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媒体运营职业前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媒体运营职业前景范文1
【关键词】手机报 3G技术 困境 策略
一、手机报的概念及运行现状
手机报是移动电信商与媒体机构共同联手,用简洁的文字和图片记载国内外的新闻、生活、财经、文化、体育、娱乐等各类信息,将原本印刷在纸媒体的新闻内容,每天通过无线技术平台,以短信、彩信、WAP等方式发送到彩信手机上的一项信息类传播业务。“近年来,手机媒体在信息传播、娱乐互动和催生新的产业经济等方面都有不俗的表现,在与传统媒体、互联网的融合和其自身的不断创新中,逐步显现出作为一个媒体应有的独立自主的地位”。而手机报是其中最为活跃的主力军。
手机报现行的运行模式既是市场的产物,同时也制约市场的发展与深入。概而言之,手机报的现状是拥有欣欣向荣的表象,但前景需要业内人士的专业探索。目前,手机报的运行模式主要分为赢利模式、运营模式两类。赢利模式:收取制订彩信版手机报用户的包月订阅费对使用网站浏览版手机报的用户按时间或流量收费广告收入。我国手机报现有的运营模式分媒体合作模式和运营商自有模式两大类。媒体合作模式:指传统纸媒体与技术服务商合作,就是要传统的纸媒体将报纸上原有的新闻内容进行加工、制作,再由技术服务商提供相关的技术和软件服务,最后通过电信运营商的信息管道传递给各个手机用户。运营商自有模式:电视运营商先购买新闻信息,然后再对各种内容信息进行编辑加工制作成手机报,最后通过自有的管道来发行手机报。
二、手机报的发展瓶颈
目前国内手机报的发展还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在市场竞争中,还存在很多不利之处。第一,缺乏原创内容,转载为主要形式。第二,传播范围虽广,但有效受众相对较少。第三,技术不完善,操作步骤需要进一步简化。第四,赢利模式单一,且难以确保其持续性。手机的用户数据库掌握在运营商手中,报社和用户不能直接沟通,无法直接接受用户的有效回馈,致使传播难以达到精准的理想状态。从广告商或是广告业主方面讲,一是对“手机报”有个接受的过程,特别是对“手机报”的广告传播效果缺乏认识和评估。二是,目前“手机报”缺乏一个稳定、合法、有吸引力的广告营销平台。所以广告业务还处在开发状态。第五,营销能力薄弱。目前,从产业链分析,手机报产业存在着各主体发展不均衡的特征。手机报推广过程中的中坚力量是运营商,而产业链中的其他组成部分却处于手机报营销的真空状态,这在很大程度上消弱了手机报的市场影响力。
三、3G时代的手机报及应用
随着3G技术的推进和发展,手机将跨越所有传统媒体的形态壁垒,实现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等传统媒体的所有传播形式;并且随着媒介融合的推进,也必将把现有媒体的特性融为一体。
3G技术在手机报中的运用:第一,3G网站型是未来发展的方向。第二,网络出版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最大的优点是随意存取,反复使用。这些技术上的发展与突破,为网络出版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和支撑,手机出版必将成为网络出版的新增长点。无线通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作为传统媒体的报纸,在这种新的传播方式中将能寻找到新的市场机会——不但承担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的重任,而且将是新技术得以推广的主要动力。
四、手机报的发展策略
第一内容为王,形式创新,内容与形式并重。手机报定位为浅阅读模式下的分众传媒,快速、简洁、直接、个性化才应是它的特色。在传播方式上,手机报应按照手机媒体的特色去开发选题,在文章结构、表达方式、语言风格上形成自己的风格。在栏目设置上,手机报要细分受众,发掘读者更多的信息需求,从而创建以原有手机报为核心,多个“子报”共同发展的局面。第二,增加广告收益,拓宽利润管道,实现盈利模式多元化。手机报要获得发展,必须摆脱目前依靠订阅费或流量费的单一盈利模式。3G时代的到来为手机报广告提供了进一步的可能性,这主要表现在其对目标受众点对点式的精准投放上。借助庞大的订阅用户规模及深度的用户信息资源,手机报广告应按照订阅者的需求、兴趣以及订阅门类,投放与特定信息相关的广告。第三,依托产业优势,完善手机报产业链,实现多维互动。3G时代,我国手机报能否得到快速发展,产业价值链的合理程度是重要因素。第四,强化营销意识,重视市场推广,树立品牌理念。手机报进入3G时代后,要增强竞争实力、提高利润空间,必须配合强有力的营销手段。因此,建立以报业集团、服务提供商、运营商为主,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参与的营销模式显得尤为重要。从报业集团方面来讲,除了提供优质的内容,还可利用资源优势,通过传统纸媒平台广告,或通过导报3G产业及手机报相关信息,提高手机报知名度。从服务提供商方面来讲,可以在细分用户市场基础上,对不同的用户提供特色的手机报业务,加强手机报的包装和推广能力。从运营商方面来讲,充分利用庞大的数据库资源和网络资源开展精准营销,也可通过广泛的营业网络以一对一沟通的形式影响用户。
综上,传统媒体作为一个强大的组织和权威平台,握有原创性新闻的采访权和权,拥有专业化的记者队伍、职业化的编辑经验,在大众中拥有无可比拟的公信力。面对新的技术环境,不能否认,手机报还存在部分短期内难以解决的难题,如政策和监督管理机制相对缺乏、价值产业链不够完善、3G手机终端普及较慢,等等,但随着3G技术的不断推广及手机互联网的普及力度的加大,手机报正蓄势待发,等待下一个春天的到来。
参考文献:
[1]武文颖,江南.手机报未来发展趋势探讨[J].新闻战线,2009,(2).
[2]耿蕊.基于媒介战略联盟的手机报发展模式[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0,(1).
[3]刘艳.国内手机报运营现状及前景分析[J].新闻传播,2010,(6).
[4]郭琳.手机报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现代阅读,2010,(8).
[5]张毅.新媒体手机报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J].科技传播 2010(9).
新媒体运营职业前景范文2
活动营销是围绕活动而展开的营销。以活动为载体,使企业获得品牌的提升或销量的增长。它是通过精心策划的具有鲜明形式的主题、能够引起轰动效应的、具有强烈新闻价值的一个或者系列性组合的营销活动,以实现品牌的有效传播和带动促进产品的销售。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媒体将活动营销作为拉动媒体经营的重要手段。《经济观察报》是国内最早利用活动营销构筑品牌拉动经营的媒体之,早在2001年《经济观察报》创刊之初,就将活动营销作为其树立、推广品牌的重要手段。在其成立短短几年之内,《经济观察报》便迅速成为中国领先的财经媒体,这与其成功运用活动营销的运作方法密不可分。《经济观察报》创立初期的活动营销的成功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品牌建设,成立品牌推广部
创办伊始,《经济观察报》就非常清楚地认识到媒体品牌建设的重要。过去,媒体运营有一个“三轮车”的比喻:采编是三轮车的前轮,掌握方向;广告、发行是两个后轮,驱动整车向前。但《经济观察报》认为,一辆三轮车,无论设计多么精巧,动力多么强健,都难以跑得又快又稳;相反,媒体运营应该是辆四轮驱动的机动车,这个第四轮驱动就是品牌,它“不仅是四个车轮中的个,更重要的是,它还是发动机,驱动整车向前”,保证采编(内容)、广告和发行三个轮子的平稳驱动。因此,《经济观察报》把品牌独立出来运作,作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发展驱动力,并成立品牌推广部,专门负责活动营销及品牌运营。与其他媒体广告部出身的活动运营人员相比,《经济观察报》的活动营销人员,更善于从品牌角度出发考虑活动营销运营。
(二)着力打造强势活动品牌
《经济观察报》在创刊之初就推出了系列品牌活动,开当时新财经类媒体活动营销之先河,取得了十分强烈的社会反响。例如2001年《经济观察报》与北京大学管理案例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中国最受尊敬企业评选”活动,首次将企业社会责任作为评选标准。后又因与凤凰卫视合作,通过电视播出盛大隆重的颁奖典礼,使其成为 年度企业家、社会名流、学者出席的媒体盛会。其活动影响力有效的提升了《经济观察报》的品牌价值。此外,《经济观察报》初创时的几个主要活动品牌:观察家年会、中国杰出营销奖、华商名人堂等活动,发展至今都已经有接近十年的历史。通过长期坚持、固定频率举办,聚集了宝贵的品牌资源。已经形成了各自独立的社交、营销平台。
(三)发展富有逻辑的活动产品线
经过十年的发展,《经济观察报》逐渐发展丰富了其活动营销的产品线,每年举办大小各类活动不少于30场。活动营销中高、中、低端活动俱全,活动规模既有1500人以上的大型活动、300人规模的中型活动,也有50-100人的小型活动。《经济观察报》全年活动频次固定。活动形式以评选、论坛、酒会、庆典、沙龙为主。活动地点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大一线城市为主,辅以少量二线城市活动。
目前《经济观察报》活动营销体系架构及分类已经十分清晰。《经济观察报》的活动营销业务由四个部分组成:品牌类活动、行业类活动、商业类活动。
(四)活动营销类型的渐进式发展
《经济观察报》的活动营销类型经历了渐进式的发展。在《经济观察报》的初创期,构建品牌是首要任务,因此当时的活动是以品牌活动为主。当《经济观察报》进入到发展平稳期后,广告盈利的需求凸显出来,因此设立了些拉动行业广告增量为主要目的行业类活动。随着《经济观察报》活动营销能力的增强和客户多元化营销的需求,为客户定制的商业活动应运而生。《经济观察报》活动营销的类型随报纸的成长成熟而不断丰富,在坚持既有活动的基础上,一直在探寻着新的活动类型和营销方式。
二、《经济观察报》现阶段活动营销面临的问题
(一)媒体活动营销竞争激烈
由于媒体种类和数量的猛增,以及媒体生态环境的变化,过去媒体有限,资讯稀缺的情况已经悄然变成咨询泛滥、注意力稀缺的情况。随着全球互联网技术的兴起,传统媒体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挑战。2005年之后中国的传统媒体也明显感到了其面临的压力。2005年上半年,全国前十大报纸八成业绩出现负增长,实际收入大都下跌10%一30%,跌幅在40%以上的也为数不少,平均跌幅超过15%。报刊经济效益下降,造成了媒体活动营销资金投入的减少、读者被分流、客户对活动营销的传播要求更加复合等新形势。
除了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外,新财经类媒体自身活动营销的竞争也越演越烈。201 1年,与《经济观察报》同属财经三剑客的《21世纪经济报道》活动多达一百多场。《财经》、《环球企业家》、《中国企业家》、《英才》、《第一财经日报》、《中国经营报》等新财经类媒体每年也推出数量繁多的活动。媒体环境变化造成了媒体活动营销的激烈竞争,而媒体活动营销的激烈竞争又主要造成以下三个问题:
1 活动公信力降低。某些媒体为了追求经营效益,或者为了在活动数量上压倒同类竞争媒体,产出了大量的不负责任的活动。这类低质量的活动影响了整个媒体行业的公信力。
2 活动营销的影响力降低。媒体活动过多造成活动市场鱼目混杂,活动质量参差不齐。同时,媒体活动内容的同质化,又造成活动效果被稀释,造成了活动影响力的大大降低。
3 活动营销利润空间被压缩。由于媒体间的激烈竞争,对于客户来说有了更多的选择。对于掌握高额活动预算的客户来说,媒体的选择常常需要进行比稿或者公开招标。客户也更愿意将预算拆分以降低活动失败的风险。媒体的竞争造成了活动营销价格的公开透明,也使活动营销的利润不断降低。
(二)《经济观察报》活动营销存在的问题
媒体环境的变化无疑对媒体的活动营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济观察报》目前活动营销面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活动策划创意不足。活动僵化缺乏活力,创新度不足。从内容上来说,活动选题对社会文化生活中的新风尚捕捉不敏感。在活动形式上,大部分活动还拘泥于以往的评选、颁奖、论坛等形式。整体看,活动从内容到形式都没能突破既有的活动框架。
2 活动执行水平不稳定。由于缺乏相应的执行与考核标准,加上人员流动频繁,新晋人员缺乏培训等原因,造成了活动执行发挥不稳定。在活动执行中,存在基本操作失误重复发生的情况,造成了时间与资源的浪费。执行力与专业的公关公司相比有一定差距,专业水准有待提高。
3 忽视活动传播效果。首先《经济观察报》活动营销的传播投入不足,往往忽视对报纸以外的传播和交流。在媒介组合的运用上,缺乏跨媒体整合营销传播的操作经验。其次,由于活动准备周期短造成活动宣传周期短,传播未能发挥应有的效用。另外从传播内容上来说活动报道往往没有发掘出足
够的新闻点,也使传播效果打折。
4 整合资源能力不足。由于《经济观察报》采编、广告、活动长期各自独立运营,内部条块化管理造成集中利用客户、专家、媒体等资源困难。活动做完之后,缺乏对资源的积累、沉淀和系统性的维护。下次举办相关活动还是要从零开始协调与各方关系,建立联系。另外在如何将活动的意义、嘉宾的层次、活动的话题全部转变为活动的影响力方面,还缺乏系统性的操作规范。
5 专业人才缺失。在媒体中的活动营销部门被认为是专业门槛低,专业程度低的部门,长期缺乏人才的甄选和培训。由此造成大量的活动营销人员聚集在执行层面,策划活动和销售活动方面的工作人员非常欠缺。
三、《经济观察报》活动营销破局关键
(一)建立活动营销标准体系
为了使活动向专业化、规范化迈进,建立健全活动营销操作标准是十分必要的。目前《经济观察报》在活动营销方面还没有系统性、客观评价标准,对活动价值的评估仅仅着眼于销售业绩方面进行考量,其实,从长期规划和品牌运营的角度考虑,全面、客观的活动评价标准应该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
1 活动的策划和创意;
2 活动的规格和规模;
3 活动的表现形式;
4 活动的影响力;
5 活动的盈利能力。
(二)建立有效的评估考核机制
长期以来,《经济观察报》的活动营销部门缺乏有效的评估考核机制。评估考核不健全,由此不能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来激发活动营销部门人员的积极性。活动营销人才职业前景不明朗,甚至导致优秀人才流失,降低了《经济观察报》活动营销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建立有效的评估考核机制和人才激励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对于单活动项目来说,应该建立多方评价机制,这种综合评价可以主要来自于三方面:公众评价、客户评价、对执行团队的考核。
其次,从活动营销部门长远发展来看,建立人才激励机制是十分必要的。合理、有效、公开、公平的人才激励机制能够激发活动营销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热情。在将活动营销人员的绩效工资、奖金、期权、红利与业绩考核挂钩之后,更要给其个清晰的职业前景。这样才能使活动营销人员重点能力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坚持走精品路线
活动营销同样需要树立品牌。盲目追求数量,会使活动的影响力下降,陷入媒体品牌透支的恶性循环。缺乏活品牌的活动,客户、公众对活动的效果无法预知,自然也不愿参与其中,更不敢利用活动来推广自身的产品。对媒体来说,与其分散资源办很多低水平的活动,还不如集中精力和财力,办出有品牌有号召力的活动。因此在媒体活动泛滥的情况下,更需要打造强势活动品牌。未来《经济观察报》活动营销更应该强化自身价值观,坚持走精品路线。
(四)系统构建长远规划
1 从报纸经营的战略层面思考活动营销。受报纸版面的限制,报纸广告的增量是有限的,而活动营销的增量是无限的。虽然从目前看,活动营销取得的利润只占报纸整体经营中很小的部分,但未来的增长潜力却很巨大。活动营销业务对客户的粘性比广告要强得多。因此从报纸经营的层面思考,活动营销业务是报纸经营的战略性业务,应该把发展活动营销作为报纸经营工作中重要的环进行系统性构建和长远规划。
2 提高整合营销能力。活动营销的整合营销能力就是依托活动平台将分散的资源进行最大化的利用。越是高端、大型的活动就越需要嫁接更多的资源。不但要充分利用媒体内部的各种资源,更要与外界相关组织发展合作关系。握指成拳,集中发力,产生超常规的力量以达成资源共享节约成本、实现优势互补的作用。
3 探索出可复制、可批量经营的商业模式。活动营销的收入来源一般有以下几种:活动赞助、销售门票、活动衍生业务(包括与活动相关的传播服务、咨询服务、书籍出版、光盘销售、纪念品售卖收入等等)。
一般媒体的营销活动收入中赞助收入占绝大部分。少数高端活动,门票收入也会占相当大的比重。只有活动品牌成熟的活动,才有可能产生额外的衍生业务,因此提高活动收入的最基本手段就是打造活动的影响力,提高活动附加值。
例如《经济观察报》举办的中国杰出营销奖活动,经过多年运营已经形成了独立的品牌价值,众多的营销人将这个活动作为学习、交流、分享的平台。每年的分类赛和总决赛都有赞助商冠名赞助。每年的获奖案例集结成书出版发行。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加大力加大活动投入力度,提高活动的附加值,打通活动相关产业链。
活动营销一旦找到成熟的商业模式,就应该进行规模化的创新。建立可复制、可批量经营的商业模式,以规模效应降低运营成本。只有发挥规模优势,才有可能实现从“营销活动”到“活动营销”的飞跃。
新媒体运营职业前景范文3
关键词:新媒体;新闻学;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8-0256-01
一、新媒体环境下,传媒人才需求现状
高职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学生的职业范围主要涉及文化传播公司、出版社、杂志社、电视台、报社、企业传媒、商业传媒、电视制作公司等。目前,这些行业的人才需求现状是:
(一)传统媒体对人才需求趋于饱和,且对人才规格要求提高
传统媒体经过多年的发展,人才贮备较为充裕,对人才的需求趋于饱和。随之而来对人才规格的要求也相应提高。比如《人民日报》、《湖北日报》、中央电视台、湖北电视台等大型传统媒体对记者、编辑等采编人才的招聘要求其基本学历要求是本科以上,且还有其他若干附带条件。
(二)数字媒体对人才的需求量加大,且注重技术水平
随着数字电影、数字电视在全国的推广,数字影视制作人才特别是网络流媒体和手机电影等新媒介人才正在逐渐走俏,其发展带来的人才缺口在20万人左右,尤其在高层次的编导、策划、制作人才方面存在较大缺口。
新媒体产业对人才的要求是不仅需要熟通传统采编业务,还需要通晓与之相关的互联网技术、视觉设计等。新媒体人才需要在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具有一定艺术修养和潜质,能在先进的技术平台上从事媒体内容创作。
(三)除了大型企业之外,一些中小型企业开始重视企业策划、企业宣传,对新闻人才的需求增加,但更需要懂新闻的复合型人才
目前,中国企业由于经营发展、形象宣传、文化传播等目的,对企业内部报刊的采编人员、新闻发言人、新闻宣传总监等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纷纷给出优厚的待遇以招揽有真才实学、又有相关工作经验的新闻人才。随着企业加大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投入和宣传力度,对新闻人才的需求势必持续走高。
除了大型企业外,一些发展起来的中小型企业也开始重视企业策划与宣传,需要新闻专业人才进行企业形象推广与营销活动。
目前,大多数企业对新闻人才的要求首先是滚打摸爬出来的出类拔萃的顶尖高手,需要具有某一方面的特殊才能,如笔头硬、写得一手好文章且速度快,最好具有多方面才能,如复合型人才。其次是要有多年工作经验,对本职工作有钻研且非常懂行,富有较高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准。
二、新媒体环境下,高职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学生就业前景分析
(一)除了极少数优秀学生能进入省市级传统媒体就业之外,其他绝大多数学生在大型传统媒体就业希望渺茫
由于大型传统媒体人才需求趋于饱和,且大多数传统媒体对人才引进的基本学历要求是本科以上,因此,高职学生除非特别优秀,否则难以进入大型传统媒体就业。
(二)大量的中小型私营文化传播公司、影视制作公司将是学生可以瞄准的就业领域
随着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大量的中小型私营文化传播公司、影视制作公司蓬勃发展,对人才需求量较大。这些公司的进入门槛较低,一般学历要求大专以上,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即可。因此,这些中小型公司是高职学生未来就业的重要领域。
(三)中小型企业的企业宣传、企业策划、行政公关等职位将面向具有新闻背景的复合型人才
对高职学生而言,要进入大型企业从事企业宣传等工作可能难度很大,但是随着中小型企业对企业形象宣传的重视,他们也希望招揽到有新闻背景的人才进入企业从事企业宣传、策划和行政公关的工作。因此,高职学生可以将就业目标瞄准中小型企业的宣传、策划、行政、公关等职位。
(四)有一技之长,懂新媒体运营规律的新闻人才将更受欢迎
新媒体运营职业前景范文4
从外交官到打工者
一位对生活感性,喜欢挑战、喜欢追求新鲜生活的人,顾明。正因为喜欢挑战也造就了她丰富的个人阅历。记者:看您的资料之前是在复旦学法语,后来又去了礼宾司工作,再后来是去美国,然后加入法国公司工作,这些安排是自己以前就想好的吗?这些经历对未来的工作生活有何影响?
顾明:“我的英文一直很好,但对法国优美的语言和内涵丰富的国家充满了好奇,所以我选择大学里尝试法国文学;在没有人愿意离开上海去外地工作的年代,我放弃上海户籍,因为遥远的让我向往不已,去美国是在一天之内决定的事,因为爱情,从来没有想过也不在乎从一个年轻外交官的舒适优越到一个海外打工留学生的大幅度跨越是怎样的一种落差。而去法国公司为一本著名的时尚杂志工作则是机缘巧合,本来是有志成为一名出色的编辑的,但结果阴差阳错做了管理,成功地运营了多本国际名品时尚杂志。在事业顶峰的时候,突然觉得自己的世界好像变得灰暗了,激发了抛开一切再次踏上旅途的冲动。
当我的心再次安定下来准备重返职场时,奢侈品电子商务让我看到了一道崭新的风景,于是义无反顾地走进了这个行业。没有计划,没有预谋,一切似乎顺理成章,一切都取决于灵感给予我的冲动和激情。虽然很多事情似乎没有特别的关系和逻辑在其中,但是最大的因素在于对生活的热情。
记者:是什么原因让您想到转行?从做媒体人转变成管理者身份,您觉得当中最大的变化是什么?自己更适合做什么呢?
顾明:其实在媒体的时候也是做管理者的工作。不过这个结果也是阴差阳错。当时的法国出版集团需要在中国有一个人帮他们去推动编辑内容,协调中国版对国际版内容的整合。但是当时的时尚媒体氛围还是相当保守,国内合作方不是很愿意法国人派人来介入内容。于是我转到了商业合作,更多地和广告商打交道,更多从事市场营销和广告销售的工作。对于一个媒体来说,内容第一重要,而媒体的商业管理概念却不像今天这样广泛为人了解。那个时候很多媒体只知道做内容,却不懂得如何去让杂志盈利。所以我是无意插柳柳成荫,转到商业让我学会了如何去经营媒体。虽然不是我原来的职业选择,但却又是一个意外的收获。作为一个管理者,我有机会可以全面了解媒体的整个运作,从内容到运营,要赚钱必须每
奢侈品电商运营及特色
记者:您觉得当前奢侈品电商的境况怎么样?
公司的运营模式和特色是什么?
顾明:我们相信中国的奢侈品消费远未达到一个饱和状态。一线国际奢侈品品牌在中国的实体发展,随着地域的不断扩大和开店费用的不断增加,将会面临瓶颈,之后需要依靠渗透率很强的销售渠道电子商务平台来持续长尾的发展。而同时一线市场的消费者对电子商务模式随着物流和支付方式等基础设施,以及各方面服务的健全而更有信任度,使得一线市场的奢侈品消费方式呈现多样化的趋势,除了品牌的专卖店外,具有很好市场口碑的电子商务网站也必将占有一席之地。这些都将预计中国的高端奢侈品网站会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优e网立足市场,有三方面的前提:第一个高端定位,优e网在各个品类都坚持营运一线品牌,以高消赞人群为目标,以提倡精致生活品质为宗旨。第二是客户至上,在所有的高端奢侈品网站中,目前只有优e网是把实体作为商业模式中的一个重要元素,目的是把电子商务的服务从后台推到前台,让奢侈品客户享受到更好的体验。第三是团队。优e网的团队具有很强的优势,从管理层,到商品,到技术,都有为奢侈品行业工作过的经验。这就使得我们起步时对市场的把控就可以比较准确。
记者:公司是否考虑过“傍大款”(融资)?有什么条件吗?
顾明:天下无免费午餐。“傍大款”的想法会让自己迷失方向。优e网的宗旨是做成一个优秀的奢侈品电商渠道,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欢迎和我们有着共同远见和价值观的投资者一起合作,但是前提是必须尊重优e网的长远目标。
新媒体运营职业前景范文5
【关键词】手机 广告 传播特征 发展现状
一、手机广告的概念
较早期的手机广告多以短信的形式出现,因而在早期的大多数研究论文中手机广告也叫做短信广告或者手机短信广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手机广告的形式也逐渐多样化,WAP、彩信、IVR(Interactive Voice Response互动式语音应答)、品牌植入式java游戏等都可以成为手机广告的载体。目前对于“手机广告”的定义还没有统一的确切的说法,比如手机广告、无线互联网广告、移动广告、手机广告、无线网络广告等等都是表示同一个概念。这些概念的核心都是一致的———以手机为平台。
综上,可将手机广告(Mobile telephone advertising)定义为:通过移动媒体传播的付费信息,旨在通过这些商业信息影响受传者的态度、意图和行为。移动广告实际上就是一种互动式的网络广告,它由移动通信网承载,具有网络媒体的一切特征,同时比互联网更具优势,而且其移动性使用户能够随时随地接收信息。
二、手机广告的传播特征
手机媒体拥有其它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例如覆盖人群广、传播成本低、方便受众利用零碎时间、传播快捷、主动性强、受众数量可准确统计等优势,可以针对分众目标,提供特定地理区域的直接的、个性化的广告定向。手机广告可通过手机短信、彩信、声讯、手机流媒体等多种手机增值服务来表现,手机广告的效果可以通过互动的量化跟踪和统计得到评估。手机广告的传播特征具体细分如下:
1.个性化和私人化:移动通信运营商拥有庞大、全面的用户个人信息,根据目标受众的职业结构特色,年龄性别特征等,提供“对口式”、“分层设计”的广告信息,手机媒体的高度分众性打破了传统大众化、撒网式的信息传播模式,这恰好顺应了当今媒体高度细分化、碎片化的趋势。
2.及时性:手机用户24小时随身携带,随时随地接收信息。这有效克服了电视、报纸广告等终端固化所导致的“传播滞后”,实现了即时接收、动态传播。
3.双向互动性:3G时代传者与受众的界线模糊,在传统媒介的信息传播过程中,受众只能被动地接受新闻传播者传播给他们的信息内容。而在受众选择性很大的网络传播中,有条件的受众摆脱了被动的地位,成为与从前的新闻传播者一样的主动的信息传播参与者。
4.可测量性:根据精确统计的数据,定向追踪和监测广告效果,实现广告的“精准营销”和“集约运作”,增强广告投放效度。
三、我国手机广告的市场现状
据国内三大运营商披露的最新数字,截至2012年1月份,中国的手机用户数已达9.8758亿,逼近十亿大关,其中3G用户数为1.3571亿,约占13.7%。我国庞大的手机用户量首先就为我国手机广告的生存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用户基础。
在近五年内,我国手机用户以一种近乎神奇的速度在发展壮大。目前中国的手机普及率和用户总量均居世界第一。来自于艾瑞的数据显示:2012年一季度中国手机广告继续保持环比增长,规模达到11.2亿,在中国网络广告市场中的比重增加到8.0%。手机广告市场正处在早期快速发展阶段,未来几年内还会保持高速增长。
国内的手机广告业务也开始在探索中起步,手机广告业务日渐升温。一些主流的独立WAP网络和广告公司也相继涉足手机广告市场。3G门户、空中网、手机腾讯网等一大批独立WAP网站相继涌现。
虽然手机广告在国内也表现出了相当好的发展势头,但我国手机目前仍定位于通讯行业,缺乏一个成熟的媒体应有的采编体系、运作管理模式。手机广告所传播的内容,只是将报纸、网络等媒体报道的内容照搬过来,不能充分凸显手机的特性,这些单一和内容的信息也使手机广告的插播途径变得狭窄,效果不够突出。
其中,当前我国手机广告存在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就是手机广告的公信力问题。内外因素导致手机广告的公信力不高。公众一般会对公信力强的媒介上刊登的广告有较高的信誉度。信誉度和公信力不高是手机媒体的致命弱点。
其次,就是行业法律法规问题———数据库营销和公民隐私权的矛盾。
最后是运营模式问题:新模式如何激发消费者的潜在消费意识。即使是3G时代采取新模式广告,受众对手机广告的心态仍然是反感的,关键是因为手机具有极高的私密性,受众对闯入自己私人空间的广告信息很难产生好感。
四、手机广告的未来发展之道
虽然我国手机媒体已出具规模,但中国手机广告业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大的问题,并且面临不少的挑战。随着通讯业的发展,科技的不断创新,中国手机广告的发展可从以下建议入手:
1.加快提升不成熟的制播技术和推进基础网络等硬件设施的建设以适应3G时代的发展要求。
2.建立健全手机广告的法律法规制度,重拳整治垃圾短信。解除虚假不良信息对中国手机广告行业发展的抑制,营造安全健康的手机广告的行业生态环境,从而推动三网合一的稳定发展,使手机广告行业更加规范化、法制化。
3.探索内容和形式具有特色的手机广告运营模式,并且手机广告运营模式应集中围绕精准的运营模式和商业盈利模式开展;同时,延伸和拓展手机广告产业链、建立手机广告整合营销格局。
4.提高广告主和消费者双方对手机媒体的认知度,着重培育若干的成功的案例进行改观式的市场教育,从根本上逐步改变“手机广告等同于以往垃圾广告”这一负面印象,从而提升手机广告的美誉度。
5.大力培育相关的专业人才和鼓励跟进此领域的理论研究。
综上,只要广告主有效利用手机媒体的优势,不断解决手机广告传播中各个环节的问题,我国的手机广告一定能走出一条康庄大道。
参考文献:
[1]《2012-2016年中国手机广告市场专项调研与未来前景预测报告》,中国产业研究报告网,2012.2
新媒体运营职业前景范文6
关键词:下一代承载网;EPON;GPON
中图分类号:TN929.1
1 下一代承载网
1.1 NGN概念认识
NGN是Next Generation Network的缩写,含义为下一代网络。但“下一代网络”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从不同的专业视角对“下一代网络”的理解各有不同。
在计算机网络中,“下一代网络”是以全新IPv6协议版本128位IP地址为基础的高带宽高安全性NGI(下一代NGN网络互联网)。在传输网络中,“下一代网络”则是以ASON(自动交换光网络)以及GFP(通用帧协议)技术为基础的网络。在移动通信网络中,下一代网络则是以WCDMA和CDMA2000为代表的3G网络,由于移动网络发展较快4G网络也被提上日程,也许4G才是真正的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络。在固话通信网中,“下一代网络”是指以分组交换和软交换为基础的电话网络。
从具体的商业推广上来看,当前网络主要功能为提供基于话音、文字或图像的单一媒体业务,下一代网络则必须具备视频、音频和文字图像的混合多媒体业务功能。目前在国家十二五《信息化发展规划》中对此提出了明确要求实施“宽带中国”战略,以宽带普及提速和网络融合为重点,加快构建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即我们俗称的三网融合。
因此,综合以上视角,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下一代网络,它是一种基于全新技术的广义承载网络,以软交换技术为代表,IMS为核心框架,能够为公众灵活提供视频、语音、图文数据等多种服务。它是统一承载平台,传输层适应数据业务特征及带宽需求,与通信运营商相关,可运营、维护、管理的信息承载网络。
1.2 NGN的特点
NGN的主要特点是各运营商提供电视、语音、互联网等多业务的统一支撑平台。其特点主要有:
(1)NGN是业务独立于承载的网络。NGN允许业务和网络分别提供和独立发展,提供灵活有效的业务创建、业务应用和业务管理功能,支持不同带宽的、实时的或非实时的各种多媒体业务使用。
(2)NGN采用分组交换作为统一的业务承载方式。NGN的网络结构对话音和数据采用基于分组的传输模式,采用统一的协议。
(3)NGN能够与现有网络如PSTN、ISDN和GSM等互通。NGN可以通过网关等设备与现有网络互联互通,保护现有投资。同时NGN也支持现有终端和IP智能终端,包括模拟电话、传真机、ISDN终端、移动电话、GPRS终端、SIP终端、H248终端、MGCP终端、通过PC的以太网电话、线缆调制解调器等。
(4)NGN是安全的、支持服务质量的网络。NGN基于分组交换组建,则必须考虑安全以及服务质量问题。NGN要提供包括视频在内的多种服务则必须保证一定程度的安全和服务质量,一般基于IPv6基础之上。
(5)NGN是提供多媒体流媒体业务的多业务网络。大规模并发流媒体以及互动多媒体业务是当前宽带业务的代表,因此仍然以话音和传统互联网数据业务为主的NGN是没有意义的。NGN必须在服务质量以及安全等保障下提供多媒体流媒体业务。
2 EPON和GPON
作为谁是下一代网络的技术核心,EPON和GPON一直存在广泛的争议。GPON先于EPON出现,但由于其标准高,实施成本高,目前逐渐被EPON赶上,呈现后来者居上的阵势。在我国宽带战略中FTTH也一直存在到底是采用EPON技术还是采用GPON技术的争议,然而实践表明EPON的技术更成熟,单位成本更低,已经被市场广泛接受。目前EPON+EOC技术方案在网络铺设和改造中已被大规模使用,并赢得一片好声。视乎市场已然决定出谁优谁劣。
可是在2013年的通信展上,运营商与设备商非常默契地把100M请上舞台,据了解全球固定宽带接入市场已经进入100M时代。2012年,日本、中国香港、葡萄牙、美国的最高固定接入带宽已达1G,其中香港宽频目前的主打业务就是100M;荷兰、韩国、瑞典、法国最高固定接入带宽也已达到超过100Mb/s。2013年3月,民营宽带运营商鹏博士率先在北上广推出100M产品,目前用户已经超过70万;其后,中国电信在几大沿海城市正式推出100M宽带业务。GPON的市场前景再次被看好,那么这两项技术到底有何差别呢?
2.1 EPON
EPON(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以太无源光网络)是一种新兴的光纤接入网技术,它是采用点到多点结构、无源光纤传输方式、基于高速以太网平台和TDM时分MAC(MediaAccessControl)媒体访问控制方式、提供多种综合业务的宽带接入技术。它综合了PON技术和以太网技术的优点:低成本、高带宽、扩展性强、灵活快速的服务重组、与现有以太网的兼容性、方便管理等等。EPON可以实现语音、数据、视频、移动业务的融合。
2.2 GPON
GPON(Gigabit-Capable PON) 技术是基于ITU-TG.984.x标准的最新一代宽带无源光综合接入标准,具有高带宽,高效率,大覆盖范围,用户接口丰富等众多优点,被大多数运营商视为实现接入网业务宽带化,综合化改造的理想技术。GPON为FSAN(全业务接入网)组织自90年代后期发展的最新宽带PON标准,在2004年被ITU正式确认为ITU-TG.984标准。
2.3 EPON与GPON的综合比较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EPON和GPON其实是两种不分仲伯的技术,两者均具备长距、高带宽、无源免维护、抗电磁干扰能力强、使用周期长等特点。它们都是当前下一代网络建设中光纤接入技术的主要选择。
3 结束语
十二五期间,电信运营商大力开展光纤到户建设,但从实施情况看,FTTH模式成本还有些偏高。因此,FTTH与FTTB结合起来进行部署。FTTB模式要求的分路比比较高,带的用户数量多,这样一来,原先的1G或者2.5GPON设备就不够用,10GPON技术成为必然的选择,因此EPON与GPON不存在谁谁的概念,而是互相补充,互相填补的关系。
参考文献:
[1]孟浥尘.MENG Yichen EPON与GPON的综合比较[J].科技传播,2010(19).
[2]陈学明.浅析基于软交换和EPON的三网融合解决方案[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