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个人剖析材料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公务员个人剖析材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公务员个人剖析材料

公务员个人剖析材料范文1

关键词: 特尔菲法 申论考试 参考答案

一、引言

《申论》是选拔录用国家及地方公务员必考的科目之一,近些年来,国考的报名人数都在百万以上,公务员显然一直是一个热门的就业行业,相应的《申论》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同时各地的事业机关,甚至有的企业招录考试,也纷纷借用这种考试方法。作为一种备受推崇的测评方式,其测试的效度与信度就显得十分重要。《申论》的答案与评价发挥着巨大的引导作用,毫不夸张地说,其指挥着我国数以万计的学生的能力培养。但作为一种主观性的试题,评价难免带有主观性,其答案也不可能是唯一的、固定的。所以,拟定一份公正的、权威的、相对客观的参考答案对于政府机关成功选拔国家工作人员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

二、当前申论参考答案公布与拟定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权威考试机构公布答案时的不作为

从2000年第一次《申论》考试,到2014年,上至国家公务员局下到各省的公务员主考部门,从没公布过参考答案。每次申论考试结束的当晚,网络上铺天盖地的就是各种培训机构专家们给出的参考答案。因其非常及时,在第一时间公布,而关键时刻,政府的权威机构却“失声”,再加上其公关、广告的推助,这些答案很快被已考试的或准备考试的学生作为标准答案,影响着对自己能力的评价,也自觉不自觉地以其指引着今后的能力训练。由于公务员考试异常火爆,因此催生了一个竞争激烈的公务员考试培训市场。各种培训机构林立,各层次的培训师也辈出。这中间难免良莠不齐,有专业的社会责任感较强的教育团体,当然也存在不少以营利为目的培训机构。政府权威组织因各种原因,在公开参考答案中的不作为,给鱼龙混杂的各种所谓答案及评价方式留出足够空间,一定程度上误导了学生的学习,降低了《申论》的权威。

(二)当前《申论》参考答案拟定不够缜密

以笔者所在的C市为例,《申论》参考答案拟定主要采取专家会议法,分两步。第一步是由核心专家组2至3人拟写初步答案,第二步由30人左右的专家组开会讨论修订。主办方的设想是好的,通过两轮讨论,集思广益,最终形成一个较为权威的参考答案,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不尽然。

首先,核心专家组数量有限。省级的《申论》考试通常有三题。每一题有一个参考答案制定核心专家小组。每一组的成员最多只有三人。本来人数太少,就是这三个专家的集体讨论也存在盲目服从的缺陷,最终导致答案往往由一个专家做主决定。

其次,专家是否“专业”?申论考试是选拔政府管理人才的。公务员更需的是政治鉴别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公共服务能力,能够解决关键、复杂的社会问题,执行能力强,要求评价老师应具有法学、政治学、管理学的丰富知识储备。但专家们多是原来基础写作或应用文写作的老师,绝大多数是学中文的教师。不可否认,他们对纯语言文学的理论和创作的学习和研究,但能否成为政府工作人员的挑选专家是值得商榷的,特别是核心专家组成员选择,理应慎之又慎。

再次,核心专家组拟定初步答案时间仓促。C市通常是给每个核心组最多半天时间。在主办者看来,申论学生作答3题仅需要150分钟①。每个专家组只做一题,半天时间是足够的。其实,参考答案的制定是严密而科学的,尤其是关乎千百万考生命运的公务员招录考试。答案的制作无异于设计客观权威的评价指标体系,其过程是费时而复杂的。核心组成员有限的时间,有限的精力,想要在如此短时间设计出个相对完善的方案也是不现实的。

最后,第二轮较大规模的专家讨论敷衍了事。第一步核心专家组拟定的答案初稿存在某些不足,这些不完善的地方本希望在第二步较多专家相互启发下得到改进,但群体决策存在固有的缺陷,如“从众现象”,在一个较大的场合里,个人真实的想法总是受群体的压力,易屈服于权威或大多数人意见。由于自尊心等因素的影响,职称或级别的低者也不能畅所欲言,使会议出现僵局。且此次讨论会主办方留出的时间更吝惜,短短的两个小时,再加上不适宜的讨论地点,使本可发挥校正作用的较多专家参与的讨论几乎流于形式。

三、应用特尔菲法拟定申论参考答案

(一)特尔菲法

特尔菲法是在许多领域广泛应用的一种专家分析方法。它是在专家个人判断法和专家会议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专家调查法。特尔菲法采用匿名征求意见的方式,即专家之间不得互相讨论、不发生横向联系,经过反复征询、归纳、修改,最后汇总成专家基本一致的看法,形成一个具有较大可靠性的结论或方案。20世纪40年代美国兰特公司研究员赫尔默(O.Helmer)和达尔奇(N.Dal-key)设计了这种方法。60年代后,除美国外,其他国家和地区也纷纷学习应用,收到较好的效果。最初特尔菲法只是用于技术预测中,后来在教育预测、医疗保健预测、人口预测、经营和需求预测等领域,这种方法也得到广泛应用。其实,特尔菲法作为一种主观、定性的方法,不仅可以用于预测领域,而且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具体指标的确定过程。申论是一种全国通用的公务员录用考试的测评工具,其标准答案的拟定就是要建立一种客观权威的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对大学生是否具备公务员素质作一个公正的评判。为此,笔者试图用特尔菲法拟定申论考试的参考答案。

(二)特尔菲法的具体运用

以下以笔者所在的C市为例,分析特尔菲法在每次申论参考答案拟定中的具体实施过程。

1.建立专家协调小组

申论考试参考答案的专家协调小组成员建议由5名组成,其中3名应为教授,另外2名是人力与社会保障局下属的考试中心工作人员。其主要任务是选择专家,对每一轮的结果进行汇总处理,最后确定参考答案。

2.确定专家组成员

专家组人数应在30人左右,一般应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从事管理或教学工作5年以上。主要应是行政管理领域方面的专家,可适当选择中文、法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少量专家。这里需注意的是,专家组成员不能全在高校中确定。根据申论的性质,有必要选择具有丰富实务工作经验的党政机关领导及普通公务人员,他们来自行政管理的第一线,对现实问题的剖析更深入、更切实。对如何更好地提供公共服务,解决实际问题会提出更具针对性强的、操作性更强的方案。以2014年重庆市选调生考试为例,申论是关于社会组织的题材。《非政府组织管理》是行政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所以选择的专家应当包括对非政府组织或非营利组织有专门研究的高校授课教师。实务界就要请到分管社会组织的各级民政局相关工作人员,特别是民间组织管理局的工作人员。每次申论题材不同,专家组成不同,除发改改委、政策研究室等决策与参谋机构的公务员外,相应选择不同职能部门工作人员。专家组学界与实务界的比例为2:1比较合适。

3.特尔菲专家咨询

第一轮专家咨询,把申论试卷发给每一位专家,要求每位专家认真阅读材料,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给出参考答案。答案不仅包括答题要点,还有对每个答分点给出具体的分数。专家之间相互不认识,相互不讨论,“背对背”独自作答,专家不受任何干扰。第一轮专家咨询应留出足够的时间,专家可不拘于申论材料,广泛调研,甚至实践考核,撰写参考答案。这一轮起码应在三天左右。

回收答案并进行统计处理。协调小组人员收集每位专家的答案,在综合考虑各位专家意见基础上,对每一得分点及权重进行修正,根据绝大多数专家的意见撰写答案初稿,同时将不同的观点列出,再进行第二轮专家咨询。

第二轮专家咨询时,各位专家可参考第一轮的咨询结果,对自己给出的评分方案进行调整和修改,协调小组将意见汇总后的结果再进行第三轮咨询。每次都应提供前一轮的调查结果和新信息。

由于申论出题并不生僻,文中的观点和内容都有定论,所涉及的社会问题也一定是用行政管理手段可以解决的。因此通常三轮之后,专家们的意见基本趋向一致,认为修改后评分方案更科学、更全面、更合理,没有持反对意见者,最终由协调小组形成申论的参考答案。由此形成的答案具有较强操作性,便于阅卷教师评卷,主观性试题有一个相对客观的标准。仍以2014年重庆市选调生考试为例,申论第二题为“请根据给定资料,简要概述我国社会组织面临的主要问题”(20分),多轮反馈征询,结果如下:

表1 申论参考答案示例

(另外2分为卷面分,根据答题的是否具条理性、阐述是否清楚,格式是否规范,书写是否工整酌情给分)

四、结语

特尔菲法具有匿名性、反馈性、收敛性、广泛性的特点。通过多次匿名反馈集中专家群体智慧,其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因此,从中央到各省,笔者都建议用此方法替代传统的专家会议法,拟定出科学而权威的申论评价指标体系,对千百万考生进行更客观、更公正的评价。我们非常希望,有朝一日,考试结束后政府的主考机构能有底气大胆公布答案,并且经得起专家的检验与网友的质疑。当然,特尔菲法也有先天不足,如此分析法易忽视少数人的创意及专家之间缺少思想交锋等,如何完善公务员招录考试考验着学者与行政管理者的智慧。

注释:

①从2014年开始,申论考试时间改为180分钟,国考能常为4-5题。

参考文献:

[1]冯春,祝伟,淳于淼泠.《公文写作》[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公务员个人剖析材料范文2

舆情评论,是舆情研究和新闻评论的某种结合,它的诞生与发展和舆情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日益深刻的影响密切相关。舆情是由个人以及各种社会群体构成的公众,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和社会空间内,对自己关心或与自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各种公共事务所持有的多种情绪、意愿、态度和意见交织的总和。①如何在纷繁复杂的舆情呈现中找出民意焦点诉求,将多元化的个体性智慧更好地筛选、收集,形成合力并为政府施政提供借鉴,则是舆情研究的关键。

新闻评论的功能,在西方一言以蔽之是“为受众服务”,在我国则把“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作为根本任务和最大追求。舆情评论的立场离不开对评论基本功能的坚守,同时又暗含对评论功能的进一步细化。它要求评论作者一方面掌握新闻媒体的特点及读者的新闻消费需求,进而在浩瀚的新闻信息里,准确发现公众诉求;另一方面,又要具有政治、经济、历史、法律、社会、哲学、环保等专业领域的积累,从专业的角度来解读公共政策。

南方日报“麦牙堂”时评专栏在“开篇语”中说道:“在互联网影响力日益扩大的今天,各级党政机关越来越重视对网上舆情的监测、研究和引导。南方日报与暨南大学舆情研究中心拟共同打造‘麦牙堂’专栏,作为政府社会治理与建设效果的参照系之一。”以舆情为观察点,呈现舆情整体态势,挖掘舆情焦点诉求,分析影响舆情走势的本质因素,在此基础上结合舆情中的合理智慧以及作者本身的学识积累,为舆情建设提供智慧,正是舆情评论应有的立场。

舆情评论的选题

从深圳八毛门事件、公务员擦鞋事件,到广州地铁故障回应风波、珠三角用工荒现象,再到广东省掀起的网络问政、网络反腐热潮,南方日报“麦牙堂”专栏每次选题无一脱离“广东”这一事发空间。此外,新闻事实的重要性——关系公共利益、国计民生;时新性——“麦牙堂”是周末专栏,一般以本周发生的事为评点对象;冲突性——舆情倾向与公共决策导向不符,政府、媒体的舆情建设初衷与效果冲突,舆情本身存在的正反两方面或多元化倾向不利于社会良性发展;网络性——舆情发端、发酵于网络,通过网络广泛传播并逐渐影响到社会现实,均是“麦牙堂”在选题时主要考虑的因素。

在以上主要选题标准下,“麦牙堂”的选题类型可总结为新闻事件、公共话题、热点现象三种。

新闻事件,指已经成为新闻的事件,即当前社会中已经被各种媒体报道或传播的新近发生的事实。往往由连续的单个新闻事件组成,通过连续的、立体化的事件性新闻还原事件的整体面貌和来龙去脉,展现社会事件的真实状态和矛盾构成。②这一类型在“麦牙堂”专栏中最为常见。如《地方民意缺席,暗合公众偏见》,以深圳公务员上街为市民擦鞋引发的一系列新闻事件为案例,包括该志愿活动中刻意强调公务员身份的诸多细节、深圳方面对舆情反应的后续回应、媒体对事件的报道缺乏客观调查和现场还原等,从中梳理如何疏导舆情的智慧。

公共话题,是指一定范围内为人们所广泛知晓、关注和热议,并与社会公众利益紧密相关的话题。对公共话题的评点较为强调舆论传播研究。《舆论喧嚣后的一场“误伤”》围绕“房婶”这一话题,通过对身处舆论场中的政府、媒体、房婶个人、普通公众各方的舆情表态、心理、利益诉求的分析,系统阐释“房婶”这一话题如何得以构建,以从中找到舆情疏导的突破口。

热点现象,可分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两个基本方面。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发展中的问题和矛盾经公众关注、讨论之后,往往上升为种种社会热点现象。③在舆情选题的三大基本类型中,热点现象是从不同的社会科学视角,描述和概括社会发展中亟待认清和解决的热点问题。不同于单独的新闻事件,热点现象一般是一系列事件所体现出来的。而和强调舆论传播研究的公共话题相比,热点现象更强调了舆情监测与分析人员善于发现社会问题、分析社会问题、研判舆情走势和研究应对方案的主动性和科学性。《网络问政期待“制度化力量”加入》,围绕网络问政这一热点现象,结合对地级市书记、市长开始在问政平台上实名回复网民,广东酝酿建设“省市一体化网上办事大厅”平台,地级市建立个性化的地方“网络问政门户”,汕尾市陆河县非法砖厂经网友多渠道发帖投诉后被取缔又再次“复活”等系列事件的分析,为如何实现网络问政制度化提出科学化建议。

舆情评论的论证方式

所谓论证就是把材料和观点统一起来,组成一个完整的说理体系的过程,也就是摆事实、讲道理,分析问题的过程。论证是新闻评论写作的重要环节之一,评论如何展开,论点如何得到阐释,文章结构如何安排,如何把自己的观点论述得无懈可击、令人信服,都要靠严密充分的论证来实现。④

“麦牙堂”评论的论证方式较为灵活。常见的两种论证方式,一是遵循“舆情整体趋势及其热议焦点、原因分析、处置建议”的论证方式,二是针对某一问题直接亮出观点,继而用材料层层加以证明的论证方式。前者的逻辑是从事实的呈现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后者则是“说服”的理念——“我这样说是对的,我拿证据来说服你。”文无定法,无论选择何种论证方式,关于舆情的整体态势的研判、舆情关注焦点、影响舆情走势的原因、舆情建设的建议等几大核心问题都会融合其中,这是“麦牙堂”舆情评论的主要论证逻辑。

其论证严密性则主要体现在:

围绕一个中心,聚焦论证。《用工荒中应有不慌智慧》,集中论证广东面对用工荒难题,如何做到“不慌”——媒体、政府应有效引导舆论,疏导舆情;《科学决策需要听取民意更要争取民意》,集中论证公共决策中如何在听取民意的基础上争取民意,论证争取民意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媒体舆论未成合力,供暖议题难产智慧》,直指媒体未能充分发挥“社会协调者”功能,致使“议题”缺乏黏性与合力,难以产生公共智慧。

材料与观点紧密结合。对舆情的宏观基本面及其关注焦点的研判,并非出自作者主观臆造,而是建立在客观的舆情言论抽样统计、分析的基础之上;探寻影响舆情的本质因素,需要将孤立的舆情事件置于社会系统和矛盾运动的结构中深入思考,除了着眼舆情事件本身的细节,还需从相关、类似舆情案例中寻找佐证或启发;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需要紧密结合舆情诉求,从中寻找智慧。此外,所提方案的可行性,又常需要历史的、类似的解决方案做支撑。

以理服人。以充分的事实、周密的论证、严谨又不失生动的表达,呈现真实的舆情面相,剖析舆情事件本质,寻求舆情建设的方法。说服他人的方式,靠循循善诱的说理过程,不靠简单的是非论断和“提要求”、“发命令”式的观点推销和灌输。

值得注意的是,从2011年8月创办以来,“麦牙堂”评论的论证方式处于不断探索、成长之中。从最初百字以内的舆情点评,到千字文的舆情评论,再到“新闻报道+舆情评论”专题打造,其舆情评论的中心论点越发聚焦、说理过程更加充分、舆情建设的建议更趋专业化。“麦牙堂”正在探索一种属于自己的论证风格,这也是舆情评论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必然要经历的成长过程。

注释:

①刘毅:《网络舆情研究概论》[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51~52页

②③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如何应对网络舆情》[M],新华出版社,2011年版,第41页,第44页

公务员个人剖析材料范文3

[关键词] 就业分析;需求评价;指标体系;体系优化

[中图分类号] G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0037(2015)08-46-6

Optimation Strategy on Archival Majors’Cultivation System Driven by Employment Analysis and Skill Needs Assessment

Yang Jiayi

(Zhengzhou Institute of Aeronautical Industry Management, Zhengzhou, 450015)

Abstract:As the core constitution of National Strategic Resources, Archives faithfully recorded and servedas the reference in the course of technology and economic construction in China. Therefore, personnel staffs ofarchival majors should be the main training objects of the nation. With archival majors inZhengzhou Institute of Aeronautical industry Management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employment data from 2008 to 2015 are collectedand analyzed to investigate the causes of change. Moreover, index system of business demand level involving basic skills,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expanded skills of archival science isconstructed according to businessneeds. According to employment and demand indicators, existing professional training system is examined andoptimized in order to cultivate more new talents of Archival majors to satisfy the needs.

Keywords:employment analysis; needs assessment; index system; system optimization

档案专业是一个小众专业,目前全国只有三十多所学校开设,但档案在我国科技与经济建设过程中,起着忠实记录、参考借鉴的作用,是国家战略资源的核心构成,档案专业应该成为国家重视的专业,从事档案专业的人员,应该是国家重点培养的对象。论文以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档案学专业为研究对象,分析该专业从2008年到2015年的就业数据,研究转变原因,并根据企业技能需求,构建涉及档案基础技能、专业技能和拓展技能的企业需求层次分析指标体系。根据就业与需求指标,审视现有专业培养体系,进行优化,从而培养更适用需求的档案专业新人才。

1 档案专业就业数据分析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档案专业成立较早,是河南省仅有的两个档案专业之一,年招生四百人左右,(含建筑工程档案管理方向和专升本),其就业数据具有代表性。

通过调研,该专业从2008年到2015年的就业情况发现,其主要的就业方向为单位办公室8.25%,企业档案管理部门12.875%,各航空集团、研究所等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部门18.875%,考取研究生12.625%,档案服务的各公司15.5%,考取公务员2.25%,其他非档案管理岗位29.625%。该专业2008年到2015年,就业方向情况变化如图1和表1所示,而各就业方向,从2008年到2015年的变化,如图2所示。

图1中,横轴为年度,纵轴为比例,各柱体为就业方向。可以看出,在2008年,就业去向最多的是事业单位的档案部门和企业档案部门,但是,这两个就业方向的比例逐年下降,2009年非档案岗位的比例超过事业单位档案部门,2014年,考取研究生的比例也超过了事业单位档案部门,自2014年,从事非档案岗位和考取研究生的比例成为最高的就业方向。

图2中,横轴为各就业方向,纵轴为比例,各柱体为2008-2015年度信息。其中,在各单位办公室工作、各企业档案部门和档案服务公司就业的比例略有下降,但变化不是很大;在事业单位档案部门下降比较多,接近10%。考取公务员的比例,本来人数就不太多,现在变化也不大,但也在下降;考取研究生和在非档案岗位工作的比例逐年增加,增加比例接近一倍。

2 就业方向变化剖析

根据上述数据,分析就业去向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如下3个方面:

2.1 就业政策拓宽就业领域

档案专业的学生,2010年左右,就业集中于事业单位、国企的档案部门,大约在2010年以后就业方向比较分散,表明市场经济规律同样适应于专业针对性较强的档案专业,专业对口观念有所淡化,多向就业,多向选择的就业政策,拓宽了档案专业学生的就业领域,这一点可以从图2中,非档案岗位的就业比例逐年增加中获知。而且,自2011年开始,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信息科学学院,与工业和信息人才交流中心,联合举办信息技术培训,每年都有5名档案专业的学生参与,最后从事信息系统开发工作,占培训人数的58.14%。虽然该校此专业招生为文理兼收,但主要以文科为主,但经过专业培训和技能培训,也可以从事纯粹的理工科的工作。

2.2 档案岗位特点与扩招加大了对口就业难度

与其他行业相比,档案岗位具有稳定性、长期性等特点,不管是事业单位还是企业,与档案管理相关的岗位较少,如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专职管理全校档案的档案科只有两人,专职负责学生档案的教师1人,兼职管理教师档案的1人。职工工作最短的16年,最长的30多年,自作者进入该单位工作到现在没有新职工增加。但是,档案招生人数每年却在增加,比如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的档案专业,以往一届学生只有档案专业2个班级80人和专升本1个班30人左右,但这几年来,不但增加了一个新的方向――建筑工程档案管理方向,而且档案学专升本的人数剧增,2015届档案相关毕业生达到300余人,人数增加了三倍。郑州大学的档案学本科专业,2012级录取30人,后转专业2人,剩余28人,2013级录取35人,2014级录取40人,人数在三年内增加了三分之一。因此,档案岗位特点与近几年的档案专业人数增多,加大了对口就业难度。

2.3 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专业意识不强

据调查,目前只有中大型的国企和事业单位,在招聘档案管理人员时,才有限的考虑档案专业的学生,比例非常低。而且,近几年来,招聘的档案专业的学生,不但要负责档案管理工作,还要从事文员、行政管理、图书室(馆)的管理工作[5]。据了解,中航工业郑州某公司2015年招聘的两名档案专业学生,还要进行和企业主要业务相关的技能培训。这对档案学专业的学生来说,虽然是一个有利的现象,但大多数企业的档案管理人员,多数由其他人员兼任,比如文秘专业。随着数字档案管理等新技术的发展,虽然对这些非档案专业人员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但通过培训和学习等,基本上能满足简单的管理要求,因此,并没有专门为此去招聘档案专业学生,这就造成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专业的人员比例很低,而档案专业的学生,专门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比例也很低,这反映了在目前绝大多数企业中,档案管理工作专业意识不强。

2.4 提高学历、改变专业方向成为缓解就业压力的新途径

在图2中,考取研究生的比例增加了一倍多,从7.3%增加到17%。而在对该校此专业大三学生的调研中,发现有接近二分之一的学生在准备考研,了解其考研动机和方向,居然有不少学生认为目前所学知识不够,希望通过提高学历来提高就业能力,希望通过改变学习方向,来改变知识结构,从而能更好地就业,说明提高学历、改变专业方向的目的主要是缓解就业压力。

3.技能需求层次指标体系构建

3.1 技能需求架构

企业对档案专业的技能需求比较多,但主要包括基础技能架构、专业技能架构、发展能力架构三个方面,因为档案工作比较烦琐,且需要耐得“寂寞”,因此,需要增加工作情商技能架构。

基础技能架构应该是所有专业都应该具有的,也就是综合素质,包括沟通技能、组织技能、学习技能等,对于档案专业来说,更包括文书写作技能。专业技能架构主要是企业、单位对大学生在完成具体档案业务方面的技能需求,这也是培养体系优化的重点方向,而且随着环境的变化不断改进。发展技能架构则考虑大学生工作后的发展,是迅速提高业务能力、职务职称的关键,包括创新技能、职称规划技能等。工作情商技能架构主要包括思想品德、个人修养、工作作风、协作意识等。

3.2 技能需求层次分析指标体系

根据企业技能需求架构,在遵循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的情况下,最终确定一个具有1个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和25个三级指标的技能需求层次指标体系,如表2所示。

3.3 基于评价体系的分方向技能需求

专业技能需求是专业培养的重点,根据上述指标体系,通过到单位人力资源进行实地调研、对已经毕业的学生进行问卷和电话跟踪、访谈高校从事就业管理工作人员等方式,获得各就业方向的专业技能需求如下:

3.3.1 单位办公室

档案学专业的学生,应聘到各单位,从事办公室管理工作,其实主要是办公室文员的岗位,因为企业认为档案学的同学,具备了办公室工作的基本素养和技能需求,且不少企业并没有为企业领导配备秘书,因此办公室文员也经常需要写一些公文。该岗位与档案相关的工作职责和技能需求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单位文件的起草撰写、文件收发、资料整理、文档的归类、印章的使用和保管等行政工作;二是添购办公设备、办公用品的计划编制和申购手续工作,办公设备、办公用品的发放使用的管理;三是企业员工的入职、请假、调动、辞职手续,全面负责员工考勤工作;四是企业员工人事档案材料的建立、完善。

3.3.2 企业、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

此方面的工作技能需求,符合学校的培养方案,尤其是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此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向主要为科技档案管理,这也是虽然就业比例降低,但依然是主要的就业方向。在此方向,除了传统的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和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登记、统计、检索等基础工作之外,现在还要求具备档案安全的保障能力、档案数字化与信息化工作等新的业务技能[2]。

3.3.3 公务员和事业单位

近几年来,各级别政府、事业单位招收档案专业的公务员和职工的比例略有下降,但档案专业的学生,可以考取与专业相关的其他岗位,准备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考试的学生比例,仅次于考取研究生的同学。档案专业的学生,除了考取各级政府和政府职能单位、档案局馆的档案管理人员之外,还可以考取上述单位文职人员。这些学生,除了本专业的理论知识之外,还需要掌握《宪法》、《档案法》、《保密法》、《信息法》等涉及自身工作的法律条文,甚至包括公务礼仪、国际政治、军事、经济形势等课程。考取事业单位的学生,还要熟知文书学、秘书学等相关课程[3]。

3.3.4 档案服务公司

档案服务公司是这几年新兴的从事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档案整理业务的公司,具体工作主要包括8个方面:①文件与档案管理技术咨询、交流;②文秘与档案人员实用技术传授服务;③档案馆、室信息化、智能化建设;④工程文件编制与档案整理;⑤档案工作达标升级业务指导;⑥各种文件与档案数字化技术服务;⑦文档管理软件开发与技术支持;⑧文档用品与设备销售等。这些企业招聘的学生,除了档案相关技术外,还注重学生的打字速度,要求工作仔细认真,严谨周到,但因为大多数工作主要是档案数字化,所以待遇不高,且需要经常长期出差,因为人员流动性比较大。

考取研究生和从事非档案岗位的学生,则根据学位方向和岗位的具体技术要求,有不同的自我学习和培训内容。但经调研发现,在这些非档案岗位中,只有极少部分学生从事有技术含量的工作,其他人员主要集中在人事专员、销售代表、客服专员、各级助理等方面。

4 档案专业培养方向剖析

4.1 档案就业市场逐渐广阔需要全面人才

近几年来,国家和各单位对档案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不但要求高级别大规模的企业应该拥有更加完善的档案馆、室,而且要求政府部门也加强档案力量,发挥档案作用。除了传统的编史修志之类的工作外,认为在民生政事决策、科学发展观建设等方面,也可以发挥其重要的凭证和参考作用。2008年5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在国家档案馆、公共图书馆设置政府信息查阅场所,并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获取政府信息提供便利”、“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向国家档案馆、公共图书馆提供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这些要求需要档案人员除了具备传统的档案技能外,还需要掌握信息收集、分析和挖掘能力。

4.2 档案管理技术日新月异需要新技能

档案信息化和数字化的普及,不仅仅包括传统档案的二次加工,还包括档案建立伊始的数字化;数字档案整个生命周期的管理和安全要求,需要具备信息管理、安全管理知识的档案人员,甚至还需要具备硬件技术、软件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从档案的多媒体展示到新媒体展示和全媒体展示,又需要档案人员具备较强的数字档案使用技术[4]。上述技术不但对档案管理人员提出技术挑战,对档案专业的培养方案、培养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和要求。

4.3 档案服务功能提高需要

现如今,档案除了传统的参考和凭证作用之外,在服务社会、服务民生方面,也开始发挥积极的作用。有价值档案的整理;民生档案的有偿或免费提供;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档案、农村五保户供养档案、民事诉讼档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档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等群众关切的档案服务等工作,内容多且杂乱;档案主动服务、上门服务、全面服务等理念的提出等等,都体现出档案工作的社会化服务功能越来越强,分工越来越细,所提供的服务越来越专业,这就要求档案人员不但“术业有专攻”,而且还要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社交能力和工作热情[5]。

5 档案专业培养体系优化

根据上述研究,提出就业分析与企业需求评价驱动档案专业培养体系优化策略

5.1 就业需求驱动的培养体系优化

除了传统的档案学相关课程之外,应该建设少部分符合就业需求的课程,直接面向就业单位,减少就业单位在招聘之后的继续培训时间,提高毕业生的实际“上手”能力。根据往年就业方向和就业前景与趋势分析,应该设置三个新的课程模块:

5.1.1 办公自动化模块

此部分在原有课程体系中,仅包括大一时设置的48个课时的计算机基础,而且学习内容比较多,考试也为理论考试,学生难以提高,而且不少高校和专家甚至认为,目前的电脑普及率比较高,这方面的知识学生早已经自学了,从每年指导毕业生论文中可以看出,其实此方面的能力,各个专业的学生都比较差。

5.1.2 电子商务模块

随着“互联网+”和双创的提出,不少档案学专业的学生,将电子商务作为创业的方向,这不但是毕业之后的选择趋势,不少在校生也在课余兼职。但主要因为选择方向不清晰,跟风随大流的思想占据主流,所以失败较多。

5.1.3 社交能力培养模块

不管是从事档案管理工作还是文员行政工作,现在的档案管理都提倡“走出去”、主动服务,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这不仅需要学生自己在学校里参加社团当班干部培养,更需要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指导,增加针对性。

5.2 技术发展驱动的培养体系优化

档案数字化和数字档案已经成为档案管理的主流工作,在现代档案管理的收集、传输、加工、存储、维护和使用的所有阶段,都充分需要技术支撑。这需要增加三个方面的课程模块:

5.2.1 数字档案加工课程

数字档案的加工,不仅包括简单的扫描处理,还包括对加工内容偏斜度、清晰度、失真度等的质量处理,对影响内容的杂质进行去污处理,对蓝图的消蓝处理,对大幅档案的拼接处理,对影像、动画档案的采编,对实物档案的智能3D处理等。

5.2.2 数字档案安全管理课程

安全管理涉及加工的安全、存储的安全和使用的安全。主要需要学习备份技术、加密技术、确认技术、访问控制技术等相关课程。

5.2.3 数字档案使用技术

如今,数字档案的使用,不仅包括在电脑上阅读,还包括在专门的档案阅读器上使用,展示的形式,除了平面展示,还包括以多媒体、全媒体等技术支撑的立体展示。

公务员个人剖析材料范文4

通过前段时间对有关文件和必读篇目的学习、征求意见及开展的谈心活动,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特别是在这么短时间内广泛的同这么多同志敞开心扉交流思想,这是我到执法局工作两年来时间最集中、范围最广、效果最实的一次,个人收获很大,触动也很深,觉得自身在思想、作风、纪律等各方面,与党的先进性要求、局党组和同志们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现将个人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不足、原因以及今后的努力改正方向分析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

(一)理想信念和宗旨观念方面。

工作年来,大多从事政务工作,对党务工作不熟悉。和其他领导比,党务工作时间少。因此,无论是“三讲”的学习还是先进性教育,我都积极认真的参加。通过对党历史进程的回顾、学习和研究,每次都收获很大,都有新的认识。这说明个人缺乏对党的历史、党建理论等深层次的认识和实质性的把握,老是觉得深入研究探讨党的理论体系比较困难,对提高政治理论的迫切性、重要性认识不够。随着时代和形势的发展进步,全党每个时期、每个阶段的路线、方针、政策都各有特点、各有背景、各有意义,自己对这些深层次的、本质的东西把握性不够,学习得不深,与实际结合的不紧密。政治理论学习也没有很好的结合历史背景,没有从深层次上理解理论的客观规律性、必要性、重要性,只是片面的认识是历史的必然。通过学习,自己认识到这是影响理想信念的大问题。

我虽然出生在农民家庭,生长在农村,但一直在学校读书,参与农业实践少,对农村、群众了解的不深不透,特别是对群众的一些思维方式和习惯做法研究得不够。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市外经贸委从事三资企业审批等对外经贸工作,年借调市政府从事政务服务、组织人事等工作,直接面对基层群众的机会不多。××年4月到执法局以来,特别是随局主要领导到基层开调度会议和做群众思想政治工作时,我深刻认识到,新时期的行政执法工作既要坚持原则和党性,严格依法办事,按程序办事,又要紧紧依靠基层组织,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教育群众、引导群众,才能赢得相对人特别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才能不断开创工作的新局面。如果对基层、对群众了解得不深不透,不细不实,就难以把问题找准、工作做到位。自己在处理这方面工作,有时指导思想虽好,但在具体操作上,感觉力不从心、做不到位。

(二)工作作风和驾驭能力方面。

一是深入一线谈心少。自己虽然想通过组织、人事等工作,和同志们多沟通交流,但在实际工作中,只和常接触的部分同志进行了思想交流,没有和同志们一对一的全面谈心,在了解同志们思想动态方面不细、不全、不深、不实;二是深入一线调研少。自己觉得局党组确定任务目标、指导思想,自己只要踏踏实实做好本岗位内分工负责的事就行,没有站在更高的高度来看整个行政执法工作,缺少对一线的调查研究,对这项工作研究得不深、不细、不宽、不透,缺乏全局性、前瞻性、发展趋势性的认识和把握。没有真正立足东营实际,形成一个成熟完整的思路和方案。

还有,虽然对工作充满了热情和激情,很想干出一番成绩,但却忽略了工作的方式和方法。对应急性的工作在安排调度上作有过急情绪,方法简单,有时甚至粗暴。如对待办公室的同志们,缺乏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开会给同志们提要求多,批评多个别沟通交流少,传授方法少。没有真正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搞好行政管理。虽然热情激情有加,但方式方法不恰当。

驾驭能力方面,自己虽然具有大局意识,知道要结合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根据局党组确定的指导思想来开展工作,也能准确理解、贯彻领导意图,认真落实各项决策部署。但由于自己思路不够开,原则性强,灵活性不足,导致对整个局势驾驭能力不强。如××年,部分执法人员违规执法、态度粗暴的问题,局党组适时在全局开展了“牢记宗旨、执法为民”集中教育活动。举一反三,澄清队员在执法上的模糊认识,从而解决“为谁执法、执法为谁”的问题。自己在这个问题上,虽有所考虑,但却没有提到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来看待。当时自己虽是党组成员,但在处理问题和驾驭能力上与局领导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此外,在学习业务知识,特别是法律法规上,自己侧重看书本多、查案例,没有付诸司法实践,没有做好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更不用提理论的升华了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这也在客观上影响了自己的领导水平和驾驭能力。

(三)组织纪律和党性原则方面。

自己存在一定的小集体思想,工作中向上级汇报、争取政策,一般都是站在自己局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侧重本局个体的利益、要求和想法,对全市的大局和市直部门整体工作考虑较少,也不透彻。在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方面做的不够,有些规章制度虽然考虑较多,但抓落实不够。本身也存在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没有做到位现象。自己在办公室工作,接待活动参加的偏多,对有些亲友的请客吃喝,也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坚决的抵制。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

存在以上问题,说明我自身建设方面还有很大差距。深挖个人问题之所以存在的思想根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学习抓得不够紧、不够实、不够到位。政治理论学习不系统,不深刻、不全面,甚至只是局部性的了解,满足于学过了,知道了,了解领会了,没有更深的考虑问题。对业务知识的学习存在懒惰心理,感觉和自己所学专业跨度大,静下心来系统学习次数少,时间短,习惯于问答式的听别人讲,疏于自学研究。此外,在局里讨论研究较多,到一线、到基层深入实践的少,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自己的学习效果。

二是对自己要求不够严格。有时局限于在自己岗位上,尽职尽责,做好“份内”的事。对有些事情(不涉及自己的职责范围)存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现象。从心理上存在好人主义。片面强调了在工作中到位不越位,没有从全局的高度来要求自己,考虑问题。

三是思想不够解放,创新意识不强。对大趋势、大形势把握不够好,与时俱进的力度不够大,思想观念更新不够快。觉得党的一些世界趋势性、大局性的事件与自己关系不是很密切,没有高度关注,没有站在高层次上理解和看待问题。

开拓创新思路不广,在城市管理执法体制的研究上,参考别的地、市的做法模式多,独创性的东西少,存在怕犯错误思想。没有学会“摸着石头过河”。当然这也有自己工作实践经验少、知识面不广的原因。

三、下一步努力方向

这次先进性教育活动教育,使我进一步感到,必须切实加强学习,努力改造世界观,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克服缺点和不足,不辜负党和人民的培养,不辜负领导和同志们的对自己的关心帮助。为进一步提高自己,改进工作,对自己认识到的问题,提出如下整改措施:

第一,切实加强学习,进一步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一是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好学风。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到县区执法局、街道办事处、社区村居了解情况,向广大群众学习。体会执法难处,找出存在问题。拿出解决办法,给领导当好参谋助手。二是摆正心态,正确处理好工学矛盾,认真读书学习,刻苦钻研,从理论上研究党的知识,使自己成为党史通。三是严格遵守集体学习制度,按时参加集体学习。

第二,牢记“两个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对我局的现状保持清醒的认识。把我局定位在全面建设和发展的初级阶段,积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队伍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等各个方面向局党组建言献策。

第三,开拓创新,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水平。一是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强化奋斗精神和进取意识,工作大胆泼辣,开拓创新。二是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多沟通、多交流,丑话讲在当面,好话讲在背后。三是工作严细认真,精益求精,高标准严要求,结合“决策目标、执行、监督”三个体系,求实务实抓落实,使自己做到尽心尽力尽职尽责,是队伍做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

公务员个人剖析材料范文5

说起来重要,排起来次要,用起来需要,忙起来忘掉。据了解,“人事档案无用论”正在社会上逐渐流行。随着越来越多“单位人”变成“社会人”,导致“弃档”现象越来越严重,尤其是大中专院校的毕业生,放弃人事档案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导致“人事档案无用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造成:一是人事关系存档费高,导致不少人纷纷“弃档”;二是用人单位与人事档案之间的依附关系不大,加之转档的手续繁琐,或有些人合同末满就想跳槽,为了逃避交纳违约金,很多人在流动或工作转换中放弃档案;三是大中专学生毕业后自谋职业成普遍趋势,暂末找到工作的毕业生将档案放在人才市场后置之不理。通常情况下,不少档案就会长期挂靠无人过问,从而产生了人们俗称的“死档”、“弃档”。

为什么人事档案由昔日的“香饽饽”变成为今天的“鸡肋”?更进一步剖析,不难发现:在计划经济向上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人事档案的作用在淡化,档案与就业、工资、分房等息息相关的现象已渐渐走进历史,档案不再是众多企事业单位考察个人能力的标准。其二,户籍制度改革的深化和户籍观念的淡化,连户口都不如的档案多了一个被遗弃的理由。其三,一些不合时宜的规章制度成了人才自由流动的绊脚石,过高的档案管理费和烦琐的档案调动手续,成了“弃档”的借口。其四,各地人事档案管理单位对档案仅限于保管这一低层次服务,无法给当事人带来就业或成长的指导和帮助,是导致档案日益贬值的重要原因。

笔者认为:人事档案是一个人的人生履历,非常重要。档案如果长期“沉睡”或丢弃,会给档案所有者的人生道路带来始料不及的麻烦,以至影响一生,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影响养老金的领取。办理养老金领取的时候,要经过档案的审核,工龄、工资、待遇、职务、社保受保时间等都是以个人档案的记录为依据的。除了养老金外,其他社会保险,也与个人档案相关。

2.影响转正定级和计算工龄。有很多毕业生找到工作后,没有及时办理参加工作的有关手续,几年以后仍是学生身份,从而影响转正定级和工龄及退休金的计算。

3.影响职称评定和工作调动。大学毕业后,学生档案需要经过转正定级后,才能成为干部档案,才能正常调动。而某些毕业生档案在毕业后没有提交单位,也没有存在政府指定的人才服务中心,职称评定就会因手续不全而受到影响。

4.影响考研、出国等手续办理。考研、考公务员、出国升学、结婚、生育等,这些事情都需要政府所属人才市场开具相关证明,缺少档案将无法办理这些证明。

因此,做为档案管理工作者,要充分重视此项工作,采用科学管理的工作方法,才能顺应新时期文书档案管理发展的需要,继而利用档案材料和档案信息在日常工作的有效价值,指导和服务于管理工作,实现其工作的特有职能。

(1)提高对人事档案重要性的认识。一是做好咨询服务工作,要让广大毕业生充分认识到,毕业生人事档案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它对毕业生今后的就业、生活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人事档案是反映毕业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用人单位选贤举能的重要依据,是对毕业生本人进行定位的重要参考,即使不设人事档案的企业、公司也是十分重视人事档案所提供的人才信息;二是加强自身学习,提高管档人员素质。管档人员要充分认识到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在人才资源开发中的重要性,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开发、管理和利用好毕业生人事档案这一信息资源。

(2)加强对毕业生人事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做到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和保管等各个环节科学规范。一是全面普查案卷,对接收到的毕业生档案应重新整理,并编写页码、目录、标题,一一对应,装订成册;二是加强收集工作,完善档案内容。结合本地实际注意收集那些能体现毕业生实践能力、思想品德、政治素质等方面的材料,准确、客观地反映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与现实表现,提高档案的利用价值;三是实行专门统一管理。将所有毕业生的人事档案统一整理,分门别类,按照人员年龄、学历、专业、姓名等统一编号,并建立多种检索方式,便于查找与利用。建立专门的毕业生人事档案库,实行科学、规范的管理。

公务员个人剖析材料范文6

全市组织系统“能力建设年”活动动员会议召开以来,我们深进学习会议精神,迅速作出安排部署,结合部机关年轻同道较多、能力素质亟待进步的实际,围绕“能力建设年”这一主题,深进开展“学习进步年”活动,大力加强组工干部能力建设,使组织部分的表率作用更突出、组工干部的模范作用更明显。现将我县“能力建设年”活动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周密制定方案,深进动员部署。20*年1月6日召开了全县组工干部参加的“学习进步年”动员会议,并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下发活动实施方案,对活动进行部署安排。组织组工干部制定学习方案,并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出学习计划,明确目标任务,加深对开展“学习进步年”活动重要意义的理解。通过深进动员,重点引导组工干部树立三种全新理念:一是破除“要我学习”的旧观念,树立“我要学习”的理念。组工干部肩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一历史重任,学习已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更是一种政治责任,是对党的事业无穷忠诚和高度负责的具体体现。必须牢固确立自主学习意识,把学习当作第一要务,培养浓厚的学习爱好,不断增强学习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进步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二是破除“少小求学,老大图闲”的旧观念,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能力素质要靠学习来支撑,开展工作要靠学习来指导,工作亮点要靠学习来培育。组工干部必须牢固确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做到“生命不息,学习不止”。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在理论创新中推动组织工作创新,使组织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三是破除“工学矛盾”的旧观念,树立“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理念。干好工作需要学习,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工作;工作的过程是学习的过程,学习的过程也是工作的过程。两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注重学习,工作就会有新思路、新举措,就能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反之,势必造成知识恐慌、本领恐慌,就会贻误工作,给党的事业带来损失。必须牢固确立学习就是工作的理念,自觉摒弃把学习当作负担的片面熟悉,正确处理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做到在学习中推动工作,在工作中强化学习。

二、精心组织实施,确保活动效果。围绕“抓学习、强素质、促创新、提能力、比贡献”这一主线,通过系统、认真地学习和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提升组工干部的整体素质与能力,全面推进组织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以基础工作求规范、重点工作求突破为载体促创新。坚持把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难点、热门题目作为能力建设的重点,把创新成果作为检验活动成效的重要标准。一是开展专题研讨活动。每名组工干部要总结和先容2个以上创新方面的好做法、好经验,并找出几个因循规蹈矩影响工作的典型事例,认真剖析,进步对组织工作创新重要性的熟悉。二是深进开展组织工作“亮点”工程。各室、中心围绕岗位职责,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题目、总结新经验、宣传新典型,使工作更有特色,亮点更加突出,成效更加明显。

以开展教育培训和各种竞赛活动为载体提能力。一是强化干部培训。分批次抽调组工干部参加全县科级干部培训班、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等,有针对性地进步组工干部政治理论素质和知识水平。聘请有关专家、学者举办系列专题讲座,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行政执法与经济发展环境、当代科技前沿动态、当代世界政治经济热门题目等知识为培训内容,进一步拓宽组工干部的知识面。二是开展组工干部基本功竞赛。在全县组工干部中进行基本业务技能比武,开展写作、演讲、微机操纵等单项竞赛,进一步进步组工干部的基本办公技能和一些实用技能,努力进步工作效率和办公水平。三是实行“业务论坛主讲人”活动。利用集中学习时间,各室、中心负责人根据室(中心)的工作实际,预先选定讲课内容,认真预备讲课材料,以主讲者的身份为其他干部讲解学习内容,回答疑难题目。通过讲课的形式,进步组工干部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逻辑能力、组织能力和协调应变能力,让每名组工干部都成为组织工作的行家里手。四是开展“三学三比”活动。围绕“公道正派”这一主题,开展“学理论、学业务、学先进和比觉悟、比干劲、比修养”活动。组织广大组工干部学习《干部任用条例》、《公务员法》、《》等实用知识和一些先模人物的事迹,通过考试、演讲、辩论和征文比赛等形式,进步组工干部的工作能力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