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思录读后感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沉思录读后感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沉思录读后感范文1

监视自己,反思人生的一本书,虽然是西方历史哲学,时下依然值得再三品味。对于道理,读过的人大都能明白,但能够时刻约束提醒自己的却少之又少,并非人们不想做,很多情况下是想做而做不完善的。所以,读了这本书,懂了这些道理,还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要学习作者对世事的那种平和的心态和对职责的那份执着的坚守。

寻找思想的源点。看完书后,有一个问题我一直在想,为什么一个去世已经这么久的人,他所说的话仍然对我们有如此巨大的震撼力。他们生活的时代跟我们不同,他们的人生经历跟我们更是差之千里,但是他们的思想,他们曾经实践过或者未实践过但在努力实践的想法,他们对人、事的评判及其思考的方式,穿越千年的时空障碍,仍在对我们发挥作用,而且常常让我们感觉到汗颜。许多时候我们认为我们已经很现代,但是总是在直面问题与困难的时候不得不回头去看先人的思考。历史及过去对我们现实生活的影响比我们想像的要大的多。我们老是把历史当作包袝想把它甩掉,但每一次我们又都从故纸堆里去寻得灵感与支持。我们之所以努力想办法去忘记过去,那是因为我们觉得我们的生活与过去相比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实际上这是一个时空上的错觉,生活的变化可能会很大,但心灵与思想的变化比我们想像的要小。

生命因坚守而倍显高贵。对于时光飞逝、时不我待,必须紧紧抓住现在来思考和完成最重要的事情,马可?奥勒留在《沉思录》中有一些论述,今天读来仍具有极强的启迪和教育作用。马可?奥勒留说,虽然你打算活三千年,活数万年,但还是要记住:任何人失去的不是什么别的生活,而只是他现在所过的生活。唯一能从一个人那里夺走的只是现在。如果这是真的,即一个人只拥有现在,那么一个人就不可能丧失一件他并不拥有的东西。(来源:文秘站 )在人的生活中,时间是瞬息即逝的一个点。道德品格的完善在于,把每一天都作为最后一天度过。塞涅卡也曾说过类似的话,他说一个人要是因为自己未能在千年之前就活着而放声大哭,你不认为他是大傻瓜吗?那么,为自己不能再活一千年而流泪的人,同样也是大傻瓜。这两个时期——你尚不存在的时期和你将不再存在的时期——是毫无区别的。你进入的是此刻——假如你要让它更长一点,你又能把它变得多长呢?人类的寿命,马可?奥勒留时代一般只有四十年,现在社会一般也不超过百年,在这有限的生命里,我们确实应该倍加珍惜,把握好每一天。

宁静致远但有所追求。作者反复要求自己要宁静修心,专注现在的工作,时刻关照内心,动机要高贵,行动要正直。我们中国也有这样的古话:“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马可?奥勒留说:“当你做摆在你面前的工作时,你要认真地遵循正确的理性,精力充沛,宁静致远,不分心于任何别的事情,而保持你神圣的部分纯净,仿佛你必定要把它归还似的;若你坚持这一点,无所欲望亦无所畏惧,满足于你现在合乎本性的活动,满足于你说出的每个词和音节中的勇敢的真诚,你就能生存得幸福,没有任何人能组织这一点。”或许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也是这样去做的,但是作者以如此朴实却深邃的文字把它表述出来,回过头看看,确实如此。作为一个人,必须要有所追求,给自己定一个人生的目标,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地去努力,去追赶,享受拼搏而带来的充实感,享受这种过程,认真对待自己的每一天,但不苛求结果。凡事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沉思录读后感范文2

这个比方说出了我一直想说而又表达不出来,读后感触颇深,想和更多的同行分享这一形象生动而又通俗易懂的理念。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了拿汤匙喂学生,以此来彰显我们是老师的身份,如果让学生自己吃,这成何体统,老师还算是老师吗?老师的尊严和地位何在? 于是老师高高在上的喂,学生在课堂上规规矩矩的吃。因为限于学生的所见所闻所感,我们不相信学生自己能拿着汤匙自理,或者学生自己拿着汤匙我们看了有诸多不满意之处,索性亲自拿着汤匙喂学生,只要学生不停的张着嘴就行了,这样一来省时间,二来省去了不必要的麻烦,免得横生枝节。我们的动机当然是纯洁的,无可置疑的。

老师喂学生教材成了老师的教材,而不是学生的“学材”,教师 成了知识的施舍者,学生成了知识的乞讨者,这样容易泯灭学生学习的尊严和自信,学生只有被动的接受,挖掘学生的潜能也无从谈起,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课改目标难以贯彻落实。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质疑精神也就谈不上发展了。

其实学生可以自己试着拿汤匙喂自己,即使第一次无所适从,但是可以慢慢儿学,逐步适应自理,在锻炼中进步和提高,看看那些杂耍中高难度的动作,在看见之前,总觉得难以置信,目睹之后又啧啧称赞,殊不知成功的背后是艰辛汗水和非凡的毅力。课堂教学何尝不是如此,我们缺乏对学生的理解和信任,总是担心学生完不成学习任务,担心学生效率不高会浪费大量的时间,似乎这样我们就有了,大包大揽,满堂灌的教学心态。而对于新课改所倡导的自主探究学习新理念总是持怀疑态度。

学生是健全的人,也就是说学生的头脑没有残疾,可以尝试着让学生自己思考、探究,品尝,体验获取知识的快乐和甘甜。老师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自学的技巧,学生就会逐步开辟出一条自学之路。如果我们总是“喂”学生,学生的头脑容易变得懒惰,产生依赖性,头脑也是环境的产物。既然需要掌握的内容老师们全部摆出来,学生自然也就懒得思考和探究,这样学生的头脑成了记忆知识的容器,不会思考,不知如何创新,一旦离开老师的指导,就不知如何去学了,不知如何选择了。

其实在喂学生时,我们也需要了解一下学生,学生的口味如何,饭量如何,饭菜的营养质量如何,是否想吃,都应在考虑之列,一味的强塞硬灌,只能败坏学生的胃口,胃口败坏了,再校正就难了。以生为本,就是把汤匙交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理,想必,学生想吃什么,吃多少,如何吃,在老师的指导下比老师的喂效果更好。

比如:一个新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是一帆风顺的。学生对新的教学模式也有诸多不适应,这考验着教师对新教学模式的技术操作水平和智慧,有的可能半途而废,甚至功亏一篑,但也不乏成功的案例。新的教学模式大都是构建以生为本的核心价值观,或者构建开放和民主的课堂,就是把汤匙交给学生,让学生 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学会自学。诚然把汤匙交给学生,我们当初有诸多的不放心和课堂风险,新教学模式实施中遇到挫折是一种客观存在,需要我们多些耐心和坚持,多些反思和总结,学生的思维和学习行为就会逐步适应新的教学模式,从而借助汤匙掌握自理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