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信社个人培训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信社个人培训总结范文1
关键词:普法教育问题对策
1农信社普法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近年以来,农信社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普法教育,广大员工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明显增强,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大大提高。但随着农信社改革步伐的加快,在农信社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中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1.1员工学法积极性不高。农信社员工平时工作忙、压力大,对法律知识学习不够。认为只要做好本职工作了,法律知识学的好不好不重要;农信社领导在对待抓普法教育这方面也存在模糊认识,对普法教育工作支持不够,认为普法教育是“软任务”,抓不抓问题不大,只要能完成业务指标就行了,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难以达到提高员工学法积极性,当然更谈不上普法取得显著成效了。
1.2农信社普法教育手段不能适应新形势下普法工作的客观要求。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农信社新业务不断推出,员工得把越来越多的精力投入到新业务的学习中,把员工集中在一起上普法课也存在一定的难度。在内容、方式方法上无法满足员工的喜好,这势必挫伤员工学法用法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目前,农信社普法大多时候还是采取横幅、标语、宣传资料等形式进行,方法简单,形式单一,普法未能真正进入基层社,在上级检查这项工作时,往往是走形式,工作中彼于应付。
1.3农信社普法教育方式针对性不强。农信社没有建立起法律法规定期学习制度,领导没有把此项工作摆上议事日程,不能及时跟踪学习新近出台的一系列与银行业务密切相关的各种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所以也谈不上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详细解读和分析,更谈不上用于指导和防范业务经营中存在的法律风险。
1.4员工结构不合理,影响法制观念更新速度。目前联社员工基本上是两大结构群体:新入行青工和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参加工作的员工,即一部分是学生出身和转业军人构成的青工队伍,人员成分复杂,思想不稳定,可塑性强,且每个人的知识层次、生活阅历、思想觉悟、业务技能千差万别;另一部分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招工社的老职工,他们经历了计划经济向商业银行转轨的历史变革,这部分人接受的普法教育基本是计划经济时期的理论,虽然后期也经历了多次教育普法教育和实践锻炼,有相当多的人员进入高等学府深造,也出现了部分精英人才,但就员工队伍整体结构而言,新鲜血液补充太慢,员工年龄没有形成梯次结构,尤其在基层联社,人员老化、合适人才青黄不接的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普法教育速度,影响了联社普法教育的有效开展。
1.5普法教育忙于应付。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联社的业务范围、产品种类、客户构成、服务手段等发生了深刻变化,随之各种制度、办法、操作规程和实施细则等不断出台,但由于缺乏超前性、相互关联性、前后衔接性和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漏洞预见性,在普法教育中表现为不顺畅、不自然,难与国家法规有机地结合起来。内部风险防控总处在亡羊补牢状态。
1.6自卑心理产生对普法教育的抵触情绪。
联社由于其自身的特点,改革的步伐较其他国有商业银行相对慢一些,从单位形象到员工各方面待遇都不如国有商业银行,致使部分员工在攀比中产生了自卑感,特别是习惯了“吃大锅饭”的那部分员工,经常对从事的工作产生消极情绪,对普法教育新理念产生抵触,他们是联社进行普法教育的重点教育对象。
2推进农信社普法教育的对策
随着国家普法教育的进一步深入,广大农信社员工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法制观念和法律素质、提高农信社法治化管理水平、积极推动农信社民主法治建设,大力加强农信社普法教育的力度,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的法治基础。
2.1加强组织协调,充分发挥法制宣传教育机构职能作用。一要善于“借力”。要立足于当前实际,善于借台唱戏,借兵打仗,借箭发令,积极主动协调各级地方政府,加强与公、检、法等相关部门协调普法与效能、综治等共同督查、督办;积极引导全员关注支持普法教育,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积极参与普法教育,努力探索普法运作机制。二要形成合力。充分发挥普法领导小组的作用,组织协调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把普法与当地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创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党建、精神文明活动等结合起来,实现资源整合,形成工作合力,推动农信社普法广泛开展。
2.2建立健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规范体系。一要建立刚性机制。目前,普法依法治理制度规定缺乏可操作性,特别是只规定应该怎么做,而对没有做到如何处罚没有规定,从而导致法制教育忽紧忽松。二要建立规范的指导体系。要尽快制定农信社具体依法治理工作指导意见、依法治社指导性意见,在全辖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科学合法,易操作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规范体系。三要建立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应当组织人员根据实际,制订一个合理的、可操作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考评量化标准,纳入绩效考评,每年组织检查考评,并将考评结果作为各信用社评先评优的重要条件。
2.3明确普法教育的对象。农信社普法教育的对象应该包括农信社的高管人员、联社所有科室人员、基层网点负责人及基层员工等所有从业人员。各社应该设置普法教育领导小组,加强对基层社普法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并在每个社设置普法宣传员,负责本社员工的普法宣传任务。
2.4选准普法教育的内容。要广泛宣传整个法律体系的知识,着重抓与农信社工作有关的法律知识的普及教育。通过举办培训班,使广大农信社的干部普遍提高守法、用法水平,能熟练掌握和运用金融法规知识,结合具体工作岗位,有针对性地开展法规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法律素质和业务水平,达到监管的要求,使经营活动与法律、规则和准则相一致。可重点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担保法》、《物权法》、《公司法》、《企业破产法》等法规以及《票据法》、《证券法》、《证券投资基金法》、《保险法》、《信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等相关法规。应制定切合实际的培训计划,有目的、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达到学以致用,熟练掌握的目的,真正达到普法知法的效果。
农信社个人培训总结范文2
近年来,乡镇农村信用社加大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整体素质较以前有很大提高。但和国有商业银行相比,和城镇、银行相比,差距还在拉大。目前农村信用社人力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员工结构不尽合理
年龄结构上,员工老龄化严重。一是职工年龄普遍较大。据对寻甸县调查,30岁以下的年轻员工只占职工总数的39%,其中40-50岁的中老年员工占50%左右。衡量一个金融企业后没有发展后劲,职工的平均年龄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信用社职工的平均年龄较高,就决定了农信社未来可利用的人力资源面临匮乏。二是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寻甸县农信社共有员工781人,其中真正是全日制脱产的本科毕业生只有30人,大专生32人。有的档案上虽然填报的是本科或大专,但有许多是党校、函授、夜大获得的证书,实际水平非常一般。三是中高级职称人数较少。县农信社获高级职称的只有一人,中级职称的130人,其占比远远低于专业银行。四是微机人材、写作人才更为缺乏,专业人才占比也大大低于城镇专业银行。五是高级管理人才学历低、起点低、水平低,不适应现代金融业管理的内在要求。六是缺乏专门的理论研究人才,对各项业务的发展变化趋势缺乏前瞻性、预见性、预测性。
1.2 薪酬管理体系僵化,激励作用不明显
第一、薪酬水平和结构不合理。现行农村信用社薪酬设计主要依据职务级别、工龄划分不同档次。同级别员工薪酬水平相同,不能对同一级别不同类别的员工实行差异化管理,体现不出岗位差异、学识和能力的价值,未能体现人才的价值水平。不同级别员工的薪酬档次距离较大,不能体现工作量、责任的差异。
第二、薪酬形式单一。农村信用社一直沿用“基础工资+绩效工资”的薪酬模式,一味追求物质报酬,忽视员工对非物质性报酬的需求,而且绩效工资上浮空间有限,激励作用不大,不能刺激员工努力工作,取得更大业绩。
1.3 人才培训机制相对滞后
农村信用社在员工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首先,内部培训机制不健全。由于农村信用社员工岗前基本上没有接受过正式的培训,边工作边学习,所进行的培训开发依然是“传、帮、带”模式,只要求员工能够熟练本岗位业务操作,对员工理论水平的提高没有严格的强调。
其次,在培训队伍方面,缺乏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又熟悉业务的高素质培训师,大多数培训是请自己内部的一些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应付培训的多,认真钻研的少,师资现状与改革发展要求不相符。
2 优化农信社人力资源结构与管理建议
2.1 塑造自身文化,树立远大愿景
农村信用社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利用各种文化设施进行教育、宣传,充分展示员工的精神风貌、群体合力,塑造自身文化,并将农信文化建设水平的提高作为引领员工素质提升的重要助推器,激发员工向上奋进的内生动力。
2.2 优化员工结构,充分发挥员工才能
第一、盘活现有人力资源存量,充分发挥现有员工的潜能。为员工开辟学习新知识、新业务的空间,通过对他们职业生涯的设计,努力营造优秀人才、高素质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从内部培育一批高素质、专业化人才,满足现在业务开展需要。
第二、吸纳人才,优化人员结构。首先,有计划地聘用本科生,打破传统的高封闭招工模式,扩大对外招生的比例,重视从学历和能力两方面进行考核,提升农信社员工整体人才素质、法律、管理等专业人才,调整专业结构,科学分配岗位,使各专业人才能人尽其才。
2.3 建立灵活多样的薪酬体系
从管理学角度,约瑟夫?J?马尔托奇奥在《战略薪酬》一书中将薪酬界定为雇员因完成工作而得到的内在的和外在的奖励,并将薪酬划分为外在薪酬和内在薪酬,内在薪酬是雇员由于完成工作而形成的心理影响,外在薪酬则包括货币奖励和非货币奖励。可见,完善的薪酬不仅包括企业向员工提供的经济性的报酬和福利,还包括为员工创造的好的工作环境以及工作本身的内在特征、组织的特征等所带来的非经济性的心理效应。
根据以上理论,农村信用社在薪酬体系建设中可以在以职位为基础的工资体系基础上,根据任职者的差异,建立知识工资、技能工资、绩效工资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的工资体系,既体现出不同专业、不同岗位间的差异,又有利于员工在薪酬激励下发挥自己的潜能。一是完善职级工资制度,对工资构成进行优化。实行“一职一薪”,拉开差距,工龄津贴按工作时间长短拉开档次。二是建立科学的考核标准,对考核目标进行量化管理,将平时考核与年度考核结合起来,实行日跟踪、月小评、季总结、年终公开述职,将考核结果真正与个人的职务晋升和经济利益挂钩,增强工资制度的生命力。同时,薪酬形式要多样化,付酬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充分发挥非货币收入报酬的作用,非货币收入报酬主要包括工作保障、对突出工作的认可、分配更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培训学习、改善办公条件等。
2.4 完善人才培训机制,全面提升员工综合素质
第一、要加大投入力度,构建内部培训体系。农信社系统要在内部形成省、市、县三级培训管理层级,在每层级的培训管理中建立培训规划及培训档案管理,结合劳动用工制度,对员工按照岗位规范,严格进行定期培训,加强教育,以此来提升员工的综合能力。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提高员工以及干部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在人才竞争中优胜劣汰,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的有利局面。
第二、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法。培训方式和内容的选择是相辅相成的,其基本出发点是要满足培训的目的。在培训方式的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培训对象的特点,采用易于培训对象接受和理解的方式。近年来,互联网培训、情景模拟、管理游戏等新的培训方式不断发展,这些方式比传统的方式更为行之有效和实用,因此农信社系统在实践中要及时引入这些先进的培训方式,从而增强培训的效果,提高培训的效率。在培训内容的设计上,要充分考虑日常管理和运营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在注重业务技能的同时,更要注重团队精神、企业文化培训,激发员工的潜能和创造力。
农信社个人培训总结范文3
关键词:内部控制;农村信用社;考核体系
1.山东省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建设的现状
1951年,山东省农村信用社正式成立。目前已发展成为一个具有6035家机构网点,辐射全省1941个乡镇,拥有7万余从业人员的大型地方性金融机构。与山东省其它金融机构相比,农村信用社具有开设网点最多、员工最多、服务范围最广、资金规模最大的特点。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之路上最重要的一个里程碑是2004年6月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的成立。联合社成立后,主抓管理、协调与指导三个功能,秉承“稳健经营、稳步发展”的管理和经营理念,加快科技信息、监督检查、员工素质改革创新等六大建设,坚持四个面向,为成为一流的金融机构不断努力,在联合社的引导下山东省农村信用社的业绩又上了一个台阶。2008年美国爆发了次贷危机,2009年金融危机严重影响了中国企业的经营,很多企业濒临破产,这对于金融行业的发展也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但是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之下,农村信用社的存款余额同比上一年增长 17.5%达到了5761亿元,贷款余额同比增长 19.1%,达到4393亿元,2009年经营利润达 132 亿元。2013 年,山东省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比2012年增加了 1264 亿元,达到了8100亿元,各项贷款余额增加了 713 亿元,达到了5383亿元,净利润达到255 亿元,增幅 40.1%,五年之间,山东省农村信用社的存款增长了两倍。
2.我国的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建设中存在的弊端
2.1 思想观念落后
相当一部分农村信用社忽视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还是停留在“开开会,念念稿”敷衍了事的阶段;农村信用社较少为员工开展金融法规和职业道德教育,有些从业人员缺乏职业操守、守法合规经营的自觉性以及自律意识,部分内部人员违规的业务操作和内部管理操作,这样不负责任的行为,给农村信用社的经营带来了很大的风险。
2.2 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跟不上业务发展的步伐
农村信用社在规章制度的制定上缺乏全面性、系统性和科学性,这就造成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滞后。山东省的各级县联社之间属于同级关系,这样的内部控制制度导致跨县联社之间的沟通不畅,这个弊端在新业务的交流上显得更为严重,这就阻碍了综合评价系统的建立。
2.3 规章制度贯彻执行乏力
“内部控制文化”还没有在农村信用社的管理执行中得以体现。目前,大部分信用社员工还停留在凭以往经验办理业务的阶段,根本没有贯彻执行新的制度和规定。很多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制度检查也是形同虚设,这样的行为导致了很多责任事故的出现。
2.4 监督约束及激励力度不足
信用社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够人性化,没有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加强内部控制要将奖惩制度结合在一起,不应该只处罚不奖励。这就要求信用社建立一整套科学的内部控制综合评价体系,对于考核的对象,需要控制的环节以及制度的质量等方面要做细致的划分。对于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效果要进行综合全面的考核。通过一整套科学而且精细的检查评价和综合测试,得出综合结论并进行奖惩。通过这样的方式,根据信用社的实际情况,建立和健全其内部控制制度,找出信用社内部控制制度的薄弱之处,并制定出出补充和强化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有效方案,增强农村信用社防范、抵抗和化解风险的能力,提高信用社的经营和管理水平。
3.完善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建设的对策
3.1树立正确的内控管理理念。
要充分重视内控管理,并且树立正确的内控管理理念只有奠定科学正确的思想基础才能引导信用社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农信社员工应该将内控管理作为提高农信社核心竞争力的最重要手段,决定了农信社是否能生存并且健康稳定的发展。
3.2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1)建立和健全农信社的内控体系,将各个业务环节置于严密的内控体系之中。同时,要与时俱进,根据国家政策及时调整和更改内部控制制度。
(2)建立和完善授权、授信制度,建立健全决策组织,例如贷款审批委员会和财务审批小组等,将决策程序规范化。
(3)加强监督力度,明确监督责任,提高稽核效率。使得每一项业务的每一个环节都在有效的监督之下,让每个环节都受到必要的制约,在过程中进行监控和制约,减少和避免不必要的损失。落实纵向监督、检查和稽核责任,实行对一级负责的制度,进一步提高稽查和核实工作效率。农信社一定要重视对执行效果的调查,总结经验和教训,及时做到查缺补漏,及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3.3建立健全内控考核体系
通过建立内控考核体系保障内控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为强化内部控制建设,在农信社内部要建立完善的内控考核体系,要覆盖到经营效益。风险控制和业务拓展三个方面。所谓擒贼先擒王,首先,我们要通过建立完善的内控考核指标体系,实现对各机构负责人的有效控制。这样不仅有利于农信社内部自控制度的贯彻落实,同时还能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农信社一定要要不断巩固自律机制、制约机制和监督机制。制约机制使业务处理和业务监督职责相分离,这样就避免了因个人包揽整个经营业务而造成的不必要的漏洞。其次,要建立一整套科学有效的信息反馈系统,即农信社内控系统岗位的员工在发现问题时将信息及时有效的反馈给管理层,管理层再以某种方式转达给相关的部门或员工,督促其履行责任,这样的一个完善的信息反馈系统将能保证内部交流的畅通性。
3.4组建监控队伍
组建一支具有独立性和权威性的监控队伍,做好事后监督、账务检查等稽核工作。监控队伍的每个成员,必须是公正客观的,在处理问题时秉公执法,不带有任何的感彩,不受其他个人因素的干扰。
3.5落实责任追究制度,保障内控制度的有效执行
作为一个金融机构,防范和控制风险是农信社最主要的责任。落实各项内控制度是强化内部管理防范金融风险的最重要的工作。
(1)从思想源头上更正观念,重视责任追究制度。在日常例行工作中,树立风险防范和规避的意识,加大对违规操作的查处力度。(2)严肃处理违规行为。对于违规操作现象的发生,在依据相关制度章程的同时,处理过程要达到公平、公开、公正的要求。(3)优化业务流程,利于责任问权的有效执行。如在授权授信环节,应当以书面形式明确各自权限及相应的责任。(4)梳理内控体系中的业务流程,识别业务流程和管理步骤的交接环节。针对交接环节中的存在的风险点,将追究责任制度与监督管理有机结合。
众所周知,目前农村相关金融行业的竞争愈演愈烈,不少机构在相关的存贷款业务中也存在着违规操作,鉴于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加强农村信用社的内控建设已经显得尤为迫切。一方面,相关管理层可以通过甄别农村信用社内控管理中的问题,在结合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在修订制度、优化机构的编排、流程再造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建设意见;另一方面,在提高业务人员专业水平的同时,结合企业文化的价值观,运用培训、指导、监督、激励等多种方式补充监督约束机制,进而完善农村信用社内控体系。这样一来,在农村信用社业务蓬勃发展之际,逐渐完善的内控体系不仅利于农村信用社自身规避风险,而且有助于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萍. 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J]. 经济研究思考, 2011(17): 46
[2] 张军建, 完善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的建议[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0(3): 19
农信社个人培训总结范文4
关键词: 小额信贷 农村发展 国外实践
一、导论
所谓的小额信贷(Micro Credits),从国际流行观点来看,是指专向中低收入阶层提供小额度的持续的信贷服务活动,以反贫困、促发展为基本宗旨。小额信贷业务起源于上世纪70 年代的孟加拉, 发起人是•尤努斯,他创办了格莱珉银行。关于贫困农户小额贷款的成功模式被世界各国,特别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欠发达国家广泛效仿,在解决农村资本和金融短缺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国内外小额信贷实践经验
孟加拉的格莱珉银行小额信贷模式,是国际上公认的、最成功的信贷扶贫模式之一,对其进行分析借鉴无疑有重要意义。格莱珉银行是一家完全意义上的股份制商业银行,94%额股权由存户所有,政府投资不到6%。它的成功秘诀在于独特的制度――(1)小组联保制度。(2)中心会议制度(3)简化贷款程序,按期还款后可以接着贷款并可以提高借款金额,能够无限期地循环贷款(4)独特的经营办公控制,严格控制办公成本,办公场所非常简单朴素。依靠上述机制,格莱珉银行显示出了强大生命力。
现在有23个国家仿效尤努斯模式建立了自己的农村信贷体系,包括中国。小额信贷项目从1994年进入中国,既有民间NGO,也有政府主导的项目。 国内的项目大多还是模仿GB模式的机制,但是存在很多局限性。官方项目“权、责、利”模糊,政企不分,市场化低,贷款容易收不回。而活力较强的NGO因为我国政策的局限,不能吸储,资金短缺,一直不能发展壮大,是主要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有赖于结合实践以及理论给予综合考量。
三、实地调研―来自安徽泾县和河南尉氏县的样本分析
我们项目组为了获得农村地区信贷需求的第一手资料,特地选择了调查较为便利,较有典型性的国家级贫困县皖南泾县和河南尉式县作了实地考察,收获颇丰。泾县位于安徽省宣城市西部,有人口35万,山多地少,经济落后,种植业,畜养为主。河南尉氏县地处豫东平原,人口67万,种植业,畜养,林业为主。我们课题组于2011年1月份去泾县,2011年7月份去尉氏县,通过访谈和问卷的方式进行了实地调研。
(一) 问卷法
问卷设计贷款投向和贷款服务等19个问题,统一印制。深入田间和农户家中进行发放。我们在泾县向农户发放调查问卷150份,在尉氏县发放问卷50份,总共发放200份,有效问卷161份,占80.5%。
通过调查,我们汇总数据和结果,现分析如下:
1.农户的融资的主要渠道:
我们发现,年收入在8000元以下的占了25%,年收入在8000―20000元之间的占49%,年收入在20000―40000之间的有16%,在40000以上的有10%。从这里可以看出,农民的收入水平有所提高。但即使收入在8000元以上的占了75%,也仍有71%的农户存在资金短缺问题,曾经想过或者正想借贷资金。 表明两地农村农户的贷款需求很旺盛。
2.农户需求构成
对于农户的需求,问卷显示:希望把借款用到生产的占45%,50%希望用于生活消费。其中子女上学占首要地位,其次是购买化肥,种子或者农畜幼崽,第三是做生意,第四是做保险只用,以应付天灾、生病等意外事故,第五是修建房屋等,用于农业生产的需求跟用于家庭消费的需求同样多,这个是我们没有想到的。然而农信社等当地现有扶农金融机构多把款项贷给用于生产的农户,而对于用于消费需求的农户则很少放贷,导致泾县和尉氏县的实际农信社的贷款覆盖率没有达到满足需要的水准,供给无法满足需求。
3.农村借贷的路径
这种路径通常能表现出借款人的社会关系,又局限于一定的区域,我们向受访者询问他们借款会先找谁,其次找谁,经过统计分析,农村经济主体寻求资金网络图大致为:宗亲――熟人――邻里――银行、信用社――熟人介绍的陌生人。而当问他们为什么不倾向于找银行借款,得到的答案大致为:认为银行手续太繁琐,容易从别的地方借到钱,银行要支付利息,银行服务态度不好,会遭受白眼,对银行贷款利息政策不了解,完全不知道贷款逾期或者挪用有加罚息等,另有约五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从没去过银行。可见我国传统的银行借贷不能够满足农户的需求,亟需一种门槛低,程序简便的信贷方式。
4.信贷的额度以及还款周期
据调查数据显示,借款的形式,82%是资金,另有17%是既有实物又有资金,纯粹的实物很少,大概1%。借款的金额在2000元以下的占41%,2000元――5000元的占28%,5000元――10000元占19%,而超过10000元的约为11%。借款的期限分布为,39%受访者期望值是1年还款(与现行的小额信贷还款期基本一致),1-2年的占26%,2年以上的仅占6%。由此可见,农户需要资金做短期融通的需求很大,长期的还款能力还是应该具备的。因而在有良好机制制约下,降低农村信贷的不良贷款率应该不是难事。
(二) 访谈法
除了从以上的问卷获取信息外,我们也走访了农户,泾县镇政府,尉氏县的农信社信贷部门等机构,通过访谈和深入交流,我们还获得了以下重要信息:
1.在安徽泾县,几位村民告诉我们,农信社的贷款门槛高的原因是认为农户贷款没有担保物,风险大。但是其实农民最大的资产就是劳动力。“一个劳动力,就是一笔资产”,劳动力加上金融部门的资金支持,就会源源不断的创造出资产和价值。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完全可以被信贷的支持调动起来,生产项目和农村经济活力也能够很快的激发。
2. 安徽当地的农村银行贷款的另一个缺点是授信额度不会轻易改变,但这样远远不能满足已经脱贫的农户希望扩大生产规模的要求,严重者还可能导致返贫现象。
3.在河南尉氏县,我们采访到了一名农信社的信贷员,他认为农信社贷款的“非制度成本很高”,包含了请客送礼,遭受冷眼相待的精神成本等,而这些成本在机制完备的小额信贷项目中不存在,所以农户倾向于首选小额信贷。
4. 他谈到的虞城自从有了“扶贫社”小额信贷项目,当地农民的诚信观念和信用意义大大增强,不仅在经济上能够自立,也是一笔无价的精神财富。收获很大。
综上,通过实地调研,利用问卷法和访谈法,我们获得了第一手的两个典型贫困村的农户信贷需求,以及他们对于小额信贷发展的建设性意见。这对于如何设计符合我国农村实际的小额信贷模式很有借鉴意义。
四、新型民间小额信贷组织机制改良设计
结合国内外优秀小额信贷项目的实践经验以及采访两地农户的信贷需求,我们项目组提出了一个改良版的小额信贷项目的机制,从各方面确保能够为贫困农村的有信贷需求的农户提供资金服务。
1.组织结构。
小额信贷项目可以设置三级管理模式,项目总部(省级单位),县级信贷社,信贷社分社。如果规模小,可以设置为县级和分社两级制。总部或者县级信贷社是最高权力机构,负责重大决策,如制定修改发展战略和方针等,分社长的任免等。总部应该有投资方,运营方,或者主办单位或政府部门代表等组成相应理事会来行使权力。同时总部负责资金的调拨和各分社的贷款监管,财务监督等。信贷社分社是最基层的独立核算单位,对资金有有限经营权。一般按照国际标准,资金规模在170万―200万,客户1500―2000户,工作人员安排7―9人,既可组成一个分社。其中人员配置为,1名主任,1名会计,5―7名信贷员,出纳由1名信贷员担任。像尉氏县的平原地区,1名信贷员利用中心会议和联保小组制度,可以负责300户左右,山区则负责270户左右。依次比例大致安排。
2.联保小组和中心会议制度。
首先根据家庭住房,收入,职业,生产所需资金,是否参加新农合,有无债务,孩子是否毕业,加上街坊的评价,为提出贷款申请的农户建立“农民金融档案”,并据此为依据确定是否房贷以及放贷额度。然后将一个村子的农户,由4―7名农户的标准组成联保小组,组内不能有直系亲属,选出小组长。然后由10个小组(60户左右)组成一个中心,从小组长中选出中心主任。1名信贷员负责和3―5个中心的中心主任对接,为300名左右的农户服务。小组长职责是监督小组成员参加会议,监督项目实施并上报情况,与中心主任良好互动。中心主任的职责是协助信贷员组织安排每月一次的中心会议,审查客户申请的项目借款,收缴小组基金,监督项目进展,向信贷员上报情况等。
3.贷款利率的确定。
商业上可行的小额信贷认为,对客户的存贷款利差必须要达到使小额信贷经营机构能覆盖其成本。由于小额信贷的管理成本一般要高于普通大额信贷,因此小额信贷利率也要高于普通商业贷款。国际上比较成功的商业化小额信贷无不采取高利率政策。格莱珉银行,玻利维亚阳光银行,印尼人民银行信贷部的利率分别为20%,47.5%-50.5%,32%-43%,均大大高于本国商业利率水平。
那么如何确定我国农村小额信贷项目的贷款利率呢,我们从以下两点出发进行衡量。
(1)理论界关于核算小额信贷的利率又很多研究,比较著名的是美国学者Morduch的模型。假设条件是小额信贷机构完全靠市场利率获得信贷资金,提供贷款服务或其他非信贷服务,考虑到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通货膨胀对贷款的拖欠率会产生逆向影响,则让小额信贷机构收支相抵的盈亏平衡利率为:
R=(c+s+a-i)/(1-f)
上式中,R为贷款利率,a是贷款拖欠率,c为每元贷款的总成本,s表示每元贷款获得的补贴,i代表每一元贷款的净投资收入(非信贷业务),f为拖欠率、风险溢价、通货膨胀率的加权平均数。
以上公式中的各项数据都可获得性很强,其操作性也比较强。上述计算的都是小额信贷机构的平衡盈亏利率,但是若要小额信贷组织能够盈利且不断扩大规模,则要相应把公式改为R=(c+s+a+p-i)/(1-f),其中p为前一年度小额信贷机构的盈利率。在实践中,该定价法要根据机构的发展状况灵活运用,比如f的及时改变,以期确定实现利率定价的可靠依据。
(2)按照上述方法可以从理论上确定小额信贷的“完美利率”,不过鉴于上述数据在我们的调研中暂时还不可得到。所以在此介绍另外一种利率确定方法,以确定我国小额信贷的合理区间。可持续利率的确定在亚洲成熟典型的小额信贷市场中另有如下的定价公式:
可持续的利率R = 操作成本O + 风险S + 融资成本C + 适当的利润P
据世界银行统计,国际上可持续的成功小额信贷组织平均管理成本为,既O为10%―15%,中国资金成本C,由于不能直接吸储,只能从向国际组织借贷资金――成本6%,和从金融机构借钱――成本在7%―8%,此外还有坏账拨备S,按照巴塞尔协议计划标准,至少要占贷款量的2%―3%,因此每笔贷款的成本(O + S + C)大约在18%以上。而最高法院《商业银行法》司法解释利率超过法定利率4倍即为高利贷,不受法律保护。当前我国一年期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为约6%,则封顶利率为24%。按此计算,小额贷款每年可持续发展利率定价区间为18%―24%,利润率P服从区间[0,6%]。但是由于中国年通胀率高企,所以P要被侵蚀一部分,利润率必然低于6%,发展必定收到遏制。因而政府部门如果能在融资成本方面给予小额信贷项目支持,则无疑可以大大提高小额信贷的盈利率和发展空间。
(3)另外,可以用模型思想来验证(2)方法的定价的合理性。假设一国官定利率是反应本国资金供需状况和市场接待成本的最敏感指标,则可以假定小额信贷利率必须高于官定利率才能持续,那么二者之间可以存在相关关系。用计量经济学的线性回归分析,设官定利率为Y,小额信贷利率为X,参数为通胀率, 为待定系数,取5个国际成功小额信贷项目利率定价为样本值(2010),如下图,
国别,小额信贷机构 官定利率X 小额信贷利率Y
孟加拉,Grameen 10% 20%
马达加斯加,CIDR 14% 42%
玻利维亚,Bancosol 20% 48%
中国,虞城“扶贫社” 6% 21%
阿尔巴尼亚小额信贷 15% 23%
用EXCEL回归方程算法得出 ≈2.511494
Y= *X + i ,取i为2010年的通货通胀率为约3.5%,X为中国商业银行当前一年期贷款利率6.65%,则Y=2.511494*6.65% +3. 5% =20.20144 ∈(18%―24%),则将利率定为20.20%可视为合理的定价。
4.信贷产品
信贷产品可以分成“整贷零还”和“整贷整还”两种,整贷零还产品应当视作目前机构的基础产品,因为这种方式资金流转快,而且由于实际还款周期缩短,风险较小。
整贷零还。
贷款主要用于收成期限较长的农业生产活动,按照种养作物(包括种植水稻、茶叶、蔬菜等安徽泾县农户的主要经济来源)的生产周期贷款期限可分为6个月、9个月、12个月,最长不能超过12个月。每个客户的单笔贷款最高额度为1万元,为建立激励机制,根据贫困农户微型项目实施情况和还贷表现,评定一、二、三级农户,根据客户级别依次提高单户限额,即一级客户1000-4000元,二级客户4000-7000元,三级客户7000-10000元。若客户还款记录良好,则可以适当提高等级,但是最高不能超过三级客户的贷款标准。贷款利率为年利率20.20%,贷款发放时利息收取50%,最后一次归还贷款时收取剩余50%。客户自贷款发放满90天后开始实行分期偿还贷款本金,每月一次,每月还款额根据借款总额在借款期限内按应还款次数等分计算,即每次还款额=贷款本金/(借款期限-2)。逾期借款按其实际逾期月数计算缴纳违约金,违约金按年利率的24%执行,在客户发生逾期后的下次还款时收取。
整贷整还。
“整贷整还”产品必须与“整贷零还”产品可以同时使用,且只能给具有二级客户以上资格的优秀社员发放,整贷整还产品的借款还款时间必须在客户整贷零还贷款期限内。单笔整贷整还贷款额度上限为5000元,且与正在使用的整贷零还贷款之和不超过1万元。贷款用途主要用于养殖业,贷款期限分为3个月、6个月、10个月三种。贷款利率为年利率20.20%,贷款发放与到期回收时各收取一半利息,贷款本金到期日一次性还清。贷款逾期违约金每天按照逾期金额的千分之一收取。
5.贷款规则
贷款不需要客户提供任何物品担保,但是每个小组成员必须签署小组担保协议。另外,贷款本金的5%将作为小组基金(风险保证金),为了防止改组成员拖欠缴款。在支付贷款本金时,5%的贷款本金将被直接扣除,存入的小组基金的具体金额将被登记在客户信贷卡上,当所有小组成员的贷款本金和利息都已经还清后,小组成员可以申请取回小组基金。同时,为了解决小额信贷服务不能吸储,资金教匮乏的局面,特别规定:从得到贷款的下一周开始要每周存入贷款额的2‰作为个人储蓄,按同期央行活期存款利率进行给付。成员在入社3 年内不得支取储蓄,3年后若无欠贷发生,则小组成员可以支取全部储蓄,否则要扣利息作为处罚。
6.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包括成员欠贷不还和内部工作人员的道德风险。内部人员的道德风险要靠加强内部培训监督来以及加强内部会计控制来实现,严格控制信贷社分社存款、现金之和最好不要超过10%,超过部分汇往县社总部,在总量控制范围内,由县社自动下拨。或者还可规定,当年新添置固定资产费用不得超过去年盈利的25%等。另一方面,要利用奖惩措施来确保农户还款,比如没有按期还款或者缴纳储蓄,或者缺席中心会议,则对其授信额度减少10%,小组成员连带责任,也减少授信额度。若严重拖欠,可让其退社,收回贷款。贷款逾期违约金标准参考整贷零还和整贷整还的处罚标准来定。
7. 其实现在小额信贷NGO面临的不仅仅是自身发展的问题,很大程度上也有社会环境和政策环境造成的生存压力,如何创造外在的环境让NGO能够健康稳步发展,也是我们关注的问题之一。在此提出一下几点建议:
(1)合法性问题。在我国某省的金融主管部门的默许下,部分小额信贷项目已经开始吸收部分储蓄,维持资本金规模,但这种行为本身就已经与非法集资的法律规定相抵触,面临很大风险。希望主管单位和人大会议尽快给予法律认可和支持。
(2)农户虽然获得贷款,但是农户经营项目的技术水平和能力往往相对欠缺,要做到资金和技术想结合,政府或者农信社、农业银行等官方机构配合小额信贷组织,给予借款农民进行技术培训,讲农户与农技社和畜牧社等联系起来。小额信贷NGO也要每年拿出一定比例的营业收入支持农户培训。
(3)可以学习东南亚经验,政府主导或者允许设立贷款担保公司,为小额信贷分担风险,让其真正安全安心发展。
以上,是我们课题组根据考察和成功实践经验总结提出来的改良版的小额信贷模式,以供政策制定者以及小额信贷项目NGO参考借鉴。
五.总结与展望
从国际社会小额信贷试验的发展轨迹以及我国农村居民对金融服务的强烈需求,可以预料到,在不久将来,我国小额信贷实践会逐步进入制度化建设阶段。我们认为,一些在我国国内先行运作的,与国际接轨的小额信贷试点起到了先导性和启迪性作用,其贡献不可磨灭。但是另一方面需要认识到的是,农信社的小额信贷项目等官方机构也会逐渐加入针对贫困农户的小额信贷市场中来,各类小额信贷的实施者会在竞争与合作中找到各自的位置,最终收益的,必然是借贷农户。这种局面的形成,离不开政府的宏观政策,尤其是在我们这样国情的国家,政策甚至会起到主导作用。然而另外不可忽视的是,国际经验表明,即使正规的金融机构能够成为小额信贷市场的主要参与者之一,其服务对象也不可能是有生产能力的贫困户,更多的会倾向于个体化或者有生意经营的农户。因而可以认为,民间的小额信贷NGO仍有长远的扶贫使命和广阔的活动天地,而这也是本文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凌华薇. 尤努斯扣门. 财经 . 2006 (22)
[2]杜晓山,孙若梅. 中国小额信贷的时间和政策思考.财贸经济.2000(7)
[3]杜晓山. 中国小额信贷的实践尝试. 中国农村经济.2004.
[4]杨柳明. 关于农村信用社小额农户贷款业务调查后的思考.金融经济.2009 (12)
农信社个人培训总结范文5
关键词:江苏地区;农村小额信贷;区域实践
1.江苏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业务开展情况
小额信贷,是一种关注中低收入群体发展的信贷手段,指的是专向低收入阶层提供小额度的持续的信贷服务活动。
江苏从2001年启动小额信贷这项工作,农信社贷款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近年江苏省民间借贷需求较为旺盛,尤其在2004年,江苏立足服务“三农”,江苏省农村信用社加大信贷投入,支持农民增收致富的政策不无关系。当年,江苏农村信用社由按财政担保资金1比2发放扶贫小额贷款,扩大为按1比3比例发放,使扶贫小额贷款的发放规模达3亿元,受益贫困户10万以上。据有关数据表示截止2004年5月,全省农村信用社农业贷款余额达527.8亿元,583万农户得到贷款,占全省农户总数的45.6%。全省农村信用社还广泛建立起农户经济档案,目前已为918万户农户建档,建档面达71%。各地农村信用社对不同等级的农户核定相应的信用贷款额度,颁发农户贷款证。目前,全省农村信用社已发放农户贷款证386万本,发证面达30%;农户小额贷款余额达62亿元,小额信贷成为全省农户获取贷款的主要方式之一。
农村的民间借贷年利率通常为15%-20%,更高利率的高利贷也并不鲜见。从事此项业务的地下钱庄和个人均被政府部门视为非法,但屡禁不绝。为有效疏导,江苏省政府2007年11月出台《关于开展农村小额贷款组织试点工作的意见(试行)》。该意见主旨为“在全省开展农村小额贷款组织试点工作”,此事同时被该省确定为推进金融业改革的尝试,更是为小农信贷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2.农村小额信贷的相关分析
为进一步探讨农村小额信贷对农村发展以及农民收入水平的影响,我们拟对农村小额信贷与农村发展的一些因素进行相关分析。
在众多因素中,我们选取了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耕地面积、以及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与农村信用社农业贷款作相关分析。
先对其做描述性分析:
江苏耕地面积2001至2004迅速下降,这与城市改造、农地征收有一定的关系,至2005到2007年耕地面积恢复到较为稳定的状态。传统上来看,耕地面积应和小农信贷呈正相关关系,但在江苏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的情况下,农民要想维持生计,就不得不另找生存之道。如江苏省淮安市赵集镇街西、沟北两个村盛产山芋,从前只能4角钱一公斤卖掉。自农民从信用社贷款后,家家户户搞起了粉丝加工,形成了规模,创出了品牌,农民人均年增收1300元。因此,江苏的耕地面积的减少与小农信贷额的增多现象便可得到合理的解释。
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自2004年来出现迅速递减的趋势,这与小农信贷为农民带来的实惠和便利有一定程度的关系。同时,恩格尔系数的下降,农民生活富足,随着小加工生意的逐步步入正轨,自给自足的传统经济模式成为过去,自有资金不断增多,贷款需求也会相应减弱。
纯收入是信贷公司考查借款方偿债能力的重要标志。农民人均纯收入逐年提高,农信社“惜贷”现象缓解,贷款利率下降的刺激,使更多的农民愿意贷款也有能力贷款,因此,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农信社贷款额存在正相关关系。
通过计算相关系数,如下表
由此表我们可以看到,农村信用社贷款解释了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正向变化的97.9%以及农村居民恩格尔负向变化的70%,这说明农村信贷对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显著作用。
3.江苏农村小额信贷存在问题
尽管江苏推行农村小额信贷已取得较为明显的成果,但是,总体上看,农村金融仍然是我省金融体系中的薄弱环节,金融业的发展还不能适应“三农”经济发展的需要,需要加大改革力度,进一步推进金融制度创新。
(1)小额信贷的政策环境还有待于进一步优化。小额信贷发展比较好的国家,政府都有一定的支持小额信贷长远发展的制度框架。其框架主要包括以下两点:一是给予小额信贷机构明确的法律地位,并在小额信贷机构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允许其扩大金融业务;二是政府还对经营良好的小额信贷机构给予支持,如提供批发资金。为促进其长远发展,江苏省应该给予小额信贷更多的关注与支持。
(2)农村多种经营集聚发展,小额信贷额度难以满足改革开发以来,农村经济发展迅速,过去以传统种养业为生产对象的农业发展模式逐步向多种经营方向发展。江苏农业发展出现多种经营,集聚发展的局面,一般起点高,发展规模大,对资金的需求大,而农村小额信贷有限的额度显然难以满足部分农民的需求。
(3)江苏农村民间高利贷比较活跃。当农户或农村中小企业不能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资金,就会从事民间借贷,甚至借高利贷。据测算,截止2006年8月末,江苏省民间高利贷资金规模为4O.12亿元,约占农村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2.43%,占全部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0.26。民间高利贷现象的存在,严重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和区域金融稳定,并由于其缺乏法律规范和保护,在社会资金匮乏的地区,其交易中极易产生欺诈、违约、社会暴力等违法行为和大量的民事纠纷,造成社会的不安定。同时因为小额信贷手续繁琐,进一步提升了民间借贷的替代作用。
(4)缺乏正向激励机制,开办农村小额信贷业务积极性受损。目前人民银行在存款准备金等制度上对农村信用社虽然仍有一些政策倾斜,但仅限于总体政策上的支持,约束和引导的针对性不强,国家在税收等其他方面也缺乏鼓励性政策。在内部管理上,小额信贷和其他贷款一样被纳入贷款管理,一同考核,同样奖惩,使得小额信贷在收益、管理成本上明显处于劣势,缺乏专门针对小额信贷的正向激励措施,信贷人员办理小额信贷的积极性不高。
4.进一步发展小额信贷的建议
(1)积极探索适合我国的小额信贷业务理论。同国外推行小额信贷的国家相比,我国市场体系和信用体系不够发达,因此不能完全照搬其他国家的小额信贷模式。我国农村小额信贷业务的发展必须从促进城乡经济发展平衡出发,以金融机构改革为基础,突破传统的金融理念,不断尝试,总结出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农村小额信贷业务开展模式。
(2)政府必须保证对农村小额贷款公司的政策扶持:发挥政策引导和政策倾斜的作用,制定促进农村小额信贷业务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在资金、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建立正向激励机制,调动各农村金融机构的积极性,鼓励各农村金融机构积极主动地拓展小额信贷业务。
(3)农村小额贷款领域要积极引进高素质人才。农村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一批具有创新意识、先进理念和扎实专业知识的人才,农村小额贷款机构应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吸引人才,并给予优秀人才足够的发展空间。同时,还应加强已有工作人员的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4)创造良好信用环境。以金融生态县建设为契机,继续加快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农村信用宣传,积极创建信用户、信用村和信用镇,进一步优化农村信用环境,提高农户、农村企业的信用度。
(5)农村小额贷款公司要建立科学的内控机制。要实现可持续经营,首要的问题是控制贷款风险,尽量降低呆坏帐比率,同时建立合理的内控制度。贷款管理方面,必须严格要求贷前、贷中、贷后的各个环节,随时掌握借款人的经营状况,确保资金安全运作。
参考文献:
[1] 陈伟光,王姣丽.浅析孟加拉乡村银行模式在我国的实践[J].海南金融.2008,(5).
[2] 王者富. 小额农贷业务需要创新[J] 吉林金融研究. 2007,(10).
[3] 朱国陵,许峻,林琳. 南京地区农村小额信贷的实践与思考[J]. 金融纵横2008,(3).
农信社个人培训总结范文6
一、从细节之处做好委派稽核的监督职能
正如一本书说得好“细节决定成败”,做好任何工作都要考虑周全工作中的每个细节,要做好委派稽核工作也是如此,要在每个细节上下功夫。
学深金融法律、法规,写好稽核报告。委派稽核工作的主要任务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检查被稽核单位是否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金融方针以及个人在执行信用社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中,是否存在弄虚作假,利用职务之便营私舞弊等情况。“打铁必先自身硬”。要想做好稽核检查工作,就需要委派稽核员熟悉相关的金融法律、法规和政策,并掌握相关业务知识。只有学好金融法律、法规,我们的委派稽核员在检查过程中才不会无从下手,检查出的问题才有理有据。此外,还要注重对被稽核单位的调查研究,培养委派稽核员对问题的综合分析和专业判断能力,以及对稽核报告的文字表达能力。
根据工作实际,细化工作计划。在制定委派稽核员的工作计划方面,首先把每月的工作内容,细分到每项内容当中,如现金的现场稽核、账户的各项稽核,或是贷款要素、手续的现场稽核等,将其拉列详单,确保工作内容无丢漏,然后按照检查要求,将检查内容制定到工作计划当中去,每天的工作就按工作计划有条不紊的依次实施。
做好稽核检查记录,明确检查侧重点。在现场稽核方面,事后监督工作要记录的尽量详实,工作底稿要有对稽核事实和结论提供支持的材料,对发现的问题要认真检查核实,对重大问题要进行追溯检查,对屡查屡犯的小毛病,看是不是人为原因,要深查存在问题的根源,跟责任人讲明厉害关系,如效果不大,再按稽核管理处罚办法对其加重处罚,凡检查项目、内容一定要做到事实清楚、数据准确、责任明确,问题详细,然后按照问题性质和有关规定进行处理,需要逐级上报的,要写出详细的上报稽核报告。
此外,每月序时稽核检查内容,在稽核对象上要有所侧重,既要在稽核内容和对象上全面覆盖、不留死角,又要突出每月稽核内容和对象的侧重点。每月选择不同的侧重点,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稽核检查,所有的稽核项目存在的问题就能最大限度地暴露出来。
细查日常传票,分析可能存在的问题。传票是记载信用社经济活动的载体,信用社的每一笔经济活动的来龙去脉都通过传票反映,所以认真检查传票也是稽核监督的一种方法。在检查传票时,只看传票要素是否丢漏是不够的,还要看传票载明经济活动的实质,分析其可能存在的问题,发现是否存在违规违纪现象。以下是在a信用社发现的一次错记支票金额的例子:20__年2月26日某厂向b县联社转款1万元,销该厂帐户1万元,a信用社开出转帐支票金额10万元,a信用社往来帐记成1万元,而a信用社所在的b县联社收到支票记入账的金额是10万元,后来经过核对往来帐才发现记错,幸亏开户企业认帐,没有造成损失,如果不认,会给信用社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所以除了制票人细心外,我们的委派稽核员也要监督好日常传票中的往来业务,发现时要及时和开户单位核对往来帐余额,不要怕麻烦。
随时抽查库存现金,掌据现金动态。现金稽核也是稽核工作的重点之一。如白条抵库就是信用社常出现的问题,所以检查现金时要体现随机性,不能让被稽核单位抓住规律。此外,对信用社库存现金超限额或现金余额大起大落等情况也要认真稽核。比如,近几日经办人员是否有大额存取款,如有则检查其真实性。如遇大额贷款发放,应及时检查清点现金,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
二、充分发挥好委派稽核员的服务职能
服务职能是基于监督职能之上,只有很好的监督,才能很好的服务。当好领导的“监控”,做好领导分配的任务。委派稽核员除了要完成额定工作外,还要完成领导交予的额外任务。充分做好本职工作,为领导提供科学严谨地监督依据,体现了稽核监督与服务的双重性。在检查业务的过程中,要向领导提出一些创新稽核业务发展的工作方法。比如,在稽核贷款管理账据是否相符的内容时,由于借据放置顺序与微机打印的贷款分户明细顺序不一致,直接分总核对十分麻烦。只要从微机中把贷款分户明细数据导入能编辑的表格中,再将其按一定顺序排序,比如按贷款金额或是贷款日期排序,然后在按借据找编辑好的贷款分户明细,这样就很方便了。像这样好的方法可以建议领导推广,如果采纳,就可以大大提高稽核的办公效率。
此外,委派稽核员还应随时将监督督信息反馈给主管领导,有针对性地做好领导交办的工作,经常总结稽核经验,不做有悖于金融法律、法规之外的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思想认识上把持应做不应做的尺度,充分发挥好委派稽核员的服务职能。
在职不越职,服务好基层信用社。做为委派稽核员要认清自已在信用社的位置,不插手信用社的日常业务流程,对信用社违反会计规定的事或行为要及时予以制止,充分发挥好委派稽核员的建议权,对信用社存在的漏洞进行风险提示,并加强稽核追踪,使被稽核单位的漏洞在规定的期限内加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