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卫生健康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口腔卫生健康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口腔卫生健康

口腔卫生健康范文1

【关键词】口腔健康;健康教育;大学生;口腔卫生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4年4月间,选取我校在校大学生200名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一组为常规组,对其免费发放牙刷、牙膏的同时,给予简单的刷牙讲解(刷牙的必要性以及如何正确刷牙),一组为健康组,对其免费发放牙刷、牙膏的同时,给予口腔健康知识讲座以及一对一的健康教育会谈,每组各100名。常规组:女生45名,男生55名,年龄20岁~24岁,平均年龄(22.62±1.02)岁;健康组:女生47名,男生53名,年龄20岁~24岁,平均年龄(22.75±1.21)岁,将两组的基本资料进行比对,得出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常规组:对大学生发放统一的牙具,并指导其正确的刷牙知识。健康组:(1)展开口腔健康教育讲座,使大学生积极参加,对口腔卫生知识、口腔的常见疾病以及正确有效刷牙的必要性告知大学生,并将实际的技术操作进行规范的示范,并在讲座结束后进行考核,由考核合格的大学生建立健康宣传小组,对考核不合格的大学生进行延伸性的口腔知识健康教育,并对该组的每位成员统一发放与常规组相同的牙刷和牙膏,同时将用餐后需要进行的口腔清洁、牙线的正常使用方式以及常见的口腔疾病的基本预防和日常护理知识告知给该组的大学生,并对大学生存在的口腔问题进行耐心的解答[2]。(2)进行简单的一对一的交谈,在大学生进行一段时间的牙齿护理后,对其口腔的健康进行简单的评估。(3)针对于出现的口腔问题进行集中的讨论,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1.3观察指标

分析2组在入选时以及6个月后的口腔卫生知识得分。对2组观察对象在入院时以及6个月后进行口腔健康知识调查问卷的发放,调查问卷包括:口腔卫生与饮食、刷牙的意义与方法、口腔卫生的态度与观念。每项分值均为50分满分,分值越高表明对口腔健康知识掌握得越好。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t值检验对本文的入选时以及6个月后的口腔卫生知识得分进行整理和分析,t值检验选自SPSS24.0统计学软件中,并以(x±s)表示对比的结果,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结果

入选时以及6个月后的口腔卫生知识得分比较。入选时,两组的口腔卫生知识得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6个月后,两组的口腔卫生知识得分显著高于入院时,且健康组高于常规组(P<0.05),差异显著。

口腔卫生健康范文2

[关键词]口腔微生物;早期定植;年龄

现代生物学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由真核细胞和共生在体内的微生物群落共同构成的超级生物体[1]。人体的代谢是由宿主自身基因组调节的各种代谢途径以及微生物基因组调节的代谢过程共同组成,这种宿主与微生物之间的共同代谢过程最终调节着宿主的整体健康。人类个体的健康状况与寄居微生物紧密相关。从出生后,婴儿就开始不断发生人与人或人与环境之间的紧密接触,从而与微生物之间建立密切联系。在人体口腔中,微生物定植的第一步就是细菌的黏附。在婴儿期的最初几个月,口腔中能发生细菌黏附的只有黏膜表面,随着牙的萌出,细菌黏附位点显著增加。细菌的黏附不仅发生于细菌与口腔位点之间,也同样发生于细菌相互之间。例如绿色链球菌,以及另一种严格厌氧菌-具核梭杆菌之间即可发生特异性黏附。从婴儿期开始,个体口腔微生物的定植已经有明显的不同,婴儿的照顾者及其他亲密接触者的口腔微生物种类对婴儿口腔微生物的定植有明显影响[2]。同时,婴儿的饮食或药物的应用等也对微生物在口腔的定植产生影响。在乳牙开始萌出后,牙的出现为微生物的定植提供了新的生态位点,口腔微生物的构成有明显改变。在混合牙列期,恒牙开始萌出,口腔微生物构成也发生新的变化。目前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更多的非培养,高通量方式被应用于口腔微生物的检测中,如DNA芯片,高通量测序等。这些方式的应用让研究者对人类口腔微生物的定植产生了新的理解。在这个新的技术时期之前,研究者们推测口腔内存在的细菌约有1000余个种属或者种系型[3],但目前的研究发现口腔内的微生物种属可能高达19000个[4],其中绝大多数为不能培养的细菌。同时,目前的研究也发现口腔的感染性疾病,如牙周疾病或是龋病,并非单一菌种感染致病,而是多菌种协同致病的结果[5-6]。口腔微生物在口腔内各个生态位点定植,相互作用,其整体的平衡与失衡与口腔及全身健康息息相关。那么,了解口腔微生物在健康状况下的定植,并进一步对比其在疾病状况下的变化,对进一步了解对口腔这一微生物进入身体的门户至关重要。本文主要对近年来年龄相关的口腔微生物正常定植情况研究进行综述。

1胎儿期

过去,人们一直认为,胎儿在子宫内是在无菌环境下发育完成的。但是,Bearfield等[7]发现,70%孕妇的羊水中出现了口腔微生物的早期定植。其中最常见的微生物为具核梭杆菌,一种牙周可疑致病菌。这也有力解释了为什么孕妇及低体重儿具有高牙周疾病感染风险。在怀孕期间,口腔微生物可能是通过菌血症到达子宫内,尤其是在有母亲有牙周感染的情况下。由此可见,孕妇孕期口腔筛查及口腔健康维系非常重要。

2新生儿期

从出生时,婴儿的口腔内即出现微生物的定植,这一时期定植于口腔的微生物,并不会全部都在口腔中长期的生存下来[8],但先期定植微生物通过分泌及代谢产物等方式影响随后定植的微生物种类。例如唾液链球菌作为新生儿口腔中最早定植的细菌之一,能够产生胞外聚合物从而为其他细菌提供黏附位点。而这种微生物定植的早期区别能够影响微生物后续定植并最终产生口腔成熟生态系的差别。那么,了解最初在口腔内定植的微生物构成,对研究口腔疾病的发生发展非常重要。不同的生产方式对婴儿的口腔微生物定植产生不同的影响。LifHolgerson等[9]发现,不同生产方式的婴儿口腔微生物可以显著区分为2个类别。Dominguez-Bello等[10]发现,在出生后5min以内,在新生儿身体上即发现细菌定植(口腔、鼻咽部、皮肤及肠道内)。与母体身体不同部位高度分化的微生物定植情况不同的是,新生儿全身的微生物定植情况并没有较大差异。顺产的新生儿其微生物的定植与母体阴道的微生物定植情况相似,以乳杆菌属、普雷沃菌属及纤毛菌属为主。剖腹产的婴儿其微生物定植情况与母体皮肤相似,包括葡萄菌属、棒状杆菌属及丙酸菌属等。在出生后几个小时以内,新生儿的口腔即出现大量微生物定植,其来源为呼吸,喂食,与父母的接触以及医院内接触等。就在这段时期,口腔内微生物的永久性定植开始发生,在24h内,口腔微生物的早期定植已经出现,革兰阳性球菌,如链球菌及葡萄球菌等为优势菌。与成人相比较,3个月的婴儿口腔微生物的丰富度明显较低,但顺产的婴儿口腔中的微生物种类显著多于剖腹产的婴儿。剖腹产的婴儿在口腔中具有独有的Slackiaexigua菌,在76%的剖腹产婴儿中,能够检测到其存在。Slackiaexigua是一种革兰阳性严格厌氧菌,在牙周炎,根管感染及肠脓肿中可以检测到。虽然Slackiaexigua只能在剖腹产婴儿口腔中检测到的确切机制还并不清楚,但LifHolgerson等[9]推测顺产婴儿其口腔内较多的微生物定植可能抑制了Slackiaexigua的生长。随着年龄增长,婴儿口腔内的微生物群落也在进化。随着与外界环境接触的增加,如进食、与其他人或宠物的接触、卫生习惯的建立等,在5个月的婴儿口腔中,其口腔微生物已经与母亲出现明显差异。Cephas等[11]通过454焦磷酸测序发现在无牙颌儿童中有99%的序列可以归为以下6个门:厚壁菌门、变异菌门、放线菌门、梭杆菌门、螺旋体门及拟杆菌门。在无牙颌儿童及母体中,厚壁菌门、变异菌门、放线菌门及梭杆菌门均为优势菌门。在28个具有明显差异的菌属中,链球菌属在婴儿口腔中检出率明显高于成人,韦荣球菌属、奈瑟菌属、罗思菌属、嗜血杆菌属、孪生球菌属、颗粒链菌属、纤毛菌属及梭杆菌属也是婴儿口腔中的优势菌,嗜血杆菌属、奈瑟菌属、韦荣球菌属、梭杆菌属、罗思菌属、密螺旋体及放线菌是成人口腔的优势菌。虽然在婴儿中能检测到的口腔微生物较少,其口腔微生物的多样性确比其父母更高。对于变异链球菌来说,采用剖腹产出生的婴儿感染变异链球菌的概率是顺产婴儿的11.7倍。在6个月大的婴儿中,变异链球菌的感染率即高达50%,其感染的相关因素有高糖摄入,母乳喂养及与母体间的亲密接触等。在感染变异链球菌的婴儿中,其母体的唾液中变异链球菌的含量普遍较高,同时口腔卫生状况差,高牙周炎患病率,较低的社会经济地位及较高的零食摄入次数均会导致变异链球菌的高感染率[12]。

3乳牙列期

乳牙的萌出对微生物的黏附和定植提供了新的生态位点,故其对口腔微生物构成具有深刻的影响。在之前的研究中,有些学者曾将这一时期命名为“感染窗口期”,认为某些致龋菌,如变异链球菌等只在这一时期才开始定植。但最近的研究显示[11],早在无牙颌时期,就可以检出上述菌属,证明口腔软组织可能起到很重要的“微生物储备库”作用,即使是无牙颌期儿童,其口腔卫生维系仍然不可忽视。Xu等[13]采用454高通量测序对乳牙列儿童进行分析,共发现8个门,15个纲,21个目,30个科,41个属的细菌微生物。无论是否有龋坏,儿童的口腔微生物中有99%的序列可以归为5个门:厚壁菌门、变异菌门、放线菌门、梭杆菌门及拟杆菌门,以及7个属:纤毛菌属、链球菌属、放线菌属、普雷沃菌属、卟啉单胞菌属、奈瑟菌属及韦荣球菌属。Ling等[6]的研究结果也相似。乳牙萌出后,变异链球菌的感染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2岁的婴儿中,有81%感染变异链球菌[14]。在婴儿中,感染变异链球菌的平均年龄为15.7个月,与变异链球菌感染相关的因素有入睡前含糖液体的摄入,高糖暴露率,零食摄入,与成人分享食物及母体唾液高变异链球菌水平等。与此同时,变异链球菌的低定植率与刷牙,抗生素摄入等呈负相关。三岁时,儿童的唾液微生物群组构成已经非常复杂,但其微生物构成在不同时期,如乳牙列期,混合牙列期及成人期仍在不断变化。乳牙列期儿童较其他时期而言,其口腔微生物构成中具有更多的不动杆菌属,莫拉菌属,水栖菌属等,而随年龄增长,从混合牙列期到成人期,在口腔微生物构成中发现了更多了的韦荣球菌科微生物(韦荣球菌属及月形单胞菌属)及普雷沃菌属,发现肉杆菌科(颗粒链菌属)减少[15]。Kamma等[16]对4~5岁的乳牙列期儿童龈下菌斑进行培养后,共发现41个菌种。而Gizani等[17]在乳牙列和混合牙列期儿童中,均可检测到致龋菌,变异链球菌及血链球菌在软组织,龈下菌斑及龈上菌斑中的检出量随年龄增加而显著增加。致龋性链球菌在软组织,唾液及舌体上比在牙面上更容易定植,这些部位可能是口腔致病菌的“储藏库”。

4混合牙列期

随年龄增加,牙周可疑致病菌牙龈卟啉单胞菌、齿垢密螺旋体、福赛斯坦纳菌及4种橙色复合病原体含量也增加[18]。而Cortelli等[19]用PCR技术检测无牙颌新生儿及混合牙列期儿童时,均没有发现牙龈卟啉单胞菌。而齿垢密螺旋体均有检出,提示在无牙颌期,即有齿垢密螺旋体的定植。在混合牙列期儿童中,直肠弯曲菌、中间普雷沃菌、福赛斯坦纳菌、侵蚀艾肯菌等的检出量明显增多,提示这些细菌的大量定植与恒牙的萌出具有相关性。在混合牙列期儿童龈下牙周袋中,齿垢密螺旋体与福赛斯坦纳菌检出量呈现正相关,提示在无牙颌期齿垢密螺旋体的定植与牙萌出后福赛斯坦纳菌的定植可能具有相关性。总的来说,牙的萌出是口腔微生物定植的关键因素。在Cortelli等[20]的研究中,他们发现在0~4个月大的婴儿中,即可检测到直肠弯曲菌,说明直肠弯曲菌的定植不依赖于牙萌出所提供的生态位点,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定植是从混合牙列期到恒牙列期过渡时才开始出现,福赛斯坦纳菌及中间普雷沃菌定植的时间较早,从混合牙列期,恒牙开始萌出时开始定植。Sakai等[21]发现,在巴西混合牙列期儿童中有高达70%~80%的比例感染伴放线放线杆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及齿垢密螺旋体中的一种。但值得一提的是齿垢密螺旋体在日本混合牙列期儿童中并未被检出,推测其定植可能有地域或饮食因素[22]。

5微生物在口腔不同部位的定植

由于口腔中多定植位点的存在,使口腔微生物组是人体中最为复杂的生态系统。不同的生态定植位点、其氧压力、营养成分、温度及宿主免疫体系均不相同[5]。在口腔基本所有的生态位点上,均有微生物定植,但其定植密度及成分各不相同。与黏膜及唾液相比较,牙面及舌部定居的微生物相对更多。在软组织、唾液、舌部及龈上菌斑中,可以发现有更多的链球菌属。轻型链球菌和口腔链球菌是软组织中含量最大的微生物,唾液链球菌在唾液、软组织及舌部也占有非常大的比例。放线菌属在龈上及龈下菌斑中具有非常高的比例。而在舌部,可以找到更多的嗜乳酸杆菌及革兰阴性杆菌[13]。唾液可以传送游离出来的微生物,起到“传输带”的作用,而舌背部等软组织则在很大程度上起到“微生物储备库”的作用。某些微生物不仅可以在口腔软组织面找到,还可以存在于人体上皮细胞中。如伴放线放线杆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及福赛斯坦纳菌等可以协同作用共同进入宿主上皮细胞内。同时,在口腔上皮细胞内不光能发现口腔致病菌,还能发现全身致病菌的存在,如在颊黏膜上皮中,发现金黄色酿脓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及绿脓假单胞菌的定植[23]。说明口腔软组织可能起到全身微生物“储备库”的作用。

口腔卫生健康范文3

【关键词】 社区卫生; 2型糖尿病; 口腔卫生保健; 干预

doi:10.14033/ki.cfmr.2017.9.08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09-0145-02

【Abstract】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the efficacy of community health care intervention on oral health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Method:A total of 80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were selected and enrolled in this study.All 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interven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with 40 patients in each group.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family doctor service and self management.And the patients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oral health care on the basis of family doctor service and self management.After one year,the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nd oral hygiene statu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Result:Before the intervention,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ith respect to glycosylated hemoglobin(P>0.05).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ith respect to glycosylated hemoglobin(P>0.05).While,the periodontal pocket depth(PD),the periodontal attachment loss(CAL),the sulcus bleeding index(SBI) and the simplified oral hygiene index(OHI-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Oral health care presented a significant intervention efficacy o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which is worth to be popularized in the community,expanding the connotation of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Key words】 Community health; Type 2 diabetes; Oral hygiene health care; Interven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Fengtai District Xincu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Beijing,Beijing 100074,China

S着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北京市逐步建立完善了家庭医生式服务模式,对签约居民提供全方位医疗保健服务;其中,口腔的卫生保健限于人员短缺等因素未能普遍开展。目前我国口腔疾病发病率非常高,尤其在糖尿病等慢病患者,有资料显示,糖尿病患者患有口腔疾病的概率是正常人的2~3倍左右[1],严重影响了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社区卫生服务中口腔卫生保健作为口腔疾病预防的关键,应发挥更大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6-9月,新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签约家庭医生式服务且牙列完整(20~28颗)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中男12例,女28例;干预组中男14例,女26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平均年龄、平均病程、糖化血红蛋白及口腔卫生状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家庭医生式服务及自我管理。干预组在家庭医生式服务和自我管理的基础上,开展口腔卫生保健。进行口腔卫生保健的方法是:讲解牙周病与糖尿病之间的关系、牙周病的医学知识、正确漱口刷牙的方法、减少含糖食物摄入、定期口腔检查,协助建立良好的口腔卫生保健行为。干预周期为12个月。1年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牙周袋深度(PD)、牙周附着丧失(CAL)、牙齿松动度(M)、龈沟出血指数(SBI)及简化口腔卫生指数(OHI-S)。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6.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糖化血红蛋白

干预前,对照组和干预组的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和干预组的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口腔卫生状况

干预组的牙周袋深度(PD)、牙周附着丧失(CAL)、龈沟出血指数(SBI)及化口腔卫生指数(OHI-S)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2型糖尿病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一种全身代谢性疾病,通过生活方式干预能够有效控制疾病的发生发展。糖尿病有多种并发症,如肾病、眼部疾病、心脑血管病,而新近研究显示,牙周病已成为2型糖尿病患者第六大合并症[2-3]。糖尿病患者需要特别注意日常的口腔卫生,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并注意控制血糖[4-5]。

近年来,北京市的家庭医生式服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不断规范全科医师向签约居民提供服务,拓展服务内涵。我国的口腔卫生状况不容乐观,其原因在于居民对口腔卫生保健观念不强,没有良好的生活方式及习惯,全科医师对口腔健康关注度不高等。口腔卫生保健的目的是使人们认识到并终生保持口腔健康[6-7]。本研究对干预组的患者采取在家庭医生式服务的基础上利用集中健康教育、发放宣传折页和宣传单、面对面交流等多种形式,将口腔卫生保健的重要性和相关技能灌输给签约居民,培养并巩固居民的口腔卫生观念。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前,对照组和干预组的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7.61±0.54)%和(7.49±0.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和干预组的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7.23±0.39)%和(7.35±0.43)%,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口腔卫生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无影响。进一步分析显示,通过1年的家庭医生式服务与口腔卫生保健干预,干预组患者的口腔卫生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干预组干预1年后的牙周袋深度(PD)、牙周附着丧失(CAL)、龈沟出血指数(SBI)及简化口腔卫生指数(OHI-S)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口腔卫生保健干预对于患者牙齿松动度无明显改善,早期干预或长期干预效果有待进一步证实。

综上所述,通过在新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与口腔卫生保健相结合的干预手段,证实能够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口腔卫生状况,预防牙周疾病的发生发展,提高生活质量。社区卫生服务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为一体,努力实现六个方面的相融互补和协调发展,为社区居民提供统一的、连续的、贴近群众、贯穿一生的基层医疗保障服务[8-9]。在家庭医生式服务的基础上开展口腔卫生保健,完善和拓展服务内涵,促进口腔预防工作,对签约居民的健康管理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胡运苑,谢明峰.2型糖尿病患者牙周病治疗效果评估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12,3(3):154-155.

[2]黄青,高津福,王雅南,等.糖尿病与牙周病相关性的流行病学调查[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6,16(12):698-702.

[3]孙维平.影响牙周病发病的相关因素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中国医院统计,2014,9(6):416-418.

[4]俞江锋.对社区糖尿病合并牙周病患者进行口腔卫生保健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1):205-206.

[5]王磊,沈敏华,倪月婷,等.对社区老年糖尿病合并牙周病患者进行口腔保健宣教效果分析[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13,23(6):361.

[6]赵淑芳.社区口腔健康宣教开展的必要性和方法[J].山西医药杂志,2015,44(2):217-218.

[7]肖伦旺.口腔健康宣教对社区老年居民口腔健康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6,6(14):162-165.

[8]高钏翔,童星.论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发展的困境及治理对策[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8(4):96-102.

口腔卫生健康范文4

[关键词] 小学一年级学生;口腔;健康教育;知识;行为

[中图分类号] R197.32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0)05(b)-136-02

龋病是儿童最常见的疾病之,患病率高,并有逐年上升趋势[1],流行面广,危害性大。WHO将龋病列为需要重点防治的三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2]。为了解我区小学一年级学生口腔卫生知识的知晓情况,探讨适合小学生口腔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小学生口腔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笔者于2009年9~11月对5所小学,685名一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选取铁西区5所小学,以每所学校的一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共调查685名学生,年龄6~7岁,教育前获得有效问卷629份,有效应答率为91.82%。其中,男生307名,女生322名;教育后获得有效问卷646份,有效应答率为94.31%。其中,男生317名,女生329名。

1.2 方法

由口腔专业人员对这5所小学的5名健康教育教师进行为期3 d的口腔专业卫生知识培训,然后由这些教师对一年级学生进行6课时(隔周1课时)的口腔健康知识教育及其他干预措施。教育课程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内容包括:介绍乳牙和恒牙、牙齿的结构、种类及功能;了解牙菌斑和龋齿。第二部分内容包括:刷牙时间及正确的方法;多吃健康的食品,少吃甜食;提倡使用保健牙刷、含氟牙膏;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发现牙病及早治疗。其他干预措施,①如“9.20爱牙日”开展相关健康教育活动(出刊口腔健康教育专题宣传栏及班报等)。②发放“致家长一封信”,并给家长印发口腔健康教育系列资料。③召开口腔健康教育主题班队会等。根据小学一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自行设计了有关口腔卫生知识及行为的调查问卷,问卷采用选择题形式,部分选项配以图画,由学生圈出正确的编号。在教育前后分别发放同一种问卷,以无记名方式在班级集中填写。调查时,先由班主任阅读问卷中的调查问题及其选项内容,对调查问题及选项内容中的部分字、词进行解释,再由儿童独自圈出所选编号。对问题和选项内容中学生不认识的文字,要求学生举手示意,由教师个别指导。

1.3 统计学分析

资料收集后,去除填写不完整和有逻辑错误的问卷。数据资料利用计算机处理,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相关指标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教育前后学生口腔健康知识知晓情况

由表1可知,学生受教育前基本知道为什么刷牙、经常吃甜食对牙齿不好,但对怎样刷牙,刷多长时间好等问题正确回答率却较低。教育后学生口腔健康知识各题回答正确率均显著高于教育前。教育前答题平均正确率为49.20%,教育后为90.49%,教育前后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表 1 教育前后学生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比较[n(%)]

2.2 教育前后学生相关口腔卫生行为情况

由表2可知,教育后各项卫生行为正确率均高于教育前,特别是教育后大部分同学中午饭后知道漱口。教育前口腔卫生行为形成总项为1 210项,形成率为48.09%;教育后卫生行为形成总项为1 972项,形成率为76.32%,教育前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表2 教育前后学生相关口腔卫生行为比较[n(%)]

3 讨论

龋齿、牙周病是危害儿童青少年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3],因此要积极重视儿童的口腔健康教育保健。本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口腔健康行为、口腔卫生知识的知晓率教育后比教育前显著提高,通过对口腔健康知识的掌握从而在行为上均有所改进。说明口腔健康教育有效地提高了一年级学生的口腔卫生保健知识,促进了学生良好的口腔卫生行为形成。但调查结果也表明,教育后学生口腔卫生行为形成率还是较低,这可能与教育时间短,内容深度浅或者家长与老师的指导监督有关。所以我们的学校口腔健康教育工作需要长期坚持并与家长密切配合,只有当口腔卫生知识和健康意识不断累积增加时,健康行为才能逐渐地形成。

低年级学生还处在儿童期,所以从一年级学生开始进行良好的口腔卫生健康知识教育,有利于使学生从小养成健康的口腔行为习惯,由于儿童个人卫生习惯及嗜好不同,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对不健康的行为进行早期干预和纠正。另外家长本身的口腔卫生知识和行为习惯对学生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要利用家长会,对家长也进行口腔健康知识的宣传、普及,并指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以带动自己的子女共同形成并保持自我保健习惯[4]。

笔者已将学校健康教育纳入正常的教学计划,做到有计划、有教材、有教案、有考核、常抓不懈。但各校校医或健康教育教师口腔卫生保健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还有待加强,建议设立专项培训与集体备课,不断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及能力。对于低年级口腔卫生健康教育教学应以寓教于乐形式为主,并与家长密切沟通配合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树立对牙病预防的正确概念,降低学生牙病的发病率,全面提高学生的口腔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袁欣芝,李志本.7376例儿童乳牙龋齿健康调查及其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1996,4(2):75.

[2]邢海林,陈莲芬,王绍萍.三亚市小学生龋齿患病情况[J].中国热带医学,2005,5(7):23-24.

[3]杨春雷,陈薇,郭燕.北京市中小学口腔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中国健康教育,2007,23(9):648.

口腔卫生健康范文5

【关键词】可摘式;义齿;口腔;护理

1前言

牙齿缺损是老年人群体中一种常见的口腔疾患,一方面严重降低患者的咀嚼功能,由此引发许多相关疾病,例如消化不良、吸收功能障碍等[1];另一方面,还会影响到其面部美观,甚至言语功能。可摘局部义齿是一种患者可以自行摘戴的用于部分牙缺失(牙列缺损)的修复体。义齿主要通过固定在余留天然牙上的卡环等固位装置和基托保持义齿在牙列中的位置,利用天然牙和缺牙区剩余牙槽嵴做支持,恢复缺失牙及其周围缺损组织的解剖形态和生理功能。可摘局部义齿存在佩戴便捷、价格低廉、磨除的牙体组较少、可摘出口外清洁等优势,所以这是老年人牙列缺失较多的首选修复治疗方式[2]。但是由于老年患者普遍缺乏义齿护理和口腔护理的观念,其口腔卫生状况较差,因此有必要对患者实施针对的口腔卫生护理。

2一般资料和方法

2.1一般资料以2011年8月——2012年8月我院口腔科收治的112例需要镶佩局部可摘义齿的老年病患为观察对象。年龄60-91岁,平均(72.8±9.4)岁。男65例,女47例。其中12例丧失生活自理能力。

2.2方法针对本组主要实施健康教育、口腔护理教育、心理辅导以及义齿的护理等护理措施,具体如下:

2.2.1健康宣教在患者佩戴义齿之前或者早期,对其进行必要的佩戴义齿的口腔卫生常识教育,使其对义齿和口腔卫生的关系和相互的影响作用进行深入了解,增强其进行口腔护理的意识,让义齿发挥其最大功能,获得满意的修复治疗效果。安装义齿后,要嘱咐患者要定期复诊,以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此外,佩戴义齿患者进食过多的加工软食,会增加软食物残留在义齿及天然牙齿表明或者间隙的机会,较易形成软垢牙结石,严重影响患者的口腔卫生状况[3]。指导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多进食富含纤维或者有适当硬度的食物,能增强牙齿的自净能力及牙周组织的防御作用。

2.2.2口腔的基础护理主要通过常规的刷牙法或者利用棉球对牙齿表明和口腔的黏膜进行擦拭,此外还可以采用漱口液漱口法进行口腔清洁。对于生活无法自理、开口困难、存在意识障碍的患者,可以使用口腔冲洗办法。临床最新应用的口腔冲洗方式注射式负压吸引法[4],主要是一边冲洗口腔一边利用负压吸引器将漱口液吸出,易操作,清洁度高。

2.2.3义齿的护理每天都必须摘下义齿进行护理。主要是在刷牙时或者用餐后,将义齿取下,利用牙刷、牙膏放在流动水中刷干净,然后放于冷水杯侵泡,在需要使用时再戴上。而在夜间休息时,需要将义齿摘下,目的是为让义齿承托区黏膜能够获得有效休息。义齿禁止放于酒精、药物或者热水中浸泡。对于口腔健康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时,告知佩戴用义齿时间过长,可能造成剩余牙位出现移或者牙槽骨吸收变形情况,最终使得摘戴义齿困难,使其提高警惕。

2.2.4心理辅导老年人接受治疗时普遍存在紧张、焦虑、不安等心理情况[5],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实施相应的心理辅导,针对其疾病病情以及心理表现进行劝慰和开导。对待患者态度柔和、热情,进行口腔护理讲解和义齿护理技术分析时,要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放慢语速,发音正确。心理辅导过程中,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和疑问,并且积极解答,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强其对医生的信任感,提高配合护理和自觉护理的依从性。

3结果

接受针对性的口腔护理后,全部患者的口腔卫生状况获得显著改善。

4讨论

可摘局部义齿的适应证广泛,从缺失一个牙到只剩余一个牙的情况均可采用可摘局部义齿。尤其适合缺牙数目多,游离缺失,有组织缺损,以及余留牙牙周健康情况较差的牙列缺损者。牙齿缺损老年人群体中常见的口腔疾患之一,目前,镶佩可摘局部义齿是老年人口腔修复治疗中比较有效及首选的办法。由于老年患者普遍缺乏义齿护理和口腔护理的观念,其口腔卫生状况较差,因此有必要对患者实施针对的口腔卫生护理措施,包括健康教育、口腔护理教育、心理辅导以及义齿的护理等。这些措施的实施,能够极好地提高患者的口腔护理意识,养成比较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提高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丁广香.临床口腔护理的现状认识与进展[J].临床护理杂志,2011,10(6):57-60.

[2]黄金莲.老年住院患者口腔护理技巧及体会[J].当代护士:综合版,2009,1(10):29-31.

[3]孙丽波.浅谈老年患者的口腔护理[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08,6(2)101.

口腔卫生健康范文6

【关键词】 口腔卫生;健康促进;结果评价(卫生保健);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9 R 78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03-0217-02

Effective Evaluation on the Oral Health Promotion Activities i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of Shenzhen Shiyan School/LIANG Rui*, XIAO Yue, ZHANG Yong-ping.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Shenzhen, Shenzhen (518035),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oral health promotion activities in Shenzhen Shiyan School, and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school oral health service. Methods Data of clinical oral health examination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were collected from new arrival students and original students in Grade 3 in 2004. The prevalence of dental caries and oral health care knowledg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Original students'oral health status was better than the new arrivals. DT in original students (0.38) was lower than the new arrivals (0.79,P=0.001) and FT was higher in original students (1.25) than the new arrivals (0.75,P=0.007). The difference in the level of oral health knowledge and oral health behavior of the two groups of student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ly. Conclusion The oral health promotion activities which has been carried out in Shenzhen Shiyan School is effective in prevention of caries and impoving the level of oral health knowledge of the students.

【Key words】 Oral hygiene; Health promotion; Outcome assessment (health care); Students

深圳市实验学校是一所从小学到高中的全日制学校,由于学校有良好的条件和较丰富的资源,学校校医室的建设比较完善。20世纪90年代初,学校聘任了一位具有口腔执业医师资格的口腔医师为校医,还配备了一套牙科治疗台来为学生提供口腔卫生服务,同时在学校开展口腔健康促进活动,包括定期的口腔健康教育,免费的口腔健康检查,实施窝沟封闭、龋齿充填,定期开展口腔健康知识竞赛。每名学生从小学入校开始即建立口腔健康档案,每年追踪检查和提供相应的治疗等。笔者分析2004年该校初中三年级学生的口腔健康检查和问卷调查结果,比较从一年级入学开始就已经建档的本校连读生(本校生)和该年外校新转入的新生(新生)的口腔健康状况、口腔保健知识水平以及口腔卫生习惯,评价该校实施的口腔健康促进活动的效果,为今后学校口腔卫生服务体系的建立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4年12月选取深圳市实验学校初中三年级全体学生进行常规的口腔健康检查和问卷调查。初中三年级学生总数为396人,其中本校生241人,男生121人,女生120人;新生155人,男生86人,女生69人。新生的纳入条件为于初三学年内由深圳市其他学校转入的学生,原所在学校内都没有口腔医师编制。

1.2 方法 口腔健康检查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第4版《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1]的标准检查并记录。检查者由该校具有口腔执业医师资格的校医独立完成,该校医每年都与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口腔流行病学专家进行龋病临床检查和诊断,一致性实验Kappa值均在0.88以上。396名初中三年级学生在4 d内完成了口腔健康临床检查,在检查过程中,每天从已经完成检查的学生中,每10人随机抽取1名学生进行标准一致性实验的重复检查,计算检查者的自身重复一致性,其Kappa值均在0.90以上。

问卷调查是在教师监督下且没有相互干扰的情况下由学生自己填写完成的。内容包括学生的基本状况和口腔保健知识、卫生习惯等。

1.3 数据分析 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比较2组学生龋病患病率和口腔保健知识水平、口腔卫生习惯的差异,采用t检验比较2组学生龋均间的差异。

2 结果

2.1 口腔健康状况 396名初中三年级学生都完成了口腔健康调查。本校生和新生在性别分布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学生总体龋病患病率为47.7%,龋均(DMFT)为1.67。虽然2组学生龋病的患病率和龋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本校生的平均龋坏牙数(0.38)显著低于新生(0.79,P=0.001),平均充填牙数(1.25)也显著高于新生(0.75,P=0.007)。

2.2 问卷调查结果 见表1。

由表1可见,本校生在口腔保健知识的问题中回答正确的人数百分率均显著高于新生(P值均<0.01),拥有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的本校生也显著高于新生(P值均<0.05)。

3 讨论

全国第2次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2~18岁年龄组人群从未听过口腔健康教育课的约占40%,近2 a定期检查口腔健康情况的均在25%以下,检查同时进行洁治、窝沟封闭、涂布氟化物的人数少于0.5%[2]。究其原因,目前我国的学校编制中只有普通校医,缺乏口腔医生,因此最基本的口腔预防及治疗手段都必须到医院才能完成,使很多处在龋病高发阶段的在校学生无法接受窝沟封闭、龋洞充填等防治措施,从而导致许多乳牙和年轻恒牙的严重龋坏、早失甚至牙颌发育畸形。与香港及国外的学校医疗服务水平相比,我国的学校卫生服务体系存在着较严重的问题。

深圳市实验学校在校医编制中设置了口腔医生。该名口腔医生不仅仅局限于简单的充填治疗,而且坚持开展广泛的口腔健康促进活动,通过各种形式向学生介绍口腔保健知识,开展形式多样的口腔健康知识竞赛,每年进行全校学生的口腔健康检查,以及应用龋病预防措施如推广用含氟牙膏刷牙、实施窝沟封闭等。调查结果表明,参与了9 a学校口腔健康促进活动的本校学生比新转入的学生有较少未经治疗的龋坏牙齿,有更多的龋坏牙齿已经接受了充填治疗,说明该校长期的口腔健康促进活动改善了学生的口腔健康状况。同时,这些学生的口腔保健知识水平明显高于没有参与口腔健康促进活动的新生,口腔卫生习惯也好于新生。口腔保健知识水平的提高和良好口腔卫生习惯的养成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腔健康水平提供了基础。笔者对2004年深圳市实验学校小学生的患龋状况调查发现,该校小学生的患龋率也显著低于外校转入的学生[3]。

深圳市实验学校有条件在学校中开展口腔健康促进活动,是我国学校口腔健康促进的一个先例。通过开展这种长期的、广泛的学校口腔健康促进活动,学生的口腔保健知识水平得到了提高,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口腔健康水平也明显改善。深圳市实验学校的这种口腔健康促进模式值得在全国有条件的学校中开展和推广。

4 参考文献

[1] WHO.Oral Health Surveys:Basic Methods.4th ed.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1997:21-24.

[2] 全国牙病防治指导组.第二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