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实践的劳动感受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劳动实践的劳动感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劳动实践的劳动感受

劳动实践的劳动感受范文1

众所周知,这些“景致”只有走近全校师生,成为校园生活密不可分的一分子,才能体现其生成与存在的初衷。可时下许多学校里,这些“高价景致”在师生的心目中却只剩下了一种“距离美”。

有的展室经过专业设计和施工后,就用一把大锁将原本应是主人的师生拒之门外,虽然也安排了管理员,但服务的对象却是一些检查组或者参观团,内里的景致,师生们只好凭着外来人的欣赏去感受那“近亦不可及”的美;

有的展室极富特色,建成后师生们只能在一些媒体上看到“率先建成”或者“填补空白”的相关报道,师生们不禁又要一次次去体验“距离产生美”的感觉;

有的展室设计精巧、特色鲜明,学校领导会经常在校园会议上向师生们转述一些检查团领导的赞美之词,让师生们情不自禁又要想象那个大半学期都紧闭门户的展室里的特别景致……

难道可以任由这些煞费心力、精力、财力的育人设施闲置一旁,只余下一丝朦胧的“距离美”吗?校园展室应尽快摆脱“距离美”的尴尬,与主题实践近距离呼应,与校园活动零距离交融,与师生零距离接触,多一些实践、多一些体验、多一些亲近,才有可能发挥其应有的教育职能。

校园展室和教育管理不应存在“距离感”,而是一座座触手可及的“资源库”。一是可以即时获取的“警示资源”,在内容选择、过程构思、形式设计、时空协调等诸方面对学校正在或者即将开展的各类活动给予经验上的启示,避免在创新活动机制、实践模式、管理方式时少走弯路、不走错路;二是可以随时捕捉的“辅助资源”,富有内涵的图片可以成为作文评展、演讲比赛、故事会等活动的素材;极富创新寓意的展品,可以作为手工制作、劳动竞赛、科技小论文比赛等实践的样本;蕴涵人文色彩的奇闻异事、感人事迹,可以作为国旗下讲话、校园广播、宣传橱窗的选择内容;三是可以帮助自身及时汲取的“更新资源”,校园里各类教育教学活动也应成为校园展室的生成资源和个性内容,让各类展室和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真正携起手来,互相融合在一起。这样的校园活动才会更有成效。

校园展室和主题活动不应存在“距离感”,而应是一台台互相给力的“助推器”。一是活动效果“烘托器”。充分利用各种展室得天独厚的优势,不仅活动氛围比较容易营造,而且实践主题也极易渲染和突出,特别是展室内的许多展品都可以极其自然地成为实践的参照或内容,使实践活动得到意想不到的丰富和拓展。二是活动感觉“助兴器”。不断让一些实践作品或内容直接人选展室,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励着每一位参与实践活动的学生,让参与的快乐、成功的感觉充盈着活动整个过程。三是活动效率“助力器”。积极利用展室的不同区域或板块去确定活动内容或主题。不仅可以有效缩短实践活动组织的周期,也可以极大地降低活动成本。

校园展室和师生生活不应存在“距离感”,而应是一本本携手勾画的“成长簿”。一是可以清晰“情感归属”,各类展室在校园活动中频繁亮相,就会促使其内容不断更新,就可以清晰再现学校过去和现在的育人足迹,也可以展现不同时期师生的成长轨迹和进取风貌,就会让每一位师生通过校园展室把自己和学校连在一起;二是可以培育“记忆情结”,各类展室内容和校园生活同步更新,真实、生动地反映师生的成长足迹,特别是师生们亲身付出而成就的作品、获取的成果、幸福的场景等,可以让校园在每一位师生内心留下永恒的印象;三是可以展现“亲切情怀”,依托各类展室定期举办教师作品展、学生作品展、师生作品联展等活动,不仅可以通过不同侧面表现出校园的综合素质,也让其变身为展现师生个性和特长的平台。

劳动实践的劳动感受范文2

1提高认识,思想上重视《品德与社会》

品德与社会是国家重视小学德育的重要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工具。因此,对品德与社会的重视与否,课程上得好与坏,是德育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前提。提高认识,就要从思想上重视,加强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让品德与社会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影响他们的心灵。作为一名教师,在品德与社会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以下几点:

1.1与学生平等交流,解决他们遇到的实际问题。 例如:有的学生知道自己长大了,自己想做家务可是家长不允许。于是,有的学生就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不是我不愿意做,而是大人不上我做,那我就不做吧!”面对这种想法,我就适时引导学生去讨论怎样去争取实践的机会。

有的学生说:“我就跟他们讲道理,如果不听我就给他们写一封信说明我的想法。”

有的学生说:“我家里的人最怕我哭,我就哭,直到他们同意。”

也有的说:“我就偷偷地做,让他们瞧瞧我有能力做。”

……

我说:“确实,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一些困难,但我们要勇敢地面对现实,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它们。回去后,选择适合你的办法去试一试,也许就成功了。老师相信你们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有了老师的鼓励、同学的建议,再去实践,得到的可能会更多。

1.2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 学生的一些认识和新的道德观念在生活中是否能得到广泛的认同,这是儿童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实践产生冲突的根本原因。儿童的一些正确的、善良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遇到各种挫折,使学生对品德与社会教学产生怀疑。我们的教学所给予学生的不应是一个简单的结论——“该怎么做?”,而是要让学生亲自去试一试——“你会怎么做?人们会有什么评价?”从而在生活中真正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建立自己的道德标准。因此,我认为我们的教学应该向生活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知行统一才能发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重要作用。

2结合实际,让道德教育工作有特点

我们国家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因此农村的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必须面向农村,紧密结合农村实际,突出农村特色。

首先,要利用品德与社会课加强爱农村、爱劳动的教育。现在就有许多身在农村而不爱村、不爱劳动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成绩普遍很好,他们学习的动力是考上大学,走出农门,离开家乡……这样的想法是偏面的。这种思想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家庭、社会、个人等各方面的因素存在。这时如果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仅仅停留在说教上显然是不行的。这就要我们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结合实际采取多种方法来教育学生树立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如在教《我的劳动感受》一课时,我首先用类比法引导学生说说参与劳动的不同感受,从而教育学生要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热爱农村。

其次,要结合品德与社会课加强农业科技教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在农业生产中的含量正日益加大。我教《春天的种植》一课时,先播放VCD多媒体课件,做“农事5分钟新闻会”,对学生进行农业科技教育,再组织学生展开“种子发芽”的条件讨论。然后结合类似事例,引导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于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性,增强他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长大攀登科学高峰的自觉性。

3课堂教学,要多方位多角度地展开

农村小学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过程中,往往均采用了单一的、古老的说教式教学模式。这种以说教为主的思想品德教育在现实社会面前显得是那么的苍白无力。要改变思想品德教育的现状就要改变过去的以说教为主的教学模式。经过这几年教学的不断实践,我探索出以下几种较为有效的教学模式。

3.1明理激情导行模式。 这是在传统的讲解模式基础上演化而来的,适用于品德与社会新授课中的各种课型。它是以教师为主导,通过直观演示、口头讲解、文字阅读、评价行为、激感等手段传递信息。学生通过观察感知、理解教材、动情明理、自省辨析,最后由教师评价提出行为要求。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使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道德知识或某一方面的行为方式。选用这种教学模式的时候,要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如在教《我送老师一支花》一课时,提出了“老师像红烛,无私奉献青春年华”“老师像园丁,辛勤培育现代化建设人才”“我们要尊敬老师”的观点之后,教师可推心置腹地向学生谈谈自己在教师的关怀下成长的故事,以及对教师工作的情感体验,然后让学生谈他心中的老师,使师生间产生感情上的认同和共鸣,促使学生主动地以实际行动来尊敬老师,提高了教学实效。

3.2“问题——讨论”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着眼于学生个人的潜能和整个人格的发展,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思考辨析机会,培养学生“悟理——讲理——用理”的能力,适用于哲理性较强的课。在教学实践中,这种教学模式最受学生欢迎。

劳动实践的劳动感受范文3

关键词 农村小学 品德与社会 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识码:A

1提高认识,思想上重视《品德与社会》

品德与社会是国家重视小学德育的重要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工具。因此,对品德与社会的重视与否,课程上得好与坏是德育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前提。提高认识,就要从思想上重视,加强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让品德与社会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影响他们的心灵。

1.1 与学生平等交流,解决他们遇到的实际问题

例如:有的学生认为自己长大了,想做家务,可是家长不允许。于是,有的学生就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不是我不愿意做,而是大人不上我做,那我就不做吧!”面对这种想法,教师应该适时引导学生去讨论怎样去争取实践的机会。

有的学生说:“我就跟他们讲道理,如果不听我就给他们写一封信说明我的想法。”、 “我家里的人最怕我哭,我就哭,直到他们同意。”、“我就偷偷地做,让他们瞧瞧我有能力做。”教师应该教育学生:“确实,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一些困难,但我们要勇敢地面对现实,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它们。回去后,选择适合你的办法去试一试,也许就成功了。老师相信你们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有了老师的鼓励、同学的建议,再去实践,得到的可能会更多。

1.2 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

学生的一些认识和新的道德观念在生活中是否能得到广泛的认同,这是儿童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实践产生冲突的根本原因。儿童的一些正确的、善良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遇到各种挫折,使学生对品德与社会教学产生怀疑。我们的教学所给予学生的不应是一个简单的结论──“该怎么做?”,而是要让学生亲自去试一试──“你会怎么做?人们会有什么评价?”从而在生活中真正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建立自己的道德标准。因此,笔者认为我们的教学应该向生活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知行统一才能发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重要作用。

2结合实际,让道德教育工作有特点

我国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因此农村的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必须面向农村,紧密结合农村实际,突出农村特色。

首先,要利用品德与社会课加强爱农村、爱劳动的教育。现在就有许多身在农村而不爱农村、不爱劳动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成绩普遍很好,他们学习的动力是考上大学,走出农门,离开家乡……这样的想法是偏面的。这种思想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家庭、社会、个人等各方面的因素存在。这时如果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仅仅停留在说教上显然是不行的。这就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结合实际采取多种方法来教育学生树立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如在教《我的劳动感受》一课时,笔者首先用类比法引导学生说说参与劳动的不同感受,从而教育学生要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热爱农村。

其次,要结合品德与社会课加强农业科技教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在农业生产中的含量正日益加大。教《春天的种植》一课时,笔者先播放VCD多媒体课件,做“农事5分钟新闻会”,对学生进行农业科技教育,再组织学生展开“种子发芽”的条件讨论。然后结合类似事例,引导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于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性,增强他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长大攀登科学高峰的自觉性。

3课堂教学,要多方位多角度地展开

农村小学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过程中,往往均采用了单一的、古老的说教式教学模式。这种以说教为主的思想品德教育在现实社会面前显得是那么的苍白无力。要改变思想品德教育的现状就要改变过去的以说教为主的教学模式。经过这几年教学的不断实践,笔者探索出以下几种较为有效的教学模式。

3.1明理激情导行模式

这是在传统的讲解模式基础上演化而来的,适用于品德与社会新授课中的各种课型。它是以教师为主导,通过直观演示、口头讲解、文字阅读、评价行为、激感等手段传递信息。学生通过观察感知、理解教材、动情明理、自省辨析,最后由教师评价提出行为要求。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使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道德知识或某一方面的行为方式。选用这种教学模式的时候,要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在教《我送老师一支花》一课时,提出了“老师像红烛,无私奉献青春年华”、“老师像园丁,辛勤培育现代化建设人才”、“我们要尊敬老师”的观点之后,教师可推心置腹地向学生谈谈自己在教师的关怀下成长的故事,以及对教师工作的情感体验,然后让学生谈他心中的老师,使师生间产生感情上的认同和共鸣,促使学生主动地以实际行动来尊敬老师,提高了教学实效。

3.2“问题──讨论”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着眼于学生个人的潜能和整个人格的发展,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思考辨析机会,培养学生“悟理──讲理──用理”的能力,适用于哲理性较强的课。在教学实践中,这种教学模式最受学生欢迎。

3.3角色扮演模式

劳动实践的劳动感受范文4

品德这门学科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知识,更能引领学生的行为,在课程目标中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的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在吴儒敏老师的讲座中有一幅画面,让我感到了当今学生冷酷的心,残酷的行为及其那种独有的“良好”心理素质。方一均在杀害老师之后的几天的表现令我们教师感到震惊,震惊之余,我们不得不思考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和可持续性。

由原来的〈〈思想品德〉〉到现在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体现了本门学科的特性――回归生活。生活离不开品德,品德离不开生活。品德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最终又为生活服务。教师要挖掘身边的资源有激情,用真情去教授〈〈品德与社会〉〉这门学科。通过教师的激情让学生动真情,从而有满腔热情投入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去,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使小学生从小就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李长春同志曾指出:“对中国游客加强文明素质教育,努力改善中国人的国际形象。”这充分说明中国人的文明素质有待提高,而提高中国人的文明素质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从小抓起,从提高小学生的素质做起。通过本次培训与学习,使我更加认识到小学品德学科的重要性,加深了对小学〈〈品德与社会〉〉这门学科的理解。〈〈品德与社会〉〉这门学科更重要是教学生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因此,在小学品德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

1.提高认识,思想上重视《品德与社会》

1.1 与学生平等交流,解决他们遇到的实际问题。例如:有的学生知道自己长大了,自己想做家务可是家长不允许。于是,有的学生就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不是我不愿意做,而是大人不上我做,那我就不做吧!”面对这种想法,我就适时引导学生去讨论怎样去争取实践的机会。在生活中经常遇到一些困难,要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它们。

1.2 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学生的一些认识和新的道德观念在生活中是否能得到广泛的认同,这是儿童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实践产生冲突的根本原因。儿童的一些正确的、善良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遇到各种挫折,使学生对品德与社会教学产生怀疑。我们的教学所给予学生的不应是一个简单的结论--“该怎么做?”,而是要让学生亲自去试一试--“你会怎么做?人们会有什么评价?”从而在生活中真正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建立自己的道德标准。因此,我认为我们的教学应该向生活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知行统一才能发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重要作用。

2.结合实际,让道德教育工作有特点

我们国家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因此农村的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必须面向农村,紧密结合农村实际,突出农村特色。

首先,要利用品德与社会课加强爱农村、爱劳动的教育。现在就有许多身在农村而不爱村、不爱劳动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成绩普遍很好,他们学习的动力是考上大学,走出农门,离开家乡……这样的想法是偏面的。这种思想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家庭、社会、个人等各方面的因素存在。这时如果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仅仅停留在说教上显然是不行的。这就要我们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结合实际采取多种方法来教育学生树立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如在教《我的劳动感受》一课时,我首先用类比法引导学生说说参与劳动的不同感受,从而教育学生要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热爱农村。

3.课堂教学,要多方位多角度地展开

农村小学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过程中,往往均采用了单一的、古老的说教式教学模式。这种以说教为主的思想品德教育在现实社会面前显得是那么的苍白无力。要改变思想品德教育的现状就要改变过去的以说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可以尝试 : 明理激情导行模式;通过直观演示、口头讲解、文字阅读、评价行为、激感等手段传递信息。学生通过观察感知、理解教材、动情明理、自省辨析,最后由教师评价提出行为要求。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使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道德知识或某一方面的行为方式。“问题--讨论”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着眼于学生个人的潜能和整个人格的发展,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思考辨析机会,培养学生“悟理--讲理--用理”的能力,适用于哲理性较强的课。 角色扮演模式;这种模式通过设置与现实生活中类似的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使学生向生活“取样”,从中引出相应的情绪反应和行为。这种模式比较适用于以行为训练为主的课和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大部分的中低年级学生特别喜欢这种模式,往往在课后还自发地围在一起继续“扮演角色”,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收到的效益较好。

劳动实践的劳动感受范文5

   2022年最新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聆听着即将敲响的新年钟声,我们已给本学期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又迎来了丰富多彩的寒假生活。为了让同学们能够度过一个“轻松愉快,学有所得,学有所乐”的有意义的假期,特制订寒假活动如下:

  一、开展“快乐在寒假”读书活动。

  (一)活动目的:书籍是人类的精神财富,是采掘不尽的富矿,是经验教训的结晶;读书是人们重要的学习方式,是人生奋斗的航灯,是文化传承的通道,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学生阶段是人生读书的黄金时光,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是教师和家长应尽的义务。学生平时忙于功课,很少有时间读书,寒假已到,我们一定要组织好学生利用假期开展“快乐在寒假”读书活动。

  (二)活动内容:小小设计师

  一二年级设计漂亮的书签。形状大小不限,书签上必须有书名、作者,并用一句话体现出故事的内容或者是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本书。并将书中你最喜欢的内容画画在书签上,两面都可以用。

  三四年级设计好书星星榜。每个人读几本书,并将自己最喜欢的书籍推选到我们的好书星星榜中,外形以星星的图形为主,设计出书籍的名称,作者,用一段话写出自己读书时的感受,大小不限,最少推荐三本书。学校开学将进行评比展示。五六年级我为书籍添衣裳。请同学们为自己喜欢的好书设计一个特别的封面,可以使平面的也可以是立体的,设计大小不要超过A4纸的大小。封面必须要有,书名、作者、出版社、背面有本书的介绍,其他的内容可以自由的发挥。

  二、分年级段开展实践体验活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能力的差异,分年级段开展适合学生实际的家庭、社区、社会实践体验活动,进一步提高少先队员的思想道德和适应社会的自主能力。

  (一)一年级开展“文明礼貌拜新年”为主题的活动。

  学习礼仪我国是礼仪之邦。拜年是要引导队员塑造自己文明礼貌的形象。首先以小课题形式开展春节礼仪的探究活动,如家庭礼仪、餐桌礼仪、拜年礼仪、做客礼仪等,然后在春节形象设计室里,由请爸爸妈妈做设计师帮助我们小队员们学习礼仪知识,进行礼仪训练,努力使自己在拜年中做到文明礼貌。制作贺卡让队员开动脑筋,集思广益,动手制作个性十足的新年贺卡,并写上发自内心的最真诚的新年祝福给自己的亲朋好友。要求言辞健康纯洁。有条件的队员还可利用网络为亲人发送电子贺卡。

  (二)二年级开展“喜气洋洋扮新年”为主题活动。

  净化小屋新年来临之际,几乎家家户户都要给自己的小家进行一次大扫除。利用这个契机,组织队员们开展“我是妈妈的好帮手”、“净化小屋我来干”的活动,与爸爸妈妈一起把家庭、楼道、小院打扫干净,把房间的物品清理整齐,充分享受劳动的乐趣,从小培养爱劳动的好习惯。(照片记录)美化小家新春是个喜庆的日子,引导队员不仅要净化小家,也要扮靓小家。如:帖春联、贴“福“字、挂中国结、挂灯笼、剪窗花等,队员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会一种技能。“剪窗花”小队通过走访民间艺人了解剪纸的起源、发展及其风格特点,开展“巧手剪朵小窗花”的活动。“送福”小队调查了解帖福风俗的内涵和贴的方法,着重练写一种福的写法,并在小队内举行一次“谁的手儿最灵巧”的擂台赛,评比出“最佳创意奖”、“最佳巧手奖”、“最佳美工奖”等,充分激发队员的动手兴趣。要求:设一个“喜气洋洋扮新年”为主题的小册子,内容有我是妈妈的小帮手的照片,以及各种灵巧的双手所做的作品汇集成册。

  (三)三年级开展“五花八门闹新年”为主题的活动。

  快乐蛇年闹闹闹搜集、学习有关“蛇”的各种知识,了解蛇的种类、特点,收集“蛇年吉祥语创作”、“蛇年公益广告设计”露一手等活动,来庆贺蛇年,展望蛇年美好的前景。将搜集的材料汇集成册,充分记录下来。用A4纸记录。麦霸PK唱唱唱喜爱拿麦克风唱歌的同学们不妨来一场家庭音乐PK赛,自己与实力相当的兄弟姐妹PK,争当麦霸王。大家一起选歌、练歌、飙歌,让长辈们做评委,在除夕之也开展超级麦霸PK赛,活跃气氛。

  (四)四年级开展“津津有味品新年”为主题的活动

  品尝美味佳肴春节里,走亲访友,饮食自然是必不可少的。在品尝美味佳肴的同时,关注餐桌上的一些别致的菜肴,向亲戚长辈了解菜肴的烹调方法。也可以用相机拍摄下来,供大家观赏,设计制作“美食知多少”,畅谈自己品尝过的佳肴和心里的感受,看谁说得多,记得生动,将美食记录文字和图片相结合,并在设计在A4大的纸上。

  烹饪特色菜肴寒假是学习烹饪的最佳时机,因为每家长辈们都想把自己的拿手菜呈上来露一手,各色菜肴是层出不穷。开展“我是小小厨艺师”、“瞧我的拿手菜”等活动,主动向爸爸妈妈拜师学艺,学会几种烹饪菜肴的方法,举行一次“我做菜肴大家尝”的餐饮聚会,让父母长辈作评委,比比谁的菜肴色香味俱全,就给他颁发“小小厨艺师”的奖章,用你的照片记录你学习的过程。

  学会合理饮食虽然有机会品味美食,但也要注意合理饮食,否则容易得病。上网或采访长辈了解春节易得的疾病及其需要注意的地方。大家不妨一起设计一张合理饮食的宣传卡,记录春节易致病的食物和预防的方法,并适当加以美化,分发给附近的居民、小伙伴,宣传合理饮食。

  要求:请将以上三个内容汇集成册,图文并茂,封页的内容是“津津有味品新年”。

  (五)五年级开展“七嘴八舌话新年”为主题的活动。

  查访来历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最盛大、最热闹的传统节日,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盛典。在新春来临之际,让队员们了解各国的新年日和风格各异的年俗习惯,查访中华民族新年日的来历,感受东西方文化的明显差异,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探究年俗红彤彤的春联、喜艳艳的门神、乐融融的全家福……这些丰富多彩的年俗是年文化的主体。在节日里,指导队员们以“门神和春联”、“守岁与贺岁钱”、“年画和贺年片”、“新春话福”等为题成立各种年俗研究小组,留心观察调查身边的各种年俗:送灶神、接财神、剪窗花、贴春联、请祖宗、放鞭炮……关注这些年俗的时间、地点和程序,引导他们追根溯源,或向长辈请教,或查阅资料或上网探究这些年俗背后的精彩故事和典故,撰写年俗日记。畅谈各类年俗特点及背后的故事,感受中华民族独特的年文化。

  (六)六年级开展“欢欢喜喜贺新年”为主题的活动。

  和家人赏烟火除夕之夜,千家万户灯火通明,燃放烟花。孩子们可以观赏到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美妙绝伦的烟火。让队员们在家与父母一起细心观察,美美欣赏。举办一次“难忘的烟火夜”征文竞赛,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听到的记录下来,充分感受春节的喜庆气氛。

  与老人度佳节除夕之夜,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是很多家庭必不可少的一餐“年夜饭”。春节前夕,队员们不妨自己举办一场春节联欢晚会,或模仿以往春节晚会中的经典节目,或自编自创自演节目,邀请小伙伴一起到敬老院与爷爷奶奶同乐,共度新春的美好时光。

  给小伙伴送温暖开展“同在蓝天下”、“我是冬天里的一把火”的活动,进行“假如我是外来务工子弟”想象,鼓励与外来民工子弟手拉手,共同玩乐度佳节。如年夜饭与手拉手的小伙伴同吃,一同敲响新年的钟,共祝新年快乐,元宵节与小伙伴共同制作灯笼,使外地的小伙伴充分感受到家的温暖,同时也激发队员对小伙伴的关心互助之情。(照片记录,心得体会等)

  三、阳光健身动动动

  在寒假,要开展健身活动,以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每天健身一小时,假期一定要学会跳跳绳,和爸爸妈妈小伙伴们比赛跳跳绳踢,看谁在一分钟内的最多。并用相机记录下你的精彩瞬间。

  四、雏鹰假日小队活动

  假期继续开展雏鹰假日小队活动,以“假日小队”为单位,广泛开展“小手牵大手、携手铸文明”、“小小邮递员”、“环保小主人”、“社区小能手”、“小小安全员”、“社区监督员”、“楼道小组人”等角色体验,丰富寒假生活,提高实践能力。

  五、要求:

  1、要做好专题安全教育,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要利用多种宣传形式,利用典型案例集中进行一次用电、防火、交通、燃放鞭炮、滑冰等方面的安全教育。

  2、各班班主任要高度重视,认真做好宣传、发动和相关的组织活动。

  3、班主任认真指导学生组建小队。提倡按居住远近,兴趣爱好等自愿组队开展活动,可以是同年段不同班的学生组建小队,并民主选举队长。同时充分发挥家长的功能,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每个假日小队邀请一位家长做辅导员,走出社区活动时要在家长的带领下进行活动。

  4、每个假日小队以社区为单位自愿组队、自定队名、自设队标(可做可不做)、自选队长、自聘辅导员、自主开展活动,将学校教育的.意图巧妙地转化为自我教育,才能收到理想效果。

  5、除学校提供的内容外,学生可自主创设活动内容,或者班级同学共同讨论设计符合本班特色的假期活动方案。

  6、读书活动要注意留下资料。

  7、开展“争做文明小学生”活动,紧密配合社区和家庭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防止学生在假期中进入电子游戏室、录像厅、歌舞厅,网吧。

  8、这个假期,同学们均为自己制定了一个锻炼计划:每天能坚持锻炼,有的晨跑、有的打球、有的跳绳、有的踢毽子……提高自身素质,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

   2022年最新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新的一年寒假又来到了,学校少先大队号召全体队员,寒假期间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生活中做热爱劳动的小帮手,在社区活动中做勇于实践的小标兵,在学习上做勤奋自主的小主人,过一个愉快而充实的假期。

  一、提高安全意识,加强安全教育

  寒假正值新春佳节,希望队员在与家人团团圆圆过春节的同时,增强安全第一的意识,注意自身安全,如:必须在家长的指导下燃放烟花;不到危险的地方去玩耍,不做危险的游戏;加强自我保护,注意防火、防盗、防电、防食物中毒、防煤气等,增强节约用水、用电的安全意识;遵守交通规则;严禁进入不健康的社会娱乐场所等等。

  二、在传统节日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寒假期间以春节为契机,各中队、各家庭要引导队员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增进对传统节日、传统文化的热爱入手,通过节日期间家长带着孩子筹备过年、看望长辈、参加家庭聚会等过程,潜移默化地传递传统文化,理解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视的传统节日,倡导健康节日文化,培养学生做勤俭孝亲的好孩子。活动形式如下:

  1.一次习俗采访。走进社区,走上街头,用眼睛看、用耳朵听,了解中国新年“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等传统习俗,寻找习俗的演变,感受时代的变迁。

  2.一起包顿饺子。过年包饺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和家庭成员一起体验饺子制作的全过程,感受和睦的气氛。

  3.一声新年祝福。创编一条春节祝福语,通过短信、微信、电子贺卡等形式发给老师、同学、亲人和朋友。

  4.一件新春制作。制作一份有民族传统特色的作品,装饰自己的家庭。(比如:春联、窗花、花灯等。)在制作的同时了解这一传统工艺的历史和来历,增长知识。

  三、献一次爱心,参与一次公益服务

  有条件的队员积极参加社区公益活动,例如到社区活动中心或养老院,为孤寡老人送新春关怀,主动关心身边困难的小伙伴,尤其是留守儿童、单亲儿童、低收入农户少年儿童,通过“补习一次功课、谈一次心、送一幅春联、献出一点压岁钱、赠送一些学习用品”等形式,关心他们,邀请他们一同参加到少先队的各项活动中,学会互助奉献,体验助人的快乐,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所具有的丰富内涵。

  四、开展读书活动

  我们号召每一位少先队员都有手捧着一本好书度过假期的好习惯。我们建议各位家长,春节期间与其买玩具、食品给孩子,不如多给孩子买一些适合他们看的书籍,给予孩子丰富的精神食粮。希望同学们在新年的祝福声中,在家长的帮助下为自己提供静静阅读的时间、空间,并与家人共享读书的美好时光,分享读书的浓浓乐趣。

   2022年最新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新的一年寒假又来到了,学校少先大队号召全体队员,寒假期间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生活中做热爱劳动的小帮手,在社区活动中做勇于实践的小标兵,在学习上做勤奋自主的小主人,过一个愉快而充实的假期。现将本年度少先队寒假实践活动布置如下:

  一、在传统节日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的节日——春节、元宵”活动

  寒假期间以春节为契机,各中队、各家庭要引导队员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增进对传统节日、传统文化的热爱入手,通过节日期间家长带着孩子筹备过年、看望长辈、参加家庭聚会等过程,潜移默化地传递传统文化,理解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视的传统节日,倡导健康节日文化,培养学生做勤俭孝亲的好孩子。活动形式如下:

  1.参加一项传统民俗活动。动员少先队员在春节、元宵节期间,积极参加写春联、剪纸、画年画、猜灯谜、唱传统民谣、逛庙会、学习民间艺术、学唱当地戏曲等各种健康有益的传统文化民俗活动,感受节日喜庆,学习了解当地过节传统和风俗习惯。

  2.参观当地一个历史名胜。鼓励少先队员在寒假期间,在保障安全、远离封建迷信的前提下,在父母的带领下或结伴寻访、参观一处能反映当地历史、体现当地文化特色的风景名胜、历史遗迹、文化公园等,了解家乡的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

  3.学讲一个传统故事。动员少先队员在寒假期间诵读传统文化经典图书篇章,学讲一个如“精忠报国”“闻鸡起舞”“一诺千金”“孔融让梨”等反映民族精神的传统故事,感受蕴涵在传统故事中的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和精神追求,学习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4.为长辈做一件事情。动员少先队员在寒假期间,为父母家人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比如为加班的父母送一次饭,为父母制作一张新春贺卡,学习一项家务小本领等,争做懂事、有责任的家庭成员,践行“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

  5.做一次文明宣传员。鼓励少先队员在寒假期间主动发现并积极劝说自己家人或亲朋好友,远离封建迷信、赌博、浪费、乱放鞭炮等不良习俗和生活习惯,在亲朋好友中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

  建议少先队员们在活动中拍摄照片、视频、写下活动感想。拍摄的照片请挑选一张最有代表性意义的,并冲洗好,大小:7寸,在照片背后写上班级、姓名,开学后上交至学校大队部,视频资料可刻录光盘开学后上交,活动感想可交予各个班班主任,开学后班主任择优挑选上交。以上活动开学后均会开展评比,择优评选一、二、三等奖。

劳动实践的劳动感受范文6

来显莹

今年8月18日我参加了安康市汉滨区新教育培训活动,虽然只有短短一天时间,但只要一想起这次活动,我就心潮腾涌。在我教育生涯中,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也将是一件令我终生难忘的事情。为了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的自主发展意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我区精心组织了这次活动,活动是为老师们量身打造的,活动主讲的几位老师均是海门新教育领域的专家老师,他们精辟的讲解,真实的案例,让我受益匪浅。热别是对于新教育一知半解的我来说,那就是“雪中送炭”。这次活动如一股清新的风,轻轻拂去积郁在我心头已久的烦躁;又如一扇透明的窗,通过这扇窗我得以抛开一切杂念,更好地与外面的世界进行沟通,近距离地接触新教育,感受新教育。为此,我的心中充满了欣喜,充满了幸福!

在这次活动中,收获了曾未有过的丰盈和充实:我的教育理念得到了不断的更新,我的视野得到极大的开拓,我的内心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震撼。

培训之前,我只是浅显的了解到新教育不错,可以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可以使学校提升教育品质;可以使学校成为学生享受成长快乐的理想乐园;可以使学校成为“新教育共同体”的“精神家园”和共同成长的“理想村落”,可是内心深处却又感觉新教育离自己很遥远,高不可及,不过是频频出现在书本上和报道中的名词而已,跟自己好像没有多大的联系,尤其是像我们这样的农村学校,但是经过学习(聆听报告),我的认识有了很大的转变,原本那些既专业又深奥的文字也仿佛都有了灵性,一下子变得亲切、生动、丰盈起来。之后,我搜集了关于新教育的资料,更深入的理解新教育,并使之更好的知道我的教学工作。

我认为新教育的六大行动是值得我们关注与实践的: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筑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在这六项行动中,我们可以实践与探索的还有很多很多,怎样才是有效的?怎样才是成功的?在不断的解构与重组中,我们提升的是自己的教育生活品质。

1、 营造书香校园

我们语文老师也常有这样的苦恼:在复习的时候,生怕漏掉某篇课文、某个知识点,面面俱到,不厌其烦。可是考试总有遗漏,还考察课外的东西。我们也清楚“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大”,但是从长远来看,我们应教给学生一些受益终身的东西,尤其是在他们的宝贵的青春岁月里。我想,读书就是最好的途径。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学校即使什么都没有,只有书,也可以成为一个学校。足可见,营造书香校园是一种终极追求。

我们可以尝试的行动有:

⑴推荐阅读书目。新教育推荐了张中行先生审定的《中华经典名篇诵读本》,还有《英文名篇诵读本》,这些都是很好的借鉴。我们学校也可以推出《古诗文一百篇》、《散文一百篇》等等。在新生入学前和毕业生毕业时,我们应该发送推荐阅读倡议,做好衔接,宣传学校。周六可以开放学校图书馆,让学生自发到校读书。

⑵开读书课程。仅仅依靠家庭读书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将读书纳入我们的课程体系。时间是可以挤出来的,语文课程可以压缩,可以调整。另外,中午的时间,也可以开发利用。开放学校图书馆,或者增设读书自修室,都是一种环境的创设。晚上睡前半小时,也应该配合学习型家庭创建活动开展,培养学生的终身阅读的习惯。

⑶开展读书节活动。每学期开展一次读书节活动,为期可以是一个月,发读书倡议,搞诵读、演讲、读书笔记展览等活动,评选读书明星、书香班级、书香家庭等。

2、师生共写随笔

优秀教师的价值不是体现在优质课上、领导的表扬上,而是在学生身上,从孩子身上找到的成就感、幸福感,和他们一起相互编织有意义的教于生活,才是教师的价值所在。

这也正如书中讲到的,“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一些人,他教一年,然后重复五年十年乃至一辈子;有些人,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一个实实在在教五年的人,与一个教了一年却重复了一辈子的人,他们的成就是不一样的”。

日常的工作中,自认为整天和孩子们一起尽情地享受着成功的快乐,共同体验着成长路途上的挫折与失落。可是很多时候,自己只是激动一下,兴奋一刻,难过一阵,后悔一回……也没有付诸笔端,便不了了之。正像书中所说的那样“这些‘火花’不久就烟消云散了”。现在想来,真为曾经流逝的岁月而感慨,真为逐渐模糊的记忆而惋惜。所以,理想的教师应该成为新教育实践中的“有心人”,要及时地记录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感受,记录自己的思考等。因为,我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这成功的背后靠的不仅是智慧,更要靠努力和不懈地追求。

我们真的应该从原点——学生出发,践行作为教师的理想。无尽的岁月不会给我们无言的结局,我们的教师一定会书写着自己的生命传奇,我们的教室也一定会诞生出卓越的学生。时间会给我们答案。班级博客、班级日记、个性随笔、学生成长记录、课堂叙事、班主任笔记等,只要我们的老师拿出火热的激情,铭记下我们的教育历程,我想一定会留下丰厚的痕迹。

3、聆听窗外声音

窗外的声音,可以给我们更多的启示。邀请社会名流、企业家,甚至普通劳动者到我们的学校作报告,让学生有目的地接触社会,让学生多通道地听到成功的声音。我想,只有开阔视野,才能激发激情,让学生学有榜样。惟有打开校门,走出封闭,我们才能领略更多的精彩,学校才是师生成长发展的动感地带。

在组织聆听窗外声音时,我们可以请进来,也可以走出去。我们可以利用一些节日或纪念日,邀请相关专业人士到校进行专业引领。我们还可以组织一些社团,邀请相关专业人员进行专业指导。

4、构建理想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