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校园环境建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校园环境建设范文1
校园环境是陶冶学生道德情操,培养良好学风最重要的外部环境,是影响和制约学风建设最重要最直接的因素。与社会环境相比,校园环境更容易被控制和改造,可分为“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前者指师资水平、教学设施、人均物资、绿化美化等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条件;后者指学校沿承的校风传统、文化内蕴、规章制度、理念宗旨等精神文化层面的条件。
1.舒适的“硬件”环境是学风建设的物质基础
高校作为地方文化潮流的领跑者,也是地方经济建设的晴雨表。当今社会经济建设翻天覆地,各地高校物质投入、校园环境建设也日新月异,尽管各地区高校差异较大,但大都汇聚了当地最具实力的人才队伍和雄厚的物质支撑,最大限度地保障了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教学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充分利用,这是学风建设的前提条件。一所好的大学里有学识渊博的老师,有先进的教学设备,有充足的教学活动场所,有优美的校园环境,必然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归属感和认同感,对良好学风的期望值增大,心情舒畅地生活、学习。相反,在一个师资短缺、教学设备简陋、活动场所紧张的校园环境里,可以想象,大多数学生会抱着怎样的心态去学习。
2.良好的“软件”环境是学风建设的安全绳
只具备充足的物质条件,有优越的“硬件”环境为依托,不一定能形成良好的学风,培养出优秀的学生,还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软件”环境。校风校训就像学风建设的一面旗帜,引领着学风的建设方向;校纪校规好比学风建设的安全绳索,维系着学风沿着合理的路线前进,精神风貌如同学风建设的灵魂,推动学风建设披荆斩棘、一路高歌猛进。很难想象一所具有雄厚经济实力的大学,制度不全,纪律涣散,内涵浅薄,它能够长远走下去。
3.稳定的校园周边环境是学风建设的安全阀
良好的校园周边环境有利于抵制社会上的歪风邪气,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有利于在全校形成良好学风。校园周边环境不稳定必然影响到校园的不稳定,进而对学风建设产生负面影响。一些商家在高校周围兴建电子游戏馆、台球馆、录像馆,设置歌厅、舞厅,开办溜冰场、网吧等,使不少学生沉湎于“三馆二厅一场一吧”中不能自拔,给少数学生晚寝迟归甚至彻夜不归提供了驻留场所,加大了校方管理难度。高校周围面对学生消费群体的私人出租房也不可忽视,私人出租房已在部分地区高校周围泛滥成灾,严重影响学校风气,败坏学校声誉。此外,高校周围众多的餐馆、饭店也对在校大学生构成潜在危害。低档米、劣质菜、地沟油防不胜防,食品卫生、餐具卫生、员工健康也都难以保障,学生长期在校外周边餐馆就餐,容易染上肝炎、肠道疾病等,出现饮食纠纷也很麻烦。可见,不良的校园周边环境对在校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会造成严重干扰,对高校学风建设产生负面影响。
优化校园环境,搞好学风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1.完善规章制度,优化课程设置
“无规矩不成方圆”,高校应建立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师生员工在校园内的行为,使各职能部门的各项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做到有章可循。如将学生考勤、考试、评优、违纪、学籍管理、公共资源使用规程、各项工作报批流程等,编订成册,人手一册,不仅要对入学新生进行宣传教育,也要给在校其他老生时常警醒,使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令行禁止。学风建设也对高校的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调整和优化提出了严格的要求。高校应压缩一部分脱离生产实际而学生又无心学习的课程,改革落后的教学方法,选配优秀的课程教材。高校可以尝试按照往届毕业生就业率高低来决定是增设还是停办该专业,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应加大学生专业实践力度,课程教材由任课教师自主选订等措施,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利于学风良性循环。
2.配备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应该包括专任教师、政工干部和班主任、机关行政后勤人员以及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队,他们都对高校学风建设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专任教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崇高的治学精神以及显著的学术成就,对学生形成良好学风起示范和带动作用。只有严把用人入口关,选聘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较高的专任教师,他们才能在日常的教学科研活动中担当起“传道、授业、解惑”的育人重任,创造出浓郁的科学技术文化氛围,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被动乏味的学习变为主动有趣的学习,从而为学风建设奠定基础。政工干部和班主任队伍是学风建设师资队伍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他们担负着除课堂之外学生所有的学习和生活的组织与思想政治工作,与学生交往最密切。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高素质政工干部队伍,已逐渐成为众多高校发展所必需。近几年,许多高校在选聘专任教师,特别是专职辅导员时,都以超常规的标准和速度引进,以期为学校形成良好学风创造契机。机关行政后勤人员,是高校正常运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工作方式、工作态度、工作成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高校其他各部门的正常运转,从而影响学风建设。
3.合理引导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学风建设的关键在于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确立端正的学习动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可以从思想引导和开展文化活动等几个方面来促进学风建设。
(1)因材施教,正面引导学生思想
不少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遇到挫折时,会产生消极的甚至破坏性的行为,如焦虑、抑郁、自我认知失衡,人际关系障碍,扰乱课堂秩序等,不利于良好学风的形成。教育者尤其是学生工作一线的辅导员,首先应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有针对l生地加以个别引导。如专业思想不稳定的学生,可以向其全面介绍本专业学科的现状和未来,及在相关学科领域的地位和作用,稳定学习情绪;对于不思进取,“60分万岁”的学生,可以树立先进典型,加大奖励力度,赏罚分明,或引导其设计大学生涯规划,引入竞争机制,适度淘汰;对于满足现状,自我感觉良好的学生,可以通过举办讲座,组织社会实践及人才需求洽谈会等,使其充分认识到社会竞争的残酷性,学无止境;对于情感受挫或人际障碍的学生,应多一分关怀和鼓励,有必要的话可以取得学生家长的协助,或求助于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对违反校纪的学生,除按照相关条例给予处分,还应耐心做好后续说服教育工作,使其心悦诚服接受处罚,使其改正错误。
(2)开展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青年大学生展现自我、完善自我的舞台,是课堂学习的有益补充,不仅可以教会学生怎样为人处事,怎样处理好专业学习与能力培养的关系,而且能激励他们以积极的心态学习、生活,不断进取。如可以通过组织党校、团校、社团活动、文体活动、学术讲座、知识竞赛、技能培训、社会实践、科研立项等特色活动,来拓宽学生视野,发展个性,提高综合素质,激发学生成材的欲望,从而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优良学风。部分高校举办的富有特色的科技文化节、社区文化节正是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良好载体,对促进高校优良学风的形成具有良好成效。
4.精心打造优美舒适的校园物质环境
小学校园环境建设范文2
一、新媒体解析
新媒体是一个相对于传统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而言的新的媒体形态的总称。其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多种现代化科学技术影响下形成的交流平台。就这点而言,新媒体其与传统媒体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形态。另外,新媒体也是一个庞大的概念。在广义的新媒体中,其代指一切以现代化形式向用户提供信息与娱乐服务的传播形式。该种传播形式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其便捷性更强,再者,其更新速度快,资讯的时效性更强。从某个角度来说,其更加符合媒体时效性的要求。新媒体作为一种新的事物,其也从最早的无人问津发展到当前的覆盖面极广,且使用范围相对较大。就这一点来说,新媒体日后的发展范围将会更大。早期的新媒体运用仅限于较少的领域,而如今的新媒体运用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尤其是教育领域,引用新媒体后,其信息收集更加便捷,信息传播更加快速。其能够有效地将教学资源整合筛选,为学生学习提供优质服务。
二、新媒体环境对高校外语教学资源建设的影响
(一)新媒体环境下其技术形态会对高校外语教学资源建设状态有所冲击
新媒体技术与传统的教学资源建设形态存在极大的差别。传统的教学资源建设主要以纸质为载体,其包含的内容局限性较强,且在保存难度上相对较大。另外,这部分资源在收集难度上也相对较大,这就使得其建设时间长、建设难度大。而随着高校外语引入新媒体技术,其对传统的资源建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某个程度上来说,新媒体技术的引入即加强了资源建设的力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资源建设的压力。
(二)新媒体环境下其会对教学资源应用状态有所冲击
传统教学资源的应用以阅读为主,但是其阅读有限性较强。而新媒体环境下,对于这部分资源的应用,不用再受到其资源数量的牵制。在某些资源的引用上,其便捷性较强。
(三)新媒体传播形态将会对教学资源传播形态有所冲击
教育是一个较大的范围。为了保证教育的全面,教育资源本身就应该互通。然而,在传统教学资源的收集与管理中,其地域性很强。多数学校的教学资源量都相对较少。尤其是在教学资源传播上,其传播速度慢、失误率高等不足,对其产生了严重的限制性作用。所以说,新媒体传播形态对教学资源传播形态是一个巨大的冲击。
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外语教学资源建设的优势
(一)处理技术更为先进
新媒体其本质上就是包含了多种现代化科学技术种类所创建的一个新的媒体形态。例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等多种形式。这些相对于传统的媒体形式来说,其处理技术都更加先进。这部分技术运用于教学资源建设时,能够极大的节约其人力与物力。
(二)应用媒体相对多元
新媒体是指一系列的技术,而不是单纯的指某一种技术。因此,在高校外语教学资源建设中,其能够应用的内容也相对多元化。传统的教学资源保存,侧重于纸质档案。该种保存形式便捷性较差,长久性不足,在某些时候,保存都相对不便。而应用媒体多元化,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三)传播形式网络化
新媒体其包含的技术种类较多。但是,其从本质上来说,就是需要依靠网络所实现的一种媒体形式。因此,在高校外语资源建设中,其也能够依靠网络进行收集和传输。
四、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外语教学资源建设的具体内容
(一)教学资源与网络平台有效结合
传统的教学资源与网络平台存在一定的分离性。很多高校都习惯性的将教学资源垄断化或者说保留化,以保障自身的文化特色。尤其是一些学术性的内容,其必须要进行良好的保存,以避免学术结果被剽窃。在这种状况下,教学资源的交流就相对较少,学校与学校之间没有沟通,学生与学生的知识无法互相了解,自然,其发展的可能也就相对较低。新媒体环境下,网络平台与教学资源将会融合到一起。从某个程度上来说,教学资源将会直接进入网络平台。这就使得教学资源的可交流性提高,各个高校的发展更加快速。
(二)?n堂教学与网络教学有机结合
课堂教学是指教师在固定课时的讲学,而网络教学其既包含了教师在固定时间的网络知识传授,也包含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单纯的课堂教学其教授的知识面相对有限,学生无法自我进行突破。而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外语教学也会设立一定的网络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学生既可以进行资料的查找,又可以加以沟通。一般来说,学生对学生的问题认知,才是最佳途径。加强两者的沟通方可有效地促进其各自的成长。另外,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所学习的知识其实际上属于“正统”,而在网络教学上学习的知识,大多属于扩展。新媒体环境下,这两者有机结合,方可使得学生整体知识面扩大。
(三)学生学习与网络学习的有效连接
学习不是一个时间段的过程,而是永久过程。我国在长期的教学中,存在一个极大的误区,就是教然后学。这个动作具有一定的先后性,这也形象的表明了我国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心理。如果教师不教,那么其也不愿意学习。而新媒体应用于高校外语资源建设时,其将教与学结合起来。其中既有教的部分,又有学的内容。学生只需要合理的安排自身时间,并且适当地在网络上进行知识的扩展,从而使得自己学习的机会增多,就有可能提高自身的成就。从某个方面来说,其是自主学习与教学的结合。
(四)校内外资源的整合与统一
新媒?w中包含了各色各样的资料。而在教学中,其资料多是学校长期沿用下来的。这部分资料在新媒体上也很难发现。而新媒体运用于高校外语资源建设中,其就会将这部分资料融入高校现有的平台中。这就使得校内外资源有效地整合,并且统一。进而为我国教学资源的丰富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小学校园环境建设范文3
关键词:生态型 校园环境 规划 建设
课题编号:SZYZYB201101
一、四川幼专校区的整体概况
我校是2009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在四川省江油师范学校基础上建立的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是四川唯一一所以培养幼教、小教师资为主的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坐落在四川省第二大城市绵阳市境内,现占地面积517.68亩,建筑面积98700平方米。绵阳教育园区新校区占地516亩。校区在绵广高速公路附近,离绵阳和江油都不远,交通方便。学校正门前面是一个大的水库,周边有村庄、田地、山坡,离闹市区很远,是一个学生求学的好地方。
二、校园绿地环境建设的必要性
高校校园是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园林绿化是高校实现其物质实体和精神文化功能的一个重要载体,
生态平衡是校园建设的一个首要的目的,而今的大学不再是培养单纯的技术型人才遄,而是培养综合型人才,学习的环境不止局限于教室和实验室,而是延伸到整个的校园,这就对大学校园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环境影响人,特别是大学阶段,大学生世界观和人生观成型的关键时期,校园环境的优劣可对其产生潜多默化的效果,因此,四川幼儿师范高等学校绵阳校区在建设中,要合格规划好校园各处的功能区域,合理建设,打造生态化校园。
大学校园主要是人群,包括学生、教师、职员和工人,还有一些外聘的后勤人员,他们各自的活动区域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学生主要活动在教学区域和住宿地,教师们的活动区域主要在教学区、办公区和住宿区域,一些职员主要活动在教辅场地,这些主要的服务人员,在大学校园环境要求空气清新、安静、卫生、污染物少,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因此大学校园环境的建设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以满足师生员工的需要,为师生员工提供一个优美、舒适、优雅的校园环境。不仅是建设生态型校园的要求,更能体现一所大学校的校容校貌。要达到这个目的,校区的绿化是不可缺少的的,绿化校园主要能起到防风滞沙、调节气温、增加湿度、净化空气、降低哭音等生态保护作用。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绿化建设要以生态绿色为主题,打造舒适宜人,赏心悦目的生态环境。
校园的整体绿化分布需要结合校园总体布局,地形特点及道路、建筑、个体景观等环意要素,通过合理的绿化配置来形成美观的绿化空间系统。
当代大这校园环境有一些新特色:开放性、复合化、社会化、个性化及可持续发展[1],
注重建造多层次的开放空间,满足大学多学科建设复合化要求,注重校园资源向社会开放,实现学校与社会双向交流。注重发展大学自身的特质和个性,促进校园环境可持续利用[2]。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需要维持生态平衡,大学校园环境建设要有利于师生教育学习和生活,有利用教师的科学研究和休闲娱乐。从美学角度看,要师生能够感觉到校园环境的美丽。
根据大学校园师生员工的活动类型,我们可以将大学校园划分为多个区域,下面我将逐一介绍如何划分和如何建设实现。
三、校区各大功能区域的规划和环境建设
1、校园进出口内外
校园在大门的环境建设是校园规划的重点之一,当人来到学校的时候,首先印入眼帘的就是校园的大门,首要进入的也是校园的大门,它是作为来到学校的人们最直接的印象,是学校的门面。所以不仅要具有可识别性,更应体现这所学校的特色。目前我们的老校区入口区人多、车多、人员复杂、噪声大、脏、细菌含量高,门外有些商贩,到处弄得乱七八糟,有害气体也不少等等现状。所以我们主要是要控制细菌、降低噪声、吸收有害气体、管理好商贩,管理好门里面的清洁卫生。
因在大学校园的两侧应对称式的种植高大的乔木,也可以配置修剪整齐的灌木和花卉,可以在高大的乔木之间修筑一些花台,这样就形成了隔离带,这样也有利手管理,有利于抑菌防风,有利于隔离噪音、粉尘,有利于杀菌,一些有害气体也能被吸收,这样就净化了空气。为了便于管理好商贩,在校门的两侧可以修筑商铺,然后租给商贩们,这样就有利我们对商贩做出一些要求,如食品的安全卫生,店外的清洁卫生等等,这样就能管理好他们。
在大门口可以设置小型的广场、点缀花坛、雕塑、喷泉等,创造不同的艺术效果,象我们校区进门后就是一长的石级,在它的两侧都种有成型的植被,石级的上边建设喷泉,让人们进入校园就象进入花园,使人心情愉悦,给人一种美的感觉。
2、教学活动区域
教学活动区域是指所有的教学活动场所,这个区域的环境主要要满足全校师生办公、教学、科研、实验和学习的需要,包括教学楼、实验楼、实验基地、科研场所、办公楼等。在这些区域上的环境建设的主要功能是教育功能、科学研究功能、学习功能、抑菌功能、降低噪声功能,当然也有美学功能。
这个区域可以建立隔离带,隔离噪音为师生提供一个安静的学习研究环境,抑制细菌为理财生提供一个清洁的研究学习环境。有的实验室在实验时会产生有害气体,所以要种植一些对这种毒气抗性强,并吸收这种有毒气体的植物。在教学活动区域,植物品种要丰富,叶色要变化多样,也要与建筑主体相协调,并对建筑起到美化,烘托的作用,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一个课间可以进行适当活动的绿色空间,我们校园教学区域的植物就很多,但有些杂乱,也对其作适合当的调整,再增加一些长青树木,使得到了秋天,校园里还是到处绿树成荫,给一种永远是春天的感觉。
3、学生的宿舍区域
这个区域是学生学习和休息的地方,该区一般离教学区域较远,学生学习和休息需要安静清洁的环境,因此该区的绿化主要要降低噪音和抑制细菌,在这个区域也要建立隔离带,隔离噪音,降低粉尘,杀灭细菌,创造安静、卫生的环境,便于学生学习和休息。夏季可以降低空气温度,减弱太阳对宿舍楼的直接照射,因此在植物的选择上,多选防风、防火、防尘等的植物。同时也要给这生留出活动的场所,方便学生就近活动,所以宿舍之间可以修小的广场,种植一些低矮的植物和一些共卉,让学生在休闲时心情愉悦。
4、教职工住宅区
教工生活区一般都不位于校园内容,与校园的其它地区有一段距离,但也少数位于校园内。这里的人群年龄段比较复杂,从婴幼儿到退休的老人都有,本区的主要功能是要抑菌、降噪音和休闲娱乐。这个区域由于老人孩子比较多,他们的抵抗力相对较弱,种植上多选择抑制细菌能力强,而且易管、易长、少修剪、小虫害,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良树种。植物配置要自然,可采用乔木与灌木、常绿与落叶以及不同树姿和色彩变化的树种搭配组合,由于这里的人群文化水平较高,可以建造一此文化气息较浓的小游园、雕塑。儿童游戏场、青少年活动场地,老人活动场地及体育锻炼场地,一定忌用有毒有刺的植物。
5、体育活动场地
该区主要是学生体育锻炼的场地,有足球场、排球场、篮球场、游泳场等,这些场地离教学区域、图书馆、宿舍区等较远,这些场地周边可以种植要满足能防尘、降噪声、夏天能乘凉的需求,所以可以种植一些常绿的大树,树与树的间距在大一些,也要离场地的边界远一些,大概在4米以外。
6、休闲娱乐区
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校园里渡过的,除了教室、宿舍、食堂,三点一线外,有时候学生也在校园里走走,除了上课、练琴、早晚辅导外,他们可以自由支配时间,因此就可以在宿舍楼周边及多数园林景点周围开辟休憩读书的小游园等休闲游览区,以方便师生休息娱乐。
在这个区可以规划建设较宽裕的绿化空间,利用地形、建筑、植物小园林等创造出美丽优雅的自然环境,给人以美的享受。
7、后勤服务区
这个区域主要有餐饮区、医疗区、维修区,绿地主要满足师生饮食,医疗和维修的需要,因此,环意设计要清洁、防尘、抑菌、除温等,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风。所以该区可以选择高大的落叶乔木,一些灌木等,种植可以产生杀菌较多的树种,如樟树、胡桃、悬铃木、柳杉、雪松等,建设一个有利于师生健康有益的环境。
该文从大学服务对象和大学的特殊环境入手,将大学校园的生态功、美学功能、社会功能等结合起来,把校园分成了几大区域,根据不同区域的功能要求,建设具有特色的大学校园环境,改变大学校园的现状,使得大学校园植物景观设计目的明角,依据准确,使得正确定量评价一个大学校园环境设计方案成为可能,使大学校园环境更能发挥其综合功效。
参考文献:
[1] 王薇薇.其其格.牛世丹. 大学校园植物功能景观建设初探[J].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0(2):58-60
[2] 刘志强. 大学校园生态规划理念初探[J]. 山西建筑,2005(12): 9-10
[3] 徐剑书. 论生态型大学校园设计与建设[J].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0(7):
[4] 秦春林. 粟维斌. 景观生态规划原理在校园绿地环境规划中应用初探[J]. 福建林业科技, 2006(9): 240-243
小学校园环境建设范文4
【关键词】生态心理健康 教学环境 校园文化
生态心理健康由个体生理、个体心理、生态外环境三部分内容构成,它包括个体心理内部的平衡、个体心理内部与生态环境的平衡及个体生理与心理的平衡。生态环境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是巨大的,对于学生来说,教学环境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影响尤为突出。
一、加强建设高效的高职院校生态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管理机构
1.在日常教学管理中加强生态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
院一级的管理层应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日常的管理工作中,采取自上而下的办法,在二级院(系)主任的直接领导下,由教研室在开展教研活动中采用集体备课的方法,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动态地揉入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中教学管理的辅助作用
要发挥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中教学管理的辅助作用,首先,应考虑科学设置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参考本科院校宏观型的做法,注重思政的宏观管理,但忽略了系部乃至年级、班的微观层次的管理,忽略了教学管理的辅助作用。
其次,是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目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师资比较薄弱,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在教师队伍中选拔聘任和培养专、兼职心理辅导人员,让这些专、兼职教师接受系统的专业训练,并考取心理咨询师的资格证书;二是培训年级政治辅导员,增强辅导员的学生心理辅导意识,使辅导员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导师,生活的益友,心理的医生;三是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全员培训,将心理健康教育揉和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
3.充分发挥高职院校教师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要发挥高职院校教师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一是应加强教师队伍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工作、学习、生活上面临着知识更新、社会舆论、竞争等方面的重大压力,在这些压力之下,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教师必须要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才能引导学生发展个人的智力和培养个人的健康心理。二是要提高教师“育人”的意识,明确育心理健康之人的重要性。三是要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技术的培训,要求教师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技能,并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融合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二、在具体课堂教学中加强生态心理健康教育
1.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相应知识的掌握,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让每个学生都能系统地学习相关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
2.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特别是社会科学方面课程如基础文科类课程、管理类课程、公共关系学类课程、礼仪课程等。
3.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网络、多媒体教学的作用,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具体课程的网络资料和多媒体课件中,使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良好的心理暗示,从而培育出健康的心理。
三、努力建设生态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场所环境
加强教学场所环境的建设,做到让学生在明亮整洁的教室中学习,在设施先进的实验室中做实验,在雅静宽敞的图书馆中阅读,在优美谧静的校园中漫步这些良好的环境因素,会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保持愉悦的心境,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培育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1.教室、实验室、图书阅览场所的建设
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教室、实验室、图书阅览场所建立“三个网络,一个系统”。“三个网络”,是指以卫星电视和校园电视台为中心,建设双向闭路电视有线网络;以中心机房为中心,建设各系(部)、各教研室、教室、电子备课室、电子阅览室等室联网的校园计算机网络;以音频电台为中心,建设语音室及无线、有线自动广播网络。“一个系统”是指“三个网络”在“网络中心”汇合,构成一个真正的“多体媒体智能双向控制教育系统”,整个系统中的信息和资源都将共享,教师可通过网络检索信息,学生可以在计算机室,电子阅览室或教室利用校园网或双向闭路电视进行“主动式”、“交互式”学习,也可在网上接受远程教育。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学生必定心情愉悦。
2.校外实习实训环境建设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实用型的人才,在教学课时安排上理论与实践的比例是1∶1,而校外的实习实训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所以,校外实习实训和谐的环境建设,是学生实习期间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具体心理环境建设主要包括:一是实习前对学生进行心理动员,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迎接实习过程中的意志、知识、技能等方面的挑战;二是实习过程中使学生在校内带队教师与指导教师、基地管理人员与师傅的共同引导和指导下完成心理与技能的调整――适应――平衡的过程;三是实习结束后,在总结的基础上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工作。这三个阶段的顺利完成,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生态调整的一个完整过程,这一过程的完成为学生进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生态心理基础。
四、发展有利于生态心理健康的学习型校园文化
营造一个蓬勃向上的学习型校园文化氛围,是高职学生生态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建设美丽校园,营造优雅的学习与生活环境。
2.高职院校的制度文化应体现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理念,学校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要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广阔的舞台,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最佳的教育教学服务,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制度保障。
3.充分利用学校的校报校刊及网页、校园广播来营造校园的学习型的精神文化氛围。
4. 引导与支持学生成立心理社团,发挥社团的群体效应作用。
综上所述,管理严谨、教学手段先进、教学气氛融洽、实习实训场所和谐的教学环境有利于高职学生健康心理的培育,也就是说,要实施高职学生生态心理健康教育就必须抓好教学环境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杨峰.大学生生态心理健康教育的系统研究.合肥工业大学.中国优秀硕士论文数据库,2007,(03).
[2]肖二平,燕良轼.生态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研究的新视野.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2.(04).
[3]易芳,俞宏辉.生态心理学――心理学研究模式的转向.心理学探新.南昌.江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01).
小学校园环境建设范文5
[关键词] 网络环境;校园文化;探索\
“网络环境下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是指充分利用数字化校园营造高信息化程度的校园文化,融合校园文化建设于数字化校园一体,形成数字化时代人文化、个性化、现代化的校园信息文化。
一、理论依据
校园文化是全校师生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反映着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上有别于其它社会群体,具有校园特色的文化活动和文化环境,以及反映师生共同信念和追求的校园精神的总和,是维系学校团体的一种精神力量。它是一个系统,包括四个方面的层面结构: 物质文化层面、制度文化层面、行为文化层面和精神文化层面,其中物质文化是基础,制度文化是纽带,行为文化是载体,精神文化是灵魂。在数字化校园中,中学校园文化的各个层面都将表现出新的特征。
在物质文化层面上,校园网络将成为最重要的校园文化的物质依托。在网络时代,传统的有形的校园社区仍是校园文化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但是一种新的物质力量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即校园网络。能够跨越时空限制的信息网络将使校园文化全方位地渗透在师生校园生活的每一环节甚至影响其社会生活。
在制度文化层面结构上,数字校园的校园文化将体现出高效和规范的特征。由于校园网络将行政管理、信息管理、教学服务、研究开发等各类系统连接起来,实现这些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和信息服务,给教师、科研人员和学生带来极大的方便。在数字校园,管理者不是对学生进行支配或者控制的角色,而是转变为学生提供帮助和服务的角色。
在行为文化层面结构上,数字校园的校园文化主要表现为学生的个性化特征更加明显,同时教师的作用也发生了变化。对学生而言,数字校园强调学生对学习环境的设计,认为学习环境是学习者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在学习环境中可以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还能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水平确定适当的学习进度,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减少学生学习的依赖性,从而增强学生网上生存、网上学习的能力。
在精神文化层面上,数字校园使校园精神的积淀更加丰富,同时也更具有时代性。这种时代性体现为网络文化对已有校园文化的冲击,这既是对已有校园文化的部分否定,也是对已有校园文化的超越,它具体表现为民主意识、开放意识、创新意识和未来意识的增强。
创新意识是由于在网络时代,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育方式逐渐弱化,代之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方式,让学生成为探险家和发明家,创新意识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特征。未来意识是指在网络时代,人们将从未来社会发展。
二、网络环境下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与趋势
学校要开展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活动,就必须加强校园文化的导向作用,把德育的功能有机地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适应了学生精神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可塑造学生形成尊重个性、发展个性的空间。这也是是一个学校以自身物质因素为基础,在特定的环境中,通过长期积累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精神生活的整体,真正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1.体现发展的理念,建立创新、竞争为理念的校园文化。
开放式教育面临教育主体来自社会各个阶层,其年龄、阅历、能力、素质等方面都要复杂起来。且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校之间处于一种“准分离状态”。在这种松散型管理的模式下,要完成培养目标,就必须有先进的思想理念和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有先进的教育方法和先进的网络支持,让学生在先进的校园文化氛围中自主学习和健康发展。这些学生走上社会,将会用他们的品质影响社会风尚,用他们的人格影响未来的社会道德,使他们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生产力发展的中坚力量,成为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先进文化的弘扬者和最广大人民利益的维护者。
2.坚持创新的观点,创建新型一流的校园文化。
网络环境使学校网络教育蓬蓬勃勃,充满了活力。学生们在课堂上、活动中所表现出的高涨热情,正是网络参与活动,参与教育带来的生机。先进的教育信息技术已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显示了无可比拟的作用,要以全新的观念、方法去创建新型一流的校园文化,树立终身教育、创新教育理念,使校园文化传递融为一体。提供创新思维平台,引导学生把梦想变为现实,激发热情,张扬个性,启发创造,让每一位学生经过多种实践活动,展示特长,体现自我价值,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实践活动的开展,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和提升学生创新思维、学习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等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3.建立校园网络文化,传递先进思想和时代最强音。
网上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活动的特殊形式,它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存在于网络这一虚拟的特殊空间,是现实空间的无限扩大和延伸。网络能为大学生素质教育提供丰富的资源,拓展学生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扩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覆盖面,增强其时效性,消除盲区和空白。二是必须依托于网络设备和网络技术开展。网络设备是开展网上校园文化活动的基本物质条件,网络信息技术使网上校园文化活动具有极高的科技含量,并为传统的校园文化活动穿上了现代化的外衣。三是从活动内容、活动形式到组织形式、参与方式上与传统校园文化活动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小学校园环境建设范文6
关键词:网络环境;中小学图书馆员;队伍建设
传统的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的构成要素仍然是馆藏、读者、管理人员和技术力量,但其内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馆员如何发挥电子化,网络化的信息资源优势?如何采用先进技术手段,提高服务质量。这是我们图书馆工作需要认真研究不断探索的新课题。
网络环境对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书馆的工作方式、工作价值、工作效率等方面都将发生较大的变化。相应地对图书馆员的知识结构与自身素质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时期的图书馆员除了拥有图书馆专业知识和管理学知识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多学科文化素质,成为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论述网络环境下中小学图书馆员队伍建设。
一、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
思想素质的核心是具有坚定的信念,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图书馆员要以德为立身之本,树立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思想,恪守“一切为了读者”的职业道德标准,安于平凡、乐于奉献、甘为人梯、开拓进取、积极向上、尽职尽力做好本职工作。
二、成为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
首先应该熟悉计算机操作及应用,掌握网络信息技术和图书馆现代化的业务操作技能,具有准确、快速地进行信息检索、应用分析及信息加工的能力。其次还要具备敏锐的信息意识和较强的信息能力。信息意识是指图书馆员对信息的敏锐度,捕捉分析、判断和吸收信息的自觉程度,信息能力则包括信息的获取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信息传递能力。最后还要具备一定的外语水平。由于因特网上80%以上的信息都是英文信息,因此,要利用网络系统传递获取信息,必须掌握英语,以更好地了解国际信息,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成为“网上信息导航员”,真正成为新型的图书馆员,才能适应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三、图书馆员要利用网络做好网上资源的导向导航服务
中小学图书馆员要利用网络在数量庞大、高度分散的网上信息资源中,筛选出对教育教学、科研有参考价值的网址和信息,建立网上资源分类索引,使分散的网上资源集中使用,构建虚拟馆藏。这样既让教师了解本馆的实际馆藏,也让他们看到世界各地的资源和服务。把教师指引到他最需的资源处,通过网络利用网上的资源,使教师提高检索相关信息的效率,节省他们在搜索浏览网站时花费的大量时间和精力。另一方面,因特网是瞬息万变的,信息资源的地址经常改变,这就要求图书馆员注意及时更新,同时努力挖掘网上特色,免费的信息资源,将网上免费期刊资源的网址纳入浏览器收藏夹,或在校园网页上进行链接,引导老师到特定地址获取所需信息。
四、图书馆员要学会利用网络做好读者的信息咨询、跟踪服务
在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的来源,获取信息的途径,信息检索方式手段,都在发生巨大变化,因而信息服务内容和手段也应向数字化、网络化、虚拟化发展。图书馆员只有将网络资源的组织与服务和图书馆馆藏资源的组织与服务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开发和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以补充馆藏的不足。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员,只有以全新的服务领域、服务手段、服务方式不断深化服务层次、提高服务质量,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一)中小学图书馆员要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开展信息服务。建立和完善图书馆计算机公共检索系统,加快本馆信息资源的数字化进程,建立网上图书馆。
(二)中小学图书馆员应在校园网上,建造好网络信息资源主页及信息专栏,向读者展现丰富的网络资源,介绍服务项目及内容。针对读者需求提供信息查询和咨询服务,对读者的网络咨询应快速反应及时答复,帮助、指导读者利用网络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