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运营现状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媒体运营现状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媒体运营现状分析

新媒体运营现状分析范文1

依托学校资源提高学报学术质量

内外兼修提升医学院校学报影响力

学术信息含量与学报作用探讨

对学术期刊体制改革的管见

地方高校学报现状和发展策略

期刊改革中的高校学报发展策略

期刊改革中高校学报的定位与发展

我国开放获取数据库和期刊政策探析

生物类期刊国际化发展的策略与建议

高校学报服务学科建设的思路和措施

科技期刊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干预策略

试论我国高校学报理论创新研究对策

论提高学报学术影响力的办刊策略

综合性理工科学报特色栏目的创建

学科编辑在期刊发展中的导向作用

江西高校期刊出版现状调查分析与思考

当谈论期刊“国际化”时的几点思考

高校学报编辑部体制改革战略问题探讨

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化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2015年我国新增SCI期刊高被引载文分析

军队院校科技期刊发展的瓶颈及其对策

任职教育环境下军校学报的发展之路

期刊编辑部文化建设的核心理念探讨

版权转让与学术期刊发展的关系思考

期刊合作:综合性学术期刊专业化新探

基于T型管理模式的军校学报编辑部管理

高校学术期刊集约化运营机制的探索

高校学报更改刊名后如何保持影响力

我国化学类专业期刊发展的现状及其对策

医学论文中表格处理的常见问题分析

科技期刊数学公式的双栏编排格式研究

医学院校社科学报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

学术期刊亟待按学科统一制定“征稿细则”

生物医学类科技论文题名的错例及分析

EI文摘要求与工程类论文英文文摘编辑

媒体时代科技期刊的现代管理思维及模式

学术期刊助推高校建设发展的耦合机制探析

医学科技论文英文摘要概况及目前存在问题

植物拉丁学名双名法命名规则及其编校问题

中国英文科技期刊运营模式与市场化程度分析

基于需求理论的科技期刊外审专家激励研究

对面积单位“667m2”替代“亩”的几点思考

高校科技期刊编辑部人本管理下的文化筑建

核心期刊导向冲击下的普通高校学报发展之路

《中国标准刊号(ISSN部分)条码》使用现状分析

科技期刊英文摘要中标点符号及缩写的正确使用

新媒体运营现状分析范文2

>> 我国应高度重视新媒体时代的意识形态安全 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民族精神素养现状的调查研究 应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高度重视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健康发展 大学生新媒体素养培育路径探析 学生自主运营校园新媒体对大学生媒介素养培育的影响 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 高度重视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现象 高度重视英语写作,全面提升大学生英语水平 高度重视新媒体空间国家形象的“攻防战” “双微”时代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培育 应高度重视小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 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管理 初中《思想品德》课应高度重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小学数学教学应高度重视学生的主动学习 高度重视网络媒体的作用 论新媒体时代下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 应高度重视培育和发展知识产权能力 试论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构建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民媒介素养培育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4]胡英俊.当代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与培育途径探析[J].陕西教育(高教),2013,(1-2).

[5]张再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189.

[6]李新松,张焕.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信息能力的现状分析[J].现代情报,2013,(3).

[7]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何道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125.

新媒体运营现状分析范文3

关键词:网络;新媒体;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1-0264-02

一、网络与新媒体内涵

网络与新媒体就是借助Internet实现以多媒体为表现形式、以数字媒体为传输特征、以交互为传递方式的媒体传播。新媒体是Internet在实现了媒体采集、加工、处理、存储、传播等数字化过程后进一步发展的必然结果,它在创新性、实用性、低成本等方面表现出较强的优势。新媒体让信息传播不再是记者的专利,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信息的传播者。

虽然新媒体有它自身的特殊性,但因其进入传播领域时间不长,新媒体教育、工作的从业人员大多来自新闻、广播、电视等传统领域,而经过专业培训的新媒体从业人员社会缺口巨大,这为本研究建立了基础和环境。

二、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现状分析

根据IT业界数据统计显示,中国移动电视、互联网、手机用户、网民数量位居全球第一,新媒体上市公司是传统媒体的2-3倍,2010年我国新媒体的发展呈现整体上升势头。据职酷网后台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6月,全国互联网、计算机类人才新增职位需求为339154个,其中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类职位排名前三的是销售类、设计美工类和编辑类,手机软件开发及应用类人才需求量也很大。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新传媒系主任杨溟认为,在媒体融合的环境下,新媒体人才要具有复合型的媒体能力和素养,只有传统的采写、编评技能是不够的,还要有设计、整合营销、全媒体报道等能力。“现在分析能力往往还不被提及,但我认为以后它会受到重视。将来现场采访已经不够了,用新媒体工具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包括数据库的使用将会变得很重要。”

随着新媒体人才备受关注,国内许多高校都推出相关专业,并以创新的教学方式迎合新媒体对人才培养的特殊需求。而英美等热门留学国家院校的新媒体相关专业,也为希望从事这一行业的学生提供了更多选择。综上所述,新媒体岗位主要体现在:新媒体内容的策划、编辑与传播、新媒体技术与方法、虚拟产品营销等方面,特别强调复合人才。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2012年被教育部列为新增特色专业,2013年28所高等学校经教育部获批办学,吉林动画学院成为首批高等学校之一,同年招收第一届本科生。秉持吉林动画学院现代化教育理念,坚持开放式办学,走学、研、产一体化道路,培养创新能力强、综合艺术修养高和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专业化人才,旨在建立一套相对健全完整、适应社会需求、具有吉林动画学院人才培养特色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注重新媒体产品项目的研发,侧重网络与新媒体项目规划、设计与管理,全媒体产品的策划、采编和传播,网络舆情、网络产品市场调查与数据分析。建立紧扣专业特色的课内实验、课程设计和综合实训,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专业建设上紧紧围绕教育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条件和培养质量,建设专业特色突显的师资队伍,着力提升办学水平和办学特色,力图产生较好的办学效益和社会影响,在这个过程中完成“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的专业建设目标,突显“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专业建设特征。

三、吉林动画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设突出特色

(一)课程体系的设计与评价

在课程体系的设计上突显以“瞄准前沿、紧跟发展、强化基础、文理兼备”的培养思路,实现“懂管理、会实践、能研究”的人才培养目标。根据社会对新媒体的人才需求与发展构建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开设新媒体内容策划与编辑、新媒体内容宣发与运营两个专业方向,前者侧重网络与新媒体项目规划、设计与管理,全媒体产品的策划、采编和传播,网络舆情、网络产品市场调查与数据分析;后者侧重新媒体产品运营与推广,掌握新媒体内容营销、大数据分析与应用、互联网用户体验、内容管理系统应用等相关知识,规划社会化媒体市场策略,策划并执行推广活动;社会化媒体的运营维护,包括内容输出、活动发起、用户维系等工作流程的设计。分析公司各媒体平台运营数据,并根据运营数据及时调整运营策略、方案;建立有效运营手段提升用户活跃度,熟练掌握主要的社交媒体运营的管理工具与平台。根据两个专业方向设置相应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建立紧扣课程内容的具有专业特点的课内实验、课程设计和综合实训,构建理论加实践培养模式,提升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校期间完成完整的产学训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对新媒体专业人才需求。

课程体系的评价主要依赖考评学生综合处理事务的能力,依托综合训练成绩、参加社会实践调研报告、各种竞赛等级、独立作品的评价等方面进行。本研究以此对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评价与思考,进一步优化和成熟实施方案。

(二)核心课程的确定与思考

目前设置的核心课程有网络技术基础、全媒体新闻采访与写作、媒体融合与创新等,并已完成对核心课程的设计进行评估、课程内容确定、教材选择等基础性工作,由于课程内容与社会现实之间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本研究内容主要是在核心课程中选择增加一定比例的当前问题和前沿问题的教学内容,并根据现实情况进行适度动态调整。

(三)主要实践教学环节的构建与评价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包括物理环境建设和实践教学环节设置。

在物理环境建设方面设置了网络与新媒体实验实训中心、新媒体工作室,主要承担Office、Photoshop、Dreamweaver等常用软件与开发环境、PremierePro非线性编辑等课程的实训任务,主要进行新媒体策划与产品设计、编辑与推广营销等项目实训,在项目运作过程中使学生具有从事新兴媒体的内容管理、活动组织、话题策划以及文案撰写等岗位工作能力。

工作室采用项目驱动与教学任务相结合,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入平立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利用项目驱动教学,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任务中掌握教学内容。工作室主要通过项目需求结合项目特点制定和执行营销策划方案,负责各类线上线下活动,营销的策划、组织、执行、跟踪、总结,负责与文案配合创作各网络传播渠道所需内容,负责项目具体需求对接,通过项目分析把控制定推广计划及实施等工作。本工作室主要针对以上形式进行大众传播方式和手段内容的综合实践训练。

实验室的建立,进一步实现数据共享,完成网络与新媒体实验实训中心建设,实现课内实验和独立实验、课程设计、综合实训、实习全过程覆盖。在实践教学环节设置方面,分别设置了网络新闻专题的采编与实训、新闻图片的采编处理与制作实训等内容。下一步的研究主要立足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度和综合性上,对其设置的合理性和学生能力的生成程度做出较为准确的评价。

(四)师资队伍的建设与构成

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与构成方面,根据专业特色、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设置组建了相对应的课程组,分别为新媒体内容策划与编辑、新媒体宣发运营。师资队伍的建设突显专兼职结合和双师型教师占比,设置合理的年龄层次、职称层次、学历层次和学缘结构。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将继续培养社会新媒体机构、门户网站、党政机关或企事业单位的网络媒体、移动媒体等新媒体部门培养具有扎实的新媒体文案策划与写作能力、具备一定的文字图片视频编辑整合及软件应用能力、具有较强的新闻敏锐度、较好的媒体营销能力与数据分析能力、熟知消费者心理以及良好的媒体职业素养与团队精神,能够胜任新媒体产品的策划与设计、采编、制作与传播、项目运营、市场营销与管理等相关岗位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黄河,刘琳琳,王芳菲.新媒体管理[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5:36-40.

[2]尹章池,等.文化产业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40-48.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 and Personnel Training Program of Network and New Media

WEN Li-jun

(Television and New Media School,JilinAnimation Institute,Changchun Jilin 130012,China)

新媒体运营现状分析范文4

关键词:移动通信 网络 视频监控

中图分类号:TN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2)10-0029-01

视频监控系统发展了短短二十几年时间,从最早模拟监控到前些年火热数字监控再到现在方兴未艾网络视频监控,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在IP技术逐步统一全球今天,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视频监控系统发展历史。从技术角度出发,视频监控系统发展划分为第一代模拟视频监控系统(CCTV),到第二代基于“PC+多媒体卡”数字视频监控系统(DVR),到第三代完全基于IP网络视频监控系统(IPVS)。视频监控业务是一项重要的宽带数据业务,它的主要实现方式是前端摄像头将采集到的视频及图像数据发送到监控平台,平台对于视频及图像内容进行存储,用户通过客户端软件或浏览器访问监控平台,获取监控视频或图像。

家庭监控与行业监控有着显著的差异性,一方面要考虑把设备的可视化能力与其他业务有效结合,另一方面要考虑用户对于保护隐私的需求。下面着重对家庭视频监控业务进行分析,提出了点对点实现视频监控的方案,并对实施的可行性进行探讨。

1、视频监控系统整体架构

视频监控系统自上而下包括运营管理、业务管理层、业务控制层、媒体服务层、接入层。其中运营管理层主要是指BOSS系统,负责计费管理、开销户等;业务管理层包括业务管理平台、平台及前端网管以及业务网关,负责业务管理、设备管理、平台管理等功能;业务控制层负责用户访问的接纳控制;媒体服务层负责视频数据的存储、转发及流控制;接入层包括平台侧前置的接入网关和用户侧的客户端(包括PC客户端和手机客户端)。

在视频监控系统的统一架构下,为了更好的满足家庭用户的需求,需要重点考虑如何将视频监控业务与家庭业务的体系结合起来,既能够满足视频监控业务的统一规划,又能使其与家庭业务有效结合。

2、视频监控与家庭业务结合(如图1)

正如前面所说到的,为了能够更好地将家庭业务与视频监控业务结合,我们设计了图1所示的视频监控与家庭业务的融合方案,在视频监控平台内部,将行业监控管理平台与家庭监控管理平台在逻辑上分开。家庭监控管理平台与其他家庭业务共享相同的家庭数据,如用户信息、设备信息、订购信息等。从业务管理和运营的角度,家庭视频监控业务可以很好地与其他家庭业务结合,未来家庭视频业务的演进可以方便纳入家庭业务的整个体系架构中。

对于点对平台方式的家庭视频监控,家庭监控可以与行业监控共同媒体服务平台,复用该平台的媒体存储转发能力。对于点对点方式的家庭视频监控的实现,可以考虑CM-IMS技术结合,以CM-IMS视频呼叫的方式实现点对点视频监控。点对点实现视频监控具有以下优势:

(1)节省平台成本。如果视频监控都以点对平台方式实现,随着用户数量不断增加,为了维护大量用户同时登陆视频监控平台,平台则需要不断扩容,以多台服务器实现负载分担,确保用户的服务质量。这样就大大增加了运营成本。如果采用点对点方式,视频监控平台只负责业务管理和控制流的互交,用户数量的增加不会对业务平台造成太大的负担。

(2)有效保护隐私。视频流不经过视频监控平台,视频数据也不会再平台上存储,可以有效保护用户隐私,同时避免因隐私泄露造成的责任风险。

3、CM-IMS视频监控方案

对于移动网络而言,实现点对点视频监控面临技术方面的难题,在传统的移动网络下,客户端与前端设备均为内网IP地址,相互间的点对点通信难以实现。我们考虑借助CM-IMS网络来实现点对点的视频监控方案(如图2)。

CM-IMS视频监控业务流程如图2所示,在本方案中CM-IMS网络作为视频监控业务媒体流的承载网络,前端设备通过CM-IMS家庭网关接入到CM-IMS核心网络以及视频监控平台。当客户端在平台侧完成用户认证和业务鉴权后平台返回视频监控的前端号码,用户发起视频监控的请求被客户端转换为CM-IMS视频呼叫。

用户可以在CM-IMS家庭网关或摄像头上配置白名单,来限制只有授权用户能够发起CM-IMS视频监控呼叫,白名单配置与家庭业务属性密切相关,可以由家庭业务中心来设置,远程下发到家庭网关上。

4、结语

以上对TD家庭视频监控从业务特征到方案设计以及关键问题的解决等进行介绍,由于中国移动目前在同时进行视频监控业务的研发和家庭业务的整体规划,将视频监控业务与家庭业务有效结合可以提高业务竞争力。同时随着CM-IMS网络的顺利建设,借助CM-IMS实现点对点视频监控将逐步成为可以实施的方案。

参考文献

[1]肖弋.视频监控现状分析[J].电子世界,2012.

[2]刘聪,陈大庆,郑冬冬.TD视频监控的解决方案分析[J].电信技术,2011.

新媒体运营现状分析范文5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 移动微件 微件业务

1 移动微件技术

微件(Widget)是一种基于成熟Web技术的应用形式,最早出现在互联网领域,由于其开发简单、移植性好、表现能力强等特点在互联网领域被大量使用。移动微件技术是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对微件技术的提升和应用,同时受到运营商、终端厂商、平台厂商和应用软件提供商、内容提供商的重视,是因为它可以满足产业链上不同角色的需要。从运营商角度看,移动微件可以作为业务运营的一种良好方式;从终端厂商角度看,移动微件可以用于增加其终端的可定制性;从平台厂商角度看,移动微件可以作为其控制终端桌面,从而实现控制用户的一种方式;从应用软件提供商来看,移动微件易于开发、易于部署的特性使其成为应用开发的较好平台;从内容提供商角度看,移动微件是开展内容服务的较好通道。

多【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移动微件因其灵活、简单、可控的优势日益受到运营商重视。文章首先介绍了移动微件的业务应用种类,然后分析了移动微件目前在全球业界的部署现状,最后从多角度探讨了移动微件今后可能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移动微件微件业务

的需求,以及移动微件自身的技术特征,使得移动微件逐步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得到应用,并且逐渐成为多种业务的承载形式。图1展示了移动微件的生态系统构成。

2 移动微件业务分类

移动微件已经用于很多业务的部署,从移动微件的业务分类就可以看出来。移动Widget的业务分类可以按很多维度进行,按照应用对象不同,可分为个人应用和企业应用;按照是否访问网络,可分为单机类Widget和网络类Widget;按照是否有较多用户参与,可分为信息呈现类(如天气预报、新闻)和交互类(如聊天、联机游戏、邮件);按照是否具备访问本地能力,可分为不依赖于本地能力的Widget和依赖于本地能力的Widget(如摄像头、震动、信号强度、电池电量等)。

从业务运营层面分析,可以分为移动业务、互联网业务、移动和互联网融合业务三大类别。移动业务主要是指通话、短信、彩信、位置服务和移动支付等移动网业务,互联网业务主要是指与互联网相关的电子邮件、资讯、电子商务、网络游戏和广告等业务,移动和互联网融合业务主要是指二者兼有的业务,比如个人信息同步、地图导航服务和小区服务等。

这样分类的主要优势在于,既能够兼容运营商已有的运营系统,又可以无缝增加对来自互联网CP/SP的支撑,降低升级成本。

从呈现的形式上分,可分为三种:手机桌面、锁屏上的浮动Widget;手机菜单动态图标、动态背景、动态交互界面;全屏方式。

从功能上划分,有手机资讯、手机游戏、手机电视、媒体播放器、图片预览、手机小说等,也可以方便用户展现手机基本功能,比如通话、短信等。

3 移动微件部署现状

从移动微件部署现状来说,沃达丰已经将移动微件作为应用商店中开发应用的一种重要形式,并且推出了相应的开发者网站沃达丰360(),O2推出的Litmus应用开发者网站(o2litmus.co.uk)也将移动微件作为重要的应用开发形式之一。

从国内现状来说,三家运营商均已将移动微件作为应用商店的一部分,并且逐步部署了相应的平台来支撑移动微件业务的运营,如中国移动的JIL()和中国电信的xface()等。

从终端厂商的角度来说,诺基亚、三星、LG、夏普等厂家均已经支持移动微件,并且是国际上移动微件标准的积极推动者。从平台角度来看,Android、Windows mobile、Symbian、Blackberry、LiMo等主要平台均内置支持移动微件,其中Symbian平台上更推出了大量基于微件的应用。

运营商和终端厂商是移动微件的主要部署方,但是其目标是不太一样的,运营商希望通过移动微件能够控制终端、部署业务,而终端厂商是为了增加终端的灵活性,从而吸引用户。所以,运营商的部署往往对终端有较强的控制力,比如分层分级的终端能力访问以及移动微件的运营平台等。图2是一种移动微件运营平台的参考方案,从中可以看出,运营商更加重视如何增强对移动微件的网络侧控制能力。

4 移动微件业务发展策略

从移动微件业务本身来说,支持何种形式的应用都有可行性,但是技术毕竟有其局限性,除去标准化的因素,结合运营商自身的需求,找准移动微件最适用的业务形式,是移动微件业务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这里重点考虑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移动微件从技术角度来说适用的应用形式;二是移动微件如何与其它业务相结合。

从技术角度来说,移动微件对复杂逻辑的处理能力有限,因此难以用来开发较为复杂的本地应用,如大型游戏等,至少在现阶段仍是如此。从微件简单易移植的特性来说,更加适合信息类的应用,以及对现有应用进行UI优化或者集成的方面,除简单的天气预报、新闻类业务外,可以重点考虑话费查询、影音播放等逻辑较为简单的业务,以及开展广告等后向收费型的推送业务。

从移动微件与其它业务的关系来说,移动微件可以成为其它业务的良好承载形式,如将运营商常见的手机音乐、手机电视、手机邮箱等业务用移动微件的形式来提供,即可提高应用的可移植性,加快部署速度,也可以有更优化的UI和更灵活的界面布局控制。从部署策略来说,移动微件常与应用商厦相结合,可以成为应用的一种形式。但是,移动微件在访问控制上有更高的要求,特别是终端本地能力访问控制上,比常见的应用有更好的控制力,因此移动微件也有自己的控制平台,除通过移动微件引擎进行控制外,部分功能还需要与平系来确定应用的访问权限。从发展的趋势来说,移动微件的策略应该是与本地应用相混合,从形式上不再让用户区分是微件应用还是本地应用,也就是类似Palm在发展WebOS时的技术途径,但是应用之间应该有相互调用的机制,以保证业务的一体化。

5 结束语

移动微件业务是受到通信业界各方重视的业务形式,运营商希望通过移动微件来开展移动互联网业务,同时保持对业务和终端的控制力。移动微件虽然有很多优点,但是在具体的业务部署上,仍有其局限性和适用范围。运营商应把握移动微件在部署业务上的优势,充分结合业务需求,将移动微件作为移动互联网运营的入口,在业务的多样化、个性化与运营商控制之间找到最佳结合点。

参考文献

[1]鲁维,胡山. 我国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J]. 电信技术,2009(5).

[2]王艳艳. 基于Widget技术移动终端应用集成方案的设计与实现[D]. 北京邮电大学,2008.

[3]黄荣志. Widget现状分析及发展策略[J]. 移动通信, 2009(1).

[4]张智江,严斌峰. 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探讨[J]. 中兴通讯, 2009(4).

[5]倪敢峰,薛立宏,等. Mobile Widget在移动增值业务中的应用研究[J]. 电信科学,2009(5).

[6]CCSA. 移动微件业务技术研究报告[R]. 2009(9).

[7]肖志辉. 移动互联网研究综述[J]. 电信科学,2009(10).

[8]余晓晖. 发展趋势: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机遇和对策[J]. 中国通信,2009(1).

新媒体运营现状分析范文6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模式

近几年来,面对网络技术如此速度的更迭与变化,新媒体中“新”的定义也在不断被完善与诠释。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消息、媒介、受众始终是媒介的三要素。新媒体的出现实现了实时、交互、共享等功能,也同时带有自觉接受舆论监督的功能。[1]传统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存在很多问题,同济大学以“同济就业”微信公众号为平台开展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创新,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一、传统环境下大学生就业指导现状分析

(一)学生观念偏见导致缺乏足够重视

大学生就业指导很容易被外界误以为只是简单的就业宣传和离校就业手续的办理,因而大家都会对就业造成一种日常事务性的偏见,缺乏足够的认知[2]。大学生就业指导贯穿整个大学生涯,入学前的职业生涯规划启蒙教育,到低年级课堂上的自我认知、职业测评、职业咨询等,升入高年级后,课程渐渐往求职技巧,创业辅导等方向改变,同时也会增设更为精准化的校园招聘与宣讲会。由于观念上的偏见,同学们可能仅仅在临近毕业时才会想到学校的就业指导机构,进行相关手续办理,而忽视了在大学生涯期间向就业指导机构获取资源与帮助的机会。虽然学生就业指导机构会在不同时间节点进入到同学们的职涯发展中,但却因为偏见与不重视,导致机构本身的影响力与吸纳能力匮乏。

(二)师资力量及团队稳固性有待提升

现今大学生就业指导团队大多由学校就业指导机构专职教师和院系部分就业工作人员组成。很多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的教师由于人员数量稀少而工作量大,导致其常陷于繁杂的日常事务中,没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潜心于基础性教学研究,从而无法做到教学和实践上的思想引领。同时,院系的就业工作人员不仅仅从事于就业模块工作,还需分管更多种类的学生事务。当没有多余精力去研究就业工作时,面对学生的就业政策或求职困惑的解答也随之变得无效无力。尽管对于院系就业工作人员有不定期的培训,但由于人员变动过于频繁,无法保证每一位就业工作者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当代大学生思想具有多元性与时代性,作为就业指导教师需要有更宽泛、更专业、更符合时代特征的就业视野与知识储备,才能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给予个性化的辅导。学生就业工作需要用心研究、用力实践,当时间、精力和人员的三要素都无法保证时,指导团队也就成了“空壳”,无法有效助力学生的生涯辅导与就业导航。

(三)多元化宣传渠道有待拓展

大多高校就业指导机构会匹配官方网站进行就业相关通知或新闻政策的展示。而通过网站的宣传,可能只会吸引到一批拥有明确职业目标的同学或相关就业负责教师进行查阅,而忽视了那些还没有职业规划的学生群体。若学校就业指导机构不主动介入其生涯发展,可能会造成恶性循环。对于招聘宣讲会等即时消息的推送,仅通过至网站,无法保证影响力与时效性,待学生查看时,极可能已错过了举办日期。同时,网页版的设计是专为电脑所设置的页面大小,若用手机端查看,则会出现页面超出屏幕或文字冗长的情况,加大了搜索的难度,亦达不到快捷简洁化查询的目的。

二、“同济就业”微信公众平台带来的新契机与管理对策

(一)建立专人管理、分级审核机制,精准把握信息源

在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需提高在信息宣传的重视程度,同济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已启用官方微信公众号———“同济就业”,以期辅助学生就业工作的开展。同时派出专职教师分管新媒体微信公众平台,面向全校招募选拔有志于新媒体宣传以及对就业感兴趣的同学。经面试后,在已录取的学生中再次选拔优秀的管理人才作为学生主编、副主编,辅助专职教师共同管理运营团队。将主动权置于官方机构本身,既可有效把关消息的准确性与质量,又可将其成为就业工作的一部分进行后续深入探究。在深入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以人性化的就业服务理念为指导,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试点工作,建立运营、维护、考核、评价、反馈机制,形成科学规范、较为完备的管理体系。作为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的官方微信,其信息的准确与有效是需要经过严格考量的。因而建立分级审核制刻不容缓,学生主编确认审核通过后,再由专职教师最终定稿。在此过程中,我们必须考虑到几个可能造成信息误传的时间点:获取需推送的原始文本信息时、设计排版后、初次审核修改后。原始信息源必须经由专职指导教师确认后转发给微信团队成员,确保第一手资料的准确性。此外,由于在微信后台进行文字编辑时需要重新设计排版,极易造成个别字词的排序错乱等情况发生。特别当涉及宣讲会时间时,更须逐字逐句与源文件文字进行核对与审核,确保宣讲会信息的精准性。最容易忽视的就是初次审核修改后,当学生主编或专职教师向成员提出修改意见后,成员的再次排版修改也极有可能造成文字的变动,因而再次审核时,也需从开篇开始重新全部审核,切勿只注意到修改部分。

(二)增进团队内部建设,打造高效率运营团队

在团队成员的组建上,需把握人才的质与量。在大学,不同专业、不同性格、不同技能,但有共同志向的学生们恰好可将整个团队的分工划分得更为明晰化、合理化。一个团队的成功建立,不是靠人多取胜,而应懂得长期的规划与运营。每位团队成员加入的初衷是为了锻炼自身的各种能力与潜能,以及期望对于就业市场有前瞻性的了解。对于这部分有志向的学生,若一味布置细碎杂乱任务,将会逐渐打磨其加入的初衷,演变成事务性。选调生、生涯访谈录、院系新闻、宣讲招聘会信息、政策法规、生涯讲堂等就业相关内容都是可分类的,因而结合团队成员的个人技能以及其兴趣分配就业相关信息的固定板块,将会对调动工作积极性与增强岗位责任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团队管理与运营的过程,与其说是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的单向指导与命令,不如说是双向的各取所需。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吸纳成员最贴近学生的创意想法与宣传模式,而成员则能获取与其职业生涯相关的就业福利。作为日常为学生提供服务的就业指导机构,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资源优势,为微信团队成员提供更为个性化的就业服务,例如提供宣讲会VIP通道,企业参访交流等机会,让团队成员能感受到微信推送工作与自身职业生涯双丰收的惊喜,与此同时也能更有效地编辑设计推文,推广至更多有需要的学生群体。只有拥有了凝聚力与向心力的团队,才会迸发出更热烈的思想火花,更利于团队的高效运作。

(三)线上采集学生建议与需求,实现个性化就业指导

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强调“四化”,即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传统环境下,由于日常工作量及师资配备关系,无法完全实现与学生的面对面交流。而微信公众平台的后台消息发送模式,令学生有机会可以将自己的所想所见与大众共同分享,公共留言区和私信后台区巧妙解决了公开化与私人化的矛盾。在“同济就业”微信公众平台上,对于如就业宣讲会通知信息如有疑问的地方,学生可在留言区发言,运营团队会在后台回复并将其移入精选,与原文章一同展示于公众,解决更多人的相同疑惑,也减轻了通过电话咨询或当面咨询类似问题的重复工作量。对于自身情况的政策疑惑,可以将自身的具体情况私信后台,运营者将会根据不同情况逐一解答,有效扩宽了同学们的咨询渠道,也逐渐增加了微信官方平台的可信度。(四)充分利用数据分析功能,有效改进推送品质推送统计分析功能是是掌握平台运营状况,提高就业服务效果的重要参照。因而,“同济就业”微信运营团队每天需要从后台的留言、消息记录中掌握学生的实时动态与需求,通过线下例会的讨论,根据学生所提出的诉求,不断修改推送的可执行方式,力争贴近学生实际需求,编发学生真正所需要的有价值的独家信息,做到可辅助于传统就业指导的微信版个性化定制。同时,通过分类统计每篇推文不同时间段发送的所引起的阅读量变化,制定出最合适的推文时间,确保绝大部分关注者都能第一时间看到推送[3]。根据大学生的学习作息,早晨9:30-10:00;下午15:00-15:30;晚上20:00-22:00是最佳推文时间。周末大学生可能会有外出实习或参访的活动,因而尽量将消息推送放置于工作日,配合院系辅导员的同步转发与大学生的学习作息将会更易传达。此时学生的心态为放开式接受的状态,更易静心阅读推文,达到就业信息宣传的目的。

三、高校就业官方微信公众平台的未来展望

(一)把握新兴传播新契机,加强校企联动与校内资源分享

作为最富有活力的新媒体———微信公众平台的开启,丰富了就业信息和就业指导渠道,实现消息自产自出的运营模式。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应借助官方微信公众平台的力量将就业指导工作变被动为主动,信息传播的交互性和即时性也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交流和共享信息的平台,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也变得丰富多样,有效的信息分类将会促使学生学会思考并选择适合自己的就业信息与岗位[4]。这不仅可以拓宽大学生的视野,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还可以有效丰富大学生的就业选择,进而提高就业质量。因而,各高校就业微信运营团队也应审时度势,充分利用这一新兴传播渠道,挖掘更多优秀企业的招聘信息、优秀学生的职涯发展故事以及优秀师资的优质服务,突破传统媒介在时间空间的障碍与界限,将精准的就业服务与资讯顺利送至学生门前,打造“零距离”就业服务。

(二)探索多元化呈现形式,引领线上就业信息传播风潮

微信公众平台除了可以发送基本的图文信息外,还能加入视频、语音、投票等元素,满足不同信息的形式要求。高校就业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可结合自身工作特色将就业新闻、宣讲会信息、选调生信息、招聘会信息等均通过多彩图文结合与精致的排版形式进行展示传达;职涯辅导课程视频、微信团队招募宣传视频等则通过视频的设置进行插入播放;选调生发言实录、则通过录音的形式形象展现;“你最想去的工作单位调研”等匿名式投票小调研则通过投票工具实现,更直观地搜集学生团体的普遍想法与小众选择。对于一些图文较多较繁杂的推文,则需要懂得研究并学习使用“阅读原文”的外部链接,链接至学校官网或是其他制作软件,如“MAKA”等制作的灵动版翻阅式图文模式,让学生在获取信息的同时,获取更多实效性与趣味性内容。

(三)深入细化后台数据分析,实现科学化长效管理

传统的线下就业指导工作已做到有章可循,有理科据,而线上平台作为长远运营而言更应如此。后台的用户分析、图文分析、消息分析的数据端口为团队实现了科学化管理的第一步。作为就业服务用户信息的反馈载体,后台数据分析功能亟待各高校就业官方微信公众平台的充分研究与开发,以改善与细化原有数据采集模式。例如,其中的图文分析功能可准确判断学生对于就业信息形式的喜好,通过阅读数量分析以找寻学生感兴趣及需求的类别,对自身信息的形式进行整合与改进;用户分析则能从每日、每月、总体三方面的粉丝数量的折线趋势变化为管理者展现提供了公众号粉丝的状态,也为制定下一步近期目标精确数量。消息分析则可向运营者呈现出学生疑惑问题的重点等。科学化数据分析,更能分析出内容和用户的双重需求与程度,大大增加了消息推送的精准度,也为之后的推送改进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四)加强信息预判能力,挖掘更多创意潜能

在新媒体时代的大潮流下,微信公众平台的建立是踏入潮流的第一步,而接下去的小潮流———就业趋势与社会热点的瞬息万变,更需要专业预判以及对信息的深度挖掘。摸清就业各个阶段的“门路”,是微信公众平台真正做到引领学生树立正确就业价值的关键所在。近期,国家教育部同步了2017届毕业生就业月历的网页版与微信版,形象生动地阐释了毕业生各个去向每个阶段所需准备的材料。作为高校而言,我们应将此看成一个契机,结合高校就业工作特色,进行细化汇编内容,整装推陈出新。同时,针对就业月历的不同重要阶段,微信运营者可提前商讨与策划符合时代特征、大学生文化潮流的创意文案与板块,加强日常基础就业数据的维护与分析整合利用,开发其潜在的深度与广度,将就业信息更为精致地推送至学生群体,让就业工作真正做到“落地”与“开花”。新媒体时代的来临给予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更多挑战与机遇。学生就业指导机构应充分利用新媒体时代下的热门产物———微信公众平台的影响力,不断挖掘与研究其独特传播模式,进一步发挥平台传播优势,提升用户的体验度和钟爱感,扩大平台的品牌与影响力,并将其纳入就业指导工作范畴,制定一整套就业指导服务策略,满足不同类型的学生群体对于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的多元化需求,真正做到更加充分与更高质量就业。

参考文献:

[1]李兴衡.新媒体的定义及传播形式研究[J].新媒体研究,2016,(13)

[2]雷旭斌.浅析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创新[J].文化与营销,2013,(6)

[3]万辉,等.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应用现状及对策[J].高教学刊,20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