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新媒体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新媒体管理范文1
一、新媒体的概念和特征
(一)新媒体的概念
新媒体是IT技术快速发展时代一种具有社交功能和媒体属性的新型网络应用,泛指技术上数字化、传播上交互化的新型媒体,对其定义学界尚无统一观点。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清华大学熊澄宇教授认为,新媒体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在今天网络基础上又有延伸,无线移动的问题,还有出现其他新的媒体形态,跟计算机相关的。这都可以说是新媒体”。
(二)新媒体的特征
新媒体的种类很多,但目前以网络新媒体、移动新媒体、数字新媒体等为主。融合的宽带信息网络,是各种新媒体形态依托的共性基础。终端移动性,是新媒体发展的重要趋势。数字技术是各类新媒体产生和发展的源动力。
近两年,移动互联网和网络融合大势促使新媒体用户普及、增长发生裂变,新媒体应用不断推陈出新、产业日趋活跃。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开放性。进入门槛和低廉的使用成本,使信息的阅览、和传播更为广泛和多向。企业乃至个人均有了即时、快速和自由地公开和传播信息的渠道。第二,便捷性。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快速地通过无线信号走入新媒体带来的虚拟世界,方便快捷的新媒体工具,已经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第三,自由性。人们可以自主、随时随地甚至是匿名发表言论、观点,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做出个性化的选择。第四,碎片化。互联网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碎片化”、注意力更加分散,新媒体将在碎片化加剧的背景下迎来发展机遇,“专业、精细、特色”路线是新媒体发展的方向。
二、如何利用新媒体进行企业管理中的有效沟通
以互联网、智能手机等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发展,为企业内外部沟通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企业可以通过新媒体,进行全新的企业内外部沟通,推动企业走上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道路。
(一)拓宽内部沟通渠道,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充分利用新媒体,打造企业管理理念传播的渠道。企业管理理念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只有将企业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不断地融入企业文化之中,才能让企业的管理理念得到认可,使企业文化真正落到实处。新媒体灵活、快速等特点,可以把抽象的理念变得具体,把刻板的理念变得生动,从而通过媒体的传播,使管理理念更好地被员工所接受和认可,从而在实践中贯彻落实好。例如,目前很多民航企业都建有一批基于互联网和局域网的政工网站,点击量较大,内容更新频繁,宣传教育效果良好。企业可以通过自行开发或者整合成熟的网络办公系统。日常的签到、会议通知、工作安排等都可以通过内部网络联系和,统一内部文档、表单,实现高效率、低成本的无纸化办公模式。同时架起企业内部人员信息交流的公共平台,实现资源共享。阿里巴巴的管理沟通特点在内部趋于扁平化:阿里组织上是层级化,结构上是扁平化,有两大优点:一是管理层级少,信息沟通和传递速度快,失真度低,减少决策失误;二是上级主管对下属控制比较灵活,有利于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充分利用新媒体,将其打造成提高企业员工文化素质的平台。通过各种新媒体的传播,员工可以获得海量的信息,可以及时、全面地学到各方面的知识。企业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在培育企业文化时关注员工的志趣,注重其文化背景,尊重员工的价值和尊严,满足员工的物质和精神需要,使员工感觉到被尊重、受重视,在工作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目前很多企业通过建立微博、微信、QQ群、飞信群等新媒体工具开展工作。在这些新媒体的介质下,许多平时工作中言语不多的员工反而变得积极起来,通过这样的平台,公司管理者能更深层次的了解并掌握员工的心态和想法。新媒体工具不仅丰富了大家的生活,也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二)拓展外部沟通途径,重塑企业良好形象
充分利用新媒体,打造成企业品牌和形象宣传的窗口。打造企业品牌,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新媒体的使用,使企业文化传播的载体更加丰富,传播速度更加迅速,形式更加灵活多样,特别是对年轻一代的影响力更大。而这些都对企业文化的传承、发展、创新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华为通过企业内部网站、微博、微信等载体,让员工更好地了解企业信息;中国石油旗下的各种刊物,大多可以提供数字报刊下载,传统的内部宣传媒体与数字媒体实现了对接,延展了其宣传教育功能。
充分利用新媒体,将其建设成企业核心价值观传播的桥梁。新媒体承担着沟通企业与社会、产品与市场之间的桥梁职责。这个桥梁不能只是单向的传播,而需要双向的交流,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交流意见、取得共识,实现核心价值观对人的影响和人对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和丰富。阿里巴巴以其高效的组织沟通,赢得了客户,赢得了市场。作为企业内部、企业与外界主要的沟通桥梁,电子邮件已经成为阿里集团员工、企业与客户、供应商间保持沟通和互动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改变了组织界限,使得员工的等级层次名存实亡,组织的管理幅度较低,结构虚拟化。在外部沟通方面,淘宝通过在线教学、现场授课和培训认证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培训了一批批“网商MBA”。淘宝卖家或用户有不明白的问题,可以到客服中心的帮助中心、淘宝互助吧、淘宝大学等寻求帮助,赢得了用户的积极响应,这点点滴滴,共同构筑了阿里巴巴的神话。
在新媒体,信息是瞬息万变、丰富多彩的,作为企业就要不断适应、不断调整、不断创新,积极利用新媒体所带来的优势,不断提升管理水平,从而有效地推动企业能走上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道路。
三、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
新媒体时代一触即发的信息爆炸对企业公众形象维护的冲击,从2008 年的毒奶粉事件到2012年的白酒塑化剂事件,因新媒体的危机信息爆炸性传播而导致企业公众形象严重受损甚至导致企业最终走向倒闭的案例不胜枚举。新媒体时代下,企业危机的信息传播比危机本身发展要快得多。
对于企业而言,要树立和维护一个积极的、健康的公众形象需要付出长期、大量的努力,而当企业的负面信息遭遇新媒体手段时,正面消息和负面新闻同样快速传递且不可控,良好的公众形象可能会被迅速地摧毁。
因此,做好舆情监控和危机管理是新媒体运用中必须考虑的问题。目前可以采取的主要措施有:一是建立日常舆情监控机制,形成网络舆情周报制甚至日报制;二是建立舆情应急预案,应对突发危机事件;三是设立“新闻发言人”并使其名实相符,权责匹配且到位,从而统一新闻口径和途径。
企业新媒体管理范文2
[关键词]新媒体;品牌建设
企业发展离不开品牌建设。企业品牌建设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到客户的感知度、忠诚度。用好新媒体资源,将有利于企业实现品牌价值的有效传达从而掌握市场主动权。
一、互联网时代新媒体助推品牌宣传
1.新媒体已成为消费者获取信息的新渠道。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为新媒体的崛起提供了土壤。BBS、社交、(微)博客、网络游戏、搜索引擎、数字杂志报纸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数字电视电影、触摸媒体等使用有线或无线通道方式的可称“新媒体”。新媒体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具有“载体新颖”、“平等传播”、“互动传播”等特征,因而也被称为“第五媒体”。有关数据显示,国内目前有数亿网民,手机用户近十亿,电脑的普及,数字电视的升级覆盖,均使得“媒体无处不在”成为时代特征,消费者获取信息的渠道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态势。越来越多有消费能力的中年轻人,都开始通过手机、网络来获取最新的信息。随着各种社交媒体和微博的发展,消费者在掌握产品信息的同时,也都同时可以成为新闻的传播者、信息的制造者。通过评论、发言所产生的“口碑式信息传递”,速度更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这对于企业而言,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大挑战,企业的产品也因此可能直面全社会的监督。
2.新媒体优质的受众组合保证了宣传效果。新媒体的用户覆盖在广度和深度上,可能仍难以与电视及平面媒体相较。但是,新媒体的受众却具有活力、时尚、高学历、高购买能力、新消费理念等特点,也最有可能成为冲动型、主动型消费者。从受众构成来看,新媒体主要作用的群体是18~50岁的中青年人群,尤其集中于都市管理层、白领及务工人员、学生等。他们相信眼见为实,更相信经验的直接分享,同时也愿意通过各种形式、分享、宣扬自己的感受,具有“口碑传播”受众与执行者双重的身份。对于广告主而言,新媒体直接带来两方面的益处:其一,在宣传己身品牌时,可实现点对点宣传,如:手机下载浏览,社交网络的主题订阅等,较之电视媒体和平面媒体,受众的直接到达率更高。尤其是网络媒体还能够基于用户上网行为习惯进行Cookies的定位,实现精准营销。其二,互动与反馈更为直接便捷。传统媒体更多体现“传”与“播”的单一功能,而新媒体在信息传达的同时,还能执行反馈任务,引导受众主动、直观、实时表达自己的意愿和倾向,从而保证宣传效果的深度到达。
二、加强新媒体应用管理实现品牌效能
1.有必要重新认识品牌、定位品牌。品牌是消费者对企业产品及服务的期望和印象,是企业最重要的一个核心能力,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更是企业竞争力的体现。在对企业进行品牌建设时,一要做好品牌塑造,二要做好渠道掌控。塑造一个品牌的过程,实际上是要能够持续不断地满足消费者需求,掌握并贴合他们心智模式首选的过程。在好的渠道的支撑下,品牌强度将得以增加,实现包括消费者认可度、满意度、经营指标等要素的提升。新媒体宣传形式和途径迥异于传统媒体,过去能够“广而告之”的品牌内容,未必就能适合新情况。对品牌重新认识的过程中,要做好品牌改良与刷新,确认适合新媒体的内容,力求能够实现消费者对企业及其产品产生一定的情感上的依赖感。当然,对于很多已通过传统媒体实现品牌宣传的企业,在确认新媒体内容的时候,不必也不能“全面变更”,而是要做到“源于过去,优于过去”。二者相互有关联,但在局部可以是“升级版”。从而保证企业在新媒体上的品牌营销具有历史延续性,是在过去宣传基础上的更上层楼,是引导消费者对企业品牌“了解―熟悉―拥护―忠心”四个阶段的层层递进,让他们对品牌产生长期的好感,保证企业业务持续稳健发展。
2.适应新媒体,品牌宣传内容及形式。品牌的传播塑造要通过渠道来实现,新科技、新媒体手段令其跟上了时代的前进步伐。但它作为企业的一大核心竞争力,不会自然而然地产生。新媒体环境下,好的品牌的锻造需要遵循四大原则:一是注重特色。考虑到新媒体在宣传时,往往会将内容更为直接的传递、推荐给感兴趣的用户,企业必须使自己的品牌与形式结合,呈现出有别于竞争对手的特色。如:某环保企业在开通微博时,可将其拟人化,设定为一个30岁左右,关注环保,喜欢旅游和创意产品,愿意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男性形象。所内容,由此可以嵌入企业的环保理念,呈现出一种活力向上的态度,并可借助美图分享、活动召集影响更多人,产生良好的社会口碑。二是注重品质。新媒体途径丰富多样,不同的企业可有所选择的进行尝试,如:社区营销、微博营销等。无需面面俱到,更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再考虑广度,做好控制。三是注重文化。产品及服务要通过品牌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背后必须要有优良的文化作为支撑。新媒体虽然形式新颖,所呈现的内容可以直白甚至浅显,但仍要源于企业文化。四是注重情感。不同于容易被复制、被超越的规模、价格和技术,企业品牌因具有文化内涵和价值导向,可以传递情感,实现感召。新媒体强大而深入的的互动功能是企业可以利用的最佳法宝,它使得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流趋于直接甚至通透,给予后者更多的话语权,从而引起二次传播,避免误解,增强沟通,让品牌的理念逐渐渗透人心。
3.创新举措,做好品牌建设管理。企业在适应各种新媒体特质、确定营销形式时,尽可能要按照己身特点量力而行,并借鉴好的做法,创新思维,利用新媒体提高与消费者的沟通能力,实现宣传效果的提升。一是安排专人管理。建议企业设置专人或特定部门专事品牌具体策略的执行,围绕品牌建设需要设置组织架构。要有好的执行团队,其组成人员不仅要懂新媒体及基础的IT知识等,还要在产品、传播、文化方面有良好基础。二是确定年度计划。一个很好的战略定位能给企业品牌指明方向。建议企业确立品牌战略并按年度制定推广计划,保证效果。在计划中,要有效区分新媒体和传统媒体,高针对性地加以细化。三是保持团队协作。品牌建设不仅仅是一个部门或某几个人的工作,新媒体的不可控性,同时对企业上上下下都提出了要求。各部门、各员工之间要有“协作共赢”的补位意识,如直接面对消费者的市场部门,要及时传递反馈信息,尤其是一些负面的评论和抱怨。并在与消费者交互的过程中总结数据,分析问题,使企业及时了解到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心声,捕捉到消费者对媒体选择的行为轨迹,提高营销的精准度,帮助企划等部门及时调整传播策略。四是保证贯彻一致。企业要做到三个“一致”保证品牌形成强大的竞争优势:一是内外一致,品牌不只面向客户,更要内部员工发自内心认可,这里还包括利益相关者(如投资者等),尽可能争取到所有人一起来建设品牌,形成趋同的核心文化,在自己认可的基础上,再把它表现出来,进而感染他人;二是上下一致,总体理念明晰后,还要对具体细节进行应用、调试,通过强有力的执行,保证能一路贯彻至细枝末节,使客户在任何接触点上都能感受到品牌的影响力。三是前后一致,品牌的特性一旦确定,应在较长时间里保持稳定不变,朝令夕改不可取,前后矛盾更要杜绝。五是做到实时监督。报纸有刊发时间,电视有播出时间,但新媒体却有随时随地传播的特征,企业的品牌宣传一旦进入了新媒体环节,就必须尽可能做到实时监督,预防负面消息,并预先做好危机处理的应对预案。
参考文献
[1]张金海.中国媒体发展研究报告[J].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2]匡文波.“新媒体”概念辨析[J].国际新闻界.2008
[3]陈瑛,肖剑波.新媒体环境下广告产业链的构建思考[J].科技资讯.2011(35)
[4]李光斗.新媒体时代的品牌建设和品牌营销[J].新浪专访.2011(9)
企业新媒体管理范文3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企业信息管理 应用
1 多媒体信息管理概述
所谓多媒体技术就是借助计算机来处理声音、图画、视频、文本等多种信息并在一定的逻辑架构上完成多种信息的组合与优化,使之集成一个系统进而完成多种功能的新技术。多媒体具有典型的集成性、交互性和同步性,多媒体信息管理就是对系统中数据进行有效地管理,对多媒体数据的有效管理能尽量减少开发费用,便于综合利用、数据共享,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对提高多媒体应用程序的执行效率和运行质量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进一步成熟,企业信息管理又开始酝酿新的变革。传统的数据库模型比较死板,只能存放定长字符的规范数据,当嵌入其他不规则数据(如图片、视频、声音、文本等)后会导致数量级和属性集冲突,这些种种制约使得多媒体技术迅速的发展起来,并渐渐的渗入到企业信息管理之中。
2 多媒体企业信息管理的关键技术
2.1 多媒体企业信息开发技术
由于能给更好的对复杂对象进行描述,面向对象技术已经在数据库领域中彰显出强大的生命力。由于多媒体数据的特殊性,面向对象数据库的这种机制正好满足多媒体数据库在建模方面的要求。面向对象多媒体数据模型具有典型的个性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对关系建模设施进行了深度优化与改进,能够深度处理多媒体数据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和复杂的非一般逻辑关系;第二是聚集层次较为合理,它可以得到同级各对象间的复杂关系,同时也可以清楚的实现复杂对象堆积的鲜明结构;第三是管理手段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在众多媒体技术的支撑下,企业可以对各种信息进行拆分、重组与优化。
2.2 多媒体企业信息检索技术
多媒体数据由于自身独特的特点,其信息线索难以使用规范的符号给与描述,例如要对信息系统中的图形颜色与格式、声音的强弱与频率、文档的大小与类型进行检索事,就必须在检索之前的数据库建立时预先置入这些对口特征,虽然某些复杂语义看似容易让人理解,但是利用这些语义线索进行检索时却难以轻易实现对口寻找靶目标。在进行实际的检索时,各种信息被转化为基于一定语法的字符和语言,企业各种信息通常根据媒体的匹配程度给予回复,这个过程就是检索的一个中间过程,此过程降低了用户检索效率,不利于深度交互的出现,随着人们对深度检索的需求,这种“转换障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其检索效率。基于内容的检索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这一缺点,它直接将信息语义与检索过程有机结合,从信息中直接提取语义线索,这种检索过程优越性在企业信息管理中尤为突出,彰显出来更加有效的适应性。
2.3 多媒体企业信息关联技术
信息的的表现形式不仅仅在于声音、图片、文档等单一的形式,伴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与引进,信息的变现形式进一步得到拓展,例如说触觉的表现形式。现如今,多媒体技术和超文本技术的有机结合,使得信息的表达与转述形式更具准确具体,大大优化了信息与靶目标的交互效率与交互程度,同时多媒体技术又给超文本带来许多便利,他是超文本的交互界面更加人性化,二者的有机结合、互相补充促生了超媒体的诞生。超媒体运行过程的主管部门“超媒体系统”负责编辑穿媒体资料,超媒体的链和节点可以动态的改变,各个节点中的信息可以更新而形成新的组织结构。在一个由千百个节点组成,分散在多台计算机中的超媒体信息网络中,浏览工具显得十分重要,它可以帮助用户在网络中寻路和定位。所以,最终超媒体系统实现的是一个超媒体化的信息空间,这个空间可以由各种信息工具来构筑,用户可以通过专门的浏览器进行访问。
3 多媒体在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的注意要点
3.1 多媒体情报检索
多媒体数据库不仅包含大量规范的结构化数据,而且包含大量的图形、图像、声音等非结构性数据信息。多媒体情报检索技术是针对读者对数据、文本、图像、声音等各种形式情报信息的全方位需求而提供的情报查找技术。查找时,应考虑好分哪些数据库来进行查询,每个库的结构是什么,对每一个库来说有哪些查询需要,查询项目是什么,查询方式是什么。目前应用最广泛、最方便的人机交互式检索系统是多媒体触摸屏信息查询系统.检索时只需用手指触摸屏幕上的文字、图形或提示标志,就可以从屏幕上得到其所需要的各种信息。
3.2 多媒体情报信息服务
利用多媒体系统声、像、图、文并茂的特点,情报信息机构的人员可以向需要咨询的人提供全新服务,对情报信息机构广泛宣传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以及新书新刊(包括电子书刊)也有很好的效果。随着信息高速公路和智能网的建立,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在千里之外的家中向情报信息机构提出咨询,并获得生动形象的多媒体信息。
3.3 多媒体技术应用于信息机构的情报管理
随着科学的迅猛发展,普通的纸质资料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企业信息里面包括了大量的非纸质资料,例如说视频会议资料、图纸电子资料等,这些资料使得传统信息管理工作难以胜任,必须嵌入多媒体进行处理,多媒体信息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录入工具进行保存,例如借助说摄像机、刻录机、扫描仪将一般化的纸质资料或者其他非电子资料进行整理归档可以实现企业信息的有效储存,在企业需要某个特定信息时,能够随意调出,并在多媒体计算机的协助下进行显示。在多媒体管理的支撑下,企业信息管理将带来革命性的转变,信息机构的人员可以自动完成企业信息管理,大大挺高了工作效率,优化了企业信息管理,大大挺高了企业信息管理的效率。
参考文献
[1]范文广.浅谈多媒体的发展前景[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34).
[2]李俊福,于铁军.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的开发与实施[J].煤炭高等教育,1994(04).
[3]满运菲.多媒体技术的应用[A].第二十五届中国(天津)2011’IT、网络、信息技术、电子、仪器仪表创新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
作者简介
刘伟(1982-),男,籍贯湘潭,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为企业多媒体应用和软件工程。
企业新媒体管理范文4
关键词:煤炭企业;薪酬管理;薪酬体系;福利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呈现出高速发展态势,经过长期快速的发展,煤炭工业所取得的成就、做出的贡献都是巨大的,煤炭资源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命脉。山西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山西已查明及预测的2000米以上的煤炭资源总量达到6552.02亿吨,占全国的11.8%,全省保有查明煤炭资源储量2654.84亿吨,占全国煤炭资源总储量的26%,位居第二位。2014年,山西省累计原煤产量达到97670万吨,同比增长1.47%,煤炭产量再次超过内蒙古,自2010年以来重夺第一产煤大省地位。经过长期快速发展,山西煤炭企业的发展目前面临着诸多问题,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全球经济危机爆发和国内经济的衰退,煤炭行业结束了十年黄金时期,自2009年以后,山西煤炭形势持续走低。2013年以来,虽然全省对煤炭行业加大了救市力度,依然难以抵挡煤炭企业经营状况持续恶化的情形,山西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前两个月,山西煤炭工业亏损40.2亿元。山西汾渭能源咨询煤炭分析师曾浩表示:“税费负担大概已经占到山西煤企将近40%的成本,目前山西煤企的经营状况已经相当困难,但还能勉强维持生产,未来这一状况还很可能继续恶化,如果政府不推出一些更加有效的措施的话,山西的煤炭企业今后将会非常困难。”企业人力资源是维持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优势,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转变为人力资源的竞争。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环节,也是技术性最强的部分,是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重要手段,作为煤炭企业,要想在持续恶化的市场环境中保持竞争优势,除了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完善管理体制以外,必须建立完善的薪酬管理制度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1山西煤炭企业员工薪酬现状
2013年7月3日,山西省统计局对外最新统计数据显示,1至5月,山西全省工业应付职工薪酬为552.7亿元,同比下降1.1%,受煤炭行业不景气影响,山西仅煤炭工业应付职工薪酬同比下降8.5%,拉动全省工业薪酬下降。2015年3月,《中国企业报》记者从山西各产煤地了解到,随着天气逐渐转暖,煤炭企业亏损面超过70%,大部分煤炭企业经营困难,一些企业减发、欠发工资问题突出,山西煤炭或将迎来一轮新的危机。大同鹊山精煤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称,鹊山精煤累计拖欠了近5000万元的养老保险金,企业160名职工面临的不仅是公司捉襟见肘的财务状况,更要面对未来能否顺利退休的问题。
1.1山西煤炭企业员工薪酬总体水平
山西省近十年煤炭行业在职员工平均工资统计,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到2013年,山西城镇单位煤炭企业在职员工薪酬总体水平在不断增加,从2004年开始,煤矿行业职工平均工资突破1万元,2005年以前,山西煤炭行业员工平均薪酬增长比较缓慢,此后都保持了比较平稳快速的增长势头,但是,在2013年山西煤炭行业在职员工平均工资首次出现下降。与城镇单位不同,山西城镇私营单位煤炭企业在职员工平均薪酬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趋势。这表明,随着山西经济的不断发展,煤炭行业员工平均薪酬水平在不断增加,从2003年的8196元增加至2013年的68633元,增长了737.4%,职工收入水平有了巨大改善。2013年全国各主要产煤省份煤炭行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统计。就城镇单位情况看,全国煤炭行业在岗职工的平均工资为60138元,山西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68633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山西、河南、内蒙古、辽宁、陕西五个产煤大省中,山西、内蒙古、陕西三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水平高于60000元,山西排名第三;城镇私营单位的统计数据显示,山西煤炭行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样的,山西、内蒙古、陕西三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高于30000元,山西排名第二。这表明,与其他产煤大省相比,山西煤炭行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水平处于中等水平。
1.2山西煤炭企业员工薪酬及福利现状
薪酬是员工为企业付出劳务后得到的直接、间接的货币收入的总和,分为经济性报酬和非经济性报酬两部分,其中,经济性报酬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福利、教育培训、社会保险等;非经济性报酬包括工作本身、工作环境、企业形象给员工带来的心理愉悦及满足程度。本文作者通过走访灵石、霍州、吕梁、阳泉、大同、晋城等地,了解山西煤炭企业员工薪酬结构及福利现状。从薪酬结构看,山西很多煤矿企业员工薪酬构成单一,对于一线工作的矿工,薪酬由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构成,井下作业的矿工相对井外作业的矿工来说,绩效薪酬部分要高,除了一线工作的矿工,其他岗位基本实行公司岗位薪酬制度,员工的薪酬包括基本工资和职位工资共同构成,尤其是常规性工作,员工大多数由当地居民构成,员工薪酬缺乏技能工资、学历工资等相应的补充。从员工享受的福利情况看,部分员工可以享受企业提供的保险,还有一部分员工享受不到最基本的社会保险,很多煤矿企业员工没有正常的周末及国家法定节假日休假;山西大多数煤矿企业员工除春节能享受到相应的福利外,其他节假日如端午节、中秋节等企业基本不会发放相应的福利;福利中的员工培训、企业文化活动等内容,大多数煤矿企业员工也基本享受不到此类福利待遇。总体来看,山西煤炭企业员工薪酬水平逐年增加,与其他产煤大省相比,总体薪酬也处于中等水平,但是在薪酬结构比较单一,基本薪酬和绩效薪酬占员工薪酬构成的绝大部分,很多常规性工作岗位较少考虑员工的技能等,员工福利形式比较单一,除部分员工能享受到基本的社会保险外,其他福利形式较少。
2山西煤炭企业员工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
经过30多年的发展,山西煤炭企业在薪酬管理问题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岗员工薪酬水平不断提高,煤炭行业员工的薪酬水平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其他省份相比也处于中等偏上的位置,薪酬制度、薪酬体系也在不断完善。但不可否认的是,山西很多煤矿企业在薪酬管理上还处于四处救火的状态,经常是解决了一个薪酬问题又陷入新的薪酬管理问题之中,导致企业的薪酬管理工作处于无序的状态。具体来讲,山西煤炭行业员工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员工薪酬体系设计不完善,与员工绩效相脱节
山西很多煤炭企业薪酬体系设计过于简单化,薪酬分配模式单一,还存在平均主义现象,由于行业特殊性,煤炭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生产,企业内部岗位众多,因此,许多煤炭企业在不同程度上不愿或者忽略了岗位评价,不能客观按照岗位性质、任职资格、工作职责和工作标准等要素编写岗位工作说明书,薪酬体系的设计也没能建立在岗位分析的基础之上。其次,企业对员工的考核缺乏定量指标,对劳动者劳动技能、劳动强度、工作环境、岗位职责没有客观的评价依据,难以反映员工的能力水平及对企业的真实贡献,导致很多工作岗位之间不能拉开合理的差距。最后,山西很多煤炭企业对员工的考核流于形式,考核结果未能反映员工的工作能力,使得薪酬的发放与员工的绩效考核相脱节。
2.2企业福利形式单一
福利是员工薪酬之外的一个重要补充,是员工薪酬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凝聚员工、激励员工工作积极性、留住企业核心员工具有重要的作用。山西多数煤炭企业福利体系很不完善,福利内容单一,大多数企业认为煤矿企业作为特殊行业必须存在,除对员工生理、心理健康有损害的、必要的一些津贴补贴及劳动保护福利,工伤保险,及部分骨干员工在原有单位建立的养老、医疗保险外,没有按照国家统一要求建立员工养老、医疗等五险制度,甚至有些企业为员工缴纳工伤保险的比例不到50%,员工福利只在中秋、端午较大的法定节日发放,基本很少有企业为员工提供外出培训学习、子女上学教育费用及企业公共福利设施。此外,很多企业福利的发放随意性较强,缺乏相应的制度规定,有些企业完全根据领导者的个人喜好发放,有些企业则根据自身某一段时间的盈利状况发放,还有些企业只是简单地照搬其他企业福利发放的标准,而不考虑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
2.3企业薪酬管理过程不够公开
薪酬是员工为企业提供劳务获得的必要的回报,也是员工维持自身及家庭生活的主要手段,通过调查走访发现,山西煤炭企业很多员工不知道自己每月所领工资的计算方式,特别是一线的工作人员,基本不清楚自己的薪酬构成,相对而言中层管理人员是比较了解薪酬计算方式的一类群体。造成这种现象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行业的特殊性,煤炭行业大部分员工是当地农民或者外来务工的人员,整体素质比较低,很多员工对于薪酬的构成,薪酬的设计体系不了解,只关心自己每月的总薪酬。这种现象也同时反映出企业在针对特殊性质的员工群体时薪酬管理过程不够公开透明,这样也导致了员工之间对薪酬盲目的不公平感。
3优化山西煤炭企业员工薪酬管理的对策
本文通过对山西煤炭企业员工薪酬管理的分析,指出了企业在薪酬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企业必须根据存在的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才能保证薪酬管理工作的不断改进,使企业薪酬发挥其应该有的激励作用。
3.1建立与员工绩效挂钩的完善的薪酬体系
企业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各类生产要素应该按照贡献来分配,山西煤炭企业内部首先应该加强对岗位评价工作的认识,重视岗位评价的重要性,充分考虑企业内部各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员工知识、技能等因素,科学合理地进行岗位评价,为员工后期的绩效考核和薪酬管理提供良好的基础。此外,薪酬体系的设计要与合理有效的绩效考核挂钩,丰富薪酬管理的内涵,薪酬体系的设计要注重发挥薪酬的激励功能,体现劳动者要素按贡献分配的要求,同时,由于煤炭行业的特殊性,很多条件艰苦的井下作业要求员工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意识,因此企业在设计薪酬体系时还应充分考虑个人激励与团队激励的有效结合。
3.2设计符合员工需求的自助式福利体系
自助式福利计划是企业根据员工的特点和具体需求,列出一些福利项目,在一定的金额限制内,员工按照自己的需求和偏好自由选择和组合。企业不同年龄层、不同层次的员工对福利的需求和偏好不同,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员工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山西很多煤炭企业在发放福利时没有考虑员工需求,导致员工对企业福利管理满意度不高,因此,企业在设计福利体系时应该引入自助餐式的福利概念,给员工提供一定的自由选择权,满足员工的不同需求,增强薪酬对员工的激励功能。
3.3建立开放的企业薪酬管理制度
薪酬是维持企业与员工之间良好关系的纽带,开放的薪酬制度能为员工营造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有利于员工参与管理,增强员工的归属感,进而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企业发展。此外,开放的薪酬制度还有利于员工的监督管理,有效防止薪酬管理方案在执行过程中产生的不合理行为。建立开放的薪酬制度,不仅要涉及员工薪酬发放多少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明确企业内部各岗位、各层级之间员工的薪酬构成及薪酬计算方法,因为薪酬体系的设计最终就是要实现薪酬的发放,通过公开的薪酬制度、简单明确的薪酬发放形式向员工传递企业的价值观念,不仅便于员工理解,同时也便于企业的日常薪酬管理活动。另外,开放的薪酬管理制度要求企业内部各岗位、各层级之间员工的发展的职业道路是公开的,员工可以在各自岗位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道路,实现自身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郝笑冰.山西煤矿企业薪酬管理问题研究:以山西古县老母坡煤业有限公司为例[D].兰州:兰州交通大学,2014.
[2]韩静,杨力.安徽省煤炭企业薪酬与劳动关系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6).
[3]刘晓莹.王家山煤矿薪酬体系问题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10.
[4]王宇.山西能源产业集团公司薪酬设计方案[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6.
[5]白杨.浅析煤炭企业中的薪酬管理制度[J].中国经贸,2013(20).
[6]山西省人民政府.进一步促进全省煤炭经济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增长措施的通知:晋政发[2013]26号[A].
企业新媒体管理范文5
关键词:信息技术;煤炭企业;物资供应管理
煤炭企业物资供应管理是煤炭企业整体管理工作中尤为重要的一环,做好煤炭企业物资供应管理工作,能够使煤炭企业更具发展前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其在许多领域均具备广泛的应用前景。合理、科学地利用信息技术能够使煤炭企业物资供应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然而现状下国内煤炭企业物资供应管理还存在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鉴于此,本文对“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煤炭企业物资供应管理水平”进行研究具有较为深远的意义。
1.目前国内煤炭企业物资供应管理存在的问题
1.1物资管理模式存在缺陷
长期以来,大部分煤炭企业在物资供应管理工作当中,侧重环节为采购与储备,对于物流信息管理,则往往被企业所忽略。如此一来,煤炭企业物资部门便会面临较为显著的问题:其一,资金短缺现象显著存在,物资在供应方面表现不及时,交货时间性较差。其二,库存积压以及待报废物资所占比重过大,从而使企业资金浪费。
1.2采购环节市场化现象严重
在受到国内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下,国内大型煤炭企业的物资供应内外部环境产生巨大的改变,传统模式下的指令性计划消除,企业在追求物资方面,主要需要以市场为依托,才能够使物资需求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在国内,大型煤炭企业与中型煤炭企业在采购模式的选择上均为集中采购模式,同时采取招标以及定点等方法,从而使物资的供应质量及效率得到有效保证。虽然,在采购上依靠市场能够较为快速及准确地与供应商取得联系,但是,由于采购环节市场化现象严重,加之采购形式单一化,导致煤炭企业物资供应管理存在一些程度的风险。
1.3管理手段较为落后
对于部分大型煤炭企业来说,其物资供应管理还存在传统的管理思想,在管理手段上朱雅培以手工操作为主,管理部门繁多,并且普遍存在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偏低等现象。显然,在采取手工作业的基础上,便会导致物流信息远远落后于实际物流。在物流信息透明度不高,对称性不强的情况下,便会发生计划无效、供应不及时等问题。除此之外,还存在煤炭企业管理层及决策层对物流信息管理不够重视等问题,这样便会导致物流信息与其他管理信息无法实现有效集成。
2.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煤炭企业物资供应管理水平的有效策略
2.1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数字化物资供应链
对于现代物流来说,其实质是现代信息技术基于企业流通领域当中的有效应用,倘若无计算机等信息技术作为依靠,那么物流的运输、装卸、加工、配送以及调度是难以实现有效整合的。因此,要想使煤炭企业物资供应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便需要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数字化物资供应链,把各大供应商、制造商、用户乃至生产全过程充分连接起来,对各个环节进行实时追踪,使控制更具有效性,并实现全程管理。另外,煤炭企业还需在企业构建物资配送实时信息平台,对物资供应信息进行实时控制,以此企业物资管理零库存管理目标得到有效实现。
2.2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数字化供应商信息网
煤炭企业要想使自身物资供应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可对信息技术充分利用,进一步构建供应商评估体系。构建该体系的主要目的是对物资采购信息实行全程管理,进而使招标活动的效率及准确率得到有效提升。基于统一采购模式下,可结合供应链管理模式,和一些供应商构建联合库存管理,使供应渠道能够维持有效及稳定,进一步使库存资金的占压得到最大化降低。对于煤炭企业来说,可通过物资供应信息管理平台,进一步对需要的物资市场情况进行有效评估,同时及时评估供应商信息实时采集情况,从而使采购物资价格机质量得到有效维护,确保交货时间的准时性。
2.3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物资储备数字信息仓库
对于煤炭企业来说,可对信息管理系统数据采集和物流过程共同产生的技术优势加以利用,进而对企业的物资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采取统一物料编码标准化管理,使各个环节的物资管理得到有效统一,从而使物资的进、存、供、消以及结实现一体化。并且,煤炭企业还可以对买方市场优势加以利用,对购买方虚拟库存加以构建,实际库存则由供应商进行管理。煤炭企业使用多少则当作采购量的多少,若不使用则不进行采购,并按时以事先约定价格为依据完成最后的结算。如此,不但使储存环节大大减少,而且还使产品积压、待报废等情况实现有效避免,在储备资金增多的情况下,便使得生产需求得到充分有效的保障。
结语
通过本课题的探究,认识到目前国内煤炭企业物资供应管理还存在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因此利用信息技术使煤炭企业物资供应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便显得极为重要。笔者认为,需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数字化物资供应链、构建数字化供应商信息网以及构建物资储备数字信息仓库等。除此之外,还需要结合国内煤炭企业物资供应管理实际情况,在利用信息技术的同时,还需要融入可持续发展理念,提高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将现代化管理方法落实到煤炭企业物资供应管理全过程。相信做好以上这些,煤炭企业物资供应管理水平将得到有效提升,进而为我国煤炭企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春蓉.基于现代煤炭企业物资供应管理模式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时代金融,2014,05:171-174.
[2]杨俊峰.国内煤炭企业物资供应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东方企业文化,2014,17:370-371.
企业新媒体管理范文6
关键词:管理创新;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01
一、企业创新的依据
1.追求利润最大化――企业是现代社会的经济主体,是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基本单元。现代社会是以企业为主宰的团体社会。企业没有利润,怎样体现自己的生命意义,又怎样追求自己的价值,这是企业进行管理创新首要的和基本的理论依据。
2.“企业本性论”指明了企业生存的目标。怎样实现这一目标 必须靠科学的管理。通过加强基础管理和专业管理,保证产品质量的提高,产量的增加,成本的下降和利润的增长。这是企业管理创新的又一依据。
3.“员工本性论”明确创造利润这一企业本性,认识到实现企业本性要靠科学的管理,根据市场和社会变化,有效地整合企业内部资源,创造更高的生产率,不断满足市场需求,是管理创新的常新内容。但这还不够,还必须明确管理的主体。在构成企业的诸多要素中,人是最积极,最活跃的主体性要素,企业的一切营运活动必须靠人来实现。人是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又是管理的主体。这是企业活力的源泉所在,也是管理能否成功的关键。
二、煤炭企业创新的必要性
1.市场经济和激烈的市场竞争的要求。“以产定销”的计划经济时代已经成为过去,信息化为经济市场化,国际化提供了生产力基础。企业的生存必将是全球范围内的生存。全球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使企业在产品生产和供应方面的地理概念与时间概念大大淡化,资金流通与商品流通日趋市场化、全球化。这些变化既给企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又给企业带来了更高的要求与残酷的竞争。
2.煤炭企业现状和深化企业改革的要求。管理要合理组织生产力,同时又要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当前煤炭,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深刻转变之中。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经济增长方式必须从粗放经营转到集约经营上来,即由“总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率型”转变。
三、创新为企业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1.同煤集团实行物资集中招标采购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同煤集团作为我省乃至全国特大型煤炭企业,每年的材料配件和机电设备大宗物资采购高达30多亿元,对国内外供应商及具有吸影力。但如何规范运作、降低采购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则是企业管理中的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同煤集团经过10年的探索与实践,通过不断完善制度、规范程序、总结经验、弥补不足,基本形成了具有同煤特色的管理制衡、严密监督、质量效益并重的招标管理体制和机制,在安全生产、项目建设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把采购成本的控制融合到绩效目标、衡量指针、目标值和行动计划中去。在采购流程的控制方面,组织应该通过一个清楚的激励体系来链接所有行动,并对业绩的提高和业绩目标的实现进行奖励,而这些业绩目标都是来自于集团公司的关键目标,市场竟争的优点在于降低产品价格、提供优质服务,其法则是优胜劣汰。实行“阳光采购”以来,总体上呈现出“一降两升”即:降格大幅度下降,产品质量大幅度提升,售后服务明显提升。根据统计资料显示2004年到2009年累计招标采购总额152.4亿元,节约采购资金7.9亿元。资金节约率5.2%。尤其是2006年以来遵循市场规律,推行招标后再进行商务谈判后,取得了良好效果,4年累计节约采购成本4.6亿元。在原材料普遍上涨情况下,但同煤集团依靠集中招标采购,大大节约了采购资金成本,从源头上控制了采购成本。
2.加强成本管理预算管理控制降低生产成本经济效益十分显著。2012年由于煤炭价格从下半年开始下划,内部节支降耗,消化节约资金成本42亿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实现了企业效益、员工效益、社会经济效益三赢利的可喜局面。
3.管理体制创新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1)2006年6月,大同煤业。A股在沪市成功开盘上市,标志着同煤集团首次挺进资本运营市场。 2012年12月28日,同煤集团与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简称:中电投)在太原举行漳泽电力控股管理权移交暨所属企业接收签字仪式,同煤集团正式成为漳泽电力控股股东,漳泽电力及所属企业从此融入同煤集团。漳泽电力的重组成功,为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和同煤集团之间建立了资产关系的桥梁,实现了煤电一体化运营,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实现了人、财物、计划、统计、营销“六统一”,为共同做大强电力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财务公司的成立,为大集团实现资金的统一结算、统一运作、统一管理和风险控制搭建了新的平台,对集团公司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促进资金内部融通、降低整体对外负债水平和融资成本的运作具有积极的作用。2013年财务公司全年放贷融资达到50亿元以上,助推同煤更加稳健、更高水平、更广区域跨越发展。仅利息收入达2亿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3)多业并举加快文化兴企步伐转型跨越发展
矿山变成公园,矿井开设景点,缘于云冈大景区建设的需要,更缘于同煤在建设煤电一体化能源大集团的同时,加快文化兴企的战略步伐和实施转型跨越发展的决心。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的建成开园,是同煤集团发展非煤产业、实现由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型的重要标志。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是一幅看不够、放不下的锦绣画卷,开园至今已经留下了5万余人前来参观旅游的记录。创造收入800万元,取得了良好的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
集团公司通过以上管理创新,给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管理创新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最有效途径,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也是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企业的资本运营管理、成本管理、多元化经营管理无不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息息相关。特别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化,特别是煤炭市场外部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如2012年下半年,煤炭价格持续下滑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制度上述管理创新,企业就没有抗风险的能力,但同煤集团高层领导用战略的经营思维,通过管理创新,度过了严寒的冬天,迎来了温暖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