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校校园环境建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校校园环境建设范文1
关键词:高校校园;校园文化;存在问题
Abstract:The university campus landscape design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campus culture, the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campus,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public space environmen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because it is not only the campus environment in service, and to a great extent, also affect the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y and sense of value. Through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history of the campus,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university campus landscape design,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foreign advanced campus landscap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campus landscape environment.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need to be solved in the campus public environment.
Key words: Campu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campus culture;Existing problems
考入的各个高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而高校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场所,因此高校校园空间环境的建设设计的完善及质量更是显得尤为重要。高校校园的公共空间建设不但有美化环境的功能,而且影响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好的环境能促进他们的成长成才。作为一种独特类型的景观高校校园公共空间环境设计,一般可以大致分为自然景观与校园文化空间环境。自然景观是通常意义上的自然景观,如景观、水体、植物等;文化景观也被称为文化景观,是人们在日常为了满足生产生活物质和精神等方面的需要,在自然景观基于融合的文化特征和构成的景观。而校园文化空间环境的概念理解的是:使用当地设计、充分利用校园的人文景观方法,创建一个特定的文化内涵, 能够历史传承校园公共空间环境。
一、高校校园公共空间环境的重要性
首先, 大学校园文化是指大学发展历史积淀中可以从校园公共空间环境景观规划中有所体现。在西方文化史上的“文化”是指与外部自然环境的变换,使其满足人类生存所需要的。在1871年,泰勒他发表了“原始文化”,点出“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习惯的信托。每个校园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独特的文化积淀和历史回忆。换句话说,许多大学校园都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校园文化的核心精神。因此,在大学校园公共空间环境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保护并同时体现出历史、文化、并反映在校园公共空间环境中。使公共空间环境可以起到一个延续的作用,并传达出学校公共空间环境景观的历史意义。例如保留原来的标准象征性建筑、自然景观、公共设施、雕塑等,确保设计风格的整体性和统一性,这样使得公共空间环境有着悠久历史而且充满活力的一个整体。校园文化在校园公共空间景观环境主要体现在构成了校园的各种元素本身,通过特殊的符号语言和形态特征,传达出独特的人文关怀。而大学显示的独特的文化内涵,可以从各个大学校园独有的校园公共空间景观中感到大学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取向。所谓的校园文化是整个大学教育活动的,通过对文化内涵的理解,校园文化可以理解为:其中,物质文化是基础,是学校之形;制度文化是保证,是学校之规;精神文化是核心,是学校之魂。包括使这些特定的价值观和意义体系在校园物质实体。校园文化体现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一所大学的观念取向上决定了大学的建设思路和发展方向,制度是观念的物化表现;物质文化是大学的环境与设施,包括空间结构、建筑风格、自然环境等等。物质文化是价值与审美载体,是一所大学形象最明显的表达。校园行为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动态性能,它存在于校园的环境之中,影响着校园内的生活节奏。行为具有多样性,与校园空间环境是和谐,互相支持,它们构成了现有的空间环境的全部意义。校园文化是大学精神的内涵,是结合大学校园公共空间景观环境设计的一个最密切的方式。
其次“以人为本”的环境建设。校园公共景观设计是为教师和学生的用户和服务。以基本的教学建筑为主,为学生提供学习、交流、照明等功能的完美系统。同时“以人为本”的重点是合理化、生态化的环境建设,为与人际交往提供良好的研究环境与教育环境。只有满足了环境要求,才能建立和谐的校园。坚持持续发展,为教师和学生搭建一个生态和谐校园。校园景观设计应在创新的理念为指导,注重实用功能,注重细节,旨在反映大学文化特色和景观特色的历史内涵。此外,大学校园的整体设计应该能够反映我国的内在精神,注重实用性,注重生态价值。校园景观建设形式应该多样化,应该是根据该校发挥自身优势的特色,打造一个强大的功能和独特的文化认同大学校园。
与此同时,也应该学习和借鉴国外校园景观设计好的设计方案,在国外高校有很多的文化墙。目前国内也有一些大学也有文化墙。它们多以宣传校园文化, 展示学生风采等,提倡绿色环保等等为主题。这不仅已成为在校园中一种独特的文化景观,而且提高了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校园, 学生们在体验景观的同时成为校园景观的实行者。
二、校园景观规划存在的问题
第一:很多高校缺乏公共空间环境的校园。现在,进入大学,大部分都是一个或几个广场,中间或附近有些审美感一般的雕塑。多数都是沿着中心花坛单一乏味的虚线对称。在一些校园里,除了构建复杂无味的教学设施外,其公共空间环境建设就显得重要不足和缺乏,甚至有些学校没有真正进行大学校园环境规划设计。
第二:校园公共空间环境不适合校园生活。例如,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学校园建筑入口、校园道路交叉口,经常有面板和广告牌,主要是业务广告和宣传,其实起不到对教育学生作用,目前,广告已经成为所有校园环境很难治愈“皮肤癣”。
结语
良好的校园文化不仅是学校综合实力的体现,也渗透在校园环境的每个角落。校园文化氛围通过校园景观传达给学生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其在汲取科学知识的同时,逐步了解学校的优良传统,尊重历史,感受深刻的文化底蕴,传承良好的学风,将校园文化与校园景观设计更紧密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大学校园的精神和物质功能,为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创造良好的校园景观环境。
参考文献:
[1]刘滨谊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9
高校校园环境建设范文2
(安徽工程大学 艺术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摘 要:作为校园环境重要组成部分的公共艺术,是传递学校文化精神、塑造学校形象的物质承载者.研究大学校园环境下的公共艺术创作,对于大学校园文化传播形式的丰富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高校空间环境的公共艺术大多数以雕塑、壁画等传统艺术形态出现,作品主题单调、形式老套.文章针对当前我国大学校园环境公共艺术的现状,通过对安徽工程大学校园环境公共艺术的分析,探讨当下的高校校园环境公共艺术设计创作的途径.
关键词 :公共艺术;高校校园;空间环境
中图分类号:J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3-0145-03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资助(10YJC760051)
公共艺术一般存在于特定的的公共空间环境中,并在实际功能和文化心理方面与周遭的自然环境及人文环境存在着整体性的利害关系[1](P12).公共艺术作为一种当代文化的形态,一般是指能满足视觉美感的视觉艺术,如建筑、雕塑、景观、生态艺术等.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多元文化的介入,公共艺术在形式和内涵上也有了新的变化.
作为一种具有广泛性和兼容性的艺术形式,公共艺术的功能和价值属性也具有多元性与多义性特征.从实用主义角度来看,装饰和美化环境是公共艺术的最基本功能.苏霍姆林斯基写道:对周围世界的美感,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变得高尚文雅,富有同情心,憎恶丑行.大学校园作为育人的场所,存在于此的公共艺术更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景观、一种“文化符号”.校园文化语境下的公共艺术,一是能提升校园文化品质,塑造学校整体形象.二是能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价值观,让身在其中的学子对学校产生认同感和自豪感.三是能营造有意义的美学空间,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进而起到净化心灵、提升学术氛围的作用.当然,公共艺术存在于大学校园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它更能唤起青年学子对相关问题的思考与认识,能够长时间地影响着学生的精神状态与对周遭世界的认知;它也会成为学生身份的标识,在塑造学校的独特性格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校园环境空间公共艺术是存在于校园内的服务于师生学习、交往等功能的景观元素,这些景观元素也都是校园里最常见的特色文化.包括历史人物和事件的雕塑、建筑,以及各种碑、亭、桥、池、石等.目前,大多数高校校园是通过创作公共艺术来体现校园文化特色的.鉴于公共艺术对于校园环境的价值,有必要对其进行创作途径的探讨.
1 目前国内高校校园公共艺术的基本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我国高校校园建设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在庞大的校园、奢华的建筑背后隐藏的却是校园思想文化的贫乏,校园特有的文化内涵正在逐渐的消失和淡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缺乏整体规划
当下国内高校校园中公共艺术作品并不少见,无论学校规模如何,都会设置一定的公共艺术作品.常在入口的公共空间处设置带有一定的主题性的雕像或是喷泉,是大多数高校标志性的公共艺术表现形式.但是在校园内部空间中对于公共艺术的处理却很粗糙,常见的壁画、文化石、公共标识等随意的放置在草坪或是间隙的空间里,显得杂乱无章.而随着时代的变化,原先的一些公共艺术逐渐的失去了原有的教育功能和美化功能,没有及时进行重新的规划和更新,导致一些公共艺术沦为校园里环境的垃圾.
1.2 缺乏个性,设计形式雷同
城市曾有“千城一面”之说,而存在于高校校园空间的公共艺术也有此趋势.目前现代主义设计思潮占据了公共艺术的设计领域,在中国的很多广场和街道经常会见到一些国外知名设计师的设计作品.这些公共艺术无论在造型、材料的选择上都趋于雷同,使得人们在世界各地都可以看到相同的面孔,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而公共艺术地域特征的缺失,使得大学校园也失去了个性,导致了不同地区、不同学科的校园景观陷入了“千校一面”的窘境.这种不分场所的照搬,忽视了作为具有人文理念和学科特色的大学精神,也忽略了场所和公共艺术的共存关系,让本来是为了体现学校校园精神的公共艺术失去了原有的存在价值.
1.3 对校园文化缺乏传承
目前,国内很多院校都是由新老两个校区组成,公共艺术的设计规划常常是两个区域各自为政,没有联系和传承.每所校园都有自己的文化和历史,也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每所院校在其发展过程中都曾构建过自己的文化特色以及与之适应的校园景观环境.某些公共艺术更是历史的记忆,见证着一座学校的成长,同时这些历史痕迹作为时间线索穿梭于校园,增加了校园的可辩识性,让校园文化不断的启迪和熏陶学生.“授之以渔”的高校氛围不仅源于学术的存在,更源于潜移默化的文化传统氛围的熏陶、对校园历史的尊重.新校区往往是一味的追求新奇的形式,对学校的精神内涵和文化理念未能做到传承和延续,形式上一味的追求新超和时尚,忽略了对原有校园文化的继承和延续;而很多老校区中的公共艺术造型呆板、主题陈旧老套、景观绿化无规划和美感、放置环境背景的选择杂乱无章等.
1.4 设计缺乏人性化
我们经常看见一些公共艺术孤独的存在于空间中,没有人会去驻足观看或是参与其中,究其原因是缺乏亲切感或是缺乏人性化设计.存在于高校空间的公共艺术,经常会见到材质或是尺度不够人性化的公共艺术,原本是为了师生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的元素却成为人们无视存在或是无足轻重的物品,如石材的具有功能性的景观椅凳,夏天太热没法坐,冬天太冷坐不了.存在于高校校园里的公共艺术要让生活在其中的师生感到亲近,在人-公共艺术-环境的审美场域中,达到公共艺术与人相互共生的关系,从而达到交互的情境.
2 安徽工程大学校园环境公共艺术创作的设想
安徽工程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的多科性高等院校.目前,学校占地面积1500余亩,校舍建筑总面积50余万平方米,学校现有学科涵盖工、理、文、管、经、法、艺等门类,是典型的综合性大学.目前校园内公共艺术作品很少,老校区仅有图书馆前的立体雕塑和第一教学楼入口的上世纪80年代所作的木质浮雕.新校区校园环境公共艺术精神集中表现在行政办公楼前喷泉广场.这是个开放的空间,六艺柱、湖边的喷泉平台、沿湖的公共椅凳以及湖边的刻有“诚实做人、踏实做事、扎实做学问”校训的文化石.这个对全校有重要意义的公共空间,其形式简洁,材质单纯,引古思今,表述了学校对科学理性精神的追崇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总体来看,整个校园环境公共艺术作品与校园面积和楼宇的分布并不均匀,新旧校区的公共艺术缺乏整体感和规划意识.对于一所历史并不算悠久的高校来说,加强和塑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对于提升外在形象和内在文化素养有着急迫的要求.基于目前学校校园规划的基础,在遵循环境与特殊受众的互动原则的前提下,安徽工程大学校园环境公共艺术创作主要可以从两种形式入手:长期性公共艺术和暂时性公共艺术.
2.1 长期性公共艺术.
长期性公共艺术常常会被当做一个特定环境空间的精神地标.“不变性被社会赋予价值.人们总渴望一种固定不变的风格,通过它本身的永久性来传达永恒的意义”.[2]细数国内外的名校,在大多数人的记忆中都会记存一些该校的公共艺术作品.如清华学堂门口的日晷雕塑,上面篆刻了清华大学的校训“行胜于言”,北京大学未名湖博雅塔,伯林顿大学校园的情景雕塑……不同类型的高校由于文化理念的差异,在校园建设方面也会呈现出各自的特点.
首先从整体规划入手.根据绿地、场所环境的需求,保证师生在校园环境中的学习、休闲、思考、集会诸方面的活动,营造出校园应有文化意境.诸如结合新校区实地草坪空间、地形,选择不同自然环境的石头任其自然的撒落在地面上,形态各异、色彩不同,使人感受一种丰富的自然想象和涌动的青春活力,校园环境的人文色彩在不经意中得以显示.在处理新老校区的整体性上,由于建筑是学校的主体,是校园文化的主要缔造者,校园公共艺术应该与校园建筑形式融合,从而使建筑特点和文化氛围得到进一步加强.犹如放置的雕塑本身表现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置放的环境由此富有了内涵,令人感受一种校园的历史与文化的守望.如老校区图书馆是历史比较长的建筑,两栋建筑围合的公共空间一直空置在那里,可以结合建筑的风格设计一组雕塑和景观小品与之结合,创造出学习的氛围.功能性的公共艺术往往能达到纯粹形式行的更加让人感到亲切.
其次,依据学校的办学理念选择主题性的表达.高校校园给人们的感受不只是视觉印象,而是一种校园文化精神的张扬.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特色,根据具体环境塑造和表现学校的精神内涵.依据校训“诚实做人、踏实做事、扎实做学问”的育人理念,可以在校园主门入口处设计一座具有展示学校历史人文内涵的公共艺术雕塑,让每个进入校园的人首先就能感受学校蕴含的育人理念.形式上可以抽象,也可以具象.同时也可在不同的院系门前放置结合院系学科特征的雕塑、景观小品等,这样可以给每个院系增添自身的学科特色.在题材上,以“传道、授业、解惑”为理念,用教育、学习、研究等相关的素材、名人励志求知进取的精神等诸多内容为对象.
最后就是艺术性表达.作为存在于校园环境中的公共艺术,必须保持其文化品位,拒绝平庸无趣的作品.当然校园公共艺术的设立也不能单纯追求艺术品的堆砌.针对目前安徽工程大学校园环境公共艺术作品数量偏少的情况,可以在主要道路的两侧、学生宿舍公共区域、以及校园湖面水系两侧增设一定数量的文化景观雕塑和小品,根据所处的环境选择富有创意的、有品位的、新颖的,做到与环境相互辉映、相得益彰作品.在保持艺术自身的纯洁、唯美的同时,作品更应注重引导学生感受高尚的情操、追求完美理想的形式.
2.2 暂时性公共艺术.
对于大学校园这样一个具有文化语境的教育场所来说,暂时性的公共艺术就要创造更多的临时的教育情境空间、教学空间,同时担负起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传播.
暂时性公共艺术从开始设计到完成展示,经历的时间都较短.“瞬间的真实性可能是最具说服力的”.这个特点对于安徽工程大学这样一所作为拥有艺术设计学科的综合性高校来说,可以为课程教学带来很多创造性的授课方式.目前艺术学院有环境艺术、平面设计、广告和工业设计等专业,实践性都很强,很多课程作业都是以实体的形态展现出来.比起放作业放在艺术展厅里,还不如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如环艺专业的公共艺术、三维设计、景观设施等课程都是产生优秀公共艺术作品的重要来源.同时,对于发展中的学校来说更是对外展示教学成果的平台,是宣传自己、展示自己的良好途径.在创作空间的选择上可以采取以下方式:一是教师结合专业课程在校园公共空间中选取合适的空间场所进行主体性的公共艺术创作.这些公共艺术会随着不同课程而不断更新变化,给校园环境带来新鲜感和活力.二是利用即将需要规划的地点在其中先放置实验性的公共艺术作品,由教师授课,结合课程内容进行公共艺术创作,从学生创作的众多方案中选取最佳创意方案进行集体创作,选用简便易得的材料,由学生动手进行方案的实施.如在连接东西校区的快速通道桥面上的空间,可以根据现有空间布局进行课程训练,如景观小品、三维设计练习等,这样既能丰富课程也能对校园环境的改造起到作用.课程作业转变为暂时性公共艺术的方式,学生更乐于接受的,也会更好的发掘学生学习和创作的潜力.“时间性放弃了对永久性的追求;随着在公共空间中的艺术作品越来越多,作品的坚固与固定地点的展示越多越不受艺术家的钟爱,他们更喜欢在特定时间和地点内创作作品.对艺术家来说,创作变得更加轻松了;对大众欣赏者来说,作品也更加丰富了,并期待随时随地出现的新奇.”[2](p21)
生活在大学校园里面的是一群思想活跃、精力充沛的年轻人.作为高校的校园环境空间公共艺术不仅仅有美化功能,更肩负着育人的功能.因而,对于创作主题的选择尤为重要.一般来说,暂时性的校园环境空间公共艺术作品创作常选择与某个事件或主题活动相关联的.这样的形式在一定意义上比起说教来的更加让学生从心底接受,对学生的思想更具备批评和干预的功能.如以“文明”为主题的环境空间公共艺术创作,学生可以结合身边人的行为与周围的环境进行创作,如食堂、银行等经常出现不文明现象的地方.作品呈现后会让师生有所体会、有所感悟,做到公共艺术与人的互动,从而产生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因而,在大学校园暂时性的公共艺术的设计创作上,除视觉形象上的认同感之外,还要在文化语境上让公众产生认同感.同时,暂时性公共艺术可能也有一种意愿,就是来表达那些永久性项目艰深的概念和当下的问题.[2](P63)暂时性公共艺术也能够展现更多长久性公共艺术无法体现的校园文化,是对校园文化类型的一种补充.
3 结语
大学校园环境的公共艺术以多元的方式展示着艺术的无处不在,创作中必须从学校的整体规划出发,遵循教育为先的文化语境,坚持与环境相一致的基本观念.除了考虑设计中的人性化、风格的协调性,还应考虑环境对师生所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长期性和暂时性两种创新型设计形式的互补,创造出宜人的校园环境,让身处其中的人不断地去思考、记忆和憧憬,从而将公共艺术承载的校园精神和文化内涵有效的传达,最终达到提高认知和塑造学校独特性格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翁剑青.城市公共艺术[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12.
高校校园环境建设范文3
目的:了解校园环境建设
时间:XX/10/25
地点:校园
调查方式:实地调查和网络搜索 我们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无疑给现代社会文明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环境优美是实现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这正成了我们的一种共识。作为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其环境的优美程度自然也是现代学校文明的重要标志。学校校园的环境当中,校园环境文明建设是至关重要的。为营造学校良好的学习环境,必须重视对校园环境文化的建设,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在学校发展中越来显示其独特的一席之地。
对现化中学生的心理需求以及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来加强对校园文化活动的引导和阵地建设,是一个教育不可忽略的重大问题,理论和实践都告诉我们必须重视对校园环境文化的建设。
一、校园环境文化是一个校园生态系统
众所周知,学校是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教育的机构。从生态学的观点看,校园是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它有着自己的结构和功能。校园生态系统是开放系统,不断地与外界交换着物质、能量和信息,从而使自己保持着一种有序状态,并不断地发挥着自己的能。校园环境文化,在培养学生综合性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并不是课堂教学所能够完全承担的,它需要多种逻辑的训练。校园环境文化,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之一,有其独特的作用。
二、校园环境文化对学生有影响作用
校园的环境文化通过教育者的组织和利用可以对受教育者产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养性怡情、陶冶情操的积极作用。这种积极性的功能需要通过教育者的设计而体现。校园以环境文化的育人功能仅仅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是不能充分发挥的,学校的老师,尤其是领导必须有意识地利用校园环境文化,甚至可以改变某些校园环境文化来为学样教育育人服务。校园环境文化对学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生的心理平衡;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学习的内容和方式。
三、重视对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近些年来,学校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加强了校园环境的绿化美化和设施建设,校园的环境文化建设有了很大的改观。为适应新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学校都进行以学校内部综合改革,并把比较多的精力散到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上来,特别是对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给予了高度重视。这都是因为我们已经认识到了学校校园环境文化的创建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的发展有着其独特的潜移默化的、深刻有力的影响作用:
1、重视对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需要。
前些年来,特别是90年代以来,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中出现了令人担忧,必须须引起高度重视的严竣问题。
2、营造校园环境文化气息是学校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
校园环境文化,它具有特殊而多样化的育人功能。如果说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角,那么学校校园环境文化好比是他们活动的舞台,缺少这个舞台,师生的活动就失去了依托,并将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活动的进程和效果。校园环境文化在学校思想教育中表现出以下几种功能:1凝聚功能。学校环境文化建设的核心是树立群体的共同价值观,通过它的影响力在青年学生中形成一种无形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把青年学生行为系于一个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之上,从而在高雅古富的精神生活中,陶冶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格。2激励功能。不同的校园环境文化会将教育教学活动导向不同的境界和水平,产生不同的育人效果。良好的校园环境文化,必然会出现“勤奋好学、积极向上”的校风,深刻地影响着师生的内心节办,激发着师生的工作和学习热情,比起千遍万遍地说教方法,教育效果自然事半功倍。3熏陶功能。学校按照审美的要求去加强对校园环境文化建设,这对学生的审美理想、审美趣味和审美观念的形成具有无形的熏陶、感染和潜移默化的作用。4益智功能。校园环境文化对学生的智能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一般地说,丰富良好的环境文化因素刺激,可以促进智力发展,还能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并以此为中介来促进智能的提高,特别是学习兴趣的提高。3come。
以上功能的发挥中显出,学校校园环境文化是学校积极开展思想教育的极好阵地,必须加强重视和强化建设。
高校校园环境建设范文4
论文摘要:校园文化环境分为物质文化环境(硬环境)和精神文化环境(软环境)两个层次。校园物质文化环境建设是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基础,根本在于文化设施和校园景观的规划和建设融入丰富的文化内涵。校园精神文化环境建设是校园文化环境的目的,根本在于规章制度、符号体系、文化活动等的制定、提炼、组织过程中体现浓厚的人文理念。
优化校园文化环境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工作。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可以为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营造氛围;可以为培养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需要做好支撑;可以为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提供保障;可以为高层次的校园文化活动创造条件。因此,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一、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基本任务
校园文化环境可以划分两个层次:一是以文化设施、校园景观等为代表的物质文化环境;一是以规章制度、符号体系、文化活动等为代表的精神文化环境。高校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任务,就是在文化设施和校园景观的规划和建设融入丰富的文化内涵,实现功能性、艺术性与教育性的统一;在规章制度、符号体系、文化活动等的制定、提炼、组织过程中体现浓厚的人文理念,实现规范化、科学化和人性化统一。
二、建设功能性、艺术性与教育性相统一的校园物质文化环境
1.在建筑功能性设计中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全面提升校园建筑的文化内涵是校园物质文化环境建设的基础。建筑的目的和意义就在于通过各种功能的实现为人服务,在建筑功能层面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一方面,要通过合理的规划、现代化的设施更好、更便捷的实现其基本功能;另一方面,就是通过精心的设计、巧妙的布局完善其扩展功能。给师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更多的便利、更多的服务,让其全方位感受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2.在建筑设计中融入人文关怀的理念
理想的大学校园建筑美学设计有其独特的气质,是功能性、艺术性、教育性的统一,通过其传达的人文关怀理念给与身处其中的师生愉悦的精神感受,陶冶师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师生的爱校热情。因此,在学校建筑规划和设计过程中,要注重与现有校园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的融合与协调,体现和谐性;精心设计每一栋建筑,使其既与周边环境协调统一,又同时具有独特的建筑形式;要认真装饰建筑内部环境,以高雅、庄严、艺术气息浓厚的装饰设计体现教育建筑的庄严感和神圣感,全面提升建筑的品位和层次。让学生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不断被建筑文化的魅力所熏陶和感染,从而实现校园建筑的育人功能。
3.建设承载深厚历史和人文价值的校园景观
校园景观的规划和设计是提升校园文化层次的点睛之笔。校园景观的规划设计涵盖了校园的山、水、园、林、路等,强调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统一,承载着学校的历史和人文价值。要通过整体呼应,协调统一的布局体现校园景观的和谐感;要通过发掘校史中的优秀人物、标志性事件等,选择最具代表意义和象征意义的部分作为校园景观设计的主体来增加历史感;要将校训、校歌、校徽等元素通过校园景观的方式加以强化,增强校园景观的教育性;要以雕塑、书画作品等元素营造文化氛围,丰富校园景观的内涵。让校园景观浓厚的历史氛围和文化气息时刻影响学生,提升校园物质文化环境的层次和品味。
三、建设规范化、科学化和人性化相统一的精神环境
1.建设以人为本的制度体系
健全的制度体系是校园精神文化环境健康、和谐发展的保证。实现规章制度的规范化、科学化和人性化,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要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不断改进和完善校园制度体系。高校是知识分子相对高度集中的场所,对于社会新的变化、新的理论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理解力和接受力。所以,在高校制度体系运行过程中,更加需要及时废除不合理的规章制度,修改与现实需求不相适应的规章制度,确立解决新问题的新型制度,这也是高校制度体系灵活性、有效性和约束性的基础。二是要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服务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多年来,我国高校在制度规范方面都是重约束、重管理、轻服务,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只有在制度设立和执行的过程中全面贯彻服务理念,为学生的生活服务,为学生的教育服务,最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做到教育、管理与服务并举,才能形成富有生机的精神文化环境。
2.打造特色鲜明的文化符号体系
符号是文化最具代表性的体现,是高校校园精神文化环境的凝练和浓缩。校歌、校徽、校训、校史、典型的校园景观、大型典礼仪式等等都属于校园文化符号体系的范畴。高水平的校园文化符号体系可以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是校园文化环境传承历史、引领后人的重要参照。建设校园文化符号体系,需要以学校发展历史为参考,以学校现实发展条件为基础,以学校未来发展预期为方向,科学的提炼和总结,避免同质化、共性化,追求特色化、个性化,通过校园文化符号全面提升校园文化环境的内在氛围和外在形象,使校训、校歌、校徽等校园文化符号体系广大师生、校友的精神寄托。
3.建设高水平的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精神文化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校园精神文化环境水平的重要途径。建设高水平的校园文化活动,一是文化活动要实现艺术性和观赏性的统一。坚持艺术性和观赏性的统一是校园文化活动整体形象的基本要求,是校园文化活动吸引力和影响力的基础。二是要坚持教育性和思想性的统一。文化活动是教育理念和思想传播的有利方式,与此同时,它们也是文化活动的基本目的。坚持教育性和思想性的统一,需要探索合理的艺术表现手法,将主流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意识的渗透与提升文化活动的吸引力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寓教于乐。三是校园文化活动要做到文艺性与科技性、政治性的统一。提升校园活动的层次,需要突出科技创新活动的分量,以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需要大力开展政治参与活动,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政治学习、形势教育,更重要的是探索和设计提升学生政治参与主动性的活动形式。这也是社会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
高等学校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是全面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优秀的校园文化环境,可以激励大学生继承和弘扬学校优良传统,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爱校热情,促使其不断勤奋向上、求实创新。通过全面、科学的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不断满足大学生学习成才的需要,陶冶大学生的美好情操,增强大学生对校园文化环境的认同感,进而增强其对学校历史、学校文化的认同感,达到文化育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启文.高校校园文化环境建设路径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6,(12).
高校校园环境建设范文5
对现化中学生的心理需求以及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来加强对校园文化活动的引导和阵地建设,是一个教育不可忽略的重大问题,理论和实践都告诉我们必须重视对校园环境文化的建设。
一、校园环境文化是一个校园生态系统
众所周知,学校是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教育的机构。从生态学的观点看,校园是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它有着自己的结构和功能。校园生态系统是开放系统,不断地与外界交换着物质、能量和信息,从而使自己保持着一种有序状态,并不断地发挥着自己的能。校园环境文化,在培养学生综合性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并不是课堂教学所能够完全承担的,它需要多种逻辑的训练。校园环境文化,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之一,有其独特的作用。
二、校园环境文化对学生有影响作用
校园的环境文化通过教育者的组织和利用可以对受教育者产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养性怡情、陶冶情操的积极作用。这种积极性的功能需要通过教育者的设计而体现。校园以环境文化的育人功能仅仅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是不能充分发挥的,学校的老师,尤其是领导必须有意识地利用校园环境文化,甚至可以改变某些校园环境文化来为学样教育育人服务。校园环境文化对学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生的心理平衡;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学习的内容和方式。
三、重视对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近些年来,学校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加强了校园环境的绿化美化和设施建设,校园的环境文化建设有了很大的改观。为适应新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学校都进行以学校内部综合改革,并把比较多的精力散到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上来,特别是对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给予了高度重视。这都是因为我们已经认识到了学校校园环境文化的创建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的发展有着其独特的潜移默化的、深刻有力的影响作用:
1、重视对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需要。
前些年来,特别是90年代以来,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中出现了令人担忧,必须须引起高度重视的严竣问题。
2、营造校园环境文化气息是学校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
校园环境文化,它具有特殊而多样化的育人功能。如果说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角,那么学校校园环境文化好比是他们活动的舞台,缺少这个舞台,师生的活动就失去了依托,并将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活动的进程和效果。校园环境文化在学校思想教育中表现出以下几种功能:1凝聚功能。学校环境文化建设的核心是树立群体的共同价值观,通过它的影响力在青年学生中形成一种无形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把青年学生行为系于一个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之上,从而在高雅古富的精神生活中,陶冶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格。2激励功能。不同的校园环境文化会将教育教学活动导向不同的境界和水平,产生不同的育人效果。良好的校园环境文化,必然会出现“勤奋好学、积极向上”的校风,深刻地影响着师生的内心节办,激发着师生的工作和学习热情,比起千遍万遍地说教方法,教育效果自然事半功倍。3熏陶功能。学校按照审美的要求去加强对校园环境文化建设,这对学生的审美理想、审美趣味和审美观念的形成具有无形的熏陶、感染和潜移默化的作用。4益智功能。校园环境文化对学生的智能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一般地说,丰富良好的环境文化因素刺激,可以促进智力发展,还能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并以此为中介来促进智能的提高,特别是学习兴趣的提高。。
以上功能的发挥中显出,学校校园环境文化是学校积极开展思想教育的极好阵地,必须加强重视和强化建设。
高校校园环境建设范文6
对现化中学生的心理需求以及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来加强对校园文化活动的引导和阵地建设,是一个教育不可忽略的重大问题,理论和实践都告诉我们必须重视对校园环境文化的建设。
一、校园环境文化是一个校园生态系统
众所周知,学校是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教育的机构。从生态学的观点看,校园是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它有着自己的结构和功能。校园生态系统是开放系统,不断地与外界交换着物质、能量和信息,从而使自己保持着一种有序状态,并不断地发挥着自己的能。校园环境文化,在培养学生综合性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并不是课堂教学所能够完全承担的,它需要多种逻辑的训练。校园环境文化,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之一,有其独特的作用。
二、校园环境文化对学生有影响作用
校园的环境文化通过教育者的组织和利用可以对受教育者产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养性怡情、陶冶情操的积极作用。这种积极性的功能需要通过教育者的设计而体现。校园以环境文化的育人功能仅仅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是不能充分发挥的,学校的老师,尤其是领导必须有意识地利用校园环境文化,甚至可以改变某些校园环境文化来为学样教育育人服务。校园环境文化对学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生的心理平衡;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学习的内容和方式。
三、重视对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近些年来,学校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加强了校园环境的绿化美化和设施建设,校园的环境文化建设有了很大的改观。为适应新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学校都进行以学校内部综合改革,并把比较多的精力散到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上来,特别是对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给予了高度重视。这都是因为我们已经认识到了学校校园环境文化的创建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的发展有着其独特的潜移默化的、深刻有力的影响作用:
1、重视对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需要。
前些年来,特别是90年代以来,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中出现了令人担忧,必须须引起高度重视的严竣问题。
2、营造校园环境文化气息是学校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
校园环境文化,它具有特殊而多样化的育人功能。如果说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角,那么学校校园环境文化好比是他们活动的舞台,缺少这个舞台,师生的活动就失去了依托,并将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活动的进程和效果。校园环境文化在学校思想教育中表现出以下几种功能:1凝聚功能。学校环境文化建设的核心是树立群体的共同价值观,通过它的影响力在青年学生中形成一种无形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把青年学生行为系于一个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之上,从而在高雅古富的精神生活中,陶冶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格。2激励功能。不同的校园环境文化会将教育教学活动导向不同的境界和水平,产生不同的育人效果。良好的校园环境文化,必然会出现“勤奋好学、积极向上”的校风,深刻地影响着师生的内心节办,激发着师生的工作和学习热情,比起千遍万遍地说教方法,教育效果自然事半功倍。3熏陶功能。学校按照审美的要求去加强对校园环境文化建设,这对学生的审美理想、审美趣味和审美观念的形成具有无形的熏陶、感染和潜移默化的作用。4益智功能。校园环境文化对学生的智能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一般地说,丰富良好的环境文化因素刺激,可以促进智力发展,还能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并以此为中介来促进智能的提高,特别是学习兴趣的提高。
以上功能的发挥中显出,学校校园环境文化是学校积极开展思想教育的极好阵地,必须加强重视和强化建设。