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校外劳动实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校外劳动实践范文1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机构的管理,促进少年儿童校外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所称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机构(以下简称“校外教育机构”)是指少年宫、少年之家(站)、儿童少年活动中心、农村儿童文化园、儿童乐园、少年儿童图书馆(室)、少年科技馆、少年儿童艺术馆、少年儿童业余艺校、少年儿童野外营地、少年儿童劳动基地、和以少年儿童为主要服务对象的青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青少年科技中心(馆、站)、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中少年儿童活动部分等。
第三条校外教育机构基本任务是通过多种形式向少年儿童进行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内容的思想品德教育;普及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体育卫生、劳动技术等方面知识;培养他们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动手动脑、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促进少年儿童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第四条校外教育机构工作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面向全体少年儿童,面向学校,面向少先队,实行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
(二)德、智、体诸方面的教育应相互渗透,有机结合;
(三)遵循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符合少年儿童的特点,寓教育性、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于活动之中;
(四)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在重视和提高普及性教育活动的同时,对有特长的少年儿童加强培训和训练,使其健康发展。
第五条地方各级政府要对校外教育机构的工作进行宏观协调和指导。各级各类校外教育机构的业务工作,应接受当地各主管部门的指导。
第六条国家鼓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法举办各种形式、内容和层次的校外教育机构或捐助校外教育事业。
第二章机构
第七条设立校外教育机构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具有符合少年儿童活动需要的活动场地和设施。
(二)具有合格的专职管理人员和专(兼)职辅导教师队伍。
(三)具有卫生、美观的活动环境、活动室采光条件;场馆内有防火、防毒、防盗、安全用电等防护措施。
第八条设立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机构,应报当地主管行政部门批准。当地主管行政部门应报上一级主管行政部门备案。
独立设置的校外教育机构符合法人条件的,自批准之日起取得法人资格。
第九条校外教育机构一般应由行政领导、后勤供应、群众文化、教育活动、专业培训及少先队工作指导(限少年宫)等部门组成,以满足少年儿童校外教育工作的需要。
第十条校外教育机构实行主任(馆、校、园长)负责制。主任(馆、校、园长)在主管部门领导下,依据本规程负责领导本单位的全面工作。
机构内部可设立管理委员会,管委会由辅导员、教练员、管理、后勤等人员代表组成,主任(馆长、校长)任管理委员会主任。
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工作计划、人员奖惩、重要财务开支,规章制度建立以及其他重要问题。
不设管理委员会的单位,上述事项由全体教职工会议议定。
第十一条校外教育机构应加强内部的科学管理和民主管理。按机构规模及工作性质建立岗位责任制以及财务管理、考勤考绩检查评估、总结评比、表彰奖励等规章制度。
第三章活动
第十二条校外教育机构开展各项活动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不得以少年儿童表演为手段,进行经营性展览、演出等活动。
第十三条校外教育机构的活动应当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一)思想品德教育,应结合国内外大事、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古今中外名人故事、新时期各行各业英雄模范先进人物的事迹对少年儿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近代史、现代史教育和国情教育,良好意志品格、遵纪守法和文明、有礼貌的行为习惯教育。
(二)科学技术知识普及教育,应通过组织开展科普知识传授、发明创造、科技制作、科学实验等活动,向少年儿童传递科学技术的新信息。引导他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培养创新、献身、求实、协作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增强他们的科技意识和培养良好的科学素质。
(三)体育运动,应通过田径、球类、游泳、体操、武术、模型、无线电、棋艺和多种多样的军事体育运动的知识和技能技巧,培养他们勇敢、坚强、活泼的性格和健康的体魄。
(四)文化艺术教育,应通过课外读物、影视音乐、舞蹈、戏剧、绘画、书法、工艺制作以及集邮、摄影等活动培养少年儿童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提高文化艺术素养。
(五)游戏娱乐,应因地制宜地开展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多种多样的活动,并要努力创造条件,建立多种游艺设施,让少年儿童愉快地玩乐。
(六)劳动与社会实践活动,凡有劳动实践基地的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机构,应按国家教委颁发的劳动教育纲要提出的各项要求,组织开展各种劳动实践活动。向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劳动成果和不怕苦、不怕脏、不怕累的教育,培养自立、自强品格,促进少年儿童全面发展。
第十四条校外教育机构的活动可采取以下形式:
(一)开展群众性教育活动是面向广大少年儿童开展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应根据少年儿童的特点,选择鲜明的主题,采取生动活泼的形式,如:举办展览、讲座、组织联欢、演出、开展各项比赛、夏(冬)令营以及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
(二)开放适合少年儿童的各种活动场所。通过参加活动,开发智力,培养少年儿童的各种兴趣,使他们身心健康成长。
(三)组织专业兴趣小组。通过对少年儿童进行专业知识的传授和技能技巧的培训,使他们初步掌握一门科技、文艺、体育、社会服务等技能。
第十五条社会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应向少年儿童开放,安排内容丰富、健康向上的活动项目,并按有关规定对少年儿童实行减、免收费及其他优惠。
第十六条博物馆、展览馆、图书馆、工人文化宫、艺术馆、文化馆(站)、体育场(馆)、科技馆、影剧院、园林、遗址、烈士陵园以及社会单位办的宫、馆、家、站等,可参照本规程规定的有关内容组织少年儿童活动。
第四章人员
第十七条校外教育机构工作人员应当拥护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校外教育事业,热爱少年儿童,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努力钻研专业知识,不断提高专业文化水平,身体健康。
第十八条校外教育机构按照编制标准设主任(馆、校、园长)、副主任(副馆、校、园长)、辅导员(教师、教练员)和其他工作人员。
第十九条校外教育机构主任(馆、校、园长)除应符合本规程第十七条的要求外,还应具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和实际工作经验,其学历要求可按当地具体聘任文件执行。
校外教育机构主任(馆、校、园长)由主管部门任命或聘任。
第二十条校外教育机构主任(馆、校、园长)负责本单位的全面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规定。
(二)负责本机构的行政管理工作。
(三)负责组织制定并执行本单位各种规章制度。
(四)负责聘任、调配工作人员,指导教师、教练员、辅导员和其他工作人员的工作。
(五)加强全员的思想政治工作,组织政治、业务学习,并为他们的政治、文化、业务进修创造条件。
(六)管理和规划机构内各项设施、经费的合理利用。
第二十一条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机构教师应依照《教师法》的规定取得教师资格。校外教育机构教师实行聘任制或任命制。
第二十二条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机构教师应履行《教师法》规定的义务,做到:
(一)关心、爱护少年儿童,尊重他们的人格,促进他们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二)制止有害于少年儿童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少年儿童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现象。
(三)对本单位工作提出建议。
第二十三条校外教育机构其他工作人员的资格和职责,参照国家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四条校外教育机构应重视工作人员的职前培训并为在职培训创造条件。
第二十五条校外教育机构要主动争取各级各类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协会)中的老干部、老专家、老文艺工作者、老科技工作者、老教师、老工人、老党员、老模范等老同志的支持,定期和不定期的聘请他们做少年儿童校外教育专、兼职辅导员。
第五章条件保障
第二十六条校外教育机构建设应纳入城乡建设发展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形成地、市、区(县)到街道(乡、镇)的校外教育网络。
第二十七条校外教育机构的经费应列入各主管部门财政专项开支,随着当地经济建设和校外教育事业的发展,不断增加。
第二十八条校外教育机构的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职称评定等,要按《教师法》及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属于教育事业编制、成建制的校外教育机构中的教师依照《教师法》规定执行。
第二十九条校外教育机构在不影响正常教育活动下,不削弱骨干力量、不占用主要活动场地,并经当地主管部门批准,可适当开展社会服务,其收入应全部用于补充活动经费。
第六章奖励与处罚
第三十条对滋扰校外教育机构工作秩序,破坏校外教育活动设施的,有关部门应予制止,并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追究当事人法律责任。
第三十一条校外教育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当地主管行政部门给予警告,限期改正、整顿,以至停办等处罚:
(一)未经批准,擅自设立校外教育机构的;
(二)校外教育机构开展的活动内容不健康,损害儿童身心健康的;
(三)校外教育机构开展活动以营利为目的的。
对主要责任人员,由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行政部门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校外劳动实践范文2
1.缺乏政策支持
在很多地区,政府部门不太重视职业学校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对中职院校提出的建设诉求也不能及时回应。有些地方的政府部门虽然重视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发展,但是由于与中职院校缺乏沟通,对校外基地的建设情况并不是很了解,不能因地制宜地出台切实可行的政策来支持其发展,这都会导致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缺少发展资金。没有足够的资金购买先进的实训设备,导致学生及家长不信任实训基地,阻碍了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发展。
2.缺乏管理
对于身处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学生,中职院校的管理存在疏漏。学生身处校园有老师管理,在家里有父母管教,但是出了家庭、出了校园,学校对他们的管理远远不够。学校认为在实训基地老师会管,而实训基地却认为学校会管,从而造成在实训学生管理上的真空,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实习实训。
3.校企合作机制不完善
目前,许多中职院校与企业合作的目标不一致,中职院校希望企业能够帮助实训学生提高技能水平,最大限度地培养技能型人才;而企业的目标却是利用学生的劳动力来提高他们的生产效率,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所以在企业的实训中,企业会提供一些技术含量低的岗位来培训学生,在这些岗位上,学生除实现劳动价值外,学不到更多的技能实践的经验。这也完全违背了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初衷,同时充分说明了中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运行机制不完善,没有明确双方的责、权、利。
4.实训师资缺乏
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师资比较缺乏。一方面,担任实训教师的企业员工虽然是技术能手,却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仅限于讲解具体的实践实例,做不到实践联系理论,降低了实训的质量。另一方面,实训教师的综合素质也不是太高,缺乏职业院校教师对学生应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于学生的实训,他们或多或少有应付心理,导致实训效果不佳。5.实训流于形式首先,由于中职院校与企业对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定位认识的不同,双方不能做到通过实现彼此的目标来达到双赢。其次,企业提供的岗位与中职院校学生的专业不对口,即使参加实训,对其自身能力的提升也没有多大帮助。最后,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课程设置也相当不科学,即使设置独立的实训课程,也是流于形式,仅用来应付上级的检查。
二、如何建设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
1.完善相关政策
政府相关部门应该重视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通过与中职院校进行沟通交流,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来推动其发展。同时,适当在人、财、物等方面支持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让学生和家长都能够看到政府的大力支持,从而提升家长和学生对中职教育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信任感。
2.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中职院校与企业应明确双方的责、权、利和目标,健全合作机制,在保证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尽力满足对方的要求,实现双方共赢。一方面,学校应该加强对实训学生的指导与管理,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并且严格执行,促进学生更快地融入岗位实践活动。另一方面,实训基地也根据合作协议,负起责任,努力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而不是纯粹利用学生来提高其生产效率。
3.强化师资,落实课程
校外劳动实践范文3
关键词: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 校外实习基地 内涵建设
1.引言
校外实习紧密联系电气自动化工程系统的开发、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等实际工作,使学生直接面对将来可能从事的工作岗位群,进一步加深对所学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理解,掌握电气自动化系统开发、安装等技能,提高综合运用已掌握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校外实习具有形式多样、组织管理复杂等特点。校外实习基地除了作为校外实训教学、职业素质训练、职业技能训练等平台外,还是开展教学改革、科学研究、就业指导、服务企业等工作的多功能场所。
2.校外实习基地
生产实习是高职高专类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具有战略性地位,是学生将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实践过程,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有助于实现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通过生产实习,学生不仅能初步接触生产实际,了解相关企业的产品设计、生产工艺、产品售后服务、企业生产的组织管理和企业精神,而且能深化社会对所学专业技能要求的认识,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培养更加牢固的专业思想,增强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
在高职教育中,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实践性教学,有时可以通过校内模拟实践来完成,但校内实训基地与真实工作职业环境相比,真实性、先进性和复杂性有较大差异。多年来,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苏州校区)电气自动化技术教研室利用区域优势,密切与电气行业的相关企业联系,充分利用行业资源,开展在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保证学生掌握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等。
3.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方法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要立足本地,向长三角地区拓展。国家教育部指出高职教育要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苏州校区)的生源主要来源于江苏省,苏州市是江苏省经济发达地区,外资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聚集地,学生毕业后乐于在苏州就业,因此要选择本地区企业作为校外实习基地的主体。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要多元化发展。由于电气自动化技术知识在运用中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在实习过程中,要根据专业课程特点,将电气自动化系统工程实习划分为系统开发实习、安装调试实习、运行维护实习等实习模块。这就要求校外实习基地能够满足学生这些方面能力的培养,能够提供相应的岗位。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实习,需要企业的工作人员“传、帮、带”指导,这必然给企业带来许多负担,所以高职高专院校的实习学生也要为企业创造价值,形成互赢互利的局面。
4.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学生工作管理
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实习,给学院学生工作管理带来很大难度。学院现行的学籍管理制度主要针对校内学生,不能很好地满足校外实习基地管理的需要。学生工作管理人员建立实习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的详细档案,与企业密切合作,按照企业内部的机制管理学生,让实习学生适应企业的管理制度、文化氛围和实际工作管理环境。邀请企业管理人员到学院了解教学与管理制度,熟悉学生情况,共同组织好学生在实习期间的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训,加强学生理论学习和岗位实习的有机结合。
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学生工作管理是达到实践教学目标的重要条件,是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的重要手段。校外实习基地按照企业标准管理学生,使学生养成遵守规章制度、注重劳动技能的职业素质,提高劳动纪律和职责意识。在校外实习基地实习的学生首先要明确实习生的双重角色。实习生既是学校派出的学生,又是实习企业的工作人员,要以正式工作人员的身份进行实习。学生从进入实习岗位开始,校外实习基地就要对每位学生的岗前培训、技能操作和实习岗位更换等进行全面记录与考核,并定期与学生工作管理人员沟通交流。
5.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师资队伍
校外实习基地是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实训指导水平的良好场所。高水平“双师型”实训教师队伍是学院实践教学能力提高的重要条件。教师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和熟练的动手操作技能是提高实训指导水平、快速提升学生实践技能的直接保证。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苏州校区)遵循培养与引进相结合、高学历与高技能并重的原则,采用多种形式,加强校外实习基地教师队伍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教师实践技能培训,深入校外实习基地指导学生实习,使其了解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实习在国内与国际新理论、新进展情况。在实际工作场景中,通过参与生产和技术改造等实践,了解新工艺,学习新技术,积累实践经验,掌握过硬的生产技术,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实训指导水平。通过校企合作,从企业和社会,特别是相应的校外实习基地所在单位选聘有实践经验的工程师、技师或能工巧匠到学院担任兼职实训指导教师。
6.结语
校外实习基地内涵建设是专业发展的实际需要,是践行“以学生为本位”、“以能力为核心”的高职教育理念的重要举措。校外实习基地是培养高职人才的必要场所,其内涵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校企双方坦诚相待、各尽其责、共同努力、共同受益。
参考文献:
校外劳动实践范文4
Abstract: In order to make the applied English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meet the social needs, it is necessary for applied English student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ir post practice. This article points out some existing problems and explores the way of reform, puts forward specific measures for implementation.
关键词: 高职应用英语专业;顶岗实习;存在问题;改进措施
Key words: professional English for vocational college;post practice;problems;countermeasure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3-0230-02
0引言
组织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和企业(公司)或生产第一线进行顶岗实习是教育部下发的关于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补充规定,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对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培养效果的全面检查,是衡量高等教育和办学效益的重要评价内容,是高职高专院校教学体制改革的一项举措。同时有利于对高职高专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方面的强化训练,使高职生提前了解社会,增强岗位意识和岗位责任感,最大限度提高其综合素养。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与世界其它国家交流的日益增多,社会对高职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职英语专业人才,有必要对应用英语专业学生的校外顶岗实习进行改革。本文主要指出了目前高职应用英语专业校外实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探讨了改革的方式,提出了具体的实施办法。
1存在问题
现阶段,高职院校对学生到校外顶岗实习都很重视,都在积极探索顶岗实习的新模式和新途径,但是校外顶岗实习是一项涉及到学校、企业、教师、学生和家长,关系到学业、工作、交通、生活和安全等多方面的复杂工作。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1 实习岗位难的问题工科学生顶岗实习较容易,比如电器类专业学生,这些学生在校内实训室在老师的指导下,已经学会了基本的操作方式,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企业只要稍加培训就可以顶岗工作。而应用英语专业学生的校外顶岗实习就比较困难,首先英语作为语言,它需要长期的积累,而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相对较短、课时有限,语言基本功不够扎实,学到的知识也很浅显。其次,实践能力也比较差,虽然一般学校都建有语音实训室,但学生在实训室学到的知识很有限,真正使用英语进行交流、做事的机会很少;第三,企业对应用英语专业学生需求量少,层次高,学生胜任的职务相对较少,他们毕业后很难在企业找到合适的岗位。
1.2 学校管理难的问题由于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远离学校,再加上实习单位分散,学校和教师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和思想状况,给学生造成一种学校不关心他们的想法,这样不有利于学生的进步;其次,学生远离学校在单位实习,脱离了学校的管理和监督,成为社会一员,学生刚步入社会,自我保护及安全意识薄弱,再加上有些单位安全设施不健全或管理不善,一旦学生发生安全问题不仅会打乱正常的实习持续、也会给学校以及实习单位带来经济损失和麻烦[1];再次,关于学生的实习考核,虽然各个学校都制定了相关的制度,有相关的实习鉴定表,一般都由实习单位负责,但是,每个实习单位的要求不同,使得考核结果有失公平,还有一些学生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实习单位,赋闲在家,而学校要求学生应该有实习单位的鉴定,否则不予毕业,这样使得学生有造假现象。学生的实习考核成绩缺少真实性。
1.3 学生的开课问题目前,大部分学校为了学生的顶岗实习,缩短学生在校的宝贵的学习时间,在第五学期还没有结束就搞一刀切,让学生去校外实习,为了顶岗实习,有些学生提前离校,影响了学生尤其是英语专业的学生的课业完成,我们大家知道应用英语专业的学生作为语言的学习者是需要一定的在校学习时间。这样给教师授课增加了很大的困难,甚至有些课程流于形式。所以,如何把握学生在校学习和校外实习的时间分配问题是一个需要再探讨的问题。
1.4 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首先,学生心理反差较大。在大学读书、生活,一切费用由其家长供养,心安理得,没有危机感,没有体力和时间上的约束,优越的大学生活同现实企业(公司)一线劳动相比,是两个“世界”,顶岗实习是一种体力或脑力的付出,是靠这种付出去换取酬劳;而读书是靠家长供养,是消费型的生活方式。大部分学生,从小学到大学,没有工作经历,对简单重复的劳动感到枯燥无味,时间难熬,因此,厌倦情绪油然而生,有的同学甚至产生抵制情绪等。其次,吃苦精神较差。少数学生工作中消极怠工,敷衍了事,缺乏认真的工作态度和朴实的工作作风。再次,适应能力较差。从学校到企业(公司),这里面有一个观念转变问题,转变观念就要去适应企业(公司)的要求,因为这是工作,是生活,不是在学校。而有的同学正是缺乏这种观念的切换,不理解顶岗实习的重要性,不明白高职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对专业期望值较高,认为所学专业同实习企业不搭边,因此不能尽快适应企业(公司)生活和工作方面的要求,违规、违纪现象时有发生,无形中就拉开了同工厂的“距离”,这是顶岗实习中遇到的又一问题。再次,沟通能力欠缺。工作、生活环境变了,要适应环境,适应工作要求,就离不开沟通。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实习中提高工作效果,方便工作的基础,但在具体的顶岗实习中,部分学生缺乏必要的沟通能力,抱怨在工作中学不到东西,请假休息得不到批准等等,这些都是缺乏必要沟通能力的具体表现。学生到企业(公司)顶岗实习,本是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提高,这一举措无疑是为今后踏上工作岗位积累经验,应该虚心好学,踏实做事,但从近年来几处实习的学生情况看,而企业(公司)对此有明确的不同反映。
1.5 企业对顶岗实习的学生缺乏重视的问题由于目前就业压力大,学生盲目的选择实习单位,还有一些学校为了及时给学生安排顶岗实习单位,甚至让学生去与自己的专业不相符合的企业实习,造成了专业不对口,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没有运用的机会[2],实习内容与教学目标要求不一致,失去了实习的意义;且有些实习单位由于害怕影响到企业正常的安排和运转等,加上国家没有配套政策的支持,对接受学生实习的热情不高,导致所谓的顶岗实习只是参观和简单的重复型劳动,这样的实习达不到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影响了高职人才培养的质量。
还有些企业单位认为学生只是在这里实习,就业还不确定,只让学生去做一些表面的工作,学生不能去做深层次的工作,让实打折扣,同时,有些企业单位把学生当着临时工,廉价的劳动力,给学生的待遇比较低,而且没有任何保障,更别说升迁的机遇,让学生也失去了实习的积极性。
2加强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的措施与建议
2.1 制定可操作性强的人才培养方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是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纲领,如何培养高技能型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是各个学校的核心问题。高职院校如何将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转换到工学结合的路子上来已成为目前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突出问题。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与产业部门和企业一道共同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互利共赢的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模式。应体现“三化”、“四个结合”。即:能力培养的专业化、教学环境企业化、教学内容的职业化;教学培养目标、教学计划与质量评价标准的制定要企业与学校相结合;教学过程要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学生的角色要与企业员工的角色相结合 ;学习的内容要与职业岗位的内容相结合[3]。
2.2 改变英语专业学生实训难的问题英语专业学生实训大部分在校内实训室完成,对具体的企业不甚了解,所以学校应加强校企合作,带领学生到企业学习,聘请企业的行家到学校授实训课,也可以在情况允许下,把企业的人才聘为学校教师;针对企业需要英语专业学生量少的现实,增加校企合作数量,增加实训基地,这样可以分散学生去不同的企业实习,这样既减少了企业的负担,也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岗位。
2.3 构建切实保障学生顶岗实习合法权益的制度学校应慎重选择顶岗实习单位。在学生顶岗实习前做大量的铺垫工作及考察,通过签订协议或合同为学生争取合法的权益,如安全、劳动条件、生活条件、劳动报酬、职位升迁等。同时保证学校、学生、企业各自的权利与义务。如学生应该如何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企业如何指导和管理学生。一旦出现问题,学校和企业应加强沟通,及时处理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这样不但学生的权益可以得到保障,而且可以在企业学到有用的实践知识,为将来正式步入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2.4 转变观念,增强岗位意识,增强社会经验首先,转变观念。转变观念就是让学生从大学生活、学习中切换到现实社会中去。在思想观念上适应社会,了解社会对高职大学生的要求,特别是对职业素养的要求?做到缺什么补什么。其次,增强岗位意识。作为一名高职毕业生,他毕业后走向社会,基本上都要从基层做起,这是高职生必走之道。每一个岗位都有它特有的作用,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是一种岗位责任,是一种职业品质,用人单位很注重这种品质。这种岗位责任是一名员工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要增强岗位责任,就必须顶岗深入到一线进行脚踏实地的工作,兢兢业业的去做,只有这样,才能磨练和增强他们的岗位责任感,才能满足社会对高职生的基本要求。再次,增强社会经验。增强社会经验,也是增加工作经验。一名高职毕业的大学生在面对用人单位面试时,别人很自然要问到你有无工作经验,这道门槛拦住了不少大学生。因此,顶岗实习不仅仅是一种劳动锻炼,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增强工作能力,增加工作中的沟通和适应能力,增强做人的才干;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有了适当的顶岗实习并能顺利拿到一份顶岗实习合格证,这对今后走向社会,应聘岗位时,无疑是非常有益的。
2.5 建立科学的学业评价体系本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校内课程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校内模拟实训与校外实训基地及企业实习相衔接的原则进行学业评价。首先帮助学生自学,指明学习重点、难点。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学习资料。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可以采用多种手段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不定期的电话交流,电子邮件,网络答卷等。同时为保证顶岗实习质量,必须对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进行严格考评,考评的项目包括操作能力、实习纪律、实习态度等,由学校和企业共同作出评价。包括企业评分、校外指导教师评分、实习手册填写及实习论文评分,然后由上述三项得出实习考核总评分。考评实行五级制,即“优、良、中、及格、不及格”,成绩存入档案,并与学院奖助学金挂钩。另外,在实习期间,要求实习生撰写实习报告,实习期结束时,要求实习生写出实结、实习调查报告和论文等。顶岗实习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必须进行严格的评价与考核,将顶岗实习的考核成绩作为学生获取相应学分和毕业证书的必要条件[4]。其次,对于顶岗实践的考核不能只单纯考理论或实践的某一方面,如果只针对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考核将使学生的顶岗实习期间学习处于不良状态,减少学生理论知识的提高,影响学生的学业和毕业;如果只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将使学生不认真实践,降价实习效果。最后,在对学生进行考评时,顶岗实践的效果和学习效果的比例要慎重。
3结束语
组织高职应用英语专业学生进行校外顶岗实习是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重要途径,是提升毕业生应用英语综合交际能力及涉外业务操作技能的不可缺少的方法,在实践中展示了无限的发展空间和优势。通过校外顶岗实习,学生的实践能力普遍得到提高,增强了有意义学习的主动性,缩短了学生从学校到工作岗位的适应期。但是,高职学生的校外顶岗实习模式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应该对不同地域、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情况进行更加灵活的校外顶岗实习模式。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顶岗实习这一新事物就象一艘乘风破浪的驳轮,只要我们不断保养、不断完善,就一定会起锚,顺利远航。
参考文献:
[1]吴建新.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学生学业管理问题探讨[J].职业圈,2007,(20):110-111.
[2]刘学文.高职学生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58-61.
校外劳动实践范文5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结构调整,我国已经进入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仅集中在顶层的创新型人才,还需要大量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有人认为国内高等院校即将迎来自1999年扩招后又一次大规模变革。对此,业内人士将其形容为“高等教育领域内的革命性调整”。故而,普通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是必然趋势;在专业人才培养上,教学服务于产业需求、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高校培养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既要有深厚的旅游专业理论知识,又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故而,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实践教学的地位愈发的重要。但通常的实践教学就是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校外实习中学生长时间进行基层体力劳动,沦为廉价劳动力,故而迫切需要建立起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的,逐层递进式的旅游实践教学模式,这对于强调理论与应用性结合的旅游管理学科而言是极为重要的。
一、实践教学模式的概念
国内外对于教学模式概念的理解缺乏统一的认识,但总体上以“机构说”、“程序说”的影响最大。实质上,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教学活动中的某一主题,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教学模型。教学模式作为教学理论具体化和教学经验概括化的中介,为人们提供一种相对稳定而又具有范式意义的教学结构,有利于人们去把握和运用。它既可以直接从教学实践经验中通过理论概括而形成,也可以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提出以假设,经过多次实验后形成。
实践教学是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理论教学相对而言,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它是通过试验、实习、专业实践等一系列实践性教学活动,实现学生应用知识、掌握技能、熟悉未来职业技能等教育目标的教学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得操作能力、研究能力和创造能力,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培养与人相处的合作精神和社会经验,使学生更加贴近社会和工作实际。
那么实践教学模式即指的是以实现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为目标,为实践教学的具体实施提供选择路径和操作方法,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可供操作的实践教学结构框架或活动程序,以及指导教师进行实践教学活动的基本范式。
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常见实现形式及现存问题
目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两种方式实现的,校内实践主要是借助实验或实训室,通过教师示范学生操作的模式,在模拟的场景中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校外实习主要是借助校外的实习基地来完成,通过真实的场景和工作任务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与国外相比,我国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类型也比较多样,但在操作中仍存在较大问题。
校内实训中很多高校由于实践教学设施设备不完备,校内实践教学无法保障,教师的实训能力也不够强;一部分学校校内实训设施设备较完备,但未能建成实战型的校内实训室,不能用于校内接待或经营,造成实训室使用率不高,模拟场景不能较好与未来真实场景接轨,仅能训练操作技能,实训效果不佳。
校外实践教学中由于实践单位难落实,实习基地不巩固,学生管理难度大,造成无法有组织地安排实践性教学活动,学校只好让学生自行联系实习单位,采取分散实习的模式,导致实践教学内容和要求难以落实,实践效果也无法真实的评定,实践教学实际上处于放任自流状态;部分学校能统一组织学生实习,但学生在基层服务岗位实习时间过长,无职业规划和进阶制度,沦为企业廉价劳动力,极大的挫伤了学生的从业信心,导致流失率非常高。
由于实践教学模式存在的诸多问题,我国旅游管理类专业,尤其是其中的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出现与行业需求错位的巨大问题,不可避免的影响了该类专业的招生和就业。
三、旅游管理专业五段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模式构建的指导思想
本着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原则,配合理论教学的逐层深入,确定不同年级段的实践教学内容,明确学生各阶段的学习目标,构建一种不同年级,不同层次,随年级升高,逐步递进的实践教学模式。
(二)模式的设计方案
在以上指导思想的指引下,西安欧亚学院休闲管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2009级开始,对在校学生的实践教学进行了探索,在经过多年实践后,最终构建出旅游管理专业分层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设计方案按照入门感受型实践――渐进认知型实践――体验型实践――模拟与顶岗型实践――订单就业型实践五段递进的形式设计,如下表。
四、旅游管理专业五段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
根据以上设计方案,教学团队克服了诸如资金、政策、实训条件、师资等方面的困难,从2012年开始对在校学生的实践教学进行了逐步改革,实施过程如下:
(一)感受型实践教学的实施:从2014级学生开始,在学生入学后组织前往省级校外大学生实践基地――曲江文化旅游集团下属的景区和酒店进行参观,邀请其中管理人员为学生进行入学教育。
(二)渐进认知型实践教学的实施:从2012级开始,在一年级第二学期实施,统一组织学生赴景区(如大唐芙蓉园)进行参观,并安排学生对自己家乡的旅游业主要构成要素进行调查,完成实习报告。
(三)体验型实践教学的实施:从2010级开始,在二年级第二学期实施,安排学生分组进行线路设计、线路推介、旅游业务组织与实施、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旅游资源调查及开发保护报告等实践,目前组织学生前往过山西太原及平遥和重庆等地。还在2015年开始在2013级中增加了酒店企业调查实习,将学生分为小组,依照星评标准对西安及旅游资源调查地(重庆)的酒店企业一线部门进行调查。
(四)模拟与顶岗型实践教学的实施:从2012级开始,在三年级实施,安排学生在校内实训酒店进行技能实训;随后分组前往校外实践基地(如吉源国际酒店)进行32小时的岗位实训,体验真正的酒店基层岗位工作;再统一组织学生前往旅游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并为了适应企业的需要,压缩了四年级第一学期的课程,延长实习的时间至6个月,为学生就业和毕业前的提升型实习打下基础,也为毕业论文的写作奠定基础。
(五)订单就业型实践教学的实施:目前分为统一组织和自行安排的形式开展。自2012年开始,与华住酒店集团、曲江文旅集团、唐宫饮食集团合作开展订单教育,参加统一实习的学生成为企业的储备干部,可以继续参加订单企业的轮岗式或提升式实习,再次实习的学生能参加高阶培训和晋升考试,企业为学生晋升提供了通道和机会。
实施五段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对实现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培养目标的促进作用十分明显。学生在旅游业就业的人数比同类院校高出近一倍,学生进入企业的稳定率也比同类院校高出近一倍,学生的就业满意度也逐年提高,学生在三年内晋升为中层管理人员的数量也逐渐提高,而且晋升所需的时间也在逐年缩短。
校外劳动实践范文6
Abstract: As a result of the present stage society system, the enterprise idea, university resources' many reasons, the university walks into the serious practice difficult position after the tubular goods college major. This article through has the reason analysis,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practice pattern research quite to the difficult position, explores one kind of effective new pattern take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specialty as the example.
关键词:大学生 实习 模式 绩效 职能
Key words: The university student practises pattern achievements function
基金项目:本项目为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课题(项目号:2008B03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实习一直是高校学生专业教学环节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过去的实习方式往往都将重心放在学生在校外的实习。然而,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社会向在校大学生提供实习条件的概念迅速淡化,已不再有明确的提供实习条件的义务。企业的价值取向为经济效益占主导,对接待在校大学生实习普遍持一种较为消极的态度一方面他们担心实习会影响他们的生产,又担心其商业机密外泄以及他们管理上的麻烦等,导致许多学生很难联系到实习单位,或是联系到的又不能进行专业学习,校外实习流于形式。
一、经管类专业学生实习问题研究现状
(1)研究现状
就如何有效开展大学生实习教学环节问题,领域内尤其是国内专家和学者有过诸多研究和探索。这些研究大致可分为3类:
首先,研究最多、最广泛的是校外实习模式,他们都积极肯定了校外实习的作用和意义,并就当前校外实习遇到的困境进行了研究和探索,也找到了一些有效的途径,例如师范类的“院校结合”模式,即大学与中小学挂钩,大学生可直接得到实习机会。(常见到的某某附属中学、小学就是如此)另外一种就是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模式,即学校引进企业资金进行资源建设和配置,企业提供岗位给学生进行实习。
其次,很多专家学者针对校内实习职能弱化的现状,探讨校内实习有效模式及其效果,并积极倡导校内实习职能的加强,如广东商学院的ERP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等。但研究成果并不多见,也并未形成一套真正行之有效的模式。
最后,目前国内研究中也有提到校内实习和校外实习相结合的实习模式,如全国政协委员周晋峰在《校企合作新模式:校内实训校外实习有机结合》(2008年)一文中提到“把实训基地建到企业来,把金牌课程带回学校去”的实习方式,但目前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和探讨才刚刚起步,因此成果不多。
(2)研究趋势
结合以上资料,目前对于实习这一热点难点问题的研究,都分别集中在对校外实习和校内实习的两个不同角度,但并没有将两者结合在一起探讨。校外实习的途径覆盖面太小,尤其不适用我们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远远不足以解决大学生实习的困境问题;而对校内实习的研究仅仅集中在理论层面,至于究竟如何强化校内实习的职能,没有提出成熟的解决途径。今后,针对该问题的研究将把重心转移到如何发挥校内实习的作用,强化校内职能,并进一步集中在校内实习和校外实习相结合的模式研究上。因此,现阶段就如何探索出一套校内实习的有效方案具有重大的研究意义。
二、高校经管类专业学生实习有效模式的探索
(1)新型实习模式的假设分析
当前大学生实习存在的问题:学生找不到有效的专业实习途径,达不到应有的实习效果,而同时高校现有资源得不到有效整合和利用。
由此而产生的矛盾:企业为了得到更优质的人力资源,在挑选人才时对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相关专业的工作经验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学校和企业却未能提供相应的实习和积累工作经验的条件,学生在毕业时面临着巨大的就业竞争压力和困难处境。
由此我们提出假设――建立一个全新的实习模式来整合教学资源,代替传统模式,发挥实习教学环节的真正作用。
新模式到底是怎么样的?它的优势又在哪里呢?下面,我们将通过传统实习模式(图1-1)和新型实习模式(图1-2)的比较来做阐述:
① 传统实习模式
图1-1说明:
* 学生经过现实企业中的校外实习,实习后分析可得到“实习效果A”;
* 学生之后真正进入现实企业就业,得到“工作绩效A”。
② 新型实习模式
提出假设,在加入“校内实习平台”后,将产生如下框架图:
图1-2说明:通过来源于现实企业的数据支持和反馈,形成一个仿真模拟企业真实运营环境的“校内实习平台”,这时:
* 学生经过a―b由“校内实习平台”完成模拟实习,实习后经过g分析可得到“实习效果B”;
* 学生经过c―d―g完成成图1-1中传统校外实习过程可得到“实习效果A”;
“实习效果A”和“实习效果B”加总,得到此模式最终实习效果,我们称为“实习效果C”;
* 学生之后真正进入现实企业,经过e―h可得到“工作绩效B”。
③ 假设可行性的验证――新旧实习模式的比较分析
在图1-1,即传统实习模式下,如上文所分析的一样,由于经费和企业积极性等因素,学生得不到应有就业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实习趋于形式化,这时候形成的“实习效果A”达不到预期效果。
当学生真正进入企业就业时,接触到东西与实习时差别巨大,学生在没有接受有效实习的情况下,直接面临就业,重新学习后,达到“工作绩效A”。很明显,“实习效果A”根本无法提高“工作绩效A”。此模式下,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巩固、应用得不到实现,实习未能为就业服务。
在保留校外实习方式的前提下,加入“校内实习平台”后,如图1-2,现实企业为“校内实习平台”的提供有效的信息和数据,同时,“校内实习平台”在运作中也为现实企业提供反馈,保证实习平台的动态实效性。
因此,由于环境的高度实效性和仿真性,“实习效果B”有效性得到很大程度上的加强,在此程度上再加总“实习效果A”得到“实习效果C”。很明显,“实习效果C”将大大接近或达到实习的预期效果。
这样当学生在培养了实践动手能力和实习工作经验后,在真正就业所达到的“工作绩效B”将远远超过“工作绩效A”。在此模式下,实习真正为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巩固、应用和今后的就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④ 结论
基于以上思路,我们试图通过本文设计的这一套全新的实习模式(构造校内实习平台)是可行的。它将能够有效破解当前传统模式下的实习困境,从而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为企业输送高素质人才。所以,如何构造这个实习平台成为新型实习模式的重中之重,因此下面将对该平台做全面的介绍。
(2)“HRM校内实习平台”介绍
图1-3工作原理分析:
“HRM校内实习平台”,是在实践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借助电子信息处理技术,真实模拟公司内部人力资源管理的经营环境:
* 劳动力市场:对实际调研的数据结果,运用科学方法,借助一定的公式、模型将人才属性转化成各可量化指标,构建人力资源数据库,来模拟劳动力市场。(人才价值公式在图中用P=[a,b,c,d,e,f,g]表示)
* 管理委员会:由校内实习指导老师及行业资深人士组成管理委员会,履行评价职能,人才数据库数据,同时负责各期HR市场行情和本期任务的和规则说明。
* 公司:由参加实习的学生组建虚拟公司,各个学生分别担任公司的HR管理角色,从人才数据库中招聘人才,并履行HRM在公司运营中方方面面的职能。具体包括:对公司的人力资源各方面进行分析决策,根据市场信息,完成人力资源计划、培训计划、招聘计划、绩效考核、薪酬管理、员工关怀、激励方案等管理决策,使公司绩效达到最佳。
* 运营环节:各学习小组将模拟互相竞争的“公司”,在“公司”经营过程与人力资源管理过程的模拟环境中展开对抗。
每一轮各模拟“公司”都需要在管理委员会所信息和任务的指导下,根据“公司”发展的不同阶段调整“公司”的人员结构;进行人力资源盘点、能力素质模型分析;进行员工工作能力与团队工作能力分析;进行人力资源预算、人力资源成本分析;进行团队管理与有效授权等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管理委员会会定期举办管理竞赛或设置管理困境,作为实习内容的补充,胜出者将增加其所在企业的价值。
* 结果衡量:各虚拟“公司”的属性也将通过一定科学方法转化为可量化指标,模拟经营胜败的关键就在于通过这些活动是否能打造出本“公司”的人力资源竞争优势,为本“公司”获取生存、发展的关键资源,最终实现“公司”价值的最大化。(“公司”价值公式在图中用F=[A,B,C,D,E,F]表示)
(4)相关配套建设
为了保障该HRM校内实习平台的顺利运行,达到预期效果,还必须设置相应的配套制度:
① 课程学分设置:通过合理设置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学分结构,起到对学生参与以实训课为基础的综合实验、高仿真校内实习及创新实践实习过程的积极导向作用。
② 研究队伍:组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老师和有兴趣有能力的学生,以本校本专业为试点,也借助专业协会和企业的帮助,完成“校内实习平台”研究和开发工作。
③ 实习教学团队:组建专业指导老师和社会企业方代表为主体的师资队伍,共同指导校内实习平台的运行。
④ 管理队伍:通过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和学生自主管理相结合的模式,在“平台”运行过程中进行监督管理。
⑤ 制度建设:制定一套有效监督和运营“平台”的教学制度,保证其规范性,科学性,平台运作有章可循,具体包括:《HRM校内实习平台教学大纲》、《学生实验守则》等。
(5)效果预测以及推广价值
① 效果预测
该平台通过对武汉市人力资源市场的企业信息、招聘标准、实习制度等数据的调研,生成模拟劳动力市场,实现“职能复制”,使得在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能够在校内就进行仿真度很高的实务实习。通过模拟实习,预期将达到如下效果:
第一,学生在校期间可以通过“HRM校内实习平台”,进行仿真专业实习,达到一个实习效果水平,从而弥补校外实习中学生实践能力不强、没有工作经验等缺陷。
第二,学生通过模拟实习,产生的工作绩效与现实中实习产生的绩效匹配度高,为就业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也更进一步符合企业优秀人才的标准。
第三,学校教学资源尤其是实验室等得到有效利用,既不需额外投入过多经费,又弥补校内实习中学校资源闲置浪费、实习内容陈旧呆板等缺陷。
第四,校方和企业方不需要额外投资建立“实验基地”,成本大为降低。相反,企业通过图1-3中的“模拟劳动力”市场得到数据反馈,而这些数据将能够给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作参考,有助于企业的改进。
② 推广价值
第一,从学生角度来说,该平台的核心部分为“实习功能复制”。以“HRM校内实习平台”原理为理论基础,加上其他专业各自的特性,便可以出设计其他经管专业的校内实习平台,如“电子商务校内实习平台”,“市场营销校内实习平台”等,并在此类基础上逐步组合成整体的“经管类专业校内实习平台”。
第二,从学校角度来说,该平台其实可以作为一种专业实训课和实验教学课的另一种形式,加以制度的完善和师资力量的配合,该平台能促进高校教学制度的改革和创新,教学效率能够大为提高。
第三,企业的角度来说,该平台的模拟劳动力市场,可以作为企业未来人力储备资源的参考,企业可以利用反馈的数据作为决策参考,这样,企业的用人制度将会更加贴近高校人力资源状况,人力资源的效用将大为提高。
参考资料:
[1] 广东商学院ERP实验教学简介
[2] 金蝶人力资源电子对抗系统
[3] 经营之道--企业电子对抗系统
[4] 麦海娟,宋新欣.高校“手工+ERP 软件财务会计校内实习”实践与思考.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