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区域卫生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区域卫生管理范文1
目前我国区域间政府合作问题已引起国内公共管理学界的广泛关注,但是研究的重点还侧重在基本问题的厘清上。如学者们分别对区域间政府合作的动因、主要类型和模式,以及体制障碍、构建思路和路径选择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但是针对某一特定公共事业的具体研究相对薄弱。如何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背景下,加强区域内公共事业管理中的政府合作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毕竟公共事业关系国计民生,是国家稳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本文基于区域公共管理制度创新理念,以公共事业管理中的卫生管理为主题,探讨区域一体化背景下卫生一体化运行机制的构建,对于当前我国区域公共管理制度创新、区域卫生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整体政府理念与区域公共管理制度创新
新公共管理运动强调通过专业化、结构性分化、市场竞争来提高政府部门的运行效率,但是分工和专业化却带来公共服务中的碎片化和部门利己主义,从而引发公共部门对协调的需求。作为21世纪公共服务改革最具鲜明特征的整体政府理论,强调制度化、经常化和有效的跨界合作以增进公共价值H,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不同利益方的通力合作,为公民提供无缝隙的公共服务。整体政府以合作的跨界性为核心特征,以实现跨部门协调的工作机制、形成多元整合的组织结构、追求整体价值的文化理念为基础成为当代政府管理的一个新模式,是西方基于对公共管理的反思和批判而形成的新型政府管理理论。
区域公共管理是以区域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为主体的区域公共管理部门,为解决特定区域内的公共问题,实现区域公共利益而对区域公共事务进行现代治理的社会活动。在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_定区域内多个经济主体互动影响进一步加深,区域内各地方政府相互合作、协同处理跨界问题成为普遍的选择,这些区域的经济发展模式,催生了区域公共管理这种新型的治理形态。区域公共管理要求政府打破行政区划的刚性桎梏摒弃狭隘的行政区行政的种种制度缺失,建构“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视野下区域公共管理的制度基础和政策框架。
目前我国区域发展以城市圈(群)为主要形式,为了实现区域的整体利益,构建城市圈(群)间的政府合作机制是关键。整体政府为区域公共管理制度创新提供了理论基础和路径选择。
二、卫生一体化及其现实意义
卫生一体化是整合特定区域内各地区、各层级、各部门的所有卫生资源,围绕卫生服务提供的连续性、通畅性和协作性的卫生体系目标实现,而设计一系列有关卫生服务筹资、管理、组织、提供等方面的方法和模式,以提高健康产出、增进卫生系统绩效1保障区域卫生一体化发展的一种卫生改革模式。
卫生一体化不是卫生体系某一层面的一体化,而是一个区域内整个卫生体系的一体化,是个多层次全方位的综合概念。首先,卫生一体化在宏观层面体现为卫生体系功能的一体化,是卫生系统运行过程中资金管理、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信息管理、市场营销等卫生服务的主要职能活动间的协调。其次,卫生一体化在中观层面表现为组织机构的一体化,通过组织机构间、医务人员间的协调和合作达成。再次,卫生一体化在微观层面表现为连续的、协调的卫生服务提供,是最终个体层面的患者服务一体化。这种一体化具体体现在患者接受不同类型、不同机构、不同部门的卫生服务时,服务间的协调和无缝隙,也即医疗、预防保健、健康促进等不同卫生服务间的有机衔接;基层医疗机构、二级、三级医院等不同层级卫生服务机构间服务的各尽其责又通力合作;个体在接受分属公立、私立、第三部门这些不同部门组织机构提供的卫生服务时服务的连贯、通畅。卫生一体化实际上是通过宏观层面功能的一体化,有效整合各部门各层级卫生机构的资源,通过卫生组织和医务人员间的协作,最终实现卫生服务一体化的过程。
卫生一体化是修复卫生服务碎片化的重要方式,是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的理想策略w,能缓解区域卫生资源配置的无效率、减少管理成本、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服务质量,因而成为各国卫生改革的核心内容nw4],也是未来卫生改革的一大趋势气。
三、卫生一体化需要区域公共管理制度创新
(一)我国传统的行政区行政对卫生一体化的制约
近些年,我国在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下各种城市圈层出不穷,这些城市圈的出现一方面推进了城市化的进程,带动了卫生一体化的发展;另_方面也对政府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我国传统的行政区行政以条块分割为特点,有明确的地方政府行政管辖区域限制。尽管这种封闭式的行政区行政管理模式与我国的条块经济管理体制结合,曾取得降低交易成本、实现经济较快发展的良好治理绩效D6],但是区域经济的发展、城市圈的出现却使得诸如异地就医之类的公共问题具有了跨行政区域的特点,不可避免地与政府的条块分割管理体制产生矛盾。这种单个地方政府无力解决的困境迫使区域内政府间加强合作,通过消除行政区域的政策壁垒、地方保护主义等,来实现社会发展上的互惠共荣。
(二)目前我国卫生行政管理体系的局限
目前的卫生行政管理体系仍沿用我国政府传统的垂直和水平双重管理模式,水平管理体系是由地方政府负责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划,其所属各职能部门间是平级关系,分别对当地政府负责垂直管理体系是由部门领导负责制定和颁布相关规章制度,由中央到地方形成层层管辖的上下级关系,下级部门对上级主管部门负责。在这种管理体系下,各地方卫生主管部门分别对当地政府和上级卫生主管部门负责,容易陷入部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之中。而且,卫生部名义上拥有和省政府同样的等级,但是管理省级卫生领域官员的权力却在省政府手中™这种人事权的分割也容易带来地方政府忽视整体利益维护的问题。
具体而言,省卫生厅受卫生部的领导,负责本省卫生事业发展的全面规划,但其下属的各市级地方政府卫生管理部门也有制定本市卫生规划的权力,由于省和市优先发展权有时无法统一,甚至产生整体利益和部门利益矛盾,容易造成地方政策与省级政策导向冲突问题。而农村处于垂直管理体系的最下层,比城市经历更多的上级主管部门,面临的冲突可能更多。同样,水平管理体系中同级卫生管理部门间也可能由于利益的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增加部门间的冲突,而且水平管理体系权力的分散还容易增加部门间协作的成本。以医疗保险制度的管理为例,我国三大医保分属同层级不同的部门管理:职工医保由劳动保障部门管理,城镇居民医保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管理,新农合由卫生部门管理,针对贫困人群的医疗救助又由民政部门管理,政策间要衔接并轨,需要多部门的协作。而且,处于同级水平管理体系中的各市级卫生主管部门间也缺乏横向联系的通道,使管理链在同层级断裂,不利于资源在同层级地区间的合理流动。卫生部门本来就是资源依赖型、缺乏资源产出的部门n8],我国卫生管理中的这种格局不利于有限卫生资源的配置,以及区域卫生一体化的发展。
为了满足区域卫生一体化发展需要,提高卫生部门治理水平,提升卫生系统绩效,必须进行区域卫生公共管理制度创新。在卫生一体化发展战略中明确政府的职能和定位,妥善处理好相关关系,建立地方政府以及各级卫生管理部门间的合作关系和跨部门协调机制,形成多元整合的卫生组织结构,从而有效地推动卫生一体化的运行,确保整体价值的文化理念在卫生管理中实现。
四、卫生一体化运行机制的构建
那么如何确保卫生领域地方政府间和各医疗卫生机构间的合作昵?相关运行机制的建立是关键,根据目前我国各地卫生一体化改革实践,笔者认为卫生一体化发展需要建立如下运行机制。
(一)区域卫生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机制
卫生资源指提供各种卫生服务所使用的投入要素的总和,包括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资源形成是卫生体系的一大功能卫生服务的提供建立在卫生资源利用的基础上,通过卫生组织的运作实现(见下图),卫生体系的另外两大功能一管理和筹资是连接资源、组织、服务提供的桥梁。由上述的卫生体系框架可以看出,卫生资源是卫生体系功能实现的基础,是联系各地区、各部门、不同层级医疗卫生机构的纽带。缺乏人力、物力、财力等卫生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各地区、部门、不同层级医疗卫生机构之间可能各自为政,医疗卫生资源不能统一规划、统一组织、统一调配、统一管理,难免会重复配置,从而导致卫生服务的提供最终呈零乱、碎片状态。因此,卫生资源整合与共享机制的建立需要首先在卫生资源配置与管理上做到统这需要相应的制度保障,需要相关主管部门建立联盟。其次,在卫生资源的使用上做到共享,各地区、各部门、各层级的医疗卫生资源如果能够形成一张相互联系的网络,那么提供的卫生服务做到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的无缝隙对接才有可能实现。这张网络的形成依赖于信息资源特别是患者健康信息网络的建立,目前我国还缺乏相关信息库的建设。因而,发挥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信息收集中的作用,建立网络连接共享信息,是当前实现区域卫生资源整合与共享的关键。
(二)区域政府组织、医疗卫生机构间的合作、协调与协作机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专业分工越来越细,但是各专业和服务机构所提供的服务仍然是相互依存的。所以,不同服务机构间的相互联系成为满足人群健康需求的关键,卫生一体化可从政策层面解决专业分化所带来的卫生服务碎片化问题。卫生一体化的实现必须依托资源的整合与共享,那么资源如何整合共享昵?合作、协调、协作机制的建立也许是其中最好的粘合剂。合作是在独立的机构间达成有限的协议,协调是独立机构间通过协议的形式采取联合行动,协作是通过制定结构、程序和技能弥补组织机构间、人员间的不同1这三种机制都有助于建立伙伴关系。
在不同医疗卫生组织机构间构建合作、协调、协作关系是实现卫生一体化的最佳工具策略。卫生一体化体现为最终卫生服务的一体化,需要宏观层面的功能一体化、中观层面的组织机构一体化为基础。因此,建立地方政府机构间、医疗卫生组织机构间、医务人员间的合作、协调、协作机制是一体化实现的关键。建立的合作、协调与协作机制可以是实质性的也可以是虚拟性的,实质性的地方政府间合作、协调与协作关系的构建可以通过成立一个卫生一体化工作指导小组实现;虚拟性的合作、协调与协作关系构建可以通过政府间签署协议、定期召开高层会议实现。同样,医疗卫生机构间的合作、协调与协作关系构建既可以通过机构合并实现,也可以通过形成协议或形成战略联盟达成。医务人员间的合作、协调与协作关系构建既可以通过组建跨专业团队,也可以通过临时性不同专业的人员一起工作实现。
(三)有效的区域卫生一体化激励约束机制
区域卫生一体化的实现依赖于区域内卫生资源的整合与共享,需要各地区、各部门、各层级医疗机构合作、协调与协作,但是我国目前还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来推动和规范卫生一体化的进行。我国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仅在各地区存在不均衡,地区内也存在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现象。在医疗卫生机构数量、规模和卫生专业技术人才数量、质量上良莠不齐,大量优秀资源集中在大城市,而中小城市相对缺乏,农村地区则更为贫乏。要在一个区域内实现卫生一体化,必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来推动卫生资源的共享,促成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向落后地区、贫困地区的流动。
新医改后,我国初步建立了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卫生投入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转移,改变了原来重医疗轻预防保健的倾向;也正在通过制度建设促使人民群众在卫生服务利用上改变原来过多占用大医院资源的现象。但是因为相关制度还在不断完善中,医疗卫生机构还需要通过市场竞争来获得生存发展的空间,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医疗卫生机构间合作、协调、协作伙伴关系的建立,特别是使得拥有优质卫生资源的医疗卫生机构缺乏与其他机构实现资源共享的动力。此外,因缺乏专门的协调部门或牵头部门,使得卫生一体化工作不能常态化。目前我国开展卫生一体化实践的一些地区只是将卫生一体化工作融入其它工作中实施,这种方式也不利于卫生一体化的有序进行。为此,应在地方政府和医疗机构中建立目标责任制,借助绩效考核的方式激励约束相关组织、人员的行为,这对于推动区域卫生一体化的有效实施十分必要。
(四)区域卫生一体化实施的长效机制
卫生一体化是整个卫生体系的_体化,是个全方位、多层次的概念,在我国卫生体系碎片化特征明显的现阶段要实现卫生服务一体化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建立卫生一体化实施的长效机制,分步骤、有重点地逐步落实,以保证制度的长期正常运行并发挥预期功能就显得非常重要。目前我国一些地区的卫生一体化探索还是分散性的,有的侧重于在乡村建立卫生一体化管理体系有的侧重于从筹资上建立一体化的医疗保险制度有的侧重于城乡卫生服务一体化建设一体化的具体内容现已在不同地区进行试点,但没有全面铺开,要最后形成一个有效的卫生服务一体化网络需要综合这些措施,需要围绕卫生体系功能的一体化、组织机构的一体化、卫生服务的一体化分阶段、分步骤地逐层落实。而且,长效机制的建立还有赖于将卫生一体化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以最终形成结构合理、关系协调、程序严密、执行顺畅的区域卫生一体化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保障卫生一体化的有序进行。
(五)有效的区域卫生一体化评估机制
政策评估是政策过程中的重要一环,通过相关的评估程序,可以考察政策过程各阶段、各环节的运行状况,对政策产出和政策效果进行检测与评价,从而判断政策目标是否实现,以决定政策是终结、调整还是继续。建立有效的卫生一体化政策评估机制,有利于及时掌握卫生一体化实施现状,及时发现实施中的问题,及时修正政策、完善政策,以使一体化政策目标顺利达成。政策的评估需要有效的信息、科学的评估工具、实施评估的制度和人员机构。因此,卫生一体化政策的实施还需要围绕卫生一体化工作设立相应的一体化程度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估标准,建立卫生_体化政策评估制度,组建评估机构或团队。具体可在各医疗卫生机构建立有效的卫生一体化政策运行状况信息收集系统,由主管部门及时将收集的信息汇集,聘请专业机构或专家学者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科学分析。由此形成一个由主管部门、医疗卫生机构、专家学者、公众等多方参与的卫生一体化评估体系。有效评估机制的建立便于及时发现政策的执行情况、取得的成效、进一步实施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保证卫生一体化政策的执行不偏离预期的轨道,保障一体化政策目标的顺利实现。
区域卫生管理范文2
1.武汉市黄陂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湖北武汉 430300;2.武汉市黄陂区人民医院(江汉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湖北武汉 430300
[摘要]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医疗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健全,群众享受到的医疗服务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我们在看到改革所取得的成绩的同时,也应清醒的看到,在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还存在着资源配置不均衡,服务可及性差、效率不高、费用增长过快、质量参差不齐等诸多问题,广大群众普遍关注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本文主要对卫生事业管理服务过程中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如何提升经济发展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
关键词 ] 医疗卫生管理体制;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新形势
[中图分类号] R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6(b)-0050-02
[作者简介] 刘建华(1970-),研究生,现在职称: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卫生计生管理。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 形成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并把它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一项重要内容,从而确定了卫生部门在新阶段所承担的重要历史责任,明确了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卫生事业是社会公益性事业,体现着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诉求,承担着维护和促进人民健康的光荣使命。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卫生工作,努力维护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下面就目前黄陂区的卫生事业发展问题进行了探讨。
1目前卫生事业发展的情况
全区卫生事业发展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充分认识和把握当前卫生工作形势,面临新的发展机遇,承载新的光荣使命,凝心聚力,务实创新。
①大力破解深层次矛盾是纵深推进医改的必然要求,需要卫生工作迎难攻坚、改革创新。经过近五年的努力,我区深化医改工作取得了初步的阶段性成效,但也不能过于乐观。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推进,将导致多方利益格局的重大调整,必将带来管理体制、补偿机制、运行机制等一系列深刻变革,医改将真正进入“深水区”,改革的难度将不断增大。
②加快完善医疗卫生体系是加强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需要卫生工作完善体系、提升内涵。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是黄陂抢抓重大战略机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黄陂改革大推进、开放大突破、经济大发展、城乡大建设的重要时期。
③更好惠及民生是推进卫生事业科学发展的基本导向,需要卫生工作提升水平、优化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既是发展的目的,也是发展的动力。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成效,最终要通过医疗卫生水平的提升和服务的改善来体现。
④提高驾驭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是推动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所在,需要卫生工作总结经验、创新特色。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卫生改革与发展全局,不断加深对卫生事业发展规律和黄陂卫生区情的认识,以深化改革为重点,以加快发展为目标,不断提高驾驭卫生事业发展大局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符合黄陂实际的卫生事业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之路。
2努力开创黄陂卫生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今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医改和卫生“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是武汉建设国家医疗卫生服务中心的起步之年,也是我区打造武汉北部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大有作为的一年。
(1)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医疗保障水平。①提高新农合保障水平。②是拓展基本药物制度。③推进公立医院改革。④探索实施“医疗联合体”模式。⑤实施乡村医生签约服务。
(2)实施“四大工程”,构筑医疗卫生服务“高地”。当前,黄陂区卫生工作重点实施和推进硬件提档、质量提升、能力提高、管理促进等“四项工程”,在加快卫生事业发展中体现黄陂卫生新特色、新追求和新作为,为武汉市国家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作出新贡献。
①强化硬件建设,着力夯实发展根基:进一步优化医疗资源布局,强化项目建设管理,打牢基础设施,改善硬件设施和群众就医环境。支持鼓励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提高医院规模和救治水平,确保区人民医院顺利通过三级医院复审,加快推进中医院创建三级甲等中医院。加快区人民医院内科楼建设、区中医医院二期建设,完成区120急救中心建设和区精神病院、木兰卫生院、前川卫生院、鲁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整体迁建工程。全力支持区妇幼保健院创建三级保健院,完成卫生监督大楼项目、疾控中心、血防医院硬件提档升级。②强化质量管理,着力筑牢发展基础:一是加强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以人民群众满意为宗旨,全面提升我区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深化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办法,推行医疗安全法人负责制与分级责任制管理模式;二是完善监督体系,加强卫生监管力度。规范卫生监督协管服务运行机制,社区(乡镇)卫生监督协管服务推进覆盖率100%。借鉴盘龙城卫生监督派驻所经验,在黄陂北部生态旅游区再建一家卫生监督派驻所,切实加强卫生监督执法。建立村卫生监督信息员制度,实现卫生监督全覆盖、响应快、规范化。③强化能力建设,着力创新发展优势:一是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制定卫生人才引进、培养激励办法。引进特聘专家、高层次人才8人,招聘应届专科以上学历38人。评选区级中医名师8人,基层中医名师10名,新增市级以上各学术委员会委员以上职务10人。启动“卫生管理干部培养工程”,推进首席卫生监督员、卫生紧缺人才及基层复合人才等培养工作。探索建立考核体系和评价标准,全面提升我区卫生管理专业化水平。试点中心卫生院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开展继续教育、全科医生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乡村医师适宜技术培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培训率不低于80%。④提升管理水平,着力优化发展环境:一是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坚持政府主导,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人均经费标准到40元,村卫生室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量分配比例原则上不低于40%。完善基层医疗机构和村卫生室基本公卫服务绩效考核体系,根据考评结果下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向全体市民免费提供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
做好重大传染病防控,巩固“强基工程”成果,着力提高疾控中心服务能力,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把疾控机构建成基本公卫项目指导中心,全面承担业务指导、专业培训、质量控制、绩效考核等业务。
强化老年人、妇女、儿童等重点人群健康管理。
3积极树立黄陂卫生系统队伍的新形象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任务更加繁重,责任更重要和工作更加复杂,加快卫生系统的发展,保障人民的生活负担,促进稳定的负担,服务概况。我们必须牢牢把握的情况下,混凝心聚力,良好的治理,自我加强压力,努力进取,再接再厉踏上新的征程,群策群力开创新的局面。
①必须加强学习的意识,提高能力。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需要新思想、新知识、新成果。加强学习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尤为重要。
②要强化责任意识,服务概况。责任是付出,是奉献。随着社会的发展,民生问题已经成为最大的政治问题,健康是民生,卫生预防工作不仅仅是一个救援,还是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限制经济的发展。
③要强化运作意识,在争取支持上下功夫。卫生事业的发展,没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卫生部门就不可能破解难题,办成实事。特别是我们的医改工作、卫生项目建设等,都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支持。各医疗卫生单位都要强化运作意识,把运作贯穿于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多为发展想办法,多向外围求支持,做到既要敢干,又要会干,变不利为有利、变不能为可能,千方百计把事情干成。
④增强发展意识,整体考虑。当前的卫生工作,加快发展是第一要务。
停滞不前或发展步伐缓慢,都愧对区委、区政府的重托和信任。各医疗卫生单位要把握的状况作为一个整体,规划工作,坚持抓重点与全面,把握两个头,勇敢的创新改革,突破发展,推动卫生工作。我们需要加强卫生新闻宣传,照顾群众加强安全建设健康、促进和谐稳定的系统。
⑤要强化廉政意识,在树立形象上下功夫。卫生系统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中央、省、市关于反腐倡廉、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4 结语
在全区上下为建设幸福黄陂、美丽黄陂而努力奋斗的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将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提振精神,增强能力,胸怀为民之情,恪守为民之责,以务实创新的精神,真抓实干的作风,脚踏实地的干劲,扎实有效地推进各项工作落实,确保出色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在服务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推进卫生事业跨越式发展中展示黄陂卫生系统的新特色、新追求、新作为、新业绩,为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成武汉北部医疗服务中心、建设幸福美丽黄陂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
参考文献]
[1]吴皓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形势下我国卫生信息化建设相关问题与对策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1.
[2]张晓苗.中国卫生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
[3]肖伟.山东省卫生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3.
[4]吕本艳.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本科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
区域卫生管理范文3
关键词:兴趣 教育体制 初中生数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如是说。所以人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总会自觉地去求知、去探索,并在在这求知探索中产生更加愉快的情绪,调动自己继续深入探究的动力,在兴趣的驱动下取得一定的成绩。
学生的兴趣是支持学生在学习时代持续不断学习并在学习上取得一定成绩的最大动力之一。
一、建立以兴趣为核心的教学机制促进初中生的思维发展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前期,伴随着自己生理上的变化、心理素质的成长,开始有了自己独立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但就其水平来说初中生对于社会的人、事、物的了解都还在浅层次,对于事物的认识总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有时候甚至是形而上学的,缺乏一定的发展眼光。同时,初中生因有自己的见解与看法,对于世界的怀疑态度就开始有叛逆的倾向,对于强制性的事物具有抵触情绪,所以初中生的课堂上,师生发生冲突的几率是很大的,甚至发生悲剧的现象也是存在的。
因此根据初中生的心理需求、依其兴趣建立起一套与初中生的心理与生理能够相称的教学机制,这是教育机构的迫切需要,也是帮助每个初中老师合理地展开自我教学的不可缺少的帮手,更是帮助初中学生展开有效学习的方式之一。也只有建立起这套与初中生的心理、生理、兴趣相投的教学体制才能够从学生的心理出发,才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改变学生强迫学习的心理障碍,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对于一门功课来说,学习并掌握它是目的,但是通过怎样的方式达到这样的目的是一种艺术。
老师在讲课时利用的是学生喜欢的方式、感兴趣的手法引导学生进入这一领域,学生则是将学习建立在自己特定的兴趣之上在老师的引导下进入这门课,就会不断自觉、自发地寻求有关这门课的知识、解题的方法、途径,不断地探究有关这门课的一些新的思维,从而将自己的想法建立成为新知识自我学习与发展的理论,成为自我创新的理论依据,不断促进学生思维的全面发展。
二、初中生数学知识与兴趣二维空间的建立
数学作为一门初中理科的基础课程,学好它是中学生学好物理、化学、生物的基础与有力保障,也是培养学生严密、谨慎的逻辑思维能力的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学好数学的一大关键点。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呢?根据大量的教学经验得出一个结论:想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就必须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自觉地走进数学这座宝塔进行自我的探索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 转贴于
1.数学老师依据学生兴趣建立自己的教学方案。例如,在西北的学校里硬件设施普遍比较低下,老师讲课存在较大的困难,尤其是数学老师的讲课更是难上加难。但是这些老师对自己班里的学生进行了调查,总结得出的结论:学生不喜欢干巴巴的课堂教学和一成不变的固定流程。老师知道了以后就在自己的备课上下了功夫,将原来在课堂上讲的“例题”提前找到自愿的学生抄到小黑板上,并找到愿意为同学们分享自己的讲课的同学在课堂上呈现自己的精彩内容,这样一来上课时学生就成了课堂的主体,学生喜欢这种似玩耍又严肃的上课情景。老师课前先将例题的基本内容、要求以及学生应该注意的问题告知大家,接下来就是学生的时间了,这样极容易调动初中生的学习热情,进行有效的有质量的数学学习。
2.数学老师组织“数学天才宝库”。“数学天才宝库”其实质就是以解决各种数学问题见长的学生成立专门的解决这一问题的兴趣小组。例如:在初中数学里“解方程”章的内容、“应用题”章节还有简单的几何运算等等,因为人的思维能力的差别就导致了不同人对于不同事物的兴趣取向不同,有的初中生会对数字特别敏感,所以这种学生一般都是细心的,他们的基本运算基本上不会出现太多的错误,可以将这些学生分为一组称为“运算库”;又如有的学生对于应用题的解读特别的到位且思路清晰,这些学生一般都是理解能力较强,可将他们分为“理解库”;有的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强,对于解决几何问题有一定的帮助,所以将他们分为“空间库”……这样的分组是将班里各个学生的最长处进行了发挥,也可以让学生在同一道题里面进行分角色的解题,发挥自我特长,感受解题的乐趣。
3.加强日常各个小组的活力。在老师的组织下成立的各个“人才库”,要时不时地进行类似于竞赛类的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各个“人才库”可以解决他们专业的问题,但是对于其他小组的专长可能有一定的难度,就将各个小组反串,利用自己队员的力量解决其他“人才库”的问题,这样就可以促进各个小组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区域卫生管理范文4
延续护理是医院、家庭、社区之间的相互合作,协调和信息共享,并为病人提供无缝隙连续服务。它也是病人出院后回家休养或是回到社区进行后续治疗的纽带,然而传统的护理服务仅限于住院病人,病人一旦出院,护理工作便不再延续。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延续护理与社区卫生服务相关情况的对比,提倡社区卫生服务与医院服务的有效结合,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为居民提供高质量、方便可及的卫生服务。
1延续护理定义
国内有学者将延续护理定义为:医疗机构通过系统地设计一系列护理行为,使病人在转换了不同健康照顾场所后,如医院转换为家庭,一样可以得到高质量、与原各项措施具有协调性、连续性的护理[1]。即使有部分病人疾病得到相对控制或疾病缓解后出院,由于所患疾病的复杂性,自我管理存在相当的难度,病人仍有很高的健康照护需求[2]。潘美开等[3]认为,糖尿病病人出院后治疗依从性降低,而出院后的持续治疗很重要,病人及家属对出院后的疾病恢复相关知识需求增加,且更趋于需要上门延续服务,可以看出,部分病人出院后仍需得到延续护理。同时,国内也有研究[4]指出,有些病人很难在住院期间一次性完成疾病全程的治疗与康复,出院后大多数病人只能通过回院复诊来延续治疗和获取相关的康复信息,因此,健康需求远不能满足病人及家属的需求。
2延续护理与社区卫生服务有关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2.1国外研究现状延续性护理干预模式是从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医学中心的一个延续性护理研究项目发展而来[5],它强调随着病人转移到家庭和社区,其治疗和护理也应该从医院持续性地投射到家庭和社区[6]。该模式通过跟踪和管理病人从住院到回归家庭全过程,提高病人及照顾者的自我护理能力[7]。VanWalravenC等[8]指出,延续性护理能够改善病人的健康结果,降低其急性住院后的再入院率。
另一方面,美国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受过专业培训的合格护士为病人在其家中提供护理照料和治疗。护士通过家庭访视的方式对病人及其照料者进行健康促进及疾病预防有关的主题教育,这种服务的最终目标是给出院病人提供持续的照护,并使他们在家中重新恢复健康。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社区护士可以在病人家中提供部分服务,比如自我注射、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等,社区护士还可根据病人的个体需求,在访视病人时提供相应的专科护理。当病人需要再次入院时,社区护士还负责向医师提供病人的信息。现在国际上有不少国家或地区的社区护理工作是在家庭医师团队的基础上开展的,效果较好[9]。
2.2国内研究现状笔者查阅近五年的相关文献发现,大多数有关延续护理的研究仍以电话、信件、登门随访、Email、护士门诊等方式居多,而有关病人出院后转诊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后续治疗或导管维护的研究相对较少。有许多病人,例如慢性病病人[10]、携带导管出院病人[11],他们需要经常往返于医院、社区进行治疗和康复,在治疗环境不断变化的时候,无法避免会因医院和社区服务的不衔接等各种因素导致医疗护理服务的中断,这就可能导致病人不能很好地恢复疾病,因此完善机构间的连续不可忽视。延续护理在我国内地的发展仍未成熟,它不仅涉及到医务人员对出院病人的健康指导、上门随访等内容,还需要广泛的社会支持系统[12]。有调查显示[13],有33.3%的护士认为病人出院意味着护理服务的结束,40.5%的病人出院时没有获得相应的指导。
另一方面,我国社区护理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国内各地区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14]。社区居民对社区护理的理解比较狭隘,不能充分理解社区护士价值,大部分人仍觉得社区护士只需打针、发药,以至于很多时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职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15]。目前国内很多社区护理工作内容仍偏重以二级预防为主的护理活动,例如静脉输液、肌内注射、测量血压、家庭访视等[16]。
2.3延续护理与社区卫生服务展望延续护理被认为是高质量医疗服务所必不可少的环节,对慢性病的康复、成本效益控制、有效利用医疗卫生资源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17]。国外及我国香港地区进行的延续护理所取得的积极成效通常是由护士主导的多学科团队共同协作的结果[18],然而,我国要发展延续护理,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其一,我国还未出台有关延续护理的法规与制度,也就没有相关的准则约束或保护医护人员及病人。其二,社区与医院的转诊机制还不成熟,尽管已有医院相继开展延续护理服务,也仅仅是采用电话、门诊、信件等方式,很少有医院将出院病人转诊至社区进行后续治疗及护理作为延续护理的一种方式。
3小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身健康问题也愈加重视,尤其对延续护理的渴望更是日渐增加,延续护理必定会成为医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使延续护理模式规范化、制度化仍需不断研究。同时,在构建合理的延续护理模式时,如何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一资源,而不是单单就医院的医护人员对病人进行电话、随访等单一的延续护理方式,这也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程波,袁芳.对脑卒中康复期患者实施延续护理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4,29(4):84-85.
[2]陈燕.北京地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延续性照护模式的初步探索[D].北京协和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13.
[3]潘美开,陈茜,邱月群,等.糖尿病患者对医院延续服务需求的调查研究[J].医学信息,2010,5(7):1687-1688.
[4]李晴,周婷婷,李韬彧,等.延续护理在腹膜透析治疗肾病综合征伴急性肾损伤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2):114-117.
[5]高凯霞.应用奥马哈系统对膀胱造瘘患者延续性护理干预和结局评价[D].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2014.
[6]董玉静,尚少梅,么莉,等.国外延续性护理模式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9):20-23.
[7]陈曦,毕越英,陈海花.连续护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展望[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8):758-760.
[8]VanWalravenC,OakeN,JenningsA,etal.Theassociationbetweencontinuityofcareandoutcomes:asystematicandcriticalreview.JournalofEvaluationinClinicalPractice,2010(16):947-956.
[9]巫云辉,曹世义,邱德星.基于家庭医生团队的社区护理模式探讨[J].社区卫生服务,2013,30(2):109-111.
[10]汤维娟.上海市癌症病人连续性照护模式的构建[D].第二军医大学护理学院,2011.
[11]张秋娥.PICC带管出院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并发症发生状况与对策[J].当代护士:专科版(下旬刊),2012(11):66-68.
[12]徐建秀.我国延续护理模式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9):18-19.
[13]付伟,李萍,钟银燕.延续性护理研究综述[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4):27-30.
[14]郭佳钰,周娟,刘秀娜.我国社区护理现状[J].社区护理,2012,26(12):3351-3354.
[15]王茜,王薇,胡燕.中美社区护理现状的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J].全科护理,2014,12(8):679-682.
[16]李蕴明.国内社区护理有待完善[N].医药经济报,2010-04-12(W03).
[17]简平,刘义兰,李保华,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延续护理现状调查[J].护理学杂志,2013,28(23):12-13.
[18]栾海丽,孙国珍,邵筱敏.慢性病患者延续护理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4,29(7):92-94.
区域卫生管理范文5
关键词 慢性病管理 高血压 糖尿病
随着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六位一体”的服务工作越来越重视,慢病防治工作列入了政府议事日程。中心不断探索和完善慢病管理的办法,并取得了些成绩。现报告如下。
方 法
落实责任:中心分管主任亲自抓此项工作。医务科长、预防科长策划和指导全科医生开展慢病管理工作,并组织学习卫生部《全国心脑血管病社区人群防治1996年~2010年规划》等文件和《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及《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结合社区和本中心实际情况制定《社区慢病管理实施方案》,动员以全科医生为主积极参与。中心提供人力和物力保障,有组织,有计划,分步严谨实施。
健全网络:①合理布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网点,规范建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使居民在步行10~15分钟有一个社区卫生服务网点,便于居民,尤其是老年慢性患者接受医疗保健服务。②建立健全的组织管理机构,在区卫生局、疾病控制中心的领导和指导下,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的参与;中心设立慢病管理领导小组,管辖全科诊室和各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任务由社区慢病管理专职责任医生(全科医生)、社区护士和地段预防保健人员组成的团队完成。
健全各项慢病管理制度和办法:周密地制订了《慢病管理实施方案》、高血压和糖尿病管理制度、高危人群筛查与管理制度、责任医生团队工作制度、社区健康教育制度和社区首诊测血压工作制度等制度和措施,使慢病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对于慢病管理工作者,以制度与职责规范自己的行为,以工作量、工作质量、群众满意度和防治疾病的效果计算发放绩效奖励。
进行适宜技术的指导与学习:为了更好地开展慢病管理工作,对相关人员进行慢病管理和适宜技术培训。采取的办法是请三级医院高血压和糖尿病等相关专家为有关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专家为职工讲解《高血压和糖尿病防治工作规范与标准》。中心组织职工学习《社区慢病管理工作手册》、《慢病管理方法与流程》等社区慢病管理和防治知识。按社区慢病管理工作方法与流程进行系统管理。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慢病防治经验交流,不断提高医务人员慢病防治知识。
充分发挥健康教育在慢病防治中的作用: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每月组织1次健康教育活动,发放诸如测血压的正确方法,高血压和糖尿病非药物治疗指导等健康教育资料。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如请二三级医院、健教所有关专家,为居民进行健康教育讲座、社区义诊、参与高血压或糖尿病等群体活动;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如门诊、病房、义诊、下社区咨询、建立家庭健康档案、为居民体检、家庭病床、上门随访、电话咨询与随访、糖尿病和高血压之家等活动,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充分利用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和社区宣传栏,不定期更换健康教育栏,引导居民看卫生宣传栏、黑板报、卫生墙报和各卫生报刊和卫生专栏。结合高血压日和糖尿病日等健康节日广泛开展宣传,提高居民健康意识,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掌握社区慢病发病情况,开展针对性的防治工作:通过全科门诊、住院患者、化验室、义诊、下社区免费测血糖和测血压、健康教育、健康体检和问卷调查等形式,筛查与收集登记高血压和糖尿病及其高危人群。
分类管理:对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首次管理应详细登记慢病患者登记卡和基本登记表,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目存在的危险因素,然后评估和制定针对性个体化防治方案。全科医生根据要求定期上门为主的随访。随访后如实填写随访记录、信息资料及时输入电脑,并归档管理。根据病情季度和年度效果评估,分析慢病防治效果,根据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慢病防治工作方法。加强高危人群的管理:建立门诊测血压制度,对35岁以上的初诊患者一律检测血压。对高危人群进行登记:通过门诊、病房、化验室、体检和咨询等方式,发现血压正常高值、一级和二级亲属、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受损、高血脂、超重/肥胖患者、进行登记。尤其对这类患者要进行健康教育,指导防治疾病的基本知识,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定期检测以及必要时进行药物干预。如发展成高血压和糖尿病,列入慢病管理。
统计报表:对所管理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每季度上报登记人数、管理率和控制效果,并定期上报。
结 果
管理情况:中心和下设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对社区居民进行高血压和糖尿病的筛查工作。发现并建卡建册的高血压患者5843人和糖尿病患者928人,其中完成全年随访的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分别为5686人(97%)和884人(95%)。
高血压控制率82.66%(4830人),其中1级64.4%(3110人)、2级32.3%(1561人)、3级3.3%(159人)。规范管理率97.31%(5686人)。高血压评价结果:控制优良和尚可分别为34.62%(1672人)和35.72%(1725人)。
糖尿病控制率64%(594人),其中控制优良和尚可分别为36.26%(215人)和31.58%(188人)。
健康教育和其他工作:为辖区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以及高危人群发放各类健康资料16 000余份,群体健康教育81次。接受群体和个体健康教育的居民12500余人次。各种健康教育专栏和黑板报85版次。社区居民群众满意度95%,居民可信度不断提升,慢病管理和健康教育等工作得到政府和社区居民的认可。
讨 论
需要政府重视:随着我国进入老年化社会,慢性病发病率逐年增加。政府应将慢病防治工作列入年度工作目标,保证组织管理和经费的落实,有利于慢病工作者安心,百姓放心,慢病防治工作才能落实到实处,不断提升百姓对政府的形象,享受高速经济发展的成就。
责任落实到人:落实好社区慢病防治工作离不开全科医生。采用社区医生责任团队完成任务。责任医生团队由专职慢病防治医生(全科医生)、社区护士和预防人员组成。慢病防治责任医生的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与其工作数量、质量、效果和群众满意度密切相关,将社会效益和防治效果放在首位,克服追利行为。
掌握适宜技术:社区慢病防治不仅要求慢病防治责任医生掌握全科医学知识,还必须掌握适宜的技术,如入户的技巧、各种关系沟通的技巧、健康教育的技巧、慢病患者资料收集和随访技巧、防病治病的临床技术等技术。同时,要有技术保证,本中心设立慢病管理全科团队长、社区预防科科长为慢病质量控制责任人,指导慢病责任医生工作。从而形成慢病管理责任医生、上级医生和慢病管理医生的梯队管理,以保证工作质量和效果。
重视干预效果:社区高血压和糖尿病的防治与管理,关键要看干预后取得的效果和患者的依从性。在慢病防治管理起步阶段,强调随访次数对强化和引导医务人员服务模式的转变以及患者接受和依从管理的理念起重要的作用。随着工作不断深入,通过医务人员对人群健康干预以及指导患者健康自我管理,重视慢病防治效果则更为重要。
总之,慢病防治工作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及医务人员的技术和付出。切实做好慢病管理工作,提高居民的健康保健和自我防病治病意识,是促进人类健康水平不断提升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叶金朝,马志华.社区慢性病规范化管理的实践探讨.中华现代医学与临床,2006,5(5):74-75.
区域卫生管理范文6
关于建立安全生产驻点监管相关工作机制的 通 知
区安委会有关成员单位:
为推动安全生产驻点监管工作扎实有效开展,确保驻点监管工作取得实效,根据市政府安委会办公室通知要求,决定建立驻点监管相关工作机制。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建立专班工作机制
各驻点监管派出单位要成立工作专班,负责驻点监管统筹协调、工作指导、情况调度、分析报告等工作。工作专班要围绕党工委、管委会和区安委会工作部署,制定阶段工作计划或任务清单,及时推送驻点监管人员,指导驻点监管人员按计划或任务清单开展驻点监管工作。
二、建立周报告机制
驻点监管人员要按照派出单位的要求,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细化工作安排,每日填写工作日志,每周报派出单位汇总。派出单位要及时对驻点监管情况进行梳理、汇总,并实时调整安排工作任务。
三、建立问题解决直通车机制
各驻点监管工作人员发现问题或隐患,要督促企业立即整改;对重大隐患要直报派出单位,提请启动执法程序,督促企业按时整改。发现问题或隐患不在本部门职责权限范围内的,要及时报告并提请派出单位移交具有监管职责的部门处理,紧盯抓好整改落实。
四、建立季度研究会商机制
区安委会办公室建立驻点监管工作定期研究会商机制,原则上每季度一次,有重要问题要及时研究会商。研究会商要重点交流驻点监管工作情况,分析问题和不足,提出解决措施或建议;结合安全生产总体工作部署和季度特点,确定需要驻点监管完成的共性任务,推动驻点监管工作深入开展。
五、建立定期轮换机制
驻点监管工作分批次进行,半年轮换一次。派出单位要对驻点监管人员轮换工作统筹谋划、稳步推进,提前确定驻点监管人选并进行岗前培训,按要求轮换,避免出现空岗和断档。人员轮换要既交接岗位又交接任务和责任,确保工作延续、无缝衔接。
六、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驻点人员要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以及实施细则精神,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严格遵守工作纪律、廉政纪律,做到驻点不添乱、监管有法度,不得干预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各单位要关心支持驻点监管人员,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为驻点监管提供有力保障。对工作成绩突出的要给予表扬奖励,对工作不尽职不尽责的要按相关规定严肃处理。
根据上级对口部门要求,有驻点监管任务的单位或是有省市部门驻点监管企业的单位,请于3月19日下午下班前将《驻点监管情况统计表》报至区安办。
联系电话:8786865,电子邮箱:wfgxajj@163.com。
附件:驻点监管情况统计表
潍坊高新区安委会办公室
2021年3月18日
附件
驻点监管情况统计表
序号
部门单位
驻点类型(省级/市级/区级)
驻点企业名称
驻点企业所在地
驻点人员名单
驻点人员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