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公共服务调研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公共服务调研报告范文1
一、农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完善的农机公共服务体系应当包括公益性的农机化公共服务机构,主要有农机管理机构、基层农机技术推广服务机构、农机化技术教育培训机构和农机监理机构。
农机管理机构其主要职能是,制订促进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的有关政策、规划并负责组织实施,履行市场监管职能,提供农机科技、信息等公共服务。农机监理机构其主要职能是履行安全生产监管职能,负责农机安全生产监督与管理,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宣传与教育。目前,全市农机管理机构和农机监理机构健全,市、县区均设有农机管理机构。
基层农机技术推广服务机构其主要职能是组织开展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示范与推广,提供科技公共服务,包括县区、乡镇两级。
(1)县区级。目前,全市各县区均设有农机化技术推广站,为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拥有人员36人,其中科技人员23人,科技人员比例为64%。
(2)乡镇级。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以庐江县、和县为代表,设立区域农机站,其“三权”直属于县农机局,为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庐江县于率先在全省开展了农村综合改革方试点,该县在17个镇按区域设立了8个区域农机站,编制45人。和县于在10个乡镇设立了6个区域农机站,编制36人。到目前为止,两县共有人员75人,其中科技人员53名,占人员总数的70%。另一种是以无为县、含山县、居巢区为代表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综合站中设立1-2名农机员,其“三权”隶属乡镇。到目前为止,三县(区)49个乡镇(含6个街道办事处)共有人员87人,其中科技人员52人,占人员总数的60%。
农机化技术教育培训机构其主要职能是对农机从业人员开展农机适用技术培训与教育,提供农机公共教育服务。目前,各县区均设立由财政全额拨款的农机校,人数总数55人。
二、农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公共服务组织结构较为松散。目前,全市约12万农机从业人员当中,加入专门服务组织的不达总量的5%,大多数仍是一家一户的小生产,单打独斗,农业机械的利用率还不够高,服务范围还不够广。组织化程度低已严重制约了农机公共服务的发展进程。
(二)公共服务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较差。据调查,目前从事农机公共服务的人员均以小学、初中文化程度为主。接受教育的途径非常有限,局限于跟着别人干,风险意识、竞争意识相当缺乏。据统计,全市约12万农机从业人员中,仅有不到10%的农机从业人员接受过农机及相关部门、有关企业的培训,其他基本上都是自我摸索。
(三)公共服务离广大农民的需要有所欠缺。主要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的公共服务需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越来越迫切,有些服务公共服务组织还提供不了。在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农民都非常渴望一种保姆式的服务。但是在油菜播种、收获以及水稻栽插等关键环节,农民仍得不到其想要的服务,广大农民不得不投入高强度的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
(四)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公共服务能力还比较弱。随着农机化的迅速发展,广大农机公共服务组织及从业人员迫切需要政府及相关部门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信息及技术等公共服务。从目前情况看,乡镇一级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普遍无办公场地、无技术推广机具、无办公网络设备。一些地方设置的综合站仅有1至2名农机技术人员,公共服务能力非常薄弱。财政对基层农机技术推广机构和农机教育培训机构的投入明显不足,公共服务手段落后、公共服务条件较差。
三、农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和对策
(一)提高认识,明确工作思路。要紧紧围绕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加农民收入,改革和加强基层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培育新型农机化服务组织,建立以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为主体,农机经营户为基础,以政府强有力的公共服务为保障的新型农机公共服务体系,努力推进农机服务公益化、市场化、产业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新贡献。
(二)增加投入,加大扶持力度。民办公助是推动农机公共服务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 。要开展新型农机服务体系建设试点,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总结经验,并逐步加以推广。要加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对农机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促进农机服务组织购置和使用大中型和高性能农机具,引导、带动农机服务组织增加投入。要落实好对跨区作业的联合收割机和运送联合收割机(包括插秧机)的车辆免收道路通行费的政策,减免营业税和农机服务组织登记及审检费等政策,减轻农机手负担。要积极争取对农机公共服务组织提供优惠的信贷政策扶持。
(三)规范引导,提高组织化程度。组织起来有规模,组织起来有效益。要积极引导农机经营户加入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倡导龙头企业、农机能人及村组干部牵头成立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吸引更多的农机经营户加入专业合作社,实现规范化运作,合作、共同经营农机,提高农机具的利用率,扩大农机作业范围和领域,提高农机经营效益。要积极引导农机从业人员加入农机协会,建立章程,规范运作方式,保护其成员的合法权益,扩大农机公共服务覆盖面。
(四)加强培育,提高农机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要进一步加大对县级农机校的投入,逐步建立农机人才培训基地,大力开展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培训。要创新农机培训形式,采取“送教上门”、“田间办学”等农机从业人员易于接受的方式,组织开展培训工作。要争取政策,将对农机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列入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的组成部分,进一步降低培训成本。要积极推进农机职业技能开发工作,努力培育一大批有文化、懂管理、会经营的农机从业人员。
公共服务调研报告范文2
现将全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情况报告如下:
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包括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资源和服务内容,以及人才、资金、技术和政策保障机制等。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近几年来,在市委正确领导下,我市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文化大市、文化强市为目标,以不断满足城乡居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推进全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又好又快发展,为我市“三个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持续跨越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全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的主要做法与成效
随着经济的强劲发展,我市市、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也步入了快速发展轨道。市文化馆顺利进行了改扩建,建筑面积近6000M2,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均居苏中、苏北前列,被评为国家一级馆;市图书馆、博物馆新馆建设工程正在规划准备中,初步选址、勘测、概念设计等工作已基本完成;20个镇文化站全面建成达标,并对外开放,提前一年实现了省、市下达的目标任务;已建成村文化活动室298个,占全市总村数的90%;建成农家书屋65家。目前,全市以市级重点文化工程为龙头,镇文化站为中心,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为基础的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已初步形成。20*年,我市继续被评为江苏省群文工作先进县(市);20*年,被表彰为江苏省农村文化建设先进县(市)。
在全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中,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科学统筹,强势推进,切实履行政府职能
近几年来,市政府十分重视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一是凸显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坚持从科学发展、统筹发展、协调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真正把该项工作作为一项政治工程、惠民工程,切实做到“五纳入”,即:纳入全市“十五”、“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城乡建设特别是新农村建设规划;纳入领导工作分工;纳入政府为民办实事工作计划;纳入机关相关部门和各镇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每年评选10个文化工作先进镇,并在全市年度总结表彰大会上进行表彰。二是适时出台相关政策和实施意见。20*年,市政府专门出台了《*市农村文化建设工程实施方案》,从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奖惩措施、组织领导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计划用三年时间,实现20个镇文化站全面达标的必成目标,并向社会作出公开承诺。同时,将此纳入20*年市政府为民兴办的“十二件实事”之一,并与新农村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今年初,市政府又将市博物馆、市图书馆新建工程写进政府工作报告,要求抓紧规划,迅速启动。三是强势推进,定期督查。市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和部署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工作,与相关部门和各镇签订了目标责任状,定期进行督查,及时协调解决推进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困难。
(二)抓住机遇,争取支持,努力破解建设制约瓶颈
资金问题是影响和制约我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的最大瓶颈。我们巧抓机遇,善抓机遇,积极化解,重点突破。一是紧紧抓住新农村建设机遇。20*年初,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将农村文化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五件实事之一,并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实行以奖代补。我们多次赴省、市专题汇报,寻求支持。经过努力和争取,全市14个镇列入省专项补助计划。20*、20*两年,我市共计获得省、市文化站达标建设专项补助资金350万元,受助乡镇数和受助资金额均为南通其他县(市)总和;累计争取省“三送”(送书、送戏、送电影)专项补助资金近100万元。此外,还积极争取到省新闻出版局农家书屋援建计划,获得专项资金100万元。二是紧紧抓住有利于文化工作发展繁荣的政策机遇。“十七大”报告发出了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的号召,市镇两级对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经费投入力度前所未有。我市在财政状况还不宽裕的情况下,20*、20*两年用于20个镇文化站建设的补助资金达到160万元,对文化站建设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财政资金导向作用。各镇也不断加大建设投入,据统计,近两年全市镇级财政用于文体中心建设的资金累计达800余万元。三是紧紧抓住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机遇。近两年来,全市大力推进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提出“四室八有”建设标准,“四室”即:办公室、会议室、卫生室、文化室。将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作为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步规划,同步实施,村文化活动室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四是紧紧抓住农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机遇。利用“体育健身村村有”工程,进一步充实和完善镇、村两级文化阵地活动设施和活动内容,提高了文化阵地的吸引力和设施、设备的利用率。
(三)整体联动,形成合力,务求推进速度能快则快
面对我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基础薄弱、资金压力大、上级要求高的实际,市、镇两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创新举措,积极作为,主动作为,形成推进合力。市政府多次召开现场推进会、情况汇报会,协调解决推进中的矛盾和困难,加大督查、检查的力度与密度。各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在经济建设压力大、工作任务重、财力相对紧张的情况下,努力破解资金、用地等难题,按时按质完成了达标建设任务。财政、建设、规划、国土等相关部门,尽职尽为,合力推进。市文化局作为全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的责任部门,充分履行职责,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当好参谋助手:一是组织力量对全市文化服务网络建设情况调查摸底,及时提出全市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发展规划建议,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决策依据。二是定期召开文化站长例会,策划组织各类推进活动,协助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意见,推动全市面上工作快速、均衡开展。三是建立局长挂帅,副局长挂钩包干的工作机制,做到包督查、包指导、包推进。四是加强服务和协调,组织镇分管领导和文化站站长赴通州、泰兴等地参观学习,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推进质量,加快推进速度。五是适时对各镇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的选址、功能设置、内外装潢等给予帮助和指导。由于组织领导到位、政策措施到位、服务指导到位,我市镇文化站达标建设工程三年任务两年完成,受到了省相关部门的表彰。
(四)因地制宜,分类实施,做到功能设置科学实用
在全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推进过程中,坚持从*实际出发,做到既适度超前,又实事求是;既坚持标准,又经济适用;既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又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在镇文化站建设上,我市提出阵地面积不得少于800M2,基本功能不低于8项,年开放时间不少于250天的要求,略高于省提出的建设标准。由于各镇经济基础不一,情况各不相同,建设模式也不尽相同。全市20个镇,大致采用了三种建设模式:一是东陈、桃园、袁桥、下原、吴窑、江安、磨头、搬经等8个镇,按照标准要求,投资新建,面积最多的镇达1400M2;二是柴湾、如城、郭园、高明、林梓、九华等6个镇,采取资源整合的办法,将闲置的学校、派出所、管电站等用房进行改造,既盘活了闲置资产,减轻了财政压力,又妥善解决了文化阵地问题;三是雪岸、常青、白蒲、丁堰、长江、石庄等6个镇,对原文化站或影剧院采取改造提升的办法,按照新的标准要求,增加阵地面积,扩展功能设置。
以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为契机,结合“体育健身村村有”、“图书援建”等工程的实施,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同步落实,大力推进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建设,可望今年10月底实现全市全覆盖。
市文化馆作为老城区重要的群众文化活动场所,在2003年旧城改造过程中,有一半的活动用房被拆除。由于诸多原因,改扩建工程一直悬而未决,不但影响了市容市貌,而且制约了阵地作用的发挥。对此,文化部门的同志不等不靠,创新思路,主动作为,采取市场化运作的办法,融资600余万元,于20*年对文化馆实施改扩建,20*年全面建成并对外开放,新增活动面积3500M2,拓展声乐、器乐、舞蹈、书法、美术、健身、写作等11个大类、18个项目的艺术培训。无论是硬件建设,还是活动开展,在全省均处于领先位置。
市木偶艺术团是我市唯一的国办艺术团体,承担着繁重的中心演出和“三送”任务。多年来,团部一直借租在新民建筑站,条件十分简陋,严重影响了演职人员的积极性和剧团的发展。面对困难,市领导主动关心,文化部门的同志想方设法,整合资源,调整市图书馆的四、五楼近1000M2,作为木偶艺术团办公和排练场所,购买了320M2的演员宿舍,妥善解决了木偶艺术团办公及演员生活等基本问题。
(五)建管并重,建用并举,充分发挥文化阵地作用
一是阵地文化活动正常开展。市文化馆充分发挥城区文化活动主阵地作用,认真策划和组织开展内容健康、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综合性群众文化活动,常年开展电影放映、艺术展览、艺术培训、才艺比赛等活动,做到“月月有主题,天天都开放”;市图书馆努力拓展服务功能,简化借阅手续,年均接待读者超过20万人次。同时,实行开门办馆,延伸服务触角,在镇村、社区、敬老院、学校、军营开辟流动图书室,并积极做好镇、村图书管理和借阅服务指导工作;市博物馆从今年5月1日起,全面实施免费开放,充分发挥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各镇文化站都能比较正常地开展书报阅览、体育锻炼、艺术培训、综合展览等8项以上活动,基本满足了人民群众文化活动需要;村(居)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则为群众就近开展文化活动、读书看报提供了便利。二是主题文化活动精彩纷呈。市文化部门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年均组织开展4-6场大型主题文化活动,大力宣传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激发和鼓舞全市人民跨越争先的斗志。几年来,借助“一会两节”等重大活动,成功举办了“群星拜寿”、“*如歌”、“欢乐中国行——魅力*”等数场高质量的大型文艺演出,满足了人们对高雅艺术的欣赏需求。三是社会文化活动形式多样。“雉水之夏”是我市十多年来一直坚持开展的文化品牌,市文化部门不断创新内容,拓宽服务范围,变以如城为主,为向农村、企业、港口、军营拓展;变以夏季为主,为全年均衡开展;变一年一个主题,为一次一个主题,让优质文化资源惠及更多百姓,受到了城乡居民的普遍欢迎。群众自办文化红红火火,老年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军营文化各具特色,活动常年不断。农民艺术节、文化一条街、文化大院、文化庙会、元宵灯会及体育竞赛等系列农村文化活动广泛开展。白蒲镇被省文化厅命名为京剧之乡,如城镇和林梓镇分别被评为南通市工艺丝毯之乡和红木雕刻之乡,如城锦绣莲湘队、宏坝老年文艺队、九华通剧团被评为南通市特色团队。三个家庭参加中央电视台“神州大舞台”、“星光大道”家庭才艺大赛并获奖。四是“三送工程”深受群众欢迎。20*年以来,累计向镇、村送图书45000余册,送戏189场,送电影5000余场,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常青镇电影放映员王东生被评为“全国十佳优秀放映员”。五是文艺创作不断繁荣。近几年,文艺创作、艺术生产成果喜人,32件作品在全国性演出、评比、展览中获奖,58件作品在省级参赛、参展、发表。与日本、浙江温岭、东台等地进行了跨区域的美术、书法作品交流,扩大了我市的对外影响。六是民营剧团不断壮大。全市登记在册的民营剧团达1*个,从业人员800多人,年均演出23000多场,观众达600多万人次。我市民营剧团发展壮大的成功经验被国家文化部、省文化厅称为“*现象”,《人民日报》、《中国文化报》等多家主流媒体均予以报道。去年,首届全省民营剧团优秀节目调演暨民营剧团管理工作座谈会在我市成功举行。
(六)提升能力,激发活力,不断加强文化队伍建设
一是实施素质提高工程。2005年以来,文化系统相继开展了“效能革命”、“效能提速”、“争创优质服务单位、争当优质服务标兵”、“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等主题教育活动,提升素质,激发动力,引导文化人才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担当起推动我市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历史重任。二是实施能力提升工程。积极引进人才。招聘大中专毕业生16人充实文化队伍,优化了人才结构。合理使用人才。打破人员性质和单位界限,合理调整,将年轻有培养前途的同志放在重要岗位,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大力培养人才。为人才成长和脱颖而出提供条件,营造环境,让大部分同志都有机会在学习培训、工作一线和重大活动中得到锤炼和提高。三是实施管理创新工程。创新用人机制,严格管理、考评,实行岗位竞争和全员聘用,文化系统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进一步发挥。对镇文化站工作人员使用方面,文化部门主动与各镇党委、政府交换情况,提出建议,近几年先后对镇文化站4名同志进行了调整。
二、全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全市文化建设特别是市、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其间凝聚了各级领导、相关部门的关心和指导,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关爱和支持。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阵地不足、设施不佳、服务不好、服务不了等现象依然存在,具体表现在:
一是经费投入相对不足。随着我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的经费投入正在逐年增加。但由于历史欠账较多,总体看来,目前财政投入与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的需求、与上级文化经济政策的要求仍有较大距离,直接导致了网络建设相对滞后,质量相对不高,功能相对不全,作用发挥受到制约等诸多问题,与城市化、集聚化建设步伐不相协调。
二是建设标准普遍偏低。从市级重点文化设施现状看,市图书馆现有建筑面积仅3000M2,连古籍保管必备的干湿机、阅览室内空调等基本条件都不具备,电子阅览室、盲人阅览室等基本功能也尚未到位。与国家一级图书馆所要求的“馆舍建筑面积不低于6000平方米、图书年入藏总数不低于5000种、现代化技术装备、数据库建设、自动化网络建设”等硬件标准相距甚远。市博物馆阵地面积不足,陈列展示、教育研究功能受到很大制约。馆藏库房狭小,文物保护环境差,缺少必备的恒温、恒湿、除菌、除尘设备,文物安全防护级别偏低,给馆藏文物分类保管、科学保管带来很大困难。市文化馆缺少停车场,给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造成极大不便。城区文体活动场所数量不足,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从镇文化站建设现状看,仍然存在着建设标准偏低,布局不够合理,功能设施不全等问题。同时,一个镇只有一个文化站,服务半径太大,很难满足几万人开展活动的需求。从村级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建设现状看,大部分村人口在3000人左右,而村文化活动室面积仅有几十个平米,最大的也只有100M2左右,人均不足0.3M2,加上设施不够完备,村民文化生活相对贫乏、单调的问题难以得到根本解决。
三是阵地作用发挥不够充分。由于活动经费和人员数量、素质等原因,不少镇、村文化阵地存在着重建轻管、重建轻用现象,正常开放难以保障。此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群众的文化需求已从过去单纯的娱乐变为广泛的“求知、求美、求富”多元化需求,从被动接受变为自主选择。而一些镇文化站和村文化活动室开展活动的手段相对简单,形式相对陈旧,活动内容也缺乏创新,导致这些镇、村文化阵地出现了“所建”和“所用”、“所供”和“所需”之间不平衡、不适应的现象,使用效率和效益未能达到最大化。
四是文化人才青黄不接。其一,断层现象严重。全市在编文化干部,50岁以上的占到将近一半;大学专科以上学历仅占40%;中级以上职称的仅占19%。其二,专业人才缺乏。现有人员中,不少是顶替、土地工安排、政策性安置进文化系统的,大多专业不对口、技能不高,加之文化系统相对冷门,文化人才引进困难较大。文化管理人才、文化艺术人才、文化经营人才尤其缺乏。其三,体制机制不活。尽管文化部门已经做了不少改革探索,但由于体制,人员流动渠道不畅,考核奖惩兑现难度较大,主观能动性、积极性难以最大限度发挥。其四,基层文化队伍后劲不足。镇文化站人员不同程度存在工资发放不及时、福利待遇低,以及欠缴养老保险等后顾之忧,直接影响了基层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基层文化活动的开展。
三、加强全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的工作举措
当前我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既有共性的,也有个性的,通过不懈努力是完全可以解决的。下一步,我们将以更加到位的认识,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扎实的举措,更加创新的思路,按照“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原则,在更高层次、更高起点上谋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新突破、新跨越,使全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与*“江苏跨越发展的领先者”、“江北科学发展的排头兵”、“苏中和谐发展的领头羊”的总体目标相适应。
(一)提高思想认识,强化使命意识,全面领会文化服务网络建设新要求
完善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建设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多的公共文化产品与公共文化服务,维护和保障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是执政为民理念的重要体现,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需要,更是政府应尽的职责和义务。为此,我们将正确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一是正确处理好文化建设与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的关系。我们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政府对包括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在内的文化工作的领导、协调、保障作用。将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促进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研究制定工作措施,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制定切合本市实际的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规定,为文化工作的发展创造条件,推动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纳入岗位目标考核,科学设置考核指标及权重,把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作为评价发展水平、衡量发展质量和领导干部实绩、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考核对推动文化工作的杠杆作用,确保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各项措施落实到位。二是正确处理好眼前和长远的关系。文化建设是一项不容易出“政绩”的基础工程,是一项需要持之以恒才能见效的长期工程,我们将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给予文化建设更高的重视,更多的关注,更大的倾斜,为文化工作持续发展、跨越发展积蓄力量,夯实基础,充分发挥文化独特的政治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是正确处理好建设与使用的关系。阵地建设是基础,是载体,而加强管理,发挥作用才是关键,才是目的。今后,我们将着力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根据形势发展和群众需求,进一步完善阵地功能,提高阵地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同时采取有力措施固守阵地,不以拍卖、租赁等形式改变文化设施用途,不挪作他用,对已挪作他用的将限期收回,防止重蹈过去“先建后卖、得而复失”的覆辙;另一方面,将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和出台全市文化阵地管理使用意见,确保市、镇、村三级文化设施守得住,管得好,用得足。
(二)紧扣时代脉搏,突出惠民宗旨,正确把握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新特征
建设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其作用不仅在于为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更重要的还在于为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提供有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为此,我们将努力做到“三个坚持”:
1.坚持公益性。公共文化产品及其服务,具有鲜明的公益性属性。在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中,政府既是组织者,更是实施者。市镇两级政府将切实履行职责,确立“政府主导、政府主抓、政府主投入”的思路,制定包括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在内的各项文化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着力发挥好规划引领作用、政策导向作用和管理监督作用。
2.坚持统筹性。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城乡统筹、区域统筹。采取切实措施,改变“农村文化阵地设施好于城市,城市文化活动开展好于农村”的不平衡现状,做到资金安排向最欠缺的地区倾斜,优惠政策向最薄弱的地区倾斜,优质文化资源向最需要的地区倾斜,在统筹协调中求发展、以发展促进更好的统筹协调,不断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人民群众享有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相对差距,努力实现人民群众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相对均衡。
3.坚持普惠性。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我们将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公共文化权益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追求。继续加强文化活动阵地建设,做到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满足需求,不断扩大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辐射力。继续实施“三送”文化惠民工程,务求形式更新,效果更好。继续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一般不收费政策,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普惠性的公共文化服务。同时,积极探索低偿、有偿文化服务新模式,努力提供多品种、多层次的文化服务,使公共文化服务由普惠性向个性化延伸。
(三)坚持高标准,拓展新空间,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服务的新期待
一是实施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以市图书馆、博物馆新馆建设工程为重点,继续推进市级文化工程建设。做好财政、规划、土地、建设等部门协调工作,实质性地推进“两馆”建设用地、规划、设计、筹资等工作进程,做好开工前的各项准备。按照“量力而行、先急后缓、分步实施”的原则,将市图书馆新馆建设列入2009年市财政预算,并力争将其作为2009年政府为民兴办的实事之一,确保2009年底工程主体完工,2010年投入使用;将市博物馆新馆建设列入2010年市财政预算,年底工程主体完工。确保做到高起点规划、高速度推进、高质量建设,真正把“两馆”建成靓丽的文化地标和城市景观。重点加强如城(街道、社区)、*港区、开发区等经济总量较大、人口较密集地区文化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力求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继续巩固和拓展镇文化站服务功能,精心设计阵地活动项目,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形象;创新群文活动形式和内容,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拓宽服务渠道,服务触角延伸至每一个社区、村(居),不断增加公共文化服务的资源总量,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二是实施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加强数字电视村村通、体育健身村村有等文化资源的整合和利用。以服务网络建设为重点,以共建共享为基本途径,以多种传播方式为手段,进一步提高建设质量,加快建设进度,通过3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形成资源丰富、服务便捷、满足需求、覆盖城乡的文化服务网络。
三是实施文化品牌打造工程。充分发挥文化品牌效应,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不断迈上新台阶。创优现有文化活动品牌。继续巩固和提升“雉水之夏”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创新演出形式,延伸服务触角,努力让更多优质文化资源惠及百姓;继续发挥木偶团等专业剧团作用,传承优秀文化传统,放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杖头木偶的品牌优势,排演精品剧目,做到服务中心与服务百姓相统一,艺术性与政治性相统一;继续推进群众文艺创作,以音乐创作为重点,带动文艺创作全面繁荣,力争多出精品力作,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继续放大民营剧团亮点,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大力扶持和引导民营剧团做大做优做强。进一步加大稽查管理力度,严厉打击无证演出和不健康演出,取缔违规经营行为,净化农村演出市场,促进整体水平提升,充分发挥民营剧团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重要补充作用,扩大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影响。着力打造文化活动新品牌。我们将充分依托大剧院等重点文化阵地,每年举办“文化艺术周”;充分利用节假日、庙会、农闲等有利时机,每年组织“农民艺术节”,努力把“艺术周”、“艺术节”办成文化艺术盛会、人民群众的节日,让广大群众分享文化成果。
四是实施文化服务创新工程。针对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新要求,不断加大管理力度,不断探索服务新模式,拓宽服务新渠道,提升服务新水平。鼓励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深入农村,汲取乡土文化营养,创作排演内容积极向上,贴近百姓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让广大群众“看得懂”;策划和邀请知名艺术团体来如演出,积极探索政府买单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办法,逐步推行低票价制,让广大群众“看得起”;在注重大型文化活动开展的同时,不断加大对各类面向农村、农民演出的投入,引导群众文化消费,培育壮大文艺演出市场,让广大群众“看得到”。以文化服务的创新,带动文化消费的普及,用文化凝聚人气、凝聚人心、凝聚力量。
(四)创新工作思路,破解制约瓶颈,积极探索解决公共文化网络服务不了、服务不好等问题的新办法
着力破解资金瓶颈。千方百计确保“公共财政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经费投入不低于财政支出的1%”投入标准,将公共文化阵地设施建设、文化活动开展、文化精品打造、人才培养培训、设备更新维护等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努力实现文化设施建设有保障,文化活动有保障,文化人员福利待遇有保障。广泛吸纳民资和外资投资文化建设,大力引导人民群众举办公益文化活动,赞助公益文化事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使之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的有益补充。进一步创新投入方式,尝试文化活动项目制,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真正变“养人头”为“养事业”、“养项目”,形成“行政推动为主,市场运作为辅,群众广泛参与,多方筹资并举”的文化网络建设投入新格局。
着力破解人才瓶颈。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继续把文化人才培养工作纳入全市人才建设工程整体规划,着力解决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人员老化、人才短缺的问题,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素质高、作风正的要求,努力建设一支适应新形势下文化发展要求的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一是市级有一支过硬的文化专业队伍。以深造、培训、交流等多种形式,加强文化单位工作人员的培养、培训,提高他们的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研究和探索文化人才引进的新办法、新措施,在编制、福利待遇等方面予以倾斜,不断增强文化工作的吸引力,使优秀人才能够引得进,留得住,干得好。鼓励市级文艺人才深入基层,加强辅导,主动承担起文化引导的职责。二是镇级有一支稳定的文化骨干队伍。高度重视镇文化站人员的配备和使用,严格条件准入,调配热爱文化工作、熟悉文化工作、专心文化工作的同志到文化站工作,并采取有力措施,切实解决文化站工作人员养老保险等后顾之忧,激励他们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全力为文化建设作贡献。三是村组有一定数量的民间文艺队伍。积极引导和鼓励民营文艺团体、文化经营户的发展,做到既积极鼓励,又强化管理,支持他们采取多种方式拓宽文化服务渠道,活跃基层文化生活,以满足不同层次对文化的需求。大力培育特色文化镇(村)、特色文化团队、特色文化标兵、特色文化家庭,以“四特”培育带动农村文化繁荣发展。
公共服务调研报告范文3
*盐高速公路兴泰服务区自开通营业8年来,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也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
(一)、服务区的经营管理模式
服务区的经营模式是由服务区资产的委托管理体制决定的,上述两类服务区的资产管理委托体制也派生出两类经营模式:
一类是由专门成立的服务区经营发展公司统一负责其管辖的服务区建设、经营,经营中以自营为主,包租为辅辅的经营模式,也称专营公司自主经营模式,即由服务区经营发展公司对公司管辖的路段沿线服务区进行统一规划、布点、建设、经营,经营过程中服务区的餐饮业务以自营为主,油品销售业务可与中石化合作经营,超市、书报刊亭、汽车修理等业务可视情况包租,但要求服务区内各经营主体在经营中必须服从服务区经营公司的统一管理。此种经营模式多见于江苏、浙江、广东等沿海发达省份的高速公路沿线服务区。
一类是由路段管理部门将其所辖路段沿线服务区包租于各经营个体户的经营模式,也称以租代管模式,即各路段沿线服务区随主线竣工交付验收后,服务区产权主体将服务区委托给各路段管理部门管理,各路段管理部门再以每年收取一定租金方式将服务区包租于经营个体户,服务区的经营管理好坏由各经营个体户负担。
、两种服务区经营模式的比较
服务区本是作为高速公路运输业的配套功能而设立的,其目的是为满足司乘人员加油、饮食和休憩的需求,因此服务区经营的好坏与高速公路公司对外提供服务的形象,属于高速公路公司对外提供服务的一个窗口,不仅需要注重一定的经济效益,更需要注重一定的社会效益。
通过调查,服务区专营公司自主经营模式无论是在经济效益还是在社会效益方面,都具有以租代管模式无法比拟的优势。
1、经济效益比较
经调查,采用专营公司自主经营模式的服务区由于实行规模化经营,通过加强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创新经营理念,其经济效益明显好于以租代管模式的服务区,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专营公司自主经营模式由于在多个服务区实行餐饮、超市、汽修等方面的连锁经营,可实现人力和设备等资源的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有效降低管理成本,同时在材料采购方面实行集中供货、统一配送,可以降低成本。因此专营公司自主经营模式较以租代管模式经营的服务区容易取得规模化效益,因此经济效益表现更为良好。
2)专营公司自主经营模式可以突破传统服务区经营理念,有能力有资金开拓适应高速公路服务区新需求的业务,如提供钟点房、足浴、桑拿等能迅速缓解司乘人员疲劳的服务,为服务区增添新的利润源泉;而以租代管模式因资金不足,管理能力有限,仅固守餐饮、小卖部、汽修等传统服务业务,其未来生存空间必将渐窄,难以适应现代服务业多元化服务的竞争环境。
2、社会效益比较
通过对上述两种经营模式的服务区实地考察,发现专营公司自主经营的服务区社会效益明显好于以租代管经营的服务区,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
1)专营公司自主经营模式的服务区由于实现了统一经营方式,可以采取以区养区、以区建区、以盈补亏的方式,平衡各服务区的收支状况,统一调配资金,及时改造更新所管理的服务区硬件设施和卫生环境设施,从而保证服务区的外部环境和卫生环境始终处于良好状态。而以租代管模式,因管理分散,经营单位往往资金不足,无力改造服务区的硬件设施和卫生状况,各服务区因经营状况的差距其社会形象表现出不平衡状态,致使不少效益差的服务区给人一种脏、乱、差的印象。
2)专营公司自主经营模式的服务区由于多数采用公司化的经营,管理比较到位,内部员工受过专业化培训,因此服务质量能得到保证。而以租代管模式经营的服务区经营户多为个体工商户,往往采用的是粗放原始的管理,聘请的员工多为没受过专业训练的社会闲杂人员,其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难以得到客户的满意。
(三)、高速公路路网不断增加竞争态势显露
八年前,兴泰服务区刚开业时,苏中地区仅宁通高速公路和*盐高速公路共6座服务区(宁通宣堡服务区、正谊服务区和*盐4个服务区)。近几年,沿海高速公路、通启高速公路不断建成通车,与之配套已建成的服务区数量不断增加,宁通服务区还在扩建,与南邻的广陵服务区形成了包围之势。这些服务区相互学习,相互切磋,相互攀比,竞争态势也开始显露。
(四)、物质需求提高文化欲求上升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再加上法律维权意识的增强,过往司乘人员对服务区的要求逐步提高,期望值不断上升。过去在高速公路上只求走得了,而现在要求走得好;过去在服务区仅求吃得上,而现在要求吃得安全、吃得有营养、价位适宜等。我服务区承担着餐饮、购物、加油,汽车修理和停车休息等服务。每一项服务内容都呈现出多层次,比如就餐:有的自带食品,仅要求供应开水;有的在超市选购食品饮料;有的食普通自助餐;有的食高档自助餐;还有的为吃出风味、吃出特色、吃出健康,而需要点菜服务。除了对不断提高的且呈现出多层次的物质需求外,对于文化的欲求也明显上升,比如讲究优美的服务环境、高档的服务设施,追求高雅的服务形象、浓郁的服务氛围等。
(五)、服务内容增加个性需求凸现
服务区的服务范围已由区内拓展到高速路上。当高速公路出现较长时间压车时,服务区负责为附近被困司乘免费送水、送食,实施救助。随着高速公路网络的健全,来往于服务区的司乘和车辆数量增加。过往司乘的文化素质、风俗习惯、消费结构、本人喜好等差异增大,需求个性化、欲望独特化的趋势已彰显。
(六)、设计问题凸现设施技术落后
服务区是十年前规划设计施工的,当时的指导思想和设计水平与发展中的实际需求差距很大。规划布局不尽合理、设计施工不够科学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虽经近几年断断续续地扩建和改建,距“现代、人文、科学”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再有,部分设施设备技术性能不理想,特别与节能减排的要求存有较大差距。
(七)、员工思想活跃难保技能续升
随着市场就业主体的多元化和谋业人员需求的多样化,员工思想活跃。服务区又远离市区,出行不便,确实存在一定困难。现签订的用工合同与实施的《劳动合同法》相比存有一定问题,尚未形成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特别是在目前经营形式外包的情况下,服务区经营单位员工进出较快、更换无序,这无助于员工队伍技能结构持续优化,有碍于员工队伍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再说员工流动过快、更替无序,势必会加大培训的投入,增加培训成本。
二、解剖麻雀分析问题
践行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的观点和方法,清醒的认识、科学的分析、高度的重视这些矛盾和问题,增强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进取意识。
(一)、清醒的认识
*盐高速公路兴泰服务区经过全体员工的奋力拼搏,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绩,真可谓实现了一年一个新变化,一年登上一个新台阶,2007年4月被江苏公安厅、江苏交通控股有限公司公司评定为“文明平安服务区”、被*盐高速公路有限公司评为“先进单位”、多次被控股公司客服中心96777通报表扬。应该说取得了成绩,但也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但这些矛盾和问题是在顺境中发生的,是工作中出现的,是发展中显现的。
(二)、科学的分析
用科学发展的方法深入分析这些矛盾和问题,认识到:这些矛盾和问题有与司乘的、有与员工的、有与自身的;这些矛盾和问题有潜在的、有新发生的、也有老问题在新情况下的新变化。但其主要矛盾是服务区实际的服务能力、服务水平与顾客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求之间的矛盾;主要问题是服务区不断提升的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与过往司乘人员不断增长的期望值有一定的差距,与社会发展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尽快提高服务能力、全面提高服务质量是服务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高度的重视
用科学发展的方法处理这些矛盾和问题,既不要看得过重,失去信心,也不要掉以轻心,盲目乐观;既不要大惊小怪,惊慌失措,也不要麻木不仁,等闲视之。客观全面的看到成绩和不足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体现,特别是看清了问题和差距,就看到了发展的空间和潜力;面对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司乘人员和员工呈现出可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这就要求我们增强了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要进一步认识到先进和落后是相对动态,今天领先不等于明天领先,某一方面领先不等于全部工作领先,要正确对待已取到的荣誉,戒骄戒躁;面对围绕江苏“两个率先”的发展目标,一定要紧紧抓住这一战略机遇,进一步增强科学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迎接挑战,加快发展。
三、坚持解放思想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
用科学发展观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是高速公路服务区解决一切问题和困难的法宝。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明确发展思路,构建新的工作机制,全面加强作风建设,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引导做“责任、诚信、和谐、自律”的交通控股人,实现企业和个人的和谐发展。
(一)、坚持思维创新
按照的哲学观点,思维从实践中产生,又反作用于实践。思维决定思路,创新发展思路,思路决定出路。若思维依旧,进取无望;思维陈旧,创新不前。要用理性思维、辩证思维、科学思维、独创思维确立发展理念,明确发展思路。遵循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三个服务”为发展方向,把服务好过往司乘人员、服务好高速公路运营、服务好经济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宗旨。以“又好又快”为发展思路,把“好”放在首位,以“好”统领“快”,坚持好中求快,强中做大。好的内涵就是指服务质量好、经济效益生态效益高、能源资源消耗低、服务环境保护优。好的发展才能使“快”具有值得追求的实质意义。又好又快的发展就是有情发展、和谐发展、节约发展。
(二)、以人为本,坚持有情发展
以人为本,有情发展是有效发展的源泉,也是关注民生的体现。员工是服务区发展的主体和动力,要积极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一方面着力解决员工内在的物质性需求,另一方面也要尽量满足员工强烈的精神性需求。在知识经济时代,人的知识和创造能力的作用已超过了物质资本,效率的提高尤其离不开感情的投入。要从物质上调动人,从感情上打动人,以焕发员工的创造力和担当精神。
(三)、坚持和谐发展
和谐发展对服务区更显重要,和谐是服务区的立足之本、发展之需,这是服务区性质决定的。要积极创建和谐的服务氛围,做到思司乘所愿,干司乘所盼。只有通过优质服务获得司乘的认同,才能拥有利润生长的土壤。要把服务区建成“情暖司乘的家园、联结友谊的桥梁、展现形象的窗口、传播文明的驿站”必须做到两点:一是员工心理和谐,这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二是管理规范,有规可循。
(四)、坚持节约发展
节约发展对服务区更现实,服务区同其他企业一样,除承担获取利润这一责任外,还承担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虽然目前服务区是承租经营,但能源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其中水资源即是基础性自然资源,也是战略性经济资源,是生态与环境的控制性要素。环境不仅制约服务区的发展,更主宰过往司乘和员工的生活质量,服务区必须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
(五)、坚持“积极进取、稳健经营、务实创新、持续发展”的经营理念,构建“管理规范化、运作市场化、服务人性化”的工作机制
服务区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必须顺应经济全球化、市场化和产业化的客观要求,积极构建“管理规范化、运作市场化、服务人性化”的运转机制。要铸就一流的人才队伍,确立与时俱进的经营理念和战略;要在引导树立“责任、诚信、和谐、自律”的核心价值观,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到实处,提升服务能力;要建立健全各类规章制度,做到管理规范化、精细化、标准化。首先,要善于培养、引发员工工作热情和创造激情的开放环境,如选派人员去其他相关单位参观学习,了解他人的绩效,或通过报纸、书刊、网络捕捉新的信息,来启发鼓励员工开拓思维,并充分利用员工的智慧和想象,尊重他们的创新成果。其次,建立学习型组织,提高创造力,如举办“学习论坛”,内部标兵学习报告、专业人士座谈交流会,或为员工进行电子化学习培训,使员工接触到更新更现代的知识。第三,要突破思维定势的局限,以更宽大的胸怀、更深远的眼光来对待事物的发展,并且配合新的知识和独特的思维以及大胆的想象,来摆脱旧的、传统观念的束缚,克服并超越自身认识的局限性,从因循守旧、固步自封中解脱出来。扎实开展“规范管理年”建设,推动5项长效机制建设上新台阶。
公共服务调研报告范文4
目前,已对××集团和××公司等*户外国(地区)企业进行了商号预保护,对进一步引进外资起到良好助推作用。
二是积极参与政府招商引资工作,确保重大项目顺利落户。建立完善重大引资项目定人定责跟踪服务制,支持国(境)外知名企业投资我市电子软件、金融业等新兴产业。积极推进2009年我市引资“一号”工业项目——××全球电脑出口基地项目成功落户,支持××集团在*投资设立××科技(××)有限公司;全力服务××银行分行、××银行分行、××村镇银行顺利落户,助推打造××金融中心,目前全市外资银行分行已达*家;全年共有12家境外世界500强企业入驻××,目前已有*余家世界500强企业来渝投资发展,其中境外130余家。
三是发挥登记职能促进外资到位,提高外资利用率。加大行政指导力度,实施事前提示、事后警示制度。针对不同类型企业制定《行政指导提示书》,向登记窗口领取执照的企业附带发放,对注册资本到位、年检、变更等事宜进行书面提示告知,并公示有关职能部门服务电话。每月定期对出资期限、经营期限、驻在期限等即将到期的企业发放提示文书,并实地送达;与相关部门联合开展企业资金到位催缴行动,向*户欠缴出资企业发出《责令改正通知书》*份,全年累计催缴出资达到*亿美元。
四是立足服务,不断提高服务开放型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外资登记窗口软、硬件设施建设,推行阳光政务,提倡亲情服务、微笑服务、普通话服务,建立服务对象评价机制,广泛接受社会监督;继续推行“首问首办”责任制、预受理审核制度和直接登记制度,提高登记效率和服务质量。巩固完善“市局登记+授权登记+远程核准”的外资登记体系服务体系;积极争取工商总局支持,××区局获得外资登记核准权。深化实施外商投资企业免费培训工作,累计培训企业*余户,受到广大参会企业一致好评。
五是创新登记监管服务方式,力助企业“度寒冬”。帮助企业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冲击,支持企业多渠道融资。推进××珞璜、××股份、机电股份引进战略投资者或境外上市融资;开展股权出资、股权出质和“债转股”登记。支持××家乐福、××房地产等公司通过股权出质融资*万美元,指导腾辉地维水泥、绿谷开发通过债权转股权化解了资金到位的难题。采取“减手续、宽期限、免收费、不罚款、慎吊销”的特殊年检政策,扶持企业走出难关。截止12月底,已对*户守法经营,确因资金紧张无法按时出资的企业,依法允许延长出资期限;对*户未按期参加20*、20*年度年检的企业给予补检,免于行政处罚,共免除罚款约*万元;对未按期接受20*——20*年度年检的企业暂缓吊销。
公共服务调研报告范文5
一、强化服务发展意识,奋力助推全民创业。紧紧抓住服务经济发展这一主线,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发展、一切围绕发展、一切服从发展、一切服务发展”的服务发展理念和“亲商、爱商、扶商、安商、富商”的招商引资理念,突出发展是第一要务,更加自觉、更加主动、更加有效地做好支持服务发展工作。一是抓政策扶持。认真贯彻落实省局出台的《关于突破性做好市场主体准入工作促进市场主体又好又快发展的决定》和《关于运用工商职能促进全民创业的若干意见》及我局制定的《关于促进和服务市域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意见》,在职权范围内实行“三个一律”对有碍经济发展的规定一律取消;对有利经济发展的举措一律绿灯;对不利于经济发展的繁杂手续一律简化。充分利用工商职能,精心构建快速准入、创业宣传、就业扶持、和权益保护等服务平台,积极采取思想发动、目标驱动、职能推动、考核促动的工作措施,促进市场主体快速发展。二是抓培育。坚持择优扶强、加强挂钩帮扶,为重点骨干企业提供“直通车”服务,指导企业实施品牌发展战略、信用发展战略、科技发展战略,帮助有条件的企业组建股份有限公司和集团公司,促进做大做强。三是抓提升。全力配合支持政府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优强企业倍增工程”重点扶持酒业、三宁、华润、迅达、省化、中冶重工、奥美、今贝等企业快速发展,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竟争能力。
二、强化服务措施、服务市场主体。进一步完善绿色通道制度,强化优质服务。一是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利用企业登记管理信息,对区域内企业发展的总体情况、行业发展变化、以及可投资项目等进行综合分析,在红盾信息网对外,为企业选择投资提供参考;依法公开企业的良好记录信息、违法记录信息、年检结果等信息,为市场主体提供查询服务,降低市场交易风险。二是实行上门指导服务。对涉改、涉农企业、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和各级政府确定的重点企业,主动或根据企业要求派出工作人员进行上门指导服务,定人定责,进行全程跟踪,为其提供政策、法律咨询服务,积极协助办理有关手续,指导撰写有关文件、帮助填写有关表格,提供各种文件样本,进行登记前期指导。三是开展向导服务。对市场主体申办不属于本级工商部门办理的事项或者需要到其他部门办理的前置审批手续的,提供向导服务。对属于需上级工商部门办理的事项,登记窗口协助其准备需上报的资料,进行初审,对政府招商引资企业和重点企业派专人陪同到上级部门办理;对需其他部门办理前置审批手续的,通过登记窗口和××红盾网站直接告知前置审批部门及其具体承办机构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需要协助办理的,协助其到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办理。截止4月份为市场主体开展前置审批向导服务165次,为企业开展指导服务768户次。四是预约服务和延时服务。主动开展电话预约,实行随来随办,随时提供延时服务和节假日加班服务。尽量达到企业最满意,努力为企业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服务,确保绿色通道的快速通畅。今年来纳入企业登记“绿色快速通道”的办件共132件,办结时间均不超过2个工作日。五是为企业拓宽创业融资渠道。指导、帮助创业企业、个体工商户办理动产抵押物登记进行融资。支持有限公司以股权出质方式融资,制定公司股权出质登记操作办法,提供具体登记服务。今年,宜昌旺家纺织有限公司通过股权出质融资2800万元,有效的解决了融资难的问题。积极申办小额贷款公司,为融资解困另辟蹊径。今年我局根据省局关于《小额贷款公司登记管理试行办法》,成立了××市××小额贷款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将有利于更好地帮助中小企业融资。六是放宽项目建设的市场准入,对企业申请登记的项目涉及前置审批而暂时无法提交前置审批文件、证件的,将经营范围核定为“xx项目的筹建”,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七是简化和改进企业名称登记程序。企业申请单独冠省名的,由市局网上报省工商局核准。进一步简化登记审核程序。在多个环节受理审核改为“一审一核”的基础上,继续扩大“一人办结”范围,除企业设立登记、涉及前置审批事项的变更及股权、资本(资金)变更外,其他变更登记和备案均实行“一人办结”。当场登记发照。
三、强化商标战略,推动实施商标品牌助发展。坚持将实施商标战略作为推进企业自主创新、提升我市产业和产品核心竞争力、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量质并举,管扶同步。一是造氛围。组织工商干部深入企业、深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形式多样的商标知识宣传活动,增强企业的内动力,提高社会的关注度,为推动商标事业加快发展大造声势、创造条件。二是突破重点,帮扶企业申报集体商标和争创中国驰名商标。经过调研,我局决定将××三宁化工有限公司和百里洲农牧综合服务部作为第一批“商标兴企”帮扶工作重点。一方面帮助××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完成申报驰名商标资料准备工作,达到国家商标局受理要求。另一方面和百里洲政府联系,在政府的支持下,完成“百里洲砂梨”地理标志商标的申报设计、申报资料准备等工作,争取尽快被国家商标局受理。同时建立商标工作网络,建立健全了商标资源数据库,对拥有注册商标的企业建立“商标工作联系点”制度,建立商标帮扶联系卡,对企业开展定期走访制,掌握企业商标使用情况,并经常性指导这些企业正确使用商标,提升品牌竞争力,今年共走访商标帮扶企业40家,填写帮扶联系卡96份,共为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商标咨询、查询服务67余次。三是实施商标富农“三个一”工程。我局制定了《关于实施商标富农“三个一”工程工作方案》,选定35家涉农企业,5
家专业合作社作为商标发展的重点帮扶对象,确定双方商标帮扶联络员,制定帮扶计划,到目前为止,35家企业中已注册商标24件,申报10件,24家农村专业合作社中,其中已申请注册商标的有3家,8家专业合作社正在准备申报之中。企业品牌效应凸显。。四、
开展市场专项检查,查处侵权行为。加大市场巡查力度,开展保护奥林匹克标志专项行动,严厉查处侵犯食品、农产品、药品和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地理标志商标、涉外商标等商标专用权的违法行为。
公共服务调研报告范文6
一、前言
发展公共气象服务,是中国气象局党组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国务院3号文件和国办49号文件精神,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特色气象事业发展改革的经验而提出的战略任务,是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应对气候变化和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是气象部门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职能的有效途径,是增强气象服务在整个气象业务中主导地位、实现气象综合实力整体跃升的必由之路。
大力发展公共气象服务,不仅是党和政府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对广大气象工作者的殷切期望,也是我们气象部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我们作为发展公共气象服务的促进者和实践者,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提高公共气象服务能力,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全福祉”的目标,切实转变作风,不断提高公共气象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二、调研方法
2、地点:市气象台、市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怀宁县气象局、岳西县气象局
3、调查对象:在职职工及外聘人员
4、调研方法:座谈会与发放调查问卷
5、分析方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通过调研发现我市气象事业发展面临着不少突出的问题。一是气象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与防灾减灾的需求不相适应,灾害性预报的准确率不高,特殊天气预报能力很弱,气象服务产品单一,专业服务产品精细化严重不足,服务缺乏针对性;二是气象现代化体系中业务、创新、人才三者不平衡,科研与业务服务不结合、人才结构与工作实际不适应,各个方面优秀人才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弱,气象科研实际应用不够;三是受区域经济、业务量、人员现状和历史原因影响,职工待遇与工作不一致,重点项目在争取地方支持力度不够,地方政府投入严重不足,一些县局多年地方支持没有变化,县局气象事业发展不平衡。
(二)建议
继续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服务需求为牵引,大力推进三个体系建设,加快气象现代化建设,增强公共服务能力,提高灾害性天气监测和预报服务能力,不断拓展业务和服务领域。
1、抓好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建设,突出雷达工程
发展现代气象业务体系是提升服务水平、业务能力的正确方式和有效途径。要以公共气象服务为引领,以气象预测预报为核心,以综合气象业务为基础,加快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建设步伐。
要完善决策气象服务和公共气象服务流程、服务规范,质量考核和效益评估,提高公众气象服务的精细化水平。深入开展政策性农业气象保险气象服务,逐步建立城乡规划、重大工程建设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和制度,加强交通、旅游、电力专业气象服务能力。要改进和完善以数值预报产品为基础的中短期精细化预报技术方法,提高降水预报水平,预报成绩要达全省较前水平;加强短时临近预报,完善业务值班、预警等制度,加强重要天气过程预报技术总结分析;加强规范化建设,编制业务手册,服务手册,技术要规范,使每个业务人员都能很好地掌握地方天气特点进行针对。
坚持加快气象现代化建设不动摇,提高气象的装备水平。要全力以赴抓好全国布点的**新一代天气雷达建设,雷达楼要确保2009年底前达到基本运行,确保工程建设质量,气象新区建设要同步进行。进一步加强专业气象观测站点建设,进一步做好望江、宿松风能观测及资料整理分析,争取省局在我市高速干线,布设包括能见度自动探测项目的多要素自动气象站。全面升级建设县级dvb-s数据接收系统,进一步发挥业务监控系统的作用。落实装备保障“三级管理、二级维修”业务工作体制改革,市保障中心要实质性开展工作,建立健全自动气象站、区域气象站的巡查、巡检、校标、维修等工作流程和 2、继续提高业务管理水平,突出保证基础业务质量稳定
继续加强规范化建设,提高工作效率;继续加强 突出强化社会管理职能,要继续加强地方气象规章建设,依法履行气象信息、防雷安全、气球施放安全、气候可行性论证、气象防灾减灾等社会管理职能。重点要发展防雷技术服务和信息服务工作。加强与职能部门合作,依法加强防雷社会管理,进一步规范防雷安全检测、雷击风险评估、防雷图审、跟踪检测、防雷工程管理、竣工验收等防雷各项管理、业务、检测和工程服务,加强全社会,特别是农村、学校、社区、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防雷减灾宣传教育,推进城市社区和乡村的防雷技术。推动雷击风险评估和雷电灾害调查鉴定工作,体现气象高科技含量,不断拓展防雷技术服务新领域。
6、加强气象人才体系建设,突出优秀人才的培养
继续重视和加强气象人才队伍的建设,发挥人才对支撑气象业务科技发展的主导性作用,不断增强气象事业发展后劲。努力为专业技术人员创造成长、成才条件,引导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省内外学术交流,在科研业务实践中不断提高发展现代气象业务的自主创新能力。认真做好科技带头人、中青年科技骨干、青年科技新秀的选拔推荐工作;加强首次设岗聘用后的管理考核工作,建立健全相应的岗位考核办法,建立岗位考核档案;不断完善对中青年科技骨干、青年科技新秀、高级职称岗位的业绩评价。通过录用和选调的途径,进一步充实业务队伍,加大业务岗位培训力度,健全完善新进人员岗前考核、上岗资格审核以及培养工作。
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切实提高领导能力。继续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加快培养选拔德才兼备的优秀年轻干部。更加关注年轻干部的思想品德修养和科技素养的提高,注意在最需要的岗位上磨练、培养和选拔后备干部。要通过调整,使科级领导班子结构有改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有明显提高,形成一支知识层次较高,年龄、专业结构合理,具有创新活力和发展潜力的科级干部队伍。
继续合理控制队伍总量,提高气象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编制内外气象职工总量都要合理控制,聘用人员素质能力要符合岗位要求,聘用程序要符合有关法规。市县级业务单位新进人员必须具备大气科学及相关专业背景的本科以上人员,外聘人员必须符合外聘人员管理办法规定身份。积极探索充满活力的人员流动机制,加大市局专业技术空缺岗位从县(市)气象部门择优选拔聘用力度;市局机关要进一步补充有业务工作经历素质优秀的管理人员,注重从气象事业单位发现、培养、选拔优秀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依照公务员法以及公务员调任规定,通过调任的方式补充到市局机关担任科级领导职务。要继续加强编制外用人管理,充分发挥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