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艺术形式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民族艺术形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民族艺术形式

民族艺术形式范文1

1、艺术的民族

艺术的民族性是一个即具象又抽象的概念。其具象性体现在民族艺术作品采用的是本土的传统的创作手法及表现形式,如中国水墨画、欧洲油画、波斯及印度的细密画等。这些具有民族性的艺术作品,通过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和外在形式吸引着人们去欣赏并与之产生互动共鸣。民族艺术的抽象性体现在不论是以何种手法及形式创作的艺术作品,它都能表达一个民族特有的文化、思想信仰和审美情趣等抽象的概念——这是需要穿透表象,剖析内在价值才能感受到的一种“风土人情”。

具有民族性的艺术作品,也许其外在形式容易被识别认知,但其蕴含的文化价值、精神情感、审美价值却难以被解读,也就是它不易于被外界渗入和欣赏。中国的水墨丹青一直被视作最具有民族性的艺术之一,它流动的特性与丰富的层次,唤醒了设计师追求浑然天成与自然相依的归属感。水墨既是一种画作,更是一种民族精神,文化特质,情感的诉求方式;人们欣赏水墨的创作手法,却不一定能欣赏它的意境之美。其包含的浓厚文化情感,是东方大国所独有的禅意美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是具有民族性的艺术。

2、艺术的世界性

艺术的世界性融于民族性之中,却又高于民族性。艺术的世界性产生是民族艺术的形式和内涵逐步被世界认可接受的过程。这个过程十分漫长而艰辛,首先某种民族艺术必须要自身强大,饱含民族传统文化和精神内涵,可以成为民族的信物,国家的代言,然后在国人宣扬下走出去,慢慢的得到全世界的关注、欣赏、研究、尊重和运用。当外界可以真正理解它的美,它的情感,它的文化,它的价值的时候,它的民族性就上升到了世界性的高度。

艺术的世界性就是民族性升华的一个过程,是对民族性的认知、理解、接纳、尊重并运用的过程。中国水墨画就是一门既有民族性又具世界性的艺术,它发源在中国,强盛在中国。经过一代代的优秀画家、设计师(如齐白石,徐悲鸿,靳埭强等)的不断努力,传承和发展,现今它已经被世界欣赏、接受并运用——在多个艺术领域都可以见其身影,它成为了整个人类的艺术财产。

3、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辩证关系:

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来剖析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实际上就是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是相互区别、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是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统一。

艺术的民族性和世界性是相互区别却又相互联系,不能脱离而谈其一。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艺术作品具有不同的特征,因为每个民族都有其自身的文化情感,发展历程,审美特征,所以它自然而然产生了个性化的东西——这就是民族性。而共性是指个性之中的共性,及普遍性是包含在特殊性之中的,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也就是说,没有艺术的民族性就不会有艺术的世界性,艺术的世界性是通过民族性进行传达的,艺术的世界性是在民族性的基础之上寻求的共性,只有在艺术的民族性上谈艺术的世界性才具有意义,离开了民族性的世界性,是一种空洞,没有内涵,没有情感的世界性,它永远只是一个空洞的概念,没有感染力,没有生命力,不能被历史所铭记,不能流传下去,它终究会被人们所遗忘,被历史所吞没,这就等于没有世界性,是对世界性错误的定义,是对世界性的桎梏。

水墨这一元素,作为中国最具有民族性特征的“器物”已经广泛运用在世界艺术的方方面面。因为它的情感价值,文化内涵使得其成为了世界财富,以古老著称的中国传统文化焕发出勃勃生机,在国际时尚潮流中不断彰显迷人的魅力。如:MaxAzria山水画礼服,结合水墨艺术与面料印染,结合东方的禅意美学和西方的裁剪创意,使得礼服荡漾的无穷的诗情画意;卡地亚在日内瓦高级钟表展上向人们展示了它的精彩杰作,采用中国元素,熊猫及水墨竹子的腕表,呈现出一幅细腻精美的中国画;AnandaKhalsa以中国水墨风格为主的精美配饰,是东西方艺术、传统与时尚的完美结合。最传统的也能最时尚,越具有民族性的艺术,才是越具有世界性的艺术,只有在世界艺术的舞台,才越发能彰显民族艺术的魅力。(图1)

图1山水画礼服,熊猫腕表,AnandaKhalsa配饰

二、如何发展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当一件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即能反应一个民族独特的思想情感,使他人感受到一种特有的情调,从外在形式到内在文化情感,都能被人们所欣赏、接受时,它便具有了世界性。但是只有解决了怎样才能永远保持民族性的同时兼具世界性的问题,才能使其成为全人类的财富,我们更好的创作艺术作品,才能创作出更具有价值的艺术作品。

1、艺术的民族性如何发展

民族性中的人文情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最本质最灵魂的东西,这一点,我们应该继承发扬;而那些外在的形式,创作的手法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我们要始终保持内在的基础上,继承民族固有的传统形式,在传统的基础上立足现今,进行必要的筛选,摒弃,创新,使其更能“古为今用”。只有这样,在不断的继承,创新中才能更加的符合现今的需要,才能使其得到发展,不会因为跟不上时代而遭到淘汰。

对待民族艺术,我们自身应该不断的继承,摒弃,创新。

作为中华文明集大成代表的水墨艺术有种灵性,充满着诗意,充满着智慧,既传统又现代,到处为现代设计更添光辉。中国水墨正是通过一代代画家,设计师的摒弃传承,使其变得更加多元化,更加饱满,不断自我完善,自我进步。如中国著名时装设计师薄涛先生纯正中国元素的“水墨乾坤”系列作品以国宝“画魁”为魂,创造性地将水墨丹青请进了各类织物,把中国优秀古典文化与现代时尚巧妙融合,向世界演绎纯正的中国元素。再如靳埭强先生的水墨设计作品,在继承传统水墨的基础上,延伸其意与现代海报完美结合,彰显水墨的禅意美学。只要水墨艺术的精神价值没有变,那么她既可以是极简的挥墨,也可以是繁复精致的工笔,既可以是写实的,也可以是抽象的。

另一方面,对于外来艺术应该持着敢于接受的态度,民族艺术应该在保留灵魂的基础上,吸取其他艺术中有益的部分来丰富自己的艺术形式,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这个过程把握的是一个度,不能过,如果过了,我们就丧失了自己的东西,丧失了民族性。如图2所示,这组国画作品是青年艺术家曾建勇的《大队长》,它摆脱了传统国画的形式及题材的束缚,那些无法用言语表达的东西,在他的画中可以一一为我们呈现,传统的绘画语言悄悄的在改变,他融入了西方绘画的观念,中西合并,激发了对水墨这种绘画材料的玩味的同时,让西方的绘画形式来丰富了我们自己的艺术形式,使其更多元化,更国际化。

图2曾建勇《大队长》

如图3所示,这组瓷器作品完美的结合了中国水墨画精神和欧洲雕塑美学,使瓷器上形成了立体的花纹,却不失中国画的雅致及韵味,这是中西合并完美的诠释,我们不仅要自身跟着时展,我们更需要放眼看世界。

图3融合水墨艺术精神的瓷器

总之,只有自身不断的发展的同时乐于接受外界好的艺术形式为我们自己所用,才能永保民族性不被淘汰,不会被历史的长河所遗忘,才能屹立于世界之林。

2、艺术的世界性如何发展

艺术的世界性本身是优秀的民族性的升华,没有艺术的民族性就不会有艺术的世界性,艺术的世界性是通过民族性进行传达的,艺术的世界性是在民族性的基础之上寻求的共性,所以艺术的世界性的发展离不开民族性的发展,我们要从艺术的民族性中概括世界性,又要在世界性的要求下去完善原先的民族性,不能只看得到艺术的世界性而不再寻求民族性的进步,这样就看不到其中的差别,就使得整个世界的艺术从内容到形式都会变得单一化,一般化,趋同化,如果只看重艺术的民族性而忽视世界性,这样就看不到艺术的联系,更不能了解世界的变化,这样的民族性将会慢慢被历史所遗弃,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只有把艺术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的发展联系起来,从民族性到世界性,从世界性再到民族性的循环往复中,才能使认识一步步的提高,使其一步步的完善,始终相得益彰。

民族艺术形式范文2

关键词:现状;民族性;世界性;中国画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6-0222-02

一、背景与现状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

伴随社会交流的开放性,艺术也出现了国际大融合的趋势。美术设计人才易受各种民族艺术的影响,造成盲目崇拜、随波逐流。在物质和金钱冲刺下,使许多人开始怀疑美术设计作品的艺术价值,甚至怀疑艺术的民族性。在设计作品时重量不重质,只讲实用性或物质上的回报,对设计作品的艺术性缺乏深入的研究。

(二)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作品现状

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专业设计人才,只有培养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专业人才,学校教育才有出路。当代中国优秀的艺术设计作品要有中国的特色,设计是新兴艺术,古代没有设计专业,但有许多设计元素。发展有民族特色的艺术设计作品,从而走向世界是中国当代艺术设计专业人士的责任。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几年时间虽然无法培养出高级设计人才,但要使学生具备丰富的文化艺术知识,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在社会实践中不断磨练成为高端人才打好根基。所谓更加专业就是高校教育不同于社会快速培训班的地方。

所谓艺术设计,就是将艺术的形式美感应用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设计中,使之不但具有审美功能,还具有实用功能。换句话说,艺术设计首先是为人服务的(大到空间环境,小到衣食住行),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的完美结合,是现代化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必然产物。

艺术设计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它的研究内容和服务对象有别于传统的艺术门类。同时艺术设计也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涉及到社会、文化、经济、市场、科技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其审美标准也随着这诸多因素的变化而改变。艺术设计,实际上是设计者自身综合素质(如表现能力、感知能力、想象能力)的体现。目前尽管在艺术设计领域已经有对中国画及书法相关属性的借鉴,缺乏实践研究。部分院校进行一些中国画绘画知识的学习,但对绘画材料、绘画风格、书法等关注较少,整体上缺乏重视与深入实践。目前许多艺术设计作品中采用了中国画及书法的元素,如:鲁迅美术学院2011届研究生毕业创作中,被学院评为最优秀的设计作品属于染织服装艺术设计系,作品最引人注目的元素是运用了中国画材料的“绢”;其他美院也有一些优秀的平面设计、装潢设计、动画设计等作品中运用了宣纸的纹理、传统绘画的色彩与造型方式、墨色的变化及书法艺术等。当然在许多设计作品中也有一些学生由于认识不够,作品尽管吸收了中国画及书法的相关元素却也免不了平庸。

二、优秀艺术设计作品的共性

各国民族艺术的交流与融合也在不断加强,外国文化的影响似乎已经已经渗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正确认识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辩证关系,对于处在世界各民族联系愈来愈紧密的今天尤其具有现实意义。

艺术的民族性是指“运用本民族的独特的艺术形式、艺术手法来反映现实生活,使文艺作品有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艺术的世界性就艺术而言,是一种能为多民族所接受、容纳的形式、内容。世界艺术不是凌驾于民族艺术之上的一种独立存在的艺术,他是民族艺术的一种。关于二者的关系,它们是既有差别又有联系的。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的联系在于:凡事世界的都是民族的。离开民族的就没有世界的。如古罗马竞技场、俘罗伦莎大教堂等已成世界艺术的一部分,深受人们的喜爱。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差别在于:并非一切民族的都是世界的。只有深刻的表现“人的一般性”和人类的共同美、真实的反映社会发展趋势和时代精神的民族艺术才有可能成为世界各民族所共赏的艺术。

艺术的民族性来自艺术家各自对传统的选择,来自个人的生活体验、人生体验、情感体验,甚至来自艺术家对民族艺术因素独特的吸收、借鉴。艺术的民族性相对于艺术家个人创作而言又是一个共性的概念。艺术家的“个性”是它的基础。没有艺术家的创作个性也就没有民族艺术。所以,倡导艺术民族性时必须同时提倡艺术家的创作个性。艺术世界的缤纷多彩由无数不同民族、不同艺术个性的艺术家组成。世界艺术的繁荣也要求必须保持各民族艺术的个性。

通过分析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我们明白优秀的艺术设计作品同样要协调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发扬民族传统艺术的优点,坚持民族特性,并且要敢于吸收外来艺术的精华。一个民族的艺术在吸取外来艺术的营养时,要经历一个过程:第一步是把外来艺术原封不动的“拿来”;第二步是鉴别外来艺术的精华与糟粕,吸取精华,抛弃糟粕;第三步是把外来艺术与本民族的艺术有机的结合起来。也就是说,对于外来文化的态度,我们应当是“扬弃”。对于传统的民族文化,我们应该革新与发展,并不是一味的继承。我们对待他的态度应与外来文化一样,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要摒弃那些保守的、不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文化,继承和发展那些具有我们民族精神,能够给人以教育和启发的文化。然后再把本民族的先进艺术文化同外来文化的“精华”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不断的促进民族艺术的创新与发展。

三、开设中国画相关课程有助于设计艺术的发展

中国画及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精华,也是世界人民的财富,中国各高校肩负培养中国乃至世界优秀设计人才的重任,学习中国画及书法艺术对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有着深远意义。在东西方艺术多元化的时代,国内艺术设计专业加强对中国传统绘画及书法艺术的研究与学习,无疑有利于增强作品的创新性、艺术性、民族性,进而使民族艺术走向世界艺术。真正有内在价值的艺术设计作品都是因为它具有的艺术性而不是其表面的商品价值或价格。开设中国画及书法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人文修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中国画及书法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研究中国画及书法技法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思考如何将中国画及书法的材料、构图形式、语言特色等元素运用到专业设计中。中国画的相关因素可以为艺术设计提供创意,增强创新性。例如:中国画的传统色彩,传统人物造型特点,中国画的颜料、纸张、毛笔等材料,与中国画关系密切的书法、篆刻艺术形式等等。通过对各高校设计作专业的了解,艺术设计作品中可以而且一些已经运用到中国画及书法的相关元素,在高校设计专业开设中国画及书法课程可以给更多的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也可以使学生更深入的了解中国画及书法艺术,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让学生使用起来更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作品面貌更加多样化,作品体现一定的文化底蕴及民族性,进而可以在国内或国际领域独出新意。

总之,任何一个民族的艺术都要取长补短。学校特别是高校是培养专业设计人才时应该加强对传统绘画艺术的研究,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使未来中国的设计艺术更有民族特色,并加快走向世界艺术的步伐。

参考文献:

民族艺术形式范文3

    赋、比、兴这1组概念,既是汉代以来两千余年间历代学者“越说越糊涂”(朱自清语)的传统学术难题,又是当代中国诗学研究无法回避的问题。近日,古典文学学者刘怀荣教授在其出版的《赋比兴与中国诗学研究》1书中,采取了与以往研究完全不同的思路,首次从民族思维发生学的角度提出,把赋、比、兴作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思维的3种基本方式。

    刘怀荣教授多年来1直致力于中国诗学的研究,更是10分重视诗学的发生问题,他把民族文化早期潜在的诗学,作为讨论诗学问题的出发点。“这点以往学者很少思考,但却是中国诗学研究中极为关键的问题。因为正是发生期的民族文化决定了中国诗学后来的发展方式和定型以后的特点。”刘怀荣指出。

    为此,他在研究中除坚持传统考据学的方法外,还采用图文互证的方法,使用了很多为以往学者所忽略和基本没有涉及的原始岩画、陶器、铜器及画像砖(石)上的图画,并采用了大量考古学、神话学、古文字学、民俗学等方面的材料。

    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刘怀荣教授提出:赋、比、兴是民族艺术思维的基本方式;赋比兴、诗教、诗言志是中国诗学的3大原生概念,3者不仅同源共生,而且也是后世中国诗学发展的3条主线;诗学史上的1大批重要范畴大都是从赋、比、兴衍生而来或与之有着深层的美学关联;中国哲学史上言意之辨的理论成果在齐梁之后逐渐被诗学所吸收,并与赋比兴汇为1体,对中国诗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刘怀荣教授认为,赋、比、兴在发生源头上与原始巫术、宗教祭祀仪式有着密切关联,它们是从上古社会感性生活的沃土中逐渐被提炼、升华和凝结为独特的民族艺术思维方式和诗歌理论概念的。在这1发展过程中,作为中国诗学原生概念的赋、比、兴在中国诗学史上出现了诸多流变,如“诗教”、“迹熄诗亡说”、“《毛传》标兴说”、“香草美人说”、“兴象说”、“神韵说”、“境界说”等。而这1系列重要问题和难题,及其与赋、比、兴之关联,在今天仍有追本溯源的较大学术空间。

民族艺术形式范文4

一、关于艺术品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的几种认识

艺术品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的关系问题,历来饱受争议,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强调艺术品的民族性,认为艺术应当重视中的“异”,即本民族的独特风格;另一种观点强调艺术品的世界性,重视中的“同”,认为只有被世界认可的艺术作品才称得上优秀的艺术作品。笔者认为,两种观点虽各有道理,但也有不足之处。首先,一味强调民族性的“异”,并不能表明其“异”的优秀;同样,过分强调世界性的“同”,又忽视了艺术品本身。应该说,民族的未必是世界的,世界的也未必是优秀的,只有民族中的优秀作品,才可以经久不衰的立于世界之林。

二、艺术作品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一)带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品在世界中的地位

不可否认,民族特色是艺术品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属性,特别是在世界一体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作品的民族性更显的尤为重要。

1、民族性是一种独有的创新形式。民族一词非汉语所固有,是约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从日语中借来的。斯大林曾明确地指出:“每个民族……都有为其它民族所没有的特殊性”。荷兰地处“潮湿的三角洲……地平线上一无足观,空中永远飘着一层迷蒙的水汽”,于是荷兰绘画的色彩美妙细腻,浓厚而丰满。而“意大利……轮廓整齐的女子……令人想起希腊的雕塑艺术”。可见,不同环境所产生的艺术风格是带有各自独创性特点的。

2、创新并不意味着优秀。奥地利艺术史家李格尔认为,艺术没有高低等级的分别,在一个特定的时期中,艺术作品“从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的转变是单一的向前发展”的,而非“高峰和衰落的演替”。优秀作品的评判标准被消解了,我们方才提到的民族性能否作为一种独有的文化形式跻身于优秀之列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首先,艺术创作者与艺术欣赏者对艺术作品感受的差异决定了一件艺术品在不同观者心中地位的不同;观念改变导致对同一件艺术品价值定位的差异。从这个角度,笔者认为,艺术家追求和表达个人情感远比追求社会认同重要。

其次,民族性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广泛,法国史学家兼批评家丹纳在《艺术哲学》中通过对拉丁民族和日耳曼民族的对比分析,阐明了环境和种族之间不可小觑的关系。

再者,所谓民族性是一种独有的创新形式,是本民族相对于其他民族而言。在这里,我们要对“创新”重新下一个定义:从再常见不过之中生出的优秀民族作品,是民族范围之内的优秀,也是世界范围内的优秀。随便拿其他民族的东西放到本民族的圈子里来,是相对本民族而言的创新,但是世界范围内,并不见得优秀。所以,盲目求新的做法是不值得传播和推广的。

(二)世界范围内的优秀艺术作品

既然民族性是一种独有的创新形式,而创新并不意味着优秀,评判优秀的标准虽然多样却又相对稳定的存在,如此说来究竟什么样的艺术才称得上是优秀的艺术作品,什么样的作品才最稳定客观的接近绝大多数优秀作品的判断标准呢?

1、优秀的艺术是民族内的优秀。常言道,“艺术无国界”。优秀的艺术可以在本土之外的各个地方生根成长,那么,什么是优秀的艺术?笔者认为,优秀的艺术作品首先必须是在本民族范围内的高水平作品。艺术作品风格的多元性决定了它们的不可比较性,不同民族的艺术作品在其本土会产生相应的为本土居民普遍认同的评判标准,这个认同兼备了技巧和思想形式,所以,对本民族作品最具说服力的评判形式应该存在于产生这种艺术的民族本身。

2、优秀的艺术为大众普遍认可。世界上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有其相应的支持者,然而“每个人在趣味方面的缺陷”,会“由别人的不同的趣味加以补足”,这就意味着,“与艺术家同时代的人的批评即使参差不一……也不过是暂时的现象,最后仍会归于一致”,而这个一致便是为大众普遍认可。梵高画作在其生前没有得到人的认可,但后来“别的时代”却承担了“把悬案重新审查”的任务,并“得出一个相当可靠相当合理的意见”,使我们“很有根据很有信心的接受”。

一个观点需要澄清:是否带有民族特色的艺术更容易发展成优秀的艺术。笔者以为不然。创新并不意味着优秀,而民族的并不就为大众所喜欢,反之为民众所喜欢的艺术则更容易发展成共同认可的(民族的)艺术,其稳定性远远超出了一代甚至几代人的审美范围。民族性具有滞后性,即大众意识反作用于民族心理并推动其发展变化。受经济、科技、民族融合等一系列因素影响,绝大多数民众喜好并不全然代表定义上相对滞后的“民族性”。

优秀的艺术应兼备技巧性和思想性,二者相辅相成。在油画传入我国的第一阶段,画家们的审美趋向必是技巧性的、“非民族”的,当它与本土文化融合,一种新型艺术随之诞生,它来源于外族,成于本土,是本族独有的艺术形式,同时会形成本民族精神气质契合的评价体系,根据评价体系再选出的优秀艺术作品,才是优秀的艺术。笔者认为,“本民族的艺术作品比非民族的艺术作品更容易发展成优秀的世界艺术”的说法本身还值得商榷。”

三、总结与展望

民族艺术形式范文5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中国动漫产业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早在1957年,上海美术电影厂厂长特伟提出了“探民族风格之路”的口号,从此开始了中国动漫的民族风格建设。动画片的民族风格,首先体现在造型的民族特色上。由于世界观、价值观和文化的差异,东西方形成了不同的艺术特征。自古以来,西方人对一切事物和现象都进行着细致入微的剖析,他们具有很强的理性精神。显然,这种精神同样体现在艺术创作上。西方传统的美术创作,总是紧密地与自然科学联系在一起。他们在美术创作中重比例、重空间、重透视、重解剖。在绘画中,善用光线明暗来显示对象的形象,用面来表现形体。并形成了一套科学严谨的创作方法。而在东方的传统思想中,人与周围世界是一种和谐、统一的关系。正是这种认识致使东方人感情表达细腻含蓄,讲究意会性。受该思想的影响,我国传统艺术形式的特点自然也体现了“写意性”。当时一批艺术家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当中汲取营养,为己所用,力求表现出中国独有的风格,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动画片《骄傲的将军》当中,民族特色十足,将军的脸谱化便借鉴了京戏人物造型,在动作的设计上也采取了京戏的风格。影片的背景音乐恰到好处地运用民乐,画面与音乐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达到烘云托月的效果。这部仅30分钟的动漫作品充溢着浓郁的民族化气息,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对当时的民族化探索起了极大的鼓舞作用。同时,中国的动漫艺术家们积极地致力于新的艺术手法的探索和制作技艺的提高。在发展中国动漫事业的一大片种木偶动画时,著名的木偶片导演靳夕、钱远达,曾在20世纪50年代远赴捷克学习,师从德恩卡。靳夕的第一部代表作《孔雀公主》,故事情节动人。此时的艺术创作水准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可以说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是中国动漫事业的一个。也是民族风格成熟的阶段。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当属《大闹天宫》,该作品在造型、设景、用色等方面借鉴了古代绘画、庙堂艺术、民间年画的特色,又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演艺术融入,描述了家喻户晓的孙悟空,使这一形象跃然银幕,化无形为有形。主角孙悟空的造型,紧紧围绕人物的“猴性”、“神性”和“人性”展开设计。在把握桃形头型的基础上,对人物形象作了大胆的夸张和变形。简练的线条本身就起到了“写意”的作用,使角色那种机灵、勇敢、乐观、率真的形象呼之若出。再加上色彩的搭配,集“猴性”、“神性”、“人性”与一体的孙悟空形象,便活灵活现于观众的眼前。对于这部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精湛的艺术技巧的中国动漫艺术作品,国外评论《大闹天宫》不但具有一般美国迪斯尼作品的美感,而且造型艺术又是迪斯尼式的美术片所做不到的,即它完全地表达了中国的传统艺术风格,是动画片的真正杰作。进入九十年代以后,中国动漫产业相对于世界动漫发展出现缓慢趋势。在美日动漫的冲击下,同时也由于缺乏市场化操作,再加上中国动漫产业以往是纯国家投资,私人不愿投资,从而导致动漫创作者的流失和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缓慢。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动漫产业也逐渐偏离了“民族化之路”,跌入了一个令人迷茫的低谷,在崇洋心理和经济利益的驱使下,许多艺术创作者一味致力于对美、日动漫形象的模仿。然而脱离传统文化一味模仿和抄袭对创新和发展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及艺术表现形式的创新是有百害而无一益的,并且这些模仿,就其艺术性和民族性的层面来讲始终没能超越像《大闹天宫》这样的巨峰。

随着时间的流逝,当动画被认定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而当代艺术又是文化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怎样发展我国的民族文化产业;怎样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动漫艺术作品;怎样以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现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族特色的艺术作品和探索紧扣时代脉搏,创作出能被大众接纳的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动漫艺术之路是当前艺术创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创新是艺术的本质特征之一,是艺术发展的驱动力。艺术的发展进程实际上是不断创新和积淀的过程。艺术创新不仅是对传统艺术观念的反思,而且是对艺术发展的探索。只有这样,艺术之树才能常青,艺术才能得到繁荣和发展。相对于日本半个多世纪的全民手捧漫画的大环境不同,中国真正开始接触并被动漫文化感染的一代正是70后、80一代,他们被称作是卡通一代。当这些艺术创作者走出美术院校时,更多自主的表达自我愿望可能是与他们上一代艺术家最大的不同。由于在多元文化及新时代人文环境的影响下,像深入人心的罗中立的艺术作品《父亲》的形象并没有让这一代后来者循规蹈矩,他们不再只是以国家、社会、民生等传统题材创作作品,摒弃了破旧、苦涩、灰暗的传统色彩,他们把甜美的孩童憧憬和乖戾少年暴力精致的呈现了出来,同时中国动漫产业也正面临一个新兴的发展开端,在社会意识形态和艺术形式逐渐多元化的今天,怎样创作出具有中国民族特色又兼具艺术性、时代性、娱乐性、人文性等雅俗共赏的优秀动漫艺术作品是当前创作者首要思考和解决的课题。进入新世纪,由于物质文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精神需求与日俱增。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各个国家,各个民族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外来文化的影响愈来愈明显,整个社会多元化的审美需求正在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在凯歌声中不断前进。所有这些,为艺术创新、艺术探索提供了社会基础和良好的发展机遇。在当代中国,艺术创新应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当艺术创新有了政策、政治的保障,有了宽松的学术氛围,就为艺术创新奠定了基础。支持创新、保护创新,努力营造艺术创新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实现创作自由和社会责任感的真正统一,才能实现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有机统一,从而创作出符合时代的本民族特色的优秀动漫艺术作品。

在这个特殊的、一切都离不开创新的年代,对于70后、80卡通一代的价值认同一直有不同的声音,有人说他们的创作题材过于随意,缺乏深度。有人说他们对于艺术表现的技法过于夸张甚至有些丧失了艺术表现的美感。而另一种声音则认为这一代人需要的不是纯粹的家、国、天下的理想。其实对于这一代的艺术家来说还处在艺术创作的成熟期前,他们尝试新鲜的方式,喜欢挑战传统,几年的创作是诸多因素触发的实验期。对于他们一切的创作源泉不是社会之痛,人文关怀,而都是来自自身的回眸、对青春的缅怀。卡通一代在给艺术带来一种新的表现题材时,也带来了对于动漫艺术的新审视——动漫艺术是什么,怎样去理解动漫艺术。在中国古代人们有很好的传统,人人皆识水墨。当西方的艺术走向抽象、波普、达达之后,教育断层的中国观众一时间无从下手去理解这些作品,当人们找不到契合自己欣赏的艺术范畴,于是便扎堆的去欣赏更容易接受的写实主义。在这样的大社会背景下,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的画廊和艺术家工作室让北京的城乡结合部吸引了更多的老外和衣冠楚楚的有钱人,更多的观众是赶艺术的时髦,798的画廊仿佛是呆在那的纪念碑供游人拍照。但在众多艺术展览中,卡通一代艺术家的展览却吸引着专业人士以外更多的年轻人的眷顾。这些观众并不一定是专业艺术院校的学生、也许做着与艺术毫不相关的事情,但他们都有自己的审美和价值标准,他们自信的欣赏他们认为好的作品,而创作这些作品的艺术家们正是因为有和他们共同的成长经历,让所有的沟通和理解都在相同的符号间传递。

当喜洋洋灰太狼这样的动漫明星真正成为了明星,同时它们也成为了拍卖的明星,成为了时尚品牌的座上嘉宾,他们的缔造者正是卡通一代,同时也让人们看到中国动漫产业是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的。中国动漫要突破思维定式,挖掘市场,使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形成良性互动。艺术水准为作品的长久生命力提供保障,但良好的市场回报也为艺术再创作提供资金。在新世纪里中国动漫有更好的发展除与国际接轨外还要结合本国本民族的特点,从民族传统艺术中汲取精华,并加以开发和利用,形成新时期国产动漫的新语境。民族化的形成是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需要经过一个漫长的时期。在中国动漫事业“民族化”的道路上,需要各种人才以及艺术工作者的共同努力,而卡通一代也正在承担起自己的历史使命,在更多包容更多理解的文化氛围里以一种独特的视角找寻本民族的自我表现意识的形式和愿望。动漫不再只是孩子的游戏,卡通一代已经成为一个现象,而现象也只有在持续的创造惊喜时才有属于自己的时代标记。

参考文献:

[1]齐骥.动画文化学[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民族艺术形式范文6

【关键词】新农合 实施 调查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以下简称“新农合”)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三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政策。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方式筹集资金。这项制度是国家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其目的是减轻农民由医疗支出所带来的经济负担,防止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现象的发生,以提高农民的整体健康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新农合”政策自2003年始在全国部分县试点,至2011年基本覆盖全国农村居民。

一 阿拉坦浩特嘎查农民参加“新农合”的现状调查

由于阿拉坦浩特嘎查经济基础薄弱,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群众生活长期处于困难之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普遍存在,农民健康问题严重影响着农村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至2007年,“新农合”医疗项目的开展,之前阿拉坦浩特嘎查从未实施过任何医疗保险措施,因此,调查研究阿拉坦浩特嘎查“新农合”实施状况尤为重要。

通过对阿拉坦浩特嘎查入户调查,统计得出农民的参合状况具体如下。

第一,农民对“新农合”的了解状况97.2%的农民只知道“新农合”政策,然而97.7%的农民仅仅知道有此项医疗保险政策,但其具体内容基本不了解(见表1)。

第二,家庭参加“新农合”的情况:农村居民享受医疗保障已经呈现多元化格局,其中,参加“新农合”的人数最多,是目前农村居民享受的最主要医疗保障制度(见表2)。

二 阿拉坦浩特嘎查“新农合”暂行管理办法介绍

1.基金筹集

参合农民每人每年需缴10元的参合费用。对于农民来说,此费用不贵,大多有能力负担,这也是参合率较高的主要原因。“新农合”筹资水平近几年有了明显提高,增长势头令人予以厚望,但是稳健的筹资机制尚未建立起来。虽然“新农合”是一项惠民政策,但在筹资过程中困难很大。一方面,农民经济收入还不够宽裕,健康认识水平较低,风险意识差;另一方面,乡镇合管站工作人员匮乏,基金征缴有一定的难度。

2.就诊与补偿

“新农合”实行定点医疗机构就诊政策,参合农民患者必须到省、市、乡(镇)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就诊。补偿范围与标准如下。

第一,门诊补偿。补偿标准为:村卫生室及村中心卫生室就诊报销60%,每次就诊处方药费限额10元,卫生院医生临时补液处方药费限额50元;镇卫生院就诊报销40%,每次就诊各项检查费及手术费限额50元,处方药费限额100元;二级医院就诊报销30%,每次就诊各项检查费及手术费限额50元,处方药费限额200元;三级医院就诊报销20%,每次就诊各项检查费及手术费限额50元,处方药费限额200元;中药发票附上处方每贴限额1元;镇级合作医疗门诊补偿年限额5000元。

第二,住院补偿。首先,药费方面,辅助检查如心脑电图、X光透视、拍片、化验、理疗、针灸、CT、核磁共振等各项检查费限额200元;手术费方面,参照国家标准,超过1000元的按1000元报销)。其次,60周岁以上老人在镇卫生院住院的,治疗费和护理费每天补偿10元,限额200元。

第三,大病补偿。采用镇风险基金补偿的办法凡参加合作医疗的住院病人一次性或全年累计应报医疗费超过5000元以上的采取分段补偿的方法,即5001~10000元补偿65%,10001~18000元补偿70%。镇级合作医疗住院及尿毒症门诊血透、肿瘤门诊放疗和化疗补偿的年限额为1.1万元。

二 阿拉坦浩特嘎查新农合现存问题的分析

1.宣传力度不足

由表1可以看出,大多数农民只知道“新农合”这项政策,但不了解“新农合”的具体政策措施,这充分说明了在开展“新农合”工作的过程中宣传力度的不足。首先,农民保守地认为“只要参加了医保,什么病都管、都报销”,所以导致部分农民对“新农合”期望值过高,过度依赖“新农合”政策。其次,外出务工人员不知道“新农合”政策和缴纳费用的合理时间,部分青壮年、体质较好的农民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自己的免疫力强,不会得病,对参合采取消极的态度。最后,部分政策落实者对“新农合”政策抱着“机会主义”态度,并未扎实有效地对“新农合”的各项政策予以广泛地解读,导致“新农合”宣传工作走过场,突出表现为不广泛、不深入。

2.农村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质量差,政府监管力度不够

首先,在医疗消费中存在着医药费用的不合理增长、乡镇卫生院设备短缺等问题。定点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是医疗、预防、保健服务工作的提供者,其对“新农合”政策的理解水平和态度直接影响着“新农合”政策措施的操作和运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参合农民接受医疗服务的质量。

其次,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报销问题和定点医疗机构药价过高问题是农民最为关注的问题。药价的合理化与报销的规范化需要政府进行监管,因此渐臻完善的监管体系和相关的法律支持体系对“新农合”政策的顺利开展至关重要。

3.报销程序过于复杂,补偿机制不够健全

新农合补偿制度中的一个让人非议的问题就是报销程序过于繁琐。很多农民由于病痛的煎熬,在精神上已经是疲惫不堪,为了享受政策中的一些实惠不得不到处奔走。而对报销药物、病种等费用的复杂规定更让许多农民觉得“报销实在太难了”。报销程序简易化、人性化,是提高“新农合”政策绩效的有效途径。

4.少数民族地区对蒙医药方面的支持和扶持力度被边缘化

蒙医药是民族瑰宝,少数民族地区蒙医药需得到保护与传承,让蒙医药在“新农合”政策中发挥独特的优势作用。首先,应把蒙医药主要指标列为“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的必备条件。常用的蒙药、蒙医药偏方列入“新农合”用药目录中。其次,应提高蒙医药补偿比例,对参合的农牧民在定点医疗机构治疗,要提供蒙医药治疗的需求。最后,应结合中、西、蒙医药的治理,在定点医疗机构中公开蒙药和中药价格,公示补偿实际情况。

三 对策建议

1.加大新农合政策的宣传力度

一方面,积极做好正面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板报等多元媒体,采取举办培训班、开设专栏、印发手册、张贴标语等方法,开展大规模、深层次的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进一步提高参合率。通过农民身边的具体事例来提高农牧民对“新农合”政策的认识,使广大农牧民树立互助共济意识,增强农牧民参与“新农合”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另一方面,宣传内容要针对农牧民最关注的问题,要着重告知农民新农合基金收支管理的方式、医疗机构运作的过程,要积极宣传“新农合”的特点及优点,尤其要详细解释医疗费用报销的范围和程序,使广大农牧民了解掌握新农合政策的相关知识,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2.提升医院服务质量,政府部门加强监管

要建立健全新农合管理组织、医疗单位及参合者三方制约机制,实行管办分离,规范运作,监管到位。县级新农合办要集中精力加大对定点医疗机构的违纪查处力度,做到定期与不定期到乡镇医院检查。乡镇新农合站(所)必须做到严格执行理疗服务项目指导价和收费许可项目,有效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现象,杜绝住院基金不合理支出,做好查房制度,验名身份,遏制弄虚作假现象的发生,引导参合农民就近就医,提高门诊就医率。

加强医院内部管理,切实提高医务人员的医疗水平,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职业理念。在定点医院专门设立新农合报销窗口,有专业人员负责报销事宜,农民出院时可以现场报销,减轻农民看病的经济负担,同时也可以有效遏制医院乱收费情况的发生。健全农村医疗卫生诊所或服务站,保证农村居民看病、治病难的问题得以缓解。

3.简化报销程序,适时调整报销补偿,规范药品种类

加入“新农合”就是为了减轻治病负担,应便捷、简单地落实好住院报销的政策。

首先,应当由医院、合管站及时一次性书面通知,让患者补充提供,避免以此为由拖延报销时间。医院合管站收到报销材料除特殊情况外,应当在30个工作日内做出核定,此外不属于报销的应当向报销人发出拒报通知,并说明理由。

其次,适时调整报销补偿方案,使其控制在合理水平,落实方案的合理性。卫生行政部门尤其是经办机构及相关机构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审视、观察实施方案的合理性、科学性,重点要在起付线、分段补偿比例、受益面、受益水平这几个关键点深入调研,广泛征求参合农民意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实施方案,让农民“量入为出”的资金开销内最大程度的受益,对基金有结余的旗县及嘎查,在条件可行的情况下,对全年未享受过医药费用补偿的参合农民,可为他们进行常规健康检查,这样可以有效地扩大参合农民受益面,保护参合农民的切身利益,起到无病预防,有病早治的作用。

最后,适当增加报销药品的品种和提高医疗费用的报销比列,最好能增加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制定基本的药价目录,合理确定品种和数量。制定基本药物零售价格,在指导价格内,根据内蒙古兴安盟德佰斯镇阿拉坦浩特嘎查具体情况确定本地区的统一采购价格,规范药品采购.

4.加大对蒙医药建设方面的支持和扶持力度

蒙医药作为内蒙古兴安盟少数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的重点,一定要加大扶持力度。第一,加强蒙医药理论研究工作,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可以组织相关的医疗队伍对蒙医药理论进行研究、整理,并作为今后加强蒙医药基础理论研究的重点内容,加快蒙医药学术的发展。第二,培养和引进相关领域的技术人才,使得更多的优秀医护人员可以为阿拉坦浩特嘎查的蒙医药事业的发展出一份力、尽一份责。第三,鼓励支持优秀的蒙医大夫走进农村,定期下乡或走访广大农民朋友看病诊治。

新农合的发展影响普通百姓的健康,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是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药卫生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的一项重大任务。“新农合”作为一种创新体制,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因此,对新农合政策试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耐心细致的解决,因地制宜地灵活选择具体实施方案,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只有人民健康水平、农牧民的医疗消费环境得以改善,才能保证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农牧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定国.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的问题思考[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

[2]王庆月.农村医疗消费的现状及对策[J].消费导刊,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