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院采购管理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院采购管理制度范文1
【关键词】新《医院财务制度》;公立医疗机构;资产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13)03(b)-0191-02
2012年1月1日起,由国家财政部和卫生部联合颁布的新《医院财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执行。新制度是立足于当前国内经济制度改革和相应政策的变化,为适应我国新时期医疗卫生与保障体制改革,通过在原有的1998年颁布的财务制度基础上修订和进一步完善形成的。作为目前国内独立核算的公立医疗机构开展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的行业性规范,新制度体现了政府对于公立医疗机构财务管理的方向性、指导性要求,对于进一步健全财务核算和内部管理,提高财务会计信息质量,保持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具有重要意义。
资产是指经营主体所拥有或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并为其带来一定经济效益的经济资源,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是经营主体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公立医疗机构作为我国医疗体系的主体,其资产历来具有数额巨大,专业设备多,资产种类复杂等特点,对于其资产的管理历来都是我国国有资产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近十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公立医疗机构所拥有和控制的资产种类和金额都在快速增长。尽管作为公益性单位,公立医疗机构不以营利为目的,但是如果不能有效对其所有的国有资产进行科学管理,为人民群众提供有效、低廉的医疗服务的职能就难以得到保障翻。因此,如何切实加强对资产的科学管理,从而充分发挥资产的最大效率,以低廉的费用提供高质的服务,是当前我国公立医疗机构迫切需要重视和解决问题之一。
1 公立医疗机构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资产管理者权责不清,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
由于体制原因,公立医疗机构由于资产所有权、经营权不分,往往导致管理者的责、权、利不相对应。因此,往往导致管理者对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管理意识淡薄,存在重钱轻物,重购置轻维护等错误思想。同时,由于资产管理制度的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也往往因此而导致无谓的资源浪费甚至的产生嘲。
1.2 资产利用率低,浪费现象严重
在固定资产管理上,由于对投资缺乏有效的管理,决策缺乏科学论证等问题,盲目投资、重复投资现象十分普遍,由此导致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闲置、浪费、利用率低等问题十分突出。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预算管理、内部控制等措施,经常出现各类资产有物无账或有账无物。账实不符现象的频繁发生,往往导致固定资产家底不清,增减无据,无人管理和损坏丢失严重等问题。
在流动资产方面,同样由于医药收支界定不明确、财务信息不规范缺乏以及缺乏相应的监管措施等,导致医院部门内部私设小金库,职员私挪或侵吞公款等问题是有发生。此外,医疗机构的应收及预付款项不能及时收回,药品、器械及耗材的不合理库存等问题,也会导致医院资产的闲置和浪费,严重影响流动资产的有效使用。
1.3 固定资产价值不实,运营成本管理粗放
由于旧的财务制度规定医院固定资产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按照固定资产原值的一定比例计提固定资产修改基金,这一方法使得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一直保持为入账时的修建或购买价格。而实际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无形损耗和有形损耗所导致的固定资产损失并为在财务报表中得到有效体现,虚增的资产价值容易给运营成本的核算造成误导。
2 配合新《医院财务制度》实施。加强资产管理的建议
2.1 进一步健全资产管理制度
公立医疗机构应当根据新制度对于资产管理的要求,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建立相应的资产处置核销制度、资产清查制度、资产的采购、领用、保管制度以及使用责任制度等,并采用相应措施将管理责任和目标落实到具体的部门或相关责任人。通过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实现对资产的统一管理。
2.2 认真开展资产清查
为配合新制度在资产管理方面的变化,应当及时组织人员定期对单位所拥有的资产进行系统的清查,并及时处理资产的盘盈、盘亏,并及时计入当期的损益,以此保证国有资产的完好,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同时,此举也有利于摸清单位的家底,有助于管理层及时调整经营管理策略。
2.3 及时清理债权
对于单位发生的各种应收款项,应当尽可能控制应收款项的额度和收回时间,并建立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及时组织结算催收,防治因意外导致的流动资产的损失。
2.4 建立完善的资产信息系统,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
加强对固定资产采购及使用等各个环节的管控,重视自制固定资产的管理和核算。同时,对发生增值或减值变化的固定资产要及时加以科学评估,以适应新制度对于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要求。同时,应当建立起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药品、设备、后勤物资、卫生耗材等各类物资的信息化管理,以确保及时正确反映医院资产的实际状况,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
医院采购管理制度范文2
[关键词]公立医院;经济管理;方法措施
1加强公立医院经济管理的组织建设,保障各项经济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
公立医院的经济管理工作牵涉面广,仅依靠财务部门或审计部门是不够的。医院领导要高度重视经济管理工作。建议医院应建立经济管理的三级管理网络,明确相应职责,即:领导组组长、领导组、经济管理办公室。领导组组长应由院长担任,作为医院经济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其职责是对医院各项经济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及有效实施负责,对经济管理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领导组成员中应包括院级领导、财务审计部门、采购部门、纪检监察、总务后勤、设备管理、医护管理部门等。其职责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定期召开会议,梳理医院各项经济活动业务流程,在此基础上指导经济管理办公室建立健全各项经济管理内部管理制度并督促认真执行,对医院经济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及时优化、改进各项经济管理流程。经济管理办公室一般应设在财务管理部门,其职责是根据医院经济管理工作的各项制度和规定,负责组织实施医院预算管理、收支管理、成本控制、资产管理、绩效考评、内部控制等各项经济管理具体工作。
2强化医院经济管理各方面的制度建设,营造良好的经济管理工作氛围
各项经济管理制度的完善与否,医院管理干部及职工熟知程度如何,管理制度能否得到有效执行,直接关系到医院经济管理工作的成败。公立医院经济管理的相关制度一般包括: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医院预算管理制度、成本核算控制制度、重大经济活动集体决策制度、采购管理流程、绩效分配制度、固定资产及库存物资管理规定、资金支付流程管理规定、财务报销规定、各项费用控制规定等,涵盖了医院经济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公立医院应严格按照制度规定,结合工作实际,一要梳理优化各项经济管理业务工作流程;二要补充完善各项制度建设,对重大经济活动要实行集体决策制度;三要将医院各项管理制度汇编成手册,印发至相关科室及全院管理干部,以供学习执行;四要明确对各项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管理的科室部门,加强内部控制,强化管理权责,进而使制度的执行落实到实处。
3公立医院各项经济活动管理的方法措施
3.1医院预算管理
医院的财务部门应根据医院年度工作计划,按照规定程序编制每年的财务收支预算及物资设备采购预算;对按照程序上报批复的预算及时进行指标分解、具体落实各科室部门的预算管理任务,下达科室二级预算管理指标;根据批复的预算安排医院各项收支和物资采购,确保预算严格有效执行;对超出预算的各项收支,严格管控并按规范程序办理各项预算的追加、调整;每季度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并将结果汇报医院预算管理委员会。作为医院管理层面,应定期召开预算分析会议,研究解决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提高预算执行的有效性;同时应强化对预算执行情况考核结果的应用,应将各科室预算执行的考核结果与综合目标管理相结合,进一步强化预算管理对医院各项经济活动的约束。
3.2医院财务收支管理
医院应明确各项收支由财务部门归口管理核算,严禁设立账外账,严禁科室及部门私自截留收入不入账;进一步规范资金支付和大额现金发放管理;通过加强内涵管理,进一步优化医院收入支出结构,提高业务收入中技术劳务性收入的比重。作为具体负责医院收支管理的部门,应各司其责,相互配合,确保医院的各项收支活动真实、合法、完整。其中,医院物价管理部门应根据省市医疗收费制定的公立医院医疗收费项目、标准,进一步补充完善医院医疗收费体系,依法组织各项医疗收入,做到不多收、不漏收,确保医院收入的完整性,同时要进一步完善价格监督检查机制,加强对收费标准执行情况的检查,将检查结果纳入科室绩效考核;医院财务部门应设置票据专管员,加强各类财务票据的购买、使用、核销的登记管理工作;会同医保管理部门加强对各项医疗应收款项的催收回笼工作;完善退费管理制度,加强退费审核;建立健全医院各项支出内部管理制度,确定各项支出标准,明确支出报销流程,严格按照制度规定办理各项支出事项。医院费用结算管理部门应严格按照规定流程办理门诊及住院病人的费用收取及入出院手续工作;完善病人各项费用结算资料;建立患者费用复核制度,减少收费差错;收费员每天必须出具日报表并及时上交财务审核,严禁截留挪用,强化对收费行为的监管;进一步加强医疗欠费病人的管理,减少坏账。医疗质量管理控制部门及医保管理部门应在保证医疗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推进临床路径应用及单病种付费管理,加强病人次均费用控制;进一步优化医院业务收入结构,严格控制药品比例及耗材比例。医院人事部门应进一步落实公立医院定员定岗管理工作,制定切实有效的绩效考评方案,在保证医院各项经济工作运转的前提下,合理控制人员数量,提高医务人员薪资待遇,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3.3医院成本核算与控制管理
医院应成立成本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设立成本管理机构和岗位;建立健全成本控制考核制度,定期召开成本专题会议;强化全员的成本控制意识,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有效防止资源浪费;引进医院成本管理信息系统,科学开展成本管理工作,并将成本控制结果纳入科室绩效考评体系;积极推进保安、保洁、洗涤、食堂、停车等后勤服务社会化。医院财务部门要按照规定的方法与流程开展医院全成本核算工作,在以科室、诊次、床日为核算对象的基础上,利用信息化手段,探索开展项目成本与病种成本核算;定期对核算结果进行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医院医务护理管理部门应进一步强化科室成本意识;在保证各项医疗活动正常运转的基础上,科学合理控制人员数量;在保证医疗安全的基础上,严格控制高质耗材使用,减少卫生材料消耗,控制药品费用。医院后勤管理部门应积极探索开展后勤服务社会化模式,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通过公开招标方式确定有资质的专业机构提供后勤社会化签约服务;应进一步建立健全节能管理制度,控制能源消耗,推动节约型医院的建设。基建采购管理部门要加强对设备、工程、材料采购成本的控制,降低采购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3.4医院国有资产管理
医院应按规定要求设置资产管理部门,明确管理职责,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国有资产,提高资产使用效率;规范房屋等资产出租出借行为,对外投资必须进行可行性论证并按规定报批;加强负债管理,严格按照规定程序控制医院建设标准和配置大型医用设备;严格资产管理,明确管理职责,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医院资产管理部门要严格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的采购、验收、出库、调拨、处置等环节管理。医院财务管理部门应加强银行账户管理和货币资金核查;及时清理应收及预付款项;严格执行负债审批制度。医院采购管理部门在保证临床安全使用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存货库存定额,加快资金周转;加强库存物资盘点、效期的管理,对高值耗材实行条形码追溯。医院基建及审计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基建项目的管理、议事决策与审核机制,健全建设项目招投标和监理制度,强化建设项目的过程管理,基本建设项目及超过一定金额以上的零星维修项目应按规定办理决算审计。
3.5医院采购业务及合同管理
医院应进一步建立健全物资采购管理制度,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根据医院发展和需求编制每年的物资设备采购计划;严格遵循国家省市相关规定,落实药品耗材网上集中采购交易制度和备案交易制度,应纳入政府采购的必须按规定执行,未纳入政府采购范围的,医院应严格按照院部物资采购流程规定进行采购;进一步强化财务部门、纪检及审计部门对采购过程的全程监管。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对合同履行情况实施有效监控,对重大经济合同的签订应组织法律、技术、财务专家参与谈判。医院财务部门在汇总相关部门专项采购计划的基础上,制定全院物资设备采购专项预算并按规定报上级部门批准;医院采购管理部门采购药品耗材必须在省医药采购平台上运行,禁止平台外交易;应遵循政府采购规定及院部采购物资流程进行各项物资的采购;进一步完善各项物资的采购计划、验收入库领用审批等环节管理;对计划外的采购业务,应严格按程序办理追加预算后方可按程序进行。医院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医院的所有合同业务实施统一规范管理,各科室签订的合同均应由院办进行统计、分类、归档,实行合同的全过程管理。医院审计部门重大经济合同履行情况应进行专项审计。
3.6医院绩效考核与分配机制建设
医院应结合公立医院改革实际,完善公立医院内部考核与奖惩制度,充分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加强各科室综合目标管理,进一步强化考核结果的应用。通过科学制定内部绩效考核方案和设立专项绩效考核资金,建立规范诊疗的激励约束机制,促进规范诊疗行为,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提升医院服务能力和水平。医院人事财务部门要结合医院经济运行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绩效分配方案和专项绩效考核奖励方案,要重点突出岗位工作量、服务质量、行为规范、技术能力、风险程度、成本控制、预算管理、医德医风患者满意度等指标。医疗质量管理部门应结合公立医院改革相关政策,进一步完善各科室月度绩效考核和年度综合目标考核方案;并将考核结果与绩效方案挂钩。
4完善公立医院经济运行管理的监督考核机制,不断提高医院经济管理水平
医院采购管理制度范文3
医院的物资大多是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所需消耗或销售的物资,一般是由药品、卫生材料和其他类型医药器材组成,它们构成医院的整体流动资产。存货管理工作,是关系到医院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当存货偏多,会占用医院的大量流动资金,财政上的压力会给医院资金流通、应急资金储备方面带来负面影响;当存货偏少,医院无法为病患提供有效的治疗和便捷的服务,会直接影响病患的治疗和恢复。
二、当前形势下公立医院存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一)制度相对不完善
目前大部分公立医院注重医疗技术的发展,对于非主流的存货管理制度制定和完善等方面,其受关注程度和改善力度严重不够,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几点:存货入库验收制度缺失,导致采购的医用物资未能达到临床应用要求的质量标准,影响医院诊疗正常工作;存货出入库核算方法未能与财务制度相匹配,核算口径不一致,增加财务报告生成的工作量;没有针对卫生行业对医用物资的特殊性制定相应的存货管理制度,泛泛的存货管理制度形同虚设,对实际工作指导和约束意义不大;月末盘点制度不完善,对账不及时,工作不到位,往往存在账账不符或账实不符情况,致财务报表失真,凸显存货管理工作存在漏洞,公立医院存货管理制度亟待完善。
(二)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调查发现,公立医院的存货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很多仓管员是由临床一线的医护人员从医护岗位直接转入仓管员工作岗位,普遍存在仓管员未持证上岗、上岗前没有接受专业存货管理课程培训等情况。另一方面,由于卫生行业医用物资存货有别于其他一般存货,很多毕业于财务或相关专业的仓库员,虽然具备一般存货管理知识,而缺乏对医用物资性能用途和储存要求等重要因素认识,未经岗前培训即上岗,仍然难以胜任医院的存货管理工作。同时,职能部门对存货管理人员监管不力,工作人员主观能动性不高,甚至出现监守自盗的情形,让医院蒙受损失。
(三)管理模式落后
目前很多医院存货管理模式相对落后,存货统计和管理模式均以手工或半手工为主,信息化程度不高,与医院现代化管理趋势不协调,与信息时代脱节。从存货申领到发出登记,仍然以传统人手填写单据、以人手相传的授权审批形式,存货日常统计核算,出入库频繁,仓库管理只能提供简单基础数据,不能准确计算采购计划量,往往会出现医用存货过剩或不足的情况,不能出具深层次分析研究报告供管理层决策参考。这种落后的存货管理模式,跟不上医疗技术日新月异发展对相关管理软件配套支持的要求,存货等后勤管理模式亟待转变。
(四)购置成本偏高,监管措施不力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药品和医用物资市场空前繁荣,生产厂商要获得市场和销售业绩就挖空心思想办法,这无疑会推高医用物资的成本,直接影响的便是医院存货购置的成本。医用药品和物资从厂家到医院经过的中间环节太多,造就了医院采购成本居高不下;医院内部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医院的药品、医用物资等的采购中出现“回扣”现象;当前的招标采购模式,也存在各种弊端,导致医疗用品购置成本偏高。
三、公立医院存货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完善的公立医院存货管理制度
提高公立医院的存货管理水平,让存货管理工作要有条不紊地进行,就要完善相关制度进行规范管理。一是建立健全存货核心管理制度:入库验收制度、出入库核算制度、库存管理制度、月末盘点对账制度等。二是工作责任具体到个人,确保工作制度落到实处。三是建立实时监控制度,设置相应的管理人员,实时监察,确定整个环节公正、透明。四是建立健全动态数据更新制度,保证随时调取、随时抽查并且随时补救。同时,按照新《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中对医院存货管理要求,医院存货管理属于医院流动资产部分,建立医院完善的存货管理制度,合理确定储备定额,定期进行盘点,年终查账保证账实相符,遇到问题及时解决。
(二)提高管理人员存货管理的素质和业务水平
医院存货管理人员的素质决定存货管理水平高低,因此在仓管人员选拔时要经过岗位知识考核,上岗前进行卫生行业与仓管专业相结合的系统知识培训,可以从这几个方面着手重点培养:其一,存货的正确归类、合理存放和如何高效运转;其二,如何加强存货核算,优化存货结构,务必使每个人都有清晰的思路;其三,制作库存报表和库存流分析,为采购决策提供正确的导向;其四,树立服务意识,谨记以病人为中心的工作理念,为临床诊疗活动提供必要的保障。同时设定仓管员岗位在职专业继教制度,确保管理人员素质和能力持续提高。
(三)充分利用信息系统,对存货进行精细化管理和控制
运用现代信息科技手段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充分利用ERP系统,存货管理从申领到审批、从数据统计到专业分析报告的出具全部实现无纸化办公,为管理层决策提供细致、专业的参考依据;高值耗材运用条形码管理模式,建立一个条形码与高值耗材对应的数据库,对高值耗材进行流转全过程追踪、让其使用和库存状态处于可视控制管理之中,确保物资安全可靠;跟踪和控制医疗材料的使用和损耗情况,利用信息系统自动核对医用物资收费情况,对漏收费和异常情况及时发出警告,保证其合理使用和合理收费;医用存货临近过期提示,即在过期之前提示管理人员,合理安排其在保质期内得到充分使用,避免不必要的损耗和过期物品的积压;通过系统数据准确计算安全在库量,保证临床需求,又不会积压,合理控制存货量。
(四)严格监督医疗材料购置,降低存货采购成本
建立存货管理监督小组,定期检查,加强医疗材料的采购管理,首先要控制采购的数量,根据医院存货的实际情况采购适合的数量,避免存货偏多或偏少。其次要控制采购资金,采购医药用品的开支要严格计算,审批手续完备后才能支出资金。其次,成立医用存货物资采购管理小组,对采购价格进行“货比三家”,积极采用控制措施,合理降低存货采购成本;再次,要严格参照准入标准,保证医用物资来源合法、正规,把关存货入库验收环节,保证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同时,定期开展医用存货物资的跟踪审计,采购活动实行全过程监督控制,达到降低医用存货采购成本的目的。
四、结语
医院采购管理制度范文4
关键词 医疗物资 高值耗材管理 采购成本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医疗物资是医院服务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是医院开展一切医疗活动的重要前提,而对医疗物资采购的管理则是我国医院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意义。医疗物资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多,主要有医疗专用设备、卫生材料等等。另外,在医疗物资中较为特殊的用品是一些植入人体的、具有消耗性的卫生材料。为此,医院必须加强对医疗物资采购供应的管理,规范对医疗物资的使用,建立健全的医疗物资管理制度,以提高医疗物资采购供应管理的有效性,促进医院的健康发展。
1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1.1采购程序的规范化
为加强我国医院医疗物资采购管理,必须制定统一的采购标准,规范医疗物资的采购程序。医院要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并且严格贯彻落实医疗物资采购规定,以使其程序符合要求。要制定完善的采购管理制度,以降低医院的采购成本,保障医疗物资采购各个环节的有效开展。制定合理的采购计划,确保提交、订货、到货验收和出入仓库每一个过程的规范性。
1.2领导小组和组织机构的成立
医院要成立专门的采购部门,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由院长担任领导小组的组成,医院各部门的负责人作为小组成员,设置采购办公室,以保障医疗物资采购工作的质量。
1.3管理和制定医院物资材料的采购制度
医院要建立健全的医院物资材料采购制度,提高医院物资材料采购管理水平。在选购中要遵循物美价廉的原则,做到公平、公正和公开。要合理地进行医院物资的采购,不仅要满足医院对物资材料的需求,还要尽可能地为医院节约成本。要慎重选择供应商,建立完善的档案加以记录。在实施采购之前,要制定科学的采购计划,医院各部门各科室的负责人要共同参与,将其所需要的医疗物资各相关信息提供给采购办公室。采购办公室在采购时,一定要严格按照采购计划来购买,避免出现资源浪费的现象。
1.4保证购入材料的价格合理性
在医疗物资采购工作中,要在保障医疗材料质量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价格,以节约医院的采购成本,减少患者的物质负担。在采购过程中,一定要保证每个环节的透明化,要将采购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工作人员的身上,以规范其采购行为。另外,采购人员要确保所购买的医疗物资质量符合标准,具有安全性。
2管理高值卫生材料和医疗器械
2.1准入关的监督
医院相关部门一定要严格监督高值卫生材料的准入关,尤其是植入人体的医用材料。在这些医疗物资入关之前,一定要确保供应商的各项证明都是真实的,具有法律效应的,并且所有的资料都必须由其公司盖章证明,使其具有合法性。在采购高值卫生材料时,一定要杜绝假冒伪劣产品。在这些物资进入仓库时,一定要详细记录其资料,并进行妥善的管理。
2.2手术室、心胸外科等科室特殊材料的管理
医院要采取备用管理的方式来管理手术室、心胸外科等科室的特殊材料。在制定备货清单时,需要供应商。仓库管理员和相关科室以及采购办公室一同商议,并且要在备货清单上签字。
2.3介入性和植入性器械的管理和使用
在对介入性和植入性器械进行管理和使用的时候,要做好使用登记,要记录所使用的科室名称,记录患者的相关信息,由医生签字。除此之外,要将所记录的内容与病人的病历放在一起。
2.4耗材管理
在对消耗性医疗物资材料进行管理时,要严格规范采购程序,核实收费情况。在进行结算的时候,必须对病人的住院费用、购买发票等相关内容,需要出示仓库管理员和手术室器械管理员签字的凭据。在核实之后,才可以办理出库。
2.5规范管理制度,提高高值卫生材料备货的收效
医院要建立健全的高值卫生材料和医疗器械管理制度,以规范高值卫生材料的购买程序。要根据高值卫生材料使用的状况进行合适的备货。做好备货工作,有利于避免供应商出现压货现象,可满足医院对高值卫生材料的需求,能实现医院和供应商的双赢局面。在对高值卫生材料进行管理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是在高值卫生材料使用之后,必须将其发票与患者进行核实。这种方式不仅能维护医院的利益,还能确保患者和供应商的利益不受损害,在高职卫生材料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能提高高值卫生材料备货的有效性。
医院采购管理制度范文5
[关键词] 药学服务;医疗服务;一级、二级医院药剂科的管理
[中图分类号] R95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10(b)-0135-03
药剂科作为医院的重要辅助科室,其日常工作主要包括医院药品的采购、保管、调剂,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管理工作模式,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收集药物安全性和疗效等信息,建立药学信息系统,提供用药咨询服务以及做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等。医院药剂科的工作已经从传统的单纯药品供给及调剂转变成为患者提供全面服务,是医院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保证[1]。随着医院药学的发展以及医疗体制的改革,医院药剂科的管理开始逐步向规范化、制度化发展,其重要性众所周知[2]。但是由于起步晚、基础薄弱、总的医疗资源有限,我国大部分一级、二级医院药剂科都存在着不足,严重阻碍了优质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
1 目前我国一级、二级医院药剂科管理面临的问题
我国大多数一级、二级医院药剂科在管理方面都存在着不足,主要有以下几点。
1.1 各项规章制度、法律法规不健全
我国很多一级、二级医院药剂科的各部门在日常工作中都沿袭传统工作习惯,把某某老师做的或某某领导说的当做工作指南和规范,认为老师或权威人士说的、做的就一定合理合法,以人治代替法治。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有:①药品采购环节不正之风严重。《药品采购管理制度》规定,严格实行采购、质量验收、药品付款三分离,并且在采购活动中要坚持质优、价廉的原则,但是由于大部分一级、二级医院的负责人都不是药学专业人士,对医疗机构药品采购管理制度并不熟悉,这就导致药品采购环节监管力度不够,缺乏公开性和透明性,为腐败受贿提供了土壤。部分采购员经受不住考验,在市场经济的诱惑下私收贿赂,在药品采购工作中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为一些不法药商大开方便之门,使一些高价药、劣药、失效期临近药品甚至是假药有了流入医院的可能,大大增加了人民群众的看病成本,严重影响了广大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3-4]。②门(急)诊发药窗口工作强度太大。近年来,由于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对身体健康的关心和需求以及国家农医保制度的推行,很多一级、二级医院的就诊患者越来越多,并且有继续增加的趋势,但是药剂科却没有这方面的思想准备,业务量大大增加的同时,并没有增加专业人员的配置。有些医院门(急)诊药房值班人员每人日均调剂处方达200~400张,每张处方平均耗时仅1~2 min,经常是处方上怎么写就怎么发,不可避免地使“四查十对”和审核制度形同虚设,难以把好药品质量关和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1.2 药品的效期管理缺乏力度
当前,很多一级、二级医院的患者常会从药剂科领到快过期甚至是已经过期的药品,难以达到安全有效的用药目的,这是因为缺乏有力的药品效期管理制度[5],主要变现为:①对于带包装盒发放的药品,应本着“先进先出,易变先出,近期先出”的原则,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定期检查(每季盘点),但是由于库存量太大或药品滞销及遗漏的原因,造成大量药品过期报废。②药品本身易失效。有些药品的有效期较短,或由于某些特殊原因如抢救用药市场供应不足,调剂进医院却又没有及时消耗,或由于采购员疏忽大意以及某些不为人知的原因而违法采购的过期药品。如果调剂人员在没有按照操作流程和操作规范的情况下就很容易把这类药品发放给患者,从而对患者的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造成了严重影响。③一级、二级医院每个临床科室都必须配置抢救车,但是抢救车上的常规备药一般都属于急救针剂,因此备用量不会太大,常常是散装的几支,而且安瓿上经常只印有药品批号而无有效期。急救车上的药品并不参与日常的药品流通,如果一级、二级医院临床科室对抢救车的管理比较松散,则容易发生急救车上的备药过期而不知的现象。④对于拆零使用的药品,如口服药片摆药,为了缩短患者窗口等待时间,需预先拆除药品包装,把药片或胶囊统一放入摆药瓶,但是由于药品裸片脱离了原包装而摆药瓶封闭不严、摆药时经常接触空气、时间过长,则会导致药品变性变质[6]。
1.3 药学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陈旧
现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医药学科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但是目前很多医院尤其是一级、二级医院药剂科的从业人员都离开学校多年且平时没有注意对原有知识的更新和再学习,造成医药知识与时代脱节,主要表现为:①自身缺乏一种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没有自觉再学习;②基层医院往往缺乏人才培养意识,认为药房的工作简单,并不需要投入太多精力[7],殊不知人民群众日益增加的享有高品质医疗服务意识已经对药学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4 专业的药学人员比例偏低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第三十七条规定,医疗机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原则上不得少于本机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8%。目前很多一级、二级医院专业科班出生的药学人员严重缺乏,药剂科专业人员远远低于本机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8%,这使得药剂科管理和日常工作经常捉襟见肘并缺乏专业性,难以为患者提供优质药学服务。
2 提高一级、二级医院药剂科管理水平的办法
2.1 健全相关管理制度
健全的管理制度是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各级医院的药事管理委员会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能,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药剂科下设部门必须制度上墙,工作人员必须要通过本部门的管理制度专项考核。
2.1.1 建立健全的药品采购管理制度 药品采购是药品进入医院供给患者使用的前沿环节,在这一环节把好关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增加药品采购环节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对购进药品的信息定期公示,包括药品中标与否、购进价与招标价对比、药品厂商、品规、剂型等,接受群众监督,增强对药品保管及药房调剂的监管,争取从源头到终端掐灭医药行业不正之风,同时也减少了劣药假药滋生的可能性。
2.1.2 引入药品招标“二次议价”机制 所谓“二次议价”是指医疗机构在省级药物招标结果的基础上,对中标药品进入医院采购之列时,进行再一次杀价。省级药物招标的标准趋向整体性,而医院区域性、个体性差异却客观存在,如物流及医院药品销量等。进行“二次议价”的本质是释放买方的议价能力,一级、二级医院可通过自己的优势(比如物流便捷、药品销量高等)对中标药品提出降价要求,从而再次降低成本,而在同一区域实行“二次议价”,则可以对比不同医院同一药品的价格。由于是自主议价,不存在统一下限标准,因此在限定了最高价格(省标)的基础上无下限地压低药品购进价格,将会最大程度地降低药品成本。“二次议价”符合市场规律,能够改善流通秩序,降低药品价格,遏制回扣促销,通过“二次议价”机制最终达到降低患者治病成本的目的。
2.1.3 建立健全的药品效期管理制度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共享的特点,引进新药时要有一级药库录入药品的批号和有效期,此信息会随着二级药房的领药下传。药房可根据药品的使用情况设置效期报警时间,定期查看报警模块,这样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查对快过期药品。对于已经确定为快过期的药品可以通过《药讯》的形式发放给各科室医生,请医生在合适的情况下优先使用这些药品,另外《药讯》也可以向医生发放一些药房库存新特药品的资料,以免因医生对新特药的信息不通而导致药品积压,最终导致药品失效。以最小裸包装使用药品,对用量大周转快的药品裸片使用,可在拆除原包装时查对药品效期;对用量不大周转不快的药品裸片使用,必须在摆药瓶贴上说明该药批号和有效期的标签。临床科室要建立抢救车药品管理制度,定期检查,抢救车上的药品必须配有原本包装盒。药品效期管理是一项细致漫长而又重要的工作,每位药剂科工作人员都应该认真对待。
2.2 提高药学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我国一级、二级医院药学从业人员专业素养普遍不高,很多人只能做到照单发药这类基础性的事情,难以参与及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用药咨询。因此必须提高药学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道德修养,让药剂科的工作从以供给药品为重心过渡到以患者为中心[8],要想改变这种现状需做到以下几点。①加强对药剂科现有人员的培训,多举办学习班,每年的继续医学再教育不能流于形式,必须不定期考察学习成果;作为领导应该具备前瞻性,要有计划地派年轻药师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临床药学先进的知识和理念,优化现有药剂人才资源[9]。②在优化药剂科现有人才资源的同时,可以考虑吸收新鲜血液和引进高级专业人才,经过不断地新陈代谢和优胜劣汰,打造一支高效高能的药学专业队伍。
3 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一级、二级医院在药剂科管理方面还存在较多问题,很难切实地为患者提供优质的药学服务。本文主要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希望能为有关方面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 李程程.辽宁省中医院药学服务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沈阳:辽宁中医药大学,2013.
[2] 周顺.医院门急诊药房工作的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35):117-118.
[3] 胡毓熙.对提高基层医院药剂科管理水平的一点思考[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35):1118-1120.
[4] 林琳.药品质量风险规制研究[D].沈阳:沈阳药科大学,2011.
[5] 王晓萍.浅谈医院药品效期管理[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2,23(1):118-119.
[6] 孙美娟.我院门诊药房药品效期管理与信息化[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7):147-148,163.
[7] 张良明,陈永志.基层医院药剂科管理构想[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1,33(5):157-158.
[8] 陈亚,柯丽萍.因材施教提高药学函授教育质量[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23-24.
医院采购管理制度范文6
药事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水平不高大部分的医院在成立药事管理部门时,也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但是这些制度并没有得到完善,在药品供应以及管理上还存在很多的漏洞和问题。并且由于药事管理得不到重视,药师在进行药品的进货检验以及保管等各项工作时,也并没有完全按照《药品管理法》来落实,导致管理出现药剂混乱等情况,给药品安全带来较多的隐患问题。
合理调整药品结构,加强采购管理“新医改”中对医院药事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适应这些需要,首先应当对医院基本用药范围进行明确规定,加强对采购的管理,在选择购进药物时,应当选择有效、安全且价格低廉的高品质药物,严禁出现过分追求高利润的行为。并且根据市场的变化做好库存调整工作[2]。结合以往用药情况对药品使用情况进行及时的分析掌握,加大对特需、控制类药物的采购管理,尽可能地节约卫生资源。
从注重“药”的管理转向“人”的合理用药管理通过改变药剂人员在思想上的观念,从以往“对药品质量负责”的观念中走出来,逐渐发展为“对患者负责”的行动。在各项工作中融入“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思想,同时积极参与到临床诊治的过程中,通过临床接触改善与患者之间的距离,加大与医师、护士之间的沟通力度,构建起医、护、药的“铁三角”,不断发挥岗位效用,及时对患者用药情况进行跟踪了解,同时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按照患者的实际经济情况改善拟定符合患者需求的用药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