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幼儿体育的任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幼儿体育的任务范文1
一、要对幼儿完成任务的情况给予有效反馈
教师对任务完成情况的有效反馈有利于幼儿提升动作技能,从而较好地提高任务完成的质量。但在体育活动中,很多教师对幼儿完成任务情况的反馈缺乏针对性,往往以“你们都很能干”一句带过,不能针对幼儿动作练习中的优点及不足进行反馈,造成幼儿在练习过程中缺乏调整自身行为的意识,无法集中注意力,动作技能也得不到提高。
教师要对幼儿完成任务的情况给予有效的反馈,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反馈的语言要精练。否则不仅浪费时间,也不容易使幼儿集中注意力,而且无法保证运动量。(2)尽量给予正面的反馈。以便给在幼儿留下深刻印象,使幼儿今后在练习时能自行调整。当然,反馈往往也包括对不足之处的纠正。教师可以多用一些鼓励性语言或亲切的肢体语言减轻幼儿的心理负担,提高幼儿完成任务的质量。如教师可以这样反馈:“刚才很多小朋友会这样跑(示范正确动作),你们都练得很认真!”这样的反馈语言不但精练,而且结合鼓励性语言和动作示范。
二、要在执行任务过程中给予幼儿自
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幼儿如能享有足够的主动权,就有利于集中注意力,提高活动的积极性。但在体育活动中,许多教师往往把主动权牢牢地掌控在自己手中。如在中班体育活动“跑、跑、跑”中,教师组织幼儿玩游戏“摸摸×××跑回来”,即听信号向各个方向跑。其间,教师不停地变换信号,如“摸摸大树跑回来”“摸摸城堡跑回来”等。不久,有些幼儿开始东张西望。其实中班幼儿已完全有能力确定活动信号。但教师“垄断”了发令权,抑制了幼儿的活动兴趣。笔者曾观摩过另一教师组织的相同游戏,该教师在练习两遍后就让幼儿自己制定并信号。虽然也是反复练习,但幼儿极为投入,每次练习结束后都急切地讨论下一轮信号,这无疑与教师的放权有很大关系。
教师之所以把主动权抓在自己手中,主要因为不信任幼儿,认为幼儿在无关刺激过多的环境下无法自我管理,从而对幼儿高度控制,把活动导向自己想要的结果。但是在高度控制的环境中,幼儿完成任务的质量并不高。因此,在平时的体育活动中,教师应有意识地让幼儿自己做主。如在户外体育活动中,让幼儿自己选择运动器械和玩伴;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让幼儿独立解决问题;在体育游戏中,让幼儿自己制定游戏规则,等等。应注意的是,教师在把权力下放的同时还要引导幼儿学习适当妥协,学会统一意见。如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可让幼儿自主地玩游戏“摸摸×××跑回来”。若幼儿因无法统一信号而影响游戏的开展,教师可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如请幼儿分析为什么今天没能玩游戏,应该怎样做才能尽快开始游戏,使幼儿逐渐明白在行使主动权的过程中有时也需要妥协与统一。
三、要合理调控任务的难度
幼儿体育的任务范文2
一、正确处理好育体和育心的关系。
所谓育体,就是对幼儿进行身体培育。所谓育心,就是在幼儿体育中,结合不同的内容形式的体育实践,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素质培养。
增强幼儿体质、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和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既是我国体育教学的基本任务,也是我国学校体育的基本任务。因此一直比较受到重视。而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在八十年代以前,除意志品质与集体主义精神外,对其他心理素质考虑很少。
二、要处理好增强幼儿体质和为幼儿终身体育打基础的关系
增进幼儿健康、增强幼儿体质是体育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体育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根本标志。但近十多年,随着终身体育思想的逐渐普及,广大体育工作者开始重视追求体育的长期效益,即要为幼儿的终身体育打好基础,要培养幼儿终身体育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我们在幼儿体育教学中更加强调幼儿体育的基础性,强调要"教会幼儿健体",要为幼儿终身体育打基础。
三、要处理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发挥幼儿主体作用的关系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比较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存在着教师为中心的倾向。虽然对不同学段的幼儿和在不同类型的体育课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儿童的主体作用,其表现形式会有所不同,然而,就其本质而言,都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为此,我们主张两者的和谐结合,而且强调,在体育教学中,幼儿主体作用的发挥,即使是由幼儿自主进行活动,都是在教师的精心设计、启发诱导、科学组织下开展的。因此,幼儿主体作用的发挥,归根结蒂,取决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四、创设合适的有利于潜能开发的教学情景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是促进创造性的两个重要条件。良好的心理环境和良好的物质环境,可以消除幼儿的心理压力,使儿童入于积极的,主动的学习状态,促使幼儿积极探索。体育课堂很特殊,它具有空间大、活动强的特点,因此,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需要教师善于组织、精心设计。
A创设情景。体育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的活动。教师与幼儿的态度是了取昨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而创设最佳教学情景是引起师生积极态度的重要方法。如:在"穿过小树林"的体育游戏中,传统的教学是在操场上安插小木棍,让幼儿练习曲线仿小白兔、蝴蝶、小鸟、蜻蜓的姿势,就引起幼儿的情趣。新鲜、活泼的情景,将会给体育教学带来轻松、欢快的教学气氛。
B力求心理相容,形成融洽的心理气氛。在体育教学中,形成融洽的心理气氛特别重要。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幼儿的人格,给幼儿自由活动的机会;同时教师要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儿童,保持一颗童心,由衷地热爱每一个儿童,从而形成融洽的心理气氛。
五、注意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我们认为,以下几点做法,更有利于幼儿自信心的培养。
A创造被人接受的气氛,让幼儿带着愉快的情绪参加体育活动。教师应在言语和行为上处处照顾每一个幼儿,多用肯定和鼓励的语言和幼儿交流。在组织竞赛性游戏时,我们要求教师淡化赢与输,教育赢的幼儿不要骄傲,更不要为赢而违反游戏规则;教育输的幼儿不要服输,特别是不能自卑,要想方设法转输为赢,特别是让他们建立这样的信念:只要不懈努力,总是会获得成功的。
B通过尝试活动,充分发挥幼儿的自身潜力。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订动力是自发的发动性。教师在组织活动时,既要设置情景,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又要鼓励幼儿去大胆尝试,获取经验,从亲身体验中逐步认识自己。这样,才能逐步变自我的好动为主动的活动,有利于幼儿自身潜力的发挥。
C引导幼儿自主地探索和思考。除了必要的示范外,我们十分注重引导幼儿自主地进行探索和思考。我们认为,如果学习活动只是机械模仿,那么,幼儿仅仅是被动地去做教师要求他们做的事,即使他们学到了些什么,也不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更不了解如何去做。长此以往,幼儿就会养成依赖性,影响主动性和自信心的发展。
六、重点培养幼儿的能力
我们根据儿童在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和制定了一些具体措施,帮助和指导幼儿掌握科学的方法和能力。 比如重视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方法的指导;加强听课方法的指导;加强练习方法的指导等等。
七、培养幼儿的进取动机
在体育教学中要真正激发幼儿的潜力,就必须使幼儿的体育学习动机由直接的近景性动机逐步转化为间接的远景性动机。我们在教学中,主要利用幼儿好奇、好动、好胜、好学的心理特征,尽量做到每节课教学内容都有新意,教学方法灵活多变,引起幼儿对体育课的强烈需要。
八、想与练结合
想与练结合,是提高幼儿创造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我们很注重直观教学,采用动作示范、运用教学挂图等方式,帮助幼儿逐步形成运动表象。教学中十分重视动作练习与表象练习的结合。表象练习是在头脑中演练动作技术(主要指动的速度、力量、方向、路线、节奏、时空等多维因素在大脑中的再现),这有利于幼儿记住所学的动作,增加了幼儿思维形象的保存量。而大量的形象是创造思维的基础。我们在教学中将动作练习与表象练习相结合主要采取两种方式:一是先进行动作练习,再进行表象练习;二是先进行表象练习,再进行动作练习。
幼儿体育的任务范文3
一、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的含义
所谓运动负荷,又称运动量或生理负荷,它是指人做练习时所承受的生理负担量。心理负荷则指人做练习时所承受的心理负担量,它一般包括认识、情绪、意志三方面的负荷。在幼儿体育教学中,只有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保持适宜,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过小过大都不行。过小,则达不到锻炼的目的;过大,又超出了幼儿身心所能承受的限度,对幼儿身体的健康和教学任务的完成均十分不利。因此,合理地安排和调节幼儿园体育课的生理和心理负荷是对教师体育教学的一项基本要求,二者是否适宜还是评价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的锻炼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做到合理安排和调节呢?作者认为,首先必须了解制约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的因素,然后再综合各因素找出科学的调节策略。
二、影响幼儿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的因素
1.运动强度。运动强度指单位时间内,人在运动时的生理负荷量,常用心跳频率来表示。如幼儿20米速跑,跑后即刻心率可达180次/分,慢跑1分钟做徒手操一套,心率在140次/分左右,显然前者强度大,后者小。在幼儿体育活动中,较大强度的项目有跑、跳、攀登等,而走、钻、爬、投掷等动作的运动强度则相对较小。
2.幼儿的活动时间。它包括幼儿连续活动的总时间和练习时间、间歇时间,其中,幼儿的练习密度(幼儿做练习的时间与课的总时间的比例)是否合适较大地影响着幼儿的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如果一节课,幼儿总是处于大强度的运动之中,那么,他们的运动量就偏大而且易产生厌烦和畏惧心理。
3.活动项目的特点。不同的活动项目对幼儿身体的影响也不同。如幼儿做直体滚动时,前庭分析器所受的刺激和意志负荷均较大,而运动负荷却不大。障碍跑时,不仅全身运动负荷很大,而且认识和意志负荷也较大。连续立定跳远,运动负荷较大而心理负荷却较小。在平衡木上走、跑、过障碍、滚球、拍球时,幼儿的心理负荷都很大。幼儿参加感兴趣的体育活动,一般两种负荷均较大。
4.练习的数量和质量。前者指练习的次数、距离的总和,它们与幼儿的运动负荷一般成正比。后者指练习的正确规格和要求。对练习质量的要求越高,幼儿需负出的心理负荷则越大。
5.教师的教学内容、教法和组织措施。教师组织体育课内容的难易是否合适,是否具有趣味性,组织措施是否得当,讲解示范是否正确形象、生动规范等都会较大程度地影响幼儿的运动和心理负荷。如过多的排队调换队形,分组太少而导致幼儿长时间的轮番等待,均易使幼儿产生烦燥情绪,甚至注意的分散,从而影响教学任务的较好完成。
6.幼儿的个别差异。指幼儿的身体机能水平和心理特点的个别差异。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往往相同的练习对不同的幼儿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如以同样的速度速跑完20米,有的幼儿心率达180次/分,有的幼儿仅168次/分;同做一个游戏,有的幼儿兴致勃勃,有的却感到索然无味。
此外,教师的教态、教具、环境、气候等因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幼儿的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
三、合理调节幼儿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的策略
综合以上各影响幼儿体育课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的因素,特提出以下的调节策略:
1.合理安排每节课的教材和确定课的任务
这就要求教师课前的备课要做到心中有数,在安排教材内容时,应合理搭配不同性质、不同负荷、适宜数量的教材。运动量大和运动量小的练习交替安排,如强度较小的走平衡木或窄道、投掷、钻宜与强度较大的跑、跳跃、攀登、爬、滚翻等内容组合。教师要合理安排幼儿体育课的密度,尤其是幼儿的练习密度。确定任务时新教的知识、技能不宜太多太难,且必须富有趣味性。
例如某大班教师为了发展幼儿听信号调节运动的能力,培养其灵敏协调素质,在体育课的基本部分设计了一个“找朋友”的体育游戏。其玩法是,教师站在一直径为3至3.5米的圆圈中心击鼓,幼儿分别站在圆圈的边线上,游戏共分三轮。第一轮是教师击鼓,幼儿听教师的信号沿逆时针方向绕边线快跑,约50秒,鼓声停止,幼儿迅速跑向圆内“找朋友”(事先准备好的绒毛小动物玩具,数量每一轮都比游戏的幼儿少2至4个。),没找到“朋友”的幼儿立即退出游戏。第二轮变化为幼儿听信号双脚沿边线行进跳,第三轮则变跳跃为竞走。后二轮均为鼓声停止,幼儿迅速跑向圆内找“朋友”。幼儿跑、跳和竞走的时间和距离,可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而定。显然,此教师的教材安排是较合理的。
2.合理调节负荷节奏
教师要根据人体生理机能能力活动变化规律和心理变化规律、教材特点、幼儿的实际以及器械、气候等合理确定课的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曲线。对运动负荷总的要求是从逐步上升到一定程度,保持一段相对平稳,然后再逐步下降到相对安静。但由于影响生理负荷的各种因素是复杂多样的,因而每节课的运动负荷曲线就要视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幼儿的实际而合理确定。一般有标准型、双峰型、前高后低型、前低后高型等模式。标准型是指运动量由小到大逐渐上升到相当的水平,持续一定的时间再逐渐下降。双峰型指一节课中幼儿出现两种负荷较高的练习。前高后低型主要指课的基本部分的前半部分运动量较大,后半部分较小,运动量由大变小。前低后高型则正好相反,运动量由小变大,如课前半部分为新授教材——投掷,后半部分为复习教材——连续立定跳远。但不管采用哪一种模式,运动负荷总的调节策略应是高低结合,动静交替。如课的基本部分的前半部分是集中练习立定跳远,孩子初步掌握动作后,可结合快速奔跑加两次立定跳远约1.5分钟,后半部分就可安排运动强度较小的由走组成的平衡游戏“熊和石头人”。
心理负荷的曲线较复杂,往往要视具体的情况而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就无任何规律可循。一般来说,体育活动中幼儿的认识负荷不应太大,且需有积极愉快的情绪伴随幼儿,让幼儿在快乐中动脑筋。幼儿的意志负荷也不应太大,应让幼儿通过一定的努力就能完成任务,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这就要求教师在安排教材时充分考虑幼儿心理发展的特征,所选的内容难易适当,富有兴趣性和直观性。同时还应循序渐进,由易到难,注意个别差异因材施教。由于幼儿十分喜欢游戏,孩子在游戏中的认识负荷、情绪负荷、意志负荷都较高,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多采用生动有趣、针对性强的体育游戏和道具,再结合教师生动形象的讲解、示范,来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幼儿锻炼的效果。一般来讲,基本部分的前半部分应抓住幼儿头脑较清醒的时机安排新的较难的教材,以增大幼儿的认识负荷,而后半部分则宜安排认识负荷较小的带复习性质的教材。而情绪负荷,基本部分的前半部分不应过大,以避免因幼儿情绪过度兴奋而影响新教材的学习掌握,在后半部分可安排适当的内容以让幼儿的情绪负荷达到。对意志负荷,学习新教材和较难教材时应先大后小,学习较易教材或复习旧教材时则可是先小后大。总之,对心理负荷的调节,教师应处理好幼儿认识负荷的紧张与松驰,情绪活动的兴奋、欢快和平静,意志努力程度的变化,方能取得较好效果。
3.灵活运用教法。由于体育课是以直接的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因此,教师在领导幼儿的体育课时应精讲让幼儿多练,应使幼儿的练习密度在课的总密度中占最大的比例(一般幼儿在体育课中的练习密度在35%—55%较为适宜)。还应讲练结合。为了加大幼儿的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可多采用同时练习法、鱼贯练习法、循环练习法等方法。还可增加幼儿练习的次数,扩大其活动范围,增加障碍物,提高练习难度。反之,如幼儿的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已较大,则应通过缩短其练习的时间和距离,变同时练习为分组轮流练习或相互观摩,改变练习的内容,缩小活动的范围,减少障碍物等手段来降低幼儿的运动量和心理负荷。
在各个年龄班,尤其是小班,教师应尽量多地采用游戏的形式来组织体育课,但所选的体育游戏或游戏形式绝不仅是娱乐性的,而应是针对性强,为体育教学服务。由于中大班幼儿对活动结果已变得十分关心,因此,在中大班可多采用竞赛法,以激发幼儿练习的积极性,提高练习的效果,还可培养幼儿的积极进取精神和集体责任感、荣誉感。
组织措施也是影响幼儿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应精心设计,使一切组织措施都紧紧围绕教学目的任务。教师要充分利用时间,合理组织和调动队伍,避免让幼儿过多排队等待和变换队形,竞赛性游戏应分组较多,以增加幼儿活动的机会和激发其参与意识,避免幼儿因等待时间太长而产生厌烦情绪和注意的分散。为了有效利用时间,应尽量避免采用让幼儿纯静止休息的方法,而应巧妙地把教师的讲解、示范、交代任务、评价、幼儿分组观摩等时间同时作为幼儿的休息时间。
4.充分利用场地、器械。事实上,每个幼儿园的具体情况各不相同,在体育场地上,有的幼儿园还达不到正常标准,这就需要教师开动脑筋,最大限度地提高场地利用率,多采用分组活动和分散活动。如器械不够,则可采用分组轮换型或循环练习型等形式,以加大幼儿的练习密度。
幼儿体育的任务范文4
为了让孩子们在温馨的环境中健康成长,我园根据园本特色和幼儿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以竹木器为载体的体育游戏研究,倡导趣味运动,有效地激发了幼儿参与运动的兴趣,让孩子们在运动中感受体育活动的魅力。本文分别从创设情境、开展游戏、自由探索,快乐游戏三方面进行阐述,让幼儿在趣味的体育运动中感受到运动的快乐。
【关键词】
快乐 体育游戏
《指南》提出:幼儿期动作发展要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手的动作灵活协调。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乐观态度的重要阶段,这就促使我们关注孩子的心理发育变得尤为重要。怎样让孩子们快乐运动呢?
一、融入情境,营造快乐趣味的游戏氛围
布鲁纳曾经说过:“任何教学形式都没有情景教学来得直观、深刻。”因为具有一定情境的游戏,不但趣味性强,而且能让他们迅速进入境界,进入角色,增强他们的记忆力,同时又可提升运动兴趣。所以,我们在创设体育活动情境时,要综合利用各种要素,将活动背景、游戏情节与幼儿的兴趣、生活经验有机结合,借助物化目标的材料、师幼共同制定的规则来丰富、扩展游戏内容,让情境联结幼儿,让情境串联活动,让体育活动生动有趣,富有趣味,富有成效。
1.巧妙地将技能和情境相融合。
小班体育《小兔学本领》,一开始,老师扮演兔妈妈和兔宝宝们背着圈出场。在活动中,兔妈妈利用儿歌引导幼儿一起用圈搭房子,然后练习双脚并拢跳。在这个活动中,不是枯燥的技能练习,而是把这个技能渗透到体育游戏中。和妈妈在外面玩,当听到妈妈说,下雨了,就赶快躲到家里去。通过这个活动不仅锻炼了孩子们跳的能力,还提高了他们的身体反应能力。在游戏中,真正让孩子们获得了快乐。
2. 巧妙地将技能和影视相融合
中班体育《星际战士》,以“星际战士”为主角,以躲避太空中各种陨石为主线,赋予体育游戏情境更真实的画面感。以炫丽的影视图像、三维的立体动画、刺激的音响效果,给孩子们一个全新的感官刺激,让他们亲临其境,乐于参与,勇于尝试,同时也锻炼了孩子们的空间方位的辨识能力和身体的反应能力。孩子们在太空中和陨石玩起来了,真正做到了快乐教学。
3. 巧妙地将技能和区域相融合
在区域性体育游戏中,创设游戏情境,让幼儿带着任务去玩游戏,在享受游戏的快乐的同时得到了技能的发展。如:小班体育活动《黑猫警长》,让孩子去执行任务,带着沙包走平衡小桥,然后在平衡小桥上设置障碍,最后,使小桥倾斜,让游戏富有挑战性,更具层次性,同时也让孩子在原有水平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孩子们一次次地完成了任务,享受到了游戏成功带来的快乐。
二、民间游戏,体验快乐愉悦的游戏过程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幼儿园基本的活动形式,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为孩子创设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体育游戏活动。
有些民间传统体育游戏之所以经久不衰,是因为他们有其他游戏不可取代的地方。如:“捉迷藏”“老鹰捉小鸡”“贴烧饼”等游戏,充满了新奇、期盼的等待和追逐动作等。游戏使孩子们各有分工,充满幻想,通过对不同角色的模仿,充分使孩子们过了一把表演瘾。孩子们在游戏中体验到扮演角色的欢乐。孩子们在游戏中自己选择游戏方式,准备材料,协商角色,构思情节,控制游戏环境,制定游戏规则,自主游戏。因此,民间儿童游戏充满着无穷趣味性,成为儿童快乐的源泉,幼儿从民间体育游戏中真正体会到了快乐。这些民间游戏也带着我们也一起感受童年快乐的时光。
三、尝试探索,创设快乐自主的游戏通道
欧美崇尚“大自然的教育”在自然环境中让幼儿自主的探索,以幼儿为主体地位,强调自由自主学习,提倡要让孩子亲身体验,通过身体和感官让孩子认识自己的身体,认识这个世界,强调一手信息的重要性,感受在大自然中探索的乐趣。
在体育游戏《竹梯游戏》中,我们把竹梯贯穿在整个活动中,先让孩子们自由探索玩竹梯,孩子们用自己的方法玩出了各种花样的跳竹梯,有的在竹梯两侧左右跳、竹梯格子内进行行进跳、单脚跳、空格跳等等。然后,把两个竹梯合并,请小朋友想想,两个小朋友合作可以怎么同时到竹梯的另外一端。对孩子们的探索又提出了新的要求。最后是一组小朋友一起探索。每次都会有新的要求,让孩子自主游戏,探索各种玩法,体验探索的快乐。同时也让他们获得了探索成功的喜悦感和满足感,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和独立性,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获得快乐的体验,释放快乐。
体育活动的开展不仅能促进幼儿的生长发育,增强体质,而且对幼儿的心理发展也产生一定的影响。我们日常的体育活动中,不能以技能锻炼发展为目标,而是应该引导孩子去自主探索,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充分调动孩子体育互动的积极性,让孩子们真正感受体育运动的快乐!
【参考文献】
幼儿体育的任务范文5
关键词:中班幼儿;合作性;体育游戏活动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7-132-01
当今社会,善于合作才能赢得更多发展机会。玩是儿童天性,儿童在游戏活动中学习和进步。在活动时,有时看见少数幼儿自娱自乐,独占玩具,个人争强好胜,故意打闹破坏游戏规,活动中出现争吵等。身为独生子女的幼儿多以自我中心,平时注重培养“学会共同生活”。中班开展集体性体育游戏活动,有效利用身边教育资源,对活动过程中适时生成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创新,大胆设计体育游戏活动,促进幼儿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逐步培养中班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对处于社会化发展关键时期的中班幼儿显得尤为重要。以“体育游戏活动”为载体,在体育游戏活动中,培养主合作,协商解决能力。
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一、巧妙选择和设计体育游戏内容,为幼儿创造交往、合作的平台。
在设计活动时,我充分挖掘体育游戏中的教育价值,可以设计一些以两三个人或小组合作为主的游戏贯穿于平时的活动中,为幼儿创设特定的游戏内容,让他们在玩耍中逐步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
如“网小鱼”游戏中,预设两人拉手做渔网进行捕鱼,接着又引导三人拉网捕鱼,四人捕鱼,五人捕鱼……看哪组幼儿完成得很成功。当失败时,我们及时提示孩子们讨论。孩子们通过摸索,悟出了方法:游戏时要团结协作,动作才能协调一致,游戏才能获得成功。同时课间环节中提供有关合作的小任务,整理桌椅,共同布置游戏区等都需要小帮手,在教师引导下,孩子们合作完成一些小任务,合作增强。
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游戏项目,例两名幼儿“炒豆豆”活动,改编成多人进行的“炒豆豆”,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加强合作,共同商讨,形成规则,实现集体合作。经过多次探索,合作变得那么自然顺畅。
二、让幼儿知道体育游戏活动怎样去合作,学会正确的合作的方法
中班幼儿本身年龄较小,缺乏生活经验和合作的机会。不知如何合作,教师应引导幼儿同伴之间合作。
1、用有趣的语言引导幼儿激发想合作的愿望
趣味语言不仅使紧张活动变得轻松,还能引起幼儿积极合作的愿望。游戏“小猪运西瓜”为了促进幼儿的合作,用有趣的语言对幼儿说:“我们的小猪还太小,运不动那么多西瓜,我们一起来想办法帮小猪把西瓜运回家!”幼儿立刻围过来,高兴地参加游戏。
2、教会幼儿学会交流、沟通与合作
既然是合作,就需要双方或者多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但有时因为不同幼儿的兴趣和想法不一致,导致合作不能顺利进行。所以首先要帮助幼儿学会交流、沟通。
(1)学会使用礼貌用语,促进幼儿间的交流。如“请你和我们一起玩,好吗?”,“我们一起来商量吧!”,“你愿意参加我们的游戏吗?”等,孩子们渐渐掌握交流沟通的技巧,这是合作的第一步。
(2)引导幼儿学会简单的合作方式。怎么进行交流、分工、配合呢?中班幼儿由于年龄较小,语言交际能力比较弱。教师进行指导,亲自融入儿童中,作为其中的一名成员,蹲下来,边教边参与孩子们的游戏活动,教师由扶到放,循序渐进地培养孩子学会有效地交流、分工和配合。
3、运用榜样力量,创造合作氛围
儿童身边榜样力量更大。在活动中注意观察幼儿中间优良的合作行为,对有合作行为的幼儿进行积极的评价和表扬。如“某某小朋友一起互相帮助,相互配合,成功完成了任务,让我们一起为他们喝彩!他们被评为“合作之星”等!同伴榜样作用在教师的支持鼓励下,会对幼儿起到更好的教育示范作用,激发他们争相学习和模仿。
三、科学合理地运用体育游戏活动评价,优化幼儿的合作行为
1、集体评价
用积极态度鼓励幼儿体会合作的快乐,教师的积极鼓励会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如游戏:“卷白菜”的游戏,幼儿个人可能完成不了,其他幼儿可以共同完成。幼儿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如:“你们‘白菜’卷得真漂亮!”“你们合作得真好!”教师微小举动,如:微笑点头、赞许的目光、竖起大拇指等都会进一步让幼儿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受到鼓舞。活动后,教师及时启发幼儿讲述合作时的感受,对幼儿活动中的行为及感受进行合理评价,鼓励和赞扬幼儿间合作的行为,体验合作成功带来的喜悦。让幼儿觉得合作很快乐,期待着下一次的合作体验活动。
2、个别交流
对个别幼儿进行点评时,我采取的是积极鼓励和引导的方式。例如,当孩子的动作完成得很好时,我们会说“你真棒”、“老师相信你可以做得更好”等。请孩子示范时,我们说:“我们都为你感到骄傲”等。当孩子失败的时候,老师大声的说:“没事,再来一次。我们给你鼓掌加油。”有利于孩子自信心的建立,使孩子积极主动地参与集体活动。
体育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提升幼儿的合作品质,让幼儿习得的合作能力迁移到其他集体活动中,获得合作的体验,养成合作的习惯。在集体活动中,让幼儿受到游戏的熏陶,感受到游戏的快乐,享受游戏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游戏体验,有效地指导发展幼儿的合作能力。
参考文献
幼儿体育的任务范文6
幼儿体育固然要注意“时间的保证”“形式的多样”和“内容的趣味性”,但是,幼儿体育活动如不注重运动量的控制,没有科学合理的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的设计和安排,其对幼儿身心的促进、发展就难以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一、体育活动中科学化地安排运动量
幼儿体育锻炼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这些任务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一定运动量的“走、跑、跳、爬、钻、投”等基本动作练习以及“球类、绳类、圈类、垫类”等器械锻炼活动来实现的。各种动作练习、器械活动的过程中运动量的设计和控制如何,将会直接影响幼儿体育效果的优劣。只有当生理和心理负荷适宜时,才能有效地锻炼幼儿身心,达到发展基本动作,促进骨骼、肌肉、心肺机能的发展,提高运动能力,增强幼儿体质的目的。那么如何安排体育活动的运动量,才能使幼儿所承受的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科学合理呢?
1.活动和锻炼的强度要适宜
所谓强度就是“单位时间的生理负荷量,常用心率来表示”。如幼儿做激烈的追逐游戏“猫捉老鼠”“骑马杀敌”等时,心率可达每分钟180次以上;而做“老狼老狼几点钟”“贴烧饼”等体育游戏时,心率一般只在每分钟130-140次。相比较,前者强度大,后者强度小。
2.动作练习的数和量要足够
数量是指动作练习的“时间、距离、次数的数量指标”。数量一般与运动负荷成正比关系。如幼儿的跳跃练习有单跳和连续跳之分,做“小运动员跳水”的高跳下动作练习与“小青蛙做害虫”的连续蛙跳动作练习相比,后者的数和量要比前者多而且大,也就是说蛙跳动作比高跳下动作的运动负荷大。
3.运动密度符合幼儿年龄特点
运动密度是指“运动时间与活动时间的比值”。如某大班一次户外体育活动中各种动作的实际练习时间是16分钟,如果单位活动时间为35分钟,那么其运动密度为:16÷35×100%=46%。幼儿的身体锻炼与动作练习的生理负荷的域值,如果按照小班15~20分钟、中班20~25分钟、大班30~35分钟,幼儿运动时平均心律130~160/分钟来计算,那么3~6岁幼儿合理的运动的密度应该在35%~65%之间。
二、体育活动中合理化地安排运动量
在体育的集体锻炼和教学活动中,运动量的大小与动作类型、动作的练习方式及其各种动作的组合方法具有密切的关系,合理的运动量需要教师进行周密的计划和安排,下面我们通过两个体育教学活动案例来分析如何合理地安排运动量。
案例一:中班体能活动“关心国宝大熊猫”
开始部分:1.游戏“大风和树叶”,教师带领幼儿在场地上变速跑(慢跑、中速跑)进行热身活动;2.在教师的带领下做模仿准备操(A、手绕环;B、上身转体;C、腹背;D、下蹲跳起;E、弓箭步压腿;F、高抬腿跑)。
基本部分:1.幼儿在场地上站成两列,教师向幼儿示范、讲解助跑跨跳的动作过程和要点;2.请几名幼儿上来学着练习动作,教师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做针对性的讲解和示范:3.幼儿在场地周围进行助跑跨跳动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4.幼儿分成四组进行给大熊猫送竹叶竞赛.要求助跑跨跳过四条宽40厘米的“小沟”。
结束部分:1.教师带领幼儿绕场地四周慢跑进行放松;2.在“熊猫”的音乐声中师生一起做肢体放松操。
分析:“关心国宝大熊猫”是一个比较典型的跳跃动作教学活动课,活动设计的优点是:教学设计游戏化、形象化、趣味化,能引起中班幼儿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整个活动分为八个环节,教学层次清晰,教学重点突出,准备活动有的放矢等;活动设计的缺点是:跳跃动作的练习环节只占四分之一时间,跳跃接力竞赛虽然热闹,但是单位时间内场地上只有四名幼儿在进行助跑跨跳活动,其他幼儿均处于等待之中,动作教学、练习的频率、速率明显不足,等待环节多、运动的密度和强度很难达到40%,这对秋冬季时节中班幼儿的体育锻炼活动来说,运动量偏小,跳跃练习环节和练习组织方式有待改进。
案例二:大班体能活动“小小侦察兵”
开始部分:1.小兵们在营房里睡觉,听到起床的军号声后,大家迅速起床、穿衣、拿枪到操场集合;2.小兵们在指挥官的带领下,进行晨练活动:(1)变速跑;(2)做小兵操。3.小兵们下操后自由活动。
基本部分:1.集合、跑步出发,变速跑穿过小树林;2.双脚并拢连续跳过前沿阵地的地雷区;3.钻过小山洞(幼儿两人一组搭成山洞状,幼儿听信号一个接一个地钻):4.跨跳过一道道壕沟(用纸棒间隔摆放在地上);5.爬过铁丝网(用包装绳拉成);6.跨跳过敌人阵地上的障碍物:7.向敌人阵地投掷爆破筒(用纸棒)。
结束部分:1.完成任务划船渡河回军营;2.洗澡、餐饮(用模仿动作放松身心)后休息。
分析:“小小侦察兵”是一个比较典型的跑跳练习锻炼活动。活动设计生活化、故事化、形象化。各部分内容丰富、多变,且环环紧扣,基本没有多余的等待环节。跑跳动作练习由浅入深、由缓慢至急速符合幼儿运动中的生理机能能力变化规律。锻炼的场地器材、跑跳难度逐步加大,运动密度、强度的提升有节奏,安排科学合理。跑跳动作练习在12个环节中占二分之一,动作练习的密度合理。此外,在动作的组合方面,基本部分的“跑跳钻跨跳爬跳跃投掷”系列动作组合流程中,既注意了以跳跃为重点,又考虑到以钻、爬、投掷动作为跳跃活动的调节,这样的动作练习针对性强、内容丰富而有变化,生理、心理负荷强弱变化合理,下肢和上肢、腰腹部和肩背部、口鼻、气管和肺脏的呼吸机能、心脏和血管的循环机能都得到有效的锻炼。经测算,体育活动设计的运动密度可以达到60%以上,这对大班幼儿来说运动量的安排较为合理,是一个优秀的体育活动设计。
三、对运动量是否科学合理的客观检查和评价
幼儿在体育活动中机体承受一定的运动后,身体各系统和器官会产生一定的机能变化。这种身体机能在运动过程中的变化程度是可以测出定和把握的。目前常用的检查和评定的方法有如下两种:
1.专门仪器测定评价法
在条件允许的幼儿园,可以通过特定的仪器来测量运动中相关的机能指标以推断身心承受的运动负荷量。如用测量心律的听诊器,用遥测心律仪器来测量运动中幼儿的心律阈值及其延续时间。这种方法比较直接、客观、及时,但是操作复杂,需要相关专业知识和训练,如要经常性测定评价或大面积推广、开展有很多困难。
2.观察触摸判断评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