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营销教学问题及对策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媒体营销教学问题及对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媒体营销教学问题及对策

新媒体营销教学问题及对策范文1

高校优势学科建设文献述评

探究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我国的精英教育

陕北民俗体育文化特征研究

试论从经济法层面规范食品安全问题的必要性

试论大学生自杀的根源及其预防机制——以压力型自杀为例

专业资助———实现高等教育公平的一条现实途径

农村幼儿园教育发展中的问题分析——陕西省西乡县幼儿园办园水平和教育状况调查

儿童早期家庭体育教育浅谈

汉中旅游营销策略浅析

从文化视角对英语本族语者与中国英语学习者话语标记语使用差异的探讨

民办高校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浪漫的诗神——郭沫若与李白比较

探析美国南北战争前抑制自由黑人人口增长的社会环境

以拿破仑为例,谈对历史个体人物的评价

浅论《黛西·米勒》中的两对核心矛盾

声乐学习点滴谈

《觉醒》的困惑

浅谈中国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非英语专业维吾尔族学生英语学习问题调查及应对策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教学问题分析与对策

浅析德语初级考试中的写作题型

培养倾听,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

如何培养未来设计师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试论在日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以就业为导向,构建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究

构建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

再论教学过程中“教”、“学”、“习”

双边谈判中情绪的内部效应研究与分析

高职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表现形式及解决方案

中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浅探

以普通话水平测试为中心 开拓普通话教学新思路

浅析解决日语口语能力低下的对策

高校双语教学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电钢琴集体课教学效果初探

浅谈职前小学数学教师的学科知识需求

案例教学法在VFP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如何深化高校金融学教学改革

浅议如何提高生物工程专业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

理想人格:《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价值诉求浅论

三年制高职“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探究

《内爆冲击动力学》课程建设探索

体育教学中规则意识对青少年健康安全生活习惯养成的可行性及实施途径探讨

陕西省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江西省普通高校实施“三自主”体育课程模式的现状分析

普通高校开设“定向运动”课程的障碍与对策分析

群众体育活动足球项目运动生理负荷的研究

高校体育专业实验室建设的研究

对竞技体操创新方法的探讨

论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转化

陕西省独立设置成人高校办学改革与创新研究

民族特色地方院校多元文化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关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的思考

地方高等学校学科建设刍议

新建本科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以西安医学院为例

民办高校业余运动代表队的建设与管理———以西安思源学院为例

高职高专美术类专业院系教风、学风建设之我见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改革之我见

论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

新阅读时代高校图书馆有效实施导读的策略

高校学籍管理改革与实践研究

高校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的重要性

论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唯物辩证思维

设“现代生物学导论”公选课的实践与探索

答辩在课程设计教学中的实施与作用

新媒体营销教学问题及对策范文2

关键词: BI&A3.0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 研究生培养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商务智能与分析(Business intelligence and analytics,BI&A)与大数据相关的分析随着大数据的发展在工业界及学术界变得越来越重要。来自于Bloomberg商业周刊的报道(2011)显示,97%的超过1亿市值的公司使用了商务分析技术。据麦肯锡全球机构预测,到2018年,仅美国一年就会面临14到1万人的深度分析技术人才的需求,同时约有150万数据分析经理的缺口[1]。

“智能”一词自20世纪50年代被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人员提出并沿用至今。而商务智能(Business intelligence)则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20世纪90年代被企业界和学术界熟知。自2008年大数据的一系列论文在NATURE上发表,大数据分析技术已被应用到从文本、计算机日志、传感器、社交媒体等产生的大量非结构化、体量巨大、类型繁多、价值低密度、要求快速处理的大数据。BI&A经历了BI&A1.0,BI&A2.0和BI&A3.0的演进。他们分别对应面向基于关系数据库的结构化数据、基于web的非结构化数据、基于移动及传感器的非结构化大数据。因此,BI&A3.0是面向大数据分析的新兴领域。

BI&A3.0面向大数据可能产生的巨大影响,它涵盖了电子商务及营销智能、电子政务及政治2.0、科学与技术、智慧健康、安全及公共安保等方面。涉及的技术领域包括大数据分析,例如统计学习、序列及暂时挖局、空间挖掘、过程挖掘、网络挖掘、web挖掘、基于列的数据库挖掘、内存数据库、并行数据库、云计算、Hadoop、Mapreduce,文本分析,例如静态NLP信息抽取、主题模型、问答系统、选项挖掘、情绪及影响分析等。除此之外,还包括web分析、网络分析、移动分析等大的技术分析方面。因此,BI&A3.0是未来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的重要基础和研究热点。

BI&A3.0的发展和应用对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提出了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BI&A聚焦于理解、解释、战略并服务于组织。一些学科对BI&A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例如信息管理、计算机科学、统计学、管理学和市场营销学。

然而,目前的课程体系设置相对于商务分析技术及大数据的发展来说较滞后。虽然大部分学校针对学生的研究方法及研究能力的培养开设了一些BI&A课程,例如复杂系统分析与决策、随机过程、应用统计学、矩阵分析、Matlab、现代管理分析技术等。这些课程的设置对于面向大数据的BI&A3.0的研究及应用来说尚有差距,缺乏系统性和前沿性。因此,面向BI&A3.0的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及急迫性。

1.教学研究的内容及实践内容

围绕如何培养面向大数据及BI&A3.0数据分析及研究能力进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借鉴国际国内针对从BI&A1.0到BI&A3.0的知识体系及技能相关的教学改革,注重管理科学与工程的专业内涵。

(1)教学研究的内容

①对国内和国际当前的面向BI&A3.0大数据分析能力培养的知识体系及技能进行梳理。

②对本校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主要的研究方向进行梳理,调研面向BI&A3.0大数据分析的具体能力和层次要求。

③结合国际国内面向BI&A3.0的知识及技能体系与本校管理科学与工程主要的研究方向,提出面向BI&A3.0的管理类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的具体方案,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方式、考核方式、教学目的与要求。

(2)实践内容

通过设计与理论相配套的课程实验、研讨与课程内容密切相关的科学问题、及时追踪研究热点,使得实践环节成为提高研究生BI&A3.0创新和研究的推动器,同时也提高学生在实践方面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2.教学及实践改革的目标

(1)教学目标。通过建立面向BI&A3.0的管理类研究生课程教学体系,使得研究生掌握BI&A3.0的基本知识体系、知识网络、基本研究能力,并最终培养研究生掌握面向BI&A3.0的创新能力。

(2)实践目标。通过培养学生面向BI&A3.0的实践技能,培养研究生面向BI&A3.0的实践能力,包括文献检索能力、借助计算机的分析能力、数学建模能力、数据收集能力。

3.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围绕面向BI&A3.0的管理类研究生课程体系的建设,本课题将要解决如下问题:

(1)如何划定面向BI&A3.0的分析及计算机技能。面向BI&A3.0的分析及计算机技能涵盖的面十分广泛,本校管理类研究生所依附的学科方向及研究重点决定了这些技能需有选择地纳入。因此,需要解决具体纳入哪些分析及计算机技能的培养。

(2)如何结合研究方向与BI&A3.0的应用。培养面向BI&A3.0大数据分析能力的目的是将BI&A3.0大数据分析应用到具体的研究方向。物流、市场营销、工程管理、运营管理等方向的研究需要将这些领域的知识和BI&A3.0的应用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培养的目的。

4.拟采取的方法

(1)借鉴国内外先进的BI&A3.0教学教改经验。对国际和国内BI&A3.0相关的教学教改文献进行分析,并参加相关的国际国内会议,与国内外同行进行交流学习。

(2)对本校管理类研究生现状及改革反馈进行调研。通过以往教学实践的总结、专家学者的讨论、课题组集体研究的方式,调研适合本课程体系服务学科专业的研究生课程教学内容、目标、方法与手段。

(3)对企业界进行调研发掘BI&A3.0实际应用能力的需求。通过对企业界进行调研,发现潜在的BI&A3.0应用方向。通过这些方向的发掘弥补课程体系设置的不足。

自2008年NATURE发表的一系列大数据相关论文,到2012年,美国《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成立“大数据高级指导小组”,再到2015年,我国提出国家大数据战略,针对大数据分析的BI&A3.0是十分前沿的。本项目将本校管理类研究生数据分析能力培养和BI&A3.0发展的大趋势结合起来,具有前沿性、现实性和急迫性。

新媒体营销教学问题及对策范文3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作为一个新兴专业,2011年全国已有99所左右的高校开设了这个专业,目前全国开设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高校已达136所,充分说明市场需求较大。新疆艺术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于2012年开始招生,主要学习管理学和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熟悉国内外文化产业的现状与动态,熟悉国家有关文化产业管理方针、政策与法规的知识;具有文化创意学、文化市场营销与管理、文化品牌学、策划学等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文化产品创意、策划、设计、开发与营销能力和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和初步的科研能力等;但由于各课程实践教学环节较薄弱,造成毕业生不能很好的满足企业的需求,更不能为服务企业发展起到有效的作用。《文化产业经济学》是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之一,课程教学还存在教材内容体系仍偏重理论性、教学方式相对单一、案例教学技术和手段相对落后、缺乏实践教学环节等问题。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了解、掌握并运用文化产业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分析现实文化产业结构演变、文化产业组织更替、文化产业布局等经济现象,有必要在教学上不断探索实践教学模式。而且由于是新专业,师资力量参差不齐,教学内容也各有偏重,笔者正是在此背景下立足于新疆艺术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实际,对《文化产业经济学》课程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改革探索。

一、文化产业经济学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1.课程内容和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文化产业经济学作为新兴的应用经济学,是介于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之间的中观经济学,日渐成为我国高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文化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为文化产业?M织、文化产业结构、文化产业发展及产业政策等,教学对象主要针对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本科二年级以上学生开设。该课程因其具有较强的应用性,要求课堂教学必须立足于当前我国和新疆文化产业组织、文化产业结构、文化产业发展特点等实际情况,解决我国和新疆文化产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1.1现有教材版本偏少,虽然理论体系较为完整,但是利用现有理论解决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章节内容安排不够,与新疆当地的文化产业发展的结合度低,理论与实践衔接性不强,学生接受比较困难。案例数量有限,内容较少,一些教学案例时效性较差,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学研结合不够紧密,缺乏在文化产业经济学科研团队在产业经济学领域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无法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利用。教学课件制作不精细,内容不够丰富,有的仅是把教材内容简单地变成电子版课件。

1.2授课方法应用方面存在的挑战。一是案例教学应用不均衡。目前,新疆艺术学院文化产业经济学教学中缺乏实践性较强的案例,教学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多媒体教学应用不够。尤其是新疆艺术学院文化产业经济学多媒体教学还未充分地发挥出应有的功能,课件与教材内容重复度很高,信息量不足。三是没有探索模拟实验教学。与内地发达省区相比,新疆艺术学院文化产业经济学实验教学发展比较滞后,模拟实验仍然是空白。四是互动交流式教学模式空白。新疆艺术学院文化产业经济学课程没有很好的利用互联网教育形态,尤其是文化产业经济学没有利用慕课平台,不能进行互动式的在线学习。在新疆与各高校在产业经济学领域缺乏交流,资源不能实现共享。五是实习实践基地涉及领域有限。文化产业经济学实习、实践基地建 设涉及的领域不够宽泛,不能有效地通过实践教学和实践基地建设对文化产业经济学课程建设起到重要补充。

2.学生基础素质方面层次不齐

文化产业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数学、宏微观经济学、金融知识的基础之后,对文化产业内企 业之间的关系以及产业之间关系进行全方位分析和探讨的一门学科。要对整个经济运行的态势以及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方面问题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样才能为文化产业经济学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新疆艺术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在这方面安排的课程较少,学生知识涉及面窄,学生在这方面的基础知识没有掌握更谈不上连贯性系统性用理论分析研究,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较弱,导致学生接受文化产业经济学课程内容存在一定困难。

3.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

(1)文化产业经济学课程开设36学时,其中课程的实践环节流于形式,管理不规范,资料保存不完整,未达到应有的效果。对实践教学缺乏完善的教学监督管理,无法起到实质性的作用。(2)校外实践环节管理不规范。校外实践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以达到实践教学的最佳效果。新疆艺术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没有建立用于学生的调研实习固定的实践基地,现实情况是老师分配小组自行联系公司企业去实习调查实践,调查内容在各个单位差异较大,没有进行有效的指导和监督。(3)师资力量在实践方面较薄弱。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不但要求任课教师具备深厚的产业经济学理论知识时还要求教师本身也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当前新疆艺术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师资虽为高校硕士博士毕业,但均为“出校门、进校门”的形式,虽然能满足教学科研的需要,但没有从事过文化传媒类企业的运营管理工作,存在严重的理论脱离实际的问题。在教学中偏重理论讲解,进而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1]。同时,没有将具有文化企业管理工作经验的人员引进校园,新疆艺术学院也很少将教师送到企业进行挂职工作,导致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较薄弱。

二、文化产业经济学课程实践教学问题的相应解决对策

1.健全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整合实践教学方法。文化产业经济学课程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包括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分析,用经济学的理论对对文化市场、文化商品、文化商品价格、文化资源、文化投资、文化发展战略和文化经济管理主要范畴进行具体分析,理论应用能力和理论分析两部分,能够有利于学生对文化产业领域经济关系分析和解决文化产业发展问题能力的培养。在《文化产业经济学课程》开设的学期中,将文化经济学课程教学分为三个阶段:课程实验阶段,校内的课程实践阶段和校外的课程实验阶段。具体课时数按照实际情况进行分配。课程实验仍然是采用的基本实践教学方式,将课程进行模块化教学,根据每模块的内容配备与时俱进的新颖案例,通过完整的案例能够使学生掌握文化产业运动的特殊规律。校内的课程实践阶段。校内的课程实践阶段要求综合运用文化产业经济学的知识解决我国或新疆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现实问题,是对课程实验的进一步和深化。引进目前经济类课程实训的沙盘模拟实训。将每个模块的课程知识进行文化产业经济学的模拟实训,提高学生整体运用课程知识的能力。

校外实践阶段。校外实践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有利于学生将课程知识落到实处,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解决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专业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推进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实验室软件和硬件建设。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大部分课程的实践教学需要在校内完成,例如文化产业财务管理,文化产业投资学等课程。建设ERP企业沙盘模拟实验室,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模拟经营、决策和博弈等方式处理文化产业管理专业问题。同时加强实验室硬件设备电脑、投影仪等的更新换代,实验室的硬件条件为教学软件运行提供保障,直接影响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3.积极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自新疆艺术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创办以来,每年均有大四学生去专业领域的相关企事业单位实习,其中在新疆比较有影响力的单位有:年轮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乌鲁木齐文化传媒投资有限公司、世纪中天文化传播公司、新疆丝绸之路印象城营销管理有限公司、乌市红光山旅游有限责任公司、新疆顶尖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等20多家公司,同时每年4月系部组织专场招聘会时,以上公司纷纷来校招聘。每年循环往复,但没有与企业建立固定的联系模。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校外实践时又让学生小组自行去联系,没有将以往的企业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削弱了学生的实践效率。校外??践教学基地必须由系部出面,与各类文化传媒企业、报社、银行等单位联系,签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实践基地协议,保证实习实践的时间和具体内容,这样才能避免学生实践的形式化。

新媒体营销教学问题及对策范文4

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时代,现代报业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报业只有真正拥有大量高素质的人才,才能具有生命力和竞争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就上海报业的人才问题,笔者走访了北京新闻出版局、上海“解放”和“文新”两大报业集团,考察了上海报业的人才现状,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性对策。

上海报业的人才现状

上海报业最近几年不断引进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为报业补充了“新鲜血液”,这是可喜现象。具体分析如下:

总人数增加,采编人员下降。2006年,上海报业全部从业人员为5120人,比2005年(4982人)增加138人。其中编辑人员为2651人,占总人数的51.78%,与2004年(3872人)、2005年(2957人)相比,呈逐年下降趋势。这说明以“编辑部为中心”的思想开始发生转变,为引进经营管理方面的人才提供了机会。

本科以上学历人员的比例超过50%。但不及部分城市。2004年,上海报业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达2312人,占总人数的53.65%,已超过全国报业人员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员的比例(45.89%),但却不及北京(77.87%1和天津(59.59%),紧逼上海的是山东(52.41%)。

在采编人员中本科以上学历2005年达2058人,占本年总人数(2957人)的69.60%,略超全国采编人员本科以上学历人员的比例(65.8%),但却排在第十位,排在前九位的是北京、中央、天津、辽宁、湖南、山东、广东、黑龙江和吉林,紧跟上海的是湖北和河南。上海是经济发达的城市,采编人员本科以上学历所占比例还需大大加强,这样才无愧于发达城市的称号。

采编队伍年龄相对年轻化。上海报业采编人员50岁以下所占比例最低,占报社总人数的77%左右,但各年龄段的人员比例大致相当,20岁~30岁的年轻人相对较多。

上海报业的人才问题

虽说近几年来上海报业在用人上有一些可喜的变化,但总体上,人才结构不合理,知识结构也有待改善。具体说来,主要表现为三种人才的缺乏、高校教育的脱离实际、薪酬福利制度的不完善。

三种人才的缺乏。经营管理人才的缺乏。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的新闻业比较强调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舆论导向、社会效益。比较忽视经营管理,因而导致经营人才相对缺乏。报业的发展需要原料采购、设备引进、技术更新、财务运作、广告拓展、多种经营的相互配合和支持,因而经营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制度创新能力,包括产权制度、经营制度和管理制度的综合创新,而目前上海报业却缺少这方面的人才,特别是资本运作方面的人才。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体制问题:一方面,过去的高等教育体制缺乏对媒体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使得媒体经营管理职位不得不由一些资深的记者、编辑等原本从事采编工作的人员来担任;另一方面,报业媒体在自身的转制过程中形成了过渡期特有而不太完善的人事管理制度,使得过去由采编转变而来的管理者成为现今报业经营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复合型人才的缺乏。纸质传媒业风起云涌的巨变,特别是西方报纸的杂志化,大报“瘦身化”、小报化、分众化。国内的报业集团化、深度报道专版化、报纸网络化、手机化(手机报)表明:要调动和整合所有报业资源,实现信息传播的最佳效益,没有实务策划能力是不行的,这要求上自高层管理人员,下至普通的采编、广告和发行人员,必须会策划、善于策划。报业发展网络视频新闻也是大势所趋。因而采编人员还要善于制作视频新闻。此外,新媒体的不断涌现。也要求经营管理人员既懂管理,又熟悉新兴媒体,知道新兴媒体的盈利模式,使报业集团在做好现有业务的同时把触角伸向新媒体。

目前上海报业人员技能单一,有的只懂采访,不懂策划,不懂制作视频新闻。有的只掌握新闻专业知识,没有掌握经济、法律、社会学、管理等相关知识;多数具有中文、政治、历史和哲学等专业背景,少有金融、商务、财务和管理背景。

领军人才的紧缺。要做真正一流和超一流的业绩。只有靠一流和超一流的人才,但目前,报业的策划、制作、包装、营销等方面缺乏一流的人才。如上海报刊发行业中关于发行管理、发行营销、发行策划的高端人才就极其缺乏,这种劣势在报刊发行业对外资开放之后表现得越来越明显。

高校教育难跟上日新月异的传媒业。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和影响颠覆了原有的一些传播理论,而高校的师资和教材难以跟上瞬息万变的传媒业。目前的新闻教育课程设置体系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中,原有的新闻理论体系已经逐渐与现实脱节。涉及新技术手段和高科技成果的相关课程未能引入新闻学主干课程体系中,而懂新传播技术的师资也奇缺,如此,培养出来的人才也就理论脱离实际,即使到报社后上手也不快,还得再接受培训,这就给报社造成了一定的经济压力。

薪酬福利制度尚未完善。目前,上海报业的薪酬级别设置大多套用行政级别,以岗定薪,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的薪酬制度尚未全面推行。外聘人员的福利待遇和福利制度比较薄弱,尚未健全。

上海报业的人才策略

加强人才培训。新闻单位的人才培训和提高,是关系到本单位在传媒市场上有没有核心竞争力的大事。通过培训可补充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以适应新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可减少引进人才资本,达到本身人才资本增值的目的。

如解放集团于2006年9月推出“媒体进课堂”工程,为名记者、名编辑的脱颖而出搭建了平台,让记者、编辑或经营管理一线人员通过课堂这个新平台加强理论修养,同时扩大在业界的知名度。通过自主报名和组织推荐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法讲课,与大学合作设立平台。这无疑是一双赢策略,为学校吹进了实践之风,也让新闻从业者提高了理论修养,扩大了自己和集团的形象。

而文新报业集团制定的《文新集团人才五年发展规划》也打算以提高高级、专门、复合型人才比例为目标,按员工总数的5%~10%目标建立一支既懂新闻业务,又有管理水平,还善经营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改革高校新闻教育。高校要有理念,要有改造社会的理想,并以此来培养学生的人格及各种能方。

1 专业设置要创新。高校要紧跟当今“媒体融合”的趋势,开设各种媒体融合在一起的新专业,培养跨媒体的全能型新闻人才。

2 课程体系要创新。加大文理工结合、跨学科交叉融合的力度,打通新闻学、

传播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及信息系统管理等学科界限,培养高级复合型报业人才;加大实践教学课程的份额和力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 教学内容要创新。要将最新的传媒实践案例引入课堂,请新闻单位优秀的一线实践人才到高校讲课。也可采用“一半课堂一半实习”的教学模式。

4 教材建设要创新。新闻传播学专业教材两三年就应更新、修订。编写教材要注意修改需要更新的新闻理论。此外,要注入新的知识、新的案例,紧跟时代步伐。

5 学校和报社合作,“产一学一研”一条龙,实行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2006年颁布的《报业发展纲要》首次提出了“黄金一代”报业人才的培育。此工程意在促进新闻人才学历教育创新,大力培养政治意识强、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的承前启后、肩负报业发展使命的“黄金一代”报纸从业者。从高校教育的源头着手。培养高级复合型报业人才;鼓励有条件的报业集团或报社建立博士后流动站,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加强合作,重点培养发展战略研究和决策层面的高级报业人才。

2006年10月,文新联合报业集团、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上海世博集团、上海博物馆等35家企事业单位和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正式签约,挂牌成立“教学实习基地”,目的是培养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全面的视觉艺术类综合人才。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完善薪酬福利制度,发挥人才价值。有人曾预言,随着国外媒体的逐步进入,将出现人才流失的。原因在于一是国内单位付不出有市场竞争力的工资;二是事业单位按行政级别定薪,不能拉开差距。国内管理人员的报酬可能只有国外同行的十分之一或是几十分之一。

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说。高额的薪酬不仅可以满足员工生理、安全、爱与尊重韵需要,也可以极大地满足其实现自我的最高层需要――事业成功的标志和象征;从期望理论出发。员工的个人努力使报社取得了优良的业绩,报社的高额奖赏正是其个人目标的实现:由此可见,高薪对员工有很强的激励作用。美国哈佛大学威廉・詹姆士教授研究发现,员工在受到充分激励时,可发挥能力的80%到90%,而在保住饭碗不被开除的低水平激励状态下,员工仅仅发挥出能力的20%到30%。

报业本身就缺人才,培养人才需要花成本,倘若因单位不能提供合理的待遇,不能为员工提供充分展现自己价值的平台而导致人才流失,那将是更大的损失。因而单位首先要完善薪酬制度,薪酬设计要在按劳分配的基础上逐步实行档案工资与实际工资相分离的分配办法,确立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员工和关键岗位倾斜的分配机制。在不违反国家有关法规的前提下,采用薪酬与福利并重的方法,上不封顶、下不保底,对高层员工采用高于市场平均值的增长率,对中层员工和业务骨干采用平均市场增长率。对一般员工则保持工资不变。另外,可以考虑让领军人物享受终身年薪。如新加坡报业控股旗下第一大报《海峡时报》的薪酬包括工资、奖金、职务津贴和股票认购权。具有相当高的市场竞争力。年成好时优秀员工的花红甚至可以多过6个月,加上股票认购权的收益。远远高过当地其他公司的一般工资水平。特别是资深记者的公司内部级别可能和总编辑一样。每个级别享受的优惠待遇也大致相同。此外。还要对报业人员予以感情激励,包括对人才的尊重、理解与支持、信任与宽容、关心与体贴。同时、树立“人文关怀”的管理思想,增强报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总而言之,报社要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充分发挥人才的价值:靠待遇留人、靠事业留人、靠感情留人。

新媒体营销教学问题及对策范文5

【关键词】 非会计专业;会计学原理;专业课程

《会计学原理》是高等院校中经济管理类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由于该课程与其他经济管理类课程相比,思维方式有较大的差别,其内容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和操作性,要求学生掌握一门不同于其他经济管理的专业方法,学生在初学本课程时,感觉难度很大,并且往往感到比较枯燥。对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这是他们的专业入门课,以后的很多专业课程都有类似的特点,他们能正视学习《会计学原理》的种种困难,而对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情况很不一样。因此,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非会计专业《会计学原理》的教学中存在着更多的障碍,对教师的教学提出更多的挑战,教师也感觉有更多的困惑。如何改进非会计专业《会计学原理》课程的教学方法,如何提高其教学效果,是教学界关注的一个问题。笔者多年从事非会计专业《会计学原理》教学,现对该课程的教学谈一些体会。

一、教学中面临的主要障碍

(一)学生对此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影响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在进大学前填报志愿时就对会计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认为他们毕业后应该是从事会计工作或从事与会计相关联的工作,这个观念在入学后的有关教育中还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他们就自然而然地认为:《会计学原理》是他们以后有关专业课程的基础,必须要学好该课程,不然直接影响以后的专业学习和业务能力的培养。因此他们对《会计学原理》课程非常重视,不用过分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就很强。而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会计学原理》这门课程之前,可能只听到过“会计”这个词,而不知其内涵,认为会计就是企业里做账的,学会计就是学做账,觉得自己不是会计专业的,学做账应该是会计专业的学生要学的,因此,很多学生对教学计划中开设《会计学原理》这门课程感到不好理解。比如,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会认为,我毕业后是做营销的,学会计干什么?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可能就更不理解了,认为自己应该好好学计算机,怎么还要学会计?因此,他们普遍对这门课程不重视,认为只要考试及格拿到学分就行,没必要好好学懂、学通,学生以这样的学习目的去接受该课程的学习,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可想而知了。

(二)学生对该课程的预期不合理,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老师的教学效果

会计专业的学生认为学了会计就会做会计,所以他们会认真学好会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而对于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认为自己学会计是为了识别和使用会计信息,因而他们对会计做假很感兴趣,往往不重视正确的会计方法和会计处理的理解,在课堂上他们对做假账和查假账很关心,对老师在课堂上所讲的如何用正确合理的会计方法对所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他们不愿意认真理解和掌握,总是过多地要求和期望老师在课堂上讲如何做假账和识别假账方面的问题。以这样的心态和目的去学会计学原理这门课,不仅影响老师教学的安排,也影响学生学习的连续性。

(三)与其他专业课程相比,该课程具有更强的专业性、技术性和原则性,增加了学习的难度,并易于使学生产生枯燥感

《会计学原理》是会计学的入门课程,主要阐述会计及会计核算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常识,包括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以及会计核算程序、会计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会计工作的组织等方面的常识,这些知识和日常生活中所体验的问题区别很大,这些方法与日常的思路存在很大的分歧,很多专业术语都难以通过非专业的日常思路去理解,如借贷记账法中的“借”和“贷”,与日常生活中所常用的“借”和“贷”的含义完全不同,在其他专业课程中也很少用到会计中“借”和“贷”的含义。再如,会计六要素中的“收入”,与日常的家庭收入中的“收入”的含义相差甚远,因此通常很难被学生所接受。另外,还有需要会计科目与经济业务相对应,这使学生学起来感到吃力,其他很多专业课程都可以课后自学看懂,而会计学原理如果想通过自学来掌握和理解,难度很大,一般来说,学生对上课时老师的讲解要能完全跟上来都已经很有难度了。因此,学生学起来觉得概念难以接受,方法难以掌握,思维难以转变。

该课程在内容上往往是对基本原理的介绍、对会计法规和会计准则规范的解释和应用的讲解,内容具有较强的严谨性。和其他专业课程相比,无论是在理论内容还是案例的应用性讲解上,都显得相对具体而缺乏生动性和灵活性,使学生有较强的枯燥感,趣味性相对较差,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四)相关背景基础知识较为缺乏,增加了本课程的学习难度

《会计学原理》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学习中会涉及到公司、经营、货币、税收和证券等相关基础知识。因此,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应该以一定的相关课程作为支持。但是笔者在教学中发现,有一些基础知识在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中不具备,而有些基础知识,学生又只是一知半解,理解不准确,这对会计专业与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都是一样的。对会计专业的学生,由于对会计的高度重视,虽然一样不具备太多基础知识,可是学生知道,公司、经营、货币、税收等知识是他们专业知识的基础,在他们的专业知识结构体系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如果在教学中涉及到,他们会非常有兴趣,上课时没有理解的问题,往往会在课后去查阅相关资料来弄明白。而非会计专业学生在教学中涉及到也不感兴趣、听过就忘,课后也不会去查阅资料来理解相关基础知识,他们更多地认为,现在是学会计学原理,对这些相关基础知识,他们会在以后的相关课程中再学,或没必要学。然而,在以后的学习中,他们又不会再去巩固会计学原理的学习了,以后也可能再也没有会计方面的课程了,这使教学和学习效果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二、应对障碍提高教学效果的对策

(一)开始就强调课程的重要性,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成功之母,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在刚开始时对会计学课程充满好奇,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一点,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笔者在第一堂课首先结合当前经济发展形势,谈谈会计工作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再结合学校实际,介绍以往毕业生(非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经过进修成为会计工作者)中成功者的事例,联系自己或身边其他人员发生的事例,讲解会计对非会计工作者职业生涯的重要性,会计对学生创业的重要意义。另外,对有些专业的学生来说,强调会计学原理还是有些后续课程的基础,如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工程管理和金融学等专业,在他们以后的专业课中还有财务类的课程,会计学原理为这些后续课程打基础,这样使学生能高度重视本课程,从而可以端正学习态度,激起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除此以外,笔者还告诉学生这门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学完本课程后应有哪些收获。学生对这门课有了初步了解后,感觉自己与其距离拉近了许多,并树立起学好本课程的决心和信心。

(二)澄清学生对会计学原理课程的认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1.说明会计需要灵活性与原则性相结合。举例说明同一业务,用准则所规定的不同方法进行会计处理后所得到的结果不同,使学生明白会计并不是都规定死了的,同时使他们明白看懂会计信息是一门很有学问的知识,他们应该学好会计,以更好地识别和利用会计信息,分析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还要讲解会计职业判断的重要性,通过案例讲解会计处理中很多方面需要合理运用职业判断,以帮助学生理解会计的灵活性与会计做假的区别,并且注意强调学生应该要知道正确的会计处理是识别假账的基础,如果正确的会计处理都不会,做出来的是错账而不是假账。

2.在前面几堂课中就要讲解会计学的体系,会计有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之分,有盈利组织会计与非盈利组织会计之分,在财务会计体系中又分基础会计、中级和高级财务会计,并举例说明各分支的应用范围,使学生对会计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因为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在他们的专业课程学习中,不会涉及到会计专业方面的有关课程,会计专业的学生则会在以后的学习中一一开设会计专业课程。通过这样的分析,使非会计专业学生能有效认识会计的全貌,澄清对会计的认识。

(三)讲解尽量生动,方法力求多样

教学中,运用各种方式,有时候可以穿插一些故事情节或是某些电脑游戏,适当幽默一下,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强趣味性,并加深学生对相关内容的记忆和理解。如可以在适当时候,在课堂上念一段以会计术语书写的情书,表面上看来是引来了学生的一片欢声笑语,实际上可以使学生觉得会计并不象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呆板和枯燥,并且还有利于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例如,可以联系当前流行的网络游戏“摩尔庄园”游戏,讲解和分析有关固定资产、收入、费用等概念,同时将游戏中的“偷菜”引申到对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和会计主体等概念分析。

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口味”的变化而产生新鲜感,在充满新鲜感的过程中去学习,可减少他们对学习的枯燥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会计学原理》本来枯燥感就比其他经济管理类课程要强,非会计专业《会计学原理》的教学中,尤其需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变化中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求教师除了运用常规的讲授方法以外,还要结合多媒体技术方法、作业布置和实验法等的合理运用。在对有关实务操作方面的内容,如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账户的登记、会计核算形式和会计报表的编制等,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方法和实验法。首先要准备好相应的实验素材发到学生手里;然后在课程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好相应的课件,对这些实务性操作过程进行演示,并且要求学生用手中的素材按照演示过程去操作一遍,这样通过“看一遍,做一遍”以后,使学生对相关性内容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并且可以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易于理解和掌握有关内容。这样,有利于学生了解会计信息产生的过程,从而能达到看懂会计信息和使用会计信息的目的,这正好是非会计专业《会计学原理》的教学目的,因此,也有利于该课程教学目的的实现。另一方面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方法对有关内容的演示,还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课后通过作业的形式,引导学生去查阅有关资料,补充相关知识,巩固所学内容。

(四)讲解力求通俗,并尽可能联系日常生活实际

根据非会计专业学生的特点,在《会计学原理》的课堂教学中,紧密联系日常生活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或常识出发,用平实的语言来阐述理论,做到深入浅出而通俗易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多举例,并且尽量从日常生活的实例来引开,便于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笔者在教学中联系家庭中电费的缴纳情况为实例来讲解有关内容,教学效果较好。两年前,本人家庭中的电费是每季度从工资中扣缴一次,学校到每个季度末来抄一次电表,根据电表数据计算电费,然后从该季度的最后一个月的工资中扣除该季度的电费,如在2007年12月份的工资中扣了电费300元,这300元的电费应该是10、11和12月份三个月的电费,如果平均分摊的话,学生都能很好地理解每个月应该是100元,但是钱是在12月份支付的,电费相当于一项费用,在家里的电费账中12月份的电费应该记100元而不是300元,10月份的电费应该记100元而不是0元,大家都能很好地理解并接受。而在2009年本人家里的电费是用IC卡,先买电再用电,本人于2009年10月1日正好电表报警没电了,于是用300元买了500度,结果用了三个月。这种情况和前面的情况就不同了,2009年10月份的电费应该记100元而不是300元,12月份的电费应该记100元而不是0元。前者是先用电后付钱,后者是先付钱后用电,在记账时,根据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分别用预提费用(应付账款)和待摊费用(预付账款)进行处理。可见,这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预提费用(应付账款)和待摊费用(预付账款)等内容的理解。

(五)明确学生的学习目的,确定科学的教学目的,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由于非会计专业学生学习《会计学原理》的学习目的与会计专业学生明显不同,因此,在教学目的与内容上,非会计专业与会计专业相比应作较大调整。会计专业学生学习《会计学原理》课程的目的和要求是要掌握会计的基本原理、相关理论和方法,认识做好会计工作对于加强企业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意义,要能具体应用计账方法,进行实务操作,还要了解会计工作的组织、内部管理制度的设置、对会计人员的要求和我国的会计法规体系等等。这就要求教师要系统全面地对所有内容进行讲解和分析,要让学生领会“会计的全貌”,即会计是做什么的及如何去做的。非会计专业学生(如经济管理、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等),对掌握会计具体核算方法和实务操作等内容的要求相对较低,着重在于对会计信息的使用。其学习目的主要是认识会计工作的重要性,了解会计核算的方法和流程,能够看懂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中的会计信息,以能对财务报表包含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和应用,而不是侧重于会计核算的账务处理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非会计专业《会计学原理》的教学目的是要让学生读懂会计信息,培养学生理解和使用会计信息的能力。所以在为非会计专业的学生组织《会计学原理》教学时,教学内容的选择、重点内容的安排、内容的讲授顺序等方面都要作相应的调整。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可以根据学时情况,将“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会计的职能”“会计的任务”,“会计的方法”、“会计工作的组织”、“会计的发展历史”等内容可以不作课堂教学内容;“填制凭证”、“登记账簿”、“账务处理程序”、“财产清查”、“成本计算”和“编制会计报表”等内容可以只作了解;可适当增加“财务会计报告分析”方面的内容。重点内容放在“会计要素”、“会计平衡原理”、“借贷记账法”、“会计假设”和“简单的财务分析”等内容上。

在内容的讲授顺序上,最好的办法是从“会计目标”入手,然后展开。会计是为会计信息使用人服务的,为他们的决策提供有用信息。会计目标就是为会计信息使用人(股东、债权人、管理者等)提供会计信息。而会计提供信息的主要载体是财务会计报告,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的依据是账簿,登记账簿的依据是会计凭证,填制会计凭证的依据是经济业务。因此,会计信息是根据以下流程产生的:经济业务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根据这样的分析,在安排讲授顺序时,第一步是介绍“会计目标”,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第二步是介绍“会计信息的产生过程”,让学生从明确会计目标和领会“会计的全貌”入手来开始本课程的学习。第三步是开始对重点内容的讲授,使学生掌握会计处理的对象、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第四步是对“填制凭证”、“登记账簿”、“账务处理程序”和“编制会计报表”等内容进行介绍,在教学中,要向学生提供有关素材,向学生发放会计凭证、账簿和会计报表等材料,让他们能体会到会计信息载体的实际面貌,在此基础上,再运用多媒体技术对操作过程进行演示,让学生了解会计信息产生的过程和会计信息的来龙去脉,会有利于培养学生阅读会计信息能力和教学目的的实现。第五步是让学生了解有关“财产清查”的一些内容,这部分内容要注意联系实际进行简单介绍,学生往往比较感兴趣。最后,还要安排有关会计报表、财务分析等方面的内容,培养学生阅读会计报表的方法和技艺,以使其能更好地运用会计知识,从会计报表中提炼出对工作有用的经济信息等实用内容。这个讲授思路层次分明,一环扣一环,既能满足非会计专业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和要求,又不会打破其整体性和系统性。

(六)注意适当迎合学生的心理预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中,对会计做假很感兴趣,在课堂中引入日常生活的实例,如“学校老师买了私家车,能不能作为学校的资产记账啊?”学生都认为不能,在这个问题的基础上,再引深到公司里,职工家里的家用电器不能记入公司的账里去。同理,公司老总或股东的家用电器一样不能记入公司的账,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企业老板的家产往往以公司的名义报账,这是不对的,违背了会计主体假设的要求。这样的解释和分析,既联系日常生活实例通俗易懂,又和学生所关心的公司做假账的心理相迎合,使学生可以很好地理解会计主体的内涵,还可以加深对有关会计信息的理解。其次,在教学中适当引入企业实际会计做假事例来分析有关内容,有利于学生很好地理解有关内容。另外,在教学中要注意强调会计职业判断的重要性,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例子,根据职业判断的要求来选择会计处理方法,通过多种会计处理方法下的不同数据结果,使学生体会到会计处理方法的灵活性,这样有利于学生对会计信息的理解,并提醒学生在使用会计信息的过程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参考文献】

[1] 王翊覃.浅谈非会计专业《会计学原理》课程的教学[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3):84-86.

[2] 熊莉.非会计专业《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探析[J].科技经济市场,2007(3):105.

新媒体营销教学问题及对策范文6

邮轮旅游是指以邮轮作为交通载具,兼具住宿、餐饮供应以及休闲娱乐场所等多种功能,进行观光、旅游、观赏风景文物等的旅游活动。邮轮旅游起源于欧洲,已在海上盛行百年。现代邮轮旅游已经发展成为集交通、娱乐休闲、住宿、餐饮、健身、购物于一体的综合型旅游产品。在海南,邮轮旅游虽然起步较晚,但已经成为新兴产业的高地和旅游产业的新业态。

一、南发展邮轮旅游的条件

海南位于北纬18度,属于热带季风海洋气候,光、热、水资源丰富,年平均温度在22℃―26℃之间。夏季,我国内陆大部分地区处于高温酷暑中,但海南虽处于热带,却仍十分凉爽,特别是海风吹拂,带来了清新的空气;冬季,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严寒之中,而海南却温暖如春。可以说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加上海南四季花香、空气清新、风光绮丽,一年四季都适合旅游,发展邮轮旅游独具优势。

海南省靠近东亚与东南亚之间的国际深水航道,连接亚洲、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是国际海运的必经通道,海运交通位置重要,每天有几百艘次国际货轮从其海域过境。其中三亚市作为全国唯一的一座热带滨海风景旅游城市,气候宜人,全年平均温度25.7摄氏度,四季如春。三亚对面是南中国海和泰国湾,一年四季都可以进行邮轮旅游,是国内其他港口都无法比拟的。

二、海南邮轮旅游发展现状

2010年12月16日,由海口市政府委托CCYIA编写的《海口游艇邮轮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前期研究》课题专家评审会在海口举行。《海口游艇邮轮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前期研究》将海口的邮轮旅游产业规划,分为三个时期,到2020年,使邮轮游客达到5至6万,直接经济效益12亿,提供就业机会5,100个,成为东南亚区域邮轮中心。

2011年3月2日,海南海王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及马斯特-曼德邮轮有限公司等合作投资海南邮轮项目签约仪式。海南海王国际旅行社与欧洲四家公司在此签订协议,开启了海口邮轮旅游的新纪元。

2013年4月,在视察三亚凤凰岛国际邮轮码头时,要求海南“加快建设邮轮母港,大力发展邮轮产业。”

2014年海南积极推进邮轮旅游发展,三亚凤凰岛、海口秀英港两个港口出入境邮轮229艘次,共接待邮轮、游艇旅客19.23万人次,同比增长32.1%;西沙邮轮旅游共开行23个航次,同比增长76.9%,接待游客4178人次,同比增长95%。

在2015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海南省省长刘赐贵首次提出“打造环南海游轮旅游圈”设想。2015年3月28日,经国务院授权,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提出:要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邮轮旅游合作”,要“加大海南国际旅游岛开发开放力度”。

海南邮轮旅游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在发展邮轮旅游的过程中,还有部分问题需要解决。

三、海南邮轮旅游存在的问题

(一)邮轮旅游航线较少

目前海南开通的邮轮旅游航线较少。作为邮轮母港,海南仅开通了“三亚/海口―越南”航线;作为邮轮停靠港,仅开通了“香港―三亚―越南―香港”航线。还没有开通较热门的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东南亚航线,更不用说欧美等远洋航线。另外,因为海南三亚凤凰岛国际邮轮港和海口秀英港均只有一个邮轮泊位,无法同时接待两艘以上的邮轮,不少国际邮轮只能从海南经过而无法在海南停靠。

(二)邮轮港口缺乏配套基础设施

无论是在海口还是三亚,海南的邮轮港口周边缺乏餐饮、住宿、娱乐、购物等配套基础设施,且尚未实现邮轮港口与机场、火车站、车站、景区、免税店间的交通连接。无论邮轮从海南出发或是停靠海南,没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则无法满足游客的旅游需求。另外,与邮轮港口相配备的维修、保养、补给等设施也尚未完善,也难以吸引国际邮轮停靠。

(三)邮轮旅游产业体系尚未形成

邮轮旅游是在邮轮公司的主导下,与港口、旅行社、餐饮、住宿、景区等相关企业、政府机构等相互配合下运行的。而目前,尚未有国际邮轮公司在海南设办事处,邮轮旅游主要受益来源于港口服务、邮轮票务,属于低技术、低附加值的环节,邮轮旅游产业体系尚未形成。

(四)邮轮旅游人才匮乏

海南邮轮旅游起步较晚,缺乏邮轮旅游人才,特别是邮轮旅游服务与管理、邮轮营销、推广、邮轮码头接待、邮轮码头经营与管理、邮轮维修、保养等方面的人才。目前,海南开设邮轮旅游相关专业的高校还不多,且局限于培养基层服务人员,但发展邮轮旅游往往需要高素质、高层次的服务与管理人员。邮轮旅游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制约海南邮轮发展的瓶颈。

(五)邮轮旅游知名度不高

海南邮轮旅游营销宣传工作刚刚起步,知名度不高,携程、艺龙、途牛等旅游电商网站上均没有海南邮轮旅游的推介。邮轮旅游作为新兴的休闲度假方式还未被广大旅游者接受,了解邮轮旅游的人不多,亲身体验邮轮旅游的人更少。

四、海南邮轮旅游发展对策

(一)加快邮轮港口建设,开发新航线

邮轮港口的建设和邮轮航线的开发是制约海南邮轮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必须加快邮轮港口建设,开发新的邮轮旅游航线。

1.加快邮轮港口建设。目前,三亚凤凰岛国际邮轮港二期正在建设中,建设好的二期邮轮港,将有10万吨泊位1个、15万吨泊位2个和22.5万吨泊位1个。而海口港二期深水起步码头,能停靠8万吨级以下邮轮,海南也成为我国国内唯一一个同时拥有2个邮轮母港的省份。

2.开发新的邮轮旅游航线。海南省省长助理、省旅游委主任陆志远表示:2015年下半年海南省将开辟一程多站式“环南海”跨国邮轮环线,届时包括皇家加勒比游轮有限公司等多家世界著名的邮轮公司将参与环线的运营和建设。该邮轮环线将在越南、菲律宾、台湾、香港、海南等南海周边国家和地区设立停靠点,真正实现“一程多站”的概念。此外,还应与国际著名邮轮公司合作,针对客源市场,开发出合适的邮轮旅游航线。

(二)完善交通体系,加强配套设施建设

加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是海南发展邮轮旅游过程中的必备进程。

1.完善交通系统。邮轮港口应有方便快捷的市内交通、腹地交通和国内外空中和海上航线,方便游客就近消费和自由出行。海南的邮轮港口须实现与机场、火车站、车站、景区间、免税店交通的无缝连接,码头附近建有足够的停车位置和通道,公共交通线路、出租车候客区应尽可能贴近候船大楼,力争实现零换乘的交通。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邮轮港口周边基础设施的完备程度关系到当地邮轮旅游的受欢迎程度。因此,海南邮轮港口周边应配备完善的餐饮、住宿、娱乐、购物等基础配套设施,吸引邮轮靠港,并方便旅游者享受邮轮开启前及靠港后的旅游体验。另外,必须完善完善港口的邮轮补给、维修、保养体系,保证邮轮的安全。

(三)完善邮轮旅游产业体系

完善邮轮旅游产业体系,可让海南邮轮旅游顺利发展。

1.邀请国际邮轮公司驻扎。无国际邮轮公司驻扎,也是制约海南邮轮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海南应提高邮轮港口的软件及硬件水平,邀请大型国际邮轮公司在海南驻扎,设立办事处。若国际邮轮公司驻扎,可提升海南邮轮旅游的知名度;同时,国际邮轮公司的进驻也会促进海南邮轮旅游的发展。

2.加强旅游企业间合作。邮轮旅游的的发展离不开旅游企业间的相互合作。海南邮轮旅游的发展,应依托邮轮旅游公司,与旅行社、酒店、景区、交通部门等旅游企业合作,共同开展营销、推广、咨询等服务,实现邮轮旅游产业连接,让旅游者在旅游各个环节都了解邮轮旅游、参与邮轮旅游。

3.完善港口服务。海南邮轮港口应向其他国外著名邮轮港口取经,不断完善各项服务。首先,加强和完善邮轮停靠前、停靠期间及离港的整个过程中的服务,如:引航服务、海关服务等;第二,加强旅游者集散服务管理,确保客流畅通;第三,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咨询服务、中介服务、医疗保健服务等;第四,开发邮轮旅游所带动的商务贸易、物流仓储服务,完善餐饮、住宿、度假、娱乐、购物等服务,为游客出行提供完美的服务。

(四)培养、引进邮轮旅游人才

海南发展邮轮旅游必须加快培育、引进邮轮旅游人才的步伐。

1.培养邮轮旅游人才。在省内各高校开设邮轮旅游服务与管理相关专业,鼓励国际邮轮公司、邮轮培训机构与各高校合作,共同培养国际化的邮轮旅游人才。同时,深化教学改革,加强邮轮旅游师资队伍建设,为海南邮轮旅游培养高素质人才。另外,制定邮轮旅游人才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选拔高素质人员到国外深造、学习。

2.成立培训机构。目前,许多邮轮旅游从业人员都是半路出家,缺乏邮轮专业知识。海南可与国内外邮轮公司、专业培训机构合作,成立邮轮旅游人才培训机构,可对在职邮轮旅游从业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同时为有志于从事邮轮旅游工作人士提供职业资格培训与认证。

3.引进人才。海南在发展邮轮旅游的过程中,必须引进高层次人才。可以制定优惠政策,如解决住房、户籍问题,解决子女入学问题等,吸引国内外高层次邮轮旅游管理人才到海南就业。另外,通过大力发展海南邮轮旅游,为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提供施展才能的舞台,留住人才。

(五)做好海南邮轮旅游的宣传和营销

邮轮旅游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邮轮旅游市场的宣传和推广、咨询服务以及销售服务都比较完善。海南应积极借鉴经验,宣传推广邮轮旅游,并做好营销工作。

1.做好宣传推广工作。首先,与国内外旅行社、旅游电商网站合作,联合宣传推广海南邮轮旅游;其次,海南邮轮相关协会要关注并参与世界邮轮协会组织的活动,组团参加各种专业邮轮展,加强与国际同行交流,学习先进经验,向国际邮轮协会等组织推介海南的邮轮港口,开拓邮轮入境旅游市场,提高海南邮轮旅游的知名度。第三,通过各种广告、媒体的宣传,让旅游者了解邮轮旅游,逐步接受邮轮旅游的新观念、新习惯。

2.开发特色邮轮旅游产品。旅游者对邮轮旅游的需求是各式各样的。海南可与国际著名邮轮公司合作,开发特色邮轮旅游产品,如:满足旅游者乘坐邮轮观赏海洋及沿岸自然风光、城乡风光、民族风情、名胜古迹的邮轮观光旅游产品;旅游者利用假期乘坐邮轮进行休闲和娱乐消遣的邮轮休闲度假旅游产品;满足旅游者了解邮轮航线区域及其腹地文化需求的邮轮文化旅游产品;利用邮轮举行各种会议的邮轮会议旅游产品等,以吸引国内外旅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