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化工顶岗实习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化工顶岗实习报告范文1
下面是给毕业生们准备的顶岗实习报告总结,欢迎查看!
实习报告总结
时间总是在我们不经意间已流过指尖。在不经意之间我们已经走过了六个月,六个月的实习生活马上就要结束了。回首这半年的历程,脑海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迹,在这半年里我学会了很多,也认识了很多真诚的朋友和善待我的师傅。
20xx年xx月,我离开学校来到呼和浩特中燃城市燃气发展有限公司进行实习。呼和浩特中燃城市燃气发展有限公司是集煤化工生产、天然气输配、燃气工程设计安装和维修服务为一体的中外合资企业。公司主营业务为燃气供应、燃气销售服务、燃气管道安装及焦炭、苯、煤焦油生产等。
公司成立于20xx年xx月,是原呼和浩特市煤气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增资扩股,吸纳香港联交所上市公司中国燃气控股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中燃投资有限公司的投资后成立的,属于中外合资企业,是自治区目前规模、实力的燃气企业。
公司煤化工系统始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曾是内蒙古的独立型焦化厂,为自治区地方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而我进入的就是呼和浩特市中国燃气的焦化分公司的甲醇项目进行实习,能来这样的企业实习我认为是一个很好的锻炼自己的机会。
由于我们新进入公司工作,所以我们先进行了七天的学习,学习企业的文化,工作的方向。让我们对呼和浩特中国燃气有了一个认识。呼市中燃作为一个新兴的企业,它有着自己的企业文化和历史,而它也正在努力的完善着自己的企业文化,努力的去书写自己的辉煌历史。也正因为这种努力和发展才造就了如此辉煌的企业。
在为期一周的企业文化学习以后,我被分到甲醇项目的空分工段进行学习培训,空分对于甲醇来说是个独立的岗位,它主要给甲醇转化送氧气和整个生产工序的氮气供应,以及对外销售产品氧气和氩气。我们知道空气中主要成份是氧气和氮气以及氩气、二氧化碳等等多种气体,而空分顾名思义就是把空气分离,利用各气体的液化温度不同给空气进行降温,净化,分离就得到某一种纯净的气体。
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我明白了许多。首先明确顶岗实习的目的,在于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学校与社会的沟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业务水平,尤其是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以及待人接物与外界沟通的能力,以便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较强实践能力、良好职业道德、高技能、高素质的,能够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顶岗实习、工学结合是现代职业教育的一种学习模式,是把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其基本形式是学校与企事业用人单位合作培养学生,学生通过工学交替完成学业。生产实习是我们学院为培养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安排的一个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将学校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从而为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尽快成为业务骨干打下良好基础。通过生产实习,使我们了解和掌握了车间管理、生产技术和工艺过程;使用的主要工装设备;产品生产用技术资料;生产组织管理等内容。在这次生产实习过程中,不但对所学习的知识加深了了,更加重要的是更正了我们的劳动观点和提高了我们的独立工作能力等。
通过这次实习,我发现了自己看问题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方式也逐渐开拓,这与实践密不可分,在实践过程中,我又一次感受充实,感受成长。
1、要有较强岗位意识。
作为一名毕业生,毕业后走向社会,大多是从事一线工作,有劳动性的,有营销性的,基本上都要从基层做起,这是高职生必走之道。每一个岗位都有他特有的作用,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是一种岗位责任,是一种职业品质,用人单位很注重这种品质。这种岗位责任是一名员工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要增强岗位责任,就必须顶岗深入到生产一线进行脚踏实地的工作,兢兢业业的去做,只有这样,才能磨练和增强他们的岗位责任感,这是现代社会对高职生的基本要求。
2、在工作中要有良好的学习能力,要有一套学习知识的系统,遇到问题自己能通过相关途径自行解决能力。
因为在工作中遇到问题各种各样,并不是每一种情况都能把握。在这个时候要想把工作做好一定要有良好的学习能力,通过不断的学习从而掌握相应技术,来解决工来中遇到的每一个问题。这样的学习能力,一方面来自向师傅们的学习,向工作经验丰富的人学习。另一方面就是自学的能力,在没有另人帮助的情况下自己也能通过努力,寻找相关途径来解决问题。
3、要明白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我们顺利工作的保障。
在工作之中不只是同技术、同设备打交道,更重要的是同人的交往。所以一定要掌握好同事之间的交往原则和社交礼仪。这也是我们平时要注意的。我在这方面得益于在学校学生会的长期的锻炼,使我有一个比较和谐的人际关系,为顺利工作创造了良好的人际氛围。另外在工作之中自己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例如:缺乏实践经验,缺乏对相关行业的标准掌握等。所在我常提醒自己一定不要怕苦怕累,在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实践,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另一方面要不断的加强学习,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4、要不断积累社会经验。
增强社会经验,也是增加工作经验。一名毕业的大学生在面对用人单位面试时,别人很自然要问到你有无工作经验,这道门槛拦住了不少大学生。因此,顶岗实习不仅仅是一种劳动锻炼,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增强工作能力,增加工作中的沟通和适应能力,增强做人的才干;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有了适当的顶岗实习并能顺利拿到一份顶岗实习合格证,这对今后走向社会,应聘岗位时,无疑是非常有益的。
5、要认真学习企业的科学管理技能。
管理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学问和艺术。科学的管理,能给企业插上腾飞的翅膀。我们选择学生顶岗实习的平台时,选择一个好的企业,特别是科学管理好的明星企业,对实习学生来讲,无形中就会增长他们的科学而严谨的管理意识。在这种环境下,企业员工综合素养有较大提升。用他们自己的话说:从中兴走出去的员工,可以胜任其他企业的主管。
化工顶岗实习报告范文2
关键词:职业能力 生产实习体系 校企合作 保障机制
我校是由中石化长岭炼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下属的五个教育培训实体合并创建的。建校三十多年特别是升格为高职院十年来,我们依托行业、服务行业、提升行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行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我校毕业生占长炼职工、各层次领导干部、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比例分别为70%、50%、90%。在国内许多石化企业的开工现场中,也洒下了我校毕业生的汗水。我国大多数石化企业中有我校毕业生的身影,石化行业的发展,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离不开我校的贡献。
为什么我校毕业生如此受到企业的欢迎和行业的青睐?这是我们长期以来围绕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素养,注重生产实习的结果。
1 提高对生产实习的认识,转变人才培养模式
1.1 加强生产实习是国家的一项制度性安排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二十条规定:“职业教育应当实行产教结合,为本地区经济建设服务,与企业密切联系,培养实用人才和熟练劳动者。”2005年,国务委员陈至立在全国职教工作会议上进一步对生产实习制度作了明确的阐释,指出:“要以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为核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实践环节教学,使学生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要进一步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建立紧密的联系,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最后一年要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高等职业院校在校学生实习实训时间不少于半年。”这说明,职业院校学生生产实习,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教学规律的探索和实践,而且是国家的一种制度性安排,加强生产实习是对国家政策的贯彻和执行。
1.2 加强生产实习是实现职教功能,体现高职特色必然要求 高职教育的功能首先是实现毕业生就业。实现就业必须有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如果我们的学生找不到生产实习的岗位,说明我们所开设的专业没有需求,我们的毕业生没有市场,就更谈不上实现高职教育服务行业、提升行业的功能了。另外,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都是与生产实践紧密联系的,离开了生产实习和校企合作,高职教育就不可能有自己的特色。
1.3 加强生产实习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 职业技能是职业素质的核心因素,职业技能的最后形成,不是理论课堂,也不是校内模拟实训场所,而在企业生产“实战”现场。多年来,我们通过加强生产实习,较好地实现了融“教”、“学”、“做”于一体的教学方式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专业要求和学生具体情况,有的先学后工,有的先工后学,有的边学边工,以工促学,突破了教学改革的难点,我院主体专业全部实现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确保理论学习和实习实训时间达到1:1的比例。为培养高技能型人才开辟了一条有效途径。
1.4 加强生产实习是学院自身发展的需要 在生产实习过程中,我们通过将教师送到工厂见习和聘请企业技术管理人员为我们的兼职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既锻炼了师资队伍,实现了人才、技术的双向交流,又优化了培养方式,提高了教学水平;通过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实现了校企融合、资源共享;通过把长炼人“艰苦奋斗、争创一流”的企业精神作为我们的校训,实现了管理水平的提升;通过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形成我院独特的“崇德、精业、求实、创新”的校风、“爱心、耐心、精心、信心”的教风和“勤学苦练、一专多能”的学风。
通过对生产实习认识的提高,我院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实现了两个重点转移,即:一是由课堂教学重点向实践教学重点转移。二是由校内基地强训重点向企业生产实习重点转移。
2 围绕职业能力核心,突出生产实习重点
2.1 围绕一个核心,即职业能力,它包括技能适应性能力和非技能适应性能力。技能适应性能力是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它和具体工作紧密联系,是一种应用和应变能力。非技能适应性能力是指个人与职业环境和谐相处的能力,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行为规范等。
2.2 分成两个阶段,我院将生产实习分为生产实训和顶岗实习两个阶段。生产实训主要是学生完成专业理论学习后,带着课题下工厂,在师傅指导下进行生产实训,培养专业技能。生产实训合格,学生与用人单位确立就业意向,进入就业岗位开始就业见习,适应新的岗位和环境,进一步提高专业技能并将专业技能转化为职业能力。
2.3 注重四字管理,对于生产实训阶段的学生,采取“学、保、导、考”四字管理法。“学”就是生产实训做到学有目标、学有项目、学有岗位;“保”就是在时间、经费和措施上要有保证;“导”就是生产实训中有师傅和带队老师的指导;“考”就是实训结束,接受生产实训单位的考核和参加相应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我们要求学生通过生产实训,取得中级及以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对于顶岗实习的学生,采取“学、用、管、考”四字管理法。“学”就是要求学生学习就业单位的生产技术和企业文化,做到学有目标;“用”就是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提升职业技能;“管”就是按在校学生的要求进行纪律等方面的管理;“考”就是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接受学校与企业的双层考核,完成实习报告,返校参加毕业答辩,完成其它毕业程序。
2.4 进行三个考核,即:过程考核,学院考核学生生产实习过程,检查实习过程记录材料,包括实习计划、实习日志、实习报告、应知应会考试成绩等,建立学生实习档案;结果考核,生产实训结束,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用人单位考核,顶岗实习结束,了解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评价。
3 理清思路,构筑生产实习的体系
3.1 组织体系 ①领导机构。实习实训领导小组是生产实习工作的领导和指导机构,主要职责为研究生产实习中的重大问题;制定工作的目标、政策和措施,建立工作制度;规范工作流程,明确责任分工,制定考核办法。②管理机构。实习实训处是生产实习管理部门,代表学院对相关部门行使生产实习的协调、指导、管理、督促和检查。③协助机构。教务处、学生处、培训鉴定处等部门。④组织机构。由学院各系部组成,负责实习基地建设和生产实习的组织管理。⑤实施机构。各专业生产实习基地,执行生产实习计划,完成生产实习任务,建立学生实习档案和实习基地建设档案。⑥合作企业。协助对生产实习计划的制订、实施和对实习学生的指导和管理。
3.2 制度体系 ①实习学生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实践教学管理办法》、《生产实训实施细则》、《顶岗实习实施细则》、《生产实习安全管理制度》等。②实习教师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实习指导教师管理和培养制度》、《校外生产实习指导教师聘任办法》、《指导教师津贴发放办法》等。③实习基地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校内生产实习基地管理办法》和《校外生产实习基地管理办法》等。④合同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企校生产实习合同》和《师徒合同》等。
3.3 实施体系 准备阶段,要求要有职业技能训练标准、大纲、实施方案、确定生产实训岗位、明确带队老师和生产岗位的指导师傅;生产实训阶段,要求学生撰写开题报告、填写实训日志、作好实训小结,带队教师和指导师傅一起对学生作出实训成绩评定;生产实训结束,考核合格,参加职业技能鉴定;顶岗实习阶段,要求有学生和用人单位签订顶岗实习协议,签订师徒合同、实习结束,写出实习报告,并要求用人单位为学生作出顶岗实习鉴定;最后,返校参加毕业答辩,完成其它毕业环节。
3.4 评价体系 ①过程评价,查生产实习开题报告、生产实习计划、师徒合同、实习日志、实习报告等过程记录的完成情况。②结果评价,查职业技能鉴定、实习成绩评定、实习报告答辩完成情况。③单位评价,包括职业能力、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行为、工作业绩等。④综合评价,根据上述三方面评价结果进行综合评定学生实习成绩。
4 加强校企紧密合作,建立生产实习保障机制
为了给生产实习搭建平台,建立良性循环的保障机制,近些年来,我院先后与长岭炼化公司、广东天乙集团、深圳君招电子有限公司等几十家企业进行了深度合作,逐步形成了以校企全面融合为特征的长炼模式、以订单培养为主要特征的天乙模式,和以合作办学为特征的君招模式三种校企合作模式。在和这些企业深度合作,特别是与长炼的全面融合中,我们推进了“三个共建”。
一是共建“队伍”,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素质过硬的专业教学团队。三十多年来,我们在为企业提供培训和鉴定服务过程中,为培养和造就“双师型”教师队伍,开辟了许多渠道。我院教师绝大多数是长炼科协专业学组会员。近年来,为了进一步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力度,鼓励和要求教师从事企业培训和技能鉴定工作,鼓励教师参与培训开发和调研,参与企业的应用性技术课题研究,参与企业特有工种技能鉴定题库建设和培训教材开发,参加企业科研和技术交流,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取证和各类教学技能竞赛活动等。通过多种渠道提高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确保“双师型”教师达到80%以上。我院建立和健全了青年教师下工厂见习培训制度,还组织青年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比武状元”结对子,当他们的助手。通过这些措施,不少青年教师,正在成长为我院教育教学骨干。
学院也非常重视兼职教师的聘任和管理,先后聘请了59名企业生产技术和管理专家作为兼职教师,特别是聘请了41名高级工程师和高级技师作为我院实习指导教师。院系两级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中,企业专家、学者占三分之二。学院制订了《外聘教师管理办法》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章程》,为外聘教师和专家管理建章立制。这些从企业聘请的兼职教师,企业工作经验丰富,专业教学紧贴企业实际;同时,他们定期或不定期的给学生开设讲座、作学术报告,把来自生产、管理第一线最新的知识、最新的技术、最新的经验、最新的企业文化建设信息以及企业对员工的职业道德要求传授给学生。
化工顶岗实习报告范文3
关键词:石油化工专业 “2+2” 生产实习模式
1 概述
由于石油化工生产的特殊性和安全要求,在实习过程中,几乎所有的化工企业都只允许学生参观,而不允许学生操作,即只能“看”而不能“动”,这无形之中加大了学生与生产过程的距离,学生无法在实习过程中接触到生产的实际问题,使生产实习的预期效果大打折扣。为了克服传统实习模式中存在的不足,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以强化实践能力为手段,2013年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在生产实习方面进行改革,实行了“2+2”生产实习模式教学。
2 石油化工专业“2+2”生产实习模式的优势
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2+2”生产实习模式改革后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传统的生产实习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对生产实际过程理解和掌握的需求。为了保证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能在生产实习过程中得到真正的锻炼和提高,必须要进行“2+2”生产实习模式改革。
3 化工专业“2+2”生产实习模式设计与安排
为了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充分体现校企合作“2+2”生产实习模式的优势,为此,按照企业岗位技能要求,我们设计出四周的生产实习教学模式,即系统仿真教学与现场实训操作(2周),下厂实习(2周),并采用不同的培训和考核方式。
3.1 “2+2”生产实习模块的主要内容
■
3.1.1 系统仿真培训模块
2013年我院引进了常减压生产装置、催化裂化生产装置及乙醛氧化制醋酸装置的系统仿真软件,学生经过2周的企业现场实习,在基本了解生产工艺和操作的情况下,在计算机仿真系统上进行模拟操作培训,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生产操作技能。计算机仿真训练主要内容包括装置正常生产操作调节,装置开、停工过程操作,装置主要事故处理。通过计算机仿真摸拟训练,熟练掌握石化生产装置典型操作单元操作技能,基本具备主要生产装置开停工和事故处理操作技能。
3.1.2 化工单元实训操作培训模块
我院化工单元实训装置主要包括换热器、离心泵、反应器、萃取、精馏及管路拆装。学生在下厂实习及系统仿真操作的基础上,通过对化工单元的实操训练,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化工单元生产过程基本技能,掌握化工单元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方法,能够对设备的基本参数进行分析,使学生将化工相关课程中的基本知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灵活运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解决问题的能力。
3.1.3 生产装置实习模块
生产装置主要包括常减压、催化裂化、焦化、重整、油品装置、聚丙烯及催化剂等炼油化工装置。学生通过下厂实习,了解目前该生产装置的基本情况、工艺原理、主要设备及操作方法;了解最新的DCS先进技术,掌握DCS的控制方法;学习车间先进的管理模式;在生产装置实习中,能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并能学习工人师傅严谨的工作作风、严肃的工作态度、团结协作的精神,为顶岗实习创造条件。
3.2 “2+2”生产实习模式的考核制度
“2+2”生产实习模块的考核制度采用灵活的考核手段。系统仿真考核采用计算机自动评分考核;化工单元实训考核分理论与实践两部分,即理论采用抽题方式,实践采用现场操作;下厂实习分两部分:一是采用生产装置随机抽题进行现场回答,二是要求学生写生产实习报告,包括:平时考核、实习日记、实习报告等形式。所占的考核比例如下图。
■
4 石油化工专业“2+2”生产实习模式运行效果
今年我们已经承担了2011级学生六个班约400名学生的生产实习任务,为了了解“2+2”生产实习模式运行效果,我们对已经参加生产实习的学生发了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
由表中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90%的学生认为“2+2”生产实习模块教学效果很好,80%学生认为训练内容丰富,可以培养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90%学生认为团结合作精神培养很大,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经过一个月的生产实习,90%的学生对这种模式很感兴趣。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也发现,部分学生对这种模式还不太适应,认为时间比较短,所学的内容太多,有些内容没有完全吸收,学生们反映如果能再延长2周,可以将训练的内容更加巩固。
总的来说,学生对这种生产实习模式很感兴趣,达到或超过了预期效果,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5 结论与展望
5.1 石油化工专业“2+2”生产实习模式,由于能充分利用生产装置实习、系统仿真训练、化工单元实训等各自优势,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教学内容符合企业需求,学生专业针对性、岗位适应性强,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
5.2 石油化工专业“2+2”生产实习模式优势重在解决了传统的生产实习长期依赖生产装置的问题;解决了培训费用高,人员难于管理的问题;解决了学生只能“看”,不能 “动”问题;解决了理论与实践各成体系,无法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问题;解决了老师“双师”素质的培养、实践操作技能提升的问题。
5.3 石油化工专业“2+2”生产实习模式通过合理的教学安排及考核,对其他校企合作高技能人才培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也对相关专业的实践性教学工作起到了示范和辐射作用。
参考文献:
[1]冷士良主编.化工单元过程及操作[M].化学工业出版社.
[2]崔克清主编.化工单元运行安全技术[M].化工工业出版社.
化工顶岗实习报告范文4
关键词:园艺专业;生产实习;创新能力;学生就业
毕业实习作为大学本科实践教学环节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为导向,通过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团队合作的科学素养和独立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把握技能,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能力,以及在生产实践活动中的创新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全面提高学生认知和解决园艺产业实践问题的能力,为将来胜任本职工作打下基础。
1实习前充分准备
1.1召开动员会
在实习开始前,组织全体实习学生和带队老师召开实习动员大会,让大家充分了解实习的目的、意义,充分认识到实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根据实习特点制定实习纪律,分配各班班长和团支书的工作职能范围,使其参与到生产实习的组织工作中来。着重强调安全教育,尤其是实习中人身和财产安全问题,让学生明白没有安全就没有生产实习的落实。安全、纪律问题重在学生干部的带领作用和学生的自律。
1.2合理配备实习老师
在实习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指导教师是主导。指导老师自身素质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实习教学效果质量的好坏。因此,根据年龄、职称、经历、专业等对实习指导老师进行优化组合,一般由经验丰富、责任感强的老教师担任队长,以便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技能和专业教师指导实习的整体水平,以及实习期间内外部的组织协调与管理。实习指导教师要有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讲解要耐心细致、有针对性,答疑要准确、切合实际。
1.3与实习基地沟通协商
由于园艺专业生产实习的季节性和周期性较强,实习前应周密计划,与实习基地加强沟通交流,协商落实实习内容、实习方式、实习时间等,确保实习效果。
2实习形式多样化
2.1分散实习与集中实习并举
分散实习是利用周末分散的时间,学生自由组合,根据毕业实习教学大纲联系实习单位,确定生产实习内容,自我组织、自我管理前往实习单位完成实习任务,这种方式具有不占用学生正常的上课时间,不影响正常的教学方案实施的优点。集中实习是停课集中时间进行实习,指导教师依照实习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要求,率领全体学生集中前往实习基地和实习单位,采取参观学习、现场实际操作、专业讲座和讨论等方式实施实习。集中式实习因占用时间过长,需要教学计划集中安排,势必造成其他课程的安排过于集中,学生学习压力过大。实行分散实习与集中实习并举,在园艺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段利用周末两天集中学生实习,其余时间分散实习,既不影响教学效果,又使学生乐于接受。
2.2分批分阶段实习
园艺生产季节性强,生产周期相对较长,假定实习完全套用教学计划,仅仅安排在几周内进行,学生就不可能对整个生产过程有清楚的认知和实际操练,势必影响实习效果。因此,可采取灵活的分批分阶段实习模式,将实习时间与周末时间综合考虑,将实习内容与学生兴趣爱好结合起来,实习内容可以大大得以丰富。
2.3循环交换式实习
各实习单位实习内容不同,学生分组安排进入不同的实习基地,每组学生在某个基地实习一段时间后与另一个实习基地的学生对调互换。这种模式能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生产单位和企业,对专业行情加深了解,学到更多的适用技术和专业知识,从而使得专业综合素质得以大幅提升。
2.4实习与就业相结合的顶岗实习
鼓励学生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及特长以及未来的就业动向,让有能力和有条件的学生自己寻找、联系实习单位,或由指导教师推荐到有可能招收毕业生的生产企业去实习。学校聘请企业的生产技术人员作校外指导老师,校内老师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实习并进行指导。这种方式可使学生深入了解企业,企业也可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水平,双方可相互增进了解和加深了解。如果学生和企业最终能达到双向选择的意向,对两者都是有利的、互惠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解决部分学生的就业问题。另外,实习与就业相结合的顶岗实习模式,使实习内容、课题来源更加广泛、丰富,学生除了选择学校老师布置的实习任务、内容外,也可将企业交给的课题带回学校作为毕业设计的题目,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达到“校、企、生”三方共赢。
2.5混合式实习
生产实习不再单独进行,而是随本科生导师进行毕业论文设计时一起进行生产实习。这种方式有充足时间保障,能够与毕业设计(论文)或导师的科研课题相结合,有充足经费作保证,与导师朝夕相处,教师以自身的科研素养影响学生,以自身的人格力量来引导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创新能力,更具科学性、严谨性。缺点是导师实践阅历、经验和课题差异较大,部分导师的科研方向和指导本科生的论文内容与实际生产联系不紧密甚至脱节,有些实习内容与未来的就业或工作关系甚微,不利于学生实践技能、技艺的培养,对学生就业工作帮助不大。
3考核科学合理考核方式
对人才培养有明显的导向性。对于每一位学生的实习考核要科学合理,要体现出目标一致性、客观性、可行性、简易性。在实习结束时,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包括考勤和纪律情况)、实习报告内容的完整性、实习记录本记录的认真性和全面性综合评判,给出一个合理的分数。评定等级分为优秀(≥90分)、良好(≥80分)、中等(≥70分)、及格(≥60分)、不及格(<60分)五级,且优良率不超过55%(优秀20%),保证评分的客观性和相对性,体现教育的全面性。尤其是实习报告的撰写,体现的是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和升华。
4结语
毕业实习是完成本科人才培养计划、实现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实习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只要加强管理,善于管理,积极大胆探索,就能提高实习效果,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林定元,潘红忠.高校工科专业实习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25):162-163.
[2]俞成丙,张宪康,邵勇.简论生产实习的过程管理[J].高等教育研究,2006,22(3):24-26.
[3]郄世鸿,梁军.高校生产实习工作的探索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6):158-159,189.
[4]李永刚,张铉哲,张俊华.农科类生产实习的分析及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3(16):224-225.
[5]沈涛,卢鑫,黄金哲.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在生产实习教学中的渗透[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1-2):146-147.
[6]杨世芳,祝媛媛,王治国,等.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培养学生实践能力[J].广东化工,2013(2):128-129.
化工顶岗实习报告范文5
[关键词]高职教育 顶岗实习 课程化管理
[作者简介]姜义林(1962- ),男,山东烟台人,淄博职业学院副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山东 淄博 25531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09年度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平台的构建与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09108,项目主持人:姜义林)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8-0031-02
顶岗实习以其工作的真实性、工作环境的复杂性、工作经历与体验的综合性成为高等职业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我国教育行政部门通过出台相应政策强化顶岗实习的开展,要求高等职业院校积极推行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规定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现阶段高等职业院校的顶岗实习管理或多或少地存在薄弱之处,需要高等职业院校采取相应措施切实提升顶岗实习的成效。
一、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现状
通过问卷调查得知,顶岗实习已得到国内高职院校的高度重视,大部分院校已将其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了相应的学时和学分,并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组织实施,顶岗实习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在实施顶岗实习的实践过程中仍存在一些普遍性问题,导致顶岗实习不能达到预期效果。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相当数量的高职院校仅把顶岗实习当作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而非作为一门课程实施,没有将顶岗实习按照课程化管理的理念进行系统设计。其结果往往造成顶岗实习课程标准缺失,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考核评价标准等要素没有明确定义,导致顶岗实习课程实施的随意性较大。
2.顶岗实习管理手段相对落后,导致各方信息沟通不畅,影响了管理的成效。顶岗实习学生的各种实际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使得问题容易积少成多。目前,电话、短信、QQ仍作为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的主要方式,难以适应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对顶岗实习进行实时动态管理的要求。需要建立独立的信息运行系统实现信息的共享和沟通,确保管理实施和指导的即时、有效。
3.顶岗实习管理体系不完善。一方面,顶岗实习管理制度不健全,顶岗实习过程管理文件或记录不系统,且管理制度的执行不到位;另一方面,顶岗实习的管理难以实现校企协同管理,主要表现为校企协调共管机制不成熟,企业参与顶岗实习管理的热情不高。
4.学生顶岗实习考核评价机制不完善。企业作为学生顶岗实习的主要评价主体,但在实践过程中,企业对学生顶岗实习的评价缺乏应有的重视,使得企业评价流于形式,难以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学生家长及社会参与学生顶岗实习效果评价的渠道不畅通,未能实现多主体的综合性评价。这就需要建立起对顶岗实习的动态评价,形成以企业为评价主体,多主体综合性评价的限时评价体系。
二、顶岗实习课程化管理的理论依据
1.顶岗实习的一般课程属性。目前,关于课程的定义繁多,通俗地讲,课程就是教学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顶岗实习作为高等职业教育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过程的组成部分,理应属于教学过程。而教学活动又是以课程为介质的共同活动,因此作为教学活动的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本质上具有课程的特征和特性。顶岗实习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以及提升就业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占学生1/6以上学业时间的顶岗实习是专业教学和学生就业所必需的,因此它又是一门所有专业所有学生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
2.顶岗实习的特殊课程属性。为了实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就一般课程而言,必须解决课程目标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组织实施、教学效果评价、课程资源建设等方面的问题,这也是顶岗实习作为课程管理首先需要解决的。然而与一般课程不同,顶岗实习在实施时间、地点、内容、形式、主体等方面都具有特殊性,是课程的一种独特形式,这就要求对顶岗实习的课程化改造应切合顶岗实习的特点。
综上所述,顶岗实习既具备职业教育课程的一般属性,又具有职业教育课程的独特属性。这种逻辑亲缘性的存在,确立了将顶岗实习作为课程实施的理论前提。
三、实施顶岗实习课程化管理的途径
1.系统设计顶岗实习课程。顶岗实习课程(通常占1/6以上总学时)的学时远远超过其他任何一门课程,其效果对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影响也是举足轻重的。顶岗实习课程教什么、怎么教是课程设计不可回避的问题。为了真正发挥顶岗实习的重要作用,应将顶岗实习作为专业核心课程纳入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并结合顶岗实习的特点设计顶岗实习课程标准。
第一,课程目标。与一般课程培养目标不同,顶岗实习课程目标存在实习单位及其岗位和职业情境的差异,课程目标的特征表现在强化职业技能、提升职业素养和提高就业竞争力。以淄博职业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例,顶岗实习课程目标分为三个层次,不同阶段的顶岗实习具有不同的侧重点,如体验性顶岗实习侧重让学生体验工作、认知岗位,培养其通用能力;技术应用性顶岗实习在培养通用能力基础上,侧重专业基本能力的培养;预就业顶岗实习在前两层能力目标基础上侧重学生专业综合能力的培养,与就业岗位零距离对接。
第二,课程内容。在分析学生主要就业面向的企事业单位的岗位工作任务的基础上,提取典型工作任务作为顶岗实习课程的教学内容,融合行业企业文化要素和企业制度规范,体现学生综合能力目标和岗位工作的一致性。如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在预就业顶岗实习阶段,针对自动化责任工程师和电气传动责任工程师两个主要就业岗位,选取了胜任岗位要求的实习项目如自动化设备安装、调试、运行和维修维护以及电机、变频器常见故障的检修等。当然,课程内容的设计更应兼顾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已有的学习基础。
第三,顶岗实习岗位的选择。为确保顶岗实习达到预期效果,实习岗位应与学生所学专业基本对口,使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真正能够实现学用一致。在顶岗实习课程标准中应对顶岗实习单位及岗位做概括性描述,这体现了顶岗实习对岗位的具体要求。如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在预就业顶岗实习阶段明确规定实习岗位为化工、医药、建材、装备制造企业电气控制系统及设备运行维护、电气维修、调试和安装以及管理岗位。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应根据顶岗实习的要求和课程实施的特点,对原来的生产岗位进行相应的改造,使其能够适应顶岗实习课程化管理的要求。
第四,指导教师的选择。顶岗实习学生需要校内教师和企业教师给予及时、有效的指导。为保证顶岗实习课程质量,需要对校内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的能力以及生师比做出具体明确的要求,指导教师应依据顶岗实习课程化实施的要求进行选择,并对指导教师的职责进行明确规定。如电子自动化技术专业在技术应用性顶岗实习阶段要求校内指导教师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学生管理能力、良好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知识、熟悉生产企业运作和生产组织管理工作;企业指导教师要具备优良的职业态度和职业操守、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良好的职业岗位专业知识和技能。
第五,课程评价。课程评价是顶岗实习课程化管理的重要环节,需要企业、学校等多方面的参与。企业指导教师对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表现,如任务完成情况、工作态度、团队精神、遵守企业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考核;校内指导教师对学生顶岗实习周记的提交情况以及顶岗实结报告的质量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获得相应学分,考核不合格者需要重修。
2.顶岗实习课程的组织实施。顶岗实习课程的组织实施相对比较复杂,一是要提前落实数量充足的专业对口实习岗位,确保每位学生有岗可顶;二是与各企业积极沟通洽谈,落实企业指导教师,明确学生实习内容及具体工作任务,安排好学生食宿;三是按照顶岗实习指导手册或任务书要求,以企业指导教师为主、校内指导教师为辅完成顶岗实习教学任务;四是学生顶岗实习结束后,依据课程评价标准评定学生顶岗实习成绩,对课程实施效果进行综合评价。淄博职业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实施“三层次目标导向、三阶段组织实施”的顶岗实习课程化管理模式,将顶岗实习课程培养目标分为通用能力、专业基本能力和专业综合能力三个层次,课程内容分成体验性顶岗实习、技术应用性顶岗实习和预就业顶岗实习三个教学模块,教学组织分三个阶段实施。
3.制定顶岗实习过程控制文件。强化过程管理是提升顶岗实习成效的重要抓手。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体现了现代管理思想的精华,其理念和方法对高职院校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依据ISO管理规范,制定顶岗实习质量手册、程序文件(《顶岗实习过程控制程序》)、作业文件(《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顶岗实习课程标准》等)和记录文件(《学生顶岗实习周记》《学生顶岗实习报告》等),建立一套相对完整的顶岗实习管理体系,并严格组织实施,使顶岗实习全过程管理得到有效控制、持续改进。
4.建立顶岗实习多元评价机制。学校通过建立多元评价机制,使顶岗实习的各参与主体既是评价主体,又成为评价对象,这样的评价机制能够使得学校能够全面、客观、即时地掌握顶岗实习信息,为改善顶岗实习管理、提升顶岗实习质量提供了重要依据。除了由企业指导教师和校内指导教师依据顶岗实习课程标准对学生顶岗实习进行成绩评定外,学生在顶岗实习结束后需对实习期间的表现与收获进行自我评价,也对企业指导教师和校内指导教师的指导情况进行评价。同时,学生家长亦应纳入顶岗实习管理体系。学生顶岗实习前签署学校、企业、家长、学生四方协议,明确各方的权利管理职责和义务,调动企业、学生家长参与顶岗实习管理的积极性。在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系统中设立家长管理模块,学生家长可即时掌握学生实习的相关信息,对学校的顶岗实习管理工作提出意见或建议,从而更好地推动顶岗实习工作的开展。
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的探索已得到高职教育界的高度重视,已成为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重要体现。实践证明,实施顶岗实习课程化管理,有利于提高顶岗实习实施成效,有利于推动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建设,有利于提高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对高等职业教育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具有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曾照香,姜义林.高职高专电气类专业顶岗实习课程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10(23).
[2]潘学海.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学生顶岗实习课程化管理模式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1(16).
[3]祝登义,张纪生,陈蓓.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
化工顶岗实习报告范文6
关键词:建构主义;实习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4)11-0051-02
专业实习是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和所学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实习的初衷是在课堂知识与真实工作世界之间架设连接的桥梁,为学生跨出校门走进职场打下良好的基础。然而,传统的实习模式弊端的存在,无法达到素质教育对实习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创新。从建构主义理论视角审视专业实习过程,对克服传统实习模式的弊端、实现实习模式的创新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
一、建构主义的基本内涵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im),也称为结构主义,最先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 后经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美国心理学家科尔伯格、斯腾伯格等人的深入探究,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建构主义在有关知识的本质和人的认知过程方面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理念和观点,主要体现在其知识观、学习观和教学观等方面。
(一)知识观
建构主义知识观认为,知识是学习主体自我建构的产物,即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个体之外,学习者对知识真正的理解只能是由学习者基于其自身已掌握的知识经验而建构起来的,而且一定会随着人们认识程度的日益加深而不断地修正、变革和升华。同时,知识也来源于社会的意义建构,即知识是学习者在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各种资源、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社会协商、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
(二)学习观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主体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即学习者基于自身已有的经验背景,主动地对外部信息进行选择、处理和加工,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反复的相互作用,重新对知识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理解的过程。
(三)教学观
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教学并不是传递和灌输客观知识的过程,而是教师帮助学习者依据其自身经验主动获取知识从而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师要注重创设有助于意义建构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1]。
二、传统实习模式的弊端
传统实习模式是一种以指导教师或实习单位员工为中心、学生被动执行的实习模式。通常是由指导教师根据预先设定的实习计划或实习任务,将学生带到指定的实习单位,经由其自身或实习单位指导人员对工作流程的大致介绍或操作演示,让学生进行自行观察并进行模仿的过程。实习结束后学生上交实习报告,指导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实习报告给出实习成绩。传统实习模式存在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无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一般而言,学生在完成理论课学习后,基本上具备了专业知识的框架。从单纯理论学习到接触实践操作,大多数均充满强烈的好奇心、浓厚的兴趣和高涨的热情,这对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主动获取知识是非常有利的。然而,传统的实习模式却通常与上述心理背道而驰,实习指导教师或是带教人员在整个实习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而学生往往是被动的,学生在实习中的主体地位经常被忽视,导致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无法发挥。具体而言,实习指导教师或是带教人员总是过多地干预实习过程,过分强调学生的接受与掌握,忽视了学生的发现与探究,实习内容通常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学生无法在实习中发现自身的价值和存在感,无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无法使学生真正掌握操作技能
学生经由课堂所获得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多属显性知识,而在实际环境下需要解决的真实问题还涵盖许多隐性知识,这些只能通过工作实践来获得。在传统实习模式下,学生大多只能在实习教师或实习单位带教人员的带领与指导下,以看客的身份观察实习单位员工的工作演示,参与实际工作的程度有限。这样的实习模式主要是感官的,没有让学生直接参与到实际工作中接触实际问题,难以真正体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由此可见,传统的实习模式阻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与现代所提倡的素质教育格格不入。因此有必要引入建构主义理论视角,在实习过程中合理地应用建构主义的相关理念,以克服传统实习模式的不足,促进实习模式的创新。
三、基于建构主义的实习模式创新
建构主义视域下的实习模式是一种强调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的实习模式。在实习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各种教学因素,包括指导教师或是企业员工仅是充当一种广义的实习环境来支持学生的自主实习[2],充分利用情境创设、协作交流等环境要素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基于学生已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建构源于实践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型知识。
(一)强调学生的主体性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实习模式充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即实习教师或是企业带教员工对实习并无过多干预,只是起着引导、帮助和促进的作用,旨在促成学生实现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的意义建构,实习中蕴含着更多的自主成分。具体而言,先由指导教师做出操作示范,以使学生获取操作技能的整体表象信息;再由指导教师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来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将复杂的实习任务加以分解,灵活运用已掌握的理论知识来剖析操作技能的各个环节,通过课本理论与现实操作的相互作用,对新知识进行加工和编码,建构自己独到的见解,以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最后鼓励学生主动获取相关信息来独立解决实际操作所遇到的困难,促进学生灵活运用多种方式来完成实习任务所需的操作,以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一来,学生在实习中就不再仅限于被动接受者的角色,而是上升成为主动发现、独立探索并积极建构知识技能的主体,在分析和思考的过程中不断将知识内化、累积并能够广泛迁徙以解决其他问题,从根本上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强调实习的情境性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实习模式强调实习的情境性,即尽量选择在真实现场开展实习活动,使实习的环境比拟真正的工作环境、实习的内容接近真正的工作任务、实习中所接触的专业知识或技能正是实际工作中所需要的,以取得实习的最大成效。具体而言,学校应该尽量选择和争取那些具有行业代表性,或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的单位作为实习单位,让学生体验所涉专业工作的真实情景,使实习的任务与真实存在的有关情境具有一定的联系。这样的实习能够帮助学生充分认识现实工作环境的复杂性、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并从现实情境中得到切实的领悟,这对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为他们毕业后能尽快地进入角色开展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3]。
(三)强调实习的互动性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实习模式强调实习的互动性,倡导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建立共同的实践共同体。在实习过程中,虽然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但教师并不是放任不管,仍需发挥着组织者和指导者的角色。由于学生的实习时间和操作经验均有限,仅靠学生自身难以完成知识和技能的意义构建,因此,教师要多和学生对话,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在认识上的偏差,并提升学生的认识高度。更为重要的是,由于不同学生个体之间知识体系、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差异,他们对待同一问题或同一事物的看法也会不尽相同,因此教师要采取有力措施促进实习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引导学生之间通过良好沟通、协调配合来完成实习任务。通过充分的探讨和协作,学生可以分享、学习和借鉴他人的认识成果,取长补短,获得同一问题或同一事物多维度、多方面的认识与理解,在各自原有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实现新知识的构建,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建立相互信赖、相互支持的关系。
(四)强调实习评价的过程性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的实习模式应该摒弃倚重总结性评价的做法,采取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并在一定程度上倚重过程性评价的考评方式,科学合理地评定学生的实习成绩。首先,建立综合性的评价标准体系,即评价指标不再以最终上交的书面实习报告为准,而是由学校和实习单位合作制定并共同组织实施,涵盖实习态度、实习纪律、团队意识、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实习任务完成情况等多方面的内容,促使考核指标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以准确且全面地反映出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和综合素质状况。其次,应用多样化考核方式,即指导教师可以联合企业实习单位,针对不同实习任务的要求和特点,在实习过程中分别采取现场提问、答辩、专题讨论等多种形式,以加深学生对实习内容的认识和理解。最后,应采取动态评估的考核方式,实习完某项技能之后就应及时地进行考核以检验该项技能训练的效果,这方便实习教师及时了解实习的进展情况,并据此对实习工作做出总结和调整,以保证实习的质量和效果。
总之,建构主义理论指导的实习模式突破了传统实习模式的保守性和单一性,打破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分离的状况,使实习不再形式化,不再枯燥乏味,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锻造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完成了从单纯理论认知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知识建构的跨越,为学生从学校迈向社会搭建了一个坚实的平台。
参考文献:
[1]戴建兵,苗培周.顶岗实习:建构主义视域下我国职前教
师教育新模式的探索[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
版,2009,(1).
[2]石海信,方怀义.建构主义视野下的地方本科院校化工
类专业实习策略探析[J].广东化工,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