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范文1

何华芬(1967-)女,浙江上虞人,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经贸学院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会计、税收教育与实践。

摘要:随着江苏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交通已成为制约江苏各大城市快速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通过对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意义、发展现状的阐述,分析了江苏城市轨道交通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路径,为建设安全、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公共交通网络服务。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现状;问题;对策

城市轨道交通(Rail Transit)是城市地下铁路(地铁)、轻型轨道(轻轨)、单轨交通、有轨电车、高速磁浮列车和市郊(郊区)列车(通勤列车)等轨道交通的统称,是指城市中有轨道的公共交通运输系统, 它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准点、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和用地等特点已得到世人的普遍认同,优先发展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已成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良方。自1863年世界上第一条地下铁道在伦敦建成以来,无论是蒸汽牵引还是电力牵引,截止目前,世界上已有50多个国家建有360多条轨道交通线。借鉴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成功的经验,对发展我省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要意义

城市有轨交通起源于1807年的伦敦有轨马车(Omnibus),此后陆续发展了有轨电车、无轨电车和汽车。期间曾经因有轨电车在有限的路面上与其他车辆混合运行,受控于路口红绿灯,运行速度慢,正点率低;车辆行驶噪声大;同时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私家车数量剧增,城市道路面积明显不够、空气污染严重、泊车困难。世界各国大城市纷纷寻找新的方式来解决城市地面空间的有限性与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的矛盾。不是拆除有轨电车线路,扩大地上交通空间就是发展地下轨道交通形式,以缓解城市交通状况。

从国外城市交通发展来看,各国政府和民众逐步认识单靠路面交通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不少政府因此开始改变过度依赖汽车的交通规划策略,开始恢复以建设地铁和轻轨为代表的城市轨道交通的主导地位,随着科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重新认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开始进入综合运用阶段。

从环境保护看, 尾气(主要是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含铅化合物及固体颗粒物等)排放、噪音污染等导致大气环境质量不容乐观,而轨道交通的动力来自电力,对环境污染较小。资料显示:每一单位运输量的能源消耗量,轨道交通系统仅为公共汽车的3/5,私人用车的1/6。因此,城市轨道交通是一种污染较少的交通方式,对净化大气、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有明显的效果。

从加快城市化建设看,通过快速轨道交通的连接,经过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能使城市功能分工清晰、产业定位互有补充、基础设施网络连接、绿色生态空间镶嵌、人员往来便捷通畅,从而形成密度较低、相对分散的功能性城市群,有力推进我省的城市化建设。

从国情和省情看,我省处于经济发达地区,各大城市普遍存在居住人口多、机动车数量大的现象,普遍存在城市交通拥堵、空气质量差、停车场地缺乏等交通和环境问题,要缓解交通压力、改善城市环境,必须改善城市交通结构,尤其是建设快速轨道交通是必要的手段之一。

2.江苏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

“十一五”期间,我省积极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以轨道交通为代表的大容量公共交通较快发展,完成投资约350亿元,是“十五”的4.1倍,年均增长32.7%,运营里程增加近3倍,达到85公里,在建里程142公里。其中,南京市建成“十字形”网络骨架,运营里程85公里,并有6条新线路在建,预计到2014年青奥会前建成其中的四条轨道交通线,使南京地铁总运营里程达到225公里。苏州、无锡也全面启动了轨道交通网络骨架建设,各有2条线路在建。按照建设进度,苏州、无锡计划于2014年分别投入运行52公里和55公里。此外,常州、徐州等一批城市已完成规划建设前期工作,预计到2015年我省轨道交通线将超过300公里。

此外,按照《江苏省沿江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2012—2020年)》,江苏省将建设沿江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网络。该《规划》涉及江苏省的南京市、镇江市、常州市、无锡市、苏州市、扬州市、泰州市、南通市以及南京都市圈周边的上海市、安徽的马鞍山等11个城市/县区,以形成城市群区域内便捷、快速、安全、高效的城际轨道交通网络为目标,在充分利用区域铁路客运专线、普速铁路开行城际列车的基础上,新建一批城际轨道交通线路,总里程约375公里。到2020年初步形成南京都市圈放射状网络布局和苏锡常都市圈及周边地区“井”字形加放射状网络布局构架。

3.我省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面临的问题

3. 1资金问题一直是困扰和制约轨道交通发展的根本问题。

轨道交通建设具有建设规模大、周期长、项目投资大、回报率低的固有特点。通常构建一个城市的轨道交通线网一般都超百公里,甚至数百公里,单线建设周期一般要4~5年,线网建设一般要30~50年。按照我国既有线路的投资造价计算,每公里地下铁道造价达3~5亿元人民币,地上铁道造价也高达1.3~3亿元人民币。如果建设完成一个完整的轨道交通网,建设资金的需求量巨大,如何获取建设资金是困扰和制约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根本问题。因此,融资是建设和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必须跨域的重要门槛。

3.2轨道交通线网设计与规划问题

城市轨道交通是投资大、工期长、建成之后将长期运营,对未来城市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的重大工程。从我国已完成的城市地铁规划看,由于对城市发展中出现的外来人口转移加快、人口总量激增、城市用地紧张、交通拥堵等现象的预期不足,线路设计与实际运行效果产生偏差。有的站场设计不尽合理,造成换乘拥堵;有的线路的设计客流与实际相差太远,造成局部停运或减少运行班次,投资浪费巨大。因此,有效的市场调研、科学的推理与预判、超前的规划和设计是十分必要的。

3.3运营收支不平衡问题

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属于准公共产品,具有一定的社会公益性,且其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因而城市轨道交通经营管理公司不完全拥有运输价格的定价权,运输经营的收支严重不配比,往往是亏损经营,依靠政府的财政补贴维持运营。目前世界上除香港地铁外,绝大多数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亏损,需要政府财政的补贴,每年的巨额财政补贴支出对当地政府而言是巨大的财政包袱。以南京为例,在不考虑折旧和财务费用的情况下,基本实现收支平衡。通过地上、地下物业开发以及沿线站场的商业运作实现的多种经营收入,实现了全公司的盈利,是我国地铁建设的一个可借鉴的范例。

3. 4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增值问题

大家普遍认识到,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和建设到那,那里的土地就增值。这是因为城市轨道运输能带来便利的环境、巨大的客流资源和市场活动空间将引起利益的再分配。从目前的情况看,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带来的土地增值基本被房地产商和相应的商业配套者获取,而直接从事轨道交通运输的企业仅仅能利用自身的站场、道路和流动的车厢资源,巨额的外部土地资源开发所带来的商业利润没有回馈给轨道交通企业。许多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在规划建设时,沿线的土地已划规他用,或者已经批出,致使城市轨道交通企业难以享受到土地增值所带来的红利。

4.加快我省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发展的途径

4.1 科学设计,统筹规划和协调。

铁路、城际轻轨和市内轨道交通(地铁)是轨道交通系统的有机组成,它的建设与发展涉及国土资源、地方政府、住建部和铁路总公司等单位,它们之间的衔接与协调关系到轨道交通建设大业。应建立相应的机制,理顺管理体系,由地方政府牵头,统一协调各单位共同考虑轨道交通的设计、规划和论证,科学地衔接好其他交通系统,合理布局。既能满足上下班时间客流量大且集中的冲击,又能发挥城市市政道路优势,完成近距离客流运输的需要;既能满足人们在城市间出行便利的需求,又能满足人们在城市内部的功能性换乘;既能满足当前的运输需求,又能考虑到中、长远的规划;既要协调区域发展不平衡,又要适应都市圈、城镇群的发展要求,实现项目设计有前瞻性、规划有科学性。否则变更设计与规划,极易造成资源的浪费和重复建设。

4.2 创新融资渠道,多途径筹措资金。

当前,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主要有政府投资并经营、政府主导的市场化运作和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市场运作三种,这三种模式体现了轨道交通投融资市场化由低到高、逐步推进的过程。不同时期或同一时期不同国家、不同城市地铁项目建设的融资方式都可能不同。其决定因素主要取决于政府部门的努力程度,企业效率高低以及外部环境(如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程度)等因素。就江苏境内的轨道交通项目而言,在坚持 “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多元化投资”的原则下,区分公益性与经营性的强弱,对一些公益性较强的项目,市场化融资难度较大,应加大政府资金的投入;对一些有可能成为经营性项目,在保证政府资金投入的基础上应加大多元化融资的力度,积极吸收社会资本和境外投资者进入。其中的关键是在体制上能否降低社会资本进入的门槛、在制度上能否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4.3 充分选用既有技术成果,降低建设与运营成本

江苏是制造大省,拥有两个国家级的南京和常州轨道交通车辆制造产业基地,拥有由南京地铁公司牵头,南瑞集团、十四所、浦镇车辆厂等十家单位发起设立的江苏省城市轨道交通研究设计院和常州轨道交通产业科技兴贸创新基地(2007年商务部、科技部授予)。我省具有涵盖轨道交通设备的设计、制造、施工、安装等一套完整的产业链,即以轨道交通牵引供电为主的产业链、以轨道交通工程机械为主的产业链、以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中低速磁悬浮列车、城市轻轨车辆)为主的产业链、以现代服务外包试验、检测、检验(高速列车综合试验台、金属、非金属材料检测、智慧列车感知系统系列设备)为主的产业链、以轨道交通监控技术和产品(系统与电力监控系统、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旅客信息系统)为主的安全信息产业链。上述产品、设备或技术是城市轨道交通产业关键共性技术,也是城市轨道交通产业核心技术。

为节约开支,在安全、高效、不降低标准的前提下,我省的轨道交通设备应采购国产产品,摒弃建设、维修、运营成本昂贵的相关进口产品和技术,在有限的资金条件下我省进行轨道交通建设时应尽可能考虑我省省情和我国城轨的既有技术成果,尽可能减少或降低建设与运营成本。

4.4 继续重视轨道交通的教科研建设

江苏是教育大省,又是教育强省,拥有153所高校(含25所独立学院),其中本科46所(不含独立学院)、211大学11所,普通高校数位居全国第一。涉及培养轨道交通人才的底蕴深厚。东南大学、苏州大学等十多学校均按照学校的学科体系培养机车、车辆工程、电气工程、工程管理、交通运输、通讯信号等专业的学生,其中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是华东地区专业唯一培养轨道交通人才的专门学校。上述学校不仅为我省轨道交通输送了大批优秀的专业人才,同时也为城市轨道交通产业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技术服务,使我省的城市轨道交通产业始终站在全国的前茅,究其原因,就是我省各级政府与企业十分重视教育与科学研究。为继续占领轨道交通的高地,我省仍需加大教育投入,继续关注我省的轨道交通建设的人才培养与科研关注。

4.5 研究轨道交通建设与发展红利的反哺机制

从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经验看,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和建设除能带来便利的交通外,还能给轨道沿线的物业、土地尤其是房地产的增值。作为准公共产品,轨道交通没有直接分享其中增值所带来的红利,作为亏损企业想要持续经营,必须研究创新机制,寻找并创造轨道交通建设的利润增长点,让轨道交通建设所带来的部分红利直接贴补运营企业,这样可以逐步减少财政补贴,为地方政府减负。譬如,北京地铁充分挖掘地铁站内空间资源和推动轨道交通沿线商业资源的开发,成立京投银泰股份有限公司,主营轨道沿线地产、综合商业物业以及景观物业。这种通过以轨道交通沿线土地资源开发为突破口在资本市场上市融资的模式,一方面为京司带来可观的投资收益;另一方面也为以后轨道交通整体上市或主营业务整体上市积累了经验和条件。而南京地铁公司也从政府中获得了比较好的政策,可以在轨道交通地上、地下进行物业开发、商业、广告、通讯以及沿线站场的商业运作,其实现的多种经营收益有力弥补了主业经营亏损,实现了南京地铁公司的盈利,这在我国轨道交通行业是一个比较成功的案例,值得推广。

5.结论

随着我省经济的持续地高速发展,我省的轨道交通迎来了新的建设。建设一个设计优良、布局合理、运转高效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系统,必须考虑我省各大城市的具体交通特点,借鉴轨道交通建设的经验,采取有力的措施与方法,合理解决轨道交通建设过程中必须面临的问题,力争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建成安全、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绿色低碳的现代化公共交通网络。(作者单位: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本论文是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江苏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区域经济的耦合研究”(项目编号:08SJB7900019)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周翊民.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多元化发展的新趋势[ J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2(3)

[2]黄斌,王遐昌.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投融资模式探讨[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2(1)

[3]王玉国,王稼琼.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比较及演变[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2)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范文2

城市轨道交通的高速发展,为北京市加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制造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提供了机遇与挑战。

政策背景

我国已步入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繁荣时期,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轨道交通市场。近年来国家为促进轨道交通相关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我国先后出台了两部轨道交通设备国产化的政策,一个是《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计委关于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国产化实施意见的通知》(1999年2月,国办20号文),另一个是《关于加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管理的通知》(2003年,国办81号文),均强调“认真贯彻设备国产化的有关政策,积极采用国产设备,促进国内设备制造业发展。要不断提高城轨交通项目设备的国产化比例,对国产化率达不到70%的项目不予审批”。国家“十一五”规划中提出要振兴装备制造业,其中包括掌握新型地铁车辆等装备核心技术,实现产业化。

北京市工业发展基本思路中明确提出,着力提升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业、石化新材料等支柱产业,保持竞争优势。在装备制造业发展方面,提出了推进国铁和城市轨道控制系统等项目。

现状

全国范围内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制造企业主要有六家,分别为: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四方机车车辆厂、南京蒲镇车辆厂、湖南株洲电力机车厂、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车辆厂和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其中,只有前四家企业具备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定点生产的资质。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生产资质的控制非常严格。

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主要由四家拥有国家定点生产资质的企业供应。

北京市域内目前与轨道车辆制造业相关的企业有三家,分别为:(1)北京二七车辆厂,隶属于中国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是国有独资铁路货车制造、修理企业,是中国铁路货运车辆及特种铁路车辆制造基地之一;(2)北京二七机车厂,隶属于中国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是国有铁路牵引动力内燃机车的专业生产企业,目前已能生产和谐型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3)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车辆厂(以下简称“北京市地铁车辆厂”,为非法人资质的独立核算单位)。

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制造单位为北京市地铁车辆厂,该厂具有40多年的发展历史,拥有为制造和大修改造地铁电动车辆配套的各类加工制造设备、检测试验设备千余套,一级1.3公里长的专用试车线和配套的信号控制系统,形成了年修造地铁电动客车180辆的综合生产能力。通过引进不锈钢车体设计和制造技术,采购不锈钢车体生产线,基本具备了100辆不锈钢车体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生产能力。

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制造业发展过程中的制约因素主要有两个:

第一,技术水平有待提高。北京市地铁车辆厂年整车生产能力约100辆,主要是完成与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作生产任务,虽然具备了部件的独立生产能力,但与国际水平和国内其他企业相比仍存在差距。

第二,不具备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定点生产资质,受国家轨道交通车辆制造企业行业准入政策的限制,无法直接参与市场竞争,不利于开拓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制造业的外部市场。

发展路径

基于上述分析,为了提升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制造业的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可以选择以下发展路径。

加快资源内部整合

如前所述,北京市域内与轨道车辆制造业相关的企业有三家,三家企业在轨道车辆制造技术方面各有所长。但是,目前只有北京市地铁车辆厂从事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制造和维修,三家企业之间在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制造方面缺乏交流和合作。

为此,北京市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制造业,应从全市的高度出发,以北京市地铁车辆厂的资源为基础,充分整合北京二七车辆厂和北京二七机车厂的重要资源和优势资源,做到资源共享和互补,着力形成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制造的核心能力。在进行上述资源内部整合的基础上,一方面,应加快开展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成套技术的研发;另一方面,要加强技术引进,力争实现本行业的技术跨越。

实现资源外部重组

加快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制造业相关资源的内部整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制造业的发展。但是,由于北京市地铁车辆厂不具备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定点生产资质,无法直接参与市场竞争,也因此制约了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制造企业开拓更大的市场。为了改变上述不利局面,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可以寻求与有资质的公司进行合作,采取对北京市地铁车辆厂联合控股的方式,通过相关资源的外部重组,更好地推进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制造业的发展。

目前国内具备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定点生产资质的企业有四家(如前所述)。综合考虑地域经济发展、现有合作基础、公司技术实力等方面因素,可以将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备选合作对象。需要注意的是,采用联合控股的方式实现资源外部重组,根据控股比例的不同,资源整合的方式可能有所不同。

组建企业战略联盟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范文3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问题;对策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8.097

1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起步比较晚,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作支撑,在技术方面也比较落后,因此,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必然存在许多问题。

(1)投资及运营成本高,融资方式单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具备以下几个特点:建设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投资量大、技术要求高等。我国的城市交通轨道网一般都有几百公里之长,并且在建设过程中涉及许多高端技术,这样高的要求必然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因此,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政府的财政压力。城市轨道交通投资大,周期长的特点导致了前期运营收支难以平衡,并且增加了贷款压力。到目前为止,除了港澳地区以外,我国其他城市的轨道交通基本上都存在一些亏损,需要政府的财政支持。比如在我国的北京,实行了月票以及一系列福利措施,这就需要市政府强大的财力支撑。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所采取的融资方式基本都是“贷款+政府投资”,而这一融资方式就必然会形成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具有高负债经营的特点。

(2)实际客流量与预测客流量结果偏差较大。城市轨道交通往往会根据预测的客流量来进行规划和建设,人们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偏见也基本上来源于实际的客流量和预测的客流量存在着较大的偏差。以前我国对于客流量的预测往往是采用客流转移的方法,现在普遍使用“四阶段法”。但是,我国每个城市对于这个“四阶段法”的理解都有所不同,所以在出行方式划分、出行分布和模型建立上都是不一样的。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分配模型建立一般都会采用外国的一些数据和参数,但是这个我国居民的出行特征以及城市的发展现状不符,这就是造成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预测客流量和实际客流量偏差较大的主要原因。要知道的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以后,却没有客流量,这是一种资源浪费,有客流没有足够的线路也是一种资源浪费。我们会发现,一些城市的地铁非常的拥挤,比如北京、上海、南京等发达城市,这些城市的地铁在上下班的高峰期,客流量达到一天的最高。造成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预测客流量和实际客流量有较大偏差,从而没有足够的车辆供大家使用。

(3)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城市土地利用不相符。城市的轨道交通和城市的土地利用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对土地的高密度开发,同时,城市轨道交通的各个运营点和站点都可以刺激土地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从以往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来看,很明显可以看出,之前的轨道交通建设没有和土地的开发利用相结合,两者之间没有建立一个很好的认识,也没有建立一个良性的发展模式。例如,一些地铁线为了减少建设成本,就将线路规划在一些工厂附近,那些地方的客流量少,根本不能满足后期的回本和盈利,这种资源浪费就是因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土地利用不相符。

2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对策

2.1 加强我国法律法规建设,积极完善技术标准体系

我国的各大城市都处于一个发展的新时期,需要出台一些与城市轨道交通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尽快形成一个完整的法律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会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提供保障。要对城市轨道交通进行深入的研究,了解其特点,只有这样才能使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和建设具有科学性、稳定性、可实施性以及灵活性,为其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促进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发展一体化

作为一个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专项规划之一的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它和城市土地规划、城市道路规划和城市发展有着很大的不同。城市的发展和城市轨道交通之间的相互关系非常的强,有轨道交通的城市和无轨道交通的城市在城市布局、土地利用等上面都着非常明显的差别。以前那种将城市交通放在从属地位的理念已经不能与新时期城市发展相适应了,必须建立一个新的发展模型,在城市总体规划下着重考虑城市轨道交通,使其目标一致。同时,在此基础上,更应该重视的是具体实施情况。最后还应该努力发现城市轨道交通和城市发展之间的内外规律,遵守规律,使两者都实现可持续发展。

2.3 积极探讨多元化的融资方式

首先,可以建立一个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专项基金,为其稳定发展提供物质保障。其二,扩大对外投资渠道,并拉动国外投资,通过融资租赁、项目融资等方式来进去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第三,要积极鼓励项目主主动筹资,扩大筹资渠道,通过股票和债券等方式都是可以达到筹资的目的。第四,可以使沿线土地升值,对土地进行综合开发和利用来获得利益。最后,还可以对一些地铁站点进行招标来转让发展权,从而获得更大更多的支持。

2.4 寻找能够正确预测客流量的方式方法

把我城市出行模式就是要正确认识到预测客流量的本质。在一定的社会历史发展、经济和文化环境的影响下,每个城市的出行方式都是不一样的,但是都会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因此,要想正确的预测城市轨道交通的客流量,就要正确把我城市的出行模式,就是要正确把我这种出行模式的内外规律和外在的影响因素。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者应该努力分析城市的出行模式特征;加强数据和参数收集,建立一个强大的数据资源库;最后再根据不同城市的出行特点和参数开发一种能够进行预测客流量的软件系统。

3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还处于一个发展的初始阶段,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本文根据我国城市的发展现状对城市轨道交通进行的一些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其目的就是为了让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范文4

关键词:城市轨道;机电技术;现状;发展

前言

2015年末,全国26个城市开通城轨交通运营,运营总里程3618公里,以重庆为例,截至2016年10月,重庆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共有4条,包括1、2、3、6号线(含6号线支线)。重庆轨道交通在建线路共有5条,包括4、5、9、10号线和环线,以及其它延伸线(如1号线尖璧段、6号线支线二期等),在建里程230余公里;除9号线外,其余主要在建线路计划于2017年底先后通车,届时预计运营里程将达350公里;到2020年,预计运营里程将近500公里;总体规划共18条线路。各类人才需求约2万人,大大超过现有人才供给能力,不仅对人才引进造成严峻形势,更使队伍结构不合理、队伍素质有差距等问题加剧。基于该条件我们对城市轨道交通机电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1我国城市轨道机电技术专业人才需求的现状

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是在城市轨道交通迅猛发展的必然结果。当前从事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专业的技术人员主要是来自其他企业是机电一体化、机电设备等专业的人员。这些技术人员基本没有通过系统专业的培训,只是在就业工作以后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相关实践经验。正是由于这些技术人员进入轨道集团后专业知识的缺失,使得城市轨道交通对新进员工的入职及专业能力培训上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而针对于我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专业来说,所接触到的工种也更加专业。现消防系统检修、环控系统检修、照明系统检修、电扶梯系统检修、AFC设备检修等都归属于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专业,而就现在为止还未有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专业毕业,也就是现目前承担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专业岗位的技术人员为其他相关岗位的技术人员。

2我国未来城市轨道机电技术专业人才需求总体发展趋势

现目前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情况,城市轨道交通在人员结构及人才素质方面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队伍结构亟需优化:主要表现在技能人员中,职业技能不高和缺乏工作经验的初级工及以下员工占比过大,有实际运营经验、技术水平高超的高技能人才占比偏小。2.队伍素质亟待提高:①基层管理人员。复合型人才不足,尤其是职业素质好,开拓能力强,管理经验丰富、具有整体性思维的优秀人才比较短缺;②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强、技术水平高、具有轨道交通行业经验的领军人才、科技专家和创新团队相对匮乏;③操作类员工。整体来说与岗位标准的要求有一定差距,技能水平高、动手能力强、故障处理经验丰富的操作类员工相对不足。3.队伍结构性缺失:高层次、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不足,特别是新兴领域专业人才的短缺,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结构性缺失。而根据现目前的人才需求问题加之现在城市轨道机电人才的需求。就重庆轨道交通而言,在2020年,预计运营将近500公里,而针对于现目前的城市轨道交通机电的人才需求,按3人/公里算的话,2020年将会有1500人的人才需求。因此现正处于供需关系的风间浪头,即所需人才必须在就业前拥有与之专业匹配的合格的专业实践能力。当然开设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专业是现代轨道类专业群的必然,也是为现代新形式下的专业合格人才培养奠定一定的基础。

3分析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专业学生所需掌握的专业知识及技能

现对高职高专应届毕业生毕业后所需掌握的专业知识及技能,做了一个《重庆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岗位调研表——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专业》。该调研表针对应届毕业生及其他岗位转岗来而来的专业技术人员做了如下问题的收集:1.被调查人员的基本信息;2.被调查人员从事岗位;3.该岗位的日常工作;4.该岗位工作所需哪些知识及技能;5.除了专业技能以外还应具备哪些能力。随机抽取了21名调查者,结果如图1所示。被调查员工职称(职业资格)等级结构如图2。由图1图2可知,现目前重庆轨道集团的技术员工年龄普遍偏向于年轻化,而该类技术员工的职称(职业资格)等级普遍偏低。而针对其他问题,受调查者普遍认为自己所在的工作岗位主要是对轨道类机电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和部分维修。而对于轨道类机电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工作,对于应届毕生来说应具备一定的机械和电气类的基本知识,除了具有这些应有的专业技能知识外,还应具有对事物的分析能力及应急事故的处理能力。当然大部分受调查人员统一都都阐述了同一个观点,大学毕业生在校学习期间不仅要对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必要的掌握外,最重要的还是一定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现目前我为止国内的高职高专院校对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是非常重视的。当然针对于我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的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专业来说,我们所开设的课程中有接近60%左右的都是实训课程。而我们的理论课程,都是以理实一体化课程为主。

4总结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国内及国际未来城市交通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心城市解决交通拥挤的必然趋势。从城市的可持图2续发展的战略来看,无论该城市目前是否有地铁,然而在总体规划的时候,总是把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纳入规划之列。目前我国的经济实力,可以有计划、有步骤的逐步实行。同时,把轨道交通系统与其他交通系统综合考虑,使之相互协调,共同发展,使城市的整体交通体系更加科学、更加完善,更好的服务于市民,更好的为城市的经济建设服务。既然有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余地,那么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这个核心专业的存在是必然的。该专业人才的培养也成为城市轨道这个专业群必须要迈出的一大步。

参考文献:

[1]龚杰.浅谈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3).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范文5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趋势;动因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进入21 世纪, 我国迎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全新发展阶段。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推动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导下国家把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列入国民经济计划发展纲要。到2020年又将有2000千米的城市轨道交通投入运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将在十一五期间迎来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机。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四大趋势

国家政策明朗化。在上世纪90年代,我国一批一线重点城市和省会城市就开始着手进行地铁建设的前期工作,筹划开展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但由于当时项目建设造价高、项目纷杂,95年国务院颁布文件暂停了地铁前期项目的审批。在该阶段是国家对城市轨道交通进行调控指导的阶段。99年以后,国家政策开始鼓励大中城市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有10个城市已有完备的轨道交通网,另外有8个城市提出发展轨道交通的申请。此时城市轨道交通迎来发展。目前我国已有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南京、重庆、武汉、香港和台北共计10个城市建成了完备的轨道交通网。我国“十一五”发展计划明确提出“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完善城市路网结构和公共交通场站,有条件的大城市和城市群地区要把轨道交通作为优先领域,超前规划,适时建设”。 开放明朗的国家政策支持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提供了优越的发展前景和优厚待遇。城市轨道交通网建设也将在政策的鼓励支持和引导下向一些二线城市转移,国内大中城市交通建设将迎来美好的未来。

投资主体多元化。在城市轨道交通刚刚起步之时, 其投资者大多是政府或者个人,投资主体比较单一,往往出现财政吃紧、资金匮乏、规模受限、轨道交通效率底下的现象。随着科技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大规模、高效便捷的城市轨道交通网越来越受到社会需要。由政府牵线面向社会群体和大型企业筹集资金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是解决财政难题的最佳方式。以政府无息贷款、政府补助、私人资本和民间资本为主的多元化投资可以缓解政府财政压力,弥补政府资金不足的难题,提高轨道交通运营效率。

经营模式市场化。在轨道交通刚刚发展的初始阶段,其经营模式以单一的国有垄断经营为主。但由于国家垄断经营下政府干预太多,缺乏市场自主能力对资源的优化配置,轨道交通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耗费高、效率低、竞争力不足、财政赤字越来越大。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进行市场化经营,引进市场竞争机制有利于打破垄断、充分吸收私人和社会资本、提高轨道交通的运营效率、增强市场参与和竞争能力。

管理体系法制化。城市轨道建设初期由于规模小、发展缓慢、技术落后,在立法上有很多漏洞,对财产权、经营权、法律责任、管理职能、投资运营等无法做出科学合理的界定。随着技术的成熟和法制观念的确立一系列围绕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法律法律、规章制度得以制定。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法制管理体系有利于协调维护各方利益,降低不确定风险和危害,保证一切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发展提供保障。

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动因

(一)是缓解城市化进程中交通压力的必然选择。发展轨道交通是城市化进程和解决大城市交通问题的必然趋势。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水平也突飞猛进、城市化规模日趋形成。目前现有的道路交通网络已无法承载持续增加的人口重量、无法继续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无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出行要求。面临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资源危机、人炸,对城市整体交通网进行重新布局,发展轨道交通势在必行。方便快捷、绿色环保、高效科学、载客量大的城市轨道交通是解决我国城市交通难题的一项重要政策措施。

(二)是减少城市化进程中环境破坏的必然选择。伴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迅速提升,我国私家车的占有量正在以一个惊人的速度直线增长。这虽然方便了私家车车主的出行但大量的尾气排放加剧了气候变暖的进程、造成雾霾天气引发严重的污染现象。轨道交通则既能准时准点地为人们提供出行服务又降低了二氧化碳排放量,对保护城市环境做出了贡献。

(三)是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空间资源不足这一难题的必然选择。随着城市化深入发展,我国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国土空间日益不足。如何利用有限的空间资源实现无限的繁荣发展是全社会一直关顾的焦点。城市轨道交通能够对城市有限的空间资源进行科学划分、合理利用,在现有土地的基础上打造一流的交通网络,既节约了宝贵的土地又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同时为其它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借鉴。

结束语:

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城市,城市的繁荣离不开交通。高效便捷的交通网是城市发展的命脉,是城市繁荣的关键。综合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趋势和发展动因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轨道交通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担负着沟通传递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的重担,对国家和城市的未来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下一步如何顺应这一趋势继续实现轨道交通网的健全、完善值得我们探索和深思。

参考文献:

[1]鲁铭,杨绍波,唐忆文.世界发达城市轨道交通三大发展趋势[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6(04)。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范文6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维修模式;现状

中图分类号:U2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2-0063-01

引言

我国不断发展的城市轨道交通,已经成为市民出行的主要方式。轨道交通的可靠安全运行显得越来越重要。保证轨道交通的可靠安全性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运行设备的维修情况,但是数量巨大、品种繁多又分布广泛的运行设备,并且有些设备还具有较高的专业性与系统性、有些甚至还有极高的价值。采用哪一种方式对轨道交通运行设备的安全性给予保障,需要轨道交通的运营者认真思考。以下主要分析轨道交通设备维修模式的现状。

1 轨道交通维修模式现状

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维修模式,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定期、事后和状态维修三种模式。随着社会发展,国内外出现了多种维修模式或理念,包括RCM、TPM、维护、智能维护以及绿色设备管理与维修模式等。

2 维修设备情况的现状

(1)信息因为不能及时有效的共享,降低业务间的协同效率;

(2)维修设备的工具、人员使用效率下降;

(3)由于管控手段不足,人员素质不够造成维修管理层面不能实现精细化、标准化;

(4)物料消耗、人工成本高。因此,采用计算机维修管理一体化系统对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维修进行管理,对维修设备工作进行优化,将会成为未来城市轨道交通维修设备这一重要工作环节的发展趋势.

3 当前维修决策建模与算法

对传统维修模式的创新,具体应该注重设备可靠性与安全性。设备的固有可靠性与安全性是由设计制造所赋予的特性, 有效的维修只能保持而不能提高。同时设备故障有不同的影响或后果, 应采取不同的对策。故障后果的严重性是确定是否做预防性维修工作的出发点。在设备的使用中, 故障是不可避免的, 但故障引发的后果却是不尽相同, 重要的是预防有严重后果的故障。设备的故障规律是不同的, 应采取不同的方式控制维修工作时机。具体的维修决策模式创新如下:

3.1 维修决策模型现状

维修决策建模和优化技术与上述的宏观维修理念不同采用定量化的方式描述系统或设备的工作状态并以追求最大维修效益为目标,优化和指导维修工作,使得维修决策结论更具科学性和可信性。

3.1.1 维修策略的分类

在地铁推行RCM 过程中, 综合考虑到现行的维修策略分类、各种策略间无概念叉或重叠,以及便于实施操作等几方面的因素, 在明确各种维修策略的适用条件、使用范围基础上, 对各种维修策略的逻辑关系进行了梳理,提出了以下维修策略的分类模式,如图1所示。

3.1.2 维修策略的决策原则

(1)以可靠性为中心。

(2)符合设备、系统固有的维修需求。RCM 策略是通过故障的严重程度(即故障后果) 和维修的可行性, 在定期维修、状态预防维修、事后维修和定期报废等方式中进行抉择。

(3)选择设备维修策略的一般原则是:通过维修, 恢复设备规定的功能, 提高设备可靠性或者消除设备维修前存在的缺陷, 并充分利用零部件的有效寿命;同时在保证可靠性的前提下, 力求使维修费用与设备停修造成的经济损失两者之和为最小。

(4)兼顾维修资源的优化配置, 提高维修价值。

3.2 维修策略决策方法及优选实例

目前对于维修策略选择的研究大部分还是从定性的角度进行论述, 针对性不够,模糊性较大,很少有定量的研究。比较实用的方法中提出的用逻辑决断图法进行决策,需要定量方法在策略决策时给予支撑。下面的实例以逻辑决断作为定性分析,灰色局势决策法作为定量评判,定性和定量相结合, 共同实现维修策略决策。

3.2.1 逻辑决断图法

对于有严重故障后果的关键设备, 首选状态检测维修,技术不可行时也必须采用定期计划维修策略; 对于故障后果一般或较重的主要设备, 除故障突发特殊情况下, 都应采用定期计划维修; 对于故障后果较小的次要设备, 采用事后维修的策略。

3.2.2 灰色局势决策法

灰色系统理论着重研究概率统计、模糊数学所难以解决的不确定性问题,是专门解决灰色系统多目标决策问题的一种方法,并据此进行方案的排序优选。

4 维修决策支持系统

随着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的进步,对维修决策管理的信息化需求越来越迫切。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对多部件复杂设备在周期性预防维修和视情维修同时存在情况下,能够重新调整周期性预防维修时间,给出最优的维修时间和维修方案。

5 设备维修管理信息化模式的开发

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的结合是维修管理实践中需要很好研究的问题, 大多数管理分析人员来自生产维修第一线, 虽然有着丰富的经验, 但对管理模式分析过程中具体的数学模型、计算方法缺乏研究, 因而开发界面友好、可操作性强的设备故障管理软件是解决实际维修管理的有效途径。同时, RCM 项目分析内容丰富, 数据量大, 处理过程相对繁琐,若纯粹以手工方式进行计算与分析, 也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 因此为实现RCM项目分析的程序化、可操作化而开发的设备故障管理信息化软件系统,也是现代维修的必然需求。

6 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目前许多大中城市都在加速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特别是在城市轨道交通迅猛发展的阶段,我国需要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维修决策体系进行深入研究,建立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维修管理规范以提高运营维修决策能力、设备运营安全可靠性及经济效益。同时,为使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维修管理实现智能化、信息化,提高维修决策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维修决策支持软件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的开发应用方面也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赵慧祥.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营安全性与可靠性研究[M].2012.2

[2] 王文义,张洪芬.维修策略的概念、方法和模型[J].运筹与管理.2013(2):9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