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企业会计财务制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企业会计财务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企业会计财务制度

小企业会计财务制度范文1

企业采取财务核算的集中制度,费用的花费是否合理、是否精准已经不算单位来负责的,所以单位预支费用的时候不会考虑是否合理运用,也不会考试知否超过了企业原来预算,只会考虑自身的因素需要多少费用,必须支付多少费用。所以会计集中制也会有这样的弊端。其次,企业内部的管理乱,监督机制比较薄弱。企业的财务执行集中核算的制度之后,会出现单位的财务也是交给核算中心来统一计算的,这样的话,单位的财务部就被压缩了很多,甚至只留下一两名报账的人员就可以了,他们肩负出纳和会计的双重职责,当然,这样的话,也就会导致单位里面的监督机构和前置机构相对来说薄弱了很多,在一定程度上有一两个人说了算的状态,这种状态很有可能会出现贪污、受贿赂的现象,不但不能够对单位其他部分进行有效管理,反而会滋生不良风气,影响企业的发展和壮大。然后就是会计财务管理人才缺乏目前,中小型企业中的会计财务管理的人才缺乏,主要现象分为下面几点。一是中小型企业中的空岗位缺少在职人员,使得企业内部各部门间无法牵制。二是有的中小型企业中财务管理部门的人员的综合素质比较低,能力差,无法胜任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三就是企业招聘的一般都是兼职人员,只负责完成企业内部记账和报账的简单工作,纯粹是为了应付税检部门。这些现象的存在,无法保证企业财务工作质量,而且无法做到对企业的财务活动比较准确的预测、计划、控制、监督、检查和分析等。这些企业,财务部门的管理工作完全只是为了走过场,应付税检部门,根本没有发挥企业财务管理部门的真正作用。最后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会计造假现象严重,中小型企业本身的力量比较薄弱,所以在财务会计核算这一方面投入的资源和力量就很少,致使会计工作管理机制不健全、监督力度不足,企业的财务管理出现很多违法乱纪的现象。乱搞非法筹资、乱用企业的流动资金、乱调账目、乱发工资、乱分红。做出偷税漏税等不良行为,财务部门在管理层的授意下制作虚假的账单,多记收入虚夸业绩,将不应支出的费用变作合理的费用开支,以蒙骗过关。这些违法乱纪行为,不仅造成了我国社会经济秩序的不稳定,而且还严重阻碍了中小型企业的发展。

二、针对我国企业财务问题的措施

第一,运用现代技术,提高电算化的水平。现达的高科技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同样也改变了我们工作的环境和效率。企业的发展面临着不断的强大并且要与国际化接轨,所以掌握现代的高科技技术很重要。现在我国企业大多数的财务部分还不与人工或者半手工的状态,这样的企业在竞争上会有很大的弊端,这需要企业重视以来,培养一定的该科技人才,企业领导也要首先要求自己提高对会计电算化的重视,继而加强员工多余会计电算化的培训,使公企业的电算化水平达到一定的较高的程度,将开机的电算化充分运用到公司的各个部门,为企业服务。实现电算化的水平,是基础财务的一部分,这样能够提高信息的质量和财务的核算水平,也能够加强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水平。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项。其次,要加强企业的规范化管理以及监督工作。一般情况下,我国企业的财务监督是由企业的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国家监督三个方面来实现的,其中,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都是属于外部监督,其实,企业的财务监督最主要的还是靠自觉,靠内部监督。虽然对于目前我国中小型企业来说,内部监督的制度还不是很健全,但是这种自身约束的规范还需要企业来不断完善。当然,国家也制定一些规章制度来规范中小企业会计工作的基本条例。以此来监督、督促中小企业来完善自身的财务制度和会计核算制度。清华大学财务管理方面的教授曾经指出,企业自身是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的关键,企业应该增强全局的观念,提升财务控制的能力,来保障全面、深刻的眼光来审视企业的价值,实现企业不断增长的目标。企业财务管理控制制度的作用就是控制和规范企业平时日常财务收支的成本开支的情况和材料人力的消耗,它是落实企业财务运算指标的重要手段,而且对于企业会计法规在企业中的贯彻实施具有重要的作用。企业财务管理制度规范中小型企业严格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帮助中小型企业更好地发展。我国的财务以及税务方面制定的法规是中小型企业会计工作的准绳,中小型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工作中只有严格按照法规来进行,才能使得中小型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的地位。再次,要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综合能力和工作素质。在市场经济下,目前的会计工作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是原来那样算算账、发发钱一样的简单,会计从业人员需要有专业的知识以及及时准备的信息,来帮助企业的高层领导来制定合理的、利于企业发展的制度,新的财务会计员需要成为一个具有创新性的财务管理者,也就是要求财务人员需要具备综合控制能力、职业判断能力、发展学习能力以及创新广信能力,这是新的经济背景下对于会计较高水平的要求。当然,优秀员工也需要良好的企业管理制度将其留在企业中,这样也就要求企业更好的建设和发展,因为只有高额的薪水或者诱人的职位才是留住人才的保障。最后,提高企业财务管理部门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企业内部会计核算工作和财务管理的不当,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由于企业财务管理部门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低下的问题。企业管理部门的人员素质决定着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企业应该定期对财务管理部门的人员进行严格的训练,在早期招聘的时候,也要提高招聘要求,切不可滥竽充数。高素质的财务会计管理人员可以优化企业的财务管理机制,提高企业经营活动的效率,同时确保会计信息的质量。他们不仅可以改变原来财务管理工作基础比较差的企业的面貌,还可以使管理工作比较差的企业提高它们的管理水平,是财务管理工作在企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总结

小企业会计财务制度范文2

[关键词]新三板挂牌;财务问题;税务筹划

[DOI]10.13939/ki.zgsc.2016.40.110

新三板是资本市场的重要补充,能够为企业提供强大的融资支持。企业在新三板挂牌的过程中,除了要考虑业务重组、持续盈利保障等核心问题,同时也必须加大对财务问题的关注程度,这也是企业能否在新三板成功挂牌上市的关键。

1 新三板挂牌现状

新三板成立于2006年,在资本市场中属于第三级,由于其上市包容度较高、总体成本较低、体系灵活高效,能够很好地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故新三板一出现就备受中小企业的青睐,并迅速发展壮大。2015年全年,新三板股票发行次数2547次,融资额达到1200多亿元,成交额达1900多亿元。截至2015年底,全国已经有5129家挂牌企业,总市值达到2.46万亿元。随着挂牌企业的不断增多,新三板市场持续升温,而为了引导投融资对接,并实现差异化制度安排,三板分层制度于2016年6月份被正式推出,对新三板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2 新三板挂牌的财务问题

2.1 会计规范问题

会计规范性主要通过会计标准、财务制度、财务职能架构三个方面体现出来。其中,财务职能架构是企业会计工作的基础,其设置科学与否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财务制度设计、信息规范设计等活动。而现阶段,新三板挂牌企业以高风险、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居多,其规模普遍较小,财务职能架构大多存在缺陷,尤其在预算管理、内控管理等方面,职能缺位非常明显。新三板拟挂牌企业应尽可能根据2014年最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来实施核算活动,并编制相关会计报表,但当前部分旧准则尚未完全废止,使得企业在会计政策选择方面遇到了一些问题。例如:会计准则使用不当,具体包括收入确认方法不够明确、未及时结转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未严格按规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未妥善处理合并报表中的特殊事项,等等;政策适用不一致,主要表现在坏账准备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存货结转几个方面。

2.2 内部控制问题

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前,需要券商对其进行尽职调查,其中一个重点的调查项目就是企业内控。而目前,新三板拟挂牌企业的内控能力普遍比较差,主要反映在以下几点:首先,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存在缺陷。比如,部分监事会成员不是通过股东大会遴选的,而是由职工选出的代表,同时监事会没有实际的企业控制权,也无明确的负责对象;再比如,企业机构设置与权责划分违背不相容原则、内部审计形同虚设、没有形成企业独特的内控文化。其次,风险评估不健全。企业很难及时地发现一些与内控相关的风险问题,也就不能第一时间实施相应的预防举措。再次,信息沟通不畅。由于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所以企业的信息沟通不及时、不充分,给其内部控制造成了巨大的消极影响。最后,内部监督不到位。内部监督形同虚设是国内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一点在新三板拟挂牌企业中表现得同样明显,该问题导致企业即便发现了内控缺陷,也难以第一时间予以纠正。

2.3 税务筹划问题

税收筹划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挂牌后的交易价格,同时对企业融资也有一定影响。税收筹划需要事前进行,但当前拟挂牌企业的税收筹划多是事后开展,还未挂牌就已经出现了账外设账的问题,从其提供的对外账簿中根本看不出企业真实的利润信息,且多少存在一些偷税漏税的嫌疑,这使得拟挂牌企业极易遭到税务机关的处罚,且被勒令调账,导致企业必须进行大范围的调整,从而延迟了挂牌上市的时间,甚至造成挂牌失败。另外,企业在纳税信用方面也存在较多问题,如部分企业存在未足额缴税的问题;还有部分企业未严格在规定日期内缴纳税款,尤其是小税种税款,导致企业无法及时提供纳税证明。

2.4 关联交易问题

关联交易运用得当,能够减少交易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反之则会滋生利润转移、暗箱操作、偷逃漏税等问题。目前,新三板拟挂牌企业的关联交易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关联企业之间彼此进行担保,造成财务风险高企,且往往会伴随一定的经济纠纷;刻意隐瞒关联交易信息,对关联交易信息的披露不及时、不全面、不准确;关联交易经常以牺牲中小股东利益为代价,如处理不当会陷入诉讼泥潭,严重损害企业声誉。

3 新三板挂牌企业的财务改进建议

3.1 规范企业财务制度

拟挂牌企业必须严格遵循会计准则,科学设计财务组织架构,规范财务相关制度。首先,企业在适用会计政策时,应尽可能采用最新修订的会计准则,对于一些尚未废止的旧准则,能不用的尽量不用。在挂牌准备期间,对于已选定的会计准则,如会计计量方法、估计方法、折旧方式、坏账准备计提比例等,应保持统一执行,切忌随意变更。其次,应采用公允计量方式,禁止私设账目,杜绝投机心理。此外,应在财务总监的统管下,合理设置财务、会计、税务以及内部审计等部门,实现财务核算、风险防控以及内部审计的彼此对接和协调,打造完整的财务风险防控体系。

3.2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

企业应根据不相容职务彼此分离的原则,重新划定职能部门,明确不同部门与岗位的具体工作权限,有效实现分工制衡;根据相关授权与程序,对企业各项经济事务的真实性、合规性及相关资料的完备性实施审查和复核,并就是否给予批准做出妥善决定;加大预算编制、执行、考核等各方面的管理力度,确定预算的项目及标准;加强授权管理,建立财产登记、按期盘查以及账实核对机制,禁止无关人员直接接触或处置企业财产;建立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符的财会制度,严格规范会计凭证、会计报告等信息披露活动的处置方法和流程,统一会计政策的采用标准与审批流程。

3.3 合理安排税务筹划

拟挂牌企业必须及早进行税务筹划,合理安排税务方案,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聘请领域内的专家学者来协助制定方案,在尽可能合法避税的基础上达到新三板挂牌的相关要求。同时,企业应按时、依法完成税务缴纳,并且加强财务报表的规范管理,确保财务报表能够准确、全面地披露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从而在审核时避免不必要的调账,提高企业挂牌上市的速度。

3.4 规范关联交易行为

集团企业内部容易发生关联交易,因此对于集团企业的相似业务可适当进行整合,以降低关联交易的数量。对于拟挂牌企业来说,交易的真实性非常重要,因此,企业必须加强交易管理,避免通过虚假交易来转移、分摊费用,也尽量不要借助互相拆借资金来进行利息调整。此外,企业要注重关联交易的公平性,当前的关联交易经常对中小股东利益造成侵害,给挂牌造成一定的影响,对此,必须加强对中小股东的保护,确保关联交易公平公正。

4 结 论

综上所述,会计规范、内部控制、税务筹划、关联交易等问题是新三板拟挂牌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对此,企业应规范财务制度、加强内部控制、合理筹划税务、规范关联交易,从各方面满足新三板挂牌要求,促使企业成功挂牌上市。

参考文献:

[1]彭丽芸.论企业新三板上市关注的财务问题[J].财经界,2016(6).

小企业会计财务制度范文3

一、担保业会计制度的国际比较

国外发达国家的担保业起步较早,其会计制度对我国担保业会计制度的改善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德国

德国担保业会计制度的最大特点是担保银行财务自求平衡。德国的担保机构为经济界自的担保银行。担保银行的收入包括办理费、担保手续费、年增加的利息和资本金回收。在满足管理成本的同时,提供资本金的组成资金(根据信贷机构法的资产净值原则来降低担保风险)。目前一个企业应交的费用平均来说是一次性收取办理费1%,担保费1%。担保银行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必须自己承担经营费用,包括审核申请的费用、管理和清算约定的被担保人的费用。根据德国法律规定,担保银行是免税的,由经济考察员、联邦信贷检察员等进行年度最终考核。

(二)日本

日本担保业会计制度的明显特点是相对稳健的会计财务制度。

1.在资产组合管理上强调资产的流动性,确保代位偿付的资金需求。根据规定,担保机构持有的各项流动资产减去借入资金的余额须大于保证余额的2%。

2.提取责任准备金。按照保证责任的余额的一定比例,提取责任准备金用于代偿支出。责任准备金计提办法是:

保险公库(日本的担保再保险机构)承保部分=期末保证债务余额×6%+逾期保证债务×10%

保险公库未承保部分=期末保证债务余额×6%+逾期保证债务×33%

3.建立求偿权损失准备金。担保机构按照求偿权预期损失额,通常考虑按3年核销,并预提求偿权损失准备金备抵。

4.计提收支差额变动准备金。按年度实现利润的50%提取,用于弥补可能出现的亏损,实行以丰补歉。收支差额变动准备金的累计额以不超过当年基本财产的50%为限。

5.将保证债务余额纳入资产负债表表内核算,即将保证债务余额作为或有负债在负债方反映。这样既反映了保证业务的规模,同时又为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监控资产流动性和支付能力提供了控制手段。

(三)新加坡

新加坡担保业会计制度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坏账处理程序。在企业还款期限已过的3个月内要进行特别提醒,方式是金融机构通知新加坡生产力与标准局(新加坡的信用担保机构),再由生产力与标准局通知相关公司。如不还款,金融机构提议追讨,生产力与标准局根据调查结果表态同意与不同意。超过六个月以后,无力还款,金融机构建议备抵坏账,生产力与标准局亦备抵坏账。企业由于亏损而发生第一次违法乱纪约一年之后,金融机构则按亏损处理并销账,生产力与标准局亦按亏损处理并销账。

二、我国担保业会计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制度规范方面

财政部颁布的《担保企业会计核算办法》于2006年1月1日起在所有的担保企业实施。在该办法中,有很多会计处理方法借鉴了《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制度》的内容。但是,担保企业与一般的企业之间有许多不同的地方,如担保资产、预计资产的核算,应付分担保费、短期责任准备金、存入担保保证金、预计负债、应付担保额、长期担保准备金、风险准备金的核算,担保费收入、分担保费支出、担保赔偿支出的核算等,所以,实行的会计制度也自然要求在很多方面有所差异。

(二)或有负债

或有负债是担保公司经营的重要内容,或有负债的确认和计量是担保机构会计核算的重点。而在《担保企业会计核算办法》中,对“很可能”或“基本确定”要发生的或有事项才能确认,并纳入表内核算和反映;对“可能”发生的或有事项仅在备查簿中登记,期末在会计报告附注中披露;对极小可能发生的或有事项不记录也不报告。这种处理方法对一般工商企业是适用的,但对以担保为主业的担保机构显得过于简单。因为一般企业之间很少发生担保业务,对偶尔的一笔或几笔担保业务来说,其发生代偿的可能性很小。而对于专业的担保机构来说,发生代偿的可能性也迅速增大。无论是贷款担保,还是其他的担保品种,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每笔担保都是可能的负债,可能给担保机构带来损失。对如此大量的或有负债仅“在备查簿中登记,期末在会计报告附注中披露”不能完整反映担保机构经营的全貌、真实的资产和风险状况。所以现行的会计制度中对或有负债的规定对担保公司是不完全适用的。

(三)以风险为导向的财务稳健性指标

在信息披露方面,担保公司可以凭借自身的信用能力承担数倍于自身资产的担保责任,具有放大与经济杠杆功能。目前的会计准则不能正确反映担保公司的风险,主要表现在或有负债的确定标准过高;减值准备计提标准不明确;重要性原则在不同企业的标准不同。

1.资产减值准备

担保机构应将计提的各种准备金填列到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中。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作为资产负债表的附表之一,反映担保机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及准备金的增减情况。

从担保公司的角度来说,按规定提足责任准备金和风险准备金是很难做到的。首先,担保机构普遍管理分散,规模较小。其次,担保机构缺乏政策性资金补偿机制。现在政府出资占我国担保机构的70%,这是由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业务的高风险、低收益决定的,但政府对于担保机构的后续支持十分薄弱,虽然2003年7月财政部颁发了《关于加强地方财政部门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财务管理和政策支持若干问题的通知》,文件明确规定:“政府出资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发生的代偿损失,在年末担保责任余额5%以内、担保机构提取的风险准备金不足以弥补的,主管财政部门审核后可给予一定补偿,有条件的地区可适当提高补偿比率。”但在实际中,真正贯彻落实这一政策的地方政府较少,这使得有些担保机构陷入持续经营危机。大部分担保公司在保障持续经营都存在困难的情况下,按规定提足各类准备金就更困难了。另外,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时,《担保企业会计核算办法》中规定了应当全额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条件和不能全额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条件,至于具体哪些资产应当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比例是多少,则完全由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判断,因而计提是否真实合理不易确定。这就给担保机构的信息披露和风险管理留下了隐患。2.重要性原则

由于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和决策,但对于不同的会计主体和会计事项来说,重要与不重要是相对的,判断的尺度相对灵活。这些都对财务报表的可信程度有所影响。在担保机构中更是如此,担保机构完全可以依据重要性原则,在进行信息披露时,有意淡化一些影响企业稳健经营的高风险会计事项,粉饰企业业绩。这对于担保机构的风险管

理和监管都是不利的。

(四)财务管理方面

如前所述,由于按照《担保企业会计核算办法》,或有负债按照可能发生的概率大部分都不用在财务报表中的负债项下反映出来,而担保公司的绝大部分担保业务可能形成或有负债,这非常不利于担保公司及时掌握自身的财务状况,尤其容易对负债的实际状况的了解产生偏差,不利于担保公司在可持续经营原则下开展相应的投资和筹资活动,使其资产负债情况不符合可持续增长的应有比例。此外,由于担保公司与银行签订的担保合同中有不少存在实际上的不合理条款,使其代位补偿金往往不能及时收回,容易造成所有者权益的虚增,进一步加剧了资产负债比例的偏差,这不利于担保机构对自身财务状况及时、准确的把握和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而且也不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合理判断,不利于监管部门相应监管措施的出台。

(五)风险的识别与揭示

担保业务的风险很大程度上是来自债务人信用方面的风险。担保机构在为债务人提供担保后,由于各种事先无法预料的因素的影响,债务人可能无法按时、如数归还借款,这时就需要担保人代为偿还债务,即发生了担保代偿。如果担保机构最终不能全部收回担保代偿资金,就会导致担保机构经济上的损失。为了较好地计量和把握担保机构的财务风险状况,需要设置和计算一系列的风险控制指标,包括担保放大倍数、逾期担保率、资本风险比率、收入代偿率、担保损失率、准备金充足率、代偿支付保障率、担保能力利用率等。

在风险管理方面,由于或有负债的不确定和计提资本减值准备的灵活性,使得担保公司的各种风险提示财务指标可能会有所偏差,且往往会使指标显示出比实际情况小的风险状况,使其不能及时向担保公司发出风险警示,同时也不利于监管当局及时了解担保机构的风险管理情况,遏止风险的扩大和蔓延。

(六)税后提取风险准备金

根据现行法律、制度的规定,在提取风险准备金之前,税收部门收取担保机构33%的企业所得税,然后担保机构才能从税后利润中提取一定比例的风险准备金。这种税收制度对担保企业来说是很不利的,因为税后提取风险准备金,大大增加了担保机构所缴的税额,使得薄利的担保行业的利润空间更加缩小,不利于担保行业的长期发展。

(七)会计监管方面

担保机构是专门为企业提供信用担保的组织,在其业务活动过程中涉及大量的融资,且具有信用放大的功能,如果处理不当容易引发金融风险。因此,政府应该加强对担保机构的监管,使其在规定的范围内活动,规范运作,严格控制风险。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对担保机构的会计、财务情况进行审查,从中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防患于未然。但是,由于会计制度中存在的与担保公司实际不符的地方,使得监管机构在对企业的会计报表审查时,难以及时发现担保公司存在的问题。例如,由于或有负债的披露不明,监管机构无法了解由担保公司提供担保的企业的资信和经营情况,对或有负债中的高风险部分不能及时识别,使担保公司的资产虚增。又如,由于对担保公司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没有细化的规定,企业可能在提取准备时有较大的随意性,或者针对不同监管部门的要求增减资产净值。所有这些都给监管部门带来很多困难。

三、我国担保业会计制度的完善趋势

(一)关于会计制度规范的问题

针对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修订《担保企业会计核算办法》是十分必要的,这要求政府部门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充分考虑到各方面的利益,及时改进担保机构会计核算办法,这将有助于担保机构在中国的发展和壮大,也将有助于担保企业建立规范的风险防范和监督机制。

(二)关于或有负债的问题

从传统的会计理论上讲,企业会计的对象是:企业经济活动中可以用货币表现的资金运动。按照这一理论,或有负债没有引起资金运动,无须进行会计核算,只需在发生代偿或追偿时,或收取担保费时,对相应的内容进行会计核算。这一理论必须有所突破。或有负债是担保公司经营的重要内容,是他人了解该担保机构的担保能力、财务状况、风险大小的重要信息,按照重要性原则理应进行核算,并降低或有负债的确定标准,而且要在会计报表中充分披露。

(三)关于资产减值准备的问题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比例必须明确,可以按照不同担保业务的风险大小和违约水平等规定不同的计提比例,形成一个完整的计提制度框架,其中的关键是资产的分类。另外,应该加大地方政府对于政策性担保的扶持力度,完善担保机构政策性资金补偿机制。只有这样,担保机构的资金补偿来源才有保障,才能够足额提取资产减值准备。(四)关于风险管理的问题

从会计制度上来看,缺乏适合各级各类担保机构的风险控制办法以及分散风险的制度安排,是制约担保行业发展的一个主要的问题。风险控制指标的设计必须合理,计算必须准确,要从各个方面全面地反映担保机构的风险状况。要完善担保公司的风险防范机制,加强担保机构自身的风险控制和监管部门的风险监督。

小企业会计财务制度范文4

(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0)

[摘要]中小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在推动科技创新、带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中小企业却一直面临着融资困难等问题,这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竞争力的提高。针对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本文采用归纳分析的方法,以分析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原因,提出了充分调动市场积极性、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提高中小企业自身素质、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加强金融创新等对策。

关键词 ]中小企业;融资;金融;融资结构

[DOI]10.13939/j.cnki.zgsc.2015.04.015

1融资方式概述

1.1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

内源融资指来源于公司内部的融资,即公司将自己的资金(未分配利润和折旧等)转化为投资的融资方式。内源融资企业不必向外支付借款成本,因而风险很小。外源融资指来源于公司外部的融资,即公司吸收其他经济主体的资本,使之转化为自己投资的融资方式,包括发行股票、发行债券、向银行借款,公司获得的商业信用、融资租赁也属于外源融资的范围。外源融资具有速度快、弹性大、资金量大的优点。外源融资的缺点是企业需要负担高额成本,因此产生较高的风险。

1.2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

股权融资是指公司以出让股份的方式向股东筹集资金,包括配股、增发新股等方式。债权融资是指公司以发行债券、银行借贷方式向债权人筹集资金。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的最根本区别在于所有权的区别,即股权融资是股份制企业有偿发放给投资人的企业所有权的过程。而债权融资只是企业有偿发放给投资人的企业债权的过程。

1.3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

直接融资是指资金盈余者与短缺者相互之间直接进行协商或者在金融市场上由前者购买后者发行的有价证券,从而资金盈余者将资金的使用权让渡给资金短缺者的资金融通活动。直接融资包括股票融资、公司债券融资、国债融资、不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货币借贷等。直接融资能最大可能地吸收社会游资,直接投资于企业生产经营之中。间接融资是指拥有暂时闲置货币资金的单位通过存款的形式,或者购买银行、信托、保险等金融机构发行的有价证券,将其暂时闲置的资金先行提供给这些金融中介机构,然后再由这些金融机构以贷款、贴现等形式,或通过购买需要资金的单位发行的有价证券,把资金提供给这些单位使用,从而实现资金融通的过程。

2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2.1融资渠道窄、方式单一

依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的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还是相对狭窄,以银行借贷等间接融资方式为主,而且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绝大多数是依靠自身的资本积累即主要依靠内源融资。同时中小企业很难通过资本市场在社会公开募集资金,主要是由于证券市场的要求比较高,发行证券的条件也比较严格。中小企业一般不能达到上述标准,因此只能依靠内源和间接方式融资。

2.2融资贵

融资贵即融资成本高。中小企业现金流量比较小,资金来源灵活性差,财务风险增加,直接导致其在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时成本高,手续复杂,且要求抵押的条件也比较苛刻。

2.3融资难、过多依赖民间借贷等非正规融资渠道

由于中小企业难以从合法融资渠道融资,同时民间信贷活动异常活跃,导致很多中小企业铤而走险。民间借贷是随着中小企业的发展而起步的,中小企业在创立之初资产规模有限。因此,来自亲戚朋友的借贷以及自身的资金积累便可解决资金需求问题,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对资金需求越来越大,而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贷款较难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多依赖于企业之间的信用以及民间的高利贷来获得流动资金。

3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3.1中小企业自身条件限制

中小企业管理结构混乱、市场风险识别能力低、盈利能力极其不稳定、信用风险意识薄弱等都是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因素。我国多数中小企业没有形成有效科学的公司管理结构,公司管理制度混乱是存在于中小企业的普遍现象。

管理方式落后、缺乏科学的公司组织形式、操作程序不规范等问题突出,又由于部分企业财务制度混乱、信息不透明、财务报表缺乏有效的审计,这些问题都增加了银行对企业的审查难度、企业贷款的风险,使得银行面对中小企业融资时存在惜贷现象。同时,这些问题也影响了中小企业的形象,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缺乏可用于抵押的财产是中小企业的另一特点。商业银行追求稳健经营,在授贷过程中具有严格内控机制、审核标准。在这一背景下,即使银行具有大量可贷资金,然而由于中小企业资产规模普遍较小、自身资金积累不足等原因导致难以获得银行贷款的支持。

3.2金融市场发展不全面,资本市场不发达

由于我国处于金融改革的关键期,目前金融管制现象较多。金融管制自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然而不适当的金融管制不仅阻碍了金融市场的发展,而且又阻碍了融资活动的正常开展。国有企业等大型企业可以通过政府主导的信贷配给获得融资,而中小企业则不得不求助于不规范的其他途径融资,结果进一步加大了金融市场监管的难度,形成恶性循环。

我国资本市场的建立与发展是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进行的。由于改革制度设计不配套等历史原因,我国资本市场还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主要包括上交所、深交所两个股票市场、深交所中小企业创业板市场等。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企业债券市场、中小企业股票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帮助尚未达到应有的水平。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资本市场层次太低,远远不能满足中小企业融资的需要。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建立还处于空白阶段,股票市场上市要求标准过高,为中小企业设立了较高的入市门槛。银行作为我国金融市场最大的金融主体,往往忽视了中小企业的资金融通需求。面对以上窘境,中小企业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资金约束,难以发挥其原本的经济职能。

4对策与建议

4.1充分调动市场积极性、大力发展资本市场

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供应中直接融资仅占2%左右。在这种融资方式下,中小企业越来越依赖商业银行等间接融资方式。因此,开辟直接融资渠道缓解资金需求压力成为必然。我国要大力发展直接融资,以解决企业对银行资金过度依赖的问题。另外直接融资具有许多间接融资不具有的特点,例如能使资金需求者获得长期资金来源,以通过多种直接融资方式能够扩大中小企业长期资金的比例。而且多样化的融资方式选择会整合现行企业的融资结构单一化的状况,改善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弱化资金需求压力发展直接融资会带来企业股份化、资产证券化、证券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一些有内在联系的企业就可通过互相参股、控股形式来组织生产和进行市场运作这将有利于提高企业自有资金的配置效率。要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当务之急就是要改革中国资本市场,资本市场发展程度越深企业融资方式越多样化,更有助于企业融资结构的合理化。

4.2提高中小企业自身素质

我国中小企业囿于不科学的内部管理机制、信用观念薄弱、会计信息质量不高等原因难以融资。因此,中小企业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自身素质:首先,改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大力吸收引进高级管理人才,提升公司管理的科学性,同时要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机制,有效防范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风险。其次,要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自身会计信息质量。严格按照会计规章制度,建立规范的企业会计制度,科学合理地根据企业自身情况,进行企业账目的设立。在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要确保会计财务数据的真实可靠。最后,增强信用观念,强化信用意识,加强企业资产负债管理水平,树立良好的信用形象,进一步提高自身融资能力。

4.3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加强金融创新

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出现为中小企业融资开辟了新的道路。在当下,包括互联网的融资环境的塑造,必然需要政府以及相关监管机构的扶持和引导。政府有义务从多方面进行努力,建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制定相关政策解决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不畅、融资信息获取难等问题,同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实现中小企业融资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