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实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思想品德实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思想品德实践

思想品德实践范文1

关键词:思想品德;社会实践;政治素养

小学生还处在一个对一切都充满好奇的时期,因为他们的猎奇心理,也就一定程度上地增强了他们的求知欲,关于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授课,教师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不只是在三尺讲台和一方圆桌的限定之中,教学本无法,只在乎教师所教学生所得,注重社会实践的培养,能加强小学生对于思想品德的全面

理解。

一、小学思想品德与社会实践的重要性

思想品德的展现形式是来自于小学教材,可是它的实践形式却是来源于生活,思想品德是一种来源于生活又高于普通生活的存在,教师在进行小学思想品德的教育的时候,不能只重视理论方面的讲授,学生在听课的时候,不能够完全理解这之中的意义,比如说,助人为乐乃高尚之本,教师只是这样说,学生不能完全理解这之中的含义,这就需要教师去和社会时间相结合。比如说雷锋,教师举雷锋的例子,学生可能听了,但是,只是知道他的事情,却从中感受不到一二,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们走入生活,进行助人为乐的活动,这对于学生理解雷锋的精神来说具有一定的促进

作用。

二、要把生活和思想品德有机渗透结合,塑造良好人格

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基础直接关系到以后人格的发展以及心理的健全,对于以后的生活更是埋下了一定的基础,教师在进行思想品德的授课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好学生的理解程度,把思想品德课的教育同具体的时间相结合,比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

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句话,如果家中有老人的小学生,可以鼓励他们为爷爷奶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学生能够自己充分感受到孝顺是一种美德,关于思想品德的教育对于以后的自身发展非常重要,因为它是所有学科的基础部分,只有学好思想品德才能更好地发展和塑造自己的人格,社会实践是检验学习程度的有效

标准。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关于小学生的思想品德不仅仅是教学内容上的界限,还应该把小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教育带到生活之中,让小学生能够通过社会实践了解到思想品德以不同种形式存在,无论是人伦常德还是素质培养,都需要从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抓起,对于小学生在以后政治素养以及爱国情怀的建立也离不开小学思想品德的奠定基础,因此,教师在进行因材施教授课的同时,一定要注重与社会实践相融合。

参考文献:

[1]李保明.思想品德社会实践活动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2(23).

[2]樊建英.论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情感渗透[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6).

思想品德实践范文2

【关键词】初级中学 思想品德 教育教学 实践思考

一、前言

初中阶段既是学生学习成长的最佳时期,也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则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思想基础、精神动力和根本保障。近年来,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中学积极贯彻“让老师工作着快乐着辛苦着幸福着;让学生成长着进步着学习着感悟着”的教育思想,秉承“以人为本、厚德启智、强能育才、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以办“精品+特色”的学校、育“合格+特长”的学生为目标,整合教育资源,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形式,构建了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教育网络体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开放型德育新体制,增强了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了学生个性化成长和全面发展。

二、加强初中思想品德教育,重在打造和谐校园文化

学校教育是培养学生公共空间意识的主渠道,而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学校必须加强校园环境建设,着力打造和谐校园文化,在思想上给予教育与引导,在心灵上给予熏陶与感化,把学生思想行为引向自觉,形成良好习惯。一是注重打造优质德育课堂。课堂是培养学生公共空间意识的主阵地。在教育内容上,商丘市一中要求教师在深入开展德育的同时,深入挖掘各类课程中的德育资源,不失时机地实施道德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自觉不自觉地强化思想道德修养;在教育方式上,注重研究和把握初中学生生理特点和心理需求,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开展课堂讨论、专题演讲等活动,灵活采取多媒体等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注重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强校园文化建设,以良好的文化氛围熏陶和感染学生,是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商丘市一中一方面注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把办学及教育教学理念、校园特色和人文精神有机融入校舍、道路和其他景观之中,美化、绿化和净化校园;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校报、校刊、橱窗、校内广播电视等形式,积极传播和弘扬社会公德,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熏陶、激励和升华。三是注重创设德育活动载体。创设德育活动是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策略。商丘市一中鼓励和动员全校师生以年级、班、队为单位,积极开展诸如文明诗歌朗诵、文明动漫大赛、文明礼仪对对碰等活动,促进了德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增强了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

三、加强初中思想品德教育,重在加强家校密切联系

家庭教育在引导学生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只有把学校与家庭有机结合起来并形成合力,才能产生巨大的教育效果。商丘市一中注重挖掘家庭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特殊作用,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渗透、配合和补充。一是密切联系,凝聚教育合力。坚持每半年召开一次全校家长会、班级坚持定期召开家长会、坚持开展学校教育“开放日”活动,实施学生、家长、教师“三位一体”的教育教学探讨活动,有效形成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合力。二是强化指导,促进教育互动。通过举办家教知识讲座、组织教师开展家访等活动,引导家长加强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和把握学生的生理、心理和发展的规律,指导家长把思想品德教育融入日常生活中,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和文明习惯的形成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三是及时反馈,提高教育效果。通过建立家校联系卡、家校联系手册等形式,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庭和社会上的思想行为情况,加强对学生的分析评估,并制订新的教育方案和措施,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这些做法不仅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而且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也赢得了学生家长的理解和关心,为学校科学健康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四、加强初中思想品德教育,重在强化学生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活动是开展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加强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为此,学校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习、社会服务和调查、农村社会实践、军政训练、走进大自然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强化学生公共空间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商丘市一中注重挖掘、利用和融合社会教育资源,一方面,坚持“走进来”,邀请专家、学者举办专题讲座,邀请道德模范、优秀学生家长到校作报告、谈体会,深化和提高学生思想认识,给学生以教育和启迪;另一方面,坚持“走出去”,通过开展亲子活动、献爱心活动等载体,组织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自然、走向生活,在社会实践中亲身体验、亲身实践,把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内化为自身素质、外化为文明礼仪行为,也使得学校德育工作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感召力。

五、结束语

商丘市一中的成功经验表明,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体系,是实施思想道德教育教学、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重要策略和根本保证。学校要在着力打造优质德育课堂、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同时,注重与学生家庭的联系,充分挖掘和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提升学生思想道德品质,为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和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奠定基础、提供保证。

【参考文献】

[1]田建国.构建和谐校园的理性思考[N].光明日报,2007(2):19.

思想品德实践范文3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18—0041—01

实践性是思想品德课的基本性质之一,无论是思想性还是人文性,最终都要通过实践来体现,综合性为实践性提供了现实的内容、手段和方式。《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思想品德课要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实践能够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也可以加强和巩固思想品德教育的成果。思想品德课上的学习和学生课外的行为是紧密相连的,因此,教师必须予以关注和引导。

一、教学要联系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情感发展、生活境遇、人生体验的实际,把课本上的理论和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创设一个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型课堂,使学生感到思想品德课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意识到学有所用。如七年级的新生,他们刚迈进中学的大门,一切都是新的。课程的相应增多,难度的加大,使他们困惑和茫然。笔者在教学《笑迎新生活》一课时,按照教材的思路,带领学生参观学校实验室、微机教室、多媒体播放室,观看学校情况介绍视频,游览了校园环境最美的地方,也看了最差的地方。再用二十分钟的时间围绕“新学校,新同学”主题进行互动交流,一时间学生兴趣盎然,参与度很高。课后学生在作业上写道,“踏着秋天的阳光,我们一路走来,老师也不是那么严肃可怕,同学也慢慢熟悉了,我们有说有笑,参观实验室、微机教室,让人充满好奇。青松翠柏掩映着五颜六色的花草,让人心旷神怡;学生宿舍楼道随处可见的纸屑,宿舍里未倒的脏水,使我想到‘文明校园,从我做起’不只是贴在墙上的宣传画”。

二、教学要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新课程为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向生活构建了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课程设置了众多的探究活动内容,为师生走向社会开通了实践通道。如在学习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后,笔者让学生参加当地政府组织的义务植树活动,大家看到漫山遍野的树木,深深认识到退耕还林对遏制我国恶化的环境形势的作用。下午沙尘暴肆虐,大家对我国“不容乐观”的环境形势认识更进了一层。课外的社会调查活动也能增加学生的理性思考。如学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一课后,作为课外作业笔者要求学生调查本地文化遗产、名胜古迹、人文掌故、方言俗语等,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他们搜集的一部分资料还被乡志办采用。

三、体验教育是实践性最基本的实现方式

思想品德实践范文4

关键词:初中阶段;思想品德;活动教学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思想品德课程的性质为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通过处理与自身、他人、集体、民族和社会的关系,而逐渐培养起来的做人做事的思想方式和行为习惯。而活动教学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培养自己的道德情操,控制约束自身的行为。那么,该如何开展初中思想品德的活动教学呢?

一、设计符合初中阶段学生特点的教学活动

初中思想品德的活动教学首先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学生乐于参加的实践活动,道德教育的效果不仅仅依赖于各种外界环境和条件,也依赖于学生本身的内部条件,只有学生对活动教学感兴趣,乐于参与其中,教学的目的才能达到,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学生爱听老师爱讲,教学效率很高的一种效果,所以,老师在设计活动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其次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都不愿意老师在课堂上拿着粉笔一节课滔滔不绝,都希望发展自身的个性与特点,让老师的教学符合自己的心理预期,所以老师在活动教学的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出符合学生心理的教学活动;最重要的是活动教学的设计要具有教育意义,而不是一节课下来,学生只是觉得玩了一节课,没有学习到什么内涵,所以老师设计的活动教学一定要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使学生真正意义上去学到东西,去领悟到一些东西。

二、开展教学演讲的形式进行实践

初中思想品德的教育传统模式是老师填鸭式进行教学,很少顾及学生的感受与兴趣,那么新课程改革实施之后,思想品德课上老师可以设定一些话题,让学生自由发挥,去抒发自己的观点,开展演讲比赛的教学形式,既能锻炼学生在人前大胆发言的能力,也能使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更能吸引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兴趣,而且在一个自由的环境下教育了学生,是一种两全其美的教学方式。例如,在讲解道德的环节时,老师可以针对当今社会上很多不文明不道德的现象,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意见评论。这样的教学方式既使初中的思想品德贴近了生活,使学生对当今的社会现象有更多的了解,更主要的是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使学生畅所欲言,使老师了解了学生对当今时事的一些看法,为教师将来的教学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三、组织学生开展一些社会活动来帮助教学

思想品德课最重要的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思维思想行为和道德情操,而思想品德的培养最离不开的就是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表现,所以,老师可以定期举办一些社会活动来教育学生,启迪学生,让学生从真正意义上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学会在实践中与人相处,做一个对社会、对学校、对家庭都有用的人。例如,老师在讲授可持续发展的环节时,学生都知道地球只有一个,要爱护我们的地球,保护资源,保护环境,这个时候,老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对校园、对学校的公共设施进行打扫,让学生真正地去体会,我们要保护我们所赖以生存的环境,保护我们的资源。再如,老师在讲授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象时,可以带领学生组织一些给敬老院的老人打扫卫生,陪老人聊聊天的活动,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在当今人口老龄化严重的环境下,我们应该怎么对待我们的老人,怎样来关爱老年人,教育学生每个人都有衰老的一天,你现在怎么对待这些老人,将来你老的时候别人就会怎么对待你,借此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使学生约束自己的行为。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视频开展活动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学生对多媒体一点也不陌生,老师在开展活动教学的时候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来播放视频的形式让学生学会约束自己的行为,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学生正处于一个对新鲜事物感兴趣的年纪,多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为教学提供了很多便利条件,所以老师在活动教学过程中可以播放一些视频来引导学生。例如,老师定期播放一些“感动中国”的颁奖晚会,让学生自己去看去感受那些感动中国的人物的先进事迹,从而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告诉自己怎样做才是正确的行为,才能对社会对自己都有好处;播放一些少年犯的教育视频,让学生自己去探讨什么是错的,为什么这样会受到惩罚,这样做对社会造成了什么样的危害,从而提醒学生要学会去约束自己的行为,不要触碰道德的底线,更不能去触碰法律的底线,不然等待自己的只有牢狱之灾;播放一些法律讲堂,普及学生的法律知识,让学生有法律常识,时时约束自己的行为,明白一旦自己的行为出现偏差,总归是要付出代价的,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播放一些尊老爱幼的视频,让学生明白尊老爱幼不只是一种传统美德,更是一种需要我们自身去实践的社会行为。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活动教学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已经拥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按照常规的教学内容和进度,创设出多种多样的学生活动,从而使学生能够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为将来在社会上的行为提供理论和实践的依据基础,所以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活动教学很重要,具体要通过什么样的形式来开展学生的活动教学,这就需要各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点点去探索、去研究、去思考了。

思想品德实践范文5

关键词:博客 思想品德 教学

“博客”是英文单词Blog/Blogger的音译。“博客”一词应用在汉语中可以表示三种不同的含义:首先,它指一种网络沟通工具;其次,它指撰写博客的人;最后,它指撰写博客这个动作本身。把博客应用于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初衷只是想让同学们更多了解一些时政方面的新闻和复习方面的知识,扩大一下学生的知识面,在初步尝试过程中我感受到它的如下几个优势。

一、“零技术、零成本”成为教师教学不可多得的工具

成为博客(Blogger)无需任何技术含量,既不需要懂得HTML语言,也不需要懂得图形处理、网页制作、网页等相关技术。拥有一个博客就如同申请免费电子邮箱一样简单,并且日常的写作、编辑、上传帖子就像发送电子邮件一样容易,博客以其“零技术、零成本”的特点成为记录教师个人成长过程的一个不可多得的工具。只要会打字、会上网,各个年级各个学科的教师都可以轻松地拥有一个自己的博客,并且不需要支付费用。教师可以将每天学到的新知识、新理念、新技术记录在个人博客中并做好适当地分类。如果能坚持下去的话,不仅教师自身的知识得到了积累,学生或其他教师也可以通过浏览教师个人博客而间接学到新知识、新理念、新技术。

二、利用博客延展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改进教学的方式方法,这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两种主要方式。博客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是对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补充和改进。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它有着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一是博客形式的新鲜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奋点;二是博客教学的自由性,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习的紧张感;三是博客内容的针对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有效率。

比如在思想品德课上讲解的一些视频、新闻资料可以传到博客上,也可以在博客上通过链接,得到丰富的相关资源,在课堂教学时展示给学生欣赏,丰富的媒体资源会让学习者感到一种新异刺激,产生持续主动学习的兴趣。

同时,在网络信息泛滥的时代,网上的信息太多、太杂、太乱,学生无法判别哪些信息是有价值的,哪些是重要的。教师可以通过博客将经过过滤的信息传递给学生,而学生也可以通过博客将信息传递给他的伙伴。

三、利用博客可以有效进行师生互动,教学相长

经常一些需要学生经过思考进行解答的实践探究问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思考解答并把思考的结果在博客上。学生在解答问题的时候,是经过自身思考后而决定的,这种交流是一个思维活动的过程,与被动学习的效果是大不一样的。对于教师或书本上的观点,学生可以通过博客发表他对于这些问题的理解,博客要求意见的针对性和独立性。另外,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可以设置多个不同的议题,允许学生自由地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议题。

在日常教学中,学生作业展示环节应该是我们教学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如果把他们的优秀作业上传到网络上,学生自然会有一种成就感,如果家长也看到的话,当然会支持这个学生进行更多的参与和创造?从而对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

学生通过这样的平台可以真正和教师之间实现零距离对话,如果学习过程中出现困惑,老师可以随时给出指导,其实,当学生的疑难展示在博客上,就不仅是我们教师一个人来解决了,博客上的“头脑风暴”就这样发生了。为此我曾在博客上设立“大家看法”栏目,就某些问题倾听百家之言。

四、教师博客还可以作为答疑的工具

使用博客克服了面对面答疑方式的局限性,使传统的面对面答疑方式得以延伸:学生和教师之间的答疑不再受时空的约束,只要利用身边已上网的计算机,可以随时向老师、同学请教,查看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则可以从学生的评论中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进行指导,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答复。现实课堂教学中的针对性只能从班级的整体上来考虑,无法顾及到每一个学生。博客教学为教学针对性的增强提供了可能。班级的任何一个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在博客教学中与教师开展一对一的交流。在现实课堂中,教师如果停下课来讲解,既影响教学的进度,又容易引起其他学生的不满。但是,在博客教学中,却可以在不影响其他学生学习的情况下,对她进行详细地讲解。

特别是在当前一些大班额情况下,即使我们和学生努力的去交流,一个学生还是占不到一分钟,即便坐在你面前的就是爱因斯坦、牛顿,你真的在这一分钟里,能把他一眼剔出来吗?由于得不到更多地关注和倾听,有多少“爱因斯坦们”慢慢变的平庸!如果有了博客这个平台,每个学生随时都可以充分的表达自己喜好。

五、博客为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提供便利

教师可以通过博客把讲稿到网上供学生课前课后浏览复习。这样,学生可以课前进行充分预习,上课有的放矢地听讲,提高了课堂授课效果。在初三复习中的一些专题知识经过教师整理后,也可以发在网上,供同学们复习使用。

博客教学作为课堂的有力补充,课外延伸、圈内共享,在教育教学方面的应用价值是显而易见的,但如何将其更有效的运用到教育教学中,怎样更有效的发挥它的教育教学作用,以及用何种方式对博客的教育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仍是我们需要关心的问题。相信随着博客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观念的转变,博客在教学中的应用将会更加深入和广泛。

参考文献

思想品德实践范文6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 参与式教学 本质 模式

参与式教学是以学生为教学中心的教学模式,它强调教师和学生对教学的积极参与,主张在民主教学理念的指引下,大力打造和谐、平等、民主的学习环境,构建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意识。

一、参与式教学的本质

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教学活动中经常争论的一个话题就是“谁是课堂的主体”。最终,按照实践创造能力的评价标准,人们认识到有助于学生终身学习的动力和基础的教育才是最成功的教育。简而言之,也就是能让学生知识、情感和技能全面发展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而这,就是参与式教学的本质要求和最终目的。

参与式教学是学生有效参与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它有利于教育物质性目标和功能性目标的高度统一和完美实现。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教学参与,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前、课中和课后学习中来,倡导通过学习过程的实施,为学生提供开放、丰富、多元化的现代课程和学习实践,让学生通过学习和信息的共享,树立知识的批判和探究意识。也就是说,学生参与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某个结果,乃是为了参与的过程和过程中的状态,也就是教学的主要目的乃是参与的创造价值。

二、参与式教学的作用

1. 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参与式教学要求教师不断升华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积极探索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转变角色,树立全心的教学观念,大力构建关心互助、平等尊重、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注重学生思维意识和学习能力的培养。鉴于此,一些教师积极利用表演、辩论赛、小组活动等方式让学生进行情景模拟和交流合作,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

2. 有利于学习方式的转变

参与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地位,而学生的积极参与,有利于改变学生在学习中的被动地位。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处于被灌输的被动地位,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被严重忽略,而参与式教学突出了学生的参与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大胆想象,强调通过参与、讨论和探索让学生获取知识,毫无疑问,这种做法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三、参与式教学的课堂模式

1. 课堂讨论

小组讨论式交流合作学习,是参与式教学的主要学习方式,它着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锻炼。小组讨论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教师要合理进行小组划分,人数不宜过多也不宜过少,人数过多无法保证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机会,人数过少则气氛难以调动,活动难以开展。小组成员要在合作讨论中学会取长补短,学会尊重别人,学会对知识进行总结和概括,这样才能为教学目标的完成提供有力保证。例如在讲到爱国主义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大家讨论新时期对爱国主义的要求,日常生活中如何践行爱国主义信念。

2. 演讲和辩论

演讲和辩论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要求很高。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演讲和辩论,可以紧贴教学内容来进行,也可紧贴学生的学习生活来进行。在演讲、辩论活动中,教师要有统筹全局的观念,对每一个参与的学生都要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此外,教师还要有把握演讲的方向的能力,对学生的态度、情感和看法给予及时引导,对某些不成熟的观点和看法给予合理的建议。有人对教师在这类活动中角色进行了定义,即活动前的组织者、活动中的指导员、活动后的评委。

据统计,辩论、演讲活动是学生最喜欢的教学组织形式之一,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类活动的开展需要大量的组织和准备工作,要有很长的材料搜集和准备时间,因此,为了保证知识学习的时间,这类活动不宜过多、过频。

3. 情境体验教学

情境体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提升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到中国民族的传统美德时,教师可以就“孝道”展开情境教学,让学生自己讲述在日常生活中自己是如何孝敬父母的,让学生思考父母的给予和自己的回报是否合乎比例,让他们通过情感的融入感受知识的具体存在,加深对知识的认识。

四、参与式教学的运用

1. 积极重视、引导学生参与

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情景设置和趣味话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让学生在观察、比较、讨论中感知知识,通过对知识的梳理形成对知识的认识。例如在讲到“拒绝不良诱惑”时候,教师可以就如何拒绝网络不良因素让大家进行讨论,这样一定程度上可以诱发学生的参与愿望。

2. 培养合作参与精神

参与式教学,不但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还注重学生学习、思考和质疑能力的统一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过程要积极与活动开展融合到一起,并且要使他们在互助合作、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将对知识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水平,进而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3. 强化实践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