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思想品德教育教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思想品德教育教案范文1
一、教学中有关预设与生成的成功案例:让生活进入课堂,让学习走进生活,巧妙设置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我在上初中思想品德陕教版九年级《社会需要正义》一课时,以曾经网络上全民热议的“小悦悦事件”为例,播放相关的视频,很快就把学生引入到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去,让学生谈自己的感想,看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精心设计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习走进真实的社会生活,引发他们的求知欲,学生的学习就是“要学、乐学。”在学生群情激奋的时候,教师要因势利导,依次抛出:“你对正义和非正义的行为界定是什么?”“为什么社会需要正义?”等一系列问题,适时做学法指导,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把学生的学习升华为“善学”。在学习过程中继续设置情境,“当你遇到困难时,你希望你周围的人怎么办?”“当你看见非正义的行为时,你又该怎么办?”诱导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感受正义制度的美好,教师适时点拨提高,升华情感,使三维目标很好地融为一体,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不够理想的案例:多媒体使用不当,素材选取不精,导致教学偏离了主题
记得我在上个月进行“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一课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执法必严”,我上网查找了许多图片、资料和视频,更多的是反面事例,比如某法官包庇自己的亲戚,某公安局长为自己违法的朋友脱罪,暴打当事人等事例,我在预设时认为大量的教学素材能使课堂气氛更加热烈,反面的事例更能激起学生内心对“执法必严”的认识,结果却适得其反。当学生看到较多反面题材的图片资料和视频时,他们已经忘记了要学习什么内容,愤慨地抨击那些执法者,有很多同学还抢着讲述自己知道的更多类似的事例,整个课堂几乎乱成一团麻,已经完全偏离了教学的主题。让我明白了一个观点,首先应该精选素材,素材要有力地说明问题;其次,切不可“满汉全席”一起上,让学生眼花缭乱,忘记学习目标,使课堂处于无法掌控的局面。教师应该适时使用多媒体,但切不可成为PPT的播放员,本末倒置。
三、提高自己运用教学机智的几点做法
1.掌握课标要求,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一定要贴合学生的学习实际。
2.教学方法要形式多样,正确认识多媒体的作用,要让多媒体为教学服务,为教学锦上添花,而不是喧宾夺主。
3.研究学情,坚持学习,提高自身驾驭课堂的能力。当生成与预设偏离时,要巧妙地进行掌控和引导,很快调控到教学主题上来。
4.加强自身修养,内塑素质,使用规范幽默的教学语言、轻松愉快的教学风格来吸引学生。
5.精选教学素材,切不可求多,扰乱学生的学习视线,要以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为目的,让学习成为生活的需要,为生活服务。
思想品德教育教案范文2
关键词:思想品德 教学 学生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c)-0215-01
1 教学环节齐全、紧凑
导学案的设计中有目标呈现、课前预习、问题导向、生问师答、盘点收获、当堂达标和师生小结六环节组成,其中每个环节之间紧密相连,帮助学生做好自学和巩固。例如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走进青春》一框题中,学生通过学习,知道了青春期的含义、青春期的身体变化以及进入青春期所产生的心理变化等。不仅教师轻松的点拨,而且学生能愉快的掌握其知识点,再加上达标练习,对所学知识进行了理解归纳与巩固。
2 学习目的明确,做到优点放矢,教学效率高
运用导学案教学,要求学生在课前都预习了所要学习的内容,使课堂效率大大提高,学生认为自己可以解决的问题,教师就不用在课堂上利用过多时间讲解,而教师主要讲解的是学生在课前预习不能解决的问题。运用了导学案教学,课堂上的练习几乎都能解决完,减轻了学生的负担。若真正运用好导学案的模式,无论怎么做,教学目的明确,教师的“教”将变得很轻松,教学效果好,效率也会很高。
3 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导学案的运用,大部分学生能自觉主动的去阅读和预习,自己去解决学案中的内容,这对于学困生来说,激发了学习的兴趣,能使很多学生参与其中,找到自身的闪光点,树立起信心,从而对学习产生较浓厚的兴趣,更加积极地去学习,真正做好学习的管理者。例如: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发掘自己的潜能》一框题中,学生学习导学案后,就可以了解到这节课所要学习的重点知识。学生通过自学,就能掌握其中的要点,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还能自觉地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这也从侧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使他们的学习做到事半功倍。
4 学练结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能力
导学案的着眼点于学生学什么和如何学,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满足了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能满足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需要,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评价的体现有十分积极的作用。教师则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而课前预习部分,注重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对知识点的归纳能力。通过老师在检查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就能够掌握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情况,对学生课前不掌握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更好地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重视解决。
在运用导学案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小组合作学习效率太低,流于形式。导学案的设计中,是根据课程内容进行由易到难而设计的。在合作导向环节的小组讨论时,好的问题能够使学生的讨论有成效而且能够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学生在进行合作讨论的过程中,学习好的学生积极的参与问题讨论,发表自己的砍伐和建议,而对于学困生而言,就成了听众或者观众。这主要源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太差,学困生懒得思考,从而出现了此现象。
(2)班额较大,分组有困难,教师很难照顾全体,顾此失彼,无法完成一节课所设计的教学任务。由于班级学生人数较多,有10个或者12个小组,各个环节都要照顾就变成了难事。如果每个小组都要关注,有可能会浪费时间,完不成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以便对学困生照顾不周。
(3)课程安排紧密,学生缺少预习的时间,而导学案要顺利完成则需要每节课前扎实的有效预习。学生学习的课程多,每门课都有导学案和作业,没有时间预习,加上对思想品德课还不够重视,就出现了不完成导学案的内容,从而教学效果较差。
(4)学生不能真正的融入课堂。在课堂教学中,导学案的运用使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得以调动,但是假如对学生驾驭的不好,就会成为个别尖子生的优秀平台,而大部分学生尤其是学困生仍是人云亦云,甚至是乘混作乱,更有甚者课堂难以驾驭。
(5)学案上的时间设计不够准确,学习目标有时太大,不适合学生理解和学习,在制定学习目标的时候仍没有摆脱教案的影响。因为实践导学案的时间不长,还没有完全融入导学案的模式,在书写学案时仍然受教案的影响,制定学案时所制定的目标脱离了学生的学情,出现太大太空的现象,他们有点摸不着头脑,不符合学生的实际。同时,估计5 min学生应该合作讨论完成的内容,但是10 min了学生还是完不成。例如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祝福青春》这部分时,合作导向题目共有两个问题,预计8 min,结果6 min完成的只有一组,12 min的时候大多数学生依然没有完成,再等待老师和其他同学的答案。
(6)对课堂小结不够重视。课堂小结往往是一节课的总结与归纳,如果用一句话代过或者是简单几句话进行总结,会使学生把握不住这节课的重点知识,不便于学生的理解和巩固。
(7)达标练习的设计上,总是有些出入,习题的梯度分明,大多数时候学生完不成课堂达标检测题,或者制作选择题,对材料题视而不见或者将材料与问题无法进行结合,从而出现“吃不饱”和“撑够呛”的局面。
思想品德教育教案范文3
关键词:素质教育;初中思想品德;思想品德
在现代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在高速发展,知识、信息的传播的速度也在变快,科学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生产力缩短了能量转化的周期,产业结构也得到了调整,这些变化对社会的人才的要求也提高了。要想真正成为21世纪新时代的人才和社会的主人,就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学习能力,这一要求的实现就要求身为学生的我们在接受教育阶段,要培养好自身的素质,为未来做好充足的准备。
素质教育中的素质主要包括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素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方面的素质,同时它也是学生拥有良好的综合素质的前提。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要达到素质教育的教学目的,就必须采用合理的教学模式,以使其发挥最有效的作用。
一、素质教育与教学模式的内在关系
素质教育是一种锻炼学生综合能力的教育方式,它从人的角度出发,让学生以学习主体的资格来开展学习活动,培养其创新精神和能力。与素质教育相比较,教学模式是一种培养学生能力的基本途径、形式。有效的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素质教育是内容,教育模式是途径,两者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是对组织教学的一种设计,它将教学方法、组织形式、教学手段从宏观上进行了调整配对,对教学起到了构造的作用。同时,教学模式一般形成于实践过程中,它解决了教学的理论与教学实践的脱节问题,能够提高教学质量。素质教育则是教学模式的实质内容、思想指导。这样合适的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是当下教育学者比较重视的课题,道德素质是学生总体素质的基础,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是培养一个优秀的新时期学生的基础,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初中思想品德作为学生思想教育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并将自己的日常生活和这些理论相结合,把这些积极乐观的政治思想运用到生活中,为自己的生活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但是正因为它与人的日常生活有如此紧密的联系,一些难以避免的问题就不断地显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来了。
第一,思想品德的学习内容是比较抽象的,再加上我国的应试教育模式,使得年级偏小的学生很难真正理解这些思想品德内在思想,而只是从文字的表面上记住了这些理论,这还不足以将思想品德的实质内容融入生活。第二,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教师也认为这是一种很抽象、很无趣的思想理论,于是他们只是将这些理论生硬地灌输给这些学生,使得学生无法真正将将这些理论运用于生活。第三,只关注理论,关注权威是大多思想品德的基本模式,而这些理论模式是不符合大多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的。初中阶段的学生渴望了解社会、了解身边的一切与生活相关的现实事物,而不是静静躺在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本课程应该是在学生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开展的,要为他们今后的漫长人生道路指明正确的方向,使他们能够正确地处理与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使得他们的思想品德健康发展。
三、对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的素质教育模式的探索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要抓住两个关键因素: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和学生个性化、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基于这两个关键因素的考虑,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模式,以最大程度地实现素质教育的效果。
1.引导模式
在现在这个越来越尊重人权的社会,以人为本的理念成为了主要的原则,所以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进行教师引导,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会给素质教育的实现带来很大的效果。引导模式是指学生以自主方式进行学习,老师在一旁起到指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老师的协助作用。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这种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综合的提高。
2.案例模式
案例模式作为初中思想品德学习的一种教育模式,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案例教学模式是以情境认知理论、人际交互决定理论、构建主义理论等心理学研究理论为基础构建起来的模式。
采用案例教学模式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第一,从教学目标出发,构建属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独有的案件模式,将案例教学目标植入思想品德教学的目标中,打造属于它独有的案例模式。第二,案例模式的教学模式的一个关键步骤就是案例的撰写。一个好的案例教学的重点就是选取一个合适的案例,案例中要包含教材中的关键知识点,而且案例要切合实际,反映社会现实。第三,在进行案例教学前,必须要求老师和学生对案例熟悉,教师还必须掌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第四,案例教学开展的形式应该以讨论的形式进行。
3.教案学案一体化模式
教育部门在开设思想品德课程时会下发一份教案,教案是供老师教学参考的,而非是必须教授的知识,老师在开设自己的课程时要把握自己学生的特点,制定一套适合本学生自己的学案,当然学案的内容必须要符合教案的基本要求,这也就是所谓的因材施教。初中的思想品德学案主要是从学生的自主学习角度出发,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总之,在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加强素质教育的渗透必须从多方面着手,彻底解决日常教育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未来新人才。
参考文献:
1.崔晓虎.浅谈新课程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师专业能力的要求[J].成人教育,2012(5):23-32.
思想品德教育教案范文4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
“好的方法将为人们展开更广阔的图景,使人们认识更深层的规律,从而更有效地改造世界。”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思想单纯,对于思想品德中的深层教育内涵的理解不能很深刻,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创新地设计和使用教学方法,让课堂贴近学生生活,给课堂注入生命的活力,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
一、精心设计教材,叩开学生生活之门
如,《平安回家》一课的教学中,由于现在的孩子,自己回家的机会很少,都是家长接送,因此,他们对于城市的交通法规知之甚少,在现实的生活中对交通法规漠不关心,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传统的课堂教学办法就是:教师制作各种常见的交通标志,演示各种交通手势,帮助学生了解和记忆各种交通规则。但是教材设计想要传递的意义仅在于此吗?不,还需要我们深入地研究教材,挖掘和体会教材中的“言外之意”。
笔者的做法:在学生认识了基本常见的交通标志之后,我又选取了一些真人事迹,“篮球女孩”,通过故事的讲解,使学生认识到交通事故给家庭、个人带来的沉痛教训,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能力,认识到只有遵守交通规则,才能开开心心出门,平平安安回家。之后我组织学生进行了“平安去公园”的时间活动,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向公园进发。一路上,引领和指导学生选择人行道行走,识别红绿灯,正确过马路,过马路时不打闹,不嬉戏,不奔跑等等,提升学生的认知经验。
二、细心关注细节,培养学生观察习惯
小学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对于小学思想品德的教育一定深有感触,小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工作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也不能光靠教师空口无凭的讲大道理,而是需要教师在生活和教学中做一个有心人,以身作则,不厌其烦,周而复始地引导学生。
细微的生活细节是实效的道德教育展开的“生长点”。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的特征,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想象力丰富,他们对于事物的观察和认识总会伴随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很容易脱离生活实际;高年级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不断增长,观察也会逐渐地敏感,能够观察到更多的细节和变化。因此,在思想品德的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以及思想上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和方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细节,培养良好的观察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通过具体、形象、直观的引导,使学生耳濡目染、心悦诚服,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准确抓住问题,引导学生体验生活
思想品德教育的核心就在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提高道德水平和道德辨析能力。因此,教师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重点,摒弃传统“按部就班”,用教案的固定思路引导学生的教学办法,更加注重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应用和教学核心问题的设计,充分利用思想品德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地看待问题,接纳不同的价值观,把握价值取向的多元化。让学生灵活地应用已有的思想品德知识去分析、判断摆在自己面前的事情,让学生自主发现、探索、研究、解决、发言,挖掘潜能,得到思路和认识的拓展,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这其中的思想品德“教学情境”就是要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实践生活。思想品德的教育不应该知识局限于简单的理论知识的讲授,不应该直接告诉学生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而是应该让学生亲自走进生活,遇到生活中的实际情况,你能做什么,你会做什么,你的行为会得到旁人什么样的评价等等。在现实生活中辨别是非对错,善恶美丑,从而树立正确是非观和善恶观。例如,如果你在路上碰见一个陌生人,他向你问路,你怎么办?教师应该让学生凭借自己的道德观和经验,表达自主的看法,紧接着再让学生小组探讨和辩论,教师做最后的总结。只有让学生在开放生活中实践和体验,才能更好地发挥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要作用,才能让思想品德课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学生的品德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我们只有将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和领悟,才能引发学生发自内心的道德情感和态度,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提高。
思想品德教育教案范文5
小学思想品德课时向学生有效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是小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心灵塑造的必须教材。教师在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中,运用现有的教材密切联系学生和学校的实际,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思想品质、提高学生对道德和思想的认识及判别力。《小学思想品德课新课程标准》提倡素质教育是教学的核心。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合理安排教学过程就成为小学思想品德课中提高小学生的道德素养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和道德素养呢?现就我多年来的思想品德教学实践谈点粗浅的认识和看法。
一、精心布局教学结构、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合理设计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道德意识
从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结构来看,思想品德不像数学和语文那样具有知识的联系性,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就是一个分析小故事、说明大道理的过程。通过一个一个的小事例和小故事,使学生明白和认识其中的道理从而培养学生的道德思想和道德意识的过程。因此,精心布局教学结构、合理化地组织好课堂教学,使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成为上好思想品德课的重要环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科学巧妙地设计教案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和基础。教案设计时,首先要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现实生活实际为素材、以时代的要求为主线,明确教学目的和要求、分清教学重点和难点,把握好教材和现实生活的不同点以及内在的密切联系,充分挖掘教材的意图和结构,有的放矢地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充分利用现有的电化教学设备、挂图、资料和音响设施,精选课外有关的补充材料。结合小学生天真、好奇、求知欲望强烈的特点,突出教材大容量的知识性,引导和启发学生民主、自发地去探究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设计好板书和问题的提出时机。板书设计巧妙合理、富有启发性和导向性,具有引导、提示和诱发的特点。问题的设计要具有思考性和科学性,又具有兴趣和向心力的特点,以帮助学生全面、广泛地认识知识和掌握知识。其次,要精心设计课堂检测和提问。课堂提问是一项教学艺术,巧妙地设计问题、合理地提问学生,就会引起学生对于知识的思考和回忆,这对于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起到了举一反三的提高作用。如果在教学中设计的问题肤浅而粗陋,学生在回忆和思考时就会显得不情愿和不积极,学生思维和向上的动力也会受到挫伤。
课堂教学是一个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重要途径。因此,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形式是完成课堂教育教学、有效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和道德素养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可以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因人是法,让学生重视课前预习和准备。教学中,多采用小故事、小演讲和对话、交流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知识、掌握知识。这样,教学任务就会顺利地完成,教学的目的就会如期达到,学生的思想意识和品德素养就会逐渐地培养和发展起来。
思想品德教育教案范文6
怎样才能取得体育、德育“双丰收”呢?
一、精心设计
我们应该设计多种方法,采用多种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开发他们的创造力。在编写教案时,要根据本课内容、任务、目的精心设计,要有针对性、启发性、趣味性。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要多变,提高学生的兴趣,推迟疲劳的出现。如做队列练习时,是比较枯燥乏味,可采用“我是一个兵”的标准要求自己,努力做出“立正”、“向右看齐”等正确动作,以实际动作向学习,锻炼学生的毅力和耐力。再如垒球投掷课时,如果单一的投掷,学生兴趣不浓,思想教育也跟不上。如果设计成“投弹炸鬼子”游戏(在投掷区前画一条及格线,远处放一个或多个标志物,上画日本鬼子兵的头像,看谁能炸死鬼子兵,如不到及格线者算炸伤自己,罚做俯卧撑,促其加强臂力练习)学生们兴趣盎然,都能奋力向敌人投掷。这既是效果好的体育课,又是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在综合训练课上,创编了一套组合游戏——《路上》,在游戏中设置了“雪山”、“草地”、“铁索桥”等情境,让学生通过跑、跳、翻滚攀爬及投掷等活动,全身心都得到锻炼,这是一节“军事课”,又是革命传统教育课。
二、寓教于乐
要做到“寓教于乐”,就应在体育教学中采用“游戏教学法”,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好动爱新鲜,注意力不集中很适合游戏教学。游戏教学是从个人的发展需要出发,把获得运动的快乐感和培养自我锻炼能力作为目标的教学思想。它重视每一项不同运动所独具的乐趣,并强调愉快地、自主地从事体育学习。游戏教学在形式上是以快乐从事体育学习为目标,但真正的目的是为儿童在学校阶段认识体育,真正获得快乐体验,从而持之以恒,直至终身进行体育锻炼。游戏教学要依据大纲、教材的要求和实际可能,又要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和时代特点,从实际出发。使教学内容生动活泼,学有所获。如跳单双圈时,有些学生因图快或不认真,常常踩出圈,如果设计成“小猫捉老鼠”游戏,谁要是踩出圈,就算被小猫捉住,这样再跳时学生就会很认真,又很有趣。又如“送盲人回家”游戏,让“盲人”戴上娃娃头,“少先队员”推着“盲人”绕“土堆”“过小桥”,看谁先送到“家”,学生们看着憨态可掬的“盲人”乐不可支,都争着去送盲人,达到锻炼和教育目的。在低年级或学前班搞穿衣服扣扣子比赛、用筷子夹玻璃球比赛等,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用“石头、剪子、布”等游戏形式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得到锻炼。三、心有德育场地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