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教育实践活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文明教育实践活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文明教育实践活动

文明教育实践活动范文1

1.提高学生文明素养,使其仪表更端庄,语言更文明,行为更规范。

2.学生能够遵守公德、严于律己、礼貌待人、勤奋学习、勤俭节约、爱护公物,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文明的学生。

3.纠正学生中“吃零食,就餐不文明,不讲秩序,乱扔垃圾,说脏话,说粗话,不遵守交通规则”等现象,树立学生文明新形象,提高学生文明素质。

内容:开展文明行为“五个一”活动。

1.坚守一个好习惯

重点治理学生“吃零食,就餐不文明,不讲秩序,乱扔垃圾”的坏习惯,尤其是在食堂就餐不文明、卫生习惯差等现象。通过政教处、办公室、总务处、工会、团委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年级组、班主任具体实施。

食堂就餐分区定点定位,对学生就餐人数、就餐秩序、就餐行为进行监督、考核,切实改掉学生不吃正餐、就餐不讲秩序、就餐不文明的恶习。打扫和保持环境卫生实行定时定点专人负责的办法,确保校园环境清洁,无垃圾。

2.树立一个好形象

严格按照我校《学生手册》的要求,切实贯彻学校提出的“仪表端庄、语言文明、行为规范”的要求。

仪表方面:

切实治理发型不规范,衣着、书包成人化、流行化的现象;治理戴饰物(如:项链、耳针、手链)、携带手机等现象。

(2)语言方面:

严禁说脏话、粗话、取绰号,与人交往提倡使用普通话、文明语言。见到师长要问好,进办公室或上课迟到要喊“报告”。

(3)行为方面:

每位学生严格遵守《学生手册》的要求,重点治理学生“不遵守交通规则” “乘坐公交车不文明”的现象。要求学生严格遵守交通规则,走斑马线、人行道,自行车行非机动车道,后座不许搭人;乘车时主动让坐,懂礼仪、讲礼貌。通过不定期的督查和曝光,纠正学生不规范行走,不遵守交通规则、不遵守公共秩序、不讲究公共文明等现象,树立我校学生在市民心中的良好形象。

3.读一本好书

倡导全体学生“好读书,读好书”。政教处、教学处、团委、语文组要形成合力,督导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

4.开展一次公民道德宣传

要求各班以公民道德教育为主题,开展一次公民道德宣传活动,并以此主题办一期黑板报。团委将组织检查评比。

5.做好一次“志愿者”服务

要求积极参加“行为习惯监督岗”活动,文明劝导、纠正在校内外发现的不文明行为,做好“文化自助餐”、公民道德宣传等活动期间的服务工作,树立良好中学生新形象。由政教处、团委、年级组、班主任负责指导和评估。

1.开好动员会。由政教处、团委、值周领导利用升旗仪式,做好“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动员,向全校师生发起倡议。

2.利用LED屏幕、广播做好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的宣传工作。

3.年级组、班主任通过年级会、班会、团(队)会活动时间组织学生专题讨论,并让学生自查自纠。

4、学校成立督导大队:由值周小组、学生会纪律部组成5个督导小组,每天三餐饭后、课外活动时间对各班级公区监督岗到位情况、学生文明行为进行督查,对不文明行为予以制止和教育,并认真登记和考核,结果纳入班级考核。

文明教育实践活动范文2

社会主义荣辱观,一是强调社会风气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价值导向的鲜明体现,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既是经济社会顺利发展的必然要求,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更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二是强调特别要引导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把他们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更为重要的是也要让他们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为祖国和人民做贡献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为了认真贯彻执行“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有机融合并贯彻落实到思想教育的各个方面,以便提高同学们的思想觉悟。

一、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大力加强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八荣八耻”的道德观,对人在新形势下明辨是非、区别善恶、分清美丑,不断提升思想道德境界提出了新的要求,具有深刻的科学性。因此,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进一步强化有关荣辱观教育的内容,针对学生的特点,设计思想教育内容,深入浅出地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1、大力加强理论教育。继续兴起学习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引导学生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结合起来。

2、加强青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以党建85周年、胜利70周年等重大事件及节庆、纪念日为契机,开展“民族精神代代传”主题教育活动,重点积极开展好“瞻仰革命地、重走路”红色之旅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与时俱进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3、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巩固团员意识的成果,加强团员队伍的建设,整该团干部作风,加强学校团干部的培训、学习,强化发展意识,提高业务水平,建设一支数量大、素质高、社会主义荣辱感强的团员队伍。

二、开展“文明生活,健康成才”社会荣辱观的校园文化活动。

要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在舆论宣传中突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让每一个校园文化活动都发挥道德教育的作用,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体现道德教育的意义。要通过校园文化的熏陶,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崇尚真善美,憎恨假恶丑,不断追求崇高的人生境界,抵制低级趣味。要建设价值导向鲜明的校风、班风、教风、学风,广泛开展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一个鲜明、自然、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

1、充分发挥论坛的重要作用。创业论坛以“共享成长——优秀典型进校园

”为主题开展系列活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优秀青年典型走进校园,运用多种方式向学生宣传介绍道德楷模和先进楷模,增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有效性。

2、实施“星光助教”活动。继续实施以“阳光共青团”为主题的助教活动。让学生们深入中小学,为中小学生捐书捐物,手拉手助教活动,让学生释放余热,在思想上和实际行动上树立社会主义的荣辱观。

3、深入开展“八荣八耻”活动。在学生中深入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八荣八耻”的主题班会、团会,并上交学习心得,让正确社会荣辱观深入人心。

三、加强社会实践环节,在实践育人过程中彰显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要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基础,切实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在实践活动中突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在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方面走在全社会的前列,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观念,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自觉养成“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德,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大学生。

1、推进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增长学生才干。深化发展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国情,社情和民情。不断丰富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利用开展“三下乡”、“四进社区”、“送文化下乡”等形式的活动进行社会实践。

文明教育实践活动范文3

1.1高校老师等工作人员的生态文明现状分析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表现在老师等高校工作人员身上,具体如下:第一,没有充分掌握生态环保的基础知识。高校的生态文明教育工作者自身没有充分掌握生态环保的相关概念,没有充分调查环境资源与人类生存的关系以及环境导致的一些疾病,在对生态环保相关知识的掌握过程中,老师的理解仍然是停留在表层,没有完全了解生态文明的内涵。第二,老师的生态文明意识薄弱。在生态文明意识中主要存在这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老师没有生态环保的忧患意识。许多生态文明教育者根本就不担心我们生活中的环境变化,没有对生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也没有形成正确的忧患观念。二是老师的责任意识比较薄弱。目前高校的许多生态文明教育者很少与身边的人谈论关于环境保护的话题,说明老师的生态责任意识有待提高。三是法制意识薄弱。主要体现在生态文明工作者没有充分意识到生态法治的重要性,在实际工作中和生活中没有较强的生态法制意识。四是生态消费意识薄弱。所谓的生态消费,主要是指环保、节能、生命三个方面,生态文明工作者们在购物自备购物袋、不穿动物皮毛制成的衣服等消费方面没有形成良好的生态文明观念,这样可能会危害到将来后代的生存发展。五是没有参与意识。在日常开展的环保活动中,很少有老师积极参与进来,对环保事业比较冷淡,也没有很强烈的生态参与意识。六是教育者没有良好的节约意识。很多生态文明教育者没有充分做到对用过的物品进行合理的、科学的循环使用,没有形成良好的节约意识。第三,生态文明工作者需要提高自身的生态实践行为。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部分生态文明教育者没有形成正确的生态实践行为。

1.2高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现状分析

高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第一,目前高校的生态文明教育比较薄弱。众所周知,校园生态文化、实践教育、校园生态环境、课堂教育等对大学生的生态环境意识以及生态文明教育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的生态文明教育者自身的行为和意识直接会影响到学生的生态文明观念,但是目前在高校的生态文明教育中,很少有学生意识到自己已经在上生态文明相关的课程,对学校开展的生态文明活动不知情,这也说明高校并没有充分重视生态文明教育,开展的环保生态活动比较少,学生参与的环保活动很多是从影视广播、杂志报刊或者是互联网等媒体中获取的信息。第二,没有建设良好的校园生态环境。学校的生态环境主要是指校园的规划格局、校园所处的自然环境、校园硬件设施等,良好的校园环境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对环境产生共鸣之感,使学生能够在享受美感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形成生态文明意识。第三,学校的师资水平有待提高。高校的师资水平也是衡量高校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因素。目前高校的师资人员比较少,在快速发展的环境教育中,对老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生态文明教育工作者还没有具备充分的环境问题前沿知识,在环境教育过程中没有先进的教学技能,老师自身的生态文明知识掌握不充分,生态文明意识有待加强。

2改善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现状的措施

2.1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现状反思

针对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首先应该要提高高校管理者的生态文明素质。高校管理者的生态文明观念直接影响到其他工作者的生态文明意识,具有引导和示范的作用。目前,高校管理者的生态文明意识停留在表层,没有充分意识到生态文明的内涵和规律,这样就没有充分重视生态文明教育工作,影响整个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素质培养。其次,高校应该要重视生态文明教育工作。生态文明教育在高校开展的课程或实践活动并不是十分完善,许多高校不能重视生态文明教育,在工作中只是按照上级国家规定象征性地开展一些相关的活动,这样并不能提高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和观念。

2.2改善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现状的途径

首先,要加强对生态文明老师的指导和规范工作,主要是体现在对在职老师进行专业再培训工作。在对老师的生态环保专业知识的训练和培训阶段,培养老师的生态文明素养,使老师可以脱产攻读生态文明相关专业的学位,同时在寒暑假期间,学校组织老师开展短期的生态文明教育培训活动,并请相关的生态文明教育专家开展生态文明知识普及的讲座,组织老师经常参观和实地考察环境,这样能够增强老师对生态环境状况的认识,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念,在学校组织的研讨会上,老师之间就生态文明教育的方法和内容进行交流,提高老师的生态文明教育的教学技能。其次,要加强对师范院校的生态文明教育工作,这样能够为该专业储备更多的后续师资资源。众所周知,师范学院是培养教师队伍的重要力量,因此在老师走入工作岗位之前,应该在学院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渗入生态文明教育的思想,这样能够使其更快地在行为、生活、思维、消费方式等方面形成关心环境和生态的思想,提高自身的生态文明素养,促使这些未来的老师在今后的生态文明教育中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使学生也形成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念。除了在师资方面为高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提供前提保证之外,高校也应该要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课程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加入生态文明知识,使学生能够充分了解当今时代的生态环境问题、自然环境与人类生存的关系、人类自身应履行的义务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教育观念。利用学生的文化活动主阵地开展多样的生态文化活动,高校可以号召学生参与社区、企业、旅游景点的生态文明活动和实践中,加强学生对生态文明现状的认识,理解生态文明知识,养成正确的生态文明行为,这样能够使学生从理论到实践活动、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从他律到自律,充分学习生态文明教育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和实践活动的生态文明学习,不断强化自身的素养,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并能够在学习和生活中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念。

3总结

文明教育实践活动范文4

邱有永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整合数学学科教学与学校特色教育,巧妙开发数学课程资源、渗透生态文明教育呢?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大领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开发 课程资源 学校特色 生态文明教育

数学课程资源是指应用于教与学的各种资源,主要包括文本资源、信息技术资源、社会教育资源、环境资源和生成性资源,等等。《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中指出:“数学教学过程中合理开发和利用数学课程资源,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水平和教师从事数学活动的质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党的十报告中指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名族的永续发展。”从这里可以看出,加强对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结合我校的办学特色“携手保持水土、共建美丽家园”生态文明教育,在数学课程的各大领域中,我们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接受生态文明教育,增强生态文明意识。现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具体做法和体会。

一、在“数的活动”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

“数与代数”领域主要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常见的量、探索规律等内容。在这些内容中,根据数的特点和学生数感方面的实际情况,可以巧妙地开发生态文明建设的教学资源,渗透生态文明教育。

例如,教学三年级下册《年、月、日》一课。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可以创设一些关于生态文明教育的图文并茂的情境图。如:3月12日植树节;3月22日世界水日;2月2日世界湿地日;4月22日世界地球日;6月6日世界环境日,等等。教师提问“你知道这些有意义的日子吗?”进行导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而且让学生在绿色生态文化的熏陶下,渗透了环境保护的生态文明教育。

又如,教学六年级上册《百分数(一)》一课。在新授环节,教师可以结合当地水土流失的历史状况,把例题内容改编为:“1999年,河田镇土地总面积约为350平方千米,其中水土流失面积约占45%,水土流失面积约为多少平方千米?”让学生在学习有关百分数的问题中了解家乡水土流失的历史状况,体会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二、在“图形活动”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

“图形与几何”领域主要包括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的移动、图形与位置等内容。根据图形特点和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程度,融生态文明建设内容于一体,让学生走进自然、走向社会,寓教于乐。例如,教学四年级上册《公顷和平方千米》一课。在练习环节,教师结合当地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划目标设计如下练习:

1、水土保持科技园面积121公顷,合( )平方米;

2、2012-2016年,长汀县强化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约323平方千米,合( )公顷。

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了解当地水土保持和环境治理的规划前景和进程,树立生态支明建设的信心和决心!

又如,教学六年级上册《位置与方向(二)》一课。在练习环节,教师根据当地水土保持生态园的景点分布制成一张平面示意图(为了便于学生描述,已标好了一些必要数据),让学生观察并思考:

(1)公仆园区在中心区的( )偏( )( )度方向上.距离是( )米;

(2)实验园区在中心区的( )偏( )( )度方向上,距离是( )米;

(3)物种园区在中心区的( )偏( )( )度方向上,距离是( )米;

(4)对照园区在中心区的( )偏( )( )度方向上,距离是( )米。

让学生通过练习,了解当地水土保持生态园园区的合理设置,体会政府对生态园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匠心设计。

三、开发“统计与概率”领域课程资源,在“统计活动”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

“统计与概率”领域主要包括统计表、统计图、平均数、可能性等内容。根据统计数据的特点和学生的统计观念水平,将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植入数学教学中,浑然天成,能收到润物无声之功效。

例如,教学五年级下册《复式折线统计图》一课。在练习环节,可依据我县生态文明建设已取得的卓越成效设计如下练习:根据下列统计表设计一幅折线统计图,并思考:“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通过观察折线的变化趋势,你有什么感受?”

让学生在统计活动中了解当地农民的收入增长情况,感受到我县生态文明建设对经济建设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从中受到巨大鼓舞。

又如,教学三年级下册《平均数》一课。在新授环节,教师根据学校绿化工作编拟问题:“今年植树节期间,我校五(1)中队种了28棵树,五(2)中队种了26棵树,五(3)中队种了25棵树.五(4)中队种了33棵树,平均每个中队种植了多少棵树?”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相机进行植树造林、绿化美化校园环境的生态文明教育。

四、在“实践活动”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

“综合与实践”领域并不是数学课程的单独一个领域,而是综合运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这三大领域的有关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它是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在这类学习活动中,根据问题类型和特点,适当创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悟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深刻。

例如,教学三年级下册《实践活动:设计校园》一课。在“设计方案”这个实践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为了凸显我校生态文明建设的办学特色,在设计校园时,应该增加一些什么?”学生热烈交流、集思广益,最后达成一致意见:应该在校园的一角修建一个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基地,让全体师生平时更方便接受生态文明教育。

文明教育实践活动范文5

从我国大环境来看。“建设生态文明”、“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的观念”在党的十七大正式提出。而在党的十报告中,进一步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五位一体”总布局的高度论述,并提出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显示了我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志和决心。从高等教育的特点和要求来看。高校培养的是符合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高层次人才,他们的思想品德修养、专业技术能力、教育文化素质等决定了我国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可以说,高校是为社会输送具有先进思想、理念、技术的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基地。所以,高校扛起生态文明教育的大旗,走在社会前沿推动、建设、宣传生态文明教育,义不容辞。

二、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建设的内在要求

(1)必须要明确,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有机组成部分,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包含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和生态文明建设。

(2)结合当下背景、人文情况、案例等,分析、阐明目前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和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有针对性地推进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提供现实和理论依据,指出教育的方向、目标和路径。

(3)对开展好、建设好生态文明教育提出设想、建议,为我国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建设出谋划策,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建议和规划,既能够指导培育大学生的实践教育活动又能够促进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向社会的辐射和积极影响。

三、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建设的内涵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史的里程碑式的产物,是当代人对人类历史发展历程中人与自然、生态环境以及生产力关系所做的总结、反思式发展,是维持生态平衡、尊重自然规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物质追求和精神追求并重的文明之路。生态文明的教育对象是社会全体成员。而大学生相对于其他社会成员而言,有其自身的特点和社会需求。首先,大学生具有综合的知识和技能以及较高的素质,并且具有一定的社会历练,有着客观理性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人生和世界有着较高层次的认知;对待未来怀有理想,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努力方向;拥有较强的接受能力和适应能力,有着较强的组织能力和调动资源实现目标的能力;再者,作为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他们,承载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希望。因此,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是指按照生态文明发展的基本要求、内涵和目标,结合大学教育的原则和基本规律,以生态文明观——人与自然以及生产力的和谐发展为出发点,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诉求,对大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行为,使大学生能够正确理解生态文明的内涵形成生态文明道德观,自觉遵守自然规律和生态系统原理,并指导自己的生产、生活、消费行为,为自然、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服务的教育实践活动。

四、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现实意义

文明教育实践活动范文6

关键词:生物教学;生态文明;教育

在追求工业化发展、经济迅猛飞速的过程中,人们一开始认为只要有科学技术就可以保护好生态环境,可以解Q各种生态环境问题。但让人们感到出乎意料的是不断更新的科学技术竟然又会产生新的生态环境问题。随着对可持续发展观和生态文明的相继提出,人们发现科学技术并不是解决这一严峻问题的最根本手段,它只能暂时解决当前的环境问题。中学生如初升的太阳,是我们社会发展的希望,他们受生态文明教育的高低程度决定着能否有效改善当前严峻的生态危机形势。

中学生所处的身心发展阶段是学生形成世界观和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因此,对中学生普遍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就显得尤其重要。

一、生物教学与生态文明教育

中学生物教学与生态文明教育方面共同要求学生要熟知生物科学知识,要积极地将自己所学到的生物科学、生态文明知识向周围的亲朋友进行广泛的传播,促进书本上的生物科学知识进入到每个人家庭的生活中去,每个家庭、每个社区到每片区域共同营造生态文明的社会风气。对我国的生物资源的短缺状况有一定的了解并产生忧患意识,为我国的生物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取得的优异成果而感到骄傲自豪。

树立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的观念,为我国的科学与社会的发展前途产生使命感与责任感。要热爱大自然、明白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这一重大的意义、珍爱自己宝贵的生命,爱护自然界的众生,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一重要观念。中学生在生物学习阶段过程中,随着生态文明教育的渗透逐步养成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途径

(一)举办专题讲座

不论是学校还是社会相关机构,要定期举办环保、生态文明等专题知识讲座,专题讲座所宣传的生态文明知识要让老人、成年人、学生等各个社会群体都能理解、接受,达到普及环境知识的目的。专题讲座对于生态文明教育有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让人们认识到生态文明对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也能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念,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养成健康的生态文明生活方式。专题讲座的结果就是人们将逐渐形成生态文明观念,在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不仅能够自觉地关心生态环境问题还可以带动他的同事、他的亲朋好友共同维护生态环境平衡和发展。

(二)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进行指导

每一个人都离不开食物,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食物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根本不考虑食品的安全性问题,他们的生态文明意识不是很强。俗话说“病从口入”,这样就不可避免的会埋下疾病的祸根,造成影响各种身体健康的问题。忘记随手关电,忘记随手关闭水龙头、忘记应该把垃圾按照分类扔掉。

(三)在日常的习题、试卷中加以渗透

在准备习题课前,教师合作编制新型有关生态文明知识的生物练习题,在习题中渗透生态文明,帮助学生在学好生物和建立生态文明行为上互相不耽误。趁期末考试机会通过在习题、试卷中渗透生态文明知识,学生在提高学科成绩的同时就可以提高自身的生态文明素质。

(四)在实践活动课中渗透

设置生物兴趣实践活动课,鼓励同学们踊跃参与,生物老师指导学生在课余时间查阅相关生态文明资料,将同学们收集的资料制成生态文明宣传手册、生态文明知识手抄报、宣传画、环境保护节日海报等。一方面在周末或者假期可以组织学生在郊外进行野外实习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