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效计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技创效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技创效计划

科技创效计划范文1

关键词:情景创设;兴趣;策略;应用

目前中职英语教学面临着许多难题,学生在进入中职学校以前都有至少三年的英语学习时间,但是他们大多数英语基础都很差,表现在词汇量相对较少,学习能力不强,对英语兴趣不浓,有自卑感等等。但他们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期,有较强的记忆力和模仿能力。加上没有升学考试的压力,学生会把注意力放在就业方向上,要提高就业能力,就需要培养一定的英语技能。所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是搞好中专英语教学的关键。

一、借助直观,创设语言情景,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

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形象思维起重要作用,所以借助直观情景进行教学是创设英语语言情境的一个重要手段。通常可采用的直观情景有图片、简笔画、实物等。比如,在教饮料coke,juice, coffee,tea,beer,mineral water等词汇时,可以把实物带进课堂,在实物上贴大大的英文标签。在学习“What do you think of something?”表达看法时,用教室和学生带有的实物让学生进行实践,这样教学有助于清楚地把所要教的单词、短语或句子及其概念建立最直接的联系,避免不必要的翻译,有助于对有关这方面的生词及简单对话快速识记。又如,学习Asking the way一节时,事先准备好几张手画的简易地图,在图上标有 book store, hospital, bank, people’s park,railway station, traffic light等,把学生分成几组,试着扮演警察和开车问路的人,用英语来解决实际问题,印象比较深刻,从而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

二、利用多媒体,创设语言情景

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英语情景教学中,这主要是因为多媒体手段集声音、图形、视频和文字等于一体,可以强化教材内容的真实感,突破了英语教学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突破了老师在口头表达上的局限。它把大量生动、丰富多彩的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以电子化,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创设出逼真的语言交际情景。例如,学习生词时,在课件中配上实物画面、发音朗读,并做一些游戏性的练习,让学生在视听刺激下参与到语言活动中。对课文内容的学习,根据具体内容和条件,制作成幻灯片或录像视频等,教师采用适当的播放方式,如停顿跟读、无声观看、只听不看等配合教学。例如在Weather一节中,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现不同的自然天气画面, 让学生给每个画面配音,使学生形象生动地学会了谈论天气。总之,多媒体教学大大提高了教学内容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同时优化了课堂教学,增加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让枯燥乏味的外语教学生动丰富起来。

三、认真钻研教材,创造真实情景

在实际交际中我们不可能只按照书本上的对话来说话,所以教学活动不能只是教材内容的再现,而应该以教学大纲为依据,挖掘教材的基本语言,利用真实情境的信息差来有效训练学生语言应用的能力。例如,How do you get to school?提问学生更多的是操练语言,而之后How does your father/mother go to work?的提问就给了学生一个继续交流的空间。学习电话号码时,学生能容易数出数字来,但告知电话号码时有困难,因为他们缺乏对数字的随机反应。因此我让学生每人制作一个名片,交换名片后,大声说出所见到的号码,让其他学生记下来,做成一本通讯录。这样在游戏练习中掌握了语言的应用能力。

四、根据课文内容,设立问题情景

好的Guide Questions对理解信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头脑风暴反应,能集中精力去交流课文信息。例如,学习shopping一文时,我从超市入手,用What do you usually buy at the supermarket?Why do you do shopping there?等来提问,学生通过不同的回答,能很快地进入对课文的理解。在Travelling一文中,我用Where,How,How long来对旅游计划进行调查,做成表格,让学生边阅读边填写表格,培养了他们的阅读能力。此外,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问答活动,可以不断调节信息,增大课堂的知识容量。

总之,情景教学是一种比较实用的教学方法,教学中教师角色是多样化的,学生有了更多主动性。学生通过情景学习、理解和记忆单词、句型和课文,在情景中进行语言交际活动,不仅快速掌握了知识,培养了运用知识的能力,而且也掌握了学习方法,从而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学习打下扎实基础。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采用多种手段进行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学,让学生在富有情趣的师生互动中体验语言、实践语言、运用语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学得活、教师教得新。

参考文献:

[1]何秉正.英语情景反应教学法初探[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1996(06).

科技创效计划范文2

一是政产学研沟通和结合不足。政产学研缺乏有效的交流、沟通机制,造成科研规划、技术研发和工业需求脱节,科研人员的研发成果非企业所急需,而企业急需的技术又无人研发,造成“成果一大片,应用看不见”的窘境;由此迫使部分企业选择研发生产“一站到底”,又面临成本和风险的双重压力。同时,政产学研各方评价体系和价值导向有明显差异。追求短期经济指标导致“短平快”成为政府和企业的主要发展方式。长期以来,我们在技术方面重引进、轻学习,重模仿、轻创新,重规模、轻质量,重眼前、轻长远,往往通过引进国外技术和设备上大项目,快速形成高产能和高GDP,装点各级领导的业绩;高校院所研究人员片面追求论文和奖励等定量指标,对于制约产业发展的核心科技关注不够,研究偏离产业实际需求。

二是原创性成果缺乏。我国的科技发展历程短,基础差,高水平科研人才短缺,科技创新体系尚存在许多缺陷,导致原创性科研成果缺乏。例如,近年来体现我国原始创新水平的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和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多次空缺。同时,大量技术引进也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我国(尤其是企业)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削弱了自主创新的积极性。2010年我国只有27.6%的大中型企业设有研发机构,研发人员数量只占职工人数3.3%,研发经费只占主营业务收入0.93%。行业、企业的研发逐步演化成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在原始创新方面鲜有作为,核心技术严重受制于人。

三是成果转化的政策及环境亟待完善。科技政策对产业体系建设中的一些基础性问题关注不够,缺乏支撑产业持续发展的一系列公共科技平台,包括技术标准研发、基础数据积累及管理、技术发展战略研究、科技服务信息网络等。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专业人才匮乏、科技服务业薄弱、对科技成果转化投资的扶持政策不给力、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等问题也是重要的制约因素。

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加强原创性技术研发,提升自主创新技术的竞争力。社会各界应尊重科技创新规律,着眼长远发展,立足自主创新。建立能够有效激发创新的科技人才事业发展通道,避免使用简单的行政管理模式和激励机制,将科技人员的价值取向错误地导入行政级别的“独木桥”。坚持本征学术评价,引导科研人员开展原创性技术研发、追求科技创新的价值实现。优化科研活动的软硬环境,吸引和稳定人才潜心研究,厚积薄发。重视发挥市场在创新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着重采用减免税、政府采购等后端补贴方式,促进成果转化和产业壮大。

二是建立政产学研有效的沟通和互动机制。明确政府在科技创新活动中的定位,加强政府对公共科技平台建设的投入力度,改善政府在成果转化中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建立政府各级部门科技咨询制度和企业科技顾问制度,形成政研、产研有效沟通的纽带。在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有政府和企业管理者参与的管理委员会,及时有效地了解产业发展动向,有针对性地开展研发工作。大力发展提供研发、设计、认证、咨询和知识产权等服务的科技服务业,完善科技创新支撑服务体系。

科技创效计划范文3

“成长在线”频道设置了“DIY梦工屋”栏目。学生在这里可以学到很多的科普知识,可学写科技小论文,学做科技小制作、小发明,看科学家的故事,了解最新科技动态等等。学校以科技小组的“四小”活动为龙头,带动一大批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实现了科技教育的总目标。根据班级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争当科技小能手”“科学就在我身边”的科技活动。学生学会了在快乐中学习、在玩耍中启迪、在动手中感悟、在实践中升华,真正使科技教育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东江完小的学生们的小发明吧!

多功能省力火钳

何 敏

[湖南省资兴市东江完小科技小组]

在家帮妈妈烧煤蒸饭时,常常碰到这样的麻烦事:换煤球的时候,煤球被夹烂或滑落下来掉到地上摔碎;最怕几个煤球连在一起,夹不动它,煤球掉在炉芯里,卡在里面夹不出,搞得一塌糊涂……

煤球掉在地上摔烂了,还只需要搞搞卫生,可如果不小心戳烂了卡在炉芯里的煤球,就白白地浪费了这些还没烧完的煤。我想,节约能源应该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一家一户浪费几个煤球,好像是一件小事,但仔细想想,全国有千千万万个家庭,算起来就不是一个小数目了。煤是不可再生的资源,用一点就会少一点,我们要好好珍惜它。

所以,我很想发明一个夹煤球不易烂而又省力的火钳。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琢磨,在那种四个钗、夹大煤球火钳的启发下,我的多功能创新型火钳设计终于出来了(如图):

1把火钳的两钗变平行,夹住煤球后与煤球孔的接触面增大,可增大摩擦力,不需要多大的力就能把煤球夹稳并提起来。

2两钗变平行了还有一个好处:要是烧着的煤球连在一起,可以伸进去夹住第二个煤球,有时三个煤球连在一起,可以伸进去夹住第三个煤球,使之不会掉下摔碎。

3在火钳两钗的前端,制造些齿纹,增加火钳与煤球孔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加强了火钳对煤球的摩擦力,夹煤球的力则更省了,煤球更不容易被夹烂。

在老师的帮助下,我制作出了这把“多功能省力火钳”,试用了一段时间,觉得非常好用。我成功了!请看(如下图):

我的多功能火钳能轻松地夹起几个连在一起的煤球,可以夹住最底下的这个煤球,使整个煤球不会掉下来摔碎。夹一个煤球则更不在话下,比以前省力多了。

这种多功能火钳,不但能夹起连在一起的多个煤球,而且还跟一般的火钳一样,照样能夹其他细小的东西,一物多用。有了它,一个家庭不必备两把火钳了,这又是一种节能。(此项发明正在申报专利)

落盖式双触发捕鼠器

曹寒冰 文上榕

[湖南省资兴市东江完小科技小组]

家里的老鼠常常把门窗和家具咬坏,野外的老鼠爱偷吃庄稼,把稻穗、玉米、红薯、南瓜等咬烂。老鼠过多还可能造成鼠灾。人们想过很多的办法灭鼠,其中用鼠药是最不科学的,既污染环境,又会破坏生态平衡,食物链中的其他动物吃了药死的老鼠,也会被药死。

消灭老鼠最好的办法是用机械捕捉老鼠,我看过许多种捕鼠器,有的是锋利无比的夹鼠器,这种捕鼠器是极不安全的,人畜碰到了都会受到伤害;有的捕鼠笼门太小了,老鼠不会轻易进去;有的用弹簧夹,触发时发出的声音很大,被吓走的老鼠再也不会碰这个东西了,捕鼠效率不高。

为了安全和环保,我萌发了发明一个好的捕鼠器的念头,并设计了一套最新的机械捕鼠方案,用吊笼把老鼠关起来。在老师的帮助下,我的“新型捕鼠器”诞生了(如图)。

设计方案:新型捕鼠器分为底座和吊笼两大部分,底座上有支架,支架上装着挂钩,用来吊挂鼠笼,钩的另一端连着一根细铁丝,用来吊起悬挂板,四个角上分别竖着一根粗铁丝,上面设有自锁装置;吊笼是用钢丝网做成的,是一个没有底面的罩子,上面有吊环,吊环上连着一根细铁丝,铁丝的末端系着诱饵。

使用方法:将笼子吊环挂到支架的挂钩上,使悬挂板被挂钩另一端的细铁丝拉上来悬空;在连着吊环的细铁丝的另一端系上诱饵。

当老鼠进入笼内,只要踩上悬挂板,由于重力的作用,细铁丝就会拉下挂钩的另一端,使笼子吊环脱钩,笼子掉下来将老鼠罩起来,同时四个角上的锁杆下垂抵住笼子,将笼子和底座锁紧,使之不能分开。如果是小老鼠重量轻,踩到悬空板上还不能触发机关脱钩,则它去吃连着吊环的细铁丝上的诱饵时,稍一用力便能拉动吊环触发机关,使之脱钩,将老鼠关起来(如图)。

我的新型捕鼠笼的创新点在于:

1改进了以往老鼠笼开口太小的弊端,把鼠笼悬挂起来,与底座离开约10厘米左右,老鼠四面都可以进去。只要老鼠从这里路过,踩到悬挂板,就能触发机关罩住老鼠。

科技创效计划范文4

教育是一种知识的灌输,但灌输知识的手段不是枯燥的说教。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工作动力,对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大的老师”,只有较强的求知欲,才会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在战胜困难、实现目标中体验到的喜悦之情是有效教学中最有持续力的兴趣。在无机化学教学内容的灌输过程中,可以从学生情感培养、兴趣激发方面曲径通幽。一是可引入化学史,在无机化学的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入一些化学史,可以使教学不只局限于现成知识的静态结论,还可以追溯到它的来源和动态演变;不只局限于知识本身,还可以揭示出其中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使学生受到教益。比如讲到氧的性质,向学生讲述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里最早发现了能够使化学发生一场革命的氧元素;在原子结构部分,教师简讲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过程,即古希腊哲学家留基伯和德漠克利特提出最早的原子概念,稍后;古希腊的伊壁鸠鲁和古罗马的卢克莱修对原子的重量、形状、体积等做出一些天才的猜测;道耳顿从观测气象开始,进而研究空气的组成和性质,研究了有关蒸汽压、混合气体分压、气体扩散定律等问题通过逻辑推理和化学实验,终于创立了近代原子学说[5]。二是引进化学前沿知识,教学要尽可能地拓宽学生的视野,尽可能多地向学生介绍无机化学发展的前沿工作。在教学中恰当融入一些前沿知识,既可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新颖性、前沿性,又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和研究的兴趣例如在氮化合物的讲授中,可以净化汽车尾气废气等污染物为例,介绍绿色化学知识;在氧族元素的讲述中,可以穿插臭氧层等环境化学知识,使教学贴近现代科技[6]。三是改进教学手段,化抽象为直观,化静态为动态,化不可见为可见,化复杂多变为简洁明了,如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进行一系列人机交互式的操作;学生喜欢社交,可建立化学学习QQ群、微信圈等,这都是培养学生情感、激发兴趣的新途径,要善于不断探索。

2说教学手段要结合学法指导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是现代教学的指导思想[7]。教学的有效性很大程度取决于学生是否成为学习的主体,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高职学生由于学习习惯未养成,接受知识的能力不强,无机化学又是他们在大学期间所接受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在选择教学方式上重点考虑的不是在如何教,而是如何指导学生学,首要的是学情分析,要关注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尽可能从学生的“已知”、“未知”、“能知”、“想知”和“怎么知”等方面来分析分析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了解学生的认知倾向,再设计教过程、选择教学方法。例如高职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厌学情绪,他们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不愿学,不想学,厌学情绪比较严重,有自卑心理,自信心不足,而无机化学内容多而杂,如元素部分包括物质的存在与制备、元素通性、化合物性质等内容,还有许多反应方程式及众多化学事实,看懂不难,掌握不易。针对学生实际,教学实践中,我的体会是要把时空留给学生,多织学生讨论,寓教法于学法中,一是坚持启发式教学,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采用启发诱导办法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如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时,引导以元素周期表为基础,横向分析同周期元素性质的差异及递变规律,纵向分析同一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及递变规律,总结其共性、规律性及差异。在分子结构部分,价键理论部分和键参数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学,而加强杂化轨道理论。二是进行讨论式教学方式,无机化学概念,公式多而复杂,如电解质溶液一章弱酸弱碱、缓冲溶液和盐类PH值这三大类的计算,学生容易乱套用公式,通过讨论,大家发现,采用比较法可解决这一问题,运用比较法进行概念教学和公式的推导,挖掘其内在联系,寻找共同规律,找出各自的特点。最终以图表的形式列出公式,一目了然。三是互动式教学。无论课内课外,教师都要坚持积极营造多边互动的教学环境,教学双方平等交流探讨,如我们设立了原子与分子,电解与电离,水解与电离、原电池与电解池等很多知识小专题,大家QQ网络空间、在实验室,先独自观察、思考和分析,再交流、讨论,以从现象想到本质、从特殊想到规律,相互启发,甚至争论,达到不同观点碰撞交融,进而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和探索性,直到豁然开朗、水落石出。这样,不但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而且加深对知识的认识、理解和巩固,达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与灵活运用,学习事半功倍。

3结语

科技创效计划范文5

关键词:高效教学;化学实验设计;创造性思维

文章编号:1005-6629(2011)03-0013-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而达到新课程标准提出三维教学目标,这是摆在每一位化学教师面前的研究课题。如何才能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呢?化学实验在打造化学高效课堂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有利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为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仅对进行化学实验创新设计,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作初步探讨。

1 化学实验为打造高效课堂教学提供了条件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在化学教与学的过程中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化学实验不仅是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手段,而且还是科学探究的主要途径。世界上许许多多的著名化学家,都是在实验室里创造出科学上的奇迹。因此,化学实验一直都是化学教师关注的一个热点,也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新课程更强调化学实验的学习,不仅增加了化学实验的数量,而且对实验技能的要求也有提高,这就对我们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实施高效教学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和要求。

什么是高效教学呢?天津师范大学王光明教授认为,教学效率是相对概念,同样的学习结果一认知成绩、理性精神、效率意识、良好认知结构和化学学习能力,教师和学生投入较少,则教学效率高;同样的投入,学习效果好而且多样,则教学效率高。而高效教学则是指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

怎样才算是一堂高效率的课?天津教科院的王敏勤老师认为,教师上完课后只要问自己4个问题,就知道这堂课的效率如何。这4个问题是:(1)这节课让学生获得什么,获得多少?(2)让学生用多长时间获得?(3)让学生怎样获得?(4)是否每个学生都达成了教学目标?听过的很快会忘记;看过的有一些印象;做过的才能理解、掌握。这句话说明,学生只有亲自操作,经历了探索知识的过程,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才能深刻,记忆才能牢固。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继而通过交流、优化、深化,他们对知识理解会更透彻,运用会更灵活、准确,学习的效率就会更高。而化学实验在使学生进行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也为我们打造高效化学课堂提供了条件。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精心进行教学设计,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充分利用上课的45分钟时间,通过对话讲解、实验探究、互动交流等教学方法和手段,将各个教学环节有效的整合到一起,促进学生自主地参与化学学习,使全体学生都能达到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教学目标的要求。

2 高效课堂教学需要化学实验创新设计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下列情形:将等体积的酒精和水混合进行分子间隔实验时,溶液体积的变化不明显;做粉尘爆炸或氢氯爆炸实验时,不能按要求爆炸而使实验失败;做电泳实验的耗时较长;在学习熵的概念时,只有抽象的理论知识而无直观实验……等等。出现这些问题的化学课堂教学不但不是高效课堂,反而会给学生学习化学带来负面影响,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打造化学高效课堂的前提,就要确保每一个实验都要安全、成功、高效。化学高效课堂教学需要化学实验创新设计。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运用创造性思维,积极主动进行化学实验创新方案的优化设计。

北京师范大学的刘知新先生结合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实际和设备条件,鼓励化学教师积极进行化学实验设计,并提出化学实验设计方案的标准,这就是:教学效果明显;绿色化,操作安全;装置简单;易操作、用量少;步骤少、时间短。因此,我们在化学实验创新设计的过程中要以此标准不断优化实验方案,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教育教学功能,达到化学高效课堂的教学要求。

3 创造性思维是提高化学实验创新设计水平的催化剂

化学实验设计中的创造性思维是指伴随着化学实验设计活动而进行的一系列思维活动,笔者通过对天津市化学实验创新设计大赛的部分获奖教师在化学实验设计时所应用的创造性思维进行综合分析、归纳后得出:在化学实验设计过程中,融合着分析归纳、发散聚合、联想迁移、逆向、类比、组合、直觉……等多种创造性思维方法。化学实验创新设计的过程就是多种创造性思维的综合运用过程。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化学实验创新设计,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例如,“电泳”实验一般都是在U形管中进行的,在通直流电时,带电的氢氧化铁胶体粒子在进行移动时,一方面要靠正、负电性的作用,另一方面还要克服重力的吸引。因此,此实验所需要的电压高(110V),时间长(约20分钟),实验现象不明显。某老师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在不改变操作要求的前提下,设计了“自制电泳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即用的倒置U形管进行实验,电压只需12V,3分钟即可以观察到明显的实验效果。改进后的实验之所以取得这样好的效果,是将以前阻碍氢氧化铁胶体粒子向上移动的重力,转变为促进它向下移动的动力。

科技创效计划范文6

在三年以前,大多数的院校的计算机专业都招收理工科的学生,而我院直到今年,动画设计课程的生源仍然以艺术类学生为主,结合我院的这种情况,为了我院将来更好的发展,我们主要安排了以下工作:

(一)制定并完善了课程体系、重视课前的导学课程

多种软件的结合才能开发出一个好的作品,一个好的作品的开发要求作者要有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的首要要求是要能够创造,且要有新颖独到的思想,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笔者认为实践能力是应该首要培养的素质,如平面软件,素描设计等为动画设计课程的前导课程,是在教学中必须首要关注的内容,因为对于艺术类学生来说,只要用心学习,这些课程一般都能很好的掌握。相反,在程序设计基础课程上学好,艺术类学生要耗费很大力气。Actionscript在动画设计课程中是一个面向对象的语言,尽管很难,但是通过C语言这一前期程序设计基础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逻辑和推理能力,并能使他们掌握简单的程序控制,这些都为后续的交互打下了基础。

(二)编写专业对口的教材

市面上的教材种类琳琅满目,选择教材要选择对口的,合适的,笔者认为我院选择教材要以专业对口为主线,高职院校是要为地方经济提供专业人才,学生要为地方提供专业服务,专业的方向是教材选择的目标,教师的教学也要始终围绕专业。举个例子,制作交互动画之前,需要掌握其控件相关的内容,如控件的属性,控件的方法,事件等,综上,一个客观的课程标准和选择对口的教材高职院校首要完成的。

(三)不断培养学生课堂上的动手能力

很多学校中的动画专业都是先在多媒体教室学习文化课,过几天之后再进入机房之内进行操作演练。这种方式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有很大的欠缺。我院直接采用机房上课机房演练的方式,教师一边理论教学,一边配合相关演示与案例,现场指导学生学习与练习,通过这样来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具体来说,动画设计有着其本身的特殊性,它不像某些类似公式的课程,想法,它需要的就是活力与创造性,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创新,从而指导学生不断创作出发散性思维的动画作品。

(四)采用对课程进行延伸的方法,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

常规教学方法都是对学生进行文化课的培训之后,采取实习的方式进行培养,这种教学方法虽然非常普遍,但不可避免的存在很多问题,大多学生在上课的时候能掌握知识,但是通常随着培训时间的推移,渐渐的也就把前面的内容忘记,可见对课程进行相关的延伸十分重要。鉴于这点,我院设立相应的工作室,具体方法如下:首先对此有兴趣的学生先报名,然后教师对其进行相关指导,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完成自己作品,同时学生能力也得到提高。等到学生进入实习阶段时,直接与企业项目相接触,不仅可以感受到真正的工作氛围,还在其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学习与协作能力,同时也加强了其自身的动手能力,慢慢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创新性思维的优秀人才。而在此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呈现出螺旋状的提高趋势。

二、创新培养的作用探讨

很多研究学家对课程的效果十分在意,因而也就相应的研究出较多的课程效果考核办法,这些方法应用较为普遍,且没有什么特殊的要求,然而,笔者认为,采用比赛的方式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考核更为切合实际。事实证明,此法对激发学生学习动画的兴趣与创新潜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另外,我院有百分之六十以上动画专业的学生找到了满意而对口的工作,可见,从对口就业率这个方面来分析,我院动画专业毕业生已经达到本行业的标准。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