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制度风险及防控措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务制度风险及防控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务制度风险及防控措施

财务制度风险及防控措施范文1

关键词:电力企业;财务管理;精细化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D922.26 文献标识码:A

1 电力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电力行业是我国的基础能源行业,在国家经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长期以来,对于电力企业来说,财务管理意识缺乏,总是认为电力企业发展前景很好,没有必要考虑财务风险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电力企业的发展,也给财务管理带来了很多为问题。

1.1 财务管理不科学

主要表现为全面预算管理还没有完全实现,预算管理的深度和广度不够,还不能做到对企业经营活动全过程的可控、在控。存在有预算无约束,资金占用分散,沉淀严重,使用效率低下,成本管理中存在跑、冒、滴、漏现象,费用开支过大,存在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的现象。我国的经济改革非常迅速,电力企业也不可能和以前那样一直处于垄断地位。如何面对改革的需要,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去改变以前的财务制度,使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适应发展的需要,是电力企业财务管理者面临的很紧迫的工作。

1.2 市场主体意识不够

理财观念比较滞后,缺乏财务管理的战略意识、全局意识、创新意识,不能适应时展要求,还习惯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思维惯性,对形势的严峻认识不足,对急剧变化的环境和市场研究分析不够,工作中存在本位主义、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缺乏改革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我国电力企业一直处于垄断地位,这就造成电力企业的管理者以及财务管理者对经济市场化的观念不强,没有认识到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电力行业也要进行市场化体制改革,没有事先预想到真正到了全面推开市场化的时候,如何使财务制度更能适应市场的变化,保证电力企业在改革中确保财务制度也随之适应,所以说,无论是电力企业的管理者还是财务管理者都应该做好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准备。

1.3 财务管理意识淡薄

电力企业具有特别的管理模式,领导者一般都是技术人才,对财务知识懂的不多,很多时候都是领导指挥财务工作,财务管理者也总是根据领导的指示去办事,对财务的规章制度及电力企业财务风险制度把关不严。这就是电力行业长期处于垄断地位以及领导对财务管理不够重视的结果。电力企业应该快速改变这样的状态,电力行业是技术密集型行业,技术很重要,但是,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财务的地位也是很重要的,一定要遵循市场规律去办事,严格执行各项财务制度,合理规避财务风险。

1.4 财务管理信息化进程缓慢

由于电力企业大多规模庞大,财务人员非常多,很多时候都是各忙各的,很少相互协调办公。企业虽然也有财务软件,但是信息共享度不够,形成了各自独立的财务信息系统。现代企业需要现代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这就需要打破传统的各自独立的财务体系,全面的共享财务信息,给领导者提供准确的财务数据,以适应电力企业的改革需要。

2 电力企业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对策

电力企业正在进行“三集五大”体系建设,要求财务集约化管理,坚持以“六统一、五集中、三加强、三保障”为主线,以全业务链过程管控为主,深化全面预算管理,实施集中核算,加强资金集中运作,提高防控经营风险能力,不断提高财务管理现代化水平。

2.1 转变财务管理职能

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应该转变财务管理职能,积极参与到电力生产的经营决策,到电力生产基层了解电力生产的过程,熟悉电力物资采购的过程,掌握电力产品的市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企业领导者在企业发展出谋划策,积极地参与到企业发展预测、财务分析和企业决策。只有深入企业基层才能进行全面核算,加大财务的监督力度,用财务的规章制度去规范企业的经济活动。要做到在电力生产的各个环节,财务人员都要积极参与到为企业控制生产成本,按照企业的需要控制预算,对物资采购要应用财务监管机制去将成本降低到最小,全面核算企业生产成本,使企业利益最大化,并对电力企业的经营过程加以分析,为领导的决策在财务分析上把关。

2.2 建立健全财务制度

面对日益缩小的利润空间以及不断增长的用电需求,电力企业实施精细化财务管理,必须建立健全财务制度。企业负责人应不断学习现代化的管理方法,针对过去财务部门在岗位、用人、制度诸多方面存在的问题,支持财务部门进行更深层次的变革。在原有的会计、出纳等岗位的基础上,增设电算化管理人员、财务分析员、预算编制员等岗位。适当调整岗位模式,动员全部的财务力量投入精细化财务管理当中,以纵横交错的矩阵式体系深入到各业务单元,用精细化的控制、精细化的核算、精细化的分析,确保财务部门落实财务管理精细化的要求。

2.3 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有利于电力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监控,实现信息共享,提高企业核心竞争了和应变能力。由于互联网的使用,使得财务信息孤岛问题已不复存在。在技术上高标准、严要求,安全保障措施要切实到位。安全问题是互联网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企业要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保证输入数据的合法性和正确性。标准统一,强化数据管理。统一的信息化标准的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规范各部门行为,做到企业与各部门之间的数据交换畅通无阻,积极推进企业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的信息化建设工作。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企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电力发展客观规律,围绕“一强三优”现代公司战略目标,在财务制度上严格执行精细化管理,持续强化财务服务电力企业发展,引领价值创造、调控资源配置、支持管理决策、防控经营风险的能力,不断提高电力企业财务管理现代化水平,全面提高电力企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朱永康,王立林.财务精确管理[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9.

财务制度风险及防控措施范文2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分析;防控措施

财务风险是最常见的风险之一。对于任何企业和单位来说,财务都是日常工作的重要部分,因为财务工作涉及到很多方面,收支项目十分复杂,所以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造成单位上财务的损失,引起财务风险,尤其是在我国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的今天,事业单位也在不断发生着改变,单位的工作内容越来越多样化,其面临的财务风险也更加复杂化,所以,为了事业单位能够更加安全稳定的发展,我们则需要不断提出各种预防和控制财务风险的方法,避免事业单位的财务损失。本文主要分析一下当前事业单位存在的财务风险主要有哪些特点,分析一下财务风险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的一些措施,能够有效防范和解决事业单位财务风险。

一、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分析

(一)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特点

事业单位由于其性质的特殊性,其财务风险除了具有普通企业财务风险的特点外,还有自身的一些特殊的性质。首先,事业单位的活动是由我国政府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相关的经济政策来进行指导的,并制定事业单位的活动准则等制度,相对应的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也是随着政策的改变在不断变化着的,这就为事业单位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所以说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具有较大的可变性,不容易掌握其发生的规律。其次,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伴随着的是经济发展环境越来越复杂,在这种复杂的环境下,随着事业单位业务范围的扩大,它所面临的风险也更加复杂化,这些风险到最后都会转化成财务风险影响着事业单位的发展,所以说事业单位面临的财务风险来自多个方面,难以预测。但同时,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也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只能想办法更好的预防和控制财务风险,但是没有很好的办法杜绝财务风险的发生。

(二)事业单位存在的财务风险类型

对于所有的企业和单位来说,财务风险都是客观存在的。对于事业单位来说,财务风险主要表现几个方面。首先,资金预算管理不完善带来的风险。对于事业单位而言,关于单位资金的运用,首先第一步就是要做好资金预算。如果资金预算环节不能做到规范,就会对接下来资金的流通产生不良影响,降低资金使用效率,加大财务风险的发生概率。其次,资金运用不合理和管理不到位带来的风险。事业单位在资金运用的过程中,很有可能出现一些资金滥用的情况。由于事业单位普遍内控制度不健全,内部监管力度不够,可能滋生权力滥用现象,进而造成资金管理出现重大问题,加大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最后,由于财务人员工作上的失误引起的风险。如果财务工作人员的管理制度不完善,财务人员对待工作不认真负责,就会导致财务工作上出现漏洞,甚至是,从而加大了财务风险。

(三)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成因

1.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监督制度不完善财务工作是任何单位和企业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对于财务工作来说,大部分单位都是由财务部门进行负责,但是由于财务工作的特殊性,单位应该建立起更加完善的财务监督部门,对日常的财务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审查,但是现在大部分事业单位做不到这一点,内部控制和监督制度并不完善。与此同时,事业单位对财务部门的管理制度不够严格,包括对财务人员的管理。在这种制度不够完善的情况下,都会加大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2.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意识比较薄弱对于我国的事业单位来说,大多数在对事业单位进行管理时,对风险的敏感度还是比较低的,其中包括财务风险。在财务方面,单位对财务风险的意识还是相对比较薄弱的,单位没有建立起对财务风险的正确认识,所以并不能提前做好措施来预防财务风险的发生。与此同时,在财务风险发生之后,单位并不能建立起一个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来对财务风险进行控制和解决。3.事业单位财务决策不够严谨科学对于任何单位而言,经营过程中都会涉及到各种财务决策,而这些财务决策又会涉及到整个单位的利益,所以说科学的进行财务决策对单位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对于一些事业单位而言,如果没有很科学并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管理人员在进行相关的财务决策时,并不能很周全的考虑到单位的实际财务情况和未来对单位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决定不当就会对单位产生不利影响,加大了单位的财务风险。

二、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防控措施

(一)加强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

随着时代在不断进步,以及市场的不断复杂,事业单位所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多,如果单位的风险意识还得不到提高的话,就会使整个单位面临更大的风险,所以事业单位要想对财务风险进行防控,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提高财务风险意识。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人员首先要不断进行财务工作上技术的提高,不断学习新内容,学习新的财务技术,深入了解财务风险的知识内容并进行掌握,只有真正了解到财务风险,才能更好的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在日常的财务工作中,能够及时识别事业单位潜在的风险,并能够运用专业的知识预测该风险可能给单位带来的损失,并运用科学的方法能够降低其带来的损失。所以,加强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是进行财务风险防控的第一步。

(二)事业单位应建立专门的财务风险监控部门

由于财务工作繁琐复杂,需要很多环节,而一旦在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一些错误,都会为事业单位带来风险。为此,事业单位应该建立起专门的财务风险监控部门,来完善事业单位整个财务系统。该部门主要是来进行财务风险的识别并对风险进行管理,以降低给单位造成的损失。风险监控部门主要是进行预测来识别财务风险,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通过专业的定量和定性分析,然后再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尽量减少财务风险带来的损失。

(三)健全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和监督管理体系

要想能够更好的做到预防和控制财务风险,事业单位必须要做到的就是完善现有的财务管理制度,包括对于财务管理人员的管理。要求定期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考察审核,并定期的对财务人员进行技术上的培训,学习一些先进技术,并且要建立健全工作人员问责制度,这样在提高技术水平的基础上,还能使工作更加有效率,降低由于工作人员的工作失误而带来财务风险的概率。同时,事业单位应该建立监督管理体系,对财务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进行监督,防止工作人员由于而给单位带来财务风险。

三、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进步以及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入,事业单位所面临的风险也是越来越多样化,财务风险对于事业单位来说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只要日常工作涉及到财务收支等活动,就可能会为公司带来财务风险。但是事业单位能做的是识别风险,并进行预防风险。本文对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进行了分析,包括其原因和种类等,其次提出了一些如何对财务风险进行防控的措施。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和良好的风险管理制度能够帮助事业单位更好地避免财务风险,减少事业单位的损失,促进单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国雯.试论事业单位如何提高财务风险防控能力[J].财会学习,2016(23):45+47.

[2]张蔚然.分析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和防控管理[J].当代经济,2016(21):94-95.

[3]刘永红.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分析及防控措施探讨[J].时代经贸,2016(19):35-37.

财务制度风险及防控措施范文3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银行;财务风险;管理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2.007

[中图分类号]F832.33;F83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2-00-02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行业的核心力量,其发展状况将直接对我国国计民生产生影响。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当下,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各大商业银行开始积极创新理念,革新发展方式,推出一系列新产品服务,包括电子银行、手机银行等,伴随而来的是一些新的财务风险。商业银行要想获得稳定健康的发展,必须对自身的财务风险管理体制进行有机的构建和完善。

1 互联网金融下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

互联网金融就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发展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必须依托互联网这个虚拟平台,也将势必面对新型的财务风险。相较于传统财务风险来讲,银行必须提高自身财务风险的识别、监测及控制能力。具体来讲,互联网金融下商业银行财务风险主要包括了直接财务风险与间接财务风险。

1.1 直接财务风险

首先,财务制度建设风险。互联网金融模式下,银行必须根据市场和客户的需求不断创新,以能迅速满足不断更新的客户需求,从而加强客户对银行的依赖性。而很多创新网络金融产品并无可参考的实例,给银行出台配套的财务核算和财务制度增加了难度。

其次,流动性财务风险。互联网金融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商业银行及客户行为,流动性风险也呈现出新的特征。例如,改变了存款结构,要想使互联网金融业务大力发展,就需要由线上理财资金替代传统的线下储蓄;改变了市场交易主体行为,个人是线下储蓄存款的主要客户,而互联网理财资金则有比较复杂的主体,除了个人之外,理财机构、货币基金等也会参与进来,相较于线下储蓄,更加复杂。

再次,信用财务风险。虚拟性是网络银行业务的主要特点,商业银行在虚拟网络中提供相应的业务活动,这样商业银行就存在对客户的身份、交易真实性进行准确确认和判断的风险,相应也会存在无法对相关人员的违约责任有效追究的风险,致使银行面临信用财务损失的风险。

1.2 间接财务风险

首先,操作财务风险。因为网络是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开展基础,商业银行需要积极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而互联网技术具有较大的开放性和虚拟性,网络犯罪日趋增多,对商业银行技术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其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客户信息遭到篡改窃取以及资金遭到盗用等。现阶段,享用互联网金融业务的银行客户还没有对操作规范与防范信息泄露风险等深入掌握,有意或者无意操作失误容易出现于交易过程中,从而导致操作失败或信息泄露。这就要求在复杂的互联网环境下,银行内部系统需要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与稳定性,需要将防控体系科学构建起来,避免带来不利影响。商业银行还需要对外部事件科学防范,包括黑客攻击、信息泄露等。

其次,市场财务风险。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今天,银行的市场财务风险主要体现为利率风险,即利差变动风险。不可否认的是,互联网金融加速了利率市场化的进展。以往,由于利率受央行宏观调控,银行的盈利主要来源于利差。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一些创新产品如余额宝等不断吞食着银行传统市场份额。如果银行固步自封,不去适应互联网金融,资金就会加速流出。而银行的互联网金融产品要想具备市场竞争力和对客户的吸引力,定价是最为有效的手段。同时,为了应对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冲击,很多银行放弃了活期存款带来的巨大利差,开始推出活期理财产品,这都将大幅收窄银行的利差水平,对商业银行造成较大影响。

最后,其他财务风险,如法律风险等,各个商业银行都在对互联网金融市场大力拓展,但是我国还没有构建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没有明确规定网络交易纠纷的处理和界定责任。在信誉风险方面,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发展,也增大了信誉风险和管理难度。本类风险容易出现于银行系统登录、支付等环节内,且信息化条件下,一些人可能会借助网络媒体传播不当言论,进而影响到银行的整体信誉和健康发展,增加了信誉风险管理难度。

2 互联网金融下银行财务风险管理

2.1 提升银行财务风险管理水平

第一,商业银行要大力建设和完善互联网金融财务风险防控体系,提升防控能力。要构建风险识别机制,能够有效辨别与识别互联网金融业务的风险,避免造成损失。同时,还要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能够全面地监测风险。如果财务风险已经发生,则需要采取科学的处理措施,来转移与分散风险,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损失。商业银行应结合自身情况,将国外先进流动性管理模式引入进来,积极搜集流动性管理数据,将国外互联网金融信息管理、数据库分析等一系列先进管理方法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推广。要专业化处理通过互联网获取到的大量数据,提高大数据管理应用水平,以便能更加准确地开展风险计量。对市场需求深入挖掘,促使银行管理系统得到显著优化,同时加强财务风险评估体系建设,对商业银行业务风险进行动态评估和监管。

第二,建立专职的财务风险管理部门。为了有效避免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等财务风险,需要由专职管理部门评估和管理财务风险。银行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制订出风险管理战略及中长期发展计划,并由专业的人员实施具体计划。通过对可能出现的各种财务风险仔细衡量,科学地考核与监督、汇总等,将流动性监督者和利率风险管理责任严格落实下去。

2.2 提高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的盈利性管理水平

在互联网金融业务开展中,需要充分考虑该业务的盈利性。我国正在积极推行利率市场化政策,为了应对本种局面,除了需要银行积极创新,将一系列新的互联网金融产品推出去外,还需要建立差异化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定价体系,有效地提高互联网金融业务产品的盈利性,拓展发展空间,推动银行盈利目标顺利实现。同时,大力建设利率风险管理体系,提升利率风险识别、控制与防范能力,稳定银行的利差水平;实施战略成本管理,大力支持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建设信息技术平台,压缩行政管理类费用,促使经营管理转型,提升财务产出效率。

2.3 完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

第一,在内部制度建设中,需要完善各种互联网金融业务风险规章制度体系,结合外部法制要求,制定一系列的应对措施,并建立相应的机制,以便有效应对可能出现的新风险。在管理制度体系完善过程中,将信息完全、业务安全、操作规范等作为重点,有针对性地构建内部规章制度体系,规范银行客户与银行工作人员的各项操作行为,降低操作风险,促进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健康稳定发展。

第二,有效规避与防范互联网金融产品财务风险。在创新互联网金融产品时,需要将战略成本和财务风险可控的原则贯彻下去,有效分析与识别互联网金融产品可能带来的各项财务风险,制定相应的措施控制财务风险。对互联网金融产品流程设计事前控制,有机结合事中管理与事后监督,充分发挥风险控制的作用。此外,互联网技术与互联网金融产品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在财务风险管理中,互联网技术安全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要对数据加密技术不断优化和提升,使传输过程中交易数据的安全性得到保证,避免不法分子窃取网上银行及手机银行的数据信息。在互联网金融业务产品设计以及客户信息处理过程中,商业银行必须注重安全性,通过多层次的保护机制,实施有效的安全防护,规避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

2.4 建立银行财务管理人员队伍

商业银行要明确财务管理人员的标准和规范,制定相应的政策与措施,大力培养和引进人才,构建完善的财务管理人才培训机制,培养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支持能力,使其能在综合核算、业务判断、数据分析,甚至商业模式方面提出建议;要使其能积极参与和推动银行业务的研究,通过建立模型、方法和参数,提升对业务决策的支持能力。同时,还要构建人才激励约束制度,激发员工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财务管理人员学习新知识、新业务的自主性。最后,还需要结合商业银行自身的特点与发展历程,构建相应的企业文化,有效凝聚员工,吸引人才,从而促进商业银行的健康稳定发展。

3 结 语

互联网金融给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了挑战,也逐渐显现出一系列新的财务风险。针对这种情况,商业银行要想获得生存与健康发展,就要做好财务风险管理工作,构建完善的制度体系,大力提升银行财务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规范各项操作与行为,有效监测、防范各种风险,提高风险管理水平,降低风险发生率,促进银行稳定可持续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财务制度风险及防控措施范文4

关键词:企业集团 财务集中管理 问题 措施

进入新时期后,随着集团公司不断发展壮大,其下属子公司在数量上不断增加,在此背景下,如何对子公司进行投资及财务资金监管,就成为集团企业管理高层及财务人员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企业集团财务集中管理方式的出现,在契合企业集团化特点的基础上,能够提高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内控水平,保障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

一、企业集团财务集中管理基本概述

(一)企业集团财务集中管理的内涵

企业集团财务集中管理,是指企业集团在信息技术及会计电算化的辅助下,通过对集团的分支机构财务管理状况及具体的财务信息数据加以集中及共享,以实现企业集团财务资源整合、财务风险防控、财务资金高效利用等财务管理目标。

从企业集团“母公司―子公司”财务管理关系上看,企业集团财务集中管理是在对子公司财务经营情况加以内审及考核的基础上,本着企业集团发展战略要求,使母公司及子公司在财务管理上达到“目标一致”,在此过程对企业集团内部财务集权和财务分权关系加以权衡,最终达到财务管理的协同化。

(二)企业集团财务集中管理的优势及作用

财务管理集中化是强化总部对子公司的管理力度、增强总部对子公司的财务控制力、规范财务资金使用、提高集团内部资金周转速度及资金使用效率,优化总部资源配置,实现集团总体战略的根本保障。其作用突出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首先,优化财务管理成本。现阶段企业集团在财务管理中主要是采用分权管理方式,财务管理系统性及规范性不强,企业集团在进行投融资活动时,受制于财务管理的割裂属性,不利于财务管理成本的优化。而借助于企业集团财务集中管理,可以在资金的融通及资金调度使用上更加灵活,企业集团对金融组织机构的资金依赖度也会降低,可以促进财务管理成本的优化。

其次,提高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内控能力,规避化解企业集团财务风险。企业集团财务集中管理避免了企业集团分散化管理过程中,财务管理链条及层次众多而引发的资金周转运作不规范的现象,通过财务集中管理模式下的财务内控环节,可以使子公司资金运作更加规范合理。此外,企业集团财务集中管理凸显出财务总监的作用和职能,财务总监通过财务资金核算、资金监管、财务操作流程动态化监督等手段,可以有效预测及防控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中的风险隐患。

二、企业集团财务集中管理实施中面临的困难及存在的问题

企业集团财务集中管理在规范资金使用、增强总部对子公司的财务控制力、提高总部资源配置、加速集团内部资金周转、优化资金使用效率,实现集团总体战略等环节作用显著。但在具体实施中,尚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困难及问题:

首先,在企业集团财务集中管理的具体实施模式上,由于企业集团在财务资金流量、经营发展状况、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企业财会人员能力上带有较强的差异性,客观上增大了企业集团财务集中管理模式选择的难度。当前较为常见的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有高度集中型、委派分权型及双轨复合型等,每一模式都兼具优缺点。其中,高度集中型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模式,可以有效整合集团公司的财务资源,在人工成本优化及财务办公费用节约上效果明显,也能够促使企业集团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更加规范。但该方案在实施中,也存在以下缺点:企业集团财务人员在经济事项过程监督控制上无法全面深入;制约影响企业集团子公司的办事效率;不利于子公司交通成本节约;容易使子公司财务管理人员的财务管理积极性受损,产生一定抵触情绪。委派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其优点如下:强化财务人员的事前控制及监督;促进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目标的实现;增强子公司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其缺点则体现在以下两点:集团公司财务资源整合效率受限;财务管理成本增加。而复合型管理模式兼具以上两种模式的优点,但容易造成子公司间的心理失衡。

其次,企业集团财务集中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大企业子公司财务管理的压力,导致分公司的参与积极性不高。企业集团财务集中管理在实施中,如未对分公司所在区域政府的财务管理要求及规定加以熟悉,在制定子公司财务收付制度时,对子公司的财务管理人力及物力上的差异性没有全面考虑而上收财权,极易导致子公司在财务管理效率与财务支配资源间产生矛盾,最终导致子公司财务管理的积极性受挫。

三、提高企业集团财务集中管理方式成效的措施方法

为使企业集团充分发挥其资源整合及管理协同职能,在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中,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应秉持一体化及规范化的要求,采取财务集中管理方式,以保障企业集团母子公司财务运行协调有序。在财务集中管理中,集团总部在功能定位上应着眼于以下几点:第一,财务战略决策及管理;第二,财务资本运营及产权管理;第三,财务人力资源管理;第四,财务控制及管理。具体地说,企业集团财务集中管理的措施方法如下:

(一)确定企业集团财务集中管理的总体思路

企业集团财务集中管理财务管理在实施中要明确以下思路及要点:企业集团财务管理集中管理需要企业集团在财务制度上及财务管理体系上加以统一,例如,在会计核算制度,会计核算报告程序上应保持统一;在财务预算管理体制,财务预算管理模式上要予以统一;在财务资金结算及财务资金集中管理上要实现统一化;子公司的股权管理、股权收益分配、财务业绩评价体系要保持一致。在企业集团各子公司的分账核算上由总部财务管理中心负责实施。

(二)明确企业集团财务集中管理的财务制度及管理目标

企业集团实行财务集中管理时,虽然企业集团的子公司在会计核算及具体的预算管理环节仍保留一定的独立性,但在会计核算的口径、财务会计政策、资金预算标准及指标上应由企业集团进行统一制定。财务管理集中化从本质上看,需要企业集团做到财务制度及财务管理体系的统一化,标准化,在会计核算制度及会计核算报告及相关程序上、财务预算管理体制及财务预算管理模式上、资金结算及资金集中管理上、子公司的股权管理及收益分配政策上、子公司财务业绩评价体系等环节都要进行统一管理,而企业集团的子公司分账核算工作应由集团财务管理中心负责实施。通过对企业集团的财务集中管理制度及目标加以统一及明确,可以实现企业集团各构成成员在财务信息及财务资源上的共享及共赢。

(三)重视企业集团财务集中管理实施中的地区差异性,适当进行授权

企业集团在进行财务集中管理时,要对企业各子公司之间的差异性加以重视,在对企业子公司的财务管理状况及财务人力及物力配置充分了解,并对子公司所处区域的政府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加以熟悉后,结合实际情况,在保障财务集中管理整体框架不变的基础上,应对子公司的财务资源及人力,物力进行科学配备,以保障财务集中管理措施及方案能够在子公司内部得到有效执行。此外,针对企业子公司在财务集中管理方式的影响下产生的财务管理积极性受损的现象,企业集团可以将财务权限适当下放,如在保障企业集团财务集中管理效果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可以让子公司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自行制定资金预算方法,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中心做好后续的审计及监督工作,在调动企业子公司财务管理积极性的同时,做到财务风险的及时防控。

(四)合理选择企业集团财务集中管理的模式

在企业集团财务集中管理模式上,高度集中的资金管理模式,通过对子公司实行资金管理收支两条线,可以对子公司的资金收支进行集中管理,其应用效果较好。其运作模式是将子公司财务收支纳入到总部的银行账户中,把子公司原有基本账户确定为支出账户,支出类款项经由支出账户进行结算,其在预算管理上严格参照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中心办法执行。在资金融资上由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中心负责,各子公司进行协调。而在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上,将集中式会计核算与委派式会计核算加以双轨并行,可以结合企业集团及其下属子公司的实际情况,对企业集团的业务量、资产规模、发展前景,结合集团公司的发展战略进行分门别类,以此确定企业集团财务集中管理中的会计核算是适用委派制还是更适合采用集中制,其灵活度较高。在实施上由企业集团统一委派子公司的财务负责人、出纳及会计,在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上,也由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中心加以统一负责,撤销子公司的财务部,会计人员统一集中到集团财务管理中心办公,子公司只设置财务出纳,在财务日常管理中实行报账制。

四、结束语

企业集团财务集中管理模式,在优化企业财务资源配置,防控企业集团财务风险,提高企业集团资产利用效率方面作用显著。企业集团在选择财务集中管理模式时,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符合自身实际的财务集中管理体系,为实现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财务制度风险及防控措施范文5

[关键词]财务管理 现存问题 改善建议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9-0078-01

众所周知,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四大流”中资金流的体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提升,企业所面临的形势越来越严峻,竞争日趋激烈,各个企业在其经营发展中都遇到了不同程度的困境和难题。随着整体变化,企业管理中传统财务管理的一些传统理念和内容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在这形势下,企业要想提高自身的核心价值和竞争力,增强经济效益,就必须以创新的思维去提升和优化财务管理工作。文章就目前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进行简姆治觯岷瞎芾硎导痛葱滤嘉岢鲎约旱囊恍┙ㄒ椋M芪笠捣⒄固峁┮坏憬杓?一、当前企业财务管理中所发现的一些问题

(一) 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的一些企业财务管理还是相对落后,管理的模式和理念比较单一,人员能力也参差不齐,没有制定统一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要求和标准,致使工作人员在工作时不能找到合理的参照标准,绩效考核没有合理依据,缺乏激励性,财务工作中的统计和核算等方法出现不一致现象,造成企业财务管理不严谨,给工作带来困扰,工作目标也很难实现。

(二) 风险管理意识欠缺

在当前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大部分领导者都能够认识到投资风险、经营风险等等,但对于一些容易忽视的领域风险,往往重视不够,例如:开发风险、存货风险,甚至一些问题的决策风险等等,面对这些问题时往往疏于防范,可能给今后的财务管理甚至企业管理带来困难。因此,如何全面有效地预见和防范风险的存在,是企业财务管理中要分析的一个重要问题。

(三) 预算缺失或过于简单,缺乏合理性

小型企业大都业务类型比较单一,因为企业一般对于预算工作不够重视,即使有预算,其编制情况大都相对简单,没有和企业实际情况紧密结合,也没有做到层层分析,预算数目设置缺乏依据和合理性,并且在执行中费用控制也不严谨,经常会出现预算数目的追加情况,既让预算失去了它应有的监督作用,又给财务工作带来困难。

(四) 人员技术能力较低,流程过于简化

目前,大多数小型企业财务人员配备都不到位,经常是一人多岗现象,并且财务人员的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同时财务流程和制度有些过于简化,有些企业则是使用通用性财务管理内容,与本企业实际并不匹配,操作中也是过于简练和存在着许多漏洞和弊端,这样对于企业财务控制力太弱,加大了企业财务风险性。

二、以新思维进行财务管理优化

(一) 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1.全员参与财务制度建立

合理的财务制度是基于本企业实际情况和科学的理论,因此,制度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尤为重要。企业财务人员最为了解企业实际,发动全员进行财务制度建立,以科学为基础,围绕目标和实际情况来制定合理的原则、标准以及行动方案,才能做到有效地把控和激励,确保财务目标的正确性和准确性,从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增加财务管理的防控性内容

财务制度是进行企业财务活动之前所制定的一系列标准和要求,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有效地保障资金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尽可能消除其中的差异性,确保现金在正常的适用范围之内,保障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

3.建立财务管理全程监督

监督管理是确保财务工作合理合法的有力保障,是企业财务工作施行的控制工具,它是对企业财务相关业务发生前期的审批、办理过程当中的审核和事后的稽核工作,其监督内容包括:分析企业财务工作及相关业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审核企业所需各项证照和手续的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对财务报表及财务账目进行严格审查。此外,还应做到在进行有效监督的同时,对发现的错误或问题要实时的进行改正。

(二) 完善财务控制体系

财务控制是财务管理中所采取的特定的手段和方法,是对企业日常的经营和资金活动加以调节和疏导。因此我们说,企业财务控制不应停留在表面环节,要把事前、事中、事后三者相贯穿,采取合理手段进行全面的把控,最大限度地保证财务目标顺利实现。

1.事前预案分析

事前预防控制是指基于企业的实际情况,利用科学的工具和方法进行合理的预测,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和问题采取有效策略和措施进行有效地预防和避免,对可能出现的变化和偏差也可以进行预先准备,使财务风险尽可能保持在可控范围以内;同时,对风险发生后的发展趋势和轨迹进行预测和分析,提前准备好风险发生时的应对和补救措施,减少不可控因素,使风险性大大降低。总之,事前预防是财务控制体系的基础,是实现财务风险管控的前提。

2.过程实时分析控制

事中控制是对管理过程中每一个环节和工作的监督和管理,是把重点放在工作过程中,而不是单纯依据结果而进行调整,它要求我们在管理过程中随时将每一个工作环节进行分析和比较,随时进行调整,保证每一个工作环节都严格控制在运行轨道之内,确保工作产出结果不会产生较大的偏差;同时在工作过程中随时发现一些与预测不符的实际因素,动态进行调整和优化,使工作顺畅进行。

3.事后反馈循环

事后反馈控制是我们企业管理中经常运营的一种方法,也是对管理中问题的最有效的分析和调整方法,这种方法是在看到结果的基础上与目标进行比较,直接找出差距不足和出现的问题,直观的进行调整和纠正,既为本阶段工作中问题进行补救和调整,又为下一工作循环做出准备。其弊端是结果已经产生,已经有损失出现。

因此,完善的财务控制体系是基于事前的预防、过程中的不断调整和对阶段性结果的反馈分析为一体的系统化的管理过程,只有进行全面环节的管控,才能使财务风险最小化。

(三) 强化预算管理建立预算体系

即使是小型企业,也要合理编制和执行预算体系,因为充分发挥出预算对财务工作的监督控制作用,是财务工作更加规范化,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发生概率。

1. 财务部门或财务岗位要与企业其他各部门紧密结合,充分了解业务流程、年度经营计划和发展侧重方向,结合企业内外部环境因素,从最基层分析预算收支项目内容,结合企业以往情况,综合的进行分析和预测。

2. 实行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全程监控,实时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关注和分析,及时发现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并进行动态的调整和纠偏。

3. 要将预算体系执行落到实处,分解到每一个岗位和人员,将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紧密结合,发挥激励作用。同时,预算管理也要实行事前、事中、事后的一体化管理机制。

(四) 利用人力资源理念提升和优化

财务制度风险及防控措施范文6

为进一步规范公司内部管理,根据公司内部不同部门和岗位的特点,突出不同岗位间的考核重点,按照100分设置条件,对每个部门和岗位进行考核,具体考核内容如下:

一、 担保业务部

担保业务部为业务前台,负责担保项目的受理和调查,共分3个部门,主要针对三个业务部门经理进行考核,具体考核内容及分值如下:

1、业务受理:主要负责前期客户的接待,了解客户的需求,宣讲我公司的政策,将所需提供的资料一次性告知客户,对客户的经营情况做初步了解。(10分)

2、担保调查: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与客户提供资料结合分析,利用多种手段核实客户反映的情况的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编写调查报告,对自身调查情况负责。(20分)

3、出具调查报告,提交风险控制部审核,接受风险控制部及公司保审会对调查情况的询问:对报告内容及编写重点要清楚知晓,对风控部及报审会提出的问题和不足之处要能清楚解答,要确保报告内容无重大遗漏和错误。(10分)

4、对公司保审会否决的担保业务通知客户并退还资料:对未通过的项目要及时与客户沟通,做好政策引导,同时将客户资料退还客户,如客户未来领取,及时销毁。(10分)

5、对风险控制部及公司保审会退回要求补充调查的业务,及时补充调查,充实报告后再次提交审核:退回补充调查的业务,要注意时效性,再次提交的报告要对指出的问题做出清晰明确的阐述,保证补充调查的有效性。(10分)

6、配合风险控制部落实保后管理工作:按照风控部时间要求,根据保后管理资料清单和报告模板,以及按季下发的企业清单,实地深入企业,了解企业贷后情况,分期分批进行保后管理。同时将保后管理工作按要求整理成册,报风控部接收。(20分)

7、按季度形成部门业务工作报告,总结工作经验、计划下季度工作安排。(10分)

8、按时完成公司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10分)

二、 风险控制部

风险控制部为业务后台,负责担保项目的风险防控和保后管理,具体考核办法如下:

(一) 业务审查及汇报

1、 对担保业务部提交的担保业务调查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合规性进行独立审核,评估分析担保风险,必要时要求担保业务部解释、说明,与担保业务部共同到企业复核、了解;(20分)

2、 认为不符合担保条件、存在重大不可控风险的业务、对调查报告内容不详实、存在重大遗漏或疑点的,列明存在问题后退还担保业务部补充调查;(10分)

3、 对于提交公司保审会的担保业务,向保审会汇报独立意见,根据保审会决议进行相应处理;(10分)

(二) 风险防控及保后管理

1、 负责公司整体保后管理工作,实行清单式管理,督促各业务部门按季度执行保后管理工作,每季度形成一次风险报告;(10分)

2、 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各业务部门保后管理完成情况,对于风险等级较高的客户与业务部门共同管理,不定期走访客户,跟踪了解在保客户的经营情况、贷款使用情况,根据各业务部门保后管理报告分析风险程度,确定风险等级;(20分)

3、 对于突发的和不可避免的风险事件及时汇报处置,对于有代偿预期的项目提前设定预案处置,查找反担保措施及其他有利条件,对于需要提交法务部门处置的做好交接管理及配合工作。(10分)

(三) 按时完成公司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10分)

(四) 按季度形成部门业务工作报告,总结工作经验,计划下季度工作。(10分)

三、财务管理部

财务管理部主要负责公司整体财务工作,具体考核办法如下:

1、编制财务预算、决算,并按月向董事长汇报预算执行情况。(30分)。

2、督促各岗位人员严格执行各项财务制度和财经纪律,进行日常会计核算、做好资金管理工作、依法纳税、分析、保管财务数据,将财务运行工作按月向董事长汇报。(30分)

3、及时统计各项报表、按时向有关部门披露财务信息等工作,确保统计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10分)

4、及时了解上级主管部门及业务指导单位的财务工作要求,接受相关单位指导工作,及时向董事长汇报财务政策变化情况。(10分)

5、按季度形成部门业务工作报告,总结工作经验、计划下季度工作安排。(10分)

6、按时完成公司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10分)

四、综合管理部

综合管理部作为后勤保障部门,主要考核办法如下:

1、负责按照报审会议结果及时签订业务合同、落实各项反担保措施、办理抵、质押及其它反担保手续。(30分)

2、管理业务台帐,督促各业务部门将已发放的业务台账即使交接保管,并做好交接记录,做好卷宗的保管移交工作。(20分)

3、做好公司内部考勤工作,按月向董事长汇报考勤结果。(10分)

4、做好上级主管部门及业务指导单位、集团公司、公司内部的文件传达、政策搜集汇总工作,及时向董事长汇报各项政策变化情况。(10分)

5、做好公司内部整体后勤保障等工作。(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