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天文学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天文学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天文学知识

小学天文学知识范文1

教师培养:县以下是关键

2006年制定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至今已满10年,目前,情况进展距离计划的目标相去甚远。这份计划的目标是:到2020年,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有长足发展,形成比较完善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组织实施、基础设施、条件保障、监测评估等体系,公民科学素质在整体上有大幅度的提高,达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1世纪初的水平。目前的情况是,至少在中小学教育中,科学素质教育的推动乏力。在剩下的最后5年时间,如再无大力推动举措,计划目标或许会落空。

根据调查,《纲要》推行10年来,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依旧差距甚大。公民科学素质的城乡差距十分明显,适龄劳动人口科学素质不高;大多数公民对于基本科学知识了解程度很低,在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等方面更为欠缺,一些反科学的观念和行为普遍存在,愚昧迷信在某些地区较为盛行。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低下,这些,已制约了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纲要》规定:实施科普工作,需要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各级政府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工作,加强领导。各级政府将《科学素质纲要》纳入有关规划计划,制定政策法规,加大公共投入,推动《纲要》的实施。社会各界各负其责,加强协作。公民是科学素质建设的参与主体和受益者,要充分调动全体公民参与实施《科学素质纲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

《纲要》中提出的“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引导未成年人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普及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心理生理健康、安全避险等知识”的科普教育内容,在全国中小学中开展并不充分,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学校中,差距更大。

教育部门有必要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采取多种途径,开展中小学和农村化技术学校教师的培训工作,尤其重视县及县以下中小学科学教育教师的培训,提高学历层次和实施科学教育的能力。鼓励师范院校设置科学教育专业,培养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的教师。

“笑傲江湖”PK“星球大战”

曾经伴随着推广传统文化的声音,武侠小说和传统戏剧都走进了中小学课堂。就连《三字经》和繁体字也借着国学和书法的名义走进课堂……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打着复兴传统文化的大旗,向中小学生灌输过去的东西。而面向未来的科幻文学作品,一直不能走进中小学课堂。

只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才会意识到教材改革的意义。2015年12月,由北京市景山学校编写的初中六至七年级语文、数学教材共8册,已通过教育部全国教材审定委员会审订,并正式申报八至九年级的教材。这是首套由一所中学自己编写、经由教育部审订的教材,可在全国推广使用。参与语文教材编写的景山学校初中语文骨干教师透露:该校编写的4册语文教材,呈现几个新的特点:尝试在语文教材中纳入了科幻作品,选编了刘慈欣的《乡村教师》,刘慈欣获得世界科幻文学雨果奖之前,就已经在进行教材的编写,所以还是有一定的前瞻性的。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以“激发学生想象和读书兴趣”为主题,还选用了科幻大师阿西莫夫的作品、《哈利・波特》作品中《大难不死的男孩》等,为的是努力抓学生的兴趣点。

这种编写思路借鉴了美国中小学的一些做法。近年来热映的美国科幻电影《地心引力》《火星救援》等,都是美国中小学课堂上讨论的话题。一开始,美国的教师发现学生在操场上热聊科幻电影,于是就在课堂上引入讨论科幻电影的环节,以此普及物理学天文学知识

近几十年来的中学课本中,一直没有科幻小说。现实是,中国有多少武侠小说,美国就有多少科幻小说。美国中学课本有很多科幻作品,有400多所大学开设科幻课。当美国的孩子在《星球大战》之类的科幻片中长大时,中国的孩子正在《笑傲江湖》一类的武侠片中流连忘返。当发达国家的孩子们打开面向未来的想象大门时,中国的孩子们却被封闭在几个世纪以前的城堡中。毫无疑问,中国孩子的缺乏想象力与创造力,同整个文化背景不无关系。

我国教育的土壤中也曾有过科幻文学的一席之地。早在上世纪初,梁启超和鲁迅都提倡科幻,他们或创作,或翻译,为中国科幻做了拓荒性的工作。1904年,一位笔名荒江钓叟的作者创作了长篇科幻小说《月球殖民地》,连载于上海的《绣像小说》。这是中国原创科幻小说的开端。此后,中国科幻作品时兴时衰,磕磕碰碰,恰如蹒跚学步的幼儿。科幻作家罗金海说,“科幻中世纪”在中国持续了很长的时间。

目的:让孩子看得更远

2014年底,在北京天文馆举办的国际天文馆学会大会上,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表示:“天文学人才现在依然非常缺乏。天文台和各天文馆每年都招不够人!”在一系列天文工程和探空计划如火如荼推进的当下,人才短缺,依然是制约我国天文学发展的主要障碍。

随着郭守敬望远镜等大科学装置的大规模建设和深空探测工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天文事业,对人才需求旺盛,而科研人才的缺乏也更加凸显出来。

朱进说:“当下天文学人才的匮乏主要在两方面,一是天文学专业科研机构的后备人才不足,二是天文学科普人才的严重缺乏。而后者更容易被忽视。”

随着近年来天文科普教育在中小学中的推广,天文学教师的短缺则更为明显。相关调查显示:在北京天文馆所在地、天文教育推广最为深入的北京市西城区,全区也只有两名具有天文专业背景的老师,绝大部分天文课老师由地理或物理老师兼任,个别学校,天文课程甚至由英语老师教授。在“数理化天地生”六大基础学科中,天文学是目前唯一没有被列入我国中小学正式课程的学科。“考试,特别是中考、高考这样的升学考试,具有‘指挥棒’作用,如果天文学没有在这些必考科目内,那么在紧张的升学压力面前,学生只在自然或是地理课程里接触少量的天文学知识,他们对天文这门学科缺乏了解和兴趣,也就不难理解了。”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所长孙小淳认为:“天文学应当成为社会通识教育的一部分,它在回答人类的最基本问题,是能够提高公众科学意识、介绍科学概念和科学思维的最好工具。”朱进认为,中小学开设天文课,从小培养孩子们的天文兴趣,“不仅能从根本上解决天文人才需求不足的问题,对于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也大有裨益”。“我们的天文教育确与欧美发达国家有差距,但拥有全国统一的体系来推动科普教育,这其实是我国教育的一个明显优势”。

“并非每一个人都要成为天文专业的学生,但每一个人都从学生时代开始了解天文却是非常必要的。”朱进说,天文学是一个发现的过程。它能够让人把目光投向宇宙,看得更远,它能给孩子更多的启发和好奇心。这种培养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当下,有着更加深远的意义。

地方政府应更多介入

科普教育涉及面很广,在没有材的情况下,各地教育部门只能结合本地区资源特点开展科普教育。这也是目前最有效的基层科普教育方式。

山东省潍坊市市区有100多所学校,每年有3.5万名学生。在教育部门组织下,全体学生轮流到潍坊市中小学生实践基地活动,到2015年底,已有40多万名中小学生去过实践基地。这所实践基地,从2001年开始,就一直从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和实践。因为综合实践活动国家没有课程标准,也没有材,也没有专业老师,所以这十多年来,基地培养了一支专业教师队伍,自己开发实施了200多个综合实践活动项目。在2014年国家举办的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上,基地的“综合实践活动开发与实施”获得教学成果二等奖,这极大鼓舞了教师们的教学热情。

小学天文学知识范文2

年少的陈智强,为何拥有如此卓尔不群的实力?原来,这都是他的妈妈多年来“快乐教育”的结果。正是不断地顺从着孩子的兴趣,倾心呵护他各种奇妙的想法,才让这株小小的蓓蕾茁壮成长,最终,盛开的花朵散发出炫目的光芒……

无拘无束,让孩子在玩耍中成长

2000年7月11日,陈智强出生在江苏南京,父亲是一位成功的生意人,母亲徐晓华事业有成,但在陈智强出生后,为了照顾他与经营家庭,徐晓华做了一位全职妈妈。

虽然有大量的时间陪护儿子,但徐晓华对儿子的要求却不高,她甚至说:“我要让我的孩子在玩耍中自由成长。”正因为如此,徐晓华一向主张“快乐式教育”,在她看来,只有把欢乐还给孩子,才会调动起他的兴趣与欲望。

2005年的一天,徐晓华带着5岁的孩子参加老同学聚会,跟着赴会的有四五个跟陈智强年龄相当的孩子。在大人的鼓励下,几个孩子在嬉闹之中进行“才艺表演”,有的拉风琴,有的画油画,小智强却没什么特长,只好勉强唱了一首在幼儿园里学来的《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跑得快,一只没有嘴巴,一只没有眼睛,真奇怪,真奇怪。”虽然大家照样鼓掌喝彩,可是却明显没有先前的起劲。

尽管没有什么“才艺”,陈智强却很喜欢看一些书,尤其是儿童科普天文类的书籍。顺从孩子的这一兴趣,时不时地,徐晓华便领着他来到紫金山天文台。对古代的天文仪器“子午仪”、“水运浑象”、“天球仪”的功用,徐晓华很快就一一掌握,对别人谈及时如数家珍。

2008年,进入小学的陈智强参加了学校的天文兴趣小组,这一下,他更是找到了学习的快乐与热情,几乎可以用如鱼得水来形容。

不料,就在陈智强意气风发之际,小学三年级时,他在参加学校组织的一项天文学知识竞赛时,却意外失手了。他哭了好几次鼻子,还对妈妈说:“我还以为自己多厉害,原来不过如此,算了,我以后还是不学了,因为根本不是这块料。”

儿子沮丧郁闷的样子,让徐晓华考虑了好几天,她觉得要打开儿子的心结,前提是要纠正教育孩子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特别是恢复陈智强的自信。而要做到这些,首先必须让他明白学习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明白探索的路上并非只有鲜花与掌声,还必定会有付出与挫败。

那个周末晚上,见儿子不再像往常那样翻看天文学图册,而是在看动画片,徐晓华正在想怎样与他谈谈,却见他神往地说:“妈妈,你看,这艘宇宙飞船在太空里飞驰,速度快如闪电,要是有一天我也能驾驶一艘飞船该多好啊!”徐晓华立即接过了话头:“不可能啦,你不是对天文不感兴趣了吗?”陈智强立即不吱声了。徐晓华见状又说:“小强,既然你要放弃,妈妈也不勉强你,只是那些天文图册和你的天文玩具再也用不上了,咱们把这些东西送给别的小朋友好不好?”

说完,徐晓华就开始拖出抽屉,整理他的物品,陈智强在一边闷闷不乐,不知不觉地眼泪又流了下来,半天才说:“妈,不送别人行吗?”徐晓华放下手里的东西,语重心长地说:“妈妈一直不反对你研究天文,那是因为,妈妈觉得你会从中得到许多快乐。我们参加一些比赛,就是为了与这些快乐在一起,并不是证明自己是不是这块‘料’。”聪明的陈智强若有所思地听着。

徐晓华又指着电视里正在向一颗“超新星”疾驰的飞船说:“你以为驾驶宇宙飞船那么简单?那需要广博的航天知识,还有坚韧不拔的毅力,经受一丁点儿挫折就放弃的人,能成功吗?”

这一席长谈之后,陈智强学习天文的热情再次被激发起来,他坚定地说:“妈妈,我还是想继续自己的爱好,我一定不放弃……”

任性妈妈,摘下一颗星星送给你

徐晓华的身边,有不少“虎妈”、“猫爸”,他们不允许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徐晓华觉得,让孩子奔波在各种补习班和特长班的路上,很容易让孩子不知所措,最终迷失方向,变成性格叛逆的孩子。

了解孩子、尊重孩子,根据孩子的爱好制定可行的目标,否则再多的心血付出,都难有预期的收效。奇妙的是,徐晓华的这种“放任自流”,反而增添了陈智强无尽的勇气。

2011年初,美国国家宇航局即NASA开启了“开普勒计划”,该计划旨在“寻找太空中的地球的双胞胎兄弟”。不过,由于计划花费颇巨,资金很快捉襟见肘,NASA想“卖掉”一些星星,来继续他们的研究计划。

从国际天文网站上得知这一消息后,徐晓华立即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为什么不“购买”一颗星星,将儿子的名字“镌刻”在天空里呢?她立即通过邮件与对方取得了联系……

7月11日这天,是徐晓华11岁生日。当一家三口吃完蛋糕之后,徐晓华将儿子拉到电脑前,打开了那个国际天文网站。浏览到一片碧蓝的太空之际,徐晓华指着散落着的星星,略显激动地对陈智强说:“儿子,你放大看看,里面有一颗是我送给你的生日礼物。”

陈智强疑惑地移动着鼠标,不停地按动着屏幕上的放大按钮,几分钟之后,他的手停顿了,原来,一颗带着黄绿色光芒的小行星,赫然标注着“陈智强星”!徐晓华对告诉说:“NASA的研究人员想通过卖星星的冠名权来筹款继续开普勒计划的研究。出售的10万颗星星可谓精挑细选,都是学者们认为以后有潜力让人类居住的行星,并且,你还会通过电邮得知关于自己星星的研究进展。”

陈智强搂住了徐晓华的脖子:“妈妈,你真是太好了,这是我收到的最难忘的礼物!”一旁的丈夫笑着说:“晓华,你真是最任性的妈妈,儿子喜欢天上的星星,你就真的‘摘’下一颗给他……”

有了“陈智强星”之后,陈智强的自信心得到从未有过的提升,他学习的范围也更加广阔,除了天文学之外,对于速记法、演讲学也广有涉猎,有一段时间,他甚至对美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于这些爱好,徐晓华自然无一例外地支持,特别是速记法,她不但鼓励儿子钻研,还与儿子一起动手制作了许多道具。

有朋友觉得徐晓华陪孩子玩这些道具,太浪费孩子的时间。徐晓华却不以为意,她对朋友坦诚自己的观点:“其实人生不管走哪条道,都有艰辛与坎坷,所以保持孩子快乐的心境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只是枯燥地勤学苦练,我想再坚强的孩子,也会有厌倦的一天……”

奇妙的是,徐晓华的这种“快乐教育”,不仅没有耽搁陈智强的学业,反而极大地促进了他的发展。2015年8月,陈智强进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中学,他超强的一面渐渐显现出来,平时背诵历史与政治题,他可以一字不差,甚至能将内容所在的页码都记忆下来,一些考试对他也成了“小菜一碟”。凭借着良好的素质与稳定的发挥,他的成绩始终在全年级名列前茅。

快乐教育,16岁少年成就“全球脑王”

2015年1月的一天,放暑假的陈智强在家中看电视,荧幕上播放着《最强大脑》比赛。当一位选手娴熟地在5分钟之内记下一副扑克牌,包括里面的花色与数字时,陈智强不服气地撇撇嘴,对一旁的妈妈说:“这么简单的智力游戏,只要我稍加练习,同样也能做到!”徐晓华忍不住笑了。当时,《最强大脑》比赛正在南方各大城市如火如荼举行,内容专注于传播脑力科学知识和脑力竞技,全程邀请科学家从科学角度探秘天才的世界,并筛选出选手组成最强大脑中国战队,迎接来自海外的最强大脑战队,决出世界最强大脑。

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陈智强很快报名参加了该项赛事,结果,他在多轮的竞技之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加入中国战队的资格。2016年1月15日,陈智强代表中国战队在《最强大脑》的首轮比赛中挑战“星际迷航”。“星际迷航”是在一面128平方米、含有数以万计的星星的星空大屏上,找出嘉宾选择消失的3颗星星。硕大的屏幕上让观众看得缭乱,但陈智强却胸有成竹,淡定地进行了6分钟的对比之后,他就顺利地完成了晋级任务。

不料,这次晋级却引发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由于陈智强年纪太小,许多人对此表示质疑,陈智强一时间非常苦恼。徐晓华鼓励他:“接下来的挑战,你更不能放松,要让所有人都看到,小孩子的脑力同样不可小瞧。”

4月1日,《最强大脑》的比赛进入白热化。为了摘得世界“脑王”的桂冠,进入到总决赛的几位国际选手使出了浑身解数。陈智强冷静地挑选了“一沙一世界”项目。这个项目需要选手在90分钟之内记忆88幅沙画图像,然后嘉宾随机挑选3幅沙画,在3幅中截取5×5厘米,4×4厘米,3×3厘米的局部,选手最终选择出对应的沙画名称。很快,陈智强看完了88幅沙画,嘉宾选择完毕后,所有的沙画全部销毁。

陈智强一开始就选择了难度最大的3×3厘米,并快速在1分11秒内给出了正确答案。不过,此时其他选手的挑战也非常完美,为了能够稳操胜券,陈智强主动提议,要根据1×1厘米图像,找出沙画名称。就在三位国际评委纷纷摇头,表示这是一个“不可完成的任务”,陈智强却气定神闲地开始了最终的比赛。结果,他再次利用58秒的时间,完美地找出对应的沙画,并以39分的全场最高分捧得了“全球脑王”的奖杯!

年仅16岁便成为“全球脑王”,国际评审迈克尔说:“这是我20年来最棒的一个下午,非常高兴在这里诞生了一位杰出的胜出者。”国际评审多拉则惊叹道:“人脑比神经科学家了解得要更好!”

近日,陈智强母子接受了采访,稚气未脱的陈智强表示,比赛中主动加试“1×1厘米”,并不是一时头脑发热,而是为了获得更高的分数,把“脑王”的奖杯牢牢地留在中国,他对自己的表现非常满意。徐晓华则为荣膺“全球脑王”的儿子作了如下的注脚:“陈智强的成功是多年来‘快乐教育’的结果,‘快乐教育’能够制造出愉悦身心的氛围,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我一直认为,快乐的孩子,才是成功的孩子……”

小学天文学知识范文3

关键词: 高中英语 英语教学 学科渗透

学科渗透教学,是指在某一学科的教学活动中自觉、有序、有机地联系其他学科,交叉渗透相关知识点,编织综合知识、能力网络,以素质教育和学生发展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的的学科课堂教学。[1]

在传统教育中,不同学科、学科内部知识关系的机械割裂,限制了学生对事物内在本质规律的认识,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认为:高中学生学习英语,一方面,可以促进心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和综合人文素养的提高;另一方面,掌握一门国际通用语种可以为学习国外先进的文化、科学、技术和进行国际交往创造条件。[2](168)为此,高中英语教学要积极促进英语学科与其它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联系,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审美情趣、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以发展。[3]

一、学科渗透成为时代要求和教育发展趋势

(一)信息时代和社会转型的要求

在社会化机器大生产的条件下,如果劳动者不能成为“各种能力得到自由发展的个人”,就不能适应现代生产的交替变换职能和极其不同的劳动需要。[4]信息时代的来临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需求的是具有独立思维和创新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其知识结构应该具有明显的跨学科特征。

(二)知识系统整体功能的发挥

系统论的结构性原理追求系统的整体功能,这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关于“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观点是一致的。知识系统内的不同学科或同一学科不同知识模块之间存在着固有联系,只有杜绝封闭式的学科本位教学,才能将学生从传统的单向思维定式中解放出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规律,提高综合素养。

(三)高中生心智的快速发展

高中生心智发展迅速,精力充沛,求知欲望旺盛,探索精神顽强。如果高中英语教学过于注重纯粹的语言知识讲解和技能训练,只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倦怠。具有广泛性和深刻性的学科渗透教学,不仅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能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实践能力,进一步促进心智的发展。

(四)英语教材和信息技术的变革

《牛津高中英语》[5]各模块主题涉及到大量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较强的学科渗透性质反映了现代科学综合发展的趋势。高中英语课堂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单位时间里及时、高效地实现新课程理念提供了有力保障,使学生在提高英语综合能力的同时,能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二、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学科渗透

(一)语言技能训练中的学科渗透

英语语言技能主要是听、说、读、写及其综合应用。听和读是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而说和写则是培养学生对语言的表达。适当的专项和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有利于涉外情境中的语言交际。

高中英语教学的学科渗透应该以单元主题为抓手。比如,《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五第三单元的主题是克隆技术,教师可以用克隆羊“多莉”或中国自主完成的成年体细胞克隆牛来导入新课,学生通过阅读英语材料了解动植物的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这样能够熟悉并参与单元学习。讲解并翻译与单词有关的成语或谚语,可以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比如,讲解“advance”时介绍“不进则退”(Not to advance is to go back.);讲解“crown”时介绍“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No cross,no crown.)。另外,欣赏与环境保护有关的“Heal the Earth”、以亲情和友谊为主题的“You Raise Me Up”等英文歌曲,学歌填词对学生听、说、读、写技能提高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二)语言知识学习中的学科渗透

知识是语言能力的有机组成,是发展语言技能的基础。高中学生不能为了考查或考试而学习英语知识,英语学习要以语用为目的,要把知识学习与语言实践结合起来。

英语单词和语法讲解时容易进行学科渗透。不同时态的讲解可以采用数学学科的数轴,学习“no less than”、“not less than”、“no more than”、“not more than”时可以用“≥”、“≤”、“=”等数学符号来辨别相互关系。部分汉语外来词也有助于掌握相应的英文单词,比如,引擎、艾滋病、因特网、黑客、特洛伊木马病毒等。简笔画除了可以广泛应用于介词的区分,如“over and under”、“above and below”、“on and beneath”、“besides and except”之外,也可以用于表情符号的绘制、中国象形文字的演变及奥运比赛项目的介绍等。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就话题内容进行形象的认知交流,而且有助于提高认知水平,发展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升华中的学科渗透

情感态度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2](27)

有时候,英语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如果对一个偶然的话题产生兴趣,会在英语学习上表现出色。因此,英语教学中的学科渗透需要注意形式的适当性和内容的针对性。比如,在学习《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五第三单元“project”时,我以莫奈的名画《日出・印象》和《睡莲》来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理性思考人与自然。在《牛津高中英语》以“Teenage experiences”为主题的模块一中,必要的心理学、生理学和营养学知识的渗透,将会对引导学生如何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快速适应高中学有裨益。英语教学中的中外学校建筑、班级规模、教室布置、授课模式,以及师生关系的比较也有助于扩大学生的国际视野。

(四)学习策略形成中的学科渗透

学习策略是指学生为了学习和使用语言采取的程序和行为,以及支配行为的理念和认识。高中学生必须形成个性化的英语学习策略,并且能够适时调整。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政治学科中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基本原理应用于单词记忆,以提高认知策略。比如,很多学生容易把单词“beneficial”拼错,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已经掌握的单词“official,special”等,这将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第一印象。词组“make up”有很多种意思,使用联系和发展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将不同类型的词条“组成、编造、化妆、弥补”等作为一个整体来记忆。《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二涉及到较多与自然科学有关的物理学、地理学及天文学知识,必要的学科渗透可以帮助学生有选择性地通过网络搜集和整理信息,形成有效的资源策略;学生在完成相关“task”的同时中,学会合作并及时调整学习计划和目标,形成交际策略和调控策略。

(五)文化意识培养中的学科渗透

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利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利于培养世界意识,有利于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2](28)

英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突破英语学习的教材资源,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比如,在学习《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九第四单元“Biblical Idioms in English”时,老师不仅应该介绍基督教的相关教义,而且应该让学生了解世界三大宗教的特点和禁忌。俗语作为文化的积累,是学生了解异国文化的重要途径,《牛津高中英语》在模块一第二单元、模块六第二、三单元多有涉及,教师可以对所学俗语的文化内涵作一个整体回顾,并对一些常用俗语作适当补充,比如,“go Dutch” 是一个带有文化歧视,暗讽荷兰人非常吝啬的常用英文俗语;“lucky dog”表明狗在英语国家是一种受尊敬的动物,这与中国文化是截然不同的。

三、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学科渗透策略

(一)渗透内容有特色

“生活即教育”,只有生活化、常态化的知识,才更容易为学生接受和掌握。高中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地方建设,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比如,苏州的古韵今风在英语教学的许多时候都可以信手拈来。在完成《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二第二单元“project”时,学生在制作家乡旅游宣传册时能够考虑得全面、精细;由于亲身经历了苏州工业园区由自然乡村到繁华都市的转变,在学习《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五第二单元“reading”后,学生在“The economy or the environment in SIP――must we choose?”的辩论赛中,会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甚至可能给出详实的论据。

(二)渗透程度宜精当

像《牛津高中英语》这样的新课程英语教材,涉及内容可谓包罗万象,语言知识的学习、语言技能的训练、情感态度的熏陶、学习策略的形成和文化意识的产生,诸多教学目标让英语课堂教学的时间显得捉襟见肘。由此,英语教师应该在认真研究教材和熟悉学生实际的前提下,见缝插针,切忌随心所欲。比如,学习单词“transform”时联系电影“Transformer(《变形金刚》)”;学习模块四第三单元的单词“fantastic”时,借用周杰伦的专辑《范特西》以扩展其名词“fantasy”。恰到好处的学科渗透,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渗透手段要丰富

学科渗透其实远不限于英语课堂教学中,社团活动、英语角、影片欣赏、社会实践等活动,都是对渗透式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这不仅有利于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而且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了有效途径。学生去上海科技馆的社会实践,使学生对《牛津高中英语》模块四第三单元所涉及的现代科技有了更为具体的认识,这会使学生在“Welcome”的话题讨论中表现活跃,充满智慧;观看电影《刮痧》,对于学生认识《牛津高中英语》模块六第二单元“project”中有关针灸的中医药知识大有裨益,同时也为学生开启了一扇了解和比较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窗户,使学生在拓宽国际视野的同时,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四)渗透质量有保障

英语教师是学科渗透的关键,叶澜教授说过,“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6]一名出色的高中英语教师应该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跨学科知识,而且能够将两者有机结合、融会贯通。在日常教育教学中,也应该主动向其他学科的教师请教,积累相关学科知识,将自己塑造成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教师。

古今中外的诸多伟人体现出来的综合素质,有力地说明了学科渗透对于生命整体性和能动性发展的重要意义。张衡的成就涉及到天文学、地震学、机械技术、数学乃至文学艺术许多领域;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达・芬奇是欧洲文艺复兴的杰出代表;“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酷爱体育和音乐;科学、艺术与哲学是爱因斯坦人生的三大支柱……作为应用语言的英语实际上也是信息的载体,英语教学中的学科渗透有利于形成强大合力,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结构和智能素质结构,从而培养出新时代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兰绍平.跨学科渗透教学: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7,(4):19.

[2]英语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3]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2.

[4]扈中平.人的全面发展内涵新析[J].教育研究,200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