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运营行业背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媒体运营行业背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媒体运营行业背景

新媒体运营行业背景范文1

[关键词]三网融合 电视 运营模式

一、三网融合的意义

三网融合即广播电视网、电信网与互联网三家网络媒介在基于市场驱动与技术变革和政策条件下所进行的相关变革,同时也是对传统传媒与信息流通格局进行的深层次调整。三网融合有效地促进了传媒领域与大信息产业的融合渗透,将信息媒体的内容作为商业化产品进行传媒市场投放推广,从而有效地实现了内容的增值,在媒体信息销售模式与通信模式和广告模式间发挥了桥梁作用。从三网融合政策方面来看,这是国家在传媒领域所进行的又一战略开发项目,打破了常规的媒介融合规制束缚,使媒介融合真正成为现实。也即是说,三网融合政策有着时代的创新意义。在此融合体系中的各方媒体,通过彼此之间的相互促进,最大化地解决了在融合过程中所呈现的技术问题与利益分配问题,使各融合单位始终保持产业分工明晰的工作状态,令我国的电视传媒业在最大程度上获得推广延伸。

二、三网融合背景下电视传媒运营改革的必要性

在媒介相互融合的前提下,特别是在当下三网合一的背景下,电视传媒的产业创新融合,需要政策的大力支持及明晰的产权分配。同时,在媒体内容的数量及质量方面,均要不断改善适应多变的媒体融合要求,促使技术服务方面达到人性化,媒介内容服务做到人性化。其次,媒体资源的持续开发利用,是对电视传媒服务的二次营销,是为了使影像传媒资料得到足够的利用与再利用,使媒介资源的使用更加科学环保,并利用有效手段使得资料鲜活起来,且以新的姿态成长面众。在三网融合背景下,内容是电视传媒方面的重要资源,这一点是任何新兴媒体所无法取代的。在其衍化中应当借鉴相关的新媒体运作形式,采取更为科学合理的媒介推广形式,促使传媒产品内容拥有更加深刻的内涵及品牌影响力。对媒体内容的大力整合,是传媒市场产业开发的基础,应当足够充分地把握文化产品的创新力度及生产力度。首先应当就节目的形式做好创新,构建一体化的系统研发体系,深化内容制作,充分满足广大受众的个性化信息获取需求。同时将内容推进市场倾注资本进行运作,也成为电视传媒在发展中所需进行改革转型的关键。只有做好市场化转型工作,才能够拥有更多的资本进行内容方面的生产制作。其次有效地做好电视传媒业的现实开发,加强对各类媒体资源的整合,实现与新媒体的工作对接,能够促进电视传媒的立体化品牌传播,增强电视品牌的社会影响力度。

三、三网融合背景下电视传媒的运营模式

(一)多通道的媒体内容运营平台。

加强媒体内容的研究开发,建立多形式多通道的内容开放运营平台,满足音视频产品多终端的渠道内容需求,已成为当前三网融合中广播电视行业必然的改革要求。三网融合,不仅充分就运营商tabe播送的需求进行了满足,同时还大大满足了IPTV播送及互联网与移动电视等各类媒体内容的播送需求。通过业务统一分发平台,运营商能够有效地避免自身多发平台带来的不利因素,可以十分便捷地将所获媒体内容在业务分发的平台中做出分散下发,并通过平台精准地检测内容应由IPTV发送,还是通过tabe发送,或者采取互联网媒体发送。这一集运平台操作简便,便于管理。

(二)广电媒体与互联网媒体的合作。

当前,有线网络全面深入的双向改造,极大地推动了媒体互动业务的滋长,再加上数以万计的家庭用户,使互联网内容在发展中全面充分地进入到了有线网络中,实现了有线网络媒体和媒体内容提供商间的合作交流。广电媒体与互联网媒体间的模式结合,主要体现运用于互联网媒体视频方面。此模式对于节目播放的渠道进行了有效的拓宽,能够从根本上增强节目收视,带来丰厚的广告利润。因此,在当前的网络电视中心改革发展中,应当主动地把握这一优势条件,将传统电视媒体把握不了的剩余消费者,进行最大层次的把握实现,促进价值利润最大化,构建广告价值为主,用户费用为辅的模式。网络电视台虽有着显著优势,但是在其发展中也存在着相应的挑战,诸如在当前存在着诸类网络视频媒体,如何有效地做到同此类媒体正面攫取用户资源,都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经验沉淀来完成。

(三)手机媒体之间的合作。

在三网融合的大环境下,受众既为媒体信息消费者,也具有着媒体内容的生产传播者特性,例如短信及视频的传播。这样一来,受众主体特性及自身选择的权利得到了极大的增强。手机媒体的运营并不仅仅是为了受众群体单方面的内容需求,而是需要大批的手机信息用户群体所存在的个性化定制需求。这便要求手机媒体供应商必须就内容方面进行多元差异化的批量生产,以满足广大用户的个性化使用需求。在通常情况下,手机电视内容是通过对传统的电视传媒内容进行压缩编码,进而同步播放的过程。这对广大手机用户所追寻的媒体信息个性化要求根本无法满足。因此在当前的电视媒体发展中,必然做好新媒体战略转型计划,构建针对手机用户媒体信息内容生产的精英团队,将三网融合的视角从运营商方面转向用户方面,以手机屏幕作为主要的信息接收终端,实现电脑屏与电视屏和手机屏的三屏无缝对接,随时随地为手机用户提供多元化的个性内容。

(四)三网融合下的数字版权管理分析。

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下,用户自身的消费选择权利也相应的多元化。无论是广电媒体或者电信媒体,用户均可以依据选择而获得服务,不会因为行业及区域等因素,为用户的服务选择带来障碍。而对于IPTV的提供者来讲,只有倾注更多的服务及更充分的质量内容,才能更好地把握用户,同时,高质量的内容也是收入与利润的保障。数字版权管理不但是一门技术,同时也是一种营销体系及数字内容的管理形式,它有效地打破了一次购买终身受用的传统内容购置模式,将具备高价值的数字内容细化为多梯层次的定制购买形式,满足不同阶层用户的消费需求,实现对数字内容的定向营销。数字版权管理技术,能够良性地将内容数据业务的生命周期控制在内容运营商的手中,大大加强了业务运营方面的精细化管理。

总之,三网融合糅合了竞争、整合及融合的过程,充斥了博弈的色彩,同时又相互融合,最后回归于自我阵地,在这一过程内,实现了双方的互赢及多赢。因此,在三网融合的过程中,组成个体间必须要就自身发展规律进行把握,做到技术与内容方面的调整磨合,在共同的努力协作中找准定位,协调分配好利益关系,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互补互赢,促进电视传媒运营机制新模式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尚光亮:《三网融合下中国电视传媒产业的商业模式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2

新媒体运营行业背景范文2

关键词:传媒业;资本运营;创新

中图分类号:F26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2-0200-02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传媒业实行的是“行政单位,事业管理”。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财政拨款,处于与市场基本绝缘的状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对外开放程度的加大,中国传媒业的生存状态发生了深刻变化,媒体运营方式从事业模式逐步向市场化、产业化发展[1]。

一、传媒业资本运营的内涵

资本运营是指对企业可以支配的资源和生产要素进行运筹、谋划和优化配置,以实现最大限度资本增值目标。资本运营的目标在于资本增值的最大化,资本运营的全部活动都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2]。

资本运营是以利润最大化和资本扩张为经营目的,是一种以价值管理为主要特征的经营方式,是对传统的生产经营的突破,是现代企业一种以资本增值为目的的经营管理理念。资本运营的范围非常广泛,实现途径多种多样。首先,资本运营既包括企业内在的经营管理活动,又包括企业为了有效整合外部资源而采取的战略举措;其次,资本运营不仅是一种经营管理方式,还是一种更高层次上经营思想的创新,它是以资本管理为中心的经营活动。

传媒业资本运营是资本运营的一般原理在传媒领域的具体运用,基本原理与形式和其他行业的区别在于运营主体的特殊性。传媒业以传播媒介与经营实体的双重身份存在,因此,对于其资本运营的研究,既要有初级的产品资本运营,又有高级的原型资本运营。

综合相关理论而言,传媒资本运营,就是将传媒所拥有的可经营性资产,包括和新闻业有关的广告、发行、印刷,信息、出版等产业,也包括传媒所经营的其他产业部分,都可视为有经营价值的资本,通过价值资本的流动、兼井、重组、参股、控股、交易、转让、租赁等途径进行运作,优化传媒资源配置,扩张传媒资本规模,进行有效经营,以实现最大限度增值目标的一种经营管理方式。

二、中国传媒业资本运营的现状

在中国市场经济日益成熟、传媒业政策也逐步松绑的背景下,传媒资本运营不断传来利好的消息:自从首家报业集团广州日报集团组建之后,全国几十家报业集团先后组建,如青岛报业集团等等。一些有传媒背景的公司相继上市,传媒企业开始与证券市场结合筹资融资。1999 年《成都商报》收购四川电器,采用借壳上市的策略,实现了报业资本经营的边缘突破;同年,湖南“电广传媒”的上市掀起了一轮传媒投资的热潮。河南省的《销售与市场》杂志,引进战略投资,进行市场化运营,于2005年12月通过美国证监会的批准,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随着资本运作的逐渐到位,《销售与市场》又确立了走集团化发展之路的发展目标,成为中国发行量最大的营销类第一品牌期刊。

可以看出,在中国传媒业发展的经济环境越来越好,产业的雏形已经基本上成型,传媒业正表现出强劲的产业化发展趋势,带动了许多相关行业的发展。但盈利模式单一、收入来源结构性失调等问题仍然制约着中国传媒产业的发展。另外,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加快与深化,外国传媒集团纷纷进入中国市场,涉及几乎所有的传媒领域,包括电影、电视、广播、报刊、图书、网络等。在电视媒体方面,日前,已经有超过30个境外电视频道获准在中国有线落地。今后,传媒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以及市场壁垒的不断降低,国外传媒巨头绝不会满足于打球的方式,这一切都会为中国传媒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通过分析研究,中国传媒业在资本运营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

1.体制束缚。传媒同时具有商业及文化事业的双重属性,在中国,这种“双重属性”被表述为“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作为党和国家的重要喉舌,媒体的政治属性一直被放在第一位,其产业性质长期得不到认可,传媒的核心领导由来自上层建筑的行政权力决定,资本运营对核心领导的影响相当有限,越是接近于传媒运作的核心部分,其构造的市场化因素就越少,这就极大地阻碍了传媒产业的发展。

2.产权主体不清。目前,中国传媒内产权关系十分模糊,传媒资产的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权利、责任不明确,国家对传媒资产的监管制度尚未建立,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传媒业规模化发展趋势极需大量社会资本的流入,以突破阻碍自身发展的资本瓶颈。

3.开放程度有限。虽然,中国政府颁布了一些有关文化领域投资、融资的法律、法规文件,通过给予优惠政策,引导、鼓励非公有制资本进入文化领域,促进中国文化产业的市场化;但是,政府对于文化产业的核心圈层,尤其是核心圈层中的传媒产业上,基本还是严格控制非公有资本的进入,迟迟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解禁。

4.行业政策限制。由于受到行业政策限制,传媒业上市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与其他传统行业相比较为复杂,使得上市传媒公司的业务远离传媒核心业务。例如,“中视传媒”也是影视城的房地产和旅游资产,“歌华有线”是以网络工程为主,“赛迪传媒”主要是影视制作和信息咨询,这种模式的弊端导致传媒企业关联交易多、业务透明度低、业绩易受操纵阻碍了上市公司的发展[3]。

纵观国内外传媒业发展的现状,我们不难发现,中国传媒业资本运营的步伐仍然比较慢、规模比较小。如果具体到单个传媒单位,难以看到跨媒体、跨行业、跨区域的强势传媒集团,中国的传媒产业并不强大。现代传媒产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产业,传媒产业要想生存和发展,最佳途径在于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资源,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建立中国的巨型立体化传媒集团,以迎接国际媒体行业集团日益临近的竞争与挑战,实现跨媒体、跨地域的飞跃发展。

三、传媒业资本运营的创新性思考

中国传媒企业具有社会与经济的双重属性,追求社会与经济的双重效益。与一般企业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不同,传媒通过资本运营实现经济收益的最大化不是其最终目的,还要实现传媒的社会效益。因此,对于中国传媒来说,不仅担负着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经济责任,还担负着党和人民喉舌的社会责任。

中国传媒业多年来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体制,如何根据传媒的属性和特点,结合国内传媒市场的经营实际,借鉴国外优秀传媒集团的运作经验,进行创新性的资本运营管理,成为中国传媒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课题。

1.创新体制,加快跨行业、跨区域、跨媒体发展的步伐。资本市场对传媒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受到体制束缚、政策限制等因素的严重制约,传媒业在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实现市场化运作的过程中,屡屡受挫,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因此,传媒业要加快跨行业、跨区域、跨媒体发展的步伐,就要进行体制创新,体制问题不理顺,既有悖于传媒产业存在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特点,又有悖于市场和资本流动性的规律。在这方面,国家相关部门不仅要有思路,还要有明确的激励政策和具体措施。从管理体制上,减少多头管理、明晰行业所属、杜绝条块分割,为跨区域、跨媒体发展清除障碍。

2.创新机制,建立健全有利于资本运营的人才体系。传媒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技术和人才的竞争。同一般企业相比,传媒行业身兼事业和企业的双重属性,既熟悉传媒业务又精通资本运营管理的人才,对于构建传媒集团的核心竞争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市场环境的新变化,要求传媒业改变以往“重采编轻经营”的观念,在具体的聘用机制上有所创新,调整传媒行业的人才资本需求结构,引进和重视精通传媒资本运营和传媒经营管理人才。南方报业提出在人才发现和使用过程中引入市场机制,建立人力资本库,以保证后续媒体资本运营的顺利进行[4]。

3.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引进战略投资,创新治理机制。上市是资本运营的主要手段之一,但不是唯一手段,最关键的是企业要真正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资本运营的途径有很多,除了上市之外,还有资本及产权的流动与重组、兼并、联合等方面的运作。在这些方面,国外传媒企业进行过有效地尝试和探索,已经有成功经验可循。传媒业完全可以借助外部力量实现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能够从根本上改变传媒业产权结构的单一性,实现股权结构多元化,解决制约中国传媒业发展的体制问题和机制问题,在多方权益主体的情况下,实现国有资本权益分散和风险平摊。同时,资金的引进会伴随着智力资本和资本运营管理理念的注入,能够提供传媒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提升传媒业的核心竞争力。

4.建立传媒业资本运营服务机构。针对中国传媒业在资本运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困惑,可以尝试建立一个传媒行业专业的资本运营咨询服务机构,为有意投资传媒的出资人和需要融资的媒体提供帮助,从而降低资本运营风险,实现双赢[5]。

中国传媒业具有特殊性,在资本运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具有中国特色,因此,咨询服务机构的组建,需要精通国内传媒行业生存环境和国内外资本运营理念的专家队伍,通过深入全面地把脉诊断,实现理论创新与实际运作的有效嫁接。咨询服务机构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可以开发专业化的资本经营方式,如信贷创新融资模式、阶段性股权融资模式、无形资本运营模式等等,充分发挥传媒业资本运营的潜力,实现资本的优化高效配置。

参考文献:

[1] 赵渊.传媒资本运营的路径抉择:基于制度创新的视角[J].北方经济,2011,(11):87-88.

[2] 陈东升.资本运营:理论·方法·案例[M].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8:3.

[3] 陈立新.中国传媒产业资本运营存在问题及对策[J].记者摇篮,2011,(4):70-71.

新媒体运营行业背景范文3

可以看到,手指正在感受报纸及杂志的改变,读新闻、听音乐、看视频,电子杂志正在为我们提供全新的交互式阅读体验,而这一切正是得益于数字出版行业的飞速发展。

让报纸变得触手可及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我国出版行业迎来了数字时代,人们的阅读方式也在随之改变。相较于纸质书,电子杂志不仅价格便宜,而且阅读起来更为方便、快捷。调查显示,2011年数字化阅读呈现明显增长势头,网络在线阅读人数同比增加11.1%。

的确,数字出版作为新闻出版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前景广阔。新闻出版总署在《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中明确要求,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大力发展数字出版产业。

作为专业从事移动数字媒体平台开发和运营的移动互联网公司,成立于2009年的北京天智通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天智公司”)凭借推出的基于SaaS云计算的“软出版”移动数字媒体平台,即维C平台,已与200多家品牌媒体客户建立了业务合作关系,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移动数字媒体战略方案和运营服务。

天智通达董事长兼CEO李极冰表示,“目前,我国数字出版业存在三大问题,即作者的版权、出版社的运营和读者的选择权,针对这些问题,天智公司提出了一整套解决方法,建立了一种新的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希望借助这种基于云计算技术实现的产业环境,即‘软出版’生态环境,为我国出版业的升级提供一条新的道路。”

通过与天智公司的合作,《中国国家地理》推出了采取付费阅读的互动媒体杂志《行天下》,一经推出便受到了业界以及读者的广泛好评。除了高品质的内容外,还得益于维C平台为其提供的一站式移动数字出版整体技术服务解决方案,产品形式灵活多样,互动体验丰富多彩,既有书架式,又有资讯式。此外,更值得一提的是,该解决方案赋予传统平面媒体在移动互联网领域中的完整的独立运营商业能力。这一独立运营的模式使得媒体拥有独立品牌、独立定价、独立管理、独立以及独立推广的权利,其云服务的平台架构更是帮助媒体降低门槛、快速进入移动数字出版运营领域。

帮媒体拉读者引收入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移动通信市场,在此背景下,采用手机、iPad等各种智能终端读书看报已成为一种流行生活方式,移动媒体的发展前景极为广阔。但正所谓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媒体数量众多,竞争越发激烈,推出电子杂志后,如何推广、如何扩大读者群、如何提升广告收入,成为媒体向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强大阻力。

对此,李极冰表示,为了帮助媒体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能够走得更稳、更快,基于维C平台的“天智触动”产品系列作为为媒体提供渠道销售与推广的内容商城,是面向用户的移动阅读门户,目前已可在苹果公司的App Store下载使用。 “天智触动”具备庞大的用户群积累、高品质阅读体验以及用户互动等特点。用户点击“天智触动”就像进入了内容商城,里面有琳琅满目的图书和杂志。而“天智触动”其独有的“店中店”商业模式也为杂志社、报社等提供了市场销售渠道。

“除了为媒体客户提供内容商城外,我们还与合作媒体就广告层面进行联合运营。”李极冰介绍道,“作为全球第一家基于移动内容的智能广告平台,‘天智广告’平台能从内容和应用两个层面植入广告,并可对广告即时更新、实时监控,还可对广告效果进行统计、分析、计费。”

助力出版行业转型

“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内容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出版行业,担负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新闻出版总署科技与数字出版司副司长宋建新表示,按照新闻出版总署指定的发展规划,到“十二五”期末,我国数字出版总产出,必须要达到新闻出版产业总产出的25%,要在全国形成8~10家各具特色、年产值超过百亿元的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和国家数字出版产业园区,建立5~8家集书、报、刊和音像电子出版物于一体的海量内容平台,要形成20家左右年产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出版骨干企业。

“为实现成功转型,对广大出版单位而言,他们目前需要一个从稿件编发到出版发行,从跨书、报、刊不同载体混合出版到不同区域读者用户综合管理运营的数字化出版平台。”宋建新表示。

为实现上述战略目标,新闻出版总署在今年将展开一系列宣传与培训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天智公司将作为新闻出版总署的官方合作伙伴,通过自身的专业技术与知识、移动媒体运营能力和产品解决方案,帮助更多的媒体以及企业实现移动数字化、信息智能化的成功转型。

冠军档案

成立时间:2009年

公司定位:专业从事移动数字媒体平台开发和运营。

员工人数:100人

新媒体运营行业背景范文4

关键词:微传播;新媒体;教学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16)01-2-0038-03

根据CNNIC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1]伴随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中国新媒体发展进一步呈现移动化、融合化和社会化加速的态势。在这种态势下,基于新媒体的微传播已经成为促进中国社会发展的新动力和主流传播方式。这些变革和变迁重塑传媒环境,挑战传统新闻教育,不少高校除在原有新闻专业中开设新媒体课程之外,还增设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但传统的新媒体实务课程内容、方法及实践体系等已不能满足行业的新要求,为此,新媒体实务教学的创新和探索显得十分迫切而必要。

一、构建新媒体实务课程群,不断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目前,我国新媒体实务教学的课程多是以“新媒体实务”或者“新媒体业务”统称,并未将“实务”以具体不同的课程划分,在微博、微信和APP客户端发展之初也未尝不可,但在微传播已经成为重要传播方式的今天,“新媒体实务课程”应该被赋予更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在实际操作中,新媒体实所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甚至可以说其内容具有学科交叉特征。比如,一个微信公众号的创建、运营等是一个系统过程,包括产品策划、设计、内容编辑与制作、形式设计、推广、营销等工作,涉及新闻采编、页面制作、文案写作、市场营销等多种知识。

(一)以“微传播”为主线,重新明确新媒体实务教学内容

传统互联网浪潮下,全国高校新闻传播专业较早开设了网络新闻业务课程;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新媒体实务课也适时被众多新闻传播专业纳入到专业课程中,虽然内容有所优化完善,但大多是在网络新闻传播实务课基础上,略增手机媒体运营和传播知识,总体内容设置基本一致。

据统计,当前关于新媒体实务方面的教材多达二十余种,出版日期多集中在近5年,这些教材编写体例大多遵循传统新闻教材的采写编评逻辑,部分教材在章节上增加了博客、微博运作的内容,对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微信、客户端等产品鲜有涉及。例如,近年来风靡业界的HTML5动态新闻,几乎所有教材都没有涉及;业界发展如火如荼的数据新闻,也难以在众多教材中觅得身影。新媒体实务教学内容也需适时延伸、优化和调整。文华学院新闻系教师及时关注和搜集相关的业界动态,通过大量典型鲜活案例,深入解读新媒体实践中的一系列现实问题:微博、微信、APP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的特征与优势是什么?企业如何设计一个微信公众号或者服务号?HTML5新闻专题如何制作?数据新闻如何创新?新媒体的用户体验如何评价和提升?这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还与社会实践进行了有效对接。

(二)以“小前言”贯通课程群,有效整合新媒体实务课程群

文华学院依据微传播背景下新媒体实际运营,对新媒体实务课程进行了较系统的设计。主要体现为围绕新媒体的写作、策划与制作、运营与推广三大业务内容,开设对应主体课程,并辅以摄影摄像与非线性编辑、网页制作与编辑、数字录音技术、Flas制作、数据新闻制作等课程,构建新媒体实务课程群。课程群以设置上的延续性和课程间的互动性,带动专业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的革新。虽然在实际运营中,策划、制作、运营、推广很难真正分开,但从教学角度来划分,有必要对整个运营流程进行梳理并合理规划各部分内容。

为贯通新媒体写作、新媒体策划与制作、新媒体运营与推广三个主体课程,各课程需设置一个独立又联系的“理论小前言”辅助学习,实现主体课程联而不黏。

二、构建新媒体实务资源群,不断拓展资源合作平台

新媒体实务课程教学需要针对不同教学内容,提供不同的资源,为帮助学生更好学习这些课程,了解业界动态,在整合课程群基础上,构建新媒体实务资源群,立体化拓展资源合作平台,运用不同教学资源平台诠释教学内容、实现教学效果。新媒体实务资源群包括以新媒体(融媒体)实验中心为基础的硬件资源、从校园到社会的新媒体资源、从“送出去”到“请进来”的师资资源等。

(一)以校内实验中心为基础,充分挖掘校内新媒体实验室资源

建设或整合已有的实验室,构建具有媒介融合功能的交互式新媒体实验室。文华学院新闻系对原有的实验室及网络环境进行改造升级,建设由微媒体+APP+户外屏+成果数据库构成的“技术先进、功能齐全、管理规范、质量一流”的移动数字新媒体传播实验实训平台,形成特色文科综合实验实训体系。

移动数字新媒体传播实验实训平台是新媒体实务实践教学的硬件基础,具有较强的教学实用价值,功能涵盖媒介融合环境下的新媒体应用,为学生提供一个仿真的、交互式的学习环境。

(二)以校内教学实践基地为载体,充分发挥校园新媒体的作用

新媒体实务实践教学需要稳定的教学基地,有效整合校园新媒体(包括官方新媒体如网络电视台、网站、微博、微信等),实现人力和设备资源共享。对于专业或者课程认知来说,这一步必不可少,也只有在校内媒体上才更容易实现。新媒体实务课程资源群建设以新媒体实验室为基础,从校内新媒体起步,逐步迈向校外新媒体。

(三)以拓展校外新媒体共建合作平台为目标,努力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人员互动

与校外新媒体共建合作平台是校内外相互配合的重要教学实践方式,不仅能让学生与业界紧密相连,了解业界实际运作,还可以搭建起功能多元化、合作方式多样化的实践平台,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人员互动。

一方面,积极拓展校外新媒体资源平台。校外新媒体平台除了满足学生的日常实践和实习外,还可以项目合作方式共建。比如针对某官方微博或微信公众号、APP客户端等做个案研究,进行系统的分析诊断,提出完善的运营方案。文华学院新闻系新媒体创新团队对襄阳日报传媒集团“加油汉江”、“游襄阳”微信公众号做了比较系统的分析,并拿出整体方案,就项目合作达成意向。

另一方面,激活“送出去”、“请进来”的师资资源。目前,新媒体实务课堂和业界实践缺乏顺畅沟通。新媒体实务的教师多数理论储备充分而实践欠缺,因此在课堂上教学时多数基于对新媒体的想象,而非从经验层面来展开,这种纸上谈兵式的教学当然不能培育出适应业界实践的能手。可以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提升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送出去”是鼓励和引导教师走出校园,到新媒体机构带职实习,参加新媒体的一系列流程实践业务;“请进来”是大量聘请业内人士或定期开办讲座,或担任兼职教师,随时带来最新的业内资讯和经验,此举给课堂注入活力,让最前沿的理念和操作技术进入课堂,教学效果显著。为了跟上社会的需求、行业的变化,跟上媒介融合和新媒体创新的脚步,新媒体专业的师资也要重新组合搭配。专任教师与业界兼职教师搭配、相互学习,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这样高校就拥有了一支既懂理论,又有实践能力,具有教育教学管理能力,又具备科研能力的“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三、构建新媒体实务实践群,不断丰富师生实践载体

新媒体实务教学以实践为主,形式和层次单一的实践模式都难以达到教学要求和目的,因此需要构建形式多样和层次多元的实践群,以丰富的实践载体来保证教学效果。实践群设计围绕三个层次依次展开:课堂案例教学实践、项目参与与竞赛实践、校外新媒体提升实践。

(一)课堂案例教学实践。案例教学历来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对实践性很强的新媒体实务课来说,亦是如此。该部分要求教师结合课堂教学组织学生参加一定的调研、策划、设计等实践活动,通过一系列实践实现对典型新媒体案例的系统研究分析,为学生后续项目参与和更高层次的实践奠定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项目参与与竞赛实践。项目参与或参加各类竞赛活动是基于前期课堂案例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才得以实现的。项目参与式实践模式是:项目导入,教师讲授与引导,学生团队的合作与分工,根据项目展开过程进行项目各阶段内容的体验学生形成与项目实施阶段相对应的方案以组为单位进行,将成果班级分享教师点评学生完善方案教师单元总结与项目方反馈项目方案实施方案完善与实施。“项目参与式实践是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方法的探索,让学生分组承担不同的项目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交流,在合作中互相沟通,在沟通中增进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教师以项目引导和管理者身份出现,学生则以成为完成项目的主体,这就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教学、实践和职业体验一体化特征,有利于实现学校和行业的无缝对接。”[2]137

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微作品大赛、新媒体运营大赛等相关竞赛活动,加深学生对新媒体的认识和体验。以赛代练,既能检验学生专业知识的习得和专业能力养成情况,又能提高实践活动的含金量,实现日常教学与实践环节的融合渗透。

(三)校外新媒体提升实践。在现有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条件下,新媒体实务教学中的初级内容比较容易付诸实践。但对于更高层面的实践,却难以通过纯粹的教学、校内实践以及项目实践完成,还需要到更高层级的校外新媒体单位去实践实战。以微信运营实务为例,从入门期(0粉丝)、起步期(0-1000粉丝)到发展期(1000-10000粉丝),可较好地在校内实践,并且大多是师生一手创办微信公众号,从策划、设计、内容都可以体验完成,从后台到前端运营者也比较熟悉。一旦要涉及到真刀实枪的运营推广和商业化,就需要到处于运营期(10000-50000粉丝)和商业期(50000以上粉丝)的微信公众号才能真正实现。由于校内载体和自办新媒体载体难以模拟复杂的传播环境,因此新媒体运营推广和商业化实现方面的实务教学只有走到真正的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中,获得更多的实战案例和经验积累,才能得到真知、实现提升。

按照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国际知名院校提出的CDIO最新教育模式,“以练代学”和“项目化教学”可以增进学生主观能动性,帮助他们以主动实践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3]81文华学院新闻系不断探索和丰富新媒体实务课程群,大力推进新媒体实务实践群与专业的认知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融合创新,以多元化的实践载体充实教师的教学活动,以多层次的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实践经历。

四、构建新媒体实务成果群,不断创新教学实践成果

新媒体实务教学与专业发展、师资建设、人才培养密不可分。构建新媒体实务成果群,是创新教学实践活动和成果的重要支撑。

(一)开辟专业建设新路径。课程发展以专业发展为基础,专业培养方案与时俱进地修订和完善体现一个专业的进步和成熟。文华学院新闻系从2007年起着手进行以媒介融合为主旨的“一专多能”型新闻传播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2014年初,本专业将专业定位从媒介融合再向前进一步――落实到新媒体实务技能培养上,从而为媒介融合的专业定位从行业理念着陆到具体的行业岗位上,找到新的专业特色生长点。

当前,社会对新媒体人才的技能要求已从内容生产转变到懂微博、微信、APP制作和社交媒介运营管理,简单的新媒体课程增加和原有新闻专业改造已不能满足众多新媒体要求。据笔者统计,截止到2015年7月,全国已有77所高校开设了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基于此,文华学院新闻系积极申报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加快推进新媒体实务教学建设,并对全国新媒体行业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努力打造与同类院校新媒体专业的比较优势。

(二)实现师生团队教学相长。新媒体实务课程群的涵盖写作、策划制作、运营推广、动画制作、数据挖掘等,涉及实务较广。目前的专业教师授课尚能从事网页制作教学,然而这种技术在实践中已经让位于APP制作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这两个方面可谓新闻专业教师的软肋。为破解这个难题,文华学院在新媒体实务教学的授课教师队伍上充分考虑课程需求,从中文、广告、计算机专业吸纳相关教师,使全校范围内资源共享,形成相对稳定的教学团队,团队定期召开小组会议对课程内容进行探讨和改进。

在构建新媒体实务实践群中,文华学院新闻系对学生团队作战提出了明确要求,并成立了以兴趣为导向的新媒体运营工作坊、数据新闻工作坊和新视听工作坊。新媒体工作坊不是一时的团队组合,而是有梯队、有承接、有延续的。该工作坊坚持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参与和校外实践为方式,积极承接与新媒体相关的实践业务。2015年初,工作坊为襄阳日报传媒集团“加油汉江”等多个微信公众号所做的策划运营方案,得到业界同仁的好评和采用。

(三)构建原创新媒体产品和案例库。除了注重专业建设和师生团队建设成果,原创新媒体产品的设计与制作也是一大重要成果。可以说,这些新媒体产品将新媒体实务技能掌握情况运用实践的最直观表现。文华学院新闻系师生团队创建了“文华新闻”官方微信、微博以及37度人物微信公众号、枫华APP客户端等新媒体产品,正在建立学生作品库、课堂教学案例库等。这些原创新媒体实务教学成果,既锻炼了学生对新媒体产品的全程把控能力,又丰富了校园新媒体类型,实现校内外实践资源和平台的共享。

“这是微传播时代的最新数据:微博账号12亿,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媒体发帖2.3亿条;微信账户6亿,其中境外账户1亿,微信日均发送160亿条。”[4]25微传播时代,新媒体加速发展是大势所趋,高校新闻传播教育要努力顺应新媒体发展趋势、适应新媒体发展需求,不断深化新媒体实务教学改革,推动专业教育创新,真正实现新媒体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1]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5-07-15].

http://.cn/.

[2]李艳平,王姗,周鼎.新媒体环境下广告媒体研究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传播与版权,2015(5).

[3]耿延宏,张秀琴.CDIO 理念下研究生外语教学体系重构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3).

新媒体运营行业背景范文5

关键词:三网融合背景;广播电视技术;发展

三网融合的程度逐渐成为衡量国家信息水平的重要标志,国家越来越对广播电视引起重视,出台的相关政策,也成为了广播电视行业发展提供了夯实的基础条件。三网融合的工作在不断推进中,但是由于网络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广播电视面临着新的形势与考验,与此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1三网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面临的新形势

1)三网融合的大背景之下,网络媒体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这让广播电视的观众开始了分流,这对于广播电视是一个重大的考验,宽带、移动网络等技术的发展,让广大用户体验到了便捷的网络技术,并深受广大用户的欢迎。网民的数量开始剧增,电视观众老龄化问题严重,上网的时间与电视黄金时间发生冲突。因此,网络新媒体的应用,对广播电视的发展形成了很大的挑战。2)IPTV的内容丰富,其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具有融合性。其技术包括三网融合中的语音服务、数据服务功能等。到现在,三网融合已经从小范围的竞争、融合,到最后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城市光网在不断的进行改造,IPTV业务也在不断的进行部署。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停滞发展的IPTV业务将走向正常的发展轨迹,如今全国IPTV用户发展的越来越多,其发展人数还在不断的增加。互联网广播电视技术的应用,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电视相继不断的在推出,在这样激烈的竞争背景之下,三网融合背景下的广播电视技术发展得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于节目的自定义化、个性化一度的受到高端用户的体验追求。移动多媒体技术简单来讲就是手机电视技术,在三网融合背景之下广播电视系统研发出新的电视技术。通过手机、PMP等设备就可以观看广播电视节目,让用户享受便捷的电视体验。也达到了随时随地想看就看的“口袋模式”。这项广播电视的新应用,带动了手机业务的快速发展。广播电视卫星直播技术是一项高端的信息应用技术。卫星直播技术是以卫星技术为基础,以三网结合为背景的新型信息技术。将广播电视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普及,“村村通”真正达到了偏远的农村也可以接收到信号强度强、频道选择多的广播电视。让广播电视技术真正的走入了民心,贴近了群众的生活,也让每一位偏远地区的群众都可以随时随地观看广播电视节目。三网融合的背景之下,网络视频用户逐渐增多,网络通讯视频也被广泛运用到广播电视之中,增加了广播电视的使用方式。

2三网融合背景下的广播电视技术发展

2.1促进广播电视技术在三网融合背景下的发展

如今的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如果还是继续保守的发展方式不创新,则很难实现三网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三网融合是对整个行业的一种整合,那么对于如今的广播电视技术需要建立一个符合自身发展的主体,组建国家级的广播电视技术,积极的参与‘三网融合’市场的主体。带动国内的全部广播电视平台的技术发展、完善、升级,从而实现我国广播电视的统筹发展,包括技术、运营及管理,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格局。当下的广播电视技术需要进行融合,并且需要融合‘三网融合’中的优势,才能在‘三网融合’背景下实现长久发展。

2.2促进广播电视技术双向发展

对于网络的升级、改造,是在如今的三网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需要进行的工作,未来的广播电视技术需要不断的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并且要更加注重广播电视的高质量与功能使用性。促进广播电视技术的双向化发展是其重要的发展内容。构建网络信息技术的承载力,做好双向化的建造,建设好NGB的全程性网络,满足人们对于广播电视的更高需求。同时也满足电视、电脑、手机等各类媒体终端人们的观看需求。为谋求新的发展提供基础的条件,对媒体系统进行建设,整合分散的系统。

2.3广播电视技术的服务化发展趋势

在三网融合的发展背景下,广播电视技术逐渐的体现出人性化的趋势。结合当前的经济环境,行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多商品质量、价格逐渐升级到人性化的服务之上,对于售后服务方面也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因此,人性化的服务必然会成为观众们的首选理由之一。在三网结合之前,广播电视相对于三大网络运营商有较大的弱势,无论是服务能力还是技术水平。在当前的广播电视网络服务上依旧没有形成比较完整的服务体系,导致计算体系杂乱,各个地区的收费标准不同。因此,需要广播电视的不断改革、完善。广播电视拥有庞大的群众基数,其播出的视频受到群众的肯定,若制定出符合自身特色、发展的方案及服务方式,则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好的体验。其自身的发展也更加稳定。

2.4广播电视技术运营理念的发展趋势

运营理念决定着广播电视的发展,无论是技术还是服务质量,都与运营理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由此可以看出,一个好的运营理念在广播电视技术发展中的作用,所以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之下,广播电视技术不仅要将技术与业务整合,还要在新形势之下改变、提升运营理念,创造出形式多样的服务类型。对客户进行人性化的服务,调整网络设备与技术。可以进一步减少投资成本。

2.5三网融合为广播电视技术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

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广播电视的信息传输的新渠道。同时扩大覆盖力、提升影响力、增加创新力等。广播电视技术相对于当前的通讯技术还相对处于一个传统的地位,其中的应用功能、特点也较为普通,增加亮点,通过应用的亮点与特色,提高自身面对市场的竞争力。随着宽带技术的不断发展,下一代互联网建设的提速,人们对于网络互联视频节目的需求也不断的增加,而这正是广播电视部门的优势。同时还要时刻的对市场保持着关注,努力引导观众树立全新的观看模式。

3结论

综上所述,在三网背景下的广播电视技术,还需要结合自身的特点,根据自身的特色,进行不断的探索与发展。通过将信息资源的有机整合,系统的优化处理,为促进广播电视行业的创新和发展提供很好的条件。同时不断进行技术的创新,来促进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挖掘新型的信息资源,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全面的推动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

作者:熊俊侠 单位:青田县广播电视台

参考文献:

[1]朱天,彭泌溢.试论媒介融合中的“加减之道”——时代华纳与美国在线“世纪婚姻”终结对我国“三网融合”的启示[J].新闻记者,2011(7):61-65.

[2]张群,三网融合下手机电视发展现状及前景[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

[3]傅雪鹏,彭洁颍,任天铮.三网融合下我国广播电视管理体制的发展[J].广播与电视技术,2010,37(8):22.

[4]毛英健,浅析三网融合中广电网络的技术和未来[J].科技致富向导,2011(9):396.

[5]李新民,以我为主推进三网融合——关于广播电视参加三网融合的思考[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0(6):25.

[6]宋迪.‘三网融合’,广电机遇与挑战并存[J].中国传媒科技,2010(8):48-51.

[7]石长顺,石婧.三网融合下的传媒新业态与监管[J].现代传播,2010(8):1-4.

新媒体运营行业背景范文6

国内手机游戏商近来获得资本市场的加倍宠爱。

2010年12月30日《IT时代周刊》获得消息,第一视频已经与多家机构达成收购协议,将以1.96亿元收购国内手机网络游戏平台开发运营商3GUU(广州盈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70%股份。其中现金支付5880万元,余额1.37亿元以发行6860万股代价股支付。

本刊记者了解到,这家被收购企业于2008年、2009年的税后净利润分别为527万元和600万元。一个年利润仅为几百万的手机游戏公司被近2亿元高价收购,令不少投资界、企业界人士感到疑惑。

但这并不妨碍类似融资盛况持续发酵。就在不久前,大中华地区APP Store上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媒体经营公司Triniti晨炎,以最高4000万美元的价格被一家传媒公司买下,同样在业界引起一片哗然。

随着3G技术的发展,移动互联网成为新的淘金热点。当产业资本开始对移动互联网布局落子,后者会否步当年互联网泡沫后尘?

疯狂转型

就在收购3GUU消息的前一周,第一视频被媒体曝光大规模裁员。

“综观视频行业,近期土豆、优酷等企业在尚未盈利时纷纷选择上市,大量资本进入,行业竞争必将更加激烈。”某业内人士预测。第一视频在此刻对相关业务进行调整,或意味着它作为网游视频企业将进行战略转型。果不其然。一周后,即12月30日,就传出第一视频耗资1.96亿元收购手机网游平台开发与运营商3GUU 股份的消息。

一边是悄无声息的裁员,一边是大张旗鼓的收购,这显然并不像第一视频董事局主席张力君所说仅仅“属于公司正常的人员流动”。也难怪有分析人士表示,“第一视频未来或许将以彩票和手机游戏为业务中心,裁员因转型而起。”

早在酷6、优酷等视频公司上市前,第一视频便已悄然登陆资本市场。成立于2005年的第一视频集团,于第二年在香港主板上市,但奇怪的是此后一直销声匿迹,业界影响力微乎其微。

实际上,第一视频在去年内已经接连收购三个公司。2010年9月7日,以7840万元收购了两家从事移动通信产品业务的公司。两个月后再次出资1亿元收购北京品正公司,被收购企业主要从事彩票资讯及服务供应。2010年上半年,第一视频彩票业务营收8554.2万港元,相比2009年下半年营收增长了32%;手机游戏业务上半年营收达到5237.5万港元,比2009年下半年营收大幅增长209%。

而在此之前,第一视频已经开始了它拓展其它业务的步伐。2009年4月21日,第一视频公告称,以1583.75万港元的价格收购了网络社区平台Domouse域名及旗下所有软件。第一视频在公告中表示看中了Domouse结合SNS社区理念创新发明的“未来搜索”互联网社区管理平台。半年后,宣布斥资1.68亿元收购手机游戏厂商DragonJoyce集团70%的股权。

据张力君介绍,第一视频的定位为“新传媒产业集团”。在三网融合和3G业务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伴随视频网站竞争愈加激烈,移动应用必将成为新的盈利增长点。第一视频的战略意图也就不言自明了。

在业界引起轩然大波的举动不止第一视频一家。

2010年11月底,网龙网络联手IDG发起的中国移动互联网的专项投资基金――“mFund移动互联网投资基金”在北京正式设立。基金会宣布,计划在未来几年内投资5000万美金,全面支持中国中小企业和个人开发者在移动互联网应用、内容和服务上的创业与创新。网龙网络和IDG此举一出,立即引发业界热议和震动。

时至今日,第一视频的主营业务已从网络视频拓展到其它领域,盈利模式也日趋多元化。以网络视频为主的媒体业务,广告是其主要盈利模式;另一部分则是以媒体为支持的电子商务、3G应用等增值业务。

手机游戏受捧

张力军表示,对3GUU的收购预期回本介乎3年至5年。手机游戏作为移动互联网典型娱乐应用,凭借其良好的受众群体及相对较为成熟的商业模式,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也是顺势而为。

相关研究中心《2010年中国移动互联网投资研究报告》显示,中国手机游戏市场经历2007年的第一次洗牌之后,从2008年开始呈不断增长趋势。2010年手机游戏市场用户规模达到4573.2万,手机游戏运营商市场营收超过45.1亿元人民币。

目前,国际市场手机游戏也只占整个游戏市场的23%。截至2010年11月,手机游戏Angry Birds在iOS、Android、Ovi应用商店的下载量已超过3600万次,仅苹果App Store的付费版本下载量就超过了1000万次,盈利超过100万美元。而国内这一比例仅为3.6%,潜力依然巨大。

在全球一致看好手机游戏的大背景下,国内企业不甘示弱。2010年7月,九城与美国手机游戏及平台公司Aurora Feint(即OpenFeint平台开发和运营商)达成最终投资协议,对Aurora Feint进行战略性少数股权投资。12月21日,九城启动OpenFeint国内运营,并筹备投入千万现金支持游戏开发者。

在中国手机游戏行业参与者逐渐多元化的大背景下,不仅单一手机游戏厂商将面对不断加大的竞争压力,产业投资也面临着选择和挑战。

中国移动MM于2009年8月上线之初,就把手机游戏作为特色应用进行推荐;2010年,中国电信跟进搭建成功手机游戏运营平台,加速了手机游戏市场的竞争与优胜劣汰。另一方面,终端厂商及移动互联网厂商也不甘落后,如Nokia推出手机游戏N-gage平台,后整合入Ovi Store。各方均加快了在手机游戏市场攻城略地。

随着运营商和较具实力厂商的切入,空中网、3G门户等当年发展不错的几个移动互联网门户难掩颓势。2010年中,空中网宣布裁员5%,3G门户网也启动了“从门户到平台”的战略升级,开始打造媒体平台、应用平台和商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