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教育手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传统教育手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传统教育手段

传统教育手段范文1

一、在教学过程中注入“问”的时代特色

教学方法由过去的满堂灌已转入设疑解疑的过程,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思考能力,但只是老师问学生答,还是不能让学生成为主体,思维限定在一定范围内。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欲,启发、引导学生各抒己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敢于对老师提问,对课提问,对权威质疑。其实做到这一点,是说起容易做时难。刚开始上课,鼓励学生对老师提问时,学生不是不敢提问,便是就参考资料提问,一堂课是较好地完成了教育目标,但感觉学生还是像被牵着线的木偶,没体现他们的主体意识。如何改变这一状况呢?关注社会,还是能找到解决方法的。教师必须创设一种宽松的环境,让学生觉得轻松愉快,联系社会大课堂。上课时,我让学生先预习课文,然后把学生分成几组,每组中既包括基础好的也包括基础差的学生,让学生根据智力竞赛的形式(比如像中央电视台王小丫主持的《幸运辞典》),每组自己挑选主持人,轮流向对方发问,然后再组织成员向老师提问,向课本提问,向权威质疑,最后由老师宣布比赛结果,给获胜者颁发小纪念品。这种提问方法大大激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他们每个人都像小老师一样,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由不敢提问,拘泥课文提问,变得思路开阔,大胆发问,提问内容多种多样,使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浓。这种方法施用起来方便,学生既充当了主体角色,又通过互相提问深入到课文中去了,大大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比老师提问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效果要好得多。 语言教学就是通过引导学生对语文审美感悟,从历史的角度认识生活,从中吸收营养,接受人文素养的陶冶,塑造健全完美的人格。当然提问时,老师要作精心备课,学生问时必须让他们围绕一个中心来问,上课作恰当提示,控制好一个度,否则学生提问热情高涨时,一窝蜂似的提问,会使课堂出现杂乱无序的情形。提问方式也可形式多样,比如师生互问,课内知识拓展问,课外知识拓展问等。老师们灵活运用各种提问方式,既能激起学生的创新精神,又让学生真正当了课堂的主人。

二、让古老的“读”体现新的魅力

传统教育手段范文2

一、 多媒体教学在导入环节的应用

这一新课时的内容是介绍交通标志和如何描述路线。交通标志的导入就是本节课的开始和亮点,那么如何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且深刻体会交通标志的重要性就是我要思考的重中之重。起初,我是想通过问几个简单的句子来导入,比如:同学们每天上学的时候能够在路上看到什么?但是这样一来,问题的答案就非常地广泛,我就很难控制局面,又不能起到吸引眼球的作用。于是,经过反复地思考和在因特网上仔细地搜索,我终于找到一个关于交通标志的简短动画。这个动画的内容是关于一个高大威猛的机器人,没有看红绿灯就横穿马路,结果被撞伤。动画很幽默搞笑,而且很符合主题,我把它放在了导入部分,学生一下子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并且知道了交通标志的重要性。这样浓厚的兴趣为接下来学生很投入地学习交通标志的英文表达作了良好的铺垫。

二、 传统教学在词汇教学呈现中的应用

在教学呈现这一关键环节,我本来打算将所有的交通标志图片通过课件的形式展现给同学们,并在图片下方打上英文表达。但是这样一来,虽然呈现的速度很快,但学生并不清楚在何种情况下会运用到这个交通标志。此时的多媒体教学就显得不那么形象了。于是,我又想到了传统教学手段。我把交通标志做成实物,并且把教室的桌椅布置成很多的转弯处和十字路口。在这样的情形下,我可以站在十字路口举着实物来讲授十字路口的英文表达。这样,学生们能够很深刻地理解在什么情况下用这个单词,教学呈现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三、 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在教学反馈中的应用

在结束了教学呈现后,接下来就要看学生们是否真正掌握了这些单词。我设计了三个学生活动,这当中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多种教学手段。活动一,运用多媒体在课件上依次快速呈现交通标志,让学生们挨个快速说出交通标志的英文表达。这样的好处是可以大范围地检测学生们是否已经掌握了这些单词。活动二,运用传统的录音机播放交通标志的英文发音,让学生们快速画出交通图标。这样的好处是学生们不但能够说出这些交通标志的英文表达,而且能够听懂它们,理解它们,从而达到了四会单词掌握的目的。活动三,发给每个学生一个传统的实物图标,我慢速地念一段包含了很多交通标志的英文语段,要求学生在听到与自己手中实物一致的英文后,立刻起立。这样的活动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还能让所有的学生动起来,让他们的耳朵和眼睛一起活动。

四、 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句法教学中的应用

这一课时的重点除了讲授交通标志的英文表达,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描述路线,如何掌握一些描述路线的句型。由于路线的复杂性,如果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是很难达到教学目标的,经过仔细考虑我决定把自己从家到学校每天必经的道路和某位同学从家到学校的必经之路用课件画出来,并呈现在屏幕上,让学生们一目了然。然后我通过多媒体的动画手段,让课件中的“我”动了起来,真正地沿着路线走了一回,在走路线的过程中,运用好多媒体技术调整好速度,并在这其中,让好的学生试着去描述路线,从而总结出一些常用的句型。这种动画的路线能够让学生很清楚自己在描述什么,怎样去描述。

五、 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句型操练中的应用

在讲授了描述路线的句型后,就要求学生学会在实际中运用这些句型,就需要我给学生们设置不同的情境,要求他们在这些特定的情境下,很好地运用句型来描述路线。那么如何给学生设置情境呢?我本来打算用语言来问学生们如何到达学校附近的一些熟悉的地点,但是用这样的方式学生们就可能有多种路线,甚至会有我不熟悉的路线出现,那我就很难知道他究竟描述得正确还是错误。所以我后来选择了用多媒体的地图展示,运用课件把我想让学生们描述的地点和路线在屏幕上画出来,让学生们一看就很明确需要走哪一条路线,这样他的思路就很清晰,其他同学听了也知道他在说什么。

传统教育手段范文3

论文摘要:传统教学手段以语法教学最为典型,它以教师为中心,注重语言基本知识的讲授;多媒体辅助手段教学基于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改变了原来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本文通过对大学英语专业的教学现状的分析及对传统教学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特征及优缺点的分析,提出多媒体辅助手段的应用是现代英语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多媒体辅助手段应用到英语教学,尤其是应用到专业英语的教学作为信息化社会典型时代特征的体现正迅速冲击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成为目前各所大学中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的突破点和重点。各大学英语专业教师正致力于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包括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等),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能力培养型教学模式,这已经成为专业英语教师们的共识。然而通过实践,笔者发现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进行英语教学固然有其优势,但是只有结合好传统手段和多媒体辅助手段,才能更全面的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从而改善教学质量。

1大学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教学

现状我国的学生大部分从初中或者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习英语学习的时间有限,内容与实际生活常常存在脱节的现象。英语环境的狭窄和偏底的英语使用频率无法让学生将英语细致入微地嵌入思维。根据我国目前教育状况,虽然中小学教育者的教育思想观念正逐步改变但现实中推行的仍然是注重升学率的应试教育。为此,在实际教学中一般采取的都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法。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是课堂的主角讲授过于强调系统、完整很少给学生留有思维的空间和余地使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满盘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虽然能够胜任升学考试,却难以发掘个人的创新思维而达到运用知识的能力。

因此,经此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被录取的大学英语专业学生虽较其他专业的学生英语水平出类拔萃,但是将这些长期处于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大学新生即刻放置到以多媒体辅助手段为技术依托,以学生为中心的能力培养型教学模式中的做法是不太切合实际的。从一种思维模式转变成另一种,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另外,英语专业的学习者由于年龄、地域等因素造成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也给现代教学法的实施增加了难度。从而导致学生对“启发式”、“讨论式”等方法产生厌烦情绪,甚至导致教学活动冷场教学计划不能顺利完成更严重的是影响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由于我国大学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教学(尤其在一、二年级基础阶段)严格按照国家外语教学大纲要求,注重传授系统的语言知识(语音、语法、词汇等),注重训练学生的语言基本技能,从而决定了寻找一个介于传统教学法与多媒体辅助教学之间的平衡点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2传统教学手段的优点与局限

传统教学手段一般是指传统的语法翻译法Grammartranslation Metbod。语法翻译法是外语教学中最古老、影响最深远,至今“仍然方兴未艾,大量使用而且相当成功”的一种外语教学方法。语法翻译法最早出现于18世纪晚期的欧洲,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该法的最早倡导者是德国学者麦丁格Sohann Valeneion Meidinger)和费克Sohann Christian fick。这种教学方法提倡用母语教授外语、在教学中以翻译和机械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学习语法为入门途径,强调语法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

2.1传统语法翻译法的优点

首先,语法翻译法有利于学习者充分认识两种语言间的基本特征,形成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其次,此法以翻译为教学手段和教学目的,可以使学生对英语和汉语的语法、句法结构的异同有较为明确认识2利于提高学生对语言结构的整体理解水平。再次,语法翻译法有利于培养学习者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形成稳固的自学能力。

2.2传统语法翻译法的局限

重书面、轻口语是语法翻译法的首要缺点,也是语法翻译法大受挞伐的重要原因。教师过多地注重句子层次的教学2忽视了语篇结构分析、衔接分析及语篇层次的教学2它强调了语言知识,但忽略了语言能力。“没有一种语言技能是孤立存在的。各种技能之间有着不同程度的依存关系,或互相影响,或互相补充,对一种技能的掌握有利于另一种技能的发展”。因此,忽视语言能力不仅导致听说能力的下降,同时也影响读写能力的发展。

语法翻译法的另一缺陷是:学生容易丧失外语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语法翻译法是通过大量机械练习来巩固学习效果的。单调乏味、甚至是为了语法项目而人为创造的一些无意义的练习,很容易挫伤学习者的学习热情。由于学习态度“是决定不同学习者取得不同程度的成功的主要原因”(束定芳语),所以在非智力因素中起重要作用的积极性一旦丧失,后果很可能事倍功半。

语法翻译法过分强调机械地记忆语法规则和例句2方法单一2语言环境贫乏2课堂气氛不活跃2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2从而损害学生的创造能力。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对于高校英语专业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尤显重要。如果因为教学方式方法上的不足使原本热情高涨的英语专业的大学生丧失信心,创造力匮乏,甚至影响语言整体能力的提高,则不仅是教育上的浪费,而且是素质教育的障碍。

3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趋势性及其面临的问题

3.1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趋势性

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形象直观、丰富有趣、图文声并茂等特点。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无疑给大学英语专业课堂教学改革注进了新的活力,使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成为可能,帮助有效建立“视、听、说”的教学模式,进一步实现大学英语专业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口脑并用、和谐高效、主动发展,着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既有利于学生的素质教育,又体现了时代特征和精神,还使得人文教育思想得到渗透。

因此,在现代教学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包括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等),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能力培养型教学模式是现代英语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新形势下的多媒体辅助教学也存在着一些误区,面临着一些问题。

3.2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面临的问题

首先,对于多媒体技术的过分强调往往造成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合理内核的丢失。这很容易造成一种现象:每当谈及我国英语教学改革,必谈多媒体技术辅助英语教学,且过分夸大多媒体技术的作用,从而容易否定传统英语教学。我们应摆正多媒体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同时也应注意保留传统教学方式中的合理因素。正如王海贞、苏晓军研究指出: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症结是在课程和教学方法上,而不是在是否使用多媒体上。

其次,学生如果长期被放置于声光电的刺激当中,难免形成新形势下的“满堂灌”。尤其是有些教师过分注重花哨的音效和动画,将投影屏当成现代化黑板,仍然保持“一张嘴说众人听”的单向知识传递模式,则会导致学生注意力的分散,参与意识的淡出,甚至演变成学生看教师演“独角戏”。再次,与大学英语专业的教材配套的多媒体软件开发相对滞后,使理论脱离实际,导致最终的教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各高校英语专业的教师有必要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水平及专业特色等要素与计算机软件开发人员一起设计出行之有效的英语教学课件。

4.对策——传统手段与多媒体辅助手段的结合

通过对传统教学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特征及优缺点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两种教学法之间有很大的互补性。传统教学法强调的是语言的理性知识,是规则和框架;以多媒体技术为辅助手段的现代教学法强调的是语言的实际运用和具体操作。通过教学课堂实践、观察和反思,笔者认为:只有结合好传统手段和多媒体辅助手段,才能更全面的提高英语专业学生(尤其是一、二年级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从而改善教学质量。各教学环节的实施可做如下处理:

(1)Preparation Word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教师可以搜集多媒体信息制作成课件。

(2)Listening-centered Activities以学生为中心,结合课外多媒体资料,采用听说法、视听法。

(3)In-class Reading以教师为中心.采用直接法、语法翻译法,从而更精准地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新出现的语法现象和词汇。

(4)Further Development以学生参与为主,主要采用现代交际法。将学生分组,教师把题目分别布置给各小组,让其事先准备,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在课堂上盲目说英语,又可充分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

(5)Extractrrieulum Actiities提供多样化的交互方式,包括E-mail、论坛和实时的聊天室等。学生可以通过mail向教师提出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问题给予解答。另外学生也可以在论坛

和实时聊天室中相互探讨交流。教师根据情况也可以参与其中.从而真正体现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交互性和实践性。多媒体技术对我国英语教学的影响是重大而又深远的,但是,多媒体技术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大学英语专业教师应该在英语教学中注重这种现代教育手段的应用,更重要的是注意结合好传统手段,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抓好素质教育,更好地贯彻落实教学大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Tarone,Elaine,and Yule,George.Focus on the Lunguage Lenner[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0

2.朱纯.外语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3.束定芳等.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4.王海贞,苏晓军,多媒体与大学英语教学[J]外语电化教学,1994

5.黄若妤,对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改革的探索[J]外语界,2000

6.刘润清,论大学英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传统教育手段范文4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手段;传统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效果

高效课堂在我校已实施了很多年,在许多新的教学方法兼顾使用和借鉴的同时,我们更加强了对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重视,大大提高了电子白板的使用效率。许多过去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办到的事情都变成了现实,并且真实生动,使学生身临其境,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使大多数老师从原来的“干讲”的困境中摆脱出来,使自己的课堂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学生对很多没见过的或特别抽象的知识易于接受,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借助各种多媒体教学手段,一些在上课过程中无法自己完成的经典阅读、微观实验,涉及的高科技知识、历史知识等通过视频或动画模拟得以实现,这些都是传统粉笔、黑板和老师的讲授等方法无法实现的。

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一些问题也日渐暴露出来,一部分教师刚开始很认真,时间长了便产生了一定的惰性,他们从学校推荐的网站上直接下载现成的教案或幻灯片,一点都不修改直接放到课堂上使用,黑板上一个字也不写,一味地把一节课的知识用幻灯片一张一张展示出来,学生在四十五分钟之内连一点思考的时间也没有,幻灯片所显示的内容拖沓冗长,没有重点和难点,而且做得很花哨,不给学生思考的机会,致使课堂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师生的互动方式和教学内容的多少并无大的改进。教师、学生之间失去了互动性,难以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还有一部分教师把自己能做的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直接用下载的视频或图片代替,学生一节课的时间只花在看视频或图片上,使学生失去了自己动手做实验的机会,这样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扼杀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实际上现在的很多学校都基本具备做演示实验的能力,应尽可能给学生提供一些机会,让他们亲自动手,哪怕自制的简易教具也可以完成对实验课所要求的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有少数教师下载的劣质课件放到课堂上直接使用,自己在课前没有仔细研磨,幻灯片上的内容甚至出现错误,有时连错字也比较多,学生在观看时出现感叹声,使上课的老师也显得很尴尬,这样的课怎么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呢?

究其原因,是有些老师对多媒体教学存在着一些误解,认为多媒体教学方法是目前最优的教学方法,片面放弃其他的教学方法,平时不去学习新的教学理论,彻底地否定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单一,时间长了就会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造成学习成绩下滑。相反,有的教师仍然排斥多媒体教学,认为用起白板来不顺手,仍然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忽略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老师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唱独角戏,学生匆匆忙忙地边听边记笔记,老师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机会,一节课上完后老师也累,学生也累,但效果却不明显,这样的课怎么能做到高效呢?

处理好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关系,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途径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点,择机而用,如果一节课的信息量大,其中涉及的很多知识无法用实物展示或实例说明,这时可在网络上精挑细选一些好的高清视频或图片展示给学生,幻灯片的制作一定要简洁明了,能突出本节课的重难点就可以了,重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通过这种“和谐”的关系解决问题。但在教学过程中不是每一节课都选择用多媒体教学,传统的教学方法也是长期的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仍然有许多多媒体教学无法替代的优点,比如,黑板就是很好的一个媒体,一些重要知识点和难点边写边讲解,这样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的老师写的板书非常整洁和漂亮,字体也很好看,真正对学生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无论是多媒体教学手段,还是传统教学媒体,都不是最重要的教学途径,而真正上好一节课,需要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语言交流,有时甚至还有手势或眼神的交流,那些抑扬顿挫的优美语言、和蔼可亲的发问,包括幽默的发问或回答,都成为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它克服了人机之间交流的缺点,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能使学生更轻松、更愉快地接受知识,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总之,如何真正将先进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方法有机结合,使多媒体教学更好地成为传播知识的有效途径,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教师的教学工作,同时渗入我们长期总结的并不能抛弃的优秀传统教学方法,仍然需要长期的逐步渐进的过程,只有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合理把握不同教学手段之间的关系,认认真真研习好每一节课,应对每一种教学手段或方法“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使其更好地发挥在教学中的作用,更有效地服务于教学,这样才能真正体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化。

传统教育手段范文5

关键词:腹腔镜辅助下元端倪胃癌根治术;传统开腹手术;胃癌

胃癌在临床的恶性肿瘤中属于高病发比例疾病,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1]。当前临床上常常采用腹腔镜根治术和开腹手术对胃癌患者进行治疗。对于早期的胃癌往往采用腹腔镜治疗,具有微创、术后恢复快以及疼痛轻微等优点,而腹腔镜辅助下远端胃癌切除术在1994年首次被报道,由于该手术解剖复杂,操作难度大,对于进展期胃癌的治疗尚存在争议[2]。本文主要对比分析腹腔镜辅助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胃癌的临床效果,对我院收治的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主要为我院在2013年3月~2015年3月中收治的胃癌患者120例,所有患者术前经过确诊为胃癌,且未发生肿瘤转移,术前没有实施相应的放、化疗治疗,排除合并感染、伴有严重心、肺、肝的重要器官疾病患者。采用随机分配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研究组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为34.5~76.8岁,平均为(54.3±10.7)岁;平均肿瘤直径为(4.52±1.34)cm。对照组中,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为35.6~75.7岁,平均为(55.5±11.5)岁;平均肿瘤直径为(4.14±1.04)cm。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肿瘤直径等一般临床资料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组间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方法主要为传统的开腹远端胃癌根治术。研究组的治疗方法主要为腹腔镜辅助下远端胃癌根治术。手术过程主要为:患者取平卧位,麻醉方式为全麻,然后给予气管插管。为患者建立气腹,方法为于脐孔处行10mmTrocar穿刺,气腹压力维持在12~14mmHg,在腹腔中置入腹腔镜探查。在左侧腋前线肋下缘做10mmTrocar置入作为手术的做操作孔,而在左侧平脐上部做5mmTrocar置入为副操作孔,在右侧肋缘下做5mmTrocar置入作为牵引孔。将胃结肠韧带采用超声刀进行锐性切开,分离大网膜后切断胃网膜血管直到脾门,从而使胃大弯侧裸化大哦哦无血管约2cm左右。游离胃结肠韧带至胃网膜右血管根部,在血管夹闭后离断胃网膜右动静脉,采用超声刀将患者肠系膜上静脉和幽门下的淋巴结群进行有效的清除。使胃又动脉游离后将根部离断,将周围淋巴结进行清扫,游离十二指肠上端然后切断。上提胃组织,使肝总动脉、胃总动脉、脾动脉和腹腔动脉显现,夹闭血管离断胃左血管根部,清除淋巴结。利用超声刀将小网膜切除,然后清除淋巴结组织。在患者上腹部正中部位做长度约5cm的切口,对患者的腹腔进行检查,常规远端次全切胃组织,

利用管型吻合器对残存的十二指肠进行吻合,然后安置腹腔引流管,手术结束后给予患者常规的治疗和护理。

1.3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指标为:实施手术的时间、术中患者的出血量、清扫淋巴结的数量、患者住院时间以及手术前后两组患者血清水平的改善。

1.4统计学分析 对于本次所获得数据主要利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其中在处理过程中(x±s)表示计量资料,利用t检验,而计数资料主要采用χ2检验,当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 研究组的手术时间相比于对照组比较长,但是研究组患者在手术中的出血量以及术后的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水平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癌胚抗原(CEA)和糖类抗原72-4(CA72-4)相比差异不显著,经过手术后两组血清水平相比于治疗前显著降低,且研究组降低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

3 讨论

随着微创手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腹腔镜手术逐渐成为治疗胃癌的主要方法,但是对于开腹手术中需要重视的原则,腹腔镜手术也需要全部遵循。同时腹腔镜手术对患者的创伤比较小,避免在手术中腹膜的损伤,降低了腹膜种植的概率[3]。

在治疗胃癌过程中腹腔镜手术是否能够完全替代开腹手术,在临床上尚存在一定争议。本次研究结果中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量相比差异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是研究组手术时间相比于对照组较长,可能同胃周围解剖结构复杂、淋巴结清扫范围广、主治医生水平等方面有关。而研究组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采用腹腔镜辅助下远端胃癌根治术治疗胃癌能够有效切除胃癌组织,缩短住院时间,提升康复效率。

参考文献:

[1]郑勇斌,童仕伦,谭海燕,等.超声刀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9,16(10):781-784.

传统教育手段范文6

传统教育的一个主旨,就是培养“大我”、修养“小我”。对培养“大我”,用宋代思想家张载的话说,就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明末清初的大儒顾炎武先生也持类似观点,认为教育应“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同时,顾炎武也重视修养“小我”,常用“博学于文,行己有耻”八个字勉励后辈。

顾炎武所说的“行己有耻”,简言之就是不做那些被认为可耻的事情,具体而言,是指恪守传统道德价值,即“礼、义、廉、耻,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等“四维八德”。这是传统教育对个体生命修养的一个标准。古人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就是说,修养“小我”,是培养“大我”的必由手段。

传统教育使用的教材是独特的,其中最经典的教材当属《道德经》与《论语》。传统教育讲究的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教材也是不断地发展、完善,后来逐渐有了统称为“十三经”的《易》、《诗》、《书》、《礼》、《春秋》、《左传》、《礼记》、《论语》、《孟子》等一系列古代文化典籍,几乎是被作为教材使用。

可以说,五千年来,中华传统文化绵延不绝,不断得以创新、发展、进步,这其中传统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纵观历史上的文化传承,孔子编修典籍而存周礼,秦代的“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汉承秦制,都离不开教育的作用。甚至,我们今天自称炎黄子孙、华夏子孙、龙的传人,都有赖于传统教育对文化传承的维护。传统教育也使得中华传统文化不断兼收并蓄、推陈出新,使儒、释、道三教并行不悖,使新儒学产生并传衍,造就了中国文化史上一个又一个高峰。

中华文化发展至今,已经与传统教育水融,形成了相互依存的关系。无论是道德上的“四维八德”、文学上的诗词歌赋,其发展与繁荣,追溯起来无一不是与传统教育的发展相互依存。文化发展的周期性与教育发展的周期性常常是同步的。在这个问题上,中西教育都有迹可循。比如说,历史上的“轴心时代”,既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重大突破期,也是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辉煌期。以中国为例,那一时代,老庄、孔孟以外,诸子百家,群星灿烂,是一个文化爆发期。究其原因,当时私学兴盛,孔子等人开门办学,广收门徒,使知识得以广泛传播,为文化大发展做了充足的教育准备。

因此可以说,文化的发展,是教育不懈推动的结果。而文化,同时也是教育的结晶。

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教育也具有中华文化的一些重要特征。比如,就曾指出,中华文化属于阴性文化。这是什么意思呢?以中国艺术为例,文人墨客向来喜欢以风花雪月为题材,作品中常带着几分柔美与忧伤。在创作方法上喜欢含蓄地表达自我,或借景抒怀,或托物言志,多用典故,讲求意境美。这就是一种阴性文化特征。这一文化特征也影响了传统教育,不仅表现在教育的内容上,也表现在教育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上。比如,传统教育讲究“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也就是说,要善于创设情境启发学生,注意把握教育的契机。传统教育还提倡“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认为事物具有共通性,人们可以通过“此”来认识“彼”。

即便在今天,传统教育的思想和方法,仍然对现代教育产生着持续的、深远的影响。

传统教育思想认为,在学生启蒙阶段,要学习天地万物是怎么一回事,要学习从开天地到历朝历代沿革的历史,要学习尊老爱幼、互谦互让等道德伦理知识。这构成了传统教育的基本内容,几千年来都这样讲。从现代教育学的视角来看,让学生从小接受基本的世界观、历史观、道德观教育,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从根本上保障了社会结构的稳定与和谐。这是教育的重要社会功能,在现代教育中仍被强调和重视。从这一点来看,传统教育是具有超前性的。

传统教育的超前性还表现在,它的很多思想观念,至今仍具有重要启示意义。比如说,《道德经》和《论语》,既是传统教育的讲义,也是传统教育的教育观、人生观、方法论的集大成者。老子所说的“道”究竟是什么,深入探究下去,会给我们很多教育的启示。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教育思想,至今熠熠生辉。

传统教育秉承了“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追求人类社会与世间万物、社会现实相适应,与生命发展规律相适应。这种来自于社会生活又服务于社会生活的教育理念,具有重要的实践性和科学性。比如说,传统教育非常重视背诵,这是因为,古人认为,离开了背诵,就没有知识的宽度与厚度,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也缺少了纽带。因此,传统教育中,有一个可以称之为“登堂入室教学法”的重要途径,那就是在背诵的基础上释疑解惑,使学生循序渐进,最终学有所成。这个传统教学法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源自于生产生活的常识。背诵,就像是沤肥。释疑解惑,就是施肥浇水、整枝打叶,帮助植物生长。

为什么说背诵像沤肥呢?我们知道,沤肥,就是把草木燃烧成灰,与各种杂七杂八的东西混合在一起,沤上十天半月,就会变成很好的有机肥料。沤肥的过程,就是发酵、变化的过程。背诵的过程也与此类似。一方面,通过强化记忆,把必需的文化知识积淀在头脑中,为知识的融合奠定基础,进而转化为思想与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大声诵读,不断地刺激接受感官,加速知识的转化与更新,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