缺乏可执行性,使工程项目合同管理流于形式,合同管理的观念并未真正深入人心。另外,从合同文本来看,存在着下面一些问题,合同责任划分不清、参与方相应权责、违约后果及处理方式方法缺乏具体明确的描述;承包方和业利、义务不公平的情况;一部分施工合同缺少对工程保险责任、索赔计算原则的具体约定。

2.项目管理合同专业人才缺乏

现阶段,我国众多的建筑企业没有正规的管理队伍,建设项目管理机构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大多数缺乏法律和合同管理方面的相关培训,有时甚至有一般工作人员代办。长期存在操作流程与合同管理不相符的情形,对整个行业整体管理造成不良的影响。随着我国经济的繁荣发展,建筑行业也将面临国际竞争,这对合同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掌握国内的相关规定,还要按照国际惯例、项目运作原则和法规制度办事。

3.项目管理合同的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建筑工程合同项目管理缺乏完善的体制和机制,没有一套健全的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管理体系,难以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的管理,造成合同签订、执行、终止不规范进行,严重影响了施工企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对于由建设市场各方主体之间发生的合同违法行为,缺乏监督、处理的依据。建筑施工过程中,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和各方主体法律意识淡薄,出现不认真履行合同、随意修改合同、甚至违背合同规定,这些问题的出现影响了工程正常进度和质量,给各方面造成巨大的损失,建筑工程合同项目管理迫切需要走上法制化道路。

二、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完善策略

1.加强项目管理合同意识

建筑工程的参与方应该对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引起高度重视,树立合同管理观念,养成良好的合同管理习惯。建筑从业人员要提升法律意识并加强项目合同管理意识,培养规范的执行行为。基于项目合同文本内容里工程承包中业主向承包商提出的苛刻条件、略显不平等的情况,双方应严格按照国家出台的《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来明确责任、权利和风险,以规范建筑市场的合同管理。另外,企业应强化索赔意识,要增加索赔条款的内容,为后续的索赔管理提供有力的依据。同时,相关职能部门要严格执法,加强监管力度。

2.培养项目管理合同专业人才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合同管理队伍,是企业加强项目管理的核心工作。首先,可以通过公开招聘的方式,坚持优胜劣汰的原则,选拔优秀的人才从事相关管理工作。其次,组织合同管理人员在职学习和定期培训,扩充专业知识,结合企业与市场的实际研讨当前业务热点。最后,企业应该加大人员培养力度,选派工作出色、表现突出的业务骨干到有关院校深造和继续教育,研习最新前沿理论,把握建筑合同项目管理的发展脉络。通过企业和合同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较高综合素养、通晓法律知识、熟知工程项目的运作规律的专业性人士。

3.健全和完善项目管理合同的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

建立一套适于业主、工程师、总承包商、分承包商等相关关系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和体系,明确合同管理机构、合同管理机构人员的职责以及建立健全企业各项合同管理制度,以提高项目合同管理质量和水平。其中包括,首先建立定期工作报送制度,根据相关部门报送的工作情况及工作计划,合同管理人员及时掌握合同履行的动态,对发生的各种状况做出决策。其次是建立合同交底制度,合同管理人员必须对各级项目及小组负责人进行合同交底,阐明合同主要内容,以明确自身工作范围和责任,认真履行职责,积极配合,共同实施合同管理。最后是建立补充合同制度。若出现项目的任务范围、合同价款、标准范围重大变更事件时,必须估算该重大变更对工程成本、进度的影响,及时通过双方谈判协调签订补充协议。完善和健全法律法规是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的基础依据,是促进各方主体合理履行合同和维护好各方面利益,确保建筑市场正常运行的首要前提。制定包括从项目可行性研究到最后工程交工验收全过程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将纳入工程建设整个过程入法制轨道进行规范和管理。制定新的更规范的法律法规,遏制建筑市场中的信用缺失、合同履约率等问题出现,规范各方行为。制定相应的更具操作性的法律法规应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为建筑市场创造更好的宏观环境,促进建设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

三、结语

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热点范文6

关键词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供应链效益;最优化;收益共享;协调性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e influence of supply chain efficiency was studied by the advertising, the introduction of advanced technology and the rewarding employees. For two echelon channel with a single manufacturer and a single retailer, based on elastic demand function, in the promotionalprice sensitive demand, qualitysensitive demand and rewardsensitive cost condition model was constructed. The objection is the maximum profits sum of the whole supply chain and the minimum profits difference square between the manufacturer and the retailer. Firstly, the maximum efficiency of supply chain can be obtained by Lagrange scalarmultiplication solving and judging the corresponding Hesse matrix. Secondly, it can achieve the maximization of the benefits of supply chain by determining the optimal investment of advertising, techniques, and reward employees, it can improve the economy efficiency of supply chain. At the same time, it can also achieve channel coordination by revenue sharing and optimize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supply chain. Finally, a numerical experiment was given to illustrate the influence of each factors on the maximum benefits of supply chain.

Key wordslogistics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Efficiency of supply chain; Optimization; Revenue sharing; Coordination

1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整个供应链的效益最大化问题是国内外广大科研工作者研究的热点,也是供应链管理者关心的热门话题.在单周期销售季,下游市场的需求量增加与上游制造商所生产的产品成本降低会导致整个供应链的利润增加.如何在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获得更大的市场需求量,是当前企业界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而影响市场需求量的因素也是多种多样的,如价格、广告、质量、员工奖励等.

Ray(2005)发现市场的需求量是随机的,其敏感于价格与非价格[1].罗春林等(2015)研究了二级供应链中随机需求依赖于价格的企业运作策略,发现零售商与制造商的利润取决于下游市场需求的“价格依赖性”引发的零售商的优势与需求的“随机性”引发的制造商的优势[2].在受零售价格影响的非线性市场需求下,汤春发(2015)研究了需求与生产成本同时扰动时供应链的最优应对策略[3].王迎军(2005)对顾客需求驱动的供应链契约问题进行了研究,其将下游零售商的需求分为确定性需求与随机需求.在确定性需求下,市场的需求受零售价格与服务成本所影响[4].在市场需求是随机的且依赖于价格的弹性需求下,龚玉燕等(2013)建立了供应链的Stackberg博弈和张伯伦利润分配模型,实现了供应链的共赢[5].

广告在供应链营销中有重要的作用,且其费用在制造商与零售商的促销预算中占有很大比重.国内外许多学者都曾研究过广告对供应链的协调与供应链的效益问题,针对一个制造商与一个零售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为研究对象,AhmadiJavid等(2012)建立了关于合作广告的博弈理论模型,并获得Stackelberg均衡,实现供应链的协调和供应链收益最大化[6].Szmerekovsky等(2009)研究制造商与零售商通常会通过做广告或者降低产品价格来吸引更多客户[7],实现供应链的成员收益最大化,对产品进行推销的主体通常有三种不同的类型:①制造商通过做广告来增加自己的产量进而获得更大的效益;②零售商通过做广告来宣传产品,吸引更多的客户从而增加市场的需求量获得更大的效益;③合作广告来获得更大的效益.

做广告的可以提高供应链成员与整个供应链效益.广告投入不仅可以增加企业的销售收入,而且可以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聂佳佳等(2006)注意到广告费用大量投入使需求量增加的同时成本也急剧增加[8].目前,制定合适的广告费用与销售价格成为学术界和企业界广泛关注的问题.Yue等(2006)假设制造商为领导者,零售商为跟随者,在制造商提供价格折扣给客户时,研究广告协调性问题,获得了在国际品牌上、本国广告及对于制造商给客户折扣的津贴最佳投入量[9].当制造商与广告商是伙伴关系时,建立了广告的最佳协调量,使制造商与广告商的效益最大化.周名阳等(2014)研究需求受定价与广告双重因素影响条件下最优定价与广告决策问题[10].

在供应链环境下,胡军等(2013)研究发现供应链内产品质量是成员企业质量行为决策相互融合、协调和合作的结果;基于质量契约,对供应链内产品质量水平应用奖惩机制能够实现成员企业之间产品质量控制;其研究了线性需求下基于质量控制的供应链质量契约模型,分析了供应链的不同协调契约及协调是否能使整个供应链的效益最大化[11].Gurnani等(2008)针对市场的需求量依赖于制造商提供的产品质量和零售商销售努力程度的情况,研究了供应链协调性问题,考虑制造商引进先进技术来提高产品质量,进而增加市场需求量,最终会提高整个供应链效益[12].此外,也有学者对基于激励机制下的供应链质量控制进行研究.鲁其辉等(2010)对供应链中的产品质量进行改进,发现零售商、有质量改进成本优势的制造商、整个供应链都会在质量改进中受益[13].曹柬等(2006)考虑产品质量存在失误的情况下,通过最优化方法实现供应链效益最大化[14].

对生产部门的员工进行适当奖励会提高其生产积极性.楼华勇(2010)发现绩效的薪资制度能极大挖掘员工高绩效的潜能,并且提高重复劳作的劳动力工人的生产效率.特别强调这里所指的员工特指生产部门的劳动力员工而非管理部门的员工.由于生产积极性的提高会增加工人的工作效率,最终会降低公司的劳动力成本[15].白晓丹(2014)发现产品成本的降低会提高公司业绩,最终会影响供应链的效益[16].

综上可以发现价格、广告、质量与对生产部门的员工进行适当的奖励会影响整个供应链效益.然而,实际中,商家们同时采取多种方式来增加效益.针对如何确定各因素最佳投入量使整个供应链效益更大化的问题,本文研究了商家同时采取多种方式来增加其利润的问题,通过做广告来增加需求量,引进先进技术来提高产品质量进而增加需求量,并且对员工进行适当的奖励来降低产品成本的方式来增加供应链的效益性问题,同时也确定了以上三种方式的最佳投入量以及整个供应链的协调性问题.

1符号说明

2供应链效益

供应链效益内涵包括效益主题关系、效益产生过程及效益本身等.效益主题关系主要指制造商、零售商与客户关系,是供应商效益产生的前提;孙志峰(2011)称效益产生过程是合理利用现有资源,为满足市场需求向社会提品或服务[17].供应链效益主要类型分为经济效益、规模效益、品种效益、成本效益和质量效益,最终供应链效益源于社会需求,而需求的根本因素是数量、知名度、价格、质量等.因此,供应链的效益类型可分为:①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增加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收入;②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市场需求量,进而增加收入;③奖励员工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不断增加收入.过程如图1所示.

以单制造商和单零售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为研究对象,信息完全共享,成员完全理性,供应链的效益最大化问题.假设供应商以批量价格ω交货给零售商的产品全部被零售商以价格p销售出去,由于供应链利润由制造商利润和零售商利润组成,而制造商与零售商是供应链的其中两个组成部分,它们都是理性而自私的.因此,以整个供应链的利润最大,即制造商与零售商的利润之和最大,且两者的利润之差的平方和最小为目标,并将其作为供应链的效益,即

max EΠr+EΠm-λEΠr-Πm2.

如图1所示,考虑制造商和零售商利润的影响因素.由于影响制造商利润因素有产品成本,向零售商交货的批量价格,以及市场需求量.而影响零售商利润的因素有产品零售价格,供应商交货的批量价格,以及市场需求量.根据上图分析可知,若想使整个供应链的效益最大化,则必须提高产品知名度、产品质量及生产效率,进而增加需求率.因此,从广告与需求量、生产技术与需求量及奖励员工与成本的关系出发来探讨供应链效益最大化问题.

2.1广告与需求量

宋晓兵与董大海(2006)认为“企业为推广产品、树立品牌、应对竞争投入大量资金用于设计,广告”[18].Kotler(2001)认为广告效果可以划分为沟通效果和销售效果,其中销售效果主要衡量广告带来产品销售额的变化情况,即会带来需求量的变化[19].如图2所示.

如文献[1]及图2所示,适当的广告投入会增加产品的市场的需求量,由市场实际分析可知,需求量与广告费的关系图大致如图3所示.

需求函数一般有两种, Yue等(2006)将其表述为线性需求与弹性需求[9].由于线性需求比弹性需求简单,许多研究人员针对市场需求量是零售价格的线性函数的情况进行了研究(聂佳佳等(2006)[8],Yue等(2006) [9],周名阳等(2014) [10],胡军等(2013) [11]).为了验证线性需求下的结论是否能够延伸到非线性需求下, Granot等(2007)认为对不同需求模型进行研究是有必要的,弹性需求在运筹管理与经济文献中是常见[20].本文假设市场的需求量为弹性需求

D=ap-b+ε,

做广告后,市场的需求量由DD1,则

D1=ap-b+λ1y1+ε. (1)

由于做广告需要成本的投入,设广告成本的投入函数为f1y1,则f1y1是关于y1的凸函数[1].

假定制造商的广告投入成本函数为

f1y1=k1y12, (2)

其中,ε表示需求的随机波动,且与价格无关,设其是A,B上均值为0,方差为δ2的随机变量,其概率密度函数与分布函数分别为fx与Fx,λ1表示广告敏感系数,它度量了制造商做广告后所带来市场需求量的变化,λ1越大,说明制造商投入较小的广告量会带来较大市场需求量的增加. Tsay等(2000)最早曾使用过这种成本投入函数[22].

2.2先进技术与需求量

Tracey等认为企业采用了先进制造技术,就会促进的团队组织力量,从而在产品设计与生产过程中会缩短时间、削减成本,从而产品的质量会得到提高[24].Gurnani等(2008)认为质量影响市场需求[12].Zhu(2007)研究了供应链的成员企业质量控制问题,产品质量的提高会增加市场的需求量[21],如图4所示.

实际分析可知,质量是随着成本的投入而提高且幅度逐渐减小,当成本增加到一定的量后,产品的质量趋于稳定状态,继续增加成本对质量影响不大.引进先进技术后,单位时间市场的需求量由DD2,得到

D2=ap-b+λ2y2+ε,(3)

与(2)类似,引进先进技术的投入成本f2y2是关于y2的凸函数.

假定制造商引进技术投入成本函数为

f2y2=k2y22, (4)

其中,λ2表示引进技术敏感系数,它度量了制造商引进先进技术后所带来市场需求量的变化.λ2越大,说明制造商以较小的引进技术投入即可带来较大市场需求量.

做广告与引进先进技术之后单位时间市场的需求量为

=(D1-D)+(D2-D)+D=D1+D2-D

=ap-b+λ1y1+λ2y2+ε. (5)

2.3奖励与成本

对生产部门重复劳作的劳动力员工进行适当奖励会提高其生产积极性. 楼华勇(2009)曾发现绩效的薪资制度能极大挖掘员工高绩效的潜能,并且提高重复劳作的劳动力工人的生产效率.特别强调这里所指的员工特指生产部门的劳动力员工而非管理部门的员工[15].白晓丹(2014)发现生产积极性的提高会增加工人的工作效率,最终会降低公司劳动力成本,而产品成本降低会提高公司业绩,最终会影响供应链效益[16],如图5所示.

由图5及分析知,对劳动力员工进行奖励后,产品的成本会由c(ε)c1(ε).根据市场实际分析可知,成本是随着奖金的投入而降低,不妨设c1(ε)=c(ε)-λ3y3,这里

c(ε)=c-α ε, ε∈[A,0)c+β ε, ε∈[0,B]. (6)

其中,c表示奖励之前不受需求波动的单位产品成本,c(ε)表示奖励之前受需求波动单位产品的成本,α,β表示需求波动对价格的影响程度,λ3表示供应商奖励员工后降低成本的敏感系数.

2.4利润与效益

2.4.1零售商利润

零售商利润由销售收入与产品批量成本、分给供应商成本的差构成.

由(5)可得到零售商利润为

Πr=(p-ω)-y4

=(p-ω)(ap-b+λ1y1+λ2y2+ε)-y4. (7)

2.4.2供应商利润

供应商利润由销售收入与产品成本、做广告成本、引进先进技术成本、奖励员工成本之差与零售商分给收入构成.

由(3)、(4)和(5)可得到供应商利润为

2.4.3供应链效益

供应链成员制造商与零售商都是理性而自私的,每个成员都具有独立利益的主体,在合作的同时也存在竞争.郎艳怀(2012)研究表明如何使供应链成员维持一个良好的合作关系,提高供应链整体绩效成为供应链管理的重要课题[23].

在二级供应链下,他们都希望自己效益更大化,然而制造商与零售商收益差距越小他们才会感觉到越公平,当他们感觉到公平的时候就会对利润分配感到更满意.但是只有整个供应链利润更大才会有供应链成员利润更大的可能.根据以上所述,总结为以下两点:

1)min |EΠr-EΠm|;

以上说明当制造商对广告,先进技术与奖励劳动力员工的成本投入量分别为方程(13)中的y1,y2,y3时,整个供应链效益能够达到最大化,当零售商分给制造商利润为方程(13)中y4时,能够使供应链系统协调.即,此时制造商最大收益与零售商最大收益相同,同时整个供应链收益达到最大化.

由方程(15)可知,供应链效益最大值与参数λ1,λ2,λ3及参数k1,k2有关,下面来分析,整个供应链效益最大值分别关于以上参数变化情况,并总结为以下定理.

定理5供应链效益最大值分别关于参数λ1,λ2,λ3单调递增,关于参数k1,k2单调递减.

3结论

实现供应链效益最大化是当下研究的热点问题,以单个制造商和单个零售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为研究对象,探讨制造商做广告促销、引进先进技术、对劳动力员工进行适当的奖励对整个供应链效益影响.

以制造商与零售商利润之和最大,且两者的利润之差的平方和最小作为目标.用Lagrange数法求得极值点,且其对应的 Hessian矩阵是负定的,得出制造商对广告、引进先进技术与奖励劳动力员工的最佳投入量,使得整个供应链效益达到最大化.同时,本文也确定了零售商收益分享给制造商的最佳量,使得整个供应链达到了协调.最后,分析了各参数对整个供应链的收益最大值的影响,发现供应链的收益最大值与投入成本系数k1,k2成负相关,与敏感系数λ1,λ2,λ3成正相关.

通过数值实验进行验证,发现所得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合,即整个供应链收益最大化与客户对产品知名度与产品质量敏感度有关,客户对产品知名度与产品质量越敏感,商家对广告,先进技术的投入带来的效益也就会越大.整个供应链效益最大化与劳动力员工对奖金关切程度有关,员工对奖金越关心,商家对员工奖金投入带来收益越大.

参考文献

[1]S. Ray. An integrated operationsmarketing model for innovative products and servic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2005, 95(3):327-345.

[2]罗春林,田歆. CVaR准则下随机需求依赖于价格的供应链运作策略[J]. 管理评论, 2015, 27(4):167-176.

[3]汤春发.收益共享合约对多因素同时扰动的协调应对研究[J]. 经济数学, 2015, 32(3):31-35.

[4]王迎军. 顾客需求驱动的供应链契约问题综述[J].管理科学学报, 2005,8(2):68-76.

[5]龚玉燕,刘诚,陈则辉.随机需求条件下不同合作方式的供应链利润分配研究[J].经济数学,2013,30(2):100-103.

[6]A. AhmadiJavid, P. Hoseinpour. On a cooperative advertising model for a supply chain with one manufacturer and one retailer[J]. Fuel & Energy Abstracts, 2012,219(2):458-466.

[7]J. Szmerekovsky, J. Zhang. Pricing and twotier advertising with one manufacturer and one retailer[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09, 192(3):904-917.

[8]聂佳佳,熊中楷.制造商广告和零售商动态定价联合决策模型[J].管理科学, 2006, 19(6):42-47.

[9]J. Yue, J. Austin, M.C. Wang, et al. Coordination of cooperative advertising in a twolevel supply chain when manufacturer offers discount[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06,168(1):65-85.

[10]周名阳,林杰,袁hS. 供应链广告与定价联合决策模型研究[J]. 软科学, 2014,28(7):29-33.

[11]胡军, 张镓, 芮明杰. 线性需求条件下考虑质量控制的供应链协调契约模型[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3, 33(3):601-609.

[12]H. Gurnani, M. Erkoc. Supply contracts in manufacturerretailer interactions with manufacturer quality and retailer effortinduced demand[J]. Naval Research Logistics, 2008,55(3):200-217.

[13]鲁其辉,朱道立.供应链中基于货架空间分配的质量改进策略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 2010,13(1):31-39.

[14]曹柬,杨春节.考虑质量失误的供应链博弈模型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 2006,14(1):25-29.

[15]楼华勇.绩效薪酬特征对员工态度和绩效的影响[D].硕士学位论文.浙江大学管理学院,2010.

[16]白晓丹.薪酬公平、员工行为和公司业绩[D].硕士学位论文. 西南财经大学管理学,2014.

[17]孙志峰.供应链企业经济效益分析[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13(3):288-291.

[18]宋晓兵,董大海.广告情感效果及其前因的实证研究[J]. 管理科学, 2006,19(3):51-58.

[19]P. Kotler. Principles of Marketing[M]. Beijing: Prentice Hall, Tsinghua Press, 2001, 556-557.

[20]D. Granot, S. Yin. On sequential commitment in the pricedependent newsvendor model[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07,177(2):939-968.

[21]H. Zhu. Consumers risk control in a collaborative supply chain[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07,182(2):683-694.

[22]A.A. Tsay, N. Agrawal. Channel dynamics under price and service competition[J]. Manufacturing and Service Operations &Management, 2000, 2(4), 372-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