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幼儿体育活动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幼儿体育活动概念范文1
摘要: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技能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可见,体育活动对幼儿的成长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同时,在具体的实践中,经常性地开展体育活动,既能促进幼儿的生长发育,还能发展幼儿的智力,陶冶幼儿情操,促进个性发展,培养优良品德,,作者从体育运动的发展趋势、科学化、游戏性、整理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体育活动;科学化;游戏法整合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5-0221-02
《纲要》中明确提出:“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技能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可见,体育活动对幼儿的成长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同时,在具体的实践中,经常性地开展体育活动,既能促进幼儿的生长发育,还能发展幼儿的智力,陶冶幼儿情操,促进个性发展,培养优良品德,我们还发现,作者从体育活动的发展趋势科学化、游戏法整合方面进行了论述。
1.向科学要质量,幼儿体育活动必须科学化
体育活动,有严格的规则。实践告诉我们:向科学要质量,幼儿体育活动必须科学化。所以不坊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尝试:
1.1 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各年龄段体育活动虽然有很多共同特点,但在生长发育和心理发展、体能和智能等方面各自都有很大差异,因此,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体育活动的特点也就有所不同。如:“贴烧饼”游戏。小班幼儿年龄小,方位感差,一般这类游戏就不开展;中班幼儿有了一定的方位感,但对于前后的概念一部分幼儿在人多的情况下还较模糊,所以我们就以围成一个大圆为主,幼儿看上去前后比较清楚,便于开展这类游戏;大班幼儿已对这类游戏很熟悉了,那么我们就加大难度,让幼儿围成双圈进行,结果是成功的。
1.2 要确保幼儿的活动适度。好动是幼儿的天性,因此在安排和掌握游戏活动时,不能使活动量直线上升,或者强度太大,要注意动静结合,运动量大小结合,免得幼儿过分疲劳而影响健康。如观察幼儿出现疲劳现象,就必须马上结束活动,让幼儿休息。如有的活动不能马上停下时,那么可以调换内容或调换角色等,避免活动量过大影响健康。
1.3 要适合幼儿的情绪特点。愉快的、稳定的情绪是身心健康的重要心理条件。所以在体育活动中,要激发幼儿良好的积极情绪。如:小班幼儿对有角色、有情节的游戏,并且教师扮演角色的活动情绪特别积极。如“狼和小兔”“谁能追上我”“开灯、关灯”等。大班幼儿则对竞赛性的活动特别积极,有一定的集体荣誉感,都想为自己的小组争光。由此可见,体育活动与幼儿的年龄、情绪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选材时需要很好考虑。
2.体育活动体现多样化游戏性
游戏是一种愉快的活动,他们所以喜欢游戏,那时因为他们能从中得到愉快的享受,能促使他们积极地参加到体育活动的锻炼之中,那么如何体现体育活动的游戏性呢?
2.1 活动设计游戏化。游戏化就是把各种动作和活动,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与特点,融于生动活泼的游戏之中,克服为动作而动作的单一练习的方法。
如:在锻炼幼儿跑、跳、钻等基本动作时,我们设计了“给送弹药”游戏,准备了弹药包、玩具枪,塑料圈架(直径60厘米),草席两条,平衡木两块,五星红旗两面,大树几棵。幼儿分成两队,跳过小河,钻过树洞,两手两膝着地爬过封锁线,走过独木桥,饶过大森林,爬上山顶,把弹药包交给守卫的叔叔,然后依次进行,以最先全部把弹药送上山的队为胜。这样把各种动作融于有情节的游戏之中,幼儿感到十分有趣,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锻炼的实效性在游戏中充分体现。
2.2 组织游戏多样化。多样化的游戏活动,可以调动幼儿在体育活动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如:
(1)集体游戏(全体或分组)。集体游戏可以组织全班做同一个游戏,如:老狼老狼几点钟、小孩小孩真爱玩、切西瓜、丢手帕等。也可以分小组进行:如男、女分组、座位分组、体质强弱分组等。大家共同商量玩什么游戏,分配好角色,以及什么时候调换角色等等,从而培养幼儿在游戏中的组织能力和会玩的能力,以及不同能力的幼儿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2)自由分散游戏。可以让幼儿自由结伴、自由选择内容、自由选择玩具,充分发挥幼儿的个好。如:彩色球、尾巴、飞盘、流星、沙包等。幼儿可以选择喜欢的玩具进行活动,也可以随时调换内容。老师一方面注意观察幼儿的活动量,随时帮助他们调节;另一方面对体质差、能力弱的幼儿随时给予指导。
2.3 发挥玩具多功能。《纲要》中指出:“应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创设游戏条件,游戏材料应强调多功能和可变性”。一次,我发现幼儿拿着一根体操棒当马骑,还有的幼儿做起马跑动作,幼儿的这一创造引起了我的深思,原来体操棒还可以在各种各样的玩法中充分发挥其多功能的锻炼作用。如有的幼儿把体操棒放在地上做立定跳、乌龟爬;还有的幼儿拉住体操棒的一端,不让对方拉过去、赶小猪等,真是其乐无穷。
3.整合――体育活动的必然渗透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因此,在体育活动中我努力做到:
3.1 体育活动中自我保护意识的加强。“千般爱护,莫过自护。”因此教师要全面观察幼儿活动的过程,并针对可能发生的危险及时告诉幼儿注意的事项,适时地教给幼儿自我保护的方法和应变方法。将“自我保护意识”渗透在体育活动中,学会在运动中保护自己。
3.2 体育活动中卫生保健知识的熏陶。幼儿年龄小,抵抗疾病的能力很弱。每次活动时,我们就根据气温及每个幼儿的体质强弱来减少衣服或者在背后塞上一块干毛巾。活动后,要求幼儿自己洗手、擦汗、穿衣服,做好运动后的保暖工作。并让幼儿喝一点开水,补充体内因活动而消耗的水。慢慢地,幼儿对这些卫生保健知识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体质也有了明显的增强。
3.3 体育活动中智力发展水平的提高。体育活动还可以培养幼儿的智力发展水平和思维能力。进行游戏时,
幼儿体育活动概念范文2
关键词:学前儿童;体育;教育;价值
中图分类号:G239.2 文献标识码:A
学前儿童体育教育具有特殊的育人功能,它可以使学前儿童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产生身心交互影响的作用,对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教育价值,广大幼儿教师应把学前儿童体育作为学习体育知识、运动技术、增强体质的课程,同时也应该把它作为终身体育思想教育、健康教育、美育教育、道德品质教育的载体,使体育、智育、德育、美育贯穿始终。
一、健身价值
体育对幼儿身体形态发展起到促进作用。适宜的体育活动能加快幼儿机体血液循环,增进骨骼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刺激骨细胞的生长,有利于身高的增长;能使骨密质增厚,骨径变粗,使骨骼更加粗壮和坚固;可促使幼儿肌纤维增粗,使肌肉变得逐渐结实,使幼儿肌腱和韧带增粗,肌力增强,加强关节稳固性;使心壁增厚,心容量增大,心脏搏动有力,心脏功能增强;能促进肺泡的生长发育,提高肺的弹性,使呼吸肌逐渐增强,从而增大肺通气量,促进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呼出;能提高幼儿神经系统的反应能力,使之灵活、迅速、准确、协调;能改善神经传导的不均衡性,促使大脑皮质的抑制加深,使之兴奋和抑制更加集中。
二、健心价值
情感是指人对其社会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内心体验。体育运动是极富情感色彩的活动,可以提供复杂多样的情感体验。学前儿童年龄阶段的行为最具情绪色彩,只要运动得到满足,他们就会产生快乐、兴奋等积极的情绪。学前儿童参与体育活动时,除了身体各系统参与工作之外,还伴随着心理活动的变化,能促使其愉快、活泼、开朗、积极和充满信心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研究表明:运动游戏能激发学前儿童愉快的情绪,明显改善其身体各器官的机能状态,并有助于形成积极的心态。学前儿童阶段长期体验积极情绪和情感体验将有助于身体和心理的正常发育与健康发展,同时体育活动可以转移学前儿童的注意力,使其不良的情绪得以释放和消除。因此,体育游戏或活动是增加学前儿童良好情感体验、消除不良情感的最佳手段之一。
三、德育价值
道德健康是现代健康概念中新增的一项,主要指个人能够按照社会道德行为准则约束自己并支配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具有辨别真伪、善恶、美丑与荣辱的是非观念和能力。学前儿童体育活动具有丰富的品德教育内容。例如户外活动能对学前儿童热爱自然、热爱劳动等思想教育;在体育活动中的竞赛活动可以培养学前儿童竞争意识和顽强拼搏精神;体育规则可以规范学前儿童行为,培养其诚实、友爱、自制和守纪律等良好品质;在集体活动中可以培养学前儿童的友谊感、集体感、互助互谅、尊重他人等优良品质;学前儿童在不断克服困难的游戏中可以锻炼勇敢、坚强、毅力等意志品质。
四、智育价值
智力活动是脑神经的机能之一,脑神经发育状况和机能水平是智力发展的物质基础。身体运动是由脑神经支配肌肉活动而实现。适量的身体运动特别是手的运动可以为大脑中相应的区域提供丰富的刺激,增加大脑皮质的厚度,提高学前儿童的时空知觉、运动知觉、注意力、灵活性、均衡性及大脑的分析、综合能力,建立多种复杂的神经联系,促进大脑的生长发育,为智力的发展提供生物学基础。
体育活动对幼儿智力发展的促进作用表现在以下三点:
(一)为学前儿童智力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前儿童经常参加适宜的体育锻炼,能提高心肺系统的功能,加速血液循环,改善大脑供氧状况,提高机体对氧的利用率,改善脑的营养供应,促进脑神经的发育,从而为学前儿童的智力发育提供良好的生理基础。
适宜的体育锻炼还能使幼儿体力充沛,精神饱满,情绪愉快,在这种良好的状态下,更利于他们积极的思维活动。
(二)有助于学前儿童智力水平的提高
体育锻炼能使大脑获得大量的信息刺激。身体运动时产生各种动作,通过运动器官末梢感受器传入大脑,提高了大脑皮质神经细胞活动强度、灵活性、均衡性以及综合分析能力,建立起各种复杂的神经联系,使整个神经系统的功能得到加强,有益于智力水平的提高。如快速灵活的动作,能提高大脑神经细胞信息传导的速度;助跑、跨跳、跳绳、角色体育游戏等,能使神经细胞之间建立起各种复杂的神经联系。
(三)有助于丰富学前儿童知识和运动经验
学前儿童在体育活动时伴有大量的认知活动,如他们需要认识并记住身体部位的名称或运动器具的名称;需要理解并学会开展各种体育游戏活动的方法和规则;需要观察教师的示范动作并形成一定的运动表象;需要通过想象去模仿和表现大千世界的事物、人、动植物的活动和姿态;需要学习理解并运用基本的空间概念(前、后、左、右、上、下等),时间概念(快、慢等)和多方面的知识;需要对体育活动中的多种变化迅速做出判断等等。所有这些体育活动都与他们的认知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都会促使他们的观察更加准确细致、知觉更加敏捷、知识日积月累更加广泛、运动经验更加丰富。从而使学前儿童的注意力、理解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得到发展。
五、美育价值
幼儿体育活动概念范文3
关键词:体育活动;活动设计;活动组织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的主要任务:“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幼儿园融保育和教育为一体,在对幼儿实施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时,必须把“体育”放在首要地位,以提高幼儿的身体健康水平,增强幼儿的体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每天必须保证幼儿2个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其中包括晨间运动、课间活动、户外活动等。当然,每周的体育活动也是必不可少的。那么如何让幼儿在每一次的体育活动中尽可能地得到最大的发展,这就需要执教的老师在体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上多动脑、勤思考。
一、从活动设计来思考体育活动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个成功的体育活动应该是游戏化、科学化、整体化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因此“兴趣”既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也是吸引幼儿主动参与的好老师,兴趣的诱发和培养主要源于幼儿教师在体育活动中科学、有效的引导。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方式,因此体育活动的开展,要以游戏的形式来进行,并将游戏贯穿始终。此外,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开展游戏的方法会有所不同,因此,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我们应先从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兴趣点出发。
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是:动作发展快,喜欢模仿和游戏,容易进入到拟人化的情境当中,行动易受情绪影响。因此,在设计小班的体育活动时,教师要以情境角色的方式引导幼儿进行模仿、游戏,从中发展幼儿走、跑、跳、平衡、钻爬、攀登、投掷等动作。
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是:在集体活动中有了初步的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开始萌芽,喜欢和同伴一起玩,并逐渐学会了交往,动作发展更加完善,体力明显增强,对体育活动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在体育活动中有了初步的创新意识和自主意识。在设计中班的体育活动时,教师要思考如何让幼儿在同伴互助中进行大胆的创新。
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是:自我评价能力逐步发展,创新、合作、竞争、规则意识逐渐增强,有极强的求知欲,喜欢挑战。在设计大班的体育活动时,教师要思考如何让幼儿通过活动在规则意识、团结协作、竞争意识及身体素质方面得到提高。
2.“体育器材”是无声的老师
在体育活动中,教师积极、活跃的情绪能够带给幼儿积极的活动激情,而教师精心准备的体育器材也是体育活动成功的关键。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时,也要充分考虑体育器材的使用。
(1)安全第一。任何活动都是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开展的,安全也是幼儿园的生命线。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考虑材料的安全性,避免幼儿因为器材的不安全而受伤。如:器材不完整、棱角过于锋利、承受能力偏小等。当然,不同的年龄班所应投放的器材在高度、重量上也应有所不同。同样是一张椅子,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攀登上去很容易。但如投放给小班,就有可能造成安全隐患了。
(2)因地制宜。每个地区、每个幼儿园所处环境不同,它所能够呈现的体育器械也会有所不一。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充分考虑本园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运用各种器材,从而使活动开展更为生动有趣。对于有些器械没有的,教师要积极地思考能否采用其他器材代替。如:在设计大班体育活动《勇敢的小》时,由于没有自制的手榴弹,我便在设计时,将活动材料改成了沙包。这样既可以达到教学需要,同时也解决了材料难以准备的问题。
此外,在材料的准备上,教师要思考如何从幼儿生活中入手,通过废物利用等方式准备幼儿熟悉并感兴趣的材料。
二、从活动组织来思考体育活动
我们可以把一个体育活动归纳为三个环节,即开始部分(热身活动)、基本部分、结束部分(放松运动)。
1.开始部分
也就是体育活动的热身活动。热身运动是幼儿体育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直接影响体育锻炼的效果。在这个阶段,幼儿的运动量随着活动的加剧会慢慢地上升。所以,教师在组织幼儿体育活动的时候,热身运动一定要到位,从上肢、体转到下肢运动。同时在热身环节,教师要注意根据本堂活动中幼儿将要运动到的部位进行重点的热身。
2.基本部分
(1)讲解、示范。在具体的活动中,讲解和示范要合理结合,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儿对练习内容的熟悉程度确定讲解和示范的次数。当幼儿对动作很熟悉时,教师无须过多地讲解及示范。若动作练习对于幼儿有一定的难度时,教师则要增加讲解示范的次数。
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语言的精练及生动有趣。引起幼儿兴趣并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要注意的是教师的讲解要突出重点和难点,通俗易懂,避免因教师语言的琐碎对幼儿产生误导。
示范时要注意动作的准确性及优美。尤其在第一次示范时,教师要注意给幼儿留下好的印象,从而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愿望。同时,示范时教师不能模仿幼儿错误的动作,以免伤害幼儿自尊,起到反作用。
(2)练习。这是幼儿在通过教师讲解示范之后,初步建立与活动有关的表象和概念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各种身体练习,以实现体育活动的目标。
在练习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采用多种方法,以帮助幼儿掌握正确动作技能,增强幼儿的体质,激发幼儿练习的兴趣。
在练习时,教师的指导语要明确简练,注意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和难点。并且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循序渐进,切忌操之过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个别差异,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幼儿发展中的个体差异,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客观存在,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在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因材施教。
3.结束部分
结束部分即放松运动。这是最后一环节,幼儿的运动量达到最之后从下降到低潮,必须做放松运动。此时学生已出现疲劳,身体的各种机能和兴奋性都逐步下降,必须做积极的放松活动,让幼儿由紧张的运动状态逐步转入相对的安静状态,这一环节也是很重要的。很多老师不重视甚至直接忽略这一环节,这些都是非常不科学的,会对幼儿的身体造成极大的伤害,也会影响师幼情感的融洽。
作为一名合格老师,当然要时刻把孩子放在心上,把孩子的健康发展作为首要目标。要设计并开展一堂优秀的体育活动不是那么容易的。因此,作为一名新世纪的教师,我们应该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多实践、多积累、多改进,让孩子从每一次体育活动中体验愉悦,促进身心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幼儿体育活动概念范文4
关键字:户外体育活动; 问题; 组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10-121-002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园的主要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由此可见,幼儿体育是幼儿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与理论背道而驰的现象司空见惯,经常会出现教学内容超载及忽略幼儿主体性等一系列问题。那么户外体育活动中存在哪些问题呢?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开展幼儿户外体育活动呢?接下来我就几个案例中存在的问题谈谈我的几点组织策略。
问题一:重形式,轻技能
案例1:蚂蚁运粮
首先,教师以蚂蚁过冬要运粮的情景引出活动,接着讲解活动过程:先爬过封锁线,再爬过独木桥,最后来到布置好的场地,运沙袋回家。在整个游戏中,教师一直以运粮食的情景为主线,串连各个环节。如秋天到了,小蚂蚁们没粮食可以过冬,小蚂蚁们要运很多的粮食才够吃,小蚂蚁运回一次粮食后可以再次出去运……
从表面上看,这个体育游戏趣味性强、情景逼真,但缺少必要的体育元素。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只是让幼儿把爬、钻、驮等动作演练了一遍,至于怎么爬、怎么驮,教师一句话都没提,更不用说示范了。显然,教师比较注重游戏形式,忽视了游戏对促进幼儿健康发展,尤其是体格技能发展的意义。根据新《纲要》精神,幼儿园体育活动既要重视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也要引导幼儿掌握基本运动技能,接受一定的挑战,让幼儿感受成功的喜悦。
问题二:重目标,轻安全
案例2:花样玩球
本次体育活动的核心目标是引导幼儿运用所提供的材料进行花样玩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该教师在组织幼儿探索花样玩球活动之前,先引导幼儿观察教师事先为他们提供的各种材料(纸箱、绳子、呼拉圈、球棍等),并启发幼儿思考如何借助这些材料进行花样玩球,玩出跟别人不一样的玩法。最后教师特别交代了活动的安全事项,要求幼儿在玩的过程中要注意安全。
如果从安全教育的角度来探究,乍一看似乎该教师在组织活动时还是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的,能够在体育活动开展前提醒幼儿注意活动的安全。但实际上该教师在设计与组织这一活动时,对活动本身所蕴涵的危险性可能并没有很好地预估出来,对幼儿安全教育工作指导缺乏有效性与针对性,安全教育在该活动中也只是流于形式,泛泛而谈。因为该教师在活动开展前,也只是简单地提醒和强调幼儿在活动中要特别注意安全,至于应具体注意一些什么,怎样才能确保安全等具有针对性的可操作的安全指导措施,教师并没有做详细的交代。这种泛泛而谈的安全交代,对幼儿来说其实是说等于没说。在活动中,有一个小男孩选择用球棍这种材料来玩球,小男孩用力高挥着球棍用力敲打皮球,其中有三次球砸到了边上的同伴。很显然,像这种情况,如果教师在事前能加以特别地强调,那么,也许对于玩球棍的幼儿来讲,就可能会多一点心眼儿。这个小男孩也许会因教师的事先交代而倍加小心,不至于误伤他人。
问题三:重设计,轻需要
案例3:投掷沙包
练习投掷沙包中,教师在活动场地上设了三条不同颜色的投掷线,要求幼儿用肩上挥臂投掷的方法进行投掷,同时要注意观察自己沙包落下的位置。每个幼儿投掷三次,每一次的投掷结果都要作记录,即沙包落在哪一条投掷线上,就要在相应颜色的板上做个记号。幼儿练习投掷并按教师要求做好记录后,教师引导幼儿对投掷结果进行统计并做适当的小结。统计小结后,该活动转入下一个活动。
从案例3中可以看出,教师能够针对幼儿不同的投掷水平设置不同的活动目标,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挑战自己,使自己投掷水平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体现了教师尊重幼儿个体差异的先进教育理念。在幼儿练习投掷后,教师能对练习情况作适当的小结,及时反馈。这种及时的反馈,有助于启发幼儿进一步去思考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有时会投得远,有时却会投得近呢?进而使幼儿体会到投掷方法与投掷距离之间的关系,增强他们掌握正确投掷方法的目的性与主动性。但是采用这种记录方法将每次投掷情况记录下来的活动设计是否妥当呢?根据幼儿活动时的生理变化规律,教师在组织幼儿活动时要注意活动的强度与活动的时间,所设计的活动本身应是低强度,活动量不宜太大,活动时间不宜太长。基于此,就要求教师在组织体育活动时应尽量减少幼儿等待的时间,通过提高活动密度,以达到锻炼的效果。
以上体育活动时出现的这些问题,若未能得到及时纠正,势必影响到体育活动开展的质量。接下来我就存在的这些问题进行策略调整。
策略一:正确运用示范教学法
1.选用合理
体育活动中不能盲目的注重形式的花哨,而忽略幼儿活动技能的获得。我们要根据活动难易程度及实际水平,合理选用示范教学法。如果体育活动的内容是幼儿所熟悉的或动作本身的难度不大,一般不用或少用示范的方法,而是多采用让幼儿自由探索的方式来进行,然后教师再组织幼儿进行点评,使经验得以共享。但是如果活动的内容较多,且动作难度较大,如案例1中的学习爬、驮的技能,则可以直接采用示范教学法,而且要求教师在亲自示范时,动作要标准到位,以激发幼儿参与练习的愿望,帮助幼儿建立准确的动作表象;同时,教师还要边做示范边进行语言讲解,使幼儿获得视觉信息的同时也获得听觉信息,这样有利于幼儿形成正确的动作概念。
2.榜样作用
在必要时教师也可以在初次练习之后,请个别动作做得比较好的幼儿再来示范动作,通过同伴间的互相学习,来提高练习的兴趣和效率。在幼儿做示范的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幼儿的动作进行讲解,以使幼儿更好地获得正确的动作概念。
策略二:做好安全教育工作
1.合理规划场地
教师应依据避免幼儿活动时互相碰撞的原则对活动区域作合理设置。由于幼儿在自由探索活动中可以自主地选择材料,选择不同的玩法,因此同一时间、同一场地可能会出现多种不同的游戏活动类型。为了让幼儿玩得安全,同时也方便教师对幼儿的管理,案例2中场地可以这样划分:分成绳子区、呼拉圈区、球棍区等,选择不同材料的幼儿就要在不同活动区域里玩,这样就可以避免幼儿之间的相互碰撞。
2.选择最佳观察位置
在幼儿自由活动中,教师除了应站在特别需要留意安全的活动区,如呼拉圈区或球棍区等,还应注意自己所站的位置,确保视线能看清楚每个幼儿的活动情况,并且便于移动,以便处理突发事件。在幼儿活动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地给予安全保护,使幼儿能够轻松愉快地活动。幼儿由于在体质、能力等方面存在着个体差异,这就需要教师能针对不同幼儿的实际情况适时地给予帮助,并提供必要的安全保护。
策略三:合理整合活动
在体育活动中进行整合教育的策略多种多样,教师在具体的活动设计中应根据具体的情况从目标、形式、方法等多方面入手。但总的要求是所进行的整合教育应是有机而自然的。而在案例3的游戏活动中,教师组织幼儿进行练习时,要求幼儿每投掷一次就要跑到放记录纸的地方去记录投掷的结果。其实许多幼儿是要在有限的练习时间里抽出大量的时间去做记录,这样的整合就有点喧宾夺主了,不仅让幼儿失去了原本可以用来进行练习的机会,而且也会因活动的节奏过慢,活动的密度不够导致幼儿没有达到锻炼身体和增强身体机能的效果。
幼儿体育活动概念范文5
1、概念:幼儿体育启蒙的教育,即是在人发展处于幼儿期时,运用体育的手段,进行启发、传授的早期教育,人处在幼儿期时,由于年龄特征、性格特点决定,幼儿对体育活动非常爱好。并在这些活动中,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注意力记忆相对较高,有利于进行启蒙教育,但在教育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及科学的教育理论、教育方法。
2、意义:在幼儿期,对幼儿进行体育启蒙教育,可有效的促进孩子学语、走路、认字及活动能力的提高,为以后童年,少年期学习生活奠定基础,并符合终身教育、终身体育、素质教育的思想,对孩子的心理、生理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孩子进行体育启蒙教育,还可完整教育体系,建立新的幼儿教育理念,促进教育科学飞速发展。
二、幼儿期生理、心理学特点:
1、幼儿的生理特点:幼儿期,人处于初步的发育阶段:骨骼细小,硬度差,容易变形,肌肉体积小,收缩力弱,心脏心腔小,心肌薄,心肌收缩力小,心跳快,肺组织的弹力纤维少,肺活量小,呼吸弱,神经系统易兴奋,注意不集中。因此,而决定幼儿不宜进行过大压力的负重练习,也不能进行大强度过长时间的大强度训练,即决定了幼儿期体育活动具有特殊性与选择性的特点,采用科学适当的体育方法进行教育。
2、心理特点:依据人心理发展规律及心理年龄特征,即决定幼儿期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特征,但思维能力较差,发育不成熟,感知、记忆、想象、思维、言语能力都相对较低,社会性较差,兴趣爱好、特长表现不明显,意志不坚定,对问题的判断能力差,应变能力弱,情绪、个性、性格都有待于后天的培养,但喜欢玩耍、游戏、好动。另外,适宜的环境对幼儿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体育启蒙教育便是适合幼儿心理特征,且能设置适宜的教育环境,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
三、幼儿体育启蒙教育的可行性思考:
1、符合新时代终身教育的思想,为终身体育与素质教育奠定基础。
终身教育,始于20世纪20年代,是一种流行于国际的教育思想,是现代科学的教育思想。主张教育应该贯穿于人的一生中的各个阶段,而不是只在儿童和青少年时代。它强调教育贯穿人的一生,不但加强了人们对幼儿教育的认可和重视,而且也对幼儿教育工作者为幼儿的可持续发展而进行教育指明方向。在幼儿期采用科学的、合理的教育方式,倡导科学的教育思想,对幼儿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终身体育与素质教育的提出,大大提高了幼儿教育的地位。终身体育是人们一生为了多种需要,不间断地进行的体育的总和,也称终生体育,包括现在和未来各个年龄阶段和各种体育的形式,终身体育就要从小做起,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学会简单的体育知识、技能,并能运用这些知识、技能,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活动,丰富生活,锻炼意志品质,改善健康状况,增强体质,提高兴趣,形成习惯,持之以恒,永不间断。素质教育就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其实质是知识、能力、品德、身心等的有机结合,其目的是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思想品德好,身心健康的高层次人才的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教育方法应因材施教,以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为主,因此,素质教育是全面教育的具体化,教育人才适应时展需求,而对幼儿进行体育启蒙教育,能较早的树立体育意识,营造良好的体育活动氛围,并且在其活动过程中使其身心得到全面健康发展,其中在活动中还可学习语言,增加友谊,更有利于德育。随着现代科学发展,对幼儿智力的开发和学习兴趣的培养,对以后的学习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体育活动正是让这些教育目的的完美结合,适合幼儿心理发展需要。在此阶段,提出这种体育启蒙教育思想是势在必行,但其运作过程必须符合以上所谈的生理及心理特点,促进在教育过程中起到良好的效果。
2、幼儿体育启蒙教育的科学性:
幼儿体育启蒙教育之所以具有科学性,他符合学前教育思想,但却有与其不同的特点,学前教育期是对人的性格形成起主要作用的时期,而幼儿体育启蒙教育能更早的促进性格形成,同时还可形成健康的心理,并且可以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愿望,积极情感和态度。另外,美国北德克萨斯大学莫里逊教授在总结美国学前教育机构的不同教育目标时指出“这些基本的目标涉及到儿童的社会交往、自我服务、自尊、学习、思考、学习准备、语言和营养等方面”。由这些目标可见,在学前教育阶段,特别是幼儿期,要培养幼儿的认知方法,协助幼儿形成自己的认知观,简单的认别能力和独立的思考能力,即在体育活动中是形成以上所强调目标的有效措施,并且在活动中复杂多变的形式,还可提高幼儿简单的应变能力、独立的实践能力,以及判断游戏中胜负的能力,在追其失败原因时,要对此问题进行思考、分析,从而发展了幼儿的思维,对智力进行了启蒙式的开发。与此同时,还能使幼儿体验到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关心、合作、沟通、理解、帮助等,为儿童期、少年期的和谐交往及各种活动能力的形成奠定基础。
3、幼儿体育启蒙教育对学前教育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幼儿体育启蒙教育不再是传授式的传授教育,也不是控制式的课堂教育,而是一种较灵活的教育方式,它界定在体育活动中对幼儿进行的启蒙教育,一方面幼儿期的孩子还不认识社会,在学习过程中逐步踏入社会进行简单的活动,如游戏、认字、算题等行动,只有在讲解中学习知识认知世界。另一方面,对自己生活及学习中的需要,只是依赖于父母,而自己活动能力较差,但在进行幼儿启蒙教育过程中,不但兼顾以上两个方面,而且对幼儿的生活能力得到锻炼,现代研究证明,快乐学习法比普通学习法成绩提高较快,而体育活动正是实施快乐学习法的有效途径。在进行幼儿体育启蒙教育对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能有效地进行调动,使得幼儿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到活动中来,教育者依据活动内容项目,对幼儿的不同需要进行满足和疏导,启发他们的学习潜能,让人得到尽早的发展,丰富学前教育内容。另外,为学前教育带来了趣味性与娱乐性,并注重新教育思想,更有效的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为学前教育带来生机和活力。
4、幼儿体育启蒙教育扩展了教育思路:
在以前的认识中,把幼儿园教育称之为幼儿教育。现在所称幼儿教育不只是幼儿园,还包括处于幼儿期却未进幼儿园的其他场所的教育,只要对其进行教育,就可称之为“幼儿教育”,那么,作为幼儿体育启蒙教育,可看作是幼儿教育的一种方式,教育的一种思想,一种教育理念,就其这一思想的提出对幼儿教育的作用及影响来看,首先,幼儿体育启蒙教育促进幼儿生理,心理的健康发展,并对其个性与性格发展有积极促进作用。其次,这一教育方式适合幼儿的心理需要起“对症治疗”的效果。再次,这一教育思想符合了现代“终身教育”、“终身体育”、“素质教育”的思想。最后,就这一教育思想下对幼儿进行教育,注重体育活动的内容,必然形成幼儿贪玩或忘身于活动之中的不良影响,这要求教育者认真的加以疏导教育,必要时进行限制,在其操作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方式与语言,以免伤害学生心理。幼儿体育启蒙教育具备新教育的优点,同时弥补了教育思想的不足,适合现代终身教育理念,是现代教育中的切实可行的教育思想。
四、幼儿体育启蒙教育须注意问题的思考:
1、幼儿体育启蒙教育必须符合幼儿生理、心理发展规律。
2、幼儿体育启蒙教育必须符合启发、诱导、科学性的教育原则。
3、幼儿体育启蒙教育必须采用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
①可控性体育训练法:即或在家或老师的指导、控制下进行幼儿活动能力的训练,如指导做幼儿体操、韵律操牵手上下楼梯等,训练幼儿活动能力进行身体锻炼促进幼儿生长发育。
②游戏法:即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教育,在幼儿期,游戏是孩子特别喜欢的体育活动,更何况游戏此有娱乐性、趣味性的特点,提高孩子参与积极性,选择适当的游戏则尤为重要,如:数字游戏、抓鱼儿、抱球抢摊等。
③体育比赛法:在体育比赛当中,让幼儿去实践运用合理的方法定成比赛,或教授其比赛的方法,使其在日常生活中选择练习、比赛,此种方法即可丰富体育知识又可开发智力,对幼儿发展具有不可估计作用。
幼儿体育活动概念范文6
1学前体育在终身体育中的地位
学前体育是实施终身体育的起点。体育教育和身体活动应该从出生前的胎儿开始,即通过妊娠期的妇科保健等措施,促使母体健康状况和情绪的变化,间接地传给胎儿,驱使胎儿发生相应的变化。科学地胎教和体育活动会使小生命在出生前就能得到良好的体育活动影响,为婴儿出生后的体格锻炼奠定良好的基础。随着婴儿身体的增长、身心的发展,活泼好动是幼儿的天性,他们往往不满足一般静态的学习活动,体育活动正好迎合了幼儿这种发展的需要。如果再加上科学地引导和教育,幼儿必定对身体锻炼有着初步的认识,激发起体育的兴趣,逐步养成锻炼的习惯,为培养终身身体锻炼的态度和能力打下初步的基础。因此,学前体育在终身体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目前人们对学前体育的认识还比较肤浅。今后随着人们对学前体育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科学性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必将会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这对丰富和扩大终身体育的内涵与外延,对开发和建立终身体育的概念及其科学体系,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2学前体育在学前教育中的地位
学前体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学前体育不仅是儿童健康成长的需要,而且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需要。体育要“从娃娃抓起”已成为有识之士的远略之见。但是,目前我国的学前教育,由于受传统思想对体育偏见的影响,学前体育在学前教育中的地位比应有的地位相差很大,大部分地区的幼儿园,体育并没有得到真正的重视和放到应有的位置上,尤其是农村幼儿园。何况有的村庄甚至连幼儿园还没有建立,何谈开展幼儿体育活动,这现象应引起主管部门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